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6437B - 按摩器 - Google Patents
按摩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06437B TWI806437B TW111106149A TW111106149A TWI806437B TW I806437 B TWI806437 B TW I806437B TW 111106149 A TW111106149 A TW 111106149A TW 111106149 A TW111106149 A TW 111106149A TW I806437 B TWI806437 B TW I80643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assage
- aforementioned
- massager
- massaging
- members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5/00—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7/00—Devices for suction-kneading massage; Devices for massaging the skin by rubbing or br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以提供一種可將使用者的手部夾入並進行揉按按摩及拉伸的伸展動作等之按摩器(1)為目的。
本發明的按摩器(1)具有:插入凹部(3),可供第1施療部(P)、以及與第1施療部(P)相接的第2施療部(F)插入;第1按摩部(4),將插入至插入凹部(3)的第1施療部(P)夾入並進行按摩;第2按摩部(5),將插入至插入凹部(3)的第2施療部(F)夾入並進行按摩;及驅動部(6),使第1按摩部(4)和第2按摩部(5)驅動;第1按摩部(4)配備於前側,且第2按摩部(5)配備於後側,構成為前述第1按摩部(4)和第2按摩部(5)彼此進行朝前後方向接近/分離的動作。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例如可將使用者的手等之施療部夾入並進行揉按按摩等之按摩器。
過去,市面上有販售專用於使用者的施療部位之按摩器,也就是限定施療對象的按摩器。例如,可舉出對小腿肚、腳部等之下肢進行按摩的下肢用按摩器等。
且,亦開發有對使用者的手等進行按摩的手部按摩器等。在專利文獻1中示出有手部按摩器的一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20-031792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當以如專利文獻1那樣進行膨脹與收縮的氣囊對使用者的手進行按壓按摩時,會有氣囊對使用者的手按壓過頭而伴隨著產生疼痛,導致感到不舒服的情形。也就是無法獲得舒暢的按摩。
又,手部(指部、掌部等)係因個人差而在大小、厚度等上各有不同。就如專利文獻1那種插入指部的裝置而言,例如在手的尺寸大的情況,會有指部進不去,或在途中停住而無法完全進入等,而在使用前發生問題之虞。
話說回來,關於按摩師施術(人的施術)所進行的手部按摩,不僅僅是推入的按摩而已,也會進行將手部抓住並朝長度方向拉伸那樣的按摩(揉按按摩與伸展(stretch)動作),非常具有效果。然而,就專利文獻1的裝置而言,無法進行針對手部之伸展動作等。
於是,有鑑於上述問題點,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如下構成之按摩器,即該按摩器可將使用者的手部夾入並進行揉按按摩及拉伸的伸展動作,並可在無關乎手部的大小下作使用,可對使用者進行有效果的按摩。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中採取以下的技術手段。
涉及本發明之按摩器之特徵為具有:插入凹部,可供第1施療部、以及與前述第1施療部相接的第2施療部插入;第1按摩部,將插入前述插入凹部的前述第1施療部夾入並進行按摩;第2按摩部,將插入前述插入凹部的前述第2施療部夾入並進行按摩;及驅動部,使前述第1按摩部和前述第2按摩部驅動;前述第1按摩部配備於前側,且前述第2按摩部配備於後側,構成為前述第1按摩部和前述第2按摩部彼此進行朝前後方向接近/分離的動作。
較佳為,構成為在前述第1按摩部夾入前述第1施療部,且前述第2按摩部夾入前述第2施療部的狀態下,前述第1按摩部和前述第2按摩部彼此在前後方向上朝分離的方向移動,進行將前述第1施療部與前述第2施療部拉伸的動作。
較佳為,前述第1按摩部係具有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其等彼此對向且將前述第1施療部從左右方向夾入並進行按摩,前述第2按摩部係具有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構件,其等彼此對向且將前述第2施療部從左右方向夾入並進行按摩,且構成為反覆進行下述動作:當前述第1按摩部與前述第2按摩部在前後方向接近且到達既定位置時,左右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接近,且左右一對的前述第2按摩構件接近,當前述第1按摩部與前述第2按摩部在前後方向分離且到達既定位置時,左右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分離,且左右一對的前述第2按摩構件分離。
較佳為,具有:旋轉軸,藉由從前述驅動部輸出的旋轉驅動力而旋轉;第1擺動變換部,將前述旋轉軸的旋轉驅動力變換成接近/分離的往復擺動運動,使左右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朝前後左右擺動;及第2擺動變換部,將前述旋轉軸的旋轉驅動力變換成接近/分離的往復擺動運動,使左右一對的前述第2按摩構件朝前後左右擺動,前述第1擺動變換部和前述第2擺動變換部係使往復擺動運動同步,變換成反覆進行前述第1按摩部與前述第2按摩部在前後方向的接近/分離之擺動、及反覆進行左右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及左右一對的前述第2按摩構件從左右方向的夾入與釋放之擺動。
較佳為,前述第1擺動變換部具有:第1旋轉凸座構件,具有相對於前述旋轉軸偏心旋轉且相對於前述旋轉軸的軸心呈傾斜狀的第1凸輪面;第1環狀嵌合部,設置於前述第1按摩構件,嵌入前述第1旋轉凸座構件的外周緣;及第1轉動限制部,限制前述第1按摩構件伴同前述旋轉軸的旋轉,前述第2擺動變換部具有:第2旋轉凸座構件,具有相對於前述旋轉軸偏心旋轉且相對於前述旋轉軸的軸心呈傾斜狀的第2凸輪面;第2環狀嵌合部,設置於前述第2按摩構件,嵌入前述第2旋轉凸座構件的外周緣;及第2轉動限制部,限制前述第2按摩構件伴同前述旋轉軸的旋轉,前述第1凸輪面和前述第2凸輪面係相對於前述旋轉軸的軸心方向朝彼此不同的方向傾斜而配備。
較佳為,具有:軸角度檢測部,檢測前述旋轉軸的旋轉角度;及控制部,控制前述第1按摩部與前述第2按摩部的驅動;當前述軸角度檢測部檢測出既定的前述旋轉軸的旋轉角度時,前述控制部係辨識出左右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將前述第1施療部從左右方向夾入的同時,左右一對的前述第2按摩構件將前述第2施療部從左右方向夾入之狀態,維持前述夾入的狀態直到前述第1按摩部與前述第2按摩部在前後方向分離且到達既定位置為止。
較佳為,左右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在左右方向的間隔、及左右一對的前述第2按摩構件在左右方向的間隔係設成可加寬。
較佳為,具有:第1連桿構件,其以相對於前述旋轉軸在水平方向且朝向外側之方式配備,前端係與前述第1按摩構件的長度方向中途部連結;前述第1旋轉凸座構件,與前述旋轉軸呈一體旋轉;前述第1環狀嵌合部,設置於前述第1連桿構件的基端側,且嵌入前述第1旋轉凸座構件的外周緣;以及第1彈性構件,在前述第1按摩構件的基端側,以在水平方向橫置的方式配備,前述第1彈性構件係以在左右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的基端側從左右方向被包夾的方式配備,藉由利用前述第1按摩構件使前述第1彈性構件收縮,左右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在左右方向的間隔會被加寬。
較佳為,當左右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的前端側朝彼此分離之方向移動時,前述第1按摩構件係以前述第1連桿構件的前端為中心旋轉,藉由前述第1彈性構件收縮,左右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在左右方向的間隔被加寬。
較佳為,具有:第2連桿構件,以相對於前述旋轉軸在水平方向且朝向外側之方式配備,前端係與前述第2按摩構件的長度方向中途部連結;前述第2旋轉凸座構件,與前述旋轉軸一體旋轉;前述第2環狀嵌合部,設置於前述第2連桿構件的基端側,且嵌入前述第2旋轉凸座構件的外周緣;以及第2彈性構件,在前述第2按摩構件的基端側,以在水平方向橫置的方式配備,前述第2彈性構件係以在左右一對的前述第2按摩構件的基端側從左右方向被包夾的方式配備,藉由利用前述第2按摩構件使前述第2彈性構件收縮,左右一對的前述第2按摩構件在左右方向的間隔會被加寬。
較佳為,當左右一對的前述第2按摩構件的前端側朝彼此分離的方向移動時,前述第2按摩構件係以前述第2連桿構件的前端為中心旋轉,藉由前述第2彈性構件收縮,左右一對的前述第2按摩構件在左右方向的間隔被加寬。
較佳為,前述驅動部具有一個驅動馬達,藉由前述驅動馬達使前述第1按摩部和前述第2按摩部驅動。
較佳為,前述第1施療部係設為構成使用者的手部之掌部,前述第2施療部係設為構成前述使用者的手部之指部,前述第1彈性構件及前述第2彈性構件係設為彈簧構件。
[發明之效果]
依據本發明的按摩器,可將使用者的手部夾入並進行揉按按摩及拉伸的伸展動作等,並可在無關乎手部的大小下作使用,可對使用者進行有效果的按摩。
[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
以下,參照圖1~圖12等來說明涉及本發明之按摩器1的實施形態。此外,以下要說明的實施形態乃係將本發明具體化的一例,該具體例並未限定本發明之構成。又,關於圖式,為了易於觀看,亦有省略一部分而描繪的情形。
又,適當地圖示出圖式內說明用的方向,例如從將手部H插入至插入凹部2而使用按摩器1的使用者所見的跟前側(有開關部9那側)設為前方,裏側設為後方(有電源線(cord)10那側)。又,關於左右方向、上下方向係與從使用者所見的方向一致。
本實施形態中,將手部H的掌部P設為第1施療部,與掌部P相接的指部F設為第2施療部。又,將從手肘到手部(手腕)為止的部位設為前腕部A。其前腕部A設為第3施療部(參照圖1)。
[第1實施形態]
就涉及本發明之按摩器1的第1實施形態作說明。
圖1~圖7顯示涉及本發明之按摩器1的第1實施形態的概略及裝置構成。
如圖1~圖7等所示,本發明的按摩器1(手部按摩器)係例如設置在桌子等之平坦且穩定的平面上,將手部H放入插入凹部3,對掌部P(第1施療部)及指部F(第2施療部)進行揉按按摩,並對手部H整體進行伸展動作。
本實施形態的按摩器1具有:設有插入凹部3的外殼體2;將插入至插入凹部3的掌部P夾入並進行按摩的第1按摩部4;將插入至插入凹部3的指部F夾入並進行按摩的第2按摩部5;及使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驅動的驅動部6。
外殼體2係內部具備比手部H稍大、也就是可覆蓋手部H之大小的空間者。也就是,外殼體2係設為具備前後方向較長的空間之筐體。
在外殼體2的內部,配備有:按摩掌部P的第1按摩部4;按摩指部F的第2按摩部5;使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驅動的驅動部6;及控制其驅動部6之控制部7等。
又,在外殼體2的內部,設有被安裝驅動部6等之支持部(未圖示)。在外殼體2的底面(下面),設有可穩定地載置於桌子等之上的腳部8。
於外殼體2,上部、前部、後部呈敞開狀態,形成有前後方向較長的插入凹部3。插入凹部3係設為在前視圖下呈U字形狀。插入凹部3係形成可插入由掌部P(第1施療部)與指部F(第2施療部)構成的手部H之大小。
使用者係以手部H為縱向(以拇指為上側並將掌部P朝向左右方向之方式)從上方朝U字形狀的插入凹部3插入。
在插入凹部3,設有覆蓋開口的內襯材料(未圖示)。內襯材料可設為對使用者的手部H肌膚觸感良好的緩衝材。也就是,具有緩衝性的內襯材料乃係稍微緩和第1按摩器構件與第2按摩器構件之夾入等而使之舒暢者。亦即,手部H可接受與施術者(按摩師等)的按摩類似之按摩者。又,內襯材料亦可設成使用者的手部H等無法進入裝置內部以防止不小心捲入。
在外殼體2的前部下側,設有可操作驅動部6的ON/OFF或按摩之強弱等的開關部9。一方面,在外殼體2的後部下側,設有朝驅動部6供給電力之電源線10。
此外,外殼體2、插入凹部3之形狀等,未受限於例示的形狀,只要是在裝置運轉中也可穩定支持在桌子等之上的構造、容易插入手部H的構造即可。又雖未圖示,但在外殼體2的內部亦可具備溫熱手部H並促進血流以提升按摩效果的溫風加熱器。
且說,第1按摩部4配備於前側,並且第2按摩部5配備於後側。也就是,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係在前後方向排列配置。
第1按摩部4係以使第1按摩器構件11起伏之方式朝前後左右往復擺動運動,藉以使設於第1按摩器構件11的第1施療件12將掌部P夾入並進行推入按摩,並且藉由朝前方拉伸而進行伸展動作。第1按摩部4係配備於外殼體2的內部前側,被支持部所支持。
如圖1~圖7等所示,第1按摩部4乃係將插入至插入凹部3的掌部P(第1施療部)夾入並進行按摩的區域。第1按摩部4係具有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其等彼此對向且將掌部P從左右方向夾入並進行按摩。
第1按摩器構件11係長形的構件,以朝上方延伸設置的方式配備。本實施形態中,第1按摩器構件11係設為上部被擴展成平板狀的扇子形狀。
在第1按摩器構件11的基端(下端),形成有朝前後方向呈貫通狀開口的第1環狀嵌合部16。在左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a所形成之第1環狀嵌合部16a配備於前側。
一方面,在右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b所形成之第1環狀嵌合部16b配備於後側。亦即,第1環狀嵌合部16a與第1環狀嵌合部16b係以在前後方向上積層之方式配備。
在第1按摩器構件11的前端(上端),設有對掌部P(第1施療部)進行推入按摩之第1施療件12。
在左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a所形成之第1施療件12a係朝右方設置。一方面,在右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b所形成之第1施療件12b係朝左方設置。亦即,第1施療件12a與第1施療件12b係彼此對向地配備,從左右方向外側朝內側將掌部P夾入進行推入按摩。
又,在第1按摩器構件11的基端,設有第1連結部13。在左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a的基端,設有圓柱狀的突起13a。在右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b的基端,設有圓筒狀的孔部13b。
第1連結部13係藉由突起13a轉動自如地嵌入孔部13b並連結,以限制右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b伴隨旋轉軸21之旋轉。此外,左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a係因第1轉動限制部17而使得伴隨旋轉軸21之旋轉受到限制。
在第1按摩部4的下部,具備第1擺動轉換部14。第1擺動轉換部14係將源自旋轉軸21的旋轉驅動力轉換成往復擺動運動,且以使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起伏之方式朝前後左右擺動。也就是,第1擺動轉換部14係使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朝左右方向接近/分離並朝前後方向擺動。
第1擺動轉換部14具有:固定於旋轉軸21且相對於其旋轉軸21偏心旋轉之第1旋轉凸座構件15;設於第1按摩器構件11的基端且嵌入第1旋轉凸座構件15的外周緣之第1環狀嵌合部16;及限制第1按摩器構件11伴隨旋轉軸21旋轉之第1轉動限制部17。
第1旋轉凸座構件15乃係圓筒狀的構件,嵌合於旋轉軸21外側而安裝。第1旋轉凸座構件15係隨著旋轉軸21之旋轉而旋轉。在第1旋轉凸座構件15的外周面,設有相對於旋轉軸21的軸心呈傾斜狀的第1凸輪面18。
就本實施形態而言,在例圖(例如,圖4等)中,第1旋轉凸座構件15係相對於旋轉軸21的軸心朝左前方配備。又,第1凸輪面18係相對於旋轉軸21的軸心朝左後方配備。但是,第1旋轉凸座構件15會旋轉,因此方向會適當改變。
第1旋轉凸座構件15的軸心方向係相對於旋轉軸21的軸心方向偏心且第1凸輪面18呈傾斜,因此第1旋轉凸座構件15係相對於旋轉軸21之旋轉進行傾斜旋轉及偏心旋轉。在該傾斜的第1凸輪面18的外側,嵌合有第1環狀嵌合部16。
本實施形態中,第1旋轉凸座構件15a係配置在比左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a還靠前側。第1旋轉凸座構件15b係配置在比右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b還靠後側。
第1環狀嵌合部16形成在第1按摩器構件11的基端。第1環狀嵌合部16係朝前後方向呈貫通狀開口,其開口的內徑係設為與第1旋轉凸座構件15(第1凸輪面18)的外徑大致相同的直徑。
但是,第1環狀嵌合部16雖朝向前後方向,但係相對於旋轉軸21的軸心朝傾斜方向(與第1凸輪面18相同方向)配備。就本實施形態而言,在例圖(例如,圖4等)中,第1環狀嵌合部16係與第1旋轉凸座構件15同樣地,相對於旋轉軸21的軸心朝左前方配備。但是,第1環狀嵌合部16會旋轉,因此方向會適當改變。
第1環狀嵌合部16係藉由軸承以相對旋轉自如的狀態嵌合第1旋轉凸座構件15的外側。又,在第1環狀嵌合部16,有軸心朝向前後方向的旋轉軸21貫通而配置。
本實施形態中,在左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a的基端所設置的第1環狀嵌合部16a將第1旋轉凸座構件15a的外側嵌合,在右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b的基端所設置的第1環狀嵌合部16b將第1旋轉凸座構件15b的外側嵌合。
藉由具有傾斜的第1凸輪面18之第1旋轉凸座構件15及與其外側嵌合的第1環狀嵌合部16,將旋轉軸21的旋轉驅動力轉換成傾斜旋轉及偏心旋轉,實現第1按摩器構件11的往復擺動運動(在俯視圖下之前後左右的往復擺動運動)。
第1轉動限制部17係限制第1環狀嵌合部16伴隨第1旋轉凸座構件15旋轉。該第1轉動限制部17係設在比旋轉軸21還靠下側。第1轉動限制部17具有:朝向下方的限制銷19;及供其限制銷19滑動自如地嵌入的限制槽20。
限制銷19係設為圓柱狀的突起,從左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a的基端(第1環狀嵌合部16的下側)朝下方突設。又,限制槽20係設為前後方向較長的槽,被安裝在外殼體2的底部。該限制槽20設於限制銷19所面對之下方位置。限制槽20係限制銷19以可在前後方向滑動自如之方式被插入。
旋轉軸21係藉由從驅動部6輸出的旋轉驅動力而旋轉。旋轉軸21係於外殼體2的內部,以軸心朝向前後方向之方式架設。
詳言之,旋轉軸21的前端係以貫通第1按摩器構件11的基端(第1環狀嵌合部16)之方式設置。旋轉軸21的長度方向中央部係貫通驅動部6的齒輪箱24內且藉由軸承22支持成旋轉自如。又,旋轉軸21的後端係以貫通第2按摩器構件25的基端(第2環狀嵌合部30)之方式設置。此外,在旋轉軸21的右側,配備有控制驅動部6等之控制部7。
驅動部6使第1按摩部4及第2按摩部5同步地驅動。驅動部6設置在外殼體2的內部。驅動部6具有輸出旋轉驅動力之驅動馬達23及將旋轉驅動力減速成既定的速度之齒輪箱24。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儲存驅動馬達23的外殼與齒輪箱24係形成一體。
具備一個驅動馬達23,使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驅動。驅動馬達23設置在旋轉軸21的下側,輸出軸係朝前方配備。驅動馬達23的輸出軸插入設在前側的齒輪箱24。
齒輪箱24為了減速成既定的速度而收容有複數個齒輪24a等。齒輪箱24將從驅動馬達23的輸出軸所輸入的旋轉驅動力利用複數個齒輪減速並往旋轉軸21輸出。亦即,驅動馬達23係藉由齒輪箱24與旋轉軸21相接。
第2按摩部5配置在第1按摩部4的後方。第2按摩部5係以使第2按摩器構件25起伏之方式朝前後左右往復擺動運動,藉以使設於第2按摩器構件25的第2施療件26將指部F夾入並進行推入按摩,同時藉由朝前方拉伸而進行伸展動作。第2按摩部5係配備在外殼體2的內部後側,被支持部所支持。
如圖1~圖7等所示,第2按摩部5乃係將插入至插入凹部3的指部F(第2施療部)夾入並進行按摩的區域。第2按摩部5係具有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器構件25,其等彼此對向且將指部F從左右方向夾入並進行按摩。
本實施形態中,第2按摩器構件25乃係朝上方延伸設置且朝前方彎曲的構件。在其彎曲部位,形成有被安裝第2施療件26之長形的棒材。
在第2按摩器構件25的基端(下端),形成有朝前後方向呈貫通狀開口的第2環狀嵌合部30。在左側的第2按摩器構件25a所形成之第2環狀嵌合部30a配備於後側。
一方面,在右側的第2按摩器構件25a所形成之第2環狀嵌合部30b配備於前側。亦即,第2環狀嵌合部30a與第2環狀嵌合部30b係以於前後方向上積層之方式配置。
在第2按摩器構件25的前端(上端),設有對指部F(第2施療部)進行推入按摩的第2施療件26。此外,本實施形態的第2施療件26係設為轉動自如的滾筒。
第2施療件26係在第2按摩器構件25的從彎曲部位朝上方延設之長形的棒材上重疊複數個並轉動自如地配置。也就是,第2施療件26係形成如被串起的丸子形狀。左側的第2施療件26a與右側的第2施療件26b係彼此對向地配備,從左右方向外側朝內側將指部F夾入並進行推入按摩。
又,在第2按摩器構件25的基端,設有第2連結部27。在左側的第2按摩器構件25a的基端,設有圓柱狀的突起27a。在右側的第2按摩器構件25b的基端,設有圓筒狀的孔部27b。
第2連結部27係藉由突起27a轉動自如地嵌入孔部27b並連結,以限制右側的第2按摩器構件25b伴同旋轉軸21之旋轉。此外,左側的第2按摩器構件25a係因第2轉動限制部31而使伴同旋轉軸21之旋轉受到限制。
在第2按摩部5的下部,具備第2擺動轉換部28。第2擺動轉換部28係將源自旋轉軸21的旋轉驅動力轉換成往復擺動運動,且以使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器構件25起伏之方式朝前後左右擺動。也就是,第2擺動轉換部28係使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器構件25朝左右方向接近/分離並朝前後方擺動。
第2擺動轉換部28具有:固定於旋轉軸21且相對於其旋轉軸21偏心旋轉之第2旋轉凸座構件29;設於第2按摩器構件25的基端且嵌入第2旋轉凸座構件29的外周緣之第2環狀嵌合部30;及限制第2按摩器構件25伴同旋轉軸21之旋轉的第2轉動限制部31。
第2旋轉凸座構件29乃係圓筒狀的構件,嵌合於旋轉軸21而安裝。第2旋轉凸座構件29係隨著旋轉軸21之旋轉而旋轉。在第2旋轉凸座構件29的外周面,設有相對於旋轉軸21的軸心呈傾斜狀的第2凸輪面32。
就本實施形態而言,在例圖(例如,圖4等)中,第2旋轉凸座構件29係相對於旋轉軸21的軸心朝向右前方配備。又,第2凸輪面32係相對於旋轉軸21的軸心朝向右後方配備。但是,第2旋轉凸座構件29會旋轉,因此方向會適當改變,但會朝與第1旋轉凸座構件15不同的方向旋轉。
又,第2凸輪面32係相對於旋轉軸21的軸心方向在不同方向且相對於第1凸輪面18亦在彼此不同的方向傾斜地配置。也就是,第2凸輪面32與第1凸輪面18係在俯視圖下呈八字形傾斜地配置(非平行)。
第2旋轉凸座構件29的軸心方向係相對於旋轉軸21的軸心方向呈偏心且第2凸輪面32傾斜,因此第2旋轉凸座構件29係相對於旋轉軸21之旋轉進行傾斜旋轉及偏心旋轉。在該傾斜的第2凸輪面32的外側,嵌合有第2環狀嵌合部30。
本實施形態中,第2旋轉凸座構件29a係配置在比左側的第2按摩器構件25a還靠前側。第2旋轉凸座構件29b係配置在比右側的第2按摩器構件25b還靠後側。
第2旋轉凸座構件29a、29b例如係以描繪圖5所示之2條黑線的圓分離、重疊的軌道之方式旋轉。此外,第1旋轉凸座構件15a、15b也以描繪與第2旋轉凸座構件29a、29b相同的軌道之方式旋轉。
第2環狀嵌合部30形成在第2按摩器構件25的基端。第2環狀嵌合部30係朝前後方向呈貫通狀開口,其開口的內徑係設為與第2旋轉凸座構件29(第2凸輪面32)的外徑大致相同直徑。
但是,第2環狀嵌合部30雖朝向前後方向,但係相對於旋轉軸21的軸心朝傾斜方向(與第2凸輪面32相同方向)配備。就本實施形態而言,在例圖(例如,圖4等)中,第2環狀嵌合部30係與第2凸輪面32同樣地,相對於旋轉軸21的軸心朝右前方配備。但是,第2環狀嵌合部30會旋轉,因此方向會適當改變,但會朝與第1環狀嵌合部16不同的方向旋轉。
又,第2環狀嵌合部30係相對於旋轉軸21的軸心方向在不同的方向且相對於第1環狀嵌合部16亦是在彼此不同的方向傾斜地配置。也就是,第2環狀嵌合部30與第1環狀嵌合部16係在俯視圖下呈八字形傾斜地配置(非平行)。
第2環狀嵌合部30係藉由軸承以相對旋轉自如的狀態與第2旋轉凸座構件29外側嵌合。又,在第2環狀嵌合部30,有軸心朝向前後方向的旋轉軸21貫通而配置。
本實施形態中,在左側的第2按摩器構件25a的基端所設置的第2環狀嵌合部30a與第2旋轉凸座構件29a外側嵌合,在右側的第2按摩器構件25b的基端所設置的第2環狀嵌合部30b與第2旋轉凸座構件29b外側嵌合。
藉由具有傾斜的第2凸輪面32之第2旋轉凸座構件29及與其外側嵌合的第2環狀嵌合部30,將旋轉軸21的旋轉驅動力轉換成傾斜旋轉及偏心旋轉,實現第2按摩器構件25的往復擺動運動(在俯視圖下之前後左右的往復擺動運動)。
第2轉動限制部31係限制第2環狀嵌合部30伴隨第2旋轉凸座構件29旋轉。該第2轉動限制部31係設置在比旋轉軸21還靠下側。第2轉動限制部31具有:朝向下方的限制銷33;及供其限制銷33滑動自如地嵌入的限制槽34。
限制銷33係設為圓柱狀的突起,從左側的第2按摩器構件25a的基端(第2環狀嵌合部30的下側)朝下方突設。又,限制槽34係設為前後方向較長的槽,被安裝於外殼體2的底部。該限制槽34設於限制銷33的面對下方之位置。限制槽34係限制銷33以可在前後方向滑動自如之方式被插入。
本實施形態的按摩器1具有:檢測旋轉軸21的旋轉角度之軸角度檢測部35;及控制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的驅動之控制部7。
軸角度檢測部35設於旋轉軸21的後端,乃係檢測旋轉軸21的旋轉角度者。此外,作為軸角度檢測部35,可採用旋轉編碼器等。
軸角度檢測部35係於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與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器構件25正在擺動時,當旋轉軸21的旋轉角度成為預先決定的旋轉角度時,檢測其位置。
所檢測出的位置(既定的旋轉角度)係顯示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將掌部P(第1施療部)從左右方向夾入,並且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器構件25將指部F(第2施療部)從左右方向夾入的狀態。
控制部7係當被傳達所檢測出之位置的信號時,辨識出各按摩器構件11、25已將手部H夾入的狀態,維持夾入的狀態直到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在前後方向分離且到達既定的位置(分離最開的位置)為止。也就是,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相對於手部H在前後方向進行伸展動作。
控制部7係當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在前後方向上分離且到達既定的位置(分離最開的位置)時,使各按摩器構件11、25分離,以將夾入狀態的手部H放開。
[使用態樣]
在此,敘述本發明的按摩器1之使用態樣。
如圖1所示,將按摩器1設置在桌子等之平坦且安全的面上。使用者將手部H插入設在外殼體2的插入凹部3。操作設於按摩器1的下部前側的開關部9以開啟電源。
驅動部6依控制部7的指令而驅動。亦即,驅動部6的驅動馬達23輸出旋轉驅動力,經由齒輪箱24傳達到旋轉軸21。
當旋轉軸21旋轉時,第1旋轉凸座構件15即旋轉而在第1環狀嵌合部16內滑動。也就是,旋轉軸21的旋轉驅動力藉由第1擺動轉換部14轉換成前後左右的往復擺動運動。第1按摩器構件11係藉由第1擺動轉換部14之轉換而成為進行前後左右的往復擺動運動。第1按摩部4係以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為一個單元朝前後方向擺動。
又同時,當旋轉軸21旋轉時,第2旋轉凸座構件29即旋轉而在第2環狀嵌合部30內滑動。也就是,旋轉軸21的旋轉驅動力藉由第2擺動轉換部28轉換成前後左右的往復擺動運動。第2按摩器構件25係藉由第2擺動轉換部28之轉換而成為進行前後左右的往復擺動運動。
第2按摩部5係以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器構件25為一個單元朝前後方向擺動。亦即,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係彼此進行朝前後方向接近/分離的動作。
第1擺動轉換部14與第2擺動轉換部28係使往復擺動運動同步,轉換成反覆使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在前後方向之接近/分離的擺動,及反覆使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及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器構件25從左右方向夾入與釋放之擺動。
如圖4等所示,在第1按摩部4將掌部P(第1施療部)夾入,同時第2按摩部5將指部F(第2施療部)夾入的狀態下,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彼此朝在前後方向上分離的方向移動,進行將掌部P與指部F(手部H)朝前後方向拉伸的伸展動作。
具體言之,在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於前後方向上接近且到達既定的位置時,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接近且將掌部P(第1施療部)從左右方向夾入,並且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器構件25接近而將指部F(第2施療部)從左右方向夾入。
在此,軸角度檢測部35將檢測旋轉軸21之既定的旋轉角度。控制部7係當被傳達檢測信號時,辨識出各按摩器構件11、25已將手部H(掌部P、指部F)夾入的狀態。
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係藉由控制部7維持夾入的狀態,直到在前後方向分離且到達既定的位置(在前後方向上分離最開的位置)為止。也就是,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相對於手部H朝前後方向拉伸,進行伸展動作。
在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於前後方向上分離且到達既定的位置(前後方向上分離最開的位置)時,軸角度檢測部35檢測出旋轉軸21之既定的旋轉角度。控制部7係當被傳達檢測信號時,使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分離,同時使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器構件25分離,將夾入的狀態的手部H釋放。
總結,例如,如同圖3所示的箭頭記號的動向,在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於前後方向上最接近時,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將掌部P夾入並進行推入按摩的同時,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器構件25將指部F夾入並進行推入按摩。
在將掌部P與指部F夾入的狀態下,藉由將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在前後方向分開,使手部H在前後方向伸展。
當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到達分離最開的位置時,反覆使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分離並將掌部P釋放,同時使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器構件25分離並將指部F釋放。
依據本發明的按摩器1,可將使用者的手部H夾入並進行揉按按摩及拉伸的伸展動作等,並可在無關乎手部H的大小之下作使用,可對使用者進行有效果的按摩。
亦即,本發明的按摩器1乃如同按摩師等之施術所進行的手部按摩,不僅僅是推入的按摩而已,對於手部H(掌部P、指部F等)可同時進行抓住並朝長度方向拉伸那樣的按摩(揉按按摩與伸展動作),因此成為可進行非常具有效果之按摩者。
[第2實施形態]
就涉及本發明之按摩器1的第2實施形態作說明。
圖8~圖12顯示涉及本發明之按摩器1的第2實施形態的概略及裝置構成。
且說,當使用按摩器1進行按摩時,例如,亦有欲將從手肘到手部H(手腕)為止的部位、即前腕部A(第3施療部)等之其他的部位設為施療對象的情況。
本實施形態的按摩器1不只是手部H的掌部P(第1施療部)、指部F(第2施療部),還能對應於前腕部A(第3施療部)。本實施形態中,舉出以對前腕部A進行按摩為例作說明。此外,本實施形態的按摩器1也可對手部H的掌部P、指部F進行按摩。
涉及本實施形態之按摩器1的基本構成係與第1實施形態的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詳細的說明。
亦即,第1按摩部4、第2按摩部5、驅動部6、第1按摩器構件11、第1擺動轉換部14、旋轉軸21、第2按摩器構件25、第2擺動轉換部28、軸角度檢測部35等之基本構成係與第1實施形態的大致相同。
在有關本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點方面,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在左右方向上的間隔及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器構件25在左右方向上的間隔係設為可加寬。因此,形成比手部H還大的前腕部A亦可插入第1按摩部4及第2按摩部5。
如圖8~圖12所示,本實施形態的第1擺動轉換部14中具有:與旋轉軸21一體旋轉之第1旋轉凸座構件15;及嵌入其第1旋轉凸座構件15的外周緣之第1環狀嵌合部16。
再者,本實施形態中具有第1連桿構件36,其以相對於旋轉軸21在水平方向且朝向外側之配備,前端連結於第1按摩器構件11的長度方向中途部。
本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在第1按摩器構件11的形狀上並不相同。亦即,第1按摩器構件11係長形的構件,以朝上方延伸設置的方式配備。第1按摩器構件11係設為上部被擴展成平板狀的扇子形狀。在第1按摩器構件11的前端(上端),設有例如對前腕部A(第3施療部)進行推入按摩之第1施療件12。
在第1按摩器構件11的基端(下端),形成有供轉動自如地支持的銷構件37嵌入的孔部38。亦即,在本實施形態的第1按摩器構件11的基端(下端),未設有第1環狀嵌合部16。
在第1按摩器構件11的長度方向中途部,形成有供轉動自如地支持之銷構件39嵌入的孔部40。
本實施形態中,在第1按摩器構件11與第1旋轉凸座構件15之間,設有第1連桿構件36。第1連桿構件36係以前端朝向左右方向(水平方向)外側之方式配備。在第1連桿構件36的前端,設有供轉動自如地支持之銷構件39嵌入的孔部41。
一方面,在第1連桿構件36的基端側,設有第1環狀嵌合部16。也就是,第1連桿構件36係形成從基端朝向前端變細的形狀。
本實施形態中,第1連桿構件36係在前後配備2個。
左側的第1連桿構件36a係配備在第1旋轉凸座構件15a的後側。該第1連桿構件36a係孔部41a與在左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a的長度方向中途部所形成的孔部40a組合並供銷構件39插入,將左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a支持成轉動自如。
又,設於第1連桿構件36a的基端之第1環狀嵌合部16a係嵌合於第1旋轉凸座構件15a的外側。
右側的第1連桿構件36b係配備在第1旋轉凸座構件15b的前側。該第1連桿構件36b係孔部41b與在右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b的長度方向中途部所形成的孔部40b組合並供銷構件39插入,將右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b支持成轉動自如。
又,設於第1連桿構件36b的基端之第1環狀嵌合部16b係嵌合於第1旋轉凸座構件15b的外側。
本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在第1旋轉凸座構件15的形狀上並不相同。亦即,本實施形態中,第1旋轉凸座構件15a、15b係形成一體。第1旋轉凸座構件15a、15b的軸心方向係相對於旋轉軸21的軸心方向呈偏心。又,形成在第1旋轉凸座構件15a之第1凸輪面18a與形成在第1旋轉凸座構件15b之第1凸輪面18b係朝相同方向傾斜。
就本實施形態而言,在例圖(例如,圖9等)中,第1旋轉凸座構件15a、15b係相對於旋轉軸21的軸心朝左前方配備。又,第1凸輪面18a、18b係相對於旋轉軸21的軸心朝左後方向配備。
第1旋轉凸座構件15a、15b係相對於旋轉軸21之旋轉進行傾斜旋轉及偏心旋轉。
本實施形態中,第1旋轉凸座構件15a係配置在比左側的第1連桿構件36a還靠前側。又,第1旋轉凸座構件15b係配置在比右側的第1連桿構件36b還靠後側。
在第1旋轉凸座構件15的中央,設有嵌入支持構件42的孔部43之凸緣部44。亦即,第1旋轉凸座構件15被支持構件42支持成轉動自如。
本實施形態中,設有供旋轉軸21貫通且將第1旋轉凸座構件15支持的支持構件42。支持構件42乃係板狀的構件,且於上部形成有孔部43。孔部43係與第1旋轉凸座構件15的凸緣部44外側嵌合。支持構件42係於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的基端轉動自如地進行支持。
在支持構件42的下部,形成有左右方向較長的槽部45。在其槽部45,配備有大致矩形狀的塊材46。在塊材46,形成有供銷構件37嵌入的孔部47。塊材46係呈左右一對配置。
左側的塊材46a係孔部47a與在左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a所形成的孔部38a組合並供銷構件37插入,將左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a的下端支持成轉動自如。
右側的塊材46b係孔部47b與在右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b所形成的孔部38b組合並供銷構件37插入,將右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b的下端支持成轉動自如。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塊材46為了釋放因由第1按摩器構件11的擺動產生的慣性所致之力,在成為左右方向外側的部位被加工有大的倒角。
本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在第1環狀嵌合部16被設置的位置上並不相同。亦即,第1環狀嵌合部16設於第1連桿構件36的基端。第1環狀嵌合部16a配備在第1旋轉凸座構件15a的後側。又,第1環狀嵌合部16b配備在第1旋轉凸座構件15b的前側。
就本實施形態而言,在例圖(例如,圖9等)中,第1環狀嵌合部16a、16b係與第1旋轉凸座構件15同樣地,相對於旋轉軸21的軸心朝左前方配備。
又,本實施形態中,在左側的第1連桿構件36a的基端所設置的第1環狀嵌合部16a係與第1旋轉凸座構件15a的外側嵌合。又,第1環狀嵌合部16a係以被按壓構件15c夾入之方式配備。
在右側的第1連桿構件36b的基端設置的第1環狀嵌合部16b係與第1旋轉凸座構件15b的外側嵌合。又,第1環狀嵌合部16b係以被按壓構件15d夾入之方式配備。
藉由具有傾斜的第1凸輪面18之第1旋轉凸座構件15及與其外側嵌合的第1環狀嵌合部16,將旋轉軸21的旋轉驅動力轉換成傾斜旋轉及偏心旋轉,實現第1按摩器構件11的往復擺動運動(在俯視圖下之前後左右的往復擺動運動)。
再者,就本實施形態而言,第1按摩器構件11的基端側中具有在水平方向橫置配備的第1彈性構件48。本實施形態中,第1彈性構件48係採用彈簧構件(螺旋彈簧)。
第1彈簧構件48係以於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的基端側從左右方向包夾之方式配備。詳言之,第1彈簧構件48係配備在支持構件42的下部。第1彈簧構件48係以在形成於支持構件42的下部之左右方向較長的槽部45內呈左右方向(水平方向)橫置之方式配備。更具體言之,第1彈簧構件48係以被配置於較長的槽部45內之左側的塊材46a與右側的塊材46b包夾之方式配備。
亦即,藉由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a、11b朝左右方向外側移動,基端側的第1彈簧構件48會收縮,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在左右方向上之間隔被加寬。
具體言之,當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a、11b的前端側彼此朝分離的方向(左右方向外側)移動時,藉由左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a以第1連桿構件36a的前端為中心旋轉,並且右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b以第1連桿構件36b的前端為中心旋轉,在水平方向橫置配備的第1彈簧構件48會收縮,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a、11b在左右方向上的間隔大大變寬,比手部H的掌部P(第1施療部)、指部F(第2施療部)還大,形成前腕部A(第3施療部)亦可插入。
此外,關於第1彈簧構件48的硬度(彈簧常數)等,以對所插入的施療部不會造成不舒服之方式來考量即可。
本實施形態中,第1轉動限制部17係設於支持構件42的下部。第1轉動限制部17係透過支持構件42限制第1環狀嵌合部16伴隨第1旋轉凸座構件15旋轉。該第1轉動限制部17具有:從槽部45的下側朝下方設置的限制銷19;及設於外殼體2的底部且供限制銷19滑動自如地嵌入的限制槽。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的第1擺動轉換部14的上側,配備有蓋構件62,其防止被插入至插入凹部3的施療部之進入。
如圖8~圖12所示,第2擺動轉換部28中具有:與旋轉軸21一體旋轉之第2旋轉凸座構件29;及嵌入其第2旋轉凸座構件29的外周緣之第2環狀嵌合部30。
再者,本實施形態中具有第2連桿構件49,其以相對於旋轉軸21在水平方向且朝向外側之方式配備,前端連結於第2按摩器構件25的長度方向中途部。
本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在第2按摩器構件25的形狀上並不相同。亦即,第2按摩器構件25係長形的構件,以朝上方延伸設置的方式配備。第2按摩器構件25係設為上部被擴展成平板狀的扇子形狀。在第2按摩器構件25的前端(上端),設有例如對前腕部A(第3施療部)進行推入按摩之第2施療件26。
在第2按摩器構件25的基端(下端),形成有供轉動自如地支持的銷構件50嵌入的孔部51。又,在第2按摩器構件25的長度方向中途部,形成有供轉動自如地支持的銷構件52嵌入的孔部53。
本實施形態中,在第2按摩器構件25與第2旋轉凸座構件29之間,設有第2連桿構件49。第2連桿構件49係以前端朝向左右方向(水平方向)外側之方式配備。在第2連桿構件49的前端,形成有供轉動自如地支持的銷構件52嵌入的孔部54。
一方面,在第2連桿構件49的基端側,設有第2環狀嵌合部30。也就是,第2連桿構件49係形成從基端朝向前端變細的形狀。
本實施形態中,第2連桿構件49係在前後配備2個。
左側的第2連桿構件49a配備在第1旋轉凸座構件15a的前側。該第2連桿構件49a係孔部54a與在左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a的長度方向中途部所形成的孔部53a組合並供銷構件52插入,將左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a支持成轉動自如。
又,設於第2連桿構件49a的基端之第2環狀嵌合部30a係嵌合於第2旋轉凸座構件29a的外側。
右側的第2連桿構件49b配備在第2旋轉凸座構件29b的後側。該第2連桿構件49b係孔部54b與在右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b的長度方向中途部所形成的孔部53b組合並供銷構件52插入,將右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b支持成轉動自如。
又,設於第2連桿構件49b的基端之第2環狀嵌合部30b係嵌合於第2旋轉凸座構件29b的外側。
本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在第2旋轉凸座構件29的形狀上並不相同。亦即,本實施形態中,第2旋轉凸座構件29a、29b係形成一體。第2旋轉凸座構件29a、29b的軸心方向係相對於旋轉軸21的軸心方向呈偏心。又,形成在第2旋轉凸座構件29a之第2凸輪面32a與形成在第2旋轉凸座構件29b之第2凸輪面32b係朝相同方向傾斜。
就本實施形態而言,在例圖(例如,圖9等)中,第2旋轉凸座構件29a、29b係相對於旋轉軸21的軸心朝右前方配備。又,第2凸輪面32a、32b係相對於旋轉軸21的軸心朝右後方向配備。
第2旋轉凸座構件29a、29b係相對於旋轉軸21之旋轉進行傾斜旋轉及偏心旋轉。
本實施形態中,第2旋轉凸座構件29a配置在比左側的第2連桿構件49a還靠後側。又,第2旋轉凸座構件29b配置在比右側的第2連桿構件49b還靠前側。
在第2旋轉凸座構件29的中央,設有嵌入於支持構件55的孔部56之凸緣部57。亦即,第2旋轉凸座構件29係被支持構件55支持成轉動自如。
本實施形態中,設有供旋轉軸21貫通且將第2旋轉凸座構件29支持之支持構件55。支持構件55乃係板狀的構件且於上部形成有孔部56。孔部56係與第2旋轉凸座構件29的凸緣部57的外側嵌合。支持構件55係於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器構件25的基端轉動自如地進行支持。
在支持構件55的下部,形成有左右方向較長的槽部58。在其槽部58,配備有大致矩形狀的塊材59。在塊材59,形成有供銷構件50嵌入的孔部60。塊材59係呈左右一對配置。
左側的塊材59a係孔部60a與在左側的第2按摩器構件25a所形成的孔部51a組合並供銷構件50插入,將左側的第2按摩器構件25a的下端支持成轉動自如。
右側的塊材59b係孔部60b與在右側的第2按摩器構件25b所形成的孔部51b組合並供銷構件50插入,將右側的第2按摩器構件25b的下端支持成轉動自如。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塊材59為了釋放因由第2按摩器構件25的擺動產生的慣性所致之力,在成為左右方向外側的部位被加工有大的倒角。
本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在第2環狀嵌合部30被設置的位置上並不相同。亦即,第2環狀嵌合部30形成在第2連桿構件49的基端。第2環狀嵌合部30a配備在第2旋轉凸座構件29a的前側。又,第2環狀嵌合部30b配備在第2旋轉凸座構件29b的後側。
就本實施形態而言,在例圖(例如,圖9等)中,第2環狀嵌合部30a、30b係與第2旋轉凸座構件29同樣地,相對於旋轉軸21的軸心朝右前方配備。
又,本實施形態中,在左側的第2連桿構件49a的基端所設置的第2環狀嵌合部30a係與第2旋轉凸座構件29a的外側嵌合。又,第2環狀嵌合部30a係以被按壓構件29c夾入之方式配備。
在右側的第2連桿構件49b的基端所設置的第2環狀嵌合部30b係與第2旋轉凸座構件29b的外側嵌合。又,第2環狀嵌合部30b係以被按壓構件29d夾入之方式配備。
藉由具有傾斜的第2凸輪面32之第2旋轉凸座構件29及與其外側嵌合的第2環狀嵌合部30,將旋轉軸21的旋轉驅動力轉換成傾斜旋轉及偏心旋轉,實現第2按摩器構件25的往復擺動運動(在俯視圖下之前後左右的往復擺動運動)。
再者,就本實施形態而言,於第2按摩器構件25的基端側,具有在水平方向橫置配備的第2彈性構件61。本實施形態中,第2彈性構件61係採用彈簧構件(螺旋彈簧)。
第2彈簧構件61係以於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器構件25的基端側從左右方向包夾之方式配備。詳言之,第2彈簧構件61配備於支持構件55的下部。第2彈簧構件61係以在形成於支持構件55的下部之左右方向較長的槽部58內呈左右方向(水平方向)橫置之方式配備。更具體言之,第2彈簧構件61係以被配置在較長的槽部58內之左側的塊材59a與右側的塊材59b包夾之方式配備。
亦即,藉由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器構件25a、25b朝左右方向外側移動,因為基端側的第2彈簧構件61會收縮,所以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器構件25在左右方向上的間隔被加寬。
具體言之,當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器構件25a、25b的前端側彼此朝分離的方向(左右方向外側)移動時,左側的第2按摩器構件25a即以第2連桿構件49a的前端為中心旋轉,並且右側的第2按摩器構件25b以第2連桿構件49b的前端為中心旋轉。因為在水平方向橫置配備的第2彈簧構件61會收縮,所以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器構件25a、25b在左右方向上的間隔大大地變寬,比手部H的掌部P(第1施療部)、指部F(第2施療部)還大,形成前腕部A(第3施療部)亦可插入。
此外,關於第2彈簧構件61的硬度(彈簧常數)等,以對所插入的施療部不會造成不舒服之方式來考量即可。
本實施形態中,第2轉動限制部31設於支持構件55的下部。第2轉動限制部31係藉由支持構件55限制第2環狀嵌合部30伴隨第2旋轉凸座構件29旋轉。該第2轉動限制部31具有:從槽部58的下側朝下方設置的限制銷33;及設於外殼體2的底部且供限制銷33滑動自如地嵌入的限制槽。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的第2擺動轉換部28的上側,配備有蓋構件62,其防止被插入至插入凹部3的施療部進入。
[使用態樣]
在此,敘述本發明的按摩器1之使用態樣。
如圖1所示,將按摩器1設置在桌子等之平坦且安全的面上。使用者將前腕部A(第3施療部)插入設在外殼體2的插入凹部3。
具體言之,一邊施加力量一邊從上方將前腕部A插入至插入凹部3。藉由前腕部A的推入,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a、11b的前端側成為朝左右方向外側移動。
也就是,左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a以第1連桿構件36a的前端為中心(繞著銷構件39)旋轉,並且右側的第1按摩器構件11b以第1連桿構件36b的前端為中心(繞著銷構件39)旋轉。藉此,因為在水平方向橫置配備的第1彈簧構件48會收縮,所以在形成於支持構件42之長的槽部45內所配置之左側的塊材46a朝右方移動,並且右側的塊材46b朝左方移動。
在第1按摩器構件11的基端側,被左右的塊材46a、46b包夾的第1彈簧構件48係因該塊材46a、46b之壓縮而收縮。藉此,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a、11b在左右方向上的間隔被加寬而大大地變寬,形成前腕部A可插入。
同樣地,藉由前腕部A之推入,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器構件25a、25b的前端側朝左右方向外側移動。
也就是,左側的第2按摩器構件25a以第2連桿構件49a的前端為中心(繞著銷構件52)旋轉,並且右側的第2按摩器構件25b以第1連桿構件49b的前端為中心(繞著銷構件52)旋轉。藉此,因為在水平方向橫置配備的第2彈簧構件61會收縮,所以在形成於支持構件55之長的槽部58內所配置之左側的塊材59a朝右方移動,並且右側的塊材59b朝左方移動。
於第2按摩器構件25的基端側,被左右的塊材59a、59b包夾的第2彈簧構件61係依該塊材59a、59b之壓縮而收縮。藉此,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器構件25a、25b在左右方向上之間隔被加寬而大大地變寬,形成前腕部A可插入。
也就是,藉由將前腕部A推入,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a、11b及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器構件25a、25b同時朝左右方向外側大大地變寬。
操作設於按摩器1的下部前側之開關部9而開啟電源。驅動部6依控制部7的指令而驅動。亦即,驅動部6的驅動馬達23輸出旋轉驅動力,經由齒輪箱24傳達到旋轉軸21。
當旋轉軸21旋轉時,第1旋轉凸座構件15即旋轉而在第1環狀嵌合部16內滑動。第1連桿構件36係將經轉換的往復擺動運動朝第1按摩器構件11傳達。
也就是,旋轉軸21的旋轉驅動力藉由第1擺動轉換部14轉換成前後左右的往復擺動運動。第1按摩器構件11係依第1擺動轉換部14之轉換而藉由第1連桿構件36進行前後左右的往復擺動運動。第1按摩部4係彼此朝前後方向擺動。
又同時,當旋轉軸21旋轉時,第2旋轉凸座構件29即旋轉而在第2環狀嵌合部30內滑動。第2連桿構件49係將經轉換的往復擺動運動朝第2按摩器構件25傳達。
也就是,旋轉軸21的旋轉驅動藉由第2擺動轉換部28轉換成前後左右的往復擺動運動。第2按摩器構件25係依第2擺動轉換部28之轉換而藉由第2連桿構件49進行前後左右的往復擺動運動。
第2按摩部5係朝前後方向擺動。亦即,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彼此進行朝前後方向接近/分離的動作。
第1擺動轉換部14與第2擺動轉換部28係使往復擺動運動同步,轉換成反覆使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在前後方向之接近/分離的擺動,及反覆使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及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器構件25從左右方向夾入與釋放之擺動。
如圖9等所示,在第1按摩部4將前腕部A(接近手肘側)夾入,且第2按摩部5將前腕部A(接近手腕側)夾入的狀態下,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彼此朝在前後方向分離的方向移動,進行將前腕部A整體朝前後方向引伸的伸展動作。
具體言之,在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於前後方向上接近而到達既定的位置時,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接近且將前腕部A(接近手肘側)從左右方向夾入,並且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器構件25接近而將前腕部A(接近手腕側)從左右方向夾入。
在此,軸角度檢測部35將檢測旋轉軸21之既定的旋轉角度。控制部7係當被傳達檢測信號時,辨識出第1按摩器構件11與第2按摩器構件25已將前腕部A整體夾入的狀態。
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係藉由控制部7維持夾入的狀態,直到在前後方向上分離且到達既定的位置(分離最開的位置)為止。也就是,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相對於前腕部A整體於前後方向上進行伸展動作。
在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於前後方向上分離而到達既定的位置(分離最開的位置)時,軸角度檢測部35會檢測旋轉軸21之既定的旋轉角度。控制部7係當被傳達檢測信號時,使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分離,並使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器構件25分離,將夾入狀態的前腕部A釋放。
總結,例如,如同圖9所示之箭頭記號的動向,在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於前後方向上最接近時,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將前腕部A(接近手肘側)夾入並進行推入按摩,並且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器構件25將前腕部A(接近手腕側)夾入並進行推入按摩。
在將前腕部A夾入的狀態下,藉由將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在前後方向分開,使前腕部A整體朝前後方向伸展。
當第1按摩部4與第2按摩部5到達分離最開的位置時,反覆使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分離並將前腕部A(接近手肘側)釋放,同時使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器構件25分離並將前腕部A(接近手腕側)釋放。
依據本發明的按摩器1,可將使用者的前腕部A夾入並進行揉按按摩及拉伸的伸展動作等,可在無關乎前腕部A(手部H)的大小下進行使用,可對使用者進行有效果的按摩。
亦即,本發明的按摩器1乃如同按摩師等之施術所進行的手部按摩,除了手部H(掌部P、指部F等)以外,再加上藉由將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器構件11與第2按摩器構件25之間隔加寬,對於前腕部A就不僅僅是推入的按摩而已,還可進行抓住並朝長度方向拉伸那樣的按摩(揉按按摩與伸展動作),因此成為可進行非常有效的按摩。
此外,本次揭示的實施形態所提諸點僅為例示,而非予以限定者。
特別是,在本次揭示的實施形態中,未明示的事項,例如:作動條件、操作條件、構成物的尺寸、重量等,並非悖離當業者通常實施的範圍,而是採用一般業者當可容易想定之事項。
例如,設置在第1按摩部4的第1按摩器構件11之長度、第1按摩器構件11(第1旋轉凸座構件15的第1凸輪面18)對旋轉軸21之傾斜角度及偏心位置、及位在左右之第1按摩器構件11的隔開距離等,可考慮施療範圍(例如,掌部P等手部H、前腕部A的大小)而適當變更。
同樣地,設置在第2按摩部5的第2按摩器構件25之長度、第2按摩器構件25(第2旋轉凸座構件29的第2凸輪面32)對旋轉軸21之傾斜角度及偏心位置、及位在左右之第2按摩器構件25的隔開距離等,可考慮施療範圍(例如,指部F等手部H、前腕部A的大小)而適當變更。
1:按摩器
2:外殼體
3:插入凹部
4:第1按摩部
5:第2按摩部
6:驅動部
7:控制部
8:腳部
9:開關部
10:電源線
11:第1按摩器構件
11a:第1按摩器構件(左側)
11b:第1按摩器構件(右側)
12:第1施療件
12a:第1施療件(左側)
12b:第1施療件(右側)
13:第1連結部
13a:突起
13b:孔部
14:第1擺動轉換部
15:第1旋轉凸座構件
15a:第1旋轉凸座構件
15b:第1旋轉凸座構件
15c:按壓構件
15d:按壓構件
16:第1環狀嵌合部
16a:第1環狀嵌合部
16b:第1環狀嵌合部
17:第1轉動限制部
18:第1凸輪面
19:限制銷
20:限制槽
21:旋轉軸
22:軸承
23:驅動馬達
24:齒輪箱
25:第2按摩器構件
25a:第2按摩器構件(左側)
25b:第2按摩器構件(右側)
26:第2施療件
26a:第2施療件(左側)
26b:第2施療件(右側)
27:第2連結部
27a:突起
27b:孔部
28:第2擺動轉換部
29:第2旋轉凸座構件
29a:第2旋轉凸座構件
29b:第2旋轉凸座構件
29c:按壓構件
29d:按壓構件
30:第2環狀嵌合部
31:第2轉動限制部
32:第2凸輪面
33:限制銷
34:限制槽
35:軸角度檢測部
36:第1連桿構件
37:銷構件
38:孔部(第1按摩器構件的基端(下端))
38a:孔部(左側)
38b:孔部(右側)
39:銷構件
40:孔部(第1按摩器構件的長度方向中途部)
40a:孔部(左側)
40b:孔部(右側)
41:孔部(第1連桿構件的前端)
41a:孔部(左側)
41b:孔部(右側)
42:支持構件
43:孔部(支持構件)
44:凸緣部
45:槽部
46:塊材
46a:塊材(左側)
46b:塊材(右側)
47:孔部
47a:孔部(左側)
47b:孔部(右側)
48:第1彈性構件(彈簧構件)
49:第2連桿構件
50:銷構件
51:孔部(第2按摩器構件的基端(下端))
51a:孔部(左側)
51b:孔部(右側)
52:銷構件
53:孔部(第2按摩器構件的長度方向中途部)
53a:孔部(左側)
53b:孔部(右側)
54:孔部(第2連桿構件的前端)
54a:孔部(左側)
54b:孔部(右側)
55:支持構件
56:孔部
57:凸緣部
58:槽部
59:塊材
59a:塊材(左側)
59b:塊材(右側)
60:孔部
60a:孔部(左側)
60b:孔部(右側)
61:第2彈性構件(彈簧構件)
62:蓋構件
A:前腕部(第3施療部)
F:指部(第2施療部)
H:手部
P:掌部(第1施療部)
圖1係顯示本發明的按摩器的概略之前方立體圖(第1實施形態)。
圖2係顯示本發明的按摩器的內部構造之前方立體圖。
圖3係顯示本發明的按摩器的內部構造之俯視圖。
圖4係顯示本發明的按摩器之使用態樣之側視圖。
圖5係顯示本發明的按摩器的擺動動作之後視圖。
圖6係第1實施形態中的第1按摩部之分解圖。
圖7係第1實施形態中的第2按摩部之分解圖。
圖8係顯示本發明的按摩器的內部構造之前方立體圖(第2實施形態)。
圖9係顯示本發明的按摩器的內部構造之俯視圖。
圖10係本發明的按摩器的擺動動作之後視圖。
圖11係第2實施形態中的第1按摩部之分解圖。
圖12係第2實施形態中的第2按摩部之分解圖。
1:按摩器
2:外殼體
3:插入凹部
4:第1按摩部
5:第2按摩部
6:驅動部
8:腳部
9:開關部
10:電源線
11:第1按摩器構件
25:第2按摩器構件
A:前腕部(第3施療部)
F:指部(第2施療部)
H:手部
P:掌部(第1施療部)
Claims (12)
- 一種按摩器,其特徵為具有:插入凹部,可供第1施療部、以及與前述第1施療部相接的第2施療部插入;第1按摩部,將插入前述插入凹部的前述第1施療部夾入並進行按摩;第2按摩部,將插入前述插入凹部的前述第2施療部夾入並進行按摩;及驅動部,使前述第1按摩部和前述第2按摩部驅動;前述第1按摩部配備於前側,且前述第2按摩部配備於後側,構成為前述第1按摩部和前述第2按摩部彼此進行朝前後方向接近/分離的動作,構成為在前述第1按摩部夾入前述第1施療部,且前述第2按摩部夾入前述第2施療部的狀態下,前述第1按摩部和前述第2按摩部彼此在前後方向上朝分離的方向移動,進行將前述第1施療部與前述第2施療部拉伸的動作,前述第1按摩部係具有左右一對的第1按摩構件,其等彼此對向且將前述第1施療部從左右方向夾入並進行按摩,前述第2按摩部係具有左右一對的第2按摩構件,其等彼此對向且將前述第2施療部從左右方向夾入並進行按摩, 且構成為反覆進行下述動作:當前述第1按摩部與前述第2按摩部在前後方向接近且到達既定位置時,左右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接近,且左右一對的前述第2按摩構件接近,當前述第1按摩部與前述第2按摩部在前後方向分離且到達既定位置時,左右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分離,且左右一對的前述第2按摩構件分離。
- 如請求項1之按摩器,其具有:旋轉軸,藉由從前述驅動部輸出的旋轉驅動力而旋轉;第1擺動變換部,將前述旋轉軸的旋轉驅動力變換成接近/分離的往復擺動運動,使左右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朝前後左右擺動;及第2擺動變換部,將前述旋轉軸的旋轉驅動力變換成接近/分離的往復擺動運動,使左右一對的前述第2按摩構件朝前後左右擺動,前述第1擺動變換部和前述第2擺動變換部係使往復擺動運動同步,變換成反覆進行前述第1按摩部與前述第2按摩部在前後方向的接近/分離之擺動、及反覆進行左右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及左右一對的前述第2按摩構件從左右方向的夾入與釋放之擺動。
- 如請求項2之按摩器,其中前述第1擺動變換部具有:第1旋轉凸座構件,具有相對於前述旋轉軸偏心旋 轉且相對於前述旋轉軸的軸心呈傾斜狀的第1凸輪面;第1環狀嵌合部,設置於前述第1按摩構件,嵌入前述第1旋轉凸座構件的外周緣;及第1轉動限制部,限制前述第1按摩構件伴同前述旋轉軸的旋轉,前述第2擺動變換部具有:第2旋轉凸座構件,具有相對於前述旋轉軸偏心旋轉且相對於前述旋轉軸的軸心呈傾斜狀的第2凸輪面;第2環狀嵌合部,設置於前述第2按摩構件,嵌入前述第2旋轉凸座構件的外周緣;及第2轉動限制部,限制前述第2按摩構件伴同前述旋轉軸的旋轉,前述第1凸輪面和前述第2凸輪面係相對於前述旋轉軸的軸心方向朝彼此不同的方向傾斜而配備。
- 如請求項3之按摩器,其具有:軸角度檢測部,檢測前述旋轉軸的旋轉角度;及控制部,控制前述第1按摩部與前述第2按摩部的驅動;當前述軸角度檢測部檢測出既定的前述旋轉軸的旋轉角度時,前述控制部係辨識出左右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將前述第1施療部從左右方向夾入的同時,左右一對的前述第2按摩構件將前述第2施療部從左右方向夾入之狀態,維持前述夾入的狀態直到前述第1按摩部與前述第2按摩部在前後方向分離且到達既定位置為止。
- 如請求項1之按摩器,其中 左右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在左右方向的間隔、及左右一對的前述第2按摩構件在左右方向的間隔係設成可加寬。
- 如請求項3之按摩器,其具有:第1連桿構件,其以相對於前述旋轉軸在水平方向且朝向外側之方式配備,前端係與前述第1按摩構件的長度方向中途部連結;前述第1旋轉凸座構件,與前述旋轉軸一體旋轉;前述第1環狀嵌合部,設置於前述第1連桿構件的基端側,且嵌入前述第1旋轉凸座構件的外周緣;以及第1彈性構件,在前述第1按摩構件的基端側,以在水平方向橫置的方式配備,前述第1彈性構件係以在左右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的基端側從左右方向被包夾的方式配備,藉由利用前述第1按摩構件使前述第1彈性構件收縮,左右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在左右方向的間隔會被加寬。
- 如請求項6之按摩器,其中當左右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的前端側朝彼此分離之方向移動時,前述第1按摩構件係以前述第1連桿構件的前端為中心旋轉,藉由前述第1彈性構件收縮,左右一對的前述第1按摩構件在左右方向的間隔被加寬。
- 如請求項3之按摩器,其具有:第2連桿構件,以相對於前述旋轉軸在水平方向且 朝向外側之方式配備,前端係與前述第2按摩構件的長度方向中途部連結;前述第2旋轉凸座構件,與前述旋轉軸一體旋轉;前述第2環狀嵌合部,設置於前述第2連桿構件的基端側,且嵌入前述第2旋轉凸座構件的外周緣;以及第2彈性構件,在前述第2按摩構件的基端側,以在水平方向橫置的方式配備,前述第2彈性構件係以在左右一對的前述第2按摩構件的基端側從左右方向被包夾的方式配備,藉由利用前述第2按摩構件使前述第2彈性構件收縮,左右一對的前述第2按摩構件在左右方向的間隔會被加寬。
- 如請求項6之按摩器,其中當左右一對的前述第2按摩構件的前端側朝彼此分離的方向移動時,前述第2按摩構件係以前述第2連桿構件的前端為中心旋轉,藉由前述第2彈性構件收縮,左右一對的前述第2按摩構件在左右方向的間隔被加寬。
- 如請求項1之按摩器,其中前述驅動部具有一個驅動馬達,藉由前述驅動馬達使前述第1按摩部和前述第2按摩部驅動。
- 如請求項6之按摩器,其中前述第1施療部係設為構成使用者的手部之掌部, 前述第2施療部係設為構成前述使用者的手部之指部,前述第1彈性構件係設為彈簧構件。
- 如請求項8之按摩器,其中前述第1施療部係設為構成使用者的手部之掌部,前述第2施療部係設為構成前述使用者的手部之指部,前述第2彈性構件係設為彈簧構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035366 | 2021-03-05 | ||
JP2021035366A JP7330523B2 (ja) | 2021-03-05 | 2021-03-05 | マッサージ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41374A TW202241374A (zh) | 2022-11-01 |
TWI806437B true TWI806437B (zh) | 2023-06-21 |
Family
ID=83155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06149A TWI806437B (zh) | 2021-03-05 | 2022-02-21 | 按摩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330523B2 (zh) |
CN (1) | CN117042737A (zh) |
TW (1) | TWI806437B (zh) |
WO (1) | WO2022185816A1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200343A (ja) * | 2007-02-21 | 2008-09-04 | Family Co Ltd |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
JP2009285074A (ja) * | 2008-05-28 | 2009-12-10 | Family Co Ltd |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
TWM430971U (en) * | 2011-10-25 | 2012-06-11 | Che Tai Internat Co Ltd | Massage chair with palm massage device |
CN108778222A (zh) * | 2017-01-16 | 2018-11-09 | 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 座椅式按摩器 |
US20200022867A1 (en) * | 2018-07-23 | 2020-01-23 | Family Inada Co., Ltd. | Treatment unit and massage machine using treatment unit |
-
2021
- 2021-03-05 JP JP2021035366A patent/JP7330523B2/ja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2-02 CN CN202280019297.9A patent/CN117042737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2-02 WO PCT/JP2022/003932 patent/WO202218581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2-21 TW TW111106149A patent/TWI806437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200343A (ja) * | 2007-02-21 | 2008-09-04 | Family Co Ltd |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
JP2009285074A (ja) * | 2008-05-28 | 2009-12-10 | Family Co Ltd |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
TWM430971U (en) * | 2011-10-25 | 2012-06-11 | Che Tai Internat Co Ltd | Massage chair with palm massage device |
CN108778222A (zh) * | 2017-01-16 | 2018-11-09 | 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 座椅式按摩器 |
US20200022867A1 (en) * | 2018-07-23 | 2020-01-23 | Family Inada Co., Ltd. | Treatment unit and massage machine using treatment uni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185816A1 (ja) | 2022-09-09 |
JP7330523B2 (ja) | 2023-08-22 |
JP2022135513A (ja) | 2022-09-15 |
TW202241374A (zh) | 2022-11-01 |
CN117042737A (zh) | 2023-11-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412517B2 (ja) | マッサージ機 | |
CN111107821B (zh) | 下肢用按摩机 | |
JP7403189B2 (ja) | マッサージ機 | |
JP6220760B2 (ja) | マッサージ装置 | |
US9789022B1 (en) | Sequential compression massage device using stacked member | |
TWI806437B (zh) | 按摩器 | |
CN109922772B (zh) | 按摩机构及椅子型按摩机 | |
KR20180033617A (ko) | 목마사지기 | |
JP5593298B2 (ja) | マッサージ機 | |
JP2003000665A (ja) | 下肢用マッサージ機とこのマッサージ機を用いた椅子型マッサージ装置 | |
JP6562617B2 (ja) | マッサージ装置 | |
JP5460401B2 (ja) | マッサージ装置 | |
TWI556811B (zh) | Exercise machine | |
TWI793526B (zh) | 按摩機 | |
US6447466B1 (en) | Apparatus for the massaging of toes | |
JP7536324B2 (ja) | マッサージ機 | |
CN219184802U (zh) | 一种按摩机芯及按摩器 | |
JP2005080782A (ja) | 下肢用マッサージ機とこのマッサージ機を用いた椅子型マッサージ装置 | |
JP3170675U (ja) | 身体接触部位を押し揉むマッサージ器 | |
KR102017681B1 (ko) | 지압용 볼을 구비한 안마기 | |
JP2004135891A (ja) | マッサージ装置及び枕形マッサージ装置 | |
KR20240128290A (ko) | 어깨 지압기 | |
JP2024143465A (ja) | マッサージ装置 | |
JP2001190626A (ja) | マッサージ機 | |
JP2014042731A (ja) | マッサージ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