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3027B - 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 Google Patents

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3027B
TWI813027B TW110135527A TW110135527A TWI813027B TW I813027 B TWI813027 B TW I813027B TW 110135527 A TW110135527 A TW 110135527A TW 110135527 A TW110135527 A TW 110135527A TW I813027 B TWI813027 B TW I81302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crylate
metal oxide
methacrylate
phosphate
modifi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5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6917A (zh
Inventor
李慧映
鄭祐永
金相現
Original Assignee
韓商凱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韓商凱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韓商凱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6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6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30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302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0/10Esters
    • C08F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0/16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F20/18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with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25/00Compounds of zirco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25/00Compounds of zirconium
    • C01G25/02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44Polymeris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e.g. plasticisers, dyestuffs, fill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46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C08F2/48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by ultraviolet or visible light
    • C08F2/50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by ultraviolet or visible light with sensitis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1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e.g. of H3PO4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5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41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C08K5/5415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i—O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5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41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C08K5/5435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containing oxygen in a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5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4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5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4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C08K5/5475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N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04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organic substances
    • C08K9/06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organic substances with 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4/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based o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ono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groups C09D183/00 - C09D183/16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30Particle morphology extending in three dimensions
    • C01P2004/39Particle morphology extending in three dimensions parallelepiped-lik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4Nan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nan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60Optical properties, e.g. expressed in CIELAB-valu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3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33/04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44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zirco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1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5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04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organic substan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igments, Carbon Blacks, Or Wood Stain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一種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包括:使用磷酸基化合物來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丙烯酸酯類單體;及矽烷偶聯劑。

Description

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光學透明聚合物材料因其成本低、加工性能良好、可見光透過率高而被廣泛用於光學塗層及光電子材料。近年來,具有高折射率的透明材料已被用於光學濾波器、透鏡、反射器、光波導、減反射膜、太陽能電池及發光二極體(LED)的材料。
然而,這些聚合物的折射率(n)為1.3至1.7,由於僅用聚合物材料難以實現高折射率,因此正在進行有關將具有高折射率的無機材料(n=1.5至2.7)與聚合物混合和分散的研究。
用於高折射無機材料的材料包括TiO2(n=2.5~2.7)、ZrO2(n=2.1~2.2)、ZnO(n=2.0)、SnO2(n=2.0)及SiO2(n=1.5)。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用於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所述分散液組合物不僅可以實現高折射率及高透明度,還可以減少黃變現象的發生。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薄膜組合物及使用其來製備的光學薄膜,所述薄膜組合物既可以實現高折射率及高透明度,還可以減少黃變現象的發生。
然而,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並非受限於上述言及的問題,未言及的其他問題能夠通過以下記載由本領域一般技藝人士所明確理解。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包括:使用磷酸基化合物來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丙烯酸酯類單體;及矽烷偶聯劑。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使用磷酸基化合物來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可以具有正方晶系的單晶相。
根據一實施例,述金屬氧化物粒子可以包括從由ZrO2、SiO2、TiO2、SrTiO2、MgO、Ta2O5、ZrO2-TiO2及SiO2-Fe2O3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至少任一種。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磷酸基化合物可以包括從由磷酸酯(phosphoric acid ester)、烯基聚乙二醇醚磷酸酯(Alkenyl polyethylene glycol ether phosphate)、具有酸性基團的共聚物的烷基醇銨鹽(Alkylolammonium salt a copolymer with acidic groups)、磷酸鹽(Phosphoric acid salt)、聚(氧基-1,2-乙二醇)(Poly(oxy-1,2-ethanediyl))、α-異十三烷基-ω-羥基-磷酸酯(alpha-isotridecyl-omega-hydroxy- phosphate)、共聚物的磷酸酯鹽(Phosphoric acid ester salt of a copolymer)、聚氧乙烯十三烷基醚磷酸酯、聚醚磷酸酯鹽(Polyether phosphate)、陽離子脂肪酸族磷酸酯、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磷酸酯及磷酸鹽酯(phosphate esters)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至少任一種。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磷酸酯可以包括從由磷酸三乙酯、三-(2-二乙氨基-乙基)磷酸酯、三-(2-二甲氨基-乙基)磷酸酯、三二甲氨基甲基磷酸酯、三二乙氨基甲基磷酸酯、雙-(2-二甲氨基-乙基)甲基-膦酸酯、雙-(2-二乙氨基-乙基)甲基-膦酸酯、二-二乙氨基甲基甲基-膦酸酯、三乙氨基磷酸酯、二乙氨基甲氨基磷酸酯、二甲氨基乙氨基磷酸酯、二乙氨基甲基二甲基磷酸酯、2-二乙氨基-乙基二甲基磷酸酯及2-二甲氨基-乙基二甲基磷酸酯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至少任一種。
根據一實施例,在所述使用磷酸基化合物來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中,金屬氧化物的金屬與磷酸基團的摩爾比可以為1:0.04至1:0.12。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使用磷酸基化合物來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的平均粒徑可以為5nm至20nm。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使用磷酸基化合物來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可以為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的20重量%至60重量%。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丙烯酸酯類單體可以包括從由3-(苯氧基苯基)甲基丙基-2-烯酸((3-(phenoxyphenyl)methyl prop-2-enoate; PBA)、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異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戊酯、丙烯酸異戊酯、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丙烯酸異辛酯、丙烯酸壬酯、丙烯酸異壬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2-乙氧基乙氧基丙烯酸乙酯、2-乙氧基乙氧基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丙烯酸2-苯氧基乙酯、乙氧基苯氧基丙烯酸酯、3,3,5-三甲基環己烷丙烯酸酯、環三乙基丙烷甲縮醛丙烯酸酯、丙烯酸苄酯、丙烯酸異冰片酯、丙烯酸環己酯及丙烯酸聯苯甲酯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一種以上。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丙烯酸酯類單體可以為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的40重量%至60重量%。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矽烷偶聯劑可以包括從由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4-氨基丁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二乙基異丙氧基矽烷、(巰基甲基)二甲基乙氧基矽烷、二-4-巰基丁基二甲氧基矽烷、3-巰基丙基三異丙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二甲基乙氧基矽烷、3-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2-(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3-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4-溴丁基甲基二丁氧基矽烷、5-碘己基二乙基甲氧基矽烷、3-異氰酸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異硫氰酸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羥基丁基異丙基二甲氧基矽烷、雙(2-羥乙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溴苯基三甲氧基矽烷、(2-(碘苯基)乙基)乙基二甲氧基矽烷、雙(氯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矽烷、溴甲基苯基二甲基異丙氧基矽烷、雙(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碳二亞胺、N-乙基-N-(丙基乙氧基二甲氧基矽烷)-碳二亞胺、3-(三甲氧基矽烷基)丙醇、(3,5-己二酮)三乙氧基矽烷、3-(三甲氧基甲矽烷基)丙基乙醯乙酸酯、3-(三甲氧基甲矽烷基)甲基丙烯酸丙酯矽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2-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脲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乙氧基羰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三乙氧基矽丙基三乙烯三胺、N-三甲氧基矽丙基三乙烯三胺、10-三甲氧基甲矽烷基-1,4,7-三胺唑烷、10-三乙氧基甲矽烷基-1,4,7-三唑癸烷、9-三甲氧基甲矽烷基-3,6-乙酸偶氮壬酯、3-(三乙氧基甲矽烷基)丙基丁二酸酸酐、N-苄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雙氧乙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及(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一種以上。
根據一實施例,基於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所述矽烷偶聯劑可以為5重量份至20重量份。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的液相折射率可以為1.67以上,其黃度指數(Y.I)小於30。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的透射率可以為55%以上,其霧度(Haze)為15%以下。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準備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通過將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添加到將矽烷偶聯劑溶解在有機溶劑中的溶液來製備混合液;將珠子(Bead)添加到所述混合液,並分散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從而製備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有機溶劑分散液;及向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有機溶劑分散液添加丙烯酸酯類單體,並去除有機溶劑。
根據一實施例,準備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通過向磷酸基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添加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來形成反應物;及洗滌、乾燥及粉末化所述形成的反應物。
根據本發明又另一實施例的薄膜組合物包括: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或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方法來製備的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紫外(UV)光引發劑;及用於紫外(UV)固化的單體。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紫外光引發劑可以包括從由以下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一種以上:選自基於鎓鹽系、重氮鹽系、鋶鹽系化合物及咪唑系的陽離子型光引發劑;及選自噻噸酮系、磷系、三嗪系、二苯甲酮系、安息香系、肟系、丙酮系、氨基酮系、酮系、安息香醚苯乙酮系、蒽醌系及芳香族氧化膦基化合物的自由基型光引發劑。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用於紫外固化的單體可以包括從由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縮水甘油-α-丙烯酸乙酯、縮水甘油-α-烯-丙烯酸丙酯、縮水甘油-α-丙烯酸丁酯、3,4-環氧甲基丙烯酸丁酯、3,4-環氧丙烯酸丁酯、6,7-環氧肽基甲基丙烯酸酯、6,7-環氧庚基丙烯酸酯、6,7-環氧庚基-α-乙基丙烯酸酯、2-羥丙基丙烯酸酯、2-羥乙基丙烯酸酯、丙烯酸四氫糠酯、丙烯酸異冰片酯、2-羥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及三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一種以上。
根據本發明又另一實施例的光學薄膜,通過紫外固化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薄膜組合物來製備,其黃度指數小於30。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包括使用20nm以下的磷酸基化合物來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由此可以實現高折射率及高透明度,並可以降低黃度指數(YI)。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薄膜組合物可以實現高折射率及高透明度,並可以形成降低黃度指數的光學薄膜。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可以對以下實施例進行多種變更,因此本案的權利範圍並非受到以下實施例的限制或限定。對所有實施例的全部更改、其均等物乃至其替代物均包括在請求項範圍。
實施例中使用的術語僅用於說明特定實施例,並非用於限定實施例。在內容中沒有特別說明的情況下,單數表達包括複數含義。在本說明書中,「包括」或者「具有」等術語用於表達存在說明書中所記載的特徵、數值、步驟、操作、構成要素、配件或其組合,並不排除還具有一個或以上的其他特徵、數值、步驟、操作、構成要素、配件或其組合,或者附加功能。
在沒有其他定義的情況下,包括技術或者科學術語在內的在此使用的全部術語,都具有本領域一般技藝人士所理解的通常的含義。通常使用的與詞典定義相同的術語,應理解為與相關技術的通常的內容相一致的含義,在本案中沒有明確言及的情況下,不能過度理想化或解釋為形式上的含義。
並且,在參照附圖進行說明的程序中,與元件符號無關,相同的構成要素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省略對此的重複的說明。在說明實施例的程序中,當判斷對於相關公知技術的具體說明會不必要地混淆實施例時,省略對其詳細說明。
並且,在對實施例的構成要素進行說明時,可以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術語。然而,上述術語的使用僅作為將該構成要素區別於其他構成要素,並非用於限定相應構成要素的本質、排列或順序。
與任何一個實施例中的構成要素具有相同功能的構成要素在其他實施例中使用相同的名稱進行說明。在未言及反例時,記錄在任何一個實施例的說明能夠適用於其他實施例,由此,在重複範圍內省略具體說明。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包括:使用磷酸基化合物來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丙烯酸酯類單體;及矽烷偶聯劑。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包括使用20nm以下的磷酸基化合物來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由此可以實現高折射率及高透明度,並可以降低黃度指數(YI)。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使用磷酸基化合物來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可以具有正方晶系的單晶相。根據本發明的使用磷酸基化合物來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在製備程序中以磷酸鹽被表面改性,因此其為經化學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而不是表面塗層。
當使用磷酸鹽對根據本發明的金屬氧化物粒子進行表面改性時,將其從單斜晶系和正方晶系的混合晶相合成為正方晶系的單晶相。
根據一實施例,金屬氧化物粒子用於提供高亮度功能性。
所述金屬氧化物粒子可以包括從由ZrO2、SiO2、TiO2、SrTiO2、MgO、Ta2O5、ZrO2-TiO2及SiO2-Fe2O3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至少任一種。優選地,所述金屬氧化物粒子可以是氧化鋯。所述氧化鋯粒子具有高折射率,基本上沒有光催化活性,並且具有優異的耐光性和耐候性。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磷酸基化合物可以包括從由磷酸酯(phosphoric acid ester)、烯基聚乙二醇醚磷酸酯(Alkenyl polyethylene glycol ether phosphate)、具有酸性基團的共聚物的烷基醇銨鹽(Alkylolammonium salt a copolymer with acidic groups)、磷酸鹽(Phosphoric acid salt)、聚(氧基-1,2-乙二醇)(Poly(oxy-1,2-ethanediyl))、α-異十三烷基-ω-羥基-磷酸酯(alpha-isotridecyl-omega-hydroxy- phosphate)、共聚物的磷酸酯鹽(Phosphoric acid ester salt of a copolymer)、聚氧乙烯十三烷基醚磷酸酯、聚醚磷酸酯鹽(Polyether phosphate)、陽離子脂肪酸族磷酸酯、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磷酸酯及磷酸鹽酯(phosphate esters)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至少任一種。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磷酸酯可以包括從由磷酸三乙酯、三-(2-二乙氨基-乙基)磷酸酯、三-(2-二甲氨基-乙基)磷酸酯、三二甲氨基甲基磷酸酯、三二乙氨基甲基磷酸酯、雙-(2-二甲氨基-乙基)甲基-膦酸酯、雙-(2-二乙氨基-乙基)甲基-膦酸酯、二-二乙氨基甲基甲基-膦酸酯、三乙氨基磷酸酯、二乙氨基甲氨基磷酸酯、二甲氨基乙氨基磷酸酯、二乙氨基甲基二甲基磷酸酯、2-二乙氨基-乙基二甲基磷酸酯及2-二甲氨基-乙基二甲基磷酸酯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至少任一種。
根據一實施例,作為所述磷酸基化合物的市售產品,可以使用包括BYK社的商品名:DISPER BYK-102、DISPER BYK-103、DISPER BYK-106、DISPER BYK-110、DISPER BYK-111、DISPER BYK-118或DISPER BYK180等。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使用磷酸基化合物來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可以使用市售粒子,並且,可以從由水熱合成方法、溶膠-凝膠法、固相法及超臨界法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一種以上的合成方法來合成。優選地,可以通過水熱合成方法來合成所述使用磷酸基化合物來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
根據一實施例,在所述使用磷酸基化合物來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中,金屬氧化物的金屬與磷酸基團的摩爾比可以為1:0.04至1:0.12。基於所述金屬氧化物的金屬摩爾含量,當所述金屬氧化物的金屬及磷酸基團的摩爾含量小於1:0.04時,改善黃度指數的效果可能不顯著;當其範圍超過1:0.12時,磷酸基團的含量也隨之增加,因此可能會發生粒子折射率損失。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使用磷酸基化合物來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的平均粒徑可以為5nm至20nm。當所述使用磷酸基化合物來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的平均粒徑小於5nm時,由於粒子表面能的增加,可能會發生難以分散等問題;當其粒徑超過20nm時,可能會發生聚集現象,導致發生塗層外觀不良、薄膜的厚度變厚及折射率降低等問題。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使用磷酸基化合物來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可以為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的20重量%至60重量%。當所述使用磷酸基化合物來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的重量小於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的20重量%時,固化組合物的亮度可能會降低,導致在後處理中產生的固化膜的光學性質降低;當其重量超過60%時,金屬氧化物粒子之間的分散間隔可能會極低,導致分散液的粘度過度增加,並在金屬氧化物粒子之間發生聚集現象。
根據一實施例,當形成薄膜時,所述丙烯酸酯類單體可以表現出優異的可模塑性、可加工性及機械性能。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丙烯酸酯類單體可以包括從由3-(苯氧基苯基)甲基丙基-2-烯酸((3-(phenoxyphenyl)methyl prop-2-enoate; PBA)、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異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戊酯、丙烯酸異戊酯、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丙烯酸異辛酯、丙烯酸壬酯、丙烯酸異壬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2-乙氧基乙氧基丙烯酸乙酯、2-乙氧基乙氧基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丙烯酸2-苯氧基乙酯、乙氧基苯氧基丙烯酸酯、3,3,5-三甲基環己烷丙烯酸酯、環三乙基丙烷甲縮醛丙烯酸酯、丙烯酸苄酯、丙烯酸異冰片酯、丙烯酸環己酯及丙烯酸聯苯甲酯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一種以上。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丙烯酸酯類單體可以為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的40重量%至60重量%。當所述丙烯酸酯類單體的重量小於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的40重量%時,分散體中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的含量可能會相對增加,導致粘度和黃度指數也隨之增加;當其重量超過60重量%時,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的含量可能會相對降低,從而降低薄膜的折射率和亮度特性。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矽烷偶聯劑可以包括從由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4-氨基丁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二乙基異丙氧基矽烷、(巰基甲基)二甲基乙氧基矽烷、二-4-巰基丁基二甲氧基矽烷、3-巰基丙基三異丙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二甲基乙氧基矽烷、3-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2-(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3-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4-溴丁基甲基二丁氧基矽烷、5-碘己基二乙基甲氧基矽烷、3-異氰酸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異硫氰酸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羥基丁基異丙基二甲氧基矽烷、雙(2-羥乙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溴苯基三甲氧基矽烷、(2-(碘苯基)乙基)乙基二甲氧基矽烷、雙(氯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矽烷、溴甲基苯基二甲基異丙氧基矽烷、雙(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碳二亞胺、N-乙基-N-(丙基乙氧基二甲氧基矽烷)-碳二亞胺、3-(三甲氧基矽烷基)丙醇、(3,5-己二酮)三乙氧基矽烷、3-(三甲氧基甲矽烷基)丙基乙醯乙酸酯、3-(三甲氧基甲矽烷基)甲基丙烯酸丙酯矽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2-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脲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乙氧基羰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三乙氧基矽丙基三乙烯三胺、N-三甲氧基矽丙基三乙烯三胺、10-三甲氧基甲矽烷基-1,4,7-三胺唑烷、10-三乙氧基甲矽烷基-1,4,7-三唑癸烷、9-三甲氧基甲矽烷基-3,6-乙酸偶氮壬酯、3-(三乙氧基甲矽烷基)丙基丁二酸酸酐、N-苄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雙氧乙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及(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一種以上。
根據一實施例,基於100重量份的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所述矽烷偶聯劑可以為5重量份至20重量份。當所述矽烷偶聯劑基於100重量份的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小於5重量份時,粒子的分散可能不容易;當其超過20重量份時,在成膜期間光學性質可能會降低。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的液相折射率可以為1.67以上,其黃度指數可以小於30。
根據本發明的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可以實現1.67以上的高折射率,並且,與使用非經表面改性的氧化鋯粒子的分散液組合物相比,其具有顯著改善黃度指數的效果。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的透射率可以為55%以上,其霧度(Haze)可以為15%以下。
因此,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可以具有高透明度。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可以是無(free)溶劑型。
即,根據一實施例,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可以是無溶劑型。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準備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通過將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添加到將矽烷偶聯劑溶解在有機溶劑中的溶液來製備混合液;將珠子(Bead)添加到所述混合液,並分散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從而製備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有機溶劑分散液;及向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有機溶劑分散液添加丙烯酸酯類單體,並去除有機溶劑。
根據一實施例,在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的製備方法中,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丙烯酸酯類單體及矽烷偶聯劑的每個特徵如前述。
下文中,將針對每個步驟詳細描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的製備方法。
根據一實施例,準備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通過向磷酸基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添加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來形成反應物;及洗滌、乾燥及粉末化所述形成的反應物。
在將所述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添加到磷酸鹽基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的步驟中,可以在攪拌的同時將所述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添加到磷酸鹽基化合物的水溶液中。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使用磷酸基化合物來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可以使用市售粒子,並且,可以從由水熱合成方法、溶膠-凝膠法、固相法及超臨界法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一種以上的合成方法來合成。優選地,可以通過水熱合成方法來合成所述使用磷酸基化合物來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
根據一實施例,在所述使用磷酸基化合物來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中,金屬氧化物的金屬與磷酸基團的摩爾比可以為1:0.04至1:0.12。基於所述金屬氧化物的金屬摩爾含量,當所述金屬氧化物的金屬及磷酸基團的摩爾含量小於1:0.04時,改善黃度指數的效果可能不顯著;當其範圍超過1:0.12時,磷酸基團的含量也隨之增加,因此可能會發生粒子折射率損失。
根據一實施例,在形成反應物的步驟中,可以將鹼性水溶液逐滴添加到添加有所述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的磷酸基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然後將其保持在70°C至100°C的反應溫度2小時到4小時。
根據一實施例,可以使用蒸餾水、丙酮或兩者來洗滌所述形成的反應物。可以乾燥和粉碎洗滌後的反應物濾餅。
根據一實施例,製備所述混合液的步驟可以是通過將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添加到將矽烷偶聯劑溶解在有機溶劑中的溶液來製備混合液。
根據一實施例,可以通過將矽烷偶聯劑添加到有機溶劑中,然後在20°C至30°C的溫度下使用攪拌棒混合5分鐘至20分鐘來製備將所述矽烷偶聯劑溶解在有機溶劑中獲得的溶液。
此後,將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添加到所述矽烷偶聯劑溶解在有機溶劑中的溶液中,並可以通過使用攪拌棒在20°C至30°C的溫度下混合20分鐘至40分鐘來製備混合液。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有機溶劑可以包括從由四氫呋喃、異丙醇、正丁醇、乙二醇、丙二醇、甲基乙基酮、二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CHN、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二醇單甲醚、丙二醇單甲醚醋酸酯、正己烷、甲苯、二甲苯、苯乙烯、鄰甲基苯乙烯、間甲基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對甲氧基苯乙烯、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苄酯、丙烯酸苯酯、丙烯酸二苯酯、丙烯酸聯苯酯、2-丙烯酸聯苯酯、2-([1,1'-聯苯]-2-芳氧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苯氧基苄酯、3-苯氧基苄基-3-(1-萘基)丙烯酸酯、(2E)-3-羥基-2-(3-苯氧基苄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聯苯酯、2-硝基苯基丙烯酸酯、4-硝基苯基丙烯酸酯、2-硝基苯甲基丙烯酸酯、4-硝基苯甲基丙烯酸酯、2-硝基苄基甲基丙烯酸酯、4-硝基苄基甲基丙烯酸酯、2-氯苯基丙烯酸酯、4-氯苯基丙烯酸酯、2-氯苯基甲基丙烯酸酯、4-氯苯基甲基丙烯酸酯、鄰苯基苯酚丙烯酸乙酯、雙酚二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2-乙基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異冰片基(甲基)丙烯酸酯、二甲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羥乙基丙烯酸酯、2-羥丙基丙烯酸酯、2-羥丁基丙烯酸酯、甲基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三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羥基新戊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雙環戊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己內酯改性的雙環芬太尼二(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乙烷改性磷酸二(甲基)丙烯酸酯、芳基化環己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多元醇聚(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及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一種以上。優選地,所述有機溶劑可以是四氫呋喃。
根據一實施例,在最後步驟中通過真空減壓去除有機溶劑,由此可以獲得無溶劑型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
根據一實施例,在製備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有機溶劑分散液的步驟中,可以通過向所述混合液添加珠子(Bead)並分散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來進行製備。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珠子可以包括從由氧化鋯、氧化釔、氧化釔穩定氧化鋯、氧化鋁、二氧化鈦、氧化鎂、碳化矽、碳化鎢、碳化鈦及氮化矽的組成群組中旋轉的至少任一種。優選地,所述珠子可以為氧化鋯珠子。
根據一實施例,在將珠子添加到所述混合液中之後,可以使用油漆攪拌器將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2至4小時。
根據一實施例,在添加所述丙烯酸酯類單體並去除有機溶劑的步驟中,最後,通過將丙烯酸酯類單體添加到所述分散液後去除有機溶劑,可以製備出無溶劑型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
根據一實施例,使用1μm的注射篩檢程式來過濾掉所述金屬氧化物-有機溶劑分散液中未分散的大金屬氧化物粒子,並在最後步驟中通過真空去除有機溶劑,由此可以製備出無溶劑型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
根據本發明又另一實施例的薄膜組合物包括: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或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方法來製備的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紫外(UV)光引發劑;及用於紫外(UV)固化的單體。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紫外光引發劑可以包括陽離子型光引發劑、自由基型光引發劑或兩者。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紫外光引發劑可以包括從由以下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一種以上:選自基於鎓鹽系、重氮鹽系、鋶鹽系化合物及咪唑系的陽離子型光引發劑;及選自噻噸酮系、磷系、三嗪系、二苯甲酮系、安息香系、肟系、丙酮系、氨基酮系、酮系、安息香醚苯乙酮系、蒽醌系及芳香族氧化膦基化合物的自由基型光引發劑。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紫外光引發劑可以為所述薄膜組合物的2重量%至5重量%。當所述紫外光引發劑小於所述薄膜組合物的2重量%時,可能無法充分固化薄膜組合物,因此難以確保適當的硬度;當其超過5重量%時,由於固化收縮,在成膜後可能會出現裂紋、剝落等。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用於紫外固化的單體可以包括丙烯酸酯類樹脂。所述丙烯酸酯類樹脂作為一種沒有分子內雙鍵的飽和烴基聚合物,在其固有性質方面具有優異的抗氧化性,因此其具有優異的耐候性。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用於紫外固化的單體可以包括從由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縮水甘油-α-丙烯酸乙酯、縮水甘油-α-烯-丙烯酸丙酯、縮水甘油-α-丙烯酸丁酯、3,4-環氧甲基丙烯酸丁酯、3,4-環氧丙烯酸丁酯、6,7-環氧肽基甲基丙烯酸酯、6,7-環氧庚基丙烯酸酯、6,7-環氧庚基-α-乙基丙烯酸酯、2-羥丙基丙烯酸酯、2-羥乙基丙烯酸酯、丙烯酸四氫糠酯、丙烯酸異冰片酯、2-羥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及三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一種以上。
根據一實施例,根據本發明的薄膜組合物可以進一步包括丙烯酸樹脂。
根據一實施例,所述丙烯酸樹脂可以包括從由丙烯酸羥乙酯(HEA)、甲基丙烯酸羥乙酯(HEMA)、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二丙烯酸乙二醇酯(EGDA)、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三羥甲基丙烷乙氧基三丙烯酸酯(TMPEOTA)、甘油丙氧基化三丙烯酸酯(GPTA)、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A)、甲基丙烯酸苄酯、丙烯酸苯酯、丙烯酸二苯酯、丙烯酸聯苯酯、2-丙烯酸聯苯酯、2-([1,1'-聯苯]-2-芳氧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苯氧基苄酯、3-苯氧基苄基-3-(1-萘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聯苯酯、2-硝基苯基丙烯酸酯、4-硝基苯基丙烯酸酯、2-硝基苯基甲基丙烯酸酯、4-硝基苯基甲基丙烯酸酯及雙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一種以上。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薄膜組合物可以製備具有高透明度和高折射率的組合物,並可以改善薄膜顏色的黃變。
通過紫外固化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薄膜組合物來製備根據本發明又另一實施例的光學薄膜,並且,其黃度指數小於30。
根據本發明的用於顯示的光學薄膜既實現1.67以上的高折射率,又降低黃度指數。
下面,將參照以下實施例及比較例來詳細描述本發明。然而,本發明的技術精神並不限於此。 [比較例]
使用水熱合成法合成了氧化物-氧化鋯奈米粒子。將28.9g的四氫呋喃(THF)及2.1g的甲基丙烯酸矽烷添加到100mL油漆攪拌器的容器中的合成粒子中,並在室溫下使用攪拌棒(stirrer bar)將其混合10分鐘。之後,將38g的合成的氧化鋯粉末添加到所述溶液中,並使用攪拌棒在室溫下形成混合液30分鐘。然後,向所述混合物中添加200g的0.05mm珠子,並使用油漆攪拌器分散3小時,以獲得40w%的氧化鋯-THF溶劑分散液。此後,將氧化鋯-THF溶劑分散液與單體進行混合,以在真空下除去溶劑以製備了氧化鋯-單體分散液。 [實施例1]
在比較例中,除了通過添加磷酸鹽磷酸三乙酯而不是合成氫氧化物-氧化鋯奈米粒子來合成磷酸鹽表面改性的氧化鋯奈米粒子外,以與比較例相同的方式製備了磷酸鹽表面改性的氧化鋯-單體分散液組合物。 [實施例2]
在實施例1中,除了添加2.9g的甲基丙烯酸基矽烷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了磷酸鹽表面改性的氧化鋯-單體分散液組合物。 [實施例3]
在實施例1中,除了添加3.3g的甲基丙烯酸基矽烷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了磷酸鹽表面改性的氧化鋯-單體分散液組合物。
圖1為示出ZrO2及磷酸鹽表面改性的ZrO2粒子的FT-IR分析結果;圖2示出ZrO2、磷酸鹽表面改性的ZrO2粒子、四方晶系(Tetragonal)及單斜晶系(Monoclinic)的XRD分析結果。
參照圖1及圖2,對於磷酸鹽表面改性的氧化鋯粉末,通過FT-IR分析確認了氧化鋯表面的官能團,並通過XRD分析確認了氧化鋯的晶相。並且,已證實當其表面以磷酸鹽得到改性時,單斜晶系和四方晶系的混合晶相被合成為四方晶系的單晶相。
下面表1圖示對比例的氧化鋯-單體分散液、實施例1至實施例3的磷酸鹽表面改性的氧化鋯-單體分散液組合物的折射率、D50直徑、霧度(Haze)、黃度(Y.I.)及透射率的測量結果。 [表1]
類别 奈米粒子 甲基丙烯基 矽烷含量(g) 折射率 D 50 (nm) 霧度 (%) Y.I. 透射率 (%)
比較例 氫氧化物-氧化鋯 2.1 1.672 22.8 15.86 40.06 42.53
實施例1 磷酸鹽表面改性的氧化鋯 2.1 1.672 20.0 11.86 27.88 55.40
實施例2 磷酸鹽表面改性的氧化鋯 2.9 1.671 16.3 12.15 21.53 60.84
實施例3 磷酸鹽表面改性的氧化鋯 3.3 1.670 16.4 9.24 21.25 62.40
參照表1可以看出,當測量粒徑、光學性質(例如透射率、霧度和黃度指數)並應用磷酸鹽表面改性的氧化鋯時,根據本發明實施例1至實施例3的以折射率1.670-1.675製備的單體分散液的透射率增加,霧度和黃度降低,粒徑減小。
綜上,通過有限的實施例及附圖對實施例進行了說明,本領域的一般技藝人士能夠對上述記載進行多種修改與變形。例如,所說明的技術以與所說明的方法不同的循序執行,及/或所說明的構成要素以與所說明的方法不同的形態結合或組合,或者,由其他構成要素或均等物進行替換或置換也能夠獲得相同的效果。
由此,其他體現、其他實施例及請求項範圍的均等物全部屬於專利請求項的範圍。
圖1為示出ZrO2及磷酸鹽表面改性的ZrO2粒子的FT-IR分析結果。
圖2示出ZrO2、磷酸鹽表面改性的ZrO2粒子、四方晶系(Tetragonal)及單斜晶系(Monoclinic)的XRD分析結果。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Claims (14)

  1. 一種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其中包括:使用磷酸基化合物來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丙烯酸酯類單體;及矽烷偶聯劑,所述金屬氧化物粒子為二氧化锆(ZrO2)奈米粒子,所述磷酸基化合物為磷酸酯,所述磷酸酯包括從由磷酸三乙酯、三-(2-二乙氨基-乙基)磷酸酯、三-(2-二甲氨基-乙基)磷酸酯、三二甲氨基甲基磷酸酯、三二乙氨基甲基磷酸酯、雙-(2-二甲氨基-乙基)甲基-膦酸酯、雙-(2-二乙氨基-乙基)甲基-膦酸酯、二-二乙氨基甲基甲基-膦酸酯、三乙氨基磷酸酯、二乙氨基甲氨基磷酸酯、二甲氨基乙氨基磷酸酯、二乙氨基甲基二甲基磷酸酯、2-二乙氨基-乙基二甲基磷酸酯及2-二甲氨基-乙基二甲基磷酸酯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至少任一種,所述使用磷酸基化合物來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為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的20重量%至60重量%,所述丙烯酸酯類單體為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的40重量%至60重量%,基於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所述矽 烷偶聯劑為5重量份至20重量份。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其中所述使用磷酸基化合物來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具有正方晶系的單晶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其中在所述使用磷酸基化合物來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中,金屬氧化物的金屬與磷酸基團的摩爾比為1:0.04至1:0.1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其中所述使用磷酸基化合物來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粒子的平均粒徑為5nm至20nm。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其中所述丙烯酸酯類單體包括從由3-(苯氧基苯基)甲基丙基-2-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異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戊酯、丙烯酸異戊酯、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丙烯酸異辛酯、丙烯酸壬酯、丙烯酸異壬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 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2-乙氧基乙氧基丙烯酸乙酯、2-乙氧基乙氧基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丙烯酸2-苯氧基乙酯、乙氧基苯氧基丙烯酸酯、3,3,5-三甲基環己烷丙烯酸酯、環三乙基丙烷甲縮醛丙烯酸酯、丙烯酸苄酯、丙烯酸異冰片酯、丙烯酸環己酯及丙烯酸聯苯甲酯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一種以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其中所述矽烷偶聯劑包括從由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4-氨基丁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二乙基異丙氧基矽烷、(巰基甲基)二甲基乙氧基矽烷、二-4-巰基丁基二甲氧基矽烷、3-巰基丙基三異丙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二甲基乙氧基矽烷、3-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2-(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3-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4-溴丁基甲基二丁氧基矽烷、5-碘己基二乙基甲氧基矽烷、3-異氰酸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異硫氰酸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羥基丁基異丙基二甲氧基矽烷、雙(2-羥乙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溴苯基三甲氧基矽烷、(2-(碘苯基) 乙基)乙基二甲氧基矽烷、雙(氯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矽烷、溴甲基苯基二甲基異丙氧基矽烷、雙(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碳二亞胺、N-乙基-N-(丙基乙氧基二甲氧基矽烷)-碳二亞胺、3-(三甲氧基矽烷基)丙醇、(3,5-己二酮)三乙氧基矽烷、3-(三甲氧基甲矽烷基)丙基乙醯乙酸酯、3-(三甲氧基甲矽烷基)甲基丙烯酸丙酯矽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2-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脲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乙氧基羰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三乙氧基矽丙基三乙烯三胺、N-三甲氧基矽丙基三乙烯三胺、10-三甲氧基甲矽烷基-1,4,7-三胺唑烷、10-三乙氧基甲矽烷基-1,4,7-三唑癸烷、9-三甲氧基甲矽烷基-3,6-乙酸偶氮壬酯、3-(三乙氧基甲矽烷基)丙基丁二酸酸酐、N-苄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雙氧乙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及(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一種以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其中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的液相折射率為1.67以上,其黃度指數小於3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其中 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的透射率為55%以上,其霧度為15%以下。
  9.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驟:準備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通過將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添加到將矽烷偶聯劑溶解在有機溶劑中的溶液來製備混合液;將珠子添加到所述混合液,並分散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從而製備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有機溶劑分散液;及向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有機溶劑分散液添加丙烯酸酯類單體,並去除有機溶劑。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其中準備所述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通過向磷酸基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添加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來形成反應物;及洗滌、乾燥及粉末化所述形成的反應物。
  11. 一種薄膜組合物,其中包括:根據請求項1之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 散液組合物或根據請求項9之方法來製備的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紫外光引發劑;及用於紫外固化的單體。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薄膜組合物,其中所述紫外光引發劑包括從由以下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一種以上:選自基於鎓鹽系、重氮鹽系、鋶鹽系化合物及咪唑系的陽離子型光引發劑;及選自噻噸酮系、磷系、三嗪系、二苯甲酮系、安息香系、肟系、丙酮系、氨基酮系、酮系、安息香醚苯乙酮系、蒽醌系及芳香族氧化膦基化合物的自由基型光引發劑。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薄膜組合物,其中所述用於紫外固化的單體包括從由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縮水甘油-α-丙烯酸乙酯、縮水甘油-α-烯-丙烯酸丙酯、縮水甘油-α-丙烯酸丁酯、3,4-環氧甲基丙烯酸丁酯、3,4-環氧丙烯酸丁酯、6,7-環氧肽基甲基丙烯酸酯、6,7-環氧庚基丙烯酸酯、6,7-環氧庚基-α-乙基丙烯酸酯、2-羥丙基丙烯酸酯、2-羥乙基丙烯酸酯、丙烯酸四氫糠酯、丙烯酸異冰片酯、2-羥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 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及三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一種以上。
  14. 一種光學薄膜,其中通過紫外固化請求項11的薄膜組合物來製備,其黃度指數小於30。
TW110135527A 2020-09-24 2021-09-24 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TWI8130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123720 2020-09-24
KR1020200123720A KR102432565B1 (ko) 2020-09-24 2020-09-24 표면개질된 금속산화물 나노입자 분산액 조성물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6917A TW202216917A (zh) 2022-05-01
TWI813027B true TWI813027B (zh) 2023-08-21

Family

ID=80791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5527A TWI813027B (zh) 2020-09-24 2021-09-24 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432565B1 (zh)
CN (1) CN114249956A (zh)
TW (1) TWI8130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5762B (zh) * 2022-04-21 2024-01-26 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纳米氧化锆分散液、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5197587A (zh) * 2022-08-12 2022-10-18 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含磷改性剂改性氧化锆及其制备方法和光学膜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2420A (zh) * 2007-08-31 2010-09-22 卡伯特公司 制备改性金属氧化物的纳米颗粒分散体的方法
CN107001067A (zh) * 2014-12-12 2017-08-01 Dic株式会社 无机微粒分散液的制造方法、包含该分散液的固化性组合物及其固化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94068A (ko) * 2006-10-11 2009-09-03 바스프 에스이 표면 개질된, 나노미립자 금속 산화물, 금속 수산화물 및/또는 금속 산화 수산화물의 제조 방법
JP5447916B2 (ja) * 2009-02-17 2014-03-19 Dic株式会社 無機酸化物微粒子含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該組成物から得られる硬化物
KR102351339B1 (ko) * 2014-01-24 2022-01-13 가부시기가이샤 닛뽕쇼꾸바이 금속산화물 입자를 포함하는 분산체
WO2016136454A1 (ja) * 2015-02-25 2016-09-01 Dic株式会社 硬化性組成物とその硬化物、及び光学部材
KR20190081089A (ko) * 2017-12-29 2019-07-09 주식회사 케이씨텍 표면 개질된 금속 산화물을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용 졸(sol) 분산액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90123601A (ko) * 2018-04-24 2019-11-01 주식회사 고려이노테크 플렉서블 하드코팅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플렉서블 하드코팅 필름
WO2019240154A1 (ja) * 2018-06-15 2019-12-19 ナガセケム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無機酸化物微粒子分散液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2420A (zh) * 2007-08-31 2010-09-22 卡伯特公司 制备改性金属氧化物的纳米颗粒分散体的方法
CN107001067A (zh) * 2014-12-12 2017-08-01 Dic株式会社 无机微粒分散液的制造方法、包含该分散液的固化性组合物及其固化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041274A (ko) 2022-04-01
KR102432565B1 (ko) 2022-08-19
CN114249956A (zh) 2022-03-29
TW202216917A (zh) 2022-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13027B (zh) 經表面改性的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分散液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JP6943865B2 (ja) 光学用途向けナノコンポジット配合物
CN103210008B (zh) 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JP4590705B2 (ja) 反射防止積層体
US20220017381A1 (en) SYNTHESIS, CAPPING, AND DISPERSION OF TiO2 NANOCRYSTALS
CN109071258A (zh) 结合有两亲性有机硅烷化合物的无机氧化物微粒、其有机溶剂分散液以及被膜形成用组合物
TWI816202B (zh) 用於顯示的金屬氧化物分散液組合物、其製備方法及用於顯示的光學元件
JP4759780B2 (ja) 低屈折率組成物、低屈折率膜、光学多層膜および反射防止膜
KR101371293B1 (ko) 유-무기 복합 클리어 코팅 바인더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유-무기 복합 클리어 코팅도료
JP2023031304A (ja) 金属酸化物分散液、ディスプレイ用フィルム組成物、及び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部材
KR102396587B1 (ko) 티타니아 분산액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0857373B1 (ko) 반사방지 필름 코팅용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반사 방지 필름및 반사 방지 필름을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2533092B1 (ko) 디스플레이용 무기입자 분산액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450394B1 (ko) 디스플레이용 금속 산화물 분산액 조성물, 그의 제조방법 및 디스플레이용 광학 부재
KR102551649B1 (ko) 투명도가 개선된 무기입자 분산액 및 디스플레이용 광학 부재
KR20210051866A (ko) 메타아크릴기로 표면처리된 무기 산화물 나노입자 분산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220086201A (ko) 유무기 하이브리드 분산액 조성물, 그의 제조방법 및 디스플레이용 광학 부재
KR20220085523A (ko) 유무기 하이브리드 분산액 조성물, 그의 제조방법 및 디스플레이용 광학 부재
CN112533965B (zh) 支链聚合分散剂、水性颜料分散体和其水性涂料组合物
JP2024514459A (ja) ナノインプリントリソグラフィ用のジルコニア配合物およびチタニア配合物、ならびにナノコンポジット
WO2023122108A1 (en) Synthesis, capping and dispersion of high refractive index nanocrystals and nanocomposites
KR20220169054A (ko) 중공실리카 입자 분산 조성물, 그의 제조방법, 그를 포함하는 광학용 필름 및 디스플레이용 광학 부재
KR20230034713A (ko) 표면개질된 중공실리카 및 표면개질된 중공실리카 분산액
KR20210006099A (ko) 세륨-도핑된 티타니아 입자, 분산액 조성물, 코팅용 조성물 및 세륨-도핑된 티타니아 입자의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