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3277B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3277B
TWI783277B TW109135416A TW109135416A TWI783277B TW I783277 B TWI783277 B TW I783277B TW 109135416 A TW109135416 A TW 109135416A TW 109135416 A TW109135416 A TW 109135416A TW I783277 B TWI783277 B TW I78327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or
connector
contact
fitting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5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33509A (zh
Inventor
土屋博崇
田口典英
笹木仁人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Sm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Sm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Smk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3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35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32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327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42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comprising impedance matching means 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e.g. filters or switches
    • H01R24/44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comprising impedance matching means 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e.g. filters or switches comprising impedance match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5Sealing means between cable and housing, e.g. gromm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01R13/05Resilient pins or blades
    • H01R13/052Resilient pins or blades co-operating with sockets having a circ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73Impedance matching
    • H01R13/6477Impedance matching by variation of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有效地抑制嵌合部中的特性阻抗變差並獲得良好的傳輸特性的連接器。該連接器具備:內部接觸件(11),位於徑向的內側;外部接觸件(12),位於徑向的外側;以及絕緣體(13),位於內部與外部接觸件(11、12)之間,內部與外部接觸件(11、12)中至少一者在軸線方向的一側具有以既定的徑向接觸壓力嵌合於相對應的對象側接觸件(22)的嵌合部(12f),其中,絕緣體(13)具有:第一絕緣體部(31),露出在軸線方向的一側;以及第二絕緣體部(32),相對於第一絕緣體部(31)位於軸線方向的另一側,第一絕緣體部(31)由與第二絕緣體部(32)相比容易在徑向上彈性變形的彈性材料形成。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發明關於連接器,特別關於具有構成傳輸路徑的內外的配線以及這些配線之間的絕緣體的連接器。
在中心導體與外部導體之間設置有絕緣體的同軸線纜等的傳輸路徑中,作為信號線的中心導體的電感和導體之間的電容(靜電電容)按每單位長度是恆定的且信號的傳輸特性優異,傳輸路徑的特性阻抗Z[Ω]被設定為與每單位長度的電感L[H]以及電容C[F]的值相對應的規定值。
另外,在將傳輸路徑連接到其他設備種類的情況下,當未取得使傳輸路徑的特性阻抗與設備側的基準阻抗一致的阻抗匹配時,產生諸如信號在特性阻抗不同的傳輸路徑的邊界點反射,波形失真之類的影響。
因此,在將傳輸路徑連接到其他設備種類的連接器中,需要避免反射所致的特性阻抗變差。
作為以往的這種連接器,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如下的連接器:其著眼於在公母連接器部件中在徑向上相對置的內外接觸件的相對置面積越大且距離越小、或兩個接觸件之間的絕緣體的電容率越高,則靜電容量越大這一點,為了調整特性阻抗(Z=(L/C)1/2),將公側的插銷接觸件部分設為高阻抗區間,以能夠補償母側的插口連接器(socket connector)部分的低阻抗,從而獲得良好的傳輸特性(參照該公報的第0031段、第0085~0086段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3653029號公報
然而,在如上前述的以往的連接器中,當在公母嵌合的嵌合部產生各部件的尺寸的偏差和嵌合的角度的偏差等時,在公母連接器的絕緣體彼此的相對置面之間產生間隙,由此因絕緣體層的中斷所致的電容率的變化而在沿著傳輸路徑恆定地設定的特性阻抗中發生不匹配,傳輸特性有可能變差。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有效地抑制嵌合部中的特性阻抗變差並獲得良好的傳輸特性的連接器。
(1)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連接器具備:內部接觸件,在軸線方向上延伸並且位於徑向的內側;外部接觸件,在前述軸線方向上延伸並且位於前述徑向的外側;以及絕緣體,位於前述內部接觸件與前述外部接觸件之間,前述內部接觸件與前述外部接觸件中至少一者在前述軸線方向的一側具有以既定的徑向接觸壓力嵌合於相對應的對象側接觸件的嵌合部,其特徵在於,前述絕緣體具有:第一絕緣體部,露出在前述軸線方向的一側;以及第二絕緣體部,相對於前述第一絕緣體部位於前述軸線方向的另一側,前述第一絕緣體部由與前述第二絕緣體部相比容易在前述徑向上彈性變形的彈性材料形成。
根據該構成,在本發明中,在內部接觸件以及外部接觸件中至少一者的嵌合部以既定的徑向接觸壓力嵌合於相對應的對象側接觸件時,位於軸線方向的一側的第一絕緣體部能夠容易地彈性變形。因此,用於嵌合部之與對象側接觸件的嵌合的彈性變形和彈性復原變容易,並且能夠有效地抑制在彈性復原之後的絕緣體與內部接觸件以及外部接觸件之間產生間隙,能夠有效地抑制特性阻抗因間隙空間的產生所致的電容率變化而變差。
(2)在本發明中也可以構成為,前述嵌合部具有位於前述軸線方向的一側的大致分割筒狀的多個嵌合爪部分、以及將該多個嵌合爪部分以多個狹縫隔開並一體地懸臂支持的支持筒部分,前述第一絕緣體部配置在與前述支持筒部分相比靠前述軸線方向的一側的範圍內。
在以這種構成實施時,在嵌合部嵌合時,多個嵌合爪部分在徑向上翹曲並壓縮第一絕緣體部,或者與第一絕緣體部一起彈性復原。因此,能夠使嵌合操作變容易,並且能夠更加有效地抑制在絕緣體與內部接觸件或者外部接觸件之間產生間隙空間。
(3)在本發明中也可以構成為,前述多個狹縫各自的寬度在被前述支持筒部分支持的前述多個嵌合爪部分的基端側較大,在前述多個嵌合爪部分的頂端側較小。
在以這種構成實施時,不在多個嵌合爪部分形成如產生應力集中的孔等,就能夠確保多個嵌合爪部分所需的翹曲量以及強度,並且能夠藉由加寬狹縫寬度來進一步使第一絕緣體部的徑向的彈性變形變容易,能夠更加有效地抑制在絕緣體與內部以及外部接觸件之間形成間隙空間。另外,能夠更加有效地抑制在第二絕緣體部側施加載荷。
(4)在本發明中也可以構成為,前述第一絕緣體部的一端面與前述外部接觸件或者前述內部接觸件相比向前述軸線方向的一側突出,前述內部接觸件具有:貫穿部,貫穿前述絕緣體;突出端部,與前述第一絕緣體部相比向前述軸線方向的一側突出;以及突起部,從前述貫穿部向前述第一絕緣體部在徑向上突起。
這樣,即使第一絕緣體部彈性地抵接於對象側,也藉由內部接觸件的突起部來限制第一絕緣體部的軸線方向移位,不會在抵接部分產生間隙,而且,也不會有大的載荷施加在第二絕緣體部側。
(5)在本發明中也可以構成為,前述第一絕緣體部具有與前述第二絕緣體部同等的相對介電係數。
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有效地抑制特性阻抗在嵌合部變差。
(6)在本發明中也可以構成為,第一絕緣體部與前述第二絕緣體部結合為一體。
這樣,能夠以穩定的位置以及態勢配置第一絕緣體部,以免在絕緣體部分產生間隙。
(7)本發明的連接器也可以構成為,公母連接器部件分別具備:內部接觸件,在軸線方向上延伸並且位於徑向的內側;外部接觸件,在前述軸線方向上延伸並且位於前述徑向的外側;以及絕緣體,位於前述內部接觸件與前述外部接觸件之間,前述公母連接器部件中公側的連接器部件具有分別以既定的徑向接觸壓力嵌合於相對應的對象側接觸件的第一公側嵌合部以及第二公側嵌合部,並且,前述公母連接器部件中母側的連接器部件具有分別以既定的徑向接觸壓力嵌合於相對應的對象側接觸件的第一母側嵌合部以及第二母側嵌合部,其特徵 在於,前述公側的連接器部件的絕緣體具有:第一絕緣體部,露出在前述軸線方向的一側;以及第二絕緣體部,相對於前述第一絕緣體部位於前述軸線方向的另一側,前述第一絕緣體部由與前述第二絕緣體部相比容易在前述徑向上彈性變形的彈性材料形成。
當採用該構成時,在公母連接器部件嵌合時,公側連接器部件的第一絕緣體部能夠容易地彈性變形,因此用於母側連接器與相對應的對象側接觸件嵌合的彈性變形和彈性復原變容易,並且能夠有效地抑制在絕緣體與內部以及外部接觸件之間產生間隙,能夠抑制特性阻抗因間隙空間的產生所致的電容率變化而變差。
(8)在本發明中也可以構成為,前述公側的連接器部件的前述第一絕緣體部的一端與前述公側的連接器部件的前述外部接觸件相比向前述軸線方向的一側突出。
在這種情況下,公側連接器部件的第一絕緣體部的一端比外部接觸件更早地壓接於母側連接器的絕緣體,由此不僅在徑向上,而且在軸線方向上,公母連接器部件的絕緣體也藉由第一絕緣體部來無間隙地配置為連接狀態。
(9)在本發明中也可以構成為,前述公側的連接器部件的前述內部接觸件與前述公側的連接器部件的前述第一絕緣體部以及前述外部接觸件相比向前述軸線方向的一側突出地構成前述第一公側嵌合部,並且,前述母側的連接器部件 的前述內部接觸件具有前述軸線方向上的長度大於等於前述第一公側嵌合部的第一母側嵌合部。
當採用這種構成時,能夠穩定確保公母連接器部件的嵌合狀態中的第一絕緣體部的形狀以及態勢,並且能夠穩定確保兩個連接器部件的內部接觸件彼此、以及外部接觸件彼此的接觸。
根據本發明,能夠有效地抑制電容因連接器的嵌合部中的絕緣體的壓扁和/或退讓而變化,傳輸路徑的特性阻抗變差。
1:連接器
10:插頭(公側的連接器部件)
11:內部接觸件
11a:貫穿部
11b:第一公側嵌合部(嵌合部)
11c:臺階部
11d:突起部
12:外部接觸件
12a:嵌合爪部分
12b:支持筒部分
12c,12e:狹縫
12d:突起部
12f:第二公側嵌合部(嵌合部)
13:絕緣體(插頭側的絕緣體)
20:插座(母側的連接器部件)
21:內部接觸件(對象側接觸件)
21b:第一母側嵌合部
22:外部接觸件(對象側接觸件)
22f:第二母側嵌合部
23:絕緣體(插座側的絕緣體)
23a:端面
31:第一絕緣體部
31a:一端面
31b:中心孔
31c:內突部
32:第二絕緣體部
w,w1,w2:寬度
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之連接器的主要部分縱剖視圖。
圖2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之連接器中的插頭側的主要部分立體圖。
圖3中的(a)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之連接器中的插頭側的主要部分的側視圖,(b)是圖3中的(a)中的B3-B3箭視剖視圖,(c)是圖3中的(b)中的C3箭視圖。
圖4中的(a)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之連接器中的插頭側的外部接觸件的主要部分縱剖視圖,(b)是該外部接觸件的主要部分立體圖。
圖5中的(a)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之連接器中的插頭側的第一絕緣體部的縱剖視圖,(b)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之連接器中的、將插頭側的內部接觸件插入到第一絕緣體部的狀態的剖視圖。
圖6中的(a)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之連接器中的插座側的主要部分縱剖視圖,(b)是該插座側的嵌合部中的內部接觸件的立體圖,(c)是該插座側的絕緣體的立體圖。
圖7是以能夠與不設置如第一絕緣體部那樣的彈性材料的比較例進行比較的方式示出對具有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之連接器的構成的實施例1的連接器進行了時域反射率測定的結果的圖表,縱軸表示阻抗,橫軸表示於測定物件要素導致的信號延遲量所對應的延遲時間。
圖8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之連接器的主要部分縱剖視圖。
圖9中的(a)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之連接器中的插頭側的主要部分縱剖視圖,(b)是該插頭側的主要部分的側視圖,(c)是該主要部分的立體圖。
圖10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之連接器的主要部分縱剖視圖。
圖11中的(a)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之連接器中的內部接觸件的側視圖,(b)是第三實施方式之連接器中的內部接觸件的主要部分立體圖。
圖12是以能夠與比較例以及第一實施方式進行比較的方式示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之連接器中的時域反射率的測定結果的圖表,縱軸表示阻抗,橫軸表示基於測定物件要素的信號延遲量所對應的延遲時間。
[實施發明之較佳形態]
以下,參照附圖,對用於實施本發明的方式進行說明。
(第一實施方式)
圖1至圖6示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之連接器。
首先,對構成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1中,作為公母連接器部件的插頭10以及插座20分別在作為圖1的左右方向的軸線方向上延伸,能夠在各自的連接端側以外殼嵌合深度Lf的凹凸嵌合狀態使插頭10卡合於作為母側的連接器部件的插座20,或者以非嵌合狀態從插座20脫離。
此外,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1在公母連接器部件的嵌合部的構造上具有特徵,不特別限定作為同軸連接器和同軸插頭等連接、安裝在其他的設備和基板、線纜等的端部(圖1中的插頭10的右端部以及插座20的左端部)的構造,能夠採用以往已知的任意的連接、安裝構造。因此,在此,省略向同軸線纜和設備側的連接構造的詳細的說明和圖示,但能夠應用向例如公知的印刷電路板的安裝構造(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17-41347號公報)、同軸線纜與設備基板之間的連接構造(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06-344491號公報)、面安裝構造(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09-16178號公報)、天線的外部連接構造(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14-138375號公報)、向精密設備的連接構成(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15-225766號公報)等。
如圖2以及圖3所示,作為公側的連接器部件的插頭10具備:內部接觸件11,位於徑向的內側;呈筒狀的外殼形狀的外部接觸件12,在軸線方向上延伸並且 位於徑向的外側;以及厚壁的筒狀的絕緣體13,位於內部接觸件11以及外部接觸件12之間。
如圖3以及圖5所示,插頭10的內部接觸件11一體地具有由線材狀的導體構成並且貫穿絕緣體13的中心的大致圓形截面的貫穿部11a、以及形成為直徑比該貫穿部11a小並且比絕緣體13向軸線方向一側(圖1中的左側)突出的第一公側嵌合部11b(突出端部),第一公側嵌合部11b的頂端呈大致圓錐形狀。在此,內部接觸件11比外部接觸件12向軸線方向一側突出,第一絕緣體部31的一端面31a在插頭10向插座20嵌合時的插入方向上(以下,簡稱為嵌合方向)位於內部接觸件11的頂端與外部接觸件12的頂端之間。
如圖1以及圖6所示,作為母側的連接器部件的插座20具備彼此同軸配置的內部接觸件21與外部接觸件22、以及位於內部接觸件21與外部接觸件22之間的大致厚壁圓筒狀的由絕緣材料(電介質)構成的絕緣體23。
內部接觸件21具有凹凸嵌合於插頭10的內部接觸件11的第一公側嵌合部11b的帶切槽的插口(socket)狀的第一母側嵌合部21b,並收納在絕緣體23內。
另外,外部接觸件22呈相對於內部接觸件21位於徑向的外側的管狀(筒狀)的外殼形狀,包圍內部接觸件21以及絕緣體23並且比這兩者向軸線方向的另一側(圖6中的(a)中的右側)突出。
如圖1至圖4所示,作為公側的連接器部件的插頭10的外部接觸件12在其嵌合方向的前端側且與內部接觸件11的第一公側嵌合部11b相比在嵌合方向的後側(圖1中的右側),具有以既定的徑向接觸壓力嵌合於相對應的對象側接觸件22的第二公側嵌合部12f。
而且,作為母側的連接器部件的插座20係作為與插頭10的內部接觸件11以及外部接觸件12相對應的對象側接觸件,除了:第一母側嵌合部21b,以既定的徑向接觸壓力嵌合於內部接觸件11的第一公側嵌合部11b的,還具有:第二母側嵌合部22f,以既定的徑向接觸壓力嵌合於外部接觸件12的第二公側嵌合部12f的。
這樣,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公側的連接器部件的插頭10在內部接觸件11以及外部接觸件12中至少一者、例如兩者的軸線方向的一側(圖1的左側),具有:第一公側嵌合部11b以及第二公側嵌合部12f,分別以徑向接觸壓力嵌合於插座20的第一母側嵌合部21b以及第二母側嵌合部22f的。
如圖1至圖3所示,插頭10側的絕緣體13具有露出在軸線方向的一側的大致厚壁圓筒狀的第一絕緣體部31、以及相對於第一絕緣體部31位於軸線方向的另一側的大致相同直徑的厚壁圓筒狀的第二絕緣體部32。
第一絕緣體部31的一端面31a比外部接觸件12向軸線方向的一側突出,以既定的軸線方向接觸壓力抵接在插座20側的厚壁圓筒狀的絕緣體部23的端面23a以及內部接觸件21的端面21a並與其以卡合狀態面接觸。
另外,第一絕緣體部31具有與作為樹脂制絕緣部的第二絕緣體部32同等的相對介電係數、例如在相對介電係數2~5左右的範圍內設定的指定的相對介電係數,並且由容易固接於或者能夠一體成型於第二絕緣體部32的材料形成。
進一步,第一絕緣體部31由相對於第二絕緣體部32至少在大致圓筒狀的徑向上容易彈性變形的彈性材料形成。
更加具體而言,第一絕緣體部31例如由能夠利用LIM(Liquid Injection Molding;液體注塑)成型而與第二絕緣體部32以一體化狀態成型的矽橡膠等的彈性體來形成,或者由能夠在作為單個部件成形為大致圓筒狀之後用公知的黏接劑與第二絕緣體部32黏接固定的彈性體等的合成樹脂制彈性材料形成。在這種情況下,第二絕緣體部32由適用於LIM成型的材料、例如聚碳酸酯來形成。
如圖1至圖4所示,插頭10的外部接觸件12中的第二公側嵌合部12f具有位於插頭10的軸線方向一側的大致分割筒狀的多個嵌合爪部分12a、以及將這些多個嵌合爪部分12a以多個狹縫12c隔開並一體地懸臂支持的支持筒部分12b。而且,第一絕緣體部31配置在與外部接觸件12的支持筒部分12b相比靠軸線方向一側 的範圍內,並且在多個嵌合爪部分12a的基端側,固接在第二絕緣體部32的一端面32a。
在第二公側嵌合部12f的多個嵌合爪部分12a,在作為各自的頂端側的軸線方向的相同範圍內,設置有以等角度間隔向徑向外側突出的多個突起部12d,這些多個突起部12d呈就整體而言大致環狀且具有前後錐形導向件的突起形狀,由此多個嵌合爪部分12a能夠與第二母側嵌合部22f的內徑相應地在縮徑方向上翹曲規定量。
如圖5中的(a)所示,第一絕緣體部31在一端面31a附近具有使中心孔31b縮徑的內突部31c,如圖5中的(b)所示,第一絕緣體部31以插頭10的內部接觸件11的貫穿部11a與第一公側嵌合部11b之間的臺階部11c抵接於第一絕緣體部31的內突部31c的狀態嵌接於內部接觸件11。
另外,第一絕緣體部31具有直徑比外部接觸件12的第二公側嵌合部12f的內徑D稍大的自由形狀,由此當第二公側嵌合部12f的多個嵌合爪部分12a嵌入到第二母側嵌合部22f內時,第一絕緣體部31的一端面31a附近的部分抵接於內部接觸件11的臺階部11c,或者第一絕緣體部31向第二公側嵌合部12f的頂端側和/或多個狹縫12c內鼓出,從而抑制軸線方向的壓縮載荷從第一絕緣體部31作用於第二絕緣體部32。
進一步,第二絕緣體部32的一端面32a從外部接觸件12的第二公側嵌合部12f中的支持筒部分12b,向作為嵌合方向的軸線方向一側,突出比從多個嵌合爪部分12a的基端側到頂端側的長度Lm(參照圖4中的(a))足夠小的突出長度La(參照圖3中的(a)、(b))。
另外,第一絕緣體部31的軸線方向長度Lb(參照圖5中的(a))被設定為與插頭10的外部接觸件12對於插座20的嵌合深度Lf相同或者比其稍大的值,第一絕緣體部31的一端面31a與外部接觸件12相比向軸線方向的一側突出。
而且,藉由這種第一絕緣體部31的形狀以及尺寸設定,當第二公側嵌合部12f的多個嵌合爪部分12a嵌入到第二母側嵌合部22f內時,無需在徑向壓縮第二絕緣體部32,就能夠使第一絕緣體部31在徑向以及軸線方向壓縮之後,跟隨多個嵌合爪部分12a而彈性復原或者向多個嵌合爪部分12a之間的多個狹縫12c內鼓出。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採用多個嵌合爪部分12a以及多個狹縫12c分別為4個的90度分割(四分割)的大致分割筒狀,但是只要是被分割成多個,其分割數是任意的。
如圖4中的(a)所示,多個狹縫12c各自在插頭10的外部接觸件12的周向上的寬度w彼此相等,且在從支持於支持筒部分12b的多個嵌合爪部分12a的基端側至 頂端側的長度Lm的範圍內大致恆定。當然,外部接觸件12的多個狹縫12c的寬度w可以彼此不相同,從多個嵌合爪部分12a的基端側至頂端側也可以不是恆定的。
這樣,插頭10以及插座20在外部接觸件12、22側具有以嵌合深度Lf進行凹凸嵌合的第二公側嵌合部12f以及第二母側嵌合部22f,並且在內部接觸件11、21側具有比該嵌合深度Lf靠插座20的內側進行凹凸嵌合的第一公側嵌合部11b以及第一母側嵌合部21b。另外,插座20的第一母側嵌合部21b具有比插頭10的第一公側嵌合部11b的長度大的凹狀深度,並且具有比第一公側嵌合部11b的外徑稍大的內徑。
接下來,對作用進行說明。
在如上前述構成的本實施方式中,在插頭10向嵌合方向插入插座20的初期,首先嵌合於插座20的第二母側嵌合部22f的插頭10的外部接觸件12發生徑向的翹曲。
此時,由於第一絕緣體部31能夠容易地彈性變形,因此用於外部接觸件12與對象側接觸件嵌合的彈性變形和彈性復原變容易,並且能有效地抑制外部接觸件12彈性復原後的絕緣體13與內部接觸件11以及外部接觸件12之間產生間隙。其結果是,能夠有效地抑制特性阻抗因產生間隙空間所致的電容率變化而變差。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當插頭10的第二公側嵌合部12f與插座20的第二母側嵌合部22f嵌合時,多個嵌合爪部分12a在徑向上翹曲並壓縮第一絕緣體部31,或者與第一絕緣體部31一起彈性復原,因此能夠使插頭10對於插座20的嵌合操作變容易,並且能夠更加有效地抑制在絕緣體13與內部接觸件11或者外部接觸件12之間產生誘發電容率變化的間隙空間。
進一步,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絕緣體部31具有與第二絕緣體部32同等的相對介電係數,因此能夠有效地抑制在連接器1的插頭10與插座20的嵌合部中特性阻抗變差。
並且,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絕緣體部31與第二絕緣體部32結合為一體,因此能夠以不使絕緣體層產生間隙的方式將第一絕緣體部31相對於第二絕緣體部32、還有內部接觸件11以及外部接觸件12以穩定的位置、態勢及所需要的填充形狀配置。
另外,插頭10的第一絕緣體部31的一端面31a與插頭10的外部接觸件12相比向軸線方向的一側突出,因此該第一絕緣體部31的一端面31a比外部接觸件12更早地壓接於插座20的絕緣體23,插頭10以及插座20的絕緣體13、23不僅在徑向上,還在軸線方向上借助於第一絕緣體部31無間隙地配置為連接狀態。
這樣,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夠穩定確保公母件的嵌合狀態下的第一絕緣體部31的形狀以及態勢,並且能夠穩定確保插頭10與插座20的內部接觸件11、21 彼此以及外部接觸件12、22彼此的接觸。因此,能夠有效地抑制電容因嵌合部中的絕緣體13、23的壓扁和/或退讓而變化,傳輸路徑的特性阻抗變差。
(實施例1)
製作如下連接器1:其具有上述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構成,第一絕緣體部31採用矽橡膠,絕緣體13的第一絕緣體部31以及第二絕緣體部32被LIM成型為一體,分別將插頭10的絕緣體13以及插座20的絕緣體23的相對介電係數均設定為3.5,特性阻抗Z設定為50Ω;並對該連接器1進行了基於TDR(時域反射率測定)的傳播延遲的測定。
圖7利用以阻抗[Ω]為縱軸且以延遲時間[ps]為橫軸的圖表示出其結果,並分別示出為:該圖中的虛線表示實施例1,實線表示比較例1,在比較例1中僅由與實施例1的第二絕緣體部32相同的絕緣材料來形成插頭側的絕緣體且在外部接觸件12的第二公側嵌合部12f的內周面附近形成有在插頭插入時允許翹曲所需的間隙。
從該圖可知,比較例1以及實施例1中,在與其傳輸路徑長度相對應的傳播延遲時域中,在與連接器嵌合部相對應的延遲區間以外的區間,特性阻抗均示出大致50Ω左右的阻抗值,而與此相對,在與連接器嵌合部相對應的區間中,由於反射導致特性阻抗的增加,特別是在比較例1的情況下發生顯著的增加。而另一方面,在實施例1的情況下,特性阻抗的增加與比較例1的情況相比被抑制為小於1/2。
因此,可知,在具有相對於第二絕緣體部32容易在徑向上彈性變形的第一絕緣體部31的實施例1的情況下,為能夠有效地抑制傳輸路徑的特性阻抗變差的連接器。
(第二實施方式)
圖8以及圖9示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之連接器。
如這兩個圖所示,第二實施方式具有與前述第一實施方式的連接器1大致相同的構成,但是插頭10的外部接觸件12中的第二公側嵌合部12f的構成與前述第一實施方式的情況不同。
此外,作為母側的連接器部件的插座20具有下者作為相對應的對象側接觸件:第一母側嵌合部21b,以既定的徑向接觸壓力嵌合於內部接觸件11的第一公側嵌合部11b;以及第二母側嵌合部22f,以既定的徑向接觸壓力嵌合於外部接觸件12的第二公側嵌合部12f對象。
如圖8以及圖9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外部接觸件12中的第二公側嵌合部12f中,多個狹縫12e各自的寬度在被支持筒部分12b支持的多個嵌合爪部分12a的基端側為較大寬度w2,在多個嵌合爪部分12a的頂端側為較小寬度w1。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絕緣體部31也與第二絕緣體部32相比能夠容易地彈性變形,因此能夠發揮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效果。
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不在第二公側嵌合部12f的多個嵌合爪部分12a形成如產生應力集中的孔等,就能夠確保多個嵌合爪部分12a所需的翹曲量以及強度。另外,當多個嵌合爪部分12a在徑向上以壓縮第一絕緣體部31的方式翹曲時,能夠使第一絕緣體部31部分地向多個嵌合爪部分12a的基端側的狹縫12e內鼓出,因此,能夠可靠地允許多個嵌合爪部分12a所需的翹曲,並且更加有效地抑制在絕緣體13與內部以及外部接觸件11、12之間形成間隙空間。另外,能夠更加有效地抑制在第二絕緣體部32側施加載荷。
(第三實施方式)
圖10至圖12示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之連接器。
如這些圖所示,第三實施方式具有與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的連接器1大致相同的構成,但是插頭10的內部接觸件11的構成與上述第一、第二實施方式均不同,外部接觸件12與前述第一實施方式的情況不同,與第二實施方式大致相同。此外,作為母側的連接器部件的插座20的構成與第一、第二實施方式相同。
如圖10以及圖11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插頭10的內部接觸件11除了具有貫穿絕緣體13的貫穿部11a、與第一絕緣體部相比向軸線方向的一側突出的第一公側嵌合部11b以及在貫穿部11a與第一公側嵌合部11b之間的臺階部11c之外,還 在相對於臺階部11c遠離第一公側嵌合部11b側具有從貫穿部11a向第一絕緣體部31在徑向上突起的突起部11d。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絕緣體部31也與第二絕緣體部32相比能夠容易地彈性變形,因此能夠發揮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效果。
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當第二公側嵌合部12f的多個嵌合爪部分12a嵌入到第二母側嵌合部22f內時,即使第一絕緣體部31彈性地抵接於作為對象側的插座20側的絕緣體23,除了與第一、第二實施方式同樣地,第一絕緣體部31的一端面31a附近的部分抵接於內部接觸件11的臺階部11c而被保持等之外,還由內部接觸件11的突起部11d來限制第一絕緣體部31的軸線方向移位。因此,不會在絕緣體13、23的抵接部分等產生間隙,而且,也不會有大的載荷施加在第二絕緣體部32側。
(實施例2)
製作如下的連接器1:具有上述的第三實施方式的構成,第一絕緣體部31採用矽橡膠,絕緣體13的第一絕緣體部31以及第二絕緣體部32被LIM成型為一體,分別將插頭10的絕緣體13以及插座20的絕緣體23的相對介電係數均設定為3.5,特性阻抗Z設定為50Ω;並對該連接器1進行了基於TDR(時域反射率測定)的傳播延遲的測定。
圖12是以阻抗[Ω]為縱軸且以延遲時間[ps]為橫軸來示出其結果的圖表,與上述比較例1以及實施例1比較,該圖中的單點劃線表示實施例2的結果。
從該圖可知,比較例1、實施例1以及實施例2中在與其傳輸路徑長度相對應的傳播延遲時域中,在與連接器嵌合部相對應的延遲區間以外的區間,特性阻抗均示出大致50Ω左右的阻抗值,與此相對,在與連接器嵌合部相對應的區間中,如上前述,由於反射導致特性阻抗的增加,特別是在比較例1的情況下顯著地發生增加,在實施例1的情況下與比較例1的情況相比被抑制為小於1/2,在實施例2的情況下,與比較例1的情況相比被抑制為1/5左右(實施例1的1/2左右)。
因此,可知,在實施例2的情況下,也為能夠有效地抑制傳輸路徑的特性阻抗變差的連接器。
此外,在上述的各實施方式中,在插頭10的絕緣體13中設置了第一絕緣體部31,但是也可以在插座20的絕緣體23中設置露出在插頭10側的由彈性材料形成的第一絕緣體部和相對於該第一絕緣體部遠離插頭10側的第二絕緣體部,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考慮設置成:插座的第一絕緣體部的露出端面比內部接觸件向嵌合方向側(軸線方向的單側)突出。
另外,在內部接觸件以及外部接觸件兩者為筒狀的情況下,填充到其間的第一絕緣體部的端面與在軸線方向上端面位置不同的內部接觸件以及外部接觸件中在嵌合方向上位於後側的接觸件相比向嵌合方向的頂端側突出即可。
進一步,例示了內部接觸件和外部接觸件的橫截面形狀為圓形的情況,但是當然也可以是非圓形的橫截面,也不特別限定第一絕緣體部31的材料和截面形狀、第二絕緣體部32的材料等。
如以上所說明的,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連接器,其能夠有效地抑制電容因連接器的嵌合部中的絕緣體的壓扁和/或退讓而變化,傳輸路徑的特性阻抗變差,這樣的本發明對具有構成傳輸路徑的內外的配線以及這些配線之間的絕緣體的連接器普遍有用。
1:連接器
10:插頭(公側的連接器部件)
11:內部接觸件
11a:貫穿部
11b:第一公側嵌合部(嵌合部)
12:外部接觸件
12a:嵌合爪部分
12b:支持筒部分
12c:狹縫
12f:第二公側嵌合部(嵌合部)
13:絕緣體(插頭側的絕緣體)
20:插座(母側的連接器部件)
21:內部接觸件(對象側接觸件)
21b:第一母側嵌合部
22:外部接觸件(對象側接觸件)
22f:第二母側嵌合部
23:絕緣體(插座側的絕緣體)
31:第一絕緣體部
31a:一端面
32:第二絕緣體部

Claims (8)

  1. 一種連接器,具備:內部接觸件,在軸線方向上延伸並且位於徑向的內側;外部接觸件,在該軸線方向上延伸並且位於該徑向的外側;以及絕緣體,位於該內部接觸件與該外部接觸件之間,該內部接觸件與該外部接觸件中至少一者在該軸線方向的一側具有以既定的徑向接觸壓力嵌合於相對應之對象側接觸件的嵌合部,其特徵在於,該絕緣體具有:第一絕緣體部,露出在該軸線方向的一側;以及第二絕緣體部,相對於該第一絕緣體部位於該軸線方向的另一側,該第一絕緣體部由比該第二絕緣體部更容易在該徑向上彈性變形的彈性材料形成,該第一絕緣體部的一端面比該外部接觸件更向該軸線方向的一側突出。
  2. 如請求項1之連接器,其中,該嵌合部具有位於該軸線方向的一側的分割筒狀的多個嵌合爪部分、以及將該多個嵌合爪部分以多個狹縫隔開而一體地懸臂支持的支持筒部分,該第一絕緣體部配置在比該支持筒部分更靠近該軸線方向的一側的範圍內。
  3. 如請求項2之連接器,其中, 該多個狹縫各自的寬度在被該支持筒部分支持的該多個嵌合爪部分的基端側較大,而在該多個嵌合爪部分的頂端側較小。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之連接器,其中,該內部接觸件具有:貫穿部,貫穿該絕緣體;突出端部,與該第一絕緣體部相比向該軸線方向的一側突出;以及突起部,從該貫穿部朝該第一絕緣體部沿徑向突起。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絕緣體部具有與該第二絕緣體部同等的相對介電係數。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之連接器,其中,第一絕緣體部與該第二絕緣體部結合為一體。
  7. 一種連接器,包含公側的連接器部件及母側的連接器部件,該公側的連接器部件與母側的連接器部件分別具備:內部接觸件,在軸線方向上延伸並且位於徑向的內側;外部接觸件,在該軸線方向上延伸並且位於該徑向的外側;以及絕緣體,位於該內部接觸件與該外部接觸件之間,該公側的連接器部件具有:第一公側嵌合部以及第二公側嵌合部,分別以既定的徑向接觸壓力嵌合於相對應的對象側接觸件, 且該母側的連接器部件具有:第一母側嵌合部以及第二母側嵌合部,分別以既定的徑向接觸壓力嵌合於相對應的對象側接觸件,其中,該公側的連接器部件的該絕緣體具有:第一絕緣體部,露出在該軸線方向的一側;以及第二絕緣體部,相對於該第一絕緣體部位於該軸線方向的另一側,該第一絕緣體部由比該第二絕緣體部更容易在該徑向上彈性變形的彈性材料形成,該公側的連接器部件的該第一絕緣體部的一端,比該公側的連接器部件的該外部接觸件更朝該軸線方向的一側突出。
  8. 如請求項7之連接器,其中,該公側的連接器部件的該內部接觸件,以比該公側的連接器部件的該第一絕緣體部以及該外部接觸件更朝該軸線方向的一側突出方式構成該第一公側嵌合部,並且,該母側的連接器部件的該內部接觸件具有第一母側嵌合部,該第一母側嵌合部在該軸線方向上的長度大於等於該第一公側嵌合部。
TW109135416A 2020-02-27 2020-10-14 連接器 TWI7832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32273 2020-02-27
JP2020032273A JP7147796B2 (ja) 2020-02-27 2020-02-27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3509A TW202133509A (zh) 2021-09-01
TWI783277B true TWI783277B (zh) 2022-11-11

Family

ID=72659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5416A TWI783277B (zh) 2020-02-27 2020-10-14 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398706B2 (zh)
EP (1) EP3872934A1 (zh)
JP (1) JP7147796B2 (zh)
KR (1) KR102574785B1 (zh)
CN (1) CN113314894B (zh)
TW (1) TWI78327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11707A (en) * 1994-01-13 1997-03-18 Radiall Microminiature coaxial connector which locks by snap-fastening
CN109599725A (zh) * 2017-10-02 2019-04-09 星电株式会社 连接器模块以及使用其的车载照相机
CN110073550A (zh) * 2016-08-19 2019-07-30 Ppc宽带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接地连续性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39294A (en) * 1965-05-28 1969-04-15 Amphenol Corp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3514741A (en) * 1968-05-03 1970-05-26 Litton Precision Prod Inc Low leakage connector for use in high radiation fields
DE2421321C3 (de) * 1974-05-02 1978-05-11 Georg Dipl.-Ing. Dr.-Ing. 8152 Feldkirchen-Westerham Spinner Abgedichtete koaxiale Steckverbindungseinrichtung
FR2642232B1 (fr) * 1989-01-20 1993-09-03 Alliance Tech Ind Interface de connexion ultra miniature pour haute frequence
US5509821A (en) * 1994-11-14 1996-04-23 Itt Corporation D-sub connector
JPH11250976A (ja) * 1998-03-03 1999-09-17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 Ltd 防水型同軸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US6380826B1 (en) * 2000-03-20 2002-04-30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Filter assembly
DE10055992C2 (de) * 2000-04-07 2003-07-10 Spinner Gmbh Elektrotech Verlötbarer koaxialer Steckverbinder
JP3653029B2 (ja) 2001-10-24 2005-05-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
TWM257566U (en) * 2004-06-04 2005-02-21 Molex Taiwan Ltd A coaxial connector
JP4543411B2 (ja) 2005-06-09 2010-09-15 Smk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
DE102005057444B3 (de) * 2005-12-01 2007-03-01 Spinner Gmbh Push-Pull-Koaxialsteckverbinder
US7309247B1 (en) * 2006-05-23 2007-12-18 Micro-Coax Cable interconnect
JP4394708B2 (ja) 2007-07-04 2010-01-06 Smk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
EP2220725B1 (en) * 2007-10-31 2016-05-25 Corning Gilbert Inc. Coaxial connector with telescoping center conductor mechanism
JP4902018B1 (ja) 2011-11-04 2012-03-21 株式会社木村電気工業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同軸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14138375A (ja) 2013-01-18 2014-07-28 Smk Corp アンテナユニット
JP6163455B2 (ja) 2014-05-28 2017-07-12 Smk株式会社 気密型同軸コネクタ
DE202015001331U1 (de) 2015-02-19 2015-04-15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er mit Dämpfungselement
JP2017041347A (ja) 2015-08-19 2017-02-23 Smk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実装構造
US20180040993A1 (en) * 2016-01-13 2018-02-08 Shanghai Radiall Electronics Co., Ltd. Coaxial connection system for rf signals with high rf performance levels
JP6936710B2 (ja) 2017-10-02 2021-09-22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車載カメ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11707A (en) * 1994-01-13 1997-03-18 Radiall Microminiature coaxial connector which locks by snap-fastening
CN110073550A (zh) * 2016-08-19 2019-07-30 Ppc宽带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接地连续性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CN109599725A (zh) * 2017-10-02 2019-04-09 星电株式会社 连接器模块以及使用其的车载照相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4894A (zh) 2021-08-27
US11398706B2 (en) 2022-07-26
KR20210109423A (ko) 2021-09-06
EP3872934A1 (en) 2021-09-01
JP7147796B2 (ja) 2022-10-05
TW202133509A (zh) 2021-09-01
US20210273384A1 (en) 2021-09-02
KR102574785B1 (ko) 2023-09-04
JP2021136176A (ja) 2021-09-13
CN113314894B (zh)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04478B1 (ko) Rf 동축 컨넥터
US2017027178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Electrical Cable and A Manufactured Electrical Coaxial Cable
US760792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spring loa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333595B2 (en) Coaxial connector
US809682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terminating a coaxial cable
US5474470A (en) Compensated interface coaxial connector apparatus
US9865950B2 (en) Plug connector assembly
WO2008123652A1 (en) Coaxial connecting system and coaxial connecting device
US20210167541A1 (en) Spring-loaded inner-conductor contact element
TWI783277B (zh) 連接器
US20090318021A1 (en) Ultraminiature coax connector
JP678068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JP4789787B2 (ja) 同軸コネクタ
US11417977B2 (en) Circuit board with a connector connection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rrangement with such a circuit board
US20090318020A1 (en) Adapter for a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O2022009619A1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20240128664A1 (en) 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230118648A1 (en) Bullet-type connectors,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ies, and methods
CN113767530A (zh) 阻抗受控的电接触件
WO2020175346A1 (ja) プローブ部材およびコネクタの検査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