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1737B - 畫素陣列基板 - Google Patents

畫素陣列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1737B
TWI781737B TW110131172A TW110131172A TWI781737B TW I781737 B TWI781737 B TW I781737B TW 110131172 A TW110131172 A TW 110131172A TW 110131172 A TW110131172 A TW 110131172A TW I781737 B TWI781737 B TW I7817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xtensions
extension
light
pixel array
array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1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9855A (zh
Inventor
陳衍豪
黃震鑠
陳勇達
林冠宇
任珂銳
陳國光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311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81737B/zh
Priority to CN202210026737.5A priority patent/CN114388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1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173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09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9855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畫素陣列基板,包括基底、主動元件層、第一擋牆結構、多個第二擋牆結構以及多個有機發光層。第一擋牆結構包括多個第一延伸部以及多個第二延伸部。多個第一延伸部沿著第一方向延伸。各第二延伸部在第二方向上位於相鄰的兩個第一延伸部之間。第一延伸部的厚度大於第二延伸部的厚度。各第二延伸部具有多個溝槽。第二擋牆結構沿著第一方向延伸,且位於第一延伸部上。

Description

畫素陣列基板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畫素陣列基板,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包括有機發光層的畫素陣列基板。
有機發光二極體是一種電致發光的半導體元件,具有效率高、壽命長、不易破損、反應速度快、可靠性高等優點。目前,常見的沉積有機發光材料的方法包括蒸鍍、噴墨等技術。然而,在高解析度的顯示裝置中,不同顏色之子畫素之間的距離很小,導致不同顏色的有機發光材料容易互相堆疊,造成混色的問題。因此,目前亟需一種能解決前述問題的方法。
本發明提供一種畫素陣列基板,可以減少因為有機發光層分布不均而導致的色偏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畫素陣列基板的製造方法,可以提升形成有機發光層的製程良率,藉此避免色偏的問題。
本發明的至少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畫素陣列基板。畫素陣列基板包括基底、主動元件層、第一擋牆結構、多個第二擋牆結構以及多個有機發光層。主動元件層位於基底之上。第一擋牆結構位於主動元件層之上,且具有多個第一開口。第一擋牆結構包括多個第一延伸部以及多個第二延伸部。多個第一延伸部沿著第一方向延伸。各第二延伸部在第二方向上位於相鄰的兩個第一延伸部之間。各第一開口被對應的兩個第一延伸部以及對應的兩個第二延伸部所環繞。第一延伸部的厚度大於第二延伸部的厚度。各第二延伸部具有多個溝槽。第二擋牆結構沿著第一方向延伸,且位於第一延伸部上。各第二延伸部於基底的垂直投影在第二方向上位於相鄰的兩個第二擋牆結構於基底的垂直投影之間。多個有機發光層位於第一開口中以及第二延伸部上。
本發明的至少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畫素陣列基板的製造方法,包括:提供基底以及位於基底之上的主動元件層;形成第一擋牆結構於主動元件層之上,其中第一擋牆結構具有多個第一開口;第一擋牆結構包括多個第一延伸部以及多個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沿著第一方向延伸,且各第二延伸部在第二方向上位於相鄰的兩個第一延伸部之間,其中各第一開口被對應的兩個第一延伸部以及對應的兩個第二延伸部所環繞,其中第一延伸部的厚度大於第二延伸部的厚度;形成多個第二擋牆結構於第一延伸部上;形成多個有機發光層於第一開口中以及第二延伸部上。
圖1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畫素陣列基板的上視示意圖。圖1B是沿著圖1A的線a-a’的剖面示意圖。圖1C是沿著圖1A的線b-b’的剖面示意圖。圖1D是沿著圖1A的線c-c’的剖面示意圖。圖1E是沿著圖1A的線d-d’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考圖1A至圖1E,畫素陣列基板10包括基底100、主動元件層110、第一擋牆結構120、多個第二擋牆結構130以及多個有機發光層140。
請參考圖1A與圖1B,基底100之材質可為玻璃、石英、有機聚合物、或是不透光/反射材料(例如:導電材料、金屬、晶圓、陶瓷或其他可適用的材料)或是其他可適用的材料。若使用導電材料或金屬時,則在基底100上覆蓋一層絕緣層(未繪示),以避免短路問題。
主動元件層110位於基底100之上。主動元件層110包括多個主動元件T。主動元件T包括閘極G、源極S、汲極D以及通道層CH。通道層CH位於基底100之上,且重疊於閘極G。閘極絕緣層GI位於通道層CH與閘極G之間。介電層I1位於閘極G以及閘極絕緣層GI之上。源極S以及汲極D位於介電層I1之上,且電性連接至通道層CH。介電層I2位於介電層I1之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G、源極S與汲極D各自為單層或多層結構,且材料包括鉻、金、銀、銅、錫、鉛、鉿、鎢、鉬、釹、鈦、鉭、鋁、鋅等金屬、上述合金、上述金屬氧化物、上述金屬氮化物或上述之組合或其他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道層CH為單層或多層結構,且材料包括非晶矽、多晶矽、微晶矽、單晶矽、有機半導體材料、氧化物半導體材料(例如:銦鋅氧化物、銦鎵鋅氧化物或是其他合適的材料、或上述之組合)或其他合適的材料或上述材料之組合。
在本實施例中,主動元件T是以頂部閘極型的薄膜電晶體為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主動元件T也可以是底部閘極型薄膜電晶體、雙閘極型或其他類型的薄膜電晶體。
多個第一電極E1位於介電層I2之上,且電性連接至主動元件T的汲極D。
請參考圖1A至圖1E,第一擋牆結構120位於主動元件層110之上,且具有多個第一開口O1以及多個第二開口O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擋牆結構120包括多個第一延伸部122以及多個第二延伸部124,且第一擋牆結構120選擇性地包括外框部126。第一延伸部122、第二延伸部124以及外框部126一體成形。第一延伸部122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各第二延伸部124在第二方向D2上位於相鄰的兩個第一延伸部122之間,且各第二延伸部124的兩側連接相鄰的兩個第一延伸部122。外框部126連接第二延伸部124的兩側。第二方向D2例如垂直於第一方向D1。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延伸部124的頂面為平整面,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延伸部124的頂面為波浪狀或第二延伸部124具有多個溝槽(如圖6B與圖7B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部分的第一開口O1被對應的兩個第一延伸部122以及對應的兩個第二延伸部124所環繞,另一部分的第一開口O1則被對應的兩個第一延伸部122、對應的一個第二延伸部124以及外框部126所環繞。換句話說,第一開口O1的其中兩個側壁為第一延伸部122的側面122S,另外一個側壁為第二延伸部124的側面124S,又另外一個側壁為第二延伸部124的側面124S或外框部126的側面126S。第一電極E1位於第一開口O1的底部。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22的厚度t1大於第二延伸部124的厚度t2。舉例來說,厚度t1為0.9微米至1.3微米,且厚度t2為0.3微米至0.8微米。在一些實施例中,外框部126與第一延伸部122具有相同的厚度t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延伸部124的頂面124T與第一電極E1的頂面之間的高度差td1(請參考圖1B)為0.05微米至0.2微米。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22的頂面122T與第二延伸部124的頂面124T之間的高度差td2(請參考圖1D)為1微米至0.1微米。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22的厚度t1大於第一延伸部122的頂面122T與第二延伸部124的頂面124T之間的高度差td2,且高度差td2大於0.1微米。
第二開口O2位於第二延伸部124的上方。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開口O2的相對兩個側壁分別為相鄰的兩個第一延伸部122的側面122S,而第二開口O2的底面為對應的第二延伸部124的頂面124T,如圖1D所示。
第二擋牆結構130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且位於第一延伸部122的頂面122T上。各第二延伸部124於基底100的垂直投影在第二方向D2上位於相鄰的兩個第二擋牆結構130於基底100的垂直投影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各第二擋牆結構130的底面130B接觸對應的第一延伸部122的頂面122T,且各第二擋牆結構130的底面130B的寬度W1小於對應的第一延伸部122的頂面122T的寬度W2,使第二擋牆結構130的側面130S與第一延伸部122的側面不連續。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擋牆結構130的厚度t3為1微米至2微米。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擋牆結構120與第二擋牆結構130包括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擋牆結構120包括固化後的正光阻材料,且第二擋牆結構130包括固化後的負光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擋牆結構120包括親水性材料,且第二擋牆結構130包括疏水性材料。
多個有機發光層140位於第一開口O1中。在本實施例中,各有機發光層140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且填入在第一方向D1上排成一列的第一開口O1以及第二開口O2中。有機發光層140覆蓋並接觸第一電極E1的頂面以及第二延伸部124的頂面124T。
在本實施例中,有機發光層140包括第一有機發光層142、第二有機發光層144以及第三有機發光層146。第一有機發光層142、第二有機發光層144以及第三有機發光層146例如包括不同顏色的有機發光材料。第一有機發光層142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且填入在第一方向D1上排成一列的第一開口O1以及第二開口O2中。第二有機發光層144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且填入在第一方向D1上排成一列的第一開口O1以及第二開口O2中。第三有機發光層146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且填入在第一方向D1上排成一列的第一開口O1以及第二開口O2中。第一有機發光層142、第二有機發光層144以及第三有機發光層146分別填入不同列的第一開口O1以及第二開口O2中。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二延伸部124的厚度t2小於第一延伸部122的厚度t1,有機發光層140可以更容易的沿著第一方向D1流過第二延伸部124,有助於提升形成有機發光層140的製程良率。此外,本實施例還可以避免第二延伸部124的頂面124上之有機發光層140分布不均勻而導致的色偏問題。
此外,厚度較高的第一延伸部122以及位於第一延伸部122上的第二擋牆結構130可以用於避免不同顏色的有機發光層140彼此混合,避免了色偏的問題。
在本實施例中,有機發光層140並未接觸第二擋牆結構130的側面130S,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有機發光層140接觸第二擋牆結構130的側面130S。
共用電極E2位於有機發光層140的上方。在本實施例中,共用電極E2還位於第一擋牆結構120以及第二擋牆結構130的上方。在本實施例中,共用電極E2有機發光層140、第一擋牆結構120以及第二擋牆結構130。
基於上述,藉由第一延伸部122以及第二延伸部124的設置,有助於提升形成有機發光層140的製程良率,且能避免色偏問題。
圖2A至圖2F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畫素陣列基板的製造方法的上視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2A至圖2F的實施例沿用圖1A至圖1E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請參考圖2A,提供基底以及位於基底之上的主動元件層110。多個第一電極E1沿著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陣列於主動元件層110之上。
請參考圖2B與圖2C,形成第一擋牆結構120於主動元件層110之上。
請參考圖2B,形成第一光阻材料層120’於主動元件層110之上。第一光阻材料層120’例如為正光阻材料。接著以第一光罩為罩幕,對第一光阻材料層120’照光(例如紫外光、近紫外光或其他合適的光線)。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罩例如是半色調網點光罩(Half-tone mask)或灰階光罩(gray-tone mask)。舉例來說,第一光罩包括多個第一透光部、多個第二透光部以及多個遮光部,且第一透光部的穿透率不同於第二透光部的穿透率。
請參考圖2C,執行顯影製程移除部分第一光阻材料層120’,以形成第一擋牆結構120。第一擋牆結構120包括多個第一延伸部122、多個第二延伸部124以及外框部126。第一延伸部122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且各第二延伸部124在第二方向D2上位於相鄰的兩個第一延伸部122之間。第一擋牆結構120具有多個第一開口O1以及多個第二開口O2。第一開口O1暴露出第一電極E1。
第一延伸部122以及外框部126對應於第一光罩中穿透率最低的遮光部,因此,第一延伸部122以及外框部126在微影製程中不會被光線照射到或只照射到微量的光線,因此於顯影製程後會保留較大的厚度。
第二延伸部124(或第二開口O2)對應於第一光罩中穿透率比遮光部高的第二透光部,因此,在微影製程中,對應第二延伸部124處的第一光阻材料層120’被部分的光線照射到,因而使第二延伸部124上方的第一光阻材料層120’於顯影製程中被移除,使第二延伸部124的厚度小於第一延伸部122以及外框部126的厚度。
第一開口O1對應於第一光罩中穿透率最高的第一透光部,因此,在微影製程中,對應第一開口O1處的第一光阻材料層120’被光線照射到,因而使對應第一開口O1處的第一光阻材料層120’於顯影製程中被完全移除。
請參考圖2D與圖2E,形成多個第二擋牆結構130於第一延伸部122上。
請參考圖2D,形成第二光阻材料層130’於主動元件層110之上。第二光阻材料層130’覆蓋第一擋牆結構120以及第一電極E1。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光阻材料層130’填入第一開口O1以及第二開口O2。第二光阻材料層130’例如為負光阻材料。接著以第二光罩為罩幕,對第二光阻材料層130’照光(例如紫外光、近紫外光或其他合適的光線)。
請參考圖2E,執行顯影製程移除部分第二光阻材料層130’,以形成第二擋牆結構130。第二擋牆結構130位於第一延伸部122上,且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
請參考圖2F,形成多個有機發光層140於第一開口O1中以及第二開口O2中。有機發光層140位於第二延伸部124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有機發光層140的方式包括噴墨印刷。將包含有機發光材料的墨滴噴塗於第一開口O1以及第二開口O2中,且前述墨滴會在第一開口O1以及第二開口O2中流動。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二延伸部124的厚度小於第一延伸部122的厚度,墨滴可以更容易的沿著第一方向D1流過第二延伸部124的頂面,使墨滴可以分布的更均勻。接著,固化前述墨滴以形成有機發光層140。
在本實施例中,有機發光層140包括第一有機發光層142、第二有機發光層144以及第三有機發光層146。
最後,形成第二電極E2於有機發光層140上,以獲得圖1A至圖1E的畫素陣列基板10。
圖3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第一光罩的局部上視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3的實施例沿用圖1A至圖1E以及圖2A至圖2F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請參考圖3,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罩M1為灰階光罩,且包括多個第一透光部P1、多個第二透光部P2以及遮光部P3。遮光部P3的穿透率小於第二透光部P2的穿透率,且第二透光部P2的穿透率小於第一透光部P1。前述光線的穿透率例如指的是紫外光、近紫外光或其他合適的光線的穿透率。
在一些實施例中,遮光部P3包括實心的遮光材料,例如鉻。第二透光部P2多個遮光結構L,例如鉻,且第二透光部P2中的遮光結構L之間具有多條縫隙ST,縫隙ST使遮光結構L彼此分離。在一些實施例中,各遮光結構L的寬度LW為800奈米至3500奈米,且各縫隙ST的寬度SW為600奈米至1000奈米。
在本實施例中,遮光結構L與縫隙ST的延伸方向X1垂直於相鄰的遮光部P3的側面P3S,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遮光結構L與縫隙ST的延伸方向X1亦可以不垂直於相鄰的遮光部P3的側面P3S。
在一些實施例中,透過模擬可以獲得第二透光部P2的平均穿透率(Tr%)以及第二透光部P2中遮光結構L與縫隙ST的穿透率變化幅度(△Tr%),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遮光結構的寬度 (µm) 縫隙的寬度(µm) 平均穿透率 穿透率變化幅度
1.2 0.6 10.17% 0.13%
1.2 0.8 14.48% 0.24%
1.6 0.6 6.41% 0.15%
1.6 0.8 10.31% 0.32%
1.6 1 13.51% 0.51%
2 0.6 4.60% 0.23%
2 0.8 7.5% 0.41%
2 1 10.86% 1.36%
2.5 1 4.84% 4.72%
3.5 1 2.26% 6.11%
在一些實施例中,穿透率變化幅度小於0.4%,則第二透光部可以定義出頂面較為平整的第二延伸部。穿透率變化幅度大於0.4%,則第二透光部可以定義出頂面為波浪狀或具有溝槽的第二延伸部。
圖4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第一光罩的局部上視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4的實施例沿用圖3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4的第一光罩M1a與圖3的第一光罩M1的主要差異在於:圖4的第一光罩M1a之第二透光部P2a的遮光結構La與縫隙STa的延伸方向X2平行於相鄰的遮光部P3的側面P3S。
圖5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第一光罩的局部上視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5的實施例沿用圖3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5的第一光罩M1b與圖3的第一光罩M1的主要差異在於:圖5的第一光罩M1b為半色調光罩。
請參考圖5,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透光部P2b為半透明的材料。第二透光部P2b的穿透率大於第一透光部P1的穿透率,且第二透光部P2b的穿透率小於遮光部P3的穿透率。
圖6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畫素陣列基板的局部上視示意圖。圖6B是沿著圖6A的線e-e’的剖面示意圖。為了方便說明,圖6A省略繪出了圖6B中的有機發光層140以及第二電極E2。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6A和圖6B的實施例沿用圖1A至圖1E以及圖2A至圖2F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請參考圖6A與圖6B,在本實施例中,畫素陣列基板10a的各第二延伸部124具有多個溝槽GV,溝槽GV位於第二開口O2的底部。舉例來說,藉由類似圖3之第一光罩M1定義第一擋牆結構120的形狀,並藉由調整第二透光部P2中遮光結構L的寬度LW與縫隙ST的寬度SW,使其穿透率變化幅度大於0.4%,藉此製造出具有多個溝槽GV的第二延伸部124。需注意的是,圖6A與圖6B之溝槽GV的數量以及圖3之遮光結構L以及縫隙ST的數量僅是用於示意,而不是用於限制本發明。
在本實施例中,溝槽GV貫穿第二延伸部124,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溝槽GV不貫穿第二延伸部124。換句話說,在其他實施例中,溝槽GV的深度小於第二延伸部124的厚度。有機發光層140填入溝槽GV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利用同一個第一光罩M1為罩幕,分別對第一光阻材料層的不同部位照光,以形成第一擋牆結構120。舉例來說,將第一光罩M1移至第一光阻材料層的第一部分上方(例如對應於圖6B中的區域R1),接著對前述第一部分照光;再來將第一光罩M1移至第一光阻材料層的第二部分上方(例如對應於圖6B中的區域R2),接著對前述第二部分照光,其中第一部分連接第二部分;最後對第一光阻材料層進行顯影製程。
藉由上述方法,即使第一光罩M1的面積比第一光阻材料層的面積小,仍然可以用一個第一光罩M1定義出第一擋牆結構120的形狀。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延伸部124位於前述第一部分對應的位置與前述第二部分對應的位置的交界。由於第二延伸部124的溝槽GV大約平行於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的交界(例如大約垂直於有機發光層140的延伸方向,即大約垂直於第一方向D1),即使第一光罩M1在移動的過程中出現偏差,也不會使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的交界處之第二延伸部124的結構明顯不同於其他位置的第二延伸部124。換句話說,本實施例可以減少光罩移動偏差所導致的第二延伸部124結構不一致的問題,進而避免了因為第二延伸部124結構不一致而影響顯示畫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主動元件層110更包括訊號線DL。訊號線DL於主動元件層110中的位置可以依照需求而進行調整。在本實施例中,訊號線DL位於介電層I2上,且重疊於第二延伸部124,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圖7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畫素陣列基板的局部上視示意圖。圖7B是沿著圖7A的線f-f’的剖面示意圖。為了方便說明,圖7A省略繪出了圖7B中的有機發光層140以及第二電極E2。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7A和圖7B的實施例沿用圖6A以及圖6B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請參考圖7A與圖7B,在本實施例中,畫素陣列基板10b的各第二延伸部124具有多個溝槽GVa,溝槽GVa位於第二開口O2的底部。舉例來說,藉由類似圖4之第一光罩M1a定義第一擋牆結構120的形狀,並藉由調整第二透光部P2a中遮光結構La的寬度LW與縫隙STa的寬度SW,使其穿透率變化幅度大於0.4%,藉此製造出具有多個溝槽GVa的第二延伸部124。需注意的是,圖7A與圖7B之溝槽GVa的數量以及圖4之遮光結構La以及縫隙STa的數量僅是用於示意,而不是用於限制本發明。
在本實施例中,溝槽GVa貫穿第二延伸部124,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溝槽GVa不貫穿第二延伸部124。換句話說,在其他實施例中,溝槽GVa的深度小於第二延伸部124的厚度。有機發光層140填入溝槽GVa中。
在本實施例中,各溝槽GVa從對應的第二延伸部124的其中一側面124S延伸至對應的第二延伸部124的另一側面124S。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延伸部124的溝槽GVa大約平行於有機發光層140的延伸方向,即大約平行於第一方向D1,因此,包含有機發光材料的墨滴可以更容易的透過溝槽GVa而流進在第一方向D1上排列的多個第一開口O1。
基於上述,藉由溝槽GVa的設置,可以使有機發光層140更均勻的分布於同一列上的第一開口O1中。
圖8A至圖11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第一擋牆結構的製造方法的上視示意圖。圖8B至圖11B分別是沿著圖8A至圖11A的線c-c’的剖面示意圖。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8A至圖11A以及圖8B至圖11B的實施例沿用圖1A至圖1E以及圖2A至圖2F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請參考圖8A與圖8B,形成第一光阻材料層124’於主動元件層110之上。第一光阻材料層124’覆蓋多個第一電極以及主動元件層11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阻材料層124’包括正光阻。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光阻材料層124’的厚度t2為0.9微米至1.3微米。
請參考圖9A與圖9B,以第一光罩124M(如圖9C所示)為罩幕,對第一光阻材料層124’照光。第一光罩124M包括透光部P1a以及多個彼此分離的遮光部P3a。
接著執行顯影製程移除部分第一光阻材料層124’,以形成多個第二延伸部124。第二延伸部124對應於遮光部P3a的位置。
在本實施例中,每個第二延伸部124彼此分離,且第二延伸部124在第一方向D1上位於第一電極E1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延伸部124的厚度t2實質上等於或略小於第一光阻材料層124’的厚度t2。
請參考圖10A與圖10B,形成第二光阻材料層122’於主動元件層110之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光阻材料層122’覆蓋第二延伸部、第一電極以及主動元件層110。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光阻材料層122’包括與第一光阻材料層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光阻材料層122’包括正光阻,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光阻材料層122’包括負光阻。第二光阻材料層122’的厚度t1大於第一光阻材料層124的厚度t2(請參考圖8B)。
請參考圖11A與圖11B,第二光罩122M為罩幕(如圖11C所示),對第二光阻材料層122’照光。第二光罩122M包括多個彼此分離的透光部P1b以及至少一遮光部P3b。
接著執行顯影製程移除部分第二光阻材料層122’,以形成第一延伸部122以及外框部126。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22以及外框部126對應於遮光部P3b的位置,且第一開口O1、第二開口O2以及第二延伸部124對應於透光部P1b。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二光阻材料層的厚度大於第一光阻材料層的厚度,第一延伸部122的厚度t1大於第二延伸部124的厚度。
綜上所述,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使第一延伸部的厚度大於第二延伸部的厚度,可以提升形成有機發光層的製程良率,進而減少因為有機發光層分布不均而導致的色偏的問題。
10, 10a, 10b:畫素陣列基板 100:基底 110:主動元件層 120’:第一光阻材料層 120:第一擋牆結構 122:第一延伸部 122M:第二光罩 122S, 124S, 126S, 130S, P3S:側面 122T, 124T:頂面 124:第二延伸部 124M, M1, M1a, M1b:第一光罩 126:外框部 130:第二擋牆結構 130B:底面 140:有機發光層 142:第一有機發光層 144:第二有機發光層 146:第三有機發光層 CH:通道層 D:汲極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L:訊號線 E1:第一電極 E2:第二電極 G:閘極 GI:閘極絕緣層 GV, GVa:溝槽 I1, I2:介電層 L, L1a:遮光結構 O1:第一開口 O2:第二開口 P1, P1a, P1b:第一透光部 P2, P2a, P2b:第二透光部 P3, P3a, P3b:遮光部 R1, R2:區域 S:源極 ST, STa:縫隙 T:主動元件 t1, t2, t3:厚度 td1, td2:高度差 LW, SW, W1, W2:寬度 X1, X2:延伸方向
圖1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畫素陣列基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1B是沿著圖1A的線a-a’的剖面示意圖。 圖1C是沿著圖1A的線b-b’的剖面示意圖。 圖1D是沿著圖1A的線c-c’的剖面示意圖。 圖1E是沿著圖1A的線d-d’的剖面示意圖。 圖2A至圖2F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畫素陣列基板的製造方法的上視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第一光罩的局部上視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第一光罩的局部上視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第一光罩的局部上視示意圖。 圖6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畫素陣列基板的局部上視示意圖。 圖6B是沿著圖6A的線e-e’的剖面示意圖。 圖7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畫素陣列基板的局部上視示意圖。 圖7B是沿著圖7A的線f-f’的剖面示意圖。 圖8A至圖11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第一擋牆結構的製造方法的上視示意圖。 圖8B至圖11B分別是沿著圖8A至圖11A的線c-c’的剖面示意圖。 圖9C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第一光罩的的上視示意圖。 圖11C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第二光罩的的上視示意圖。
10:畫素陣列基板
100:基底
110:主動元件層
122:第一延伸部
122S,130S:側面
122T,124T:頂面
124:第二延伸部
130:第二擋牆結構
130B:底面
144:第二有機發光層
D2:第二方向
E2:第二電極
GI:閘極絕緣層
I1,I2:介電層
O2:第二開口
t1,t2:厚度
td2:高度差
W1,W2:寬度

Claims (12)

  1. 一種畫素陣列基板,包括: 一基底; 一主動元件層,位於該基底之上; 一第一擋牆結構,位於該主動元件層之上,且具有多個第一開口,且包括: 多個第一延伸部,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以及 多個第二延伸部,各該第二延伸部在一第二方向上位於相鄰的兩個該些第一延伸部之間,其中至少部分該些第一開口被對應的兩個該些第一延伸部以及對應的兩個該些第二延伸部所環繞,其中該些第一延伸部的厚度大於該些第二延伸部的厚度,且各該第二延伸部具有多個溝槽; 多個第二擋牆結構,沿著該第一方向延伸,且位於該些第一延伸部上,且各該第二延伸部於該基底的垂直投影在該第二方向上位於相鄰的兩個該些第二擋牆結構於該基底的垂直投影之間;以及 多個有機發光層,位於該些第一開口中以及該些第二延伸部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畫素陣列基板,其中該些溝槽平行於該第一方向或垂直於該第一方向。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畫素陣列基板,其中各該溝槽從對應的該第二延伸部的其中一側面延伸至對應的該第二延伸部的另一側面。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畫素陣列基板,其中該些有機發光層覆蓋並接觸該些第二延伸部的頂面。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畫素陣列基板,其中該第一擋牆結構包括固化後的正光阻材料,且該些第二擋牆結構包括固化後的負光阻材料。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畫素陣列基板,其中各該第二擋牆結構的底面接觸對應的該第一延伸部的頂面,且各該第二擋牆結構的底面的寬度小於對應的該第一延伸部的頂面的寬度。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畫素陣列基板,其中該第一擋牆結構更包括多個第二開口,該些第二開口位於該些第二延伸部的上方,其中各該第二開口的相對兩個側壁分別為相鄰的兩個該些第一延伸部的側面,且各該第二開口的底面為對應的該第二延伸部的頂面,其中各該有機發光層填入在該第一方向上排成一列的該些第一開口以及該些第二開口中。
  8. 一種畫素陣列基板的製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底以及位於該基底之上的一主動元件層; 形成一第一擋牆結構於該主動元件層之上,其中該第一擋牆結構具有多個第一開口,且包括: 多個第一延伸部,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以及 多個第二延伸部,各該第二延伸部在一第二方向上位於相鄰的兩個該些第一延伸部之間,其中至少部分該第一開口被對應的兩個該些第一延伸部以及對應的兩個該些第二延伸部所環繞,其中該些第一延伸部的厚度大於該些第二延伸部的厚度; 形成多個第二擋牆結構於該些第一延伸部上;以及 形成多個有機發光層於該些第一開口中以及該些第二延伸部上。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畫素陣列基板的製造方法,其中形成該第一擋牆結構於該主動元件層之上的方法包括: 形成一第一光阻材料層於該主動元件層之上; 以一第一光罩為罩幕,對該第一光阻材料層照光,其中該第一光罩包括多個第一透光部、多個第二透光部以及一遮光部,且該第一透光部的穿透率不同於該第二透光部的穿透率;以及 執行顯影製程移除部分該第一光阻材料層,以形成該第一擋牆結構,其中該些第一延伸部對應於該遮光部,該些第二延伸部對應於該些第二透光部,且該些第一開口對應於該些第一透光部。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畫素陣列基板的製造方法,其中各該第二透光部包括多個遮光結構,其中該些遮光結構之間具有多條縫隙,該些縫隙使該些遮光結構彼此分離,且其中各該遮光結構的寬度為800奈米至3500奈米,且各該縫隙的寬度為600奈米至1000奈米。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畫素陣列基板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二透光部的穿透率變化幅度大於0.4%。
  12. 如請求項8所述的畫素陣列基板的製造方法,其中形成該第一擋牆結構於該主動元件層之上的方法包括: 形成一第一光阻材料層於該主動元件層之上; 以一第一光罩為罩幕,對該第一光阻材料層照光; 執行顯影製程移除部分該第一光阻材料層,以形成該些第二延伸部; 形成一第二光阻材料層於該主動元件層之上,其中該第二光阻材料層的厚度大於該第一光阻材料層的厚度; 以一第二光罩為罩幕,對該第二光阻材料層照光;以及 執行顯影製程移除部分該第二光阻材料層,以形成該些第一延伸部。
TW110131172A 2021-08-24 2021-08-24 畫素陣列基板 TWI7817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1172A TWI781737B (zh) 2021-08-24 2021-08-24 畫素陣列基板
CN202210026737.5A CN114388602A (zh) 2021-08-24 2022-01-11 像素阵列基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1172A TWI781737B (zh) 2021-08-24 2021-08-24 畫素陣列基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1737B true TWI781737B (zh) 2022-10-21
TW202309855A TW202309855A (zh) 2023-03-01

Family

ID=81202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1172A TWI781737B (zh) 2021-08-24 2021-08-24 畫素陣列基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88602A (zh)
TW (1) TWI781737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6522A (zh) * 2015-08-26 2017-03-0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201739081A (zh) * 2016-04-29 2017-11-01 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30965A (ko) * 2013-05-02 2014-11-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그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에 사용되는 마스크
CN108493228B (zh) * 2018-05-23 2021-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
CN110176480B (zh) * 2018-06-22 2021-07-2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
KR20200072162A (ko) * 2018-12-12 2020-06-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10212007A (zh) * 2019-06-21 2019-09-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以及制作显示基板的方法
CN110993817B (zh) * 2019-11-26 2020-12-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6522A (zh) * 2015-08-26 2017-03-0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201739081A (zh) * 2016-04-29 2017-11-01 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9855A (zh) 2023-03-01
CN114388602A (zh) 2022-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32807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panel
CN108807549B (zh) 薄膜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220093895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panel
US6515428B1 (en) Pixel structure a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WO2018149142A1 (zh) 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阵列基板、显示面板
US10629747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100001597A (ko) 표시 장치와 그 제조 방법
KR20140062526A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21506098A5 (zh)
JP2021506098A (ja) アレイ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WO2022032883A1 (zh) Oled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KR102520574B1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표시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1910641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30133139A1 (en) Drive backboar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336092B (zh) 晶体管阵列面板
WO2023082350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
TWI781737B (zh) 畫素陣列基板
CN111223875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2068345A1 (zh) 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制作方法及掩膜版
TWI772015B (zh) 畫素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CN111165073A (zh) 显示器件、曝光装置、显示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13053974A (zh)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20742A (zh) 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TWI781026B (zh) 感光裝置
KR100752385B1 (ko) 유기 전계 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