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3963B - 電力系統及電力轉換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力系統及電力轉換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3963B
TWI773963B TW109103511A TW109103511A TWI773963B TW I773963 B TWI773963 B TW I773963B TW 109103511 A TW109103511 A TW 109103511A TW 109103511 A TW109103511 A TW 109103511A TW I773963 B TWI773963 B TW I7739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power
value
command value
convers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3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0951A (zh
Inventor
吉武晃
加藤友美
狩川拓也
則竹良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0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09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3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396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H02J1/102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being switching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4Balancing the load in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2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DC/AC inverter means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itself, e.g. AC modul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66Regulating electric power
    • G05F1/67Regulating electric power to the maximum power available from a generator, e.g. from solar cel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02J2300/26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involvin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control for photovoltaic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4/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ain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not specified as ac or d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連接於電力體系10,並且亦連接於第1直流匯流排14a。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40連接於太陽電池42,並且亦連接於第2直流匯流排14b。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根據基於用以使第1直流匯流排14a之電壓落入第1範圍之第1穩定化用指令值、及與第1穩定化用指令值不同之第1控制用指令值所導出之第1控制值,而執行電力體系10之電力控制。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40根據基於用以使第2直流匯流排14b之電壓落入第2範圍之第2穩定化用指令值、及與第2穩定化用指令值不同之第2控制用指令值所導出之第2控制值,而執行太陽電池42之電力控制。第1範圍較上述第2範圍窄。

Description

電力系統及電力轉換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設備連接於直流匯流排之電力系統、及電力轉換裝置。
於連接利用有太陽光、風力等自然能源之發電裝置與蓄電池之系統中,將發電裝置所發生之電力充入至蓄電池之情形時,有時產生剩餘電力。若因剩餘電力而使系統之直流匯流排之電壓上升,則可能產生系統之不穩定之動作。因此,於發電裝置與蓄電池中,根據直流匯流排之電壓而可切換控制方式(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7-4653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對發電裝置、蓄電池、電力體系之各者連接電力轉換裝置,將複數個電力轉換裝置連接於直流匯流排。為使此種系統之構成簡易,複數個電力轉換裝置獨立地執行對所連接之發電裝置等之電力控制。於此種狀況下,為使系統穩定化,複數個電力轉換裝置根據直流匯流排之電壓而執行電力控制之情形時,電力控制之效率降低。另一方面,連接有各電力轉換裝置之發電裝置、蓄電池、電力體系具有各不相同之作用。要求考慮此種設備之作用並且抑制電力控制效率之降低。
本發明係鑒於此種狀況而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系統穩定化並且抑制電力控制效率之降低之技術。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電力系統具備:第1電力轉換裝置,其連接於能夠執行發電、蓄電、配電中之至少一者之第1控制對象,並且亦連接於直流匯流排;及第2電力轉換裝置,其連接於能夠執行發電、蓄電、配電中之至少一者之第2控制對象,並且亦連接於直流匯流排。第1電力轉換裝置根據基於用以使直流匯流排之電壓落入第1範圍之第1穩定化用指令值、及與第1穩定化用指令值不同之第1控制用指令值所導出之第1控制值,而執行第1控制對象之電力控制,第2電力轉換裝置根據基於用以使直流匯流排之電壓落入第2範圍之第2穩定化用指令值、及與第2穩定化用指令值不同之第2控制用指令值所導出之第2控制值,而執行第2控制對象之電力控制,第1範圍較第2範圍窄。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係一種電力系統。該電力系統具備:第1電力轉換裝置,其連接於能夠執行發電、蓄電、配電中之至少一者之第1控制對象,並且亦連接於直流匯流排;及第2電力轉換裝置,其連接於能夠執行發電、蓄電、配電中之至少一者之第2控制對象,並且亦連接於直流匯流排。第1電力轉換裝置根據基於用以使直流匯流排之電壓落入第1範圍之第1穩定化用指令值、及與第1穩定化用指令值不同之第1控制用指令值所導出之第1控制值,而執行第1控制對象之電力控制,第2電力轉換裝置根據基於用以使直流匯流排之電壓落入第2範圍之第2穩定化用指令值、及與第2穩定化用指令值不同之第2控制用指令值所導出之第2控制值,而執行第2控制對象之電力控制,第1範圍與第2範圍之下限大於零伏特。
本發明之進而另一態樣係一種電力轉換裝置。該裝置係連接於能夠執行發電、蓄電、配電中之至少一者之控制對象、並且亦連接於直流匯流排者,且具備:穩定化用指令值導出部,其導出用以使直流匯流排之電壓落入設定範圍之穩定化用指令值;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其導出與穩定化用指令值不同之控制用指令值;控制值導出部,其基於穩定化用指令值與控制用指令值而導出控制值;及指示部,其根據控制值而執行控制對象之電力控制。
再者,將以上構成要素之任意組合、本發明之表現於方法、裝置、系統、電腦程式、或記錄有電腦程式之記錄媒體等之間轉換而成者亦作為本發明之態樣而有效。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使系統穩定化,並且抑制電力控制效率之降低。
(實施例1) 於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之前敍述概要。實施例係關於一種電力系統,其於用戶機構中,將電力轉換裝置連接於發電裝置、蓄電池、電力體系之各者,且將複數個電力轉換裝置連接於直流匯流排。用戶機構係接收來自電力公司等之電力之供給之設施,例如住宅、事務所、店鋪、工廠、公園等。對於用戶機構,將自電力體系延伸之配電線連接於電力轉換裝置。如上所述,為使電力系統之構成簡易,各電力轉換裝置獨立地執行電力控制。若複數個電力轉換裝置藉由獨立之電力控制而將直流電力一齊輸出至直流匯流排,則直流匯流排之電壓變高,故電力系統變得不穩定。複數個電力轉換裝置為使電力系統穩定化而根據直流匯流排之電壓執行電力控制之情形時,成為考慮了直流匯流排之電壓之電力控制,從而電力控制之效率降低。
另一方面,連接有各電力轉換裝置之發電裝置、蓄電池、電力體系具有各不相同之作用。例如,如太陽電池之發電裝置具有將較大之直流電力供給至直流匯流排之作用,電力體系具有使電力系統穩定化之作用。因此,要求考慮該等設備之作用,並且一方面使電力系統穩定化,一方面抑制電力控制效率之降低。
因此,各電力轉換裝置基於與用以使直流匯流排之電壓穩定化之控制、及設備原本之控制相應之控制值而執行電力轉換。用以使直流匯流排之電壓穩定化之控制係於直流匯流排之電壓超出預先規定之範圍之情形時,使直流匯流排之電壓恢復至該範圍內。所謂直流匯流排之電壓超出預先規定之範圍之情形係指直流匯流排之電壓大於該範圍之最大值、或小於該範圍之最小值。另一方面,於設備為太陽電池之情形時,設備原本之控制係指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為使電力系統穩定化,較理想為執行用以使直流匯流排之電壓穩定化之控制,但為抑制電力控制效率之降低,較理想為執行設備原本之控制。
此處,考慮連接於電力轉換裝置之設備之作用而改變各電力轉換裝置中設定之範圍。例如,連接於電力體系之電力轉換裝置中,縮小範圍。其結果,該電力轉換裝置中,容易執行用以使直流匯流排之電壓穩定化之控制。另一方面,於連接於如太陽電池之發電裝置之電力轉換裝置中,擴大範圍。其結果,該電力轉換裝置中,難以執行用以使直流匯流排之電壓穩定化之控制。藉由改變各電力轉換裝置中設定之範圍而使系統穩定化,並且抑制電力控制效率之降低。
圖1表示電力系統100之構成。電力系統100包含:電力體系10、配電線12、統稱為直流匯流排14之第1直流匯流排14a、第2直流匯流排14b、及第3直流匯流排14c、分支點16、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40、太陽電池42、蓄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50、蓄電池52、統稱為測量裝置60之第1測量裝置60a、第2測量裝置60b、及第3測量裝置60c。電力系統100設置於用戶機構內。此處,可為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與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40為1個裝置,亦可為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與蓄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50為1個裝置。前者相當於太陽光發電用之功率調節器,後者相當於蓄電池用之功率調節器。
電力體系10為電力公司之商用電源,例如為單相3線式200 V/100 V之商用電力。配電線12自電力體系10朝用戶機構內延伸。對於配電線12,只要使用公知之技術即可,故此處省略說明。對配電線12連接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第1直流匯流排14a自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延伸,第1直流匯流排14a於分支點16分支為第2直流匯流排14b與第3直流匯流排14c。對第2直流匯流排14b連接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40與太陽電池42,對第3直流匯流排14c連接蓄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50與蓄電池52。如此,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40、蓄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50連接於直流匯流排14。
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將來自配電線12之交流電力轉換為直流電力,且將直流電力輸出至直流匯流排14。又,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將來自直流匯流排14之直流電力轉換為交流電力,且將交流電力輸出至配電線12。如此,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執行交流電力與直流電力之間之轉換。
太陽電池42係可再生之能源發電裝置。太陽電池42利用光伏效應,將光能直接轉換為電力。作為太陽電池,可使用以矽太陽電池、化合物半導體等為原材料之太陽電池、色素增感型(有機太陽電池)等。太陽電池42連接於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40,將所發電之直流電力輸出至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40。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40將自太陽電池42輸出之直流電力轉換為期望電壓值之直流電力,且將轉換後之直流電力輸出至直流匯流排14。
蓄電池52能夠對電力進行充放電,其係由串聯或串並聯連接之複數個蓄電池單元構成。對於蓄電池單元,可使用鋰離子蓄電池、氫化鎳蓄電池、鉛蓄電池、電雙層電容器、鋰離子電容器等。作為蓄電池52,亦可使用電雙層電容器。蓄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50控制蓄電池52之充放電。蓄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50於蓄電池52充電時將來自直流匯流排14之直流電力轉換為期望電壓值之直流電力,且將轉換後之直流電力輸出至蓄電池52。另一方面,蓄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50於蓄電池52放電時將來自蓄電池52之直流電力轉換為期望電壓值之直流電力,且將轉換後之直流電力輸出至直流匯流排14。
第1測量裝置60a至第3測量裝置60c配置於直流匯流排14。該等測量裝置60係測量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值之電壓計。第1測量裝置60a將所測量之電壓值輸出至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第2測量裝置60b將所測量之電壓值輸出至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40,第3測量裝置60c將所測量之電壓值輸出至蓄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50。
此處,電力體系10、太陽電池42、蓄電池52可稱為能夠執行發電、蓄電、配電中之至少一者之控制對象。於將電力體系10稱為第1控制對象之情形時,將蓄電池52稱為第2控制對象,且將太陽電池42稱為第3控制對象。亦可將蓄電池52稱為第3控制對象,且將太陽電池42稱為第2控制對象。又,除電力體系10外將蓄電池52稱為第1控制對象之情形時,將太陽電池42稱為第2控制對象。又,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40、蓄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50統稱為電力轉換裝置。於將連接於第1控制對象之電力轉換裝置稱為第1電力轉換裝置之情形時,將連接於第2控制對象之電力轉換裝置稱為第2電力轉換裝置,且將連接於第3控制對象之電力轉換裝置稱為第3電力轉換裝置。
圖2表示電力轉換裝置200之構成。電力轉換裝置200包含轉換部210、及控制部220。控制部220包含穩定化用指令值導出部250、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控制值導出部270、及指示部280,穩定化用指令值導出部250包含上側導出部252、及下側導出部254。電力轉換裝置200為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40、蓄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50之統稱。以下,依序說明(1)電力轉換裝置200為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之情形、(2)電力轉換裝置200為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40之情形、(3)電力轉換裝置200為蓄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50之情形。
(1)電力轉換裝置200為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之情形 轉換部210為雙向變流器。於順潮流時,轉換部210將來自配電線12之交流電力轉換為直流電力,且將直流電力輸出至直流匯流排14。又,於逆潮流時,轉換部210將來自直流匯流排14之直流電力轉換為交流電力,且將交流電力輸出至配電線12。轉換部210之控制係由控制部220執行。
穩定化用指令值導出部250受理來自第1測量裝置60a之電壓值、亦即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值。於電壓值超出預先規定之範圍(以下,稱為「電力體系用範圍」)之情形時,穩定化用指令值導出部250產生用以使電壓值落入電力體系用範圍內之電力體系穩定化用指令值。具體說明,上側導出部252設定電力體系用範圍之上側之閾值(以下,稱為「電力體系用上側閾值」),於電壓值為電力體系用上側閾值以上之情形時,產生用以降低電壓值之電力體系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上側導出部252將電力體系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輸出至控制值導出部270。下側導出部254設定電力體系用範圍之下側之閾值(以下,稱為「電力體系用下側閾值」),於電壓值為電力體系用下側閾值以下之情形時,產生用以提昇電壓值之電力體系下側穩定化用指令值。下側導出部254將電力體系下側穩定化用指令值輸出至控制值導出部270。
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執行用以發揮電力體系10原本之功能之控制。該控制例如根據來自電力公司之要求、來自VPP(Virtual Power Plant,虛擬電廠)之要求、來自HEMS(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家庭能源管理體系)設備之要求而執行。對於該控制,只要使用公知之技術即可,故此處省略說明。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產生與控制相應之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且將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輸出至控制值導出部270。
控制值導出部270受理來自上側導出部252之電力體系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來自下側導出部254之電力體系下側穩定化用指令值、及來自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之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於未產生該等指令值中之至少一者之情形時,控制值導出部270不受理該指令值。控制值導出部270基於電力體系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電力體系下側穩定化用指令值、及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而產生電力體系控制值。例如,控制值導出部270藉由運算電力體系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電力體系下側穩定化用指令值、及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之和而產生電力體系控制值。控制值導出部270將電力體系控制值輸出至指示部280。指示部280自控制值導出部270受理電力體系控制值。指示部280藉由將電力體系控制值輸出至轉換部210而控制轉換部210。其相當於執行電力體系10之電力控制。
(2)電力轉換裝置200為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40之情形 轉換部210為DC-DC轉換器。轉換部210將來自太陽電池42之直流電力轉換為期望電壓值之直流電力,且將轉換後之直流電力輸出至直流匯流排14。轉換部210之控制係由控制部220執行。
穩定化用指令值導出部250受理來自第2測量裝置60b之電壓值、亦即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值。於電壓值超出預先規定之範圍(以下,稱為「太陽電池用範圍」)之情形時,穩定化用指令值導出部250產生用以使電壓值落入太陽電池用範圍內之太陽電池穩定化用指令值。具體說明,上側導出部252設定太陽電池用範圍之上側之閾值(以下,稱為「太陽電池用上側閾值」),於電壓值為太陽電池用上側閾值以上之情形時,產生用以降低電壓值之太陽電池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上側導出部252將太陽電池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輸出至控制值導出部270。下側導出部254設定太陽電池用範圍之下側之閾值(以下,稱為「太陽電池用下側閾值」),於電壓值為太陽電池用下側閾值以下之情形時,產生用以提昇電壓值之太陽電池下側穩定化用指令值。下側導出部254將太陽電池下側穩定化用指令值輸出至控制值導出部270。
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執行用以發揮太陽電池42原本之功能之控制。該控制為MPPT控制。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產生與控制相應之太陽電池控制用指令值,且將太陽電池控制用指令值輸出至控制值導出部270。
控制值導出部270受理來自上側導出部252之太陽電池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來自下側導出部254之太陽電池下側穩定化用指令值、及來自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之太陽電池控制用指令值。於未產生該等指令值中之至少一者之情形時,控制值導出部270不受理該指令值。控制值導出部270基於太陽電池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太陽電池下側穩定化用指令值、及太陽電池控制用指令值而產生太陽電池控制值。例如,控制值導出部270根據運算太陽電池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太陽電池下側穩定化用指令值、及太陽電池控制用指令值之和而產生太陽電池控制值。控制值導出部270將太陽電池控制值輸出至指示部280。指示部280自控制值導出部270受理太陽電池控制值。指示部280藉由將太陽電池控制值輸出至轉換部210而控制轉換部210。其相當於執行太陽電池42之電力控制。
(3)電力轉換裝置200為蓄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50之情形 轉換部210為雙向DC-DC轉換器。於蓄電池52放電時,轉換部210將來自蓄電池52之直流電力轉換為期望電壓值之直流電力,且將轉換後之直流電力輸出至直流匯流排14。又,於蓄電池52充電時,轉換部210將來自直流匯流排14之直流電力轉換為期望電壓值之直流電力,且將轉換後之直流電力輸出至蓄電池52。轉換部210之控制係由控制部220執行。
穩定化用指令值導出部250受理來自第3測量裝置60c之電壓值、亦即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值。於電壓值超出預先規定之範圍(以下,稱為「蓄電池用範圍」)之情形時,穩定化用指令值導出部250產生用以使電壓值落入蓄電池用範圍內之蓄電池穩定化用指令值。具體說明,上側導出部252設定蓄電池用範圍之上側之閾值(以下,稱為「蓄電池用上側閾值」),於電壓值為蓄電池用上側閾值以上之情形時,產生用以降低電壓值之蓄電池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上側導出部252將蓄電池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輸出至控制值導出部270。下側導出部254設定蓄電池用範圍之下側之閾值(以下,稱為「蓄電池用下側閾值」),於電壓值為蓄電池用下側閾值以下之情形時,產生用以提昇電壓值之蓄電池下側穩定化用指令值。下側導出部254將蓄電池下側穩定化用指令值輸出至控制值導出部270。
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執行用以發揮蓄電池52原本之功能之控制。該控制例如根據充電要求或放電要求而執行。對於該控制,只要使用公知之技術即可,故此處省略說明。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產生與控制相應之蓄電池控制用指令值,且將蓄電池控制用指令值輸出至控制值導出部270。
控制值導出部270受理來自上側導出部252之蓄電池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來自下側導出部254之蓄電池下側穩定化用指令值、及來自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之蓄電池控制用指令值。於未產生該等指令值中之至少一者之情形時,控制值導出部270不受理該指令值。控制值導出部270基於蓄電池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蓄電池下側穩定化用指令值、及蓄電池控制用指令值而產生蓄電池控制值。例如,控制值導出部270藉由運算蓄電池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蓄電池下側穩定化用指令值、及蓄電池控制用指令值之和而產生蓄電池控制值。控制值導出部270將蓄電池控制值輸出至指示部280。指示部280自控制值導出部270受理蓄電池控制值。指示部280藉由將蓄電池控制值輸出至轉換部210而控制轉換部210。其相當於執行蓄電池52之電力控制。
此處,於將第1電力轉換裝置之範圍、上側之閾值、下側之閾值稱為「第1範圍」、「第1上側閾值」、「第1下側閾值」之情形時,將第2電力轉換裝置之範圍、上側之閾值、下側之閾值稱為「第2範圍」、「第2上側閾值」、「第2下側閾值」。又,將第3電力轉換裝置之範圍、上側之閾值、下側之閾值稱為「第3範圍」、「第3上側閾值」、「第3下側閾值」。
第1電力轉換裝置之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下側穩定化用指令值、控制用指令值、控制值亦可稱為「第1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第1下側穩定化用指令值」、「第1控制用指令值」、「第1控制值」。第2電力轉換裝置之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下側穩定化用指令值、控制用指令值、控制值亦可稱為「第2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第2下側穩定化用指令值」、「第2控制用指令值」、「第2控制值」。第3電力轉換裝置之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下側穩定化用指令值、控制用指令值、控制值亦可稱為「第3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第3下側穩定化用指令值」、「第3控制用指令值」、「第3控制值」。
以下,說明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40、蓄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50中設定之上側之閾值與下側之閾值之關係。其相當於電力體系用上側閾值、電力體系用下側閾值、太陽電池用上側閾值、太陽電池用下側閾值、蓄電池用上側閾值、蓄電池用下側閾值之關係。
圖3表示記憶於穩定化用指令值導出部250之閾值。以夾著目標電壓值之方式,配置電力體系用上側閾值與電力體系用下側閾值。配置較電力體系用上側閾值大之蓄電池用上側閾值,且配置較蓄電池用上側閾值大之太陽電池用上側閾值。配置較電力體系用下側閾值小之蓄電池用下側閾值,且配置較蓄電池用下側閾值小之太陽電池用下側閾值。例如,目標電壓值(以下,稱為「目標值」)為「350 V」之情形時,將電力體系用上側閾值設定為「355 V」,將電力體系用下側閾值設定為「345 V」。又,將太陽電池用上側閾值設定為「370 V」,將太陽電池用下側閾值設定為「330 V」,將蓄電池用上側閾值設定為「360 V」,將蓄電池用下側閾值設定為「340 V」。
電力體系用上側閾值與電力體系用下側閾值之間隔表示「電力體系用範圍」,太陽電池用上側閾值與太陽電池用下側閾值之間隔表示「太陽電池用範圍」,蓄電池用上側閾值與蓄電池用下側閾值之間隔表示「蓄電池用範圍」。因此,電力體系用範圍較蓄電池用範圍窄,蓄電池用範圍較太陽電池用範圍窄。又,將電力體系用範圍規定於蓄電池用範圍內,將蓄電池用範圍規定於太陽電池用範圍內。將電力體系用範圍、太陽電池用範圍、蓄電池用範圍之下限規定為大於零伏特。
此處,於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值大於目標值,且達到電力體系用上側閾值「355 V」以上之情形時,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按照反映電力體系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之電力體系控制值而執行電力控制。因此,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以相較按照來自電力公司之要求等而言更使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值接近於目標值之方式動作。另一方面,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值未達到蓄電池用上側閾值「360 V」與太陽電池用上側閾值「370 V」,故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40與蓄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50按照不反映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而是反映控制用指令值之控制值執行電力控制。因此,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40以相較使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值接近於目標值而言更藉由MPPT控制而使輸出電力為最大之方式動作。藉此,可抑制電力控制效率之降低。蓄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50亦與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40相同。
於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值進而變大,且達到蓄電池用上側閾值「360 V」以上之情形時,蓄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50按照反映蓄電池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之蓄電池控制值而執行電力控制。因此,蓄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50以相較按照充放電之要求等而言更使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值接近於目標值之方式動作。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亦以與此前相同之方式動作。另一方面,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值未達到太陽電池用上側閾值「370 V」,故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40按照未反映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而是反映控制用指令值之控制值執行電力控制。
於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值進而變大,且達到太陽電池用上側閾值「370 V」以上之情形時,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40按照反映太陽電池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之太陽電池控制值而執行電力控制。因此,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40以相較使輸出電力最大而言更使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值接近於目標值之方式動作。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與蓄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50亦以與此前相同之方式動作。如此,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40、蓄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50中,上側閾值與下側閾值互不相同,故以考慮電力體系10、太陽電池42、蓄電池52之作用之方式執行電力控制。
圖4表示記憶於穩定化用指令值導出部250之另一閾值。其表示電力體系用閾值。電力體系用閾值係將電力體系用上側閾值與電力體系用下側閾值統合後之閾值。其相當於將電力體系用範圍規定為1個值。此時,太陽電池用上側閾值、太陽電池用下側閾值、蓄電池用上側閾值、蓄電池用下側閾值只要以與此前相同之方式設定即可。
本發明中之裝置、系統、或方法之主體具備電腦。藉由該電腦執行程式而實現本發明中之裝置、系統、或方法之主體之功能。電腦具備按照程式而動作之處理器作為主要之硬體構成。處理器只要可藉由執行程式而實現功能,則其種類不限。處理器係由包含半導體積體電路(IC)、或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規模積體電路)之1個或複數個電子電路而構成。複數個電子電路可集成於1個晶片,亦可設置於複數個晶片。複數個晶片可彙集於1個裝置,亦可配備於複數個裝置。程式記錄於電腦可讀取之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光碟、硬碟驅動器等非暫時之記錄媒體中。程式可預先儲存於記錄媒體,亦可經由包含網際網路等之廣域通信網而供給至記錄媒體。
根據本實施例,針對每一電力轉換裝置200改變應與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加以比較之範圍,故可針對每一電力轉換裝置200改變基於穩定化用指令值而導出控制值之時序。又,由於針對每一電力轉換裝置200改變基於穩定化用指令值而導出控制值之時序,故可使為了使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穩定化而動作之電力轉換裝置200、與為了原本之目的而動作之電力轉換裝置200共存。又,由於為了使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穩定化而動作之電力轉換裝置200、與為了原本之目的而動作之電力轉換裝置200共存,故可使系統穩定化,並且抑制電力控制效率之降低。
又,各電力轉換裝置200具備自主地維持直流匯流排14之功能,故可將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維持於固定範圍並且穩定地進行系統動作。又,將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維持於固定範圍之期間越短,則將設備最佳控制之時間越長,故可抑制電力控制效率之降低。又,對範圍之廣度設有差異,故可謀求系統之動作協調。
又,電力體系用範圍規定於蓄電池用範圍內或太陽電池用範圍內,故為了使直流匯流排14穩定化而可使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優先動作。又,電力體系用範圍規定於蓄電池用範圍內或太陽電池用範圍內,故可使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40或蓄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50為了原本之目的而動作。又,電力體系用範圍規定為1個值,故可減小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之變動。又,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之變動變小,故可使系統穩定化。又,為了使直流匯流排14穩定化而使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動作,故可使系統穩定化。又,為了原本之目的而使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40動作,故可抑制電力控制效率之降低。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概要如下。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電力系統100具備:第1電力轉換裝置,其連接於能夠執行發電、蓄電、配電中之至少一者之第1控制對象,並且亦連接於直流匯流排14;及第2電力轉換裝置,其連接於能夠執行發電、蓄電、配電中之至少一者之第2控制對象,並且亦連接於直流匯流排14。第1電力轉換裝置根據基於用以使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落入第1範圍之第1穩定化用指令值、及與第1穩定化用指令值不同之第1控制用指令值所導出之第1控制值,而執行第1控制對象之電力控制,第2電力轉換裝置根據基於用以使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落入第2範圍之第2穩定化用指令值、及與第2穩定化用指令值不同之第2控制用指令值所導出之第2控制值,而執行第2控制對象之電力控制,第1範圍較第2範圍窄。
第1範圍規定於第2範圍內。
第1範圍規定為1個值。
第1控制對象為電力體系10。
第1控制對象為蓄電池52,第2控制對象為太陽電池42。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為電力系統100。該電力系統100具備:第1電力轉換裝置,其連接於能夠執行發電、蓄電、配電中之至少一者之第1控制對象,並且亦連接於直流匯流排14;及第2電力轉換裝置,其連接於能夠執行發電、蓄電、配電中之至少一者之第2控制對象,並且亦連接於直流匯流排14。第1電力轉換裝置根據基於用以使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落入第1範圍之第1穩定化用指令值、及與第1穩定化用指令值不同之第1控制用指令值所導出之第1控制值,而執行第1控制對象之電力控制,第2電力轉換裝置根據基於用以使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落入第2範圍之第2穩定化用指令值、及與第2穩定化用指令值不同之第2控制用指令值所導出之第2控制值,而執行第2控制對象之電力控制,第1範圍與第2範圍之下限大於零伏特。
本發明之進而另一態樣為電力轉換裝置200。該裝置係連接於能夠執行發電、蓄電、配電中之至少一者之控制對象,並且亦連接於直流匯流排14之電力轉換裝置200,且具備:穩定化用指令值導出部250,其導出用以使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落入設定範圍之穩定化用指令值;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其導出與穩定化用指令值不同之控制用指令值;控制值導出部270,其基於穩定化用指令值與控制用指令值而導出控制值;及指示部280,其藉由控制值而執行控制對象之電力控制。
(實施例2) 其次,說明實施例2。實施例2與實施例1同樣係關於一種電力系統,其於用戶機構中,將電力轉換裝置連接於發電裝置、蓄電池、電力體系之各者,且將複數個電力轉換裝置連接於直流匯流排。實施例2尤其係關於一種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實施例2之電力系統100係與圖1相同之類型,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40、蓄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50係與圖2相同之類型。此處,以與實施例1之差異為中心進行說明。
圖5表示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之構成。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包含轉換部210、控制部220、輸出電流檢測電路300、U相電壓檢測電路310、W相電壓檢測電路320、及測量部350。控制部220包含穩定化用指令值導出部250、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控制值導出部270、及指示部280,控制值導出部270包含和運算部360、及開關370。
轉換部210與此前同樣為雙向變流器,且係由控制部220控制。輸出電流檢測電路300檢測U相之輸出電流,U相電壓檢測電路310檢測U相之電壓,W相電壓檢測電路320檢測W相之電壓。測量部350基於所檢測之U相之輸出電流、U相之電壓、及W相之電壓而測量輸出電力值。對於其等,只要使用公知之技術即可,故此處省略說明。測量部350將輸出電力值輸出至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
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受理來自測量部350之輸出電力值。又,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保持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之固有之值即額定電力值,例如5.5 kW。所謂額定電力值係於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中可容許之最大額定(最大電流/最大電力)。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將輸出電力值與額定電力值加以比較,於輸出電力值成為額定電力值以上之情形時,將輸出電力值小於額定電力值之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輸出至控制值導出部270。亦即,於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內之狀態成為規定範圍以上之情形時,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導出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
控制值導出部270受理來自穩定化用指令值導出部250之電力體系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電力體系下側穩定化用指令值、及來自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之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中之至少一者。和運算部360運算電力體系上側穩定化用指令值與電力體系下側穩定化用指令值之和(以下,稱為「和指令值」)。開關370於不存在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之情形時,將和指令值作為電力體系控制值而輸出至指示部280。另一方面,開關370於存在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之情形時,將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作為電力體系控制值而輸出至指示部280。亦即,控制值導出部270藉由選擇性地切換和指令值與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而導出電力體系控制值。
圖6表示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之另一構成。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包含轉換部210、控制部220、U相電壓檢測電路310、W相電壓檢測電路320、及測量部350。控制部220包含穩定化用指令值導出部250、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控制值導出部270、及指示部280,控制值導出部270包含和運算部360及開關370。
U相電壓檢測電路310檢測U相之電壓,W相電壓檢測電路320檢測W相之電壓。測量部350測量U相之電壓值、及W相之電壓值(以下,統稱為「電壓值」)。對於該等只要使用周知之技術即可,故此處省略說明。測量部350將電壓值輸出至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
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受理來自測量部350之電壓值。又,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保持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之固有值即體系電壓上升抑制值。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將電壓值與體系電壓上升抑制值加以比較,於電壓值成為體系電壓上升抑制值以上之情形時,將電壓值小於體系電壓上升抑制值之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輸出至控制值導出部270。亦即,於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內之狀態成為規定範圍以上之情形時,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導出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
圖7表示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之進而另一構成。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包含轉換部210、及控制部220。轉換部210包含溫度計380,控制部220包含穩定化用指令值導出部250、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控制值導出部270、及指示部280,控制值導出部270包含和運算部360、及開關370。
溫度計380測定轉換部210之溫度,例如配備於轉換部210之功率半導體之溫度。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受理來自溫度計380之溫度。又,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保持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之固有值即溫度抑制值。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將溫度與溫度抑制值加以比較,於溫度成為溫度抑制值以上之情形時,將如溫度變為小於溫度抑制值之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輸出至控制值導出部270。亦即,於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內之狀態成為規定範圍以上之情形時,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導出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
至此,於檢測出成為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之固有值以上之狀態之情形時,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輸出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然而,如實施例1般,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亦可於受理來自電力公司之要求、來自VPP之要求、及來自HEMS設備之要求之情形時,輸出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其等相當於受理來自輸出電流檢測電路300外部之輸入之情形時,導出與該輸入對應之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進而,亦可將檢測出成為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之固有值以上之狀態之情形、與受理來自外部之輸入之情形加以組合。其相當於能夠導出複數種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之情形。
圖8表示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之構成。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包含第1受理部400、第2受理部402、第3受理部404、第1選擇部410、第2選擇部420、及第3選擇部430。又,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連接於測量部350、及溫度計380。
第1受理部400能夠自外部受理來自電力公司之要求。第2受理部402能夠自外部受理來自VPP之要求。第3受理部404能夠自外部受理來自HEMS設備之要求。第1選擇部410於第1受理部400至第3受理部404中之至少一者受理了要求之情形時,選擇成為最小值之控制用指令值之候補(以下,稱為「第1候補」)。所謂成為最小值,表示按照控制用指令值之候補而執行控制之情形時,自直流匯流排14輸入至轉換部210之電力、或自轉換部210輸出至直流匯流排14之電力成為最小。
第2選擇部420執行圖5至圖7之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之處理,於成為1個以上之固定值以上之情形時,選擇成為最小值之控制用指令值之候補(以下,稱為「第2候補」)。第3選擇部430將來自第1選擇部410之第1候補、與來自第2選擇部420之第2候補中之成為最小值者選作控制用指令值。第3選擇部430將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輸出至控制值導出部270。
說明基於以上之構成之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之動作。圖9係表示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之輸出順序之流程圖。於存在來自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之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之情形時(S10之Y(是)),控制值導出部270將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作為電力體系控制值而輸出(S12)。於不存在來自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260之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之情形時(S10之N(否)),控制值導出部270將和指令值作為電力體系控制值而輸出(S14)。
根據本實施例,選擇性地切換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與電力體系穩定化用指令值,故於為了使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穩定化而動作之情形時,亦可執行與原本之目的相應之動作。又,選擇性地切換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與電力體系穩定化用指令值,故於為了使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穩定化而動作之情形時,亦可執行輸出控制、電壓上升抑制、逆潮流控制等。又,於不存在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之情形時,將電力體系穩定化用指令值作為電力體系控制值,故可使直流匯流排14之電壓穩定化。又,於存在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之情形時,將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作為電力體系控制值,故可執行與原本之目的相應之動作。
又,於受理來自外部之輸入之情形時,導出與該輸入對應之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故可執行與來自外部之輸入相應之動作。又,於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30內之狀態成為規定範圍以上之情形時,導出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故可執行如使狀態為規定範圍內之動作。又,於能夠導出複數種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之情形時,選擇自直流匯流排14輸入至轉換部210之電力、或自轉換部210輸出至直流匯流排14之電力變小之電力體系控制用指令值,故可減小對系統之影響。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概要如下。第1電力轉換裝置藉由選擇性地切換第1控制用指令值與第1穩定化用指令值而導出第1控制值。
第1電力轉換裝置於不存在第1控制用指令值之情形時,將第1穩定化用指令值作為第1控制值,於存在第1控制用指令值之情形時,將第1控制用指令值作為第1控制值。
第1電力轉換裝置於受理來自外部之輸入之情形時,導出與該輸入對應之第1控制用指令值。
第1電力轉換裝置於第1電力轉換裝置內之狀態成為規定範圍以上情形時,導出第1控制用指令值。
第1電力轉換裝置於能夠導出複數種第1控制用指令值之情形時,導出自直流匯流排14輸入至第1電力轉換裝置之電力、或自第1電力轉換裝置輸出至直流匯流排14之電力變小之第1控制用指令值。
以上,基於實施例說明了本發明。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該實施例為例示,能夠對其等之各構成要素或各處理過程之組合實施各種變化例,又,此種變化例亦處於本發明之範圍。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可使系統穩定化,並且抑制電力控制效率之降低。
10:電力體系(第1控制對象) 12:配電線 14:直流匯流排 14a:第1直流匯流排 14b:第2直流匯流排 14c:第3直流匯流排 16:分支點 30: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第1電力轉換裝置) 40: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第2電力轉換裝置) 42:太陽電池(第2控制對象) 50:蓄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第1電力轉換裝置、第2電力轉換裝置) 52:蓄電池(第1控制對象、第2控制對象) 60:測量裝置 60a:第1測量裝置 60b:第2測量裝置 60c:第3測量裝置 100:電力系統 200:電力轉換裝置(第1電力轉換裝置、第2電力轉換裝置) 210:轉換部 220:控制部 250:穩定化用指令值導出部 252:上側導出部 254:下側導出部 260: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 270:控制值導出部 280:指示部 300:輸出電流檢測電路 310:U相電壓檢測電路 320:W相電壓檢測電路 350:測量部 360:和運算部 370:開關 S10:步驟 S12:步驟 S14:步驟
圖1係表示實施例1之電力系統之構成之圖。 圖2係表示實施例1之電力轉換裝置之構成之圖。 圖3係表示記憶於圖2之穩定化用指令值導出部之閾值之圖。 圖4係表示記憶於圖2之穩定化用指令值導出部之另一閾值之圖。 圖5係表示實施例2之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之構成之圖。 圖6係表示實施例2之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之另一構成之圖。 圖7係表示實施例2之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之進而另一構成之圖。 圖8係表示實施例2之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之構成之圖。 圖9係表示實施例2之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之輸出順序之流程圖。
10:電力體系(第1控制對象)
12:配電線
14a:第1直流匯流排
14b:第2直流匯流排
14c:第3直流匯流排
16:分支點
30:電力體系用電力轉換裝置(第1電力轉換裝置)
40:太陽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第2電力轉換裝置)
42:太陽電池(第2控制對象)
50:蓄電池用電力轉換裝置(第1電力轉換裝置、第2電力轉換裝置)
52:蓄電池(第1控制對象、第2控制對象)
60a:第1測量裝置
60b:第2測量裝置
60c:第3測量裝置
100:電力系統

Claims (10)

  1. 一種電力系統,其具備:第1電力轉換裝置,其連接於能夠執行發電、蓄電、配電中之至少一者之第1控制對象,並且亦連接於直流匯流排;及第2電力轉換裝置,其連接於能夠執行發電、蓄電、配電中之至少一者之第2控制對象,並且亦連接於上述直流匯流排;且上述第1電力轉換裝置根據基於用以使上述直流匯流排之電壓落入由第1上側閾值與第1下側閾值夾著之第1範圍之第1穩定化用指令值、及與上述第1穩定化用指令值不同之第1控制用指令值所導出之第1控制值,而執行上述第1控制對象之電力控制,上述第2電力轉換裝置根據基於用以使上述直流匯流排之電壓落入由第2上側閾值與第2下側閾值夾著之第2範圍之第2穩定化用指令值、及與上述第2穩定化用指令值不同之第2控制用指令值所導出之第2控制值,而執行上述第2控制對象之電力控制,上述第1上側閾值小於上述第2上側閾值,且上述第1下側閾值大於上述第2下側閾值。
  2. 如請求項1之電力系統,其中上述第1電力轉換裝置藉由選擇性地切換上述第1控制用指令值與上述第1穩定化用指令值而導出上述第1控制值。
  3. 如請求項2之電力系統,其中 上述第1電力轉換裝置於不存在上述第1控制用指令值之情形時,將上述第1穩定化用指令值作為上述第1控制值,於存在上述第1控制用指令值之情形時,將上述第1控制用指令值作為上述第1控制值。
  4. 如請求項3之電力系統,其中上述第1電力轉換裝置於受理來自外部之輸入之情形時,導出與該輸入對應之上述第1控制用指令值。
  5. 如請求項3之電力系統,其中上述第1電力轉換裝置於上述第1電力轉換裝置內之狀態成為規定範圍以上之情形時,導出上述第1控制用指令值。
  6. 如請求項3之電力系統,其中上述第1電力轉換裝置於能夠導出複數種上述第1控制用指令值之情形時,導出自上述直流匯流排輸入至第1電力轉換裝置之電力、或自第1電力轉換裝置輸出至上述直流匯流排之電力變小之上述第1控制用指令值。
  7. 如請求項1之電力系統,其中上述第1控制對象係電力體系。
  8. 如請求項1之電力系統,其中上述第1控制對象係蓄電裝置,上述第2控制對象係可再生之能源發電裝置。
  9. 一種電力系統,其具備:第1電力轉換裝置,其連接於能夠執行發電、蓄電、配電中之至少一者之第1控制對象,並且亦連接於直流匯流排;及第2電力轉換裝置,其連接於能夠執行發電、蓄電、配電中之至少一者之第2控制對象,並且亦連接於上述直流匯流排;且上述第1電力轉換裝置根據基於用以使上述直流匯流排之電壓落入由第1上側閾值與第1下側閾值夾著之第1範圍之第1穩定化用指令值、及與上述第1穩定化用指令值不同之第1控制用指令值所導出之第1控制值,而執行上述第1控制對象之電力控制,上述第2電力轉換裝置根據基於用以使上述直流匯流排之電壓落入由第2上側閾值與第2下側閾值夾著之第2範圍之第2穩定化用指令值、及與上述第2穩定化用指令值不同之第2控制用指令值所導出之第2控制值,而執行上述第2控制對象之電力控制,上述第1下側閾值及上述第2下側閾值大於零伏特。
  10. 一種電力轉換裝置,其係連接於能夠執行發電、蓄電、配電中之至少一者之控制對象、並且亦連接於直流匯流排者,且具備:穩定化用指令值導出部,其導出用以使上述直流匯流排之電壓落入由上側閾值與下側閾值夾著之設定範圍之穩定化用指令值;控制用指令值導出部,其導出與上述穩定化用指令值不同之控制用指令值;控制值導出部,其基於上述穩定化用指令值與上述控制用指令值而 導出控制值;及指示部,其根據上述控制值而執行上述控制對象之電力控制。
TW109103511A 2019-02-06 2020-02-05 電力系統及電力轉換裝置 TWI7739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9857 2019-02-06
JP2019019857A JP7357236B2 (ja) 2019-02-06 2019-02-06 電力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0951A TW202030951A (zh) 2020-08-16
TWI773963B true TWI773963B (zh) 2022-08-11

Family

ID=71947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3511A TWI773963B (zh) 2019-02-06 2020-02-05 電力系統及電力轉換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979021B2 (zh)
EP (1) EP3923112A4 (zh)
JP (1) JP7357236B2 (zh)
CN (1) CN113366404B (zh)
TW (1) TWI773963B (zh)
WO (1) WO20201621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57236B2 (ja) * 2019-02-06 2023-10-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力システ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39118A (ja) * 2002-05-22 2003-11-28 My Way Giken Kk 分散電源システム
JP2012228028A (ja) * 2011-04-18 2012-11-15 Sharp Corp 電力変換器、直流給電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4128047A (ja) * 2012-12-25 2014-07-07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蓄電池用変換装置、電力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力供給制御方法
JP2017175888A (ja) * 2016-03-25 2017-09-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電力変換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60092B2 (ja) * 2008-03-10 2013-08-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発電変換システム
JP5344759B2 (ja) * 2009-09-30 2013-11-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配電システム
WO2012162570A1 (en) 2011-05-24 2012-11-29 Cameron D Kevi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and managing demand/response between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s, grid power, and loads
WO2013118336A1 (ja) * 2012-02-08 2013-08-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2015188299A (ja) * 2014-03-11 2015-10-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CN105281594A (zh) * 2014-05-30 2016-01-2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力转换装置
JP2017046532A (ja) 2015-08-28 2017-03-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力制御システム、電力制御方法、制御方式決定装置、制御方式決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800051B2 (en) 2015-09-03 2017-10-24 Ensync,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energy flow between dissimilar energy storage devices
JP6701922B2 (ja) * 2016-04-27 2020-05-2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蓄電制御装置
JP2018061359A (ja) * 2016-10-05 2018-04-12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装置、充電制御装置及び充電制御方法
CN106505552B (zh) 2016-11-10 2019-01-04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功率池的双层母线直流微电网及其控制方法
JP6872702B2 (ja) * 2017-02-02 2021-05-1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電力変換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の制御方法
JP7248593B2 (ja) * 2017-05-15 2023-03-29 ダイナパワー カンパニー エルエルシー 余剰電力の抽出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7181691B2 (ja) * 2018-01-22 2022-12-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再生可能エネルギーハイブリッド発電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8418200A (zh) 2018-03-14 2018-08-17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适用于直流微电网的电压分层协调控制方法
JP7357236B2 (ja) * 2019-02-06 2023-10-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力システム
WO2022107583A1 (ja) * 2020-11-20 2022-05-27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システム及び電力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39118A (ja) * 2002-05-22 2003-11-28 My Way Giken Kk 分散電源システム
JP2012228028A (ja) * 2011-04-18 2012-11-15 Sharp Corp 電力変換器、直流給電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4128047A (ja) * 2012-12-25 2014-07-07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蓄電池用変換装置、電力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力供給制御方法
JP2017175888A (ja) * 2016-03-25 2017-09-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電力変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6404A (zh) 2021-09-07
JP7357236B2 (ja) 2023-10-06
US20220200435A1 (en) 2022-06-23
JP2020127339A (ja) 2020-08-20
EP3923112A1 (en) 2021-12-15
WO2020162166A1 (ja) 2020-08-13
CN113366404B (zh) 2023-01-03
US11979021B2 (en) 2024-05-07
TW202030951A (zh) 2020-08-16
EP3923112A4 (en) 2022-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92238B2 (en) Maximizing power in a photovoltaic distributed power system
JP6025238B2 (ja) 二段電力コンバータを動作させ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5926946B2 (ja) 発電システムを動作させ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2904272B (zh) 具有改善的瞬态事件穿越能力的能量转换系统和方法
US10447070B2 (en) Solar energy system with built-in battery charger and its method
US2023026151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busbar voltage of photovoltaic system
JP7324358B2 (ja) ストリング・インバータ制御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Teng et al. Smart control strategy for conversion efficiency enhancement of parallel inverters at light loads
JP6762680B2 (ja)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JP7065289B2 (ja)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変換回路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329488B2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nverter circuit, and program
JP2005269843A (ja) 系統連系装置
TWI773963B (zh) 電力系統及電力轉換裝置
JP2020018108A (ja) 蓄電システム
Vijayakumar et al. Photovoltaic interfaced three-phase four-wire unified power quality conditioner with extended reference current generation scheme
JP7203325B2 (ja) 電力システム
US1114606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PV module fill factor using a voltage clamping circuit
WO2019131227A1 (ja) 電力制御装置、電力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7468806B1 (ja) 制御装置及び電力変換装置
Singh et al. Economic Operation of PV-DG-Battery Based Microgrid with Seamless Dual Mode Control
WO2023243072A1 (ja) 直流配電システム
JP6807550B2 (ja) 電力管理システム、電力変換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JP2023158763A (ja)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23043076A (ja) バイパス回路、電力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7277495A (zh) 供电电路的控制方法及供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