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7198B - 具溶解性標籤之分子與相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溶解性標籤之分子與相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7198B
TWI817198B TW110134874A TW110134874A TWI817198B TW I817198 B TWI817198 B TW I817198B TW 110134874 A TW110134874 A TW 110134874A TW 110134874 A TW110134874 A TW 110134874A TW I817198 B TWI817198 B TW I8171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ibody
molecule
payload
solubility
link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4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0701A (zh
Inventor
卡爾 戴茲奇
席文 凱力
海蓮 卡希爾
克里斯托夫 克普斯
海根 約格 凡
珊德 烏爾麗克 里曲特
Original Assignee
德商馬克專利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商馬克專利公司 filed Critical 德商馬克專利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0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0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71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71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54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compound
    • A61K47/549Sugars,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or nucleic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56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e.g. an oligomeric, polymeric or dendrimeric molecule
    • A61K47/6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e.g. an oligomeric, polymeric or dendrimeric molecule the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being a polysaccharid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01Drug-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conjugates defined by the pharmacologically or therapeutically active agent
    • A61K47/6803Drugs conjugated to an 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e.g. cisplatin-antibody conjug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3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 A61K47/68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the antibody targeting a determinant of a tumour cel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3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 A61K47/68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the antibody targeting a determinant of a tumour cell
    • A61K47/685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the antibody targeting a determinant of a tumour cell the tumour determinant being from breast cancer cel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3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 A61K47/68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the antibody targeting a determinant of a tumour cell
    • A61K47/6857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the antibody targeting a determinant of a tumour cell the tumour determinant being from lung cancer cel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3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 A61K47/68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the antibody targeting a determinant of a tumour cell
    • A61K47/6863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the antibody targeting a determinant of a tumour cell the tumour determinant being from stomach or intestines cancer cel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3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 A61K47/68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the antibody targeting a determinant of a tumour cell
    • A61K47/6869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the antibody targeting a determinant of a tumour cell the tumour determinant being from a cell of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ovaria, uterus, testes, prost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3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 A61K47/6883Polymer-drug antibody conjugates, e.g. mitomycin-dextran-Ab; DNA-polylysine-antibody complex or conjugate used for thera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9/00Preparations for testing in vivo
    • A61K49/0002General or multifunctional contrast agents, e.g. chelated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3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from tumour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32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translation products of oncog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multispecific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mu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nc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Polysaccharides And Polysaccharide Derivatives (AREA)
  • Saccharide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具溶解性標籤之分子及用於增加分子溶解度之方法。此外,本發明係關於具溶解性標籤之抗體-藥物結合物、用於製備此類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方法及化合物、用於增加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藉由此類方法製備之抗體-藥物結合物以及此類抗體-藥物結合物在醫學治療中之用途。

Description

具溶解性標籤之分子與相關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具溶解性標籤之分子及用於增加分子溶解度之方法。此外,本發明係關於具溶解性標籤之抗體-藥物結合物、用於製備此類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方法及化合物、用於增加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藉由此類方法製備之抗體-藥物結合物以及此類抗體-藥物結合物在醫學治療中之用途。
高度專業化的化學分子為現代生活中許多重要應用之基本組成部分,例如在臨床診斷中、在醫學治療中或作為研究工具。然而,通常,可用於此等應用之分子的選擇嚴重受限,因為溶解度不足阻礙其他方面可能完全適合特定目的之分子的使用。因此,在許多技術領域中,經常需要提供溶解度增加之分子或增加特定分子之溶解度。
此問題之典型實例為醫學診斷及治療中之抗體-藥物結合物(ADC)。近年來,ADC作為一類新的生物治療劑出現,可將抗體之特異性與小分子治療劑之效力結合起來。
在結構上,ADC為細胞靶向結合物,通常包含三個共價連接之主要組分:(i)抗體組分,(ii)連接子,及(iii)醫療藥物(「有效負載」)。在向患者投與後,抗體組分經由抗體組分與其目標抗原之特異性結合,將ADC引導至目標細胞或體內所需部位。通常,ADC隨後內化至細胞中,例如藉由受體介導之胞吞作用。隨後,醫療藥物被釋放,例如藉由蛋白酶或pH依賴性連接子裂解或藉由抗體降解。釋放的醫療藥物隨後將在細胞內發揮其治療功能。
雖然非靶向藥物通常藉由全身分佈及被動擴散到達其作用部位,但ADC在全身分佈並不均勻。相反,由於抗體組分與其目標抗原之相互作用,ADC主要集中在其作用部位。因此,ADC需要較小劑量,同時仍能使藥物在目標細胞內達到治療有效含量,從而改善治療窗。因此,藉由形成ADC進行靶向為一種強大的方法,可增強醫療藥物之特異性及減少全身毒性,且允許較不適合或甚至不適合作為全身藥物之醫療藥物的治療使用。
ADC用於臨床使用之適用性取決於多種因素,諸如選擇適當的目標抗原及抗體組分、連接子設計及穩定性,以及使用具有適當特徵及效力之藥物有效負載。
另一個關鍵因素為ADC之整體溶解性。常見的藥物有效負載,諸如喜樹鹼(camptothecin)及倍癌黴素(duocarmycin),通常為疏水性的且顯著降低ADC分子之溶解度。因此,新開發的ADC通常具有溶解性問題,且易於聚集及形成粒子。此反過來意謂僅可合成具有低藥物抗體比(DAR)之ADC,而對於更大或更疏水的有效負載,ADC之合成根本不可能。即使在合成為可能的情況下,溶解度降低及聚集傾向仍使ADC之分析表徵複雜化,阻礙具有高再現性之高效製造,且降低長期穩定性。在臨床應用中,ADC之低溶解度往往導致功效降低、副作用顯著及治療窗小,其出於患者安全性之原因可能為不可接受的。
鑒於此等問題,缺乏溶解性為開發新ADC之重大風險,其推動成本增加且經常導致項目終止。
在一定程度上,ADC之溶解度可藉由選擇更親水的連接子或有效負載來提高。然而,此類妥協限制ADC設計之選擇且不允許調節及微調藥物抗體比,此將為ADC最佳化所需的。因此,此方法往往導致ADC具有較差的治療特徵。
或者,將不同長度之PEG鏈併入連接子為解決ADC領域中溶解性問題之常見方案。(參見例如Simmons等人, 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 (2020), 第392卷, 第114932頁;Tiberghien, Organic Process Research & Development (2018), 第22(9)卷, 第1241-1256頁)。然而,投與具有PEG鏈之ADC往往會導致抗PEG抗體之產生。此阻礙PEG鏈對溶解度之積極作用且往往引起針對ADC之免疫反應(Thi等人, Polymers (2020), 第12(2)卷, 第298頁;Hong, Journal of Pharmacological and Toxicological Methods (2020), 第102卷, 第106678頁)。
因此,此項技術中需要改良之方式以增加ADC溶解度。此外,此項技術中需要改良之方式以減少/防止ADC聚集。此外,此項技術中需要改良之方式以增加ADC之藥物抗體比(DAR)。此外,此項技術中需要改良之ADC,特別是具有更長血清半衰期、改良之藥物動力學、更高功效、更少副作用、降低之毒性、降低之免疫原性、更大治療窗及/或改良之患者安全性的改良之ADC。此外,此項技術中需要改良之方式以實現ADC之最佳化臨床特徵(例如,藥物動力學、功效、副作用、治療窗、患者安全性)。此外,此項技術中需要允許由原本對於ADC生成而言過於疏水之有效負載形成ADC的方法。此外,此項技術中需要允許形成原本由於溶解性及/或聚集問題無法製備之具有多個疏水性有效負載之ADC的方法。此外,此項技術中需要藉由可廣泛用於不同ADC之「標準化」方法來解決上述需求的方式。此外,此項技術中需要藉由模組化方法來解決上述需求的方式,該方法可靈活地適應不同的ADC及特定有效負載的疏水性,且允許調節及微調藥物抗體比。此外,此項技術中需要藉由允許快速合成的方法來解決上述需求的方式。
對於其他類型之分子,亦存在上述類似需求。
本發明克服上述問題且解決上述需求。
本發明藉由下文所述之不同態樣及實施例解決上文在「先前技術」部分中所述之需求。
本發明部分基於以下出人意料的觀察結果:如本發明中所述之基於寡醣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至分子,諸如抗體-藥物結合物,產生對分子之各種有利影響。舉例而言,如ADC所示,有利影響可包括(但不限於)溶解度增加、聚集減少、可獲得原本由於溶解性問題無法獲得之分子、可達到更高的藥物抗體比及改善臨床特徵。此外,已發現此方法不限於特定結構,而是可更廣泛地使用,且可作為模組化方法應用,從而允許例如靈活地適應特定ADC。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分子,其包含靶向部分及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分子,其包含靶向部分、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及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分子,其包含靶向部分、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共價連接該/該等功能性部分及該靶向部分之連接子及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為有效負載,其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包含至少3個且至多12個單糖單元。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藉由共價鍵與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及/或該(等)連接子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單糖單元單獨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醛醣、酮醣及該等醛醣或酮醣之化學修飾形式。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單糖單元單獨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丁糖、戊糖、己糖以及丁糖、戊糖及己糖之化學修飾形式,其中該等丁糖單獨選自由赤藻糖及蘇糖組成之群,該等戊糖單獨選自由核糖、阿拉伯糖、木糖及來蘇糖組成之群,且該等己糖單獨選自由阿洛糖、阿卓糖、葡萄糖、甘露糖、古洛糖、艾杜糖、半乳糖及塔羅糖組成之群。
在一些實施例中,溶解性標籤包含殼寡糖或由殼寡糖組成。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殼寡糖為具有3至7個單糖單元之殼寡糖,選自下表1。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包含或為具有選自由下文定義之結構式(I)至(IV)組成之群之結構式的化學基團。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蛋白質、肽、肽模擬物、核酸、寡核苷酸及小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為針對存在於目標細胞表面上之抗原的抗體或此類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與腫瘤抗原特異性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劑為細胞毒性劑、消炎劑、免疫刺激劑或免疫抑制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連接子/該等連接子中之每一者的分子量為至多1,500 Da。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分子,其由靶向部分及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組成。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分子,其由靶向部分、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及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組成。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分子,其由靶向部分、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共價連接該/該等功能性部分及該靶向部分之連接子及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組成。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分子包含靶向部分,其中該方法包含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與該分子共價連接。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分子包含靶向部分及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其中該方法包含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與該分子共價連接。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分子包含靶向部分、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及共價連接該/該等功能性部分及該靶向部分之連接子,其中該方法包含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與該分子共價連接。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分子由靶向部分組成,其中該方法包含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與該分子共價連接。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分子由靶向部分及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組成,其中該方法包含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與該分子共價連接。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分子由靶向部分、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及共價連接該/該等功能性部分及該靶向部分之連接子組成,其中該方法包含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與該分子共價連接。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化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化合物包含靶向部分,其中該方法包含製備該化合物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分子。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化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化合物包含靶向部分及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其中該方法包含製備該化合物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分子。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化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化合物包含靶向部分、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及共價連接該/該等功能性部分及該靶向部分之連接子,其中該方法包含製備該化合物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為有效負載,其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包含至少3個且至多12個單糖單元。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化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化合物由靶向部分組成,其中該方法包含製備該化合物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分子。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化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化合物由靶向部分及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組成,其中該方法包含製備該化合物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分子。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化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化合物由靶向部分、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及共價連接該/該等功能性部分及該靶向部分之連接子組成,其中該方法包含製備該化合物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分子。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溶解性標籤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用途,該分子包含靶向部分。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溶解性標籤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用途,該分子包含靶向部分及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溶解性標籤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用途,該分子包含靶向部分、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及共價連接該/該等功能性部分及該靶向部分之連接子。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溶解性標籤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用途,該分子由靶向部分組成。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溶解性標籤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用途,該分子由靶向部分及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組成。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溶解性標籤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用途,該分子由靶向部分、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及共價連接該/該等功能性部分及該靶向部分之連接子組成。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抗體-藥物結合物,其包含(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及(iv)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抗體-藥物結合物,其由(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及(iv)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組成。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包含(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及(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其中該方法包含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與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共價連接。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該抗體-藥物結合物由(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及(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組成,其中該方法包含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與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共價連接。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包含(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及(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其中該方法包含以該抗體-藥物結合物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形式製備該抗體-藥物結合物。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該抗體-藥物結合物由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及(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組成,其中該方法包含以該抗體-藥物結合物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形式製備該抗體-藥物結合物。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化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化合物包含(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及(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其中該方法包含製備該化合物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分子,其中該分子為抗體-藥物結合物。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化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化合物由(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及(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組成,其中該方法包含製備該化合物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分子,其中該分子為抗體-藥物結合物。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分子包含(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及(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其中該方法包含以該分子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形式製備該分子,從而產生包含(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及(iv)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的抗體-藥物結合物。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分子由(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及(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組成,其中該方法包含以該分子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形式製備該分子,從而產生由(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及(iv)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組成的抗體-藥物結合物。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溶解性標籤用於增加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溶解度的用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用途涉及將該溶解性標籤與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共價連接之步驟。
在該用途之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包含(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及(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
在該用途之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藥物結合物由(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及(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組成。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製備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抗體-藥物結合物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進行反應,使得在(a)包含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抗體組分、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有效負載及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連接子的分子與(b)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溶解性標籤之間形成共價鍵,或進行反應,使得在(a)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抗體組分與(b)包含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有效負載、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連接子及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溶解性標籤的分子之間形成共價鍵,或進行反應,使得在(a)包含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抗體組分、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連接子及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溶解性標籤的分子與(b)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有效負載之間形成共價鍵,或進行反應,使得在(a)包含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抗體組分及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連接子的分子與(b)包含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溶解性標籤及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有效負載的分子之間形成共價鍵,產生具有共價連接之溶解性標籤的抗體-藥物結合物。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製備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的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包含與活化劑基團連接之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溶解性標籤。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抗體-藥物結合物,其已藉由本發明之方法製備。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或藉由本發明之方法製備之抗體-藥物結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醫藥組合物包含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稀釋劑及/或賦形劑。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或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其用作藥劑或用於治療如下文所定義之疾病。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治療有需要之患者之疾病的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向該患者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或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或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的用途,其用於製造藥劑,較佳用於製造供治療如下文所定義之疾病或病症用的藥劑。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引用
本申請案主張2020年9月17日申請之歐洲專利申請案第EP20196705.6號之優先權,其全部內容其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儘管上文及下文詳細地描述本發明,但應理解,本發明不限於本發明所描述之特定方法、方案及試劑,因為此等可變化。亦應理解,本文所用之術語僅出於描述特定實施例之目的且不意欲限制本發明之範圍,本發明之範圍將僅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限制。除非另外定義,否則本文所用之所有技術及科學術語具有與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通常所理解相同的含義。
在下文中,將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之某些要素,包括對特定實施例之描述。然而,不同描述之實例及較佳實施例不應視為將本發明僅限於明確描述之實施例。本說明書應理解為支持及涵蓋將明確描述之實施例與任何數目之所揭示及/或較佳要素以任何方式組合的實施例。此外,本申請案中所有描述要素之任何排列及組合均應視為由本申請案之描述所揭示,除非此導致邏輯矛盾或上下文另外指示。
除非本文中另外定義,否則結合本發明使用之科學及技術術語應具有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通常所理解之含義。一般而言,本發明中提及之命名法及技術,例如有機化學、化學合成、生物學、藥物及醫藥化學、醫學、藥理學或毒理學之命名法及技術,為此項技術中眾所周知及常用的命名法及技術。除非另外指明,否則本發明之方法及技術通常根據此項技術中眾所周知的習知方法且如整個本發明中所引用及論述之參考文獻中所述進行。
根據一個態樣,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分子,其包含靶向部分及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分子,其包含靶向部分、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及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分子,其包含靶向部分、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共價連接該/該等功能性部分及該靶向部分之連接子及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分子,其由靶向部分及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組成。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分子,其由靶向部分、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及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組成。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分子,其由靶向部分、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共價連接該/該等功能性部分及該靶向部分之連接子及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組成。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分子包含靶向部分,其中該方法包含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與該分子共價連接。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分子包含靶向部分及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其中該方法包含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與該分子共價連接。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分子包含靶向部分、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及共價連接該/該等功能性部分及該靶向部分之連接子,其中該方法包含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與該分子共價連接。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分子由靶向部分組成,其中該方法包含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與該分子共價連接。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分子由靶向部分及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組成,其中該方法包含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與該分子共價連接。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分子由靶向部分、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及共價連接該/該等功能性部分及該靶向部分之連接子組成,其中該方法包含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與該分子共價連接。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化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化合物包含靶向部分,其中該方法包含製備該化合物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分子。
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理解,「該化合物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分子」為「抗體-藥物結合物」部分中提到的前六個態樣中所提及之分子,且可藉由本申請案中關於此等態樣中之任一者所揭示之所有其他特徵來表徵。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化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化合物包含靶向部分及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其中該方法包含製備該化合物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分子。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化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化合物包含靶向部分、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及共價連接該/該等功能性部分及該靶向部分之連接子,其中該方法包含製備該化合物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分子。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化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化合物由靶向部分組成,其中該方法包含製備該化合物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分子。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化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化合物由靶向部分及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組成,其中該方法包含製備該化合物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分子。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化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化合物由靶向部分、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及共價連接該/該等功能性部分及該靶向部分之連接子組成,其中該方法包含製備該化合物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分子。
在上述方法中之任一者之一些實施例中,該化合物之所有組分為共價連接的。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溶解性標籤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用途,該分子包含靶向部分。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溶解性標籤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用途,該分子包含靶向部分及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溶解性標籤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用途,該分子包含靶向部分、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及共價連接該/該等功能性部分及該靶向部分之連接子。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溶解性標籤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用途,該分子由靶向部分組成。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溶解性標籤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用途,該分子由靶向部分及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組成。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溶解性標籤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用途,該分子由靶向部分、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及共價連接該/該等功能性部分及該靶向部分之連接子組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用途涉及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與該分子共價連接之步驟。
以下實施例係關於上文所定義之分子、方法或用途中之任一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分子之所有組分為共價連接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為與目標分子或其片段特異性結合之分子基團。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目標分子為生物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目標分子為細胞表面處之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目標分子為存在於目標細胞表面上之抗原。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能夠與存在於目標細胞表面上之抗原特異性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包含蛋白質、肽、肽模擬物、核酸、寡核苷酸或小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蛋白質、肽、肽模擬物、核酸、寡核苷酸及小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包含蛋白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為蛋白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包含或為蛋白質,其為與細胞表面處之受體特異性結合的蛋白質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包含或為蛋白質,其為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包含或為蛋白質,其為抗體組分。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包含或為包含至少30個胺基酸之蛋白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包含或為由2至30個胺基酸組成之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包含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為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包含肽模擬物。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為肽模擬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包含核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為核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包含或為核酸,其為DNA或RNA。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包含寡核苷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為寡核苷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包含或為分子量<1000 Da之小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包含小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為小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不為糖。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不包含糖。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少100 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少500 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少1000 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少2000 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少10 k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少50 k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少100 k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多1000 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多2000 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多10 k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多50 k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多200 k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多1 M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多5 M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多10 MDa。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為能夠在人體內實現生物學、化學、治療及/或診斷功能之化學實體。
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理解,術語「化學實體」包括任何類型之化學基團或任何物質類別之分子,且僅受所敍述之要求限制,亦即其必須能夠(在本發明之分子之上下文中)在人體內實現生物學、化學、治療及/或診斷功能。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為治療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為可偵測標記。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為有效負載,其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有效負載為治療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有效負載為可偵測標記。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包含蛋白質、肽、肽模擬物、核酸、寡核苷酸或小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為蛋白質、肽、肽模擬物、核酸、寡核苷酸或小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包含蛋白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為蛋白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包含或為包含至少30個胺基酸之蛋白質。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包含或為由2至30個胺基酸組成之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包含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為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包含肽模擬物。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為肽模擬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包含核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為核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包含或為核酸,其為DNA或RNA。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包含寡核苷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為寡核苷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包含小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為小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為小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包含或為分子量<1000 Da之小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包含小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不為糖。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不包含糖。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少100 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少500 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少1000 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少2000 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少10 k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少50 k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少100 k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多1000 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多2000 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多10 k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多50 k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多200 k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多1 MDa。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功能性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多5 MDa。
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與該分子相同的結構但缺乏該溶解性標籤之比較分子的等電點(pI)為5-9。
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與該分子相同的結構但缺乏該溶解性標籤之比較分子的溶解度(以每毫升PBS中化合物的公克數表示;溶解度在25℃下在PBS (磷酸鹽緩衝鹽水:137 mM NaCl、2.7 mM KCl、10 mM Na 2HPO 4、1.8 mM KH 2PO 4,pH 7.4)中量測),相對於由抗體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與共價連接至其Fc區之奧瑞他汀(auristatin)的兩個複本組成之化合物在相同條件下的溶解度,在±50%、較佳±30%之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分子之功能性部分之數目在1至15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分子之功能性部分之數目在1至10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分子之功能性部分之數目在1至8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分子之功能性部分之數目在1至4之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分子包含一個但不多於一個功能性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分子之功能性部分之數目在2至8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分子之功能性部分之數目在4至8之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分子之靶向部分之數目在1至15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分子之靶向部分之數目在1至10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分子之靶向部分之數目在1至8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分子之靶向部分之數目在1至4之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分子包含一個但不多於一個靶向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分子之靶向部分之數目在2至8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分子之靶向部分之數目在4至8之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分子為抗體-藥物結合物,其包含(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及(iv)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分子為抗體-藥物結合物,其由(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及(iv)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組成。
抗體-藥物結合物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抗體-藥物結合物,其包含(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及(iv)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
如本文所用,「抗體-藥物結合物」(縮寫為「ADC」)為包含經由連接子與有效負載(「藥物」)結合之抗體(ADC之「抗體組分」,參見下文)的分子。在本發明之ADC中,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抗體-藥物結合物之不同組分為共價連接的。
藉由與其抗原結合,ADC之抗體組分充當可將ADC引導至其目標部位之靶向組分。舉例而言,若抗體組分之抗原為腫瘤抗原,則ADC將例如引導至在細胞表面表現此腫瘤抗原之腫瘤細胞。在ADC募集至目標部位後,有效負載可介導治療作用(例如,殺死癌細胞、局部減少炎症、局部刺激或抑制免疫系統),或者若有效負載為可偵測標記,則可藉由偵測可偵測標記來鑑別目標部位。
非靶向藥物通常藉由全身分佈及被動擴散到達其作用部位。相比之下,ADC為靶向化合物,不會在全身均勻分佈。由於抗體組分與其目標抗原之相互作用,ADC優先集中在其目標部位。因此,以治療劑作為有效負載之ADC需要較低的劑量即可為治療上有效的,從而改良治療窗。
在許多情況下,在與其目標細胞結合後,ADC將內化至細胞中,例如藉由受體介導之胞吞作用。若連接子為可裂解連接子,則連接子可在細胞降解後裂解(例如,藉由酶促或化學裂解)。或者,抗體可在細胞內部降解。在任一情況下,有效負載釋放至細胞內部。若有效負載為醫療藥物,則其可在細胞內實現其治療功能。若有效負載為可偵測標記,則其可在細胞內部偵測到。
抗體-藥物結合物、其結構、製備及用途詳細描述於例如Antibody-Drug Conjugates: Fundamentals, Drug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Outcomes to Target Cancer, 第1版 (2016), 編者Olivier及Hurvitz, publisher John Wiley & Sons, Inc. (U.S.);Toader,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18), 第28卷 (Cancer II), 第289-332頁;Chau, Lancet (2019), 第394卷 (10200), 第793-804頁;Nimoy, Pharmaceuticals (2018), 第11卷 (2), 第32/1-32/22頁;Gorka等人,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2018), 第51(12)卷, 第3226-3235頁;Tiberghien等人,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2019), 第84(8)卷, 第4830-4836頁;Rohrer, in: Process Scale Purification of Antibodies, 第2版 (2017), 編者: Gottschalk, John Wiley & Sons, Inc., 第595-614頁;Vaklavas及Forero,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2012), 第899卷, 第489-497頁中。
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實際上ADC通常為在其特徵方面略有不同的分子群體。舉例而言,ADC分子群體大部分可包括每個ADC分子具有4個有效負載之ADC分子,但亦可含有小部分每個ADC分子具有3個有效負載之ADC分子及小部分每個ADC分子具有5個有效負載之ADC分子。在此情況下,ADC群體在特徵方面存在輕微變化,下面標明的數字通常與群體中四捨五入的平均數有關。
出於本發明之目的,通常期望所關注群體內的ADC之間具有高同質性。更高的同質性通常可藉由額外的純化/分離步驟來達成,例如藉由HIC (疏水相互作用層析)、SEC (尺寸排阻層析)及HPLC/反相HPLC。ADC群體之同質性可例如藉由HIC、HPLC/反相HPLC、SDS-PAGE分析及MS (質譜)分析來確定。對於區分抗體重鏈與輕鏈之分析,可在還原條件下進行SEC或SDS-PAGE,隨後進行MS分析。
抗體組分
如本文所用,術語「抗體組分」係指用作或可用作抗體-藥物結合物之一部分的免疫球蛋白分子。術語「抗體組分」可涵蓋完整抗體及完整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亦即,仍能夠結合相應完整抗體所結合之相同抗原的完整抗體之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術語亦包括完整抗體或完整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與一或多個其他完整抗體及/或抗體之一或多個其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另一分子結構共價連接的分子。因此,抗體組分為一種免疫球蛋白分子,其經由免疫球蛋白分子可變區內之至少一個抗原結合位點識別且特異性結合於目標(抗原,參見下文)。
如本文所用,「完整」抗體係指包括相應抗體類別之抗體之完整全長序列的抗體。因此,完整抗體包括抗原結合區(亦即,完整VL及VH域)以及完整輕鏈及重鏈恆定域,視抗體類別而定,其中抗體域經由至少一種非共價相互作用保持締合。恆定域可為原生序列恆定域(例如,人類原生序列恆定域)或其胺基酸序列變異體。
如本文所用,抗體之「片段」為完整抗體之一部分。(完整)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為與完整抗體結合相同抗原之該抗體的一部分。通常,此意謂該片段包含與完整抗體相同的抗原結合區。抗體片段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Fab、Fab'、F(ab')2、Fv片段及單鏈Fv (scFv)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之術語「片段」亦涵蓋藉由將兩個或更多個前述抗體片段接合在一起產生的雙價或多價抗體構築體。
如本文所用,「抗原」係指可與抗體之可變區特異性結合的物質。抗原可為例如蛋白質、多肽、肽、碳水化合物、多核苷酸、脂質或前述之組合。
抗體之「可變區」係指單獨或組合形式之抗體輕鏈之可變區或抗體重鏈之可變區。重鏈及輕鏈之可變區各自由藉由三個亦稱為高變區之互補決定區(CDR)連接之四個構架區(FR)組成。各鏈中之CDR藉由FR緊密固持在一起,且與另一條鏈之CDR一起形成抗體之抗原結合位點。存在至少兩種技術來確定CDR:(1)基於跨物種序列變異性之方法(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 第5版 (1991), 編者Kabat等人,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ethesda, USA));及(2)基於抗原-抗體複合物之結晶學研究的方法(Al-Lazikani等人, J. Molec. Biol. (1997), 第273卷, 第927-948頁))。另外,此項技術中有時使用此兩種方法之組合來確定CDR。
術語「抗原決定基」或「抗原決定子」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且係指抗原中由特定抗體識別且特異性結合之部分。當抗原為多肽時,抗原決定基可由連續胺基酸及藉由蛋白質之三級摺疊並列在一起的非連續胺基酸形成。由連續胺基酸形成之抗原決定基通常在蛋白質變性後保留,而由三級摺疊形成之抗原決定基通常在蛋白質變性後丟失。抗原決定基通常包括呈獨特空間構形之至少3個且更通常至少5個或8-10個胺基酸。
本發明之各ADC分子包含一個抗體組分(但可包含多於一個有效負載及多於一個連接子)。
關於抗體之類型及來源,抗體組分不受特別限制,只要其含有至少一個抗原結合位點且顯示與其目標抗原結合即可。抗體設計及製備之標準技術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參見例如Antibodies: A Laboratory Manual, 第2版 (2014), 編者Greenfield,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U.S.);Antibody Engineering - Methods and Protocols, 第2版 (2010), 編者Nevoltris及Chames, publisher Springer (Germany);Handbook of Therapeutic Antibodies (2014), 編者Dübel及Reichert, publisher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Germany);Harper,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2013), 第1045卷, 第41-49頁)。
以下實施例係關於上文所定義之分子、抗體-藥物結合物、方法或用途中之任一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組分為完整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組分為完整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組分為完整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組分(或作為靶向部分包括在上文所定義之「分子」中的該抗體)為單株抗體或多株抗體。較佳地,抗體組分(或作為靶向部分包括在上文所定義之「分子」中的該抗體)為單株抗體。
如本文所用,「單株」抗體意謂由幾乎同質的抗體群體產生之抗體。更特定言之,群體之個別抗體除少數可能以最小比例出現的天然存在之突變之外為相同的。換言之,單株抗體由單一細胞純系之生長所產生的同質抗體組成,且一般特徵為重鏈具有一個且僅有一個類別及亞類,且輕鏈僅具有一種類型。單株抗體針對單一抗原。另外,與通常包括針對各種抗原決定基之各種抗體的多株抗體製劑相反,各單株抗體針對抗原之單一抗原決定基。單株抗體通常由B淋巴球(「B細胞」)之單一純系產生。單株抗體可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多種技術獲得,包括標準融合瘤技術(參見例如Köhler及Milstein, Eur. J. Immunol. (1976), 第5卷, 第511-519頁;Antibodies: A Laboratory Manual, 第2版 (2014), 編者Greenfield,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USA);Immunobiology, 第5版 (2001), 編者Janeway等人, Garland Publishing (USA))及例如由經編碼同質抗體之DNA分子轉染的真核宿主細胞或經編碼同質抗體之DNA分子轉染的原核宿主細胞表現。
如本文所用,「多株」抗體係指異質抗體群體,通常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標準技術自免疫接種動物之血清純化獲得(參見例如Antibodies: A Laboratory Manual, 第2版 (2014), 編者Greenfield,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USA))。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組分(或作為靶向部分包括在上文所定義之「分子」中的該抗體)為單特異性抗體或雙特異性抗體。
如本文所用,「單特異性抗體」為僅能夠與一種抗原結合之抗體。
如本發明中所用,術語「雙特異性抗體」係指能夠同時與兩個不同抗原決定基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抗原決定基可來自相同抗原或兩個不同抗原。較佳地,抗原決定基來自兩個不同抗原。通常,雙特異性抗體具有兩個抗原結合位點,其中例如兩對重鏈及輕鏈(HC/LC)中之每一者與不同抗原特異性結合,亦即第一重鏈及第一輕鏈一起與第一抗原特異性結合,且第二重鏈及第二輕鏈一起與第二抗原特異性結合。用於製造雙特異性抗體之方法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舉例而言,雙特異性抗體可使用兩個免疫球蛋白重鏈/輕鏈對之共表現而重組產生(參見例如Milstein等人, Nature (1983), 第305卷, 第537-539頁)。或者,雙特異性抗體可使用化學連接來製備(參見例如Brennan等人, Science (1985), 第229卷, 第81頁)。雙特異性抗體亦可例如藉由SEED技術(一種用於產生雙特異性抗體之方法,其中人類IgA及IgG之保守CH3域內之結構相關序列交換形成兩個不對稱但互補的域,參見WO 2016/087650)來製備。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組分(或作為靶向部分包括在上文所定義之「分子」中的該抗體)為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能夠結合該雙特異性抗體特異性針對的兩種抗原。因此,該雙特異性抗體之該抗原結合片段與該雙特異性抗體結合相同的兩個抗原。
在一些實施例中,作為靶向部分包括在上文所定義之「分子」中的該抗體為雙特異性抗體。
本發明之抗體組分(或作為靶向部分包括在上文所定義之「分子」中的該抗體)可為單價、二價或多價的。「單價」抗體/抗體組分具有一個抗原結合位點。「二價」抗體/抗體組分具有兩個抗原結合位點。此兩個抗原結合位點可結合相同或不同的抗原。「多價」抗體/抗體組分具有多於兩個抗原結合位點。此多於兩個抗原結合位點可結合相同或不同的抗原。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組分(或作為靶向部分包括在上文所定義之「分子」中的該抗體)為選自由嵌合抗體、人類化抗體及人類抗體組成之群的抗體。
如本發明中所用,「嵌合」抗體為重鏈及/或輕鏈之一部分與來源於特定物種或屬於特定抗體類別或亞類之抗體中之相應序列一致或同源,而鏈之其餘部分與來源於另一物種或屬於另一抗體類別或亞類之抗體中之相應序列一致或同源的抗體,以及此類抗體之片段,只要其表現出所需生物活性即可(美國專利4,816,567;Morrison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84), 第81卷, 第6851-6855頁)。如本文所用,「人類化抗體」為「嵌合抗體」之子集。
如本文所用,「人類化抗體」為非人類(例如鼠類)抗體之「人類化」形式。「人類化抗體」為含有來源於非人類免疫球蛋白之最小序列的嵌合抗體。在一個實施例中,人類化抗體為一種人類免疫球蛋白(受體抗體),其中來自受體之HVR (下文定義)的殘基經來自具有所需特異性、親和力及/或能力之非人類物種(供體抗體),諸如小鼠、大鼠、兔子或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之HVR的殘基置換。在一些情況下,人類免疫球蛋白之構架(FR)殘基經相應的非人類殘基置換。此外,人類化抗體可包含受體抗體或供體抗體中未發現之殘基。可進行此等修飾以進一步改進抗體效能,諸如結合親和力。一般而言,人類化抗體將包含基本上所有的至少一個且通常兩個可變域,其中所有或基本上所有的高變環對應於非人類免疫球蛋白序列之高變環,且所有或基本上所有的FR區為人類免疫球蛋白序列之FR區,但FR區可包括一或多個改良抗體效能,諸如結合親和力、異構化、免疫原性等之個別FR殘基取代。FR中此等胺基酸取代之數目通常在H鏈中不超過6個,且在L鏈中不超過3個。人類化抗體視情況亦包含免疫球蛋白恆定區(Fc),通常為人類免疫球蛋白恆定區之至少一部分。關於其他詳情,參見例如Jones等人, Nature (1986), 第321卷, 第522-525頁;Riechmann等人, Nature (1988), 第332卷, 第323-329頁;及Presta, Curr. Op. Struct. Biol. (1992), 第2卷, 第593-596頁。亦參見例如Vaswani及Hamilton, Ann. Allergy, Asthma & Immunol. (1998), 第1卷, 第105-115頁;Harris, Biochem. Soc. Transactions (1995), 第23卷, 第1035-1038頁;Hurle及Gross, Curr. Op. Biotech. (1994), 第5卷, 第428-433頁;美國專利6,982,321;美國專利7,087,409。
「人類抗體」為具有與人類產生之抗體相對應的胺基酸序列及/或已使用如本文所揭示之任何製造人類抗體之技術製備之抗體。此人類抗體之定義特別排除包含非人類抗原結合殘基之人類化抗體。人類抗體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各種技術來生產,包括噬菌體呈現庫(Hoogenboom及Winter, J. Mol. Biol. (1991), 第227卷, 第381頁;Marks等人, J. Mol. Biol. (1991), 第222卷, 第581頁)。亦可用於製備人類單株抗體的為Cole等人, in: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Cancer Therapy (1985), 編者Reisfeld及Sell, publisher Alan R. Liss Inc. (New York), 第77-96頁;Boerner等人, J. Immunol. (1991), 第147(1)卷, 第86-95頁;van Dijk及van de Winkel, Curr. Opin. Pharmacol. (2001), 第5卷, 第368-374頁中所述之方法。人類抗體可藉由向轉殖基因動物投與抗原來製備,該轉殖基因動物已經修飾以響應於抗原攻擊產生此類抗體,但其內源性基因座已失能,例如經免疫接種之異種小鼠(關於XENOMOUSE™技術,參見例如美國專利6,075,181及美國專利6,150,584)。關於經由人類B細胞融合瘤技術產生之人類抗體,亦參見例如Li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6), 第103卷, 第3557-3562頁。
本發明之抗體組分可為任何類別(例如IgA、IgD、IgE、IgG及IgM,較佳IgG)或亞類(例如IgG1、IgG2、IgG3、IgG4、IgA1及IgA2,較佳IgG1)。不同類別之免疫球蛋白具有不同且眾所周知的次單元結構及三維組態(Immunobiology, 第5版. (2001), 編者Janeway等人, Garland Publishing (USA))。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組分(或作為靶向部分包括在上文所定義之「分子」中的該抗體)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抗體:IgG1抗體、IgG2抗體、IgG3抗體、IgG4抗體、IgA抗體、IgM抗體及其雜交體。
由兩種不同類別/亞類之抗體之「雜交」組成的抗體係指含有來自此兩種不同類別/亞類之抗體之序列的抗體。舉例而言,藉由SEED技術(WO 2016/087650)製備之雙特異性抗體通常含有來自IgG及IgA之序列,且因此將視為IgG抗體及IgA抗體之「雜交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片段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Fab、Fab'、(Fab')2、Fv、scFv、雙功能抗體及VHH。
「Fab」片段係藉由番木瓜蛋白酶消化抗體獲得,其產生兩個相同的抗原結合片段,稱為「Fab」片段,以及一個殘餘「Fc」片段,該名稱反映容易結晶之能力。Fab片段由整個L鏈以及H鏈之可變區域(VH)及一條重鏈之第一恆定域(CH1)組成。各Fab片段在抗原結合方面為單價的,亦即其具有單一抗原結合位點。
「F(ab')2」片段係藉由胃蛋白酶處理抗體獲得,其產生單個大F(ab')2片段,大致相當於具有不同抗原結合活性之兩個二硫鍵連接之Fab片段,且仍能夠交聯抗原。
「Fab'」片段與Fab片段的不同之處在於在CH1域之羧基末端處具有若干額外殘基,包括來自抗體鉸鏈區之一或多個半胱胺酸。Fab'-SH為Fab'之名稱,其中恆定域之半胱胺酸殘基帶有游離硫醇基。F(ab')2抗體片段最初作為成對的Fab'片段產生,在其之間具有鉸鏈半胱胺酸。抗體片段之其他化學偶合亦為已知的。
Fc片段包含藉由二硫鍵固持在一起之兩條H鏈的羧基末端部分。抗體之效應功能由Fc區中之序列決定,該區亦由在某些類型之細胞上所發現的Fc受體(FcR)識別。
「Fv」為含有完整抗原識別及結合位點之最小抗體片段。此片段由緊密、非共價締合之一個重鏈可變區域與一個輕鏈可變區域之二聚體組成。由此兩個域之摺疊產生六個高變環(H鏈及L鏈各3個環),其提供用於抗原結合之胺基酸殘基且賦予抗體抗原結合特異性。然而,即使單一可變域(或僅包含對抗原具有特異性之三個HVR的一半Fv)能夠識別及結合抗原,但其親和力低於整個結合位點。
「單鏈Fv」亦縮寫為「scFv」,為包含連接成單一多肽鏈之VH及VL抗體域的抗體片段。較佳地,scFv多肽在VH與VL域之間進一步包含多肽連接子,其使得scFv能夠形成用於抗原結合之所需結構。關於scFv之綜述,參見Pluckthun, in: The Pharmacology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第113卷 (1994), 編者Rosenburg及Moore,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第269-315頁。
術語「雙功能抗體」係指在VH域與VL域之間用短連接子(約5-10個殘基)構築scFv片段(參見前一段落),使得實現V域之鏈間而非鏈內配對,從而產生二價片段,亦即具有兩個抗原結合位點之片段來製備的小抗體片段。雙特異性雙功能抗體為兩個「交叉」scFv片段之異二聚體,其中兩個抗體之VH及VL域存在於不同多肽鏈上。雙功能抗體更詳細地描述於例如EP 0404097;WO 93/11161;Hollinger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3), 第90卷, 第6444-6448頁中。
如本文所用,術語「VHH」及「奈米抗體」具有相同含義。其係指單域抗體,亦即由抗體重鏈之單個單體可變區組成的抗體片段。如同全抗體,VHH能夠選擇性地與特定抗原結合。由於分子量僅12-15 kDa,故VHH比普通抗體(150-160 kDa)小得多。第一單域抗體係自駱駝科動物中發現之重鏈抗體工程改造而來。(Gibbs及Wayt, Nanobodies, Scientific American Magazine (2005))。一般而言,首先獲得輕鏈及重鏈恆定區1 (CH1)天然缺乏之抗體,因此選殖抗體重鏈之可變區以構築僅由一個重鏈可變區組成之單域抗體(VHH)。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片段係選自由Fab、Fab'、(Fab')2及Fv組成之群。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片段係選自由scFv、雙功能抗體及VHH組成之群。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片段為單株抗體或多株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片段為單株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片段為單特異性抗體或雙特異性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其能夠結合該雙特異性抗體所特異性針對的兩種抗原。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片段為選自由嵌合抗體、人類化抗體及人類抗體組成之群之抗體的抗原結合片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原結合片段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抗體的抗原結合片段:IgG1抗體、IgG2抗體、IgG3抗體、IgG4抗體、IgA抗體、IgM抗體及其雜交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該抗體組分(或作為靶向部分包括在上文所定義之「分子」中的該抗體)能夠與存在於目標細胞表面上之抗原特異性結合。
如本文所用,「存在於目標細胞表面上之抗原」為可自胞外環境接近之方式存在於目標細胞表面上之抗原(亦即,抗體可自胞外環境與其結合)。舉例而言,CD8為細胞毒性T細胞之跨膜蛋白,且其胞外域可由針對CD8胞外域之抗體自胞外環境接近。因此,在本發明之意義上,CD8為存在於細胞毒性T細胞表面上之抗原。在一實施例中,該「存在於目標細胞表面上之抗原」為存在於目標細胞表面上之蛋白質。
「結合」所關注抗原之抗體/抗體組分為能夠以足夠的親和力結合該抗原之抗體/抗體組分,使得該抗體/抗體組分可用於靶向表現該抗原之細胞。
若本發明提及第一分子/分子基團(例如抗體/抗體組分)與第二分子/分子基團(例如所關注抗原)「特異性結合」,則此意謂第一分子/分子基團(在此實例中為抗體)與該第二分子/分子基團(在此實例中為所關注抗原)結合之親和力至少比其對其他分子/分子基團,尤其人體內之其他分子/分子基團之親和力大十倍(在此實例中至少比其與除該所關注抗原(或密切相關之抗原)以外之非特異性抗原(例如BSA、酪蛋白)結合之親和力大十倍)。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與第二分子/分子基團(例如所關注抗原)「特異性結合」之第一分子/分子基團(例如抗體/抗體組分)與該抗原結合之親和力至少比其對其他分子/分子基團,尤其人體內之其他分子/分子基團之親和力大100倍(在此實例中至少比其與除該所關注抗原(或密切相關之抗原)以外之非特異性抗原結合之親和力大100倍)。通常,該結合將在生理條件下確定。與第二分子/分子基團「特異性結合」之第一分子/分子基團可以至少約1×10 7M -1之親和力與該第二分子/分子基團結合。與所關注抗原「特異性結合」之抗體/抗體組分可以至少約1×10 7M -1之親和力與該抗原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組分(或作為靶向部分包括在上文所定義之「分子」中的該抗體)為針對存在於目標細胞表面上之抗原的抗體或此類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
「針對」某一抗原之抗體/抗體組分為具有與該抗原結合之抗原結合位點的抗體/抗體組分。若抗體與抗原結合,則可例如藉由在培養細胞之免疫螢光實驗中測試該抗體是否與在細胞表面表現該抗原之細胞結合來確定。
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於該目標細胞表面上之該抗原在該目標細胞表面上比在其他細胞類型之表面上更豐富。
細胞類型上表面抗原之豐度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標準方法來確定,例如流動式細胞測量術(例如,藉由將該細胞類型之細胞暴露於所關注抗體,隨後用針對所關注抗體之經螢光標記之二級抗體染色,且藉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偵測螢光標記)。
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於該目標細胞表面上之該抗原「存在於該目標細胞表面上,但基本上不存在於其他細胞類型表面上」。
如本文所用,「存在於該目標細胞表面上,但基本上不存在於其他細胞類型表面上」之抗原在目標細胞表面處足夠豐富,以允許在生理條件下募集具有針對該抗原之抗體組分的ADC。相比之下,該抗原在其他細胞類型表面處之豐度如此低以致在生理條件下該ADC之募集幾乎不超過背景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於該目標細胞表面上之該抗原存在於該目標細胞表面上,但不存在於其他細胞類型表面上。
如本文所用,「存在於該目標細胞表面上,但不存在於其他細胞類型表面上」之抗原在目標細胞表面處足夠豐富,以允許在生理條件下募集具有針對該抗原之抗體組分的ADC。相比之下,該抗原在其他細胞類型表面處之豐度如此低以致在生理條件下該ADC之募集不超過背景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組分(或作為靶向部分包括在上文所定義之「分子」中的該抗體)與存在於該目標細胞表面上之該抗原的該結合允許將抗體-藥物結合物特異性募集至該目標細胞。
術語「允許將抗體-藥物結合物特異性募集至該目標細胞」意謂在生理條件下將ADC募集至該目標細胞,其效率比募集至其他細胞類型(亦即,在投與該ADC期間該ADC可能在體內暴露之其他細胞類型)高至少10倍,較佳高至少100倍。
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於該目標細胞表面上之該抗原係選自由腫瘤抗原及免疫細胞抗原組成之群。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於該目標細胞表面上之該抗原為腫瘤抗原。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該抗體組分(或作為靶向部分包括在上文所定義之「分子」中的該抗體)能夠與選自由腫瘤抗原及免疫細胞抗原組成之群之抗原特異性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該抗體組分(或作為靶向部分包括在上文所定義之「分子」中的該抗體)能夠與腫瘤抗原特異性結合。
如本文所用,術語「腫瘤」係指由贅生性細胞生長形成之異常細胞塊。腫瘤可為良性或惡性的。較佳地,在本發明中,術語「腫瘤」係指惡性腫瘤。腫瘤可為但不限於存在於骨髓瘤、血液癌症諸如白血病及淋巴瘤(諸如B細胞淋巴瘤、T細胞淋巴瘤、霍奇金氏淋巴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造血贅瘤、胸腺瘤、頭頸癌、肉瘤、肺癌、肝癌、泌尿生殖系統癌症(諸如卵巢癌、陰道癌、子宮頸癌、子宮癌、膀胱癌、睪丸癌、前列腺癌或陰莖癌)、腺癌、乳癌、胰臟癌、肺癌、腎癌、肝癌、原發性或轉移性黑素瘤、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神經系統腫瘤包括腦瘤諸如星形細胞瘤及神經膠母細胞瘤、血管肉瘤、血管肉瘤、頭頸癌、甲狀腺癌、軟組織肉瘤、骨癌諸如骨肉瘤、血管癌、胃腸癌(諸如胃癌或結腸癌)中之腫瘤(參見Rosenberg, Ann. Rev. Med. (1996), 第47卷, 第481-491頁)。
如本文所用,術語「癌症」係指惡性贅瘤。癌症可包括血液癌症或實體腫瘤。舉例而言,癌症可為白血病(例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急性單核球性白血病、前髓細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球性白血病、急性淋巴母細胞性白血病(ALL)諸如急性B淋巴母細胞性白血病(B-ALL)、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LL))或淋巴瘤(例如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黑素瘤、肺癌(例如非小細胞肺癌;NSCLC)、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腹膜癌、胰臟癌、乳癌、前列腺癌、頭頸部鱗狀細胞癌或子宮頸癌。較佳地,在本發明中,術語「癌症」係指實體惡性腫瘤。
如本文所用,「腫瘤抗原」在其最廣泛意義上為允許將ADC募集至腫瘤部位之抗原,使得可實現治療作用或診斷(例如腫瘤部位之標記)。腫瘤抗原可為存在於腫瘤細胞表面上之抗原或與腫瘤微環境相關之抗原。
關於細胞表面表現之資訊來源以及鑑別及驗證腫瘤抗原之方法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且描述於文獻中(參見例如Bornstein, AAPS J. (2015), 第17(3)卷, 第525-534頁;Bander, Methods Mol Biol (2013), 第1045卷, 第29-40頁;Antibody-Drug Conjugates: Fundamentals, Drug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Outcomes to Target Cancer", 第1版 (2016), 編者Olivier及Hurvitz, publisher John Wiley & Sons, Inc. (U.S.);Vigneron等人, Cancer Immun. (2013), 第13卷, 第15頁;Hong等人, BMC Syst Biol. (2018), 第12卷 (增刊2), 第17頁;de Souza等人, Cancer Immun. (2012), 第12卷, 第15頁;Immune Epitope Database and Analysis Resource (https://www.iedb.org);Cancer Cell Line Encyclopedia (https://portals.broadinstitute.org/ccle);OASIS Database ( http :// oasis - genomics . org /))。
在較佳實施例中,該腫瘤抗原為存在於腫瘤細胞表面上之抗原。在此等實施例中,術語「腫瘤抗原」表示存在於腫瘤細胞之細胞表面處且允許將腫瘤細胞與其他細胞類型區分開的抗原。腫瘤抗原可為由腫瘤細胞表現且可自細胞外環境接近之分子(例如蛋白質)的一部分。腫瘤抗原可能與其在相應非腫瘤細胞中之對應物(例如,其中分子為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之蛋白質)不同(亦即,性質上不同)。或者,腫瘤抗原可與其在相應非腫瘤細胞中之對應物一致,但在腫瘤細胞表面上之存在量高於相應非腫瘤細胞表面上之存在量。舉例而言,腫瘤抗原可僅存在於腫瘤細胞表面上,而不存在於非腫瘤細胞表面上,或腫瘤抗原在腫瘤細胞表面上之存在量可比在非腫瘤細胞表面上高(例如高至少5倍,較佳高至少100倍)。在一實施例中,腫瘤抗原在腫瘤細胞表面上之存在量比在非腫瘤細胞表面上高至少1000倍。
較佳地,該腫瘤抗原所涉及之腫瘤為癌症(亦即存在於腫瘤細胞表面上之腫瘤抗原存在於癌細胞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腫瘤抗原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CD1 Ia、CD4、CD19、CD20、CD21、CD22、CD23、CD25、CD52、CD30、CD33、CD37、CD40L、CD52、CD56、CD70、CD72、CD74、CD79a、CD79b、CD138、CD163、Her2、Her3、EGFR、Mucl8、整合素、PSMA、CEA、BLys、ROR1、NaPi2b、NaPi3b、CEACAM5、Muc1、整合素avb6、Met、Trop2、BCMA、雙唾液酸神經節苷脂GD2、B-PR1B、E16、STEAP1、0772P、Sema 5b、ETBR、MSG783、STEAP2、Trp4、CRIPTO、FcRH1、FcRH2、NCA、IL20R-α、Brevican、EphB2R、ASLG659、PSCA、GEDA、BAFF-R、CXCR5、HLA-DOB、P2X5、LY64、IRTA2、TENB2、PSMA、FOLH1、STR5、SSTR1、SSTR2、SSTR3、SSTR4、TGAV、ITGB6、CA9、EGFRvlll、IL2RA、AXL、CD3Q、TNFRSF8、TNFRSF17、CTAGs、CTA;CD174/海藻糖基轉移酶3 (路易斯血型)、CLEC14A、GRP78、HSPA5、ASG-5、ENPP3、PRR4、GCC、GUCY2C、Liv-1、SLC39A8、5T4、NCMA1、CanAg、FOLR1、GPN B、TIM-1、HAVCR1、Mindin/RG-1、B7-H4、VTCN1、PTK7、SDC1、密連蛋白(較佳地,密連蛋白18.2)、RON、MST1 R、EPHA2、MS4A1、TNC (肌腱蛋白C)、FAP、DKK-1、CS1/SLAMF7、ENG (Endoglin)、ANXA1 (Annexin A1)、VCAM-1 (CD106)及葉酸受體α。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腫瘤抗原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xCT、gpNMB、碳酸酐酶IX (CAIX)、cKIT、c-MET、腫瘤相關糖蛋白72 (TAG-72)、TROP-2、TRA-1-60、TRA、TNF-α、TM4SF1、TIM-1、TAA、TA-MUC1 (黏蛋白1之腫瘤特異性抗原決定基)、Sortilin (SORT1)、STn、STING、STEAP-1、SSTR2、SSEA-4、SLITRK6、SLC44A4、SLAMF7、SAIL、受體酪胺酸激酶(RTK)、ROR2、ROR1、RNF43、促乳素受體(PRLR)、多形性上皮黏蛋白(PEM)、磷脂醯絲胺酸(PS)、磷脂醯絲胺酸、PTK7、PSMA、PD-L1、P-鈣黏蛋白、OX001L、OAcGD2、黏連蛋白-4、NaPi2b、NOTCH3、間皮素(MSLN)、MUC16、MTX5、MTX3、MT1-MMP、MRC2、MET、MAGE、Ly6E、路易斯Y抗原、LRRC15、LRP-1、LIV-1、LHRH、LGR5、LGALS3BP、LAMP-1、KLK2、KAAG-1、IL4R、IL7R、IL1RAP、IL-4、IL-3、IL-2、IL-13R、IGF-1R、HSP90、HLA-DR、HER-3、HER-2、Globo H、GPR20、GPC3、GPC-1、GD3、GD2、GCC、FSH、FOLR-α、FOLR、FLT3、FGFR3、FGFR2、FCRH5、EphA3、EphA2、EpCAM、ETBR、ENPP3、EGFRviii、EGFR、EFNA4 、Dysadherin、DR5 (死亡受體5)、DPEP3、DLL3、DLK-1、DCLK1、Cripto、組織蛋白酶D、CanAg、CXCR5、CSP-1、CLL-1、CLDN6、CLDN18.2、CEACAM6、CEACAM5、CEA、CDH6、CD79b、CD74、CD71、CD70、CD56、CD51、CD48、CD46、CD45、CD44v6、CD40L、CD38、CD37、CD352、CD33、CD317、CD30、CD300f、CD3、CD25、CD248、CD228、CD22、CD205、CD20、CD19、CD184、CD166、CD147、CD142、CD138、CD123、CCR7、CA9、CA6、C4.4a、BCMA、B7-H4、B7、-H3、Axl、ASCT2、AMHRII、ALK、AG-7、ADAM-9、5T4、4-1BB。
就本發明中所指示之抗原的名稱為基因名稱而言,此等名稱指代由該基因編碼之蛋白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組分(或作為靶向部分包括在上文所定義之「分子」中之該抗體)具有第一及第二抗原結合位點。較佳地,該第一抗原結合位點及該第二抗原結合位點能夠與不同抗原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抗原結合位點能夠與腫瘤抗原特異性結合,且該第二抗原結合位點能夠與腫瘤抗原特異性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靶向部分/該抗體組分(或作為靶向部分包括在上文所定義之「分子」中的該抗體)能夠與免疫細胞抗原特異性結合。
較佳地,該免疫細胞抗原為存在於免疫細胞表面上之抗原、作為免疫細胞分泌之分子的抗原或作為與免疫細胞上之受體相互作用之分子的抗原。更佳地,該免疫細胞抗原為存在於免疫細胞表面上之抗原。
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於該目標細胞表面上之該抗原為存在於免疫細胞表面上之免疫細胞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免疫細胞為B細胞、T細胞或樹突狀細胞。較佳地,該免疫細胞為T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免疫細胞抗原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CD80、CD86、B7H3、TNF-α、TGF-β、TGF-β2、TGF-1、IL-1、IL-4、IL-5、IL-6、IL-12、IL-13、IL-22、IL-23、干擾素受體、PD-1、PD-L1、CTLA4、MSR1及葉酸受體β。
該抗體組分(或作為靶向部分包括在上文所定義之「分子」中的該抗體)與該免疫細胞抗原之結合可具有免疫刺激或免疫抑制作用。
有效負載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文所定義之該「分子」僅包含一種功能性部分。如上所述,本發明之ADC包含有效負載。
如本文所用,術語「有效負載」係指作為抗體-藥物結合物之一部分與抗體組分結合的化學部分。在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中,有效負載藉由經由連接子之共價結合與抗體組分連接。如上所述,本發明之ADC中的有效負載(或功能性部分)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在藉由抗體組分與其目標抗原結合而將ADC募集至其目標部位後,有效負載可在目標部位實現其功能。舉例而言,若抗體組分對腫瘤抗原具有特異性,則有效負載可為殺死腫瘤細胞之細胞毒性劑,例如類美登素(maytansinoid)或倍癌黴素。或者,若抗體組分對指示炎症之抗原具有特異性,則有效負載可為消炎劑,例如糖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如皮質醇或普賴蘇穠。或者,有效負載可為允許偵測目標抗原之存在或識別目標部位的可偵測劑。
有效負載可在製備之不同階段引入ADC中。在一種方法中,藉由有機化學之標準方法(如實例中所示)合成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亦即,有效負載與連接子共價連接之構築體),且隨後將此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與抗體組分結合。然而,抗體組分、連接子及有效負載亦可按不同的順序製備及結合(例如,將連接子與抗體組分結合且隨後將有效負載與連接子連接)。
不同的有效負載、其製備、結合及在抗體-藥物結合物中之用途描述於例如Nicolaou等人,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2019), 第52(1)卷, 第127-139頁;Maderna等人, Molecular Pharmaceutics (2015), 第12(6)卷, 第1798-1812頁;Gromek等人, 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14), 第14(24)卷, 第2822-2834頁中。
本發明之ADC可包含僅一種類型之有效負載(亦即,一個ADC分子僅與一種有效負載連接,例如奧瑞他汀E,其中有效負載(在此實例中為奧瑞他汀E)之一或多個複本可與ADC分子連接)或數種類型之有效負載(亦即,一個ADC分子與兩種或更多種有效負載連接,例如奧瑞他汀E及DM4,其中各有效負載之一或多個複本(在此實例中為奧瑞他汀E之一或多個複本及DM4之一或多個複本)可與ADC分子連接)。較佳地,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僅包含一種有效負載。
連接至一個ADC分子之有效負載的複本數(亦即,在上述第一實例中,連接至一個ADC分子之奧瑞他汀E分子的數目,及在上述第二實例中,連接至一個ADC分子之奧瑞他汀E分子的數目加上DM4分子的數目)反映在藥物抗體比中。
如本文所用,ADC之「藥物抗體比」(縮寫為「DAR」)為每個ADC分子之有效負載的(平均)數目除以每個ADC分子之抗體組分的數目。ADC之DAR可例如藉由質譜分析鑑別ADC分子之分子組分,且隨後將ADC分子中有效負載分子(「藥物」分子,若有效負載為可偵測標記,則亦包括可偵測標記)的數目除以ADC分子中抗體組分的數目(本發明之ADC每個ADC分子含有一個抗體組分)來確定。下文定義之實施例的DAR值較佳藉由此方法確定,亦即自藉由質譜分析獲得之結構資訊計算。
具有不同DAR之ADC可藉由將不同數目之有效負載連接至ADC分子來製備。舉例而言,可製備每個連接子包括一個有效負載複本之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且隨後將此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之多個複本與各抗體組分連接。每個抗體組分連接之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的數目可受反應條件(例如,組分濃度、組分活化程度、結合反應持續時間等)影響,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且描述於下文實例3中。亦參見下文關於結合之部分。
通常,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的藥物抗體比(DAR)在1至15之範圍內,較佳在1至10之範圍內,更佳在1至8之範圍內,甚至更佳在1至4之範圍內。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的藥物抗體比(DAR)在4至8之範圍內。在尤其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的藥物抗體比(DAR)在2至8之範圍內。
如上文所指出,本發明之ADC的有效負載(或該功能性部分)可為治療劑。
如本文所用,「治療劑」為若向患者投與則發揮與治療益處有關之作用的藥劑(例如,藉由殺傷腫瘤細胞、減少不期望的炎症、刺激免疫系統針對感染之活性或在自體免疫疾病之情況下抑制免疫反應)。根據本發明有用之治療劑包括但不限於細胞毒性劑、消炎劑、免疫刺激劑及免疫抑制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劑為細胞毒性劑、消炎劑、免疫刺激劑或免疫抑制劑。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治療劑為細胞毒性劑。
如本文所用,「細胞毒性劑」為對細胞具有毒性(亦即,導致細胞死亡或破壞)之物質。本發明之細胞毒性劑通常為小分子化合物、肽或核酸分子。可用於ADC之各種細胞毒性劑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Nicolaou等人,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2019), 第52(1)卷, 第127-139頁;Maderna等人, Molecular Pharmaceutics (2015), 第12(6)卷, 第1798-1812頁;Gromek等人, 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14), 第14(24)卷, 第2822-2834頁;Garcia-Echeverria,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14), 第57(19)卷, 第7888-7889頁)。細胞毒性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奧瑞他汀(例如奧瑞他汀E、MMAE (單甲基奧瑞他汀E)、MMAF (單甲基奧瑞他汀F)、海兔毒素10、海兔毒素15)、類美登素(例如美登素(maytansin)、DM1、DM2、DM3、DM4;由於類美登素衍生自美登素,故其有時在本文中亦稱為「美登素類」)、妥布賴森(tubulysin)、依昔替康(exatecan)、喜樹鹼、SN38、Dxd、依昔替康、倍癌黴素、CBI二聚體(環丙烷苯并[e]吲哚啉二聚體,在本文中亦稱為「CBI」)、小紅莓(doxorubicin)或二氮呯(例如吡咯并苯并二氮呯或吲哚啉并苯并二氮呯)。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細胞毒性劑為化學治療劑或放射性同位素。較佳地,細胞毒性劑為化學治療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劑為Eg5抑制劑、V-ATP酶抑制劑、HSP90抑制劑、IAP抑制劑、mTOR抑制劑、微管穩定劑、微管去穩定劑、奧瑞他汀、海兔毒素、MetAP (甲硫胺酸胺肽酶)、蛋白質CRM1之核輸出抑制劑、DPPIV抑制劑、粒線體中磷醯基轉移反應之抑制劑、蛋白質合成抑制劑、激酶抑制劑、CDK2抑制劑、CDK9抑制劑、蛋白酶體抑制劑、驅動蛋白抑制劑、HDAC抑制劑、DNA損傷劑、DNA烷基化劑、DNA嵌入劑、DNA小溝結合劑、RNA聚合酶抑制劑、拓樸異構酶抑制劑及DHFR抑制劑。將其中每一者連接至與本發明之抗體及方法相容之連接子的方法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參見例如Singh等人, Therapeutic Antibodies: Methods and Protocols (2009), 第525卷, 第445-457頁)。
在較佳實施例中,化學治療劑可為例如類美登素(諸如DM1、DM2、DM3或DM4)、抗代謝物(例如甲胺喋呤(methotrexate)、6-巰基嘌呤、6-硫鳥嘌呤、阿糖胞苷(cytarabine)、5-氟尿嘧啶、達卡巴嗪(decarbazine))、消融劑(例如二氯甲基二乙胺(mechlorethamine)、噻替派苯丁酸氮芥(thiotepa chlorambucil)、美法蘭(meiphalan)、卡莫司汀(carmustine,BSNU)、洛莫司汀(lomustine,CCNU)、環磷醯胺、白消安(busulfan)、二溴甘露醇、鏈佐黴素(streptozotocin)、絲裂黴素C (mitomycin C)、順式二氯二胺鉑(II) (DDP)順鉑、蒽環黴素(anthracycline) (例如道諾黴素(daunorubicin) (以前稱為柔紅黴素(daunomycin))、小紅莓)、抗生素(例如放線菌素D (dactinomycin) (以前稱為放線菌素(actinomycin))、博萊黴素(bleomycin)、光神黴素(mithramycin)、安麴黴素(anthramycin,AMC))及抗有絲分裂劑(例如長春新鹼(vincristine)、長春花鹼(vinblastine)) (參見例如Seattle Genetics US 2009/0304721)、苯并二氮呯化合物(例如吡咯并苯并二氮呯或吲哚啉并苯并二氮呯)、類紫杉醇(taxoid)、CC-1065、CC-1065類似物、倍癌黴素、倍癌黴素類似物、烯二炔(諸如卡奇黴素(calicheamicin))、海兔毒素或海兔毒素類似物(例如奧瑞他汀)、富山黴素(tomaymycin)衍生物、來普黴素(leptomycin)衍生物、阿黴素(adriamicin)、順鉑(cisplatin)、卡鉑(carboplatin)、依託泊苷(etoposide)、美法侖(melphalan)、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卡奇黴素、紫杉烷(參見WO 01/038318及WO 03/097625)、DNA烷基化劑(例如CC-1065或CC-1065類似物)、蒽環黴素、妥布賴森類似物、細胞遲緩素B (cytochalasin B)、短桿菌肽D (gramicidin D)、溴化乙錠、吐根素(emetine) (包括其衍生物)。關於ADC之細胞毒性有效負載的其他細節可例如見於Cytotoxic Payloads for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Drug Discovery, Band 71), 第1版 (2019), 編者Thurston及Jackson,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U.K.)。
作為放射性同位素之細胞毒性劑之實例為At 211、I 131、I 125、Y 90、Re 186、Re 188、Sm 153、Bi 212、P 32、P 212、Zr 89及Lu之放射性同位素。
細胞毒性劑可藉由不同的機制實現細胞殺傷,且因此根據其作用機制分為不同的類別(Nicolaou等人,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2019), 第52(1)卷, 第127-139頁)。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ADC中所包括之細胞毒性劑係選自由微管形成抑制劑、EG5抑制劑及DNA損傷劑組成之群(例如Anderl等人,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2013), 第1045卷, 第51-70頁)。
如本文所用,「微管形成抑制劑」為藉由抑制微管蛋白聚合或微管組裝而起作用之抑制劑,且因此對細胞具有抗增殖/毒性作用。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微管形成抑制劑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奧瑞他汀(較佳奧瑞他汀E、MMAE或MMAF)、類美登素(較佳美登素、DM1、DM2、DM3或DM4)及妥布賴森。
如本文所用,「EG5抑制劑」為抑制蛋白質EG5之抑制劑,且因此對細胞具有毒性。EG5係指人類驅動蛋白家族之成員11,其亦稱為KIF11、HKSP、KNSL1或TRIP5。EG5抑制劑為例如Macroni等人, Molecules (2019), 第24(21)卷, 第3948頁或Karpov等人, ACS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2019), 第10(12)卷, 第1674-1679頁中所述之抑制劑。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EG5抑制劑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伊匹尼塞(ispenisib)、非蘭尼塞(filanesib)、利曲尼塞(litronesib)及K858 (Chen等人,, ACS Chem Biol. (2017), 第12(4)卷, 第1038-1046頁)中所述之結構。
如本文所用,「DNA損傷劑」為用於損傷細胞DNA之藥劑,例如藉由誘導雙股斷裂、交聯DNA之特定位點或嵌入DNA鹼基對之間。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DNA損傷劑係選自由拓樸異構酶I抑制劑、拓樸異構酶II抑制劑及DNA烷基化劑組成之群。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細胞毒性劑為拓樸異構酶I抑制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細胞毒性劑為拓樸異構酶II抑制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細胞毒性劑為DNA烷基化劑。較佳地,該拓樸異構酶I抑制劑係選自由依昔替康、喜樹鹼、SN38、Dxd及其變體組成之群,其中該拓樸異構酶I抑制劑較佳為依昔替康、SN38或Dxd。較佳地,該拓樸異構酶II抑制劑為小紅莓或其變體,較佳為小紅莓。較佳地,該DNA烷基化劑係選自由倍癌黴素、CBI二聚體、吡咯并苯并二氮呯及其變體組成之群,其中該DNA烷基化劑較佳選自由倍癌黴素、CBI二聚體及二氮呯(較佳吡咯并苯并二氮呯或吲哚啉并苯并二氮呯)組成之群。
在一些實施例中,細胞毒性劑為依昔替康、倍癌黴素或CBI二聚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劑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奧瑞他汀、MMAE (單甲基奧瑞他汀E)、倍癌黴素、CBI (環丙烷苯并[e]吲哚啉)二聚體、美登素、吡咯并苯并二氮呯及吲哚啉并苯并二氮呯。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劑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奧瑞他汀、倍癌黴素、CBI (環丙烷苯并[e]吲哚啉)二聚體及類美登素。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劑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MMAE (單甲基奧瑞他汀E)、倍癌黴素、CBI (環丙烷苯并[e]吲哚啉)二聚體及類美登素DM4。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劑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海兔毒素、奧瑞他汀、MMAE、MMAF、安博他汀269 (amberstatin 269)、奧瑞他汀101、奧瑞他汀f、奧瑞他汀w、CEN-106、CM1、DGN462、DGN549、DM1、DM2、DM4、小紅莓、倍癌黴素、依昔替康、OX-4235、PNU-159682、雷帕黴素(rapamycin)、SG3199、SG1882、SN-38、妥布賴森、瓢菌素(amanitin)、胺基喋呤、蒽環黴素、卡奇黴素、喜樹鹼、藤黴素(fujimycin)、哈米特林(hemiasterlin)、類美登素、PBD、雷帕黴素、長春花鹼。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劑為消炎劑。如本文所用,「消炎劑」為減少炎症之物質。此意謂與不包括該消炎劑之對照分子的投與相比,該消炎劑使得不希望的炎症減少。藉由將消炎劑募集至作為目標細胞之特定免疫細胞,可將消炎作用集中於炎症部位(此等免疫細胞可富集在此)或特定類型之免疫細胞。較佳地,消炎劑可為糖皮質激素受體促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消炎劑為類固醇,較佳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皮質醇、乙酸皮質酮、倍氯米松(beclometasone)、普賴松(prednisone)、普賴蘇穠(prednisolone)、甲基普賴蘇穠(methylprednisolone)、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去炎松(trimcinolone)、布地奈德(budesonid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氟替卡松(fluticasone)、丙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e propionate)、糠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e furoate)及莫米松(mometasone)。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助消炎劑為非類固醇消炎劑,例如Cox2抑制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劑為免疫刺激劑。如本文所用,「免疫刺激劑」為增強免疫反應之發展或維持的物質。免疫刺激劑可為免疫刺激分子之促效劑或抑制免疫反應之分子的拮抗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刺激劑包含免疫刺激分子之促效劑,諸如在免疫細胞(諸如T細胞)上發現之共刺激分子的促效劑或在參與先天性免疫之細胞(諸如NK細胞)上發現之共刺激分子的促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刺激劑包含免疫抑制分子之拮抗劑,例如在參與先天性免疫之細胞(諸如NK細胞)上發現之共抑制分子的拮抗劑。較佳地,以免疫刺激劑作為有效負載之ADC的投與使得所需免疫反應得到改善。在一些實施例中,與不包括該免疫刺激劑之對照分子的投與相比,以免疫刺激劑作為有效負載之ADC的投與使得在動物癌症模型諸如異種移植模型中之抗腫瘤反應得到改善。
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刺激劑為或包含T細胞活化抑制劑之拮抗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刺激劑為或包含T細胞活化刺激劑之促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刺激劑為或包含拮抗或阻止抑制T細胞活化之細胞介素諸如IL-6、IL-10、TGFβ、VEGF的藥劑。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免疫刺激劑包含趨化介素諸如CXCR2、CXCR4、CCR2或CCR4之拮抗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刺激劑為或包含刺激T細胞活化之細胞介素諸如IL-2、IL-7、IL-12、IL-15、IL-21及IFNα的促效劑。
在較佳實施例中,免疫刺激劑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TLR7促效劑、TLR8促效劑、TLR7拮抗劑、TLR8拮抗劑、Sting抑制劑、TGFβ抑制劑、a2A抑制劑及a2B抑制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劑為免疫抑制劑。
如本文所用,「免疫抑制劑」為抑制免疫反應之發展或維持的藥劑。免疫抑制劑之此類抑制作用可藉由例如消除免疫細胞(例如T或B淋巴球);誘導或生成可調節(例如下調)其他細胞之功能能力的免疫細胞;誘導免疫細胞之無反應狀態(例如無反應性);或增加、降低或改變免疫細胞之活性或功能,包括例如改變此等細胞表現之蛋白質的模式(例如改變某些類別之分子諸如細胞介素、趨化介素、生長因子、轉錄因子、激酶、共刺激分子或其他細胞表面受體及其類似物之生產及/或分泌)來實現。在典型實施例中,免疫抑制劑對促進免疫反應之免疫細胞具有細胞毒性或細胞生長抑制作用。在一些實施例中,與不包括該免疫抑制劑之對照分子的投與相比,該免疫抑制劑使得不希望的免疫反應減少。
如本文所用,「免疫細胞」意謂參與調節針對抗原(例如自體抗原)之免疫反應的任何造血譜系細胞,諸如T細胞(T淋巴球)、B細胞(B淋巴球)或樹突狀細胞。較佳地,本發明之免疫細胞為T細胞或B細胞。
在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免疫抑制劑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IMDH (單磷酸肌苷去氫酶)抑制劑、mTor (雷帕黴素之機制目標)抑制劑、SYK (脾臟酪胺酸激酶)抑制劑、JAK (詹納斯(janus)激酶)抑制劑及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
在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有效負載為可偵測標記。如本文所用,「可偵測標記」係指能夠偵測(亦即,能夠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偵測方法偵測,例如基於放射照相術、螢光、化學發光、酶活性或吸光度之偵測方法)的分子。
具有可偵測標記作為有效負載之ADC可用於診斷疾病,鑑別疾病部位,或用於監測或預測疾病或病症之發作、發展、進展及/或嚴重程度作為臨床測試程序之一部分,諸如確定特定療法之功效。甚至存在可偵測標記及治療劑可組合使用之情形(例如Rondon及Degoul, Bioconjugate Chemistry (2020), 第31(2)卷, 第159-173頁)。
作為有效負載之可偵測標記可例如為酶(諸如辣根過氧化酶、鹼性磷酸酶、β-半乳糖苷酶或乙醯膽鹼酯酶)、輔基(諸如抗生蛋白鏈菌素/生物素及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螢光材料(諸如Alexa Fluor® 350、Alexa Fluor® 405、Alexa Fluor® 430、Alexa Fluor® 488、Alexa Fluor® 500、Alexa Fluor® 514、Alexa Fluor® 532、Alexa Fluor® 546、Alexa Fluor® 555、Alexa Fluor® 568、Alexa Fluor® 594、Alexa Fluor® 610、Alexa Fluor® 633、Alexa Fluor® 647、Alexa Fluor® 660、Alexa Fluor® 680、Alexa Fluor® 700、Alexa Fluor® 750、傘酮、螢光素、異硫氰酸螢光素、若丹明、二氯三𠯤胺螢光素、丹磺醯氯或藻紅素)、發光材料(諸如流明諾)、生物發光材料(諸如螢光素酶、螢光素或水母發光蛋白)、放射性物質(諸如碘( 131I、 125I、 123I或 121I)、碳( 14C)、硫( 35S)、氚( 3H)、銦( 115In、 113In、 112In或 111In)、鍀( 99Tc)、鉈( 201Ti)、鎵( 68Ga、 67Ga)、鈀( 103Pd)、鉬( 99Mo)、氙( 133Xe)、氟( 18F)、 153Sm、 177Lu、 159Gd、 149Pm、 140La、 175Yb、 166Ho、 90Y、 47Sc、 186Re、 188Re、 142Pr、 105Rh、 97Ru、 68Ge、 57Co、 65Zn、 85Sr、 32P、 153Gd、 169Yb、 51Cr、 54Mn、 75Se、 64Cu、 113Sn及 117Sn)、正電子發射金屬(用於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或非放射性順磁性金屬離子。或者,可偵測標記可例如為螢光團、自旋標記、紅外探針、親和力探針、光譜探針、放射性探針或量子點。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偵測標記為放射性同位素、螢光團、發色團、酶、染料、金屬離子、配體(諸如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抗生蛋白鏈菌素或半抗原)或量子點。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偵測標記為放射性同位素、螢光化合物或酶。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偵測標記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花青染料、磺基花青染料、Alexa Fluor®染料(Molecular Probes/Thermo Fisher Scientific)、DyLight® Fluor螢光染料(Dyomics/Thermo Fisher Scientific)、FluoProbes®染料(Interchim)、Seta®染料(SETA BioMedicals)及IRIS TM染料(Cyanine Technologies)。較佳地,該可偵測標記為花青染料或磺基花青染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偵測標記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花青染料:Cy2、Cy3、Cy3B、Cy3.5、Cy5、Cy5.5、Cy7。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偵測標記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磺基花青染料:磺基-Cy2、磺基-Cy3、磺基-Cy3B、磺基-Cy3.5、磺基-Cy5、磺基-Cy5.5、磺基-Cy7。
連接子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包含連接子。連接子為共價連接ADC之有效負載及抗體組分的分子基團。
可用於本發明之ADC及相關方法之多種連接子描述於名稱為「藥物結合物及其用於治療癌症、自體免疫疾病或感染性疾病之用途(Drug Conjugates and Their Use for Treating Cancer, An Autoimmune Disease or an Infectious Disease)」之WO 2004/010957中。
通常,每個有效負載將存在一個連接子(亦即,ADC中每個單獨出現的有效負載有一個連接子分子;此意謂若ADC中存在有效負載之兩個複本,則將存在兩個連接子,其中第一連接子將第一有效負載共價連接至抗體組分,且第二連接子將第二有效負載共價連接至抗體組分)。然而,一個連接子亦有可能將超過一個有效負載部分連接至ADC之抗體組分。
視連接至抗體組分之有效負載的數目及每個連接子之有效負載的數目而定,ADC中可存在一或多個連接子。
抗體組分與有效負載經由連接子之共價連接可例如藉由具有兩個反應性官能基之連接子(亦即,在反應意義上為二價之連接子)達成。可用於連接兩個或更多個功能性或生物活性組分之二價連接子試劑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參見例如Hermanson, Bioconjugate Techniques (1996),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第234-242頁)。
或者,包含共價連接至連接子之有效負載的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可藉由有機合成方法製備。隨後,此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之一或多個複本可隨後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方法與抗體組分結合(參見例如Behrens等人, Molecular Pharmaceutics (2015), 第12(11)卷, 第3986-3998頁;Stefano,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2013), 第1045卷, 第145-171頁;Dickgiesser等人, in: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Enzyme-Mediated Ligation Methods (2019), 編者Nuijens及Schmidt, 第2012卷, 第135-149頁;Dickgiesser等人, Bioconjugate Chem. (2020), 第31(4)卷, 第1070-1076頁)且描述於下文實例3中。
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中之連接子較佳胞外(亦即,在細胞外,例如在血漿中)穩定。因此,在轉運或遞送至細胞中之前,ADC較佳為穩定的且保持完整,亦即抗體保持連接至有效負載。有效連接子將:(i)維持抗體之特異性結合特性;(ii)允許有效負載之胞內遞送;(iii)保持穩定及完整,亦即未裂解,直至結合物已遞送或轉運至其靶向部位;及(iv)維持有效負載之治療功效(例如有效負載之細胞毒性、細胞殺傷作用)。
連接子在胞外環境中是否穩定可例如藉由用血漿獨立地培育(a) ADC (「ADC樣品」)及(b)等莫耳量之未結合抗體或治療劑(「對照樣品」)預定時間段(例如8小時),且隨後將ADC樣品中存在之未結合抗體或治療劑之量與對照樣本中存在之量進行比較,例如藉由高效液相層析量測來確定。
在目標細胞外穩定之連接子可在目標細胞內以一定有效速率裂解。在一些實施例中,在胞內條件下可裂解之連接子可由存在於胞內環境中(例如在溶酶體或內體或胞膜窖內)之裂解劑裂解。連接子可為例如由胞內肽酶或蛋白酶裂解之肽基連接子,該蛋白酶包括但不限於溶酶體或內體蛋白酶。通常,肽基連接子為至少兩個胺基酸長或至少三個胺基酸長。裂解劑可包括組織蛋白酶B及D以及纖維蛋白溶酶,其均已知水解二肽藥物衍生物,使得活性藥物在目標細胞內釋放(參見例如Dubowchik及Walker, Pharm. Therapeutics (1999), 第83卷, 第67-123頁)。舉例而言,可使用可由在癌組織中高度表現之硫醇依賴性蛋白酶組織蛋白酶B裂解之肽基連接子(例如Phe-Leu或Gly-Phe-Leu-Gly連接子)。其他此類連接子描述於例如美國專利6,214,345中。在特定實施例中,可由胞內蛋白酶裂解之肽基連接子為Val-Cit連接子或Phe-Lys連接子(參見例如美國專利6,214,345,其描述具有Val-Cit連接子之小紅莓的合成)。使用胞內蛋白水解釋放治療劑之一個優點為該藥劑在結合時通常毒性減弱,且結合物之血清穩定性通常很高。
在其他實施例中,可裂解連接子為pH敏感性的,亦即在某些pH值下對水解敏感。通常,pH敏感性連接子在酸性條件下可水解。舉例而言,可使用在溶酶體中可水解之酸不穩定連接子(例如,腙、半卡腙、硫半卡腙、順烏頭醯胺、原酸酯、縮醛、縮酮或其類似物) (參見例如美國專利5,122,368;美國專利5,824,805;美國專利5,622,929;Dubowchik及Walker, Pharm. Therapeutics (1999), 第83卷, 第67-123頁;Neville等人, Biol. Chem. (1989), 第264卷, 第14653-14661頁)。此類連接子在中性pH條件(諸如血液中之pH條件)下相對穩定,但在低於pH 5.5或5.0(近似溶酶體之pH值)下不穩定。在某些實施例中,可水解連接子為硫醚連接子(諸如經由醯腙鍵連接至治療劑之硫醚,參見例如美國專利5,622,929)。
在其他實施例中,連接子在還原條件下可裂解(例如二硫化物連接子)。多種二硫化物連接子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包括例如可使用SATA (N-丁二醯亞胺基-5-乙醯基硫基乙酸酯)、SPDP (N-丁二醯亞胺基-3-(2-吡啶基二硫基)丙酸酯)、SPDB (N-丁二醯亞胺基-3-(2-吡啶基二硫基)丁酸酯)及SMPT (N-丁二醯亞胺基-氧基羰基-α-甲基-α-(2-吡啶基-二硫基)甲苯)、SPDB及SMPT形成之連接子(參見例如Thorpe等人, Cancer Res. (1987), 第47卷, 第5924-5931頁;Wawrzynczak等人, in: Immunoconjugates: Antibody Conjugates in Radioimagery and Therapy of Cancer (1987), 編者Vogel, Oxford U. Press;美國專利4,880,935)。
在其他實施例中,連接子在目標細胞內不可裂解,但例如藉由抗體降解來釋放有效負載。
在其他特定實施例中,連接子為丙二酸酯連接子(Johnson等人, Anticancer Res. (1995), 第15卷, 第1387-1393頁)、順丁烯二醯亞胺基苯甲醯基連接子(Lau等人, Bioorg-Med-Chem. (1995), 第3(10)卷, 第1299-1304頁)或3'-N-醯胺類似物(Lau等人, Bioorg-Med-Chem. (1995), 第3(10)卷, 第1305-1312頁)。
連接子可在胞內條件下可裂解(如上所述)或在胞內條件下不可裂解。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在胞內條件下不可裂解。在其他實施例中,連接子在胞內條件下可裂解。若有效負載為治療劑,則此類連接子尤其較佳。較佳地,連接子在胞內條件下可裂解,使得連接子在胞內環境中裂解而自抗體組分釋放有效負載。
ADC之連接子是否穩定或裂解可藉由將ADC暴露於待測試條件,且隨後藉由標準分析技術諸如質譜分析、HPLC及分離/分析技術LC/MS檢驗經處理樣品及未處理對照樣品中連接子之完整性來檢查。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連接子/該等連接子中之每一者的分子量為至多1,500 Da、較佳至多1,000 Da、更佳至多500 Da。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連接子/該等連接子在胞外環境中穩定。
指定連接子「在胞外環境中穩定」較佳意謂該連接子在人類血清中穩定。若在包括連接子之ADC分子暴露於人類血清的分析中,在37℃下培育48小時後,ADC中至少50%、較佳至少75%之連接子既未裂解亦未降解,則連接子「在人類血清中穩定」。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連接子/該等連接子在胞內環境中穩定。
較佳地,「在胞內環境中穩定」之連接子為具有此類結構之連接子:若包括連接子之ADC分子由細胞吸收(亦即,進入細胞之胞內環境),則在37℃下培育24小時後,ADC分子中至少50%、較佳至少75%之連接子既未裂解亦未降解。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連接子/該等連接子在暴露於胞內環境後裂解。較佳地,「在暴露於胞內環境後裂解」之連接子為具有此類結構之連接子:若包括連接子之ADC分子由細胞吸收(亦即,進入細胞之胞內環境),則ADC分子中之連接子有效裂解(較佳至少90%之連接子在24小時內、更佳在12小時內裂解)。如熟習此項技術者理解,此允許將有效負載釋放至目標細胞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連接子/該等連接子在胞外環境中穩定,但在暴露於胞內環境後裂解。較佳地,「在胞外環境中穩定,但在暴露於胞內環境後裂解」之連接子較佳為在人類血清中穩定但具有此類結構之連接子:若包括連接子之ADC分子由細胞吸收(亦即,進入細胞之胞內環境),則ADC分子中之連接子有效裂解(較佳至少90%之連接子在24小時內、更佳在12小時內裂解)。如熟習此項技術者理解,此允許將有效負載釋放至目標細胞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連接子/該等連接子可藉由酶促或化學裂解而裂解。
如本文所用,「可藉由酶促裂解而裂解」之連接子為在某種酶存在下裂解但在此酶不存在下穩定的連接子。就本發明之ADC而言,此酶將通常為ADC在胞外環境中未暴露,但在ADC吸收至目標細胞中後暴露的酶,從而使得連接子在胞外穩定,但進入目標細胞後裂解。
如本文所用,「可藉由化學裂解而裂解」之連接子為藉由導致共價化學鍵斷裂之非酶促反應裂解的連接子。實例為pH敏感或在還原條件下可裂解的連接子(參見上文)。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連接子/該等連接子可藉由酶促裂解而裂解。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酶促裂解係藉由暴露於糖苷酶、蛋白酶或酯酶而裂解。
糖苷酶為E.C. (酶分類) 3.2.1之酶,其催化複合糖中糖苷鍵之水解。蛋白酶為E.C. 3.4之酶,其催化肽鍵之裂解。酯酶為E.C. 3.1之酶,其催化酯鍵之裂解。較佳地,該糖苷酶為葡萄糖醛酸酶 葡萄糖醛酸酶為E.C. 3.2.1.31之酶,其催化β-葡萄糖醛酸苷之裂解。
較佳地,該蛋白酶為組織蛋白酶(最佳組織蛋白酶B)。組織蛋白酶為E.C. 3.4內之一組蛋白酶,其催化肽鍵之蛋白水解裂解。出於本發明之目的,使用溶酶體、內切蛋白水解組織蛋白酶為特別有利的,因為其在低pH值下(如在溶酶體中)經活化且在肽序列內進行裂解。組織蛋白酶B為分類為E.C. 3.4.22.1之組織蛋白酶。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酶促裂解係藉由暴露於腫瘤特異性酶,較佳腫瘤特異性蛋白酶或酯酶。「腫瘤特異性」酶為存在於某種腫瘤中之酶(亦即,在腫瘤中存在該酶之酶活性),而該酶基本上不存在於其他細胞及組織(亦即,在該腫瘤外基本上沒有、較佳沒有該酶之酶活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連接子包括/該等連接子包括蛋白酶裂解位點,較佳組織蛋白酶B裂解位點。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連接子/該等連接子包括葡萄糖醛酸苷(其為可由葡萄糖醛酸酶裂解之分子基團)。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連接子/該等連接子可藉由化學裂解而裂解。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化學裂解而裂解之該連接子為pH敏感性連接子/可藉由化學裂解而裂解之該等連接子為pH敏感性連接子。較佳地,該連接子/該等連接子包括腙。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化學裂解而裂解之該連接子在還原條件下可裂解/其中可藉由化學裂解而裂解之該等連接子在還原條件下可裂解。較佳地,該連接子/該等連接子包括二硫鍵。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連接子/該等連接子包含組織蛋白酶B裂解位點、葡萄糖醛酸苷或二硫鍵。
溶解性標籤
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或如上文所定義之「分子」)包含溶解性標籤。
如熟習此項技術者理解,「溶解性標籤」為與所關注分子連接之分子基團,其目的為與無溶解性標籤之相同所關注分子相比,增加所關注分子在水性環境中之溶解度。因此,意欲具有溶解性標籤與之連接的分子在水性環境中之溶解度高於沒有溶解性標籤與之連接的相同分子。
本發明之溶解性標籤係基於寡醣。如本發明之實例中所示,在ADC中包含此類溶解性標籤產生各種有利效應。
本發明之ADC可每個ADC分子包含一個或多於一個溶解性標籤。通常,溶解性標籤將共價連接至抗體-藥物結合物。
通常,在本發明之ADC中,溶解性標籤將藉由溶解性標籤與連接子之間的共價鍵連接至本發明之ADC。然而,溶解性標籤亦可藉由溶解性標籤與ADC中除連接子以外之組分之間的共價鍵連接至ADC。
若本發明陳述某一分子或部分A「藉由共價鍵」與另一分子或部分B連接,則此表明分子/部分A藉由化學鍵直接與該分子/部分B連接,而在分子/部分A與分子/部分B之間無其他原子或分子基團。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藉由共價鍵與靶向部分、功能性部分或連接子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藉由共價鍵與靶向部分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藉由共價鍵與功能性部分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藉由共價鍵與連接子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藉由共價鍵與抗體組分、至少一個有效負載或連接子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藉由共價鍵與該抗體組分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藉由共價鍵與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藉由共價鍵與該(等)連接子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藉由共價鍵(i)與抗體組分連接,但不與至少一個有效負載或連接子連接,或(ii)與至少一個有效負載連接,但不與抗體組分或連接子連接,或(iii)與連接子連接,但不與抗體組分或至少一個有效負載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僅藉由共價鍵與抗體組分連接(但不與至少一個有效負載或連接子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僅藉由共價鍵與至少一個有效負載連接(但不與抗體組分或連接子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僅藉由共價鍵與連接子連接(但不與抗體組分或至少一個有效負載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藉由共價鍵與本發明之ADC的(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中之至少一者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組分(i)、有效負載(ii)及連接子(iii)為共價連接的。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組分(i)、有效負載(ii)、連接子(iii)及溶解性標籤(iv)為共價連接的。
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可包含一或多個溶解性標籤。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分子僅包含一個溶解性標籤。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分子包含至少一個、較佳至少2個、更佳至少3個、更佳至少4個溶解性標籤。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分子包含至多10個、較佳至多8個、更佳至多6個、更佳至多4個、更佳至多2個溶解性標籤,更佳僅一個溶解性標籤。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分子包含至少1個且至多4個溶解性標籤。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分子包含至少3個且至多10個溶解性標籤。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與該分子共價連接。在其他實施例中,至少2個、較佳至少3個、更佳至少4個溶解性標籤與該分子共價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多10個、較佳至多6個、更佳至多4個、更佳至多2個溶解性標籤與該分子共價連接,更佳僅1個溶解性標籤與該分子共價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1個且至多4個溶解性標籤與該分子共價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3個且至多10個溶解性標籤與該分子共價連接。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與分子共價連接之溶解性標籤之數目為平均數(其在該等分子之群體內確定)。較佳地,該群體為同質群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包含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包含至少2個、較佳至少3個、更佳至少4個溶解性標籤。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包含至多10個、較佳至多8個、更佳至多6個、更佳至多4個、更佳至多2個溶解性標籤。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包含至少1個且至多4個溶解性標籤。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包含至少3個且至多10個溶解性標籤。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僅包含一個溶解性標籤。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與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共價連接。在其他實施例中,至少2個、較佳至少3個、更佳至少4個溶解性標籤與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共價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僅一個、較佳至多2個、更佳至多4個、更佳至多6個、更佳至多8個、更佳至多10個溶解性標籤與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共價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1個且至多4個溶解性標籤與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共價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3個且至多10個溶解性標籤與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共價連接。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與抗體-藥物結合物共價連接之溶解性標籤之數目為平均數(其在ADC之分子群體內確定)。較佳地,該群體為同質群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個連接子共價連接不超過三個溶解性標籤。在較佳實施例中,每個連接子共價連接不超過兩個溶解性標籤。在更佳實施例中,每個連接子共價連接不超過一個溶解性標籤。
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個有效負載共價連接不超過三個溶解性標籤。在較佳實施例中,每個有效負載共價連接不超過兩個溶解性標籤。在更佳實施例中,每個有效負載共價連接不超過一個溶解性標籤。
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個抗體組分共價連接不超過三個溶解性標籤。在較佳實施例中,每個抗體組分共價連接不超過兩個溶解性標籤。在更佳實施例中,每個抗體組分共價連接不超過一個溶解性標籤。
在較佳實施例中,僅一種溶解性標籤與抗體-藥物結合物共價連接。此意謂與抗體-藥物結合物共價連接之所有溶解性標籤為相同的(就其分子結構而言,其屬於相同種類)。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於一種溶解性標籤與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共價連接。此意謂存在至少兩種具有不同結構之不同類型的溶解性標籤與抗體-藥物結合物共價連接(亦即,與ADC共價連接之溶解性標籤就其分子結構而言多於一種)。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多兩種溶解性標籤與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共價連接。
在較佳實施例中,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僅包含一種溶解性標籤。此意謂抗體-藥物結合物所包含之所有溶解性標籤為相同的(就其分子結構而言,其屬於相同種類)。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包含多於一種溶解性標籤。此意謂抗體-藥物結合物包含至少兩種具有不同結構之不同類型的溶解性標籤(亦即,與ADC共價連接之溶解性標籤就其分子結構而言多於一種)。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包含至多兩種不同種類之溶解性標籤。
通常,本發明之ADC的溶解性標籤將包括藉由共價鍵連接之單糖單元。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包含單糖單元。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由單糖單元組成。
如本文所用,「單糖」為不能藉由水解分解為更簡單的糖的糖,歸類為醛糖或酮糖且每分子含有一或多個羥基(-OH)。單糖之實例包括葡萄糖(右旋糖)、果糖(左旋糖)及半乳糖。單糖為雙糖(諸如蔗糖及乳糖)、寡糖及多糖(諸如纖維素及澱粉)之結構單元。本發明使用術語「單糖」或「單糖單元」指代寡醣中之單一單糖殘基。在寡醣之上下文中,單糖單元為經由該單糖之羥基形成的共價鍵(例如糖苷鍵)與另一單糖連接的單糖。
如本文所用,「寡醣」係指含有兩個或更多個單糖單元之化合物。較佳地,術語「寡醣」係指含有經糖苷鍵連接之2-12個單糖單元的化合物。根據公認的命名法,寡糖在本文中描述為非還原端在左側且還原端在右側。
單糖及寡糖可藉由碳水化合物化學之標準方法化學合成(參見例如Preparative Carbohydrate Chemistry (1997), 編者Hanessian, publisher Marcel Dekker, Inc. (New York);Carbohydrate Chemistry: Proven Synthetic Methods (2015), 編者Roy及Vidal, CRC Press;Carbohydrate Chemistry: State of the Art and Challenges for Drug Development (2016), 編者Cipolla, Imperial College Press (London);CRC Handbook of Oligosaccharides (1990), 第I-III卷, (2019年出版), 編者:Liptak等人, CHR Press, Inc.;Liaqat及Eltem,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8), 第184卷, 第243-259頁)。
或者,寡糖可藉由生物技術方法製備(參見例如Meyer等人, Biotechnological Production of Oligosaccharides - Applications in the Food Industry, Food Production and Industry (2015), Ayman Hafiz Amer Eissa, IntechOpen, DOI: 10.5772/60934;Liaqat及Eltem,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8), 第184卷, 第243-259頁;Samain等人, Carbohydrate Research (1997), 第302卷, 第35-42頁;Samain等人, Biotechnol. (1999), 第72卷, 第33-47頁)。
為了進一步提高藉由上述方法製備之寡糖的純度,寡醣可藉由有機化學之標準方法純化,包括例如沈澱、再結晶、超濾、奈米過濾、凝膠滲透層析、離子交換層析、毛細管電泳、HPLC純化、UPLC純化或膜及載體方法,如Pinelo等人,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09), 第70(1)卷, 第1-11頁中所述。
單糖及寡糖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標準方法表徵(參見例如Carbohydrate Chemistry (1988), 編者El Khadem, Academic Press (San Diego))。此包括例如LC-MS/ESI MS方法、1D及2D NMR、凝膠滲透層析或離子遷移-質譜(Seeberger等人, Nature (2015), 第526(7572)卷, 第241-244頁)。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包含由單糖單元組成之寡醣。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由單糖單元組成之寡醣組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溶解性標籤/各溶解性標籤包含至多25個、較佳至多20個、更佳至多15個、更佳至多12個、更佳至多10個、更佳至多9個、更佳至多8個、更佳至多7個、更佳至多6個、更佳至多5個單醣單元。
在一些實施例中,溶解性標籤/各溶解性標籤包含至少2個、較佳至少3個、更佳至少4個、更佳至少5個單醣單元。
在一些實施例中,溶解性標籤/各溶解性標籤包含5個單糖單元。
在一些實施例中,溶解性標籤/各溶解性標籤由3至8個、較佳4至8個、更佳4至7個、更佳4至6個、更佳4或5個單醣單元組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溶解性標籤/各溶解性標籤由3至8個、較佳4至8個、更佳4至7個單醣單元組成。
在一尤其較佳實施例中,溶解性標籤/各溶解性標籤由4至6個單醣單元組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溶解性標籤/各溶解性標籤由4或5個單糖單元組成。在一些實施例中,溶解性標籤/各溶解性標籤由5或6個單糖單元組成。在一些實施例中,溶解性標籤/各溶解性標籤由5個單糖單元組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組成該溶解性標籤/各溶解性標籤之單糖單元藉由共價鍵連接,形成寡醣。
在一尤其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的溶解性標籤可包含殼寡糖或由殼寡糖組成。
如本文所用,術語「殼寡糖」(本文中縮寫為「CO」)係指用經稀釋之無機酸水溶液水解(未去乙醯化、部分去乙醯化或完全去乙醯化)甲殼素後獲得的寡糖。此產生各種殼寡糖之混合物,可例如藉由超濾、凝膠滲透層析、陽離子交換層析及毛細管電泳進一步分離成不同的殼寡糖物種。藉由此方法製備殼寡糖例如描述於Schmitz等人, Marine Drugs (2019), 第17(8)卷, 第452頁中。
殼寡糖可替代地藉由化學合成獲得(Bohe及Crich, in: Comprehensive Organic Synthesis, 第2版 (2014), 第6卷, 編者Knochel及Molander, Elsevier Ltd.;Solid Support Oligosaccharide Synthesis and Combinatorial Carbohydrate Libraries (2001), 編者Seeberger, John Wiley & Sons, Inc.)。作為另一替代方案,可藉由生物技術方法獲得殼寡糖(參見例如Samain等人, Carbohydrate Research (1997), 第302卷, 第35-42頁;Samain等人, Biotechnol. (1999), 第72卷, 第33-47頁)。殼寡糖可隨後如上文關於寡糖之一般描述進一步純化及表徵。
通常,殼寡糖由D-葡糖胺(GlcN)及/或N-乙醯基-D-葡糖胺(GlcNAc)構成,得到通式(GlcNAc) m(GlcN) n,其中m及n為整數。殼寡糖中之單糖單元通常藉由β-(1,4)-糖苷鍵連接。
如本文所用,「N-乙醯基-D-葡糖胺」亦稱為「N-乙醯基葡糖胺」且縮寫為「GlcNAc」,為2-乙醯基胺基-2-去氧-D-葡萄糖(亦稱為2-乙醯胺基-2-去氧-D-葡萄糖)。葡萄糖在本文中縮寫為「Glc」。
如本文所用,D-葡糖胺亦稱為「葡糖胺」且縮寫為「GlcN」,為2-胺基-2-去氧-D-葡萄糖。
殼寡糖之實例概述於下表1中。提供精確定義化合物之CAS®註冊號。 表1:殼寡糖
單糖單元數 殼寡糖 CAS®註冊號
2 (GlcN) 2/ 殼二糖 577-76-4 1160435-72-2 (α-變旋異構體) 77224-08-9 (β-變旋異構體)
2 GlcN-GlcNAc 245733-17-9 (β-變旋異構體)
2 GlcNAc-GlcN 934746-16-4 (β-變旋異構體) 1242095-05-1 (α-變旋異構體)
2 (GlcNAc) 2/ 二- N-乙醯殼二糖 35061-50-8 35991-83-4 (β-變旋異構體) 34147-27-8 (α-變旋異構體)
3 (GlcN) 3/ 殼三糖 41708-93-4 147780-25-4 (α-變旋異構體) 133442-53-2 (β-變旋異構體)
3 (GlcN) 2-GlcNAc 138430-54-3
3 (GlcNAc) 2-GlcN 66592-57-2
3 GlcN-(GlcNAc) 2 138430-53-2
3 (GlcNAc) 3/ 三- N-乙醯殼三糖 38864-21-0 13319-32-9 (β-變旋異構體) 147695-57-6 (α-變旋異構體)
4 (GlcN) 4/ 殼四糖 5567-52-2 133359-41-8 (β-變旋異構體)
4 (GlcN) 3-GlcNAc 879688-12-7
4 (GlcNAc) 2-(GlcN) 2 1283726-32-8
4 GlcNAc-GlcN-GlcNAc- GlcN 66748-38-7
4 GlcNAc-(GlcN) 2- GlcNAc 1283726-36-2
4 GlcN-(GlcNAc) 2-GlcN 1283726-38-4
4 GlcN-GlcNAc-GlcN- GlcNAc 1203584-86-4
4 (GlcN) 2-(GlcNAc) 2 1283726-39-5
4 (GlcNAc) 3-GlcN 66649-50-1
4 (GlcNAc) 2-GlcN- GlcNAc 909107-65-9
4 GlcNAc-GlcN- (GlcNAc) 2 66649-51-2
4 GlcN-(GlcNAc) 3 163777-01-3
4 (GlcNAc) 4/ 四- N-乙醯殼四糖 2706-65-2 53290-51-0 (β-變旋異構體) 59817-31-1 (α-變旋異構體)
5 (GlcN) 5/ 殼五糖 41708-94-5 13531-87-8 (β-變旋異構體)
5 (GlcN) 3-(GlcNAc) 2 207619-75-8
5 (GlcNAc) 2-(GlcN) 2- GlcNAc 1283726-47-5
5 GlcNAc-GlcN-GlcNAc- GlcN-GlcNAc 1283726-46-4
5 GlcNAc-(GlcN) 2- (GlcNAc) 2 1283726-45-3
5 GlcN-(GlcNAc) 2-GlcN- GlcNAc 1283726-44-2
5 GlcN-GlcNAc-GlcN- (GlcNAc) 2 890705-26-7
5 GlcN-(GlcNAc) 4 163777-02-4
5 (GlcNAc) 5/ 五- N-乙醯殼五糖 36467-68-2 175775-91-4 (α-變旋異構體) 81520-72-1 (β-變旋異構體)
6 (GlcN) 6/ 殼六糖 41708-95-6 6734-92-5 (β-變旋異構體)
6 (GlcN) 2-GlcNAc- (GlcN) 3 207619-72-5
6 GlcNAc-(GlcN) 4- GlcNAc 207619-74-7
6 GlcN-GlcNAc-GlcN- GlcNAc-(GlcN) 2 207619-73-6
6 GlcNAc-(GlcN) 2- GlcNAc-GlcN-GlcNAc 1283726-50-0
6 GlcNAc-(GlcN) 3- (GlcNAc) 2 1283726-49-7
6 GlcN-GlcNAc-GlcN- (GlcNAc) 3 1283726-55-5
6 GlcNAc-(GlcN) 2- (GlcNAc) 3 1283726-53-3
6 (GlcNAc) 6/ 六- N-乙醯殼六糖 38854-46-5 13319-33-0 (β-變旋異構體) 174388-75-1 (α-變旋異構體)
7 (GlcN) 7/ 殼七糖 68232-35-9
7 (GlcNAc) 7/ 七- N-乙醯殼七糖 79127-58-5
在一些實施例中,溶解性標籤/各溶解性標籤包含殼寡糖。
在較佳實施例中,溶解性標籤/各溶解性標籤為殼寡糖(亦即,溶解性標籤/各溶解性標籤由殼寡糖組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殼寡醣係選自表1中所示之殼寡醣。較佳地,該殼寡醣為表1中所示之具有3至7個單糖單元的殼寡醣。更佳地,該殼寡醣為表1中所示之具有4至6個單糖單元的殼寡醣。更佳地,該殼寡醣為表1中所示之具有4或5個單糖單元的殼寡醣。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溶解性標籤的單糖單元(亦即,本發明之溶解性標籤中所包含的單糖單元,或組成本發明之溶解性標籤的單糖單元)獨立地選自由醛醣、酮醣及該等醛醣或酮醣之化學修飾形式組成之群。
如本文所用,術語「醛糖」係指一種單糖,其為具有通用化學式C n(H 2O) n(其中n為整數)及每分子單個醛基(-CH=O)之多羥基醛(在環形成期間,醛基與羥基反應形成半縮醛)。醛醣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醛己醣(所有六碳含醛糖,包括例如葡萄糖、甘露糖及半乳糖)、醛戊醣(所有五碳含醛糖,包括例如木糖及阿拉伯糖)及醛丁糖(所有四碳含醛糖,包括例如赤藻糖)。
如本文所用,術語「酮醣」係指一種單糖,其為具有通用化學式C n(H 2O) n(其中n為整數)及每分子單個酮基團(=O)之多羥基酮(在環形成期間,酮基與羥基反應形成半縮酮)。酮醣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醛己醣(所有六碳含酮糖,包括例如果糖)、酮戊醣(所有五碳含酮糖,包括例如木酮糖及核酮糖)及酮丁醣(所有四碳含酮醣,包括例如赤藻酮糖。
在本發明中,如上文所定義之醛醣及酮醣視為「未經修飾之」單糖。
單糖之「化學修飾形式」表示不屬於如上文所定義之未經修飾之單糖,且藉由添加、移除或取代至少一個原子或分子基團而與如上文所定義之未經修飾之單糖不同的單糖。
實例中使用之寡醣CO-V (參見結構式(I))與未經修飾之寡醣相比經輕微修飾:一次GlcN對比Glc (亦即,葡萄糖中之羥基經胺基置換)及四次GlcNAc對比Glc (亦即,葡萄糖中之羥基經N-乙醯胺基置換)。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瞭解,與實例中之溶解性標籤相比更強的化學修飾可導致溶解性標籤之特性與實例中之溶解性標籤相比發生更明顯的變化。因此,儘管本發明涵蓋與實例相比具有進一步化學修飾之溶解性標籤,但應理解,導致與實例中之溶解性標籤偏差較小的化學修飾程度相比更過度的化學修飾程度較佳。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單糖單元獨立地選自由醛醣及該等醛醣之化學修飾形式組成之群。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單糖單元單獨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丁糖、戊糖、己糖、庚糖、辛糖以及丁糖、戊糖、己糖、庚糖及辛糖之化學修飾形式。較佳地,該等單糖單元單獨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丁糖、戊糖、己糖以及丁糖、戊糖及己糖之化學修飾形式。更佳地,該等單糖單元單獨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戊糖、己糖以及戊糖及己糖之化學修飾形式。更佳地,該等單糖單元係選自由己糖及己糖之化學修飾形式組成之群。
術語「單獨選擇」表示對於各單獨單糖單元,可自所列選項進行獨立選擇。舉例而言,若由三個單糖單元組成之寡醣的單糖單元係自由戊糖(P)及己糖(H)組成之群中「單獨選擇」,則該寡醣之第一、第二及第三單糖單元可各自獨立地選自由戊糖(P)及己糖(H)組成之群。因此,在此實例中,涵蓋組合PPP、PPH、PHP、PHH、HPP、HPH、HHP及HHH。
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瞭解,丁糖、戊糖、己糖、庚糖及辛糖具有化學式C n(H 2O) n,其中對於丁糖n = 4,對於戊糖n = 5,對於己糖n = 6,對於庚醣n = 7且對於辛糖n = 8。丁糖、戊糖、己糖、庚糖及辛糖可以醛醣或酮醣之形式存在。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單糖單元單獨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丁糖、戊糖、己糖、庚糖及辛糖。較佳地,該等單糖單元單獨選自由丁糖、戊糖及己糖組成之群。更佳地,該等單糖單元單獨選自由戊糖及己糖組成之群。更佳地,該等單糖單元為己糖。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之該等單糖單元不藉由化學修飾進行修飾。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丁糖、戊糖、己糖、庚糖及辛糖具有化學式C n(H 2O) n,其中對於丁糖n = 4,對於戊糖n = 5,對於己糖n = 6,對於庚醣n = 7且對於辛糖n = 8。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醛醣具有化學式C n(H 2O) n,其中較佳n為整數且4 ≤ n ≤ 12,更佳n為整數且4 ≤ n ≤ 8,更佳n為整數且5 ≤ n ≤ 7,更佳n為5或6,更佳n為6。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酮醣具有化學式C n(H 2O) n,其中較佳n為整數且4 ≤ n ≤ 12,更佳n為整數且4 ≤ n ≤ 8,更佳n為整數且5 ≤ n ≤ 7,更佳n為5或6,更佳n為6。
較佳地,該等丁糖單獨選自由赤藻糖及蘇糖組成之群。
較佳地,該等戊糖單獨選自由核糖、阿拉伯糖、木糖及來蘇糖組成之群。
較佳地,該等己糖單獨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阿洛糖、阿卓糖、葡萄糖、甘露糖、古洛糖、艾杜糖、半乳糖及塔羅糖。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單糖單元為D-糖。如本文所用,術語「D-糖」係指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費歇爾投影(Fischer projection)。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之至少一個單糖單元經至少一個化學修飾而修飾。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之所有單糖單元經至少一個化學修飾而修飾。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之單糖單元未經多於三個、較佳多於兩個、更佳多於一個化學修飾而修飾。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之每個單糖單元之化學修飾的平均數≤3。較佳地,該溶解性標籤之每個單糖單元之化學修飾的平均數≤2。更佳地,該溶解性標籤之每個單糖單元之化學修飾的平均數≤1.5。更佳地,該溶解性標籤之每個單糖單元之化學修飾的平均數≤1。
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理解,該溶解性標籤之每個單糖單元之化學修飾的平均數係藉由將該溶解性標籤之所有單糖單元上之化學修飾的總數除以該溶解性標籤中單糖單元之數目來計算。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單糖單元之該等化學修飾形式為具有至少一個化學修飾之該等單糖單元的形式。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單糖單元之該等化學修飾形式為具有至多三個化學修飾、較佳至多兩個化學修飾、更佳一個化學修飾之該等單糖單元的形式。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化學修飾單獨選自以下:(i)用選自由氫、烷基、醯基、醯氧基、烯基、炔基、O-烷基、S-烷基、羧基烷基、鹵素、胺基、N-醯胺基、疊氮基、硫酸酯基、氧硒基及疊氮基組成之群的取代基置換羥基;(ii)用選自由亞碸、碸、硫酸、硫酸酯、硫代硫酸鹽、硫酯、硫醚及磺醯亞胺組成之群的含硫部分置換羥基;(iii)用選自由磷酸鹽、膦酸鹽、膦、磷酸及磷酸酯組成之群的含磷部分置換羥基;(iv)用矽烷基置換羥基,或藉由形成矽烷基醚使矽烷基與該羥基共價連接;(v)用分支鏈多元醇置換羥基;(vi)用胺基酸或至多3個胺基酸之肽置換羥基,或胺基酸或至多3個胺基酸之肽與該單糖單元共價連接;(vi)與該單糖單元之羥基形成縮醛;(vii) PEG(聚乙二醇)基團與該單糖單元共價連接;(viii)與芳族或雜芳族取代基共價連接;(ix)在該單糖單元之糖環內形成內環雙鍵。
碳水化合物之化學修飾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且例如描述於The Organic Chemistry of Sugars, 編者Levy及Fügedi (2005), CRC Press/Taylor & Francis (USA);Tamburrini等人, 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 (2020), 第40(2)卷, 第495-531頁;Koviach-Cote及Pirinelli, Chemical Reviews (2018), 第118(17)卷, 第7986-8004頁;Saloranta及Leino, Synlett (2015), 第26(4)卷, 第421-425頁;Corsaro等人, in: Microwaves in Organic Synthesis, 第2版 (2006), publisher Wiley‐VCH Verlag, 第579-614頁;Lichtenthaler, in: Methods and Reagents for Green Chemistry (2007), 編者Tundo等人, publisher John Wiley & Sons, 第23-63頁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化學修飾單獨選自以下:用選自由氫、烷基、醯基、醯氧基、烯基、炔基、O-烷基、S-烷基、羧基烷基、鹵素、胺基、N-醯胺基、疊氮基、硫酸酯基、氧硒基及疊氮基組成之群的取代基置換羥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烷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5烷基,該醯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5醯基,該醯氧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5醯氧基,該烯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5烯基,該炔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5炔基,該O-烷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5O-烷基,該S-烷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5S-烷基,該羧基烷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5羧基烷基,且該N-醯胺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5N-醯胺基。較佳地,該烷基為未經取代之C 1-C 5烷基,該醯基為未經取代之C 1-C 5醯基,該醯氧基為未經取代之C 1-C 5醯氧基,該烯基為未經取代之C 1-C 5烯基,該炔基為未經取代之C 1-C 5炔基,該O-烷基為未經取代之C 1-C 5O-烷基,該S-烷基為未經取代之C 1-C 5S-烷基,該羧基烷基為未經取代之C 1-C 5羧基烷基,且該N-醯胺基為未經取代之C 1-C 5N-醯胺基。
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該烷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烷基,該醯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醯基,該醯氧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醯氧基,該烯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烯基,該炔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炔基,該O-烷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O-烷基,該S-烷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S-烷基,該羧基烷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羧基烷基,且該N-醯胺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N-醯胺基。較佳地,該烷基為未經取代之C 1-C 2烷基,該醯基為未經取代之C 1-C 2醯基,該醯氧基為未經取代之C 1-C 2醯氧基,該烯基為未經取代之C 1-C 2烯基,該炔基為未經取代之C 1-C 2炔基,該O-烷基為未經取代之C 1-C 2O-烷基,該S-烷基為未經取代之C 1-C 2S-烷基,該羧基烷基為未經取代之C 1-C 2羧基烷基,且該N-醯胺基為未經取代之C 1-C 2N-醯胺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烷基、醯基、醯氧基、烯基、炔基、O-烷基、S-烷基、羧基烷基或N-醯胺基為直鏈或分支鏈的。較佳地,該烷基、醯基、醯氧基、烯基、炔基、O-烷基、S-烷基、羧基烷基或N-醯胺基為直鏈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取代之烷基、醯基、醯氧基、烯基、炔基、O-烷基、S-烷基、羧基烷基或N-醯胺基經選自鹵素、CN、OH、胺基、甲基、乙基、甲氧基或乙氧基之基團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取代之烷基、醯基、醯氧基、烯基、炔基、O-烷基、S-烷基、羧基烷基或N-醯胺基經分子量≤100 Da,較佳分子量≤80 Da,更佳分子量≤50 Da之原子或基團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化學修飾單獨選自以下:用選自由亞碸、碸、硫酸、硫酸酯、硫代硫酸鹽、硫酯、硫醚及磺醯亞胺組成之群的含硫部分置換羥基。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該含硫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多100 Da,更佳至多50 Da。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化學修飾單獨選自以下:用選自由磷酸鹽、膦酸鹽、膦、磷酸及磷酸酯組成之群的含磷部分置換羥基。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該含磷部分之分子量為至多100 Da,更佳至多50 Da。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化學修飾單獨選自以下:用矽烷基置換羥基,或藉由形成矽烷基醚使矽烷基與該羥基共價連接。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該矽烷基之分子量為至多150 Da,更佳至多100 Da。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化學修飾單獨選自以下:用胺基酸或至多3個胺基酸之肽置換羥基,或胺基酸或至多3個胺基酸之肽與該單糖單元共價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化學修飾單獨選自以下:與該單糖單元之羥基形成縮醛。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縮醛之不與單糖單元共價連接之各取代基之分子量為至多100 Da,更佳至多50 Da。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化學修飾單獨選自以下:用分支鏈多元醇置換羥基。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該分支鏈多元醇為具有至多8個羥基、更佳至多5個羥基之分支鏈多元醇。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化學修飾單獨選自以下:PEG (聚乙二醇)基團與該單糖單元共價連接。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該PEG基團之分子量為至多1000 Da,更佳至多500 Da,更佳至多120 Da。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化學修飾單獨選自以下:與芳族或雜芳族取代基共價連接。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該芳族或雜芳族取代基之分子量為至多200 Da,更佳至多100 Da。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化學修飾單獨選自以下:在該單糖單元之糖環內形成內環雙鍵。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單糖之該化學修飾為用選自由氫、胺基、N-乙醯胺基、甲基、甲氧基及硫酸酯基組成之群的取代基置換該單糖之羥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單糖之該化學修飾為用選自由氫、胺基、N-乙醯胺基、甲基及甲氧基組成之群的取代基置換該單糖之羥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單糖之該化學修飾為用選自由氫、胺基及N-乙醯胺基組成之群的取代基置換該單糖之羥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單糖單元之該等化學修飾形式為具有一個、兩個或三個化學修飾,較佳具有一或兩個化學修飾,更佳具有一個化學修飾之該等單糖單元的形式。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單糖單元之該等化學修飾形式為其中一個、兩個或三個羥基已獨立地經置換之該等單糖單元的形式。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該等單糖單元之該等化學修飾形式為其中一或兩個羥基已獨立地經置換之該等單糖單元的形式。在一些更佳實施例中,該等單糖單元之該等化學修飾形式為其中一個羥基已獨立地經置換之該等單糖單元的形式。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單糖單元之該等化學修飾形式為其中一或兩個羥基已獨立地經氫、胺基、N-乙醯胺基、甲基、甲氧基或硫酸酯基置換之該等單糖單元的形式。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單糖單元之該等化學修飾形式為其中一或兩個羥基已獨立地經氫、胺基、N-乙醯胺基、甲基或甲氧基置換之該等單糖單元的形式。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單糖單元之該等化學修飾形式為其中一或兩個羥基已獨立地經氫、胺基或N-乙醯胺基置換之該等單糖單元的形式。
在一些實施例中,由化學修飾產生之單糖單元之碳主鏈之取代基的分子量不超過800道爾頓,較佳不超過400道爾頓,更佳不超過200道爾頓,更佳不超過100道爾頓。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不包含除選自由葡萄糖、葡萄糖之化學修飾形式、半乳糖及半乳糖之化學修飾形式組成之群之單糖單元以外的單糖單元。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不包含除選自葡糖胺(GlcN)、N-乙醯基-葡糖胺(GlcNAc)、海藻糖(Fuc)及6-甲基-海藻糖之單糖以外的單糖單元。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僅包含選自葡糖胺(GlcN)及N-乙醯基-葡糖胺(GlcNAc)之單糖作為單糖單元。在一些更佳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僅包含N-乙醯基-葡糖胺(GlcNAc)作為單糖單元。
如本文所用,「海藻糖」(縮寫為「Fuc」)為6-去氧-L-半乳糖。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僅由共價連接之單糖單元組成,該等單糖單元選自由葡糖胺(GlcN)、N-乙醯基-葡糖胺(GlcNAc)及6-甲基-海藻糖組成之群。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僅由共價連接之單糖單元組成,該等單糖單元選自由葡糖胺(GlcN)及N-乙醯基-葡糖胺(GlcNAc)組成之群。在一些更佳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僅由共價連接之N-乙醯基-葡糖胺(GlcNAc)單元組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包含至少三個N-乙醯基-葡糖胺(GlcNAc)單元,較佳至少四個N-乙醯基-葡糖胺(GlcNAc)單元。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包含一個葡糖胺(GlcN)及四個N-乙醯基-葡糖胺(GlcNAc)單元。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由一個葡糖胺(GlcN)及四個N-乙醯基-葡糖胺(GlcNAc)單元組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之單糖單元以直鏈方式連接,無分支鏈。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之單糖單元以分支鏈方式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單糖單元藉由單獨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鍵共價連接:糖苷鍵、醚鍵、酯鍵及單糖單元之變旋異構中心處之羥基與另一單糖之鍵交換。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單糖單元藉由糖苷鍵共價連接。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瞭解,此意謂單糖單元藉由一個單糖單元之半縮醛或半縮酮基團與另一個單糖單元之羥基之間形成的共價鍵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溶解性標籤之單糖單元呈環形式。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瞭解,單糖可以環狀形式(「環形式」)或以開鏈形式存在。應理解,在寡醣之末端單糖的情況下,環形式可與開鏈形式平衡。根據本發明,此類末端單糖將仍視為呈環形式。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經由該溶解性標籤之GlcN單糖單元與該連接子之間的共價鍵與該抗體-藥物結合物(或該分子)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經由將該溶解性標籤之GlcN單糖單元與該連接子共價連接之β-丙胺酸基團與該抗體-藥物結合物(或該分子)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藉由在該溶解性標籤之GlcN單糖單元與該連接子之間形成共價鍵與該抗體-藥物結合物(或該分子)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經由該連接子與該溶解性標籤之連接至單糖單元之碳2的胺基之間的共價鍵與該抗體-藥物結合物(或該分子)連接。「碳2」中之數字係指單糖之碳主鏈中碳原子之標準編號(亦即,碳原子沿著主鏈自1至x編號,自最接近C=O基團之一端開始(在寡醣中,C=O基團可形成縮醛或半縮醛)。
較佳地,該胺基與該寡醣(亦即,該溶解性標籤中所包含/組成該溶解性標籤之寡醣)之非還原端處之末端單糖單元的碳C-2連接。
若在與抗體組分組合之前藉由化學反應將溶解性標籤連接至連接子或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則可方便地控制每個ADC分子之溶解性標籤的數目。為了增加最終ADC中溶解性標籤之數目,每個連接子/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可包括更多溶解性標籤,或可增加ADC中帶溶解性標籤之連接子/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的數目。
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知,藉由例如在連接子模體中使用適當反應性基團,可促進每個連接子/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連接更多的溶解性標籤。藉由兩個反應性基團之適當組合,一個在連接子/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上且另一個在標籤上(例如,用於與寡醣標籤中之葡糖胺單元之胺基形成醯胺鍵的羧酸,或如疊氮化物/炔烴或鹵素/硫醇之組合。標籤可在連接子或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合成之早期或晚期添加。
替代地或另外,每個抗體組分之連接子/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的數目可藉由結合方法之變化來控制。雖然例如與轉麩醯胺酸酶之位點特異性結合使每個抗體組分之連接子/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的數目限制於識別序列之數目(在全長抗體之序列中通常存在兩個轉麩醯胺酸酶識別序列,但此可藉由使抗體序列突變而改變來適應),但使用非特異性離胺酸結合或更特定的鏈間半胱胺酸允許調節比率。若溶解性標籤直接(亦即,不經由連接子或有效負載)與抗體組分偶合,則此等方法亦允許控制每個抗體組分之溶解性標籤的數目。
在一些實施例中,溶解性標籤/各溶解性標籤包含寡醣GlcN-GlcNAc-GlcNAc-GlcNAc-GlcNAc。
在一些實施例中,溶解性標籤/各溶解性標籤由寡醣GlcN-GlcNAc-GlcNAc-GlcNAc-GlcNAc組成。
較佳地,該寡醣GlcN-GlcNAc-GlcNAc-GlcNAc-GlcNAc藉由與該寡醣之GlcN單糖單元的共價鍵連接至抗體-藥物結合物之另一組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為或包含O-(2-去氧基-2-胺基-β-D-葡萄哌喃糖基)-(1→4)-O-(2-乙醯胺基-2-去氧基-β-D-葡萄哌喃糖基)-(1→4)-O-(2-乙醯胺基-2-去氧基-β-D-葡萄哌喃糖基)-(1→4)-O-(2-乙醯胺基-2-去氧基-β-D-葡萄哌喃糖基)-(1→4)-O-(2-乙醯胺基-2-去氧基-D-葡萄哌喃糖。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為或包含O-(2-去氧基-2-胺基-β-D-葡萄哌喃糖基)-(1→4)-O-(2-乙醯胺基-2-去氧基-β-D-葡萄哌喃糖基)-(1→4)-O-(2-乙醯胺基-2-去氧基-β-D-葡萄哌喃糖基)-(1→4)-O-(2-乙醯胺基-2-去氧基-β-D-葡萄哌喃糖基)-(1→4)-O-{(6-去氧基-2-O-甲基-α-L-半乳哌喃糖基)-(1→6)-O}-(2-乙醯胺基-2-去氧基-D-葡萄哌喃糖)。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為或包含O-(2-去氧基-2-胺基-β-D-葡萄哌喃糖基)-(1→4)-O-(2-乙醯胺基-2-去氧基-β-D-葡萄哌喃糖基)-(1→4)-O-(2-乙醯胺基-2-去氧基-β-D-葡萄哌喃糖基)-(1→4)-O-(2-乙醯胺基-2-去氧基-D-葡萄哌喃糖)。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為或包含O-(2-去氧基-2-胺基-β-D-葡萄哌喃糖基)-(1→4)-O-(2-乙醯胺基-2-去氧基-β-D-葡萄哌喃糖基)-(1→4)-O-(2-乙醯胺基-2-去氧基-β-D-葡萄哌喃糖基)-(1→4)-O-(2-乙醯胺基-2-去氧基-6-O-磺基-D-葡萄哌喃糖)之鈉鹽。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為或包含O-(2-去氧基-2-胺基-β-D-葡萄哌喃糖基)-(1→4)-O-(2-乙醯胺基-2-去氧基-D-葡萄哌喃糖)。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為或包含N-[(3R,4R,6R)-5-[(2S,3R,4R,6R)-3-乙醯胺基-5-[(2S,3R,4R,6R)-3-乙醯胺基-5-[(2S,3R,4R,6R)-3-乙醯胺基-5-[(2S,3R,4R,5S,6R)-3-胺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2,4-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乙醯胺。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為或包含N-[(3R,4R,5S,6R)-5-[(2S,3R,4R,5S,6R)-3-乙醯胺基-5-[(2S,3R,4R,5S,6R)-3-乙醯胺基-5-[(2S,3R,4R,5S,6R)-3-乙醯胺基-5-[(2S,3R,4R,5S,6R)-3-胺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6-[[(2R,3S,4R,5S,6S)-4,5-二羥基-3-甲氧基-6-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甲基]-2,4-二羥基-四氫哌喃-3-基]乙醯胺。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為或包含N-[(3R,4R,5S,6R)-5-[(2S,3R,4R,5S,6R)-3-乙醯胺基-5-[(2S,3R,4R,5S,6R)-3-乙醯胺基-5-[(2S,3R,4R,5S,6R)-3-胺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2,4-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乙醯胺。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為或包含((2R,3S,4R,5R)-5-乙醯胺基-3-(((2S,3R,4R,5S,6R)-3-乙醯胺基-5-(((2S,3R,4R,5S,6R)-3-乙醯胺基-5-(((2S,3R,4R,5S,6R)-3-胺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2H-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2H-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2H-哌喃-2-基)氧基)-4,6-二羥基四氫-2H-哌喃-2-基)甲基硫酸鈉(I)。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為或包含N-[(3R,4R,5S,6R)-5-[(2S,3R,4R,5S,6R)-3-胺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2,4-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乙醯胺。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包含具有結構式(I)之化學基團: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包含具有結構式(II)之化學基團: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包含具有結構式(III)之化學基團: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包含具有結構式(IV)之化學基團: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為具有結構式(I)之化學基團: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為具有結構式(II)之化學基團: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為具有結構式(III)之化學基團: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為具有結構式(IV)之化學基團:
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理解,具有結構式(I)至(IV)之化學基團可與該分子/抗體-藥物結合物或其組分連接,例如藉由上文或實例中所述之鍵中之一者(諸如該分子/抗體-藥物結合物/其組分與連接至該化學基團內之單糖單元之碳2的胺基之間的共價鍵)。應理解,若具有結構式(I)至(IV)之化學基團與該分子/抗體-藥物結合物或其組分共價連接,則例如結構式(I)至(IV)中之氫原子可經該分子/抗體-藥物結合物置換(亦即,結構式(I)至(IV)中顯示為與氫原子連接之共價鍵替代地形成共價連接,從而使該化學基團與該分子/抗體-藥物結合物/其組分連接)。
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理解,天然抗體糖基化並非本發明之溶解性標籤。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不為N-連接聚糖。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不為N-連接聚糖,不包含N-連接聚糖且不為N-連接聚糖內之分子基團。
如本文所用,術語「N-連接聚糖」為藉由共價鍵連接至多肽內天冬醯胺側鏈中之氮而作為糖蛋白之一部分的單糖、寡醣或多醣。
如本文所用,「N-連接聚糖內」之分子基團為作為該N-連接聚糖之化學結構之一部分的分子基團。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不為N-連接聚糖或O-連接聚糖。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溶解性標籤不為N-連接聚糖或O-連接聚糖,不包含N-連接聚糖或O-連接聚糖,且不為N-連接聚糖或O-連接聚糖內之分子基團。
如本文所用,「O-連接聚糖」為藉由共價鍵連接至多肽內絲胺酸或蘇胺酸側鏈中之氧而作為糖蛋白之一部分的單糖(通常為N-乙醯半乳胺糖、半乳糖或木糖)。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組分未糖基化或僅在IgG1重鏈之位置Asn 297 (EU編號)處攜帶糖基化。較佳地,該Asn 297處之糖基化為天然抗體糖基化。
術語「EU編號」應理解為意謂抗體重鏈之編號係根據如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 第5版 (1991), 編者Kabat等人,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ethesda, USA)中所教示之EU索引。EU索引係基於人類IgG1 EU抗體之殘基編號(Edelman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69), 第63卷, 第78-85頁)。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組分(或如項目[38]之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不攜帶任何單糖或除抗體糖基化中之單糖以外不攜帶單糖。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組分(或如項目[38]之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不攜帶任何抗體糖基化。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組分(或如項目[38]之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不包含任何殼寡醣。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組分不包含任何單糖單元。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藥物結合物(或該分子)除溶解性標籤之殼寡醣以外不包含殼寡醣。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藥物結合物除溶解性標籤之單糖單元及視情況存在之作為抗體組分(或如項目[38]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糖基化之一部分的單糖單元以外不包含其他單糖。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藥物結合物(或該分子)除溶解性標籤之單糖單元以外不包含其他單糖單元。
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溶解性標籤之該分子的溶解度高於具有相同結構但沒有該(等)溶解性標籤之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溶解性標籤之該ADC的溶解度高於具有相同結構但沒有該(等)溶解性標籤之ADC。
在調配物開發期間,可藉由量測在適當緩衝液中在不同ADC濃度下之聚集物形成來評定ADC之溶解性(Kalonia等人, J. Phys. Chem. B (2016), 第120卷, 第7062−7075頁;Duerr及Friess,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 (2019), 第139卷, 第168-176頁),較佳藉由Duerr及Friess之方法。此方法允許比較具有及不具有某一溶解性標籤之ADC的溶解度。若標籤增加ADC之溶解度,則藉由HIC (疏水相互作用層析)實驗亦可獲得良好的初步評價,如下文實驗部分中所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沒有該有效負載之相應分子(亦即,僅由該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抗體組分、連接子及溶解性標籤構成的分子)在藉由靜脈內投與向該小鼠投與每公斤體重6 mg之劑量下對小鼠無毒。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藥物結合物為這樣的:在用小鼠進行之動物研究中,沒有該有效負載之相應分子(亦即,僅由該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抗體組分、連接子及溶解性標籤構成的分子)不產生任何肝臟毒性徵象。
較佳地,該用小鼠進行之動物研究涉及在單次靜脈內投與中向成年雌性BALB/c裸小鼠以每公斤該小鼠體重6 mg ADC之劑量投與沒有該有效負載之該分子,製備經蘇木精及伊紅染色之福馬林固定的肝臟組織,且在光學顯微鏡下進行組織病理學分析,其中在光學顯微鏡下不存在可見病變表明不存在肝臟毒性。可如何進行此實驗之其他細節可見於下文實例8中。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抗體-藥物結合物,其由(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及(iv)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組成。
較佳地,該抗體-藥物結合物、該抗體組分、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該治療劑、該可偵測標記、該/該等連接子及該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只要此不會導致邏輯矛盾)如上述任何實施例中所定義,或如上述任何實施例之組合所定義。
增加溶解度之方法
如上文及以下實例部分中所述,本發明之溶解性標籤的共價連接允許增加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溶解度。因此,在其他態樣中,本發明提供增加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包含(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及(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其中該方法包含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與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共價連接。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該抗體-藥物結合物由(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及(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組成,其中該方法包含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與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共價連接。
較佳地,該抗體-藥物結合物、該抗體組分、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該治療劑、該可偵測標記、該/該等連接子及該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只要此不會導致邏輯矛盾)如上述任何實施例中所定義,或如上述任何實施例之組合所定義。
藉由不同方法製備ADC之一般方法可見於例如Matsuda等人, Organic Process Research & Development (2019), 第23(12)卷, 第2647-2654頁;Walker等人, Bioconjugate Chemistry (2019), 第30(9)卷, 第2452-2457頁;Barfield及Rabuka,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2018), 第1728卷 (Noncanonical Amino Acids), 第3-16頁。
抗體組分、有效負載及連接子可藉由標準生物技術方法及合成有機化學方法製備及共價連接,如上文「抗體-藥物結合物」部分中所述且在實例部分中詳細顯示。
如上文「抗體-藥物結合物」部分中所述,本發明之基於寡醣之溶解性標籤可藉由碳水化合物化學之標準方法進行化學合成(參見例如Preparative Carbohydrate Chemistry (1997), 編者Hanessian, publisher Marcel Dekker, Inc. (New York);Carbohydrate Chemistry: Proven Synthetic Methods (2015), 編者Roy及Vidal, CRC Press;Carbohydrate Chemistry: State of the Art and Challenges for Drug Development (2016), 編者Cipolla, Imperial College Press (London);CRC Handbook of Oligosaccharides (1990), 第I-III卷, (2019年出版), 編者:Liptak等人, CHR Press, Inc.;Liaqat及Eltem,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8), 第184卷, 第243-259頁)。
或者,寡醣標籤可藉由生物技術方法製備(參見例如Meyer等人, Biotechnological Production of Oligosaccharides - Applications in the Food Industry, Food Production and Industry (2015), Ayman Hafiz Amer Eissa, IntechOpen, DOI: 10.5772/60934;Liaqat及Eltem,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8), 第184卷, 第243-259頁;Samain等人, Carbohydrate Research (1997), 第302卷, 第35-42頁;Samain等人, Biotechnol. (1999), 第72卷, 第33-47頁)。
可藉由有機化學之標準方法進行進一步純化,包括例如再結晶沈澱、奈米過濾、超濾、凝膠滲透層析、離子交換層析、毛細管電泳、HPLC純化、UPLC純化或膜及載體方法,如Pinelo等人,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09), 第70(1)卷, 第1-11頁中所述。
中間單糖及寡糖及連接前之最終溶解性標籤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標準方法表徵,例如藉由LC-MS/ESI MS方法、1D及2D NMR、GPC (凝膠滲透層析)或離子遷移-質譜(參見例如Carbohydrate Chemistry (1988), 編者El Khadem, Academic Press (San Diego);Seeberger等人, Nature (2015), 第526(7572)卷, 第241-244頁)。
藉由使用正交結合方法連接不同組分(諸如轉麩醯胺酸酶及半胱胺酸結合之組合),可實現高水準之控制。將溶解性標籤連接至連接子之優點在於,在合成期間通常直接在連接子中包括適當反應性基團。另一方面,溶解性標籤與抗體組分之特異性連接通常可藉由酶促結合方法實現。
雖然在酶促添加溶解性標籤期間之反應環境通常對ADC之蛋白質組分無害,但必須適當選擇藉由化學反應連接之條件以避免對蛋白質組分之損害。適合的條件可自化學連接子與抗體組分結合之條件推斷。因此,標籤可例如經由環加成反應添加,諸如點擊化學或狄爾斯阿爾德型(Diels Alder type)修飾(Rossin等人, Bioconjugate Chemistry (2016), 第27(7)卷, 第1697-1706頁)或使用醛(Barfield及Rabuka,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2018), 第1728卷, 第3-16頁)。
視情況,溶解性基團與抗體-藥物結合物之共價連接可用如下所述之中間化合物進行。為了獲得此中間化合物,藉由有機合成之標準方法引入活化劑基團來活化溶解性標籤。活化劑基團為反應性官能基,且可例如為順丁烯二醯亞胺、鹵素-乙醯胺、烷基鹵素、邁克爾受體(諸如乙烯基-吡啶)或適合環加成之基團(例如,適合環加成之酮、腙、半卡腙、羧酸、烯烴或炔烴)。隨後,溶解性標籤藉由該活化劑基團與抗體-藥物結合物內之適當分子基團的反應與抗體-藥物結合物共價連接。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溶解性標籤與抗體-藥物結合物之共價連接亦可藉由抗體-藥物結合物上而非溶解性標籤上之活化劑基團實現。
隨後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標準方法,例如藉由LC-MS,確認溶解性標籤與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成功共價連接。
若本發明表明修飾或行動係為了「增加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溶解度」,則此係指在進行該方法後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溶解度高於進行該方法前的情況。
為了驗證是否確實實現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溶解度增加,可評定抗體-藥物結合物在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前後之溶解度,例如藉由在調配物開發期間,量測在適當緩衝液中在不同ADC濃度下之聚集物形成(Kalonia等人, J. Phys. Chem. B (2016), 第120卷, 第7062−7075頁;Duerr及Friess,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 (2019), 第139卷, 第168-176頁),較佳藉由Duerr及Friess之方法。此方法允許比較具有及不具有某一溶解性標籤之ADC的溶解度。
或者,可進行HIC (疏水相互作用層析)實驗,如下文實例4中所述。可藉由使用內標確保樣品之間的可比性。疏水相互作用層析中較短的滯留時間表明溶解度增加。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溶解性標籤用於增加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溶解度的用途。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用途涉及將該溶解性標籤與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共價連接之步驟。
在該用途之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包含(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及(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
在該用途之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藥物結合物由(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及(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組成。
較佳地,在此類用途中,該抗體-藥物結合物、該抗體組分、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該治療劑、該可偵測標記、該/該等連接子及該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只要此不會導致邏輯矛盾)如上述任何實施例中所定義,或如上述任何實施例之組合所定義(參見上文「抗體-藥物結合物」部分)。
抗體組分、有效負載及連接子之製備及共價連接,溶解性標籤之製備、純化及表徵,溶解性標籤之共價連接,確認溶解性標籤之成功連接以及驗證溶解性標籤確實使得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溶解度增加,均可如上文關於增加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所述進行。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包含(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及(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其中該方法包含以該抗體-藥物結合物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形式製備該抗體-藥物結合物。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該抗體-藥物結合物由(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及(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組成,其中該方法包含以該抗體-藥物結合物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形式製備該抗體-藥物結合物。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化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化合物包含(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及(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其中該方法包含製備該化合物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分子,其中該分子為抗體-藥物結合物。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化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化合物由(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及(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組成,其中該方法包含製備該化合物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分子,其中該分子為抗體-藥物結合物。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分子包含(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及(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其中該方法包含以該分子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形式製備該分子,從而產生包含(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及(iv)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的抗體-藥物結合物。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加分子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分子由(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及(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組成,其中該方法包含以該分子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形式製備該分子,從而產生由(i)抗體組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抗體組分之連接子,及(iv)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組成的抗體-藥物結合物。
較佳地,在此類方法中,該抗體-藥物結合物、該抗體組分、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該治療劑、該可偵測標記、該/該等連接子及該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只要此不會導致邏輯矛盾)如上述任何實施例中所定義,或如上述任何實施例之組合所定義(參見上文「抗體-藥物結合物」部分)。
抗體組分、有效負載及連接子之製備以及溶解性標籤之製備、純化及表徵可如上文關於增加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所述進行。
「以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分子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形式」製備抗體-藥物結合物/分子意謂產生抗體-藥物結合物/分子共價連接該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之化合物。此可藉由如上文關於增加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所述,製備及表徵各個組分(亦即抗體組分、有效負載、連接子及溶解性標籤),且隨後將其共價連接來實現。各個組分連接之順序不受限制。因此,例如亦可藉由合成有機化學之方法製備與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且在最後一步中藉由如文獻(參見例如Behrens等人, Molecular Pharmaceutics (2015), 第12(11)卷, 第3986-3998頁;Stefano,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2013), 第1045卷, 第145-171頁;Dickgiesser等人, in: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Enzyme-Mediated Ligation Methods (2019), 編者Nuijens及Schmidt, 第2012卷, 第135-149頁;Dickgiesser等人, Bioconjugate Chem. (2020), 第31(4)卷, 第1070-1076頁)及下文實例3中所述之標準結合方法將此構築體與抗體組分結合。
確認獲得所需化合物及驗證包含溶解性標籤確實使得溶解度增加可隨後如上所述進行。
用於製備本發明之ADC的方法及工具
本發明之具有基於寡醣之溶解性標籤的抗體-藥物結合物可如上文「抗體-藥物結合物」及「增加溶解度之方法」部分所述製備。下文揭示用於製備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的其他方法及工具。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製備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抗體-藥物結合物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i)進行反應,使得在(a)包含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抗體組分、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有效負載及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連接子的分子與(b)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溶解性標籤之間形成共價鍵,或(ii)進行反應,使得在(a)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抗體組分與(b)包含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有效負載、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連接子及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溶解性標籤的分子之間形成共價鍵,或(iii)進行反應,使得在(a)包含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抗體組分、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連接子及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溶解性標籤的分子與(b)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有效負載之間形成共價鍵,或(iv)進行反應,使得在(a)包含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抗體組分及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連接子的分子與(b)包含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溶解性標籤及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有效負載的分子之間形成共價鍵,產生具有共價連接之溶解性標籤的抗體-藥物結合物。較佳地,該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
較佳地,在此類方法中,該抗體-藥物結合物、該抗體組分、該有效負載、該治療劑、該可偵測標記、該連接子及該溶解性標籤(只要此不會導致邏輯矛盾)如上述任何實施例中所定義,或如上述任何實施例之組合所定義(參見上文「抗體-藥物結合物」部分)。
抗體組分、有效負載、連接子及溶解性標籤之製備、純化及表徵可如所述進行。
或者,ADC合成之中間物(例如包含連接子、有效負載及溶解性標籤之構築體)可不藉由共價連接先前製備之組分,而是藉由在一個分子中逐漸合成完整構築體來構建(如下文實例1中所示)。合成序列及其靈活性係由所需結構驅動且已描述各種方法(例如Quiles等人,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10), 第53(2)卷, 第586-594頁;Feuillatre等人, ACS Omega (2020), 第5(3)卷, 第1557-1565頁;Sonzini, Bioconjugate Chemistry (2020), 第31(1)卷, 第123-129頁;Watkinson, BioProcess International (2017), 第15(10)卷, 第22-33頁)。
對於各個組分之共價連接,可使用合成有機化學之任何標準方法(參見上文)。確認包括溶解性標籤之ADC的成功製備可如上文及實例中所述進行。
溶解性標籤與抗體-藥物結合物之另一組分的共價連接可藉由「活化」溶解性標籤(亦即藉由形成具有反應性化學基團之中間物)且隨後進行反應來實現,其中經活化之中間物與抗體藥物結合物之另一組分共價連接。
因此,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製備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的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包含與活化劑基團連接之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溶解性標籤。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化合物由與活化劑基團連接之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溶解性標籤組成。
較佳地,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及該溶解性標籤(只要此不會導致邏輯矛盾)如上述任何實施例中所定義,或如上述任何實施例之組合所定義(參見上文「抗體-藥物結合物」部分)。
如本文所用,「活化劑基團」為可用於將溶解性標籤與另一化合物或抗體-藥物結合物,例如如本發明中所定義之抗體組分、連接子或有效負載共價連接的反應性化學基團。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反應性基團必須基於如上文關於結合反應所述之相容性及選擇性來選擇。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活化劑基團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順丁烯二醯亞胺、鹵素-乙醯胺、烷基鹵素、邁克爾受體(其中該邁克爾受體較佳為乙烯基-吡啶)及適合環加成之基團(其中該適合環加成之基團較佳為適合環加成之酮、腙、半卡腙、羧酸、烯烴或炔烴)。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抗體-藥物結合物,其已藉由本發明之方法製備。本發明之該方法可為以下中之任一者:用於增加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分子之溶解度的方法,溶解性標籤用於增加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之溶解度的用途,或用於製備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的方法。
較佳地,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只要此不會導致邏輯矛盾)如上述任何實施例中所定義,或如上述任何實施例之組合所定義(參見上文「抗體-藥物結合物」部分)。
醫藥組合物及醫療用途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或藉由本發明之方法製備之抗體-藥物結合物。
較佳地,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及該方法如上述任何實施例中所定義,或如上述任何實施例之組合所定義(參見上文「抗體-藥物結合物」部分)。
用於製備醫藥組合物之方法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Remington: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 第22版. (2012), Pharmaceutical Press)。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醫藥組合物包含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稀釋劑及/或賦形劑。
術語「醫藥學上可接受」表示該載劑、稀釋劑或賦形劑為無毒惰性材料,其與醫藥組合物之其他成分相容且對投與醫藥組合物之患者無害,使其可用於醫藥產品中。適合作為醫藥組合物中之載劑、稀釋劑或賦形劑的物質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Remington: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 第22版. (2012), Pharmaceutical Press)。醫藥組合物可進一步包括例如額外佐劑、抗氧化劑、緩衝劑、增積劑、著色劑、乳化劑、填充劑、調味劑、防腐劑、穩定劑、懸浮劑及/或其他習用醫藥助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醫藥組合物進一步包括至少一種額外佐劑、抗氧化劑、緩衝劑、增積劑、著色劑、乳化劑、填充劑、調味劑、防腐劑、穩定劑、懸浮劑及/或其他習用醫藥助劑。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或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其用作藥劑。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或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其用於治療癌症。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或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其用於治療惡性腫瘤。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或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其用於治療發炎性疾病。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及該醫藥組合物用於治療人類。
較佳地,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及該醫藥組合物如上述任何實施例中所定義,或如上述任何實施例之組合所定義(尤其參見上文「抗體-藥物結合物」部分)。
含有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或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之藥劑的生產可根據眾所周知的醫藥方法進行。關於調配及投與之技術的其他細節可見於例如Remington: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 第22版. (2012), Pharmaceutical Press。
如本文所用,疾病之「治療」及「治療」疾病係指向個體提供醫藥治療之過程,例如投與藥物,使得該疾病得以緩解、減輕、最小化、停止或甚至癒合,及/或使得疾病復發之機會減少或甚至防止疾病復發。
抗體-藥物結合物在疾病治療中之用途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參見例如Coats等人,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019), 第25(18)卷, 第5441-5448頁;Rudra, Bioconjugate Chemistry (2020), 第31(3)卷, 第462-473頁)。因此,熟習此項技術者意識到,抗體-藥物結合物之組分,尤其抗體組分及有效負載必須經適當選擇以使治療成功。舉例而言,為了治療特定癌症,ADC之抗體組分必須經選擇以使得抗體組分與其目標抗原之結合將ADC引導至該癌症(例如藉由使用針對在癌細胞表面上特別發現之腫瘤抗原的抗體組分)。類似地,有效負載應經選擇以使得所需治療效果得以實現。舉例而言,為了治療癌症,可選擇細胞毒性藥物作為有效負載。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治療有需要之患者之疾病的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向該患者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或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
較佳地,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及該醫藥組合物如上述任何實施例中所定義,或如上述任何實施例之組合所定義(尤其參見上文「抗體-藥物結合物」部分)。
「治療有效量」意謂改善疾病症狀所需的藥劑之量。根據本發明用於治療性治療疾病之活性劑(例如抗體藥物結合物(ADC))之有效量視投與方式、個體之年齡、體重及一般健康狀況而變化。最終,主治醫師或獸醫將決定適當的量及給藥方案。此類量稱為「治療有效」量。
如本文所用,術語「患者」係指哺乳動物(諸如人類、大鼠、小鼠、猴、豬、山羊、牛、馬、狗或貓)。較佳地,患者為人類。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疾病為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疾病為惡性腫瘤。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疾病為發炎性疾病。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或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之用途,其用於製造藥劑。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或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之用途,其用於製造供治療癌症用之藥劑。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或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之用途,其用於製造供治療惡性腫瘤用之藥劑。在另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本發明之抗體-藥物結合物或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之用途,其用於製造供治療發炎性疾病用之藥劑。
較佳地,該抗體-藥物結合物及該醫藥組合物如上述任何實施例中所定義,或如上述任何實施例之組合所定義(尤其參見上文「抗體-藥物結合物」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藥劑經製備用於向人類投與。
在上文揭示之不同醫療用途的一些實施例中,該發炎性疾病為自體免疫疾病。
在上文揭示之不同醫療用途的一些實施例中,該發炎性疾病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發炎性腸病(IBD)、全身性紅斑狼瘡(SLE)、多發性硬化症、類風濕性關節炎、休格倫氏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及化膿性汗腺炎(HS)。
在上文揭示之不同醫療用途的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惡性腫瘤或發炎性疾病為人類疾病。
實例
以下實例描述具有如本發明中所述之寡醣標籤之抗體-藥物結合物的製備及表徵,以及相關化合物及方法,以及比較揭示內容。應理解,鑒於上文提供之一般說明,可實踐實例中反映之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儘管為了清楚地理解,已藉由說明及實例相當詳細地描述前述發明,但描述及實例不應解釋為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若在下面的分子結構式中,氧原子描繪為僅形成單一共價鍵(-O),但沒有描繪與該氧原子連接之氫原子(亦即,並非-OH或-O-H),則應理解,此氧原子藉由另外與氫原子形成共價鍵而飽和(即使此藉由共價鍵與該氧原子連接之氫原子未描繪於結構式中)。
類似地,若在下面的分子結構式中,氮原子描繪為其僅形成一或兩個共價鍵,則應理解,此氮原子藉由另外與氫原子共價鍵結而飽和,使得氮總共形成三個共價鍵(即使並非所有藉由共價鍵與氮原子連接之氫原子描繪於結構式中)。
實例1: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之製備
所製備之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的概述 表2:所製備之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及相關化合物的概述
連接子-有效負載 連接子裂解 有效負載 寡糖標籤
化合物1 組織蛋白酶B 奧瑞他汀 1 ---
化合物2 組織蛋白酶B 奧瑞他汀 CO-V 2
化合物3 組織蛋白酶B 倍癌黴素 CO-V
化合物4 組織蛋白酶B 奧瑞他汀 CO-V
化合物5 組織蛋白酶B 倍癌黴素 ---
化合物6 組織蛋白酶B 倍癌黴素 CO-V
化合物7 組織蛋白酶B 倍癌黴素 CO-V
化合物8 --- --- CO-V
化合物9 二硫鍵 類美登素 3 CO-V
化合物10 二硫鍵 類美登素 CO-V
化合物11 二硫鍵 類美登素 CO-V
化合物12 組織蛋白酶B CBI 4 ---
化合物13 組織蛋白酶B CBI CO-V
化合物14 組織蛋白酶B 倍癌黴素 CO-V
化合物15 組織蛋白酶B 奧瑞他汀 CO-V
化合物16 葡萄糖醛酸苷 倍癌黴素 ---
化合物17 葡萄糖醛酸苷 倍癌黴素 PEG
化合物18 葡萄糖醛酸苷 倍癌黴素 CO-V
化合物19 葡萄糖醛酸苷 倍癌黴素 CO-V
化合物20 葡萄糖醛酸苷 奧瑞他汀 CO-V
化合物21 組織蛋白酶B 奧瑞他汀 CO-V
化合物22 組織蛋白酶B 奧瑞他汀 CO-V
1所列化合物中之奧瑞他汀為MMAE (單甲基奧瑞他汀E)。 2關於CO-V之詳情,參見下文「寡醣合成」部分。 3所列化合物中之類美登素為DM4 (=雷星(ravtansine))。 4環丙烷苯并[e]吲哚啉二聚體
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之化學結構
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係藉由如下所述之化學合成的標準方法合成。監測反應且所有反應產物均使用Agilent LC MS-1200-6120B藉由HPLC-MS (高效液相層析-質譜)進行表徵。在所有情況下,表徵確認獲得所述產物。
製備/獲得與寡醣溶解性標籤連接之以下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
MC-VC-MMAE (化合物1):
CRD012/619 (化合物2):
CRD013/413 (化合物3):
CRD012/636 (化合物4):
MC901_335-02 (化合物5):
MC901_333-10 (化合物6):
MC901_337-6 (化合物7):
CRD018/206 (化合物8):
此化合物與作為活化劑基團之順丁烯二醯亞胺連接之寡醣。該化合物可用於將本發明之溶解性標籤連接至ADC,以便直接研究標籤對化合物溶解度之影響。
MC901_346-11 (化合物9):
MC901_347-9 (化合物10):
MC901_347-10 (化合物11):
MC901_453 (化合物12):
MC901_433-93 (化合物13):
MC901_458 ( 化合物 14)
MC901_362-42 (化合物15):
CRD010/072 (化合物16):
MC901_482 (化合物17):
CRD012/789 (化合物18):
MC901_488-7 (化合物19):
MC901_455-45 (化合物20):
MC901_614 (化合物21):
CRD012/604 (化合物22):
CRD018/507 (化合物23)
CRD018/595 (化合物24)
寡醣合成
寡糖係經由生物技術方法合成。具體而言,殼寡醣CO-V: 其可命名為: O-(2-去氧基-2-胺基- β- D-葡萄哌喃糖基)-(1→4)- O-(2-乙醯胺基-2-去氧基- β- D-葡萄哌喃糖基)-(1→4)- O-(2-乙醯胺基-2-去氧基- β- D-葡萄哌喃糖基)-(1→4)- O-(2-乙醯胺基-2-去氧基- β- D-葡萄哌喃糖基)-(1→4)- O-(2-乙醯胺基-2-去氧基- D-葡萄哌喃糖,或在IUPAC命名法中命名為:N-[(3R,4R,6R)-5-[(2S,3R,4R,6R)-3-乙醯胺基-5-[(2S,3R,4R,6R)-3-乙醯胺基-5-[(2S,3R,4R,6R)-3-乙醯胺基-5-[(2S,3R,4R,5S,6R)-3-胺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2,4-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乙醯胺;根據Samain等人, Carbohydrate Research (1997), 第302卷, 第35-42頁及Samain等人, Biotechnol. (1999), 第72卷, 第33-47頁,藉由使用重組大腸桿菌菌株產生。寡醣隨後藉由木炭吸附,接著藉由離子交換層析來純化,且若需要獲得完全純化之產物(通常>90%,至少>70%),則進行HPLC純化。藉由HPLC-MS確認寡醣之身分。
藉由相同方法,製備以下殼寡糖,且確認其身分: CO-V(MeFuc): 其可命名為: O-(2-去氧基-2-胺基- β- D-葡萄哌喃糖基)-(1→4)- O-(2-乙醯胺基-2-去氧基- β- D-葡萄哌喃糖基)-(1→4)- O-(2-乙醯胺基-2-去氧基- β- D-葡萄哌喃糖基)-(1→4)- O-(2-乙醯胺基-2-去氧基- β- D-葡萄哌喃糖基)-(1→4)- O-{(6-去氧基-2- O-甲基- α- L-半乳哌喃糖基)-(1→6)- O}-(2-乙醯胺基-2-去氧基-D-葡萄哌喃糖),或在IUPAC命名法中命名為:N-[(3R,4R,5S,6R)-5-[(2S,3R,4R,5S,6R)-3-乙醯胺基-5-[(2S,3R,4R,5S,6R)-3-乙醯胺基-5-[(2S,3R,4R,5S,6R)-3-乙醯胺基-5-[(2S,3R,4R,5S,6R)-3-胺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6-[[(2R,3S,4R,5S,6S)-4,5-二羥基-3-甲氧基-6-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甲基]-2,4-二羥基-四氫哌喃-3-基]乙醯胺。 CO-IV: 其可命名為: O-(2-去氧基-2-胺基- β- D-葡萄哌喃糖基)-(1→4)- O-(2-乙醯胺基-2-去氧基- β- D-葡萄哌喃糖基)-(1→4)- O-(2-乙醯胺基-2-去氧基- β- D-葡萄哌喃糖基)-(1→4)- O-(2-乙醯胺基-2-去氧基- D-葡萄哌喃糖),或在IUPAC命名法中命名為:N-[(3R,4R,5S,6R)-5-[(2S,3R,4R,5S,6R)-3-乙醯胺基-5-[(2S,3R,4R,5S,6R)-3-乙醯胺基-5-[(2S,3R,4R,5S,6R)-3-胺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2,4-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乙醯胺。 CO-IV(S): 其可命名為: O-(2-去氧基-2-胺基- β- D-葡萄哌喃糖基)-(1→4)- O-(2-乙醯胺基-2-去氧基- β- D-葡萄哌喃糖基)-(1→4)- O-(2-乙醯胺基-2-去氧基- β- D-葡萄哌喃糖基)-(1→4)- O-(2-乙醯胺基-2-去氧基-6- O-磺基- D-葡萄哌喃糖)之鈉鹽,或在IUPAC命名法中命名為:((2R,3S,4R,5R)-5-乙醯胺基-3-(((2S,3R,4R,5S,6R)-3-乙醯胺基-5-(((2S,3R,4R,5S,6R)-3-乙醯胺基-5-(((2S,3R,4R,5S,6R)-3-胺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2H-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2H-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2H-哌喃-2-基)氧基)-4,6-二羥基四氫-2H-哌喃-2-基)甲基硫酸鈉(I)。 CO-II: 其可命名為: O-(2-去氧基-2-胺基- β- D-葡萄哌喃糖基)-(1→4)- O-(2-乙醯胺基-2-去氧基- D-葡萄哌喃糖),或在IUPAC命名法中命名為:N-[(3R,4R,5S,6R)-5-[(2S,3R,4R,5S,6R)-3-胺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2,4-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乙醯胺。
MC-VC-MMAE (化合物1) 化合物1係購自Levena Biopharma (San Diego, USA)。
CRD012/619 (化合物2)之合成 中間物CRD012/450之合成: 向4-N-硝基苯基乙酸(5.000 g;1.00 eq.)於氯仿(55.00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無水吡啶(11.140 ml;5.00 eq.)及三級丁醇(26.230 ml;10.00 eq.),隨後經2分鐘逐滴添加磷醯氯(3.295 ml;1.30 eq.)。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隔夜。
將反應混合物倒入含有無水二氯甲烷(12.000 ml)及鹽酸(10%) (5.032 ml;0.50 eq.)之冰冷溶液中。分離有機層,用鹽水洗滌且經硫酸鈉乾燥,得到呈黃色油狀之粗產物。藉由矽膠急驟層析用環己烷/乙酸乙酯溶離純化殘餘物。
合併含有產物之溶離份且真空移除溶劑,得到呈淡黃色油狀之(4-硝基-苯基)-乙酸三級丁酯(5.340 g;22.305 mmol)。(5.34 g,80.8%);M-H = 236 (負)
CRD012/646之合成: 將(4-硝基-苯基)-乙酸三級丁酯(5.050 g;1.00 eq.)溶解於四氯化碳(50.000 ml)中。添加N-溴丁二醯亞胺(1.949 ml;1.10 eq.)及過氧化苯甲醯(含25% H2O) (0.338 g;0.05 eq.)。將反應混合物加熱回流隔夜。
使反應混合物冷卻且經由矽藻土墊過濾。減壓濃縮濾液且藉由矽膠急驟層析用環己烷/乙酸乙酯溶離純化殘餘物。
合併含有產物之溶離份且真空移除溶劑,得到呈黃色油狀之溴-(4-硝基-苯基)-乙酸三級丁酯(6.018 g;16.808 mmol)。(6 g,80.4%);M-2H = 314 (負)。
CRD012/456之合成: 在氮氣下,將溴-(4-硝基-苯基)-乙酸三級丁酯(7.810 g;1.00 eq.)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60.000 ml)及水(30.000 ml)之混合物中並不斷攪拌。隨後添加乙酸鈉(2.199 g;1.20 eq.),將混合物在100℃下攪拌3小時。
減壓濃縮反應溶液且將殘餘物分配於乙酸乙酯與鹽水之間。有機層用10% HCl水溶液洗滌,隨後用鹽水洗滌,且在經硫酸鈉乾燥後,真空濃縮濾液,得到呈黃色油狀之粗產物。藉由矽膠急驟層析用環己烷/乙酸乙酯溶離純化殘餘物。
合併含有產物之溶離份且移除溶劑,得到呈黃色油狀之乙醯氧基-(4-硝基-苯基)-乙酸三級丁酯。(4.3 g,60.1%) M-H = 294 (負)。
CRD012/657之合成: 乙醯氧基-(4-硝基-苯基)-乙酸三級丁酯(4.880 g;1.00 eq.)於無水甲醇(10.000 ml)中之溶液用含特純碳酸銫(0.087 ml;0.10 eq.)之無水甲醇(40.000 ml)處理,且在室溫下攪拌隔夜。
移除溶劑,且經由矽膠急驟層析用環己烷/乙酸乙酯溶離純化粗產物。
合併含有產物之溶離份且移除溶劑,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羥基-(4-硝基-苯基)-乙酸三級丁酯。(957 mg,25.5%);M-H = 252 (負)
CRD012/471之合成: 將羥基-(4-硝基-苯基)-乙酸三級丁酯(495.000 mg;1.00 eq.)溶解於無水甲醇(20.000 ml)中,且溶液經Whatman AutoCup 0.45 µm (Nylon)過濾。無色溶液在H-cube (Thales Nanotechnology)中進行氫化。
移除溶劑且將殘餘物凍乾隔夜,得到呈淡黃色固體狀之(4-胺基-苯基)-羥基-乙酸三級丁酯。(437 mg,100%);M = 224
CRD012/477之合成: 將(2S)-2-[[(2S)-2-(苯甲氧基羰基胺基)-3-甲基-丁醯基]胺基]-5-脲基-戊酸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4.000 ml)中,且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0℃。逐滴添加用於合成之4-甲基嗎啉(275 µl;1.50 eq.),隨後添加HATU ([二甲胺基-([1,2,3]三唑并[4,5-b]吡啶-3-基氧基)-亞甲基]-二甲基-銨;六氟磷酸鹽;700.000 mg;1.10 eq.),隨後添加(4-胺基-苯基)-羥基-乙酸三級丁酯(437.000 mg;1.00 eq.)於N,N-二甲基甲醯胺(6.000 ml)中之溶液。移除冰浴,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5小時。
真空濃縮反應溶液且添加20 mL水。藉由抽吸收集淡黃色沈澱,用水洗滌且在真空下乾燥隔夜,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粗產物。藉由矽膠急驟層析用二氯甲烷/甲醇溶離純化殘餘物。
合併含有產物之溶離份且移除溶劑,得到呈淡黃色固體狀之{4-[(S)-2-((S)-2-苯甲氧基羰基胺基-3-甲基-丁醯基胺基)-5-脲基-戊醯胺基]-苯基}-羥基-乙酸三級丁酯。(1.12 g,92.8%);M+H = 614
CRD012/480之合成: 將{4-[(S)-2-((S)-2-苯甲氧基羰基胺基-3-甲基-丁醯胺基)-5-脲基-戊醯胺基]-苯基}-羥基-乙酸三級丁酯(851.000 mg;1.00 eq.)溶解於無水甲醇(100.000 ml)中,且溶液經Whatman AutoCup 0.45 µm (Nylon)過濾。淡黃色溶液在H-cube (Thales Nanotechnology)中進行氫化。
減壓移除溶劑,得到呈淡黃色黏性油狀之{4-[(S)-2-((S)-2-胺基-3-甲基-丁醯胺基)-5-脲基-戊醯胺基]-苯基}-羥基-乙酸三級丁酯。(675 mg,98.7%);M+H = 480
CRD012/485之合成: 將2-[[2-[[2-(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酸(885.491 mg;2.00 eq.)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10.000 ml)中,且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0℃。逐滴添加4-甲基嗎啉(234 µl;1.50 eq.),隨後添加HATU (995.109 mg;1.80 eq.)且將淡黃色溶液攪拌30分鐘。隨後,逐滴添加{4-[(S)-2-((S)-2-胺基-3-甲基-丁醯胺基)-5-脲基-戊醯胺基]-苯基}-羥基-乙酸三級丁酯(847.000 mg;1 eq.)於N,N-二甲基甲醯胺(5.000 ml)中之溶液。移除冰浴,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隔夜。
將淡黃色溶液濃縮至乾,且藉由RP (逆相)層析用水/乙腈溶離純化粗產物。
合併含有產物之溶離份,真空濃縮且凍乾隔夜,得到呈白色泡沫狀之{4-[(S)-2-((S)-2-{2-[2-(2-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3-甲基-丁醯胺基)-5-脲基-戊醯胺基]-苯基}-羥基-乙酸三級丁酯。(897 mg,72.3%);M+H = 751
CRD012/528之合成:
在室溫下,向{(S)-2-((S)-2-{2-[2-(2-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3-甲基-丁醯胺基)-5-脲基-戊醯胺基]-苯基}-羥基-乙酸三級丁酯(200.000 mg;1.00 eq.)於N,N-二甲基甲醯胺(5.00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碳酸雙(4-硝基苯基)酯(106.890 mg;1.50 eq.)及N-E-乙基二異丙胺(120 µl;3.00 eq.),且將反應混合物攪拌隔夜。添加單甲基奧瑞他汀E (274.584 mg;1.60 eq.)及HOBT (1-羥基苯并三唑;47.478 mg;1.50 eq.),且將黃色溶液在室溫下攪拌隔夜。將反應溶液真空濃縮為黃色蜂蜜狀。藉由RP急驟層析純化粗產物。
合併含有產物之溶離份且移除溶劑,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2-[4-[[(2S)-2-[[(2S)-2-[[2-[[2-[[2-(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3-甲基-丁醯基]胺基]-5-脲基-戊醯基]胺基]苯基]-2-[[(1S)-1-[[(1S)-1-[[(1S,2R)-4-[(2S)-2-[(1R,2R)-3-[[(1R,2S)-2-羥基-1-甲基-2-苯基-乙基]胺基]-1-甲氧基-2-甲基-3-側氧基-丙基]吡咯啶-1-基]-2-甲氧基-1-[(1S)-1-甲基丙基]-4-側氧基-丁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甲基-胺甲醯基]氧基-乙酸三級丁酯。(145 mg,37.1%);M = 1494
CRD012/543之合成: 向2-[4-[[(2S)-2-[[(2S)-2-[[2-[[2-[[2-(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3-甲基-丁醯基]胺基]-5-脲基-戊醯基]胺基]苯基]-2-[[(1S)-1-[[(1S)-1-[[(1S,2R)-4-[(2S)-2-[(1R,2R)-3-[[(1R,2S)-2-羥基-1-甲基-2-苯基-乙基]胺基]-1-甲氧基-2-甲基-3-側氧基-丙基]吡咯啶-1-基]-2-甲氧基-1-[(1S)-1-甲基丙基]-4-側氧基-丁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甲基-胺甲醯基]氧基-乙酸三級丁酯(125.000 mg;1.00 eq.)於無水甲醇(0.750 ml)中之冷卻溶液(冰浴)中逐滴添加氫氧化鋰單水合物(10 mg;3.2 eq.)於蒸餾水(0.750 ml)中之溶液。15分鐘後移除冰浴,且在室溫下經5天攪拌黃色溶液。
反應溶液藉由製備型HPLC直接純化。
合併含有產物之溶離份且凍乾,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2-[4-[[(2S)-2-[[(2S)-2-[[2-[[2-[[2-(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3-甲基-丁醯基]胺基]-5-脲基-戊醯基]胺基]苯基]-2-[[(1S)-1-[[(1S)-1-[[(1S,2R)-4-[(2S)-2-[(1R,2R)-3-[[(1R,2S)-2-羥基-1-甲基-2-苯基-乙基]胺基]-1-甲氧基-2-甲基-3-側氧基-丙基]吡咯啶-1-基]-2-甲氧基-1-[(1S)-1-甲基丙基]-4-側氧基-丁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甲基-胺甲醯基]氧基-乙酸。(46 mg,41.3%);M = 1438
CRD012/614之合成: 用EEDQ (N-乙氧基羰基-2-乙氧基-1,2-二氫喹啉活化:2-[4-[[(2S)-2-[[(2S)-2-[[2-[[2-[[2-(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3-甲基-丁醯基]胺基]-5-脲基-戊醯基]胺基]苯基]-2-[[(1S)-1-[[(1S)-1-[[(1S,2R)-4-[(2S)-2-[(1R,2R)-3-[[(1R,2S)-2-羥基-1-甲基-2-苯基-乙基]胺基]-1-甲氧基-2-甲基-3-側氧基-丙基]吡咯啶-1-基]-2-甲氧基-1-[(1S)-1-甲基丙基]-4-側氧基-丁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甲基-胺甲醯基]氧基-乙酸(25.000 mg;0.56 eq.)及EEDQ (12.087 mg;1.60 eq.)於N,N-二甲基甲醯胺(1.000 ml)中之溶液在室溫下攪拌3小時。
在第二反應容器中,將N-[(3R,4R,6R)-5-[(2S,3R,4R,6R)-3-乙醯胺基-5-[(2S,3R,4R,6R)-3-乙醯胺基-5-[(2S,3R,4R,6R)-3-乙醯胺基-5-[(2S,3R,4R,5S,6R)-3-胺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2,4-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乙醯胺(30.000 mg;1.00 eq.)懸浮於N,N-二甲基甲醯胺(1.000 ml)中,且添加氯化鋰(7.981 mg;6.10 eq.)。將懸浮液用音波處理5分鐘。隨後,將含有活化酸之溶液添加至胺懸浮液中。在室溫下經5天攪拌反應混合物(黃色溶液)。移除溶劑,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粗產物。
合併含有產物之溶離份且凍乾隔夜,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N-[(1S)-1-[[(1S)-1-[[(1S,2R)-4-[(2S)-2-[(1R,2R)-3-[[(1R,2S)-2-羥基-1-甲基-2-苯基-乙基]胺基]-1-甲氧基-2-甲基-3-側氧基-丙基]吡咯啶-1-基]-2-甲氧基-1-[(1S)-1-甲基丙基]-4-側氧基-丁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N-甲基-胺基甲酸[2-[[(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胺基]-1-[4-[[(2S)-2-[[(2S)-2-[[2-[[2-[[2-(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3-甲基-丁醯基]胺基]-5-脲基-戊醯基]胺基]苯基]-2-側氧基-乙基]酯。(21 mg,28.6%);M/2 = 1206
CRD012/619 (化合物2)之合成: 將N-[(1S)-1-[[(1S)-1-[[(1S,2R)-4-[(2S)-2-[(1R,2R)-3-[[(1R,2S)-2-羥基-1-甲基-2-苯基-乙基]胺基]-1-甲氧基-2-甲基-3-側氧基-丙基]吡咯啶-1-基]-2-甲氧基-1-[(1S)-1-甲基丙基]-4-側氧基-丁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N-甲基-胺基甲酸[2-[[(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胺基]-1-[4-[[(2S)-2-[[(2S)-2-[[2-[[2-[[2-(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3-甲基-丁醯基]胺基]-5-脲基-戊醯基]胺基]苯基]-2-側氧基-乙基]酯(20.000 mg;1.00 eq.)溶解於特純乙腈(1.600 ml)及蒸餾水(0.400 ml)中,隨後添加三氟乙酸(20.000 µl;31.50 eq.)且將溶液加熱至50℃。將反應混合物攪拌20小時。
真空濃縮溶液且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粗產物。
合併含有產物之溶離份且凍乾隔夜,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N-[(1S)-1-[[(1S)-1-[[(1S,2R)-4-[(2S)-2-[(1R,2R)-3-[[(1R,2S)-2-羥基-1-甲基-2-苯基-乙基]胺基]-1-甲氧基-2-甲基-3-側氧基-丙基]吡咯啶-1-基]-2-甲氧基-1-[(1S)-1-甲基丙基]-4-側氧基-丁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N-甲基-胺基甲酸[2-[[(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胺基]-1-[4-[[(2S)-2-[[(2S)-2-[[2-[[2-[(2-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3-甲基-丁醯基]胺基]-5-脲基-戊醯基]胺基]苯基]-2-側氧基-乙基]酯。(12 mg,63%);M/2 = 1156
CRD013/413 (化合物3)之合成
CRD018/185 (化合物8)之合成: 在室溫下,向N-[(3R,4R,6R)-5-[(2S,3R,4R,6R)-3-乙醯胺基-5-[(2S,3R,4R,6R)-3-乙醯胺基-5-[(2S,3R,4R,6R)-3-乙醯胺基-5-[(2S,3R,4R,5S,6R)-3-胺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2,4-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乙醯胺(200.00 mg;0.16 mmol;1.00 eq.)及三乙胺(0.03 ml;0.24 mmol;1.50 eq.)於無水二甲亞碸(2.0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3-(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丙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69.97 mg;0.24 mmol;1.50 eq.)於無水二甲亞碸(2.00 ml)中之溶液,且將無色溶液在室溫下攪拌隔夜。
將反應溶液直接注入於製備型HPLC之管柱上。合併含有所需產物之溶離份且凍乾隔夜,得到N-[3-[[(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80 mg,42.6%);(M+Na) = 1185
CRD018/205之合成: 將N-[3-[[(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80.00 mg;0.07 mmol;1.00 eq.)溶解於三氟乙酸(0.01 ml;0.14 mmol;2.00 eq.)及水(1.00 ml)中。將溶液加熱至50℃持續2小時。
將反應混合物凍乾隔夜,得到N-[(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3-胺基-丙醯胺三氟乙酸酯。(80 mg,98.8%);M = 1063
CRD013/408之合成: 將3-[({[(1S)-3-[6-(1-苯并呋喃-2-醯胺基)咪唑并[1,2-a]吡啶-2-羰基]-1-(氯甲基)-9-甲基-1H,2H,3H-苯并[e]吲哚-5-基]氧基}羰基)(2-{[(三級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丙酸(30.00 mg;0.04 mmol;1.00 eq.)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2.00 ml)中。添加HATU (10.29 mg;0.04 mmol;1.20 eq.)且將溶液在室溫下攪拌30分鐘。隨後,添加N-[(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3-胺基-丙醯胺三氟乙酸酯及4-甲基嗎啉(0.01 ml;0.07 mmol;2.00 eq.),且將溶液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
將反應溶液直接注入於製備型HPLC之管柱上。合併含有所需產物之溶離份且凍乾隔夜,得到N-[3-[[3-[[(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N-[2-[三級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甲酸[(1S)-3-[6-(苯并呋喃-2-羰胺基)咪唑并[1,2-a]吡啶-2-羰基]-1-(氯甲基)-9-甲基-1,2-二氫苯并[e]吲哚-5-基]酯。(28 mg,41%);M+H = 1868
CRD013/410之合成: 將N-[3-[[3-[[(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N-[2-[三級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甲酸[(1S)-3-[6-(苯并呋喃-2-羰胺基)咪唑并[1,2-a]吡啶-2-羰基]-1-(氯甲基)-9-甲基-1,2-二氫苯并[e]吲哚-5-基]酯(28.00 mg;0.01 mmol;1.00 eq.)溶解於水/乙腈1:1中,且在50℃下加熱2天。
濃縮溶液且凍乾隔夜,得到N-[3-[[3-[[(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N-[2-(甲胺基)乙基]胺基甲酸[(1S)-3-[6-(苯并呋喃-2-羰胺基)咪唑并[1,2-a]吡啶-2-羰基]-1-(氯甲基)-9-甲基-1,2-二氫苯并[e]吲哚-5-基]酯;2,2,2-三氟乙酸。(27 mg,95%);M+H = 1769
產物未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CRD013/412之合成: 向碳酸4-[(S)-2-((S)-2-{2-[2-(2-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3-甲基-丁醯胺基)-5-脲基-戊醯胺基]-苯甲酯4-硝基-苯基酯(11.70 mg;0.01 mmol;1.00 eq.)於N,N-二甲基甲醯胺(2.0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N-乙基二異丙胺(4.88 µl;0.03 mmol;2.00 eq.)、N-[3-[[3-[[(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N-[2-(甲胺基)乙基]胺基甲酸[(1S)-3-[6-(苯并呋喃-2-羰胺基)咪唑并[1,2-a]吡啶-2-羰基]-1-(氯甲基)-9-甲基-1,2-二氫苯并[e]吲哚-5-基]酯;2,2,2-三氟乙酸(27.00 mg;0.01 mmol;1.00 eq.)及HOBT (0.97 mg;0.01 mmol;0.50 eq.),且將黃色溶液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
將反應溶液直接注入於製備型HPLC之管柱上。合併含有所需產物之溶離份且凍乾隔夜,得到N-[3-[[3-[[(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N-[2-[[4-[[(2S)-2-[[(2S)-2-[[2-[[2-[[2-(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3-甲基-丁醯基]胺基]-5-脲基-戊醯基]胺基]苯基]甲氧基羰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甲酸[(1S)-3-[6-(苯并呋喃-2-羰胺基)咪唑并[1,2-a]吡啶-2-羰基]-1-(氯甲基)-9-甲基-1,2-二氫苯并[e]吲哚-5-基]酯。(4.8 mg,13.7%) M/2 = 1223
CRD013/413 (化合物3)之合成: 將N-[3-[[3-[[(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N-[2-[[4-[[(2S)-2-[[(2S)-2-[[2-[[2-[[2-(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3-甲基-丁醯基]胺基]-5-脲基-戊醯基]胺基]苯基]甲氧基羰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甲酸[(1S)-3-[6-(苯并呋喃-2-羰胺基)咪唑并[1,2-a]吡啶-2-羰基]-1-(氯甲基)-9-甲基-1,2-二氫苯并[e]吲哚-5-基]酯(4.80 mg;0.002 mmol;1.00 eq.)溶解於三氟乙酸(0.151 µl;0.002 mmol;1.00 eq.)及水(1.00 ml)中。將溶液在室溫下攪拌隔夜且加熱至50℃持續2小時。
將反應混合物凍乾隔夜,得到N-[3-[[3-[[(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N-[2-[[4-[[(2S)-2-[[(2S)-2-[[2-[[2-[(2-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3-甲基-丁醯基]胺基]-5-脲基-戊醯基]胺基]苯基]甲氧基羰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甲酸[(1S)-3-[6-(苯并呋喃-2-羰胺基)咪唑并[1,2-a]吡啶-2-羰基]-1-(氯甲基)-9-甲基-1,2-二氫苯并[e]吲哚-5-基]酯;2,2,2-三氟乙酸。(4.9 mg,96.4%) M/2+H = 1173
CRD012/636 (化合物4)之合成
CRD012/636 (化合物4)之合成: 在0℃下,向N-[(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N-甲基胺基甲酸{4-[(2S)-2-[(2S)-2-{2-[2-(2-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3-甲基丁醯胺基]-5-(胺甲醯基胺基)戊醯胺基]苯基}({[(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甲酯 + 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丙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N-[(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N-甲基胺基甲酸{4-[(2S)-5-(胺甲醯基胺基)-2-[(2S)-2-[2-(2-{2-[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3-甲基丁醯胺基]戊醯胺基]苯基}({[(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甲酯(9.600 mg;1.00 eq.)於N,N-二甲基甲醯胺(0.096 ml;10.00 V)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4-甲基嗎啉(1.0 µl;3.00 eq.)及N-丁二醯亞胺基-3-順丁烯二醯亞胺丙酸酯(0.900 mg;1.10 eq.)。將反應混合物攪拌5分鐘,隨後移除冰浴,且將其在室溫下攪拌隔夜。
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反應混合物。
合併含有產物之溶離份,移除溶劑且將殘餘物凍乾隔夜,得到呈淡黃色固體狀之N-[(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N-甲基胺基甲酸酯順丁烯二醯亞胺丙酸{4-[(2S)-5-(胺甲醯基胺基)-2-[(2S)-2-[2-(2-{2-[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3-甲基丁醯胺基]戊醯胺基]苯基}({[(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甲酯。(3.100 mg;98%);(M+H)/2。
MC901_335-02 (化合物5)之合成 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之合成與化合物3類似,但使用碸而非寡醣。
MC901_333-10 (化合物6)之合成
MC901_333-5之合成: 在0℃下在氮氣氛圍下,向3-[({[(1S)-3-[6-(1-苯并呋喃-2-醯胺基)咪唑并[1,2-a]吡啶-2-羰基]-1-(氯甲基)-9-甲基-1H,2H,3H-苯并[e]吲哚-5-基]氧基}羰基)(2-{[(三級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丙酸(150.00 mg;0.15 mmol;1.00 eq.)於DMF (20.00 ml;133.33 V)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苯并三唑-1-醇(25.21 mg;0.15 mmol;1.00 eq.),隨後添加(3-二甲胺基-丙基)-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44.98 mg;0.23 mmol;1.50 eq.)。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30分鐘。向其中添加N-[(2S,3R,4R,6R)-5-{[(2S,3R,4R,5S,6R)-3-胺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2-基]氧基}-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乙醯胺(153.62 mg;0.15 mmol;1.00 eq.),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天。在35℃下濃縮反應混合物。
殘餘物用甲醇洗滌且乾燥,得到N-[3-[[(2R,3R,4R,5S,6R)-2-[(2R,3R,4R,6R)-3-乙醯胺基-4-[(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2-羥基-6-(羥甲基)環己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N-[2-[三級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甲酸[(1S)-3-[6-(苯并呋喃-2-羰胺基)咪唑并[1,2-a]吡啶-2-羰基]-1-(氯甲基)-9-甲基-1,2-二氫苯并[e]吲哚-5-基]酯。(120 mg,30.5%),M+H = 1796
粗產物未經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MC901_333-6之合成: 向N-[3-[[(2R,3R,4R,5S,6R)-2-[(2R,3R,4R,6R)-3-乙醯胺基-4-[(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2-羥基-6-(羥甲基)環己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N-[2-[三級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甲酸[(1S)-3-[6-(苯并呋喃-2-羰胺基)咪唑并[1,2-a]吡啶-2-羰基]-1-(氯甲基)-9-甲基-1,2-二氫苯并[e]吲哚-5-基]酯於乙腈(40.00 ml;333 V)及水(60.00 ml;500.00 V)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TFA (三氟乙酸;0.10 ml;1.25 mmol;24.28 eq.)。將反應混合物在50℃下攪拌18小時。
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藉由凍乾移除溶劑,得到N-[3-[[(2R,3R,4R,5S,6R)-2-[(2R,3R,4R,6R)-3-乙醯胺基-4-[(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2-羥基-6-(羥甲基)環己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N-[2-(甲胺基)乙基]胺基甲酸[(1S)-3-[6-(苯并呋喃-2-羰胺基)咪唑并[1,2-a]吡啶-2-羰基]-1-(氯甲基)-9-甲基-1,2-二氫苯并[e]吲哚-5-基]酯。(100 mg,68.5%),M+H = 1696
粗產物未經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MC901_333-8之合成: 在0℃下在氮氣氛圍下,向碳酸{4-[(2S)-2-[(2S)-2-{2-[2-(2-{[(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3-甲基丁醯胺基]-5-(胺甲醯基胺基)戊醯胺基]苯基}甲酯4-硝基苯基酯(80.00 mg;0.06 mmol;1.00 eq.)於THF (0.10 ml;1.25 V)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三乙胺(0.03 ml;0.23 mmol;4.00 eq.),隨後添加N-[3-[[(2R,3R,4R,5S,6R)-2-[(2R,3R,4R,6R)-3-乙醯胺基-4-[(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2-羥基-6-(羥甲基)環己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N-[2-(甲胺基)乙基]胺基甲酸[(1S)-3-[6-(苯并呋喃-2-羰胺基)咪唑并[1,2-a]吡啶-2-羰基]-1-(氯甲基)-9-甲基-1,2-二氫苯并[e]吲哚-5-基]酯。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6小時。
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殘餘物用甲醇洗滌,得到N-[3-[[(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N-[2-[[4-[[(2S)-2-[[(2S)-2-[[2-[[2-[[2-(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3-甲基-丁醯基]胺基]-5-脲基-戊醯基]胺基]苯基]甲氧基羰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甲酸[(1S)-3-[6-(苯并呋喃-2-羰胺基)咪唑并[1,2-a]吡啶-2-羰基]-1-(氯甲基)-9-甲基-1,2-二氫苯并[e]吲哚-5-基]酯。(72 mg,49%) M/2 = 1186
粗產物未經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MC901_333-10 (化合物6)之合成: 向N-[3-[[(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N-[2-[[4-[[(2S)-2-[[(2S)-2-[[2-[[2-[[2-(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3-甲基-丁醯基]胺基]-5-脲基-戊醯基]胺基]苯基]甲氧基羰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甲酸[(1S)-3-[6-(苯并呋喃-2-羰胺基)咪唑并[1,2-a]吡啶-2-羰基]-1-(氯甲基)-9-甲基-1,2-二氫苯并[e]吲哚-5-基]酯於乙腈(40.00 ml)及水(60.0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TFA (0.20 ml;2.50 mmol;132.92 eq.)。將反應混合物在50℃下攪拌18小時。
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藉由凍乾移除溶劑。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粗物質且藉由凍乾移除溶劑,得到N-[3-[[(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N-[2-[[4-[[(2S)-2-[[(2S)-2-[[2-[[2-[(2-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3-甲基-丁醯基]胺基]-5-脲基-戊醯基]胺基]苯基]甲氧基羰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甲酸[(1S)-3-[6-(苯并呋喃-2-羰胺基)咪唑并[1,2-a]吡啶-2-羰基]-1-(氯甲基)-9-甲基-1,2-二氫苯并[e]吲哚-5-基]酯。(11 mg,25.7%);M/2 = 1136
MC901_337-6 (化合物7)之合成 使用中間物CRD013/410合成MC901_337-6,得到5 mg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所需產物。
CRD018/206 (化合物8)之合成 化合物8為殼寡糖CO-V之即用結合形式。 在0℃下,向N-[(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3-胺基-丙醯胺三氟乙酸酯(31.300 mg;0.027 mmol;1.0 eq.)於N,N-二甲基甲醯胺(0.313 ml;10.0 V)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4-甲基嗎啉(9 µl;0.080 mmol;3.0 eq.)及3-順丁烯二醯亞胺丙酸N-丁二醯亞胺酯(7.787 mg;0.029 mmol;1.1 eq.)。將反應混合物攪拌5分鐘,隨後移除冰浴。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隔夜。
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反應混合物,合併含有所需產物之溶離份且凍乾隔夜,得到呈白色粉末狀之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N-(2-{[(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乙基)丙烯醯胺。(3.2 mg;10%),M = 1214
化合物9之合成
MC901_346-10之合成: 向3-[(2R)-2-(2-{2-[2-({[(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3-(吡啶-2-基二硫基)丙醯胺基]丙酸(50.00 mg;0.06 mmol;1.00 eq.)及N-[(2S,3R,4R,6R)-5-{[(2S,3R,4R,5S,6R)-3-胺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2-基]氧基}-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乙醯胺(60.49 mg;0.06 mmol;1.00 eq.)及HATU (33.37 mg;0.09 mmol;1.50 eq.)於無水DMSO (1.00 ml;20.00 V)中之溶液中添加乙基-二異丙基-胺(0.02 ml;0.09 mmol;1.50 eq.)。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天。藉由LCMS監測反應。反應混合物用乙醚稀釋,沈澱藉由過濾收集且乾燥,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2-{2-[2-(2-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N-(2-{[(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乙基)-3-(吡啶-2-基二硫基)丙烯醯胺。(40.00 mg;33.1%);(M+2)/2 = 724
MC901_346-11 (化合物9)之合成: 向DM4 (雷星) (14.96 mg;0.02 mmol;1.00 eq.)於N,N-二甲基乙醯胺(0.50 ml;12.50 V)中之溶液中添加飽和碳酸氫鈉溶液(0.04 ml;1.00 V)、水(0.04 ml;1.00 V),隨後添加含2)-{2-[2-(2-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N-(2-{[(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乙基)-3-(吡啶-2-基二硫基)丙醯胺(40.00 mg;0.02 mmol;1.00 eq.)之N,N-二甲基乙醯胺(0.50 ml;12.50 V)。反應混合物變為黃色溶液。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4小時。UPLC顯示產物形成。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粗反應混合物,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2S)-2-(4-{[(2R)-2-[3-(2-{2-[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丙醯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醯胺基]-2-[(2-{[(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乙基)胺甲醯基]乙基]二硫基}-N,4-二甲基戊醯胺基)丙酸(1S,2R,3S,5S,6S,16E,18E,20R,21S)-11-氯-21-羥基-12,20-二甲氧基-2,5,9,16-四甲基-8,23-二側氧基-4,24-二氧雜-9,22-二氮雜四環[19.3.1.1¹⁰,¹⁴.0³,⁵]二十六碳-10(26),11,13,16,18-五烯-6-基酯;(2S)-2-(4-{[(2R)-2-{2-[2-(2-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2-[(2-{[(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乙基)胺甲醯基]乙基]二硫基}-N,4-二甲基戊醯胺基)丙酸(1S,2R,3S,5S,6S,16E,18E,20R,21S)-11-氯-21-羥基-12,20-二甲氧基-2,5,9,16-四甲基-8,23-二側氧基-4,24-二氧雜-9,22-二氮雜四環[19.3.1.1¹⁰,¹⁴.0³,⁵]二十六碳-10(26),11,13,16,18-五烯-6-基酯;甲酸。(6.00 mg;14.2%);(M+H) = 2116
MC901_347-9 (化合物10)之合成
MC901_347-8之合成: 向3-[(2R)-2-(3-{2-[2-({[(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醯胺基)-3-(吡啶-2-基二硫基)丙醯胺基]丙酸(70.00 mg;0.09 mmol;1.00 eq.)及N-(2S,3R,4R,6R)-5-{[(2S,3R,4R,5S,6R)-3-胺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2-基]氧基}-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乙醯胺(95.62 mg;0.09 mmol;1.00 eq.)及HATU (52.76 mg;0.14 mmol;1.50 eq.)於無水DMSO (1.40 ml;20.00 V)中之溶液中添加乙基-二異丙基-胺(0.02 ml;0.14 mmol;1.50 eq.)。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天。藉由UPLC (超高效液相層析)監測反應。反應混合物用乙醚稀釋,沈澱藉由過濾收集且乾燥,得到(2R)-2-{3-[2-(2-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醯胺基}-N-(2-{[(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乙基)-3-(吡啶-2-基二硫基)丙醯胺。(100.00 mg;0.04 mmol;39.5%;灰白色固體;粗產物)
MC901_347-9 (化合物10)之合成: 向DM4 (雷星,類美登素;47.10 mg;0.06 mmol;1.00 eq.)於N,N-二甲基乙醯胺(0.50 ml;5.00 V)中之溶液中添加飽和碳酸氫鈉溶液(0.04 ml;0.40 V),隨後添加含(2R)-2-{3-[2-(2-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醯胺基}-N-(2-{[(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乙基)-3-(吡啶-2-基二硫基)丙醯胺(100.00 mg;0.06 mmol;1.00 eq.)之N,N-二甲基乙醯胺(0.50 ml;5.00 V)。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4小時。UPLC顯示產物形成。
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反應混合物,得到呈淡藍色固體狀之(14S,16S,32S,33S,2R,4S,10E,12E,14R)-86-氯-14-羥基-85,14-二甲氧基-33,2,7,10-四甲基-12,6-二側氧基-7-氮雜-1(6,4)-氮氧雜環己烷-3(2,3)-環氧乙烷-8(1,3)-苯環十四卡芥-10,12-二烯-4-基 (11R,20S)-11-((3-(((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四氫-2H-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2H-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9.40 mg;6.8 %);(M+H) = 2104
MC901_347-10 (化合物11)之合成 向(14S,16S,32S,33S,2R,4S,10E,12E,14R)-86-氯-14-羥基-85,14-二甲氧基-33,2,7,10-四甲基-12,6-二側氧基-7-氮雜-1(6,4)-氮氧雜環己烷-3(2,3)-環氧乙烷-8(1,3)-苯環十四卡芥-10,12-二烯-4-基 (11R,20S)-11-((3-(((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四氫-2H-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2H-哌喃-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四氫(8.00 mg;0.004 mmol;1.00 eq.)及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丙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1.90 mg;0.01 mmol;2.00 eq.)於無水DMF (0.08 ml;10.00 V)中之溶液中添加4-甲基嗎啉;1 µl;0.01 mmol;3.00 eq.)。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藉由LCMS監測反應。藉由製備型純化來純化反應混合物,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2S)-2-(4-{[(2R)-2-[3-(2-{2-[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丙醯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醯胺基]-2-[(2-{[(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乙基)胺甲醯基]乙基]二硫基}-N,4-二甲基戊醯胺基)丙酸(1S,2R,3S,5S,6S,16E,18E,20R,21S)-11-氯-21-羥基-12,20-二甲氧基-2,5,9,16-四甲基-8,23-二側氧基-4,24-二氧雜-9,22-二氮雜四環[19.3.1.1¹⁰,¹⁴.0³,⁵]二十六碳-10(26),11,13,16,18-五烯-6-基酯。(1.50 mg;15.3%);(M+H)/2 = 1127
MC901_453 (化合物12)之合成 化合物12藉由與化合物13類似的程序合成,但不包含寡醣。30 mg,黃色固體,M-H = 1648
MC901_433-93 (化合物13)之合成 化合物13係基於Tietze等人, Angew. Chem. Int. Ed. (2010), 第49卷, 第7336 -7339頁中所述由中間物MC901_333-6改編之程序合成。獲得5 mg所需產物,產率為3.8%。M/2 = 1311
MC901_458 (化合物14)之合成 MC901_458之合成與MC901_333-10 (化合物6)類似,其中乙醯基-離胺酸作為間隔基且連接順丁烯二醯亞胺。(M+2)/2 = 1212 / M+Na = 2445
MC901_362-42 (化合物15)之合成
起始物質根據CRD012/619 (化合物2)合成。
MC901_362-16之合成: 用冰冷卻2-{4-[(2S)-2-[(2S)-2-{2-[2-(2-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3-甲基丁醯胺基]-5-(胺甲醯基胺基)戊醯胺基]苯基}-2-({[(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甲基)胺甲醯基}氧基)乙酸(183.00 mg;1.00 eq.)及3-(2,5-二側氧基-2,5-二氫-吡咯-1-基)-丙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37.18 mg;0.14 mmol;1.10 eq.)於N,N-二甲基甲醯胺(7.00 ml;38.25 V)中之溶液。向其中添加4-甲基-嗎啉(0.1 M於DMF中) (0.04 ml;3.00 eq.),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5小時。在35℃下減壓移除溶劑。藉由逆相層析純化粗物質。凍乾合併之溶離份,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2-{4-[(2S)-5-(胺甲醯基胺基)-2-[(2S)-2-[2-(2-{2-[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3-甲基丁醯胺基]戊醯胺基]苯基}-2-({[(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甲基)胺甲醯基}氧基)乙酸。(190.00 mg;92.6%);(M+H) = 1490
MC901_362-39之合成: 添加2-{4-[(2S)-5-(胺甲醯基胺基)-2-[(2S)-2-[2-(2-{2-[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3-甲基丁醯胺基]戊醯胺基]苯基}-2-({[(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甲基)胺甲醯基}氧基)乙酸(102.00 mg;1.00 eq.)及1-羥基-吡咯啶-2,5-二酮(1 M於DMF中) (684.70 µl;1.00 eq.)及二環己基-碳化二亞胺(0.1 M於DMF中) (684.70 µl;1.00 eq.)。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過濾含有產物2-{4-[(2S)-5-(胺甲醯基胺基)-2-[(2S)-2-[2-(2-{2-[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3-甲基丁醯胺基]戊醯胺基]苯基}-2-({[(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甲基)胺甲醯基}氧基)乙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之反應混合物(108.00 mg;71.7%;無色溶液),用0.5 mL DMF沖洗且未經純化即用於下一反應中。M = 1586
MC901_362-42 (化合物15)之合成: 向2-{4-[(2S)-5-(胺甲醯基胺基)-2-[(2S)-2-[2-(2-{2-[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3-甲基丁醯胺基]戊醯胺基]苯基}-2-({[(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甲基)胺甲醯基}氧基)乙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98.00 mg;1.00 eq.)於DMF (2.36 ml)中之溶液中添加含3-胺基-N-[(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丙醯胺(236.35 mg;3.60 eq.)之水(1.50 ml)。立即添加4-甲基-嗎啉(0.1 M於DMF中) (0.31 ml;5.00 eq.),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0分鐘。
用20%檸檬酸水溶液(0.5 mL)淬滅反應混合物。
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粗反應混合物。凍乾含有產物之溶離份,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N-[(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N-甲基胺基甲酸{4-[(2S)-5-(胺甲醯基胺基)-2-[(2S)-2-[2-(2-{2-[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3-甲基丁醯胺基]戊醯胺基]苯基}[(2-{[(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乙基)胺甲醯基]甲酯。(17.50 mg;11.0 %);(M+2)/2 = 1268
CRD010/072 (化合物16)之合成: 化合物16係藉由有機化學合成之標準程序獲得,包括經由無寡醣標籤之MC901_333-6衍生物作為中間物合成,隨後添加β-葡萄糖醛酸苷連接子。藉由HPLC純化反應混合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最終產物(10.3 mg)。(M+H) = 1214.5
MC901_482 (化合物17)之合成 MC901_482 (化合物17)之合成與MC901_488-7 (化合物19,參見下文)類似,使用2,5,8,11,14,17,20,23-八氧雜二十五烷-25-胺作為序列內之偶合搭配物。35 mg,白色固體,[M+H] = 1639
CRD012/789 (化合物18)之合成: 化合物18係藉由有機化學合成之標準程序獲得,包括經由MC901_333-6作為中間物合成,隨後添加β-葡萄糖醛酸苷連接子。藉由HPLC純化反應混合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最終產物(5.6 mg)。(M+H)/2 = 1116.5
MC901_488-7 (化合物19)之合成 化合物19係經由MC901_333-6作為中間物,藉由化學合成之標準程序合成。獲得14 mg所需產物,產率為45%。(M+H)/2 = 1123
MC901_455_45 (化合物20)之合成 化合物20藉由與CRD012/604類似之合成途徑,使用化學合成之標準程序合成。
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產物。合併含有產物之溶離份且凍乾隔夜,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2S,3S,4S,5R,6S)-6-(2-{2-[(2S)-2-[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丙醯胺基]-5-{[(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戊醯胺基]乙醯胺基}-4-[({[(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甲基)胺甲醯基}氧基)甲基]苯氧基)-3,4,5-三羥基環氧乙烷-2-甲酸;N-[(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N-甲基胺基甲酸{4-[(2S)-2-[(2S)-2-[1-(4-{2-氮雜三環[10.4.0.0⁴,⁹]十六-1(12),4(9),5,7,13,15-六烯-10-炔-2-基}-4-側氧基丁醯胺基)-3,6,9,12-四氧雜十五烷-15-醯胺基]-3-甲基丁醯胺基]-5-(胺甲醯基胺基)戊醯胺基]苯基}[(2-{[(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乙基)胺甲醯基]甲酯。(4 mg,33%);(M+2H)/2 = 1193
MC901_614 (化合物21)之合成 該分子藉由與MC901_362 (MC901_362_16、MC901_262_39及MC901_362-42)類似之合成途徑,使用化學合成之標準程序合成。
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產物。合併含有產物之溶離份且凍乾隔夜,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N-[(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N-甲基胺基甲酸{4-[(2S)-2-[(2S)-2-[1-(4-{2-氮雜三環[10.4.0.0⁴,⁹]十六-1(12),4(9),5,7,13,15-六烯-10-炔-2-基}-4-側氧基丁醯胺基)-3,6,9,12-四氧雜十五烷-15-醯胺基]-3-甲基丁醯胺基]-5-(胺甲醯基胺基)戊醯胺基]苯基}[(2-{[(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乙基)胺甲醯基]甲酯。(17.20 mg,6.9%);(M+H)/2 = 1374
CRD012/604 (化合物22)之合成
CRD018/177之合成: 將(4S)-4-{[(1S)-1-{[(1S)-4-(胺甲醯基胺基)-1-({4-[({[(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甲基)胺甲醯基}氧基)甲基]苯基}胺甲醯基)丁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4-(2-{2-[2-({[(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丁酸;三氟乙酸;N-[(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N-甲基胺基甲酸{4-[(2S)-5-(胺甲醯基胺基)-2-[(2S)-2-[2-(2-{2-[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3-甲基丁醯胺基]戊醯胺基]苯基}[(2-{[(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乙基)胺甲醯基]甲酯(30.000 mg;0.012 mmol;1.0 eq.)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2.000 ml)中,且將其冷卻至0℃。添加N-乙基二異丙胺(0.006 ml;0.036 mmol;3.0 eq.),隨後添加HATU [二甲胺基-([1,2,3]三唑并[4,5-b]吡啶-3-基氧基)-亞甲基]-二甲基-銨;六氟磷酸鹽(9.074 mg;0.024 mmol;2.0 eq.),且最後添加N-[(3R,4R,6R)-5-[(2S,3R,4R,6R)-3-乙醯胺基-5-[(2S,3R,4R,6R)-3-乙醯胺基-5-[(2S,3R,4R,6R)-3-乙醯胺基-5-[(2S,3R,4R,5S,6R)-3-胺基-4,5-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4-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2-基]氧基-2,4-二羥基-6-(羥甲基)四氫哌喃-3-基]乙醯胺(23.672 mg;0.024 mmol;2.0 eq.)。移除冰浴,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隔夜。真空濃縮反應溶液。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將含有產物之溶離份凍乾,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N-[({[({[(1S)-1-{[(1S)-1-{[(1S)-4-(胺甲醯基胺基)-1-({4-[({[(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甲基)胺甲醯基}氧基)甲基]苯基}胺甲醯基)丁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3-{[(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丙基]胺甲醯基}甲基)胺甲醯基]甲基}胺甲醯基)甲基]胺基甲酸(9H-茀-9-基)甲酯。(4 mg);(M+H)/2 = 1310
CRD012/604 (化合物22)之合成: 將聚合物鍵結之哌𠯤(122 mg;80.00 eq.)在N,N-二甲基甲醯胺(1.600 ml;400.00 V)中靜置溶脹30分鐘,添加N-[({[({[(1S)-1-{[(1S)-1-{[(1S)-4-(胺甲醯基胺基)-1-({4-[({[(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甲基)胺甲醯基}氧基)甲基]苯基}胺甲醯基)丁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3-{[(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丙基]胺甲醯基}甲基)胺甲醯基]甲基}胺甲醯基)甲基]胺基甲酸(9H-茀-9-基)甲酯(4.000 mg;1.00 eq.),且經6天震盪反應混合物。
過濾反應混合物,真空濃縮濾液且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
合併含有產物之溶離份且凍乾隔夜,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N-[({[({[(1S)-1-{[(1S)-1-{[(1S)-4-(胺甲醯基胺基)-1-({4-[({[(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甲基)胺甲醯基}氧基)甲基]苯基}胺甲醯基)丁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3-{[(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丙基]胺甲醯基}甲基)胺甲醯基]甲基}胺甲醯基)甲基]胺基甲酸(9H-茀-9-基)甲酯;N-[(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N-甲基胺基甲酸{4-[(2S)-2-[(2S)-2-[(2S)-2-{2-[2-(2-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乙醯胺基}-4-{[(2S,3R,4R,5S,6R)-2-{[(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6S)-5-乙醯胺基-6-{[(2R,4R,5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丁醯胺基]-3-甲基丁醯胺基]-5-(胺甲醯基胺基)戊醯胺基]苯基}甲酯。(2.1 mg,33%);(M+H)/2 = 1199
CRD018/507 (化合物23)之合成
根據所述程序合成起始物質。
中間物CRD018/477之合成: 將2-{4-[(2S)-2-[(2S)-2-[(2S)-5-(三級丁氧基)-2-乙醯胺基-5-側氧基戊醯胺基]-3-甲基丁醯胺基]-5-(胺甲醯基胺基)戊醯胺基]苯基}-2-({[(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甲基)胺甲醯基}氧基)乙酸(20.300 mg;0.011 mmol;1.0 eq.)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2.000 ml)中,且將其冷卻至0℃。逐滴添加DIPEA (0.006 ml;0.033 mmol;3.0 eq.),隨後添加HATU [二甲胺基-([1,2,3]三唑并[4,5-b]吡啶-3-基氧基)-亞甲基]-二甲基-銨;六氟磷酸鹽(12.618 mg;0.033 mmol;3.0 eq.)且最後添加3-胺基-N-[(2S,3R,4R,5S,6R)-2-{[(2R,3S,4R,5R,6S)-6-{[(2R,3S,4R,5R,6S)-6-{[(2R,3S,4R,5R,6S)-6-{[(2R,3S,4R,5R)-2-({[(2R,3S,4R,5S,6S)-4,5-二羥基-3-甲氧基-6-甲基氧雜環己-2-基]氧基}甲基)-5-乙醯胺基-4,6-二羥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5-乙醯胺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5-乙醯胺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5-乙醯胺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丙醯胺(40.400 mg;0.033 mmol;3.0 eq.)。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隔夜。
反應溶液藉由製備型HPLC直接純化,得到CRD018/477 Fr.72-78: m= 30 mg (93.9%)。固體為白色。
LC/MS確認所需產物之質量(M/2):(4S)-4-{[(1S)-1-{[(1S)-4-(胺甲醯基胺基)-1-[(4-{[(2-{[(2S,3R,4R,5S,6R)-2-{[(2R,3S,4R,5R,6S)-6-{[(2R,3S,4R,5R,6S)-6-{[(2R,3S,4R,5R,6S)-6-{[(2R,3S,4R,5R)-2-({[(2R,3S,4R,5S,6S)-4,5-二羥基-3-甲氧基-6-甲基氧雜環己-2-基]氧基}甲基)-5-乙醯胺基-4,6-二羥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5-乙醯胺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5-乙醯胺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5-乙醯胺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乙基)胺甲醯基]({[(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甲基)胺甲醯基}氧基)甲基}苯基)胺甲醯基]丁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4-乙醯胺基丁酸三級丁酯(30 mg;0.011 mmol;98%;白色固體)。M/2= 1299
中間物CRD018/478之合成: 將(4S)-4-{[(1S)-1-{[(1S)-4-(胺甲醯基胺基)-1-[(4-{[(2-{[(2S,3R,4R,5S,6R)-2-{[(2R,3S,4R,5R,6S)-6-{[(2R,3S,4R,5R,6S)-6-{[(2R,3S,4R,5R,6S)-6-{[(2R,3S,4R,5R)-2-({[(2R,3S,4R,5S,6S)-4,5-二羥基-3-甲氧基-6-甲基氧雜環己-2-基]氧基}甲基)-5-乙醯胺基-4,6-二羥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5-乙醯胺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5-乙醯胺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5-乙醯胺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乙基)胺甲醯基]({[(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甲基)胺甲醯基}氧基)甲基}苯基)胺甲醯基]丁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4-乙醯胺基丁酸三級丁酯(10.000 mg;0.004 mmol;1.0 eq.)溶解於甲醇(1.000 ml)中(輕度懸浮),添加氫氧化鋰(3 mg;0.036 mmol;20.0 eq.),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隔夜。
將反應混合物凍乾且經製備型HPLC純化,得到(4S)-4-{[(1S)-1-{[(1S)-4-(胺甲醯基胺基)-1-[(4-{[(2-{[(2S,3R,4R,5S,6R)-2-{[(2R,3S,4R,5R,6S)-6-{[(2R,3S,4R,5R,6S)-6-{[(2R,3S,4R,5R,6S)-6-{[(2R,3S,4R,5R)-2-({[(2R,3S,4R,5S,6S)-4,5-二羥基-3-甲氧基-6-甲基氧雜環己-2-基]氧基}甲基)-5-乙醯胺基-4,6-二羥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5-乙醯胺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5-乙醯胺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5-乙醯胺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乙基)胺甲醯基]({[(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甲基)胺甲醯基}氧基)甲基}苯基)胺甲醯基]丁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4-乙醯胺基丁酸(4.6 mg;0.002 mmol;50.1%,白色粉末)。M/2= 1271
CRD018/507之合成: 將(4S)-4-{[(1S)-1-{[(1S)-4-(胺甲醯基胺基)-1-[(4-{[(2-{[(2S,3R,4R,5S,6R)-2-{[(2R,3S,4R,5R,6S)-6-{[(2R,3S,4R,5R,6S)-6-{[(2R,3S,4R,5R,6S)-6-{[(2R,3S,4R,5R)-2-({[(2R,3S,4R,5S,6S)-4,5-二羥基-3-甲氧基-6-甲基氧雜環己-2-基]氧基}甲基)-5-乙醯胺基-4,6-二羥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5-乙醯胺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5-乙醯胺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5-乙醯胺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乙基)胺甲醯基]({[(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甲基)胺甲醯基}氧基)甲基}苯基)胺甲醯基]丁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4-乙醯胺基丁酸(23.800 mg;0.009 mmol;1.0 eq.)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2.000 ml)中,且將其冷卻至0℃。逐滴添加DIPEA (0.005 ml;0.028 mmol;3.0 eq.),隨後添加HATU [二甲胺基-([1,2,3]三唑并[4,5-b]吡啶-3-基氧基)-亞甲基]-二甲基-銨;六氟磷酸鹽(10.476 mg;0.028 mmol;3.0 eq.),且最後添加N-(2-胺基乙基)-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丙醯胺;三氟乙酸(8.961 mg;0.028 mmol;3.0 eq.)。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
反應溶液藉由製備型HPLC直接純化,得到N-[(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N-甲基胺基甲酸{4-[(2S)-5-(胺甲醯基胺基)-2-[(2S)-2-[(2S)-4-({2-[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丙醯胺基]乙基}胺甲醯基)-2-乙醯胺基丁醯胺基]-3-甲基丁醯胺基]戊醯胺基]苯基}[(2-{[(2S,3R,4R,5S,6R)-2-{[(2R,3S,4R,5R,6S)-6-{[(2R,3S,4R,5R,6S)-6-{[(2R,3S,4R,5R,6S)-6-{[(2R,3S,4R,5R)-2-({[(2R,3S,4R,5S,6S)-4,5-二羥基-3-甲氧基-6-甲基氧雜環己-2-基]氧基}甲基)-5-乙醯胺基-4,6-二羥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5-乙醯胺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5-乙醯胺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5-乙醯胺基-4-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乙基)胺甲醯基]甲酯(9.4 mg;0.003 mmol;30%;白色粉末)。(M+2H)/2= 1369
CRD018/595 (化合物24)之合成
中間物CRD018/589之合成: 將2-{4-[(2S)-2-[(2S)-2-[(2S)-5-(三級丁氧基)-2-乙醯胺基-5-側氧基戊醯胺基]-3-甲基丁醯胺基]-5-(胺甲醯基胺基)戊醯胺基]苯基}-2-({[(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甲基)胺甲醯基}氧基)乙酸(20.000 mg;0.011 mmol;1.0 eq.)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2.000 ml)中且冷卻至0℃。逐滴添加DIPEA (5.809 µl;0.034 mmol;3.0 eq.),隨後添加HATU [二甲胺基-([1,2,3]三唑并[4,5-b]吡啶-3-基氧基)-亞甲基]-二甲基-銨;六氟磷酸鹽(8.659 mg;0.023 mmol;2.0 eq.),且最後添加N-[(2R,3R,4R,5S,6R)-5-{[(2S,3R,4R,5S,6R)-3-胺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2-基]氧基}-2,4-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乙醯胺(8.707 mg;0.023 mmol;2.0 eq.)。移除冰浴,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隔夜。
將反應混合物直接注入於製備型HPLC上,得到(1R)-3-(苯磺醯基)環戊-1-醇;(3S)-吡咯啶-3-醇;(4S)-4-{[(1S)-1-{[(1S)-4-(胺甲醯基胺基)-1-{[4-({[(2S,3R,4R,5S,6R)-2-{[(2R,3S,4R,5R,6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甲基)胺甲醯基}氧基)甲基)苯基]胺甲醯基}丁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4-乙醯胺基丁酸三級丁酯(18.2 mg;0.010;91%;淡黃色)。(M+2H)/2= 880
中間物CRD018/591之合成: 將(1R)-3-(苯磺醯基)環戊-1-醇;(3S)-吡咯啶-3-醇;(4S)-4-{[(1S)-1-{[(1S)-4-(胺甲醯基胺基)-1-{[4-({[(2S,3R,4R,5S,6R)-2-{[(2R,3S,4R,5R,6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甲基)胺甲醯基}氧基)甲基)苯基]胺甲醯基}丁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4-乙醯胺基丁酸三級丁酯(18.200 mg;0.010 mmol;1.0 eq.)溶解於無水甲醇(2.000 ml;1.0 eq.)中。添加氫氧化鋰(4.342 mg;0.103 mmol;10.0 eq.),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隔夜。
將反應混合物直接注入於製備型HPLC上,得到(1R)-3-(苯磺醯基)環戊-1-醇;(3S)-吡咯啶-3-醇;(4S)-4-{[(1S)-1-{[(1S)-4-(胺甲醯基胺基)-1-{[4-({[(2S,3R,4R,5S,6R)-2-{[(2R,3S,4R,5R,6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甲基)胺甲醯基}氧基)甲基)苯基]胺甲醯基}丁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4-乙醯胺基丁酸;(4S)-4-{[(1S)-1-{[(1S)-4-(胺甲醯基胺基)-1-{[4-({[(2S,3R,4R,5S,6R)-2-{[(2R,3S,4R,5R,6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甲基)胺甲醯基}氧基)甲基)苯基]胺甲醯基}丁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4-乙醯胺基丁酸三級丁酯(14.2 mg;0.008 mmol;81%;透明油)。CRD018/591 Fr.10-16: m= 14.2 mg (100%)。油為無色的。(M+2H)/2= 852
CRD018/595之合成: 將(1R)-3-(苯磺醯基)環戊-1-醇;(3S)-吡咯啶-3-醇;(4S)-4-{[(1S)-1-{[(1S)-4-(胺甲醯基胺基)-1-{[4-({[(2S,3R,4R,5S,6R)-2-{[(2R,3S,4R,5R,6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甲基)胺甲醯基}氧基)甲基)苯基]胺甲醯基}丁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4-乙醯胺基丁酸;(4S)-4-{[(1S)-1-{[(1S)-4-(胺甲醯基胺基)-1-{[4-({[(2S,3R,4R,5S,6R)-2-{[(2R,3S,4R,5R,6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甲基)胺甲醯基}氧基)甲基)苯基]胺甲醯基}丁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4-乙醯胺基丁酸三級丁酯(3.600 mg;0.001 mmol;1.0 eq.)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1.000 ml)中且冷卻至0℃。逐滴添加DIPEA (0.001 ml;0.003 mmol;3.0 eq.),隨後添加HATU [二甲胺基-([1,2,3]三唑并[4,5-b]吡啶-3-基氧基)-亞甲基]-二甲基-銨;六氟磷酸鹽(1.230 mg;0.003 mmol;3.0 eq.),且最後添加N-(2-胺基乙基)-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丙醯胺;三氟乙酸(1.052 mg;0.003 mmol;3.0 eq.)。移除冰浴,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隔夜。
反應溶液藉由製備型HPLC直接純化,得到三氟乙酸;N-[(1S)-1-{[(1S)-1-{[(3R,4S,5S)-1-[(2S)-2-[(1R,2R)-2-{[(1S,2R)-1-羥基-1-苯基丙-2-基]胺甲醯基}-1-甲氧基-2-甲基乙基]吡咯啶-1-基]-3-甲氧基-5-甲基-1-側氧基庚-4-基](甲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胺甲醯基}-2-甲基丙基]-N-甲基胺基甲酸{4-[(2S)-5-(胺甲醯基胺基)-2-[(2S)-2-[(2S)-4-({2-[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丙醯胺基]乙基}胺甲醯基)-2-乙醯胺基丁醯胺基]-3-甲基丁醯胺基]戊醯胺基]苯基}({[(2S,3R,4R,5S,6R)-2-{[(2R,3S,4R,5R,6R)-5-乙醯胺基-4,6-二羥基-2-(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氧基}-4,5-二羥基-6-(羥甲基)氧雜環己-3-基]胺甲醯基})甲酯(1.7 mg;0.001 mmol;74.5%,淡黃色固體)。(M+2H)/2= 949。
實例2:抗體組分之製備
單株抗HER2抗體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 (關於胺基酸序列,參見例如DrugBank,https://www.drugbank.ca/drugs/DB00072)係獲自Roche Pharma AG或Canoma Pharma GmbH。
曲妥珠單抗衍生之抗體,在抗體輕鏈中具有轉麩醯胺酸酶識別標籤,藉由基因工程改造及重組表現產生,如Dickgiesser等人, Site-Specific Antibody-Drug Conjugation Using 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 in: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Enzyme-Mediated Ligation Methods (2019), 編者Nuijens及Schmidt, 第2012卷, 第135-149頁中所述。此抗體(「曲妥珠單抗-T」)具有以下胺基酸序列(標記與曲妥珠單抗之差異): 曲妥珠單抗-T之輕鏈序列(SEQ ID NO: 1): (MW = 24,162.93 Da) 曲妥珠單抗-T之重鏈序列(SEQ ID NO: 2): (MW = 49,292.65 Da)
抗體隨後藉由抗體純化之標準程序純化。
抗腫瘤抗原A為針對抗原A之單株全長IgG抗體,抗原A為乳癌細胞之細胞表面上的腫瘤抗原(跨膜蛋白之胞外域)。該抗體在CHO細胞中表現,且隨後藉由抗體純化之標準程序純化。該抗體經設計以適合在抗體重鏈之位置Q295 (EU編號)處進行轉麩醯胺酸酶結合。
抗腫瘤抗原B及C為SEED形式(一種用於產生雙特異性抗體之方法,其中人類IgA及IgG之保守CH3域內之結構相關序列交換形成兩個不對稱但互補的域,參見WO 2016/087650)之雙特異性抗體。該抗體針對兩種腫瘤抗原,其中抗原B及抗原C為在不同腫瘤細胞(諸如肺癌細胞、頭頸癌細胞及結腸直腸癌細胞)之細胞表面上表現的腫瘤抗原。由於抗腫瘤抗原B及C與抗原B及抗原C結合,故此導致對表現兩種抗原(抗原b及抗原c)之腫瘤細胞的選擇性相比僅表現一種抗原(抗原b或抗原c)之腫瘤細胞增強,此係歸因於同時與同一細胞表面上之抗原B及C結合所介導之強親合力效應。抗腫瘤抗原B及C如Muda等人, Protein Engineering, Design & Selection (2011), 第24(5)卷, 第447-454頁及Davis等人, Protein Engineering, Design & Selection (2010), 第23(4)卷, 第195-202頁中所述製備,包括藉由抗體純化之標準程序進行純化。
各抗體之身分及純度係藉由SDS-PAGE、MS分析以及藉由FACS結合及Octet結合實驗驗證與陽性細胞株(亦即在其細胞表面上表現相應抗原之細胞株)之特異性結合來確認。
實例3:結合
使用標準程序將不同抗體組分與如下表3中所示之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共價連接。
遵循亦描述於Dickgiesser等人, Bioconjugate Chem. (2020), 第31(4)卷, 第1070-1076頁中之程序,用野生型微生物轉麩醯胺酸酶(購自德國Zedira之WT轉麩醯胺酸酶)藉由標準方法進行轉麩醯胺酸酶與曲妥珠單抗-T之輕鏈的連接。為此,將具有150 mM NaCl、25 mM Tris之緩衝液(pH 8.0)中之1 eq抗體與相應有效負載(視連接位點之數目而定,超過抗體濃度之10倍或20倍)及6 U/ml轉麩醯胺酸酶之溶液混合。混合物在熱混合器中在37℃及450 rpm下培育16小時。
為了藉由順丁烯二醯亞胺化學試劑進行連接,製備5 mg/mL相應抗體組分於PBS (pH 7.4)中之溶液(~33 µM抗體)。用TCEP ((參(2-羧乙基)膦);抗體組分與TCEP之比率為1:2至1:6,視所需DAR而定;TCEP以2 mM儲備液pH 7.0形式使用)或在一些情況下用DTT (二硫蘇糖醇;20 mM)還原抗體。在37℃水浴中培育0.5-2小時(視待活化之半胱胺酸之數目而定)後,使反應物冷卻至室溫。
將該溶液在Sephadex G25管柱上脫鹽至結合緩衝液(10 mM磷酸鈉,pH 6.0,2 mM EDTA,N 2脫氣),且在結合緩衝液中調整至0.2 mg/mL之抗體濃度。
藉由將還原的抗體以適合之比率(例如對於DAR 4,抗體與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之比率為1:4至1:8;例如對於DAR 8,抗體與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之比率為1:20)添加至適當的順丁烯二醯亞胺活化之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之溶液中開始結合。反應物在22℃下緩慢搖動培育1小時,隨後藉由LCMS檢查結合。必要時,繼續反應直至達到所需DAR。
結合樣品在15 PHE (苯基)管柱(GE Healthcare)或HiTrap HP或FF丁基瓊脂糖凝膠管柱(GE Healthcare)上藉由疏水相互作用層析(HIC)純化。濃縮溶離份,且將緩衝液更換為PBS pH 7.4或10 mM磷酸鉀、200 mM NaCl、10 mM組胺酸、50 mM海藻糖,pH 7.0。
藉由LC-MS及SDS-PAGE確認各製備之ADC的身分及純度。
ADC之DAR (藥物抗體比)為每個ADC分子之有效負載的(平均)數目除以每個ADC分子之抗體組分的數目。計算各製備之ADC的DAR且自HIC (疏水相互作用層析法)資料及質譜資料確認。結果彙總於下表3中。
藉由凍融實驗測試各製備之ADC的穩定性。具體而言,將組胺酸緩衝液中之ADC在液氮中快速冷凍至-80℃,且在此溫度下儲存數週至數月。在將樣品置於室溫直至樣品完全解凍之後,對樣品進行SE-HPLC (尺寸排阻-高效液相層析)分析以測試化合物降解,且檢查解凍的ADC之活性。具體而言,藉由Octet結合分析檢查目標抗原結合,且藉由對陽性及陰性細胞株之細胞滴度輝光分析測試有效負載介導之細胞毒性。將凍融的ADC之結果與未凍融的相應ADC進行比較。在每種情況下,發現具有溶解性標籤之ADC在此凍融程序中為穩定的。
在標準條件下,根據製造商的說明,藉由PTS (便攜式測試系統)盒式方法(Nexgen)測定內毒素。對於各製備之ADC,發現內毒素含量<5.0內毒素單位(EU)/mg。 表3:所製備之ADC的概述
ADC 抗體組分 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 有效負載 寡糖 DAR 偶合機制
ADC1 曲妥珠單抗-T 化合物2 奧瑞他汀 1 CO-V 2 1.71 TGAse LC 3
ADC2 4 曲妥珠單抗-T 化合物3 倍癌黴素 CO-V 1.56 TGAse LC
ADC3 曲妥珠單抗-T 化合物5 倍癌黴素 --- 0.4 TGAse LC
ADC4 5 抗腫瘤抗原B及C 化合物1 奧瑞他汀 --- 2.3 6 鏈間 7
ADC5 抗腫瘤抗原B及C 化合物4 奧瑞他汀 CO-V 5.8 鏈間
ADC6 曲妥珠單抗 化合物4 奧瑞他汀 CO-V 3.8 鏈間
ADC7 曲妥珠單抗 化合物7 倍癌黴素 CO-V 1.5 鏈間
ADC8 曲妥珠單抗 化合物8 --- CO-V 2.9 鏈間
ADC9 曲妥珠單抗-T 化合物9 類美登素 8 CO-V 1.3 TGAse LC
ADC10 曲妥珠單抗 化合物11 類美登素 CO-V 3.1 鏈間
ADC11 曲妥珠單抗 化合物12 CBI 9 --- N.A. 由於聚集而無法製備ADC
ADC12 曲妥珠單抗 化合物15 奧瑞他汀 CO-V 7.76 鏈間
ADC13 曲妥珠單抗 化合物15 奧瑞他汀 CO-V 8 鏈間
ADC14 曲妥珠單抗 化合物15 奧瑞他汀 CO-V 4.5 鏈間
ADC15 曲妥珠單抗 化合物1 奧瑞他汀 --- 4 鏈間
ADC16 抗腫瘤抗原A 化合物14 倍癌黴素 CO-V 1.9 Q295,經由硫醇間隔基 10
ADC17 曲妥珠單抗 化合物15 奧瑞他汀 CO-V 4.6 鏈間
ADC18 曲妥珠單抗 化合物20 奧瑞他汀 CO-V 3.2 鏈間
ADC19 曲妥珠單抗 化合物1 奧瑞他汀 --- 2.5 鏈間
ADC20 抗腫瘤抗原A 化合物16 倍癌黴素 --- 2.3 Q295,經由硫醇間隔基
ADC21 抗腫瘤抗原A 化合物19 倍癌黴素 CO-V 2.5 Q295,經由硫醇間隔基
ADC22 抗腫瘤抗原A 化合物17 倍癌黴素 PEG 2.1 Q295,經由硫醇間隔基
ADC23 抗腫瘤抗原A 化合物18 倍癌黴素 CO-V 2.0 Q295,經由硫醇間隔基
ADC24 抗腫瘤抗原A 化合物13 CBI CO-V 2.2 Q295,經由硫醇間隔基
1所列化合物中之奧瑞他汀為MMAE (單甲基奧瑞他汀E) 2關於CO-V之詳情,參見實例1「寡醣合成」部分。 3轉麩醯胺酸酶催化之與抗體組分之輕鏈中之TGAse序列的連接 4ADC4之抗體組分及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與ADC5一致,區別在於ADC4之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缺少寡糖標籤。 5ADC2之抗體組分及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與ADC3一致,區別在於ADC3之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缺少寡糖標籤。 6不可能有更高的DAR 7與抗體鉸鏈區中之半胱胺酸結合。鏈間半胱胺酸鍵斷裂,且因此可用於結合。 8所列化合物中之類美登素為DM4 (=雷星)。 9環丙烷苯并[e]吲哚啉二聚體 102-胺基乙硫醇經由轉麩醯胺酸酶催化之偶合結合至抗體組分之位置Q295 (EU編號),隨後藉由化學反應添加順丁烯二醯亞胺活化之連接子-有效負載-溶解性標籤構築體,以獲得與抗體組分具有位點特異性連接之ADC。
眾所周知,包括高度疏水性有效負載(如倍癌黴素)之ADC通常無法形成,因為結合由於溶解性問題而失敗(C. O'Donnell, Pfizer, 在World ADC San Diego 2016之演講)。根據此理解,不可能基於包括組織蛋白酶B可裂解連接子及作為有效負載之倍癌黴素之組合,但缺乏寡醣標籤之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化合物5)形成ADC3。藉由轉麩醯胺酸酶偶合將此構築體於抗體組分結合之各種嘗試均失敗,因為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在偶合條件下之溶解度不夠。然而,成功地形成相應的ADC2,其包括具有寡醣標籤之相應的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化合物3)。另外,在嘗試形成具有本發明之寡醣標籤之基於倍癌黴素之ADC的所有其他情況下,結合為成功的(ADC7、ADC16及ADC21)。
類似地,具有CBI二聚體作為有效負載之ADC非常具有挑戰性。事實上,已報導,此類ADC經常根本無法形成,因為結合過程由於溶解性問題而失敗(Pfizer之O'Donnell在World ADC San Diego 2016之演講)。根據此報導,在本發明實例之基礎實驗中,在不存在寡醣標籤之情況下亦無法獲得基於CBI二聚體之ADC。舉例而言,無寡醣標籤之類似化合物13之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的結合為不可能的。由於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在結合介質中之溶解度有限,或由於在結合過程中形成聚集物,因此所有自此類構築體獲得乾淨結合物之嘗試均失敗。然而,成功地獲得具有寡醣溶解性標籤之相應的基於CBI二聚體之ADC(基於具有寡醣標籤之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化合物13的ADC24)。
溶解性通常亦限制具有疏水性有效負載(如倍癌黴素)之ADC的DAR。根據此理解,嘗試獲得DAR > 1之ADC3 (基於倍癌黴素之ADC)在轉麩醯胺酸酶結合步驟中失敗。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對於包括寡醣溶解性標籤之相應ADC (ADC2),可達成1.56之DAR。
類似地,對於基於雙特異性SEED抗體、以奧瑞他汀作為有效負載之ADC,在不存在寡醣標籤之情況下(ADC4),僅可獲得~2之DAR (因為組分聚集且結合失敗),而對於具有寡醣標籤之相應構築體(ADC5),可達成~6之DAR。
因此,如本發明中所述之寡醣標籤允許獲得原本無法製備之ADC。
所製備之ADC包括廣譜的抗體組分。舉例而言,ADC6、ADC7及ADC13包括曲妥珠單抗作為抗體組分,亦即一種靶向Her2受體之人類化IgG1單株抗體。ADC2及ADC9係基於曲妥珠單抗-T,其為一種曲妥珠單抗之形式,具有經最佳化用於轉麩醯胺酸酶結合之突變序列。ADC23係基於一種針對不同細胞表面抗原之抗體。此抗體為一種人類化IgG1,在Fc部分具有修飾以調節藥物動力學特性。ADC5為一種針對兩種不同腫瘤抗原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此抗體以利用IgA及IgG之序列鏈段的SEED形式製備(參見Muda等人, Protein Engineering, Design & Selection (2011), 第24(5)卷, 第447-454頁及Davis等人, Protein Engineering, Design & Selection (2010), 第23(4)卷, 第195-202頁)。因此,實例中使用多種不同的抗體,證實本發明之溶解性標籤可與基於不同抗體類型及形式之ADC一起使用。
類似地,此實例中製備之ADC包括非常不同類別之有效負載。舉例而言,ADC9及ADC10包括廣泛使用之類美登素有效負載類別之有效負載(DM4)。ADC5、ADC6、ADC12、ADC14及ADC18包括相當親水的有效負載單甲基奧瑞他汀E。另一方面,ADC2、ADC7、ADC16及ADC21包括強疏水性有效負載倍癌黴素,且ADC24包括CBI (環丙烷苯并[e]吲哚啉二聚體)。自此實例中之ADC可看出,本發明之溶解性標籤與此等有效負載類別中之任一者相容,且可增加ADC之溶解度,而不論有效負載類別如何。
所製備之ADC亦反映大範圍連接子類型。舉例而言,ADC10包括用於硫醇介導之裂解的二硫化物連接子,ADC16包括蛋白酶可裂解連接子(組織蛋白酶B識別位點),且ADC18及ADC21包括β-葡萄糖醛酸苷連接子(可藉由溶酶體酶β-葡萄糖醛酸苷酶裂解)。具有組織蛋白酶B裂解位點之ADC2包括短間隔基,而ADC7包括長得多的間隔基。
上表中之ADC係藉由非常不同的結合方法及原理製備。舉例而言,ADC5、ADC6及ADC7藉由半胱胺酸偶合與順丁烯二醯亞胺結合(ADC之一種常見結合方法)。相比之下,ADC1、ADC9及ADC2藉由酶促偶合與轉麩醯胺酸酶結合。因此,本發明之寡醣標籤與不同結合方法廣泛相容,範圍介於化學偶合至酶促偶合方法。
寡醣標籤之連接位點亦在所製備之不同ADC中廣泛變化。舉例而言,在ADC18中,溶解性標籤連接至緊鄰於β-葡萄糖醛酸苷裂解模體之連接子,而在ADC13 (組織蛋白酶B可裂解連接子)中,標籤連接至PABC (對胺基苯甲氧基羰基)基團,其通常發現於ADC連接子中以允許增加靈活性。類似地,ADC1包括寡醣標籤作為PABC之一部分;ADC1之特定連接子可用於轉麩醯胺酸酶偶合,提供1.7之DAR而不影響偶合酶功效。在ADC7、ADC24及ADC16 (藉由組織蛋白酶B裂解)中,寡醣標籤連接至自分解型部分。相比之下,ADC10之寡醣基團與二硫化物裂解橋緊密連接而不會妨礙功效或結合性。在ADC12及ADC14中,寡醣標籤與PABC之間包括間隔基,而ADC6不包括此類間隔基。值得注意的是,允許更高靈活性的間隔基不具有負面影響。在上述所有構築體中,溶解性標籤及連接子裂解均為功能性的,表明本發明之溶解性標籤與所有種類之裂解機制及連接位點廣泛相容。舉例而言,對於必須無痕釋放才有活性的倍癌黴素,寡醣標籤並不妨礙活化,如ADC對陽性及陰性細胞株之活性可看出(參見下文)。
此外,雖然對於此實例之ADC中之許多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寡醣標籤在合成程序之中間步驟連接,但ADC1之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係藉由不同的方法製備,其中寡醣單元在第二至最後一個步驟中連接,表明在製備程序中亦可能變化。在ADC12、ADC13及ADC14內,在連接溶解性標籤後可進行甚至進一步的修飾(保護基裂解,隨後醯胺偶合)且標籤很好地容忍。
在此實例中,製備具有相當不同DAR之ADC。此包括具有約1-2之低DAR的ADC (例如ADC2、ADC9、ADC16),具有約3-4之DAR的ADC (例如ADC6、ADC10、ADC14、ADC15、ADC18),直至具有接近8之更高DAR的ADC (例如ADC12)。在任何情況下,包括本發明之寡醣標籤分ADC均未觀察到聚集。
為了進一步研究寡醣標籤與不存在標籤或存在不同標籤(PEG標籤)相比之效果,製備以下ADC:ADC20 (無標籤)、ADC22 (PEG標籤)及ADC21 (寡醣標籤CO-V)。儘管在所有三種情況下可獲得結合產物,但在結合反應期間觀察到明顯差異。ADC20 (無標籤)為最具挑戰性的材料,因為其顯示出明顯的聚集物。雖然與無標籤之ADC相比,ADC22 (PEG標籤)顯示聚集物含量略微降低,但ADC21 (寡醣標籤)觀察到的聚集物含量最低。製造過程中之聚集物形成亦反映在ADC20 (無標籤)之結合產率為42%,對比ADC22 (PEG標籤)之結合產率為53%及ADC21 (寡醣標籤)之結合產率為53%。(在此情形下,值得注意的是,除連接子之自分解型部分處之甲基外與ADC21一致之ADC23的結合產率為75%,從而進一步證實寡醣標籤之有利作用。) HIC滯留時間表明,與其他系統相比,帶寡醣標籤之ADC的溶解度更高(參見下文實例4)。
在額外結合反應中,製備基於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化合物6、化合物10及化合物21之ADC。化合物6及化合物10藉由酶促偶合與轉麩醯胺酸酶結合。化合物21具有炔烴模體作為連接位點,且藉由如Peplow,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9), 第37卷, 第829-841頁中所述之(無銅)點擊化學方法偶合。藉由本發明實例中所述之方法對獲得之ADC進行表徵,顯示出與本發明之其他ADC類似的效果。因此,此提供進一步的證據,表明在本發明之ADC的設計及製備方面,變化為可能的,同時仍達成期望的效果。
在其他實驗中,使用殼寡醣CO-V(MeFuc)、CO-IV、CO-IV(S)及CO-II來構築具有基於替代性寡醣之溶解性標籤的ADC。藉由本發明實例中所述之方法對獲得之ADC進行表徵,顯示出帶CO-V(MeFuc)、CO-IV及CO-IV(S)標籤之ADC具有與上述ADC類似的效果。相比之下,觀察到CO-II之效果滯後。
實例4:HIC滯留時間
在此實例中,測定不同ADC在疏水相互作用層析(HIC)中之滯留時間。
所量測之滯留時間係相對於內標,亦即經修飾以產生疏水性增加之抗體的抗HEL (雞卵白溶菌酶)抗體來確定。在此等條件下,未經修飾之抗HEL抗體的滯留時間為10.72分鐘,而修飾程度最高之抗HEL抗體在19.66分鐘處顯示峰值。此等滯留時間在所有實驗中均為可再現的。因此,此等內標總是用作參考以確保量測之一致性。
滯留時間向較早溶離之偏移表明親水性增加。此繼而表明在水性環境中之溶解度增加,且因此對ADC之行為產生積極影響。
自此等實驗獲得之HIC滯留時間彙總於下表4中。 表4:不同ADC之HIC滯留時間
ADC 有效負載 寡糖 DAR HIC滯留時間[min]
曲妥珠單抗 --- --- --- 11.5
ADC1 奧瑞他汀 CO-V 1.71 13.9
ADC2 倍癌黴素 CO-V 1.56 12.39
ADC3 倍癌黴素 --- 0.4 14.80 1
ADC6 奧瑞他汀 CO-V 3.8 13.25
ADC7 倍癌黴素 CO-V 1.5 13.23
ADC8 --- CO-V 2.9 10.47
ADC10 類美登素 CO-V 3.1 12.40
ADC16 倍癌黴素 CO-V 1.9 10.9
ADC19 奧瑞他汀 --- 2.5 14.30
ADC20 倍癌黴素 --- 2.3 13.90
ADC21 倍癌黴素 CO-V 2.5 12.90
ADC22 倍癌黴素 PEG 2.1 13.4
ADC23 倍癌黴素 CO-V 2.0 13.2
ADC24 CBI CO-V 2.2 14.65
1所列化合物中之奧瑞他汀為MMAE (單甲基奧瑞他汀E)。 2HIC滯留時間係指具有DAR 1之物種。
如自表4可看出,若與裸抗體曲妥珠單抗相比,則所有帶標籤之ADC具有適度的滯留時間偏移。然而,一些效果為驚人且出乎意料的。
ADC8為曲妥珠單抗之鏈間構築體,其不包括有效負載,但藉由將CO-V寡醣標籤與抗體之半胱胺酸殘基共價連接進行修飾,該等殘基參與連接兩條抗體重鏈。與無寡醣標籤之裸曲妥珠單抗的滯留時間相比,ADC8之滯留時間自11.5分鐘偏移至10.47分鐘,表明帶寡醣標籤之抗體比原生抗體更親水。
在存在寡醣標籤之情況下溶解度的提高亦見於具有有效負載之ADC中:
ADC2為以曲妥珠單抗-T作為抗體組分且攜帶寡醣溶解性標籤之基於倍癌黴素之ADC,而ADC3為相應的無寡醣標籤之基於倍癌黴素之曲妥珠單抗-T-ADC。具有DAR 1之少量ADC3物種之滯留時間為14.80分鐘,而具有寡醣標籤之ADC2儘管每個ADC含有較多的高度疏水性倍癌黴素有效負載,但仍顯示出僅12.39分鐘之較低滯留時間且因此具有更好的溶解度。
ADC6及ADC1為以曲妥珠單抗/曲妥珠單抗-T作為抗體組分且攜帶寡醣溶解性標籤之基於奧瑞他汀之ADC,而ADC19為相應的無寡醣標籤之基於奧瑞他汀之曲妥珠單抗-ADC。ADC6及ADC1之DAR值略高於或低於ADC19之DAR (3.8及1.71對比2.5)。然而,兩種具有寡醣標籤之奧瑞他汀ADC的HIC滯留值均顯著低於無寡醣標籤之ADC (13.25分鐘及13.9分鐘對比14.30分鐘)。
類似地,PB-8704及ADC23為具有寡醣溶解性標籤之針對抗腫瘤抗原A的基於倍癌黴素之ADC,而ADC20為相應的無此類標籤之基於倍癌黴素之ADC。ADC21及ADC23之DAR值分佈在ADC20之DAR周圍(2.5及2.0對比2.3)。儘管如此,兩種具有寡醣標籤之ADC的HIC滯留時間均低於ADC20 (12.90分鐘及13.2分鐘對比13.9分鐘)。
ADC3 (無寡醣標籤)與帶寡醣標籤之變體ADC7的比較顯示,一方面,由於溶解度問題,無標籤之變體在較高DAR下結合不成功,而對於帶寡醣標籤之ADC,可達成1.5之DAR。另一方面,具有DAR 1之少量ADC3物種之滯留時間為14.80分鐘,而具有寡醣標籤之ADC7儘管每個ADC含有較多的高度疏水性倍癌黴素有效負載,但仍顯示出僅13.23分鐘之較低滯留時間且因此具有更好的溶解度。
對帶CO-V標籤之基於奧瑞他汀之ADC6與未帶標籤之基於奧瑞他汀之ADC19亦進行類似的觀察(DAR 3.8對比2.5;滯留時間13.25分鐘對比14.30分鐘),進一步證明此效果可在不同有效負載類別之間平移。
因此,寡醣標籤增加ADC之溶解度,與特定抗體組分、有效負載及DAR無關。
實例5:熔點之量測
在此實例中,量測包括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化合物15 (其包括寡醣CO-V)或相應的無寡醣標籤之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之不同ADC的熔點。
具體而言,使用NanoTemper之Prometheus NT.Plex及蛋白質之內在螢光量測展開/變性溫度。此等量測之結果顯示於表5中。 表5:ADC之熔點
ADC 連接子-有效負載 有效負載 寡醣標籤 DAR 熔點[℃]
ADC12 化合物15 奧瑞他汀 CO-V 7.76 63.5
ADC13 1 化合物15 奧瑞他汀 CO-V 8 63.6
ADC14 化合物15 奧瑞他汀 CO-V 4.5 65.6
ADC15 化合物1 2 奧瑞他汀 --- 4 51.6
ADC17 3 化合物15 奧瑞他汀 CO-V 4.6 65.5
1ADC12及ADC13為由相同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及抗體製備且具有類似DAR值之ADC。 2對應於無寡醣標籤之化合物15 3ADC14及ADC17為由相同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及抗體製備且具有類似DAR值之ADC。
此等結果表明,無論DAR值如何,寡醣標籤之存在導致熔點顯著升高。此較高熔點表明,如本發明中所述之寡醣標籤對ADC具有令人驚訝且未曾設想的穩定作用,且與無此類標籤之相應ADC相比,本發明之帶寡醣標籤之ADC在儲存、穩定性及可製造性方面具有優勢。此外,ADC12與ADC13及ADC17與ADC14之比較證明批次之間的一致性及量測效果之再現性。
實例6:血清中之穩定性
在此實例中,測定所製備之ADC在人類血清中的穩定性。
將各別ADC添加至小鼠血清或人類血清(穩定在pH 7.4)中至每毫升血清50 µg ADC之濃度,且在37℃/5% CO 2下培育。72小時及96小時後,獲取樣品(每個時間點3個樣品)且藉由LC-MS分析仍具有完整連接子序列之剩餘ADC及降解產物的量。
ADC ADC10及ADC14之結果彙總於表6中。 表6:不同ADC之血清穩定性
   ADC10 ADC14
   在72 h剩餘 在96 h剩餘 在72 h剩餘 在96 h剩餘
小鼠血清 91.1±13.1 % 91.6±9.0 % 100 % 100 %
人類血清 71.4±1.2 % 65.7±5.6 % 100 % 100 %
ADC10為具有二硫化物裂解連接子之ADC。據報導,ADC中之二硫化物連接子在人類及小鼠血清中均不穩定且降解,半衰期為~80小時(Kellogg等人, Bioconjugate Chem. (2011), 第22(4)卷, 第717-727頁)。然而,用ADC10獲得之血清穩定性資料顯示,在本發明之寡醣標籤存在下,連接子在小鼠及人類血清中均為穩定的。
ADC14為具有包括由胞內蛋白酶組織蛋白酶B裂解之裂解位點之連接子的ADC。據報導,具有此類型連接子之ADC由於小鼠酶羧酸酯酶1C之非特異性清除而在小鼠血清中高度不穩定,該酶已知非特異性地裂解此等連接子(參見Dorywalska等人, Mol Cancer Ther (2016), 第15(5)卷, 第958-970頁及Ubink等人, Mol Cancer Ther, 第17(11)卷, 第2389-2398頁)。此影響使得使用小鼠模型系統來開發或表徵具有此連接子系統之新穎有效負載具有挑戰性。用ADC14獲得之血清穩定性資料顯示,在本發明之寡醣標籤存在下,連接子在小鼠及人類血清中均為穩定的。
ADC14亦在動物研究中與ADC15相比較,後者具有非常類似的DAR且係基於與ADC14一致之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唯一的差異在於其缺乏寡醣標籤。此處,ADC14顯示腫瘤減少,而連接子相同但無標籤之ADC15僅提供延遲的腫瘤生長。此效果可能由於針對血清中之蛋白酶裂解的穩定性提高,而不僅僅由溶解度效應驅動。
此實驗表明,如本發明中所述之寡醣標籤賦予更高的血清穩定性。此繼而表明,與無此類標籤之相應ADC相比,攜帶本發明之寡醣標籤之ADC的藥物動力學得到改善且因此具有優越的活體內功效。
實例7:細胞培養物中之毒性評定
在此實例中,在培養的細胞中評定實例3中所製備之抗體-藥物結合物的毒性。
實驗用針對Her2之抗體曲妥珠單抗/曲妥珠單抗-t或基於所述抗原A之抗體進行,該抗原係針對尤其在CRC (結腸直腸癌)及胃癌中觀察到的腫瘤抗原。
使用在每個細胞之細胞表面處表現約100,000-1,000,000個抗原複本之腫瘤細胞株(CRC、乳癌或肺癌)的細胞作為陽性細胞。使用在細胞表面不表現相應抗原之不同腫瘤細胞株作為陰性細胞。
在第0天,將1000-5000個細胞(視細胞株而定)接種至384孔培養盤(=分析盤)之孔中,其中每孔40 µL RPMI 1640或DMEM (達爾伯克改良伊格爾培養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作為接種培養基。細胞在37℃下在適當CO 2含量(5%或10%)及95% rH (相對濕度)下培育20-24小時。在第1天,將待測試之ADC或對照添加至細胞中(以適合覆蓋至少4個對數單位濃度之適當劑量反應曲線的劑量),隨後在37℃、適當CO 2含量及95% rH下,對非DNA靶向有效負載培育3天或對DNA損傷有效負載培育6天。在第4天,根據製造商的說明書,使用CellTiter-Glo®發光細胞活力分析(Promega)測定活細胞之數目。具體而言,將盤在室溫下平衡30分鐘,隨後向各孔中添加30 µl CellTiterGlo®試劑。將盤在震盪器上培育2分鐘且隨後在黑暗中保持10分鐘,接著在Envision盤讀取器(PerkinElmer)上在560至590 nm處進行量測。
CellTiter-Glo®發光細胞活力分析導致細胞溶解且產生與存在之ATP量成比例的發光信號,其繼而量測代謝活性細胞之存在。因此,該分析指示培養的細胞的增殖及活力,且因此允許測定所測試之抗體-藥物結合物對細胞的毒性。 表7:細胞培養物中之細胞毒性量測結果
ADC 抗體組分 連接子-有效 負載 有效負載 類別 陽性細胞株1 陽性細胞株2 陰性細胞株
ADC1 曲妥珠單抗-T 化合物2 奧瑞他汀 1 +++ ++ --
ADC2 曲妥珠單抗-T 化合物3 倍癌黴素 ++ + -
ADC5 抗腫瘤抗原B及C 化合物4 奧瑞他汀 ++ ND -
ADC6 曲妥珠單抗 化合物4 奧瑞他汀 +++ ++ --
ADC7 曲妥珠單抗 化合物7 倍癌黴素 ++ ++ -
ADC9 曲妥珠單抗-T 化合物9 類美登素 2 ++ + -
ADC10 曲妥珠單抗 化合物11 類美登素 ++ ++ -
ADC12 曲妥珠單抗 化合物15 奧瑞他汀 +++ +++ -
ADC14 曲妥珠單抗 化合物15 奧瑞他汀 +++ +++ -
ADC16 抗腫瘤抗原A 化合物14 倍癌黴素 +++ ND -
ADC18 曲妥珠單抗 化合物20 奧瑞他汀 +++ ND -
ADC21 抗腫瘤抗原A 化合物19 倍癌黴素 +++ ND -
ADC23 抗腫瘤抗原A 化合物18 倍癌黴素 +++ ND -
ADC之IC 50濃度: +++:< 0.1 nM / ++:< 1 nM / +:個位數nM / -:>10 nM / --:無影響 / ND:未測定 1所列化合物中之奧瑞他汀為MMAE (單甲基奧瑞他汀E)。 3所列化合物中之類美登素為DM4 (=雷星)。
自表7中之資料可看出,ADC對在表面表現ADC之目標抗原的細胞具有高毒性,但對不表現此目標抗原之細胞無毒性。此表明,所有連接子有效負載構築體,無論有效負載、結合方法或寡醣標籤之位置如何,在寡醣標籤存在下均維持完全的功能。
實例8:活體內抗腫瘤活性及毒性
實驗設計及處理
此研究用210隻健康的7-8週齡雌性BALB/c裸(CByJ.Cg-Foxn1 nu/J)小鼠(Charles River, France)進行。
在D0 (第0天),藉由將SK-OV-3細胞(人類卵巢腺癌細胞株,購自Oncodesign)皮下(SC)注射至198隻雌性動物之右側腹中來誘導腫瘤。在用γ源(2 Gy, 60Co, BioMep, France)全身照射後48小時進行SK-OV-3腫瘤細胞植入。
在D31,當腫瘤達到150 - 200 mm 3之平均體積時,根據個別腫瘤體積對動物進行隨機分組。將198隻動物中之120隻隨機分為10組,每組12隻動物。
在隨機分組當天(D31)進行不同ADC或媒劑對照之投與,如下表8中所概述。 表8:處理時程
動物數 測試項目 劑量(mg/kg/投與)
1 9+3* 媒劑(PBS) -
2 9+3 ADC12 0.5
3 9+3 ADC12 2
4 9+3 ADC12 6
5 9+3 ADC14 0.5
6 9+3 ADC14 2
7 9+3 ADC14 6
8 9+3 ADC15 0.5
9 9+3 ADC15 2
10 9+3 ADC15 6
* 9隻動物用於抗腫瘤活性分析 + 3隻動物用於毒理學分析
媒劑為PBS,pH 7.3-7.4。ADC或媒劑藉由一次靜脈內(IV)注射投與至尾靜脈中。投與體積為5 mL/kg,根據每隻小鼠最近的個體體重調整。
結果
隨機分組
在隨機分組當天(D31),腫瘤之平均體積為185-186 mm³。在所有組之間均不存在統計顯著差異。
健康參數
為了評估處理對小鼠健康的影響,在整個實驗中監測動物之體重。每組之平均體重變化(MBWC)係藉由比較D34 (處理後體重首次下降當天)之平均體重與隨機分組當天(D31)之平均體重來計算。在D31至D34期間,所有組體重減輕,但此等體重減輕很小且所有組之間均無統計顯著差異。
毒理學分析
在D38每組處死三隻衛星小鼠。收集腫瘤進行福馬林固定(30個樣品)。在腫瘤之最大延伸處做橫切面以用於石蠟包埋。收集組織(肺、心、肝、脾、胃、腸及腸系膜淋巴結)且固定在福馬林中。在切開胸腔及脊髓以及兩眼之間後,將帶有皮膚的屍體固定。
對以下組織進行H&E (蘇木精及伊紅)染色:心、肺、肝、腎、脾、胃、腸、腸系膜淋巴結、腦、眼、骨髓、骨(股骨及胸骨)。此外,藉由光學顯微鏡檢查第1、4、7及10組(對照組及高劑量組)之皮膚。
結果彙總於下表9中。在自第4、7及10組小鼠檢查之器官中未偵測到處理相關之發現。由於在高劑量組動物中未鑑別到目標器官,因此省略對中間組小鼠之檢查。表9中所列出之所有其餘發現本質上為偶然/自發的。 表9:組織病理學發現
組織 診斷 第1組 第4組 第7組 第10組
      PBS 6 mg/kg ADC12 6 mg/kg ADC14 6 mg/kg ADC15
      N=3 N=3 N=3 N=3
      動物ID 動物ID 動物ID 動物ID
NVL 全部 全部 全部 全部
   病變            
NVL 全部 全部 全部 全部
   病變            
NVL 全部 10, 12 全部 全部
   髓外造血,增加,極少    11      
NVL 全部 全部 19, 21 全部
   充血,急性       20   
NVL 全部 全部 全部 全部
   病變            
腸系膜淋巴結 NVL 全部 全部 20, 21 全部
   組織缺失       19   
派爾斑 NVL 全部 全部 全部 全部
   病變            
NVL 全部 全部 全部 全部
   胸骨缺失 2, 3 11, 12 19, 20 30
骨髓 NVL 全部 全部 全部 全部
   病變            
NVL 全部 全部 全部 全部
   病變            
NVL 全部 全部 全部 29, 30
   組織缺失          28
十二指腸 NVL 全部 全部 全部 全部
   病變            
空腸 NVL 全部 全部 全部 全部
   病變            
迴腸 NVL 1, 2 全部 全部 全部
   自溶 3         
盲腸 NVL 全部 全部 全部 全部
   病變            
結腸 NVL 全部 全部 全部 全部
   病變            
直腸 NVL 全部 全部 全部 全部
   病變            
眼睛 NVL 全部 全部 全部 全部
   礦化,肌纖維眼,單側,極少    12    29
視神經 NVL 1, 2 全部 19, 21 全部
   組織缺失 組織缺失,單側 3 1    20 - - 29, 30
皮膚 NVL 全部 全部 全部 全部
   病變            
NVL:無可見病變
直接比較此實例中測試之不同ADC及媒劑對照的毒理學及健康參數顯示,本發明之寡醣標籤在小鼠模型系統中之活體內耐受性良好,即使在高DAR幾乎為8之情況下(ADC12)。此為出人意料的,因為存在如下先例:在體內進行代謝處理時,即使本身無毒之分子基團可能仍對如腎或肝之目標器官具有毒性作用,如已知的PEG (Fruijtier-Pölloth, Toxicology (2005), 第214卷, 第1-38頁)。
抗腫瘤活性
在整個實驗中監測BALB/c裸小鼠皮下SK-OV-3腫瘤之生長。使用腫瘤倍增時間、腫瘤生長延遲及腫瘤生長抑制之參數來評估以0.5、2及6 mg/kg IV投與攜帶皮下SK-OV-3腫瘤之小鼠之三種測試物質ADC12、ADC14及ADC15的抗腫瘤活性。
腫瘤生長
SK-OV-3腫瘤在BALB/c裸小鼠身上之生長呈現於圖3及圖4中。個別腫瘤體積量測結果顯示,第1組中經媒劑處理之小鼠顯示出指數生長的腫瘤,在大約70天內達到2000 mm³。
對於用ADC12以0.5 mg/kg (第2組)、2 mg/kg (第3組)及6 mg/kg (第4組)處理之小鼠,觀察到劑量依賴性抗腫瘤反應。在第4組中,九隻動物中有六隻的腫瘤自D52-D59至實驗結束完全消退(TV (腫瘤體積) = 0 mm³)。一隻動物顯示腫瘤自D59至D76完全消退(TV = 0 mm³),且隨後自D80至實驗結束再生長(TV = 308.71 mm³)。第4組之兩隻動物的腫瘤分別自隨機分組當天(D31)至D80及D69均未生長,且隨後以指數方式再生長直至實驗結束。
對於用ADC14以0.5 mg/kg (第5組)、2 mg/kg (第6組)及6 mg/kg (第7組)處理之小鼠,觀察到劑量依賴性抗腫瘤反應。在第7組中,九隻動物中有四隻顯示腫瘤完全消退(TV = 0 mm³)。另外,兩隻動物的腫瘤在實驗結束前一直在消退(分別為TV = 134.52及48.57 mm³)。此等腫瘤被認為是消退的,因為其在研究結束時(D97)之TV低於在隨機分組當天(D31)之記錄(分別為TV = 255.24及196.88 mm³)。第7組九隻動物中有三隻的腫瘤自D41至D76或D80消退,且隨後以指數方式再生長直至研究結束。
對於用ADC15以0.5 mg/kg (第8組)、2 mg/kg (第9組)及6 mg/kg (第10組)處理之小鼠,觀察到輕微的劑量依賴性抗腫瘤反應。在第8組及第9組,腫瘤以相同方式生長。然而,在整個實驗中,第10組之腫瘤體積低於第8組及第9組之腫瘤體積。
腫瘤體積之分析係在D59進行,相當於所有組中至少80%之動物存活的最後一天(圖5)。在第1組中,平均TV為1002 mm 3,且與所有組之平均TV相比顯著較高(p < 0.0001)。第2組及第3組之動物顯示腫瘤體積分別為422.5及591.3 mm³。儘管劑量依賴性反應略有下降,但第2組與第3組之間未觀察到統計差異。然而,第4組之腫瘤(TV = 14.98 mm³)顯著小於(p < 0.0001)第2組及第3組。第5組、第6組及第7組之動物顯示TV分別為601、374 mm³及18.91 mm 3。在第5組與第7組以及第6組與第7組之間觀察到統計差異(p ≤ 0.0005),但在第5組與第6組之間沒有觀察到(p = 0.16)。最後,第8組、第9組及第10組之腫瘤體積(分別為TV = 572.2、571.1及393.7 mm³)類似,且在第8組、第9組及第10組之間不存在統計顯著差異。
腫瘤倍增時間
藉由評估自隨機分組當天(D31)至實驗結束(D97)計算之腫瘤倍增時間(DT)來評定處理功效。腫瘤倍增時間在15.17天(第1組)至24.39天(第6組)範圍內。第1組、第2組、第5組、第8組、第9組及第10組之腫瘤顯示腫瘤倍增時間在15.17 ≤ DT ≤ 21.90天之間;此等組之間無統計顯著差異。第3組(ADC12,0.5 mg/kg)及第6組(ADC14,0.5 mg/kg)之腫瘤倍增時間(分別為DT = 23.46及24.39天)顯著長於前述各組之腫瘤倍增時間。對於第4組及第7組,由於在整個實驗中無腫瘤以指數方式生長,故無法精確計算腫瘤倍增時間參數。在此情況下,第4組及第7組之腫瘤倍增時間高於97天。
腫瘤生長延遲
腫瘤生長延遲係藉由估計SK-OV-3腫瘤達到平均體積800 mm³之時間來計算。對照組1 (n = 9)之腫瘤達到目標體積需要56天。第2組(n = 6)、第3組(n = 8)及第4組(n = 1)之腫瘤生長延遲分別為69、80及91天。第3組之腫瘤達到目標體積需要的時間為第2組的1.16倍;此差異為統計上顯著的(p = 0.0006)。第4組之腫瘤生長延遲應謹慎解釋,因為其係用一隻動物計算的。第5組(n = 7)、第6組(n = 6)及第7組(n = 1)之腫瘤生長延遲分別為72、85及91天。與第4組中觀察到的類似,第7組之腫瘤生長延遲係用一隻動物計算的,應該謹慎解釋。在第8組(n = 5)、第9組(n = 7)及第10組(n = 8),腫瘤分別需要64、71及79天,此等組之間無顯著差異。
腫瘤生長抑制
藉由比較各處理組與對照組1之中值腫瘤體積來計算腫瘤生長抑制(T/C%),以評估處理之抗腫瘤活性(圖6)。對於大部分研究,低劑量處理(第2組、第5組及第8組)產生邊緣至中等抗腫瘤活性,T/C%最佳值分別為55%、58%及52%。此外,ADC12及ADC14之中劑量處理(第3組及第6組)在整個實驗中產生中等抗腫瘤活性,T/C%最佳值分別為34%及32%。然而,ADC15之中劑量及高劑量處理(第9組及第10組)產生中等抗腫瘤活性(分別為T/C% = 51%及35%),其不如第3組、第4組、第6組及第7組有效且起效晚。最後,對於大部分實驗,第4組及第7組處理之抗腫瘤活性明顯,T/C%最佳值為0%。
結論
總之,所有處理均具有良好耐受性。所有體重減輕均很輕微且與對照組1無顯著差異。
用ADC ADC12及ADC14處理觀察到對SK-OV3細胞衍生之卵巢腫瘤的劑量依賴性抗腫瘤作用,當劑量自0.5增加至2及6 mg/kg時,範圍分別介於邊緣至中等及明顯。當比較以0.5 mg/kg (第2組及第5組)、2 mg/kg(第3組及第6組)或6 mg/kg (第4組及第7組)之相同劑量投與之ADC12及ADC14的處理時,未觀察到統計差異。
相比之下,用ADC15 (無本發明之寡醣標籤的相應化合物)處理並未如對ADC12及ADC14所觀察到的一般隨著劑量的增加而產生劑量依賴性效應;當以0.5、2或6 mg/kg投與ADC15 (第8組、第9組及第10組)時,功效參數無顯著差異,範圍介於邊緣至中等。
功效參數顯示,與以6 mg/kg之高劑量投與的ADC15 (第10組)相比,用較低劑量(0.5及2 mg/kg)之ADC12及ADC14處理(第2組、第3組、第5組及第6組)的功效參數增加。
腫瘤倍增時間、腫瘤生長延遲及腫瘤生長抑制之參數顯示,與對照媒劑(G1)及其他組相比,用以6 mg/kg IV投與之ADC12及ADC14處理(第4組及第7組)產生顯著明顯的抗腫瘤活性。
在下文中,參考諸圖。在以下圖式描述中提及之所有方法均如實例中詳細描述般進行。
圖1顯示實例8中獲得之攜帶皮下SK-OV-3腫瘤之BALB/c裸小鼠的平均體重曲線。各點表示每組記錄之體重的平均值。將動物隨機分組且在D31進行處理。D97為研究之最後一天。顯示所有時間點的值,其中各別組至少80%之動物仍存在。「Q1Dx1」表示以一個單次劑量出現之處理(在D31投與)。圖1A顯示第1組(對照)及第2組、第3組及第4組之平均體重曲線。圖1B顯示第1組(對照)及第5組、第6組及第7組之平均體重曲線。圖1C顯示第1組(對照)及第8組、第9組及第10組之平均體重曲線。
圖2顯示實例8中獲得之攜帶皮下SK-OV-3腫瘤之BALB/c裸小鼠的中值體重曲線。各點表示每組記錄之體重的中值。顯示所有時間點的值,其中各別組至少80%之動物仍存在。圖2A顯示第1組(對照)及第2組、第3組及第4組之中值體重曲線。圖2B顯示第1組(對照)及第5組、第6組及第7組)之中值體重曲線。圖2C顯示第1組(對照)及第8組、第9組及第10組之中值體重曲線。
圖3顯示實例8中獲得之攜帶皮下SK-OV-3腫瘤之BALB/c裸小鼠的平均腫瘤體積曲線。各點表示每組記錄之腫瘤體積的平均值。顯示所有時間點的值,其中各別組至少80%之動物仍存在。圖3A顯示第1組(對照)及第2組、第3組及第4組之平均腫瘤體積曲線。圖3B顯示第1組(對照)及第5組、第6組及第7組)之平均腫瘤體積曲線。圖3C顯示第1組(對照)及第8組、第9組及第10組之平均腫瘤體積曲線。
圖4顯示實例8中獲得之攜帶皮下SK-OV-3腫瘤之BALB/c裸小鼠的中值腫瘤體積曲線。顯示所有時間點的值,其中各別組至少80%之動物仍存在。圖4A顯示第1組(對照)及第2組、第3組及第4組之中值腫瘤體積曲線。圖4B顯示第1組(對照)及第5組、第6組及第7組)之中值腫瘤體積曲線。圖4C顯示第1組(對照)及第8組、第9組及第10組之中值腫瘤體積曲線。
圖5顯示實例8中之攜帶皮下SK-OV-3腫瘤之BALB/c裸小鼠在D59的腫瘤體積的彙總。
圖6顯示實例8中經處理之攜帶皮下SK-OV-3腫瘤之BALB/c裸小鼠的腫瘤生長抑制(T/C%)。第1組用作對照。在D83之後無法進行進一步計算,因為對照組中剩餘的小鼠少於四隻。圖6A顯示第1組(對照)及第2組、第3組及第4組之腫瘤生長抑制(T/C%)。圖6B顯示第1組(對照)及第5組、第6組及第7組)之腫瘤生長抑制(T/C%)。圖6C顯示第1組(對照)及第8組、第9組及第10組之腫瘤生長抑制(T/C%)。

          <![CDATA[<110> 德商馬克專利公司(MERCK PATENT GMBH)]]>
          <![CDATA[<120> 具溶解性標籤之分子與相關方法]]>
          <![CDATA[<130> P20-059 WO-PCT]]>
          <![CDATA[<140>]]>
          <![CDATA[<141>]]>
          <![CDATA[<150> EP 20196705.6]]>
          <![CDATA[<151> 2020-09-17]]>
          <![CDATA[<160> 3     ]]>
          <![CDATA[<170> PatentIn version 3.5]]>
          <![CDATA[<210> 1]]>
          <![CDATA[<211> 220]]>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source]]>
          <![CDATA[<223> /註=「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多肽」]]>
          <![CDATA[<400> 1]]>
          Asp Ile Gln Met Thr Gln Ser Pro Ser Ser Leu Ser Ala Ser Val Gly 
          1               5                   10                  15      
          Asp Arg Val Thr Ile Thr Cys Arg Ala Ser Gln Asp Val Asn Thr Ala 
                      20                  25                  30          
          Val Ala Trp Tyr Gln Gln Lys Pro Gly Lys Ala Pro Lys Leu Leu Ile 
                  35                  40                  45              
          Tyr Ser Ala Ser Phe Leu Tyr Ser Gly Val Pro Ser Arg Phe Ser Gly 
              50                  55                  60                  
          Ser Arg Ser Gly Thr Asp Phe Thr Leu Thr Ile Ser Ser Leu Gln Pro 
          65                  70                  75                  80  
          Glu Asp Phe Ala Thr Tyr Tyr Cys Gln Gln His Tyr Thr Thr Pro Pro 
                          85                  90                  95      
          Thr Phe Gly Gln Gly Thr Lys Val Glu Ile Lys Arg Thr Val Ala Ala 
                      100                 105                 110         
          Pro Ser Val Phe Ile Phe Pro Pro Ser Asp Glu Gln Leu Lys Ser Gly 
                  115                 120                 125             
          Thr Ala Ser Val Val Cys Leu Leu Asn Asn Phe Tyr Pro Arg Glu Ala 
              130                 135                 140                 
          Lys Val Gln Trp Lys Val Asp Asn Ala Leu Gln Ser Gly Asn Ser Gln 
          145                 150                 155                 160 
          Glu Ser Val Thr Glu Gln Asp Ser Lys Asp Ser Thr Tyr Ser Leu Ser 
                          165                 170                 175     
          Ser Thr Leu Thr Leu Ser Lys Ala Asp Tyr Glu Lys His Lys Val Tyr 
                      180                 185                 190         
          Ala Cys Glu Val Thr His Gln Gly Leu Ser Ser Pro Val Thr Lys Ser 
                  195                 200                 205             
          Phe Asn Arg Gly Glu Cys Gly Gly Leu Leu Gln Gly 
              210                 215                 220 
          <![CDATA[<210> 2]]>
          <![CDATA[<211> 451]]>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source]]>
          <![CDATA[<223> /註=「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多肽」]]>
          <![CDATA[<400> 2]]>
          Glu Val Gln Leu Val Glu Ser Gly Gly Gly Leu Val Gln Pro Gly Gly 
          1               5                   10                  15      
          Ser Leu Arg Leu Ser Cys Ala Ala Ser Gly Phe Asn Ile Lys Asp Thr 
                      20                  25                  30          
          Tyr Ile His Trp Val Arg Gln Ala Pro Gly Lys Gly Leu Glu Trp Val 
                  35                  40                  45              
          Ala Arg Ile Tyr Pro Thr Asn Gly Tyr Thr Arg Tyr Ala Asp Ser Val 
              50                  55                  60                  
          Lys Gly Arg Phe Thr Ile Ser Ala Asp Thr Ser Lys Asn Thr Ala Tyr 
          65                  70                  75                  80  
          Leu Gln Met Asn Ser Leu Arg Ala Glu Asp Thr Ala Val Tyr Tyr Cys 
                          85                  90                  95      
          Ser Arg Trp Gly Gly Asp Gly Phe Tyr Ala Met Asp Tyr Trp Gly Gln 
                      100                 105                 110         
          Gly Thr Leu Val Thr Val Ser Ser Ala Ser Thr Lys Gly Pro Ser Val 
                  115                 120                 125             
          Phe Pro Leu Ala Pro Ser Ser Lys Ser Thr Ser Gly Gly Thr Ala Ala 
              130                 135                 140                 
          Leu Gly Cys Leu Val Lys Asp Tyr Phe Pro Glu Pro Val Thr Val Ser 
          145                 150                 155                 160 
          Trp Asn Ser Gly Ala Leu Thr Ser Gly Val His Thr Phe Pro Ala Val 
                          165                 170                 175     
          Leu Gln Ser Ser Gly Leu Tyr Ser Leu Ser Ser Val Val Thr Val Pro 
                      180                 185                 190         
          Ser Ser Ser Leu Gly Thr Gln Thr Tyr Ile Cys Asn Val Asn His Lys 
                  195                 200                 205             
          Pro Ser Asn Thr Lys Val Asp Lys Lys Val Glu Pro Pro Lys Ser Cys 
              210                 215                 220                 
          Asp Lys Thr His Thr Cys Pro Pro Cys Pro Ala Pro Glu Leu Leu Gly 
          225                 230                 235                 240 
          Gly Pro Ser Val Phe Leu Phe Pro Pro Lys Pro Lys Asp Thr Leu Met 
                          245                 250                 255     
          Ile Ser Arg Thr Pro Glu Val Thr Cys Val Val Val Asp Val Ser His 
                      260                 265                 270         
          Glu Asp Pro Glu Val Lys Phe Asn Trp Tyr Val Asp Gly Val Glu Val 
                  275                 280                 285             
          His Asn Ala Lys Thr Lys Pro Arg Glu Glu Ala Tyr Asn Ser Thr Tyr 
              290                 295                 300                 
          Arg Val Val Ser Val Leu Thr Val Leu His Gln Asp Trp Leu Asn Gly 
          305                 310                 315                 320 
          Lys Glu Tyr Lys Cys Lys Val Ser Asn Lys Ala Leu Pro Ala Pro Ile 
                          325                 330                 335     
          Glu Lys Thr Ile Ser Lys Ala Lys Gly Gln Pro Arg Glu Pro Gln Val 
                      340                 345                 350         
          Tyr Thr Leu Pro Pro Ser Arg Asp Glu Leu Thr Lys Asn Gln Val Ser 
                  355                 360                 365             
          Leu Thr Cys Leu Val Lys Gly Phe Tyr Pro Ser Asp Ile Ala Val Glu 
              370                 375                 380                 
          Trp Glu Ser Asn Gly Gln Pro Glu Asn Asn Tyr Lys Thr Thr Pro Pro 
          385                 390                 395                 400 
          Val Leu Asp Ser Asp Gly Ser Phe Phe Leu Tyr Ser Lys Leu Thr Val 
                          405                 410                 415     
          Asp Lys Ser Arg Trp Gln Gln Gly Asn Val Phe Ser Cys Ser Val Met 
                      420                 425                 430         
          His Glu Ala Leu His Asn His Tyr Thr Gln Lys Ser Leu Ser Leu Ser 
                  435                 440                 445             
          Pro Gly Lys 
              450     
          <![CDATA[<210> 3]]>
          <![CDATA[<211> 4]]>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source]]>
          <![CDATA[<223> /註=「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3]]>
          Gly Phe Leu Gly 
          1               
          
Figure 12_A0101_SEQ_0001
Figure 12_A0101_SEQ_0002
Figure 12_A0101_SEQ_0003
Figure 12_A0101_SEQ_0004
Figure 12_A0101_SEQ_0005

Claims (13)

  1. 一種分子,其包含(i)靶向部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靶向部分之連接子,及(iv)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其中該溶解性標籤包含或為具有選自以下(I)至(IV)之結構式的化學基團:
    Figure 110134874-A0305-02-0216-1
    Figure 110134874-A0305-02-0216-2
    Figure 110134874-A0305-02-0217-3
    Figure 110134874-A0305-02-0217-4
  2. 如請求項1之分子,其中該溶解性標籤/該等溶解性標籤藉由共價鍵與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及/或該(等)連接子連接。
  3. 如請求項1或2之分子,其中該靶向部分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蛋白質、肽、肽模擬物、核酸、寡核苷酸及小分子。
  4. 如請求項1或2之分子,其中該靶向部分為針對存在於目標細胞表面上之抗原的抗體或此類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
  5. 如請求項1或2之分子,其中該靶向部分能夠與腫瘤抗原特異性結合。
  6. 如請求項1或2之分子,其中該治療劑為細胞毒性劑、消炎劑、免疫 刺激劑或免疫抑制劑。
  7. 如請求項1或2之分子,其中該連接子/該等連接子中之每一者的分子量為至多1,500Da。
  8. 一種用於增加化合物之溶解度的方法,該化合物包含(i)靶向部分,(ii)至少一個有效負載,其中該至少一個有效負載為治療劑或可偵測標記,及(iii)共價連接該/該等有效負載及該靶向部分之連接子,其中該方法包含製備該化合物與至少一個溶解性標籤共價連接之分子,其中該溶解性標籤包含或為具有選自以下(I)至(IV)之結構式的化學基團:
    Figure 110134874-A0305-02-0218-5
    Figure 110134874-A0305-02-0218-6
    Figure 110134874-A0305-02-0219-7
    Figure 110134874-A0305-02-0219-8
  9. 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分子,其中該醫藥組合物進一步包含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稀釋劑及/或賦形劑。
  10. 一種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分子或如請求項9之醫藥組合物之用途,其係用於製備藥劑。
  11. 一種用於製備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分子的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包含與活化劑基團連接之如請求項1或2所定義之溶解性標籤。
  12. 如請求項1或2之分子,其中該分子包含抗體-藥物結合物。
  13. 如請求項1或2之分子,其中該分子包含肽-藥物結合物。
TW110134874A 2020-09-17 2021-09-17 具溶解性標籤之分子與相關方法 TWI8171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0196705.6 2020-09-17
EP20196705.6A EP3970752A1 (en) 2020-09-17 2020-09-17 Molecules with solubility tag and related method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0701A TW202220701A (zh) 2022-06-01
TWI817198B true TWI817198B (zh) 2023-10-01

Family

ID=72560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4874A TWI817198B (zh) 2020-09-17 2021-09-17 具溶解性標籤之分子與相關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58456A1 (zh)
EP (2) EP3970752A1 (zh)
JP (1) JP2023541969A (zh)
KR (1) KR20230088346A (zh)
CN (1) CN116194149A (zh)
AU (1) AU2021342707A1 (zh)
CA (1) CA3192679A1 (zh)
IL (1) IL301390A (zh)
TW (1) TWI817198B (zh)
WO (1) WO20220585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234689A1 (en) * 2021-09-30 2023-04-06 Ajinomoto Co., Inc. Regioselective conjugate of antibody and functional substance or salt thereof, and antibody derivative and compound used in production of the same or salts thereof
AU2022357933A1 (en) * 2021-09-30 2024-04-11 Ajinomoto Co., Inc. Conjugate of antibody and functional substance or salt thereof, and antibody derivative and compound or salts thereof to be used in producing conjugate or salt thereof
CN116966314A (zh) * 2022-04-29 2023-10-31 成都百利多特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包含亲水性糖结构的配体-药物偶联物
WO2024025396A1 (ko) * 2022-07-28 2024-02-01 주식회사 레고켐 바이오사이언스 신규 오리스타틴 전구약물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01485A1 (en) * 2014-06-30 2016-01-07 Glykos Finland Oy Saccharide derivative of a toxic payload and antibody conjugates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6567A (en) 1983-04-08 1989-03-28 Genentech, Inc. Recombinant immunoglobin preparations
US6548640B1 (en) 1986-03-27 2003-04-15 Btg International Limited Altered antibodies
US4880935A (en) 1986-07-11 1989-11-14 Icrf (Patents) Limited Heterobifunctional linking agents derived from N-succinimido-dithio-alpha methyl-methylene-benzoates
FI102355B (fi) 1988-02-11 1998-11-30 Squibb Bristol Myers Co Menetelmä yhdistävän välikappaleen omaavien antrasykliini-immunokonjug aattien valmistamiseksi
DE3920358A1 (de) 1989-06-22 1991-01-17 Behringwerke Ag Bispezifische und oligospezifische, mono- und oligovalente antikoerperkonstrukte, ihre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US6150584A (en) 1990-01-12 2000-11-21 Abgenix, Inc. Human antibodies derived from immunized xenomice
US6075181A (en) 1990-01-12 2000-06-13 Abgenix, Inc. Human antibodies derived from immunized xenomice
JPH07501451A (ja) 1991-11-25 1995-02-16 エンゾン・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多価抗原結合タンパク質
US5622929A (en) 1992-01-23 1997-04-22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Thioether conjugates
US6214345B1 (en) 1993-05-14 2001-04-10 Bristol-Myers Squibb Co. Lysosomal enzyme-cleavable antitumor drug conjugates
ATE234635T1 (de) 1995-12-22 2003-04-15 Bristol Myers Squibb Co Verzweigte hydrazongruppen enthaltende kuppler
EP1034298B1 (en) 1997-12-05 2011-11-02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Humanization of murine antibody
CA2388063C (en) 1999-11-24 2010-06-08 Immunogen, Inc. Cytotoxic agents comprising taxanes and their therapeutic use
US6596757B1 (en) 2002-05-14 2003-07-22 Immunogen Inc. Cytotoxic agents comprising polyethylene glycol-containing taxanes and their therapeutic use
EP1545613B9 (en) 2002-07-31 2012-01-25 Seattle Genetics, Inc. Auristatin conjugates and their use for treating cancer, an autoimmune disease or an infectious disease
EP1928912A4 (en) 2005-09-07 2010-02-24 Medimmune Inc EPH ANTI-RECEPTOR ANTIBODIES CONJUGATED TO TOXINS
JP6904902B2 (ja) 2014-12-05 2021-07-21 メルク パテント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Merck Patent Gesellschaft mit beschraenkter Haftung ドメイン交換抗体
US11793886B2 (en) * 2017-06-21 2023-10-24 Glykos Finland Oy Hydrophilic linkers and conjugates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01485A1 (en) * 2014-06-30 2016-01-07 Glykos Finland Oy Saccharide derivative of a toxic payload and antibody conjugates thereof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期刊 Park et al., "Targeted delivery of low molecular drugs using chitosan and its derivatives",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62, 2010, pp 28-4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21342707A1 (en) 2023-03-02
WO2022058548A1 (en) 2022-03-24
CN116194149A (zh) 2023-05-30
US20240058456A1 (en) 2024-02-22
IL301390A (en) 2023-05-01
CA3192679A1 (en) 2022-03-24
TW202220701A (zh) 2022-06-01
KR20230088346A (ko) 2023-06-19
JP2023541969A (ja) 2023-10-04
EP3970752A1 (en) 2022-03-23
EP4213884A1 (en) 2023-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17198B (zh) 具溶解性標籤之分子與相關方法
KR102345175B1 (ko) 결합 링커, 그러한 결합 링커를 함유하는 세포 결합 분자-약물 결합체, 링커를 갖는 그러한 결합체의 제조 및 사용
CN108883191B (zh) 用于靶向cd30肿瘤的具有改善的治疗指数的抗体-缀合物以及用于改善抗体-缀合物的治疗指数的方法
CN113260384A (zh) 用于靶向表达trop-2的肿瘤的抗体缀合物
RU2680238C2 (ru) Модулирующие стабильность линкеры для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с конъюгатами антитело-лекарственное средство
CN109152844B (zh) 用于治疗的含有磺酰胺接头的生物缀合物
KR20190141660A (ko) 비스-링키지를 사용한 세포독성 약물의 접합
CN109069658B (zh) 用于靶向her2肿瘤的具有改善的治疗指数的抗体-缀合物以及用于改善抗体-缀合物的治疗指数的方法
CN116744977A (zh) 基于酪氨酸的抗体缀合物
JP2020063254A (ja) 細胞結合分子の特異的共役体
KR20230152679A (ko) 면역자극 화합물 및 접합체
JP2023510850A (ja) 付加環化を介して両側官能化された抗体
JP2023511857A (ja) 付加環化を介して両側官能化された抗体
TW202200213A (zh) 抗體藥物複合體
JP2017200902A (ja) Her2腫瘍を標的化するための改善された治療指数を有する新規な抗体−コンジュゲート及び抗体−コンジュゲートの治療指数を改善するための方法
JP2017197512A (ja) Cd30腫瘍を標的化するための改善された治療指数を有する新規な抗体−コンジュゲート及び抗体−コンジュゲートの治療指数を改善するための方法
WO2022154127A1 (ja) 化合物またはその塩、およびそれらにより得られる抗体
RU2733430C1 (ru) Создание конъюгатов gd2-специфичных антител и фрагментов gd2-специфичных антител с препаратами
JP2024506022A (ja) 多機能性抗体
WO2024038065A1 (en) Anthracyclins and conjugates thereof
Gill et al. AXL-Targeting Antibody-Drug Conjugate as Novel Therapy for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JP2022552349A (ja) Bリンパ球特異的アマトキシン抗体コンジュゲート
WO2023180485A1 (en) Antibody-conjugates for targeting of tumours expressing trop-2
BR112017002912B1 (pt) Compostos ligantes de modulação de estabilidade, composição farmacêutica e uso dos mesm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