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3906B - 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裝置、搭載機器、終端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資訊處理程式 - Google Patents

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裝置、搭載機器、終端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資訊處理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3906B
TWI783906B TW111118697A TW111118697A TWI783906B TW I783906 B TWI783906 B TW I783906B TW 111118697 A TW111118697 A TW 111118697A TW 111118697 A TW111118697 A TW 111118697A TW I783906 B TWI783906 B TW I7839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information
boarding
notific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8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1221A (zh
Inventor
信定俊英
渡部泰匡
原田祐希
田島和司
田作大輔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Jr東日本機電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Jr東日本機電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Jr東日本機電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3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390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01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122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40Business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BTICKET-ISSUING APPARATUS; FARE-REGISTERING APPARATUS; FRANKING APPARATUS
    • G07B15/00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fares, tolls or entrance fees at one or more control point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Finance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種資訊處理系統具備:取得機構,取得已與第1資訊建立關連之第1通知,前述第1資訊是從搭載機器透過第1通訊路徑對終端裝置通知之與乘客搭乘上移動體之乘降地點的特定有關之資訊,前述第1通知是透過第2通訊路徑從終端裝置取得;特定機構,透過第3通訊路徑從搭載機器取得與移動體的自乘降地點起的移動之開始有關之第2資訊,並特定出成為該移動體的下一個目的地之其他的乘降地點;計算機構,在透過第2通訊路徑從終端裝置接收到第2通知的情況下,依據第1乘降地點與第2乘降地點來計算票價,前述第1乘降地點是因應於第1資訊而特定出之地點,前述第2乘降地點是在已進行第2通知的發送時作為該移動體的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地點;及發送機構,將和計算出之票價相關之資訊透過第2通訊路徑發送到終端裝置。

Description

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裝置、搭載機器、終端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資訊處理程式
本揭示是有關於一種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裝置、搭載機器、終端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資訊處理程式。
近年來,用於藉由電子的方法來實現與各種服務的利用有關之費用的支付之技術已有各種方案被提出。正在研討中的是,將這樣的技術也適用到所謂公共交通工具之類的與利用了公共汽車等的移動體之乘客的運輸有關之服務。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藉由電子的方法來實現公共交通工具的票務(ticketing)用的技術之一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6/012475號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在和乘客的運輸有關之服務中,不限於因車票的購入等而在服務的利用前事先進行費用的支付之服務,也有在服務的利用後(例如,下車時)等的契機中,因應於該服務的利用狀況而進行費用的支付之服務。從這樣的背景中,所要求的是以下之機制的導入:因應於與利用了公共汽車等的移動體之乘客的運輸有關之服務的利用狀況,以更理想的態樣來實現和該服務的利用有關之費用(票價)之管理(例如計算或支付等)。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有鑒於上述問題,而以更理想的態樣來實現和以下的服務的利用狀況相應之票價之管理:與利用了移動體之乘客的運輸有關之服務。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資訊處理系統,包含:搭載機器,已和與乘客的運輸有關之移動體建立關連;及資訊處理裝置,前述資訊處理裝置具備:取得機構,取得已與第1資訊建立關連之第1通知,前述第1資訊是從前述搭載機器透過第1通訊路徑對乘客所保持之終端裝置通知,且與該乘客搭乘上前述移動體之乘降地點的特定有關之資訊,前述第1通知是表示該乘客搭乘該移動體之通知,且是透過第2通訊路徑從該終端裝置取得;特定機構,透過第3通訊路徑從前述搭載機器取得與前述移動體的自前述乘降地點起的移動之開始有關之第2資訊,並特定出成為該移動體的下一個目的地之其他的乘降地點;計算機構,在透過前述第2通訊路徑從前述終端裝置接收到表示前述乘客要從前述移動體下來之第2通知的情況下,依據第1乘降地點與第2乘降地點來計算票價,前述第1乘降地點是因應於前述第1資訊而特定出之該乘客搭乘上該移動體之地點,前述第2乘降地點是在已進行前述第2通知的發送時作為該移動體的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地點;及發送機構,將和計算出之前述票價相關之資訊透過前述第2通訊路徑發送到前述終端裝置。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變得能以更理想的態樣來實現和以下的服務的利用狀況相應之票價之管理:與利用了移動體之乘客的運輸有關之服務。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一邊參照附加圖式,一邊針對本揭示之較理想的實施形態來詳細地說明。再者,在本說明書及圖式中,對於實質上具有相同的功能構成之構成要素會賦予相同符號,藉此省略重複說明。
<概要> 針對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在以下說明概要。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提供一種機制,前述機制可在與利用了如公共汽車等的移動體之乘客的運輸有關之服務的提供時,在費用會因應於服務的利用狀況而改變的狀況下,以更理想的態樣來實現如該費用的計算或支付等之費用之管理。又,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也提供一種以更理想的態樣來實現交通用戶的乘降資料的取得與解析之機制。再者,在以下的說明中,為了更容易理解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的特徵,為方便起見,與乘客的運輸有關之移動體是著眼於公共汽車之情況,並針對與伴隨於該公共汽車的利用之票價之管理有關的機制之一例進行說明。
首先,參照圖1,針對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的系統構成之一例進行說明。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1包含資訊處理裝置100、1個以上之車載機器200、與1個以上之終端裝置300。 車載機器200已搭載於車輛290。車輛290是示意地顯示在乘客的運輸上被利用之公共汽車(移動體)。亦即,車載機器200是個別地設置在每個成為管理對象之車輛290。
終端裝置300是示意地顯示作為用於讓乘客即使用者u1利用資訊處理系統1之介面而使用之終端裝置。終端裝置300可藉由例如像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終端等,可透過無線的通訊路徑來和其他裝置(例如資訊處理裝置100、車載機器200等)通訊之資訊處理裝置來實現。作為具體的一例,藉由對終端裝置300安裝預定的應用(application),使用者u1變得可透過該終端裝置300來利用資訊處理系統1所提供之各種功能。
資訊處理裝置100是示意地顯示擔負以下作用之資訊處理裝置:與車輛290的運行有關之管理、依據乘客利用該車輛290的利用狀況(例如,對車輛290之搭車或從該車輛290下來之下車等)之管理、以及伴隨於該車輛290的利用之票價之管理。資訊處理裝置100可藉由例如可透過如所謂伺服器等之網路來和其他裝置(例如車載機器200、終端裝置300等)通訊之資訊處理裝置而實現。針對可藉由資訊處理裝置100實現之功能將另外在之後敘述詳細內容。
車載機器200與終端裝置300透過網路N1而呈可通訊地連接。關於網路N1,只要至少可從車載機器200透過無線的通訊路徑來對終端裝置300發送資訊即可,其種類並無特別限定。 作為具體的一例,亦可適用以如Bluetooth(註冊商標)或WiFi(註冊商標)等之無線通訊的規格為基準之網路,來作為網路N1。又,作為其他的一例,亦可適用使用了聽不到的聲音來作為用於發送資訊之媒介之通訊的網路,來作為網路N1。又,作為其他的一例,亦可適用如非接觸通訊之近距離無線通訊之網路來,作為網路N1。在此情況下,車載機器200只要對已接近於預定的讀寫器之終端裝置300可透過該讀寫器來發送各種資訊即可。 再者,網路N1相當於「第1通訊路徑」之一例。
資訊處理裝置100與終端裝置300透過網路N2而呈可通訊地連接。又,資訊處理裝置100與車載機器200透過網路N3而呈可通訊地連接。 關於網路N2,只要可透過無線的通訊路徑在資訊處理裝置100與終端裝置300之間相互發送接收資訊即可,其種類並無特別限定。同樣地,關於網路N3,只要可透過無線的通訊路徑在資訊處理裝置100與車載機器200之間相互發送接收資訊即可,其種類並無特別限定。 作為具體的一例,亦可適用以如LTE或5G等之無線通訊的規格為基準之網路,來作為網路N2及N3。又,作為網路N2及N3,可適用在物理上或邏輯上互相不同之網路,亦可適用在物理上或邏輯上共通之網路。 又,網路N2及N3當中至少任一者亦可藉由複數個網路來實現。在這種情況下,亦可在該複數個網路包含互相為種類相異之2種以上的網路,亦可將一部分的網路藉由有線的網路來實現。 又,資訊處理裝置100與終端裝置300之間的通訊亦可藉由其他的通訊裝置來中介。這種情況,針對資訊處理裝置100與車載機器200之間的通訊也是同樣。 再者,網路N2相當於「第2通訊路徑」之一例。又,網路N3相當於「第3通訊路徑」之一例。
接著,參照圖2,針對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的使用案例之一例,著眼於該資訊處理系統的利用之程序來說明。圖2所顯示的是,在乘客即使用者u1利用作為公共交通工具之公共汽車的情況下的對該公共汽車的乘降之程序的流程之一例。
S11是顯示對公共汽車的搭車前的程序之一例。在S11中,終端裝置300會從使用者u1受理對公共汽車的搭車之操作。當終端裝置300受理來自使用者u1之操作後,會對資訊處理裝置100請求使用者u1的認證。當此使用者u1的認證完成後,該使用者u1即變得可利用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而從所期望的停靠站搭乘公共汽車。
S12以及S13是顯示對公共汽車之搭車時的程序之一例。當使用者u1搭乘公共汽車時,在S12中,終端裝置300會從搭載於該公共汽車之車載機器200取得用於特定出使用者u1搭上該公共汽車之停靠站的資訊(例如公共汽車ID或停靠站ID等)。此外,終端裝置300會利用從車載機器200取得之資訊,來特定出使用者u1搭上公共汽車之停靠站。作為具體的一例,終端裝置300亦可藉由將從車載機器200取得之公共汽車ID對資訊處理裝置100通知,而從該資訊處理裝置100特定出使用者u1搭上上述公共汽車之停靠站。又,作為其他的一例,終端裝置300亦可依據從車載機器200取得之停靠站ID,來特定出使用者u1搭上上述公共汽車之停靠站。再者,關於使用者u1搭上公共汽車之停靠站的特定方法,將另外在之後敘述詳細內容。 然後,當終端裝置300特定出使用者u1搭上公共汽車之停靠站後,在S13中,會透過預定的輸出部(例如顯示器等)將與特定出之該停靠站相關之資訊向該使用者u1提示。
S14是顯示使用者u1在公共汽車搭車中所執行的程序之一例。具體而言,S14相當於公共汽車於從停靠站出發,並朝向成為下一個目的地之其他停靠站移動之期間所執行之程序。 作為具體的一例,當公共汽車的乘務員進行與該公共汽車的發車有關之操作時,在S14中,已搭載在該公共汽車之車載機器200會對資訊處理裝置100發送與公共汽車的發車有關之資訊(與公共汽車的自停靠站起的移動之開始有關之資訊)。資訊處理裝置100會依據從此車載機器200發送來的資訊,特定出成為對象之公共汽車的成為下一個目的地之其他的停靠站,並對終端裝置300通知與該其他的停靠站相關之資訊。又,即使在公共汽車在停靠站未停車就通過之情況下,也會執行S14之程序。在此情況下,可在公共汽車通過停靠站並朝向成為下一個目的地之其他的停靠站開始移動時,從車載機器200對資訊處理裝置100發送與公共汽車的發車有關之資訊。 藉此,終端裝置300會變得可因應於使用者u1所搭車中的公共汽車的運行狀況,將與成為該公共汽車的下一個目的地之停靠站相關之資訊,對該使用者u1通知。亦即,使用者u1變得可從終端裝置300依據所被通知之資訊,確認成為本身所搭車中的公共汽車的下一個目的地之停靠站。
S15~S17是顯示與從公共汽車下車有關的程序之一例。在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中,在使用者希望在搭車中於下一個公共汽車停車之停靠站下車的情況下,會透過UI來進行與下車有關之操作,其中前述UI是透過終端裝置而被提示。該UI所提示之與下車有關之介面(例如按鈕)會擔負已設置在公共汽車之所謂的下車按鈕的作用。 具體來說,在S15中,終端裝置300會從使用者u1受理與自公共汽車下來之下車有關之操作,並對資訊處理裝置100通知已受理與下車有關之操作。 在S16中,資訊處理裝置100在已在S15中藉由終端裝置300進行與下車有關之通知時,會特定出作為成為對象之使用者u1所搭車中的公共汽車的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停靠站。再者,針對已作為公共汽車的下一個目的而設定之停靠站,會藉由S14之處理而逐次更新。並且,資訊處理裝置100會將與已特定出之停靠站相關之資訊通知到終端裝置300。終端裝置300依據來自資訊處理裝置100之該通知,而透過預定的輸出部(例如顯示器等)來向使用者u1提示與公共汽車下一個停車之停靠站(亦即,使用者u1希望下車之停靠站)相關之資訊。 又,在S17中,資訊處理裝置100會依據在S12中特定出之停靠站亦即使用者u1搭上公共汽車之停靠站、與在S16中特定出之停靠站亦即該使用者u1要從公共汽車下車之停靠站,來計算與該公共汽車的利用有關之票價。資訊處理裝置100會將已計算出之與票價相關之資訊通知到終端裝置300。終端裝置300依據來自資訊處理裝置100之該通知,透過預定的輸出部(例如顯示器等)將與票價相關之資訊對使用者u1提示。然後,使用者u1亦可藉由例如對公共汽車的乘務員提示已顯示於終端裝置300的輸出部的票價之作法,而在與該乘務員之間進行與該票價之支付有關之程序。 又,作為其他的一例,也可藉由利用所謂電子支付之技術,而在下車前(例如在公共汽車到達停靠站以前的搭乘中)進行與上述票價之支付有關之程序。在此情況下,終端裝置300只要因應於來自使用者之指示,來執行與上述票價之支付有關之處理即可。又,藉由利用在支付完成後透過終端裝置300所提示之支付完成畫面,例如公共汽車的乘務員可在使用者(乘客)的下車時要求該支付完成畫面的提示,藉此變得可確認該使用者是否已完成票價之支付。
如以上,在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中,藉由資訊處理裝置100與車載機器200協同合作,變得能以更理想的態樣來管理乘客對公共汽車之搭車或乘客自公共汽車下來之下車。作為具體的一例,只要根據在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因為變得可在毋須取決於乘客所保持之終端裝置的位置資訊的情形下,管理該乘客之搭乘以及下車,所以變得可防止伴隨於該位置資訊的篡改之不正當利用。又,若進行與下車有關之操作後,即使公共汽車尚未到達停靠站,仍變得可事先進行如票價的支付等之與下車有關之一連串的程序當中至少一部分的程序。由於這樣的特性,所以根據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變得可更順暢地完成與對公共汽車的乘降有關之程序。
<硬體構成> 參照圖3,針對可作為構成圖1所示之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1的各種資訊處理裝置(例如資訊處理裝置100、車載機器200及終端裝置300)來適用之資訊處理裝置900的硬體構成之一例進行說明。資訊處理裝置900具備CPU(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901、介面裝置902、HD(硬碟,Hard Disk)903、ROM(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908與RA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909。又,資訊處理裝置900亦可具備輸入裝置904與輸出裝置905當中之至少任一者。又,資訊處理裝置900亦可具備記錄媒體驅動裝置906。
CPU901會控制資訊處理裝置900的各種動作。ROM908會記憶可在CPU901執行之控制程式或啟動程式(boot program)等。RAM909是CPU901的主儲存記憶體,且可作為工作區或用於展開各種程式之暫時記憶區域來使用。HD903會記憶各種資料或各種程式。 CPU901會將已記憶於HD903之程式讀出並展開到RAM909來執行該程式。藉此,可實現參照圖4而後述之各功能、或參照圖5~圖8而後述之處理。 再者,亦可取代HD903、或和HD903一起,而利用以SSD(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rive)為代表之如非揮發性記憶體等之HD903以外的其他的記憶裝置。
介面裝置902是將資訊處理裝置900連接到如網路N1等的各種網路之介面。可作為介面裝置902而適用之器件亦可因應於網路N1的種類或所適用之通訊方式來合宜變更。作為具體的一例,在網路N1為有線網路的情況下,介面裝置902可包含連接作為傳輸路徑來利用的纜線之連接器、透過該纜線之與資料的接收有關之器件、以及透過該纜線之與資料的發送有關之器件等。又,作為其他之一例,在網路N1為無線網路之情況下,介面裝置902可包含用於實現如天線裝置或RF電路等之無線通訊的各種器件。
輸入裝置904是用於受理資訊處理裝置900之來自管理者的指示之裝置。輸入裝置904可藉由例如滑鼠、鍵盤、觸控面板、按鈕、開關、搖桿(lever)、以及踏板(pedal)等之操作器件來實現。又,可作為輸入裝置904而適用之器件亦可因應於使用者對資訊處理裝置900進行指示之方法(換言之,即資訊處理裝置900之操作方法)來合宜變更。例如,在資訊處理裝置900藉由語音輸入受理來自使用者的指示之情況下,輸入裝置904可藉由如麥克風等之可受理語音的輸入之聲音收集器件來實現。
輸出裝置905是用於對資訊處理裝置900的使用者提示各種資訊之裝置。輸出裝置905可藉由例如如顯示器等地顯示各種顯示資訊或畫面等來對使用者提示資訊之顯示器件來實現。又,可作為輸出裝置905而適用之器件亦可因應於對使用者提示資訊之方法來合宜變更。例如,在藉由聲音或電子聲響等之音響來進行對使用者之資訊的提示的情況下,輸出裝置905可藉由如揚聲器等的輸出音響之音響輸出器件來實現。
資訊處理裝置900的程式可藉由例如CD-ROM、DVD-ROM、以及IC卡記憶體等之記錄媒體907來提供至資訊處理裝置900,或是透過網路等來下載。在藉由記錄媒體907來提供資訊處理裝置900的程式之情況下,藉由在記錄媒體驅動裝置906設置(set)記錄媒體907,已記錄於該記錄媒體907之程式會透過記錄媒體驅動裝置906而被安裝到HD903。
又,圖3所示之構成僅為一例,並不一定是用以限定構成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1之資訊處理裝置的硬體構成之構成。作為具體的一例,亦可不包含如輸入裝置904或輸出裝置905等之一部分的構成。又,作為其他的一例,亦可合宜追加因應於資訊處理裝置900所要實現的功能之構成。
<功能構成> 參照圖4,針對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的功能構成之一例,特別以圖1所示之資訊處理系統1的情況為例,且著眼於資訊處理裝置100、車載機器200以及終端裝置300之構成來說明。再者,針對與圖1相同之符號,是作為表示和圖1中附有該符號之構成要素同樣的構成要素之符號。
首先,針對終端裝置300的構成之一例來說明。終端裝置300包含:第1通訊部320、第2通訊部330、記憶部340、輸入部350、輸出部360與控制部310。
第1通訊部320是用於讓終端裝置300的構成要素透過網路N2來與資訊處理裝置100發送接收各種資訊之介面。再者,在以下的說明中,在終端裝置300的各構成要素透過網路N2而在與資訊處理裝置100之間進行資訊之發送接收的情況下,只要沒有特別說明,就當作是透過第1通訊部320來進行該資訊之發送接收之構成。
第2通訊部330是用於讓終端裝置300的構成要素透過網路N1從位於通訊範圍內之車載機器200接收各種資訊之介面。再者,在以下的說明中,在終端裝置300的構成要素透過網路N1從車載機器200接收各種資訊的情況下,只要沒有特別說明,就當作是透過第2通訊部330來進行該資訊的接收之構成。
記憶部340示意地顯示有用於記憶各種資料之記憶區域。例如,記憶部340亦記憶有用於讓終端裝置300的構成要素執行處理之資料或程式。作為具體的一例,記憶部340亦可記憶為了利用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1而安裝於終端裝置300之應用(application)的程式、或讓該應用利用於各處理之資料。記憶部340可藉由例如HD903來實現。
輸入部350示意地顯示有後述之控制部310用於從使用者受理各種指示之輸入介面。作為具體的一例,智慧型手機等終端裝置300所具備之觸控面板、按鈕以及開關等相當於輸入部350之一例。輸入部350可例如藉由輸入裝置904來實現。 輸出部360示意地顯示有後述之控制部310用於對使用者提示各種資訊之輸出介面。作為具體的一例,智慧型手機等之終端裝置300所具備之顯示器以及揚聲器等相當於輸出部360之一例。輸出部360可例如藉由輸出裝置905來實現。
控制部310會進行與終端裝置300所提供之功能的實現有關之各種處理的控制。控制部310包含乘降管理部311與通報控制部312。
乘降管理部311會進行與用於實現與使用者(乘客)對車輛290之乘降有關之程序的功能相關之各種處理的控制。例如,乘降管理部311會透過輸出部360將用於從使用者(乘客)受理與對車輛290的乘降有關之指示的UI提示給該使用者。
乘降管理部311在透過上述UI而從使用者受理與對車輛290的乘降有關之指示時,會從建立有透過網路N1之通訊的車載機器200取得與該使用者搭到車輛290之停靠站的特定有關之資訊。作為該資訊,可利用例如與車輛290的特定有關之識別資訊(例如公共汽車ID)、或與車輛290停車中的停靠站相關之資訊(例如,停靠站ID)等。再者,與使用者搭到車輛290之停靠站的特定有關之上述資訊相當於「第1資訊」之一例。 又,乘降管理部311會對資訊處理裝置100將從車載機器200取得之上述資訊建立關連後之與使用者對車輛290之搭車有關之通知,透過網路N2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100。藉此,資訊處理裝置100變得可依據來自乘降管理部311之上述通知,辨識成為對象之使用者(保持終端裝置300之使用者)已搭上車輛290之情形、或是辨識進行了該搭車之停靠站。再者,與使用者對車輛290之搭車有關之上述通知相當於「第1通知」之一例。 又,乘降管理部311亦可在與資訊處理裝置100之間執行了與上述之使用者(乘客)對車輛290之搭車有關之程序的情況下,使後述之通報控制部312通報與該使用者搭上該車輛290之停靠站相關之資訊。關於與使用者搭上該車輛290之停靠站相關之資訊,可從車載機器200或資訊處理裝置100取得。
又,當乘降管理部311透過上述UI從使用者受理與從車輛290下來之下車有關之指示時,會透過網路N2將與使用者從車輛290下來之下車有關之通知(換言之,與下車的意思表示有關之通知)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100。藉此,資訊處理裝置100變得可依據來自乘降管理部311的上述通知辨識以下情形:成為對象之使用者希望在車輛290的成為下一個目的地之停靠站進行從該車輛290下來之下車。再者,與使用者從車輛290下來之下車有關之上述通知相當於「第2通知」之一例。 又,乘降管理部311亦可在與資訊處理裝置100之間執行了與上述之使用者從車輛290下來之下車有關之程序的情況下,使後述之通報控制部312通報與該使用者從該車輛290下車之停靠站相關之資訊。 又,乘降管理部311會從資訊處理裝置100取得與該車輛290的利用有關之和票價相關之資訊,來作為對與使用者從車輛290下來之下車有關之上述通知的回應。在此情況下,乘降管理部311亦可使後述之通報控制部312通報與該票價相關之資訊。又,乘降管理部311亦可透過上述UI,而從使用者受理與上述票價的支付有關之指示。在此情況下,乘降管理部311亦可執行與由所謂的電子支付所進行之上述票價的支付有關之處理。再者,針對與由電子支付所進行之各種費用的支付有關之程序,因為可適用依據既有的技術之程序,所以省略詳細的說明。
通報控制部312是透過輸出部360來通報通報資訊。例如,通報控制部312亦可因應於來自乘降管理部311之指示來進行通報資訊之通報。作為具體的一例,通報控制部312亦可因應於來自乘降管理部311之指示,而進行與使用者搭上車輛290之停靠站相關之資訊的通報、或與該使用者希望從該車輛下來之下車的停靠站相關之資訊的通報。又,作為其他的一例,通報控制部312亦可因應於來自乘降管理部311之指示,進行與車輛290的利用有關之與票價相關之資訊的通報。
接著,說明車載機器200的構成之一例。車載機器200包含:第1通訊部220、第2通訊部230、記憶部240、輸出部250與控制部210。
第1通訊部220是用於讓車載機器200的構成要素透過網路N3與資訊處理裝置100發送接收各種資訊之介面。再者,在以下的說明中,在車載機器200的各構成要素透過網路N3而在與資訊處理裝置100之間進行資訊的發送接收的情況下,只要沒有特別說明,就當作是透過第1通訊部220來進行該資訊之發送接收之構成。
第2通訊部230是用於讓車載機器200的構成要素透過網路N1將各種資訊發送至位於通訊範圍內之終端裝置300之介面。再者,在以下的說明中,在車載機器200的構成要素透過網路N1將各種資訊發送至終端裝置300的情況下,只要沒有特別說明,就當作是透過第2通訊部230來進行該資訊的發送之構成。
記憶部240示意地顯示有用於記憶各種資料之記憶區域。例如,記憶部240亦可記憶用於使車載機器200的構成要素執行處理之資料或程式。作為具體的一例,記憶部240亦可記憶與車輛290的運行之管理有關之資料(例如系統資訊等)等。記憶部240可藉由例如HD903來實現。
輸出部250示意地顯示有後述之控制部210用於對車輛290的乘務員或搭上該車輛290之乘客提示各種資訊之輸出介面。作為具體的一例,用於對乘客通報各種指引(例如,表示車輛290在下一個停靠站停車之指引等)之揚聲器或顯示面板,相當於輸出部250之一例。輸出部360可例如藉由輸出裝置905來實現。
控制部210會進行與車載機器200所提供之功能的實現有關之各種處理的控制。控制部210包含運行管理部211與通報控制部212。
運行管理部211是進行車載機器200所建立關連之車輛290(例如搭載有車載機器200之車輛290)的與運行之管理相關之各種處理的控制。
例如,運行管理部211會將與該車輛290的自成為對象之車輛290所停車之停靠站起的移動之開始有關之資訊,透過網路N3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100。作為具體的一例,運行管理部211亦可將表示車輛290的移動的開始之觸發資訊,作為與該車輛290的移動之開始有關之上述資訊並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100。又,作為其他的一例,運行管理部211亦可將車輛290的位置資訊逐次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100。在此情況下,於車輛290已從停靠站朝向成為下一個目的地之其他停靠站開始移動時所發送之位置資訊,相當於與該車輛290的移動之開始有關之上述資訊之一例。藉此,資訊處理裝置100變得可辨識上述車輛290已從停靠站開始移動之情形,且將該車輛290在該停靠站的下一站停車之預定的停靠站當作該車輛290的成為下一個目的地之停靠站來特定。 再者,上述之運行管理部211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100之與車輛290的自停靠站起的移動之開始有關之資訊,相當於「第2資訊」之一例。
又,運行管理部211亦可在已進行由搭上車輛290之使用者進行之與下車有關的程序的情況下,從資訊處理裝置100收到與該下車有關之通知,藉此來辨識該使用者希望進行在下一個停靠站的下車之情形。在此情況下,運行管理部211亦可使後述之通報控制部212向該車輛290的乘務員通報以下意旨:搭上車輛290之乘客希望在當時作為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停靠站下車。又,運行管理部211亦可使後述之通報控制部212向搭上車輛290之乘客通報表示以下情形之通報資訊:將在當時作為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停靠站停車。
接著,說明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構成之一例。資訊處理裝置100包含通訊部120、記憶部130與控制部110。
通訊部120是用於讓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構成要素透過網路來與其他裝置發送接收各種資訊之介面。作為具體的一例,通訊部120是為了讓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構成要素透過網路N2來與終端裝置300發送接收各種資訊而使用。又,作為其他的一例,通訊部120是為了讓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構成要素透過網路N3來與車載機器200發送接收各種資訊而使用。再者,在以下的說明中,在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構成要素透過網路而在與其他裝置(例如,終端裝置300或車載機器200)之間進行資訊的發送接收之情況下,只要沒有特別說明,就當作是透過通訊部120來進行該資訊的發送接收之構成。
記憶部130示意地顯示有用於記憶各種資料之記憶區域。例如,記憶部130亦可記憶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構成要素用於執行處理之資料或程式。作為具體的一例,記憶部130亦可記憶與各車輛290的運行之管理有關之資料(例如,與運行中的車輛290的位置相關之資料或系統資訊等)、或與各乘客的乘降有關之資料(例如,與各乘客搭上車輛290之停靠站相關之資訊)。 記憶部130可藉由例如HD903來實現。
控制部110會進行與資訊處理裝置100所提供之功能的實現有關之各種處理的控制。控制部110包含乘降管理部111、運行管理部112與票價計算部113。
乘降管理部111會進行與用於實現與使用者(乘客)對車輛290之乘降有關之程序的功能相關之各種處理的控制。
具體而言,乘降管理部111會從終端裝置300接收已與和使用者搭到車輛290之停靠站的特定有關之資訊(第1資訊)建立關連之與使用者對車輛290之搭車有關之通知(第1通知)。乘降管理部111會依據從終端裝置300所接收到之第1通知,來辨識成為對象之使用者搭上車輛290之情形。又,乘降管理部111依據已和上述該第1通知建立關連之第1資訊,而特定成為對象之使用者所搭上之車輛290、或該使用者搭上該車輛290之停靠站。乘降管理部111藉由使記憶部130記憶與使用者所搭上之車輛290、或該使用者搭上該車輛290之停靠站相關的資訊,來進行管理。 又,乘降管理部111亦可對終端裝置300通知在上述所特定出之與使用者搭上車輛290之停靠站相關之資訊。
又,乘降管理部111在接收到上述第1通知後,會針對已依據該第1通知來管理對車輛290之搭車之使用者,從終端裝置300接收與該使用者從車輛290下來之下車有關之通知(第2通知)。乘降管理部111依據從終端裝置300接收到之第2通知,而辨識成為對象之使用者希望從車輛290下來之下車。又,乘降管理部111將藉由終端裝置300進行第2通知的發送時作為成為對象之車輛290的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停靠站,特定為使用者所希望下車之停靠站。再者,針對作為車輛290的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停靠站,可藉由後述之運行管理部112,而依據從車載機器200所通知之資訊來逐次更新。 當乘降管理部111特定出使用者所希望下車之停靠站時,會將與該停靠站相關之資訊通知到成為上述第2通知的發送源之終端裝置300。又,乘降管理部111亦可將存在希望下車之使用者之情形,通知到已和該使用者所搭車中的車輛290建立關連之車載機器200。 又,乘降管理部111使後述之票價計算部113依據基於上述第1資訊所特定出之使用者搭上車輛290之停靠站、與所特定出之使用者希望下車之停靠站,來計算伴隨於該車輛290的利用之票價。然後,乘降管理部111會將因應於由票價計算部113所進行之上述票價的計算結果之資訊,發送至成為上述第2通知的發送源之終端裝置300。 再者,依據已和上述第1通知建立關連之第1資訊而特定出之使用者搭上車輛290之停靠站,相當於「第1乘降地點」之一例。又,依據上述第2通知而特定出之使用者希望下車之停靠站,相當於「第2乘降地點」之一例。
運行管理部112會進行與車載機器200所建立關連之車輛290(例如,搭載有車載機器200之車輛290)的運行之管理相關之各種處理的控制。運行管理部211針對各車輛290保持有以下資訊:與該車輛290在運行時成為停車之對象的一系列的停靠站相關之資訊、或與將該一系列的停靠站依序設定為目的地來運行的路線相關之資訊。再者,關於這些資訊,亦可藉由例如使其記憶於記憶部130來保持。 又,運行管理部112依據由車載機器200所通知之與車輛290的自停靠站起的移動之開始有關之資訊(第2資訊),將作為該車輛290的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停靠站,更新為朝向在前停車過之停靠站的下一站之停靠站。
票價計算部113會依據由乘降管理部111所指定之與使用者已搭上車輛290之停靠站相關之資訊、及與使用者希望從該車輛290下來之下車的停靠站相關之資訊,來計算與該車輛290的利用有關之票價。再者,關於在如在各停靠站之間的票價的一覽等之形式的票價的計算上會被使用之資料,亦可記憶於記憶部130。
以上,參照圖4,針對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的功能構成之一例,已特別以圖1所示之資訊處理系統1的情況為例,著眼於資訊處理裝置100、車載機器200以及終端裝置300的構成來說明。再者,上述之構成僅為一例,並不一定是用以限定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的功能構成。作為具體的一例,亦可藉由使複數個裝置協同合作來實現資訊處理裝置100、車載機器200以及終端裝置300當中至少一部分的裝置之一系列的構成要素。作為具體的一例,亦可對該資訊處理裝置100外接有資訊處理裝置100的一系列的構成要素當中的一部分的構成要素。又,作為其他的一例,亦可為資訊處理裝置100的一系列的構成要素當中,與至少一部分的構成要素之處理有關之負荷被分散到複數個裝置。關於這些,針對車載機器200或終端裝置300也是同樣。
<處理序列> 參照圖5,針對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的處理序列之一例,特別著眼於資訊處理裝置100、車載機器200以及終端裝置300各自之間的資訊的發送接收來說明。再者,在圖5所示之例中,在使用者(乘客)利用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來搭乘公共汽車之狀況下,按「搭車前」、「搭車時」、「搭車中」以及「下車時」的程序而顯示有該資訊處理系統的處理序列之一例。
S101及S102之處理是表示與「搭車前」的程序有關之一連串的處理之一例。這些處理相當於用於開始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的利用之程序。 在S101中,終端裝置300(乘降管理部311)會對資訊處理裝置100請求對公共汽車的搭車之許可。此時,終端裝置300會對資訊處理裝置100發送用於認證成為對象之使用者的登入資訊。 在S102中,資訊處理裝置100(乘降管理部111)依據在S101中從終端裝置300所發送來的登入資訊,進行使用者的認證,並且依據該認證的結果,許可成為對象之使用者對公共汽車之搭車。作為具體的一例,資訊處理裝置100亦可在使用者的認證成功的情況下,許可該使用者對公共汽車之搭車。並且,資訊處理裝置100會向成為對公共汽車之搭車許可的請求源之終端裝置300通知與上述許可的結果相應之資訊。成為對象之使用者在對公共汽車之搭車已被資訊處理裝置100許可的情況下,變得可進行利用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之與對公共汽車之搭車或從公共汽車下來之下車有關的程序。
S103~S106之處理是表示與「搭車時」的程序有關之一連串的處理之一例。 首先,作為前提,車載機器200(運行管理部211)至少在開始自停靠站起的移動時,會對資訊處理裝置100發送用於對成為對象之公共汽車的成為下一個目的地之停靠站進行特定之資訊(第2資訊)。又,車載機器200即使在成為對象之公共汽車在成為停車的候選之停靠站不停車地通過的情況下,亦可對資訊處理裝置100發送用於對成為對象之公共汽車的成為下一個目的地之停靠站進行特定之資訊(第2資訊)。作為此第2資訊,是利用例如表示成為對象之公共汽車已開始移動之觸發資訊(以下也稱為「發車觸發」)、或該公共汽車的位置資訊等。再者,關於公共汽車的位置資訊之取得方法,因為可利用例如,如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等之與位置的計測有關之既有的技術,所以省略詳細的說明。 作為具體的一例,在公共汽車自作為停車的候選而設定在使用者(乘客)預定搭車的停靠站的緊接在前之其他的停靠站起開始移動時,車載機器200會如作為S103所示地,對資訊處理裝置100發送第2資訊。又,作為其他的一例,車載機器200亦可在公共汽車開始運行的情況下(例如,公共汽車開始往第一站的移動時),對資訊處理裝置100發送第2資訊。資訊處理裝置100會依據從車載機器200所通知之第2資訊,進行成為對象之公共汽車的成為下一個目的地之停靠站的更新。 藉由如此的構成,在公共汽車已在使用者(乘客)預定搭車的停靠站停車的情況下,該停靠站會被設定為在該時間點下的成為該公共汽車的目的地之停靠站。
在S104中,車載機器200(運行管理部211)會對已連接到網路N1之終端裝置300通知用於識別成為對象之公共汽車的識別資訊(公共汽車ID)。藉此,成為以下情形:對公共汽車預定搭車的使用者的終端裝置300會接收從車載機器200透過網路N1發送之公共汽車ID。 在S105中,終端裝置300(乘降管理部311)會對資訊處理裝置100發送第1通知,前述第1通知是已與在S104中從車載機器200接收到之公共汽車ID、及成為對象之使用者的識別資訊(使用者ID)建立關連的與對公共汽車之搭車有關之通知。
在S106中,資訊處理裝置100(乘降管理部111)依據已和在S105中接收到之第1通知建立關連之使用者ID以及公共汽車ID,來特定成為對象之使用者(乘客)與該使用者搭乘之公共汽車。又,資訊處理裝置100依據已和在S103中特定出之公共汽車建立關連之從車載機器200所發送來的第2資訊,將上述使用者搭上公共汽車時作為該公共汽車的目的地而設定之停靠站,特定作為該公共汽車停車中的停靠站。此外,資訊處理裝置100將特定出之該停靠站,設定為上述使用者已搭上公共汽車之停靠站(第1停靠站)。 然後,資訊處理裝置100將用於識別上述使用者已搭上公共汽車之停靠站的識別資訊(停靠站ID),發送至S105中的成為第1通知的發送源之終端裝置300。終端裝置300依據從資訊處理裝置100所通知之停靠站ID,對使用者通報與該使用者所搭車之停靠站相關之資訊。藉此,使用者變得可辨識自己搭上公共汽車之停靠站(第1停靠站)。
S107之處理是表示與「搭車中」的程序有關之處理的一例。即使成為對象之使用者處於在公共汽車搭車中,仍然會在每當該公共汽車在停靠站停車或通過停靠站時,進行成為該公共汽車的下一個目的地之停靠站的更新。具體而言,當公共汽車從停靠站朝向成為下一個目的地之其他的停靠站開始移動時,車載機器200會如作為S107所示地,對資訊處理裝置100發送第2資訊。資訊處理裝置100會依據從車載機器200所通知之第2資訊,進行成為對象之公共汽車的成為下一個目的地之停靠站的更新。
S108以及S109之處理是表示與「下車時」的程序有關之一連串的處理之一例。當搭上公共汽車之使用者(乘客)透過由終端裝置300所提示之UI來進行與下車有關之操作時,會執行S108以及S109之處理。
具體來說,在S108中,終端裝置300(乘降管理部311)會對資訊處理裝置100發送第2通知,前述第2通知是已與在S104中從車載機器200接收到之公共汽車ID、及成為對象之使用者的使用者ID建立關連的與從公共汽車下來之下車有關之通知。
在S109中,資訊處理裝置100(乘降管理部111)在S108中從終端裝置300發送來第2通知時,會特定出與已和該第2通知建立關連之公共汽車ID相對應之公共汽車的作為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停靠站。資訊處理裝置100會將所特定出之停靠站作為與已和第2通知建立關連之使用者ID相對應之使用者希望從公共汽車下來之下車的停靠站(第2停靠站)來辨識。 此外,資訊處理裝置100(票價計算部113)會依據在S106中特定出之停靠站,亦即上述使用者搭上公共汽車之第1停靠站、與使用者希望從該公共汽車下來之下車的上述第2停靠站,計算伴隨於該公共汽車的利用之票價。然後,資訊處理裝置100(乘降管理部111)會將與所計算出之票價相關之資訊發送至終端裝置300。 當終端裝置300(乘降管理部311)從資訊處理裝置100接收到與票價有關之資訊時,會透過預定的輸出部來對使用者提示與該票價相關之資訊。再者,關於該票價之支付方法,因為已參照圖2作了說明,所以省略詳細的說明。
以上,參照圖5,針對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的處理序列之一例,特別著眼於資訊處理裝置100、車載機器200以及終端裝置300各自之間的資訊的發送接收來說明。
<變形例> 以下,針對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的變形例來說明。
(變形例1) 參照圖6,針對變形例1之資訊處理系統來說明。在前述之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中,是資訊處理裝置100進行了成為對象之公共汽車的成為下一個目的地之停靠站之管理等之公共汽車的運行狀況之管理。另一方面,搭載於公共汽車之車載機器200也可主動地進行該公共汽車的運行狀況之掌握或管理。於是,在本變形例中,針對車載機器200主動地進行成為對象之公共汽車的運行狀況之掌握或管理的情況下之資訊處理系統的處理之一例來說明。 例如,圖6針對本變形例之資訊處理系統的處理序列之一例,特別著眼於資訊處理裝置100、車載機器200以及終端裝置300各自之間的資訊的發送接收來顯示。再者,關於S101以及S102之處理因為與圖5同樣,所以省略詳細的說明。
S201~S203之處理是表示與「搭車時」的程序有關之一連串的處理之一例。 首先,作為前提,在本變形例中,車載機器200(運行管理部211)會辨識每次作為成為對象之公共汽車的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停靠站。作為具體的一例,車載機器200會保持與成為對象之公共汽車的運行之管理有關之資料(例如系統資訊等),並依據該資料,辨識運行中之該公共汽車的作為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停靠站。 又,如作為S201所示地,車載機器200(運行管理部211)會在至少包含成為對象之公共汽車從停靠站朝向成為下一個目的地之其他的停靠站開始移動之時間點的期望的時間點中,對資訊處理裝置100發送該公共汽車的位置資訊。藉此,資訊處理裝置100變得可依據從車載機器200所通知之公共汽車的位置資訊,特定出每次的成為該公共汽車的下一個目的地之停靠站。亦即,在本變形例中,從車載機器200對資訊處理裝置100所通知之公共汽車的位置資訊相當於第2資訊之一例。 又,作為其他一例,車載機器200亦可藉由向資訊處理裝置100查詢,來辨識已作為預定的公共汽車的下一個目的地而被設定之停靠站。作為具體的一例,車載機器200亦可如S201所示地,對資訊處理裝置100發送公共汽車的位置資訊,並取得藉由資訊處理裝置100依據該位置資訊所特定出之與該公共汽車的成為下一個目的之停靠站相關之資訊,來作為其回應。 再者,在以下,為了方便,是設成車載機器200保持有與成為對象之公共汽車的運行之管理有關之資料,並依據該資料,辨識運行中的作為該公共汽車的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停靠站之構成,來當作進行各說明之構成。
在S202中,車載機器200(運行管理部211)會對已連接到網路N1之終端裝置300通知用於識別在當時作為成為對象之公共汽車的目的地而設定之停靠站之識別資訊(停靠站ID)。在此情況下,會成為對終端裝置300通知公共汽車停車中的停靠站之停靠站ID。藉此,成為以下情形:對公共汽車預定搭車的使用者的終端裝置300會接收從車載機器200透過網路N1發送之停靠站ID(亦即,使用者搭乘公共汽車之停靠站的停靠站ID)。 在S203中,終端裝置300(乘降管理部311)會對資訊處理裝置100發送第1通知,前述第1通知是已與在S202中從車載機器200接收到之停靠站ID、及成為對象之使用者的識別資訊(使用者ID)建立關連的與對公共汽車之搭車有關之通知。藉此,資訊處理裝置100變得可依據已和該第1通知建立關連之停靠站ID,特定出與已和上述第1通知建立關連之使用者ID相對應之使用者搭上公共汽車之停靠站。 又,終端裝置300會依據從車載機器200所通知之停靠站ID,對使用者通報與該使用者所搭車之停靠站相關之資訊。藉此,使用者變得可辨識自己搭上公共汽車之停靠站(第1停靠站)。
S205之處理是表示與「搭車中」的程序有關之處理的一例。即使成為對象之使用者處於在公共汽車搭車中,仍然會在至少每當該公共汽車在停靠站停車或通過停靠站時,進行作為該公共汽車的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停靠站的更新。具體而言,當公共汽車從停靠站朝向成為下一個目的地之其他的停靠站開始移動時,車載機器200會進行成為對象之公共汽車的成為下一個目的地之停靠站的更新。又,如作為S205所示地,車載機器200會在至少包含成為對象之公共汽車開始從停靠站起的移動之時間點之期望的時間點中,對資訊處理裝置100發送該公共汽車的位置資訊。藉此,資訊處理裝置100變得可依據從車載機器200所通知之公共汽車的位置資訊,特定出每次的成為該公共汽車的下一個目的地之停靠站。
S206~S208之處理是表示與「下車時」的程序有關之一連串的處理之一例。 首先,作為前提,若車載機器200(運行管理部211)進行成為對象之公共汽車的作為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停靠站的更新時,會如作為S206所示地,對連接到網路N1之終端裝置300通知和更新後之停靠站相對應之停靠站ID。藉此,變得即使因應於公共汽車的運行狀況而逐次更新作為該公共汽車的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停靠站,即使在終端裝置300側仍可辨識每次的作為該公共汽車的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停靠站。 此外,當搭上公共汽車之使用者(乘客)透過藉由終端裝置300所提示之UI來進行與下車有關之操作時,會執行S207以及S208之處理。
具體來說,在S207中,終端裝置300(乘降管理部311)會對資訊處理裝置100發送第2通知,前述第2通知是已與在緊接在前所執行之S206之處理中從車載機器200接收到之停靠站ID、及成為對象之使用者的使用者ID建立關連的與從公共汽車下來之下車有關之通知。
在S208中,資訊處理裝置100(乘降管理部111)將與在S207中從終端裝置300發送出之已和第2通知建立關連之停靠站ID相對應之停靠站,作為與已和該第2通知建立關連之使用者ID相對應之使用者希望從公共汽車下來之下車的停靠站(第2停靠站)來辨識。再者,與上述公共汽車ID相對應之停靠站,為在已從終端裝置300發送第2通知時,成為對象之公共汽車的作為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停靠站。 此外,資訊處理裝置100(票價計算部113)會依據S203中特定出之停靠站,亦即上述使用者搭上公共汽車之第1停靠站、與使用者希望從該公共汽車下來之下車的上述第2停靠站,計算伴隨於該公共汽車的利用之票價。然後,資訊處理裝置100(乘降管理部111)會將與所計算出之票價相關之資訊發送至終端裝置300。 當終端裝置300(乘降管理部311)從資訊處理裝置100接收到與票價有關之資訊時,會透過預定的輸出部來對使用者提示與該票價相關之資訊。再者,關於該票價之支付方法,因為已參照圖2作了說明,所以省略詳細的說明。
以上,參照圖6,已針對變形例1之資訊處理系統,特別著眼於車載機器200主動地進行成為對象之公共汽車的運行狀況的掌握或管理之情況來說明。
(變形例2) 接著,參照圖7以及圖8,針對變形例2之資訊處理系統來說明。在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中,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利用經個別地分配之識別資訊(例如使用者ID)來管理利用該資訊處理系統之使用者(乘客)。在本變形例之資訊處理系統中,資訊處理裝置100是按每個成為管理對象之使用者,將與該使用者相關之屬性資訊(例如,年齡、性別等)和使用者ID建立關連來管理。此外,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藉由在使用者利用服務時,利用該使用者的屬性資訊,來實現因應於該屬性資訊之控制(例如提供附加的功能)。
首先,參照圖7,針對本變形例之資訊處理系統的處理之一例來說明。圖7在追加有S301以及S302之處理這點,與圖5所示的例子不同。於是,在以下,針對圖7所示之處理,著眼於與圖5所示的例子不同之點來說明,針對與圖5所示的例子實質上同樣的部分則省略詳細的說明。
首先,說明「搭車時」的程序中的處理之一例。 當資訊處理裝置100(乘降管理部111)在S105中從終端裝置300接收與對公共汽車之搭車有關之第1通知時,會依據已和該第1通知建立關連之使用者ID,從管理中的一系列的使用者的屬性資訊之中,提取出成為對象之使用者的屬性資訊。此外,資訊處理裝置100在S301中,將所提取出之屬性資訊、與對公共汽車之搭車已被確認之使用者(乘客)相關之資訊(以下,也稱為「用戶確認資訊」),發送到已和該公共汽車建立關連之車載機器200。藉此,車載機器200變得可執行與對公共汽車之搭車已被確認之使用者(乘客)的屬性資訊相應之控制或附加的處理。
例如,車載機器200(通報控制部212)亦可因應於對公共汽車之搭車已被確認之使用者(乘客)的屬性資訊,利用如車內的揚聲器等的輸出裝置(輸出部250)來向在該公共汽車搭車中的乘客通報期望的通報資訊。 作為更具體的一例,車載機器200亦可在確認到有年長者、孕婦、傷者等要搭公共汽車的情況下,將通報資訊向在該公共汽車搭車中的乘客通報。藉此,變得也可對在公共汽車搭車中的乘客提醒例如,如通道的確保等之與年長者、孕婦、傷者等的搭車有關之關照。
又,作為其他的一例,車載機器200(通報控制部212)亦可因應於對公共汽車之搭車已被確認之使用者(乘客)的屬性資訊,利用如該公共汽車的控制面板等之輸出裝置(輸出部250),來向該公共汽車的乘務員通報期望的通報資訊。 作為更具體的一例,車載機器200亦可在確認到有搭車時需要輔助之使用者(乘客)要搭公共汽車的情況下,將通報資訊向該公共汽車的乘務員通報。藉此,變得可讓乘務員辨識有在搭車時需要輔助之使用者(乘客)要搭公共汽車之情形,而變得也可因應於需要來進行與該輔助有關之作業。 又,作為其他的一例,亦可管理如成為對象之使用者在過去是否曾進行不正當利用等之與由該使用者所進行之服務的利用狀況相應之資訊,來作為屬性資訊。藉此,車載機器200在例如確認到有檢測出在過去不正當利用之使用者(乘客)要搭公共汽車之情況下,也可將提醒警告之通報資訊向該公共汽車的乘務員通報。 當然,上述僅為一例,只要可藉由利用對公共汽車之搭車已被確認之使用者(乘客)的屬性資訊的方式來實現即可,對利用了該屬性資訊之控制或附加的處理之內容並無特別限定。
接著,說明「下車時」的程序中的處理之一例。 當資訊處理裝置100(乘降管理部111)在S108中從終端裝置300接收與從公共汽車下來之下車有關之第2通知時,會依據已和該第2通知建立關連之使用者ID,從管理中的一系列的使用者的屬性資訊之中,提取出成為對象之使用者的屬性資訊。此外,資訊處理裝置100在S302中,將所提取出之屬性資訊、與希望從該公共汽車下來之下車的使用者(乘客)相關之用戶確認資訊,發送到已和該公共汽車建立關連之車載機器200。藉此,車載機器200變得可執行與希望從公共汽車下來之下車的使用者(乘客)的屬性資訊相應之控制或附加的處理。
例如,車載機器200(通報控制部212)亦可因應於希望從公共汽車下來之下車的使用者(乘客)的屬性資訊,利用如車內的揚聲器等之輸出裝置(輸出部250)來向在該公共汽車搭車中的乘客通報期望的通報資訊。 作為更具體的一例,車載機器200亦可在確認到有年長者、孕婦、傷者等希望從公共汽車下來之下車的情況下,將通報資訊向在該公共汽車搭車中的乘客通報。藉此,變得也可對在公共汽車搭車中的乘客提醒例如,如通道的確保等之與年長者、孕婦、傷者等的下車有關之關照。
又,作為其他的一例,車載機器200(通報控制部212)亦可因應於希望從公共汽車下來之下車的使用者(乘客)的屬性資訊,利用如該公共汽車的控制面板等之輸出裝置(輸出部250),來向該公共汽車的乘務員通報期望的通報資訊。 作為更具體的一例,車載機器200亦可在確認到有在下車時需要輔助之使用者(乘客)希望從公共汽車下來之下車的情況下,將通報資訊向該公共汽車的乘務員通報。藉此,變得可讓乘務員辨識有在下車時需要輔助之使用者(乘客)希望從公共汽車下來之下車之情形,而變得也可因應於需要來進行與該輔助有關之作業。 又,作為其他的一例,車載機器200在確認到有檢測出在過去不正當利用之使用者(乘客)希望從公共汽車下來之下車的情況下,也可將提醒警告之通報資訊向該公共汽車的乘務員通報。藉此,變得也可期待以下效果:將不正當利用之發生防範於未然。 當然,上述僅為一例,只要可藉由利用希望從公共汽車下來之下車的使用者(乘客)的屬性資訊的方式來實現即可,對利用了該屬性資訊之控制或附加的處理之內容並無特別限定。
再者,在「搭車時」的程序中,從資訊處理裝置100發送至車載機器200之用戶確認資訊相當於「第3資訊」之一例。又,在「下車時」的程序中,從資訊處理裝置100發送至車載機器200之用戶確認資訊相當於「第4資訊」之一例。
接著,針對圖8來說明。圖8是顯示對已參照圖6而說明之變形例1之資訊處理系統適用了本變形例的情況下的處理之一例。圖8在追加有S401以及S402之處理這點,與圖6所示的例子不同。於是,在以下,針對圖8所示之處理,著眼於與圖6所示的例子不同之點來說明,針對與圖6所示的例子實質上同樣的部分則省略詳細的說明。
首先,說明「搭車時」的程序中的處理之一例。 當資訊處理裝置100(乘降管理部111)在S203中從終端裝置300接收與對公共汽車之搭車有關之第1通知時,會依據已和該第1通知建立關連之使用者ID,從管理中的一系列的使用者的屬性資訊之中,提取出成為對象之使用者的屬性資訊。此外,資訊處理裝置100在S401中,以所提取出之屬性資訊、與對公共汽車之搭車已被確認之使用者(乘客)相關之用戶確認資訊,發送到已和該公共汽車建立關連之車載機器200。藉此,車載機器200變得可執行與對公共汽車之搭車已被確認之使用者(乘客)的屬性資訊相應之控制或附加的處理。 再者,關於伴隨於上述處理之適用,在「搭車時」的程序中可實現之控制或發揮的作用效果,因為與圖7所示的例子同樣,所以省略詳細的說明。
接著,說明「下車時」的程序中的處理之一例。 資訊處理裝置100(乘降管理部111)在S207中從終端裝置300接收與從公共汽車下來之下車有關之第2通知時,會依據已和該第2通知建立關連之使用者ID,從管理中的一系列的使用者的屬性資訊之中,提取出成為對象之使用者的屬性資訊。此外,資訊處理裝置100在S402中,將所提取出之屬性資訊、與希望從該公共汽車下來之下車的使用者(乘客)相關之用戶確認資訊,發送到已和該公共汽車建立關連之車載機器200。藉此,車載機器200變得可執行與希望從公共汽車下來之下車的使用者(乘客)的屬性資訊相應之控制或附加的處理。 再者,關於伴隨於上述處理之適用,在「下車時」的程序中可實現之控制或發揮的作用效果,因為與圖7所示的例子同樣,所以省略詳細的說明。
以上,參照圖7及圖8,說明了變形例2之資訊處理系統。
<總結> 如以上所說明,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包含已和與乘客的運輸有關之移動體建立關連之搭載機器與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裝置會取得已與第1資訊建立關連之第1通知,前述第1資訊是從搭載機器透過第1通訊路徑對終端裝置通知,且與乘客搭乘上上述移動體之乘降地點的特定有關之資訊,前述第1通知是表示該乘客搭乘該移動體之通知,且是透過第2通訊路徑從該終端裝置取得。又,資訊處理裝置是透過第3通訊路徑從上述搭載機器取得與移動體的自乘降地點起的移動之開始有關之第2資訊,並特定出成為該移動體的下一個目的地之其他的乘降地點。之後,資訊處理裝置在透過第2通訊路徑從上述終端裝置接收到表示上述乘客要從移動體下來之第2通知的情況下,依據第1乘降地點與第2乘降地點來計算票價,前述第1乘降地點是因應於上述第1資訊而特定出之該乘客搭乘上該移動體之地點,前述第2乘降地點是在已進行上述第2通知的發送時作為該移動體的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地點。此外,資訊處理裝置透過第2通訊路徑將所計算出之有關於票價之資訊發送至上述終端裝置。 藉由如以上之構成,變得可根據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以更理想的態樣來實現和以下服務的利用狀況相應之票價之管理:與利用了移動體之乘客的運輸有關之服務。
再者,在上述中,雖然說明了作為與乘客的運輸有關之移動體而適用公共汽車的情況之一例,但是並不一定要限定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的適用對象。例如,作為與乘客的運輸有關之移動體,亦可適用如電車等之公共汽車以外的車輛,且並不受限於車輛,亦可適用例如船舶或飛機等。作為更具體的一例,在如周遊於複數個港口之渡輪的經營時,可在如因應於乘客搭乘渡輪之港口、與乘客從該渡輪下船之港口來計算票價的情況下,適用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亦即,只要是可在與乘客的運輸有關之服務的利用後(例如,從移動體下來之時間點)等的契機中,因應於該服務的利用狀況來進行費用的支付之形式的使用案例,即可適用本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系統。
本實施形態可以藉由電腦執行程式來實現。又,記錄有上述之程式的電腦可讀取的記錄媒體以及上述之程式等的電腦程式產品也可以作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來適用。作為記錄媒體可以使用例如軟式磁碟(flexible disc)、硬碟、光碟、磁光碟、CD-ROM、磁帶、非揮發性之記憶卡、ROM等。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均僅為用於表示實施本發明時的具體化的例子,並非用於透過其等來限定地解釋本發明之技術性範圍者。亦即,本發明只要不脫離其技術思想或其主要特徵,即能以各種形式來實施。
1:資訊處理系統 100,900:資訊處理裝置 110,210,310:控制部 111,311:乘降管理部 112,211:運行管理部 113:票價計算部 120:通訊部 130,240,340:記憶部 200:車載機器 212,312:通報控制部 220,320:第1通訊部 230,330:第2通訊部 250,360:輸出部 290:車輛 300:終端裝置 350:輸入部 901:CPU 902:介面裝置 903:HD 904:輸入裝置 905:輸出裝置 906:記錄媒體驅動裝置 907:記錄媒體 908:ROM 909:RAM N1,N2,N3:網路 S11~S17:程序 S101~S109,S201S203,S205~S208,S301,S302,S401,S402:處理 u1:使用者(乘客)
圖1是顯示資訊處理系統的系統構成之一例的圖。 圖2是針對使用案例(use case)之一例所顯示的圖。 圖3是顯示資訊處理裝置的硬體構成之一例的圖。 圖4是顯示資訊處理系統的功能構成之一例的功能方塊圖。 圖5是顯示資訊處理系統的處理之一例的序列圖。 圖6是顯示資訊處理系統的處理之另一例的序列圖。 圖7是顯示資訊處理系統的處理之另一例的序列圖。 圖8是顯示資訊處理系統的處理之另一例的序列圖。
S11~S17:程序

Claims (25)

  1. 一種資訊處理系統,包含:搭載機器,已和與乘客的運輸有關之移動體建立關連;及資訊處理裝置,前述資訊處理裝置具備:取得機構,取得已與第1資訊建立關連之第1通知,前述第1資訊是從前述搭載機器透過第1通訊路徑對乘客所保持之終端裝置通知,且與該乘客搭乘上前述移動體之乘降地點的特定有關之資訊,前述第1通知是表示該乘客搭乘該移動體之通知,且是透過第2通訊路徑從該終端裝置取得;特定機構,透過第3通訊路徑從前述搭載機器取得與前述移動體的自前述乘降地點起的移動之開始有關之第2資訊,並特定出成為該移動體的下一個目的地之其他的乘降地點;計算機構,在透過前述第2通訊路徑從前述終端裝置接收到表示前述乘客要從前述移動體下來之第2通知的情況下,依據第1乘降地點與第2乘降地點來計算票價,前述第1乘降地點是因應於前述第1資訊而特定出之該乘客搭乘上該移動體之地點,前述第2乘降地點是在已進行前述第2通知的發送時作為該移動體的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地點;及發送機構,將和計算出之前述票價相關之資訊透過前述第2通訊路徑發送到前述終端裝置。
  2. 如請求項1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前述第1資訊包含用於識別前述移動體之識別資訊,前述發送機構是因應於已透過前述第2通訊路徑從前述終端裝置取得之前述識別資訊,來將與前述乘客搭乘上前述移動體之前述第1乘降地點相關之資訊,透過該第2通訊路徑發送至該終端裝置。
  3. 如請求項1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前述搭載機器具備更新機構,前述更新機構是因應於前述移動體的自乘降地點起的移動之開始,更新作為成為下一個目的地之乘降地點而設定之乘降地點,前述第1資訊包含與前述乘客搭乘上前述移動體時已對前述搭載機器設定作為下一個目的之乘降地點相關之資訊。
  4. 如請求項1之資訊處理系統,其包含執行與所計算出之前述票價的支付有關之處理的支付機構。
  5. 如請求項4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前述支付機構在已進行前述票價的計算的情況下,無論前述移動體是否已到達前述第2乘降地點,都執行與該票價的支付有關之處理。
  6. 如請求項1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前述第2資訊包含前述移動體的位置資訊,前述特定機構依據前述位置資訊,而特定出成為前述移動體的下一個目的地之其他的乘降地點。
  7. 如請求項1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前述發送機構在已從前述終端裝置透過前述第2通訊路徑取得通知的情況下,透過前述第3通訊路徑將因應於該通知之資訊發送至前述搭載機器,前述搭載機器具備因應於從前述發送機構所發送之資訊來通報通報資訊之通報機構。
  8. 如請求項7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前述發送機構在已取得前述第1通知的情況下,將第3資訊發送至前述搭載機器,前述第3資訊包含已和成為該第1通知的取得源之前述終端裝置建立關連之與乘客相關之資訊,前述通報機構在接收到前述第3資訊的情況下通報前述通報資訊。
  9. 如請求項8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前述通報機構在前述搭載 機器已接收到前述第3資訊的情況下,將表示前述乘客搭乘上前述移動體之資訊作為前述通報資訊,並在該移動體內通報。
  10. 如請求項8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前述通報機構在前述搭載機器接收到前述第3資訊的情況下,將包含於該第3資訊之與乘客相關之資訊作為前述通報資訊,並向前述移動體的乘務員通報。
  11. 如請求項7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前述發送機構在已取得前述第2通知的情況下,將第4資訊發送至前述搭載機器,前述第4資訊包含已和成為該第2通知的取得源之前述終端裝置建立關連之與乘客相關之資訊,前述通報機構在接收到前述第4資訊的情況下通報前述通報資訊。
  12. 如請求項11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前述通報機構在前述搭載機器接收到前述第4資訊的情況下,將表示乘客要在成為前述移動體的下一個目的地之乘降地點從前述移動體下來之資訊,作為前述通報資訊並在該移動體內通報。
  13. 如請求項11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前述通報機構在前述搭載機器接收到前述第4資訊的情況下,將包含於該第4資訊之與乘客相關之資訊作為前述通報資訊,並向前述移動體的乘務員通報。
  14. 如請求項1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前述移動體是車輛,前述乘降地點是前述車輛的停靠站。
  15.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具備:取得機構,取得已與第1資訊建立關連之第1通知,前述第1資訊是從已和與乘客的運輸有關之移動體建立關連之搭載機器透過第1通訊路徑對乘客所保持之終端裝置通知,且與該乘客搭乘上前述移動體之乘降地點的特定有關之資訊,前述第1通知是表示該乘客搭乘該移動體之通知,且是透過第2通訊路徑從該終端裝置取得; 特定機構,透過第3通訊路徑從前述搭載機器取得與前述移動體的自前述乘降地點起的移動之開始有關之第2資訊,並特定出成為該移動體的下一個目的地之其他的乘降地點;計算機構,在透過前述第2通訊路徑從前述終端裝置接收到表示前述乘客要從前述移動體下來之第2通知的情況下,依據第1乘降地點與第2乘降地點來計算票價,前述第1乘降地點是因應於前述第1資訊而特定出之該乘客搭乘上該移動體之地點,前述第2乘降地點是在已進行前述第2通知的發送時作為該移動體的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地點;及發送機構,將和計算出之前述票價相關之資訊透過前述第2通訊路徑發送到前述終端裝置。
  16. 一種搭載機器,已和與乘客的運輸有關之移動體建立關連,前述搭載機器具備:第1發送機構,將與作為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乘降地點的特定有關之資訊,作為第1資訊並透過第1通訊路徑發送到乘客所保持之終端裝置;更新機構,因應於前述移動體的自乘降地點起的移動之開始,更新作為前述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乘降地點;及第2發送機構,將與前述移動體的自乘降地點起的移動之開始有關之第2資訊,透過第3通訊路徑發送到資訊處理裝置,藉由前述資訊處理裝置,依據第1乘降地點與第2乘降地點來計算票價,前述第1乘降地點是因應於和表示乘客搭乘前述移動體之第1通知建立關連,且已透過第2通訊路徑從前述終端裝置發送到前述資訊處理裝置之前述第1資訊所特定出之該乘客搭乘上該移動體之地點,前述第2乘降地點是在已透過前述第2通訊路徑從前述終端裝置對前述資訊處理裝置進行表示該乘客要從該移動體下來之第2通知的發送時,作為該移動體 的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地點。
  17. 一種終端裝置,其是乘客所保持之終端裝置,並具備:取得機構,從已和移動體建立關連之搭載機器透過第1通訊路徑取得第1資訊,前述第1資訊是與乘客搭乘上與乘客的運輸有關之該移動體的乘降地點的特定有關之資訊;發送機構,將與乘客對前述移動體之乘降有關之通知透過第2通訊路徑發送到資訊處理裝置;及通報機構,通報通報資訊,前述發送機構進行:因應於來自前述乘客之表示要搭乘前述移動體之指示,將已與前述第1資訊建立關連且表示乘客搭乘該移動體之第1通知發送到前述資訊處理裝置;因應於來自前述乘客之表示要從前述移動體下來之指示,將表示前述乘客要從前述移動體下來之第2通知發送到前述資訊處理裝置,藉由前述資訊處理裝置依據第1乘降地點與第2乘降地點來計算票價,前述第1乘降地點是因應於前述第1資訊所特定出之乘客搭乘上前述移動體之地點,前述第2乘降地點是在已進行前述第2通知的發送時作為該移動體的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地點,前述通報機構將透過前述第2通訊路徑從前述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之與前述票價相關之資訊作為前述通報資訊來通報。
  18. 如請求項17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述通報機構在前述第1資訊已被取得的情況下,將與搭車程序的開始有關之資訊作為前述通報資訊來通報。
  19. 如請求項17之終端裝置,其中前述通報機構在前述第2通知已被發送的情況下,將與前述第2乘降地點相關之資訊作為前述通報資訊來通 報,其中前述第2乘降地點是依據從前述搭載機器取得之與乘降地點的特定有關之資訊而被特定之地點。
  20.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其是藉由資訊處理裝置來執行,前述資訊處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取得步驟,取得已與第1資訊建立關連之第1通知,前述第1資訊是從已和與乘客的運輸有關之移動體建立關連之搭載機器透過第1通訊路徑對乘客所保持之終端裝置通知,且與該乘客搭乘上前述移動體之乘降地點的特定有關之資訊,前述第1通知是表示該乘客搭乘該移動體之通知,且是透過第2通訊路徑從該終端裝置取得;特定步驟,透過第3通訊路徑從前述搭載機器取得與前述移動體的自前述乘降地點起的移動之開始有關之第2資訊,並特定出成為該移動體的下一個目的地之其他的乘降地點;計算步驟,在透過前述第2通訊路徑從前述終端裝置接收到表示前述乘客要從前述移動體下來之第2通知的情況下,依據第1乘降地點與第2乘降地點來計算票價,前述第1乘降地點是因應於前述第1資訊而特定出之該乘客搭乘上該移動體之地點,前述第2乘降地點是在已進行前述第2通知的發送時作為該移動體的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地點;及發送步驟,將和計算出之前述票價相關之資訊透過前述第2通訊路徑發送到前述終端裝置。
  21.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其是藉由已和與乘客的運輸有關之移動體建立關連之搭載機器來執行,前述資訊處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更新步驟,因應於前述移動體的自乘降地點起的移動之開始,更新作為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乘降地點;第1發送步驟,將與作為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乘降地點相關之資訊,作 為第1資訊並透過第1通訊路徑來發送到乘客所保持之終端裝置;及第2發送步驟,將與前述移動體的自乘降地點起的移動之開始有關之第2資訊,透過第3通訊路徑發送到資訊處理裝置,藉由前述資訊處理裝置,依據第1乘降地點與第2乘降地點來計算票價,前述第1乘降地點是因應於和表示乘客搭乘前述移動體之第1通知建立關連,且已透過第2通訊路徑從前述終端裝置發送到前述資訊處理裝置之前述第1資訊所特定出之該乘客搭乘上該移動體之地點,前述第2乘降地點是在已透過前述第2通訊路徑從前述終端裝置對前述資訊處理裝置進行表示該乘客要從該移動體下來之第2通知的發送時,作為該移動體的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地點。
  22.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其是藉由乘客所保持之終端裝置執行,前述資訊處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取得步驟,從已和移動體建立關連之搭載機器透過第1通訊路徑取得第1資訊,前述第1資訊是與乘客搭乘上與乘客的運輸有關之該移動體之乘降地點的特定有關之資訊;第3發送步驟,因應於來自前述乘客之表示要搭乘前述移動體之指示,將已與前述第1資訊建立關連且表示乘客搭乘該移動體之第1通知發送到資訊處理裝置;第4發送步驟,因應於來自前述乘客之表示要從前述移動體下來之指示,將表示前述乘客要從前述移動體下來之第2通知發送到前述資訊處理裝置;及通報步驟,將透過第2通訊路徑從前述資訊處理裝置所發送,且與依據第1乘降地點與第2乘降地點所計算出之票價相關之資訊作為通報資訊來通報,前述第1乘降地點是因應於前述第1資訊所特定出之乘客搭乘上前述移動體之地點,前述第2乘降地點是在已進行前述第2通知的發送時作為該移動體的下一個 目的地而設定之地點。
  23. 一種資訊處理程式,使資訊處理裝置執行以下步驟:取得步驟,取得已與第1資訊建立關連之第1通知,前述第1資訊是從已和與乘客的運輸有關之移動體建立關連之搭載機器透過第1通訊路徑對乘客所保持之終端裝置通知,且與該乘客搭乘上前述移動體之乘降地點的特定有關之資訊,前述第1通知是表示該乘客搭乘該移動體之通知,且是透過第2通訊路徑從該終端裝置取得;特定步驟,透過第3通訊路徑從前述搭載機器取得與前述移動體的自前述乘降地點起的移動之開始有關之第2資訊,並特定出成為該移動體的下一個目的地之其他的乘降地點;計算步驟,在透過前述第2通訊路徑從前述終端裝置接收到表示前述乘客要從前述移動體下來之第2通知的情況下,依據第1乘降地點與第2乘降地點來計算票價,前述第1乘降地點是因應於前述第1資訊而特定出之該乘客搭乘上該移動體之地點,前述第2乘降地點是在已進行前述第2通知的發送時作為該移動體的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地點;及發送步驟,將和計算出之前述票價相關之資訊透過前述第2通訊路徑發送到前述終端裝置。
  24. 一種資訊處理程式,使已和與乘客的運輸有關之移動體建立關連之搭載機器執行以下步驟:更新步驟,因應於前述移動體的自乘降地點起的移動之開始,更新作為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乘降地點;第1發送步驟,將與作為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乘降地點相關之資訊,作為第1資訊並透過第1通訊路徑來發送到乘客所保持之終端裝置;及第2發送步驟,將與前述移動體的自乘降地點起的移動之開始有關之第2資 訊,透過第3通訊路徑發送到資訊處理裝置,藉由前述資訊處理裝置,依據第1乘降地點與第2乘降地點來計算票價,前述第1乘降地點是因應於和表示乘客搭乘前述移動體之第1通知建立關連,且已透過第2通訊路徑從前述終端裝置發送到前述資訊處理裝置之前述第1資訊所特定出之該乘客搭乘上該移動體之地點,前述第2乘降地點是在已透過前述第2通訊路徑從前述終端裝置對前述資訊處理裝置進行表示該乘客要從該移動體下來之第2通知的發送時,作為該移動體的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地點。
  25. 一種資訊處理程式,使乘客所保持之終端裝置執行以下步驟:取得步驟,從已和移動體建立關連之搭載機器透過第1通訊路徑取得第1資訊,前述第1資訊是與乘客搭乘上與乘客的運輸有關之該移動體之乘降地點的特定有關之資訊;第3發送步驟,因應於來自前述乘客之表示要搭乘前述移動體之指示,將已與前述第1資訊建立關連且表示乘客搭乘該移動體之第1通知發送到資訊處理裝置;第4發送步驟,因應於來自前述乘客之表示要從前述移動體下來之指示,將表示前述乘客要從前述移動體下來之第2通知發送到前述資訊處理裝置;及通報步驟,將透過第2通訊路徑從前述資訊處理裝置所發送之與依據第1乘降地點與第2乘降地點而計算出之票價相關之資訊作為通報資訊來通報,前述第1乘降地點是因應於前述第1資訊所特定出之乘客搭乘上前述移動體之地點,前述第2乘降地點是在已進行前述第2通知的發送時作為該移動體的下一個目的地而設定之地點。
TW111118697A 2021-06-17 2022-05-19 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裝置、搭載機器、終端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資訊處理程式 TWI7839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21/023033 2021-06-17
PCT/JP2021/023033 WO2022264358A1 (ja) 2021-06-17 2021-06-17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搭載機器、端末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3906B true TWI783906B (zh) 2022-11-11
TW202301221A TW202301221A (zh) 2023-01-01

Family

ID=80629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8697A TWI783906B (zh) 2021-06-17 2022-05-19 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裝置、搭載機器、終端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資訊處理程式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08891B1 (zh)
TW (1) TWI783906B (zh)
WO (1) WO2022264358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01942A1 (en) * 2010-10-25 2012-04-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ayi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fare via mobile device
TW201719562A (zh) * 2015-11-20 2017-06-01 南臺科技大學 多功能車票提醒系統
WO2018164112A1 (ja) * 2017-03-06 2018-09-13 株式会社東芝 交通システム、および交通利用管理方法
JP2018195114A (ja) * 2017-05-18 2018-12-06 株式会社東芝 プログラム及び入出場方法
JP2020135444A (ja) * 2019-02-20 2020-08-31 株式会社小田原機器 運賃精算システム及び携帯情報端末
TWI706350B (zh) * 2015-02-03 2020-10-01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無線支付方法與裝置及交通工具乘坐費檢驗方法與系統
TWI729730B (zh) * 2020-03-12 2021-06-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排隊方法、排隊系統、運算方法以及運算裝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01942A1 (en) * 2010-10-25 2012-04-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ayi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fare via mobile device
TWI706350B (zh) * 2015-02-03 2020-10-01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無線支付方法與裝置及交通工具乘坐費檢驗方法與系統
TW201719562A (zh) * 2015-11-20 2017-06-01 南臺科技大學 多功能車票提醒系統
WO2018164112A1 (ja) * 2017-03-06 2018-09-13 株式会社東芝 交通システム、および交通利用管理方法
JP2018195114A (ja) * 2017-05-18 2018-12-06 株式会社東芝 プログラム及び入出場方法
JP2020135444A (ja) * 2019-02-20 2020-08-31 株式会社小田原機器 運賃精算システム及び携帯情報端末
TWI729730B (zh) * 2020-03-12 2021-06-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排隊方法、排隊系統、運算方法以及運算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64358A1 (ja) 2022-12-22
JPWO2022264358A1 (zh) 2022-12-22
JP7008891B1 (ja) 2022-01-25
TW202301221A (zh) 2023-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32256B2 (en) Information providing service system for railroad users
RU2696556C1 (ru) Способ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я пассажирск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и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ая система
US2017021320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re Collection and Validation on a Transportation Network
JP2008065773A (ja) 搭乗予約受付システム、サーバ、端末、搭乗予約受付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071778A (ja) 車両派遣システム、サーバ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20009051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3734799B2 (ja) 即応型車両乗降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219716A (ja) 降車駅予測方法、降車駅予測装置および降車駅予測プログラム
JP2018195114A (ja) プログラム及び入出場方法
JP5034125B2 (ja) 情報処理装置、鉄道情報サーバ、乗車受付管理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018550A (ja) 検札機能を備えた座席案内システム並びに検札及び座席案内方法
JP5174872B2 (ja) 駅ホーム表示器および駅相互連絡システム
JP2020135444A (ja) 運賃精算システム及び携帯情報端末
JP7487820B2 (ja) 乗客管理装置、乗客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783906B (zh) 資訊處理系統、資訊處理裝置、搭載機器、終端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資訊處理程式
JP2004334581A (ja) 乗合車両の乗降支援装置およびその通信方法
KR101648084B1 (ko) 택시 승차장 서비스 방법
JP2021018623A (ja) 配車支援装置および配車支援システム
JP5501436B2 (ja) 駅相互連絡システム
JP2004314734A (ja) 携帯端末装置と降車情報通知サービスシステムおよび降車情報通知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0044734A (ja) 運賃精算装置
JP2002007525A (ja) 走行車両の座席管理システム
WO2017209310A1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端末、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WO2022013904A1 (ja) 移動体制御装置、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が格納された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JP2019133357A (ja) 運転支援システム、運転支援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移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