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1233B - 通訊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訊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1233B
TWI811233B TW107128917A TW107128917A TWI811233B TW I811233 B TWI811233 B TW I811233B TW 107128917 A TW107128917 A TW 107128917A TW 107128917 A TW107128917 A TW 107128917A TW I811233 B TWI811233 B TW I81123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signal
aforementioned
data
re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8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1867A (zh
Inventor
田中悠介
菅谷茂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1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18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12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123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6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payload signals; piggyb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8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技術係有關於,在實體層與MAC層係為獨立的無線通訊中,可以進行使用到原訊號、與用來重送該原訊號的解調失敗之資訊所需之重送訊號的資訊之合成的通訊裝置及方法。   將用來重送原訊號的解調失敗之資訊所需之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對該重送訊號的送訊來源予以發送;基於該已發送之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將已被該送訊來源所發送之重送訊號予以接收。本揭露係可適用於例如:收送訊裝置、通訊裝置、資訊處理裝置、電子機器、電腦、程式、記憶媒體、系統等。

Description

通訊裝置及方法
本技術係有關於通訊裝置及方法,尤其是有關於,在實體層與MAC層係為獨立的無線通訊中,可以進行使用到原訊號、與用來重送該原訊號的解調失敗之資訊所需之重送訊號的資訊之合成的通訊裝置及方法。
先前,於無線通訊中,將解調失敗的訊號之資訊與藉由重送而接收到的訊號之資訊做適切地合成,相較於通常之重送可以獲得較多增益的一種稱為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的手法,係為存在。
可是,在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中,進行已接收之訊號的調變解調、編碼、解碼處理的實體層與包含用來識別訊號之內容或順序的MAC層在內的傳輸層係為獨立,訊框長度係為可變,因此在使用區塊編碼時,其編碼單位係與MAC層中的訊框長度為獨立。因此,難以適用HARQ。
於是,藉由在實體層標頭中新追加含有訊框之識別元或長度的HARQ標頭,就可判別應做合成之訊號,而對無線LAN適用HARQ的方法,係被想到(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254369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該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方法的情況下,會帶來大幅的處理負擔之增大,或是導致緩衝區之使用量增大等疑慮,而難以實現。
本揭露係有鑑於此種狀況而研發,其目的在於,在實體層與MAC層係為獨立的無線通訊中,可以進行使用到原訊號、與用來重送該原訊號的解調失敗之資訊所需之重送訊號的資訊之合成。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技術之一側面的通訊裝置,係為一種通訊裝置,其係具備:通訊部,係將用來重送原訊號的解調失敗之資訊所需之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對前記重送訊號的送訊來源,予以發送,並基於已發送之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前記資訊,而將已被前記送訊來源所發送之前記重送訊號,予以接收。
本技術之一側面的通訊方法,係為一種通訊方法,其係由通訊裝置,來將用來重送原訊號的解調失敗之資訊所需之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對前記重送訊號的送訊來源,予以發送,並基於已發送之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前記資訊,而將已被前記送訊來源所發送之前記重送訊號,予以接收。
本技術之另一側面的通訊裝置,係為一種通訊裝置,其係具備:通訊部,係將用來重送原訊號的解調失敗之資訊所需之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予以接收,基於已接收之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前記資訊而生成前記重送訊號,將已生成之前記重送訊號,發送至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的送訊來源。
本技術之另一側面的通訊方法,係為一種通訊方法,其係由通訊裝置,來將用來重送原訊號的解調失敗之資訊所需之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予以接收,基於已接收之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前記資訊而生成前記重送訊號,將已生成之前記重送訊號,發送至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的送訊來源。
於本技術之一側面的通訊裝置及方法中,用來重送原訊號的解調失敗之資訊所需之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會對該重送訊號的送訊來源而被發送;基於該已被發送之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已被該送訊來源所發送之重送訊號,會被接收。
於本技術之另一側面的通訊裝置及方法中,用來重送原訊號的解調失敗之資訊所需之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會被接收,基於該已被接收之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該重送訊號會被生成,該已生成之重送訊號,係被發送至該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的送訊來源。 [發明效果]
若依據本技術,則可進行通訊。又若依據本技術,則在實體層與MAC層係為獨立的無線通訊中,可以進行使用到原訊號、與用來重送該原訊號的解調失敗之資訊所需之重送訊號的資訊之合成。
以下,說明用以實施本揭露的形態(以下稱作實施形態)。此外,說明係用以下順序來進行。 1.第1實施形態(通訊系統) 2.其他
<1.第1實施形態> <HARQ>   近年來,隨著無線終端的普及,在同一空間、頻率下會有多數的終端進行通訊的狀況。在此種稠密環境下,因為送訊訊號之碰撞等導致收訊側的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 Ratio)會動態地變化,無法正確解調的訊號會大增。訊號無法被正確解調的情況下,通常會要求該訊號之重送而重新收訊以確保通訊品質。然而,若重送被多次重複,則該重送本身就會浪費通訊資源,變成導致系統全體之通訊品質降低的主因。
於是,為了實現有效率的重送,一種稱為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的手法,係被想到。HARQ,係使用原訊號、和用來重送該原訊號的解調失敗之資訊所需之重送訊號,來進行資訊之合成的手法。藉由該HARQ,將原訊號之資訊與重送訊號之資訊做適切地合成,想定會比通常的重送(ARQ(Automatic Repeat-request)),更能抑制重送所致之資源的消費,而確保系統全體之通訊品質。
可是,例如在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的情況下,進行已接收之訊號之調變解調、編碼、解碼處理的實體層,與包含用來識別訊號之內容或順序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層在內的傳輸層,係為獨立。又,訊框長度係為可變,因此在使用到區塊編碼的情況下,其編碼單位係與MAC層中的訊框長度為獨立。亦即,在MAC層中,在某個訊框中發生錯誤的情況下,無法得知是哪個編碼區塊中發生了錯誤,難以和已被正確接收之位元列做區別而用於合成。又,在從被收訊到被轉換成位元列以前的中間處理階段中的訊號,無法識別該訊號是含有哪個訊框之資訊,在中間處理階段中難以進行把原訊號與重送訊號建立關連的合成。因此,單純對無線LAN之通訊適用HARQ,是有困難的。
在專利文獻1中,是藉由在實體層標頭中新追加了含有訊框之識別元或長度的HARQ標頭,而可判別應合成之訊號,而可在無線LAN中進行HARQ。
然而,在通常的情況下,實體層標頭係含有對通訊而言為重要的資訊,因此會被採用信賴性高的調變。因此,將多數的訊框的識別元或長度的相關之資訊儲存在實體層標頭中,恐怕會導致大幅的處理負擔之增大。又,收訊側的通訊裝置,係無法得知何時才會進行HARQ所致之重送,必須要經常性地等待才可以進行支援HARQ的收訊動作,而會一直持續保持著訊號,因此會需要具備較多的緩衝區。又,若送訊側的通訊裝置有丟棄訊框的情況下,由於無法測知此一事實,因此緩衝區內的訊號會被多餘地保持,恐怕會導致緩衝區的浪費。因此,以該方法來實現無線LAN中的HARQ,是有困難的。
<HARQinfo之送訊>   於是,不需要在實體層標頭中追加資訊,希望能在無線LAN中實現HARQ。更具體而言,例如HARQ所致之重送之收訊側的通訊裝置,將資料的識別元、順序、長度等之HARQ資訊連同資料之送訊要求明示性地通知給送訊側,送訊側的通訊裝置,係以對應於該要求的形式,基於HARQ資訊而特定出要發送的資料,決定順序或調變、編碼方式,發送不含追加資訊的通常之訊號。
收訊側的通訊裝置,係已經保持有該訊號中所含之資料之識別元、順序、長度等之資訊,因此藉由如此設計,於MAC層中就可以判別哪個編碼區塊中有錯誤,可區別已被正確接收之位元列而使用於合成。又從被接收到被轉換成位元列以前的中間處理階段中,可以進行將原訊號與重送訊號建立關連之合成。
<通訊系統>   圖1係適用了本技術的通訊系統之一實施形態的主要構成例的區塊圖。圖1中所示的通訊系統100,係建構了所謂無線LAN的系統,具有基地台101(AP1)、終端裝置102-1(STA1)、及終端裝置102-2(STA2)。
基地台101(AP1),亦被稱為存取點,是作為所謂的母機而發揮機能的通訊裝置,與所謂的子機也就是終端裝置102-1(STA1)及終端裝置102-2(STA2)進行無線通訊。該無線通訊,係只要是實體層與MAC層係為獨立的無線通訊即可,亦可為其他任意方式。例如,亦可為IE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802.11中正被規格化的無線通訊方式。
以下,在沒有必要彼此區別終端裝置102-1及終端裝置102-2而做說明的情況下,稱之為終端裝置102。此外,圖1中所示的構成係為一例,通訊系統100的構成係為任意,不限定於此例。例如,基地台101或終端裝置102之數量係都可以為任意,不限定於圖1的例子。又,各裝置的連接關係也為任意。
在如此構成的通訊系統100中,適用HARQ。亦即,基地台101及終端裝置102,係在已接收之訊號(亦稱為原訊號)之解調發生失敗的情況下,進行HARQ所致之資訊之合成。亦即,該基地台101及終端裝置102,係將因為該原訊號之解調之失敗所損失的資訊當作重送訊號而予以重送,使用原訊號與重送訊號,將原訊號之資訊(亦稱為原資訊)與重送訊號之資訊(亦稱為重送資訊)予以適切地合成。
此時,要求該訊號之重送之一側的基地台101及終端裝置102,係進行適用了本技術的HARQ。亦即,該基地台101及終端裝置102,係將重送要求,連同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對重送訊號的送訊來源予以發送,令以該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為基礎的重送訊號被發送。
<通訊裝置>   圖2係適用了本技術的通訊裝置之一實施形態的主要構成例的區塊圖。圖1的基地台101及終端裝置102,作為關於無線通訊之構成,係具有與圖2的通訊裝置200相同之構成。亦即,通訊裝置200,係於圖1的通訊系統100中,可作為基地台101或終端裝置102而適用。以下,作為圖1的基地台101及終端裝置102的主要構成之說明,是使用圖2的通訊裝置200來說明。
圖2中所示的通訊裝置200,係藉由IEEE802.11中正被規格化的無線通訊方式而與其他通訊裝置進行無線通訊。又,通訊裝置200,係具有HARQ之機能,該HARQ所致之資訊之重送,是可由自身來進行,或是令通訊對象來進行,也可由其雙方來進行。
又,在可以令通訊對象進行HARQ所致之資訊之重送的情況下,通訊裝置200,係可藉由該HARQ,使用該原訊號與重送訊號,進行資訊之合成(亦即將原資訊與重送資訊適切地合成)。該HARQ所致之資訊之合成(使用了原訊號與重送訊號的資訊之合成),係可用將訊號予以解調所得之資料的方式而被進行,也可在轉換成資料(位元列)前的中間處理階段中(例如以I訊號及Q訊號的方式)而被進行。
亦即,通訊裝置200,係亦可將原訊號解調所得之原資料與重送訊號解調所得之重送資料做適切地合成,亦可在中間處理階段中,將原訊號與重送訊號做適切地合成。當然,亦可由通訊裝置200來進行其雙方。
此外,該HARQ所致之資訊之合成之具體的方法係為任意。例如,亦可將原資訊的損失之部分以重送資訊加以置換。又,例如,亦可將原訊號利用於重送訊號之解調。
如圖2所示,通訊裝置200係具有:控制部201、資料處理部202、及無線通訊部203。無線通訊部203係具有:調變解調部211、訊號處理部212、頻道推定部213、無線介面部214-1、放大部215-1、天線216-1、無線介面部214-2、放大部215-2、及天線216-2。再者,通訊裝置200係具有電源部221。
此外,在沒有必要彼此區別無線介面部214-1及無線介面部214-2而做說明的情況下,稱之為無線介面部214。又,在沒有必要彼此區別放大部215-1及放大部215-2而做說明的情況下,稱之為放大部215。再者,在沒有必要彼此區別天線216-1及天線216-2而做說明的情況下,稱之為天線216。
於圖2中,雖然將無線介面部214、放大部215、及天線216分別圖示為2個,但這些的數量係為任意,可分別為單數,亦可為3個以上。
又,無線介面部214、放大部215、及天線216係亦可為1個構成要素(這些是亦可由1個處理部的方式而被構成)。又,放大部215之機能亦可由無線介面部214來具備,亦可省略放大部215。
資料處理部202,係在發送由上層所被輸入之資料的情況下,根據該資料生成無線送訊所需之封包,並實施媒體存取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所需之標頭之附加或錯誤偵測碼之附加等之處理。資料處理部202,係將處理後的資料,提供給調變解調部211。
資料處理部202,係在已被接收之資料是從調變解調部211被供給的情況下,實施MAC標頭之解析、封包錯誤之偵測、重排處理等。又,資料處理部202,係進行基於HARQ資訊的資訊之合成。例如,資料處理部202,係將原訊號解調所得之原資料與重送訊號解調所得之重送資料做適切地合成。資料處理部202,係將處理後的資料,提供給自己的協定上層。
控制部201,係進行各部間的資訊之收授。又,控制部201,係進行調變解調部211及訊號處理部212中的參數設定、資料處理部202中的封包之排程。再者,控制部201係進行各無線介面部214及各放大部215之參數設定或送訊功率控制等。
又,控制部201係進行該通訊裝置200的能力資訊之保持、通訊對象的能力資訊之掌握、MPDU大小資訊的協商結果之保持、大小協商進行與否之判定、是否要求重送之判定、HARQ資訊之生成、是否接收到重送要求之判定、重送資訊之生成、HARQ資訊等使用到HARQ的訊號之重送時所必須之資訊之保持、以及基於HARQ資訊的重送資訊之生成等之處理。
再者,控制部201,係控制資料處理部202或無線通訊部203的各處理部(調變解調部211乃至天線216),令其執行能力資訊之交換、MPDU大小協商、原訊號之送訊或收訊、原資料之獲得、錯誤偵測(收訊成否判定)、原訊號(原資料)之保持、BA之送訊或收訊、含有HARQ資訊的重送要求訊號之送訊或收訊、重送訊號之送訊或收訊、HARQ所致之使用了原訊號與重送訊號的資訊之合成等之處理。
無線通訊部203,係進行訊號之送訊或收訊等,無線通訊之相關處理。
調變解調部211,係在訊號送訊的情況下,對來自資料處理部202的輸入資料,基於已被控制部201所設定的編碼及調變方式,進行編碼(encode)、交錯、及調變等之處理,生成資料符元串流。調變解調部211,係將其供給至訊號處理部212。
調變解調部211,係在訊號收訊的情況下,對來自訊號處理部212的輸入,進行和上述訊號送訊之際的處理相反之處理。例如,調變解調部211,係對從訊號處理部212所供給之訊號,進行解調或解碼(decode)等之處理。又,調變解調部211,係進行基於HARQ資訊的資訊之合成。例如,調變解調部211,係將原訊號與重送訊號於中間處理階段中做適切地合成。調變解調部211,係將已被進行過這些處理的資料,供給至資料處理部202或控制部201。
訊號處理部212,係在訊號送訊的情況下,因應需要而對來自調變解調部211之輸入進行為了空間分離的訊號處理,生成1個以上的送訊符元串流。訊號處理部212,係將其所得之1個以上的送訊符元串流,供給至各個無線介面部214。
訊號處理部212,係在訊號收訊的情況下,對從各個無線介面部214所被輸入之收訊符元串流進行訊號處理,因應需要而進行串流的空間分解。訊號處理部212,係將處理後之訊號供給至調變解調部211。
頻道推定部213,係基於來自各個無線介面部214的輸入訊號的前文部分及訓練訊號部分,算出傳播路徑的複合頻道增益資訊。頻道推定部213,係將已算出之複合頻道增益資訊,透過控制部201而供給至調變解調部211或訊號處理部212。調變解調部211,係將該複合頻道增益資訊利用於解調處理。訊號處理部212,係將該複合頻道增益資訊利用於空間分離所需之訊號處理。
無線介面部214,係在訊號送訊的情況下,將來自訊號處理部212之輸入轉換成類比訊號,實施濾波及往載波頻率之升轉,將處理後的訊號往天線215送出。又,無線介面部214,係在訊號收訊的情況下,對來自放大部215之輸入,實施與訊號送訊之際之處理相反的處理,將該處理後的資料,提供給訊號處理部212及頻道推定部213。
放大部215,係在訊號送訊的情況下,將從無線介面部214所被輸入之類比訊號增幅至所定之功率,透過天線216以無線訊號的方式予以發送(往空中放出)。又,放大部215,係在訊號收訊的情況下,透過天線216而將無線訊號(由空中所被傳輸過來的訊號)予以接收,將該已接收之訊號增幅至所定之功率,供給至無線介面部214。此外,該放大部215係亦可為,訊號送訊時的機能與訊號收訊時的機能的其中至少任一方,是被內包於無線介面部214中。
電源部221,係由電池電源或固定電源所構成,對通訊裝置200的各處理部(控制部201、資料處理部202、及無線通訊部203(調變解調部211乃至天線216))供給電力。此外,該電力供給亦可被控制部201所控制。
<調變解調部211>   作為HARQ所致之合成是於中間處理階段中將原訊號與重送訊號予以合成的情況下,調變解調部211的訊號收訊之際之處理所相關之主要構成例,示於圖3。此情況下,調變解調部211,係如圖3所示,作為訊號收訊時的處理所相關之構成,係具有解調部231、訊號保持部232、及訊號合成部233。
解調部231,係對從訊號處理部212所被輸入之原訊號,基於控制部201所設定的編碼及調變方式而予以解調。解調部231,係將該解調所得之原資料,基於控制部201之設定,供給至資料處理部202、訊號合成部233、或訊號保持部232之任一者。
例如,若是不含使用到HARQ之重送資料的訊號的情況下,則解調部231係對解調資料進行去交錯等之處理,將處理後的解調資料,供給至資料處理部202。又,解調部231,係將該解調資料,也供給至訊號保持部232,令其保持之。資料處理部202,係針對所被供給之解調資料使用錯誤偵測等來進行收訊之成否判斷,若未被正確收訊,則控制訊號保持部232,令其繼續保持該資料。
又,例如,若為含有使用到HARQ之重送資料的訊號的情況下,則解調部231係將解調資料供給至訊號保持部232而令其保持之。又,解調部231,係也將該解調資料供給至訊號合成部233。
訊號保持部232,係具有例如半導體記憶體等之任意的記憶媒體,將所被供給的解調資料,保持在該記憶媒體中。又,訊號保持部232,係將保持資料隨應於訊號合成部233等之要求,供給至訊號合成部233。
訊號合成部233,係將訊號保持部232中所被保持的解調資料(保持資料)予以讀出而取得之。又,訊號合成部233,係在從該訊號保持部232所讀出的保持資料、與從解調部231所被供給之解調資料(重送資料)間,依照HARQ資訊中所含之資料的識別元、資料的順序,資料的時間,將對應於同一資料的解調資料彼此藉由向量加算等之方法而予以合成。
訊號合成部233,係對該已被合成之解調資料進行去交錯等之處理,將該處理後的解調資料供給至資料處理部202。資料處理部202,係針對所被供給之解調資料使用錯誤偵測等來進行收訊之成否判斷,若再度未被正確收訊,則控制訊號保持部232,令其繼續保持該資料。
此外,作為HARQ所致之合成是將原資料與重送資料進行合成的情況下,則資料處理部202亦可保持原資料。
<程序>   接著說明,如以上的通訊裝置200適用於圖1的通訊系統100的基地台101及終端裝置102時的通訊之流程。圖4係將整個通訊,假設是使用到輪詢訊框(以下亦稱為Poll訊框)的單一使用者通訊時的程序之例子的圖示。於圖4中,是以基地台101(AP1)與終端裝置102-1(STA1)之間的通訊為例來圖示。
於圖4中,橫軸係表示時間軸,各軸上的白色長方形係表示訊框,平行四邊形係表示碰撞迴避機構所致之隨機的等待時間(後退)。從訊框延伸的實線的箭頭,其尖端是表示訊框的送訊目的地。
在本程序開始之前,基地台101(AP1)及旗下之終端裝置102-1(STA1),係基於從本實施例所示的重送訊號之收訊側所被發送的HARQ資訊而實施對HARQ通訊之支援(Capability)的確認程序。亦即,基地台101(AP1)及旗下之終端裝置102-1(STA1),係交換HARQ所相關之彼此的能力資訊。
又,在本程序開始之前,基地台101(AP1)及旗下之終端裝置102-1(STA1),係亦可進行決定MAC層中的MPDU等之資料單位長的協商(大小協商)。此外,該資料單位長,係亦可為區塊編碼進行之際的編碼區塊單位的整數倍。
基地台101(AP1)與終端裝置102-1(STA1),係基於通常之頻道存取程序而進行通訊。在此例中,首先,由終端裝置102-1(STA1)獲得送訊權,向基地台101(AP1)進行訊號送訊(箭頭301)。
接收到該訊號的基地台101(AP1),係藉由將該訊號進行收訊處理而獲得MPDU(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等之資料,進行錯誤偵測而判定資料之收訊成否。其後,基地台101(AP1),係將基於收訊成否的資訊,儲存在區塊確認(BA(Block Ack))等之訊框中,發送至終端裝置102-1(STA1)(箭頭302)。
此處基地台101(AP1),係在有解調失敗之訊號存在的情況下,將該訊號視為原訊號,將該原訊號所對應之原資料之位元列之至少一部分、或中間處理階段的原訊號之至少一部分,不予丟棄而保持之。例如,訊號保持部232係會保持原訊號。該已被保持之原訊號,亦稱為保持訊號。此外,若是保持原資料的情況下,則亦將其稱之為保持資料。
然後,基地台101(AP1),作為要求訊號之重送的重送要求訊號(重送要求訊框),係將含有HARQ資訊(HARQ info)的Poll訊框,發送至終端裝置102-1(STA1)(箭頭303)。
HARQ資訊,係為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是由為了實施HARQ所被適用之通訊(HARQ通訊)而為必須的資訊所構成。HARQ資訊的細節將於後述。接收到含有HARQ資訊之Poll訊框的終端裝置102-1(STA1),係依照該HARQ資訊,生成所被要求的應重送之資訊(重送資訊)之資料(重送資料),並生成含有該重送資料及新資料的訊號(含重送訊號的訊號),將該訊號發送至基地台101(AP1)(箭頭304)。
若被要求重送的資料已經被丟棄的情況下,則終端裝置102-1(STA1)係亦可將該資料係為已丟棄之意旨,通知給要求來源。例如,亦可發送Null資料,來作為該通知。
接收到該訊號的基地台101(AP1),係將該訊號依照自己所通知的HARQ資訊而進行收訊處理,抽出重送訊號。基地台101(AP1),係藉由HARQ,利用原訊號與重送訊號而進行資訊之合成,獲得MPDU等之資料。例如,基地台101(AP1),係在MPDU等之資料之位元列或被轉換成位元列以前的中間處理階段中,依照HARQ資訊而將保持訊號(原訊號)與重送訊號予以合成,將所得到的訊號予以解調等而獲得資料。又,例如,基地台101(AP1),係將重送訊號予以解調等,將所得到的重送資料依照HARQ資訊而與保持資料(原資料)進行合成。
基地台101(AP1),係對所得到的資料進行錯誤偵測,判定該資料之收訊成否。其後,基地台101(AP1),係將基於收訊成否的資訊,儲存在區塊確認(BA(Block Ack))等之訊框中,發送至終端裝置102-1(STA1)(箭頭305)。
收訊失敗的情況下,則重複上述的箭頭303乃至箭頭305之程序。此外,如上述,若被要求重送的資料是已丟棄之意旨的通知(例如Null資料)有被發送至要求來源的情況下,則基地台101(AP1),係亦可基於該通知,而結束重送要求。藉由如此設計,可抑制多餘的(無法回應的)重送要求之增加。
以上說明的程序,係在基地台101(AP1)與終端裝置102-1(STA1)互相對調的情況下(由基地台101(AP1)獲得送訊權,而向終端裝置102-1(STA1)進行訊號送訊的情況下),也是成立。亦即,於上述的說明中基地台101(AP1)與終端裝置102-1(STA1)亦可對調。當然,基地台101(AP1)的通訊對象亦可為終端裝置102-2(STA2)。亦即該情況下也是,可用相同的程序進行通訊。
<HARQ資訊>   HARQ資訊,係由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所構成。該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係無論哪種資訊皆可,但亦可含有例如:要求重送之資料的相關之資訊。又,該要求重送之資料的相關之資訊,係無論哪種資訊皆可,但亦可含有例如:資料之識別元的相關之資訊、與資料之長度的相關之資訊。
資料之識別元的相關之資訊,係無論哪種資訊皆可,但亦可含有例如:MAC層中的MPDU之序列號碼。
資料之長度的相關之資訊,係無論哪種資訊皆可,但亦可含有例如:藉由資料之識別元的相關之資訊而被表示了識別元的MPDU之位元組長度。又,例如,資料之長度的相關之資訊係亦可含有:對該MPDU不會含有過多或過少的編碼區塊之區塊數或位元組長度。甚至,例如,資料之長度的相關之資訊係亦可含有:該資料被轉換成位元列以前的中間處理階段之訊號之時間等之資訊。當然,資料之長度的相關之資訊,係亦可含有這些之中的複數種資訊。又,亦可為間接地表示這些資料之長度的資訊。
要求重送之資料的相關之資訊,係亦可還含有資料之順序的相關之資訊。該資料之順序的相關之資訊,係無論哪種資訊皆可,但亦可含有例如:資料之連結順序的相關之資訊。又,該資料之順序的相關之資訊係亦可含有例如:表示重送資料與新資料之順序的規則。當然,資料之順序的相關之資訊,係亦可含有這些之中的複數種資訊。又,亦可為間接地表示這些資料之順序的資訊。
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係亦可還含有例如:使用到原訊號與重送訊號的資訊之合成之設定的相關之資訊(亦即HARQ所致之合成之設定的相關之資訊)。該HARQ之設定的相關之資訊,係無論哪種資訊皆可,但亦可含有例如:要使用HARQ這件事情的通知。又,例如,HARQ之設定的相關之資訊係亦可含有例如:影像或聲音等這類要進行HARQ之串流的HARQ串流之識別元。藉由利用該識別元,就可抑制重送資料被錯誤地和無關的串流之資料做合成。
又,HARQ之設定的相關之資訊係亦可含有例如:Chase Combining、或Incremental Redundancy等之HARQ方式的通知(所使用的合成方式之通知)。藉由該通知,就可得知合成的規格,可有效率地生成重送資料。
當然,HARQ之設定的相關之資訊,係亦可含有這些之中的複數種資訊。
<HARQ資訊的訊框格式>   如以上般地從要求訊號之重送之一側(收訊側)的通訊裝置200(圖4的例子的情況下係為基地台101(AP1))將訊號往重送側之通訊裝置200(圖4的例子的情況下係為終端裝置102-1(STA1))所被傳輸的用來通知HARQ資訊的訊框格式之例子,示於圖5。
如圖5所示,傳輸HARQ資訊的訊框320係具有:HARQ控制321(HARQ Control)、序列號碼322 (Sequence Number)、及HARQ長度323(HARQ Length)之3個訊框。
HARQ控制321(HARQ Control)中係含有HARQ之設定的相關之資訊。序列號碼322(Sequence Number)中係含有所被發送的資料之識別元的相關之資訊。HARQ長度323(HARQ Length)中係含有所被發送的資料之長度的相關之資訊。
此外序列號碼322(Sequence Number)及HARQ長度323(HARQ Length)係亦可為,要求基於HARQ資訊之重送的資料有幾份,就被重複幾次。
圖6係用來通知HARQ資訊的訊框格式之另一構成例的圖示。圖6中所示的傳輸HARQ資訊的訊框330,係具有:HARQ控制331(HARQ Control)、起始序列號碼332(Starting Sequence Number)、序列號碼位元圖333(Sequence Number Bitmap)、及HARQ長度334(HARQ Length)之4個訊框。
HARQ控制331(HARQ Control)中係含有與圖5的HARQ控制321(HARQ Control)相同之資訊。HARQ長度334(HARQ Length)中係含有與圖5的HARQ長度323(HARQ Length)相同之資訊。
起始序列號碼332(Starting Sequence Number)中係含有,要求基於HARQ資訊之重送的複數筆資料之中的第1筆資料的識別元。
序列號碼位元圖333(Sequence Number Bitmap),係將該複數筆資料之中的第2筆以後的資料的識別元,以第1筆資料的識別元為基準而用位元圖(Bitmap)形式之資訊而被含有。
此外,HARQ長度334(HARQ Length)係亦可為,要求基於HARQ資訊之重送的資料有幾份,就被重複幾次。該訊框330,係在儲存有複數個識別元的情況下,可以比圖5的訊框320還更有效率地儲存資訊。
又,藉由將參照圖5或圖6而如上述的資訊當作HARQ資訊而予以傳輸,訊號重送側的通訊裝置200,係可基於該HARQ資訊,而生成所被要求之規格的訊號,而予以重送。
此外,用來通知HARQ資訊的訊框格式係為任意,不限定於上述的例子。例如,用來通知HARQ資訊的訊框係亦可含有上述以外之資訊。
又,如以上的用來通知HARQ資訊的訊框(訊框320或訊框330),係亦可和Poll訊框(或後述的Trigger訊框)連結而被發送,也可作為Poll訊框(或Trigger訊框)之一部分而被發送。又,將該用來通知HARQ資訊的訊框作為一部分而含有的Poll訊框(或Trigger訊框),係亦可與不含用來通知HARQ資訊之訊框的其他Poll訊框(或Trigger訊框)連結而被發送。
<Poll訊框>   將用來通知HARQ資訊的訊框作為一部分而含有的Poll訊框之例子,示於圖7。如圖7所示,將用來通知HARQ資訊的訊框作為一部分而含有的Poll訊框340係具有例如:訊框控制341(Frame Control)、持續期間342(Duration)、收訊位址343(RA)、送訊位址344(TA)、回應偏置345(Responce Offset)、HARQ資訊346(HARQ Info)、及訊框檢查序列347(FCS(Frame Check Sequence))。
訊框控制341(Frame Control)中係含有MAC訊框控制的相關之資訊。持續期間342(Duration)中係含有使用無線線路的預定期間的相關之資訊。收訊位址343(RA)中係含有廣播位址等之收件端的相關之資訊。送訊位址344(TA)中係含有送訊來源之通訊裝置200的MAC位址的相關之資訊。
回應偏置345(Responce Offset)中係含有,Poll訊框收訊後到發送訊號為止之時間的相關之資訊。HARQ資訊346(HARQ Info)中係含有上述的訊框320或訊框330(亦即用來通知HARQ資訊的訊框)。訊框檢查序列347(FCS(Frame Check Sequence))係含有進行訊框之錯誤偵測、訂正所需之資訊。
如以上所述,HARQ資訊,係可使用Poll訊框而發送。因此,與既存之通訊規格的親和性較高,可容易地實現。
<重送資料送訊處理的流程>   接著說明,進行如上的程序之際,被通訊裝置200所執行的處理的流程。首先,被訊號重送側的通訊裝置200(在圖4的例子的情況下係為終端裝置102-1(STA1))所執行的重送資料送訊處理的流程之例子,參照圖8的流程圖來加以說明。
一旦重送資料送訊處理被開始,則通訊裝置200,係於步驟S101中,將HARQ所被適用的通訊(HARQ通訊)的相關之能力資訊,與訊號之送訊目的地(亦即通訊對象之通訊裝置200)進行交換。更具體而言,該當通訊裝置200的HARQ通訊的相關之能力資訊,係由控制部201做管理。控制部201,係透過資料處理部202而將該能力資訊供給至無線通訊部203,令其將該能力資訊與通訊對象之通訊裝置200做交換。藉由該能力資訊之交換,通訊裝置200係可掌握通訊對象之通訊裝置200,是否具有HARQ通訊所相關之能力(例如是否可以進行HARQ通訊等)。
控制部201,係於步驟S102中,判定是否與通訊對象之通訊裝置200進行MPDU之大小協商。例如,通訊對象之通訊裝置200係為可進行HARQ通訊,判定為要進行MPDU之大小協商的情況下,則處理係往步驟S103前進。
於步驟S103中,控制部201,係控制資料處理部202或無線通訊部203,令其與通訊對象之通訊裝置200進行MPDU之大小協商。一旦步驟S103之處理結束,則處理係往步驟S104前進。又,於步驟S102中,若判定為不進行MPDU之大小協商的情況下,則步驟S103之處理係被省略,處理係往步驟S104前進。
於步驟S104中,控制部201,係控制資料處理部202及無線通訊部203,令其發送訊號,將對應於該訊號送訊而從通訊對象之通訊裝置200所被發送的含有收訊成否資訊的訊號,予以接收。例如,圖4的程序之例子的情況下,會進行如箭頭301或箭頭302所示的訊號之授受。
於步驟S105中,控制部201係判定,是否從通訊對象之通訊裝置200接收到含有HARQ資訊的重送要求訊號(送訊要求訊框)。例如圖4的程序之例子的箭頭303所示,在判定為接收到含有HARQ資訊之Poll訊框的情況下,處理係往步驟S106前進。
於步驟S106中,控制部201,係從已接收之Poll訊框之資料抽出HARQ資訊,基於該已抽出之HARQ資訊,而生成重送資訊。控制部201,係將該重送資訊供給至資料處理部202,令其生成重送資料。控制部201,係控制無線通訊部203,生成含有該重送資料及新資料的訊號,例如如圖4的程序之例子的箭頭304所示,將該訊號發送至通訊對象之通訊裝置200。亦即,通訊裝置200,係以被HARQ資訊所指定的資料構成,建構含有重送資料與新資料的訊號並發送之。
此外,已丟棄被要求重送的資料的情況下,控制部201,係亦可控制資料處理部202及無線通訊部203,不是令其發送含有重送資料及新資料的訊號,而是令其發送Null資料。
於步驟S107中,控制部201,係控制資料處理部202及無線通訊部203,例如圖4的程序之例子的箭頭305所示,令其將對應於該訊號送訊而從通訊對象之通訊裝置200所被發送的含有收訊成否資訊的訊號,予以接收。
一旦步驟S107之處理結束,則重送資料送訊處理就結束。又,於步驟S105中,若判定為沒有從通訊對象之通訊裝置200接收含有HARQ資訊之送訊要求訊號的情況下,則重送資料送訊處理係結束。
此外,基於步驟S107中所被接收之收訊成否資訊,而判定為通訊對象在重送訊號之收訊時發生失敗的情況下,則通訊裝置200,係亦可重複執行步驟S105乃至步驟S107之處理,直到通訊對象成功接收重送訊號為止,或直到經過所定時間為止、或直到丟棄該資料為止。
<重送資料收訊處理的流程>   接著,被訊號重送要求側的通訊裝置200(圖4的例子的情況下係為基地台101(AP1))所執行的重送資料收訊處理的流程之例子,參照圖9的流程圖來加以說明。
一旦重送資料收訊處理被開始,則通訊裝置200,係於步驟S121中,將HARQ通訊的相關之能力資訊,與訊號的送訊來源(亦即通訊對象之通訊裝置200)進行交換。更具體而言,該當通訊裝置200的HARQ通訊的相關之能力資訊,係由控制部201做管理。控制部201,係透過資料處理部202而將該能力資訊供給至無線通訊部203,令其將該能力資訊與通訊對象之通訊裝置200做交換。藉由該能力資訊之交換,通訊裝置200係可掌握通訊對象之通訊裝置200,是否具有HARQ通訊所相關之能力(例如是否可以進行HARQ通訊等)。
控制部201,係於步驟S122中,判定是否與通訊對象之通訊裝置200進行MPDU之大小協商。例如,通訊對象之通訊裝置200係為可進行HARQ通訊,判定為要進行MPDU之大小協商的情況下,則處理係往步驟S123前進。
於步驟S123中,控制部201,係控制資料處理部202或無線通訊部203,令其與通訊對象之通訊裝置200進行MPDU之大小協商。一旦步驟S123之處理結束,則處理係往步驟S124前進。又,於步驟S122中,若判定為不進行MPDU之大小協商的情況下,則步驟S123之處理係被省略,處理係往步驟S124前進。
於步驟S124中,控制部201係控制資料處理部202及無線通訊部203,將從送訊來源被通常發送之訊號,予以接收。於步驟S125中,控制部201係控制資料處理部202及無線通訊部203,從已接收之訊號獲得資料,於該獲得之1個以上的MPDU等之資料中進行錯誤偵測,判定資料之收訊成否。
藉由步驟S125之處理而判定為資料之解調失敗的情況下,控制部201係於步驟S126中,控制資料處理部202或無線通訊部203,將解調失敗的訊號視為原訊號,將該原訊號之中間處理階段、或該原訊號所對應之原資料之位元列之至少一部分,不予丟棄而予以保持。
於步驟S127中,控制部201係控制資料處理部202及無線通訊部203,令其發送該原資料所對應之收訊成否資訊。
步驟S128中,控制部201,係判定是否向該原訊號的送訊來源發送含有HARQ資訊的送訊要求訊框。若判定為要發送送訊要求訊框,則處理係往步驟S129前進。
於步驟S129中,控制部201係計算未被正確接收之資料(解調失敗之資料)的開始點、結束點,含有錯誤的編碼單位的開始點、結束點,含有錯誤的位元列的開始點、結束點之至少任一者。然後,控制部201,係根據該計算之結果,於已被重送的訊號中可推定出同一資料、編碼單位、或位元列地設定(生成)HARQ資訊。控制部201,係將該HARQ資訊供給至資料處理部202,控制資料處理部202及無線通訊部203,令其將含有該HARQ資訊的Poll訊框,發送至重送資料的送訊來源。
於步驟S130中,控制部201係控制無線通訊部203,令其接收含有基於已發送之HARQ資訊而被生成之重送資料及新資料的訊號。
於步驟S131中,控制部201係控制資料處理部202及無線通訊部203(調變解調部211),基於HARQ資訊,使用該重送資料(或重送訊號)與保持資料(或保持訊號)來合成資訊。
於步驟S132中,控制部201係控制資料處理部202及無線通訊部203,令其生成含有對該訊號之收訊成否資訊的訊號,並發送至重送資料的送訊來源。
一旦步驟S132之處理結束,則重送資料收訊處理就結束。又,於步驟S128中,判定為不發送送訊要求訊框(Poll訊框)的情況下,則省略步驟S129乃至步驟S132之處理,重送資料收訊處理係結束。
此外,於步驟S130中已接收之訊號解調失敗的情況下,亦可重複執行步驟S128乃至步驟S132之處理,直到重送訊號收訊成功為止、或直到經過所定時間為止、或直到接收所定之資料(例如Null資料)為止。
藉由如以上般地執行各處理,通訊裝置200,係在實體層與MAC層係為獨立的無線通訊中,不必在實體層標頭中追加資訊,就可實現使用到原訊號、與用來重送該原訊號的解調失敗之資訊所需之重送訊號的資訊之合成。因此,可抑制處理負擔之增大。又,可抑制緩衝區的消耗或消耗電力之增大。再者,可抑制重送所致之資源消耗之增大。
<程序>   以上雖然以圖4的程序為例做說明,但圖4的例子係為一例,本技術係亦可適用於圖4的程序以外之程序。
例如,亦可將通訊的一部分,設計成使用到Poll訊框的單一使用者通訊。此時的程序之例子,示於圖10。在圖10的例子的情況下,基地台101(AP1),係將使用到觸發訊框(以下稱為Trigger訊框)的上鏈多重使用者通訊,以旗下之終端裝置102-1(STA1)及終端裝置102-2(STA2)來進行之。但是,重送要求,係和圖4的情況相同,是藉由給單一終端而被發送的Poll訊框來進行之。
此情況下,亦可和圖4的例子的情況同樣地,在本程序的開始之前,在通訊裝置200間(基地台101(AP1)、與終端裝置102-1(STA1)及終端裝置102-2(STA2)之各者之間),可進行HARQ通訊的相關的能力資訊之交換、與MAC層中的MPDU之大小協商。
基地台101(AP1),係將含有用來進行上鏈多重使用者通訊(UL OFDMA、UL MU-MIMO)所需之資訊(終端識別元、頻率、空間資源等)的Trigger訊框發送至終端裝置102-1(STA1)及終端裝置102-2(STA2),開始上鏈多重使用者通訊程序(箭頭361及箭頭362)。
終端裝置102-1(STA1)及終端裝置102-2(STA2),係一旦接收到該Trigger訊框,就基於該Trigger訊框中所含之資訊,進行上鏈多重使用者送訊(箭頭363及箭頭364)。
接收到已被上鏈多重使用者送訊之訊號的基地台101(AP1),係藉由將該訊號進行收訊處理而獲得1個以上的MPDU等之資料,進行錯誤偵測,判定資料之收訊成否。
其後,基地台101(AP1),係將基於該收訊成否的資訊,儲存在多重STA區塊確認(M-BA(Multi-STA Block Ack))等之訊框中,發送至終端裝置102-1(STA1)及終端裝置102-2(STA2)(箭頭365及箭頭366)。
此處基地台101(AP1),係在有解調失敗之訊號存在的情況下,將該訊號視為原訊號,將該原訊號所對應之原資料之位元列之至少一部分、或中間處理階段的原訊號之至少一部分,不予丟棄而保持之。例如,訊號保持部232係會保持原訊號。
然後,基地台101(AP1),係和圖4的例子同樣地,作為要求訊號之重送的重送要求訊號(重送要求訊框),係將含有HARQ資訊(HARQ info)的Poll訊框,發送至原訊號的送訊來源(終端裝置102-1(STA1)或終端裝置102-2(STA2))。在圖10的例子中,來自終端裝置102-1(STA1)的訊號之解調係為失敗,基地台101(AP1)係對終端裝置102-1(STA1),發送含有HARQ資訊(HARQ info)的Poll訊框(箭頭367)。
此外,若被要求重送的資料已經被丟棄的情況下,則終端裝置102係亦可將該資料係為已丟棄之意旨,通知給要求來源。例如,亦可發送Null資料,來作為該通知。
和圖4的情況同樣地,接收到含有HARQ資訊之Poll訊框的終端裝置102-1(STA1),係依照該HARQ資訊,生成所被要求的應重送之資訊(重送資訊)之資料(重送資料),並生成含有該重送資料及新資料的訊號(含重送訊號的訊號),將該訊號發送至基地台101(AP1)(箭頭368)。
和圖4的情況同樣地,接收到該訊號的基地台101(AP1),係依照自己所通知的HARQ資訊而進行收訊處理,抽出重送訊號,進行HARQ所致之資訊之合成。亦即,基地台101(AP1),係使用保持訊號與重送訊號來進行資訊之合成。
和圖4的情況同樣地,基地台101(AP1),係對所得到的資料進行錯誤偵測,判定該資料之收訊成否。其後,基地台101(AP1),係將基於收訊成否的資訊,儲存在區塊確認(BA(Block Ack))等之訊框中,發送至終端裝置102-1(STA1)(箭頭369)。
收訊失敗的情況下,則重複上述的箭頭367乃至箭頭369之程序。此外,如上述,若被要求重送的資料是已丟棄之意旨的通知(例如Null資料)有被發送至要求來源的情況下,則基地台101(AP1),係亦可基於該通知,而結束重送要求。藉由如此設計,可抑制多餘的(無法回應的)重送要求之增加。
以上說明的程序,係在基地台101(AP1)與終端裝置102互相對調的情況下(由基地台101(AP1)獲得送訊權,而向終端裝置102-1(STA1)或終端裝置102-2(STA2)進行訊號送訊的情況下),也是成立。亦即,於上述的說明中基地台101(AP1)與終端裝置102亦可對調。當然,基地台101(AP1)在來自終端裝置102-2(STA2)的訊號之解調為失敗之情況,也是可以用同樣的程序來進行通訊。
<程序>   甚至,例如,亦可全部都是使用Trigger訊框來進行上鏈多重使用者通訊。此時的程序之例子,示於圖11。在圖11的例子的情況下,基本上是藉由和圖10的例子相同的程序而進行通訊,但重送要求也是藉由Trigger訊框而被進行。
此情況下,亦可和圖4或圖10的例子的情況同樣地,在本程序的開始之前,在通訊裝置200間(基地台101(AP1)、與終端裝置102-1(STA1)及終端裝置102-2(STA2)之各者之間),可進行HARQ通訊的相關的能力資訊之交換、與MAC層中的MPDU之大小協商。
然後,基地台101(AP1),係將含有用來進行上鏈多重使用者通訊(UL OFDMA、UL MU-MIMO)所需之資訊(終端識別元、頻率、空間資源等)的Trigger訊框發送至終端裝置102-1(STA1)及終端裝置102-2(STA2),開始上鏈多重使用者通訊程序(箭頭381及箭頭382)。
終端裝置102-1(STA1)及終端裝置102-2(STA2),係一旦接收到該Trigger訊框,就基於該Trigger訊框中所含之資訊,進行上鏈多重使用者送訊(箭頭383及箭頭384)。
接收到已被上鏈多重使用者送訊之訊號的基地台101(AP1),係藉由將該訊號進行收訊處理而獲得1個以上的MPDU等之資料,進行錯誤偵測,判定資料之收訊成否。
其後,基地台101(AP1),係將基於該收訊成否的資訊,儲存在多重STA區塊確認(M-BA(Multi-STA Block Ack))等之訊框中,發送至終端裝置102-1(STA1)及終端裝置102-2(STA2)(箭頭385及箭頭386)。
此處基地台101(AP1),係在有解調失敗之訊號存在的情況下,將該訊號視為原訊號,將該原訊號所對應之原資料之位元列之至少一部分、或中間處理階段的原訊號之至少一部分,不予丟棄而保持之。例如,訊號保持部232係會保持原訊號。
目前為止,是和圖10的例子相同。
此處,基地台101(AP1),係為了進行包含解調失敗之資料的新的上鏈多重使用者通訊,作為要求訊號之重送的重送要求訊號(重送要求訊框),是將含有HARQ資訊(HARQ info)的Trigger訊框,發送至原訊號的送訊來源(終端裝置102-1(STA1)及終端裝置102-2(STA2))(箭頭391及箭頭392)。
接收到該含有HARQ資訊之Trigger訊框的終端裝置102-1(STA1)及終端裝置102-2(STA2),係分別依照該HARQ資訊,生成所被要求的應重送之資訊(重送資訊)之資料(重送資料),並生成含有該重送資料及新資料的訊號(含重送訊號的訊號),將該訊號發送至基地台101(AP1)(箭頭393及箭頭394)。
此外,若被要求重送的資料已經被丟棄的情況下,則終端裝置102係亦可將該資料係為已丟棄之意旨,通知給要求來源。例如,亦可發送Null資料,來作為該通知。
接收到該訊號的基地台101(AP1),係和圖4或圖10的情況同樣地,將該訊號依照自己所通知的HARQ資訊而進行收訊處理,抽出重送訊號。基地台101(AP1),係藉由HARQ,利用原訊號與重送訊號而進行資訊之合成,獲得MPDU等之資料。例如,基地台101(AP1),係在MPDU等之資料之位元列或被轉換成位元列以前的中間處理階段中,依照HARQ資訊而將保持訊號(原訊號)與重送訊號予以合成,將所得到的訊號予以解調等而獲得資料。又,例如,基地台101(AP1),係將重送訊號予以解調等,將所得到的重送資料依照HARQ資訊而與保持資料(原資料)進行合成。
基地台101(AP1),係對所得到的資料進行錯誤偵測,判定該資料之收訊成否。其後,基地台101(AP1),係將基於收訊成否的資訊,儲存在多重STA區塊確認(M-BA(Multi-STA Block Ack))等之訊框中,發送至終端裝置102-1(STA1)及終端裝置102-2(STA2)(箭頭395及箭頭396)。
收訊失敗的情況下,則重複上述的箭頭391乃至箭頭396之程序。此外,如上述,若被要求重送的資料是已丟棄之意旨的通知(例如Null資料)有被發送至要求來源的情況下,則基地台101(AP1),係亦可基於該通知,而結束重送要求。藉由如此設計,可抑制多餘的(無法回應的)重送要求之增加。
此外,在圖11的例子的情況下,Trigger訊框,係只有身為母機的基地台101才可以發送,因此該程序係只可適用於如圖11所示般地從終端裝置102向基地台101發送資料的情況。
<Trigger訊框>   將用來通知HARQ資訊的訊框作為一部分而含有的Trigger訊框之例子,示於圖12。如圖12的A所示,Trigger訊框410係具有例如:訊框控制411(Frame Control)、持續期間412(Duration)、收訊位址413(RA)、送訊位址414(TA)、共通資訊415(Common Info)、使用者資訊416(Per User Info)、填補417(Padding)、及訊框檢查序列418(FCS)。
訊框控制411中係儲存有和訊框控制341相同的資訊。持續期間412中係儲存有和持續期間342相同的資訊。收訊位址413中係儲存有和收訊位址343相同的資訊。送訊位址414中係儲存有和送訊位址344相同的資訊。
共通資訊415中係儲存有,可讓接收到Trigger訊框的全部終端裝置102(全STA)做參照的資訊(PPDU長或實體層訊框標頭資訊)。使用者資訊416中係儲存有,可讓接收到Trigger訊框之終端裝置102(STA)個別地參照的資訊。
填補417中係儲存有用來調整訊框長度所需之資訊。訊框檢查序列418中係儲存有和訊框檢查序列347相同的資訊。
如圖12的B所示,使用者資訊416(Per User Info)係具有例如:使用者識別元431(User Identifier)、RU分配432(RU(Resource Unit) Allocation)、編碼類型433(Coding Type)、調變編碼方案434(MCS(Modulation Coding Scheme))、雙重載波調變(Dual Carrier Modulation)、SS分配(SS allocation)436、HARQ資訊437(HARQ info)、及基礎438(Basic)。
使用者識別元431(User Identifier)中係儲存有終端裝置102(STA)的識別元(Association ID)的相關之資訊。RU分配432(RU(Resource Unit) Allocation)中係儲存有在送訊時所被使用的頻率(Resource Unit)的相關之資訊。
編碼類型433(Coding Type)中係儲存有所被發送之訊號的編碼方式的相關之資訊。調變編碼方案434(MCS(Modulation Coding Scheme))中係儲存有所被發送之訊號的MCS的相關之資訊。雙重載波調變(DCM(Dual Carrier Modulation))中係儲存有所被發送之訊號中是否有使用DCM的相關之資訊。
如此將關於編碼、解碼方式或調變解調方式的資訊連同HARQ資訊一併予以傳輸,藉此,重送資料之收訊側的通訊裝置200,係可獲得對應於所望之編碼、解碼方式或調變解調方式的重送資料。換言之,重送資料之送訊側的通訊裝置200,係可發送對應於所望之編碼、解碼方式或調變解調方式的重送資料。
SS分配(SS allocation)436中係儲存有所被發送之訊號的空間串流的相關之資訊。HARQ資訊437(HARQ info)中係儲存有和HARQ資訊346相同的資訊。基礎438(Basic)中係儲存有,進行非基於HARQ資訊之重送的通常之送訊要求時所使用的資訊。在不進行通常之重送要求的情況下,亦可沒有Basic。
又,例如像是BSS(Basic Service Set)識別元般地,亦可將指定(或鎖定)送訊目的地之通訊裝置200資訊,連同HARQ資訊一併予以傳輸。藉由如此設計,可以抑制誤將重送要求(送訊要求訊框)發送至通訊裝置200(從非通訊對象之通訊裝置200發送出重送訊號)。
如以上所述,HARQ資訊,係可使用Trigger訊框而發送。因此,與既存之通訊規格的親和性較高,可容易地實現。
<效果>   如以上所述,藉由適用本技術,進行已接收之訊號之調變解調、編碼、解碼處理的實體層與包含用來識別訊號之內容或順序的MAC層在內的傳輸層係為獨立的通訊系統中,可實現使用到HARQ之重送。又,不必對實體層標頭追加資訊,就可實現使用到HARQ之重送。又,可以使用適合於為了實現使用到HARQ之重送的資料單位之大小。
又,收訊側係自己決定是否使用HARQ,因此不需要為了能夠進行HARQ處理而常時待機,可抑制緩衝區的浪費或消耗電力。又,由於送訊側可以測知已經丟棄的資料,因此可抑制緩衝區的浪費。
又,藉由使用HARQ可以抑制重送所致之資源的消耗。藉此,可以提升系統全體之通訊品質,提升吞吐率,降低錯誤率,降低消耗電力,增加收容台數,降低干擾等等。
如以上所述,藉由適用本技術在實體層與MAC層係為獨立的無線通訊中,可以進行使用到原訊號、與用來重送該原訊號的解調失敗之資訊所需之重送訊號的資訊之合成。
此外,以上雖然是以無線LAN為例做說明,但本技術係可適用於實體層與MAC層為獨立的任意之無線通訊。
<2.其他> <電腦>   上述之一連串之處理,係可藉由硬體來執行,亦可藉由軟體來執行。又,亦可一部分之處理是由硬體來執行,其他處理是由軟體來執行。在以軟體來執行一連串之處理時,構成該軟體的程式,係可安裝至電腦。此處,電腦係包含:被組裝在專用硬體中的電腦、或藉由安裝各種程式而可執行各種機能的例如通用之個人電腦等。
圖13係以程式來執行上述一連串處理的電腦的硬體之構成例的區塊圖。
於圖13所示的電腦900中,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901、ROM(Read Only Memory)902、RAM(Random Access Memory)903,係透過匯流排904而被彼此連接。
匯流排904,係還連接著輸出入介面910。輸出入介面910上係連接有:輸入部911、輸出部912、記憶部913、通訊部914、及驅動機915。
輸入部911,係例如由鍵盤、滑鼠、麥克風、觸控面板、輸入端子等所成。輸出部912係由例如顯示器、揚聲器、輸出端子等所成。記憶部913,係由例如硬碟、RAM碟、非揮發性記憶體等所成。通訊部914係由例如網路介面所成。驅動機915係驅動:磁碟、光碟、光磁碟、或半導體記憶體等之可移除式媒體921。
在如以上構成的電腦中,藉由CPU901而例如將記憶部913中所記憶之程式透過輸出入介面910及匯流排904,而載入至RAM903裡並加以執行,就可進行上述一連串處理。RAM903中,還適宜地記憶著CPU901在執行各種處理時所必需的資料等。
電腦(CPU901)所執行的程式,係可記錄在例如封裝媒體等之可移除式媒體921中而適用。此情況下,程式係藉由將可移除式媒體921裝著至驅動機915,就可透過輸出入介面910,安裝至記憶部913。又,該程式係可透過區域網路、網際網路、數位衛星播送這類有線或無線的傳輸媒體而提供。此情況,程式,係可以通訊部914而接收之,並安裝至記憶部913。除此以外,該程式係可事前安裝在ROM902或記憶部913中。
<補充>   本技術的實施形態係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技術主旨的範圍內可做各種變更。
例如,本技術係亦可成為構成裝置或系統的任意構成,例如,作為系統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等的處理器、使用複數處理器等的模組、使用複數模組等的單元、對單元再附加其他機能而成的套組等(亦即裝置之部分構成)而實施之。
此外,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的系統,係意味著複數構成要素(裝置、模組(零件)等)的集合,所有構成要素是否位於同一框體內則在所不問。因此,被收納在個別的框體中,透過網路而連接的複數台裝置、及在1個框體中收納有複數模組的1台裝置,均為系統。
又,例如,亦可將以1個裝置(或處理部)做說明的構成加以分割,成為複數裝置(或處理部)而構成之。反之,亦可將以上說明中以複數裝置(或處理部)做說明的構成總結成1個裝置(或處理部)而構成之。又,對各裝置(或各處理部)之構成,當然亦可附加上述以外之構成。再者,若系統全體的構成或動作是實質相同,則亦可使某個裝置(或處理部)之構成的一部分被包含在其他裝置(或其他處理部)之構成中。
又,例如,本技術係亦可將1個機能,透過網路而分擔給複數台裝置,採取共通進行處理的雲端運算之構成。
又,例如,上述的程式,係可於任意的裝置中執行。此情況下,只要讓該裝置,具有必要的機能(機能區塊等),能夠獲得必要的資訊即可。
又,例如,上述的流程圖中所說明的各步驟,係可由1台裝置來執行以外,亦可由複數台裝置來分擔執行。甚至,若1個步驟中含有複數處理的情況下,該1個步驟中所含之複數處理,係可由1台裝置來執行以外,也可由複數台裝置來分擔執行。換言之,亦可將1個步驟中所含之複數個處理,以複數個步驟之處理的方式而執行之。反之,亦可將以複數個步驟的方式做說明的處理,整合成1個步驟而執行之。
電腦所執行的程式,描述程式的步驟之處理,係可為依照本說明書所說明之順序而在時間序列上被執行,也可平行地,或可在進行呼叫時等必要之時序上,而被個別地執行。亦即,只要不產生矛盾,各步驟之處理係亦可以和上述之順序不同的順序而被執行。甚至,描述該程式的步驟之處理,亦可與其他程式之處理平行地執行,也可和其他程式之處理組合而執行。
本說明書中所複數說明的本技術,係只要不產生矛盾的況下,都可分別獨立以單體而加以實施。當然,亦可將任意的複數個本技術加以併用而實施。例如,可以將任一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本技術的部分或全部,與其他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本技術的部分或全部,加以組合而實施。又,亦可將上述的任意之本技術的部分或全部,與未上述的其他技術加以併用而實施。
本技術係亦可採取如下之構成。   (1) 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   通訊部,係將用來重送原訊號的解調失敗之資訊所需之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對前記重送訊號的送訊來源,予以發送,並基於已發送之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前記資訊,而將已被前記送訊來源所發送之前記重送訊號,予以接收。   (2) 如(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係含有:要求重送之資料的相關之資訊。   (3) 如(2)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要求重送之前記資料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係含有:前記資料之識別元的相關之資訊、和前記資料之長度的相關之資訊。   (4) 如(3)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資料之識別元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係含有: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層中的MPDU(MAC Protocol Data Unit)之序列號碼。   (5) 如(3)或(4)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資料之長度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係含有:MPDU (MAC Protocol Data Unit)的位元組長度。   (6) 如(3)乃至(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資料之長度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係含有:不會含有過多或過少之MPDU(MAC Protocol Data Unit)的編碼區塊的區塊數或位元組長度。   (7) 如(3)乃至(6)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資料之長度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係含有:前記資料被轉換成位元列以前的中間處理階段之訊號的時間。   (8) 如(3)乃至(7)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要求重送之前記資料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係還含有:前記資料之順序的相關之資訊。   (9) 如(8)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資料之順序的相關前記資訊係含有:前記資料之連結順序的相關之資訊。   (10) 如(8)或(9)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資料之順序的相關前記資訊係含有:表示前記資料與新資料之順序的規則的相關之資訊。   (11) 如(2)乃至(10)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係還含有:使用到前記原訊號與前記重送訊號的資訊之合成之設定的相關之資訊。   (12) 如(1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合成之設定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係含有:進行前記合成之意旨的通知。   (13) 如(11)或(12)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合成之設定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係含有:進行前記合成的串流之識別元。   (14) 如(11)乃至(1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合成之設定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係含有:前記合成之方式的相關之資訊。   (15) 如(1)乃至(1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通訊部,係將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作為前記重送訊號的送訊要求訊框之一部分而予以發送。   (16) 如(15)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送訊要求訊框係為觸發(Trigger)訊框。   (17) 如(15)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送訊要求訊框係為輪詢(Poll)訊框。   (18) 如(1)乃至(17)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通訊部,係將使用到前記原訊號與前記重送訊號的資訊之合成的相關之能力資訊,與前記重送訊號的送訊來源,進行交換。   (19) 如(1)乃至(18)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通訊部,係針對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層中的MPDU(MAC Protocol Data Unit)之單位大小,與前記重送訊號的送訊來源,進行協商。   (20) 如(1)乃至(19)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MAC層中的前記MPDU之單位大小,係為實體層中的單位編碼區塊的整數倍。   (21) 如(1)乃至(20)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還具備:合成部,係使用前記原訊號與已被前記通訊部所接收之前記重送訊號來進行資訊之合成。   (22) 如(2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合成部係基於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來進行前記合成。   (23) 如(22)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還具備:保持部,係將解調失敗的前記原訊號,予以保持;   前記合成部係被構成為,基於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使用從前記保持部所讀出之前記原訊號與已被前記通訊部所接收之前記重送訊號,來進行前記合成。   (24) 如(23)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保持部,係將前記原訊號進行解調所得之位元列,予以保持;   前記合成部,係基於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使用從前記保持部所讀出之前記位元列與已被前記通訊部所接收之前記重送訊號解調所得之位元列,來進行前記合成。   (25) 如(23)或(24)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保持部係將前記原訊號予以保持;   前記合成部,係在已被前記通訊部所接收之訊號被轉換成資料以前的中間處理階段中,基於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前記資訊,而使用從前記保持部所讀出之前記原訊號與已被前記通訊部所接收之前記重送訊號,來進行前記合成。   (26) 一種通信方法,係   由通訊裝置,來   將用來重送原訊號的解調失敗之資訊所需之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對前記重送訊號的送訊來源,予以發送;   基於已發送之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前記資訊,而將已被前記送訊來源所發送之前記重送訊號,予以接收。
(31) 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   通訊部,係將用來重送原訊號的解調失敗之資訊所需之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予以接收,基於已接收之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前記資訊而生成前記重送訊號,將已生成之前記重送訊號,發送至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的送訊來源。   (32) 如(3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係含有:被要求重送之資料的相關之資訊。   (33) 如(32)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被要求重送之前記資料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係含有:前記資料之識別元的相關之資訊、和前記資料之長度的相關之資訊。   (34) 如(33)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資料之識別元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係含有: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層中的MPDU(MAC Protocol Data Unit)之序列號碼。   (35) 如(33)或(34)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資料之長度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係含有:MPDU (MAC Protocol Data Unit)的位元組長度。   (36) 如(33)乃至(3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資料之長度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係含有:不會含有過多或過少之MPDU(MAC Protocol Data Unit)的編碼區塊的區塊數或位元組長度。   (37) 如(33)乃至(36)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資料之長度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係含有:前記資料被轉換成位元列以前的中間處理階段之訊號的時間。   (38) 如(33)乃至(37)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被要求重送之前記資料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係還含有:前記資料之順序的相關之資訊。   (39) 如(38)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資料之順序的相關前記資訊係含有:前記資料之連結順序的相關之資訊。   (40) 如(38)或(39)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資料之順序的相關前記資訊係含有:表示前記資料與新資料之順序的規則的相關之資訊。   (41) 如(32)乃至(40)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係還含有:使用到前記原訊號與前記重送訊號的資訊之合成之設定的相關之資訊。   (42) 如(4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合成之設定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係含有:前記合成會被進行之意旨的通知。   (43) 如(41)或(42)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合成之設定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係含有:前記合成會被進行之串流的識別元。   (44) 如(41)乃至(4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合成之設定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係含有:前記合成之方式的相關之資訊。   (45) 如(31)乃至(4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通訊部,係將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前記資訊,作為前記重送訊號的送訊要求訊框之一部分而予以接收。   (46) 如(45)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送訊要求訊框係為觸發(Trigger)訊框。   (47) 如(45)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送訊要求訊框係為輪詢(Poll)訊框。   (48) 如(31)乃至(47)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通訊部,係將使用到前記原訊號與前記重送訊號的資訊之合成的相關之能力資訊,與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的送訊來源,進行交換。   (49) 如(31)乃至(48)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通訊部,係針對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層中的MPDU(MAC Protocol Data Unit)之單位大小,與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的送訊來源,進行協商。   (50) 如(31)乃至(49)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MAC層中的前記MPDU之單位大小,係為實體層中的單位編碼區塊的整數倍。   (51) 如(31)乃至(50)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通訊部,係在被要求了已丟棄之資料之重送的情況下,將前記資料為已丟棄之意旨,通知給要求來源。   (52) 如(5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通訊部,係藉由將Null資料發送至前記要求來源,以進行前記資料為已丟棄之意旨的通知。   (53) 一種通信方法,係   由通訊裝置,來   將用來重送原訊號的解調失敗之資訊所需之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予以接收,   基於已接收之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前記資訊而生成前記重送訊號,   將已生成之前記重送訊號,發送至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相關之資訊的送訊來源。
100‧‧‧通訊系統101‧‧‧基地台102‧‧‧終端裝置200‧‧‧通訊裝置201‧‧‧控制部202‧‧‧資料處理部203‧‧‧無線通訊部211‧‧‧調變解調部212‧‧‧訊號處理部213‧‧‧頻道推定部214‧‧‧無線介面部215‧‧‧放大部216‧‧‧天線221‧‧‧電源部231‧‧‧解調部232‧‧‧訊號保持部233‧‧‧訊號合成部320‧‧‧訊框321‧‧‧HARQ控制322‧‧‧序列號碼323‧‧‧HARQ長度330‧‧‧訊框331‧‧‧HARQ控制332‧‧‧起始序列號碼333‧‧‧序列號碼位元圖334‧‧‧HARQ長度340‧‧‧Poll訊框341‧‧‧訊框控制342‧‧‧持續期間343‧‧‧收訊位址344‧‧‧送訊位址345‧‧‧回應偏置346‧‧‧HARQ資訊347‧‧‧訊框檢查序列410‧‧‧Trigger訊框411‧‧‧訊框控制412‧‧‧持續期間413‧‧‧收訊位址414‧‧‧送訊位址415‧‧‧共通資訊416‧‧‧使用者資訊417‧‧‧填補418‧‧‧訊框檢查序列431‧‧‧使用者識別元432‧‧‧RU分配433‧‧‧編碼類型434‧‧‧調變編碼方案435‧‧‧雙重載波調變436‧‧‧SS分配437‧‧‧HARQ資訊438‧‧‧基礎900‧‧‧電腦901‧‧‧CPU902‧‧‧ROM903‧‧‧RAM904‧‧‧匯流排910‧‧‧輸出入介面911‧‧‧輸入部912‧‧‧輸出部913‧‧‧記憶部914‧‧‧通訊部915‧‧‧驅動機921‧‧‧可移除式媒體
[圖1]通訊系統的主要構成例的圖示。   [圖2]通訊裝置的主要構成例的圖示。   [圖3]調變解調部的主要構成例的圖示。   [圖4]通訊之程序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5]用來通知HARQ資訊的訊框格式之例子的圖示。   [圖6]用來通知HARQ資訊的訊框格式之例子的圖示。   [圖7]Poll訊框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8]重送資料送訊處理的流程之例子的說明用流程圖。   [圖9]重送資料收訊處理的流程之例子的說明用流程圖。   [圖10]通訊之程序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11]通訊之程序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12]Trigger訊框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13]電腦的主要構成例的區塊圖。
301~305‧‧‧箭頭

Claims (18)

  1. 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電路,係被構成為:將第1資訊,對重送訊號的送訊來源,予以發送,其中,前記第1資訊係有關於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前記重送訊號係含有:原訊號的解調失敗之第2資訊;將已被前記送訊來源所發送之前記重送訊號,予以接收;前記第1資訊係含有:前記第2資訊的重送資料的複數個部分之中的第1部分的第1識別元;和前記重送資料的前記複數個部分之中的前記第1部分之後續的第2部分的第2識別元;前記第2識別元係為,以作為參照之前記第1識別元為基準的位元圖(Bitmap)形式。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1資訊係還含有:關於MPDU(MAC Protocol Data Unit)之識別元的第3資訊、和關於前記MPDU之長度的第4資訊。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第1資訊係還含有:關於設定的資訊;訊號係基於前記設定,使用前記原訊號與前記重送訊號而被合成。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電路係進一步被構成為,將前記第1資訊,作為前記重送訊號所需的送訊要求訊框之一部分而予以發送。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電路係進一步被構成為,將能力資訊,與前記重送訊號的送訊來源,進行交換;訊號係基於前記能力資訊,使用前記原訊號的前記第2資訊與前記重送訊號的第3資訊而被合成。
  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電路係進一步被構成為,針對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層中的MPDU(MAC Protocol Data Unit)之單位大小,與前記重送訊號的送訊來源,進行協商。
  7.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電路係進一步被構成為,將前記原訊號進行解調所得之位元列予以保持;基於前記第1資訊,使用前記已被保持之前記位元列與前記已被接收之前記重送訊號進行解調所得之位元列, 使用前記原訊號與前記重送訊號而合成訊號。
  8.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電路係進一步被構成為將前記原訊號予以保持;在前記已被接收之訊號被轉換成資料以前的中間處理階段中,基於前記第1資訊,而使用前記已被保持之前記原訊號與前記已被接收之前記重送訊號來進行資訊之合成。
  9. 一種通訊方法,其特徵為,由通訊裝置,將第1資訊,對重送訊號的送訊來源,予以發送,其中,前記第1資訊係有關於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前記重送訊號係含有:原訊號的解調失敗之第2資訊;將已被前記送訊來源所發送之前記重送訊號,予以接收;前記第1資訊係含有:前記第2資訊的重送資料的複數個部分之中的第1部分的第1識別元;和前記重送資料的前記複數個部分之中的前記第1部分之後續的第2部分的第2識別元; 前記第2識別元係為,以作為參照之前記第1識別元為基準的位元圖(Bitmap)形式。
  10. 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電路,係被構成為:將關於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第1資訊,予以接收,其中,前記重送訊號係含有:原訊號的解調失敗之第2資訊;生成前記重送訊號;將已生成之前記重送訊號,發送至關於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前記第1資訊的送訊來源;前記第1資訊係含有:前記第2資訊的重送資料的複數個部分之中的第1部分的第1識別元;和前記重送資料的前記複數個部分之中的前記第1部分之後續的第2部分的第2識別元;前記第2識別元係為,以作為參照之前記第1識別元為基準的位元圖(Bitmap)形式。
  11. 如請求項10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1資訊係還含有:關於MPDU(MAC Protocol Data Unit)之識別元的第3資訊、和關於前記MPDU之長度的第4資訊。
  12. 如請求項10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1資訊係還含有:關於使用到前記原訊號與前記重送訊號的資訊之合成之設定的資訊。
  13. 如請求項10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電路係進一步被構成為,將關於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前記第1資訊,作為前記重送訊號的送訊要求訊框之一部分而予以接收。
  14. 如請求項10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電路係進一步被構成為,將能力資訊,與前記第1資訊的送訊來源,進行交換;前記能力資訊係有關於,使用前記原訊號的前記第2資訊與前記重送訊號的第3資訊的資訊之合成。
  15. 如請求項10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電路係進一步被構成為,針對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層中的MPDU(MAC Protocol Data Unit)之單位大小,而與關於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前記資訊的送訊來源,進行協商。
  16. 如請求項10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電路係進一步被構成為,在被要求了已丟棄之資料之重送的情況下,將前記資料為已丟棄之意旨,通知給 要求來源。
  17. 如請求項16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電路係進一步被構成為,基於將所定之資料發送至前記要求來源,以將前記重送資料為已丟棄之意旨,通知給前記要求來源。
  18. 一種通訊方法,其特徵為,由通訊裝置,將關於重送訊號之構成的第1資訊,予以接收,其中,前記重送訊號係含有:原訊號的解調失敗之第2資訊;生成前記重送訊號;將已生成之前記重送訊號,發送至關於前記重送訊號之構成的前記第1資訊的送訊來源;前記第1資訊係含有:前記第2資訊的重送資料的複數個部分之中的第1部分的第1識別元;和前記重送資料的前記複數個部分之中的前記第1部分之後續的第2部分的第2識別元;前記第2識別元係為,以作為參照之前記第1識別元為基準的位元圖(Bitmap)形式。
TW107128917A 2017-08-31 2018-08-20 通訊裝置及方法 TWI8112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66870 2017-08-31
JP2017-166870 2017-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1867A TW201921867A (zh) 2019-06-01
TWI811233B true TWI811233B (zh) 2023-08-11

Family

ID=65525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8917A TWI811233B (zh) 2017-08-31 2018-08-20 通訊裝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3) US11343019B2 (zh)
EP (1) EP3678314A4 (zh)
JP (2) JP7331695B2 (zh)
KR (1) KR20200045471A (zh)
CN (1) CN111034091B (zh)
AU (1) AU2018326862B2 (zh)
TW (1) TWI811233B (zh)
WO (1) WO20190445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31695B2 (ja) * 2017-08-31 2023-08-23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方法
JPWO2020179259A1 (zh) * 2019-03-07 2020-09-10
JP7458839B2 (ja) 2020-03-18 2024-04-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21796B1 (en) * 1999-03-22 2003-09-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iscard mechanism for selective repeat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US20170201905A1 (en) * 2016-01-07 2017-07-13 Solomon B. Trainin Station (sta)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block acknowledgement (ba)
US20170230149A1 (en) * 2013-07-11 2017-08-10 InterDigital Panten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mart harq for wifi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54369Y2 (zh) 1971-02-22 1977-12-09
JPS5254369A (en) 1975-10-29 1977-05-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Schottky barrier semiconductor device
US6330435B1 (en) 1999-03-18 2001-12-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ata packet discard notification
JP2002124992A (ja) 2000-08-10 2002-04-26 Kddi Corp マルチキャストによるデータファイル配信方法
EP1337066B1 (en) 2002-02-15 2005-01-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Hybrid arq retransmission method with reduced buffer size requirement and receiver therefor
JP2004253959A (ja) 2003-02-19 2004-09-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RU2007126640A (ru) * 2005-01-12 2009-01-20 Самсунг Эллек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Kr)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ых данных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KR100976384B1 (ko) * 2007-02-05 2010-08-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하이브리드 자동재전송요청시그널링 장치 및 방법
KR101292597B1 (ko) * 2007-02-27 2013-08-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중계방식을 사용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제어메시지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US7826411B2 (en) * 2007-05-10 2010-11-02 Broadcom Corporation Cooperative transceiving between wireless interface devices of a host device with shared modules
US20090086657A1 (en) * 2007-10-01 2009-04-02 Comsys Communication & Signal Processing Lt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buffer flushing mechanism
US8004992B2 (en) 2008-03-03 2011-08-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ding hybrid ARQ to WLAN protocols with MAC based feedback
JP4769834B2 (ja) * 2008-03-27 2011-09-07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1946445B (zh) 2008-06-10 2013-12-11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数据块的方法
EP2547001B1 (en) * 2010-03-11 2016-05-1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data in a mimo system
US20120207087A1 (en) * 2010-09-03 2012-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ggregated mpdu (a-mpdu) numerology and mpdu grouping
GB2510139B (en) * 2013-01-24 2015-06-03 Broadcom Corp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providing a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US20140293868A1 (en) * 2013-03-27 2014-10-02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feedback
JP6254369B2 (ja) 2013-06-07 2017-12-27 Dxアンテナ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10084515B2 (en) * 2013-10-16 2018-09-2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llimeter wave hotspot (mmH) backhaul and physical (PHY) layer transmissions
JP2017079339A (ja) * 2014-03-07 2017-04-27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制御装置、無線端末、メモリーカード、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1510257B (zh) 2014-03-17 2023-06-30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wifi的接收失败识别和修复的方法
WO2016063365A1 (ja) 2014-10-22 2016-04-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基地局及び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US10111258B2 (en) 2015-02-13 2018-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ceiver initiated protection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xchange
US10153868B2 (en) 2015-06-12 2018-12-11 Apple Inc.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for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JP2019145865A (ja) * 2016-07-05 2019-08-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通信方法
EP3661089A4 (en) * 2017-07-27 2020-07-29 Sony Corporation WLA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LAN COMMUNICATION METHOD
JP7331695B2 (ja) * 2017-08-31 2023-08-23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方法
WO2020222446A1 (ko) * 2019-04-29 2020-1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Harq 동작을 위한 nack 프레임
JP2023101035A (ja) * 2020-05-29 2023-07-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21796B1 (en) * 1999-03-22 2003-09-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iscard mechanism for selective repeat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US20170230149A1 (en) * 2013-07-11 2017-08-10 InterDigital Panten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mart harq for wifi
US20170201905A1 (en) * 2016-01-07 2017-07-13 Solomon B. Trainin Station (sta)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block acknowledgement (b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78314A4 (en) 2020-09-09
US20220271867A1 (en) 2022-08-25
WO2019044535A1 (ja) 2019-03-07
TW201921867A (zh) 2019-06-01
AU2018326862B2 (en) 2021-08-19
JP7331695B2 (ja) 2023-08-23
JP2023120277A (ja) 2023-08-29
US20200252163A1 (en) 2020-08-06
US11343019B2 (en) 2022-05-24
CN111034091B (zh) 2023-08-29
AU2018326862A1 (en) 2020-01-30
EP3678314A1 (en) 2020-07-08
US11750327B2 (en) 2023-09-05
CN111034091A (zh) 2020-04-17
JPWO2019044535A1 (ja) 2020-10-15
KR20200045471A (ko) 2020-05-04
US20230370200A1 (en) 2023-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08272B2 (ja)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60953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装置、アンカーネットワーク局、補助ネットワーク局
US11894929B2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TW201519596A (zh) 智慧HARQ WiFi系統及方法
JP2008228357A (ja) 並列チャネルエンコーダパケット伝送システム中でサブパケットを送信する方法および受信する方法
KR20200003020A (ko) 기지국 장치, 단말기 장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통신 방법
TWI811233B (zh) 通訊裝置及方法
US10931405B2 (en) Relay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destination with feedback in an OMAMRC system
US20150249525A1 (en)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JP2023052425A (ja) 通信装置並びにその通信方法、情報処理装置並びに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271686B2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and upload multiuser operation
CN112787752A (zh) Harq协议的反馈和重传格式
WO2022149316A1 (ja) 基地局、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20179259A1 (ja) 基地局、端末、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JP5073810B2 (ja) 中継方式を使用す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再伝送のための非同期式制御メッセージ伝送装置及び方法
WO2022050018A1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WO2024008025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2050019A1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復号化方法
WO2022050020A1 (ja) 情報処理装置、符号化方法および復号化方法
TW202345652A (zh) 用於多鏈路設備網路的網路譯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