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8630B - 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及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 - Google Patents

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及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8630B
TWI808630B TW111103339A TW111103339A TWI808630B TW I808630 B TWI808630 B TW I808630B TW 111103339 A TW111103339 A TW 111103339A TW 111103339 A TW111103339 A TW 111103339A TW I808630 B TWI808630 B TW I80863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supply unit
power supply
mentioned
intake pass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3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37433A (zh
Inventor
北村直樹
大久保明彦
前田和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7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74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86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863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4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B60K6/46Series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7/00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 B62M7/02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engine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3/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 F02B63/04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for electric gene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緊湊地構成,同時可抑制聲音並獲得輸出性能。本發明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係以如下方式配置,即,(A)發電用引擎之汽缸於沿曲軸軸線方向觀察時,位於進氣系統與排氣系統之間;(B)進氣系統及排氣系統之各者以沿曲軸軸線方向觀察時,與發電用引擎之曲軸箱之最短距離未達曲軸之曲軸半徑之態樣,自發電用引擎之汽缸頭朝向汽缸之軸線方向,自第一區域越過曲軸中心基準線延伸至第二區域;以及(C)曲軸箱於沿曲軸軸線方向觀察時,於曲軸中心基準線上,位於進氣系統與排氣系統之去路部及返路部之間。將曲軸中心基準線定義為與汽缸之軸線及曲軸之軸線之兩者正交之直線。將第一區域定義為藉由曲軸中心基準線而劃分形成之2個區域中之包含汽缸之區域,第二區域係指2個區域中之除第一區域以外之區域。

Description

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及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
存在一種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藉由發電用引擎來驅動發電機從而輸出電力(例如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引擎驅動動力供給單元具有發電用旋轉引擎、被發電用旋轉引擎驅動之發電機、向發電用旋轉引擎供給空氣之進氣系統、及被供給來自發電用旋轉引擎之排氣的排氣系統。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申請公開第2016-07862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要求在緊湊地構成的同時,抑制聲音並獲得輸出性能。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緊湊,同時可抑制聲音並獲得輸出性能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者研究了將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緊湊地構成,同時抑制聲音並獲得輸出性能。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係搭載於汽車之引擎室之專用品。與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發電用引擎連接之進氣系統及排氣系統係於引擎室內擴展。因此,對專利文獻1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難以言之作為單元緊湊地構成。 此處,若考慮將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緊湊地構成,則必須將連接於發電用引擎之進氣系統及排氣系統較短地構成。但是,若將進氣系統及排氣系統較短地構成,則變得無法獲得為了獲得輸出性能所需之進氣系統及排氣系統之長度。又,發電用引擎產生之聲音亦變大。
因此,本發明者進而研究了將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緊湊地構成,同時抑制聲音並獲得輸出性能。於該研究中,本發明者獲得了如下見解:藉由於進氣系統與排氣系統之間配置汽缸,並以進氣系統及排氣系統沿汽缸延伸之方式設置進氣系統及排氣系統,可獲得進氣系統及排氣系統之長度,同時實現緊湊之佈局。更具體之進氣系統及排氣系統之佈局如下所述。藉由以此方式配置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進氣系統及排氣系統,可將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緊湊地構成,同時抑制聲音並獲得輸出性能。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具備如下構成。 (1)一種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具備: 發電用引擎,其具有收容曲軸之曲軸箱、安裝於上述曲軸箱之汽缸、及安裝於上述汽缸之汽缸頭; 發電機,其被上述發電用引擎驅動而發電; 進氣系統,其連接於上述汽缸頭,向上述發電用引擎供給空氣;及 排氣系統,其連接於上述汽缸頭,被供給來自上述發電用引擎之排氣;且 上述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以不將上述曲軸之機械旋轉動力提取至上述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外部之方式構成, 上述發電機設為於沿曲軸軸線方向觀察時,上述發電機之一半以上與上述發電用引擎重疊, 上述進氣系統及上述排氣系統係以如下方式配置,即, (A)上述汽缸於沿上述曲軸軸線方向觀察時,位於上述進氣系統與上述排氣系統之間; (B)上述進氣系統及上述排氣系統之各者於沿上述曲軸軸線方向觀察時,以與上述曲軸箱之最短距離未達上述曲軸之曲軸半徑之態樣,自上述汽缸頭朝向上述汽缸之軸線方向,自第一區域越過曲軸中心基準線延伸至第二區域,將上述曲軸中心基準線定義為與上述汽缸之軸線及上述曲軸之軸線之兩者正交之直線,將上述第一區域定義為藉由上述曲軸中心基準線而劃分形成之2個區域中之包含上述汽缸之區域,上述第二區域係指上述2個區域中之除上述第一區域以外之區域; (C)上述曲軸箱以沿上述曲軸軸線方向觀察時,於上述曲軸中心基準線上,位於上述進氣系統與上述排氣系統之去路部及返路部之間的方式配置,上述去路部係指上述排氣系統中之自上述汽缸頭通過上述第一區域向上述第二區域延伸之部分,上述返路部係指上述排氣系統中之與上述去路部連接且自上述第二區域向上述第一區域延伸之部分。
(1)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具備發電用引擎、發電機、進氣系統及排氣系統。 發電用引擎具有曲軸箱、汽缸及汽缸頭。曲軸箱收容曲軸。汽缸安裝於曲軸箱。汽缸頭安裝於汽缸。 發電機被發電用引擎驅動而發電。發電機設為於沿曲軸軸線方向觀察時,發電機之一半以上與發電用引擎重疊。 進氣系統連接於汽缸頭,向發電用引擎供給空氣。 排氣系統連接於汽缸頭,被供給來自發電用引擎之排氣。 進氣系統及排氣系統以滿足下述(A)至(C)之方式配置。 (A)汽缸於沿曲軸軸線方向觀察時,位於進氣系統與排氣系統之間。 (B)進氣系統及排氣系統之各者以沿曲軸軸線方向觀察時,與曲軸箱之最短距離未達曲軸之曲軸半徑之態樣,自汽缸頭朝向汽缸之軸線方向,自第一區域越過曲軸中心基準線延伸至第二區域。將曲軸中心基準線定義為與汽缸之軸線及曲軸之軸線之兩者正交之直線。將第一區域定義為藉由曲軸中心基準線而劃分形成之2個區域中之包含汽缸之區域。第二區域係指藉由曲軸中心基準線而劃分形成之2個區域中之除第一區域以外之區域。 (C)曲軸箱以沿曲軸軸線方向觀察時,於曲軸中心基準線上,位於進氣系統與排氣系統之去路部及返路部之間之方式配置。去路部係指排氣系統中之自汽缸頭通過第一區域向第二區域延伸之部分,返路部係指排氣系統中之與去路部連接,且自第二區域向第一區域延伸之部分。 (1)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以不將曲軸之機械旋轉動力提取至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外部之方式構成。
於(1)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中,藉由將進氣系統及排氣系統以滿足(A)之方式配置,並且以滿足(B)之方式配置,可使進氣系統及排氣系統靠近發電用引擎。藉此,可將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緊湊地構成。進而,藉由將進氣系統及排氣系統以滿足(C)之方式配置,能以可抑制聲音並獲取輸出性能之方式獲得進氣系統及排氣系統之長度,同時使進氣系統及排氣系統靠近發電用引擎。因此,(1)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緊湊,同時可抑制聲音並獲得輸出性能。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可採用以下構成。 (2)如(1)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中 上述進氣系統及上述排氣系統係以如下方式配置,即, 關於上述(C),上述曲軸箱以沿上述曲軸軸線方向觀察時,於上述曲軸中心基準線上,位於上述進氣系統與上述排氣系統之上述去路部、上述返路部及再去路部之間之方式配置;且上述再去路部係指上述排氣系統中之與上述返路部連接且自上述第一區域向上述第二區域延伸之部分。
於(2)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中,曲軸箱以沿曲軸軸線方向觀察時,於曲軸中心基準線上,位於進氣系統與排氣系統之上述去路部、返路部及再去路部之間之方式配置。再去路部係指排氣系統中之與返路部連接,且自第一區域向上述第二區域延伸之部分。藉此,(2)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可緊湊地構成,同時藉由獲得排氣系統之長度而抑制聲音並獲得輸出性能。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可採用以下構成。 (3)如(1)或(2)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中 於上述排氣系統之去路部中配置有觸媒。
於(3)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中,由於在排氣系統之去路部中配置有觸媒,故可獲得自汽缸頭起之排氣通路之距離。藉此,(3)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可獲得排氣系統之長度並且緊湊地構成。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可採用以下構成。 (4)如(1)至(3)中任一項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中 於上述排氣系統之返路部中配置有腔室。
於(4)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中,由於在排氣系統之返路部中配置有腔室,故可使自汽缸頭起之排氣通路之距離更長。藉此,(4)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可獲得排氣系統之長度並且緊湊地構成。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可採用以下構成。 (5)如(1)至(4)中任一項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中 上述進氣系統具有與上述汽缸頭連接之進氣通路、及供上述進氣通路插入之空氣清潔器;且 進氣通路之向上述空氣清潔器之插入部分較上述進氣通路之入口與和上述入口對向之上述空氣清潔器之內壁的距離長。
於(5)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中,使進氣系統之進氣通路之向空氣清潔器之插入部分,較進氣通路之入口與和入口對向之空氣清潔器之內壁的距離長。藉此,(5)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可藉由獲得進氣系統之長度而獲得輸出性能。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可採用以下構成。 (6)如(1)至(5)中任一項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中 上述發電用引擎為水冷引擎。
(6)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發電用引擎為水冷引擎。若發電用引擎為水冷引擎,則無須如空冷引擎般設置冷卻片及冷卻風扇等,因此可使引擎緊湊,同時獲得發電用引擎之輸出性能。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可採用以下構成。 (7)如(1)至(6)中任一項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中 上述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不包含於構成燃料箱之一部分。
(7)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不包含於構成燃料箱之一部分,因此另行安裝燃料箱。因此,(7)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可緊湊地構成。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可採用以下構成。 (8)如(1)至(7)中任一項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中 上述發電用引擎係單汽缸引擎、或具有2個上述汽缸且上述2個汽缸之汽缸軸線相互平行之雙汽缸引擎。
(8)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可抑制與曲軸中心基準線平行之方向之寬度變大。因此,(8)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緊湊,同時可抑制聲音並獲得輸出性能。2個汽缸之汽缸軸線相互平行之雙汽缸引擎例如為並列型雙汽缸引擎或水平對向型雙汽缸引擎。再者,於具備雙汽缸引擎作為發電用引擎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中,於對2個汽缸中之1個汽缸,將進氣系統及排氣系統以滿足上述(A)至(C)之要件之方式配置之情形時,該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可相當於上述(1)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可採用以下構成。 (9)一種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其具備: 如(1)至(8)中任一項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 驅動輪,其驅動上述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及 驅動馬達,其自上述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經由蓄電裝置或不經由蓄電裝置被供給電力,而驅動上述驅動輪;且 上述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構成為不將藉由上述曲軸之旋轉而輸出之動力機械地傳遞至上述驅動輪,且上述驅動輪藉由上述驅動馬達而驅動。
(9)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具備緊湊地構成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因此可小型輕量化。
本說明書中使用之專業用語僅用於定義特定之實施例,並不具有限制發明之意圖。本說明書中所使用之用語「及/或」包含一個或複數個相關聯而例舉之構成物之每一者或全部組合。於本說明書中使用時,用語「包含、包括(including)」「包含、具備(comprising)」或「具有(having)」及其變化之使用雖特定出所記載之特徵、製程、操作、要素、成分及/或其等之均等物之存在,但可包含步驟、動作、要素、組件、及/或其等之群中之1個或複數個。於本說明書中使用時,用語「安裝」、「連接」、「結合」及/或其等之均等物被廣泛使用,包含直接及間接之安裝、連接及結合。進而,「連接」及「結合」並不限定於物理性或機械性連接或結合,可包含直接或間接之電性連接或結合。只要未另外定義,則本說明書中使用之全部用語(包含技術用語及科學用語)具有與由本發明所屬領域之技術人員通常理解之含義相同之含義。如通常使用之詞典中所定義之用語般之用語應解釋為具有與相關技術及本發明之語境中之含義一致之含義,只要於本說明書中未明確地定義,則不應以理想化或過度形式化之含義進行解釋。於本發明之說明中,可理解為揭示有多種技術及製程。其等之各者具有個別之利益,分別可與其他揭示之技術之1個以上、或視情形與全部一併使用。因此,為了變得明確,本說明限制不必要地重複各個步驟之可能之全部組合。儘管如此,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應被理解並解讀為此種組合全部處於本發明及技術方案之範圍內。
於本說明書中,對新的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進行說明。於以下說明中,基於說明之目的,為了提供本發明之完全之理解而對多個具體之詳細情況進行敍述。然而,本領域技術人員當可理解無該等特定之詳細情況仍可實施本發明。本發明應被考慮為本發明之例示,而並非意圖將本發明限定於藉由以下圖式或說明而表示之特定之實施方式。
發電用引擎例如為具有高負載區域及低負載區域之引擎。發電用引擎例如為四衝程引擎。四衝程引擎於四衝程之間具有高負載區域與低負載區域。具有高負載區域與低負載區域之四衝程引擎例如為單汽缸引擎。又,具有高負載區域與低負載區域。具有高負載區域與低負載區域之四衝程引擎例如為雙汽缸引擎、不等間隔燃燒型三汽缸引擎、或不等間隔燃燒型四汽缸引擎。具有高負載區域與低負載區域之四衝程引擎於1個週期720度之期間內包含180度以上之連續不燃燒區間。於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中,四衝程引擎例如為單汽缸引擎或多汽缸引擎。多汽缸引擎亦可為具有複數個汽缸之不等間隔燃燒引擎。作為具有複數個汽缸之不等間隔燃燒引擎,例如可例舉水平對向型引擎。於與上述(1)至(9)相關聯,發電用引擎為多汽缸引擎之情形時,進氣系統及排氣系統與汽缸之位置關係(例如上述(A)~(C))並非必須使所有汽缸滿足該位置關係。於至少1個汽缸滿足該位置關係之情形時,該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可相當於本發明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 於具有高負載區域與低負載區域之四衝程引擎中,低旋轉速度時之旋轉之變動較其他類型之引擎大。高負載區域係指引擎之1個燃燒週期中之負載轉矩較1個燃燒週期之負載轉矩之平均值高的區域。低負載區域係指1個燃燒週期中之除高負載區域以外之區域。當以曲軸之旋轉角度為基準觀察時,引擎中之低負載區域例如較高負載區域廣。壓縮衝程與高負載區域具有重疊。 例如,於具有高負載區域與低負載區域之引擎中,可以獲得用以於引擎啟動時使曲軸之旋轉力超過高負載區域之壓縮反作用力之啟動區間之方式,調整曲軸之啟動開始位置。 曲軸半徑係指與曲軸垂直之方向上之自安裝於曲軸之曲軸臂的曲軸銷之中心點至曲軸之旋轉中心為止之距離。曲軸半徑之2倍為引擎之衝程。
發電機例如為永久磁鐵式啟動發電機。發電機亦可為例如不使用永久磁鐵之馬達。永久磁鐵式發電機例如為無刷馬達。無刷馬達係不具有整流子之馬達。發電機係藉由發電用引擎而驅動從而發電之馬達發電機。發電機亦可作為啟動發電用引擎之啟動馬達發揮功能。發電機並不限於此。永久磁鐵式發電機例如可為有刷直流馬達。無刷馬達例如可為外轉子型,又,亦可為內轉子型。又,無刷馬達可為軸向間隙型,而並非徑向間隙型。又,發電機可為例如於轉子不具有永久磁鐵之類型。
進氣系統係構成向引擎供給空氣之路徑之零件群。由進氣系統送入引擎之空氣中可混合有燃料,又,亦可未混合燃料。進氣系統例如包含進氣通路、空氣清潔器、汽化器、空氣單元(Air Element)及簧片閥(reed valve)等零件中之至少1個零件。
排氣系統係構成供來自引擎之排氣通過之路徑之零件群。排氣系統包含排氣通路、觸媒、腔室等零件中之至少1個零件。腔室可包含膨脹室及消音器中之至少任一者。
關於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跨坐型車輛(straddled vehicle)係指騎乘者橫跨地乘坐於鞍座之形式之車輛。作為跨坐型車輛,例如可例舉:附踏板之輕型機車、越野型機車、公路型機車。又,作為跨坐型車輛,並不限定於機車,亦可為例如三輪機車、ATV(All-Terrain Vehicle,全地形車輛)等。三輪機車可具備2個前輪與1個後輪,亦可具備1個前輪與2個後輪。跨坐型車輛之驅動輪可為後輪,亦可為前輪。又,跨坐型車輛之驅動輪亦可為後輪及前輪之兩者。又,跨坐型車輛較佳為構成為能以傾斜姿勢回旋。構成為能以傾斜姿勢回旋之跨坐型車輛係構成為以向彎道之中心傾斜之姿勢回旋。藉此,構成為能以傾斜姿勢回旋之跨坐型車輛要對抗回旋時施加於車輛之離心力。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緊湊,同時可抑制聲音並獲得輸出性能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進行說明。
[第1實施方式]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方式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1之構成的左側視圖。
圖1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1具備發電用引擎10、發電機20、進氣系統30及排氣系統40。 發電用引擎10具有曲軸箱11、汽缸12及汽缸頭13。曲軸箱11收容曲軸111。汽缸12安裝於曲軸箱11。汽缸頭13安裝於汽缸12。發電機20被發電用引擎10驅動而發電。發電機20設為沿曲軸軸線S方向觀察時,發電機20之一半以上與發電用引擎10重疊。進氣系統30連接於汽缸頭13,向發電用引擎10供給空氣。排氣系統40連接於汽缸頭13,被供給來自發電用引擎10之排氣。
進氣系統30及排氣系統40係以滿足下述(A)至(C)之方式配置。 (A)發電用引擎10之汽缸12於沿曲軸軸線S方向觀察時,位於進氣系統30與排氣系統40之間。 (B)進氣系統30於沿曲軸軸線S方向觀察時,自汽缸頭13朝向汽缸12之汽缸軸線T方向,自第一區域A1越過曲軸中心基準線U延伸至第二區域A2。此時,沿曲軸軸線S方向觀察時,進氣系統30與曲軸箱11之最短距離X1未達曲軸111之曲軸半徑Y1。又,排氣系統40於沿曲軸軸線S方向觀察時,自汽缸頭13朝向汽缸12之汽缸軸線T方向,自第一區域A1越過曲軸中心基準線U延伸至第二區域A2。此時,沿曲軸軸線S方向觀察時,排氣系統40與曲軸箱11之最短距離X2未達曲軸111之曲軸半徑Y1。將曲軸中心基準線U定義為與汽缸12之汽缸軸線T及曲軸111之曲軸軸線S之兩者正交之直線。將第一區域A1定義為藉由曲軸中心基準線U而劃分形成之2個區域中之包含汽缸12之區域。第二區域A2係指藉由曲軸中心基準線U而劃分形成之2個區域中之除第一區域A1以外之區域。 (C)曲軸箱11以沿曲軸軸線S方向觀察時,於曲軸中心基準線U上,位於進氣系統30與排氣系統40之去路部41及返路部42之間之方式配置。去路部41係指排氣系統40中之自汽缸頭13通過第一區域A1向第二區域A2延伸之部分,返路部42係指排氣系統40中之與去路部41連接且自第二區域A2向第一區域A1延伸之部分。 又,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1以不將曲軸111之機械旋轉動力提取至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1之外部之方式構成。
於本實施方式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1中,藉由將進氣系統30及排氣系統40以滿足(A)之方式配置,並且以滿足(B)之方式配置,可使進氣系統30及排氣系統40較曲軸半徑Y1更靠近發電用引擎10之曲軸箱11。藉此,可將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1緊湊地構成。進而,於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1中,藉由將進氣系統30及排氣系統40以滿足(C)之方式配置,能以可抑制聲音並獲取輸出性能之方式獲得進氣系統30及排氣系統40之長度,同時使進氣系統30及排氣系統40靠近發電用引擎10。因此,於本實施方式中,可將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1緊湊地構成,同時抑制聲音並獲得輸出性能。
[第2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之第2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2係將本發明之第2實施方式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2之構成放大表示的左側視圖。於本實施方式中,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2如下所述般構成。於本實施方式中,對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之構成標註與圖1所示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1相同之符號。
圖2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2之進氣系統30及排氣系統40係以曲軸箱11於沿曲軸軸線S方向觀察時,於曲軸中心基準線U上,位於進氣系統30與排氣系統40之去路部41、返路部42及再去路部43之間之方式配置。再去路部43係指排氣系統40中之與返路部42連接且自第一區域A1向第二區域A2延伸之部分。本實施方式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2可緊湊地構成,同時藉由獲得排氣系統40之長度而抑制聲音並獲得輸出性能。
又,於本實施方式中,可於排氣系統40之去路部41中配置觸媒411。又,可於排氣系統40之返路部42中配置腔室421。藉此,本實施方式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2可藉由獲得自汽缸頭13起之排氣通路之距離而獲得排氣系統40之長度,因此可抑制聲音並獲得輸出性能。
[第3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之第3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3係將本發明之第3實施方式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3之構成放大表示的左側視圖。於本實施方式中,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3如下所述般構成。於本實施方式中,對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之構成標註與圖1所示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1相同之符號。 圖3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3之進氣系統30具有與汽缸頭13連接之進氣通路31、及供進氣通路31插入之空氣清潔器32。進氣通路31之向空氣清潔器32之插入部分Z1,較進氣通路31之入口311與和入口311對向之空氣清潔器32之內壁322的距離Z2長。藉此,於本實施方式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3中,可延長進氣系統30而獲得輸出性能。
[第4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之第4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4係將本發明之第4實施方式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4之構成放大表示的左側視圖。於本實施方式中,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4如下所述般構成。於本實施方式中,對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之構成標註與圖1所示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1相同之符號。
圖4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4不包含於構成燃料箱50之一部分。因此,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4另行安裝燃料箱50。因此,本實施方式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5可緊湊地構成。
[第5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之第5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5係將本發明之第5實施方式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100放大表示的左側視圖。於本實施方式中,作為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100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5,搭載有上述第1實施方式至第4實施方式中任一項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於本實施方式中,對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之構成標註與圖1所示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1相同之符號。 圖5中,F表示跨坐型車輛1之前方向。B表示跨坐型車輛1之後方向。FB表示跨坐型車輛1之前後方向。U表示跨坐型車輛1之上方向。D表示跨坐型車輛1之下方向。UD表示跨坐型車輛1之上下方向。
圖5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100具備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5、驅動輪110及驅動馬達120。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5係第1實施方式至第4實施方式中任一實施方式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驅動輪110驅動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100。驅動馬達120自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5經由蓄電裝置130或不經由蓄電裝置130被供給電力,而將驅動輪110加以驅動。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100構成為不將藉由曲軸111之旋轉而輸出之動力機械地傳遞至驅動輪110,且驅動輪110藉由驅動馬達120而驅動。
本實施方式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100具備緊湊地構成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5,因此可小型輕量化。
本實施方式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100之發電用引擎10可設為水冷引擎。藉此,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發電用引擎無須如空冷引擎般設置冷卻片及冷卻風扇等,因此可使引擎緊湊,同時獲得發電用引擎之輸出性能。
本實施方式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100之發電用引擎10為單汽缸引擎。本實施方式之發電用引擎10亦可為雙汽缸引擎。於本實施方式之發電用引擎為雙汽缸引擎之情形時,雙汽缸引擎之各個汽缸之汽缸軸線T相互平行。作為各個汽缸之汽缸軸線T相互平行之雙汽缸引擎之例,可例舉並列型雙汽缸引擎或水平對向型雙汽缸引擎。於發電用引擎10為雙汽缸引擎之情形時,只要對1個汽缸以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5之進氣系統30及排氣系統40滿足上述(A)至(C)之要件之方式配置即可。
(變化例) 於圖5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100中,上述第1實施方式至第4實施方式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發電用引擎10之曲軸軸線S之方向朝向左右方向,汽缸軸線T朝向前後方向FB。但是,於此情形時,可使汽缸軸線T朝向上下方向UD(變化例1)。 又,於圖5之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100中,上述第1實施方式至第4實施方式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發電用引擎10可使曲軸111之方向朝向前後方向FB。此時,可使汽缸12之汽缸軸線T朝向上下方向UD(變化例2)或左右方向(曲軸軸線S方向)(變化例3)。又,於發電用引擎10為水平對向型引擎之情形時,與變化例3同樣,可使發電用引擎10之曲軸111之方向朝向前後方向FB,且使汽缸12之汽缸軸線T朝向左右方向(變化例4)。於變化例4中,水平對向型引擎亦可緊湊地構成,同時抑制聲音並獲得輸出性能。
以下,將上述實施方式及變化例示於表中。
[表1]
   曲軸前後方向 曲軸左右方向 曲軸上下方向
汽缸軸線前後方向 × 第1~4實施方式 ×
汽缸軸線左右方向 變化例3 變化例4 × ×
汽缸軸線上下方向 變化例2 變化例1 ×
1: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 2: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 3: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 4: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 5: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 10:發電用引擎 11:曲軸箱 12:汽缸 13:汽缸頭 20:發電機 30:進氣系統 31:進氣通路 32:空氣清潔器 40:排氣系統 41:去路部 42:返路部 43:再去路部 50:燃料箱 100: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 110:驅動輪 111:曲軸 120:驅動馬達 130:蓄電裝置 311:入口 322:內壁 411:觸媒 421:腔室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方式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構成的左側視圖。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方式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構成的左側視圖。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方式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構成的左側視圖。 圖4係表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方式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之構成的左側視圖。 圖5係將本發明之第5實施方式之跨坐型車輛放大表示之左側視圖。
1: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
10:發電用引擎
11:曲軸箱
12:汽缸
13:汽缸頭
20:發電機
30:進氣系統
40:排氣系統
41:去路部
42:返路部
111:曲軸
A1:第一區域
S:曲軸軸線
T:汽缸軸線
U:曲軸中心基準線
X1:進氣系統與曲軸箱之最短距離
X2:排氣系統與曲軸箱之最短距離
Y1:曲軸半徑

Claims (20)

  1. 一種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具備:發電用引擎,其具有收容曲軸之曲軸箱、安裝於上述曲軸箱之汽缸、及安裝於上述汽缸之汽缸頭;發電機,其被上述發電用引擎驅動而發電;進氣系統,其連接於上述汽缸頭,向上述發電用引擎供給空氣;及排氣系統,其連接於上述汽缸頭,被供給來自上述發電用引擎之排氣;且構成為不將上述曲軸之機械旋轉動力提取至外部,上述發電機設為於沿曲軸軸線方向觀察時,上述發電機之一半以上與上述發電用引擎重疊,且上述進氣系統及上述排氣系統係上述進氣系統及上述排氣系統、與上述汽缸、上述汽缸頭、上述曲軸及上述曲軸箱之位置關以滿足如下(A)至(C)之全部之方式配置,上述(A)至(C)即,(A)上述汽缸於沿上述曲軸軸線方向觀察時,位於上述進氣系統與上述排氣系統之間;(B)上述進氣系統及上述排氣系統之各者以沿上述曲軸軸線方向觀察時,與上述曲軸箱之最短距離未達上述曲軸之曲軸半徑之態樣,自上述汽缸頭朝向上述汽缸之軸線方向,自第一區域越過曲軸中心基準線延伸至第二區域,將上述曲軸中心基準線定義為與上述汽缸之軸線及上述曲軸之軸線之兩者正交之直線,將上述第一區域定義為藉由上述曲軸中心基準線而劃分形成之2個區域中之包含上述汽缸之區域,上述第二區域係指上述2個區域中之除上述第一區域以外之區域; (C)上述曲軸箱以沿上述曲軸軸線方向觀察時,於上述曲軸中心基準線上,位於上述進氣系統與上述排氣系統之去路部及返路部之間之方式配置;且上述去路部係指上述排氣系統中之自上述汽缸頭通過上述第一區域向上述第二區域延伸之部分;上述返路部係指上述排氣系統中之與上述去路部連接且自上述第二區域向上述第一區域延伸之部分。
  2. 如請求項1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中上述進氣系統及上述排氣系統係以如下方式配置,即,關於上述(C),上述曲軸箱以沿上述曲軸軸線方向觀察時,於上述曲軸中心基準線上,位於上述進氣系統與上述排氣系統之上述去路部、上述返路部及再去路部之間之方式配置;且上述再去路部係指上述排氣系統中之與上述返路部連接且自上述第一區域向上述第二區域延伸之部分。
  3. 如請求項1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中於上述排氣系統之去路部中配置有觸媒。
  4. 如請求項2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中於上述排氣系統之去路部中配置有觸媒。
  5. 如請求項1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中於上述排氣系統之返路部中配置有腔室。
  6. 如請求項2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中 於上述排氣系統之返路部中配置有腔室。
  7. 如請求項3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中於上述排氣系統之返路部中配置有腔室。
  8. 如請求項4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中於上述排氣系統之返路部中配置有腔室。
  9. 如請求項1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中上述進氣系統具有與上述汽缸頭連接之進氣通路、及供上述進氣通路插入之空氣清潔器;且進氣通路之向上述空氣清潔器之插入部分較上述進氣通路之入口與和上述入口對向之上述空氣清潔器之內壁的距離長。
  10. 如請求項2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中上述進氣系統具有與上述汽缸頭連接之進氣通路、及供上述進氣通路插入之空氣清潔器;且進氣通路之向上述空氣清潔器之插入部分較上述進氣通路之入口與和上述入口對向之上述空氣清潔器之內壁的距離長。
  11. 如請求項3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中上述進氣系統具有與上述汽缸頭連接之進氣通路、及供上述進氣通路插入之空氣清潔器;且 進氣通路之向上述空氣清潔器之插入部分較上述進氣通路之入口與和上述入口對向之上述空氣清潔器之內壁的距離長。
  12. 如請求項4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中上述進氣系統具有與上述汽缸頭連接之進氣通路、及供上述進氣通路插入之空氣清潔器;且進氣通路之向上述空氣清潔器之插入部分較上述進氣通路之入口與和上述入口對向之上述空氣清潔器之內壁的距離長。
  13. 如請求項5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中上述進氣系統具有與上述汽缸頭連接之進氣通路、及供上述進氣通路插入之空氣清潔器;且進氣通路之向上述空氣清潔器之插入部分較上述進氣通路之入口與和上述入口對向之上述空氣清潔器之內壁的距離長。
  14. 如請求項6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中上述進氣系統具有與上述汽缸頭連接之進氣通路、及供上述進氣通路插入之空氣清潔器;且進氣通路之向上述空氣清潔器之插入部分較上述進氣通路之入口與和上述入口對向之上述空氣清潔器之內壁的距離長。
  15. 如請求項7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中上述進氣系統具有與上述汽缸頭連接之進氣通路、及供上述進氣通 路插入之空氣清潔器;且進氣通路之向上述空氣清潔器之插入部分較上述進氣通路之入口與和上述入口對向之上述空氣清潔器之內壁的距離長。
  16. 如請求項8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中上述進氣系統具有與上述汽缸頭連接之進氣通路、及供上述進氣通路插入之空氣清潔器;且進氣通路之向上述空氣清潔器之插入部分較上述進氣通路之入口與和上述入口對向之上述空氣清潔器之內壁的距離長。
  17.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中上述發電用引擎為水冷引擎。
  18.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中上述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不包含於構成燃料箱之一部分。
  19.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其中上述發電用引擎係單汽缸引擎、或具有2個上述汽缸且上述2個汽缸之汽缸軸線相互平行之雙汽缸引擎。
  20. 一種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其具備: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驅動輪,其驅動上述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及 驅動馬達,其自上述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經由蓄電裝置或不經由蓄電裝置被供給電力,而驅動上述驅動輪;且上述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構成為不將藉由上述曲軸之旋轉而輸出之動力機械地傳遞至上述驅動輪,且上述驅動輪藉由上述驅動馬達而驅動。
TW111103339A 2021-01-29 2022-01-26 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及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 TWI8086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21/003365 2021-01-29
PCT/JP2021/003365 WO2022162905A1 (ja) 2021-01-29 2021-01-29 エンジン駆動電力供給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7433A TW202237433A (zh) 2022-10-01
TWI808630B true TWI808630B (zh) 2023-07-11

Family

ID=82654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3339A TWI808630B (zh) 2021-01-29 2022-01-26 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及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162905A1 (zh)
TW (1) TWI808630B (zh)
WO (1) WO2022162905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81858A (ja) * 2005-03-31 2006-10-19 Kawasaki Heavy Ind Ltd 自動二輪車用エンジンの排気システム
JP2006347427A (ja) * 2005-06-17 2006-12-28 Yamaha Motor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式鞍乗型車両
WO2017159713A1 (ja) * 2016-03-16 2017-09-2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38507B2 (ja) * 1991-04-05 2000-05-08 ヤンマーディーゼル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防音ケース
JPWO2005063559A1 (ja) * 2003-12-25 2007-12-2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5093668B2 (ja) * 2008-03-18 2012-12-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構造
JP2017075563A (ja) * 2015-10-14 2017-04-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発電機
CN216232808U (zh) * 2019-03-19 2022-04-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串联混合动力式二轮摩托车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81858A (ja) * 2005-03-31 2006-10-19 Kawasaki Heavy Ind Ltd 自動二輪車用エンジンの排気システム
JP2006347427A (ja) * 2005-06-17 2006-12-28 Yamaha Motor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式鞍乗型車両
WO2017159713A1 (ja) * 2016-03-16 2017-09-2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62905A1 (ja) 2022-08-04
JPWO2022162905A1 (zh) 2022-08-04
TW202237433A (zh) 2022-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16980B2 (en) Hybrid motorcycle
US20150107923A1 (en) Motorcycle
JP2009041386A (ja) エンジンの過給装置
JP2009079487A (ja) エンジンの過給装置
JP2016102459A (ja) 多気筒エンジンの冷却用オイル通路構造
JP2016070273A (ja) ターボ過給エンジ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808630B (zh) 引擎驅動電力供給單元、及串聯混合動力式跨坐型車輛
WO2020141571A1 (ja) 4ストロークエンジンユニット、及び同エンジンユニット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
JP2003129921A (ja) 船外機用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US20150135687A1 (en) Exhaust device of motorcycle
JP2019148256A (ja) パワーユニット
JP2015020598A (ja) エンジン発電機
US20170114713A1 (en) Engine and motorcycle
JP6302926B2 (ja) エンジン
JP7211108B2 (ja) 車両用内燃機関の補機支持構造
JPWO2022162905A5 (zh)
JP2015081006A (ja) 過給機付自動二輪車
JP2006250128A (ja) 空冷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ッド
JP2020002840A (ja) エンジンの排気装置
JP7551789B2 (ja) シリーズハイブリッド式ストラドルドビークル
CN115176076B (zh) 分置循环内燃发动机
JPH0618043Y2 (ja) 断熱エンジン装置
JP7259354B2 (ja) 車両用内燃機関の補機支持構造
JP2002309937A (ja) エンジンの補器冷却装置
JP2011157977A (ja) 排風ダクトを備える内燃機関が搭載された車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