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0902B - 具有壓固雪、排雪功能的輪胎 - Google Patents

具有壓固雪、排雪功能的輪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0902B
TWI810902B TW111114999A TW111114999A TWI810902B TW I810902 B TWI810902 B TW I810902B TW 111114999 A TW111114999 A TW 111114999A TW 111114999 A TW111114999 A TW 111114999A TW I810902 B TWI810902 B TW I81090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gth
snow
groove
tire
degre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4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42291A (zh
Inventor
王亮貴
洪文棋
曹竣閎
Original Assignee
正新橡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正新橡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正新橡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149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1090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0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090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42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2291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Cleaning Of Streets, Tracks, Or Beach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壓固雪、排雪功能的輪胎,設有一輪胎本體,其圓周上係設有一胎面部,該輪胎本體的兩側邊分別設有一胎側部,該胎面部與該二胎側部相鄰接之位置處分別設有一胎肩部;複數壓雪凹溝環佈設置於該二胎肩部,該壓雪凹溝係區隔成一第一凹溝部及一第二凹溝部,該第一凹溝部係接近該胎面部,該第二凹溝部則接近該胎側部,該壓雪凹溝的寬度係由該第一凹溝部朝向該第二凹溝部呈現一漸縮狀的樣態,藉以具有一壓固雪功能。進一步設有複數排雪凹槽,藉以具有一排雪功能。

Description

具有壓固雪、排雪功能的輪胎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適合於雪地上行駛,並兼具有壓固雪及排雪功能的輪胎構造。
目前一般所常見的輪胎,為了能夠提高在雪地、泥濘地等特殊地面上的行駛性能,通常會在胎側部設置凹部,藉以能將雪泥壓固提升剪切力,以提高其牽引效果。
例如有2016年9月7日中國大陸所公告的發明第CN104245360號「充氣輪胎」專利案。該專利前案在胎肩表面的隆起階梯設計,有效提高雪地上的牽引性能,並防止產生胎面龜裂向胎肩部延伸的問題。惟其並無壓固雪的效果存在,導致其雪地上牽引性能會效果不佳。
又有2019年6月14日中國大陸所公告的發明第CN107107670號「充氣輪胎」專利案。該專利前案利用橫溝槽的不同寬度設計,藉以壓固雪泥提升牽引性能。惟其壓固的雪泥存在無法順利排出的問題。
又有2020年3月27日中國大陸所公告的發明第CN108136853號「充氣輪胎」專利案。該專利前案之胎肩的階梯形狀及設置多個封閉的凹部,利用凹部將其雪泥壓固提升剪切力,提高牽引性能。惟其胎肩階梯設計會降低原本胎肩部的剛性,以及在凹部壓固的雪泥仍然存在無法順利排出的問題。
又有2020年5月12日中國大陸所公開的發明第CN111137070號「輪胎」專利案。該專利前案係揭露胎肩陸地部的外表面具有由凸部包圍的凹溝。凹溝優選為與胎肩橫溝連續地形成。這樣的凹溝能夠與胎肩橫溝配合,而在進入不平整地面時發揮大的牽引力,從而能夠使輪胎的不平整地面行駛時的牽引性能提高。惟其凹溝的設計僅對於雪泥具有壓固的作用,但是對於雪泥仍存在有無法順利排出的問題,因此在使用上並不理想。
爰此,有鑑於目前可供於雪地上行駛的輪胎具有上述缺點。故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壓固雪、排雪功能的輪胎,包含有:一輪胎本體,其圓周上係設有一胎面部,該輪胎本體的兩側邊分別設有一胎側部,該胎面部與該二胎側部相鄰接之位置處分別設有一胎肩部,定義一軸心線係軸向的通過該輪胎本體的軸心,該輪胎本體的徑向每一個垂直通過於該軸心線的平面皆定義為一徑向面;複數壓雪凹溝,係環佈設置於該二胎肩部上,該壓雪凹溝係區隔成一第一凹溝部及一第二凹溝部,該第一凹溝部係接近該胎面部,該第二凹溝部則接近該胎側部,該第一凹溝部至少包含有一第一邊及一第二邊,該壓雪凹溝的寬度係由該第一凹溝部朝向該第二凹溝部呈現一漸縮狀的樣態,又該壓雪凹溝並符合下列其中之一的條件:該第一邊位於該輪胎本體徑向的一第一徑向面上,及該第二邊位於該輪胎本體徑向的一第二徑向面上,或是該第一邊及該第二邊共同平行於該第一徑向面,或是該第一邊及該第二邊共同平行於該第二徑向面。
上述第二凹溝部至少包含有一第三邊及一第四邊,該第三邊及該第四邊係由該第一徑向面朝向該第二徑向面傾斜。
上述第一凹溝部包含有一第五邊,該第二凹溝部包含有一第六邊,該第一邊、該第二邊、該第三邊、該第四邊、該第五邊及該第六邊連接形成六邊形凹槽結構。
上述第五邊接近該胎面部,該第六邊則接近該胎側部,該第五邊與該第六邊互相平行,且該第五邊的長度大於該第六邊的長度,該第二邊的長度大於該第一邊的長度。
上述第一邊與該第五邊之間的一第二夾角係為90度,該第一邊與該第三邊之間的一第三夾角係為118度至140度之間,該第三邊與該第六邊之間的一第四夾角係為140度,該第四邊與該第六邊之間的一第五夾角係為40度,該第二邊與該第四邊之間的一第六夾角係為220度至250度之間,該第二邊與該第五邊之間的一第七夾角係為90度。
上述第三夾角的最佳角度係為130度,該第六夾角的最佳角度則為220度。
上述壓雪凹溝的一第一深度係為0.5mm至2mm之間。
上述第一深度的最佳尺寸則為1mm。
上述第一邊與該第三邊相交於一第一交點,該第一邊於該第一徑向面上從該第一交點直線延伸,與該第六邊直線延伸而相交於一第二交點,該第一交點與該第二交點之間的一第一長度係等於該第二邊的長度,該第四邊與該第二邊相交於一第三交點,該第二邊於該第二徑向面上從該第三交點直線延伸,與該第六邊相交於一第四交點,該第三交點與該第四交點之間的一第二長度係等於該第一邊的長度。
上述第二邊的長度係等於該第二長度的1.88倍至2倍之間,該第三邊的長度係等於該第二長度的3.75倍至5.5倍之間,該第四邊的長度係等於該第二長度的2.75倍至3.5倍之間,該第五邊的長度係等於該第二長度的3.5倍至3.63倍之間,該第六邊的長度係等於該第二長度的1.75倍至2.25倍之間。
上述進一步設有複數花紋單元,該等花紋單元係環佈設置於該二胎肩部上,該花紋單元係包含有一第一花紋塊、一第二花紋塊、一第一橫溝及一第 二橫溝,該第一橫溝及該第二橫溝係分別間隔交錯設於該第一花紋塊及該第二花紋塊之間,該第一橫溝的一端係貫穿該第五邊,藉以將該第五邊區隔成一第三長度及一第四長度,該第四長度係大於或等於2mm,該第三長度係為該第五邊之長度的55%至57%之間,該第四長度係為該第五邊之長度的14%至17%之間。
上述第三長度的最佳尺寸係為8mm至16mm之間,該第四長度的最佳尺寸係為2mm至5mm之間。
本發明亦可為一種具有壓固雪及排雪功能的輪胎,包含有上述具有壓固雪功能的輪胎,係設有複數排雪凹槽,該等排雪凹槽環佈設置於該二胎肩部上,該排雪凹槽係與其對應的該壓雪凹溝相連通,該排雪凹槽的底部具有一斜面,該排雪凹槽的深度係由該胎面部朝向該胎側部呈漸深的樣態。
上述排雪凹槽的一第一短邊係與該壓雪凹溝相連通,並於相連通的位置處呈現凹凸段差,該排雪凹槽相對於該第一短邊的另一側設有一第二短邊,該第一短邊的長度係為該第二短邊之長度的1.56倍,該排雪凹槽的一第一長邊的長度係為該第二短邊之長度的6.6倍至10.5倍之間,該排雪凹槽相對於該第一長邊另一側的一第二長邊的長度係為該第二短邊之長度的4.6倍至6倍之間,該斜面與徑向垂直於該軸心線的一徑向線之間的一第八夾角係為14度至27度之間。
上述第二短邊的最佳尺寸係為2mm,該第八夾角的最佳角度係為21度。
上述第二短邊的最佳尺寸係為該第一邊長度的0.5倍至0.8倍之間。
上述技術特徵具有下列之優點:
1.藉由該壓雪凹溝形成的封閉狀之六邊形凹槽結構,以及該壓雪凹溝由接近該胎面部的該第一凹溝部,朝向接近該胎側部的該第二凹溝部呈現一漸縮狀的樣態,除了可以使該壓雪凹溝保持六邊形且呈漸縮狀的造型,有助於雪泥在壓固的效果提升,以幫助行駛於雪地上的操控性能。
2.利用壓雪凹溝與排雪凹槽之間形成一凹凸段差,可有助於該輪胎行走時雪泥的排雪性能,該排雪凹槽係與其對應的該壓雪凹溝相連通,該排雪凹槽的底部具有一斜面,該排雪凹槽的深度係由該胎面部朝向該胎側部呈漸深的樣態,可有助於雪地行駛時使雪柱快速滑落,進而加速提升排雪的效果。
3.利用第一橫溝連接至該壓雪凹溝,藉以可增加該輪胎行駛時產生的雪柱剪切力,並可提升雪地性能。
4.藉由第三長度、第四長度、第一花紋塊及第二花紋塊的尺寸配置,可以確保該第一花紋塊及該第二花紋塊的剛性,進而提高操控性能。
5.又藉由第一花紋塊及第二花紋塊上設有複數呈波浪狀的細溝,藉以輔助壓固雪及排雪等功能。
1:輪胎本體
11:胎面部
12:胎側部
13:胎肩部
2:壓雪凹溝
21:第一邊
22:第二邊
23:第三邊
24:第四邊
25:第五邊
26:第六邊
27:第一凹溝部
28:第二凹溝部
3:排雪凹槽
31:第一短邊
32:第二短邊
33:第一長邊
34:第二長邊
35:斜面
4:花紋單元
41:第一花紋塊
42:第二花紋塊
43:第一橫溝
44:第二橫溝
45:細溝
A1:第一夾角
A2:第二夾角
A3:第三夾角
A4:第四夾角
A5:第五夾角
A6:第六夾角
A7:第七夾角
A8:第八夾角
B1:第一深度
B2:第二深度
C1:第一交點
C2:第二交點
C3:第三交點
C4:第四交點
D1:第一長度
D2:第二長度
D3:第三長度
D4:第四長度
X:軸心線
Y:徑向面
Y1:第一徑向面
Y2:第二徑向面
Y3:徑向線
Z:虛擬分隔線
[第一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胎面部的示意圖。
[第三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胎側部的示意圖。
[第四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壓雪凹溝、排雪凹槽及花紋單元之立體示意圖。
[第五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壓雪凹溝、排雪凹槽及花紋單元之平面圖。
[第六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壓雪凹溝及排雪凹槽之放大示意圖。
[第七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第六圖之VII-VII剖視圖。
請參閱第一圖、第二圖及第三圖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係為一種具有壓固雪及排雪功能的輪胎,該輪胎包含有:輪胎本體1、壓雪凹溝2、排雪凹槽3及花紋單元4,其中:
輪胎本體1,其圓周上係設有一胎面部11,該輪胎本體1的兩側邊分別設有一胎側部12,該胎面部11與該二胎側部12相鄰接之位置處分別設有一胎肩部13。本發明實施例為方便說明,茲定義一軸心線X係軸向的通過該輪胎本體1的軸心,而在該輪胎本體1的徑向每一個垂直通過於該軸心線X的平面皆定義為一徑向面Y。
複數壓雪凹溝2,係分別環佈設置於該二胎肩部13上,該二胎肩部13的該等壓雪凹溝2之連續排列方向係相反。如第四圖及第五圖所示,該壓雪凹溝2係以一虛擬分隔線Z將其區隔成一第一凹溝部27及一第二凹溝部28。該壓雪凹溝2係包含一第一邊21、一第二邊22、一第三邊23、一第四邊24、一第五邊25及一第六邊26連接而形成的封閉狀之六邊形凹槽結構。該第一邊21與該第三邊23相交於一第一交點C1,該第二邊22與該第四邊24相交於一第三交點C3,該虛擬分隔線Z係連接於該第一交點C1及該第三交點C3之間,藉以將該壓雪凹溝2區隔成該第一凹溝部27及該第二凹溝部28,該第一凹溝部27係接近該胎面部11,該第二凹溝部28則接近該胎側部12。又該第一邊21、該第二邊22及該第五邊25位於該第一凹溝部27的周邊。該第三邊23、該第四邊24及該第六邊26位於該第二凹溝部28的周邊。
其中,該第五邊25接近該胎面部11,該第六邊26則接近該胎側部12,又該第五邊25與該第六邊26互相平行,且該第五邊25的長度大於該第六邊26的長度,該第五邊25的長度尺寸至少為該第六邊26之長度的2倍。該第一邊21位於該輪胎本體1徑向的一第一徑向面Y1上,該第二邊22位於該輪胎本體1徑向的一第二徑向面Y2上,該第二邊22的長度大於該第一邊21的長度,又該第三邊23及該第四邊24係由該第一徑向面Y1朝向該第二徑向面Y2傾斜,藉以使該壓雪凹溝2的寬度,係由接近該胎面部11的該第一凹溝部27朝向接近該胎側部12的該第二凹溝部28呈現一漸縮狀的樣態。該第一徑向面Y1與該第二徑向面Y2之間的一 第一夾角A1係為3度〔如第三圖所示〕。又該第一邊21及該第二邊22亦可共同平行於該第一徑向面Y1或該第二徑向面Y2等任一徑向面,故該壓雪凹溝2係符合下列其中之一的條件,該第一邊21位於該第一徑向面Y1上,及該第二邊22位於該第二徑向面Y2上,或是該第一邊21及該第二邊22共同平行於該第一徑向面Y1,或是該第一邊21及該第二邊22共同平行於該第二徑向面Y2,均為本發明可實施的方式之一。
如第五圖及第六圖所示,該第一邊21的長度係大於或等於4mm。該第二邊22的長度係大於或等於8mm。該第三邊23的長度係大於或等於22mm。該第四邊24的長度係大於或等於14mm。該第五邊25的長度係大於或等於14mm。該第六邊26的長度係大於或等於9mm。
又該第一邊21與該第五邊25之間的一第二夾角A2係為90度,該第一邊21與該第三邊23之間的一第三夾角A3係為118度至140度之間,最佳角度則為130度。該第三邊23與該第六邊26之間的一第四夾角A4係為140度,該第四邊24與該第六邊26之間的一第五夾角A5係為40度,該第二邊22與該第四邊24之間的一第六夾角A6係為220度至250度之間,最佳角度則為220度,該第二邊22與該第五邊25之間的一第七夾角A7係為90度。又該壓雪凹溝2的一第一深度B1係為0.5mm至2mm之間〔如第七圖所示〕,最佳尺寸則為1mm。經由上述的各種長度尺寸及角度之組合,藉以使得該壓雪凹溝2的容積係為430mm3至640mm3之間。
如第五圖及第六圖所示,藉由該第一邊21與該第三邊23相交於該第一交點C1,該第一邊21於該第一徑向面Y1上從該第一交點C1直線延伸,與該第六邊26直線延伸而相交於一第二交點C2,該第一交點C1與該第二交點C2之間的一第一長度D1,該第一長度D1係等於該第二邊22的長度。又藉由該第二邊22與該第四邊24相交於該第三交點C3,該第二邊22於該第二徑向面Y2上從該第三交點C3直線延伸,與該第六邊26相交於一第四交點C4,該第三交點C3與該第四 交點C4之間的一第二長度D2,該第二長度D2係等於該第一邊21的長度。藉由該第一長度D1係等於該第二邊22的長度,該第二長度D2係等於該第一邊21的長度,該第二邊22的長度係等於該第二長度D2的1.88倍至2倍之間,該第三邊23的長度係等於該第二長度D2的3.7邊形且呈漸縮狀的造型,有助於雪泥在壓固的效果提升,以幫助行駛於雪地上的操控性能。
複數排雪凹槽3,係分別環佈設置於該二胎肩部13上。如第五圖及第六圖所示。每一該排雪凹槽3其中的一第一短邊31係與其對應的該壓雪凹溝2之該第四邊24相連通,該排雪凹槽3相對於該第一短邊31的另一側設有一第二短邊32,該第一短邊31的長度係為該第二短邊32之長度的1.56倍。該排雪凹槽3的其中一第一長邊33的長度係為該第二短邊32之長度的6.6倍至10.5倍之間,該排雪凹槽3相對於該第一長邊33另一側的一第二長邊34的長度係為該第二短邊32長度的4.6倍至6倍之間。該排雪凹槽3於徑向的該第二短邊32之長度則為2mm至5mm之間,最佳尺寸則為2mm。該第二短邊32的最佳尺寸係為該第一邊21長度的0.5倍至0.8倍之間。又該排雪凹槽3的一第二深度B2係小於0.5mm〔如第七圖所示〕。位於該第四邊24位置的該第一深度B1係大於該第二深度B2,藉由該第二深度B2的深度係小於0.5mm,與該第一深度B1則為1mm,兩者深度不同,會在與該第四邊24相連通處形成一凹凸段差,如此的凹凸段差設計,將有助於該輪胎行駛時雪泥的排出性能。又該排雪凹槽3之該第二深度B2的深度係由該胎面部11朝向該胎側部12呈漸深的樣態,該排雪凹槽3的底部具有一斜面35,該斜面35與徑向垂直於該軸心線X的一徑向線Y3之間的一第八夾角A8係為14度至27度之間〔如第七圖所示〕,最佳角度則為21度。如此,利用該斜面35的設計,可有助於雪地行駛時使雪柱快速滑落,進而加速提升排雪的效果。
複數花紋單元4,係分別環佈設置於該二胎肩部13上。如第五圖及第六圖所示,該花紋單元4係包含有一第一花紋塊41、一第二花紋塊42、一第一 橫溝43及一第二橫溝44。該第一橫溝43及該第二橫溝44係分別間隔交錯設於該第一花紋塊41及該第二花紋塊42之間。
如第七圖所示,該第一橫溝43的一端係貫穿該第五邊25,藉以將該第五邊25區隔成一第三長度D3及一第四長度D4,該第三長度D3係大於該第四長度D4。利用該第一橫溝43連接至該壓雪凹溝2,藉以可增加該輪胎行駛時產生的雪柱剪切力,並可提升雪地性能。該第三長度D3係大於或等於8mm,最佳尺寸則為8mm至16mm之間。該第四長度D4係大於或等於2mm,最佳尺寸則為2mm至5mm之間。該第三長度D3係為該第五邊25之長度的55%至57%之間。該第四長度D4係為該第五邊25之長度的14%至17%之間。藉由該第三長度D3、該第四長度D4、該第一花紋塊41及該第二花紋塊42的尺寸配置,可以確保該第一花紋塊41及該第二花紋塊42的剛性,進而提高操控性能。又該第一花紋塊41及該第二花紋塊42上設有複數呈波浪狀的細溝45,藉以輔助壓固雪及排雪等功能。
今本發明實施例所製成之輪胎於雪地經由實際測試,採用的測試方式係將複數個測試輪胎,將其安裝於2700cc的四驅越野車,並由一名駕駛員駕車在雪地的測試路線上行駛。根據駕駛員的感官對該等測試輪胎在雪地上行駛時的制動性、牽引性、操控性等相關行駛特性進行評價。測試條件如下列表一所示。
Figure 111114999-A0305-02-0011-1
測試結果如下列表二所示。
表二:
Figure 111114999-A0305-02-0012-2
經由上述測試結果可以得知:
1.以參考比較例做為測試基準,經由測試結果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的操控性及制動性的測試結果均優於參考比較例,牽引性則是相當。
2.測試時的操控性能係為駕駛員主觀的評價,數值愈大愈好。
3.制動性能係由30kph降速至5kph所需剎車距離所轉換而成,數值愈大愈好。
4.牽引性能係由5kph加速至50kph所需秒數所轉換而成,數值愈小愈好。
如此,藉由該輪胎本體1兩側的該胎肩部13上,分別設有呈封閉狀之六邊形凹槽結構,利用該第一邊21及該第二邊22、該第五邊25及該第六邊26,分別呈現不對等的長度設計,而可達到壓固雪泥的效果。再搭配該排雪凹槽3的底部具有該斜面35之設計,可以達到自排雪泥的效果。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係為一種具有壓固雪功能的輪胎,請參考第一圖、第二圖及第三圖所示,該輪胎包含有:輪胎本體1、壓雪凹溝2及花紋單元4,該第二實施例與上述第一實施例之差異,係在該第二實施例的該輪胎本體1兩側的該胎肩部13僅設置有複數壓雪凹溝2及花紋單元4,並未設有該等排雪凹槽3之構造,則其餘構造皆相同,故可同樣達到壓固雪泥的效果。
綜合上述實施例之說明,當可充分瞭解本發明之操作、使用及本發明產生之功效,惟以上所述實施例僅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當不能以此限定 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屬本發明涵蓋之範圍內。
1:輪胎本體
12:胎側部
13:胎肩部
2:壓雪凹溝
3:排雪凹槽
4:花紋單元
41:第一花紋塊
42:第二花紋塊
43:第一橫溝
44:第二橫溝
45:細溝
A1:第一夾角
Y1:第一徑向面
Y2:第二徑向面

Claims (6)

  1. 一種具有壓固雪功能的輪胎,包含有:一輪胎本體,其圓周上係設有一胎面部,該輪胎本體的兩側邊分別設有一胎側部,該胎面部與該二胎側部相鄰接之位置處分別設有一胎肩部,定義一軸心線係軸向的通過該輪胎本體的軸心,該輪胎本體的徑向每一個垂直通過於該軸心線的平面皆定義為一徑向面;複數壓雪凹溝,係環佈設置於該二胎肩部上,該壓雪凹溝係區隔成一第一凹溝部及一第二凹溝部,該第一凹溝部係接近該胎面部,該第二凹溝部則接近該胎側部,該第一凹溝部至少包含有一第一邊及一第二邊,該壓雪凹溝的寬度係由該第一凹溝部朝向該第二凹溝部呈現一漸縮狀的樣態,又該壓雪凹溝並符合下列其中之一的條件:該第一邊位於該輪胎本體徑向的一第一徑向面上,及該第二邊位於該輪胎本體徑向的一第二徑向面上,或是該第一邊及該第二邊共同平行於該第一徑向面,或是該第一邊及該第二邊共同平行於該第二徑向面,該第二凹溝部至少包含有一第三邊及一第四邊,該第三邊及該第四邊係由該第一徑向面朝向該第二徑向面傾斜,該第一凹溝部包含有一第五邊,該第二凹溝部包含有一第六邊,該第一邊、該第二邊、該第三邊、該第四邊、該第五邊及該第六邊連接形成六邊形凹槽結構,該第五邊接近該胎面部,該第六邊則接近該胎側部,該第五邊與該第六邊互相平行,且該第五邊的長度大於該第六邊的長度,該第二邊的長度大於該第一邊的長度,該第一邊與該第五邊之間的一第二夾角係為90度,該第一邊與該第三邊之間的一第三夾角係為118度至140度之間,該第三邊與該第六邊之間的一第四夾角係為140度,該第四邊與該第六邊之間的一第五夾角係為40度,該第二邊與該第四邊之間的一第六夾角係為220度至250度之間,該第二邊與該第五邊之間的一第七夾角係為90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具有壓固雪功能的輪胎,其中,該第一邊與該第三邊相交於一第一交點,該第一邊於該第一徑向面上從該第一交點直線延伸,與該第六邊直線延伸而相交於一第二交點,該第一交點與該第二交點之間的一第一長度係等於該第二邊的長度,該第四邊與該第二邊相交於一第三交點,該第二邊於該第二徑向面上從該第三交點直線延伸,與該第六邊相交於一第四交點,該第三交點與該第四交點之間的一第二長度係等於該第一邊的長度。
  3. 如請求項2所述具有壓固雪功能的輪胎,其中,該第二邊的長度係等於該第二長度的1.88倍至2倍之間,該第三邊的長度係等於該第二長度的3.75倍至5.5倍之間,該第四邊的長度係等於該第二長度的2.75倍至3.5倍之間,該第五邊的長度係等於該第二長度的3.5倍至3.63倍之間,該第六邊的長度係等於該第二長度的1.75倍至2.25倍之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具有壓固雪功能的輪胎,進一步設有複數花紋單元,該等花紋單元係環佈設置於該二胎肩部上,該花紋單元係包含有一第一花紋塊、一第二花紋塊、一第一橫溝及一第二橫溝,該第一橫溝及該第二橫溝係分別間隔交錯設於該第一花紋塊及該第二花紋塊之間,該第一橫溝的一端係貫穿該第五邊,藉以將該第五邊區隔成一第三長度及一第四長度,該第四長度係大於或等於2mm,該第三長度係為該第五邊之長度的55%至57%之間,該第四長度係為該第五邊之長度的14%至17%之間。
  5. 一種具有壓固雪及排雪功能的輪胎,包含有請求項1至4任一項所述的具有壓固雪功能的輪胎,係設有複數排雪凹槽,該等排雪凹槽環佈設置於該二胎肩部上,該排雪凹槽係與其對應的該壓雪凹溝相連通,該排雪凹槽的底部具有一斜面,該排雪凹槽的深度係由該胎面部朝向該胎側部呈漸深的樣態。
  6. 如請求項5所述具有壓固雪及排雪功能的輪胎,其中,該排雪凹槽的一第一短邊係與該壓雪凹溝相連通,並於相連通的位置處呈現凹凸段差,該排雪凹槽相對於該第一短邊的另一側設有一第二短邊,該第一短邊的長度係為該第二短邊之長度的1.56倍,該排雪凹槽的一第一長邊的長度係為該第二短邊之長度的6.6倍至10.5倍之間,該排雪凹槽相對於該第一長邊另一側的一第二長邊的長度係為該第二短邊之長度的4.6倍至6倍之間,該斜面與徑向垂直於該軸心線的一徑向線之間的一第八夾角係為14度至27度之間。
TW111114999A 2022-04-20 2022-04-20 具有壓固雪、排雪功能的輪胎 TWI8109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4999A TWI810902B (zh) 2022-04-20 2022-04-20 具有壓固雪、排雪功能的輪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4999A TWI810902B (zh) 2022-04-20 2022-04-20 具有壓固雪、排雪功能的輪胎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10902B true TWI810902B (zh) 2023-08-01
TW202342291A TW202342291A (zh) 2023-11-01

Family

ID=88585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4999A TWI810902B (zh) 2022-04-20 2022-04-20 具有壓固雪、排雪功能的輪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1090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73285A1 (ja) * 2012-11-07 2014-05-1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TWM565650U (zh) * 2016-03-18 2018-08-21 高美雄 雪地輪胎
CN108136853B (zh) * 2016-01-14 2020-03-27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1137070A (zh) * 2018-11-02 2020-05-1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73285A1 (ja) * 2012-11-07 2014-05-1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8136853B (zh) * 2016-01-14 2020-03-27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TWM565650U (zh) * 2016-03-18 2018-08-21 高美雄 雪地輪胎
CN111137070A (zh) * 2018-11-02 2020-05-1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2291A (zh) 2023-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58144B1 (en) Pneumatic tire
AU2014200690B2 (en) Pneumatic tyre
JP448811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924896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769181B2 (ja) タイヤ
JP2001010309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8176930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69001B2 (ja) 方向性パターンを有する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0225815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0255219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904019B2 (ja) タイヤ
EP3025878A1 (en)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
JPH07101210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TWI810902B (zh) 具有壓固雪、排雪功能的輪胎
JP7225871B2 (ja) タイヤ
JP468360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79624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4683776A (zh) 充气轮胎
JP2020152270A (ja) タイヤ
JP439870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63464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228468B2 (ja) 重荷重用タイヤ
JP442524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17994018U (zh) 轮胎
JP495586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