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1871B - 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1871B
TWI791871B TW108125557A TW108125557A TWI791871B TW I791871 B TWI791871 B TW I791871B TW 108125557 A TW108125557 A TW 108125557A TW 108125557 A TW108125557 A TW 108125557A TW I791871 B TWI791871 B TW I79187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gate
semiconductor device
gate structures
transis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55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5742A (zh
Inventor
陳駿盛
Original Assignee
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255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91871B/zh
Priority to CN201910806551.XA priority patent/CN112242392A/zh
Priority to US16/575,409 priority patent/US11201213B2/en
Priority to JP2020002688A priority patent/JP6965377B2/ja
Publication of TW202105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5742A/zh
Priority to US17/503,380 priority patent/US1171576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18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187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0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7/0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 H01L27/08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 H01L27/08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the component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10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with semiconductor regions connected to an electrode not carrying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and such electrode being part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which comprises three or more electrodes
    • H01L29/1025Channel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 H01L29/1029Channel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1033Channel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e.g.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gth, the width, the geometric contour or the doping structure
    • H01L29/1037Channel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e.g.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gth, the width, the geometric contour or the doping structure and non-plana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01L21/8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 H01L21/82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using silicon technology
    • H01L21/8232Field-effect technology
    • H01L21/8234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 H01L21/823437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with a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gate conductors, e.g. particular materials, shap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0203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7/0207Geometrical layout of the components, e.g. computer aided design; custom LSI, semi-custom LSI, standard cell techniqu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08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with semiconductor regions connected to an electrode carrying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and such electrode being part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which comprises three or more electrodes
    • H01L29/0843Source or drain regions of field-effect devices
    • H01L29/0847Source or drain regions of field-effect device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56Disposition, e.g. buried gate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7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ng layer, e.g. the length, the sectional shape or the lay-out
    • H01L29/4237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ng layer, e.g. the length, the sectional shape or the lay-out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gth or the sectional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01L29/66666Vertical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27Vertical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42Vertical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0/00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 devices
    • H10B10/12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 devices comprising a MOSFET load element

Abstract

一種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所述半導體裝置包括數個閘極結構以及一個多連通通道層。所述閘極結構具有相同的一延伸方向,且每個閘極結構具有相對的第一端與第二端。多連通通道層則完全環繞所述數個閘極結構,且多連通通道層的平面方向垂直於上述延伸方向,以使所述數個閘極結構的通道都相互連通。

Description

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半導體技術,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通道全環繞式的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的微縮,持續推動電子產業的進步。從結構上來看,金氧半場效電晶體的演化路徑是沿著平面式(planar)往鰭式(finfet)再往奈米線(nanowire)邁進,其中奈米線有各種變形如閘極全環繞(Gate All-Around,GAA)場效電晶體。
閘極全環繞場效電晶體的目的是利用彈道傳輸(ballistic transport),提高載子遷移率(carrier mobility),降低次臨界擺幅(sub-threshold swing),增加單位面積的輸出電流。
然而,閘極全環繞場效電晶體是閘極封閉通道的結構,所以其場效應由單一個閘極所貢獻,當多個閘極全環繞場效電晶體電性上並聯或結構上並排時,通道中任一點的電位仍然由單一個閘極所貢獻。
本發明提供一種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在相同次臨界擺幅下,能大幅增加裝置的單位面積的輸出電流。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能製作出具有多連通的通道全環繞式(Channel All-Around,CAA)半導體裝置。
本發明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包括數個閘極結構以及一個多連通通道層。所述閘極結構具有相同的一延伸方向,且每個閘極結構具有相對的第一端與第二端。多連通通道層則完全環繞所述數個閘極結構,且多連通通道層的平面方向垂直於上述延伸方向,以使所述數個閘極結構的通道都相互(電性)連通。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閘極結構的間距小於每個閘極結構第一端與第二端的距離,所述間距是兩個閘極結構垂直延伸方向的距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每個上述閘極結構的斷面包括圓形、橢圓形、矩形、十字型、多邊形或不規則形狀,所述斷面垂直於所述延伸方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還可包括介電層,位於每個閘極結構與多連通通道層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還可包括源極區與汲極區和數個絕緣間隔層。源極區與汲極區分別 環繞每個閘極結構的第一端與第二端。絕緣間隔層則分別位於源極區與閘極結構之間以及位於汲極區與閘極結構之間。每個閘極結構與多連通通道層形成一P-N接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還可包括源極區與汲極區和數個絕緣間隔層。源極區與汲極區分別環繞每個閘極結構的第一端與第二端。絕緣間隔層則分別位於源極區與閘極結構之間以及位於汲極區與閘極結構之間。每個閘極結構與多連通通道層形成一金屬半導體接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還可包括源極區與汲極區、數個絕緣間隔層和異質結構。源極區與汲極區分別環繞每個閘極結構的第一端與第二端。絕緣間隔層則分別位於源極區與閘極結構之間以及位於汲極區與閘極結構之間。異質結構則位於每個閘極結構與多連通通道層之間,其中所述異質結構為無摻雜(undoped)異質結構或調制摻雜(Modulation-doped)異質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還可包括源極區與汲極區、數個絕緣間隔層和閘極絕緣層。源極區與汲極區分別環繞每個閘極結構的第一端與第二端。絕緣間隔層則分別位於源極區與閘極結構之間以及位於汲極區與閘極結構之間。閘極絕緣層位於每個閘極結構與多連通通道層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每個上述閘極結構為中空結構,且半導體裝置還可包括內部封閉通道結構、源極區與汲極區和數 個絕緣間隔層。內部封閉通道結構形成於每個閘極結構的中空區域內。源極區與汲極區分別環繞每個閘極結構的第一端與第二端。絕緣間隔層則分別位於源極區與閘極結構之間以及位於汲極區與閘極結構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還可包括源極區與汲極區、數個絕緣間隔層、閘極絕緣層和口袋型摻雜區。源極區與汲極區分別環繞每個閘極結構的第一端與第二端。絕緣間隔層則分別位於源極區與閘極結構之間以及位於汲極區與閘極結構之間。閘極絕緣層位於每個閘極結構與多連通通道層之間。口袋型摻雜區位於所述源極區內並環繞每個閘極結構,且口袋型摻雜區與源極區為不同導電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絕緣間隔層的厚度可大於或等於上述閘極絕緣層的厚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數個閘極結構的間距為所述源極區與所述汲極區的距離的一倍以內,所述間距是兩個閘極結構垂直延伸方向的距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汲極區的斷面的面積小於上述多連通通道層的平面的面積,所述斷面垂直於所述延伸方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數個閘極結構在平面方向的排列為成對排列、規則排列或不規則排列。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規則排列例如三角形排列、四邊形排列、五邊形排列或六邊形排列。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還可包括至少一閘極全環繞(Gate All Around)元件,設置於上述多連通通道層中,且所述閘極全環繞元件的延伸方向與所述閘極結構的延伸方向相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部分上述閘極結構沿所述平面方向延伸出所述多連通通道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數個閘極結構若為不同元件的閘極結構,可經由電流或電位阻絕所述不同元件的閘極結構。
本發明的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形成數個閘極結構以及在基板上形成一多連通通道層。所述閘極結構具有相同的一延伸方向,且每個閘極結構具有相對的第一端與第二端。所形成的多連通通道層則完全環繞這些閘極結構,且所述多連通通道層的平面方向垂直於所述閘極結構的延伸方向,以使這些閘極結構的通道相互連通。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形成上述閘極結構的一種方法包括在形成所述多連通通道層之後,在多連通通道層內形成數個閘極孔道,然後於閘極孔道內填滿導體材料,再平坦化所述導體材料,以去除閘極孔道外的導體材料。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形成上述多連通通道層的方法包括在所述基板上進行磊晶製程。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形成上述閘極孔道之後還可包括進行至少一摻雜製程,以於閘極孔道中的基板內形成源極區, 並於多連通通道層的表面形成汲極區。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形成上述閘極孔道之後還可包括於所述閘極孔道的內面共形地形成介電層、絕緣層或異質結構。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形成上述閘極結構的另一種方法包括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導體材料,接著在所述導體材料內形成連通溝渠,再於所述連通溝渠內形成通道材料,再平坦化所述通道材料,以去除連通溝渠外的通道材料,並得到所述連通溝渠內的多連通通道層,然後金屬化所述導體材料。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形成上述導體材料的方法包括在所述基板上進行磊晶製程。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形成上述連通溝渠之後還可包括進行至少一摻雜製程,以於所述連通溝渠中的基板內形成源極區。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形成上述通道材料之後還可包括於所述連通溝渠內共形地沉積絕緣間隔層。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平坦化上述通道材料之後還可包括於所述通道材料的表面形成汲極區。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形成上述連通溝渠之後還可包括於所述連通溝渠的內面共形地形成介電層、絕緣層或異質結構。
基於上述,本發明藉由通道全環繞式半導體裝置的設計, 能在相同次臨界擺幅下,大幅增加裝置的單位面積的輸出電流,因此預期可應用在各種半導體裝置中並進一步增加元件密度。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
102、602、1000a、1000b、1114、1216、G1~G9、GA2、GA3、GA4、GS:閘極結構
102a:第一端
102b:第二端
104、1102、1210a、1301、1401、1402、1510、1610、1710、2410、2510:多連通通道層
106:通道
200:金-絕-半電容
202、906:介電層
300:場效電晶體
302、502、1108、1208、S1、S2:源極區
304、504、1116、1214、D1、D2:汲極區
306a、306b、I1、I2、I3、I4、IA2~IA4:絕緣間隔層
400:金-絕-半場效電晶體
402:閘極絕緣層
500:穿隧場效電晶體
506:口袋型摻雜區
600:GCAA場效電晶體
604:內部封閉通道結構
900:閘極全環繞元件
902:封閉式通道
904:外部閘極
1100、1200:基板
1104、1204:罩幕層
1106:閘極孔道
1107、1207:摻雜製程
1110、1202:導體材料
1112、1212:膜層
1118:隔離結構
1206:連通溝渠
1210:通道材料
1300、1400、1500、1600、1700、1810、1820、1910、1920、1930、2000、2100、2200、2300、2400、2500、2600:電路架構
1410:導線層
2201~2204:摻雜區
A1、A1B、B1、B1B:信號
BL、BLB:位元線
CA2、CA3、CA4:隔離通道層
CE1~CE4、CRE1、CRE3、CE、CPE2:通道端
CK1、CK2、CK3、CK1B、CK2B、CK3B:時脈信號
COUT、COUT1~COUT3:通道輸出信號
d1:延伸方向
d2:平面方向
DE1~DE4、DE、DPE2:汲極端
DOUT、DOUT1~DOUT3:汲極輸出信號
EW1:連接導線
GE1~GE4、GAE1、GAE4、GARE1:閘極端
GS1、GS1B、GS2、GS2B、GS3、GS3B:控制信號
IN、IN1、IN2、C0~C3、AIN1~AIN4:輸入信號
OUT、OUT0~OUT3、OUTT:輸出信號
s1、s2:間距
s3:距離
SE1、SE2:源極端
SIN:源極輸入信號
T1~T8、TR1~TR4、TO1、TS1~TS4、TP1、TP2:電晶體
VDD:操作電壓
VSS:參考接地電壓
WL:字元線
Z1~Z3:區域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的透視示意圖。
圖2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一種金-絕-半電容(Metal-Insulator-Semiconductor Capacitor,MISC)的透視示意圖。
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一種場效電晶體(Field-Effect Transistor,FET)的透視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一種金-絕-半場效電晶體(Metal-Insulator-Semiconductor FET,MISFET)的透視示意圖。
圖5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一種穿隧場效電晶體(Tunnel FET,TFET)的透視示意圖。
圖6是依照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的一種閘極通道全環繞(Gate-Channel All-Around,GCAA)場效電晶體的透視示意圖。
圖7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七實施例的一種場效電晶體的上視示意圖。
圖8A與圖8B是依照本發明的第八實施例的兩種通道全環繞 半導體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圖8C是模擬圖8A的電位-電場圖。
圖9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九實施例的一種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圖10A與圖10B是依照本發明的第十實施例的兩種場效電晶體的上視示意圖。
圖11A至圖11E是依照本發明的第十一實施例的一種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流程剖面示意圖。
圖12A至圖12E是依照本發明的第十二實施例的一種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流程剖面示意圖。
圖13A繪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電路架構的示意圖。
圖13B繪示電路架構1300的等效電路圖。
圖14繪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電路架構的示意圖。
圖15A繪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電路架構的上視示意圖。
圖15B繪示電路架構1500的等效電路圖。
圖16A繪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電路架構的上視示意圖。
圖16B繪示電路架構1600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等效電路圖。
圖16C繪示電路架構1600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等效電路圖。
圖17A繪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電路架構的上視示意圖。
圖17B繪示電路架構1700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等效電路圖。
圖17C繪示電路架構1700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等效電路圖。
圖18A至圖18C繪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電路架構的多個實 施方式的示意圖。
圖19A至圖19C繪示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種電路架構的多個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圖20繪示本發明電路架構的一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圖21A繪示本發明的電路架構的一實施方式的上視示意圖。
圖21B繪示電路架構2100的等效電路圖。
圖22繪示本發明電路架構的一實施方式的上視圖。
圖23繪示本發明電路架構的一實施方式的電路圖。
圖24繪示本發明電路架構的一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5繪示本發明電路架構的一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6繪示本發明電路架構的一實施方式的電路圖。
下文列舉一些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來進行詳細地說明,但所提供的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所涵蓋的範圍。此外,圖式僅以說明為目的,並未依照原尺寸作圖。為了方便理解,下述說明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之符號標示來說明。另外,關於文中所使用「包含」、「包括」、「具有」等等用語,均為開放性的用語;也就是指包含但不限於。而且,文中所提到的方向性用語,例如:「上」、「下」等,僅是用以參考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性用語是用來說明,而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通道全環繞半導 體裝置的透視示意圖。
請參照圖1,第一實施例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100包括數個閘極結構102以及一個多連通通道(Multi-connected Channel)層104。所述閘極結構102具有相同的一延伸方向d1,且每個閘極結構102具有相對的第一端102a與第二端102b。多連通通道層104則完全環繞這些閘極結構102,且多連通通道層104的平面方向d2垂直於延伸方向d1,以使這些閘極結構102的通道106都相互(電性)連通。本發明中的「多連通」是指單一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100的通道106內,可以存在有三維幾何上任意一個不可以收縮成一個點(No loops can be contracted to a point)的虛擬封閉路徑(曲線)。若是以電特性來看,所述「多連通通道」也可表示為連接兩終端或多終端的電傳導通道。在一實施例中,上述閘極結構102的間距s1例如小於閘極結構102的第一端102a與第二端102b的距離,所述間距s1是兩個閘極結構102垂直延伸方向d1的距離。在圖1中的閘極結構102的斷面為圓形或橢圓形,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閘極結構102的斷面也可為矩形、十字型、多邊形或不規則形狀,且上述斷面是垂直於延伸方向d1。
圖2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一種金-絕-半電容(Metal-Insulator-Semiconductor Capacitor,MISC)的透視示意圖,其中使用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元件符號來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且相同的構件的說明可參照第一實施例,於此不再贅述。
請參照圖2,第二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是金-絕-半電容 200,其中除了閘極結構102與多連通通道層104,還有設置在每個閘極結構102與所述多連通通道層104之間的一層介電層202,其中介電層202的材料例如氧化物或其他適用於電容的介電材料。
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一種場效電晶體(Field-Effect Transistor,FET)的透視示意圖,其中使用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元件符號來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且相同的構件的說明可參照第一實施例,於此不再贅述。
請參照圖3,第三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屬於場效電晶體300,其中除了閘極結構102與多連通通道層104,還有源極區302、汲極區304和數個絕緣間隔層306a、306b。源極區302環繞每個閘極結構102的第一端102a,汲極區304環繞每個閘極結構102的第二端102b。絕緣間隔層306a則位於源極區302與閘極結構102之間,絕緣間隔層306b則位於汲極區304與閘極結構102之間。絕緣間隔層306a、306b的作用在於使閘極結構102與源極區302以及汲極區304之間不短路,所以絕緣間隔層306a、306b為絕緣材料,如氧化物或其他絕緣材料。由於場效電晶體300的通道載子沒有被閘極結構102阻隔侷限,額外三維空間裡的自由度使場效電晶體300可以有多重電流路徑(由汲極區304到源極區302),包括沿延伸方向d1的路徑、垂直延伸方向d1的路徑以及先沿延伸方向d1再轉為垂直延伸方向d1的路徑。至於閘極結構102的間距s2可設定在源極區302與汲極區304的距離s3的一倍以內,且所述間距s2是兩個閘極結構102垂直延伸方向d1的距離。 當閘極結構102的間距s2在上述範圍內,較有利於多連通通道層104內產生多連通通道。
請繼續參照圖3,場效電晶體300中的多連通通道層104內任一點,其電位為這些閘極結構102的個別電位所疊加(純量和)。若第i個單一閘極結構102的個別電位為Qi/Ri,則多連通通道的總電位則為
Figure 108125557-A0305-02-0014-2
。在多連通通道內某一個點,其與第p個閘極結構102的距離為Rp,這一個閘極結構102的電位為Qp/Rp。在多連通通道內某一個點若下式成立,則場效電晶體300的閘控制能力(Gate Control)估計會優於單一通道全環繞式(Channel All-Around,CAA)場效電晶體。
Figure 108125557-A0305-02-0014-1
特別當上式兩邊相等時,相當於兩個閘極(double gate)的電位和。也就是說,單純考慮閘極的電位分佈,忽略載子的屏蔽效應,本發明具有的多連通通道的場效電晶體300都優於兩個閘極的場效電晶體(如SOI MOSFET含正面閘極與背面閘極的架構)。而且,由於隨著閘極尺寸變小,能使1/R迅速提升,所以本發明能藉由更小的閘極尺寸搭配較多的閘極結構而得到更大的閘極總電位。
在一實施例中,閘極結構102與多連通通道層104若形成一P-N接面,則場效電晶體300可為接面場效電晶體(Junction Field-Effect Transistor,JFET)。
在一實施例中,閘極結構102與多連通通道層104若形成一金屬半導體接觸,則場效電晶體300可為金半場效電晶體(Metal-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ESFET)。
在一實施例中,閘極結構102與多連通通道層104之間若有異質結構(未繪示),則場效電晶體300可為異質結構隔離閘場效電晶體(Heterostructure Isolated Gate FET,HIGFET),其中所述異質結構為無摻雜(undoped)異質結構;或者,場效電晶體300可為調制摻雜場效電晶體(Modulation-doped FET,MODFET),其中所述異質結構為調制摻雜(Modulation-doped)異質結構。
上述數個閘極結構102中若為屬於不同元件的閘極結構,可經由電流或電位阻絕不同元件的閘極結構;或者,直接在不同元件之間設置如淺溝渠隔離結構(STI)的一般元件隔離結構。
圖4是依照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一種金-絕-半場效電晶體(Metal-Insulator-Semiconductor FET,MISFET)的透視示意圖,其中使用與第三實施例相同的元件符號來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且相同的構件的說明可參照第三實施例,於此不再贅述。
請參照圖4,第四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是金-絕-半場效電晶體400,其中除了閘極結構102、多連通通道層104、源極區302、汲極區304和數個絕緣間隔層306a、306b,還有位於每個閘極結構102與多連通通道層104之間的閘極絕緣層402,其中閘極絕緣層402的材料例如氧化矽。在圖4中,絕緣間隔層306a、306b的 厚度大於閘極絕緣層402的厚度,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絕緣間隔層306a、306b的厚度也可等於閘極絕緣層402的厚度。而且,絕緣間隔層306a、306b與閘極絕緣層402如選用相同材料及相同厚度,還可簡化製程,而同時製作出絕緣間隔層306a、306b與閘極絕緣層402。
圖5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一種穿隧場效電晶體(Tunnel FET,TFET)的透視示意圖,其中使用與第四實施例相同的元件符號來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且相同的構件的說明可參照第四實施例,於此不再贅述。
請參照圖5,第五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是穿隧場效電晶體500,其中除了閘極結構102、多連通通道層104、源極區502、汲極區504、絕緣間隔層306a、306b和閘極絕緣層402,還有位於源極區502內並環繞每個閘極結構的口袋型摻雜區506。在本實施例中,源極區502與汲極區504為不同導電型、口袋型摻雜區506與源極區502為不同導電型。也就是說,口袋型摻雜區506與汲極區504是相同導電型。舉例來說,源極區502是N+區、汲極區504是P+區以及口袋型摻雜區506是P+區。利用P+型的口袋型摻雜區506與N+型的源極區502能在附近造成高電場,引起能帶間穿隧電流(Band-to-Band Tunneling current,BTBT穿隧電流)。
圖6是依照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的一種閘極通道全環繞(Gate-Channel All-Around,GCAA)場效電晶體的透視示意圖,其中使用與第三實施例相同的元件符號來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且相同的構件的說明可參照第三實施例,於此不再贅述。
請參照圖6,第六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為GCAA場效電晶體600,其中除了多連通通道層104、源極區302、汲極區304和數個絕緣間隔層306a、306b,每個閘極結構602為中空結構,且於每個閘極結構602的中空區域內形成有內部封閉通道結構604。因此,第六實施例的裝置能同時擁有內部封閉通道與外部的多連通通道。
圖7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七實施例的一種場效電晶體的上視示意圖,其中使用與第三實施例相同的元件符號來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且相同的構件的說明可參照第三實施例,於此不再贅述。
在圖7中,相連的汲極區304的斷面的面積小於多連通通道層104的平面的面積,其中所述斷面垂直於延伸方向(圖3的d1)。由於汲極區304的斷面面積較小,所以能使多連通通道層104內的通道都受到控制,而抑制漏電路徑。此外,在圖7的虛線框起來的區域還能構成金屬-絕緣體-半導體-絕緣體-金屬(metal-insulator-semiconductor-insulator-metal,MISIM)二極體結構。
圖8A與圖8B是依照本發明的第八實施例的兩種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的上視示意圖,其中使用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元件符號來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且相同的構件的說明可參照第一實施例,於此不再贅述。在本發明中,閘極結構102在平面方向的排列可為成對排列、規則排列或不規則排列。舉例來說,第一實 施例的閘極結構102在平面方向的排列為規則的四邊形排列,而在第八實施例中,閘極結構102在平面方向的規則排列可為三角形排列(如圖8A)或者六邊形排列(如圖8B),但本發明還可有其他選擇,譬如五邊形排列等。從圖8C的模擬電位-電場圖可知,多個同電位的電場線與電位線相互垂直,電場的強度若足以使通道形成,多個同電位閘極的等電位線也能具象表現出通道多連通的意涵,而達到通道多連通的效果。因此,上述排列也可適用於其他實施例中。
圖9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九實施例的一種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的上視示意圖,其中使用與第二實施例相同的元件符號來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且相同的構件的說明可參照第二實施例,於此不再贅述。
在第九實施例中是在第二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中另外包括至少一閘極全環繞(Gate All Around)元件900,例如圖9的半導體裝置是由設置於多連通通道層104中的一個十字型的金-絕-半電容200以及四個閘極全環繞元件900構成,且所述閘極全環繞元件900的延伸方向與閘極結構102的延伸方向相同。閘極全環繞元件900基本上包括封閉式通道902、外部閘極904以及兩者之間的介電層906。然而,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金-絕-半電容200也可變更為其他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其中閘極全環繞元件900以及本發明的半導體裝置之數量、斷面形狀等均可根據需求改變。
圖10A與圖10B是依照本發明的第十實施例的兩種場效 電晶體的上視示意圖,其中使用與第三實施例相同的元件符號來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並省略繪示汲極區和源極區,且相同的構件的說明可參照第三實施例,於此不再贅述。
在圖10A與圖10B中有部分閘極結構1000a、1000b沿平面方向延伸出多連通通道層104,使得能產生多連通通道的範圍小於閘極結構1000a、1000b的範圍,使多連通通道層104內的通道都受到控制,而抑制漏電路徑。而且,多連通通道層104以外雖未繪示其他結構,但應知多連通通道層104之外可藉由元件隔離結構(未繪示)包圍,並與周圍其它元件作電性隔離。
圖11A至圖11E是依照本發明的第十一實施例的一種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流程剖面示意圖。
請先參照圖11A,在基板1100上先形成一多連通通道層1102,形成上述多連通通道層1102的方法例如在基板1100上進行磊晶製程。另外,為了後續蝕刻製程,可先在多連通通道層1102上形成罩幕層1104,且罩幕層1104可為單層或多層結構。
然後,請參照圖11B,在多連通通道層1102內形成數個閘極孔道1106,且這些閘極孔道1106具有相同的一延伸方向,以使後續形成的閘極結構具有相同的延伸方向。形成閘極孔道1106之後還可根據元件設計進行摻雜製程1107,以於閘極孔道1106中的基板1100內形成源極區1108。
接著,請參照圖11C,於閘極孔道1106內填滿導體材料1110,再平坦化所述導體材料1110,以去除閘極孔道1106外的導 體材料。而且,為了形成不同的半導體裝置,可於閘極孔道1106的內面先共形地形成其他膜層1112(如介電層、絕緣間隔層或異質結構),再進行導體材料1110的沉積與平坦化。
之後,請參照圖11D,去除罩幕層1104之後,可進行再結晶或選擇性磊晶,以形成閘極結構1114。多連通通道層1102則完全環繞這些閘極結構1114,且多連通通道層1102的平面方向垂直於閘極結構1114的延伸方向,以使這些閘極結構1114的通道相互(電性)連通。形成閘極結構1114之後還可根據元件設計進行摻雜製程1107,以於多連通通道層1102表面形成汲極區1116。
最後,請參照圖11E,在汲極區1116之間可形成隔離結構1118將不同閘極結構1114的汲極區1116隔開。隔離結構1118例如是淺溝渠隔離結構或其他絕緣結構。
圖12A至圖12E是依照本發明的第十二實施例的一種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流程剖面示意圖。
請先參照圖12A,在基板1200上先形成導體材料1202,形成上述導體材料1202的方法例如在基板1200上進行磊晶製程。另外,為了後續蝕刻製程,可先在導體材料1202上形成罩幕層1204,且罩幕層1204可為單層或多層結構。
接著,請參照圖12B,在導體材料1202內形成連通溝渠1206。由於本圖是剖面圖,所以連通溝渠1206是分開的,但是實際上連通溝渠1206應如同圖1的多連通通道層104的位置是相互連通的。形成上述連通溝渠1206之後還可根據元件設計進行摻雜 製程1207,以於連通溝渠1206中的基板1200內形成源極區1208。
然後,請參照圖12C,於連通溝渠1206內形成通道材料1210。在一實施例中,形成通道材料1210之前還可包括於連通溝渠1206內共形地沉積其他膜層1212(如介電層、絕緣間隔層或異質結構)。上述的通道材料1210例如矽、砷化鎵、氮化鎵、矽鍺、磷化銦等磊晶層。導體材料1202例如多晶矽、鋁、氮化鈦、鈦鋁合金、金、鎢等金屬。
之後,請參照圖12D,平坦化上一圖的通道材料1210,以去除連通溝渠1206外的通道材料,並得到連通溝渠1206內的多連通通道層1210a。此外,平坦化通道材料之後,還可根據元件設計進行摻雜製程1207,以於多連通通道層1210a的表面形成汲極區1214。
最後,請參照圖12E,金屬化導體材料1202,使其成為閘極結構1216。
請參照圖13A,圖13A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路架構的示意圖。電路架構1300包括閘極結構G1、G2以及多連通通道層1301。閘極結構G1、G2具有相同的延伸方向DIR1,閘極結構G1、G2並均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閘極結構G1、G2設置在多連通通道層1301中,且多連通通道層1301完全環繞閘極結構G1、G2。閘極結構G1的第一端上,另具有汲極區D1,閘極結構G1的第二端上,則另具有源極區S1。汲極區D1與源極區S1與閘極結構G1間分別具有絕緣間隔層I1以及I2。絕緣間隔層I1以及I2用 以防止汲極區D1與源極區S1與閘極結構G1間產生短路。此外,閘極結構G2的第一端上,另具有汲極區D2,閘極結構G2的第二端上,則另具有源極區S2。汲極區D2與源極區S2與閘極結構G2間分別具有絕緣間隔層I3以及I4。絕緣間隔層I3以及I4用以防止汲極區D2與源極區S2與閘極結構G2間產生短路。
在本實施例中,閘極結構G1與多連通通道層1301,配合汲極區D1與源極區S1可形成第一電晶體。閘極結構G2與多連通通道層1301,配合汲極區D2與源極區S2則可形成第二電晶體。其中,第一電晶體的通道可形成在多連通通道層1301中,且第二電晶體的通道可相同的形成在多連通通道層1301中。如此一來,第一電晶體與第二電晶體的通道可相互電性連接。
下請同步參照圖13A以及圖13B,其中圖13B繪示電路架構1300的等效電路圖。在圖13B中,由閘極結構G1以及多連通通道層1301所共同形成的第一電晶體T1可具有四個端點,分別為閘極端GE1、源極端SE1、汲極端DE1以及通道端CE1。而由閘極結構G2以及多連通通道層1301所共同形成的第二電晶體T2同樣可具有四個端點,分別為閘極端GE2、源極端SE2、汲極端DE2以及通道端CE2。透過圖13A繪示的電晶體架構1300,透過電晶體T1、T2所共用的多連通通道層1301,電晶體T1、T2可透過通道端CE1、CE2形成通道內電性連接的結構。如此,可使電晶體T1、T2形成相互串接或者相互並接的結構。並且,透過通道端CE1、CE2間的相互連接,電晶體T1、T2的通道中的電荷可在 相對低的傳輸電阻的條件下,進行傳輸的動作,有效提升電晶體T1、T2間的信號傳輸效益。
在另一方面,在電路架構1300中,可透過使電晶體T1中的汲極端DE1以及電晶體T1中的通道端CE1相互短路,並且使電晶體T2中的汲極端DE2以及電晶體T2中的通道端CE2相互短路。如此可使電晶體T1中的通道端CE1與汲極端DE1,以及電晶體T2中的通道端CE2與汲極端DE2同為電荷汲取端。並且,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可另透過外接的連接導線EW1方式,來使汲極端DE1、DE2間電性連接,進一步提升電晶體T1、T2間的信號傳輸效益。
在本實施例中,電晶體T1、T2可以為P型電晶體。其中,電晶體T1、T2的導電型態可以依據多連通通道層1301的導電型態來決定(與多連通通道層1301的導電型態相同)。而基於電晶體T1、T2共用多連通通道層1301,電晶體T1、T2的導電型態是相同的。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電晶體T1、T2也可以同為N型電晶體。
透過上述實施例的做法,本發明實施例的電路架構1300可實現通道內邏輯(in-channel logic)的架構。
以下請參照圖14,圖14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路架構的示意圖。電路架構1400包括閘極結構G1、G2、多連通通道層1401、1402以及導線層1410。多連通通道層1401、1402分別具有不同(互補)的導電型態,並分別環繞閘極結構G1、G2。閘 極結構G1、G2具有相同的延伸方向。閘極結構G1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上分別設置源極區S1以及汲極區D1,閘極結構G2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上則分別設置源極區S2以及汲極區D2。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導線層1410設置以環繞汲極區D1以及汲極區D2,並使汲極區D1以及汲極區D2電性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閘極結構G1以及多連通通道層1401可建構出第一電晶體,閘極結構G2以及多連通通道層1402則可建構出第二電晶體。並且,透過導線層1410使汲極區D1以及汲極區D2電性連接,可使第一電晶體以及第二電晶體間形成串聯或並聯的組態。值得注意的,透過導線層1410以使汲極區D1以及汲極區D2電性連接,可使第一電晶體以及第二電晶體的通道形成偽(pseudo)連接的狀態,並形成通道內邏輯的結構。
以下請參照圖15A,圖15A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路架構的上視示意圖。電路架構1500包括多個閘極結構G1~G4以及多連通通道層1510。閘極結構G1~G4設置在相同的多連通通道層1510中,並使多連通通道層1510環繞閘極結構G1~G4。閘極結構G1~G4並與多連通通道層1510形成相互串聯的多個電晶體。閘極結構G1上的源極區可用以接收源極輸入信號SIN,閘極結構G4上的通道以及汲極區可分別產生通道輸出信號COUT以及汲極輸出信號DOUT。在此可請參照圖15B繪示的電路架構1500的等效電路圖。其中,閘極結構G1~G4與多連通通道層1510分別形成電晶體T1~T4。而透過共用多連通通道層1510,電晶體T1~T4 可形成依序串聯的組態,其中電晶體T1~T4具有分別對應閘極結構G1~G4的閘極端GE1~GE4,閘極端GE1~GE4可用以接收相同或不相同的控制信號。
在另一方面,電晶體T1的源極端SE1可接收源極輸入信號SIN,電晶體T4的通道端CE4以及汲極端DE4可產生輸出信號OUT。輸出信號OUT可以為通道輸出信號COUT以及汲極輸出信號DOUT中的任一,或為通道輸出信號COUT以及汲極輸出信號DOUT的組合。
在本實施例中,電路架構1500可以為一電晶體傳輸邏輯(pass transistor logic,PTL),並透過通道內電荷轉移(in-channel charge transfer)進行信號傳輸。而電晶體T1~T4透過通道內連接的架構,可降低電晶體傳輸邏輯的傳輸電阻,提升信號傳輸的效益,降低內電阻所產生的壓降失真(IR drop)。
請參照圖16A,圖16A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路架構的上視圖。電路架構1600包括閘極結構G1、GA2以及多連通通道層1610。多連通通道層1610完全環繞閘極結構G1、GA2,並且,閘極結構GA2具有一封閉區域,封閉區域中設置絕緣層IA2以及隔離通道層CA2,其中,絕緣層IA2設置在閘極結構GA2以及隔離通道層CA2間,用以防止閘極結構GA2以及隔離通道層CA2直接短路。在本實施例中,閘極結構G1以及多連通通道層1610可形成第一電晶體,閘極結構GA2、絕緣層IA2以及隔離通道層CA2則可形成第二電晶體。
基於閘極結構GA2直接設置在多連通通道層1610中,並為多連通通道層1610完全環繞,因此,第一電晶體的通道可直接電性連接至第二電晶體的閘極端。以下可參照圖16B以及圖16C分別繪示的電路架構1600的不同實施方式的等效電路圖。在圖16B中,閘極結構G1以及多連通通道層1610所形成的第一電晶體T1,閘極結構GA2以及多連通通道層1610所形成的第二電晶體T2。基於閘極結構GA2與多連通通道層1610相接觸,第一電晶體T1的通道端CE1可與第二電晶體T2的閘極端GAE1直接電性連接。如此一來,第一電晶體T1的通道端CE1與第二電晶體T2的閘極端GAE1間的傳輸電阻可以降低,提升信號傳輸效益。
在圖16A的實施例中,多連通通道層1610以及隔離通道層CA2的導電型態可以是相同的,例如皆為N型。如此一來,圖16A中的第一電晶體T1以及第二電晶體T2可以皆為N型電晶體。相對的,多連通通道層1610以及隔離通道層CA2的導電型態也可以皆為P型,如圖16C的實施方式所示,閘極結構G1以及多連通通道層1610所形成的第一電晶體T3,以及閘極結構GA2以及多連通通道層1610所形成的第二電晶體T4,可以皆為P型電晶體。
此外,在圖16C中,透過閘極結構GA2與多連通通道層1610相接觸,第一電晶體T3的通道端CE3可與第二電晶體T4的閘極端GAE4直接電性連接。如此一來,第一電晶體T1的通道端CE3與第二電晶體T4的閘極端GAE4間的傳輸電阻可以降低,提 升信號傳輸效益。
請參照圖17A,圖17A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路架構的上視圖。電路架構1700包括閘極結構G1、GA3以及多連通通道層1710。多連通通道層1710完全環繞閘極結構G1、GA3,並且,閘極結構GA3具有一封閉區域,封閉區域中設置絕緣層IA3以及隔離通道層CA3,其中,絕緣層IA3設置在閘極結構GA3以及隔離通道層CA3間,用以防止閘極結構GA3以及隔離通道層CA3直接短路。在本實施例中,閘極結構G1以及多連通通道層1610可形成第一電晶體,閘極結構GA3、絕緣層IA3以及隔離通道層CA3則可形成第二電晶體。
值得一提的,多連通通道層1710以及隔離通道層CA3的導電型態可以是相反的。以下請同步參照圖17A至圖17C,其中圖17B與圖17C分別繪示電路架構1700的不同實施方式的等效電路的示意圖。以多連通通道層1710以及隔離通道層CA3的導電型態分別為N型以及P型為範例,在圖17B中,多連通通道層1710以及閘極結構G1所構成的第一電晶體TR1可以為N型電晶體,閘極結構GA3、絕緣層IA3以及隔離通道層CA3所構成的第二電晶體TR2可以為P型電晶體。並且,透過使多連通通道層1710以及閘極結構GA3相互接觸,第一電晶體TR1的通道端CRE1可直接電性連接第二電晶體TR2的閘極端GARE1。
在另一方面,以多連通通道層1710以及隔離通道層CA3的導電型態分別為P型以及N型為範例,在圖17C中,多連通通 道層1710以及閘極結構G1所構成的第一電晶體TR3可以為P型電晶體,閘極結構GA4、絕緣層IA4以及隔離通道層CA4所構成的第二電晶體TR4可以為N型電晶體。並且,透過使多連通通道層1710以及閘極結構GA4相互接觸,第一電晶體TR3的通道端CRE3可直接電性連接第二電晶體TR4的閘極端GARE4。
請參照圖18A至圖18C,圖18A至圖18C繪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電路架構的多個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其中,圖18A至圖18C的電路架構為復位式邏輯電路。在圖18A中,電路架構1810包括第一電晶體T1以及第二電晶體T2。第一電晶體T1具有閘極端GE1、源極端SE1、汲極端DE1以及通道端CE1。第二電晶體T2則具有閘極端GE2、源極端SE2、汲極端DE2以及通道端CE2。在本實施方式中,電路架構1810為一反向器電路,其中的第一電晶體T1可以為P型電晶體,電晶體T2可以為N型電晶體。第一電晶體T1的源極端SE1接收操作電壓VDD,第一電晶體T1的閘極端GE1接收輸入信號IN,第一電晶體T1的汲極端DE1以及通道端CE1則可在區域Z1,透過設置外接導線的方式,與第二電晶體T2的汲極端DE2以及通道端CE2相互電性連接。此外,第二電晶體T2的閘極端GE2接收輸入信號IN,第二電晶體T2的源極端SE2耦接至參考接地電壓VSS。並且,第一電晶體T1的通道端CE1以及第二電晶體T2的通道端CE2相互電性連接,並用以產生通道輸出信號COUT。第一電晶體T1的汲極端DE1以及第二電晶體T2的汲極端CE2相互電性連接,並產生汲極輸出信號 DOUT。
值得一提的,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電晶體T1的汲極端DE1以及通道端CE1可以相互電性連接,第二電晶體T2的汲極端DE2以及通道端CE2也可以相互電性連接,並使通道輸出信號COUT與汲極輸出信號DOUT相同。
在本實施方式中,輸入信號IN、通道輸出信號COUT以及汲極輸出信號DOUT均可以為邏輯信號,且電路架構1810為反向器邏輯電路,輸入信號IN反向於通道輸出信號COUT以及汲極輸出信號DOUT。
基於第一電晶體T1以及第二電晶體T2的導電型態相反,本實施方式可應用電路架構1400來實施。
在圖18B中,電路架構1820包括第一電晶體T1、第二電晶體T2、第三電晶體T3以及第四電晶體T4。第一電晶體T1的源極端SE1以及第二電晶體T2的源極端SE2共同接收操作電壓VDD,第一電晶體T1的閘極端GE1以及第二電晶體T2的閘極端GE2分別接收輸入信號IN1以及IN2。第一電晶體T1的通道端CE1以及第二電晶體T2的通道端CE2共同產生通道輸出信號COUT,第一電晶體T1的汲極端DE1以及第二電晶體T2的汲極端DE2則共同產生汲極輸出信號DOUT。其中第一電晶體T1與第二電晶體T2呈並聯耦接的狀態。
此外,第三電晶體T3的通道端CE3以及汲極端DE3分別耦接至第一電晶體T1的通道端CE1以及汲極端DE1,第三電 晶體T3的閘極端GE3接收輸入信號IN2。第四電晶體T4的通道端CE4以及汲極端DE4的至少其中之一,可透過在區域Z2中設置導線以電性連接至第三電晶體T3的源極端SE3。另外,第四電晶體T4的源極端SE4接收參考接地電壓VSS,第四電晶體T4的閘極端GE4則接收輸入信號IN1。其中第三電晶體T3與第四電晶體T4呈串聯耦接的狀態,且在本發明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三電晶體T3與第四電晶體T4的位置可以互換。
電路架構1820為一反及閘邏輯電路,用以針對輸入信號IN1以及IN2執行反及(NAND)邏輯運算,以產生通道輸出信號COUT以及汲極輸出信號DOUT。
在圖18C中,電路架構1830包括第一電晶體T1、第二電晶體T2、第三電晶體T3以及第四電晶體T4。其中,第一電晶體T1與第二電晶體T2相互串聯耦接,第三電晶體T3與第四電晶體T4相互並聯耦接。值得一提的,第一電晶體T1的通道端CE1、汲極端DE1,可透過在區域Z3中設置導線以電性連接第二電晶體T2的源極端SE2。電路架構1830為一反或閘邏輯電路,用以針對輸入信號IN1以及IN2執行反或(NOR)邏輯運算,以產生通道輸出信號COUT以及汲極輸出信號DOUT。
在此請注意,在圖18B以及圖18C的實施方式中,基於第一電晶體T1以及第二電晶體T2為相同導電型態(P型)的電晶體,因此可透過前述實施例的電路架構1300的設置。基於第一電晶體T3以及第二電晶體T3為相同導電型態(N型)的電晶體, 因此同樣可透過前述實施例的電路架構1300的設置。然而基於第一電晶體T1的導電型態與第三電晶體T3的導電型態相反,因此用以設置第一電晶體T1以及第二電晶體T2的多連通通道層,與設置第三電晶體T3以及第四電晶體T4的多連通通道層不相同,並可透過電路架構1400的方式來建構。
以下請參照圖19A至圖19C,圖19A至圖19C繪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電路架構的多個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其中,圖19A至圖19C繪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電路架構1910、1920以及1930分別為反向器邏輯電路、反及閘邏輯電路以及反或閘邏輯電路。值得一提的,在電路架構1910、1920以及1930中,第一電晶體T1用以形成一二極體,其中,透過使第一電晶體T1的閘極端GE1(透過區域Z1~Z3中的導線)耦接至其通道端CE1及汲極端DE1的至少其中之一,可以第一電晶體T1形成二極體組態,並做為一上拉電路。
在圖19B中,第二電晶體T2以及第三電晶體T3相互串聯耦接,並分別接收輸入信號IN1、IN2。如此,配合接收操作電壓VDD的第一電晶體T1,電路架構1920可以為反及閘邏輯電路。
在圖19C中,第二電晶體T2以及第三電晶體T3相互並聯耦接,並分別接收輸入信號IN1、IN2。如此,配合接收操作電壓VDD的第一電晶體T1,電路架構1930可以為反或閘邏輯電路。
接著請參照圖20,圖20繪示本發明電路架構的一實施方式的示意圖。電路架構2000包括第一電晶體T1至第六電晶體T6。 其中的第一電晶體T1至第三電晶體T3為相同導電型態(P型),第一電晶體T4至第三電晶體T6為相同導電型態(N型)。第一電晶體T1與第四電晶體T4的源極端相互電性連接,第一電晶體T1與第四電晶體T4的通道端以及汲極端相互電性連接。第一電晶體T1與第四電晶體T4的閘極端分別接收控制信號GS1以及GS1B,且控制信號GS1以及GS1B互為反向信號。第二電晶體T2與第五電晶體T5的源極端相互電性連接,第二電晶體T2與第五電晶體T5的通道端以及汲極端相互電性連接。第二電晶體T2與第五電晶體T5的閘極端分別接收控制信號GS2以及GS2B,且控制信號GS2以及GS2B互為反向信號。並且,第三電晶體T3與第六電晶體T6的源極端相互電性連接,第三電晶體T3與第六電晶體T6的通道端以及汲極端相互電性連接。第三電晶體T3與第六電晶體T6的閘極端分別接收控制信號GS3以及GS3B,且控制信號GS3以及GS3B互為反向信號。
在本實施方式中,電路架構2000為一切換式邏輯電路。其中互耦接的電晶體對形成一傳輸閘,並用以傳輸信號V1~V3以分別產生通道輸出信號COUT1~COUT3以及汲極輸出信號DOUT1~DOUT3。
在本實施方式中,基於第一電晶體T1至第三電晶體T3具有相同的導電型態,第一電晶體T1至第三電晶體T3可依據電路架構1300的方式,透過共用相同的一第一多連通通道層進行建構。基於第四電晶體T4至第六電晶體T6具有相同的導電型態, 第四電晶體T4至第六電晶體T6可依據電路架構1300的方式,透過共用相同的一第二多連通通道層進行建構。第一多連通通道層與第二多連通通道層的導電型態不相同,則可依據電路架構1400的方式來建構。
接著請參照圖21A以及圖21B,圖21A繪示本發明的電路架構的一實施方式的上視示意圖,圖21B繪示電路架構2100的等效電路圖。在圖21A中,電路架構2100包括多連通通道層2110以及多個閘極結構G1~G8。多連通通道層2110完全環繞閘極結構G1~G8。其中,閘極結構G1、G3、G5、G7分別對應閘極結構G2、G4、G6、G8進行排列。
並且,閘極結構G3、G7接收信號A1;閘極結構G1、G5接收信號A1B;閘極結構G6、G8接收信號B1;閘極結構G2、G4接收信號B1B,其中信號A1為信號A1B的反向,信號B1為信號B1B的反向。配合多連通通道層2110,閘極結構G1~G8可分別形成第一電晶體T1至第八電晶體T8(如圖21B所示)。第一電晶體T1的源極端用以接收輸入信號C0;第三電晶體T3的源極端用以接收輸入信號C1;第五電晶體T5的源極端用以接收輸入信號C2;第七電晶體T7的源極端用以接收輸入信號C3。
以第一至第八電晶體T1~T8皆為N型電晶體為範例,在當信號A1B、B1B為邏輯高準位時(信號A1、B1為邏輯低準位),第一電晶體T1以及第二電晶體T2產生通道,並透過通道間相互形成通道內連接,藉由傳輸輸入信號C0以產生輸出信號OUT0。 在當信號A1、B1B為邏輯高準位時(信號A1B、B1為邏輯低準位),第三電晶體T3以及第四電晶體T4產生通道,並透過通道間相互形成通道內連接,藉由傳輸輸入信號C1以產生輸出信號OUT1。在當信號A1B、B1為邏輯高準位時(信號A1、B1B為邏輯低準位),第五電晶體T5以及第六電晶體T6產生通道,並透過通道間相互形成通道內連接,藉由傳輸輸入信號C2以產生輸出信號OUT2。在當信號A1、B1為邏輯高準位時(信號A1B、B1B為邏輯低準位),第七電晶體T7以及第八電晶體T8產生通道,並透過通道間相互形成通道內連接,藉由傳輸輸入信號C3以產生輸出信號OUT3。
此外,本實施方式更透過使電晶體T2、T4、T6、T8的汲極端及/或通道端相互電性連接,以組合輸出信號OUT0~OUT3以產生輸出信號OUTT。
以下請參照圖22,圖22繪示本發明電路架構的一實施方式的上視圖。電路架構2200包括多個閘極結構G1~G6以及多連通通道層2210。多連通通道層2210完全環繞閘極結構G1~G6。閘極結構G1~G6用以形成多個電晶體,上述的多個電晶體具有共同的通道端CE以及汲極端DE。閘極結構G1~G6並依據對稱方式,以對稱於通道端CE以及汲極端DE的方式進行排列。
多連通通道層2210並設置多個N加強型(N+)摻雜區2201~2204,以作為分別接收多個輸入信號AIN1~AIN4的信號接收介面。在本實施方式中,電路架構2200為一類比電路,輸入信 號AIN1~AIN4皆為類比信號,並且,輸入信號AIN1~AIN4可以為兩組差動信號,例如輸入信號AIN1、AIN2互為差動信號,輸入信號AIN3、AIN4互為另一組差動信號。
以下請參照圖23,圖23繪示本發明電路架構的一實施方式的電路圖。藉由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電晶體架構,電路架構2300可藉由具有通道端CE以及汲極端DE的電晶體TO1來建構運算放大器OP1的輸出級。如此一來,透過使電晶體TO1的通道端CE所提供的通道輸出信號COUT來透過通道內回授(in-channel feedback),來進行回授動作,可降低信號回授路徑的傳輸電阻,並提高回授信號的品質。另外,電晶體TO1的汲極端DE可用以提供汲極輸出信號DOUT至外部電路。如此一來,可降低回授信號(通道輸出信號COUT)因外部電路所產生的干擾現象,提升電路的穩定性。
以下請參照圖24,圖24繪示本發明電路架構的一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電路架構2400透過在多連通通道層2410中設置多個閘極結構GS,並使閘極結構GS依據一陣列形式進行排列。電路架構2400可以形成一功率電晶體,並透過多個閘極結構GS以及多連通通道層2410來產多個並聯的通道。電路架構2400可透過多個通道提供多個通道輸出信號,並透過多個電晶體的汲極端提供多個汲極輸出信號。並藉以提升通道輸出信號以及汲極輸出信號的驅動能力。
以下請參照圖25,圖25繪示本發明電路架構的一實施方 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電路架構2500包括多連通通道層2510以及多個閘極結構G1~G9。閘極結構G1~G9設置在多連通通道層2510中,並使多連通通道層2510完全環繞閘極結構G1~G9。閘極結構G1~G9配合多連通通道層2510以形成多個電晶體,在本實施方式中,閘極結構G1、G4接收時脈信號CK1;閘極結構G2、G6接收時脈信號CK2;閘極結構G3、G8接收時脈信號CK3;閘極結構G5、G7、G9則分別接收時脈信號CK1B、CK2B以及CK3B。其中,時脈信號CK1B、CK2B以及CK3B分別為時脈信號CK1、CK2以及CK3的反向信號,且時脈信號CK1、CK2以及CK3可以為依序被致能的週期性信號。
電路架構2500可以為電荷轉移電路,並可用以實施電荷泵電路,為一種類比式的切換性電源供應電路(switching power supplier)。
在此請注意,在本實施方式中,透過共用相同的多連通通道層2510,所形成的多個電晶體的多個通道,可透過內通道連接的方式,進行電荷轉移的動作。在具有相對低傳輸電阻的效益下,可提升電荷轉移的轉換效能。
以下請參照圖26,圖26繪示本發明電路架構的一實施方式的電路圖。電路架構2600為一記憶體電路(例如為一靜態記憶胞)。電路架構2600包括電晶體TS1~TS4以及TP1、TP2。電晶體TS1、TS2為P型電晶體,並共同接收工作電壓VDD。電晶體TS3、TS4為N型電晶體,並分別與電晶體TS1、TS2串聯耦接。電晶體 TS3、TS4則接收參考接地電壓VSS。此外,電晶體TS1、TS3的閘極端共同耦接至電晶體TS2、TS4的通道端CE2、CE4,及/或耦接至電晶體TS2、TS4的汲極端DE2、DE4。電晶體TS2、TS4的閘極端則共同耦接至電晶體TS1、TS3的通道端CE1、CE3,及/或耦接至電晶體TS1、TS3的汲極端DE1、DE3。
在另一方面,電晶體TP1的閘極端耦接字元線WL,電晶體TP1的源極端耦接位元線BL,電晶體TP1透過其通道端CPE1及/或汲極端DPE1耦接至電晶體TS1、TS3的通道端CE1、CE3及汲極端DE1、DE3。電晶體TP2的閘極端耦接字元線WL,電晶體TP2的源極端耦接位元線BLB,電晶體TP2透過其通道端CPE2及/或汲極端DPE2耦接至電晶體TS2、TS4的通道端CE2、CE4及汲極端DE2、DE4。
在此請注意,電晶體TP1、TP2的連接方式沒有限制要如圖26所示。電晶體TP1、TP2也可透過通道端CE2、CE4及汲極端DE2、DE4來分別耦接至位元線BL、BLB。
在本實施方式中,電晶體TS1~TS4、TP1、TP2間透過,通道內連接的方式,可提升電荷儲存的效能,確保資料的穩定性。
綜上所述,本發明藉由將通道設計在半導體裝置的閘極的外部,所以這樣的通道不會被阻隔侷限在單一閘極結構中,而在三維空間裡具有多重電流路徑。若是應用於場效電晶體,則能在相同次臨界擺幅下,大幅增加單位面積的輸出電流,因此預期可進一步增加元件密度。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半導體裝置
102:閘極結構
102a:第一端
102b:第二端
104:多連通通道層
106:通道
d1:延伸方向
d2:平面方向
s1:間距

Claims (29)

  1. 一種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包括:多數個閘極結構,所述多數個閘極結構具有相同的一延伸方向,且每個所述閘極結構具有相對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以及一多連通通道層,完全環繞所述多數個閘極結構,且所述多連通通道層的平面方向垂直於所述多數個閘極結構的所述延伸方向,以使所述多數個閘極結構的通道相互連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多數個閘極結構的間距小於每個所述閘極結構所述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端分別在所述多連通通道層的相對兩平面的距離,所述間距是兩個所述閘極結構垂直所述延伸方向的距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其中每個所述閘極結構的斷面包括圓形、橢圓形、矩形、十字型、多邊形或不規則形狀,所述斷面垂直於所述延伸方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更包括介電層,位於每個所述閘極結構與所述多連通通道層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更包括:源極區與汲極區,分別環繞每個所述閘極結構的所述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端,其中所述多連通通道層環繞所述源極區與所述汲極區;以及 多數個絕緣間隔層,分別位於所述源極區與所述閘極結構之間以及位於所述汲極區與所述閘極結構之間,其中每個所述閘極結構與所述多連通通道層形成一P-N接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更包括:源極區與汲極區,分別環繞每個所述閘極結構的所述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端;以及多數個絕緣間隔層,分別位於所述源極區與所述閘極結構之間以及位於所述汲極區與所述閘極結構之間,其中每個所述閘極結構與所述多連通通道層形成一金屬半導體接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更包括:源極區與汲極區,分別環繞每個所述閘極結構的所述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端;多數個絕緣間隔層,分別位於所述源極區與所述閘極結構之間以及位於所述汲極區與所述閘極結構之間;以及異質結構,位於每個所述閘極結構與所述多連通通道層之間,其中所述異質結構為無摻雜異質結構或調制摻雜異質結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其中每個所述閘極結構為中空結構,且所述半導體裝置更包括: 內部封閉通道結構,形成於每個所述閘極結構的中空區域內;源極區與汲極區,分別環繞每個所述閘極結構的所述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端;以及多數個絕緣間隔層,分別位於所述源極區與所述閘極結構之間以及位於所述汲極區與所述閘極結構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更包括:源極區與汲極區,分別環繞每個所述閘極結構的所述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端;多數個絕緣間隔層,分別位於所述源極區與所述閘極結構之間以及位於所述汲極區與所述閘極結構之間;以及閘極絕緣層,位於每個所述閘極結構與所述多連通通道層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更包括:源極區與汲極區,分別環繞每個所述閘極結構的所述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端,其中所述源極區與所述汲極區為不同導電型;多數個絕緣間隔層,分別位於所述源極區與所述閘極結構之間以及位於所述汲極區與所述閘極結構之間;閘極絕緣層,位於每個所述閘極結構與所述多連通通道層之間;以及 口袋型摻雜區,位於所述源極區內並環繞每個所述閘極結構,其中所述口袋型摻雜區與所述源極區為不同導電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1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絕緣間隔層的厚度大於或等於所述閘極絕緣層的厚度。
  12. 申請專利範圍第5~1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多數個閘極結構的間距為所述源極區與所述汲極區的距離的一倍以內,所述間距是兩個所述閘極結構垂直所述延伸方向的距離。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汲極區的斷面的面積小於所述多連通通道層的平面的面積,所述斷面垂直於所述延伸方向。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多數個閘極結構在所述平面方向的排列為成對排列、規則排列或不規則排列。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規則排列包括三角形排列、四邊形排列、五邊形排列或六邊形排列。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更包括至少一閘極全環繞元件,設置於所述多連通通道層中,且所述閘極全環繞元件的延伸方向與所述多數個閘極結構的所述延伸方向相同。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其中部分所述閘極結構沿所述平面方向延伸出所述多連通通道層。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其中所述多數個閘極結構為不同元件的閘極結構,且經由電流或電位阻絕不同元件的閘極結構。
  19. 一種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形成多數個閘極結構,所述多數個閘極結構具有相同的一延伸方向,且每個所述閘極結構具有相對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以及在基板上形成一多連通通道層,完全環繞所述多數個閘極結構,且所述多連通通道層的平面方向垂直於所述多數個閘極結構的所述延伸方向,以使所述多數個閘極結構的通道相互(電性)連通。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形成所述多數個閘極結構的方法包括:在形成所述多連通通道層之後,在所述多連通通道層內形成多數個閘極孔道;於所述多數個閘極孔道內填滿導體材料;以及平坦化所述導體材料,以去除所述多數個閘極孔道外的所述導體材料。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形成所述多連通通道層的方法包括在所述基板上進行磊晶製程。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形成所述多數個閘極孔道之後更包括:進行至少一摻雜製程,以於所述多數個閘極孔道中的所述基板內形成源極區,並於所述多連通通道層的表面形成汲極區。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形成所述多數個閘極孔道之後更包括:於所述多數個閘極孔道的內面共形地形成介電層、絕緣層或異質結構。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形成所述多數個閘極結構的方法包括: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導體材料;在所述導體材料內形成連通溝渠;於所述連通溝渠內形成通道材料;以及平坦化所述通道材料,以去除所述連通溝渠外的所述通道材料,並得到所述連通溝渠內的所述多連通通道層;以及金屬化所述導體材料。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形成所述導體材料的方法包括在所述基板上進行磊晶製程。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形成所述連通溝渠之後更包括:進行至少一摻雜製程,以於所述連通溝渠中的所述基板內形成源極區。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形成所述通道材料之前更包括:於所述連通溝渠內共形地沉積絕緣間隔層。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平坦化所述通道材料之後更包括:於所述通道材料的表面形成汲極區。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形成所述連通溝渠之後更包括:於所述連通溝渠的內面共形地形成介電層、絕緣層或異質結構。
TW108125557A 2019-07-19 2019-07-19 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7918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5557A TWI791871B (zh) 2019-07-19 2019-07-19 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201910806551.XA CN112242392A (zh) 2019-07-19 2019-08-29 通道全环绕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6/575,409 US11201213B2 (en) 2019-07-19 2019-09-19 Channel all-aroun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20002688A JP6965377B2 (ja) 2019-07-19 2020-01-10 全周チャンネル型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7/503,380 US11715765B2 (en) 2019-07-19 2021-10-18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hannel all-around semiconductor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5557A TWI791871B (zh) 2019-07-19 2019-07-19 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5742A TW202105742A (zh) 2021-02-01
TWI791871B true TWI791871B (zh) 2023-02-11

Family

ID=74168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5557A TWI791871B (zh) 2019-07-19 2019-07-19 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201213B2 (zh)
JP (1) JP6965377B2 (zh)
CN (1) CN112242392A (zh)
TW (1) TWI7918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202015A1 (de) 2020-02-18 2021-08-19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ertikaler Feldeffekttransistor und Verfahren zum Ausbilden desselben
US11769809B2 (en) * 2020-10-28 2023-09-26 Besang, Inc. Structures of gate contact formation for vertical transistors
KR20220156718A (ko) * 2021-05-18 2022-1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16868342A (zh) * 2021-05-31 2023-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
KR102563569B1 (ko) * 2021-07-12 2023-08-04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컴팩트 드레인 및 이종 물질 구조에 기반하는 트랜지스터
CN117199114A (zh) * 2022-05-31 2023-12-08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存储器
CN117199115A (zh) * 2022-05-31 2023-12-08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存储器
CN117253906A (zh) * 2022-06-10 2023-12-19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存储器、显示器
CN117276326A (zh) * 2022-06-10 2023-12-22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晶体管器件及存储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16897A1 (en) * 2005-03-24 2006-09-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round-shaped nano-wire transistor chan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6807A (en) 1990-06-13 1992-06-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Vertical MOS transistor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
US5665996A (en) 1994-12-30 1997-09-09 Siliconix Incorporated Vertical power mosfet having thick metal layer to reduce distributed resistance
US6163052A (en) * 1997-04-04 2000-12-19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Trench-gated vertical combination JFET and MOSFET devices
KR100415490B1 (ko) * 1999-01-11 2004-01-24 프라운호퍼-게젤샤프트 츄어 푀르더룽 데어 안게반텐 포르슝에.파우. 파워 모스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8058683B2 (en) * 2007-01-18 2011-11-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ccess device having vertical channel and relate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a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access device
JP4600576B2 (ja) * 2008-05-08 2010-12-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823090B2 (en) 2011-02-17 2014-09-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nd method of creating same
JP2014007305A (ja) * 2012-06-25 2014-01-16 Toshiba Corp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123802B2 (en) 2013-10-03 2015-09-0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Vertical trench MOSFET device in integrated power technologies
DE102015103072B4 (de) * 2015-03-03 2021-08-1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Halbleitervorrichtung mit grabenstruktur einschliesslich einer gateelektrode und einer kontaktstruktur fur ein diodengebiet
JP6319151B2 (ja) * 2015-03-23 2018-05-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941502B2 (ja) * 2016-09-30 2021-09-29 ローム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パッケージ
US10170378B2 (en) 2016-11-29 2019-01-0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Gate all-aroun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0186510B2 (en) * 2017-05-01 2019-01-22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Vertical gate all around library architecture
TWI611579B (zh) 2017-06-20 2018-01-11 國立成功大學 具有超薄主動層之環繞式閘極場效電晶體及其製造方法
US10707314B2 (en) * 2017-09-29 2020-07-07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Surround gate vertical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including tubular and strip electrode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11139402B2 (en) * 2018-05-14 2021-10-05 Synopsys, Inc. Crystal orientation engineering to achieve consistent nanowire shape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16897A1 (en) * 2005-03-24 2006-09-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round-shaped nano-wire transistor chan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37467A1 (en) 2022-02-03
JP6965377B2 (ja) 2021-11-10
CN112242392A (zh) 2021-01-19
JP2021019182A (ja) 2021-02-15
US11201213B2 (en) 2021-12-14
US11715765B2 (en) 2023-08-01
TW202105742A (zh) 2021-02-01
US20210020747A1 (en) 2021-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1871B (zh) 通道全環繞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9906513B (zh) 具有对深源极/漏极半导体的后侧互连的集成电路设备
US9673099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CN104377197B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10312367B2 (en) Monolithic integration of high voltage transistors and low voltage non-planar transistors
TWI707438B (zh) 電路架構
TWI763952B (zh) 半導體裝置及動態邏輯電路
CN106057807B (zh) 半导体装置
CN104851807B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057869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7924943A (zh) 用于半导体器件的面积缩放的竖直集成方案和电路元件架构
TW201501308A (zh) 半導體元件
CN103972099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34478A (zh) 高性能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
US11515318B2 (en) 3D floating-gate multiple-input device
CN107924944A (zh) 磷化铝铟子鳍状物锗沟道晶体管
CN101916762B (zh)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结构
CN113782607A (zh) 一种铁电场效应管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铁电存算器件
US10128254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220328671A1 (e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