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0240B - 針織機部件及其生產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針織機部件及其生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0240B
TWI810240B TW108103381A TW108103381A TWI810240B TW I810240 B TWI810240 B TW I810240B TW 108103381 A TW108103381 A TW 108103381A TW 108103381 A TW108103381 A TW 108103381A TW I810240 B TWI810240 B TW I8102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ol
knitting machine
hardened
guide
knit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3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4832A (zh
Inventor
馬可仕 塞特佳斯特
雷納 克勞斯
Original Assignee
德商葛羅斯貝克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商葛羅斯貝克公司 filed Critical 德商葛羅斯貝克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4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4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02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024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10Needle be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14Needle cylind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18D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一種結合在針織機器內之針織機部件及其生產方法。針織機部件具有各用於一編織工具之複數工具導件。每個工具導件具有一硬化區域。多數硬化區域被形成為無接縫或接口的複數整體部件,可稱為複數整體區域,其整體地變成為複數相鄰的未硬化區域。針織機部件之至少一硬化區域由一非整體區域形成,其由設置一單獨硬化的組件在那裡來實現,形成非整體硬化區域。組件能以一插入部件的態樣製成並插入到一接收凹槽內。

Description

針織機部件及其生產方法
本發明關於一種針織機部件及其生產方法。針織機部件具複數工具導件,該些工具導件在一線上彼此相鄰設置、或在圍繞一軸線的周圍方向上彼此相鄰設置。針織機部件例如可為一針織圓筒(Knitting cylinder)、一橫編針織機(Flat knitting machine)之一針床、一針織機器之一針盤(Dial)或一沉降片環(Sinker ring)。尤其是,它既可為用於一平針織物機(Single jersey machine)之一圓筒,也可以是用於雙面緯編織物機(Double jersey machine)之一圓筒。
在針織機器的運作過程中,這種針織機部件會受到磨損。 特別是編織工具(Knitting tool)在工具導件(Tool guide)之一運行方向上移動的情況下,以及緯編針織物(Weft knit)同時在編織工具上施加必需通過針織機部件或工具導件所支撐之一作用力的情況下,就可能造成磨損。
由於這種應力並且為了減少磨損,工具導件之至少數個區段或數個區域被硬化。首先,針織機部件由一未硬化金屬材料所製成,然後它的至少一區段被硬化。原因在於,針織機部件的至少一硬化區段不能被加工,或者只能很費力地被加工。
一種硬化的可行方法是所謂的感應淬火(例如,GB 735378 A)。 感應淬火(Induction hardening)涉及通過(電磁)感應來加熱要被硬化的工件,然後快速冷卻它,這就增加了材料的硬度。
因為針織機部件的尺寸,感應淬火一針織機部件並不簡單。根據所使用的製程,將針織機部件分段硬化可以得到的結果,例如先前已經硬化的區域透過緊鄰區域的硬化被再次回火。這種回火降低了硬度,並且意味著增加硬度的目的不能在每一處被均勻地實現。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可被認為是創造一種針織機部件及其生產方法,其允許降低在所有工具導件上的磨損。
本發明透過一種針織機部件及其生產方法所具有之下文的公開特徵來實現。
針織機部件(Knitting machine part)具有複數工具導件(Tool guides),每個工具導件被設置成沿著所討論的工具導件在一運行方向(Direction of motion)上以引導一相應的編織工具(Knitting tool)。每個工具導件較佳地恰好與一編織工具有關聯。針織機部件可以具有用於其它編織工具的一第一組的工具導件與一第二組的工具導件。舉例而言,環形的針織圓筒可以具有用於在周邊區域中的針織機織針(Knitting machine needle)以及具有用於在一軸心末端處沉降片之複數工具導件。因此,一針織機部件可以具有用於單一組及/或類型的編織工具(如:關於一雙面緯編織物圓筒)之複數工具導件,或用於至少二組及/或類型的編織工具(如:關於一平針織物圓筒)之複數工具導件。
每個工具導件具有一硬化區域,硬化區域所具有一硬度大於工具導件之至少一其他非硬化區域之一硬度。因此,工具導件不是每一處都被硬化,而是只在一相應的硬化區域中被硬化,相應的硬化區域在針織機運作時受到特別高的應力(Stree)。在這個特別受應力的區域中,增加了硬度以減低了針織機部件的磨損。
存在的大多數硬化區域是透過由一未硬化金屬材料來硬化針織機部件的至少數個區段所生產來的。這些硬化區域是複數整體區域,整體區域的每一個與關聯的工具導件之至少一未硬化區域形成一體,而無接縫或接口。只有明顯少數的硬化區域製作成非整體區域。一非整體區域具有至少一個、較佳地恰好一個單獨硬化的組件設置在其中以形成硬化區域,這個單獨硬化的組件與針織機部件牢固地連接,這較佳地使用黏合促進劑或通過材料黏合來連接。
較佳地,當所有其它硬化區域以整體區域的態樣製成時,所有的硬化區域之不超過10%、不超過5%或不超過2%或者小於1%係以具單獨的組件的非整體區域之態樣製成。例如,甚至有可能讓硬化區域之不超過0.1%或不超過0.2%以非整體區域的態樣來製成。
如果在生成針織機部件中硬化一或複數工具導件是無法讓待硬化的區域達到足夠硬度,則將一單獨硬化的組件置放在那裡。完成與安排單獨的組件所涉及的工作量很大。在針織機部分由未硬化材料製成之後,較佳地通過電磁感應來硬化工具導件基本上更為經濟。然而,根據所使用的方法與使用的裝置,在某些情況下不可能在每個工具導件中獲得所需的硬度。在這些工具導件中,單獨被硬化的組件可選擇性地設置在針織機部分上。這具有容許針織機部件之生產有效性以及確保每個工具導件具有所需的材料硬度之一硬化區域的總體成果,以維持針織機部件的磨損小。
先前技術確實公開了將較硬的材料設置在一針織機部件上之凹槽中,以硬化一針織機部件(如:GB 1 347 272 A)的局部區域。然而,使用這樣方式之生產費用很龐大,其明顯地增加針織機部件的成本。相反地,根據本發明盡可能有許多硬化區域是透過硬化初期未硬化的金屬材料來形成整體區域。在整體區域中,沒有設置額外的材料或組件來增加硬度。只有製程中無法達到足夠硬度的地方會藉由在那裡設置單獨硬化的組件來形成一些硬化區域。該等組件可以在手邊保持已硬化,並且如果需要,可設置成在工具導向器中或工具導向器上形成一硬化區域。
如果每個非整體區域恰好有一單獨的組件,則是有優勢的。這可以讓以非整體區域的態樣所形成之硬化區域的費用降到最低限度。
較佳地,每個工具導件具有用於編織工具之一支撐接觸表面。尤其是,支撐接觸表面之至少一區段設置在相應的硬化區域中。設置在硬化區域中的支撐接觸表面之該區段形成一硬化表面區段。在整體區域中之硬化表面區段可以是透過硬化該材料並因而轉變其結構來產生。於一非整體區域中,硬化表面區段可以是透過設置在那裡的組件之一組件表面來產生。
這較佳地形成硬化表面區段之組件表面在與編織工具之一運行方向成直角的一橫向方向上具有一表面寬度,該表面寬度小於編織工具之工具寬度。這可以避免導引在編織工具上之引線區段接觸到在硬化組件與針織機部件之相鄰的較不硬的材料之間的過渡點。本實施例特別地顯著當組件作為一插入件插入至一凹陷中時,因此,於橫向相鄰於組件表面或硬化表面區段,在一插入組件與凹槽之間存有一接合部與一邊緣。
表面寬度較佳地應為工具寬度的至少80%。
在一較佳的實施例中,每個工具導件具有二平坦周圍邊緣,平坦周圍邊緣接壤著具一通道寬度之一導向通道,以在與編織工具之運行方向成直角之橫向方向上引導著編織工具。通道寬度係為在彼此面對的平坦周圍邊緣區段之間的導向通道之寬度,其用於導引編織工具。通道可以是例如在平坦周圍邊緣之間的導向通道之最小寬度。
更佳的在通道寬度與工具寬度之間的差距產生一引導間隙(Guide play),並且表面寬度與引導間隙的總合小於工具寬度。或者或另外,表面寬度小於通道寬度。這些手段可以更好地避免介於導引在編織工具上之一引線區段與在組件及針織機部件相鄰區段間之過渡點之間的接觸。
在一較佳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導引間隙可以為高達約0.07mm,但通常結果是小於0.1mm。
較佳地,該至少一組件係插入至針織機部件上之每個非整體部件內之一接收凹槽中。因而,組件可以是一插入部件的態樣。組件可以是完整地設置在接收凹槽中或是一部分的它可以從接收凹槽中伸出。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針織機部件可以在一周圍方向上具有一封閉圓環的形狀,或形成一環狀圓盤或圓筒或空心圓筒。工具導件可以基本上設置平行於軸心及/或徑向於軸心。例如,一組的工具導件可以是軸向地定位,並且另一組的工具導件可以是徑向地定位。
例如,可以設置一組的工具導件以引導複數織針(Knitting needle)。可以設置另一組工具導件以引導複數沉降片。前述二組可以存在於相同或不同的針織機部件上。
前述所說明之針織機部件的產生如下述:
首先,具複數工具導件之針織機部件由一非硬化金屬材料所形成。然後,使用一硬化製程來硬化針織機部件的至少一區段,以在至少大多數工具導件的每一個中生成一硬化區域,這個硬化區域是一個無接縫或接口的整體區域,其變成針織機部件之相鄰的、非硬化材料。硬化可以通過例如感應淬火來完成。
然後,辨識一或複數工具導件之一或複數未充分硬化區域。在這些未充分硬化區域中,生成一接收凹槽,且一單獨的組件插入至每個接收凹槽中。例如使用一黏合促進劑,將組件與相應的接收凹槽牢固地連接。
第1及2圖為說明針織機部件15之二示例性實施例之立體圖。來自第1圖的針織機部件15為在一周圍方向U上具有一封閉圓環之一針織機部件15,例如一環形針織圓筒。第5圖顯示針織機部件15之一示例性實施例,其為一橫編針織機之一針床。如本發明所界定,針織機部件15可以是一針織機之一圓盤、沉降片環或另一具有複數工具導件16之針織機部件15,工具導件16的每一個係用於引導可在一運行方向B上移動之編織工具17。第3及4圖示意性說明用於一編織工具17之複數工具導件16,該示例性編織工具17由一機器織針(Machine knitting needle)所形成。編織工具17也可以是一沉降片,如第10圖中所示例的方式。
為引導相應的編織工具17,在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之工具導件16具有二平坦周圍邊緣18,其透過在與運行方向B成直角之一橫向方向Q上偏移一距離。該二平坦周圍邊緣18界定一導向通道19,導向通道19設置在該等平坦周圍邊緣18之間。根據此示例,通過一支撐接觸表面20與編織工具17之一運行方向B成直角以及與橫向方向Q成直角將導向通道19限制在一側,這個支撐接觸表面20設置在針織機部件15之一基體21上。部分的支撐接觸表面20也可以延伸出導向通道19外。平坦周圍邊緣18自基體21突出。在與支撐接觸表面20相對的一側,導向通道19根據此示例是開放的。於變更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導向通道19的至少數個區段與支撐接觸表面20相對也可以是封閉的。
當在相應的編織工具17之運行方向B上觀看時,每一導向通道19或每一工具導件16具有與針織機部件15之一處或一區域有關聯的一末端22,其中產生成圈陣型。於成圈陣型期間,編織工具17沿著工具導件16在運行方向B上移動,並且尤其是將編織工具17移出或推出超過相應的工具導件16之末端22,以挑取一引線區段或者,在與其它編織工具協作,以在工具導件16的外面或者導向通道19的外面形成一成圈。
在這個末端22的區域中,針織機部件15或相應的工具導件16受到特別強烈的應力,其可能相應地造成極大磨損。因此,針織機部件15之每個工具導件16從末端22開始具有一硬化區域30。在硬化區域30中,相應的工具導件16之材料具有比鄰接硬化區域30之一非硬化區域31更大的硬度。針織機部件15或工具導件16的材料可以在硬化區域30與非硬化區域31中是相同的;然而具有不同的材料晶粒結構,其產生不同的硬度。
在針織機部件15之大多數的工具導件16中,硬化區域30為一整體區域30a的態樣。也就是說,硬化的整體區域30a變成無接縫或接口的非硬化區域31。介於硬化的整體區域30a與非硬化區域30間可以存在一過渡區32,過渡區32中的硬度從非硬化區域31一直增加到硬化區域30。第4圖藉由交叉剖面線來說明整體硬化區域30a。在示意性表示的過渡區32中,交叉剖面線不太密集,示意性地表示朝向未硬化區域31的方向上硬度降低。
硬化區域30以整體區域30a的態樣存在於絕大多數的工具導件16中,較佳地以至少90%或至少95%或至少98%存在於針織機部件15之工具導件16中。為了根據本示例來完成這一點,針織機部件15首先由一非硬化材料所生成,然後鄰接於末端22的工具導件16之區段在一硬化製程中被硬化,以形成複數整體區域30a。這個硬化可以例如通過使用感應線圈進行感應淬火來加熱以及用於快速冷卻之冷卻裝置來完成。這可以在整體硬化區域30a中造成材料之結構轉變,並且因此達到極好的硬度。
當使用這樣的硬化製程時,可以依據製程使用及/或裝置使用之類型,在與末端22鄰接的區域中這不可能在一個或少量的工具導件16上獲得足夠的硬度。例如,實際上這可能引發一個或複數相鄰的工具導件16的硬化導致一個已經硬化區域的回火,再次降低其硬度。當針織機部件15為具有封閉圓環的形狀之一組件這種特別情況下,感應線圈沿工具導件16待硬化的區段在一周圍方向U上移動。
在這種案例中,各個硬化區域30可以是由複數非整體硬化區域30b所形成,其範例是示意性地說明於第3、5、6圖及第8至10圖中。為形成這樣一非整體硬化區域30b,一單獨硬化的組件33被設置在工具導件16上需要更大硬度的位置處。硬化的組件33較佳地為一插入部件34的態樣,且被插入到工具導件16上的一接收凹槽35中。單獨硬化的組件33可以完全設置在接收凹槽35內(第3、5圖及第8至10圖),或者可以只局部地設置在接收凹槽35中,且可突出接收凹槽35之外(第6圖)。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若一工具導件16在與相應的末端22鄰接之區域中具有不足夠的硬度,則從這個末端22開始製成一接收凹槽35,然後已經硬化單獨的組件33以一插入部件34的態樣插入到接收凹槽35內。這產生一非整體硬化區域30b,其由單獨的組件33所形成。因此,硬度不連續地改變在組件33或插入部件34以及鄰接的非硬化區域31或工具導件16的至少不充份硬化的區域之間(第3圖)。因此,非整體硬化區域30b藉由組件33的形狀預先被界定,並且在沒有一過渡區的情況下明確地限定。
如第3、4圖中所示的示意性說明,支撐接觸表面20延伸至相應的硬化區域30一直到工具導件16的末端22,從而支撐接觸表面20在相應的硬化區域30中形成一硬化表面區段36。在非整體硬化區域30b中,硬化表面區段36藉由該設置的組件33之一組件表面37或者插入到接收凹槽35之插入部件34之一組件表面37所形成。
支撐接觸表面20之硬化表面區段36可以局部地或完全地延伸在平坦周圍邊緣18之間的導引通道19內、及/或可以局部地或完全地設置在導引通道19的外面(第6圖)。
組件33或插入部件34較佳地使用粘合促進劑或以其他合適的方式(特別是通過材料黏合)與針織機部件15之基體21連接。
如第3與9圖所說明,組件表面37在非整體區域30b中形成硬化表面區段36具有一表面寬度bf,表面寬度bf係小於編織工具17之工具寬度bw。編織工具17之工具寬度bw係反過來小於導向通道19之通道寬度bk。
通道寬度bk與工具寬度bw之間的差距形成介於編織工具17與工具導件器16間之一引導間隙(Guide play)。根據該示例,表面寬度bf與引導間隙的總合係小於工具寬度bw。第9圖還說明表面寬度bf與工具寬度bw之間的差距Δ。
在一較佳示例性實施例中,編織工具17與工具導件器16或導向通道19之間的引導間隙可以高達至0.07mm。表面寬度bf可以較佳地為工具寬度bw的至少80%。
第9圖還示意性地示出可以如何設置編織工具17(尤其是編織機織針)以引導引線區段45,並且至少局部地將它拉入至導向通道19中。為完成這一點,隨著導向通道19之末端22可以具有一相應擴大區域,其例如具有在一平坦周圍邊緣18(特別參見第7及8圖)中製成的引線凹槽46。這個擴大區域不會用來引導編織工具17,且因此沒有界定有效的通道寬度bk以引導編織工具17。
根據第1、7及8圖之針織機部件的示例性實施例,各具有用於複數編織工具的一個單組的工具導件器16。在這一變形例中,針織機部件15也可以具有一第一組50以及一第二組51的工具導件16。工具導件16的第一組50在一第一運行方向B1上引導關聯的編織工具17,且工具導件16的第二組51在一第二運行方向B2上引導關聯的編織工具17。第一運行方向B1及第二運行方向B2例如可以彼此成直角定向,並且較佳地具有一共同的橫向方向Q。舉例而言,若針織機部件15在一周圍方向U中圍繞一軸呈一環狀的形態,則第一運行方向B1可以軸向定向,且第二運行方向B2可以徑向定向。
工具導件16之兩組50、51還可以設置用於不同類型的編織工具,例如有可能用於設立第一組50以引導織針以及設立第二組51以引導沉降片。
第11圖說明一針織機部件15之生產方法之示例性實施例。
第一步驟S1係由一未硬化金屬材料生成針織機部件15,從而可以加工它。較佳地,起初未被硬化的針織機部件15由一單一本體所構成。
在第一步驟S1中未硬化的針織機部件生成後,在工具導件16之末端22區域中將未硬化的針織機部件之一區段硬化(第二步驟S2),至少在大多數的工具導件16上形成一硬化區域30,硬化區域30為一整體區域30a且變成無接縫與接口之相鄰的非硬化區域31。針織機部件15的硬化例如可以透過感應淬火來完成。
根據使用在第二步驟S2之方法以及用於硬化的裝置,可能發生並非每一個工具導件16獲得具足夠硬度的硬化區域30。在一第三步驟S3中,辯識出未充分硬化區域的那些工具導件16。通常有少數單獨的這種工具導件16存在,例如每一組50、51之工具導件16存在一到五個這種工具導件16。
在第四步驟S4中,在第三步驟S3中被辯識出來的這些未充分硬化區域的每一個,例如透過研磨方式製造出一接收凹槽35。每個接收凹槽35具有單獨、已經硬化的組件33(也可以稱作一插入部件34)插入至其中,從而完全或部分地設置在接收凹槽中(第五步驟S5)。這個硬化的組件33形成一非整體硬化區域30b。組件33之一組件表面37提供一支撐接觸表面20之一硬化表面區段36,在硬化表面區段36上關聯的編織工具17處在工具導件16中。組件33或插入部件34使用黏合促進劑固定在接收凹槽35中。
本發明關於一種結合在針織機器內之針織機部件15及其生產方法。針織機部件15具有複數工具導件16,每一個用於一編織工具17。每一個工具導件具有一硬化區域30。大多數的硬化區域30製成無接縫與接口的整體部件,從而它們可以稱作整體區域30a,其整體地變成相鄰的、非硬化區域31。針織機部件15之至少一硬化區域30由一非硬化區域30b所形成,非硬化區域30b通過設置一單獨硬化的組件33在那裡來完成,單獨硬化的組件33形成非整體硬化區域30b。組件33可以是一插入部件34的態樣所製成並且插入至一接收凹槽35內。整體區域30a較佳由一尚未硬化的針織機部件15之感應淬火來形成,它可以在每一個未充分硬化區域中設置一單獨硬化的組件33,以提供一硬化的、非整體區域30b。
15‧‧‧針織機部件16‧‧‧工具導件17‧‧‧編織工具18‧‧‧平坦周圍邊緣19‧‧‧導向通道20‧‧‧支撐接觸表面21‧‧‧基體22‧‧‧末端30‧‧‧硬化區域30a‧‧‧整體區域30b‧‧‧非整體區域31‧‧‧非硬化區域32‧‧‧過渡區33‧‧‧組件34‧‧‧插入部件35‧‧‧接收凹槽36‧‧‧硬化表面區段37‧‧‧組件表面45‧‧‧引線區段46‧‧‧引線凹槽50‧‧‧第一組51‧‧‧第二組B‧‧‧運行方向B1‧‧‧第一運行方向B2‧‧‧第二運行方向Q‧‧‧橫向方向S1‧‧‧第一步驟S2‧‧‧第二步驟S3‧‧‧第三步驟S4‧‧‧第四步驟S5‧‧‧第五步驟U‧‧‧周圍方向bf‧‧‧表面寬度bk‧‧‧通道寬度bw‧‧‧工具寬度
本發明之有利實施例係依據附屬請求項、說明以及圖式。下面使用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較佳示例性實施例。圖式說明如下: 第1圖為一針織機部件呈一環形針織圓筒的態樣之立體代表示意圖; 第2圖為一針織機部件呈一橫編針織機的一針床的態樣之立體代表示意圖; 第3圖為具一硬化區域之一工具導件之代表示意圖,其硬化區域實現成為一非整體區域; 第4圖為具一硬化區域之一工具導件之代表示意圖,其硬化區域實現成為一整體區域; 第5及6圖分別為一針織機部件之一示例性實施例之立體局部代表圖,針織機部件的每一個包含二個非整體硬化區域; 第7圖為二個針織機部件之另一示例性實施例,針織機部件的每一個具有製成在其中之用於一單獨硬化的組件之一接收凹槽,; 第8圖為根據第7圖之二針織機部件之示例性實施例,每一個針織機部件具有被插入至每一個接收凹槽內之一單獨硬化的元件; 第9圖為一工具導件之代表示意圖,其根據第8圖之針織機部件沿一運行方向上觀看該編織工具; 第10圖為針織機部件之另一示例性實施例之局部截面代表圖,針織機部件的每一個具有用於由一沉降片形成的編織工具之一工具導件;以及 第11圖為生產一針織機部件之一示例性實施例之一流程圖。
16‧‧‧工具導件
20‧‧‧支撐接觸表面
21‧‧‧基體
22‧‧‧末端
30‧‧‧硬化區域
30a‧‧‧整體區域
30b‧‧‧非整體區域
33‧‧‧組件
34‧‧‧插入部件
35‧‧‧接收凹槽
36‧‧‧硬化表面區段
37‧‧‧組件表面
50‧‧‧第一組
51‧‧‧第二組
B‧‧‧運行方向
B1‧‧‧第一運行方向
B2‧‧‧第二運行方向
Q‧‧‧橫向方向

Claims (15)

  1. 一種具複數工具導件(16)之針織機部件(15),該等工具導件(16)的每一個被設置為引導一編織工具(17),該編織工具(17)可在一運行方向(B)上移動,每個該工具導件(16)具有一硬化區域(30),該硬化區域(30)所具有的硬度係大於該工具導件(16)之另一非硬化區域(31)之硬度,大多數的該等硬化區域(30)製成複數整體區域(30a),該等硬化區域的每一個與關聯的該工具導件(16)形成一體;以及至少一硬化區域(30)被形成為一非整體區域(30b),該非整體區域(30b)具有至少一單獨的插入部件(33),該插入部件(33)與關聯的該工具導件(16)固定地連接,其中,每個該非整體區域(30b)之該插入部件(33)為一插入部件(34)的態樣,並插入到該針織機部件(15)之一接收凹槽(35)內。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針織機部件,其中該等非整體區域(30b)的數量不超過所有該等硬化區域(30)之10%。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針織機部件,其中每個該非整體區域(30b)僅具有一個單獨的插入部件(33)。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針織機部件,其中每個該工具導件(16)具有用於該編織工具(17)之一支撐接觸表面(20)。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針織機部件,其中該支撐接觸表面(20)之至少一區段設置在該相應的硬化區域(30)中且形成一硬化表面區段(36)。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針織機部件,其中在該非整體區域(30b)中,由該插入部件(33)之一插入部件表面(37)形成該硬化表面區段(36)。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針織機部件,其中該插入部件表面(37)在與該編織工具(17)之一運行方向(B)成直角的一橫向方向(Q)上具有一表面寬度(bf),該表面寬度(bf)小於該編織工具(17)之該工具寬度(bw)。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針織機部件,其中該等工具導件(16)各具有二平坦周圍邊緣(18),該等平坦周圍邊緣(18)接壤著具有一通道寬度(bk)之一導向通道(19),以在與該編織工具(17)之該運行方向(B)成直角的該橫向方向(Q)上引導著該編織工具(17)。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針織機部件,其中該通道寬度(bk)與該工具寬度(bw)之間的差距產生一引導間隙,並且該表面寬度(bf)與該引導間隙的總合小於該工具寬度(bw)。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針織機部件,其中該表面寬度(bf)係小於該通道寬度(bk)。
  11.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針織機部件,其中在一周圍方向(U)上其具有一封閉圓環的形狀。
  12.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針織機部件,其中該等工具導件(16)之至少一組(50,51)係被設置為引導複數織針。
  1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針織機部件,其中設置該等工具導件(16)之至少一組(50,51)係被設置為引導複數沉降片。
  14. 一種生產具複數工具導件(16)之一針織機部件(15)的方法,該等工具導件(16)的每一個被設置為引導一編織工具(17),該編 織工具(17)可沿著該工具導件(16)在一運行方向(B)上移動,包含下列步驟:(S1)由一未硬化材料生成該針織機部件(15);(S2)將該針織機部件(15)之一區段硬化,以在大多數的該等工具導件(16)的每一個中生成一整體硬化區域(30a);(S3)辨識一個或複數工具導件(16)之一個或複數未充分硬化區域,其中該針織機部件(15)的硬化僅生成不足夠的材料硬度;(S4)在每一未充分硬化區域中形成一接收凹槽(35);以及(S5)將一個單獨的插入部件(33)插入至每一接收凹槽(35)內並且與該針織機部件(15)連接以形成至少一非整體硬化區域(30b)。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生產方法,其中該針織機部件(15)的該區段的硬化透過感應淬火來完成。
TW108103381A 2018-02-08 2019-01-29 針織機部件及其生產方法 TWI8102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8155762.0 2018-02-08
??18155762.0 2018-02-08
EP18155762.0A EP3524722B1 (de) 2018-02-08 2018-02-08 Strickmaschinenteil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4832A TW201934832A (zh) 2019-09-01
TWI810240B true TWI810240B (zh) 2023-08-01

Family

ID=61188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3381A TWI810240B (zh) 2018-02-08 2019-01-29 針織機部件及其生產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11578436B2 (zh)
EP (1) EP3524722B1 (zh)
JP (1) JP7350000B2 (zh)
KR (1) KR102676833B1 (zh)
CN (1) CN112840072B (zh)
BR (1) BR112020016134A2 (zh)
ES (1) ES2817837T3 (zh)
PL (1) PL3524722T3 (zh)
SG (1) SG11202007122VA (zh)
TW (1) TWI810240B (zh)
WO (1) WO20191547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3524722T3 (pl) 2018-02-08 2020-12-28 Groz-Beckert Kg Część szydełkarki i sposób jej wytwarzania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45233A (en) * 1967-06-19 1970-12-08 Victor J Lombardi Cylinder and dial construction for knitting machines
US5609044A (en) * 1996-01-19 1997-03-11 Monarch Knitting Machinery Corp. Durable knitting machine cylinde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TWM533652U (en) * 2016-03-29 2016-12-11 rong-hao Hong Improved wear-resistant structure of round needle cylind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88717C (de) * 1933-11-30 Seyfert & Donner Mehrteiliges Nadelbett fuer Flachstrickmaschinen
FR742234A (zh) * 1932-02-17 1933-03-02
GB735378A (en) 1953-02-21 1955-08-17 Morris Motors Ltd Heat treatment of ring-shaped articles
DE1961012A1 (de) 1969-12-05 1971-06-24 Mayer & Cie Maschinenfabrik Elektrische Mustervorrichtung fuer mehrsystemige Rundstrickmaschinen
US3667113A (en) 1970-04-17 1972-06-06 Morris Philip A knitting machine needle bed
DE2224031A1 (de) 1971-05-19 1972-12-07 Officina Meccanica di Precisione Bertolini & C, Brescia (Italien) Rundstrickmaschine zur Erzeugung von Strickwaren großen Durchmessers
DD109899A5 (zh) * 1974-02-14 1974-11-20
JPS50121549A (zh) * 1974-03-18 1975-09-23
JPS5129557A (en) * 1974-09-03 1976-03-12 Fukuhara Seiki Seisakusho Meryasumaruamikino haridokono kozo
US5577401A (en) * 1995-11-15 1996-11-26 Monarch Knitting Machinery Corp. Knitting machine cylinder having a hardened top insert ring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6176107B1 (en) * 1999-05-27 2001-01-23 Monarch Knitting Machinery Corp.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with replaceable member for restricting vertical movement of sinkers
EP2405043A1 (de) * 2010-07-06 2012-01-11 Groz-Beckert KG Stricksystem mit abgeflachten Führungskanälen
CN201753391U (zh) * 2010-08-06 2011-03-02 太仓市永发针织机械厂 一种改进的针织机针筒
BR102012025231A2 (pt) * 2012-10-03 2016-03-15 Pai Lung Machinery Mill Co Ltd máquina de tricô circular com calibre fino
CN205133915U (zh) * 2015-10-25 2016-04-06 马鞍山利元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机械用高耐磨针筒环件
PL3524722T3 (pl) 2018-02-08 2020-12-28 Groz-Beckert Kg Część szydełkarki i sposób jej wytwarzania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45233A (en) * 1967-06-19 1970-12-08 Victor J Lombardi Cylinder and dial construction for knitting machines
US5609044A (en) * 1996-01-19 1997-03-11 Monarch Knitting Machinery Corp. Durable knitting machine cylinde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TWM533652U (en) * 2016-03-29 2016-12-11 rong-hao Hong Improved wear-resistant structure of round needle cylind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20016134A2 (pt) 2020-12-08
ES2817837T3 (es) 2021-04-08
WO2019154710A1 (de) 2019-08-15
CN112840072B (zh) 2022-09-27
SG11202007122VA (en) 2020-08-28
CN112840072A (zh) 2021-05-25
US20210054547A1 (en) 2021-02-25
KR102676833B1 (ko) 2024-06-21
EP3524722A1 (de) 2019-08-14
PL3524722T3 (pl) 2020-12-28
TW201934832A (zh) 2019-09-01
KR20200115572A (ko) 2020-10-07
US11578436B2 (en) 2023-02-14
JP7350000B2 (ja) 2023-09-25
JP2021520455A (ja) 2021-08-19
EP3524722B1 (de) 2020-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88322B1 (ko) 평탄한 가이드 채널을 갖는 편직 시스템
CN101264498B (zh) 用于热压成形的板状工件定位结构
CN107097366B (zh) 用于增强编织的纤维节点部的预型件
US20060108057A1 (en) Flexible mandrel for highly contoured composite stringer
TWI810240B (zh) 針織機部件及其生產方法
EP2063009B1 (en) Sinker for a knitting system and knitting system showing reduced wear
CN101302680A (zh) 特别适用于高精细分度的针织机工具
TW201718967A (zh) 迴路形成的方法,裝置及系統組件
EP2581478A1 (en) Method of knitting a knitted fabric
KR20170125969A (ko) 니들 실린더 및 환편기
US10988871B2 (en) Method for knitting a three-dimensional knitted fabric
JP2018178353A (ja) 丸編み機のニードルプレートア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
KR20060043418A (ko) 표면 가공 방법
JP5438441B2 (ja)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した積層鉄心
JP2000154448A (ja) 編機の針床
CN104955624B (zh) 扇形件模具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花纹块的加工用夹具
TH2001004411A (th) ชิ้นส่วนเครื่องถักและวิธีการสำหรับการผลิตชิ้นส่วนเครื่องถักนั้น
US11421362B2 (en) Needling loom with elliptical type movement, table for such a needling loo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uch a table
JP7249714B2 (ja) 砲身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16547419A (zh) 针织系统和用于针织机的针
KR20130000841U (ko) 후육관 제작을 위한 면취용 커터
CN106466692A (zh) 用于加工工件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界面的设备和方法
JP2008007900A (ja) 部分補強編み手袋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10820155A (zh) 圆型针织机的针床和具有该针床的圆型针织机
RU2022133658A (ru) Способ сортировки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ующих деталей по группа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