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1625B - 除濕乾燥單元以及洗衣烘乾機 - Google Patents
除濕乾燥單元以及洗衣烘乾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01625B TWI801625B TW108124179A TW108124179A TWI801625B TW I801625 B TWI801625 B TW I801625B TW 108124179 A TW108124179 A TW 108124179A TW 108124179 A TW108124179 A TW 108124179A TW I801625 B TWI801625 B TW I80162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mall compartment
- dehumidification
- partition wall
- drying unit
- flow path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8—Liquid supply or discharge arrangement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抑制除濕乾燥的效率降低,並且能夠更確實地防止因冷凝水的漏水的除濕乾燥單元及洗衣烘乾機。除濕乾燥單元的下殼體部件100具有:是氣流流路的一部分,配置蒸發器40及冷凝器20的第二小隔室120、及與第二小隔室120藉由間隔壁而區隔的第四小隔室140。在第四小隔室140,設置有斜坡部141,該斜坡部141以與間隔壁101相接的方式配置,其上表面成為沿著朝向間隔壁101的方向而變低的傾斜面。斜坡部141的上表面存在於比間隔壁101上的側板的下端低的位置、或者比間隔壁101的上端高的位置,在側板60的下端與斜坡部141的上表面之間形成有細長型狀的間隙103。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一種產生乾燥空氣的除濕乾燥單元以及使用其的洗衣烘乾機。
以往,具備洗衣功能與烘乾功能兩者的洗衣烘乾機被產品化。如此的洗衣烘乾機將乾燥空氣送入洗衣槽,使已結束洗衣以及脫水的洗滌物乾燥。因此,洗衣烘乾機具備用以產生乾燥空氣的除濕乾燥單元。
以往的除濕乾燥單元具有在具有空氣吸入口以及空氣排出口的殼體內容納了冷凍循環的構成要素的構造。參照圖8~圖11說明如此的以往的除濕乾燥單元的構成。又,容納冷凍循環的殼體,通常,由上殼體部件與下殼體部件構成,在圖8以及圖9中省略上殼體部件的圖示,圖示將冷凍循環的各構成要素配置在下殼體部件的狀態。圖8是從斜上方觀察除濕乾燥單元的立體圖,圖9是其俯視圖。又,圖10是從斜上方觀察下殼體部件的立體圖,圖11是其俯視圖。
如圖8以及圖9所示,在以往的除濕乾燥單元中,在下殼體部件500之上,固定配置有冷凍循環的各構成要素,即,壓縮機10、冷凝器20、膨脹閥30以及蒸發器40。又,這些構成要素藉由使冷媒循環的冷媒管50連接。
在如此的除濕乾燥單元的內部,形成從空氣吸入口向空氣排出口連接的氣流流路,在此氣流流路內,配置冷凝器20以及蒸發器40,這些的配置順序是沿著空氣的流動方向蒸發器40為上流側,冷凝器20為下流側。
蒸發器40將從空氣吸入口取入的空氣冷卻,使空氣內的水分冷凝並去除。已除去水分的空氣在冷凝器20中被加熱,成為乾燥空氣並從空氣排出口排出。藉由除濕乾燥單元產生的乾燥空氣,使用於洗滌物的乾燥。
下殼體部件500,如圖10以及圖11所示,藉由外壁以及內部間隔壁區隔成多個小隔室。具體而言,下殼體部件500具有第一小隔室110、第二小隔室120、第三小隔室130、第四小隔室140、以及第五小隔室150。
第一小隔室110連接到空氣吸入口,是從空氣吸入口取入的空氣最先進入的小隔室。又,在圖8~圖11所示的例子中,空氣吸入口設置在上殼體部件側而未圖示。第二小隔室120是在其上方配置冷凝器20以及蒸發器40的小隔室。第三小隔室130連接到空氣排出口,是將乾燥空氣從空氣排出口向外部排出的小隔室。又,在圖8~圖11所示的例子中,空氣排出口橫跨上殼體部件與下殼體部件500而配置者,僅圖示空氣排出口的下半部分。又,在第四小隔室140配置膨脹閥30,在第五小隔室配置壓縮機10。
第一小隔室110、第二小隔室120以及第三小隔室130是大致以一直線連接,藉由這些小隔室形成氣流流路。即,流過氣流流路的空氣通過第二小隔室120時,藉由冷凝器20以及蒸發器40的除濕乾燥作用得到乾燥空氣。
冷凝器20以及蒸發器40,如圖8以及圖9所示,是在兩枚側板60、60之間將冷媒管50蜿蜒地配置的熱交換器。兩枚側板60、60在冷凝器20以及蒸發器40中能夠通用化。在冷凝器20中從壓縮機10向膨脹閥30流動的高溫冷媒通過冷媒管50,在蒸發器40中從膨脹閥30向壓縮機10流動的低溫冷媒通過冷媒管50。
又,在第二小隔室120與第四小隔室140之間設置有間隔壁101,在冷凝器20以及蒸發器40中一方的側板60(在圖8中是右側的側板60)載置在
間隔壁101的上方。由此,第二小隔室120與第四小隔室140之間藉由間隔壁101與側板60隔離,設為不連通。
在此,將第二小隔室120與第四小隔室140之間設為不連通在除濕乾燥單元中用以提高效率是重要的。即,在不隔離第二小隔室120與第四小隔室140之間而成為連通狀態的情況下,氣流流路擴展至第四小隔室140為止,通過氣流通路的空氣的一部分不通過第二小隔室120,可能發生經由第四小隔室140而流動。此時,由於經第四小隔室流動的空氣沒有充分地受到藉由冷凝器20以及蒸發器40的除濕乾燥作用,維持以濕的空氣的狀態從空氣排出口排出,使除濕乾燥單元的效率降低。若第二小隔室120與第四小隔室140之間不連通的話,則能夠防止經由第四小隔室140而流動空氣。
使除濕乾燥單元動作時,在蒸發器40中冷凝的水分(冷凝水)因重力而落下至下殼體部件500。具體而言,冷凝水落下至配置蒸發器40的第二小隔室120的底部。在第二小隔室120設置有排水孔102(參照圖10),積存在第二小隔室120的冷凝水能夠藉由連接到排水孔102的排水泵70(參照圖8、圖9)向外部排出。
另一方面,藉由蒸發器40的冷凝水不僅在第二小隔室120產生,在第四小隔室140中也產生。這是因為,包含於蒸發器40的冷媒管50蜿蜒地配置,如此配置的冷媒管50的彎曲部存在於側板60的外側,即第四小隔室。由在包含蒸發器40的冷媒管50的彎曲部中低溫冷媒也流過,在這個部分也產生冷凝水,產生的冷凝水落下至第四小隔室140的底部。
雖然積存在第四小隔室140的冷凝水若是少量的話,則因壓縮機10的動作熱而蒸發,沒有蒸發完全而積存到規定量以上的冷凝水的情況下,此冷凝水從設置在第四小隔室140的止回閥71(參照圖8)向外部排出。然而,由於從止回閥71排出的冷凝水不是藉由排水泵70而排出,而在具備除
濕乾燥單元的洗衣烘乾機中成為向地板的漏水,因此不得不極力避免從止回閥71排出冷凝水。
與此相對,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了在間隔氣流流路與氣流流路外的小隔室的間隔壁設置溝狀的排水路徑的構成。即,構成為在氣流流路外產生的冷凝水藉由上述排水路徑向氣流流路側返回,能夠與在氣流流路產生的冷凝水一起地排水。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第2010-63694號公報。
在上述專利文獻1的構成中,藉由設置排水路徑而使氣流流路與氣流流路外的小隔室連通,產生在除濕乾燥單元中的效率降低。這是因為,如上所述,產生經過氣流流路外的小隔室的空氣的流動,如此的空氣的流動沒受到在氣流流路內的充分的除濕乾燥作用而向外部排出。在專利文獻1中,為了最小限度地抑制如此的效率降低,排水路徑在垂直方向設為細長的溝形狀。
然而,在將排水路徑設為細長的溝形狀的情況下,排水路徑有可能因灰塵、鏽等而堵塞。當排水路徑堵塞,則當然在氣流流路外產生的冷凝水不能夠向氣流流路側返回,與圖8以及圖9所示的除濕乾燥單元相同,有可能產生因冷凝水的漏水。換言之,在專利文獻1的構成中,不能說是能夠確實地防止因冷凝水的漏水。
本發明是鑑於上述課題,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抑制除濕乾燥的效率降低,並且能夠更確實地防止因冷凝水的漏水的除濕乾燥單元以及洗衣烘乾機。
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本發明的第一方案的除濕乾燥單元,在具有空氣吸入口及空氣排出口的殼體內,容納由壓縮機、冷凝器、膨脹閥及
蒸發器構成的冷凍循環;該殼體由下殼體部件與上殼體部件構成;該下殼體部件具有:是從該空氣吸入口連結該空氣排出口的氣流流路的一部分,配置該蒸發器及該冷凝器的氣流流路內小隔室、及與該氣流流路內小隔室藉由間隔壁而區隔的氣流流路外小隔室;該蒸發器是在兩枚側板之間將冷媒管蜿蜒地配置的熱交換器,該側板的一方是以被載置在該間隔壁之上的方式配置者;在該氣流流路外小隔室,設置有斜坡部,該斜坡部以與該間隔壁相接的方式配置,其上表面成為沿著朝向該間隔壁的方向而變低的傾斜面,該斜坡部的上表面存在於比該間隔壁的上端高的位置,在該側板的下端與該斜坡部的上表面之間形成有細長形狀的間隙。
根據上述的構成,在間隔壁上的側板的下端與斜坡部的上表面之間形成間隙,此間隙在大致水平方向成為細長的形狀。在氣流流路外小隔室產生的冷凝水(在蒸發器中藉由存在於側板的外側的冷媒管產生的冷凝水)能夠藉由斜坡部以及間隙向氣流流路內小隔室返回,與在氣流流路內小隔室產生的冷凝水一起排水。由於間隙成為使氣流流路內小隔室與氣流流路外小隔室連通的開口,雖然當此間隙的面積變大則導致除濕乾燥單元中的效率降低,但由於間隙在大致水平方向為細長的形狀,能夠抑制其面積,能夠抑制除濕乾燥的效率降低。又,由於間隙在大致水平方向為細長的形狀,間隙的整體難以發生因灰塵、鏽等而堵塞,也能夠避免由於因間隙的堵塞所導致的排水的缺陷而發生漏水,能夠更確實地防止因冷凝水的漏水。
又,在上述除濕乾燥單元中,能夠設為該間隙僅形成在與該蒸發器相鄰的區域,不形成在與該冷凝器相鄰的區域的構成。
根據上述的構成,能夠避免產生從與蒸發器相鄰的區域的間隙向氣流流路外小隔室逸出的空氣從與冷凝器相鄰的區域的間隙向氣流流路內
小隔室返回的迂迴流路,能夠抑制因如此的迂迴流路而導致的除濕乾燥單元中的效率降低。
又,在上述除濕乾燥單元中,能夠設為該斜坡部僅在相鄰於該蒸發器的區域與該間隔壁相接的構成。
根據上述的構成,能夠最小限度地進行因該斜坡部的氣流流路外小隔室的容積降低,在氣流流路外小隔室內膨脹閥、冷媒管等的收容變得容易。
又,在上述除濕乾燥單元中,能夠設為在該斜坡部的外緣部,在未接觸該下殼體部件的外壁及該間隔壁的任一者處,設置有從該斜坡部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設置的外周肋的構成。
根據上述的構成,能夠防止已落下至斜坡部上的冷凝水流動落下到氣流流路外小隔室的底部。
又,在上述除濕乾燥單元中,能夠設為在該斜坡部,形成有在垂直方向具有深度的溝部;在該溝部內,配置有與該壓縮機或該膨脹閥連接的冷媒管的彎曲部分的構成。
根據上述的構成,在在斜坡部上配置用於釋放震動而彎曲的冷媒管的情況中,藉由在溝部內配置冷媒管,能夠確保在垂直方向中的冷媒管的彎曲空間。
又,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本發明的第二方案的洗衣烘乾機具備上述記載的除濕乾燥單元。
[發明的功效]本發明的除濕乾燥單元以及洗衣烘乾機能夠將在氣流流路外小隔室產生的冷凝水(在蒸發器中藉由存在於側板的外側的冷媒管而產生的冷凝水)藉由斜坡部以及間隙向氣流流路內小隔室返回,與在氣流流路內小隔室產生的冷凝水一起排水。此時,由於間隙在大致水平方向
為細長的形狀,起到如下的功效:抑制其面積,從而能夠抑制除濕乾燥的效率降低,並且,間隙的整體難以發生因灰塵、鏽等而堵塞,也避免由於因間隙的堵塞所導致的排水的缺陷而發生漏水,更確實地防止起因於冷凝水的漏水。
10:壓縮機
20:冷凝器
30:膨脹閥
40:蒸發器
50:冷媒管
60:側板
70:排水泵
71:止回閥
100:下殼體部件
101:間隔壁
102:排水孔
103:間隙
110:第一小隔室
120:第二小隔室(氣流流路內小隔室)
130:第三小隔室
140:第四小隔室(氣流流路外小隔室)
141:斜坡部
141a:外周肋
142:溝部
150:第五小隔室
圖1是在第一實施形態的除濕乾燥單元使用的下殼體部件的立體圖。
圖2是圖1所示的下殼體部件的俯視圖。
圖3(a)、(b)是表示在第一實施形態的除濕乾燥單元中,在與蒸發器相鄰處的第二小隔室與第四小隔室的邊界部分的剖面圖。
圖4是第一實施形態的除濕乾燥單元的變形例,是下殼體部件的立體圖。
圖5是圖4所示的下殼體部件的俯視圖。
圖6是在第二實施形態的除濕乾燥單元使用的下殼體部件的立體圖。
圖7是圖6所示的下殼體部件的俯視圖。
圖8是表示除濕乾燥單元的圖,是在下殼體部件配置冷凍循環的各構成要素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9是圖8所示的除濕乾燥單元的俯視圖。
圖10是在以往的除濕乾燥單元使用的下殼體部件的立體圖。
圖11是圖10所示的下殼體部件的俯視圖。
〔第一實施形態〕
以下,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參照圖示並進行詳細地說明。本第一實施形態除濕乾燥單元具有與圖8以及圖9所示的除濕乾燥單元類似的構成,僅下殼體部件的形狀具有不同點。因此,在本第一實施形態中,在圖1以及
圖2中表示下殼體部件100,僅說明下殼體部件100中的特徵點。圖1是從斜上方觀察下殼體部件100的立體圖,圖2是其俯視圖。又,在圖1以及圖2所示的下殼體部件100中,對於與圖10以及圖11所示的下殼體部件500相同的構成,賦予相同的部件符號,省略詳細的說明。
本第一實施形態的下殼體部件100是第四小隔室140的形狀與圖10以及圖11所示的下殼體部件500不同。具體而言,下殼體部件100中的第四小隔室140具有斜坡部141。斜坡部141以與在第二小隔室120與第四小隔室140之間的間隔壁101連續的方式設置,其上表面成為沿著朝向間隔壁101的方向(圖2中的箭頭A方向)而變低的傾斜面。又,斜坡部141的配置區域,在俯視下,以含有包含在蒸發器40的冷媒管50(配置在側板60的外側的冷媒管50的彎曲部:參照圖8以及圖9)的存在區域的方式形成。由此,在第四小隔室140產生的冷凝水落下至斜坡部141上。又,在斜坡部141中,在未接觸下殼體部件100的外壁以及間隔壁101的任一者的外緣部,設置有從斜坡部141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設置的外周肋141a。外周肋141a是防止落下至斜坡部141上的冷凝水流動落下到第四小隔室140的底部者。
圖3(a)、(b)是表示在與蒸發器40相鄰處的第二小隔室120與第四小隔室140的邊界部分的剖面圖。間隔壁101是與蒸發器40相鄰處(與斜坡部141相接處)為與冷凝器20相鄰處相比變得較低(參照圖1)。因此,在蒸發器40的側板60被載置在間隔壁101的情況下,側板60成為從間隔壁101浮起的狀態。又,在圖3(a)所示的例子中,斜坡部141的上表面(在與間隔壁101相接的邊的上表面)存在於比側板60的下端低的位置,且比間隔壁101的上端高的位置。由此,在側板60的下端與斜坡部141的上表面之間產生在大致水平方向為細長的形狀的間隙103,落下至斜坡部141上的冷凝水通過間隙103(通過以圖3(a)中的粗線箭頭表示的流路),向第二小隔室
120側流動落下。又,在圖3(b)所示的例子中,雖然斜坡部141的上表面(在與間隔壁101相接的邊的上表面)成為比側板60的下端高的位置,但藉由使側板60的下端與斜坡部141的上表面也在水平方向分離,在此之間產生在大致水平方向為細長的形狀的間隙103。落下至斜坡部141上的冷凝水通過間隙103(通過以圖3(b)中的粗線箭頭表示的流路),向第二小隔室120側流動落下。
如此,在使用本第一實施形態的下殼體部件100除濕乾燥單元中,在第四小隔室140側產生的冷凝水藉由斜坡部141以及間隙103向第二小隔室120側返回,從而能夠與在第二小隔室120產生的冷凝水一起從排水孔102排水。又,由於間隙103成為使第二小隔室120與第四小隔室140連通的開口,當此間隙103的面積變大則導致除濕乾燥單元中的效率降低。與此相對,藉由縮小間隙103的高度方向的尺寸抑制間隙103的面積,能夠抑制除濕乾燥的效率降低。
另一方面,由於間隙103在大致水平方向能夠設為細長的形狀,間隙103的整體難以產生因灰塵、鏽等而堵塞。即,能夠避免由於因間隙103的堵塞所導致的排水的缺陷而產生的漏水,也能夠更確實地防止因冷凝水的漏水。
又,在圖1以及圖2所示的構成中,斜坡部141不以與間隔壁101的整體相接的方式形成,而是以僅在與蒸發器40相鄰處與間隔壁101相接的方式形成。然而,本發明不限定為此,斜坡部141以至少包含與蒸發器40相鄰處而與間隔壁101相接的方式形成即可。例如如圖4以及圖5所示,斜坡部141也可以以與間隔壁101的整體相接的方式形成。
但是,由於在斜坡部141的形成區域中第四小隔室140的底部被提高,若斜坡部141的區域變大,相應地,第四小隔室140的容量變小。又,
如圖10以及圖11所示,在第四小隔室140也收容了膨脹閥30、連接壓縮機10以及膨脹閥30的冷媒管50。因此,較佳為若斜坡部141的形成區域設為如圖1以及圖2所示的所需最小限度的區域,確保第四小隔室140的體積,在第四小隔室140內膨脹閥30、冷媒管50的收容變得容易。
又,即使是圖4以及圖5所示的構成,較佳為在間隔壁101中形成圖3所示的間隙103的區域設為不與間隔壁101的整體而是僅與蒸發器40相鄰的區域。這是因為,當間隙103擴及至與冷凝器20相鄰的區域,則從與蒸發器40相鄰的區域的間隙103向第四小隔室140逸出的空氣有可能產生從與冷凝器20相鄰的區域的間隙103向第二小隔室120返回的迂迴流路,從而使在除濕乾燥單元中的效率大幅度地降低之虞。若在與冷凝器20相鄰的區域不形成間隙103,能夠避免如此的迂迴流路的形成,也能夠抑制在除濕乾燥單元中的效率降低。
〔第二實施形態〕
圖6以及圖7是表示本第二實施形態的下殼體部件100的圖,圖6是從斜上方觀察下殼體部件100的立體圖,圖7是其俯視圖。
在形成斜坡部141的第四小隔室140,由於收容了膨脹閥30、連接壓縮機10以及膨脹閥30的冷媒管50,在第四小隔室140為此的收容空間為必要。又,尤其由於與壓縮機10、膨脹閥30連接的冷媒管50是傳遞在壓縮機10中產生的震動者,需要防止因此震動的破損等。具體而言,傳遞如此的震動的冷媒管50設為在連接部件之間彎曲而配管,從而在彎曲部中因震動釋放應力的構造。又,為了在被限制的空間彎曲冷媒管50而配管,冷媒管50設為在垂直方向彎曲的構造。
另一方面,由於在斜坡部141的形成區域第四小隔室140的底部被提高,在為了在斜坡部141上釋放震動而欲配置彎曲的冷媒管50的情況下,
有無法確保充分的彎曲空間的情況。本第二實施形態的下殼體部件100是解決如此的課題者,如圖6以及圖7所示,在斜坡部141設置在垂直方向具有深度的溝部142。
在使用圖6以及圖7所示的下殼體部件100的除濕乾燥單元中,在為了在斜坡部141上釋放震動而配置彎曲的冷媒管50的情況下,藉由在溝部142內配置冷媒管50,能夠確保在垂直方向中的冷媒管50的彎曲空間。
〔第三實施形態〕
作為藉由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實施形態說明的除濕乾燥單元的適合的適用例,舉出洗衣烘乾機。如此的洗衣烘乾機搭載除濕乾燥單元用於洗滌物的乾燥,除濕乾燥單元的空氣排出口經由管道連接到洗衣槽。又,在管道內,配置有用以將藉由除濕乾燥單元產生的乾燥空氣送向洗衣槽的送風風扇。如此的構造是在洗衣烘乾機中為習知的構成。
但是,本發明的除濕乾燥單元的適用例不限定為此,除濕機(包含地板放置型的室內空調)等也可適用。在如此的除濕機中適用圖10以及圖11所示的除濕乾燥單元(使用下殼體部件500的除濕乾燥單元)的情況下,在除濕乾燥單元中產生的冷凝水從排水孔102、止回閥71排出後,收集在貯水容器。因此,從除濕乾燥單元向主水容器的排水流路需要從排水孔102的流路與從止回閥71的流路的這兩個。與此相對,在適用使用下殼體部件100的除濕乾燥單元的情況下,從除濕乾燥單元向貯水容器的排水流路僅是從排水孔102的流路即可,能夠簡單化除濕機的構造。
本次所揭示的實施形態是以所有的點舉例說明,不為限制性的解釋的根據。因此,本發明的技術範圍不是僅由上述的實施形態來解釋,而是基於申請專利範圍的記載來劃定。又,包含與專利申請範圍均等的意義及範圍內的所有的變更。
50:冷媒管
60:側板
101:間隔壁
103:間隙
120:第二小隔室(氣流流路內小隔室)
140:第四小隔室(氣流流路外小隔室)
141:斜坡部
141a:外周肋
Claims (6)
- 一種除濕乾燥單元,在具有空氣吸入口及空氣排出口的殼體內,容納由壓縮機、冷凝器、膨脹閥及蒸發器構成的冷凍循環,其中,該殼體由下殼體部件與上殼體部件構成;該下殼體部件具有:氣流流路內小隔室,是從該空氣吸入口連結該空氣排出口的氣流流路的一部分,配置該蒸發器及該冷凝器;及氣流流路外小隔室,與該氣流流路內小隔室藉由間隔壁而區隔;該蒸發器是在兩枚側板之間將冷媒管蜿蜒地配置的熱交換器,該側板的一方是以被載置在該間隔壁之上的方式配置者,該冷媒管的一部分在該側板的一方的外側配置於該氣流流路外小隔室;在配置於該氣流流路外小隔室的該冷媒管的下方設置有斜坡部,該斜坡部以與該間隔壁相接的方式配置,其上表面成為沿著朝向該間隔壁的方向而變低的傾斜面;該斜坡部的上表面存在於比該間隔壁的上端高的位置,在該側板的下端與該斜坡部的上表面之間形成有在水平方向上細長形狀的間隙。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除濕乾燥單元,其中,該間隙僅形成在與該蒸發器相鄰的區域,不形成在與該冷凝器相鄰的區域。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除濕乾燥單元,其中,該斜坡部僅在相鄰於該蒸發器的區域與該間隔壁相接。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除濕乾燥單元,其中,在該斜坡部的外緣部,在未接觸該下殼體部件的外壁及該間隔壁的任一者處,設置有從該斜坡部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設置的外周肋。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除濕乾燥單元,其中, 在該斜坡部,形成有在垂直方向具有深度的溝部;在該溝部內,配置有與該壓縮機或該膨脹閥連接的冷媒管的彎曲部分。
- 一種洗衣烘乾機,其具備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除濕乾燥單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36787 | 2018-07-20 | ||
JP2018136787 | 2018-07-2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07812A TW202007812A (zh) | 2020-02-16 |
TWI801625B true TWI801625B (zh) | 2023-05-11 |
Family
ID=69165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24179A TWI801625B (zh) | 2018-07-20 | 2019-07-09 | 除濕乾燥單元以及洗衣烘乾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301835B2 (zh) |
CN (1) | CN112424417B (zh) |
TW (1) | TWI801625B (zh) |
WO (1) | WO202001754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210135805A (ko) * | 2020-05-06 | 2021-11-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흡입부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의류 처리 장치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063694A (ja) * | 2008-09-11 | 2010-03-25 | Panasonic Corp | 空調ユニット |
JP2016209332A (ja) * | 2015-05-11 | 2016-12-15 |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衣類乾燥機 |
CN107536283A (zh) * | 2017-10-17 | 2018-01-05 | 佛山市淇特科技有限公司 | 半导体除湿烘干衣柜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920299B2 (ja) * | 2005-09-22 | 2007-05-30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衣類乾燥装置 |
JP2011000141A (ja) * | 2009-06-16 | 2011-01-06 | Panasonic Corp |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
JP5948661B2 (ja) * | 2010-09-30 | 2016-07-06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乾燥装置 |
JP6023976B2 (ja) * | 2012-07-19 | 2016-11-09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衣類乾燥機 |
CN104487621B (zh) * | 2012-07-24 | 2017-04-05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洗涤干燥机 |
JP2014030469A (ja) * | 2012-08-01 | 2014-02-20 | Panasonic Corp | 空調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衣類乾燥機 |
JP2016073534A (ja) * | 2014-10-08 | 2016-05-12 | 株式会社東芝 | 衣類乾燥機 |
EP3124682B1 (en) * | 2015-07-27 | 2020-09-09 |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 Heat pump dryer |
-
2019
- 2019-07-09 TW TW108124179A patent/TWI801625B/zh active
- 2019-07-17 WO PCT/JP2019/028078 patent/WO202001754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7-17 CN CN201980046081.XA patent/CN112424417B/zh active Active
- 2019-07-17 JP JP2020531340A patent/JP7301835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063694A (ja) * | 2008-09-11 | 2010-03-25 | Panasonic Corp | 空調ユニット |
JP2016209332A (ja) * | 2015-05-11 | 2016-12-15 |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衣類乾燥機 |
CN107536283A (zh) * | 2017-10-17 | 2018-01-05 | 佛山市淇特科技有限公司 | 半导体除湿烘干衣柜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07812A (zh) | 2020-02-16 |
JPWO2020017549A1 (ja) | 2021-08-02 |
CN112424417B (zh) | 2023-02-17 |
CN112424417A (zh) | 2021-02-26 |
WO2020017549A1 (ja) | 2020-01-23 |
JP7301835B2 (ja) | 2023-07-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711869B1 (ko) | 건조기 | |
EP3026168B1 (en) | Clothes drying device | |
KR101638923B1 (ko) | 건조기 | |
JP4817816B2 (ja) | 衣類乾燥機 | |
US10001286B2 (en) | Dehumidifier | |
JP6054655B2 (ja) | 液体フィルターユニット、乾燥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 |
US20150345866A1 (en) | Drying system and use of the drying system in laundry drying device | |
BR102015027172A2 (pt) | aparelho de tratamento de vestuário | |
JP2019500172A (ja) | 衣類処理装置 | |
EP3252219A1 (en) | Heat pump drying or washing-drying machine | |
JP2009247600A (ja) | 乾燥装置 | |
TW201011138A (en) | Air conditioning unit for a condensation dryer | |
EP2163830B1 (en) | Air conditioning unit | |
TWI801625B (zh) | 除濕乾燥單元以及洗衣烘乾機 | |
TWI468572B (zh) | Drying device | |
JP2015016186A (ja) | 衣類乾燥機 | |
JP4352803B2 (ja) | 洗濯乾燥機 | |
JP2009090050A (ja) | 衣類乾燥装置 | |
JP6545967B2 (ja) | 衣類乾燥機 | |
KR102568205B1 (ko) | 의류 처리 장치 | |
KR101208553B1 (ko) | 세탁장치 | |
KR101371889B1 (ko) | 에어컨의 응축수 누수 방지 장치 | |
KR101778968B1 (ko) | 의류건조기 | |
JP2017012632A (ja) | 乾燥機 | |
JP2024134908A (ja) | 洗濯乾燥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