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3564B - 工業用機器人 - Google Patents

工業用機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3564B
TWI793564B TW110112458A TW110112458A TWI793564B TW I793564 B TWI793564 B TW I793564B TW 110112458 A TW110112458 A TW 110112458A TW 110112458 A TW110112458 A TW 110112458A TW I793564 B TWI793564 B TW I7935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ed
hand
fork
forks
ar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2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40228A (zh
Inventor
濱沖孟
矢澤𨺓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電產三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電產三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電產三協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0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02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3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356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3/00Controls for manipulators
    • B25J13/08Controls for manipulators by means of sensing devices, e.g. viewing or touch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5/00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 B25J15/0014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having fork, comb or plate shaped means for engaging the lower surface on a object to be transpor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9/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nipulators, e.g. for monitoring, for viewing; Safety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nipulators
    • B25J19/02Sensing devices
    • B25J19/021Optical sens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一種工業用機器人,即便搬送對象物產生大的翹曲,於自收容部搬出搬送對象物時,亦可降低搬送對象物與叉架發生干擾的擔憂。於自收容部搬出搬送對象物的工業用機器人中,收容部在上下方向上隔開間隔的狀態下重疊收容多片搬送對象物,手部包括載置搬送對象物的多根叉架,於多根叉架的前端安裝有反射型光學式感測器,該反射型光學式感測器用於偵測收容於收容部中的搬送對象物的端面。於工業用機器人中,於自收容部搬出搬送對象物之前,使處於叉架的前端朝向收容部側的狀態的手部升降,利用光學式感測器偵測收容於收容部中的搬送對象物的端面。

Description

工業用機器人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搬送以長方形形狀或正方形形狀形成的搬送對象物的工業用機器人。
先前已知有一種搬送液晶顯示器用的玻璃基板等長方形形狀的工件的工業用機器人(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工業用機器人例如自收容匣搬出工件,並將工件搬送至規定的處理裝置。將多片工件以在上下方向上隔開間隔的狀態下重疊的方式收容於收容匣中。於收容匣的內部形成有載置工件的多個架。
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工業用機器人包括搭載工件的手部、以可轉動的方式於前端側連結手部的多關節臂、及以可轉動的方式連結多關節臂的基端側的基台。又,該工業用機器人包括使多關節臂伸縮的臂驅動機構、使手部以及臂升降的升降機構、使基台轉動的轉動機構、及使基台沿著水平方向移動的移動機構。手部包括載置工件的兩根叉架(載置部)。於兩根叉架中的一根叉架的前端安裝有用於偵測收容於收容匣中的工件的有無的映射感測器。映射感測器為反射型光學式感測器。
關於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工業用機器人,於將收容於收容匣中的工件搬出之前,使手部於收容匣的前表面升降而使映射感測器沿著收容匣的前表面掃描,藉此特定出將工件載置於在收容匣的內部形成的多個架中的哪個架。又,關於該工業用機器人,將兩根叉架插入載置於特定出的架的工件的下側,而將工件載置於叉架的上表面側。即,關於該工業用機器人,基於映射感測器的偵測結果而藉由升降機構使手部升降,同時向收容匣伸出臂,將叉架插入收容於收容匣中的工件的下側。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6-27252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近年來,於長方形形狀或正方形形狀的大型面板上排列大量晶片而一次性製造多個半導體封裝的工藝(面板級封裝(Panel Level Packaging,PLP))開始普及,使用PLP的半導體封裝的製造線中開始使用工業用機器人。PLP包括以樹脂塗佈(密封)載置有大量晶片的面板的上表面的步驟等,使用PLP的半導體封裝的製造線所處理的面板容易產生大的翹曲。
本申請案發明者對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工業用機器人中將如使用PLP的半導體封裝的製造線所處理的面板般產生大的翹曲的搬送對象物例如自收容匣搬出並搬入處理裝置進行了研究。然而,根據本申請案發明者的研究可知,於藉由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工業用機器人將搬送對象物自收容匣搬出的情形時,若收容於收容匣中的搬送對象物產生大的翹曲,則於基於映射感測器的偵測結果而藉由升降機構使手部升降,並且向收容匣伸出臂時,收容於收容匣中的搬送對象物與所插入的叉架發生干擾的擔憂變高。
具體而言,根據本申請案發明者的研究可知,於藉由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工業用機器人將搬送對象物自收容匣搬出的情形時,若收容於收容匣中的搬送對象物產生大的翹曲,則於基於映射感測器的偵測結果而藉由升降機構使手部升降並且向收容匣伸出臂時,欲搬出的搬送對象物與所插入的叉架發生干擾、或配置於欲搬出的搬送對象物的下側的搬送對象物與所插入的叉架發生干擾的擔憂變高。
因此,本發明的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工業用機器人,該工業用機器人自收容部搬出搬送對象物,所述收容部中,形成為長方形形狀或正方形形狀的多片搬送對象物以在上下方向上隔開間隔的狀態下重疊的方式被收容,關於該工業用機器人,即便搬送對象物產生大的翹曲,於自收容部搬出搬送對象物時,亦可降低收容於收容部中的搬送對象物與插入收容部中的手部的叉架發生干擾的擔憂。 [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解決所述課題,本發明的工業用機器人為自收容部搬出搬送對象物者,所述收容部中,形成為長方形形狀或正方形形狀的多片搬送對象物以在上下方向上隔開間隔的狀態下重疊的方式被收容,所述工業用機器人的特徵在於,包括:手部,搭載搬送對象物;臂,連結手部;及升降機構,使手部以及臂升降,手部包括:多根叉架,載置搬送對象物;及反射型光學式感測器,用於偵測收容於收容部中的搬送對象物的端面,光學式感測器安裝於多根叉架中的至少兩根叉架的前端,於自收容部搬出搬送對象物之前,藉由升降機構使處於叉架的前端朝向收容部側的狀態的手部升降,並利用光學式感測器偵測收容於收容部中的搬送對象物的端面。
於本發明的工業用機器人中,於多根叉架中的至少兩根叉架的前端安裝有用於偵測收容於收容部中的搬送對象物的端面的反射型光學式感測器。又,於本發明中,於自收容部搬出搬送對象物之前,藉由升降機構使處於叉架的前端朝向收容部側的狀態的手部升降,並利用光學式感測器偵測收容於收容部中的搬送對象物的端面。因此,例如若將水平方向上插入叉架的方向設為前後方向,將與上下方向及前後方向正交的方向設為左右方向,則於本發明中,可藉由光學式感測器偵測搬送對象物的端面的左右方向上配置於插入叉架的位置的至少兩處部分的高度。
因此,於本發明中,即便搬送對象物產生大的翹曲,於自收容部搬出搬送對象物時,藉由基於光學式感測器的偵測結果修正手部的高度後將叉架插入收容部中,亦可降低收容於收容部中的搬送對象物與插入收容部中的手部的叉架發生干擾的擔憂。又,於本發明中,即便搬送對象物產生大的翹曲,於自收容部搬出搬送對象物時,藉由基於光學式感測器的偵測結果修正手部的高度後將叉架插入收容部中,亦可以相對於自收容部搬出的搬送對象物的適當的高度將叉架插入收容部中。
又,於本發明中,由於可藉由光學式感測器偵測搬送對象物的端面的左右方向上配置於插入叉架的位置的至少兩處部分的高度,故而基於光學式感測器的偵測結果,容易判別收容部中於上下方向上重疊的兩片搬送對象物之間是否形成有可插入叉架的間隙。因此,於本發明中,可降低於收容部中在上下方向上重疊的兩片搬送對象物之間未形成可插入叉架的間隙時將叉架插入收容部中的擔憂。
於本發明中,光學式感測器較佳為安裝於多根叉架的全部叉架的前端。於該情形時,手部例如包括兩根叉架。即,於該情形時,例如於手部所包括的兩根叉架的前端安裝有光學式感測器。
若以上述方式構成,則可藉由光學式感測器偵測搬送對象物的端面的左右方向上配置於插入叉架的位置的全部部分的高度。因此,即便搬送對象物產生大的翹曲,於自收容部搬出搬送對象物時,藉由基於光學式感測器的偵測結果修正手部的高度後將叉架插入收容部中,亦可防止收容於收容部中的搬送對象物與插入收容部中的手部的叉架的干擾。又,若以上述方式構成,則即便搬送對象物產生大的翹曲,於自收容部搬出搬送對象物時,藉由基於光學式感測器的偵測結果修正手部的高度後將叉架插入收容部中,亦可以相對於自收容部搬送的搬送對象物的更適當的高度將叉架插入收容部中。
進而,若以上述方式構成,則可藉由光學式感測器偵測搬送對象物的端面的左右方向上配置於插入叉架的位置的全部部分的高度,因此基於光學式感測器的偵測結果,可判別收容部中於上下方向上重疊的兩片搬送對象物之間是否形成有可插入叉架的間隙。因此,可防止於收容部中在上下方向上重疊的兩片搬送對象物之間未形成有可插入叉架的間隙時將叉架插入收容部中。 [發明的效果]
如以上所述,於本發明中,工業用機器人自收容部搬出搬送對象物,所述收容部中,形成為長方形狀或正方形狀的多片搬送對象物以在上下方向上隔開間隔的狀態下重疊的方式被收容,關於該工業用機器人,即便搬送對象物產生大的翹曲,於自收容部搬出搬送對象物時,亦可降低收容於收容部中的搬送對象物與插入收容部中的手部的叉架發生干擾的擔憂。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工業用機器人的結構)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工業用機器人1的平面圖。圖2是圖1所示的工業用機器人1的後視圖。圖3是用以對圖1所示的收容匣3的結構進行說明的正面圖。圖4是用以對圖1所示的工業用機器人1的結構進行說明的方塊圖。
本形態的工業用機器人1(以下設為「機器人1」)是用以搬送規定的搬送對象物2的水平多關節型機器人。本形態的搬送對象物2是使用PLP的半導體封裝的製造線所處理的大型面板。搬送對象物2以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平板狀形成。機器人1將搬送對象物2自作為收容多片搬送對象物2的收容部的收容匣3搬送至對搬送對象物2進行規定的處理的處理裝置4。即,機器人1將搬送對象物2自收容匣3逐片搬出,並且將自收容匣3搬出的搬送對象物2搬入處理裝置4中。於收容匣3中以在上下方向上隔開間隔的狀態下重疊的方式收容有多片搬送對象物2。
機器人1包括:兩個手部5、6,搭載搬送對象物2;臂7,以可轉動的方式於前端側連結手部5;臂8,於前端側連結手部6;本體部9,以可轉動的方式連結臂7、臂8的基端側;殼體10,收容本體部9的下側部分;基座11,以可使本體部9以及殼體10沿著水平方向移動的方式支持本體部9以及殼體10。
手部5、手部6包括以可轉動的方式連結於臂7、臂8的前端側的手部基部12、及於上表面側載置搬送對象物2的直線狀的多個叉架13。本形態的手部5、手部6包括兩根叉架13。兩根叉架13自手部基部12向水平方向的同一方向突出。又,兩根叉架13以互相隔開間隔的狀態平行配置。手部5的叉架13與手部6的叉架13向相同的方向突出。又,手部5的叉架13與手部6的叉架13在上下方向上錯開。兩根叉架13於自收容匣3搬出搬送對象物2時插入收容匣3中。
又,手部5、手部6包括用於偵測收容於收容匣3中的搬送對象物2的端面的反射型光學式感測器14、反射型光學式感測器15(以下設為「感測器14、感測器15」)。感測器14、感測器15包括發光部18與光接收部19。感測器14、感測器15安裝於兩根叉架13的前端。發光部18自叉架13的前端沿著水平方向射出光。於本形態中,感測器14安裝於兩根叉架13中的其中一叉架13的前端,感測器15安裝於兩根叉架13中的另一叉架13的前端。即,於兩根叉架13的全部叉架13的前端安裝有感測器14或感測器15。
臂7、臂8是沿著水平方向伸縮的多關節臂。臂7、臂8包括第一臂部16與第二臂部17這兩個臂部。第一臂部16的基端側以可轉動的方式連結於本體部9。以可轉動的方式於第一臂部16的前端側連結有第二臂部17的基端側。以可轉動的方式於第二臂部17的前端側連結有手部5、手部6。
第一臂部16配置於比本體部9更靠上側的位置。第二臂部17配置於比第一臂部16更靠上側的位置。手部5、手部6配置於比第二臂部17更靠上側的位置。臂7的第一臂部16的基端側與臂8的第一臂部16的基端側以水平方向上互相鄰接的狀態連結於本體部9。又,臂7與臂8以互相鄰接的狀態配置,在上下方向上配置於相同的位置。
水平方向上相對於本體部9的第一臂部16的轉動中心與相對於第一臂部16的第二臂部17的轉動中心的距離和相對於第一臂部16的第二臂部17的轉動中心與相對於第二臂部17的手部5、手部6的轉動中心的距離相等。臂7、臂8可於臂7、臂8以手部5、手部6的前端(叉架13的前端)與本體部9分離的方式伸長的位置和臂7、臂8以手部5、手部6的前端靠近本體部9的方式收縮的位置之間沿著水平方向伸縮。於臂7、臂8的伸縮量相等時,手部5的叉架13與手部6的叉架13於上下方向上重疊。又,此時,若自上下方向觀察,則臂7與臂8線對稱地配置。
本體部9可相對於殼體10而以上下方向作為轉動的軸方向轉動。又,本體部9可相對於殼體10升降。殼體10可相對於基座11沿著水平方向直線移動。於以下說明中,將殼體10相對於基座11的移動方向(圖1等的Y方向)設為「左右方向」,將與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正交的圖1等的X方向設為「前後方向」。又,將作為前後方向的一側的圖1等的X1方向側設為「前」側,將作為其相反側的圖1等的X2方向側設為「後」側。
於本形態中,例如收容匣3於前後方向上配置於機器人1的一側,處理裝置4於前後方向上配置於機器人1的另一側。例如,收容匣3配置於機器人1的前側,處理裝置4配置於機器人1的後側。如上所述,於收容匣3中以在上下方向上隔開間隔的狀態下重疊的方式收容有多片搬送對象物2。如圖3所示,於收容匣3的內部形成有載置搬送對象物2的左右方向的兩端部的多個載置部3a。
收容於收容匣3中的搬送對象物2的端面與前後方向或左右方向大致平行。又,搭載於手部5、手部6的搬送對象物2的端面與前後方向或左右方向大致平行。於手部5、手部6自收容匣3接收搬送對象物2時,兩根叉架13與前後方向大致平行。此時的兩根叉架13的左右方向的間隔比收容於收容匣3中的搬送對象物2的左右方向的寬度窄。
即,此時的感測器14與感測器15的左右方向的間隔比收容於收容匣3中的搬送對象物2的左右方向的寬度窄。又,此時的兩根叉架13的左右方向的間隔比載置一片搬送對象物2的兩個載置部3a的左右方向的間隔窄。即,此時的感測器14與感測器15的左右方向的間隔比載置一片搬送對象物2的兩個載置部3a的左右方向的間隔窄。
又,機器人1包括使臂7伸縮的臂驅動機構20、使臂8伸縮的臂驅動機構21、使本體部9轉動的轉動機構22、使本體部9升降的升降機構23、使本體部9與殼體10一起沿著水平方向移動的水平移動機構24、及控制機器人1的控制部25。於控制部25電性連接有感測器14、感測器15。
臂驅動機構20包括成為驅動源的馬達、將馬達的動力傳導至臂7以及手部5的動力傳導機構。臂驅動機構20可以相對於本體部9在手部5朝向一定方向的狀態下直線移動的方式使臂7伸縮。臂驅動機構21與臂驅動機構20同樣,包括成為驅動源的馬達、將馬達的動力傳導至臂8以及手部6的動力傳導機構。臂驅動機構21以相對於本體部9在手部6朝向一定方向的狀態下直線移動的方式使臂8伸縮。臂驅動機構20、臂驅動機構21電性連接於控制部25。具體而言,臂驅動機構20、臂驅動機構21的馬達等電性連接於控制部25。
如上所述,臂7、臂8可於臂7、臂8以手部5、手部6的前端與本體部9分離的方式伸長的位置和臂7、臂8以手部5、手部6的前端靠近本體部9的方式收縮的位置之間沿著水平方向伸縮。於本形態中,於機器人1自收容匣3接收搬送對象物2時、以及機器人1將搬送對象物2交付至處理裝置4時,臂7、臂8成為伸長的狀態。
轉動機構22以上下方向作為轉動的軸方向而相對於殼體10使本體部9轉動。即,轉動機構22以上下方向作為轉動的軸方向而使手部5、手部6以及臂7、臂8與本體部9一起轉動。轉動機構22包括成為驅動源的馬達、及將馬達的動力傳導至本體部9的動力傳導機構。轉動機構22被收容於殼體10內。轉動機構22電性連接於控制部25。具體而言,轉動機構22的馬達等電性連接於控制部25。
升降機構23相對於殼體10而使本體部9升降。即,升降機構23使手部5、手部6以及臂7、臂8與本體部9一起升降。又,升降機構23使轉動機構22與本體部9一起升降。升降機構23被收容於殼體10內。升降機構23包括成為驅動源的馬達、及將馬達的動力傳導至本體部9的動力傳導機構。升降機構23電性連接於控制部25。具體而言,轉動機構23的馬達等電性連接於控制部25。
水平移動機構24相對於基座11而使殼體10沿著左右方向直線移動。即,水平移動機構24使手部5、手部6、臂7、臂8以及本體部9與殼體10一起沿著左右方向直線移動。水平移動機構24包括成為驅動源的馬達、及將馬達的動力傳導至殼體10的動力傳導機構。水平移動機構24電性連接於控制部25。具體而言,水平移動機構24的馬達等電性連接於控制部25。
於本形態中,於開始自收容匣3搬出搬送對象物2之前,藉由臂驅動機構20使臂7在前後方向上伸縮,使處於叉架13的前端朝向前側的狀態的手部5移動至收容匣3前。或於開始自收容匣3搬出搬送對象物2之前,藉由臂驅動機構21使臂8在前後方向上伸縮,使處於叉架13的前端朝向前側的狀態的手部6移動至收容匣3前。
又,於該狀態下,使手部5或手部6升降,利用感測器14、感測器15偵測收容於收容匣3中的搬送對象物2的端面(後端面)。即,於本形態中,於自收容匣3搬出搬送對象物2之前(更具體而言,為了將收容於收容匣3中的搬送對象物2搭載於手部5、手部6而將叉架13插入收容匣3之前),藉由升降機構23使處於叉架13的前端朝向收容匣3側的狀態的手部5或手部6升降,利用感測器14、感測器15偵測搬送對象物2的端面。
若處於叉架13的前端朝向前側的狀態的手部5或手部6升降,則於自前後方向觀察時,感測器14沿著比載置部3a更靠左右方向的內側的虛擬通過線PL1(參照圖3)在上下方向上直線移動,感測器15沿著比載置部3a更靠左右方向的內側的虛擬通過線PL2(參照圖3)在上下方向上直線移動。又,藉由感測器14偵測收容於收容匣3中的多片搬送對象物2各自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的後端面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藉由感測器15偵測收容於收容匣3中的多片搬送對象物2各自的左右方向的另一端部的後端面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對控制部25輸入感測器14、感測器15的輸出信號(具體而言,光接收部19的輸出信號)。控制部25於自收容匣3搬出搬送對象物2時,基於感測器14、感測器15的偵測結果修正手部5、手部6的高度後將兩根叉架13插入收容匣3中。即,控制部25於自收容匣3搬出搬送對象物2時,基於感測器14、感測器15的偵測結果控制升降機構23修正手部5、手部6的高度後,使臂7、臂8伸縮而將兩根叉架13插入收容匣3中。
(本形態的主要效果) 如以上所說明,於本形態中,於手部5、手部6的兩根叉架13的前端安裝有感測器14、感測器15,該感測器14、感測器15用於偵測收容於收容匣3中的多片搬送對象物2的後端面。又,於本形態中,於自收容匣3搬出搬送對象物2之前,使處於叉架13的前端朝向收容匣3側的狀態的手部5或手部6升降,利用感測器14、感測器15偵測收容於收容匣3中的多片搬送對象物2各自的後端面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即,於本形態中,藉由感測器14、感測器15偵測搬送對象物2的後端面的左右方向上配置於插入叉架13的位置的全部部分的高度。又,於本形態中,於自收容匣3搬出搬送對象物2時,基於感測器14、感測器15的偵測結果修正手部5、手部6的高度後,將兩根叉架13插入收容匣3中。
因此,於本形態中,即便收容於收容匣3中的搬送對象物2產生大的翹曲,於自收容匣3搬出搬送對象物2時,亦可防止收容於收容匣3中的搬送對象物2與插入收容匣3中的叉架13的干擾。
例如,如圖5的(A)所示,即便搬送對象物2產生大的翹曲,搬送對象物2的後端面的左右方向上配置於插入手部5、手部6的兩根叉架13中的其中一叉架13的位置的部分的高度與搬送對象物2的後端面的左右方向上配置於插入另一叉架13的位置的部分的高度產生差Δh,於自收容匣3搬出搬送對象物2時,亦可防止收容於收容匣3中的搬送對象物2與插入收容匣3中的叉架13的干擾。
再者,例如於手部5、手部6僅包括感測器14而不包括感測器15的情形時,若基於感測器14的偵測結果修正手部5、手部6的高度後將兩根叉架13插入收容匣3中,則有可能產生將兩根叉架13插入圖5的(A)的二點鏈線所示的位置而其中一叉架13與搬送對象物2發生干擾的情形。
與此相對,於本形態中,可基於感測器14、感測器15的偵測結果,以將兩根叉架13插入圖5的(A)的實線所示的位置的方式修正手部5、手部6的高度,因此即便搬送對象物2產生大的翹曲,亦可防止兩根叉架13與搬送對象物2的干擾。又,於本形態中,即便收容於收容匣3中的搬送對象物2產生大的翹曲,於自收容匣3搬出搬送對象物2時,可以相對於自收容匣3搬出的搬送對象物2的更適當的高度將叉架13插入收容匣3中。
又,於本形態中,藉由感測器14、感測器15偵測搬送對象物2的後端面的左右方向上配置於插入叉架13的位置的全部部分的高度,因此可基於感測器14、感測器15的偵測結果,判別收容匣3中上下方向上重疊的兩片搬送對象物2之間是否形成有可插入叉架13的間隙。
例如,如圖5的(B)所示,於收容於收容匣3中的搬送對象物2的上下的間隔相對變窄的情形時,若搬送對象物2產生大的翹曲,則即便以將叉架13插入二點鏈線所示的位置的方式修正手部5、手部6的高度,或以將叉架13插入實線所示的位置的方式修正手部5、手部6的高度,亦存在收容於收容匣3中的搬送對象物2與叉架13發生干擾的情形,存在收容匣3中於上下方向上重疊的兩片搬送對象物2之間未形成可插入叉架13的間隙的情形,但於本形態中,於此種情形時,可基於感測器14、感測器15的偵測結果判別收容匣3中於上下方向上重疊的兩片搬送對象物2之間未形成可插入叉架13的間隙。因此,於本形態中,可防止於收容匣3中在上下方向上重疊的兩片搬送對象物2之間未形成可插入叉架13的間隙時將叉架13插入收容匣3中。
(其他實施形態) 所述形態是本發明的較佳形態的一例,但不限定於此,可於不變更本發明的要旨的範圍內實施各種變形。
於所述形態中,手部5、手部6所包括的叉架13數量可為三根以上。於該情形時,較佳為於三根以上的叉架13的全部叉架13的前端安裝有感測器14或感測器15,但於三根以上的叉架13中的至少兩根叉架13的前端安裝有感測器14或感測器15即可。若於三根以上的叉架13中的至少兩根叉架13的前端安裝有感測器14或感測器15,則可藉由感測器14、感測器15偵測搬送對象物2的後端面的左右方向上配置於插入叉架13的位置的至少兩處部分的高度。
因此,即便收容於收容匣3中的搬送對象物2產生大的翹曲,於自收容匣3搬出搬送對象物2時,藉由基於感測器14、感測器15的偵測結果修正手部5、手部6的高度後將叉架13插入收容匣3中,亦可降低收容於收容匣3中的搬送對象物2與插入收容匣3中的叉架13發生干擾的擔憂。又,即便收容於收容匣3中的搬送對象物2產生大的翹曲,於自收容匣3搬出搬送對象物2時,藉由基於感測器14、感測器15的偵測結果修正手部5、手部6的高度後將叉架13插入收容匣3中,亦可以相對於自收容匣3搬出的搬送對象物2的適當的高度插入叉架13。
又,若於三根以上的叉架13中的至少兩根叉架13的前端安裝有感測器14或感測器15,則容易基於感測器14、感測器15的偵測結果判別收容匣3中於上下方向上重疊的兩片搬送對象物2之間是否形成可插入叉架13的間隙。因此,可降低於收容匣3中在上下方向上重疊的兩片搬送對象物2之間未形成可插入叉架13的間隙時將叉架13插入收容匣3的擔憂。
於所述形態中,可於自收容匣3搬出搬送對象物2之前,藉由升降機構23使處於叉架13的前端朝向收容匣3側的狀態的手部5升降,利用感測器14、感測器15偵測搬送對象物2的後端面,並且藉由升降機構23使處於叉架13的前端朝向收容匣3側的狀態的手部6升降,利用感測器14、感測器15偵測搬送對象物2的後端面。
於該情形時,例如於藉由手部5自收容匣3搬出搬送對象物2時,基於利用於手部5的叉架13前端安裝的感測器14、感測器15獲得的偵測結果修正手部5的高度,於藉由手部6自收容匣3搬出搬送對象物2時,基於利用於手部6的叉架13前端安裝的感測器14、感測器15獲得的偵測結果修正手部6的高度。
於所述形態中,臂7與臂8於上下方向上配置於相同的位置,於水平方向上互相鄰接,但例如亦可如日本專利特開2019-10692號公報所記載般將臂7與臂8配置於上下方向上互相錯開的位置。又,於所述形態中,臂7、臂8可包括三個以上臂部。進而,於所述形態中,機器人1所包括的手部以及臂的數量亦可為一個。又,於所述形態中,搬送對象物2亦可為使用PLP的半導體封裝的製造線所處理的大型面板以外者。
1:機器人(工業用機器人) 2:搬送對象物 3:收容匣(收容部) 3a:載置部 4:處理裝置 5、6:手部 7、8:臂 9:本體部 10:殼體 11:基座 12:手部基部 13:叉架 14、15:感測器(光學式感測器) 16:第一臂部 17:第二臂部 18:發光部 19:光接收部 20、21:臂驅動機構 22:轉動機構 23:升降機構 24:水平移動機構 25:控制部 PL1、PL2:虛擬通過線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工業用機器人的平面圖。 圖2是圖1所示的工業用機器人的後視圖。 圖3是用以對圖1所示的收容匣的結構進行說明的正面圖。 圖4是用以對圖1所示的工業用機器人的結構進行說明的方塊圖。 圖5的(A)及圖5的(B)是用以對圖1所示的工業用機器人的效果進行說明的圖。
1:機器人(工業用機器人)
2:搬送對象物
3:收容匣(收容部)
4:處理裝置
5、6:手部
7、8:臂
9:本體部
10:殼體
11:基座
12:手部基部
13:叉架
14、15:感測器(光學式感測器)
16:第一臂部
17:第二臂部

Claims (4)

  1. 一種工業用機器人,自收容部搬出搬送對象物,所述收容部中,形成為長方形形狀或正方形形狀的多片所述搬送對象物以在上下方向上隔開間隔的狀態下重疊的方式被收容,所述工業用機器人包括:手部,搭載所述搬送對象物;臂,連結所述手部;升降機構,使所述手部以及所述臂升降;及控制部,所述手部包括:多根叉架,載置所述搬送對象物;及反射型光學式感測器,用於偵測收容於所述收容部中的所述搬送對象物的端面,所述光學式感測器安裝於多根所述叉架中的至少兩根所述叉架的前端,所述控制部於自所述收容部搬出所述搬送對象物之前,藉由所述升降機構使處於所述叉架的前端朝向所述收容部側的狀態的所述手部升降,並利用至少兩個所述光學式感測器偵測收容於所述收容部中的所述搬送對象物的端面的配置於插入所述叉架的位置的至少兩處部分的高度,於自所述收容部搬出所述搬送對象物時,基於所述至少兩處部分中的其中一部分的高度與另一部分的高度的差偵測所述搬送對象物的翹曲,基於所述光學式感測器的偵測結果以防止所述搬送對象物與所述叉架發生干擾的方式修正所述手部的高度後將所述叉架插入所述收容部中。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工業用機器人,其中所述光學式感測器安裝於多根所述叉架的全部所述叉架的前端。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工業用機器人,其中所述手部包括兩根所述叉架。
  4.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3中任一項所述的工業用機器人,其中可判別在所述收容部中於上下方向上重疊的兩片所述搬送對象物之間未形成可插入所述叉架的間隙。
TW110112458A 2020-04-10 2021-04-07 工業用機器人 TWI7935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71210A JP7465709B2 (ja) 2020-04-10 2020-04-10 産業用ロボット
JP2020-071210 2020-04-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0228A TW202140228A (zh) 2021-11-01
TWI793564B true TWI793564B (zh) 2023-02-21

Family

ID=78023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2458A TWI793564B (zh) 2020-04-10 2021-04-07 工業用機器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465709B2 (zh)
KR (1) KR20220148868A (zh)
CN (1) CN115379932A (zh)
TW (1) TWI793564B (zh)
WO (1) WO2021206133A1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707887A (zh) * 2015-04-27 2017-03-01 Kawasaki Heavy Ind Ltd 基板搬送機器人及基板檢測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72526A (ja) 2005-03-30 2006-10-12 Nidec Sankyo Corp 搬送用ロボットのハンド及びそのハンドを有する搬送用ロボット
JP4766233B2 (ja) 2005-05-10 2011-09-07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基板搬送用ロボット
JP2007203402A (ja) 2006-02-01 2007-08-16 Nidec Sankyo Corp ロボット用ハンドおよび該ハンドを具備する搬送ロボット
JP5746483B2 (ja) 2010-07-13 2015-07-0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産業用ロボット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707887A (zh) * 2015-04-27 2017-03-01 Kawasaki Heavy Ind Ltd 基板搬送機器人及基板檢測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06133A1 (ja) 2021-10-14
JP2021167044A (ja) 2021-10-21
KR20220148868A (ko) 2022-11-07
CN115379932A (zh) 2022-11-22
JP7465709B2 (ja) 2024-04-11
TW202140228A (zh) 2021-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31843B1 (ko) 위치 어긋남 검출 장치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처리 시스템
KR101106401B1 (ko) 박판상 기판의 반송 장치 및 그 반송 제어 방법
TWI732253B (zh) 搬送系統
KR100723119B1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그 반송 위치 설정 방법
KR20220154019A (ko) 기판 반송 장치 및 기판 반송 방법
TWI793564B (zh) 工業用機器人
TW201833011A (zh) 搬運系統
JP4976811B2 (ja) 基板処理システム、基板搬送装置、基板搬送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KR20210150283A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방법
JP7495265B2 (ja) ロボットシステムおよびロボット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N113510689B (zh) 工业用机器人和工业用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TWI718081B (zh) 機器人中的工件位置檢測方法
JP7443142B2 (ja) 産業用ロボットおよび産業用ロボットの制御方法
JPH09129705A (ja) 基板搬送装置
JP2013247302A (ja) 基板バッファ並びに有機elデバイス製造装置及び同製造方法
TW202023923A (zh) 容置系統
JP2020021896A (ja) 搬送ロボットおよび搬送システム
WO2024080332A1 (ja) 基板搬送ロボットシステム
KR102239871B1 (ko) 오토 티칭 시스템
CN116367976A (zh) 工业用机器人
KR20240054782A (ko) 기판 이송 장치, 기판 처리 시스템 및 기판 이송 제어 방법
KR20010045803A (ko) 웨이퍼 이송기의 보트 충돌 방지 장치
JP2023081152A (ja) 産業用ロボットおよび産業用ロボットの教示方法
CN118255289A (zh) 可自动示教的搬运系统及方法
JP2023053455A (ja) 産業用ロボットおよび産業用ロボットの制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