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6811B - Exercise machine - Google Patents

Exercise machin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6811B
TWI556811B TW102130021A TW102130021A TWI556811B TW I556811 B TWI556811 B TW I556811B TW 102130021 A TW102130021 A TW 102130021A TW 102130021 A TW102130021 A TW 102130021A TW I556811 B TWI556811 B TW I5568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exercise machine
target portion
roller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0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4719A (zh
Inventor
Koichi Numata
Shinsaku Shimizu
Zhenhai Zhang
Original Assignee
Daito Electric Machine In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to Electric Machine Ind filed Critical Daito Electric Machine Ind
Publication of TW201424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4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68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6811B/zh

Link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運動機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將施療部件抵接在腹部或大腿部等的施療對象部,而使其進行運動的運動機。
已知在身體各部位中,以腰圍為中心的腹部是特別容易受到肥胖等影響的部位,當腹部堆積了脂肪等,會導致身材比例明顯不佳。另一方面,腹部也是瘦身效果或美容效果較大的部位,只要能夠除去堆積的脂肪等,便能夠使腰部緊實而大大地改善身材比例。因此,在以往的運動機(按摩機、健康促進儀器、瘦身器具、美容儀器、健身器等的運動機)中,開發出了能夠對使用者的施療對象部實施有效按摩的運動機。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了一種在能夠將臍部周圍的腹部包圍的帶狀安裝件上安裝能夠對腹部賦予壓力的壓力賦予件,藉由對壓力賦予件輸送空氣等而使壓力賦予件膨脹或收縮,而能夠使腹部的內臟脂肪減少的運動機(促進內臟脂肪減少的器械)。
另外,在專利文獻2中揭示了一種在能夠旋轉的旋轉 板的外周側設有朝向腹部側突出的突起部,藉由使按摩突起深入腹壁進行按摩,而能夠對腹部實施有效按摩的腹部按摩裝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1789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3539964號公報
上述專利文獻1的運動機是藉由使氣囊(施療部件)膨脹或收縮而按壓施療對象部而對施療對象部施加刺激,但由於是使用空氣,因此不太能夠期待對施療對象部施加太強的刺激。然而,在欲刺激施療對象部使脂肪燃燒而進行塑身的情況下,當所刺激的施療對象部是腹部那樣柔軟的部位時,柔軟的施療對象部有可能將所施加的大部分刺激吸收,而有利用如氣囊帶來的微弱刺激無法獲得充分的塑身效果的可能性。因此,在施療對象部為腹部之類的部位時,採用專利文獻1的運動機的方法並不是好辦法。
另一方面,專利文獻2的運動機是使用如突起那樣堅硬的按摩件對施療對象部施以強刺激。但是,由於腹部也是非常敏感的部位,利用尖頭的施療部件過度強烈刺激施療對象部時,施療對象部的周圍會感覺到癢或疼痛,而有在進行按摩時會對使用者帶來不適感的可能性。
本發明是鑒於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 種能夠在不帶來癢或疼痛等不適感的情況下對施療對象部確實地施加刺激,而對施療對象部賦予有效運動的運動機。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採取以下的方法。
亦即,本發明之運動機是將施療部件抵接在施療對象部上而使其進行運動的運動機,其特徵在於:在上述施療部件的面向施療對象部的一側,配置有沿著上述施療部件的擺動方向旋轉自如的旋轉施療件,並且,藉由將上述旋轉施療件抵接在施療對象部上,而使其相對於上述施療對象部進行運動。
另外,較佳為,在上述施療部件的面向施療對象部的一側,最好配置有形成為圓筒狀的滾輪部件以作為旋轉施療件,並且,藉由將上述滾輪部件抵接在施療對象部上,而使其相對於上述施療對象部進行運動。
另外,較佳為,上述施療部件最好以相對置的方式設置有一對,上述運動機設有驅動一對上述施療部件進行擺動的驅動機構,上述滾輪部件以使其軸心朝向與施療部件的擺動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方式設置在上述施療部件的前端部上,滾輪部件繞著上述軸心轉動自如。
另外,較佳為,在施療部件上最好設置有多 個上述滾輪部件。
另外,較佳為,上述驅動機構最好具有驅動電動機、藉由驅動電動機而旋轉的旋轉軸、以及將旋轉軸傳遞的旋轉驅動力轉換為施療部件的擺動運動的轉換部;上述轉換部具有旋轉輪轂部、環狀嵌合部、以及限制部,其中,旋轉輪轂部被固定在旋轉軸的軸向中途部,並且外周邊緣上形成有相對於旋轉軸傾斜的環狀凸輪面,環狀嵌合部形成在上述施療部件的基端側且以滑動自如的方式套在旋轉輪轂部的外周邊緣上,限制部限制環狀嵌合部隨著上述旋轉輪轂部一同轉動。
另外,較佳為,上述限制部最好具有將施療 部件的基端側與設置固定側連結的連結桿,上述連結桿的一端部經由第一萬向接頭連結於設置固定側,連結桿的另一端部經由第二萬向接頭連結於施療部件的基端。
另外,較佳為,上述第一萬向接頭和第二萬向接頭最好由球接頭構成。
另外,較佳為,在上述旋轉軸上最好設置有 半旋轉離合器,藉由該半旋轉離合器,能夠將上述施療部件的擺動運動方式在靠近或分開的擺動運動和並行擺動運動之間進行切換。
根據本發明的運動機,能夠在不帶來癢或疼痛等不適感的情況下對施療對象部確實地施加刺激,而對 施療對象部賦予有效的運動。
1‧‧‧運動機
2‧‧‧施療部件
3‧‧‧帶
4‧‧‧主體部
5‧‧‧覆蓋部件
6‧‧‧左側施療組件
7‧‧‧右側施療組件
8‧‧‧驅動機構
9‧‧‧殼體
10‧‧‧前側殼體
11‧‧‧蓋部件
12‧‧‧開口
13‧‧‧滾輪部件
14‧‧‧臂部件
15‧‧‧旋轉軸
16‧‧‧第一滾輪部件
17‧‧‧第二滾輪部件
18‧‧‧驅動部
19‧‧‧轉換部
20‧‧‧限制部
21‧‧‧驅動軸
22‧‧‧驅動電動機
23‧‧‧動力傳遞部
24‧‧‧環狀嵌合部
25‧‧‧旋轉輪轂部
26‧‧‧連結桿
27‧‧‧第一軸承部
28‧‧‧第二軸承部
29‧‧‧第一萬向接頭
30‧‧‧第二萬向接頭
31‧‧‧半旋轉離合器
32‧‧‧第一連接部件
33‧‧‧第二連接部件
34‧‧‧連結凹部
35‧‧‧連結突起
37‧‧‧限制突起
38‧‧‧限制槽部
39‧‧‧凹部
S‧‧‧施療對象部
第1圖是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的運動機的使用狀態圖。
第2圖是將第1圖的運動機放大來表示的前視立體圖。
第3圖是將第一實施形態的運動機從施療對象部側(背面側)進行觀察時的後視立體圖。
第4圖是第一實施形態的運動機的後視圖。
第5圖是運動機的內部結構的立體圖。
第6圖是施療部件的放大圖。
第7圖是運動機的驅動機構的立體圖。
第8A圖是使左右側的施療部件進行靠近或分開擺動運動時的圖。
第8B圖是使左右側的施療部件進行並行擺動運動時的圖。
第9圖是將本發明的運動機轉用於按摩機時的立體圖(第二實施形態)。
[第一實施形態]
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本發明的運動機1是將施療部件2的前端側抵接在頸部、肩部、腰部、腿部等身體的各部位(即,施療對象部S)上而賦予運動的器械,尤其適合使用在欲對腹部那樣柔軟的施療對象部S賦予運動的情況。
在以下的第一實施形態中,舉出藉由與腹部 的施療對象部S抵接而施加刺激,能夠對腹部賦予運動,例如以瘦身為目的的塑身運動的情況為例,對本發明的運動機1進行說明。
如第1圖和第2圖所示,第一實施形態的運動機1是藉由利用帶3等與使用者的腹部抵接,而能夠刺激腹部的施療對象部S。
具體而言,第一實施形態的運動機1具有橫 長方形狀的主體部4,該橫長方形狀的主體部4形成為即使抵接在使用者腹部的情況下也不會成為妨礙的程度的大小。在該主體部4的面向使用者側的表面(後面或背面)上設置有覆蓋部件5,該覆蓋部件5防止後述的施療部件2直接接觸使用者的腹部(施療對象部S)。
另外,如第4圖所示,在主體部4的內側,呈左右並排地設置有對施療對象部S的左半部分施加刺激的左側施療組件6、以及對施療對象部S的右半部分施加刺激的右側施療組件7。這些左右側施療組件6、7能夠對施療對象部S施加刺激而對施療對象部S進行塑身運動。
另外,左右側施療組件6、7藉由內裝在主體 部4的驅動機構8驅動而能夠對施療對象部S施加刺激。另外,具有用於啟動/停止上述驅動機構8的開關的操作部(未圖示)經由信號電纜而設置在主體部4上。
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根據第4圖所示的方向進行說明。根據該方向,第4圖的左右方向是運動機1的左右方向(橫向),第4圖的上下方向是運動機1的上下方向,第4圖的貫穿紙面的方向是運動機1的前後方向。
以下,對第一實施形態的運動機1的結構依次進行說明。
如第3圖和第4圖所示,運動機1的主體部4具有俯視時呈左右方向較長的矩形狀的殼體9。該殼體9具有:朝向後方(使用者側)形成為敞開狀的碗狀的前側殼體10;以及與該前側殼體10的後方開口相嵌合的蓋部件11。
該蓋部件11呈彎曲的曲面形狀,且在其中央位置處左右並排地形成有兩個矩形的開口12,左右側的施療部件2(詳細情況之後敘述)分別以從左右側的開口12朝向後方突出的方式設置。該蓋部件11由聚丙烯或矽膠等富有可撓性的材料形成為板狀。在蓋部件11的後面(使用者側)設置有由布等構成的覆蓋部件5(保護緩衝覆蓋體),使施療部件2與施療對象部S隔著覆蓋部件5而間接地相互接觸。亦即,在主體部4中,藉由蓋部件11與前側殼體10相嵌合,而在前側殼體10的內部形成有能夠收容後述的驅動機構8等的收容空間。
如第4圖所示,在第一實施形態的運動機1 中,呈左右並排地設置有左側施療組件6和右側施療組件7這兩個施療組件。左側施療組件6設置在上述蓋部件11的左側的開口12中,右側施療組件7設置在上述蓋部件11的右側的開口12中。
左側施療組件6和右側施療組件7均具有施療部件2,該施療部件2是從主體部4的內部朝向後方(施療對象部S側)突出、且是經由開口向後方突出。在該施療部件2的突出端上設置有形成為圓筒狀的滾輪部件13(旋轉施療件),藉由將該滾輪部件13抵接於施療對象部S上,能夠對施療對象部S施加刺激。
具體而言,施療部件2具有臂部件14和滾輪部件13。在左右側施療組件6、7上,臂部件14均設置為朝向後方突出。在該臂部件14的前端側安裝有滾輪部件13。
該左右側施療組件6、7,除了呈左右對稱之外,具有彼此相同的結構和配置。因此,在以下的說明中以右側施療組件7為例對施療組件的結構進一步詳細地進行說明,並省略對於左側施療組件6的說明。
如第5圖所示,右側施療組件7(施療組件)的臂部件14被設置成:從主體部4的內部穿過上述蓋部件11的開口12而朝向後方突出的長棒狀部件。具體而言,臂部件14的長度方向的基端側被設置在主體部4的內部上方,並且,臂部件14被配置成使長度方向的前端側從基端部側稍微朝向下方而呈傾斜狀。這樣朝向後方突出的 臂部件14的前端側位於主體部4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間位置,並且朝向左方和右方分岔成T字狀(二叉狀)。在該分岔出的各前端側,分別設置有上述滾輪部件13(旋轉施療件)。
另外,臂部件14的基端部(前端部)形成為環 狀,並與後述的驅動機構8的旋轉軸15呈交叉狀地連接,藉由使旋轉軸15旋轉,能夠使臂部件14朝左右方向擺動。另外,關於該臂部件14的驅動,會在之後的驅動機構8的說明中詳細進行敘述。
在臂部件14之分岔的前端中朝向右側分岔的前端上設置有第一滾輪部件16,另外在朝向左側分岔的前端上設置有寬度比第一滾輪部件16小的第二滾輪部件17。
這些滾輪部件16、17的配置,在左側施療組件6與右側施療組件7中是呈左右對稱的。也就是說,在與右側施療組件7呈左右對稱而配置的左側施療組件6中,在臂部件14的朝向左側分岔的前端上設置有第一滾輪部件16,在臂部件14的朝向右側分岔的前端上設置有第二滾輪部件17。當這樣配置第一滾輪部件16和第二滾輪部件17時,四個滾輪部件以中央為中心對稱地配置,對於具有彎曲曲面的腹部也能夠使各滾輪部件沿著彎曲面確實地接觸,由此能夠利用施療部件2來更加有效地刺激腹部。
第一滾輪部件16和第二滾輪部件17,均是使其軸心朝向大致上下方向(與臂部件14的擺動方向交叉的方式)配置的圓筒體,並且圍繞朝向上下方向的軸旋轉自 如。換言之,第一滾輪部件16和第二滾輪部件17,均是將軸心朝向與臂部件14的擺動方向交叉的方向配置的圓筒體。
另外,第一滾輪部件16是具有與第二滾輪部 件17大致相同直徑的圓筒體,並且沿著上下方向的滾輪長度比第二滾輪部件17長(在圖例中為1.5倍左右)。當這樣配置四個滾輪部件時,能夠利用四個滾輪部件將所施加的力均勻地分配傳遞給施療對象部S,而能夠對施療對象部S的整體均勻地施加刺激。
接著,對驅動上述左側施療組件6的臂部件 14和右側施療組件7的臂部件14的驅動機構8進行說明。
如第4圖~第8A圖、第8B圖所示,驅動機構8構成為:利用動力傳遞部23將由驅動部18的驅動電動機產生的旋轉驅動力傳遞給旋轉軸15,進而利用轉換部19將旋轉軸15的旋轉進行轉換而使臂部件14擺動,並且,驅動機構8具有驅動部18、轉換部19以及限制部20。
驅動部18由驅動電動機22和動力傳遞部23構成,驅動電動機22以使其驅動軸21朝向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在主體部4(前側殼體10)的中央下側,動力傳遞部23將由該驅動電動機22所產生的旋轉驅動力傳遞給朝向左右方向的旋轉軸15。驅動電動機22與未圖示的控制部及電源部連接,透過由使用者對操作部(遙控部)進行操作,能夠開始(ON)/停止(OFF)旋轉、或改變驅動電動機22 的轉速、或切換旋轉方向(切換為正轉/反轉)。另外,該驅動電動機22的驅動軸21沿著上下方向配置,驅動軸21的前端側(上端側)與動力傳遞部23連接。
動力傳遞部23將朝向上下方向的驅動軸21 的旋轉運動減速,並且將旋轉方向切換90°,而轉換為沿著左右方向配置的旋轉軸15的旋轉運動。另外,本實施形態的動力傳遞部23由蝸桿(worm gear)和蝸輪(worm wheel)構成。
轉換部19將朝向左右方向配置的旋轉軸15的旋轉運動轉換為使臂部件14沿著左右方向擺動的擺動運動。轉換部19由環狀嵌合部24和旋轉輪轂部25構成,環狀嵌合部24一體形成於臂部件14的基端部上,旋轉輪轂部25固定在旋轉軸15上並進行旋轉運動。環狀嵌合部24以在旋轉輪轂部25的外周(外周邊緣)嵌入成旋轉自如的方式安裝。進而,在轉換部19上設有限制部20,該限制部20用於限制環狀嵌合部24隨著旋轉輪轂部25一同旋轉。
具體而言,在旋轉輪轂部25的外周面(外周 邊緣面)上形成有環狀的軌道(凸輪面),該環狀的軌道具有相對於旋轉軸15傾斜的軸心且呈大致圓形。環狀嵌合部24能夠沿著該軌道相對於旋轉輪轂部25旋轉自如。另外,設定為:形成在左側施療組件6的臂部件14的旋轉輪轂部25上的軌道的傾斜方向,與形成在右側施療組件7的臂部件14的旋轉輪轂部25上的軌道的傾斜方向為相 反方向,由此左側施療組件6的臂部件14的擺動方向與右側施療組件7的臂部件14的擺動方向彼此呈相反的方向。
限制部20設有將殼體9的內周面與上述臂部 件14之間連結的連結桿26,能夠限制環狀嵌合部24(即,臂部件14)繞著旋轉軸15的軸心一同旋轉。該連結桿26是長棒狀的部件,且其兩端形成為球狀。而且,兩端之形成為球狀的部分被遊嵌在後述的第一軸承部27及第二軸承部28。
例如,舉出右側施療組件7中設置的連結桿 26為例,連結桿26的一端(下端)被設置在前側殼體10的內壁面(設置固定側)上的第一軸承部27所支承,連結桿26的另一端(上端)被設置在臂部件14的長度方向中途側的第二軸承部28所支承。從連結桿26的一端觀察時,該連結桿26的另一端位於後方的上側,連結桿26被配置成朝向後方並向上側傾斜。
第一軸承部27是在前側殼體10內壁面上的 上下方向中途側形成為凹陷成半球狀的凹部,並且,能夠將上述連結桿26一端側所設置的球狀端部進行支承。利用球節式的第一萬向接頭29將該連結桿26的一端部與第一軸承部27連結成轉動自如。
另外,如第6圖所示,第二軸承部28是在臂部件14上從基端側至前端側的中途側位置形成為凹陷成半球狀的凹部,並且,能夠將上述連結桿26的另一端側所設置的 球狀端部進行支承。利用球節式的第二萬向接頭30將該連結桿26的另一端部與第二軸承部28連結成轉動自如。
若使用由上述的連結桿26、第一軸承部27以及第二軸承部28構成的球節式限制部20,當環狀嵌合部24欲隨著固定在旋轉軸15上的旋轉輪轂部25的旋轉而一同旋轉時,由於臂部件14藉由連結桿26連結在前側殼體10上,因此安裝在臂部件14上的環狀嵌合部24也不會發生旋轉,因而限制了環狀嵌合部24的隨動旋轉。此時,由於連結桿26以在上下左右方向擺動自如的方式分別與第一軸承部27和第二軸承部28連結,因此,不僅允許臂部件14在左右方向上擺動,而且也允許臂部件14在上下方向上進行一定程度的擺動。
根據該構成,第一滾輪部件16和第二滾輪部件17主要沿著左右方向進行往復運動。其結果是,第一滾輪部件16和第二滾輪部件17沿著施療對象部S的表面進行滾動而對施療對象部S上的肌肉等施加刺激,使得施療對象部S的肌肉發生收縮而進行運動,或者改善血液循環而消除浮腫等,而能夠進行施療對象部S的塑身運動。
如第7圖等所示,在上述驅動機構8的旋轉軸15(旋轉軸心)上設置有半旋轉離合器31,該半旋轉離合器31使施療部件2的擺動運動方式在靠近或分開的擺動運動和並行擺動運動之間進行切換。
具體而言,上述旋轉軸15在左側的旋轉輪轂部25的右側分為左右兩個軸部,在該兩個軸部之間設置有連結該 兩個軸部的半旋轉離合器31。半旋轉離合器31是將設置在驅動側(右側)的第一連接部件32和設置在臂部件14側(左側)的第二連接部件33組合而成的部件。
第一連接部件32是設置成朝向左方突出的圓筒狀部件,第二連接部件33是能夠供第一連接部件32插入的杯狀部件。在第二連接部件33的開口處,沿著圓周方向間隔180°而形成有兩個連結凹部34,在第一連接部件32的外周面上,設置有能夠嵌入兩個連結凹部34的任意一個凹部中的連結突起35。該連結凹部34被切成使第二連接部件33的開口邊緣的一部分凹陷成半圓狀,並且,形成為能夠使連結突起35淺淺地嵌入之程度的大小。
因此,在半旋轉離合器31中,在第一連接部 件32的連結突起35與兩個連結凹部34中的一個連結凹部連結的狀態下,對第二連接部件33施加停止旋轉的力時,第一連接部件32的連結突起35從上述一個連結凹部34中脫離。然後,第一連接部件32的連結突起35與旋轉軸15一體地旋轉半周後,連結突起35嵌入另一個連結凹部34中,而使臂部件14相對於旋轉軸15的旋轉相位改變180°。
也就是說,使用上述半旋轉離合器31時,如 第8A圖所示,能夠使左側的臂部件14的擺動方向和右側的臂部件14的擺動方向在左右方向上為相互反向。該情況下,左側的臂部件14和右側的臂部件14會進行反覆地相互靠近或分開這樣的擺動運動。
另外,藉由限制臂部件14使第二連接部件33停止旋轉,並且,藉由使半旋轉離合器31動作,也能夠如第8B圖所示使左側的臂部件14的擺動方向和右側的臂部件14的擺動方向在左右方向上為彼此相同的方向。該情況下,左側的臂部件14和右側的臂部件14以聯動的方式向左右方向進行擺動運動。
即,使左右側的臂部件14如第8A圖所示進 行動作時,左右側的臂部件14反覆地相互靠近或分開,而能夠進行將施療對象部S夾緊或拉伸這樣的靠近或分開的擺動運動。
另外,使左右側的臂部件14如第8B圖所示進行動作時,左右側的臂部件14相互之間在保持相同距離不變的狀態下向左右往返運動,而能夠進行在施療對象部S上沿著左右方向大幅度滑動這樣的並行式擺動運動,由此能夠對施療對象部S賦予富有變化的塑身運動。
使用上述的運動機1時,由於左側的臂部件 14和右側的臂部件14沿著左右方向進行擺動,並且,設置在臂部件14前端的第一滾輪部件16和第二滾輪部件17(旋轉施療件)一邊在施療對象部S的表面上滾動一邊對施療對象部S施加刺激,因此能夠使施療對象部S上的肌肉發生收縮而進行運動、或者使血液循環得到改善而消除浮腫,而使施療對象部S得以塑身。
此時,由於蓋部件11由富有可撓性的彈性材 料構成,因此,即使在從開口12突出的施療部件2(臂部 件14或滾輪部件13)與開口12之間夾持有物體,器械也不容易發生破損。
另外,在上述的運動機1中,欲由滾輪部件13(旋轉施療件)對施療對象部S作用強力時,滾輪部件13會進行滾動而將力放掉,因此,與利用堅硬的突起等進行按壓的情況相比較,不會對施療對象部S帶來癢或疼痛等不適感。另外,由於滾輪部件13進行滾動而將力放掉,因此也能夠防止覆蓋部件5的破損。
進而,在上述的運動機1中,由於使用球節 式的限制部20,因此,不僅允許臂部件14在左右方向上擺動,而且也允許臂部件14在上下方向上進行一定程度的擺動。其結果是,由於第一滾輪部件16和第二滾子部件17沿著施療對象部S的表面朝向上下左右方向呈面狀地滾動(主要是左右方向的擺動)而能夠覆蓋較大範圍,因此,對於腹部這樣大範圍的施療對象部S也能夠賦予有效的塑身運動。
[第二實施形態]
但是,上述運動機1的結構也能夠用來作為按摩機的結構。例如,能夠抵接在頸部或腰部等的“發僵”的部位(疲勞累積的部位)上,並重點地對對應的部位進行按摩而改善血液循環。
這種按摩機可以具有以下的結構。
即,在將施療部件2抵接在施療對象部S上而實施按 摩的按摩機中可以構成為:在上述施療部件2的面向施療對象部S的一側配置有沿著上述施療部件2的擺動方向旋轉自如的旋轉施療件,並且藉由將上述旋轉施療件抵接在施療對象部S上,而對上述施療對象部S實施按摩。
在上述的按摩機中,可以在上述施療部件2 的面向施療對象部S的一側配置有形成為圓筒狀的滾輪部件13來作為旋轉施療件,並且藉由將上述滾輪部件13抵接在施療對象部S上而使上述施療對象部S進行運動。
在上述的按摩機中,可以以相對置的方式設置一對上述施療部件2,並設有驅動一對上述施療部件2進行擺動的驅動機構8,上述滾輪部件13以使其軸心朝向與施療部件2的擺動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方式設置在上述施療部件2的前端部上,並且滾輪部件13圍繞上述軸心轉動自如。
在上述的按摩機中,上述滾輪部件13可以沿 著施療部件2的擺動方向設置多個(例如第一滾輪部件16和第二滾輪部件17)。
在上述的按摩機中可以構成為:上述驅動機構8具有驅動電動機22、藉由驅動電動機22的驅動進行旋轉的旋轉軸15、以及將旋轉軸15傳遞的旋轉驅動力轉換為施療部件2的擺動運動的轉換部19;上述轉換部19具有旋轉輪轂部25、環狀嵌合部24、以及限制部20,其中,旋轉輪轂部25被固定在旋轉軸15的軸向中途部,並且旋轉輪轂部25的外周邊緣上形成有相對於旋轉軸15傾斜的環狀 凸輪面,環狀嵌合部24形成在上述施療部件2的基端側且以滑動自如的方式套在旋轉輪轂部25的外周邊緣上,限制部20限制環狀嵌合部24隨著上述旋轉輪轂部25一同轉動。
在上述的按摩機中可以構成為:上述限制部 20具有將施療部件2的基端側和設置固定側連結的連結桿26,上述連結桿26的一端部經由第一萬向接頭29連結於施療部件2的基端,連結桿26的另一端部經由第二萬向接頭30連結於設置固定側。
在上述的按摩機中,上述第一萬向接頭29和第二萬向接頭30也可以由球窩接頭構成。
在上述的按摩機中,可以在旋轉軸心上設置 有半旋轉離合器31,藉由該半旋轉離合器31,能夠使施療部件2的擺動運動方式在靠近或分開式擺動運動和並行式擺動運動之間切換。
在第9圖中顯示出將第一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運動機1的技術轉用到按摩機用途中的情況。
第9圖所示的第二實施形態的按摩機100形 成為將左右方向較長的圓筒體壓扁成扁平狀的形狀,並且,該按摩機100形成為:橫向(左右方向)的中央側以朝向下方凹陷的方式變細,藉由將頭部放置在中間變細的部分(凹部39)而能夠對從使用者的頸部至肩部的施療對象部S進行施療(按摩)的枕型按摩機。
具體而言,在按摩機100中,在形成為空腔 的殼體9的內部設有: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地由臂部件14和滾輪部件13構成的施療部件2和驅動該施療部件2的驅動機構8。在該殼體9中,朝向使用者的頸部或肩部側開口的開口12在左右方各形成有一個。在第9圖的例子中,在殼體9的上表面的左右邊緣處分別形成有開口12。在該兩個開口12中的左側開口12中設置有左側施療組件6,另外在右側開口12中設置有右側施療組件7,而能夠使用左右側施療組件6、7對施療對象部S實施按摩。
上述第二實施形態的按摩機100與第一實施 形態的不同點在於:安裝在臂部件14前端側的滾輪部件13的配置,和限制環狀嵌合部24隨著旋轉輪轂部25一同轉動的驅動機構8的限制部20的構成。
也就是說,在第二實施形態的按摩機100中,臂部件14從中途部分岔成Y字狀(從環狀嵌合部24朝向下方長長延伸的第一臂部件和以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設置在環狀嵌合部24上的第二臂部件)。在臂部件14的分岔的前端側,設置有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地由第一滾輪部件16和第二滾輪部件17構成的滾輪部件13。該第一滾輪部件16和第二滾輪部件17與第一實施形態不同,是沿著與臂部件14的擺動方向垂直的方向(前後方向)並排設置的。如此配置多個滾輪部件13時,藉由臂部件14進行擺動能夠一次實施大範圍的施療。
另外,第二實施形態的驅動機構8上所設置 的限制部20與第一實施形態不同,是由從環狀嵌合部24朝向下方突出的棒狀的限制突起37和供該限制突起37嵌入的限制槽部38構成。限制槽部38的槽以沿著旋轉軸15的軸心的方式沿著左右方向形成。也就是說,限制槽部38允許限制突起37沿著左右方向移動,但是不允許限制突起37朝前後方向移動,換言之不允許環狀嵌合部24隨著旋轉軸15一同繞著軸心旋轉,而能夠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地對施療對象部S實施擺動按摩。
另外,在上述第二實施形態中,例示了在環 狀嵌合部24側設置有限制突起37且在殼體9側設置有限制槽部38的情況,但是也可以使用由設置在環狀嵌合部24側的限制槽部38和設置在殼體9側的限制突起37構成的限制部20。
另外,對於在此次公開的實施形態中未明確記載的事項,例如動作條件或操作條件、結構部件的尺寸、重量等,並未脫離本領域技術人員通常實施的範圍,而是採用只要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便能夠容易想到的事項。
例如,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列舉了利用使軸心 朝向上下方向配置的滾輪部件13來作為旋轉施療件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在旋轉施療件中使用滾輪部件13以外的部件、例如設有一個或多個球狀部件的部件。
1‧‧‧運動機
3‧‧‧帶
4‧‧‧主體部
S‧‧‧施療對象部

Claims (6)

  1. 一種運動機,是將施療部件抵接在施療對象部上而使其進行運動者,其特徵在於:在上述施療部件的面向上述施療對象部的一側,配置有沿著上述施療部件的擺動方向旋轉自如的旋轉施療件,並且,藉由將上述旋轉施療件抵接在施療對象部上,而使其對上述施療對象部進行運動,在上述施療部件的面向施療對象部的一側,配置有形成為筒狀的滾輪部件以作為旋轉施療件,並且,藉由將上述滾輪部件抵接在施療對象部上,而使其對上述施療對象部進行運動,上述施療部件以相對置的方式設置有一對,且設有驅動上述一對施療部件進行左右方向擺動的驅動機構;上述滾輪部件以使其軸心朝向與施療部件的擺動方向交叉的上下方向的方式設置在上述施療部件的前端部上,並且,滾輪部件繞著朝上述上下方向的軸心轉動自如。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運動機,其中,上述滾輪部件在施療部件上設置有多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運動機,其中,上述驅動機構具有驅動電動機、藉由驅動電動機而旋轉的旋轉軸、以及將旋轉軸傳遞的旋轉驅動力轉換為施療部件的擺動運動的轉換部;上述轉換部具有旋轉輪轂部、環狀嵌合部、以及限制部,其中,旋轉輪轂部被固定在旋轉軸的軸向中途部,並 且外周邊緣上形成有相對於旋轉軸傾斜的環狀凸輪面,環狀嵌合部形成在上述施療部件的基端側且以滑動自如的方式套在旋轉輪轂部的外周邊緣上,限制部限制環狀嵌合部隨著上述旋轉輪轂部一同轉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運動機,其中,上述限制部具有將施療部件的基端側與設置固定側連結的連結桿;上述連結桿的一端部經由第一萬向接頭連結於設置固定側,連結桿的另一端部經由第二萬向接頭連結於施療部件的基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之運動機,其中,上述第一萬向接頭和第二萬向接頭由球窩接頭構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運動機,其中,在上述旋轉軸上設置有半旋轉離合器,藉由該半旋轉離合器,能夠將上述施療部件的擺動運動方式在靠近或分開的擺動運動和並行擺動運動之間進行切換。
TW102130021A 2012-11-28 2013-08-22 Exercise machine TWI5568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9806A JP5787863B2 (ja) 2012-11-28 2012-11-28 運動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4719A TW201424719A (zh) 2014-07-01
TWI556811B true TWI556811B (zh) 2016-11-11

Family

ID=50505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0021A TWI556811B (zh) 2012-11-28 2013-08-22 Exercise machin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787863B2 (zh)
CN (2) CN103845196B (zh)
SG (1) SG2013069083A (zh)
TW (1) TWI5568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87863B2 (ja) * 2012-11-28 2015-09-30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運動機
JP6412459B2 (ja) * 2015-04-13 2018-10-24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55508Y (zh) * 2007-05-18 2008-05-07 陈科伯 按摩机按摩装置的捶打机构
JP2012081140A (ja) * 2010-10-13 2012-04-26 Daito Denki Kogyo Kk マッサージ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12137A1 (en) * 2007-10-31 2009-04-30 George Lamore Exercise Device
CN201275242Y (zh) * 2008-03-30 2009-07-22 陈志昂 健美旋摩机
JP2010131231A (ja) * 2008-12-05 2010-06-17 Dong-He Wu 自走式背部マッサージ機構
CN202044495U (zh) * 2011-03-18 2011-11-23 上海亚泰斯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按摩机芯
JP5787863B2 (ja) * 2012-11-28 2015-09-30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運動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55508Y (zh) * 2007-05-18 2008-05-07 陈科伯 按摩机按摩装置的捶打机构
JP2012081140A (ja) * 2010-10-13 2012-04-26 Daito Denki Kogyo Kk マッサージ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4719A (zh) 2014-07-01
CN103845196B (zh) 2017-06-06
JP2014104184A (ja) 2014-06-09
SG2013069083A (en) 2014-06-27
CN203555933U (zh) 2014-04-23
CN103845196A (zh) 2014-06-11
JP5787863B2 (ja) 2015-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53156B2 (ja) マッサージ機構
CN106137709B (zh) 按摩护理装置
US912578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to alleviate carpal tunnel syndrome and dysfunctions of other soft tissues
TW201731478A (zh) 按摩機
CN107744454A (zh) 一种用于医疗护理的医疗振动按摩装置
CN109966139A (zh) 智能型胃肠理疗装置
KR101487978B1 (ko) 손 지압 기능을 갖는 안마의자
KR101895263B1 (ko) 어깨 견착형 마사지기
CN205569283U (zh) 一种腹部按摩器
TWI556811B (zh) Exercise machine
TWI643611B (zh) 按摩機
CN104490581B (zh) 一种能使两侧腰部震动的腹部按摩器
KR20050041787A (ko) 다리 마사지기
JP2000262575A (ja) マッサージ機
CN102920582B (zh) 双向旋滚式腹部按摩器
KR100950262B1 (ko) 안마기
CN102920583B (zh) 能双向旋转的腹部按摩器
CN110478231A (zh) 一种可深度点穴按摩头及按摩椅
CN212854020U (zh) 一种用于儿童偏头痛的辅助治疗装置
CN215740433U (zh) 可眼球穴道按摩及运动的挂戴装置
KR20190126589A (ko) 관절봉 마사지기
CN202537932U (zh) 一种振腹保健治疗仪
KR200491056Y1 (ko) 어깨 견착형 마사지기
KR100811156B1 (ko) 광조사 롤링 복합 치료기
CN221451108U (zh) 一种肩颈按摩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