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5288B - 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 - Google Patents

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5288B
TWI815288B TW111103338A TW111103338A TWI815288B TW I815288 B TWI815288 B TW I815288B TW 111103338 A TW111103338 A TW 111103338A TW 111103338 A TW111103338 A TW 111103338A TW I815288 B TWI815288 B TW I81528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power generation
type vehicle
pair
vibr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33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6804A (zh
Inventor
北村直樹
川口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6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68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52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528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4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B60K6/46Series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1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by batteries charg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serie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其可抑制或防止大型化及構造之複雜化,並且有效率地抑制或防止發電用引擎之振動向框架傳遞。本發明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具備: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具有包含抑制一次慣性力及一次慣性力偶所引起之振動之雙軸一次平衡器之發電用引擎及發電機,可輸出藉由發電機而產生之電力;以及支持機構,其以容許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汽缸方向平移振動並且抑制繞曲軸之旋轉振動之態樣,以支持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方式安裝於車體框架。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汽缸方向平移振動係因二次慣性力而沿曲軸軸線方向觀察時產生於發電用引擎之汽缸軸線方向上之平移振動,該二次慣性力係藉由利用雙軸一次平衡器抑制一次慣性力及一次慣性力偶而殘存於發電用引擎之慣性力。繞曲軸之旋轉振動係以與曲軸軸線平行之線為中心之旋轉振動。

Description

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
存在一種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藉由發電用引擎來驅動發電機從而輸出電力(例如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係搭載於增程式EV(Range Extender Electric Vehicle,增程式電動汽車)之電力供給單元。於發電用引擎設置有平衡器(balancer)。藉由連桿機構而將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懸吊。藉此,抑制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振動傳遞至車輛之框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2/069201號說明書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驅動發電用引擎會使發電用引擎產生各種振動。於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搭載有包含此種發電用引擎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上述增程式EV係串聯混合動力跨坐型車輛之一例。對於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傾向於強烈要求抑制振動。而且,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具有藉由騎乘者之體重移動來進行姿勢控制之車輛特性,被用於廣泛之用途中,諸如日常代步用途或遊覽(touring)等娛樂用途。因此,對於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而言,強烈要求輕快性及簡便性。因而,於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中,較佳為可抑制或防止大型化及構造之複雜化,並且有效率地抑制或防止發電用引擎之振動向框架傳遞。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抑制或防止大型化及構造之複雜化,並且有效率地抑制或防止發電用引擎之振動向框架傳遞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人等研究了有效率地減少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發電用引擎中產生之振動。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係於發電用引擎設置平衡器而減輕發電用引擎之振動。又,藉由連桿機構而自框架懸吊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從而抑制發電用引擎中產生之振動傳遞至車輛之框架。 此處,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發電用引擎之平衡器為單軸一次平衡器。於此情形時,藉由單軸一次平衡器來抑制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一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振動,連桿機構抑制一次慣性力偶等之振動傳遞至框架。但是,關於發電用引擎中產生之振動,除了一次慣性力及一次慣性力偶所引起之振動以外,亦會因二次慣性力而產生振動。因此,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存在因二次慣性力而產生振動,從而發電用引擎之振動變得複雜之可能性,有時僅藉由單純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支持機構無法完全抑制振動傳遞至框架。
本發明人等亦研究了在考慮發電用引擎中產生之由二次慣性力引起之振動的情況下,有效率地抑制引擎中產生之振動傳遞至框架。於該研究中,本發明者利用平衡器抑制一次慣性力及一次慣性力偶所引起之振動,結果獲得了如下見解:藉由利用支持機構抑制殘存之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振動傳遞至框架,可抑制或防止大型化及構造之複雜化,並且亦可抑制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振動。 詳細而言,於跨坐型車輛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發電用引擎設置抑制一次慣性力及一次慣性力偶所引起之振動的雙軸一次平衡器。又,以容許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汽缸方向平移振動並且抑制繞曲軸之旋轉振動之態樣,將懸吊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支持機構以支持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方式安裝於車體框架。 藉此,利用設置於發電用引擎之平衡器來抑制發電用引擎中產生之一次慣性力及一次慣性力偶。此時,於發電用引擎中殘存著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振動,因此可抑制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振動藉由支持機構而傳遞至框架。如此一來,可減少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發電用引擎產生之振動,支持機構亦可專門用於抑制殘留之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振動。藉此,於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中,可抑制或防止大型化及構造之複雜化,並且有效率地抑制發電用引擎中產生之振動傳遞至框架。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具備如下構成。 (1)一種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其具備: 車體框架; 驅動馬達; 驅動輪,其可旋轉地支持於上述車體框架,藉由上述驅動馬達而驅動; 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具有:發電用引擎,其具有一個或複數個汽缸、以及抑制一次慣性力及一次慣性力偶所引起之振動之雙軸一次平衡器;以及發電機,其安裝於上述發電用引擎,藉由上述發電用引擎之曲軸之旋轉而驅動從而發電,並將發電所得之電力經由蓄電裝置或不經由蓄電裝置供給至上述驅動馬達;且構成為可輸出藉由上述發電機而產生之電力,並且不將上述發電用引擎輸出之動力向上述驅動輪傳遞;以及 支持機構,其以容許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汽缸方向平移振動並且抑制繞曲軸之旋轉振動之態樣,以支持上述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方式安裝於上述車體框架,上述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汽缸方向平移振動係因二次慣性力而沿曲軸軸線方向觀察時產生於上述發電用引擎之汽缸軸線方向上之平移振動,該二次慣性力係藉由利用上述雙軸一次平衡器抑制一次慣性力及一次慣性力偶而殘存於上述發電用引擎之慣性力,上述繞曲軸之旋轉振動係以與曲軸軸線平行之線為中心之旋轉振動。
(1)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具備車體框架、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及支持機構。 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具有發電用引擎及發電機。發電用引擎具有一個或複數個汽缸及雙軸一次平衡器。雙軸一次平衡器抑制一次慣性力及一次慣性力偶所引起之振動。發電機安裝於發電用引擎。發電機藉由發電用引擎之曲軸之旋轉而驅動從而發電,並將發電所得之電力經由蓄電裝置或不經由蓄電裝置供給至上述驅動馬達。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構成為可輸出藉由發電機而產生之電力,並且不將發電用引擎輸出之動力向驅動輪傳遞。 支持機構係以容許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汽缸方向平移振動並且抑制繞曲軸之旋轉振動之態樣,以支持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方式安裝於車體框架。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汽缸方向平移振動係因二次慣性力而沿曲軸軸線方向觀察時產生於發電用引擎之汽缸軸線方向上之平移振動,該二次慣性力係藉由利用雙軸一次平衡器抑制一次慣性力及一次慣性力偶時殘存於發電用引擎之慣性力。繞曲軸之旋轉振動係以與曲軸軸線平行之線為中心之旋轉振動。
一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振動係伴隨發電用引擎之活塞之上下運動而產生之振動,且係與引擎之曲軸之旋轉同步產生之振動。一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振動主要於汽缸軸線方向上產生振動。一次慣性力偶所引起之振動係因發電用引擎之繞曲軸之旋轉力而產生之振動。雙軸一次平衡器具有與曲軸之旋轉同步地分別向相反方向旋轉且與曲軸平行之兩個平衡器軸。藉由雙軸一次平衡器,可抑制一次慣性力及一次慣性力偶所引起之發電用引擎之振動。二次慣性力係於一次慣性力之一倍之頻率下產生之慣性力,產生於汽缸軸線方向上。所謂構成為容許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汽缸方向平移振動並且抑制繞曲軸之旋轉振動,係指以按照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振動之振幅及振動方向移動之方式,設定支持機構之可動距離及方向。
於(1)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中,於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發電用引擎設置抑制一次慣性力及一次慣性力偶所引起之振動的雙軸一次平衡器。又,以容許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汽缸方向平移振動並且抑制繞曲軸之旋轉振動之態樣,將懸吊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支持機構以支持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方式安裝於車體框架。
藉此,利用設置於發電用引擎之雙軸一次平衡器,抑制發電用引擎中產生之一次慣性力及一次慣性力偶。此時,於發電用引擎中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振動,因此可抑制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振動藉由支持機構而傳遞至車體框架。如此一來,可減少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發電用引擎產生之振動,支持機構亦可專門用於抑制殘留之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振動。藉此,於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中,可抑制或防止大型化及構造之複雜化,並且有效率地抑制或防止發電用引擎之振動向框架傳遞。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可採用以下構成。 (2)如(1)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支持機構由連桿部構成,該連桿部作為連桿機構與彈性體之組合,且形成複數對。
於(2)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中,支持機構由作為連桿機構與彈性體之組合且形成複數對之連桿部構成。藉此,於(2)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中,於沿曲軸軸線方向觀察時,可將支持機構設為容許產生於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汽缸軸線方向上之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振動的構造。又,可將支持機構設為抑制以通過重心且與曲軸之軸線平行之線為中心之旋轉方向之振動的構造。因此,於(2)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中,可有效率地抑制發電用引擎中產生之振動傳遞至框架。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可採用以下構成。 (3)如(2)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發電機於沿車寬方向觀察時,至少一部分與上述發電用引擎具有重疊,且與上述發電用引擎之1個或複數個汽缸於車寬方向上錯開;且 上述連桿部構成包含分別配置於左右之對的複數對,且具有容許分別向與上述連桿部之動作方向相交之方向位移的遊隙,關於上述連桿部所成之各對,於車寬方向上,自成對之上述連桿部之各者至上述汽缸之中央為止之距離的偏差,大於自成對之連桿部之各者至上述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重心為止之距離的偏差,且大於自成對之上述連桿部之各者至上述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之上述車寬方向上之中心為止之距離的偏差。
根據(3)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於車寬方向上,自成對之連桿部之各者至汽缸之中央為止之距離的偏差,大於自成對之連桿部之各者至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重心為止之距離的偏差。又,(3)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中,於車寬方向上,自成對之連桿部之各者至汽缸之中央為止之距離的偏差,大於自成對之連桿部之各者至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之車寬方向上之中心為止之距離的偏差。 因此,(3)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中,容易對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作用慣性力,該慣性力例如係使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以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重心及車輛中心為中心向水平方向旋轉之力。但是,(3)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可藉由附遊隙之連桿部,而抑制如使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之車體沿水平方向旋轉般之慣性力自發電用引擎傳遞至框架。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可採用以下構成。 (4)如(2)或(3)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連桿部由包含分別配置於左右之對的第一對、第二對及第三對構成,上述第一對及第二對係於容許上述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汽缸方向平移振動之方向上動作,上述第三對抑制上述繞曲軸之旋轉振動。
於(4)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中,連桿部包含第一對、第二對及第三對。第一對及第二對係於容許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汽缸方向平移振動之方向上動作。第三對抑制繞曲軸之旋轉振動。藉此,於沿曲軸軸線方向觀察時,可將支持機構設為容許產生於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汽缸軸線方向上之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振動且抑制繞曲軸之旋轉方向之振動的構造。因此,於(4)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中,可有效率地抑制發電用引擎中產生之振動傳遞至框架。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可採用以下構成。 (5)如(1)至(4)中任一項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發電用引擎係單汽缸引擎、除燃燒時點之曲軸角度為90度及270度之並列雙汽缸引擎以外之雙汽缸引擎、三汽缸引擎、或除CROSSPLANE型並列四汽缸引擎以外之四汽缸引擎。
於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中,利用平衡器抑制一次慣性力及一次慣性力偶所引起之振動,利用支持機構抑制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振動傳遞至框架,藉此即便為(5)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之發電用引擎,亦可抑制振動傳遞至框架。
本說明書中使用之專業用語僅用於定義特定之實施例,並不具有限制發明之意圖。本說明書中所使用之用語「及/或」包含一個或複數個相關聯而例舉之構成物之所有或全部組合。於本說明書中使用時,用語「包含、包括(including)」「包含、具備(comprising)」或「具有(having)」及其變化之使用雖特定出所記載之特徵、製程、操作、要素、成分及/或其等之均等物之存在,但可包含步驟、動作、要素、組件、及/或其等之群中之1個或複數個。於本說明書中使用時,用語「安裝」、「連接」、「結合」及/或其等之均等物被廣泛使用,包含直接及間接之安裝、連接及結合。進而,「連接」及「結合」並不限定於物理性或機械性連接或結合,可包含直接或間接之電性連接或結合。只要未另外定義,則本說明書中使用之全部用語(包含技術用語及科學用語)具有與由本發明所屬領域之技術人員通常理解之含義相同之含義。如通常使用之詞典中所定義之用語般之用語應解釋為具有與相關技術及本發明之語境中之含義一致之含義,只要於本說明書中未明確地定義,則不應以理想化或過度形式化之含義進行解釋。於本發明之說明中,可理解為揭示有多種技術及製程。其等之各者具有個別之利益,分別可與其他揭示之技術之1個以上、或視情形與全部一併使用。因此,為了變得明確,本說明限制不必要地重複各個步驟之可能之全部組合。儘管如此,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應被理解並解讀為此種組合全部處於本發明及技術方案之範圍內。
於本說明書中,對新的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進行說明。於以下說明中,出於說明之目的,為了提供本發明之完全之理解而對多個具體之詳細情況進行敍述。然而,本領域技術人員明白能夠不參照該等特定之詳細情況而實施本發明。本發明應被考慮為本發明之例示,而並非意圖將本發明限定於藉由以下圖式或說明而表示之特定之實施方式。
關於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跨坐型車輛(straddled vehicle)係指騎乘者橫跨地乘坐於鞍座之形式之車輛。作為跨坐型車輛,例如可例舉:附踏板之輕型機車、越野型機車、公路型機車。又,作為跨坐型車輛,並不限定於機車,亦可為例如三輪機車、ATV(All-Terrain Vehicle,全地形車輛)等。三輪機車可具備2個前輪與1個後輪,亦可具備1個前輪與2個後輪。跨坐型車輛之驅動輪可為後輪,亦可為前輪。又,跨坐型車輛之驅動輪亦可為後輪及前輪之兩者。又,跨坐型車輛較佳為構成為能以傾斜姿勢回旋。構成為能以傾斜姿勢回旋之跨坐型車輛係構成為以向彎道之中心傾斜之姿勢回旋。藉此,構成為能以傾斜姿勢回旋之跨坐型車輛對抗回旋時施加於車輛之離心力。
車體框架構成跨坐型車輛之骨架,支持蓄電裝置、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及驅動馬達等跨坐型車輛之搭載零件等。車體框架包含前叉、框架本體及擺臂。框架本體例如可例舉:單搖籃(single cradle)型、雙搖籃(double cradle)型、鑽石(diamond)型、及單殼(monocoque)型等,但並不限定於其等。車體框架中,前叉、框架本體及擺臂為一體,承受來自前輪及後輪之負荷。
發電用引擎例如為具有高負載區域及低負載區域之引擎。發電用引擎例如為四衝程引擎。四衝程引擎於四衝程之間具有高負載區域與低負載區域。具有高負載區域與低負載區域之四衝程引擎例如為單汽缸引擎。又,具有高負載區域與低負載區域。具有高負載區域與低負載區域之四衝程引擎於1個週期720度之期間內包含180度以上之連續不燃燒區間。 於具有高負載區域與低負載區域之四衝程引擎中,低旋轉速度時之旋轉之變動較其他類型之引擎大。高負載區域係指引擎之1個燃燒週期中之負載轉矩較1個燃燒週期之負載轉矩之平均值高的區域。低負載區域係指1個燃燒週期中之除高負載區域以外之區域。當以曲軸之旋轉角度為基準觀察時,引擎中之低負載區域例如較高負載區域廣。壓縮衝程與高負載區域具有重疊。 例如,於具有高負載區域與低負載區域之引擎中,可以獲得用以於引擎啟動時使曲軸之旋轉力超過高負載區域之壓縮反作用力之啟動區間之方式,調整曲軸之啟動開始位置。
發電機例如為永久磁鐵式啟動發電機。發電機亦可為例如不使用永久磁鐵之馬達。永久磁鐵式發電機例如為無刷馬達。無刷馬達係不具有整流子之馬達。發電機係藉由發電用引擎而驅動從而發電之馬達發電機。發電機亦可作為啟動發電用引擎之啟動馬達發揮功能。發電機並不限於此。永久磁鐵式發電機例如可為有刷直流馬達。無刷馬達例如可為外轉子型,又,亦可為內轉子型。又,無刷馬達可為軸向間隙型,而並非徑向間隙型。又,發電機可為例如於轉子不具有永久磁鐵之類型。
支持機構係指例如連桿機構與彈性構件之組合。支持機構可為例如連桿機構及彈性構件中之任一者。彈性構件例如為橡膠襯套。彈性構件亦可為例如減震器橡膠。彈性構件係具有彈性之構件。彈性構件例如包含緩衝構件、制振構件、防振構件等。支持機構係用以將發電用引擎支持於車體框架之連接零件或該等連接零件之組合。支持機構容許發電用引擎之振動,並且將發電用引擎支持於車體框架。容許發電用引擎之振動並且將發電用引擎支持於車體框架之連接零件例如為連接發電用引擎與框架之彈性構件。容許發電用引擎之振動並且將發電用引擎支持於車體框架之連接零件之組合例如為連桿機構與彈性構件之組合。彈性構件例如為橡膠襯套。彈性構件例如亦可為內外筒襯套、澆口套筒(sprue bush)或減震器橡膠(damper rubber)。彈性構件為具有彈性之構件。彈性構件例如包含緩衝構件、制振構件、防振構件等。連桿機構例如為連桿板與旋轉支持部之組合。旋轉支持部例如為藉由軸承而構成之軸承支持部。旋轉支持部亦可代替軸承,而利用例如構成為可使連桿機構旋轉之彈性體進行支持。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本發明之目的在於可提供一種可有效率地抑制發電用引擎中產生之振動傳遞至框架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進行說明。
[第1實施方式]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方式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1之構成的圖。再者,以下,亦將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簡稱為跨坐型車輛。圖1(a)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方式之跨坐型車輛1之構成的左側視圖,圖1(b)係將圖1(a)之跨坐型車輛1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20之構成放大表示之左側視圖。 本說明書及圖式中,F表示跨坐型車輛1之前方向。B表示跨坐型車輛1之後方向。FB表示跨坐型車輛1之前後方向。U表示跨坐型車輛1之上方向。D表示跨坐型車輛1之下方向。UD表示跨坐型車輛1之上下方向。L表示跨坐型車輛1之左方向。R表示跨坐型車輛1之右方向。LR表示跨坐型車輛1之左右方向。LR亦為跨坐型車輛1之車寬方向。即,跨坐型車輛1之車寬方向LR包含跨坐型車輛1之右方向R及左方向L之兩者。
圖1(a)之跨坐型車輛1具備車體框架10、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20及支持機構30。 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20具有發電用引擎21及發電機25。發電用引擎21具有一個或複數個汽缸211及雙軸一次平衡器212。雙軸一次平衡器212抑制一次慣性力及一次慣性力偶所引起之振動。發電機25安裝於發電用引擎21。發電機25藉由發電用引擎21之曲軸213之旋轉而驅動從而發電,並將發電所得之電力經由蓄電裝置15或不經由蓄電裝置15供給至驅動馬達16。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20構成為可輸出藉由發電機25而產生之電力,並且不將發電用引擎21輸出之動力向驅動輪17傳遞。 支持機構30係以容許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汽缸方向平移振動並且抑制繞曲軸213之旋轉振動之態樣,以支持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20之方式安裝於車體框架10。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汽缸方向平移振動係因二次慣性力而沿曲軸軸線S方向觀察時產生於發電用引擎21之汽缸軸線T方向上之平移振動,該二次慣性力係藉由利用雙軸一次平衡器212抑制一次慣性力及一次慣性力偶而殘存於發電用引擎21之慣性力。繞曲軸213之旋轉振動係以與曲軸軸線S平行之線為中心之旋轉振動。
圖1(b)所示之一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振動X1係伴隨發電用引擎21之活塞214之往返運動而產生之振動,且係與發電用引擎21之曲軸213之旋轉同步產生之振動。一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振動X1主要於汽缸211之汽缸軸線T方向上產生振動。一次慣性力偶所引起之振動X2係因發電用引擎21之繞曲軸213之旋轉力而產生之振動。雙軸一次平衡器212藉由平衡器而抑制一次慣性力所引起之發電用引擎21之振動X1及一次慣性力偶所引起之發電用引擎21之振動X2,該平衡器具有與曲軸213之旋轉同步地分別向相反方向旋轉且與曲軸213平行之兩個平衡器軸213-1及213-2。二次慣性力係於一次慣性力之一倍之頻率下產生之慣性力,產生於汽缸軸線T方向上。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振動Y1之振幅小於一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振動X1。所謂構成為容許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汽缸方向平移振動,並且抑制繞曲軸213之旋轉振動,係指以按照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振動Y1之振幅及振動方向移動之方式,設定支持機構30之可動距離及方向。
於本實施方式之跨坐型車輛1中,於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20之發電用引擎21設置抑制一次慣性力及一次慣性力偶所引起之振動之雙軸一次平衡器212。又,以容許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汽缸方向平移振動並且抑制繞曲軸213之旋轉振動之態樣,將懸吊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20之支持機構30以支持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20之方式安裝於車體框架10。
本實施方式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20係藉由設置於發電用引擎21之雙軸一次平衡器212而抑制發電用引擎21中產生之一次慣性力及一次慣性力偶。此時,於發電用引擎中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振動,因此可抑制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振動藉由支持機構30而傳遞至車體框架10。如此一來,可減少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20之發電用引擎21產生之振動,支持機構亦可專門用於抑制殘留之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振動。藉此,於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1中,可抑制或防止大型化及構造之複雜化,並且有效率地抑制或防止發電用引擎21之振動向車體框架10傳遞。
[第2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之第2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2(a)係將本發明之第2實施方式之跨坐型車輛2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20放大表示的左側視圖,圖2(b)係將圖2(a)之跨坐型車輛2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20放大表示之後視圖,圖2(c)係將圖2(a)之跨坐型車輛2之支持機構30放大表示之左側視圖。於本實施方式中,跨坐型車輛2如下所述般構成。於本實施方式中,對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之構成標註與圖1所示之跨坐型車輛1相同之符號。
如圖2(b)所示,支持機構30形成有複數對。詳細而言,將支持機構30設置於發電用引擎21之左右各1處,沿左右方向觀察時設置於相同之位置,將其等作為一對(參照圖2(a)及(b))。於本實施方式中,將此種對設置於發電用引擎21之複數個部位。又,如圖2(c)所示,支持機構30包含作為連桿機構與彈性體之組合之連桿部31。詳細而言,連桿部31藉由沿與曲軸軸線S方向(左右方向LR)垂直之方向延伸之連桿板312、及具有與曲軸軸線S方向平行之旋轉軸之軸承支持部313而構成連桿機構311。連桿機構311構成為連桿板312相對於車體框架10可沿與曲軸軸線S方向垂直之方向旋轉。連桿機構311藉由彈性體314而支持於車體框架10,且藉由彈性體315而支持於發電用引擎21。連桿機構311藉由彈性體314而抑制連桿板312大幅度旋轉,藉由彈性體315支持發電用引擎21且使其可振動。
於本實施方式中,藉由如上所述般構成支持機構30,而沿曲軸軸線S方向觀察時,可將支持機構30設為容許產生於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20之汽缸軸線T方向上之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振動的構造。又,可將支持機構30設為抑制繞曲軸213之旋轉振動之構造。因此,於本實施方式之跨坐型車輛2中,可有效率地抑制發電用引擎21中產生之振動傳遞至車體框架10。
[第3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之第3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3(a)係將本發明之第3實施方式之跨坐型車輛3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20放大表示的左側視圖,圖3(b)係將圖3(a)之跨坐型車輛3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20放大表示之俯視圖。於本實施方式中,跨坐型車輛3如下所述般構成。於本實施方式中,對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之構成標註與圖1所示之跨坐型車輛1相同之符號。
如圖3(a)所示,跨坐型車輛3之發電機25於沿車寬方向LR觀察時,至少一部分與發電用引擎21具有重疊。如圖3(b)所示,發電機25與發電用引擎21之1個或複數個汽缸211於車寬方向LR上錯開。連桿部31構成包含分別配置於左右之對的複數對。連桿部31具有容許分別向與連桿部31之動作方向P相交之方向Q位移的遊隙q1。關於連桿部31所成之各對,於車寬方向LR上,自成對之連桿部31之各者至汽缸211之中央(汽缸軸線T)為止之距離(q21、q22)的偏差,大於自成對之連桿部31之各者至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20之重心G為止之距離(q31、q32)的偏差,且大於自成對之連桿部31之各者至跨坐型車輛1之車寬方向LR上之中心C為止之距離(q41、q42)的偏差。
根據本實施方式之跨坐型車輛3,於車寬方向LR上,自成對之連桿部31之各者至汽缸211之中央為止之距離的偏差q2,大於自成對之連桿部31之各者至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20之重心G為止之距離的偏差q3。又,根據跨坐型車輛3,於車寬方向LR上,自成對之連桿部31之各者至汽缸211之中央為止之距離的偏差q2,大於自成對之連桿部31之各者至跨坐型車輛之車寬方向LR上之中心C為止之距離的偏差q4。 因此,本實施方式之跨坐型車輛3中,容易對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20作用慣性力H,該慣性力H例如係使跨坐型車輛3以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重心G為中心向水平方向旋轉的力。但是,本實施方式之跨坐型車輛3可藉由作為附遊隙之連桿之連桿部31,抑制如使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3之車體向水平方向旋轉般之慣性力H自發電用引擎21傳遞至車體框架10。
[第4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之第4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4(a)係將本發明之第4實施方式之跨坐型車輛4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20放大表示的左側視圖,圖4(b)至(d)係將圖4(a)之跨坐型車輛4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20之支持機構30之連桿部32L~34L放大表示的左側視圖。於本實施方式中,跨坐型車輛4如下所述般構成。於本實施方式中,對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之構成標註與圖1所示之跨坐型車輛1相同之符號。
圖4(a)之跨坐型車輛4之連桿部由包含分別配置於左右之對的作為第一對之連桿部32L及32R、作為第二對之連桿部33L及33R、以及作為第三對之連桿部34L及34R構成。作為第一對之連桿部32L及32R及作為第二對之連桿部33L及33R於容許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汽缸方向平移振動(振動Y1)之方向上動作,作為第三對之連桿部34L及34R抑制繞曲軸213之旋轉振動(振動X2)。再者,於圖4(a)至(d)中,僅圖示了跨坐型車輛4之左右方向LR上之左方向L之連桿部即連桿部32L~34L,而未圖示跨坐型車輛4之左右方向LR上之右方向R之連桿部即連桿部32R~34R。
詳細而言,連桿部32藉由沿與曲軸軸線S方向(左右方向LR)垂直之方向延伸之連桿板322、及具有與曲軸軸線S方向平行之旋轉軸之軸承支持部323而構成連桿機構321。連桿機構321構成為連桿板322相對於車體框架10可沿與曲軸軸線S方向垂直之方向旋轉。連桿機構321藉由彈性體支持部324而由彈性體325支持於車體框架10,且藉由車體支持部326而由彈性體327支持於發電用引擎21。彈性體325抑制連桿板322大幅度旋轉,彈性體327支持發電用引擎21且使其可振動。 連桿部33藉由沿與曲軸軸線S方向(左右方向LR)垂直之方向延伸之連桿板332、及具有與曲軸軸線S方向平行之旋轉軸之軸承支持部333而構成連桿機構331。連桿機構331構成為連桿板332相對於車體框架10可沿與曲軸軸線S方向垂直之方向旋轉。連桿機構331係藉由彈性體支持部334而由彈性體335支持於車體框架10,且藉由車體支持部336而由彈性體337支持於發電用引擎21。彈性體335抑制連桿板332大幅度旋轉,彈性體337支持發電用引擎21且使其可振動。 連桿部34藉由沿與曲軸軸線S方向(左右方向LR)垂直之方向延伸之連桿板342、及具有與曲軸軸線S方向平行之旋轉軸之軸承支持部343而構成連桿機構341。連桿機構341構成為連桿板342相對於車體框架10可沿與曲軸軸線S方向垂直之方向旋轉。連桿機構341藉由車體支持部346而由彈性體347支持於發電用引擎21。彈性體347支持發電用引擎21且使其可振動。
於本實施方式之跨坐型車輛4中,連桿部包含作為第一對之連桿部32、作為第二對之連桿部33及作為第三對之連桿部34。藉由作為第一對之連桿部32以軸承支持部323為中心旋轉,作為第二對之連桿部33以軸承支持部333為中心旋轉,而發電用引擎21於容許汽缸方向平移振動之方向及容許繞曲軸之旋轉振動之方向上動作。此處,作為第三對之連桿部34抑制發電用引擎21之繞曲軸之旋轉振動。若發電用引擎21繞曲軸旋轉,則力會作用於連結連桿部34之軸承支持部343與車體支持部346之線Z上。此時,藉由抑制發電用引擎21於線Z之方向上移動彈性體347之伸縮範圍以上,而抑制發電用引擎21之繞曲軸之旋轉振動。藉此,沿曲軸軸線S方向觀察時,可將支持機構30設為容許產生於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20之汽缸軸線T方向上之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振動,並抑制繞曲軸之旋轉方向之振動的構造。因此,於本實施方式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4中,可有效率地抑制發電用引擎21中產生之振動傳遞至車體框架10。
(應用例) 上述第1實施方式至第4實施方式之發電用引擎例如為單汽缸引擎、除燃燒時點之曲軸角度為90度及270度之並列雙汽缸引擎以外之雙汽缸引擎、三汽缸引擎、或除CROSSPLANE型並列四汽缸引擎以外之四汽缸引擎。除單汽缸引擎以外之上述發電用引擎可為並列型引擎,亦可為V型引擎。於第1實施方式至第4實施方式之發電用引擎為該等引擎之情形時,可藉由利用平衡器抑制一次慣性力及一次慣性力偶所引起之振動,並利用支持機構抑制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振動傳遞至框架,而抑制振動傳遞至框架。
1: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 2: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 3: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 4: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 5: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 10:車體框架 15:蓄電裝置 16:驅動馬達 17:驅動輪 20: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 21:發電用引擎 25:發電機 30:支持機構 31:連桿部 32L:連桿部 33L:連桿部 34L:連桿部 211:汽缸 212:雙軸一次平衡器 213:曲軸 213-1,213-2:平衡器軸 214:活塞 311:連桿機構 312:連桿板 313:軸承支持部 314:彈性體 315:彈性體 321:連桿機構 322:連桿板 323:軸承支持部 324:彈性體支持部 325:彈性體 326:車體支持部 327:彈性體 331:連桿機構 332:連桿板 333:軸承支持部 334:彈性體支持部 335:彈性體 336:車體支持部 337:彈性體 341:連桿機構 342:連桿板 343:軸承支持部 346:車體支持部 347:彈性體
圖1(a)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方式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之構成的左側視圖,(b)係將(a)之跨坐型車輛1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構成放大表示的左側視圖。 圖2(a)係將本發明之第2實施方式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放大表示的左側視圖,(b)係將(a)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放大表示之後視圖,(c)係將(a)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之支持機構放大表示之左側視圖。 圖3(a)係將本發明之第3實施方式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放大表示的左側視圖,(b)係將(a)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放大表示之俯視圖。 圖4(a)係將本發明之第4實施方式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放大表示的左側視圖,(b)至(d)係將(a)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支持機構之連桿部放大表示的左側視圖。
1: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
10:車體框架
15:蓄電裝置
16:驅動馬達
17:驅動輪
20: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
21:發電用引擎
25:發電機
30:支持機構
211:汽缸
212:雙軸一次平衡器
213:曲軸
213-1,213-2:平衡器軸
214:活塞

Claims (6)

  1. 一種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其具備:車體框架;驅動馬達;驅動輪,其可旋轉地支持於上述車體框架,藉由上述驅動馬達而驅動;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具有:發電用引擎,其具有一個或複數個汽缸、及抑制一次慣性力及一次慣性力偶所引起之振動之雙軸一次平衡器;以及發電機,其安裝於上述發電用引擎,藉由上述發電用引擎之曲軸之旋轉而驅動從而發電,並將發電所得之電力經由蓄電裝置或不經由蓄電裝置供給至上述驅動馬達;且構成為可輸出藉由上述發電機而產生之電力,並且不將上述發電用引擎輸出之動力向上述驅動輪傳遞;以及支持機構,其以容許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汽缸方向平移振動並且抑制繞曲軸之旋轉振動之態樣,以支持上述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方式安裝於上述車體框架,上述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汽缸方向平移振動係因二次慣性力而沿曲軸軸線方向觀察時產生於上述發電用引擎之汽缸軸線方向上之平移振動,該二次慣性力係藉由利用上述雙軸一次平衡器抑制一次慣性力及一次慣性力偶而殘存於上述發電用引擎之慣性力,上述繞曲軸之旋轉振動係以與曲軸軸線平行之線為中心之旋轉振動。
  2. 如請求項1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支持機構由連桿部構成,該連桿部作為連桿機構與彈性體之組合,且形成複數對。
  3. 如請求項2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發電機於沿車寬方向觀察時,至少一部分與上述發電用引擎具有重疊,且與上述發電用引擎之1個或複數個汽缸於車寬方向上錯開;且上述連桿部構成包含分別配置於左右之對的複數對,且具有容許分別向與上述連桿部之動作方向相交之方向位移的遊隙,關於上述連桿部所成之各對,於車寬方向上,自成對之上述連桿部之各者至上述汽缸之中央為止之距離的偏差,大於自成對之連桿部之各者至上述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重心為止之距離的偏差,且大於自成對之上述連桿部之各者至上述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之上述車寬方向上之中心為止之距離的偏差。
  4. 如請求項2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連桿部係由包含分別配置於左右之對的第一對、第二對及第三對構成,上述第一對及第二對於容許上述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汽缸方向平移振動之方向上動作,上述第三對抑制上述繞曲軸之旋轉振動。
  5. 如請求項3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連桿部係由包含分別配置於左右之對的第一對、第二對及第三對構成,上述第一對及第二對於容許上述殘存二次慣性力所引起之汽缸方向平移振動之方向上動作,上述第三對抑制上述繞曲軸之旋轉振動。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發電用引擎係單汽缸引擎、除燃燒時點之曲軸角度為90度及270度之並列雙汽缸引擎以外之雙汽缸引擎、三汽缸引擎、或除CROSSPLANE型並列四汽缸引擎以外之四汽缸引擎。
TW111103338A 2021-01-29 2022-01-26 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 TWI8152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03364 WO2022162904A1 (ja) 2021-01-29 2021-01-29 シリーズハイブリッド式ストラドルドビークル
WOPCT/JP2021/003364 2021-0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6804A TW202306804A (zh) 2023-02-16
TWI815288B true TWI815288B (zh) 2023-09-11

Family

ID=82654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3338A TWI815288B (zh) 2021-01-29 2022-01-26 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387921B2 (zh)
TW (1) TWI815288B (zh)
WO (1) WO2022162904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0820A (en) * 1982-04-01 1985-04-1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rum type switch-over mechanism for a speed change device
TW587592U (en) * 1998-09-28 2004-05-11 Honda Motor Co Ltd Motorcycle
WO2005063559A1 (ja) * 2003-12-25 2005-07-14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電動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42772B2 (ja) * 1999-10-08 2007-07-1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シリーズハイブリッド式電動二輪車
JP4377102B2 (ja) 2002-02-20 2009-12-0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6621268B2 (ja) * 2015-08-27 2019-12-1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及び鞍乗型車両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0820A (en) * 1982-04-01 1985-04-1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rum type switch-over mechanism for a speed change device
TW587592U (en) * 1998-09-28 2004-05-11 Honda Motor Co Ltd Motorcycle
WO2005063559A1 (ja) * 2003-12-25 2005-07-14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電動車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6804A (zh) 2023-02-16
WO2022162904A1 (ja) 2022-08-04
JP7387921B2 (ja) 2023-11-28
JPWO2022162904A1 (zh) 2022-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6046326A (ja) 1次バランサ付きエンジン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TWI815288B (zh) 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
JP2012236467A (ja) 自動二輪車
CN101229838B (zh) 跨乘式车辆
JP4093520B2 (ja) 船外機
JP2017115604A (ja) 内燃機関
CN1175176C (zh) 奇数汽缸的v型内燃机
JP2020175822A (ja) シリーズハイブリッド式鞍乗型車両
US20220033034A1 (en) Straddled vehicle
US20220032765A1 (en) Series hybrid type straddled vehicle
JP2002122028A (ja) 自動二輪車の二次バランサ支持構造
WO2022162903A1 (ja) シリーズハイブリッド式ストラドルドビークル
JP2008260501A (ja) 自動二輪車
US20220033027A1 (en) Straddled vehicle
JP5908452B2 (ja) 内燃機関のバランサー構造
JP5036329B2 (ja) 鞍乗型車両
WO2023119354A1 (ja) 発電専用のエンジン発電機ユニット
JP2005248966A (ja) 自動二輪車の二次バランサ支持構造
JPS61187533A (ja)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回り構造
JPH04307145A (ja) 車両用直列4気筒内燃機関におけるバランサ装置
JP4675866B2 (ja) バランサを備える内燃機関および該内燃機関が搭載された自動二輪車
JPH09166182A (ja) 低振動v型エンジン
JPS59187133A (ja) 3気筒エンジンのバランサ装置
CN103161878A (zh) 平衡轴组及具有该平衡轴组的车辆
JPH08332996A (ja) 船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