TWI818809B - 傳送裝置、傳送方法及通訊系統 - Google Patents

傳送裝置、傳送方法及通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8809B
TWI818809B TW111144260A TW111144260A TWI818809B TW I818809 B TWI818809 B TW I818809B TW 111144260 A TW111144260 A TW 111144260A TW 111144260 A TW111144260 A TW 111144260A TW I818809 B TWI818809 B TW I81880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mentioned
driver
switch
outpu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4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35437A (zh
Inventor
島田岳洋
林宏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5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5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8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880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17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8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us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8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25/0284Arrangements to ensure DC-balanc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51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 H03K17/56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K17/687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the device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17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17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7545Coupling arrangements; Impedance matching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04Control of transmission; Equalising
    • H04B3/06Control of transmission; Equalising by the transmit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ransmitters, receivers or transceivers to transmission lines; Line dr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72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multiple lines, e.g. for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78Arrangements for impedanc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8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012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operating in the time domain
    • H04L25/03019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operating in the time domain adaptive, i.e. capable of adjustment during data re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343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38Synchronous or start-stop systems, e.g. for Baudot code
    • H04L25/40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 H04L25/49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code conversion at the transmitter; using predistortion; using insertion of idle bits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ing three or more amplitude levels ; Baseband cod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38Synchronous or start-stop systems, e.g. for Baudot code
    • H04L25/40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 H04L25/49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code conversion at the transmitter; using predistortion; using insertion of idle bits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ing three or more amplitude levels ; Baseband cod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L25/493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code conversion at the transmitter; using predistortion; using insertion of idle bits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ing three or more amplitude levels ; Baseband cod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by transition coding, i.e. the time-position or direction of a transition being encoded before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51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 H03K17/56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K17/687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the device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3K2017/6878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the device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using multi-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92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end

Abstract

本揭示之傳送裝置具備:電壓產生部,其產生特定之電壓;第1驅動器,其具有第1副驅動器及第2副驅動器,上述第1副驅動器具有設置於自第1電源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1開關、設置於自第2電源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2開關及設置於自電壓產生部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3開關,且可將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設定為3個以上之特定數之電壓狀態中之任一者,上述第2副驅動器可調整第1輸出端子之各電壓狀態下之電壓;及控制部,其控制第1驅動器之動作以使其進行強調。

Description

傳送裝置、傳送方法及通訊系統
本揭示係關於一種傳送信號之傳送裝置、此種傳送裝置中所使用之傳送方法、及具備此種傳送裝置之通訊系統。
伴隨近年之電子機器之高功能化及多功能化,而於電子機器中搭載半導體晶片、感測器、顯示器件等各種器件。於該等器件間進行大量資料之交換,該資料量係相應於電子機器之高功能化及多功能化而增多。因此,常常使用例如能夠以數Gbps收發資料之高速介面進行資料之交換。 為了謀求高速介面之通訊性能之提高,揭示有各種技術。例如於專利文獻1、2中揭示有一種使用3條傳輸路徑傳輸3個差動信號之通訊系統。又,例如於專利文獻3中揭示有一種進行預強調之通訊系統。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06-261092號公報 [專利文獻2]美國專利第8064535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11-142382號公報
然,對於電子機器,通常期望減少耗電,對於通訊系統,亦期待減少耗電。 較理想的是提供一種可減少耗電之傳送裝置、傳送方法及通訊系統。 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第1傳送裝置具備電壓產生部、第1驅動器及控制部。電壓產生部係產生特定之電壓者。第1驅動器具有第1副驅動器及第2副驅動器。第1副驅動器係具有設置於自第1電源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1開關、設置於自第2電源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2開關及設置於自電壓產生部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3開關,且可將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設定為3個以上之特定數之電壓狀態中之任一狀態者。第2副驅動器係可調整第1輸出端子之各電壓狀態下之電壓。控制部係控制第1驅動器之動作以使其進行強調者。 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第2傳送裝置具備驅動器部、控制部及電壓產生部。驅動器部係使用3個以上之特定數之電壓狀態而傳送資料信號,且可設定各電壓狀態下之電壓者。控制部係藉由設定與特定數之電壓狀態之間之轉變相應之強調電壓,而使驅動器部進行強調。上述驅動器部係具有設置於自第1電源通向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1開關、設置於自第2電源通向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2開關及設置於自電壓產生部通向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3開關者。 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傳送方法係藉由控制第1副驅動器之動作,而將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設定為3個以上之特定數之電壓狀態中之任一者,上述第1副驅動器具有:第1開關,其設置於自第1電源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第2開關,其設置於自第2電源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及第3開關,其設置於自電壓產生部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且藉由控制第2副驅動器之動作,以使其進行強調之方式調整第1輸出端子之各電壓狀態下之電壓。 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通訊系統具備傳送裝置及接收裝置。傳送裝置具有電壓產生部、第1驅動器及控制部。電壓產生部係產生特定之電壓者。第1驅動器具有第1副驅動器及第2副驅動器。第1副驅動器係具有設置於自第1電源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1開關、設置於自第2電源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2開關及設置於自電壓產生部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3開關,且可將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設定為3個以上之特定數之電壓狀態中之任一狀態者。第2副驅動器係可調整第1輸出端子之各電壓狀態下之電壓者。控制部係控制第1驅動器之動作以使其進行強調者。 於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第1傳送裝置、傳送方法及通訊系統中,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係藉由第1副驅動器而設定為3個以上之特定數之電壓狀態中之任一者。又,該第1輸出端子之各電壓狀態下之電壓係藉由第2副驅動器加以調整。第1副驅動器及第2副驅動器以進行強調之方式受到控制。於第1副驅動器,於自第1電源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設置有第1開關,於自第2電源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設置有第2開關,於自電壓產生部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設置有第3開關。 於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第2傳送裝置中,使用3個以上之特定數之電壓狀態而傳送資料信號。而且,藉由設定與特定數之電壓狀態間之轉變相應之強調電壓而進行強調。於驅動器部,於自第1電源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設置有第1開關,於自第2電源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設置有第2開關,於自電壓產生部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設置有第3開關。 根據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第1及第2傳送裝置、傳送方法及通訊系統,由於在自第1電源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設置第1開關,在自第2電源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設置第2開關,在自電壓產生部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設置第3開關,因而可減少耗電。再者,此處所記載之效果未必為被限定者,亦可具有本揭示中所記載之任一效果。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揭示之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再者,按照以下順序進行說明。 1.實施形態 2.應用例 <1.實施形態> [構成例] 圖1係表示一實施形態之通訊系統(通訊系統1)之一構成例者。通訊系統1係藉由解強調而謀求通訊性能之提高者。 通訊系統1具備傳送裝置10、傳輸路徑100、及接收裝置30。傳送裝置10具有3個輸出端子ToutA、ToutB、ToutC,傳輸路徑100具有線路110A、110B、110C,接收裝置30具有3個輸入端子TinA、TinB、TinC。傳送裝置10之輸出端子ToutA及接收裝置30之輸入端子TinA係經由線路110A而相互連接,傳送裝置10之輸出端子ToutB及接收裝置30之輸入端子TinB係經由線路110B而相互連接,傳送裝置10之輸出端子ToutC及接收裝置30之輸入端子TinC係經由線路110C而相互連接。線路110A~110C之特性阻抗於該例中約為50[Ω]。 傳送裝置10係自輸出端子ToutA輸出信號SIGA,自輸出端子ToutB輸出信號SIGB,且自輸出端子ToutC輸出信號SIGC。而且,接收裝置30係經由輸入端子TinA而接收信號SIGA,經由輸入端子TinB而接收信號SIGB,且經由輸入端子TinC而接收信號SIGC。信號SIGA、SIGB、SIGC係可分別採用3種電壓狀態SH、SM、SL者。 圖2係表示3種電壓狀態SH、SM、SL者。電壓狀態SH係對應於3個高位準電壓VH(VH0、VH1、VH2)之狀態。高位準電壓VH0、VH1、VH2中之高位準電壓VH0為最低之電壓,高位準電壓VH2為最高之電壓。電壓狀態SM係對應於3個中位準電壓VM(VM0、VM1plus、VM1minus)之狀態。中位準電壓VM0、VM1plus、VM1minus中之中位準電壓VM1minus為最低之電壓,中位準電壓VM1plus為最高之電壓。電壓狀態SL係對應於3個低位準電壓VL(VL0、VL1、VL2)之狀態。低位準電壓VL0、VL1、VL2中之低位準電壓VL0為最高之電壓,低位準電壓VL2為最低之電壓。高位準電壓VH2係未實施解強調之情形時之高位準電壓,中位準電壓VM0係未實施解強調之情形時之中位準電壓,低位準電壓VL2係未實施解強調之情形時之低位準電壓。 圖3係表示信號SIGA、SIGB、SIGC之電壓狀態者。傳送裝置10係使用3個信號SIGA、SIGB、SIGC而傳送6個符號“+x”、“-x”、“+y”、“-y”、“+z”、“-z”。例如,於傳送符號“+x”之情形時,傳送裝置10使信號SIGA為電壓狀態SH,使信號SIGB為電壓狀態SL,且使信號SIGC為電壓狀態SM。於傳送符號“-x”之情形時,傳送裝置10使信號SIGA為電壓狀態SL,使信號SIGB為電壓狀態SH,且使信號SIGC為電壓狀態SM。於傳送符號“+y”之情形時,傳送裝置10使信號SIGA為電壓狀態SM,使信號SIGB為電壓狀態SH,且使信號SIGC為電壓狀態SL。於傳送符號“-y”之情形時,傳送裝置10使信號SIGA為電壓狀態SM,使信號SIGB為電壓狀態SL,且使信號SIGC為電壓狀態SH。於傳送符號“+z”之情形時,傳送裝置10使信號SIGA為電壓狀態SL,使信號SIGB為電壓狀態SM,且使信號SIGC為電壓狀態SH。於傳送符號“-z”之情形時,傳送裝置10使信號SIGA為電壓狀態SH,使信號SIGB為電壓狀態SM,且使信號SIGC為電壓狀態SL。 傳輸路徑100係使用此種信號SIGA、SIGB、SIGC而傳遞符號之序列。即,3個線路110A、110B、110C係作為傳遞符號之序列之1個通道(lane)而發揮功能。 (傳送裝置10) 如圖1所示,傳送裝置10具有時脈產生部11、處理部12、及傳送部20。 時脈產生部11係產生時脈信號TxCK者。時脈信號TxCK之頻率例如為2.5[GHz]。再者,並不限定於此,例如,於使用所謂之半速率架構構成傳送裝置10中之電路之情形時,可使時脈信號TxCK之頻率為1.25[GHz]。時脈產生部11係例如使用PLL(Phase Locked Loop,鎖相迴路)構成,且例如基於自傳送裝置10之外部供給之參考時脈(未圖示)而產生時脈信號TxCK。而且,時脈產生部11係將該時脈信號TxCK供給至處理部12及傳送部20。 處理部12係藉由進行特定之處理而產生轉變信號TxF0~TxF6、TxR0~TxR6、TxP0~TxP6者。此處,1組轉變信號TxF0、TxR0、TxP0係表示傳送裝置10所傳送之符號之序列中之符號的轉變者。同樣地,1組轉變信號TxF1、TxR1、TxP1係表示符號之轉變者,1組轉變信號TxF2、TxR2、TxP2係表示符號之轉變者,1組轉變信號TxF3、TxR3、TxP3係表示符號之轉變者,1組轉變信號TxF4、TxR4、TxP4係表示符號之轉變者,1組轉變信號TxF5、TxR5、TxP5係表示符號之轉變者,1組轉變信號TxF6、TxR6、TxP6係表示符號之轉變者。即,處理部12係產生7組轉變信號者。以下,適當使用轉變信號TxF、TxR、TxP作為表示7組轉變信號中之任意一組者。 圖4係表示轉變信號TxF、TxR、TxP與符號轉變之關係者。對各轉變賦予之3位數之數值係依序表示轉變信號TxF、TxR、TxP之值者。 轉變信號TxF(翻轉(Flip))係使符號於“+x”與“-x”之間轉變,使符號於“+y”與“-y”之間轉變,且使符號於“+z”與“-z”之間轉變者。具體而言,於轉變信號TxF為“1”之情形時,以變更符號之極性之方式(例如自“+x”向“-x”)進行轉變,於轉變信號TxF為“0”之情形時,不進行此種轉變。 轉變信號TxR(旋轉(Rotation))、TxP(極性(Polarity))係當轉變信號TxF為“0”時,使符號於除“+x”與“-x”以外之符號之間、除“+y”與“-y”以外之符號之間、及除“+z”與“-z”以外之符號之間進行轉變者。具體而言,當轉變信號TxR、TxP為“1”、“0”時,於保持符號之極性之狀態下,於圖4中朝順時針方向(例如自“+x”向“+y”)進行轉變,當轉變信號TxR、TxP為“1”、“1”時,變更符號之極性,並且於圖4中朝順時針方向(例如自“+x”向“-y”)進行轉變。又,當轉變信號TxR、TxP為“0”、“0”時,於保持符號之極性之狀態下,於圖4中朝逆時針方向(例如自“+x”向“+z”)進行轉變,當轉變信號TxR、TxP為“0”、“1”時,變更符號之極性,並且於圖4中朝逆時針方向(例如自“+x”向“-z”)進行轉變。 處理部12係產生7組此種轉變信號TxF、TxR、TxP。而且,處理部12係將該7組轉變信號TxF、TxR、TxP(轉變信號TxF0~TxF6、TxR0~TxR6、TxP0~TxP6)供給至傳送部20。 傳送部20係基於轉變信號TxF0~TxF6、TxR0~TxR6、TxP0~TxP6而產生信號SIGA、SIGB、SIGC者。 圖5係表示傳送部20之一構成例者。傳送部20具有串聯器(serializer)21F、21R、21P、傳送符號產生部22、及輸出部26。 串聯器21F係基於轉變信號TxF0~TxF6及時脈信號TxCK而依序將轉變信號TxF0~TxF6串聯化,從而產生轉變信號TxF9者。串聯器21R係基於轉變信號TxR0~TxR6及時脈信號TxCK而依序將轉變信號TxR0~TxR6串聯化,從而產生轉變信號TxR9者。串聯器21P係基於轉變信號TxP0~TxP6及時脈信號TxCK而依序將轉變信號TxP0~TxP6串聯化,從而產生轉變信號TxP9者。 傳送符號產生部22係基於轉變信號TxF9、TxR9、TxP9及時脈信號TxCK而產生符號信號Tx1、Tx2、Tx3及符號信號Dtx1、Dtx2、Dtx3者。傳送符號產生部22具有信號產生部23及正反器24。 信號產生部23係基於轉變信號TxF9、TxR9、TxP9及符號信號Dtx1、Dtx2、Dtx3而產生與當前符號NS相關之符號信號Tx1、Tx2、Tx3者。具體而言,信號產生部23係基於符號信號Dtx1、Dtx2、Dtx3所示之符號(前一個符號DS)及轉變信號TxF9、TxR9、TxP9,如圖4所示般求出當前符號NS,並以符號信號Tx1、Tx2、Tx3之形式輸出。 正反器24係基於時脈信號TxCK而對符號信號Tx1、Tx2、Tx3進行取樣,並將該取樣結果分別以符號信號Dtx1、Dtx2、Dtx3之形式輸出者。 圖6係表示傳送符號產生部22之一動作例者。該圖6係表示基於符號信號Dtx1、Dtx2、Dtx3所示之符號DS及轉變信號TxF9、TxR9、TxP9而產生之符號NS。列舉符號DS為“+x”之情形為例進行說明。於轉變信號TxF9、TxR9、TxP9為“000”之情形時,符號NS為“+z”,於轉變信號TxF9、TxR9、TxP9為“001”之情形時,符號NS為“-z”,於轉變信號TxF9、TxR9、TxP9為“010”之情形時,符號NS為“+y”,於轉變信號TxF9、TxR9、TxP9為“011”之情形時,符號NS為“-y”,於轉變信號TxF9、TxR9、TxP9為“1XX”之情形時,符號NS為“-x”。此處,“X”表示可為“1”、“0”之任一者。關於符號DS為“-x”之情形、為“+y”之情形、為“-y”之情形、為“+z”之情形、及為“-z”之情形亦相同。 輸出部26係基於符號信號Tx1、Tx2、Tx3、符號信號Dtx1、Dtx2、Dtx3、及時脈信號TxCK而產生信號SIGA、SIGB、SIGC者。 圖7係表示輸出部26之一構成例者。輸出部26具有電壓產生部50、驅動器控制部27N、27D、強調控制部28A、28B、28C、及驅動器29A、29B、29C。 電壓產生部50係產生對應於中位準電壓VM0之電壓Vdc者。電壓產生部50具有參考電壓產生部51、運算放大器52、及電容元件53。參考電壓產生部51係例如包含帶隙參考電路而構成者,且係產生對應於中位準電壓VM0之參考電壓Vref者。對運算放大器52之正輸入端子供給參考電壓Vref,負輸入端子連接於輸出端子。藉由該構成,運算放大器52係作為電壓隨耦器而動作,且輸出對應於中位準電壓VM0之電壓Vdc。電容元件53之一端連接於運算放大器52之輸出端子,另一端接地。 驅動器控制部27N係基於與當前符號NS相關之符號信號Tx1、Tx2、Tx3、及時脈信號TxCK,而產生信號MAINAN、SUBAN、信號MAINBN、SUBBN、及信號MAINCN、SUBCN者。具體而言,驅動器控制部27N係基於符號信號Tx1、Tx2、Tx3所示之當前符號NS,如圖3所示般分別求出信號SIGA、SIGB、SIGC之電壓狀態。而且,驅動器控制部27N係例如於使信號SIGA為電壓狀態SH之情形時,使信號MAINAN、SUBAN分別為“1”、“0”,於使信號SIGA為電壓狀態SL之情形時,使信號MAINAN、SUBAN分別為“0”、“1”,於使信號SIGA為電壓狀態SM之情形時,使信號MAINAN、SUBAN均為“1”或“0”。關於信號MAINBN、SUBBN、及信號MAINCN、SUBCN亦相同。而且,驅動器控制部27N係將信號MAINAN、SUBAN供給至強調控制部28A,將信號MAINBN、SUBBN供給至強調控制部28B,且將信號MAINCN、SUBCN供給至強調控制部28C。 驅動器控制部27D係基於與前一個符號DS相關之符號信號Dtx1、Dtx2、Dtx3、及時脈信號TxCK,而產生信號MAINAD、SUBAD、信號MAINBD、SUBBD、及信號MAINCD、SUBCD者。驅動器控制部27D係具有與驅動器控制部27N相同之電路構成者。而且,驅動器控制部27D係將信號MAINAD、SUBAD供給至強調控制部28A,將信號MAINBD、SUBBD供給至強調控制部28B,且將信號MAINCD、SUBCD供給至強調控制部28C。 強調控制部28A係基於信號MAINAN、SUBAN及信號MAINAD、SUBAD而產生6個信號UPA0、UPA1、MDA0、MDA1、DNA0、DNA1者。驅動器29A係基於6個信號UPA0、UPA1、MDA0、MDA1、DNA0、DNA1而產生信號SIGA者。 強調控制部28B係基於信號MAINBN、SUBBN及信號MAINBD、SUBBD而產生6個信號UPB0、UPB1、MDB0、MDB1、DNB0、DNB1者。驅動器29B係基於6個信號UPB0、UPB1、MDB0、MDB1、DNB0、DNB1而產生信號SIGB者。 強調控制部28C係基於信號MAINCN、SUBCN及信號MAINCD、SUBCD而產生6個信號UPC0、UPC1、MDC0、MDC1、DNC0、DNC1者。驅動器29C係基於6個信號UPC0、UPC1、MDC0、MDC1、DNC0、DNC1而產生信號SIGC者。 圖8係表示驅動器29A之一構成例者。再者,關於驅動器29B、29C亦相同。驅動器29A具有2個副驅動器290、291。副驅動器290具有M個電路U0(電路U0 1~U0 M)、M個電路D0(電路D0 1~D0 M)、及M個電路M0(電路M0 1~M0 M)。副驅動器291具有N個電路U1(電路U1 1~U1 N)、N個電路D1(電路D1 1~D1 N)、及N個電路M1(電路M1 1~M1 N)。於該例中,“M”為大於“N”之數。又,於該例中,電路U0之個數、電路M0之個數、電路D0之個數、電路U1之個數、電路M1之個數、及電路D1之個數構成為可分別單獨地設定。 電路U0 1~U0 M、U1 1~U1 N分別具有電晶體91及電阻元件92。於該例中,電晶體91係N通道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型之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場效電晶體)。於各電路U0 1~U0 M中,對電晶體91之閘極供給信號UPA0,對汲極供給電壓V1,源極連接於電阻元件92之一端。於各電路U1 1~U1 N中,對電晶體91之閘極供給信號UPA1,對汲極供給電壓V1,源極連接於電阻元件92之一端。於各電路U0 1~U0 M、U1 1~U1 N中,電阻元件92之一端連接於電晶體91之源極,另一端連接於輸出端子ToutA。於該例中,電晶體91之接通狀態下之電阻值與電阻元件92之電阻值之和為“50×(M+N)”[Ω]。 電路D0 1~D0 M、D1 1~D1 N之各者具有電阻元件93、及電晶體94。於各電路D0 1~D0 M、D1 1~D1 N中,電阻元件93之一端連接於輸出端子ToutA,另一端連接於電晶體94之汲極。於該例中,電晶體94係N通道MOS型之FET。於各電路D0 1~D0 M中,對電晶體94之閘極供給信號DNA0,汲極連接於電阻元件93之另一端,源極接地。於各電路D1 1~D1 N中,對電晶體94之閘極供給信號DNA1,汲極連接於電阻元件93之另一端,源極接地。於該例中,電阻元件93之電阻值與電晶體94之接通狀態下之電阻值之和為“50×(M+N)”[Ω]。 電路M0 1~M0 M、M1 1~M1 N之各者具有電晶體95及電阻元件96。於該例中,電晶體95係N通道MOS型之FET。於各電路M0 1~M0 M中,對電晶體95之閘極供給信號MDA0,對源極供給電壓產生部50所產生之電壓Vdc,汲極連接於電阻元件96之一端。於各電路M1 1~M1 N中,對電晶體95之閘極供給信號MDA1,對源極供給電壓產生部50所產生之電壓Vdc,汲極連接於電阻元件96之一端。於各電路M0 1~M0 M、M1 1~M1 N中,電阻元件96之一端連接於電晶體95之汲極,另一端連接於輸出端子ToutA。於該例中,電晶體95之接通狀態下之電阻值與電阻元件96之電阻值之和為“50×(M+N)”[Ω]。 圖9係表示強調控制部28A之一動作例者。圖10A~10C係模式性地表示使信號SIGA為電壓狀態SH時之驅動器29A之一動作例者,圖11A~11C係模式性地表示使信號SIGA為電壓狀態SM時之驅動器29A之一動作例者,圖12A~12C係模式性地表示使信號SIGA為電壓狀態SL時之驅動器29A之一動作例者。於圖10A~10C、11A~11C、12A~12C中,電路U0 1~U0 M、U1 1~U1 N中之帶有陰影之電路表示電晶體91成為接通狀態之電路,未帶有陰影之電路表示電晶體91成為斷開狀態之電路。同樣地,電路D0 1~D0 M、D1 1~D1 N中之帶有陰影之電路表示電晶體94成為接通狀態之電路,未帶有陰影之電路表示電晶體94成為斷開狀態之電路。又,電路M0 1~M0 M、M1 1~M1 N中之帶有陰影之電路表示電晶體95成為接通狀態之電路,未帶有陰影之電路表示電晶體95成為斷開狀態之電路。再者,此處,列舉強調控制部28A及驅動器29A為例進行說明,但關於強調控制部28B及驅動器29B亦相同,且關於強調控制部28C及驅動器29C亦相同。 強調控制部28A係於與當前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1”、“0”之情形時,如圖10A~10C所示,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定為3個高位準電壓VH0、VH1、VH2中之任一者。 具體而言,例如,如圖9所示,於與前一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0”、“1”,與當前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1”、“0”之情形時,強調控制部28A使信號UPA0、UPA1、MDA0、MDA1、DNA0、DNA1為“110000”。藉此,於驅動器29A中,如圖10A所示,電路U0 1~U0 M、U1 1~U1 N中之電晶體91成為接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高位準電壓VH2,並且驅動器29A之輸出終端電阻(輸出阻抗)成為約50[Ω]。 又,例如,如圖9所示,於與前一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0”、“0”,與當前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1”、“0”之情形時,強調控制部28A使信號UPA0、UPA1、MDA0、MDA1、DNA0、DNA1為“100100”。藉此,於驅動器29A中,如圖10B所示,電路U0 1~U0 M中之電晶體91成為接通狀態,並且電路M1 1~M1 N中之電晶體95成為接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高位準電壓VH1,並且驅動器29A之輸出終端電阻(輸出阻抗)成為約50[Ω]。與前一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1”、“1”,與當前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1”、“0”之情形亦相同。 又,例如,如圖9所示,於與前一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1”、“0”,與當前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1”、“0”之情形時,強調控制部28A使信號UPA0、UPA1、MDA0、MDA1、DNA0、DNA1為“100001”。藉此,於驅動器29A中,如圖10C所示,電路U0 1~U0 M中之電晶體91成為接通狀態,並且電路D1 1~D1 N中之電晶體94成為接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高位準電壓VH0,並且驅動器29A之輸出終端電阻(輸出阻抗)成為約50[Ω]。 又,強調控制部28A係於與當前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均為“0”或“1”之情形時,如圖11A~11C所示,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定為3個中位準電壓VM0、VM1plus、VM1minus中之任一者。 具體而言,例如,如圖9所示,於與前一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0”、“1”,與當前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0”、“0”之情形時,強調控制部28A使信號UPA0、UPA1、MDA0、MDA1、DNA0、DNA1為“011000”。藉此,於驅動器29A中,如圖11A所示,電路M0 1~M0 M中之電晶體95成為接通狀態,並且電路U1 1~U1 N中之電晶體91成為接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中位準電壓VM1plus,並且驅動器29A之輸出終端電阻(輸出阻抗)成為約50[Ω]。與前一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0”、“1”,與當前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1”、“1”之情形亦相同。 又,例如,如圖9所示,於與前一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0”、“0”,與當前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0”、“0”之情形時,強調控制部28A使信號UPA0、UPA1、MDA0、MDA1、DNA0、DNA1為“001100”。藉此,於驅動器29A中,如圖11B所示,電路M0 1~M0 M、M1 1~M1 N中之電晶體95成為接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中位準電壓VM0,並且驅動器29A之輸出終端電阻(輸出阻抗)成為約50[Ω]。與前一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1”、“1”,與當前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0”、“0”之情形亦相同。又,與前一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0”、“0”,與當前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1”、“1”之情形亦相同。又,與前一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1”、“1”,與當前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1”、“1”之情形亦相同。 又,例如,如圖9所示,於與前一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1”、“0”,與當前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0”、“0”之情形時,強調控制部28A使信號UPA0、UPA1、MDA0、MDA1、DNA0、DNA1為“001001”。藉此,於驅動器29A中,如圖11C所示,電路M0 1~M0 M中之電晶體95成為接通狀態,並且電路D1 1~D1 N中之電晶體94成為接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中位準電壓VM1minus,並且驅動器29A之輸出終端電阻(輸出阻抗)成為約50[Ω]。與前一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1”、“0”,與當前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1”、“1”之情形亦相同。 又,強調控制部28A係於與當前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0”、“1”之情形時,如圖12A~12C所示,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定為3個低位準電壓VL0、VL1、VL2中之任一者。 具體而言,例如,如圖9所示,於與前一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0”、“1”,與當前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0”、“1”之情形時,強調控制部28A使信號UPA0、UPA1、MDA0、MDA1、DNA0、DNA1為“010010”。藉此,於驅動器29A中,如圖12A所示,電路D0 1~D0 M中之電晶體94成為接通狀態,並且電路U1 1~U1 N中之電晶體91成為接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低位準電壓VL0,並且驅動器29A之輸出終端電阻(輸出阻抗)成為約50[Ω]。 又,例如,如圖9所示,於與前一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0”、“0”,與當前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0”、“1”之情形時,強調控制部28A使信號UPA0、UPA1、MDA0、MDA1、DNA0、DNA1為“000110”。藉此,於驅動器29A中,如圖12B所示,電路D0 1~D0 M中之電晶體94成為接通狀態,並且電路M1 1~M1 N中之電晶體95成為接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低位準電壓VL1,並且驅動器29A之輸出終端電阻(輸出阻抗)成為約50[Ω]。與前一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1”、“1”,與當前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0”、“1”之情形亦相同。 又,例如,如圖9所示,於與前一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1”、“0”,與當前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0”、“1”之情形時,強調控制部28A使信號UPA0、UPA1、MDA0、MDA1、DNA0、DNA1為“000011”。藉此,於驅動器29A中,如圖12C所示,電路D0 1~D0 M、D1 1~D1 N中之電晶體94成為接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低位準電壓VL2,並且驅動器29A之輸出終端電阻(輸出阻抗)成為約50[Ω]。 如此,輸出部26係基於當前符號NS及前一個符號DS而設定輸出端子ToutA、ToutB、ToutC之電壓。此時,傳送裝置10係如所謂之2分接之FIR(Finite Impulse Response,有限脈衝響應)濾波器般進行動作,並進行解強調動作。藉此,就通訊系統1而言,可提高通訊性能。 (接收裝置30) 如圖1所示,接收裝置30具有接收部40、及處理部32。 接收部40係接收信號SIGA、SIGB、SIGC,並且基於該信號SIGA、SIGB、SIGC而產生轉變信號RxF、RxR、RxP及時脈信號RxCK者。 圖13係表示接收部40之一構成例者。接收部40具有電阻元件41A、41B、41C、開關42A、42B、42C、放大器43A、43B、43C、時脈產生部44、正反器45、46、及信號產生部47。 電阻元件41A、41B、41C係作為通訊系統1之終端電阻而發揮功能者,於該例中,電阻值為50[Ω]左右。電阻元件41A之一端連接於輸入端子TinA並且連接於放大器43A之正輸入端子及放大器43C之負輸入端子,另一端連接於開關42A之一端。電阻元件41B之一端連接於輸入端子TinB並且連接於放大器43B之正輸入端子及放大器43A之負輸入端子,另一端連接於開關42B之一端。電阻元件41C之一端連接於輸入端子TinC並且連接於放大器43C之正輸入端子及放大器43B之負輸入端子,另一端連接於開關42C之一端。 開關42A之一端連接於電阻元件41A之另一端,另一端連接於開關42B、42C之另一端。開關42B之一端連接於電阻元件41B之另一端,另一端連接於開關42A、42C之另一端。開關42C之一端連接於電阻元件41C之另一端,另一端連接於開關42A、42B之另一端。於接收裝置30中,開關42A、42B、42C被設定為接通狀態,電阻元件41A~41C作為終端電阻而發揮功能。 放大器43A之正輸入端子連接於放大器43C之負輸入端子及電阻元件41A之一端並且連接於輸入端子TinA,負輸入端子連接於放大器43B之正輸入端子及電阻元件41B之一端並且連接於輸入端子TinB。放大器43B之正輸入端子連接於放大器43A之負輸入端子及電阻元件41B之一端並且連接於輸入端子TinB,負輸入端子連接於放大器43C之正輸入端子及電阻元件41C之一端並且連接於輸入端子TinC。放大器43C之正輸入端子連接於放大器43B之負輸入端子及電阻元件41C之一端並且連接於輸入端子TinC,負輸入端子連接於放大器43A之正輸入端子及電阻元件41A之一端並且連接於輸入端子TinA。 藉由該構成,放大器43A輸出對應於信號SIGA與信號SIGB之差分AB(SIGA-SIGB)之信號,放大器43B輸出對應於信號SIGB與信號SIGC之差分BC(SIGB-SIGC)之信號,放大器43C輸出對應於信號SIGC與信號SIGA之差分CA(SIGC-SIGA)之信號。 圖14係表示接收部40接收符號“+x”之情形時之放大器43A、43B、43C之一動作例者。再者,開關42A、42B、42C為接通狀態,因而省略圖示。於該例中,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H,信號SIGB之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L,信號SIGC之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M。於此情形時,電流Iin依序流向輸入端子TinA、電阻元件41A、電阻元件41B、輸入端子TinB。而且,對放大器43A之正輸入端子供給對應於電壓狀態SH之電壓,並且對負輸入端子供給對應於電壓狀態SL之電壓,差分AB成為正(AB>0),因而放大器43A輸出“1”。又,對放大器43B之正輸入端子供給對應於電壓狀態SL之電壓,並且對負輸入端子供給對應於電壓狀態SM之電壓,差分BC成為負(BC<0),因而放大器43B輸出“0”。又,對放大器43C之正輸入端子供給對應於電壓狀態SM之電壓,並且對負輸入端子供給對應於電壓狀態SH之電壓,差分CA成為負(CA<0),因而放大器43C輸出“0”。 時脈產生部44係基於放大器43A、43B、43C之輸出信號而產生時脈信號RxCK者。 正反器45係使放大器43A、43B、43C之輸出信號延遲時脈信號RxCK之1時脈之量而分別輸出者。正反器46係使正反器45之3個輸出信號延遲時脈信號RxCK之1時脈之量而分別輸出者。 信號產生部47係基於正反器45、46之輸出信號及時脈信號RxCK而產生轉變信號RxF、RxR、RxP者。該轉變信號RxF、RxR、RxP係分別對應於傳送裝置10中之轉變信號TxF9、TxR9、TxP9(圖5)者,且係表示符號之轉變者。信號產生部47係基於正反器45之輸出信號所示之符號與正反器46之輸出信號所示之符號而特定出符號之轉變(圖4),從而產生轉變信號RxF、RxR、RxP。 處理部32(圖1)係基於轉變信號RxF、RxR、RxP及時脈信號RxCK而進行特定之處理。 此處,驅動器29A、29B、29C分別對應於本揭示中之「第1驅動器」、「第2驅動器」、「第3驅動器」之一具體例。驅動器29A、29B、29C對應於本揭示中之「驅動器部」之一具體例。副驅動器290對應於本揭示中之「第1副驅動器」之一具體例。副驅動器291對應於本揭示中之「第2副驅動器」之一具體例。副驅動器290之電晶體91對應於本揭示中之「第1開關」之一具體例,副驅動器290之電晶體94對應於本揭示中之「第2開關」之一具體例,副驅動器290之電晶體95對應於本揭示中之「第3開關」之一具體例。副驅動器291之電晶體91對應於本揭示中之「第4開關」之一具體例,副驅動器291之電晶體94對應於本揭示中之「第5開關」之一具體例,副驅動器291之電晶體95對應於本揭示中之「第6開關」之一具體例。強調控制部28A~28C對應於本揭示中之「控制部」之一具體例。傳送符號產生部22對應於本揭示中之「信號產生部」之一具體例。對電晶體91之汲極供給之電壓V1對應於本揭示中之「第1電源」及「第2電源」中之一者之一具體例。對電晶體94之源極供給之接地電壓對應於本揭示中之「第1電源」及「第2電源」中之另一者之一具體例。 [動作及作用] 繼而,對本實施形態之通訊系統1之動作及作用進行說明。 (整體動作概要) 首先,參照圖1、5、7說明通訊系統1之整體動作概要。傳送裝置10之時脈產生部11係產生時脈信號TxCK。處理部12係藉由進行特定之處理而產生轉變信號TxF0~TxF6、TxR0~TxR6、TxP0~TxP6。於傳送部20(圖5)中,串聯器21F係基於轉變信號TxF0~TxF6及時脈信號TxCK而產生轉變信號TxF9,串聯器21R係基於轉變信號TxR0~TxR6及時脈信號TxCK而產生轉變信號TxR9,串聯器21P係基於轉變信號TxP0~TxP6及時脈信號TxCK而產生轉變信號TxP9。傳送符號產生部22係基於轉變信號TxF9、TxR9、TxP9及時脈信號TxCK而產生與當前符號NS相關之符號信號Tx1、Tx2、Tx3、及與前一個符號DS相關之符號信號Dtx1、Dtx2、Dtx3。 於輸出部26(圖7)中,電壓產生部50產生具有對應於中位準電壓VM0之電壓之電壓Vdc。驅動器控制部27N係基於與當前符號NS相關之符號信號Tx1、Tx2、Tx3、及時脈信號TxCK而產生信號MAINAN、SUBAN、MAINBN、SUBBN、MAINCN、SUBCN。驅動器控制部27D係基於與前一個符號DS相關之符號信號Dtx1、Dtx2、Dtx3、及時脈信號TxCK而產生信號MAINAD、SUBAD、MAINBD、SUBBD、MAINCD、SUBCD。強調控制部28A係基於信號MAINAN、SUBAN、MAINAD、SUBAD而產生信號UPA0、UPA1、MDA0、MDA1、DNA0、DNA1。強調控制部28B係基於信號MAINBN、SUBBN、MAINBD、SUBBD而產生信號UPB0、UPB1、MDB0、MDB1、DNB0、DNB1。強調控制部28B係基於信號MAINCN、SUBCN、MAINCD、SUBCD而產生信號UPC0、UPC1、MDC0、MDC1、DNC0、DNC1。驅動器29A係基於信號UPA0、UPA1、MDA0、MDA1、DNA0、DNA1而產生信號SIGA。驅動器29B係基於信號UPB0、UPB1、MDB0、MDB1、DNB0、DNB1而產生信號SIGB。驅動器29C係基於信號UPC0、UPC1、MDC0、MDC1、DNC0、DNC1而產生信號SIGC。 於接收裝置30(圖1)中,接收部40係接收信號SIGA、SIGB、SIGC,並且基於該信號SIGA、SIGB、SIGC而產生轉變信號RxF、RxR、RxP及時脈信號RxCK。處理部32係基於轉變信號RxF、RxR、RxP及時脈信號RxCK而進行特定之處理。 (詳細動作) 其次,對傳送裝置10之動作進行詳細說明。傳送裝置10之輸出部26係基於當前符號NS及前一個符號DS而分別設定輸出端子ToutA、ToutB、ToutC之電壓。 圖15、16係表示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自電壓狀態SH轉變為其他電壓狀態之情形時之動作者,圖15係表示信號SIGA之電壓變化,圖16係表示驅動器29A之動作狀態之轉變。再者,關於信號SIGB、SIGC亦相同。於圖15中,1UI(Unit Interval,單位間隔)係傳送1個符號之期間。又,ΔV係高位準電壓VH0與中位準電壓VM0之差,同樣地,為中位準電壓VM0與低位準電壓VL0之差。該等高位準電壓VH0、中位準電壓VM0、及低位準電壓VL0係成為解強調動作之基準之電壓。 於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自電壓狀態SH轉變為電壓狀態SM之情形時,如圖15所示,信號SIGA之電壓自3個高位準電壓VH(VH0、VH1、VH2)中之任一者變化為中位準電壓VM1minus。具體而言,於此情形時,由於前一個符號DS之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H,因而信號MAINAD、SUBAD為“1”、“0”,當前符號NS之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M,因而信號MAINAN、SUBAN例如為“0”、“0”。由此,如圖9所示,強調控制部28A使信號UPA0、UPA1、MDA0、MDA1、DNA0、DNA1為“001001”。藉此,於驅動器29A中,如圖16所示,電路M0 1~M0 M中之電晶體95成為接通狀態,並且電路D1 1~D1 N中之電晶體94成為接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中位準電壓VM1minus。 如此,於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自電壓狀態SH轉變為電壓狀態SM之情形時,信號SIGA之電壓被設定為中位準電壓VM1minus。即,於此情形時,如圖15所示,信號SIGA之轉變量約為(-ΔV),因而強調控制部28A將信號SIGA之轉變後之電壓設定為較成為基準之中位準電壓VM0低1個等級之中位準電壓VM1minus。 又,於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自電壓狀態SH轉變為電壓狀態SL之情形時,如圖15所示,信號SIGA之電壓自3個高位準電壓VH(VH0、VH1、VH2)中之任一者變化為低位準電壓VL2。具體而言,於此情形時,前一個符號DS之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H,因而信號MAINAD、SUBAD為“1”、“0”,當前符號NS之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L,因而信號MAINAN、SUBAN為“0”、“1”。由此,如圖9所示,強調控制部28A使信號UPA0、UPA1、MDA0、MDA1、DNA0、DNA1為“000011”。藉此,於驅動器29A中,如圖16所示,電路D0 1~D0 M、D1 1~D1 N中之電晶體94成為接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低位準電壓VL2。 如此,於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自電壓狀態SH轉變為電壓狀態SL之情形時,信號SIGA之電壓被設定為低位準電壓VL2。即,於此情形時,如圖15所示,信號SIGA之轉變量約為(-2ΔV),因而強調控制部28A將信號SIGA之轉變後之電壓設定為較成為基準之低位準電壓VL0低2個等級之低位準電壓VL2。 再者,於使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維持於電壓狀態SH之情形時,如圖15所示,信號SIGA之電壓自3個高位準電壓VH(VH0、VH1、VH2)中之任一者變化為高位準電壓VH0。具體而言,於此情形時,由於前一個符號DS之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H,因而信號MAINAD、SUBAD為“1”、“0”,由於當前符號NS之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H,因而信號MAINAN、SUBAN為“1”、“0”。由此,如圖9所示,強調控制部28A使信號UPA0、UPA1、MDA0、MDA1、DNA0、DNA1為“100001”。藉此,於驅動器29A中,如圖16所示,電路U0 1~U0 M中之電晶體91成為接通狀態,並且電路D1 1~D1 N中之電晶體94成為接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高位準電壓VH0。如此,就傳送裝置10而言,於持續複數個單位間隔使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維持於電壓狀態SH之情形時,於第2個之後之單位間隔中,使信號SIGA之電壓為高位準電壓VH0。即,該高位準電壓VH0係經解強調之電壓。 圖17、18係表示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自電壓狀態SM轉變為其他電壓狀態之情形時之動作,圖17係表示信號SIGA之電壓變化,圖18係表示驅動器29A之動作狀態之轉變。 於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自電壓狀態SM轉變為電壓狀態SH之情形時,如圖17所示,信號SIGA之電壓自3個中位準電壓VM(VM0、VM1plus、VM1minus)中之任一者變化為高位準電壓VH1。具體而言,於此情形時,前一個符號DS之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M,因而信號MAINAD、SUBAD例如為“0”、“0”,當前符號NS之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H,因而信號MAINAN、SUBAN為“1”、“0”。由此,如圖9所示,強調控制部28A係使信號UPA0、UPA1、MDA0、MDA1、DNA0、DNA1為“100100”。藉此,於驅動器29A中,如圖18所示,電路U0 1~U0 M中之電晶體91成為接通狀態,並且電路M1 1~M1 N中之電晶體95成為接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高位準電壓VH1。 如此,於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自電壓狀態SM轉變為電壓狀態SH之情形時,信號SIGA之電壓被設定為高位準電壓VH1。即,於此情形時,如圖17所示,信號SIGA之轉變量約為(+ΔV),因而強調控制部28A係將信號SIGA之轉變後之電壓設定為較成為基準之高位準電壓VH0高1個等級之高位準電壓VH1。 又,於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自電壓狀態SM轉變為電壓狀態SL之情形時,如圖17所示,信號SIGA之電壓係自3個中位準電壓VM(VM0、VM1plus、VM1minus)中之任一者變化為低位準電壓VL1。具體而言,於此情形時,由於前一個符號DS之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M,因而信號MAINAD、SUBAD例如為“0”、“0”,由於當前符號NS之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L,因而信號MAINAN、SUBAN為“0”、“1”。由此,如圖9所示,強調控制部28A係使信號UPA0、UPA1、MDA0、MDA1、DNA0、DNA1為“000110”。藉此,於驅動器29A中,如圖18所示,電路D0 1~D0 M中之電晶體94成為接通狀態,並且電路M1 1~M1 N中之電晶體95成為接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低位準電壓VL1。 如此,於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自電壓狀態SM轉變為電壓狀態SL之情形時,信號SIGA之電壓被設定為低位準電壓VL1。即,於此情形時,如圖17所示,信號SIGA之轉變量約為(-ΔV),因而強調控制部28A係將信號SIGA之轉變後之電壓設定為較成為基準之低位準電壓VL0低1個等級之低位準電壓VL1。 再者,於使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維持於電壓狀態SM之情形時,如圖17所示,信號SIGA之電壓自3個中位準電壓VM(VM0、VM1plus、VM1minus)中之任一者變化為中位準電壓VM0。具體而言,於此情形時,由於前一個符號DS之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M,因而信號MAINAD、SUBAD例如為“0”、“0”,由於當前符號NS之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M,因而信號MAINAN、SUBAN例如為“0”、“0”。由此,如圖9所示,強調控制部28A係例如使信號UPA0、UPA1、MDA0、MDA1、DNA0、DNA1為“001100”。藉此,於驅動器29A中,如圖18所示,電路M0 1~M0 M、M1 1~M1 N中之電晶體95成為接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中位準電壓VM0。如此,就傳送裝置10而言,於持續複數個單位間隔使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維持於電壓狀態SM之情形時,於第2個之後之單位間隔中,使信號SIGA之電壓為中位準電壓VM0。即,該中位準電壓VM0係經解強調之電壓。 圖19、20係表示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自電壓狀態SL轉變為其他電壓狀態之情形時之動作者,圖19係表示信號SIGA之電壓變化,圖20係表示驅動器29A之動作狀態之轉變。 於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自電壓狀態SL轉變為電壓狀態SM之情形時,如圖19所示,信號SIGA之電壓自3個低位準電壓VL(VL0、VL1、VL2)中之任一者變化為中位準電壓VM1plus。具體而言,於此情形時,由於前一個符號DS之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L,因而信號MAINAD、SUBAD為“0”、“1”,由於當前符號NS之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M,因而信號MAINAN、SUBAN例如為“0”、“0”。由此,如圖9所示,強調控制部28A係使信號UPA0、UPA1、MDA0、MDA1、DNA0、DNA1為“011000”。藉此,於驅動器29A中,如圖20所示,電路M0 1~M0 M中之電晶體95成為接通狀態,並且電路U1 1~U1 N中之電晶體91成為接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中位準電壓VM1plus。 如此,於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自電壓狀態SL轉變為電壓狀態SM之情形時,信號SIGA之電壓被設定為中位準電壓VM1plus。即,於此情形時,如圖19所示,信號SIGA之轉變量約為(+ΔV),因而強調控制部28A係將信號SIGA之轉變後之電壓設定為較成為基準之中位準電壓VM0高1個等級之中位準電壓VM1plus。 又,於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自電壓狀態SL轉變為電壓狀態SH之情形時,如圖19所示,信號SIGA之電壓自3個低位準電壓VL(VL0、VL1、VL2)中之任一者變化為高位準電壓VH2。具體而言,於此情形時,由於前一個符號DS之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L,因而信號MAINAD、SUBAD為“0”、“1”,由於當前符號NS之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H,因而信號MAINAN、SUBAN為“1”、“0”。由此,如圖9所示,強調控制部28A係使信號UPA0、UPA1、MDA0、MDA1、DNA0、DNA1為“110000”。藉此,於驅動器29A中,如圖20所示,電路U0 1~U0 M、U1 1~U1 N中之電晶體91成為接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高位準電壓VH2。 如此,於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自電壓狀態SL轉變為電壓狀態SH之情形時,信號SIGA之電壓被設定為高位準電壓VH2。即,於此情形時,如圖19所示,信號SIGA之轉變量約為(+2ΔV),因而強調控制部28A係將信號SIGA之轉變後之電壓設定為較成為基準之高位準電壓VH0高2個等級之高位準電壓VH2。 再者,於使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維持於電壓狀態SL之情形時,如圖19所示,信號SIGA之電壓自3個低位準電壓VL(VL0、VL1、VL2)中之任一者變化為低位準電壓VL0。具體而言,於此情形時,由於前一個符號DS之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L,因而信號MAINAD、SUBAD為“0”、“1”,由於當前符號NS之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L,因而信號MAINAN、SUBAN為“0”、“1”。由此,如圖9所示,強調控制部28A係使信號UPA0、UPA1、MDA0、MDA1、DNA0、DNA1為“010010”。藉此,於驅動器29A中,如圖20所示,電路D0 1~D0 M中之電晶體94成為接通狀態,並且電路U1 1~U1 N中之電晶體91成為接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低位準電壓VL0。如此,就傳送裝置10而言,於持續複數個單位間隔使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維持於電壓狀態SL之情形時,於第2個之後之單位間隔中,使信號SIGA之電壓為低位準電壓VL0。即,該低位準電壓VL0係經解強調之電壓。 如此,傳送裝置10係對於信號SIGA、SIGB、SIGC之各者,根據伴隨電壓狀態之轉變之電壓之轉變量而設定轉變後之電壓。具體而言,傳送裝置10係於電壓狀態轉變個1個較高之狀態之情形時,將轉變後之電壓設定為較成為基準之電壓(例如中位準電壓VM0或高位準電壓VH0)高1個等級之電壓。即,於此情形時,傳送裝置10係設定1個等級之量之正強調電壓。又,傳送裝置10係於電壓狀態轉變為2個較高之狀態之情形時,將轉變後之電壓設定為較成為基準之電壓(例如高位準電壓VH0)高2個等級之電壓。即,於此情形時,傳送裝置10係設定2個等級之量之正強調電壓。又,傳送裝置10係於電壓狀態轉變為1個較低之狀態之情形時,將轉變後之電壓設定為較成為基準之電壓(例如中位準電壓VM0或低位準電壓VL0)低1個等級之電壓。即,於此情形時,傳送裝置10係設定1個等級之量之負強調電壓。又,傳送裝置10係於電壓狀態轉變為2個較低之狀態之情形時,設定為較成為基準之電壓(例如低位準電壓VL0)低2個等級之電壓。即,於此情形時,傳送裝置10係設定2個等級之量之負強調電壓。如此,傳送裝置10係對於信號SIGA、SIGB、SIGC之各者,根據電壓之轉變量,以與該轉變量成比例之方式設定強調電壓。 圖21A~21E係表示符號自“+x”轉變為除“+x”以外之符號之情形時之通訊系統1之一動作例者,圖21A係表示符號自“+x”轉變為“-x”之情形,圖21B係表示符號自“+x”轉變為“+y”之情形,圖21C係表示符號自“+x”轉變為“-y”之情形,圖21D係表示符號自“+x”轉變為“+z”之情形,圖21E係表示符號自“+x”轉變為“-z”之情形。於圖21A~21E之各者中,(A)係表示傳送裝置10之輸出端子ToutA、ToutB、ToutC中之信號SIGA、SIGB、SIGC之波形,(B)係表示接收裝置30中之差分AB、BC、CA之波形。又,實線係表示進行解強調動作時之波形,虛線係表示未進行解強調動作時之波形。又,轉變前之信號SIGA之電壓為3個高位準電壓VH(VH0、VH1、VH2)中之任一者,但於該圖中,為便於說明,使信號SIGA之電壓為高位準電壓VH0。同樣地,將轉變前之信號SIGB之電壓設為低位準電壓VL0,且將轉變前之信號SIGC之電壓設為中位準電壓VM0。 於符號自“+x”轉變為“-x”之情形時,如圖21A(A)所示,信號SIGA自高位準電壓VH0變化為低位準電壓VL2,信號SIGB自低位準電壓VL0變化為高位準電壓VH2,信號SIGC維持於中位準電壓VM0。即,信號SIGA之轉變量約為(-2ΔV),因而傳送裝置10係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定為較成為基準之低位準電壓VL0低2個等級之低位準電壓VL2。又,信號SIGB之轉變量約為(+2ΔV),因而傳送裝置10係將信號SIGB之電壓設定為較成為基準之高位準電壓VH0高2個等級之高位準電壓VH2。此時,如圖21A(B)所示,差分AB(SIGA-SIGB)之轉變量約為(-4ΔV),因而轉變後之差分AB與未進行解強調動作之情形相比低4個等級。又,差分BC(SIGB-SIGC)之轉變量約為(+2ΔV),因而轉變後之差分BC與未進行解強調動作之情形相比高2個等級。又,差分CA(SIGC-SIGA)之轉變量約為(+2ΔV),因而轉變後之差分CA與未進行解強調動作之情形相比高2個等級。 於符號自“+x”轉變為“+y”之情形時,如圖21B(A)所示,信號SIGA自高位準電壓VH0變化為中位準電壓VM1minus,信號SIGB自低位準電壓VL0變化為高位準電壓VH2,信號SIGC自中位準電壓VM0變化為低位準電壓VL1。即,信號SIGA之轉變量約為(-ΔV),因而傳送裝置10係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定為較成為基準之中位準電壓VM0低1個等級之中位準電壓VM1minus。又,信號SIGB之轉變量約為(+2ΔV),因而傳送裝置10係將信號SIGB之電壓設定為較成為基準之高位準電壓VH0高2個等級之高位準電壓VH2。又,信號SIGC之轉變量約為(-ΔV),因而傳送裝置10係將信號SIGC之電壓設定為較成為基準之低位準電壓VL0低1個等級之低位準電壓VL1。此時,如圖21B(B)所示,差分AB(SIGA-SIGB)之轉變量約為(-3ΔV),因而轉變後之差分AB與未進行解強調動作之情形相比低3個等級。又,差分BC(SIGB-SIGC)之轉變量約為(+3ΔV),因而轉變後之差分BC與未進行解強調動作之情形相比高3個等級。 於符號自“+x”轉變為“-y”之情形時,如圖21C(A)所示,信號SIGA自高位準電壓VH0變化為中位準電壓VM1minus,信號SIGB維持於低位準電壓VL0,信號SIGC自中位準電壓VM0變化為高位準電壓VH1。即,信號SIGA之轉變量約為(-ΔV),因而傳送裝置10係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定為較成為基準之中位準電壓VM0低1個等級之中位準電壓VM1minus。又,信號SIGC之轉變量約為(+ΔV),因而傳送裝置10係將信號SIGC之電壓設定為較成為基準之高位準電壓VH0高1個等級之高位準電壓VH1。此時,如圖21C(B)所示,差分AB(SIGA-SIGB)之轉變量約為(-ΔV),因而轉變後之差分AB與未進行解強調動作之情形相比低1個等級。又,差分BC(SIGB-SIGC)之轉變量約為(-ΔV),因而轉變後之差分BC與未進行解強調動作之情形相比低1個等級。又,差分CA(SIGC-SIGA)之轉變量約為(+2ΔV),因而轉變後之差分CA與未進行解強調動作之情形相比高2個等級。 於符號自“+x”轉變為“+z”之情形時,如圖21D(A)所示,信號SIGA自高位準電壓VH0變化為低位準電壓VL2,信號SIGB自低位準電壓VL0變化為中位準電壓VM1plus,且信號SIGC自中位準電壓VM0變化為高位準電壓VH1。即,信號SIGA之轉變量約為(-2ΔV),因而傳送裝置10係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定為較成為基準之低位準電壓VL0低2個等級之低位準電壓VL2。又,信號SIGB之轉變量約為(+ΔV),因而傳送裝置10係將信號SIGB之電壓設定為較成為基準之中位準電壓VM0高1個等級之中位準電壓VM1plus。又,信號SIGC之轉變量約為(+ΔV),因而傳送裝置10係將信號SIGC之電壓設定為較成為基準之高位準電壓VH0高1個等級之高位準電壓VH1。此時,如圖21D(B)所示,差分AB(SIGA-SIGB)之轉變量約為(-3ΔV),因而轉變後之差分AB與未進行解強調動作之情形相比低3個等級低。又,差分CA(SIGC-SIGA)之轉變量約為(+3ΔV),因而轉變後之差分CA與未進行解強調動作之情形相比高3個等級。 於符號自“+x”轉變為“-z”之情形時,如圖21E(A)所示,信號SIGA維持於高位準電壓VH0,信號SIGB自低位準電壓VL0變化為中位準電壓VM1plus,且信號SIGC自中位準電壓VM0變化為低位準電壓VL1。即,信號SIGB之轉變量約為(+ΔV),因而傳送裝置10係將信號SIGB之電壓設定為較成為基準之中位準電壓VM0高1個等級之中位準電壓VM1plus。又,信號SIGC之轉變量約為(-ΔV),因而傳送裝置10係將信號SIGC之電壓設定為較成為基準之低位準電壓VL0低1個等級之低位準電壓VL1。此時,如圖21E(B)所示,差分AB(SIGA-SIGB)之轉變量約為(-ΔV),因而轉變後之差分AB與未進行解強調動作之情形相比低1個等級。又,差分BC(SIGB-SIGC)之轉變量約為(+2ΔV),因而轉變後之差分BC與未進行解強調動作之情形相比高2個等級。又,差分CA(SIGC-SIGA)之轉變量約為(-ΔV),因而轉變後之差分CA與未進行解強調動作之情形相比低1個等級。 如此,於通訊系統1中,對於信號SIGA、SIGB、SIGC之各者,根據電壓之轉變量而設定強調電壓。即,傳送裝置10係對信號SIGA、SIGB、SIGC之各者(單端信號)進行解強調動作。其結果,於通訊系統1中,關於信號SIGA、SIGB、SIGC之各者可提高波形品質,因而可提高通訊性能。 又,於通訊系統1中,藉由如此針對信號SIGA、SIGB、SIGC之各者設定強調電壓,對於作為差動信號之差分AB、BC、CA之各者,亦可根據電壓之轉變量而設定強調電壓。其結果,於通訊系統1中,關於差分AB、BC、CA之各者亦可提高波形品質,因而可提高通訊性能。 圖22係表示進行解強調動作之情形時之信號SIGA與信號SIGB之差分AB、信號SIGB與信號SIGC之差分BC、信號SIGC與信號SIGA之差分CA的眼圖者。圖23係表示未進行解強調動作之情形時之差分AB、BC、CA之眼圖者。於通訊系統1中,即便於傳輸路徑100較長之情形時,亦可如圖22、23所示,藉由進行解強調動作而使開孔變寬,其結果,可提高通訊性能。 又,於通訊系統1中,例如於驅動器29A設置電路M0 1~M0 M、M1 1~M1 M,且例如於將輸出端子ToutA之電壓狀態設定為電壓狀態SM時,使該電路M0 1~M0 M之電晶體95為接通狀態(圖11A~11C)。而且,於將輸出端子ToutA之電壓設定為中位準電壓VM1plus之情形時(圖11A),使U1 1~U1 N之電晶體91為接通狀態,於設定為中位準電壓VM0之情形時(圖11B),使M1 1~M1 M之電晶體95為接通狀態,於設定為中位準電壓VM1minus之情形(圖11C)時,使D1 1~D1 M之電晶體94為接通狀態。藉此,與接下來說明之比較例之情形相比,可減少耗電。 (比較例) 其次,與比較例進行對比地說明本實施形態之作用。比較例之通訊系統1R具備傳送裝置10R。傳送裝置10R具有傳送部20R。該傳送部20R係與本實施形態之傳送部20(圖5)同樣地具有輸出部26R。 圖24係表示輸出部26R之一構成例者。輸出部26R具有強調控制部28RA、28RB、28RC及驅動器29RA、29RB、29RC。強調控制部28RA係基於信號MAINAN、SUBAN及信號MAINAD、SUBAD而產生8個信號UPAA0、UPAB0、UPAA1、UPAB1、DNAA0、DNAB0、DNAA1、DNAB1者。驅動器29RA係基於8個信號UPAA0、UPAB0、UPAA1、UPAB1、DNAA0、DNAB0、DNAA1、DNAB1而產生信號SIGA者。關於強調控制部28RB及驅動器29RB亦相同,關於強調控制部28RC及驅動器29RC亦相同。 圖25係表示驅動器29RA之一構成例者。關於驅動器29RB、29RC亦相同。驅動器29RA具有K個電路UA0(電路UA0 1~UA0 K)、L個電路UB0(電路UB0 1~UB0 L)、K個電路UA1(電路UA1 1~UA1 K)、L個電路UB1(電路UB1 1~UB1 L)、K個電路DA0(電路DA0 1~DA0 K)、L個電路DB0(電路DB0 1~DB0 L)、K個電路DA1(電路DA1 1~DA1 K)、及L個電路DB1(電路DB1 1~DB1 L)。於該例中,“K”為大於“L”之數。 電路UA0 1~UA0 K、UB0 1~UB0 L、UA1 1~UA1 K、UB1 1~UB1 L之各者係與本實施形態之電路U0 1~U0 M、U1 1~U1 N同樣地具有電晶體91、及電阻元件92。對電路UA0 1~UA0 K之電晶體91之閘極供給信號UPAA0,對電路UB0 1~UB0 L之電晶體91之閘極供給信號UPAB0,對電路UA1 1~UA1 K之電晶體91之閘極供給信號UPAA1,對電路UB1 1~UB1 L之電晶體91之閘極供給信號UPAB1。於該例中,電晶體91之接通狀態下之電阻值與電阻元件92之電阻值之和為“50×(2×K+2×L)”[Ω]。 電路DA0 1~DA0 K、DB0 1~DB0 L、DA1 1~DA1 K、DB1 1~DB1 L之各者係與本實施形態之電路D0 1~D0 M、D1 1~D1 N同樣地具有電阻元件93、及電晶體94。對電路DA0 1~DA0 K之電晶體94之閘極供給信號DNAA0,對電路DB0 1~DB0 L之電晶體94之閘極供給信號DNAB0,對電路DA1 1~DA1 K之電晶體94之閘極供給信號DNAA1,對電路DB1 1~DB1 L之電晶體94之閘極供給信號DNAB1。於該例中,電阻元件93之電阻值與電晶體94之接通狀態下之電阻值之和為“50×(2×K+2×L)”[Ω]。 圖26A~26C係表示使信號SIGA為電壓狀態SH時之驅動器29RA之一動作例者,圖27A~27C係表示使信號SIGA為電壓狀態SM時之驅動器29RA之一動作例者,圖28A~28C係表示使信號SIGA為電壓狀態SL時之驅動器29RA之一動作例者。 於該例中,於使信號SIGA為高位準電壓VH2之情形時,如圖26A所示,使電路UA0 1~UA0 K、UB0 1~UB0 L、UA1 1~UA1 K、UB1 1~UB1 L中之電晶體91為接通狀態。又,於使信號SIGA為高位準電壓VH1之情形時,如圖26B所示,使電路UA0 1~UA0 K、UA1 1~UA1 K、UB1 1~UB1 L中之電晶體91為接通狀態,並且使電路DB1 1~DB1 L中之電晶體94為接通狀態。又,於使信號SIGA為高位準電壓VH0之情形時,如圖26C所示,使電路UA0 1~UA0 K、UA1 1~UA1 K中之電晶體91為接通狀態,並且使電路DB0 1~DB0 L、DB1 1~DB1 L中之電晶體94為接通狀態。 於使信號SIGA為中位準電壓VM1plus之情形時,如圖27A所示,使電路UA0 1~UA0 K、UB0 1~UB0 L、UB1 1~UB1 L中之電晶體91為接通狀態,並且使電路DA0 1~DA0 K中之電晶體94為接通狀態。又,於使信號SIGA為中位準電壓VM0之情形時,如圖27B所示,使電路UA0 1~UA0 K、UB0 1~UB0 L中之電晶體91為接通狀態,並且使電路DA0 1~DA0 K、DB0 1~DB0 L中之電晶體94為接通狀態。又,於使信號SIGA為中位準電壓VM1minus之情形時,如圖27C所示,使電路UA0 1~UA0 K中之電晶體91為接通狀態,並且使電路DA0 1~DA0 K、DB0 1~DB0 L、DB1 1~DB1 L中之電晶體94為接通狀態。 於使信號SIGA為低位準電壓VL0之情形時,如圖28A所示,使電路UB0 1~UB0 L、UB1 1~UB1 L中之電晶體91為接通狀態,並且使電路DA0 1~DA0 K、DA1 1~DA1 K中之電晶體94為接通狀態。又,於使信號SIGA為低位準電壓VL1之情形時,如圖28B所示,使電路UB0 1~UB0 L中之電晶體91為接通狀態,並且使電路DA0 1~DA0 K、DB0 1~DB0 L、DA1 1~DA1 K中之電晶體94為接通狀態。又,於使信號SIGA為低位準電壓VL2之情形時,如圖28C所示,使電路DA0 1~DA0 K、DB0 1~DB0 L、DA1 1~DA1 K、DB1 1~DB1 L中之電晶體94為接通狀態。 如此,於比較例之通訊系統1R中,例如當將輸出端子ToutA之電壓設定為中位準電壓VM0時(圖27B),使電路UA0 1~UA0 K、UB0 1~UB0 L中之電晶體91為接通狀態,並且使電路DA0 1~DA0 K、DB0 1~DB0 L中之電晶體94為接通狀態。如此,驅動器29A係藉由戴維寧終端(Thevenin termination)而設定輸出端子ToutA之電壓。藉由該戴維寧終端,使因電壓V1與接地電壓之電位差而產生之大量電流流通。該戴維寧終端之串聯電阻值約為100[Ω]。關於將輸出端子ToutA之電壓設定為中位準電壓VM1plus、VM1minus之情形(圖27A、27C)亦相同。由此,於通訊系統1R中,藉由該戴維寧終端而使大量電流流通,其結果,耗電會增加。 另一方面,於實施形態之通訊系統1中,例如當將輸出端子ToutA之電壓設定為中位準電壓VM0時(圖11B),使電路M0 1~M0 M、M1 1~M1 M之電晶體95為接通狀態。即,並非藉由戴維寧終端而設定輸出端子ToutA之電壓,而是使用電壓產生部50所產生之電壓Vdc設定輸出端子ToutA之電壓。又,例如當將輸出端子ToutA之電壓設定為中位準電壓VM1plus時(圖11A),使電路M0 1~M0 M之電晶體95為接通狀態,並且使電路U1 1~U1 M之電晶體91為接通狀態。於此情形時,電流自電路U1 1~U1 M流向電路M0 1~M0 M。然而,該電流與比較例之情形(圖27A)相比較小。即,第一,與比較例之情形不同,該電流係因電壓V1與電壓Vdc之電位差而流通者。即,該電位差為比較例之情形之約一半。而且,第二,電路U1 1~U1 M之阻抗充分大於電路M0 1~M0 M之阻抗,因而串聯電阻值充分大於100[Ω]。其結果,該電流與比較例之情形(圖27A)相比變小。關於將輸出端子ToutA之電壓設定為中位準電壓VM1minus之情形(圖11C)亦相同。其結果,就通訊系統1而言,可減少耗電。 [效果] 如上所述,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副驅動器290設置電路M0 1~M0 M,例如於將輸出端子ToutA之電壓狀態設定為電壓狀態SM時,使該電路M0 1~M0 M之電晶體95為接通狀態,因而可減少耗電。 於本實施形態中,副驅動器291藉由調整各電壓狀態下之電壓而設定強調電壓,因而可提高通訊性能。 於本實施形態中,對於信號SIGA、SIGB、SIGC之各者,根據電壓之轉變量而設定強調電壓,因而關於信號SIGA、SIGB、SIGC之各者,可提高波形品質,因而可提高通訊性能。 [變化例1]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如圖8所示般構成驅動器29A、29B、29C,但並不限定於此。以下,列舉若干示例對本變化例進行說明。 圖29係表示本變化例之驅動器39A之一構成例者。該驅動器39A係對應於上述實施形態之驅動器29A者。驅動器39具有2個副驅動器390、391。副驅動器390、391係於上述實施形態之副驅動器290、291(圖8)中變更電晶體91及電阻元件92之連接而得者。於各電路U0 1~U0 M、U1 1~U1 N中,對電阻元件92之一端供給電壓V1,另一端連接於電晶體91之汲極。於各電路U0 1~U0 M中,對電晶體91之閘極供給信號UPA0,汲極連接於電阻元件92之另一端,源極連接於輸出端子ToutA。於各電路U1 1~U1 N中,對電晶體91之閘極供給信號UPA1,汲極連接於電阻元件92之另一端,源極連接於輸出端子ToutA。 圖30係表示本變化例之另一驅動器49A之一構成例者。該驅動器49A對應於上述實施形態之驅動器29A。驅動器49A具有2個副驅動器490、491。副驅動器490具有M個電路C0(電路C0 1~C0 M)。副驅動器491具有N個電路C1(電路C1 1~C1 N)。電路C0 1~C0 M、C1 1~C1 N分別具有電阻元件92、97、及電晶體91、94、95。 首先,對電路C0 1~C0 M進行說明。於各電路C0 1~C0 M中,對電阻元件92之一端供給電壓V1,另一端連接於電晶體91之汲極。對電晶體91之閘極供給信號UPA0,汲極連接於電阻元件92之另一端,源極連接於電阻元件97之一端及輸出端子ToutA。電阻元件97之一端連接於電晶體91之源極及輸出端子ToutA,另一端連接於電晶體94、95之汲極。對電晶體94之閘極供給信號DNA0,汲極連接於電阻元件97之另一端及電晶體95之汲極,源極接地。對電晶體95之閘極供給信號MDA0,對源極供給電壓產生部50所產生之電壓Vdc,汲極連接於電阻元件97之另一端及電晶體94之汲極。 其次,對電路C1 1~C1 N進行說明。於各電路C1 1~C1 N中,對電晶體91之閘極供給信號UPA1。對電晶體94之閘極供給信號DNA1。對電晶體95之閘極供給信號MDA1。除此以外與電路C0 1~C0 M相同。 於該驅動器49A中,電阻元件97對應於上述實施形態之驅動器29A(圖8)中之電阻元件93、96。即,例如於副驅動器490中,當電晶體94成為接通狀態時,電阻元件97之電阻值及電晶體94之接通電阻構成副驅動器490之輸出阻抗,當電晶體95成為接通狀態時,電阻元件97之電阻值及電晶體95之接通電阻構成副驅動器490之輸出阻抗。關於副驅動器491亦相同。藉由如此構成,於驅動器49A中可削減元件數,其結果,可削減電路面積。 圖31係表示本變化例之另一驅動器59A之一構成例。該驅動器59A係對應於上述實施形態之驅動器29A者。驅動器59A具有2個副驅動器590、591。副驅動器590具有M個電路CC0(電路CC0 1~CC0 M)。副驅動器491具有N個電路CC1(電路CC1 1~CC1 N)。電路CC0 1~CC0 M、CC1 1~CC1 N之各者具有電晶體91、94、95、及電阻元件98。 首先,對電路CC0 1~CC0 M進行說明。於各電路CC0 1~CC0 M中,對電晶體91之閘極供給信號UPA0,對汲極供給電壓V1,源極連接於電晶體94、95之汲極及電阻元件98之一端。對電晶體94之閘極供給信號DNA0,汲極連接於電晶體91之源極、電晶體95之汲極、及電阻元件98之一端,源極接地。對電晶體95之閘極供給信號MDA0,對源極供給電壓產生部50所產生之電壓Vdc,汲極連接於電晶體91之源極、電晶體94之汲極、及電阻元件98之一端。電阻元件98之一端連接於電晶體91之源極及電晶體94、95之汲極。另一端連接於輸出端子ToutA。 其次,對電路CC1 1~CC1 N進行說明。於各電路CC1 1~CC1 N中,對電晶體91之閘極供給信號UPA1。對電晶體94之閘極供給信號DNA1。對電晶體95之閘極供給信號MDA1。除此以外與電路CC0 1~CC0 M相同。 於該驅動器59A中,電阻元件98對應於上述實施形態之驅動器29A(圖8)中之電阻元件92、93、96。即,例如於副驅動器590中,當電晶體91成為接通狀態時,電阻元件98之電阻值及電晶體91之接通電阻構成副驅動器590之輸出阻抗,當電晶體94成為接通狀態時,電阻元件98之電阻值及電晶體94之接通電阻構成副驅動器590之輸出阻抗,當電晶體95成為接通狀態時,電阻元件98之電阻值及電晶體95之接通電阻構成副驅動器590之輸出阻抗。關於副驅動器591亦相同。藉由如此構成,於驅動器59A中可削減元件數,其結果,可削減電路面積。 [變化例2]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輸出部26係基於符號信號Tx1、Tx2、Tx3、符號信號Dtx1、Dtx2、Dtx3、及時脈信號TxCK而產生信號SIGA、SIGB、SIGC,但並不限定於此。以下,對本變化例之傳送裝置10A進行詳細說明。 圖32係表示傳送裝置10A之傳送部20A之一構成例者。傳送部20A具有傳送符號產生部22A、及輸出部26A。傳送符號產生部22A係基於轉變信號TxF9、TxR9、TxP9及時脈信號TxCK而產生符號信號Tx1、Tx2、Tx3者。輸出部26A係基於符號信號Tx1、Tx2、Tx3及時脈信號TxCK而產生信號SIGA、SIGB、SIGC者。 圖33係表示輸出部26A之一構成例者。輸出部26A具有驅動器控制部27N、及正反器17A、17B、17C。驅動器控制部27N係基於與當前符號NS相關之符號信號Tx1、Tx2、Tx3、及時脈信號TxCK而產生信號MAINAN、SUBAN、MAINBN、SUBBN、MAINCN、SUBCN者。正反器17A係使信號MAINAN、SUBAN延遲相當於時脈信號TxCK之1時脈之量,並將該延遲之信號設為信號MAINAD、SUBAD而分別輸出者。正反器17B係使信號MAINBN、SUBBN延遲相當於時脈信號TxCK之1時脈之量,並將該延遲之信號設為信號MAINBD、SUBBD而分別輸出者。正反器17C係使信號MAINCN、SUBCN延遲相當於時脈信號TxCK之1時脈之量,並將該延遲之信號設為信號MAINCD、SUBCD而分別輸出者。 即便如此構成,亦可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之情形相同之效果。 [變化例3]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使傳送裝置10進行解強調動作,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進行預強調動作。圖34係表示3種電壓狀態SH、SM、SL者。電壓狀態SH係對應於3個高位準電壓VH(VH0、VH1、VH2)之狀態,電壓狀態SM係對應於3個中位準電壓VM(VM0、VM1plus、VM1minus)之狀態,電壓狀態SL係對應於3個低位準電壓VL(VL0、VL1、VL2)之狀態。高位準電壓VH0係未實施預強調之情形時之高位準電壓,中位準電壓VM0係未實施預強調之情形時之中位準電壓,低位準電壓VL0係未實施預強調之情形時之低位準電壓。即便如此構成,亦可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之情形相同之效果。 [其他變化例] 又,亦可將該等變化例中之2個以上組合。 <2.應用例> 其次,對在上述實施形態及變化例中所說明之通訊系統之應用例及運用例進行說明。 (應用例) 圖35係表示應用有上述實施形態等之通訊系統之智慧型手機300(多功能行動電話)之外觀者。於該智慧型手機300搭載有各種器件,於在該等器件間進行資料之交換之通訊系統中,應用上述實施形態等之通訊系統。 圖36係表示智慧型手機300中所使用之應用程式處理器310之一構成例者。應用程式處理器310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311、記憶體控制部312、電源控制部313、外部介面314、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圖形處理單元)315、媒體處理部316、顯示器控制部317、及MIPI(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行動產業處理器介面)介面318。於該例中,CPU311、記憶體控制部312、電源控制部313、外部介面314、GPU315、媒體處理部316、顯示器控制部317係連接於系統匯流排319,且可經由該系統匯流排319而相互進行資料之交換。 CPU311係按照程式對利用智慧型手機300加以操作之各種資訊進行處理者。記憶體控制部312係控制CPU311進行資訊處理時所使用之記憶體501者。電源控制部313係控制智慧型手機300之電源者。 外部介面314係用以與外部器件進行通訊之介面,於該例中,與無線通訊部502及影像感測器410連接。無線通訊部502係與行動電話之基地台進行無線通訊者,例如包含基頻部或RF(Radio Frequency,射頻)前端部等而構成。影像感測器410係獲取圖像者,例如包含CMOS感測器而構成。 GPU315係進行圖像處理者。媒體處理部316係對聲音、文字、或圖形等資訊進行處理者。顯示器控制部317係經由MIPI介面318而控制顯示器504者。MIPI介面318係將圖像信號傳送至顯示器504者。作為圖像信號,例如可使用YUV形式或RGB形式等之信號。MIPI介面318係例如基於自包含石英晶體振子之振盪電路330供給之基準時脈而動作。對於該MIPI介面318與顯示器504之間之通訊系統,例如應用有上述實施形態等之通訊系統。 圖37係表示影像感測器410之一構成例者。影像感測器410具有感測器部411、ISP(Image Signal Processor,影像信號處理器)412、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聯合照相專家群)編碼器413、CPU414、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415、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416、電源控制部417、I 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互積體電路)介面418、及MIPI介面419。於該例中,該等各區塊係連接於系統匯流排420,且可經由該系統匯流排420而相互進行資料之交換。 感測器部411係獲取圖像者,且例如為包括CMOS感測器者。ISP412係對感測器部411所獲取之圖像進行特定之處理者。JPEG編碼器413係編碼ISP412所處理之圖像而產生JPEG形式之圖像者。CPU414係按照程式而控制影像感測器410之各區塊者。RAM415係CPU414進行資訊處理時所使用之記憶體。ROM416係記憶CPU414中所執行之程式或藉由校準而獲得之設定值等之記憶體。電源控制部417係控制影像感測器410之電源者。I 2C介面418係自應用程式處理器310接收控制信號者。又,雖然未圖示,但影像感測器410除自應用程式處理器310獲取控制信號外,亦獲取時脈信號。具體而言,影像感測器410構成為可基於各種頻率之時脈信號進行動作。MIPI介面419係將圖像信號傳送至應用程式處理器310者。作為圖像信號,例如可使用YUV形式或RGB形式等之信號。MIPI介面419係例如基於自包含石英晶體振子之振盪電路430供給之基準時脈而動作。對於該MIPI介面419與應用程式處理器310之間之通訊系統,例如應用有上述實施形態等之通訊系統。 (運用例1) 本揭示之技術可運用於各種製品。例如,本揭示之技術亦可設為搭載於汽車、電動汽車、油電混合車、機車、自行車、個人移動工具(Personal Mobility)、飛機、遙控飛機、船舶、機器人、建設機械、農業機械(拖拉機)等中之任一種移動體之裝置而實現。 圖38係表示可應用本揭示之技術之移動體控制系統之一例的車輛控制系統7000之概略性構成例之方塊圖。車輛控制系統7000具備經由通訊網路7010而連接之複數個電子控制單元。於圖38所示之例中,車輛控制系統7000具備驅動系統控制單元7100、車身系統控制單元7200、電池控制單元7300、車外資訊檢測單元7400、車內資訊檢測單元7500、及綜合控制單元7600。連接該等複數個控制單元之通訊網路7010例如可為依據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區域網路)、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區域互聯網路)、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或FlexRay(註冊商標)等任意規格之車載通訊網路。 各控制單元具備:微電腦,其按照各種程式進行運算處理;記憶部,其記憶由微電腦所執行之程式或各種運算中所使用之參數等;及驅動電路,其驅動各種控制對象之裝置。各控制單元具備用以經由通訊網路7010與其他控制單元之間進行通訊之網路I/F(Interface,介面),並且具備於與車內外之裝置或感測器等之間藉由有線通訊或無線通訊而進行通訊之通訊I/F。於圖38中,作為綜合控制單元7600之功能構成,圖示有微電腦7610、通用通訊I/F7620、專用通訊I/F7630、定位部7640、信標接收部7650、車內機器I/F7660、聲音圖像輸出部7670、車載網路I/F7680及記憶部7690。其他控制單元亦同樣地具備微電腦、通訊I/F及記憶部等。 驅動系統控制單元7100係按照各種程式而控制與車輛之驅動系統關聯之裝置之動作。例如,驅動系統控制單元7100係作為內燃機或驅動用馬達等用以產生車輛之驅動力之驅動力產生裝置、用以將驅動力傳遞至車輪之驅動力傳遞機構、調節車輛之操舵角之轉向機構、及產生車輛之制動力之制動裝置等的控制裝置而發揮功能。驅動系統控制單元7100亦可具有作為ABS(Antilock Brake System,防鎖刹車系統)或ESC(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電子穩定控制)等控制裝置之功能。 於驅動系統控制單元7100連接有車輛狀態檢測部7110。於車輛狀態檢測部7110,例如包含檢測車身之軸旋轉移動之角速度之陀螺儀感測器、檢測車輛之加速度之加速度感測器、或者用以檢測加速踏板之操作量、刹車踏板之操作量、轉向輪之操舵角、引擎轉數或車輪之轉速等之感測器中之至少一者。驅動系統控制單元7100係使用自車輛狀態檢測部7110輸入之信號進行運算處理,從而控制內燃機、驅動用馬達、電動動力轉向裝置或刹車裝置等。 車身系統控制單元7200係按照各種程式而控制裝配於車身之各種裝置之動作。例如,車身系統控制單元7200係作為無鑰進入系統(keyless entry system)、智慧型鑰匙系統、電動車窗裝置、或者頭燈、倒行燈(back lamp)、刹車燈、轉向燈或霧燈等各種燈之控制裝置而發揮功能。於此情形時,可對車身系統控制單元7200輸入自代替鑰匙之手持機發送之電波或各種開關之信號。車身系統控制單元7200受理該等電波或信號之輸入,控制車輛之門鎖定裝置、電動車窗裝置及燈等。 電池控制單元7300係按照各種程式對驅動用馬達之電力供給源即二次電池7310進行控制。例如,對於電池控制單元7300,自具備二次電池7310之電池裝置輸入電池溫度、電池輸出電壓或電池之剩餘容量等資訊。電池控制單元7300係使用該等信號進行運算處理,進行二次電池7310之溫度調節控制或配備於電池裝置之冷卻裝置等之控制。 車外資訊檢測單元7400係檢測搭載有車輛控制系統7000之車輛之外部之資訊。例如,於車外資訊檢測單元7400連接有攝像部7410及車外資訊檢測部7420中之至少一者。攝像部7410包含ToF(Time Of Flight,飛行時間)攝影機、立體攝影機(stereo camera)、單目攝影機、紅外線攝影機及其他攝影機中之至少一者。車外資訊檢測部7420例如包含用以檢測當前之天氣或氣象之環境感測器、或者搭載有車輛控制系統7000之車輛之周圍之其他車輛、用以檢測障礙物或行人等之周圍資訊檢測感測器中之至少一者。 環境感測器例如可為檢測雨天之雨滴感測器、檢測霧之霧感測器、檢測日照程度之日照感測器、及檢測降雪之雪感測器中之至少一者。周圍資訊檢測感測器可為超音波感測器、雷達裝置及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aser Imaging Detection and Ranging,光雷達、雷射成像探向及測距)裝置中之至少一者。該等攝像部7410及車外資訊檢測部7420既可作為分別獨立之感測器或裝置而配備,亦可作為綜合有複數個感測器或裝置之裝置而配備。 此處,圖39係表示攝像部7410及車外資訊檢測部7420之設置位置之例。攝像部7910、7912、7914、7916、7918係例如設置於車輛7900之前鼻、側鏡、後保險杠(rear bumper)、後門及車廂內之擋風玻璃之上部中之至少一個位置。配備於前鼻之攝像部7910及配備於車廂內之擋風玻璃之上部之攝像部7918主要獲取車輛7900之前方之圖像。配備於側鏡之攝像部7912、7914主要獲取車輛7900之側方之圖像。配備於後保險杠或後門之攝像部7916主要獲取車輛7900之後方之圖像。配備於車廂內之擋風玻璃之上部之攝像部7918主要用於先行車輛或行人、障礙物、信號燈、交通標識或車道等之檢測。 再者,圖39中表示各個攝像部7910、7912、7914、7916之攝影範圍之一例。攝像範圍a表示設置於前鼻之攝像部7910之攝像範圍,攝像範圍b、c分別表示設置於側鏡之攝像部7912、7914之攝像範圍,攝像範圍d表示設置於後保險杠或後門之攝像部7916之攝像範圍。例如,藉由使利用攝像部7910、7912、7914、7916所拍攝之圖像資料重疊,可獲得自上方觀察車輛7900而得之俯瞰圖像。 設置於車輛7900之前部、後部、側部、拐角及車廂內之擋風玻璃之上部之車外資訊檢測部7920、7922、7924、7926、7928、7930例如可為超音波感測器或雷達裝置。設置於車輛7900之前鼻、後保險杠、後門及車廂內之擋風玻璃之上部之車外資訊檢測部7920、7926、7930例如可為LIDAR裝置。該等車外資訊檢測部7920~7930主要用於先行車輛、行人或障礙物等之檢測。 返回至圖38繼續說明。車外資訊檢測單元7400係使攝像部7410拍攝車外之圖像,並且接收所拍攝之圖像資料。又,車外資訊檢測單元7400係自所連接之車外資訊檢測部7420接收檢測資訊。於車外資訊檢測部7420為超音波感測器、雷達裝置或LIDAR裝置之情形時,使車外資訊檢測單元7400發送超音波或電磁波等,並且接收所接收到之反射波之資訊。車外資訊檢測單元7400亦可基於所接收到之資訊而進行人、車、障礙物、標識或路面上之文字等之物體檢測處理或距離檢測處理。車外資訊檢測單元7400亦可基於所接收到之資訊而進行辨識降雨、霧或路面狀況等之環境辨識處理。車外資訊檢測單元7400亦可基於所接收到之資訊而算出距車外之物體之距離。 又,車外資訊檢測單元7400亦可基於所接收到之圖像資料而進行辨識人、車、障礙物、標識或路面上之文字等之圖像辨識處理或距離檢測處理。車外資訊檢測單元7400亦可對所接收到之圖像資料進行應變修正或對位等處理,並且將由不同攝像部7410所拍攝之圖像資料合成,而產生俯瞰圖像或全景圖像。車外資訊檢測單元7400亦可使用由不同攝像部7410所拍攝之圖像資料,而進行視點轉換處理。 車內資訊檢測單元7500係檢測車內之資訊。於車內資訊檢測單元7500,例如連接有檢測駕駛者之狀態之駕駛者狀態檢測部7510。駕駛者狀態檢測部7510亦可包含拍攝駕駛者之攝影機、檢測駕駛者之生物資訊之生物感測器或採集車廂內之聲音之麥克風等。生物感測器例如設置於座面或轉向輪等,檢測就座於座位之搭乘者或掌握轉向輪之駕駛者之生物資訊。車內資訊檢測單元7500既可基於自駕駛者狀態檢測部7510輸入之檢測資訊而算出駕駛者之疲勞程度或集中程度,亦可判斷駕駛者是否瞌睡。車內資訊檢測單元7500亦可對所採集之聲音信號進行雜訊消除處理等處理。 綜合控制單元7600係按照各種程式而控制車輛控制系統7000內之動作整體。於綜合控制單元7600連接有輸入部7800。輸入部7800係例如藉由觸控面板、按鈕、麥克風、開關或桿等可由搭乘者進行輸入操作之裝置而實現。亦可對綜合控制單元7600輸入藉由對利用麥克風所輸入之聲音進行聲音辨識而獲得之資料。輸入部7800例如既可為利用紅外線或其他電波之遠程控制裝置,亦可為應對車輛控制系統7000之操作之行動電話或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個人數位助理)等外部連接機器。輸入部7800例如亦可為攝影機,於此情形時,搭乘者可藉由手勢(gesture)而輸入資訊。或者,亦可輸入藉由檢測搭乘者所配戴之可攜帶式(wearable)裝置之移動而獲得之資料。進而,輸入部7800例如亦可包含基於使用上述輸入部7800由搭乘者等輸入之資訊而產生輸入信號,並輸出至綜合控制單元7600之輸入控制電路等。搭乘者等係藉由操作該輸入部7800,而對車輛控制系統7000輸入各種資料或指示處理動作。 記憶部7690亦可包含記憶由微電腦所執行之各種程式之ROM(Read Only Memory)、及記憶各種參數、運算結果或感測器值等之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又,記憶部7690亦可藉由HDD(Hard Disc Drive,硬碟驅動器)等磁性記憶器件、半導體記憶器件、光記憶器件或磁光記憶器件等而實現。 通用通訊I/F7620係對與外部環境7750中所存在之各種機器之間之通訊起媒介作用之通用之通訊I/F。通用通訊I/F7620亦可安裝GSM(註冊商標)(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動通訊系統)、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微波存取全球互通)、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或者LTE-A(LTE-Advanced,長期演進技術升級版)等蜂巢式通訊協定、或無線LAN(亦稱為Wi-Fi(註冊商標))、Bluetooth(藍牙)(註冊商標)等其他無線通訊協定。通用通訊I/F7620例如亦可經由基地台或存取點而連接於外部網路(例如網際網路、雲網路或提供商固有之網路)上所存在之機器(例如應用程式伺服器或控制伺服器。又,通用通訊I/F7620例如亦可使用P2P(Peer To Peer,點對點)技術,與存在於車輛之附近之終端(例如駕駛者、行人或店鋪之終端、或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機器類型通訊)終端)連接。 專用通訊I/F7630係支持為實現車輛中之使用而制定之通訊協定之通訊I/F。專用通訊I/F7630例如可安裝下位層之IEEE802.11p與上位層之IEEE1609之組合即WAVE(Wireless Access in Vehicle Environment,車輛環境中之無線存取)、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專用短程通訊)、或蜂巢式通訊協定等標準協定。專用通訊I/F7630典型而言係執行包含車與車間(Vehicle to Vehicle)通訊、車與道路基礎設施間(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通訊、車輛與家之間(Vehicle to Home)之通訊及車與行人間(Vehicle to Pedestrian)通訊中之1個以上之概念即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車聯網)通訊。 定位部7640係例如接收來自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衛星之GNSS信號(例如來自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衛星之GPS信號)而執行定位,產生包含車輛之緯度、經度及高度之位置資訊。再者,定位部7640既可藉由與無線存取點之信號之交換而特定出當前位置,或亦可自具有定位功能之行動電話、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個人便攜式電話系統)或者智慧型手機等終端獲取位置資訊。 信標接收部7650係例如接收自設置於道路上之無線電台(wireless station)等發送之電波或者電磁波,而獲取當前位置、擁堵、禁止通行或所需時間等資訊。再者,信標接收部7650之功能亦可包含於上述專用通訊I/F7630。 車內機器I/F7660係對微電腦7610與存在於車內之各種車內機器7760之間之連接起媒介作用之通訊介面。車內機器I/F7660亦可使用無線LAN、Bluetooth(註冊商標)、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通訊)或WUSB(Wireless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列匯流排),無線USB)等無線通訊協定而確立無線連接。又,車內機器I/F7660亦可經由未圖示之連接端子(且視需要經由纜線)而確立USB(Universal Serial Bus)、HDMI(註冊商標)(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畫質多媒體介面)、或MHL(Mobile High-definition Link,移動高畫質連結)等有線連接。車內機器7760例如亦可包含搭乘者所具有之行動機器或者可攜帶式機器、或被搬入或者安裝於車輛之資訊機器中之至少1者。又,車內機器7760亦可包含進行至任意目的地為止之路徑搜索之導航裝置。車內機器I/F7660係於與該等車內機器7760之間交換控制信號或資料信號。 車載網路I/F7680係對微電腦7610與通訊網路7010之間之通訊起媒介作用之介面。車載網路I/F7680係遵循由通訊網路7010支持之特定之協定,而收發信號等。 綜合控制單元7600之微電腦7610係基於經由通用通訊I/F7620、專用通訊I/F7630、定位部7640、信標接收部7650、車內機器I/F7660及車載網路I/F7680中之至少一者而獲取之資訊,按照各種程式控制車輛控制系統7000。例如,微電腦7610係基於所獲取之車內外之資訊而運算驅動力產生裝置、轉向機構或制動裝置之控制目標值,並對驅動系統控制單元7100輸出控制指令。例如,微電腦7610亦可進行協調控制,其目的在於實現包含車輛之碰撞回避或者衝擊緩和、基於車間距離之追隨行駛、車速維持行駛、車輛之碰撞警告、或車輛之路線偏離警告等之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先進駕駛輔助系統)之功能。又,微電腦7610亦可藉由基於所獲取之車輛之周圍之資訊控制驅動力產生裝置、轉向機構或制動裝置等而進行協調控制,其目的在於實現不藉由駕駛者之操作而自主地行駛之自動駕駛等。 微電腦7610亦可基於經由通用通訊I/F7620、專用通訊I/F7630、定位部7640、信標接收部7650、車內機器I/F7660及車載網路I/F7680中之至少一者而獲取之資訊,產生車輛與周邊之構造物或人物等物體之間之三維距離資訊,從而製作包含車輛之當前位置之周邊資訊之區域地圖資訊。又,微電腦7610亦可基於所獲取之資訊,預測車輛之碰撞、行人等之接近或向禁止通行之道路進入等危險,並產生警告用信號。警告用信號例如亦可為用以產生警告聲或使警告燈點亮之信號。 聲音圖像輸出部7670係對車輛之搭乘者或車外,向可視覺性或聽覺性地通知資訊之輸出裝置傳送聲音及圖像中之至少一者之輸出信號。於圖38之例中,作為輸出裝置,例示有音頻揚聲器7710、顯示部7720及儀表板7730。顯示部7720例如亦可包含內置顯示器及抬頭顯示器之至少一者。顯示部7720亦可具有AR(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顯示功能。輸出裝置亦可為除該等裝置以外之頭戴式耳機、搭乘者所配戴之眼鏡型顯示器等可攜帶式器件、投影機或燈等其他裝置。於輸出裝置為顯示裝置之情形時,顯示裝置係將藉由微電腦7610所進行之各種處理而獲得之結果或自其他控制單元接收到之資訊以文本、影像、表、曲線圖等各種形式視覺性地顯示。又,於輸出裝置為聲音輸出裝置之情形時,聲音輸出裝置係將包含所播放之聲音資料或聲頻資料等之音頻信號轉換為類比信號並聽覺性地輸出。 再者,於圖38所示之例中,亦可將經由通訊網路7010連接之至少兩個控制單元設為一個控制單元而使其等一體化。或者,各個控制單元亦可包含複數個控制單元。進而,車輛控制系統7000亦可具備未圖示之其他控制單元。又,於上述說明中,亦可使其他控制單元具有任一控制單元所擔負之功能之一部分或全部。即,若經由通訊網路7010進行資訊之收發,則亦可利用任一控制單元進行特定之運算處理。同樣地,連接於任一控制單元之感測器或裝置亦可連接於其他控制單元,並且複數個控制單元亦可經由通訊網路7010而相互收發檢測資訊。 於以上所說明之車輛控制系統7000中,使用圖1所說明之本實施形態之通訊系統1可應用於圖38所示之運用例中之各區塊間之通訊系統。具體而言,例如本技術可應用於攝像部7410(攝像部7910、7912、7914、7916、7918)與車外資訊檢測單元7400之間之通訊系統。藉此,於車輛控制系統7000中,例如可提高傳輸速率,因而可將畫質較高之圖像供給至車外資訊檢測單元7400。其結果,於車輛控制系統7000中,可更準確地掌握車外資訊。 (運用例2) 本揭示之技術可對各種製品運用。例如,本揭示之技術亦可應用於內視鏡手術系統。 圖40係表示可應用本揭示之技術之內視鏡手術系統5000之概略性構成之一例的圖。於圖40中,圖示有手術者(醫生)5067使用內視鏡手術系統5000對病床5069上之患者5071進行手術之情況。如圖示般,內視鏡手術系統5000包含內視鏡5001、其他手術器具5017、支持內視鏡5001之支持臂裝置5027、及搭載有用於內視鏡下手術之各種之裝置之手推車5037。 於內視鏡手術中,代替切開腹壁後進行開腹,而使被稱為套管5025a~5025d之筒狀之開孔器具於腹壁進行複數次穿刺。繼而,自套管5025a~5025d將內視鏡5001之鏡筒5003、或其他手術器具5017插入至患者5071之體腔內。於圖示之例中,作為其他手術器具5017,將氣腹管5019、能量處置器具5021及鉗子5023插入至患者5071之體腔內。又,能量處置器具5021係藉由高頻電流或超音波振動而進行組織之切開及剝離、或血管之封閉等之處置器具。但,圖示之手術器具5017終究為一例,作為手術器具5017,例如可使用鑷子、牽開器等通常內視鏡下手術中所使用之各種手術器具。 藉由內視鏡5001所攝影之患者5071之體腔內之手術部位之圖像係顯示於顯示裝置5041。手術者5067一面即時地觀察顯示於顯示裝置5041之手術部位之圖像,一面使用能量處置器具5021或鉗子5023進行例如切除患部等之處置。再者,雖省略圖示,但氣腹管5019、能量處置器具5021及鉗子5023於手術中係由手術者5067或助手等支持。 (支持臂裝置) 支持臂裝置5027具備自基座部5029延伸之臂部5031。於圖示之例中,臂部5031包含關節部5033a、5033b、5033c、及連桿5035a、5035b,藉由來自臂控制裝置5045之控制而被驅動。藉由臂部5031而支持內視鏡5001,並控制其位置及姿勢。藉此,可實現內視鏡5001之穩定之位置固定。 (內視鏡) 內視鏡5001包含自前端起特定長度之區域被插入至患者5071之體腔內之鏡筒5003、及連接於鏡筒5003之基端之攝影機頭5005。於圖示之例中,圖示有構成為具有硬性之鏡筒5003之所謂之硬性鏡(rigid scope)的內視鏡5001,但內視鏡5001亦可構成為具有軟性之鏡筒5003之所謂之軟性鏡(flexible scope)。 於鏡筒5003之前端,設置有嵌入有物鏡之開口部。於內視鏡5001連接有光源裝置5043,由該光源裝置5043產生之光係由延設至鏡筒5003之內部之導光件引導至該鏡筒之前端為止,經由物鏡而朝向患者5071之體腔內之觀察對象照射。再者,內視鏡5001既可為直視鏡,亦可為斜視鏡或側視鏡。 於攝影機頭5005之內部設置有光學系統及攝像元件,來自觀察對象之反射光(觀察光)係藉由該光學系統而被聚光至該攝像元件。藉由該攝像元件而將觀察光進行光電轉換,產生對應於觀察光之電信號、即對應於觀察像之圖像信號。該圖像信號係作為原始(RAW)資料而被傳送至攝影機控制單元(CCU:Camera Control Unit)5039。再者,於攝影機頭5005搭載有藉由使其光學系統適當驅動而調整倍率及焦點距離之功能。 再者,為了應對例如立體視(3D(three-dimensional,三維)顯示)等,亦可於攝影機頭5005設置複數個攝像元件。於此情形時,為了將觀察光引導至該複數個攝像元件之各者,於鏡筒5003之內部設置有複數個系統之中繼光學系統。 (搭載於手推車之各種裝置) CCU5039包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等,統括地控制內視鏡5001及顯示裝置5041之動作。具體而言,CCU5039係對自攝影機頭5005接收之圖像信號實施例如顯影處理(解馬賽克處理)等用於顯示基於該圖像信號之圖像之各種圖像處理。CCU5039係將實施該圖像處理之圖像信號提供給顯示裝置5041。又,CCU5039係對攝影機頭5005傳送控制信號,控制其驅動。該控制信號中可包含倍率或焦點距離等與攝像條件有關之資訊。 顯示裝置5041係藉由來自CCU5039之控制,顯示基於由該CCU5039實施圖像處理而得之圖像信號之圖像。於內視鏡5001為例如應對4K(水平像素數3840×垂直像素數2160)或8K(水平像素數7680×垂直像素數4320)等高解像度之攝影者之情形時,及/或為應對3D顯示者之情形時,作為顯示裝置5041,可對應於各者而使用可實現高解像度之顯示者及/或可實現3D顯示者。於為應對4K或8K等高解像度之攝影者之情形時,藉由使用尺寸為55英吋以上者作為顯示裝置5041,可獲得進一步之沉浸感。又,亦可根據用途而設置解像度、尺寸不同之複數個顯示裝置5041。 光源裝置5043例如包含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等光源,將對手術部位進行攝影時之照射光供給至內視鏡5001。 臂控制裝置5045例如包含CPU等處理器,藉由按照特定之程式進行動作,而按照特定之控制方式控制支持臂裝置5027之臂部5031之驅動。 輸入裝置5047係針對內視鏡手術系統5000之輸入介面。使用者可經由輸入裝置5047而對內視鏡手術系統5000進行各種資訊之輸入或指示輸入。例如,使用者係經由輸入裝置5047而輸入患者之身體資訊、關於手術之手術方法之資訊等有關手術之各種資訊。又,例如,使用者係經由輸入裝置5047而輸入旨在使臂部5031驅動之指示、旨在變更內視鏡5001之攝像條件(照射光之種類、倍率及焦點距離等)之指示、及旨在使能量處置器具5021驅動之指示等。 輸入裝置5047之種類並無限定,輸入裝置5047可為各種公知之輸入裝置。作為輸入裝置5047,例如可應用滑鼠、鍵盤、觸控面板、開關、腳踏開關5057及/或桿等。於使用觸控面板作為輸入裝置5047之情形時,該觸控面板亦可設置於顯示裝置5041之顯示面上。 或者,輸入裝置5047係例如眼鏡型之可攜帶式器件或HMD(Head Mounted Display,頭戴式顯示器)等由使用者配戴之器件,根據藉由該等器件所檢測出之使用者之手勢或視線而進行各種輸入。又,輸入裝置5047包含可檢測使用者之移動之攝影機,相應於根據由該攝影機進行攝影之視頻所檢測出之使用者之手勢或視線而進行各種輸入。進而,輸入裝置5047包含可拾取使用者之聲之麥克風,經由該麥克風,利用聲音進行各種輸入。如此,使輸入裝置5047構成為可非接觸地輸入各種資訊,藉此,尤其是屬於潔淨區域之使用者(例如手術者5067)可非接觸地操作屬於非潔淨區域之機器。又,使用者可無須使手離開所持手術器具地操作機器,因而使用者之方便性提高。 處置器具控制裝置5049係控制用於組織之燒灼、切開或血管之封閉等之能量處置器具5021的驅動。為使患者5071之體腔膨脹以確保內視鏡5001之視野及手術者之作業空間,氣腹裝置5051係經由氣腹管5019對該體腔內送入氣體。記錄器5053係可記錄與手術有關之各種資訊之裝置。印表機5055係能夠以文本、圖像或曲線圖等各種形式印刷與手術有關之各種資訊之裝置。 以下,對於內視鏡手術系統5000中尤為特徵性之構成進一步詳細地進行說明。 (支持臂裝置) 支持臂裝置5027具備作為基台之基座部5029、及自基座部5029延伸之臂部5031。於圖示之例中,臂部5031包含複數個關節部5033a、5033b、5033c、及藉由關節部5033b而連結之複數個連桿5035a、5035b,於圖40中,為簡單起見,簡化地圖示臂部5031之構成。實際上,以臂部5031具有所期望之自由度之方式,適當設定關節部5033a~5033c及連桿5035a、5035b之形狀、數量及配置、以及關節部5033a~5033c之旋轉軸之方向等。例如,臂部5031可較佳地構成為具有6個自由度以上之自由度。藉此,可於臂部5031之可動範圍內使內視鏡5001自由地移動,因而可自所期望之方向將內視鏡5001之鏡筒5003插入至患者5071之體腔內。 於關節部5033a~5033c設置有致動器,關節部5033a~5033c構成為可藉由該致動器之驅動而繞特定之旋轉軸旋轉。藉由利用臂控制裝置5045控制該致動器之驅動,可控制各關節部5033a~5033c之旋轉角度,從而可控制臂部5031之驅動。藉此,可實現內視鏡5001之位置及姿勢之控制。此時,臂控制裝置5045可藉由力控制或位置控制等各種公知之控制方式而控制臂部5031之驅動。 例如,手術者5067可藉由經由輸入裝置5047(包含腳踏開關5057)適當進行操作輸入,而根據該操作輸入利用臂控制裝置5045適當控制臂部5031之驅動,從而控制內視鏡5001之位置及姿勢。藉由該控制,可於使臂部5031之前端之內視鏡5001自任意位置移動至任意位置之後,於其移動後之位置將其固定地支持。再者,臂部5031亦可以所謂之主從(master-slave)方式被操作。於此情形時,可經由設置於遠離手術室之場所之輸入裝置5047由使用者遠距操作臂部5031。 又,當應用力控制之情形時,臂控制裝置5045亦可進行所謂之動力輔助控制,即,以接收來自使用者之外力,並順著該外力使臂部5031平穩地移動之方式,使各關節部5033a~5033c之致動器驅動。藉此,於使用者一面直接接觸臂部5031一面使臂部5031移動時,能夠以相對較輕之力使該臂部5031移動。因此,可更直觀地利用更簡單之操作使內視鏡5001移動,從而可提高使用者之方便性。 此處,一般而言,於內視鏡下手術中,內視鏡5001係由被稱為持鏡者之醫生支持。與此相對,藉由使用支持臂裝置5027,可不利用人手而更確實地將內視鏡5001之位置固定,因而可穩定地獲得手術部位之圖像,從而可順利地進行手術。 再者,臂控制裝置5045亦可未必設置於手推車5037。又,臂控制裝置5045亦可未必為1個裝置。例如,臂控制裝置5045既可分別設置於支持臂裝置5027之臂部5031之各關節部5033a~5033c,亦可藉由複數個臂控制裝置5045相互協動而實現臂部5031之驅動控制。 (光源裝置) 光源裝置5043係對內視鏡5001供給對手術部位進行攝影時之照射光。光源裝置5043例如包含包括LED、雷射光源或該等之組合之白色光源。此時,當白色光源包含RGB雷射光源之組合時,可高精度地控制各顏色(各波長)之輸出強度及輸出時序,因而可於光源裝置5043中進行攝像圖像之白平衡之調整。又,於此情形時,亦可藉由分時地對觀察對象照射來自各RGB雷射光源之雷射光,並與該照射時序同步地控制攝影機頭5005之攝像元件之驅動,而分時地拍攝對應於各RGB之圖像。根據該方法,即便未於該攝像元件設置彩色濾光片,亦可獲得彩色圖像。 又,光源裝置5043之驅動亦可以每特定時間變更所輸出之光之強度之方式受到控制。與該光之強度之變更時序同步地控制攝影機頭5005之攝像元件之驅動並分時地獲取圖像,且將該圖像合成,藉此可產生無所謂之發黑(blocked-up shadows)及泛白(blown out highlights)之高動態範圍之圖像。 又,光源裝置5043亦可構成為可供給應對特殊光觀察之特定之波長頻帶之光。於特殊光觀察中,例如進行所謂之窄頻帶光觀察(Narrow Band Imaging),即,利用身體組織之光吸收之波長依存性,照射與通常觀察時之照射光(即白色光)相比頻帶較窄之光,藉此以高對比度對黏膜表層之血管等特定之組織進行攝影。或者,於特殊光觀察中,亦可進行螢光觀察,即,利用藉由照射激發光而產生之螢光獲得圖像。於螢光觀察時,可對身體組織照射激發光並觀察來自該身體組織之螢光(自身螢光觀察)、或將吲哚菁綠(ICG)等試劑局部注射至身體組織並且對該身體組織照射與該試劑之螢光波長對應之激發光而獲得螢光像等。光源裝置5043可構成為能夠供給對應於此種特殊光觀察之窄頻帶光及/或激發光。 (攝影機頭及CCU) 參照圖41,更詳細地說明內視鏡5001之攝影機頭5005及CCU5039之功能。圖41係表示圖40所示之攝影機頭5005及CCU5039之功能構成之一例之方塊圖。 若參照圖41,則攝影機頭5005具有透鏡單元5007、攝像部5009、驅動部5011、通訊部5013、及攝影機頭控制部5015作為其功能。又,CCU5039具有通訊部5059、圖像處理部5061、及控制部5063作為其功能。攝影機頭5005與CCU5039可藉由傳輸纜線5065進行雙向通訊地連接。 首先,對攝影機頭5005之功能構成進行說明。透鏡單元5007係設置於與鏡筒5003之連接部之光學系統。自鏡筒5003之前端擷取之觀察光被引導至攝影機頭5005,並入射至該透鏡單元5007。透鏡單元5007係將包含變焦透鏡及聚焦透鏡之複數個透鏡組合而構成。透鏡單元5007係以使觀察光聚集於攝像部5009之攝像元件之受光面上之方式,調整其光學特性。又,變焦透鏡及聚焦透鏡構成為其光軸上之位置可移動,以便調整攝像圖像之倍率及焦點。 攝像部5009包含攝像元件,且配置於透鏡單元5007之後段。通過透鏡單元5007之觀察光聚集於該攝像元件之受光面,且藉由光電轉換而產生對應於觀察像之圖像信號。由攝像部5009產生之圖像信號被提供給通訊部5013。 作為構成攝像部5009之攝像元件,例如使用可進行彩色攝影之元件,該元件係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補金氧半導體)型之影像感測器,且具有拜耳(Bayer)排列。再者,作為該攝像元件,例如亦可使用可應對4K以上之高解像度之圖像之攝影的元件。藉由以高解像度獲得手術部位之圖像,手術者5067可更詳細地掌握該手術部位之情況,從而可更順利地進行手術。 又,構成攝像部5009之攝像元件構成為具有用以分別獲取對應於3D顯示之右眼用及左眼用圖像信號之1對攝像元件。藉由進行3D顯示,手術者5067可更準確地掌握手術部位之生物組織之深度。再者,於攝像部5009構成為多板式之情形時,亦對應於各攝像元件設置複數個系統之透鏡單元5007。 又,攝像部5009可未必設置於攝影機頭5005。例如,攝像部5009亦可於鏡筒5003之內部設置於物鏡之正後方。 驅動部5011包含致動器,且藉由來自攝影機頭控制部5015之控制而使透鏡單元5007之變焦透鏡及聚焦透鏡沿著光軸移動特定之距離。藉此,可適當調整攝像部5009之攝像圖像之倍率及焦點。 通訊部5013包含用以於與CCU5039之間收發各種資訊之通訊裝置。通訊部5013係將自攝像部5009獲得之圖像信號設為RAW資料經由傳輸纜線5065而傳送至CCU5039。此時,為以低延時顯示手術部位之攝像圖像,該圖像信號較佳為藉由光通訊而傳送。其原因在於,於手術時,手術者5067一面藉由攝像圖像觀察患部之狀態一面進行手術,為了實現更安全且確實之手術,要求儘可能即時地顯示手術部位之動態圖像。於進行光通訊之情形時,在通訊部5013設置有將電信號轉換為光信號之光電轉換模組。圖像信號係於藉由該光電轉換模組而轉換為光信號之後,經由傳輸纜線5065而傳送至CCU5039。 又,通訊部5013係自CCU5039接收用以控制攝影機頭5005之驅動之控制信號。該控制信號例如包含旨在指定攝像圖像之訊框率之資訊、旨在指定攝像時之曝光值之資訊、及/或旨在指定攝像圖像之倍率及焦點之資訊等與攝像條件有關之資訊。通訊部5013係將所接收到之控制信號提供給攝影機頭控制部5015。再者,來自CCU5039之控制信號亦可藉由光通訊而傳輸。於此情形時,於通訊部5013,設置有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之光電轉換模組,控制信號係於藉由該光電轉換模組而轉換為電信號之後,被提供給攝影機頭控制部5015。 再者,上述訊框率或曝光值、倍率、焦點等攝像條件係基於所獲取之圖像信號由CCU5039之控制部5063自動地設定。即,於內視鏡5001搭載有所謂之AE(Auto Exposure,自動曝光)功能、AF(Auto Focus,自動對焦)功能及AWB(Auto White Balance,自動白平衡)功能。 攝影機頭控制部5015係基於經由通訊部5013所接收到之來自CCU5039之控制信號,而控制攝影機頭5005之驅動。例如,攝影機頭控制部5015係基於旨在指定攝像圖像之訊框率之資訊及/或旨在指定攝像時之曝光之資訊而控制攝像部5009之攝像元件之驅動。又,例如,攝影機頭控制部5015係基於旨在指定攝像圖像之倍率及焦點之資訊而經由驅動部5011使透鏡單元5007之變焦透鏡及聚焦透鏡適當移動。攝影機頭控制部5015亦可進而具備記憶用以識別鏡筒5003或攝影機頭5005之資訊之功能。 再者,藉由將透鏡單元5007或攝像部5009等之構成配置於氣密性及防水性較高之密閉構造內,可使攝影機頭5005具有對抗高壓蒸氣減菌處理之耐性。 其次,對CCU5039之功能構成進行說明。通訊部5059包含用以於與攝影機頭5005之間收發各種資訊之通訊裝置。通訊部5059係自攝影機頭5005接收經由傳輸纜線5065傳送之圖像信號。此時,如上所述,該圖像信號可較佳地藉由光通訊而傳送。於此情形時,應對光通訊,於通訊部5059設置有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之光電轉換模組。通訊部5059係將轉換為電信號之圖像信號提供給圖像處理部5061。 又,通訊部5059係對攝影機頭5005傳送用以控制攝影機頭5005之驅動之控制信號。該控制信號亦可藉由光通訊傳送。 圖像處理部5061係對自攝影機頭5005傳送來之RAW資料即圖像信號實施各種圖像處理。作為該圖像處理,例如包含顯影處理、高畫質化處理(頻帶加強處理、超解像處理、NR(Noise reduction,雜訊降低)處理及/或手振修正處理等)、及/或放大處理(電子變焦處理)等各種公知之信號處理。又,圖像處理部5061係進行用以進行AE、AF及AWB之針對圖像信號之檢波處理。 圖像處理部5061包含CPU或GPU等處理器,藉由該處理器按照特定之程式進行動作,可進行上述圖像處理及檢波處理。再者,於圖像處理部5061包含複數個GPU之情形時,圖像處理部5061係將與圖像信號相關之資訊適當分割,藉由該等複數個GPU而並行地進行圖像處理。 控制部5063係進行與利用內視鏡5001之手術部位之攝像、及與該攝像圖像之顯示有關之各種控制。例如,控制部5063係產生用以控制攝影機頭5005之驅動之控制信號。此時,當由使用者輸入攝像條件時,控制部5063係基於該使用者之輸入而產生控制信號。或者,當於內視鏡5001搭載有AE功能、AF功能及AWB功能時,控制部5063係根據利用圖像處理部5061進行之檢波處理之結果,適當算出最佳之曝光值、焦點距離及白平衡,並產生控制信號。 又,控制部5063係基於藉由圖像處理部5061實施圖像處理而得之圖像信號,而使手術部位之圖像顯示於顯示裝置5041。此時,控制部5063係使用各種圖像辨識技術而辨識手術部位圖像內之各種物體。例如,控制部5063可藉由檢測手術部位圖像中所包含之物體之邊緣之形狀或顏色等,而辨識鉗子等手術器具、特定之生物部位、出血、能量處置器具5021使用時之霧氣等。控制部5063係於使顯示裝置5041顯示手術部位之圖像時,使用其辨識結果而使各種手術支援資訊與該手術部位之圖像疊合顯示。藉由使手術支援資訊疊合顯示,且對手術者5067進行提示,可更安全且確實地進行手術。 連接攝影機頭5005及CCU5039之傳輸纜線5065係應對電信號之通訊之電信號纜線、應對光通訊之光纖、或該等之複合纜線。 此處,於圖示之例中,使用傳輸纜線5065利用有線進行通訊,但亦可利用無線進行攝影機頭5005與CCU5039之間之通訊。於利用無線進行兩者之間之通訊之情形時,無需將傳輸纜線5065敷設於手術室內,因而可消除手術室內之醫療人員之移動受該傳輸纜線5065妨礙之事態。 以上,對可應用本揭示之技術之內視鏡手術系統5000之一例進行說明。再者,此處,作為一例,對內視鏡手術系統5000進行說明,但可應用本揭示之技術之系統並不限定於該例。例如,本揭示之技術亦可應用於檢查用軟性內視鏡系統或顯微鏡手術系統。 本揭示之技術可較佳地應用於以上所說明之構成中之攝影機頭5005與CCU5039之間之通訊系統。具體而言,例如可將本技術之傳送裝置10應用於攝影機頭5005之通訊部5013,且可將接收裝置30應用於CCU5039之通訊部5059。藉此,於內視鏡手術系統5000中,例如可提高傳輸速率,因而可將畫質較高之圖像供給至CCU5039。其結果,於內視鏡手術系統5000中,手術者5067可更準確地掌握患部之狀態。 以上,列舉實施形態及變化例、以及向電子機器之應用例說明本技術,但本技術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形態等,可進行各種變化。 例如,於上述實施形態等中,基於當前符號NS及前一個符號DS而設定各電壓狀態下之電壓位準,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代替此,例如基於當前符號NS、前一個符號DS、及進而前一個符號而設定各電壓狀態下之電壓位準。於此情形時,傳送裝置係如所謂之3分接之FIR濾波器般進行動作,並進行解強調動作。再者,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基於包含當前符號NS之4個以上之符號而設定各電壓狀態下之電壓位準。 又,例如於上述實施形態等中,使用了3種電壓狀態SH、SM、SL,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使用4種以上之電壓狀態。例如於使用5種電壓狀態之情形時,例如亦可於副驅動器290設置5個電晶體,並且於副驅動器291設置5個電晶體。 再者,本說明書中所記載之效果終究為例示而非被限定者,又,亦可具有其他效果。 再者,本技術可設為如下所述之構成。 (1)一種傳送裝置,其具備: 電壓產生部,其產生特定之電壓; 第1驅動器,其具有第1副驅動器及第2副驅動器,上述第1副驅動器具有設置於自第1電源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之第1開關、設置於自第2電源通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2開關及設置於自上述電壓產生部通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3開關,且可將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設定為3個以上之特定數之電壓狀態中之任一者,上述第2副驅動器可調整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各電壓狀態下之電壓;及 控制部,其控制上述第1驅動器之動作以使其進行強調。 (2)如上述(1)之傳送裝置,其中 上述第2副驅動器具有:設置於自上述第1電源通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4開關,設置於自上述第2電源通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5開關,及設置於自上述電壓產生部通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6開關。 (3)如上述(2)之傳送裝置,其中 上述特定數之電壓狀態包含:第1電壓狀態,其對應於上述第1電源之電壓;第2電壓狀態,其對應於上述第2電源之電壓;及第3電壓狀態,其對應於上述特定之電壓,且處於上述第1電壓狀態與上述第2電壓狀態之間。 (4)如上述(3)之傳送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係以如下方式進行控制,即,當將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自上述第1電壓狀態轉變為除上述第1電壓狀態以外之電壓狀態之情形時,使上述第4開關、上述第5開關、及上述第6開關中之上述第5開關為接通狀態。 (5)如上述(3)或(4)之傳送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係以如下方式進行控制,即,當將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自上述第3電壓狀態轉變為除上述第3電壓狀態以外之電壓狀態之情形時,使上述第4開關、上述第5開關、及上述第6開關中之上述第6開關為接通狀態。 (6)如上述(3)至(5)中任一項之傳送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係以如下方式進行控制,即,當使上述驅動器部之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維持於上述第1電壓狀態之情形時,使上述第4開關、上述第5開關、及上述第6開關中之上述第5開關為接通狀態。 (7)如上述(3)至(6)中任一項之傳送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係以如下方式進行控制,即,當使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維持為上述第3電壓狀態之情形時,使上述第4開關、上述第5開關、及上述第6開關中之上述第6開關為接通狀態。 (8)如上述(3)至(7)中任一項之傳送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係以如下方式進行控制: 當將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設定為上述第1電壓狀態時,使上述第1開關、上述第2開關、及上述第3開關中之上述第1開關為接通狀態; 當將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設定為上述第2電壓狀態時,使上述第1開關、上述第2開關、及上述第3開關中之上述第2開關為接通狀態;及 當將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設定為上述第3電壓狀態時,使上述第1開關、上述第2開關、及上述第3開關中之上述第3開關為接通狀態。 (9)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之傳送裝置,其中 上述第1副驅動器具有: 第1電阻元件,其一端連接於上述第1電源,另一端連接於上述第1開關之一端;及 第2電阻元件,其一端連接於上述第1輸出端子,另一端連接於上述第2開關之一端及上述第3開關之一端;且 上述第1開關之另一端連接於上述第1輸出端子, 上述第2開關之另一端連接於上述第2電源, 上述第3開關之另一端連接於上述電壓產生部。 (10)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之傳送裝置,其進而具備: 第2驅動器,其具有第3副驅動器及第4副驅動器,上述第3副驅動器可將第2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設定為上述特定數之電壓狀態中之任一者,上述第4副驅動器可調整上述第2輸出端子之各電壓狀態下之電壓;及 第3驅動器,其具有第5副驅動器及第6副驅動器,上述第5副驅動器可將第3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設定為上述特定數之電壓狀態中之任一者,上述第6副驅動器可調整上述第3輸出端子之各電壓狀態下之電壓;且 上述控制部亦控制上述第2驅動器及上述第3驅動器之動作以使其等進行上述強調。 (11)如上述(10)之傳送裝置,其中 上述第1輸出端子、上述第2輸出端子、及上述第3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互不相同。 (12)如上述(10)或(11)之傳送裝置,其進而具備信號產生部, 上述第1驅動器、上述第2驅動器、及上述第3驅動器係傳送符號之序列, 上述信號產生部係基於表示符號之轉變之轉變信號而產生表示符號之第1符號信號、及表示上述第1符號信號所示之符號之前一個符號之第2符號信號, 上述控制部係基於上述第1符號信號及上述第2符號信號而控制上述第1驅動器、上述第2驅動器、及上述第3驅動器之動作。 (13)如上述(10)或(11)之傳送裝置,其進而具備信號產生部, 上述第1驅動器、上述第2驅動器、及上述第3驅動器係傳送符號之序列, 上述信號產生部係基於表示符號之轉變之轉變信號而產生表示符號之符號信號, 上述控制部係基於上述符號信號所示之符號之序列而控制上述第1驅動器、上述第2驅動器、及上述第3驅動器之動作。 (14)如上述(1)至(13)中任一項之傳送裝置,其中 上述第1副驅動器之輸出阻抗低於上述第2副驅動器之輸出阻抗。 (15)如上述(1)至(14)中任一項之傳送裝置,其中 上述第1副驅動器之輸出阻抗及上述第2副驅動器之輸出阻抗可分別設定。 (16)如上述(1)至(15)中任一項之傳送裝置,其中 上述強調係解強調。 (17)如上述(1)至(15)中任一項之傳送裝置,其中 上述強調係預強調。 (18)一種傳送裝置,其具備: 驅動器部,其使用3個以上之特定數之電壓狀態而傳送資料信號,且可設定各電壓狀態下之電壓; 控制部,其藉由設定與上述特定數之電壓狀態之間之轉變相應之強調電壓,而使上述驅動器部進行強調;及 電壓產生部; 上述驅動器部具有: 設置於自第1電源通向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1開關,設置於自第2電源通向上述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2開關,設置於自上述電壓產生部通向上述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3開關。 (19)一種傳送方法,其係 藉由控制第1副驅動器之動作,而將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設定為3個以上之特定數之電壓狀態中之任一者,上述第1副驅動器具有:設置於自第1電源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1開關,設置於自第2電源通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2開關,及設置於自電壓產生部通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3開關;且 藉由控制第2副驅動器之動作,以使其進行強調之方式調整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各電壓狀態下之電壓。 (20)一種通訊系統,其具備: 傳送裝置;及 接收裝置;且 上述傳送裝置具有: 電壓產生部,其產生特定之電壓; 第1驅動器,其具有第1副驅動器及第2副驅動器,上述第1副驅動器具有設置於自第1電源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1開關、設置於自第2電源通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2開關及設置於自上述電壓產生部通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3開關,且可將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設定為3個以上之特定數之電壓狀態中之任一者,上述第2副驅動器可調整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各電壓狀態下之電壓;及 控制部,其控制上述第1驅動器之動作以使其進行強調。 本申請案係以於日本專利局在2016年7月26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編號2016-145899號為基礎而主張優先權者,該申請案之全部內容係以參照之形式引用於本申請案中。 只要為業者便可根據設計上之要素或其他因素想到各種修正、組合、次組合及變更,瞭解其等係包含於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或其均等物之範圍內。
1: 通訊系統 10: 傳送裝置 11: 時脈產生部 12: 處理部 17A、17B、17C: 正反器 20: 傳送部 20A: 傳送部 21F、21P、21R: 串聯器 22: 傳送符號產生部 22A: 傳送符號產生部 23: 信號產生部 24: 正反器 26: 輸出部 26A: 輸出部 26R: 輸出部 27D、27N: 驅動器控制部 28A、28B、28C: 強調控制部 28RA、28RB、28RC: 強調控制部 29A、29B、29C: 驅動器 29RA、29RB、29RC: 驅動器 30: 接收裝置 32: 處理部 39A: 驅動器 40: 接收部 41A、41B、41C: 電阻元件 42A、42B、42C: 開關 43A、43B、43C: 放大器 44: 時脈產生部 45、46: 正反器 47: 信號產生部 50: 電壓產生部 51: 參考電壓產生部 52: 運算放大器 53: 電容元件 59A: 驅動器 91: 電晶體 92: 電阻元件 93: 電阻元件 94: 電晶體 95: 電晶體 96: 電阻元件 97: 電阻元件 100: 傳輸路徑 110A、110B、110C: 線路 290、291: 副驅動器 300: 智慧型手機 310: 應用程式處理器 311: CPU 312: 記憶體控制部 313: 電源控制部 314: 外部介面 315: GPU 316: 媒體處理部 317: 顯示器控制部 318: MIPI介面 319: 系統匯流排 330: 振盪電路 390、391: 副驅動器 410: 影像感測器 411: 感測器部 412: ISP 413: JPEG編碼器 414: CPU 415: RAM 416: ROM 417: 電源控制部 418: I 2C介面 419: MIPI介面 420: 系統匯流排 430: 振盪電路 501: 記憶體 502: 無線通訊部 504: 顯示器 590、591: 副驅動器 5000: 內視鏡手術系統 5001: 內視鏡 5003: 鏡筒 5005: 攝影機頭 5007: 透鏡單元 5009: 攝像部 5011: 驅動部 5013: 通訊部 5015: 攝影機頭控制部 5017: 其他手術器具 5019: 氣腹管 5021: 能量處置器具 5023: 鉗子 5025a~5025d: 套管 5027: 支持臂裝置 5029: 基座部 5031: 臂部 5033a、5033b、5033c: 關節部 5035a、5035b: 連桿 5037: 手推車 5039: CCU 5041: 顯示裝置 5043: 光源裝置 5045: 臂控制裝置 5047: 輸入裝置 5049: 處置器具控制裝置 5051: 氣腹裝置 5053: 記錄器 5055: 印表機 5057: 腳踏開關 5059: 通訊部 5061: 圖像處理部 5063: 控制部 5065: 傳輸纜線 5067: 手術者(醫生) 5069: 病床 5071: 患者 7000: 車輛控制系統 7010: 通訊網路 7100: 驅動系統控制單元 7110: 車輛狀態檢測部 7200: 車身系統控制單元 7300: 電池控制單元 7310: 二次電池 7400: 車外資訊檢測單元 7410: 攝像部 7420: 車外資訊檢測部 7500: 車內資訊檢測單元 7510: 駕駛者狀態檢測部 7600: 綜合控制單元 7610: 微電腦 7620: 通用通訊I/F 7630: 專用通訊I/F 7640: 定位部 7650: 信標接收部 7660: 車內機器I/F 7670: 聲音圖像輸出部 7680: 車載網路I/F 7690: 記憶部 7710: 音頻揚聲器 7720: 顯示部 7730: 儀表板 7750: 外部環境 7760: 車內機器 7800: 輸入部 7900: 車輛 7910、7912、7914、7916、7918: 攝像部 7920、7922、7924、7926、7928、7930: 車外資訊檢測部 AB、BC、CA: 差分 a: 攝像範圍 b、c: 攝像範圍 d: 攝像範圍 C1 1~C1 N: 電路 C0 1~C0 M: 電路 CC0 1~CC0 M: 電路 CC1 1~CC1 N: 電路 D0、D0 1~D0 M: 電路 D1、D1 1~D1 N: 電路 DA0、DA0 1~DA0 K: 電路 DA1、DA1 1~DA1 K: 電路 DB0、DB0 1~DB0 L: 電路 DB1、DB1 1~DB1 L: 電路 DNA0、DNA1、MDA0、MDA1、UPA0、UPA1: 信號 DNB0、DNB1、MDB0、MDB1、UPB0、UPB1: 信號 DNC0、DNC1、MDC0、MDC1、UPC0、UPC1: 信號 DS: 前一個符號 Dtx1、Dtx2、Dtx3: 符號信號 Iin: 電流 M0、M0 1~M0 M: 電路 M1、M1 1~M1 N: 電路 MAINAD、SUBAD: 信號 MAINAN、SUBAN: 信號 MAINBD、SUBBD: 信號 MAINBN、SUBBN: 信號 MAINCD、SUBCD: 信號 MAINCN、SUBCN: 信號 NS: 當前符號 RxCK: 時脈信號 RxF、RxR、RxP: 轉變信號 SH、SL、SM: 電壓狀態 SIGA、SIGB、SIGC: 信號 TinA、TinB、TinC: 輸入端子 ToutA、ToutB、ToutC: 輸出端子 Tx1、Tx2、Tx3: 符號信號 TxCK: 時脈信號 TxF0~TxF6、TxR0~TxR6、TxP0~TxP6: 轉變信號 TxF9、TxR9、TxP9: 轉變信號 U0、U0 1~U0 M: 電路 U1、U1 1~U1 N: 電路 UA0、UA0 1~UA0 K: 電路 UA1、UA1 1~UA1 K: 電路 UB0、UB0 1~UB0 L: 電路 UB1、UB1 1~UB1 L: 電路 DNAA0、DNAB0、DNAA1、DNAB1、UPAA0、UPAB0、UPAA1、UPAB1、DNBA0、DNBB0、DNBA1、DNBB1、UPBA0、UPBB0、UPBA1、UPBB1、DNCA0、DNCB0、DNCA1、DNCB1、UPCA0、UPCB0、UPCA1、UPCB1: 信號 V1: 電壓 Vdc: 電壓 VH0、VH1、VH2: 高位準電壓 VL0、VL1、VL2: 低位準電壓 VM0、VM1minus、VM1plus: 中位準電壓 +x、-x、+y、-y、+z、-z: 符號 ΔV: 高位準電壓與中位準電壓之差(中位準電壓與低位準電壓之差)
圖1係表示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通訊系統之一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2係表示圖1所示之通訊系統所收發之信號之電壓狀態的說明圖。 圖3係表示圖1所示之通訊系統所收發之信號之電壓狀態的另一說明圖。 圖4係表示圖1所示之通訊系統所收發之符號之轉變的說明圖。 圖5係表示圖1所示之傳送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6係表示圖5所示之傳送符號產生部之一動作例之表。 圖7係表示圖5所示之輸出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8係表示圖7所示之驅動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9係表示圖7所示之強調控制部之一動作例之表。 圖10A係表示圖8所示之驅動器之一動作例之說明圖。 圖10B係表示圖8所示之驅動器之另一動作例之說明圖。 圖10C係表示圖8所示之驅動器之另一動作例之說明圖。 圖11A係表示圖8所示之驅動器之另一動作例之說明圖。 圖11B係表示圖8所示之驅動器之另一動作例之說明圖。 圖11C係表示圖8所示之驅動器之另一動作例之說明圖。 圖12A係表示圖8所示之驅動器之另一動作例之說明圖。 圖12B係表示圖8所示之驅動器之另一動作例之說明圖。 圖12C係表示圖8所示之驅動器之另一動作例之說明圖。 圖13係表示圖1所示之接收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14係表示圖13所示之接收部之接收動作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15係表示圖7所示之傳送部之一動作例之波形圖。 圖16係表示圖8所示之驅動器之一動作例之模式圖。 圖17係表示圖7所示之傳送部之另一動作例之波形圖。 圖18係表示圖8所示之驅動器之另一動作例之模式圖。 圖19係表示圖7所示之傳送部之另一動作例之波形圖。 圖20係表示圖8所示之驅動器之一動作例之模式圖。 圖21A(A)、(B)係表示圖1所示之通訊系統之一動作例之時序波形圖。 圖21B(A)、(B)係表示圖1所示之通訊系統之另一動作例之時序波形圖。 圖21C(A)、(B)係表示圖1所示之通訊系統之另一動作例之時序波形圖。 圖21D(A)、(B)係表示圖1所示之通訊系統之另一動作例之時序波形圖。 圖21E(A)、(B)係表示圖1所示之通訊系統之另一動作例之時序波形圖。 圖22係表示進行解強調動作之情形時之信號之一例的眼圖。 圖23係表示未進行解強調動作之情形時之信號之一例的眼圖。 圖24係表示比較例之輸出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25係表示圖24所示之驅動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26A係表示圖25所示之驅動器之一動作例之說明圖。 圖26B係表示圖25所示之驅動器之另一動作例之說明圖。 圖26C係表示圖25所示之驅動器之另一動作例之說明圖。 圖27A係表示圖25所示之驅動器之另一動作例之說明圖。 圖27B係表示圖25所示之驅動器之另一動作例之說明圖。 圖27C係表示圖25所示之驅動器之另一動作例之說明圖。 圖28A係表示圖25所示之驅動器之另一動作例之說明圖。 圖28B係表示圖25所示之驅動器之另一動作例之說明圖。 圖28C係表示圖25所示之驅動器之另一動作例之說明圖。 圖29係表示變化例之驅動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30係表示另一變化例之驅動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31係表示另一變化例之驅動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32係表示變化例之傳送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33係表示圖32所示之輸出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34係表示另一變化例之通訊系統所收發之信號之電壓狀態的說明圖。 圖35係表示應用有一實施形態之通訊系統之智慧型手機之外觀構成的立體圖。 圖36係表示應用有一實施形態之通訊系統之應用程式處理器之一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37係表示應用有一實施形態之通訊系統之影像感測器之一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38係表示車輛控制系統之概略性構成之一例之方塊圖。 圖39係表示車外資訊檢測部及攝像部之設置位置之一例之說明圖。 圖40係表示內視鏡手術系統之概略性構成之一例之圖。 圖41係表示圖40所示之攝影機頭及CCU之功能構成之一例的方塊圖。
26: 輸出部 27D、27N: 驅動器控制部 28A、28B、28C: 強調控制部 29A、29B、29C: 驅動器 50:電壓產生部 51:參考電壓產生部 52:運算放大器 53:電容元件 D1:電路 DNA0、DNA1、MDA0、MDA1、UPA0、UPA1: 信號 DNB0、DNB1、MDB0、MDB1、UPB0、UPB1: 信號 DNCO、DNC1、MDCO、MDC1、UPCO、UPC1: 信號 MAINAD、SUBAD: 信號 MAINAN、SUBAN: 信號 MAINBD、SUBBD: 信號 MAINBN、SUBBN: 信號 MAINCD、SUBCD: 信號 MAINCN、SUBCN: 信號 SIGA、SIGB、SIGC: 信號 ToutA、ToutB、ToutC: 輸出端子 Tx1、Tx2、Tx3: 符號信號 TxCK: 時脈信號 Vdc: 電壓

Claims (15)

  1. 一種傳送裝置,其具備:電壓產生部,其產生特定之電壓;第1驅動器,其具有第1副驅動器及第2副驅動器,上述第1副驅動器具有設置於自第1電源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1開關、設置於自第2電源通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2開關、及設置於自上述電壓產生部通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3開關,且可將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設定為3個以上之特定數之電壓狀態中之任一者,上述第2副驅動器可調整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各電壓狀態下之電壓;及控制部,其控制上述第1驅動器之動作以使其進行強調;其中上述第2副驅動器具有:設置於自上述第1電源通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4開關,設置於自上述第2電源通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5開關,及設置於自上述電壓產生部通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6開關,上述特定數之電壓狀態包含:第1電壓狀態,其對應於上述第1電源之電壓;第2電壓狀態,其對應於上述第2電源之電壓;及第3電壓狀態,其對應於上述特定之電壓,且處於上述第1電壓狀態與上述第2電壓狀態之間,上述控制部係以如下方式進行控制:當將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自上述第1電壓狀態轉變為除上述第1電壓狀態以外之電壓狀態之情形時,使上述第4開關、上述第5開關、及上述第6開關中之上述第5開關為接通狀態, 上述控制部係以如下方式進行控制:當將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自上述第3電壓狀態轉變為除上述第3電壓狀態以外之電壓狀態之情形時,使上述第4開關、上述第5開關、及上述第6開關中之上述第6開關為接通狀態。
  2. 如請求項1之傳送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係以如下方式進行控制:當使上述第1驅動器之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維持於上述第1電壓狀態之情形時,使上述第4開關、上述第5開關、及上述第6開關中之上述第5開關為接通狀態。
  3. 如請求項1之傳送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係以如下方式進行控制:當使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維持為上述第3電壓狀態之情形時,使上述第4開關、上述第5開關、及上述第6開關中之上述第6開關為接通狀態。
  4. 如請求項1之傳送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係以如下方式進行控制:當將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設定為上述第1電壓狀態時,使上述第1開關、上述第2開關、及上述第3開關中之上述第1開關為接通狀態;當將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設定為上述第2電壓狀態時,使上述第1開關、上述第2開關、及上述第3開關中之上述第2開關為接通狀態;及 當將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設定為上述第3電壓狀態時,使上述第1開關、上述第2開關、及上述第3開關中之上述第3開關為接通狀態。
  5. 如請求項1之傳送裝置,其中上述第1副驅動器具有:第1電阻元件,其一端連接於上述第1電源,另一端連接於上述第1開關之一端;及第2電阻元件,其一端連接於上述第1輸出端子,另一端連接於上述第2開關之一端及上述第3開關之一端;且上述第1開關之另一端連接於上述第1輸出端子,上述第2開關之另一端連接於上述第2電源,上述第3開關之另一端連接於上述電壓產生部。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傳送裝置,其進而具備:第2驅動器,其具有第3副驅動器及第4副驅動器,上述第3副驅動器可將第2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設定為上述特定數之電壓狀態中之任一者,上述第4副驅動器可調整上述第2輸出端子之各電壓狀態下之電壓;及第3驅動器,其具有第5副驅動器及第6副驅動器,上述第5副驅動器可將第3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設定為上述特定數之電壓狀態中之任一者,上述第6副驅動器可調整上述第3輸出端子之各電壓狀態下之電壓;且上述控制部亦控制上述第2驅動器及上述第3驅動器之動作以使其等進行上述強調。
  7. 如請求項6之傳送裝置,其中上述第1輸出端子、上述第2輸出端子、及上述第3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互不相同。
  8. 如請求項6之傳送裝置,其進而具備信號產生部,上述第1驅動器、上述第2驅動器、及上述第3驅動器係傳送符號之序列,上述信號產生部係基於表示符號之轉變之轉變信號而產生表示符號之第1符號信號、及表示上述第1符號信號所示之符號之前一個符號之第2符號信號,上述控制部係基於上述第1符號信號及上述第2符號信號而控制上述第1驅動器、上述第2驅動器、及上述第3驅動器之動作。
  9. 如請求項6之傳送裝置,其進而具備信號產生部,上述第1驅動器、上述第2驅動器、及上述第3驅動器係傳送符號之序列,上述信號產生部係基於表示符號之轉變之轉變信號而產生表示符號之符號信號,上述控制部係基於上述符號信號所示之符號之序列而控制上述第1驅動器、上述第2驅動器、及上述第3驅動器之動作。
  10. 如請求項1之傳送裝置,其中 上述第1副驅動器之輸出阻抗低於上述第2副驅動器之輸出阻抗。
  11. 如請求項1之傳送裝置,其中上述第1副驅動器之輸出阻抗及上述第2副驅動器之輸出阻抗可分別設定。
  12. 如請求項1之傳送裝置,其中上述強調係解強調。
  13. 如請求項1之傳送裝置,其中上述強調係預強調。
  14. 一種傳送方法,其包含:藉由控制第1副驅動器之動作,而將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設定為3個以上之特定數之電壓狀態中之任一者,上述第1副驅動器具有:設置於自第1電源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1開關,設置於自第2電源通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2開關,及設置於自電壓產生部通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3開關;及藉由控制第2副驅動器之動作,以使其進行強調之方式調整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各電壓狀態下之電壓,上述第2副驅動器具有:設置於自上述第1電源通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4開關,設置於自上述第2電源通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5開關,及設置於自上述電壓產生部通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6開關; 上述特定數之電壓狀態包含:第1電壓狀態,其對應於上述第1電源之電壓;第2電壓狀態,其對應於上述第2電源之電壓;及第3電壓狀態,其對應於上述特定之電壓,且處於上述第1電壓狀態與上述第2電壓狀態之間,上述控制部係以如下方式進行控制:當將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自上述第1電壓狀態轉變為除上述第1電壓狀態以外之電壓狀態之情形時,使上述第4開關、上述第5開關、及上述第6開關中之上述第5開關為接通狀態。
  15. 一種通訊系統,其具備:傳送裝置;及接收裝置;且上述傳送裝置具有:電壓產生部,其產生特定之電壓;第1驅動器,其具有第1副驅動器及第2副驅動器,上述第1副驅動器具有設置於自第1電源通向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1開關、設置於自第2電源通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2開關及設置於自上述電壓產生部通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3開關,且可將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設定為3個以上之特定數之電壓狀態中之任一者,上述第2副驅動器可調整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各電壓狀態下之電壓;及控制部,其控制上述第1驅動器之動作以使其進行強調;其中上述第2副驅動器具有:設置於自上述第1電源通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4開關,設置於自上述第2電源通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 路徑上之第5開關,及設置於自上述電壓產生部通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6開關,上述特定數之電壓狀態包含:第1電壓狀態,其對應於上述第1電源之電壓;第2電壓狀態,其對應於上述第2電源之電壓;及第3電壓狀態,其對應於上述特定之電壓,且處於上述第1電壓狀態與上述第2電壓狀態之間,上述控制部係以如下方式進行控制:當將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電壓狀態自上述第1電壓狀態轉變為除上述第1電壓狀態以外之電壓狀態之情形時,使上述第4開關、上述第5開關、及上述第6開關中之上述第5開關為接通狀態。
TW111144260A 2016-07-26 2017-06-26 傳送裝置、傳送方法及通訊系統 TWI8188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5899 2016-07-26
JP2016145899 2016-07-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5437A TW202335437A (zh) 2023-09-01
TWI818809B true TWI818809B (zh) 2023-10-11

Family

ID=6101669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1185A TWI787187B (zh) 2016-07-26 2017-06-26 傳送裝置、傳送方法及通訊系統
TW111144260A TWI818809B (zh) 2016-07-26 2017-06-26 傳送裝置、傳送方法及通訊系統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1185A TWI787187B (zh) 2016-07-26 2017-06-26 傳送裝置、傳送方法及通訊系統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686443B2 (zh)
EP (1) EP3493497B1 (zh)
JP (1) JP6989504B2 (zh)
KR (1) KR102276012B1 (zh)
CN (1) CN109479039B (zh)
TW (2) TWI787187B (zh)
WO (1) WO20180208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2090B (zh) * 2016-02-22 2021-03-21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傳送裝置、傳送方法及通訊系統
DE102018100974B4 (de) * 2018-01-17 2019-09-26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Schaltungsanordnung
CN111294041B (zh) * 2020-02-18 2023-01-3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抗辐照加固的编解码器
JP7423367B2 (ja) * 2020-03-23 2024-01-29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デバイス、及び通信方法
CN111482080B (zh) * 2020-04-21 2021-04-27 盐城佳华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热合机用废气处理装置
WO2022090093A2 (en) * 2020-10-27 2022-05-05 Siliconally Gmbh Multi-mode line driver circuit for the physical layer of a network connection, particularly of an ethernet communication, supporting different signal levels for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standard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11783A (en) * 2003-09-10 2005-03-16 Japan Ind Technology Ass Digital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60861B2 (ja) 1993-03-02 2003-01-07 株式会社ソニー木原研究所 シリアルディジタルデータの伝送方法及び伝送装置
US6266379B1 (en) * 1997-06-20 2001-07-24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igital transmitter with equalization
KR100643605B1 (ko) * 2004-08-16 2006-1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적응형 프리 엠퍼시스 장치, 데이터 통신용 송신기,데이터 통신용 송수신 장치 및 적응형 프리 엠퍼시스 방법
JP4937609B2 (ja) * 2006-03-15 2012-05-2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出力バッファ回路と差動出力バッファ回路並びに伝送方法
US20080143697A1 (en) * 2006-12-13 2008-06-19 Tomokazu Kojima Drive voltage control device
US8064535B2 (en) 2007-03-02 2011-1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hree phase and polarity encoded serial interface
US8026740B2 (en) * 2008-03-21 2011-09-27 Micron Technology, Inc. Multi-level signaling for low power, short channel applications
JP2011142382A (ja) 2010-01-05 2011-07-21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プリエンファシス機能を含む出力回路と半導体装置
US8441149B2 (en) * 2010-06-25 2013-05-14 Intel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power delivery scheme for on-die voltage scaling
WO2012026134A1 (ja) * 2010-08-27 2012-03-0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力変換装置
US8446172B2 (en) * 2011-05-06 2013-05-21 Alter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reducing pre-emphasis voltage jitter
GB201115045D0 (en) * 2011-09-01 2011-10-19 Rolls Royce Plc AC electrical power regulatory system
JP2013187678A (ja) * 2012-03-07 2013-09-19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出力回路、出力回路の制御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
TWI434487B (zh) * 2012-03-13 2014-04-11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充電系統
WO2014113727A1 (en) * 2013-01-17 2014-07-24 Kandou Labs, S.A.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hip-to-chip communication with reduced simultaneous switching noise
JP6369137B2 (ja) * 2014-05-30 2018-08-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TWI752898B (zh) * 2014-03-25 2022-01-21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發訊裝置及通訊系統
KR102275497B1 (ko) * 2014-10-20 2021-07-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원 경로 제어기를 포함하는 시스템 온 칩 및 전자 기기
TWI748976B (zh) * 2016-02-02 2021-12-11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發送裝置及通信系統
JP6780296B2 (ja) * 2016-05-31 2020-11-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11783A (en) * 2003-09-10 2005-03-16 Japan Ind Technology Ass Digital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276012B1 (ko) 2021-07-12
TW202335437A (zh) 2023-09-01
EP3493497A1 (en) 2019-06-05
EP3493497A4 (en) 2019-07-10
WO2018020852A1 (ja) 2018-02-01
TWI787187B (zh) 2022-12-21
CN109479039A (zh) 2019-03-15
US10686443B2 (en) 2020-06-16
KR20190034191A (ko) 2019-04-01
CN109479039B (zh) 2022-01-04
EP3493497B1 (en) 2021-01-27
TW201806324A (zh) 2018-02-16
JPWO2018020852A1 (ja) 2019-05-16
JP6989504B2 (ja) 2022-01-05
US20190165786A1 (en) 2019-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18809B (zh) 傳送裝置、傳送方法及通訊系統
WO2018003305A1 (ja) 固体撮像素子、撮像装置、および、固体撮像素子の制御方法
JP724803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666284B2 (en) Solid-state ima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WO2018020857A1 (ja) 固体撮像素子、撮像装置、および、固体撮像素子の制御方法
TW201921020A (zh) 透鏡鏡筒及攝像裝置
WO2017221715A1 (ja) 撮像素子及び電子機器
WO2018003245A1 (ja) 信号処理装置、撮像装置、及び信号処理方法
US11119633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WO2019163368A1 (ja) 測距システム、及び、受光モジュール
US20200382823A1 (en)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video output apparatus
WO2019082539A1 (ja) 制御装置と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8037680A1 (ja) 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及び、信号処理方法
US11156751B2 (en) Imaging optical system,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482159B2 (en) Display control device,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display control program
US11470295B2 (en)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ing device
JPWO2018066446A1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のレーン状態制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