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4088B - 掃描儀及其承重結構 - Google Patents

掃描儀及其承重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4088B
TWI804088B TW110145472A TW110145472A TWI804088B TW I804088 B TWI804088 B TW I804088B TW 110145472 A TW110145472 A TW 110145472A TW 110145472 A TW110145472 A TW 110145472A TW I804088 B TWI804088 B TW I80408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ase
frame part
section
hou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5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24990A (zh
Inventor
陳韋珅
蔡怡萱
Original Assignee
東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東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東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454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04088B/zh
Priority to US17/561,515 priority patent/US11659112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40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408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24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499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38Modular devices, i.e. allowing 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components, removal or replacement of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7Connection or assembly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9Mounting or support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案提供一種掃描儀,包含承重元件、掃描組件、透光板及殼體。承重元件包含支撐件及底座。支撐件環繞於底座設置。掃描組件架構於進行掃描作業,設置於底座。透光板設置於支撐件,架構於承載一物體。殼體包含第一殼體部件及第二殼體部件,第二殼體部件包含底板及至少一柱體。至少一柱體設置於底板。承重元件固設於第二殼體部件之至少一柱體,且位於第一殼體部件及第二殼體部件之間。第一緩衝空間形成於承重元件之底座及第二殼體部件之底板之間。

Description

掃描儀及其承重結構
本案關於一種掃描裝置,尤指一種具承重結構之掃描儀。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掃描儀通常將傳動元件直接安裝於殼體上。然而,當欲掃描的物件為重量較重的物品,例如大於30公斤之物品或人體之足部,該掃描儀通常無法承受如此大的重量,導致掃描結果異常或元件損壞。
請參閱第1圖,第1圖為習知技術之掃描儀之剖面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習知技術之掃描儀900包含玻璃板901、傳動元件902、殼體903及光學元件904。傳動元件902設置於殼體903之內部空間,且其導桿直接連結於殼體903之壁面。玻璃板901罩蓋於殼體903之頂部。光學元件904設置於傳動元件902,且朝向玻璃板901設置。將欲掃描之物件設置於玻璃板901上,光學元件904透過傳動元件902之驅動而位移,並透過玻璃板901對該物件進行掃描。然而,當欲掃描的物件為重量較重的物品,玻璃板901及殼體903承受重力而變形,導致光學元件904之掃描焦距異常,且傳動元件902會被夾持於玻璃板901及殼體903之間,導致傳動元件902延遲位移或卡死。此外,掃描儀900之玻璃板901通常透過黏膠的 方式固定於殼體903,若承載重量較重的物品,玻璃板901與殼體903會容易分離而導致掃描儀900損壞。
有鑑於此,實有必要發展一種具承重結構之掃描儀,以解決現有技術所面臨之問題。
本案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掃描儀及其承重結構,避免掃描組件夾持於承重元件之底座與透光板之間而導致延遲位移或卡死,且可增加承重強度,俾實現於高負重的情況下對物體進行掃描作業。
為達前述目地,本案之一廣義實施態樣為提供一種掃描儀,包含承重元件、掃描組件、透光板及殼體。承重元件包含支撐件及底座。支撐件環繞於底座設置。掃描組件架構於進行掃描作業,設置於底座。透光板設置於支撐件,架構於承載一物體。殼體包含第一殼體部件及第二殼體部件,第二殼體部件包含底板及至少一柱體。至少一柱體設置於底板。承重元件固設於第二殼體部件之至少一柱體,且位於第一殼體部件及第二殼體部件之間。第一緩衝空間形成於承重元件之底座及第二殼體部件之底板之間。
為達前述目地,本案之另一廣義實施態樣為提供一種承重結構,包含承重元件、板件及殼體。殼體包含底板及至少一柱體。至少一柱體設置於底板。板件架構於承載物體。承重元件固設於至少一柱體,且包含支撐件及底座。支撐件環繞於底座設置。板件設置於支撐件。第一緩衝空間形成於底座及殼體之底板之間。
100:掃描儀
1:承重元件
11:支撐件
110:第二緩衝空間
111:第一框架部件
112:第二框架部件
113:第一段部
113a:第一頂面
113b:第一底面
114:第二段部
114a:第二頂面
114b:第二底面
115:第一固定板
115a:穿孔
116:定位壁
117:定位槽
12:底座
120:容置空間
121:底板
122:側板
123:第二固定板
123a:穿孔
124:加強肋
2:掃描組件
21:光學模組
22:導桿
3:透光板
4:殼體
40:第一緩衝空間
41:第一殼體部件
410:頂板
411:定位柱
412:第一鎖固孔
413:開口
42:第二殼體部件
420:底板
421:柱體
422:第二鎖固孔
43:鎖附元件
900:掃描儀
901:玻璃板
902:傳動元件
903:殼體
904:光學元件
第1圖為習知技術之掃描儀之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2圖為本案一實施例之掃描儀之結構示意圖。
第3A圖及第3B圖為第2圖所示之掃描儀之分解結構示意圖。
第4圖為第1圖所示之掃描儀之A-A截面結構示意圖。
第5A圖及第5B圖為第3A圖及第3B圖所示之掃描儀之承重元件之支撐件之結構示意圖。
第6圖為第2圖所示之掃描儀之承重元件、掃描組件及透光板共同組合形成一模組之結構示意圖。
第7A圖及第7B圖為第3A圖及第3B圖所示之掃描儀之承重元件之底座之結構示意圖。
體現本案特徵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案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案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示在本質上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案。
請參閱第2圖、第3A圖、第3B圖及第4圖,第2圖為本案一實施例之掃描儀之結構示意圖,第3A圖及第3B圖為第2圖所示之掃描儀之分解結構示意圖,以及第4圖為第1圖所示之掃描儀之A-A截面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掃描儀100係透過其承重結構,以實現於高負重的情況下對物體進行掃描作業。掃描儀100包含承重元件1、掃描組件2、透光板3及殼體4。承重元件1包含支撐件11及底座12。支撐件11為一框型支架,環繞於底座12設置。掃描組件2架構於進行掃描作業,設置於底座12。透光板3設置於承重元件1之支撐件11,為一板件,例如但不限為玻璃板,架構 於承載欲進行掃描作業之物體。殼體4包含第一殼體部件41及第二殼體部件42。第二殼體部件42包含底板420及至少一柱體421,至少一柱體421設置於底板420。承重元件1固設於第二殼體部件42之至少一柱體421,且位於第一殼體部件41及第二殼體部件42之間。第一緩衝空間40形成於承重元件1之底座12及第二殼體部件42之底板420之間,即承重元件1懸吊於殼體4內。於本實施例中,第二殼體部件42以具有複數個柱體421為例進行說明,但不以此為限。於本實施例中,承重元件1、透光板3及殼體4係架構形成掃描儀100之一承重結構。將一物體設置於掃描儀100之透光板3,且掃描組件2對該物體進行掃描作業,以實現該物體之掃描。透過前述承重結構,於該物體重量大於例如30公斤或為人體的足部之高負重情況下,第一緩衝空間40提供承重元件1及透光板3足夠的形變空間,避免掃描組件2夾持於承重元件1之底座12與透光板3之間而導致延遲位移或卡死,實現高重量物體之掃描。
請參閱第4圖、第5A圖、第5B圖及第6圖,其中第5A圖及第5B圖為第3A圖及第3B圖所示之掃描儀之承重元件之支撐件之結構示意圖,以及第6圖為第2圖所示之掃描儀之承重元件、掃描組件及透光板共同組合形成一模組之結構示意圖。支撐件11包含第一框架部件111及第二框架部件112。第一框架部件111及第二框架部件112為相同結構及外觀之元件,且對稱地環繞設置於底座12上,但不以此為限。第一框架部件111及第二框架部件112間隔地設置於底座12,且至少一第二緩衝空間110形成於第一框架部件111、第二框架部件112、底座12及透光板3之間。於本實施例中,兩個第二緩衝空間110分別形成於第一框架部件111、第二框架部件112、底座12及透光板3之間,但不以此為限。於高負重情況下,第二緩衝空間110提供透光板3及承重元件1之支撐件11足夠的形變 空間,避免掃描組件2夾持於承重元件1之底座12與透光板3之間所導致的延遲位移或卡死。
於一實施例中,支撐件11之第一框架部件111及第二框架部件112分別包含第一段部113及至少一第二段部114。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框架部件111及第二框架部件112分別以具有兩個第二段部114為例進行說明。兩個第二段部114分別由第一段部113之兩端部延伸構成。支撐件11之第一框架部件111及第二框架部件112之第一段部113包含第一頂面113a及第一底面113b。兩個第二段部114分別包含第二頂面114a及第二底面114b。第一段部113之第一頂面113a與兩個第二段部114之第二頂面114a共平面。第一段部113之第一底面113b與兩個第二段部114之第二底面114b之間具有段差,其中第一段部113之第一底面113b相對低於第二段部114之第二底面114b。兩個第二緩衝空間110形成於第一框架部件111之第一段部113、兩個第二段部114、第二框架部件112之第一段部113、兩個第二段部114、底座12及透光板3之間,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閱第5A圖、第5B圖、第6圖、第7A圖及第7B圖,第7A圖及第7B圖為第3A圖及第3B圖所示之掃描儀之承重元件之底座之結構示意圖。如第5A圖及第5B圖所示,承重元件1之支撐件11包含至少一第一固定板115。於本實施例中,支撐件11係以具有兩個第一固定板115為例進行說明,但不以此為限。兩個第一固定板115分別設置於第一框架部件111之第一段部113及第二框架部件112之第一段部113,且分別朝向遠離第二段部114的方向延伸。於一實施例中,兩個第一固定板115分別連接於對應之第一段部113的底部之側緣。如第7A圖及第7B圖所示,承重元件1之底座12包含底板121、複數個側板122及至少一第二固定板123。於本實施例中,底座12係以具有兩個第二固定板123為例進行說明,但不以 此為限。複數個側板122分別相鄰接,且與底板121連接,以定義一容置空間120。兩個第二固定板123分別設置於二個相對之複數個側板122,且朝向遠離容置空間120的方向延伸。於一實施例中,兩個第二固定板123分別連接於對應之側板122的頂部之一側緣。如第6圖所示,支撐件11之兩個第一固定板115分別對應地固設於底座12之兩個第二固定板123,且兩個第二固定板123分別對應地固設於殼體4之第二殼體部件42之柱體421,使承重元件1懸吊於殼體4內,且第一緩衝空間40形成於承重元件1之底座12及第二殼體部件42之底板420之間。於一實施例中,底座12包含複數個加強肋124。複數個加強肋124分別設置於側板122及底座12之兩個第二固定板123之間,架構於提供第二固定板123支撐力,避免第二固定板123因受力而斷裂。
於本實施例中,掃描組件2設置於承重元件1之底座12之容置空間120,且與底座12之底板121間隔一間距。於一實施例中,掃描組件2包括光學模組21以及導桿22,其中導桿22之兩端係固設於底座12之兩相對側板122,且光學模組21係可移動地設置於導桿22上,以進行掃描作業。於高負重情況下,掃描組件2與底座12之底板121之間距提供透光板3及掃描組件2足夠的形變空間,避免掃描組件2夾持於承重元件1之底座12之底板121與透光板3之間所導致的延遲位移或卡死,實現高重量物體之掃描。
請參閱第3A圖、第3B圖及第4圖。殼體4之第一殼體部件41包含頂板410及至少一定位柱411。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殼體部件41係以具有複數個定位柱411為例進行說明,但不以此為限。複數個定位柱411分別設置於頂板410。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板115具有複數個穿孔115a,以及第二固定板123具有複數個穿孔123a,第一固定板115之複數個穿孔115a 分別對應第二固定板123之複數個穿孔123a而設置。複數個定位柱411分別穿設於對應的穿孔115a及穿孔123a,使第一殼體部件41之複數個定位柱411定位支撐件11,且與第二殼體部件42之柱體421組接。
如第4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每一個定位柱411包含第一鎖固孔412,第一鎖固孔412由定位柱411之一自由端部凹陷形成。每一個第二殼體部件42之柱體421包含第二鎖固孔422,第二鎖固孔422貫穿柱體421之一自由端部及底板420。複數個柱體421之第二鎖固孔422分別對應複數個定位柱411之第一鎖固孔412設置。於本實施例中,殼體4更包含至少一鎖附元件43,其中殼體4以包含複數個鎖附元件43為佳,且鎖附元件43可為例如但不限於一螺絲。複數個鎖附元件43分別經由複數個柱體421之第二鎖固孔422鎖附於複數個定位柱411之第一鎖固孔412,使第一殼體部件41固定於第二殼體部件42。
於一實施例中,定位柱411之數量係多於柱體421之數量。複數個柱體421分別對應固設於對應數量之複數個定位柱411,並透過複數個鎖附元件43分別鎖附於柱體421之第二鎖固孔422及定位柱411之第一鎖固孔412。至少部分數量之定位柱411穿設於承重元件1之對應的穿孔115a及穿孔123a,並透過複數個鎖附元件43分別鎖附於複數個定位柱411之第一鎖固孔412,使承重元件1固設於第一殼體部件41之複數個定位柱411。
請參閱第5A圖、第5B圖及第6圖。於本實施例中,支撐件11之第一框架部件111及第二框架部件112分別包括一定位壁116。定位壁116設置於第一框架部件111及第二框架部件112之第一段部113之第一頂面113a及兩個第二段部114之第二頂面114a,使定位壁116、第一段部113及兩個第二段部114之間形成定位槽117。定位壁116環繞透光板3而設置,且 至少部分之透光板3設置於第一框架部件111及第二框架部件112之定位槽117。透過定位壁116及定位槽117的設置,使透光板3固定且定位於支撐件11,藉此使透光板3穩固地固定於支撐件11上,且可降低脫落之風險。
如第3A圖、第3B圖及第4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殼體部件41之頂板410具有開口413,且開口413貫穿頂板410。至少部分之透光板3對應第一殼體部件41之開口413設置,且至少部分之透光板3夾持於頂板410及支撐件11之定位槽117之間,降低透光板3脫落之風險。
於一實施例中,支撐件11之第一框架部件111、第二框架部件112及底座12分別由鋁擠材料製成,但不以此為限。於本實施例中,掃描儀100以用於醫療保健應用之足部掃描儀為較佳,但不以此為限。
綜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種掃描儀,其包括由承重元件、透光板及殼體所構成之承重結構。當欲進行高重量物體之掃描時,承重元件之底座及第二殼體部件之底板之間的第一緩衝空間提供承重元件及透光板足夠的形變空間,承重元件之支撐件與底座之間的第二緩衝空間提供承重元件之支撐件及透光板足夠的形變空間,以及掃描組件與底座之底板之間距提供透光板及掃描組件足夠的形變空間,避免掃描組件夾持於承重元件之底座與透光板之間而導致延遲位移或卡死,俾實現高重量物體之掃描。
本案得由熟知此技術之人士任施匠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如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保護者。
100:掃描儀
1:承重元件
11:支撐件
111:第一框架部件
112:第二框架部件
12:底座
2:掃描組件
21:光學模組
22:導桿
3:透光板
4:殼體
41:第一殼體部件
42:第二殼體部件
413:開口
420:底板
421:柱體

Claims (10)

  1. 一種掃描儀,包含:一承重元件,包含一支撐件及一底座,該支撐件環繞於該底座設置;一掃描組件,架構於進行一掃描作業,設置於該底座;一透光板,設置於該支撐件,架構於承載一物體;以及一殼體,包含一第一殼體部件及一第二殼體部件,該第二殼體部件包含一底板及至少一柱體,該至少一柱體設置於該底板;其中,該承重元件固設於該第二殼體部件之該至少一柱體,且位於該第一殼體部件及該第二殼體部件之間,其中一第一緩衝空間形成於該承重元件之該底座及該第二殼體部件之該底板之間,其中該支撐件包含一第一框架部件及一第二框架部件,該第一框架部件及該第二框架部件對稱地環繞設置於該底座,且彼此間隔地設置,其中至少一第二緩衝空間形成於該第一框架部件、該第二框架部件、該底座及該透光板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掃描儀,其中該第一框架部件、該第二框架部件及該底座分別由一鋁擠材料製成。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掃描儀,其中該支撐件之該第一框架部件及該第二框架部件分別包含一第一段部及至少一第二段部,該至少一第二段部由該第一段部之至少一端部延伸構成,其中該至少一第二緩衝空間形成於該第一框架部件之該至少一第二段部、該第二框架部件之該至少一第二段部、該底座及該透光板之間。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掃描儀,其中該支撐件包含至少一第一固定板,該至少一第一固定板設置於該第一框架部件之該第一段部及該第二框架部件之該第一段部之至少其中之一,且朝向遠離該至少一第 二段部的方向延伸,其中該底座包含一底板、複數個側板、至少一第二固定板及複數個加強肋,該複數個側板分別相鄰接,且與該底板連接,以定義一容置空間,該至少一第二固定板設置於該複數個側板之至少其中之一,且朝向遠離該容置空間的方向延伸,其中該複數個加強肋分別設置於該複數個側板及該至少一第二固定板之間,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固定板分別對應地固設於該至少一第二固定板,且該至少一第二固定板對應地固設於該第二殼體部件之該至少一柱體,其中該掃描組件設置於該承重元件之該底座之該容置空間,且與該底座之該底板間隔一間距。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掃描儀,其中該第一殼體部件包含一頂板及至少一定位柱,該至少一定位柱設置於該頂板,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固定板具有至少一穿孔,以及該至少一第二固定板具有至少一穿孔,該至少一定位柱穿設於該至少一第一固定板之該至少一穿孔以及該至少一第二固定板之該至少一穿孔,且與該第二殼體部件之該至少一柱體組接。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掃描儀,其中該至少一定位柱包含一第一鎖固孔,該第一鎖固孔由該至少一定位柱之一自由端部凹陷形成,其中該第二殼體部件之該至少一柱體包含一第二鎖固孔,該第二鎖固孔貫穿該至少一柱體之一自由端部及該底板,其中該第二鎖固孔對應該第一鎖固孔設置,其中該殼體包含至少一鎖附元件,該至少一鎖附元件經由該至少一柱體之該第二鎖固孔鎖附於該至少一定位柱之該第一鎖固孔。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掃描儀,其中該第一殼體部件之該頂板具有一開口,該開口貫穿該頂板,其中至少部分之該透光板對應該第一殼體部件之該開口設置,且至少部分之該透光板夾持於該頂板及該支撐 件之間。
  8. 如請求項3所述之掃描儀,其中該第一段部包含一第一頂面及一第一底面,該至少一第二段部包含一第二頂面及一第二底面,其中該第一段部之該第一頂面與該至少一第二段部之該第二頂面共平面,其中該第一段部之該第一底面與該至少一第二段部之該第二底面之間具有一段差。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掃描儀,其中該支撐件之該第一框架部件及該第二框架部件分別包含一定位壁,該定位壁設置於該第一框架部件及該第二框架部件之該第一段部之該第一頂面及該至少一第二段部之該第二頂面,使該定位壁、該第一段部及該至少一第二段部之間形成一定位槽,其中該定位壁環繞該透光板設置,且至少部分之該透光板設置於該定位槽。
  10. 一種承重結構,包含:一殼體,包含一底板及至少一柱體,該至少一柱體設置於該底板;一板件,架構於承載一物體;以及一承重元件,固設於該至少一柱體,包含一支撐件及一底座,其中該支撐件環繞於該底座設置,該板件設置於該支撐件,且一第一緩衝空間形成於該底座及該殼體之該底板之間,其中該支撐件包含一第一框架部件及一第二框架部件,該第一框架部件及該第二框架部件對稱地環繞設置於該底座,且彼此間隔地設置,其中至少一第二緩衝空間形成於該第一框架部件、該第二框架部件及該底座之間。
TW110145472A 2021-12-06 2021-12-06 掃描儀及其承重結構 TWI8040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5472A TWI804088B (zh) 2021-12-06 2021-12-06 掃描儀及其承重結構
US17/561,515 US11659112B1 (en) 2021-12-06 2021-12-23 Scanner and load bearing structure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5472A TWI804088B (zh) 2021-12-06 2021-12-06 掃描儀及其承重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04088B true TWI804088B (zh) 2023-06-01
TW202324990A TW202324990A (zh) 2023-06-16

Family

ID=86385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5472A TWI804088B (zh) 2021-12-06 2021-12-06 掃描儀及其承重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659112B1 (zh)
TW (1) TWI80408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2542A (zh) * 2006-12-28 2008-07-0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CN108513032A (zh) * 2017-02-28 2018-09-07 环球扫描丹麦有限公司 带有刚性透明板固定的光学平板扫描仪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5230B1 (en) 1998-11-12 2001-03-20 Amfit, Inc. Optical contour digitizer
JP3612230B2 (ja) 1999-01-25 2005-01-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走査装置
US7359096B2 (en) * 2002-05-09 2008-04-15 Transpacific Ip, Ltd. Floating window
KR100690269B1 (ko) 2002-06-28 2007-03-09 (주) 케이앤아이테크놀로지 입체물의 저부 스캐너 및 이를 이용한 인솔 제조용 데이터처리 방법
TWM244676U (en) * 2003-10-08 2004-09-21 Benq Corp Scanner
TWM244677U (en) * 2003-10-30 2004-09-21 Benq Corp Scanner
TWI305104B (en) * 2005-09-15 2009-01-01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Scanner
US8310735B2 (en) * 2010-01-27 2012-11-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e capture module support
CN107136649B (zh) 2017-04-20 2020-07-31 深圳市云智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自动寻轨模式的三维脚型测量装置及实现方法
JP6960151B2 (ja) 2017-06-30 2021-11-05 国立大学法人金沢大学 足裏観察装置および足裏観察方法
KR102073093B1 (ko) 2018-07-10 2020-03-02 청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신체 균형 측정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2542A (zh) * 2006-12-28 2008-07-0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CN108513032A (zh) * 2017-02-28 2018-09-07 环球扫描丹麦有限公司 带有刚性透明板固定的光学平板扫描仪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79719A1 (en) 2023-06-08
US11659112B1 (en) 2023-05-23
TW202324990A (zh) 2023-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26654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07880C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固定结构
US10132990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808225A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5496980B2 (ja) 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
US20170263649A1 (en) Display Device
JP5690189B2 (ja) 透光性遮音パネル及び押縁並びに透光性遮音壁
JP4279315B2 (ja) 投写装置及びそのキャビネット
TWI804088B (zh) 掃描儀及其承重結構
US2013027885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frame defining access therein
JP2006086220A (ja) 位置決め構造、位置決め方法、筐体、携帯通信端末
WO2014069456A1 (ja) 表示装置
US7224584B2 (en) Miniaturized fan module
JP6463883B2 (ja) 表示装置
JP5157413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の筐体構造
JP7285304B1 (ja) スキャナー及びその耐荷重構造
US20170192149A1 (en) Light guide substr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6233321A (zh) 扫描仪及其承重结构
JP2008052039A (ja) 表示装置
US7301589B2 (en) Mold fram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US20170048989A1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Flexible Fixing Design
JP6279799B1 (ja) 看板の構造
US10865979B1 (en) LED lamp mirror
JP5982437B2 (ja) 看板の構造
KR102673768B1 (ko) 유지보수가 용이한 방음판의 고정 및 지지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