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8028B - 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8028B
TWI768028B TW107112962A TW107112962A TWI768028B TW I768028 B TWI768028 B TW I768028B TW 107112962 A TW107112962 A TW 107112962A TW 107112962 A TW107112962 A TW 107112962A TW I768028 B TWI768028 B TW I76802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nozzle
separation distance
wafe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2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2588A (zh
Inventor
川原幸三
飯田成昭
下川大輔
大村和久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2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25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8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802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15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liquid, a resin, an ink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H01L21/67028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 H01L21/6704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for wet cleaning or washing
    • H01L21/67051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for wet cleaning or washing using mainly spraying means, e.g. nozz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041Cleaning
    • H01L21/02043Cleaning before device manufacture, i.e. Begin-Of-Line process
    • H01L21/02052Wet cleaning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041Cleaning
    • H01L21/02057Cleaning during device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 H01L21/0271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organic layers
    • H01L21/0273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organic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photoresist layers
    • H01L21/0274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242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sorting or marking
    • H01L21/67253Process monitoring, e.g. flow or thickness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242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sorting or marking
    • H01L21/67259Position monitoring, e.g. misposition detection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Exposure Of Semiconductors, Excluding Electron Or Ion Beam Exposure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Cleaning Or Drying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能以高精度調整噴吐噴嘴與基板之間隙。液體處理單元U1,具備:保持部23,保持晶圓W;噴嘴40,對保持在保持部23的晶圓W,從前端部41噴吐塗布液;驅動部30,使噴嘴40往晶圓W之上方移動;以及噴嘴感測器60,檢測驅動部30所移動的噴嘴40之前端部41的狀態。

Description

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本發明所揭露之內容,係關於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於專利文獻1,揭露一種在基板的表面中將塗布液螺旋狀地塗布(施行螺旋塗布)之基板處理裝置。螺旋塗布,在基板的旋轉中,使噴吐噴嘴於旋轉軸與基板的邊緣之間往沿著基板的表面之既定方向移動,並從噴吐噴嘴噴吐塗布液。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6-010796號公報
此處,在螺旋塗布中,噴吐噴嘴與基板之間隙和形成膜厚略一致。如此地,螺旋塗布,由於噴吐噴嘴與基板之間隙直接影響形成膜厚,故必須高精度地調整該間隙。
鑒於上述問題,本發明所揭露之內容的目的係在於以高精度調整噴吐噴嘴與基板之間隙。
本發明揭露的一態樣之基板處理裝置,具備:保持部,保持基板;至少1個液體接觸型之噴吐噴嘴,對保持在保持部的基板,從前端部噴吐塗布液;驅動部,使噴吐噴嘴往基板之上方移動;以及第1感測器,檢測驅動部所移動的噴吐噴嘴之前端部的狀態。
本發明揭露的一態樣之基板處理裝置,以第1感測器,檢測藉由驅動部移動的噴吐噴嘴之前端部的狀態。藉此,例如,可取得和噴吐噴嘴的分隔距離、噴吐噴嘴之前端部的水平度、或固接於前端部之塗布液的狀態等資訊,利用此等資訊,可適當設定噴吐塗布液時的噴吐噴嘴與基板之間隙。從上述內容來看,依本發明揭露的一態樣之基板處理裝置,則可以高精度調整噴吐噴嘴與基板之間隙。
第1感測器,可配置於驅動部所移動的噴吐噴嘴之移動路徑的下方。藉由驅動部移動之噴吐噴嘴,從基板的上方(亦即,從噴吐噴嘴的下部即前端部)噴吐塗布液後,由於第1感測器配置於噴吐噴嘴之移動路徑的下方,而可藉由第1感測器適宜檢測噴吐噴嘴之前端部的狀態。亦即,可精度更良好地調整噴吐噴嘴與基板之間隙。
驅動部,可使噴吐噴嘴移動,俾藉由第1感測器檢測前端部之複數處的狀態。噴吐噴嘴之前端部不易成為完全平坦,在前端部的領域間例如可能產生數十μm程度之凹凸。此點,藉由掃描運作,以第1感測器檢測前端部之複數處的狀態,藉而可考慮到上述凹凸,並設定噴吐噴嘴與基板之間隙。
上述基板處理裝置,可包含複數個該噴吐噴嘴;驅動部,從複數個噴吐噴嘴選擇至少1個噴吐噴嘴,使選出之該噴吐噴嘴,經由第1感測器的檢測範圍而往基板之上方移動。藉此,例如可於每種塗布液準備噴吐噴嘴,對各噴吐噴嘴設定噴吐噴嘴與基板之間隙。
上述基板處理裝置,可更包含第2感測器,檢測和基板的分隔距離;驅動部,具備保持噴吐噴嘴及第2感測器之臂部,藉由臂部使噴吐噴嘴及第2感測器移動。藉此,藉由與噴吐噴嘴一同保持在臂部之第2感測器,可檢測和基板的分隔距離。亦即,可適當地辨別噴吐噴嘴與基板的分隔距離,可精度更良好地調整噴吐噴嘴與基板之間隙。
上述基板處理裝置,可進一步具備控制部;驅動部,使第2感測器,經由第1感測器的檢測範圍而往基板之上方移動;控制部,執行下述處理:從第1感測器及第2感測器之至少任一方,取得第1感測器及第2感測器的分隔距離,亦即感測器分隔距離;從第1感測器,取得第1感測器及噴吐噴嘴的分隔距離,亦即噴嘴分隔距離;依照感測器分隔距離及噴嘴分隔距離,導出第2感測器及噴吐噴嘴之安裝位置的差。如此地,藉由導出第2感測器及噴吐噴嘴之安裝位置的差,亦即安裝差,而可依照上述第2感測器之檢測結果,以高精度辨別噴吐噴嘴與基板的分隔距離。藉此,可精度更為良好地調整噴吐噴嘴與基板之間隙。
控制部,可更執行下述處理:從第2感測器,取得和基板的分隔距離;控制驅動部,俾使依照從第2感測器取得之和基板的分隔距離、與安裝位置之差所導出的基板及噴吐噴嘴之分隔距離,成為既定噴吐噴嘴高度。藉此,可考慮到上述安裝差而適當地調整噴吐噴嘴與基板之間隙,使噴吐噴嘴成為既定噴吐噴嘴高度。
上述基板處理裝置,可進一步具備以清洗液清洗噴吐噴嘴之清洗部;控制部,更執行下述處理:依據以第1感測器檢測到之前端部的狀態,控制清洗部,俾清洗噴吐噴嘴。藉此,例如,在噴吐噴嘴與基板之間隙因固接於前端部的塗布液而造成影響之情況,可進行清洗部的清洗。因而,可精度更良好地調整噴吐噴嘴與基板之間隙,可適當地抑制因前端部的髒污而改變形成膜厚等。
清洗部,可進一步具備:清洗液供給部,供給清洗液;以及清洗液去除部,於清洗液的供給後,將附著在噴吐噴嘴之前端部的清洗液去除。在清洗液與塗布液混合的情況,若混合液固化則噴嘴之前端部被弄髒,有對形成膜厚造成影響的疑慮。此點,藉由在清洗後去除前端部之清洗液,而抑制清洗液與塗布液的混合,可將前端部保持在乾淨的狀態,可適當地抑制形成膜厚改變。
本發明揭露的一態樣之基板處理方法,包含如下步驟:使對基板從前端部噴吐塗布液的液體接觸型之噴吐噴嘴往基板上方移動;以第1感測器檢測朝向基板移動的噴吐噴嘴之前端部的狀態;以及依照檢測結果,設定噴吐噴嘴之對於基板的噴吐高度,亦即噴吐噴嘴高度。
上述基板處理方法,可更包含如下步驟:從第1感測器及第2感測器之至少任一方,取得檢測和基板的分隔距離之第2感測器,與第1感測器的分隔距離,亦即感測器分隔距離;從第1感測器取得第1感測器與噴吐噴嘴的分隔距離即噴嘴分隔距離;依照感測器分隔距離及噴嘴分隔距離,導出第2感測器及噴吐噴嘴之安裝位置的差。
上述基板處理方法,可更包含如下步驟:從第2感測器,取得和基板的分隔距離;以及依照從第2感測器取得之和基板的分隔距離、與安裝位置之差,導出噴吐噴嘴高度。
上述基板處理方法,可更包含如下步驟:依據以第1感測器檢測到之前端部的狀態,控制清洗部,俾清洗噴吐噴嘴。
本發明揭露的一態樣之記錄媒體,儲存有用於使裝置實行上述基板處理方法的程式。
依本發明揭露的內容,則可以高精度調整噴吐噴嘴與基板之間隙。
1:基板處理系統
2:塗布顯影裝置(基板處理裝置)
3:曝光裝置
4:載具區塊
5:處理區塊
6:介面區塊
11:載具
14、15、16、17:處理模組
20:保持部
21:旋轉部
22:軸
23:保持部
30:驅動部
31:臂部
32:保持構件
40、140:噴嘴(噴吐噴嘴)
41、141:前端部
50:晶圓感測器(第2感測器)
60:噴嘴感測器(第1感測器)
70、70A、70B、70C:清洗部
71、71A:清洗室
72A:清洗液供給部
73A:噴吹部(清洗液去除部)
73B:吸收部(清洗液去除部)
73C:水供給部(清洗液去除部)
75a、75b、75c:噴吹機構
76A:空氣配管
77a、77b、77c:空氣引導部
78a、78c:缺口部
78b:開口
79A:噴嘴安裝位置
100、100A:控制器(控制部)
101:安裝差導出部
102:噴嘴設定部
103:塗布控制部
104、104A:清洗控制部
120:電路
121:處理器
122:記憶體
123:儲存器
124:輸出入埠
125:計時器
142:噴吐口
180:塗布液
181:氣泡部分
190:清洗液
191:混合液
195:汙染液
196:固化膜
250:水膜
A:第1移動量
A1、A8:傳遞臂
A3:搬運臂
A6:直接搬運臂
A7:升降臂
B:第2移動量
C:安裝差
D:第3移動量
E:第4移動量
R:塗布膜
U1:液體處理單元
U2:熱處理單元
U10、U11:棚架單元
W:晶圓
圖1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基板處理系統之概略構成的立體圖。
圖2係沿著圖1中之II-II線的剖面圖。
圖3係沿著圖2中之III-III線的剖面圖。
圖4係第1實施形態的液體處理單元之示意圖。
圖5係控制器的硬體構成圖。
圖6係說明晶圓感測器及噴嘴之安裝差的導出之圖。
圖7係說明晶圓感測器及噴嘴之安裝差的導出之圖。
圖8係說明晶圓感測器及噴嘴之安裝差的導出之圖。
圖9係說明晶圓感測器及噴嘴之安裝差的導出之圖。
圖10係說明噴嘴之高度調整的圖。
圖11係說明噴嘴之高度調整的圖。
圖12係說明噴嘴之高度調整的圖。
圖13係液體處理順序的流程圖。
圖14(a)~(f)係說明預先運作及螺旋塗布運作之一系列流程的圖。
圖15係安裝差導出處理順序的流程圖。
圖16係噴嘴高度調整處理順序的流程圖。
圖17(a)~(b)係對第2實施形態的基板處理系統所解決之問題予以說明的圖。
圖18(a)~(e)係對第2實施形態的基板處理系統所解決之問題予以說明的圖。
圖19(a)~(e)係對第2實施形態的基板處理系統所解決之問題予以說明的圖。
圖20(a)~(c)係對第2實施形態的基板處理系統所解決之問題予以說明的圖。
圖21(a)~(b)係對第2實施形態的基板處理系統所解決之問題予以說明的圖。
圖22係對第2實施形態的基板處理系統所解決之問題予以說明的圖。
圖23(a)~(b)係顯示噴氣所進行之噴嘴乾燥圖像的圖。
圖24係清洗部的示意圖。
圖25(a)~(c)係噴吹部的示意圖。
圖26係清洗處理順序的流程圖。
圖27(a)~(c)係變形例之清洗部的示意圖。
圖28(a)~(e)係變形例之清洗部的示意圖。
[第1實施形態]
以下,參考附圖,對第1實施形態詳細地予以說明。說明內容中,對於同一要素或具有同一功能之要素給予同一符號,省略重複的說明。
[基板處理系統]
基板處理系統1,係對基板,施行感光性被覆膜的形成、該感光性被覆膜的曝光、及該感光性被覆膜的顯影之系統。處理對象的基板,例如為半導體的晶圓W。感光性被覆膜,例如為光阻膜。
基板處理系統1,具備塗布顯影裝置2與曝光裝置3。曝光裝置3,施行形成在晶圓W上之光阻膜的曝光處理。具體而言,藉由液浸曝光等方法,對光阻膜的曝光對象部分照射能量線。塗布顯影裝置2,在曝光裝置3的曝光處理前,施行於晶圓W之表面形成光阻膜的處理,在曝光處理後,施行光阻膜的顯影處理。
(塗布顯影裝置)
以下,作為基板處理裝置之一例,說明塗布顯影裝置2的構成。如圖1~圖3所示,塗布顯影裝置2,具備載具區塊4、處理區塊5、介面區塊6、及控制器100。
載具區塊4,施行往塗布顯影裝置2內之晶圓W的導入、及來自塗布顯影裝置2內之晶圓W的導出。例如載具區塊4,可支持晶圓W用的複數個載具11,內建傳遞臂A1。載具11,例如收納圓形的複數片晶圓W。傳遞臂A1,從載具11取出晶圓W,往處理區塊5傳遞,從處理區塊5接收晶圓W,使其返回載具11內。
處理區塊5,具備複數個處理模組14、15、16、17。如圖2及圖3所示,處理模組14、15、16、17,內建有:複數液體處理單元U1、複數熱處理單元U2、及將晶圓W往此等單元搬運之搬運臂A3。處理模組17,進一步內建有直接搬運臂A6,搬運晶圓W而未經由液體處理單元U1及熱處理單元U2。液體處理單元U1,於晶圓W的表面塗布處理液。熱處理單元U2,例如內建有熱板及冷卻板,以熱板將晶圓W加熱,以冷卻板將加熱後的晶圓W冷卻而施行熱處理。
處理模組14,藉由液體處理單元U1及熱處理單元U2,於晶圓W的表面上形成下層膜。處理模組14之液體處理單元U1,於晶圓W上塗布下層膜形成用的處理液。處理模組14之熱處理單元U2,施行伴隨下層膜的形成之各種熱處理。
處理模組15,藉由液體處理單元U1及熱處理單元U2,於下層膜上形成光阻膜。處理模組15之液體處理單元U1,於下層膜上塗布光阻膜形成用的處理液(塗布液)。處理模組15之熱處理單元U2,施行伴隨光阻膜的形成之各種熱處理。關於處理模組15之液體處理單元U1的細節將在後述內容說明。
處理模組16,藉由液體處理單元U1及熱處理單元U2,於光阻膜上形成上層膜。處理模組16之液體處理單元U1,於光阻膜上塗布上層膜形成用的處理液。處理模組16之熱處理單元U2,施行伴隨上層膜的形成之各種熱處理。
處理模組17,藉由液體處理單元U1及熱處理單元U2,施行曝光後之光阻膜的顯影處理。處理模組17之液體處理單元U1,在曝光完成的晶圓W之表面上塗 布顯影用的處理液(顯影液)後,將其以清洗用的處理液(沖洗液)洗去,藉而施行光阻膜的顯影處理。處理模組17之熱處理單元U2,施行伴隨顯影處理之各種熱處理。作為熱處理的具體例,列舉顯影處理前之加熱處理(PEB:Post Exposure Bake)、顯影處理後之加熱處理(PB:Post Bake)等。
於處理區塊5內之載具區塊4側,設置棚架單元U10。棚架單元U10,區隔為在上下方向排列的複數小單元。於棚架單元U10附近,設置升降臂A7。升降臂A7,使晶圓W在棚架單元U10的小單元彼此之間升降。於處理區塊5內之介面區塊6側,設置棚架單元U11。棚架單元U11,區隔為在上下方向排列的複數小單元。
介面區塊6,在與曝光裝置3之間施行晶圓W的傳遞。例如介面區塊6,內建傳遞臂A8,與曝光裝置3相連接。傳遞臂A8,將配置在棚架單元U11的晶圓W往曝光裝置3傳遞,從曝光裝置3接收晶圓W,返回棚架單元U11。
控制器100,例如以下述順序控制塗布顯影裝置2,俾實行塗布顯影處理。
首先,控制器100,控制傳遞臂A1,以將載具11內的晶圓W往棚架單元U10搬運;控制升降臂A7,以將此晶圓W配置於處理模組14用之小單元。
接著,控制器100,控制搬運臂A3,以將棚架單元U10的晶圓W往處理模組14內之液體處理單元U1及熱處理單元U2搬運;控制液體處理單元U1及熱處理單 元U2,以在此晶圓W的表面上形成下層膜。而後,控制器100,控制搬運臂A3,以使形成有下層膜的晶圓W返回棚架單元U10;控制升降臂A7,以將此晶圓W配置於處理模組15用之小單元。
接著,控制器100,控制搬運臂A3,以將棚架單元U10的晶圓W往處理模組15內之液體處理單元U1及熱處理單元U2搬運;控制液體處理單元U1及熱處理單元U2,以在此晶圓W之下層膜上形成光阻膜。而後,控制器100,控制搬運臂A3,以使晶圓W返回棚架單元U10;控制升降臂A7,以將此晶圓W配置於處理模組16用之小單元。
接著,控制器100,控制搬運臂A3,以將棚架單元U10的晶圓W往處理模組16內之各單元搬運;控制液體處理單元U1及熱處理單元U2,以在此晶圓W之光阻膜上形成上層膜。而後,控制器100,控制搬運臂A3,以使晶圓W返回棚架單元U10;控制升降臂A7,以將此晶圓W配置於處理模組17用之小單元。
接著,控制器100,控制直接搬運臂A6,以將棚架單元U10的晶圓W往棚架單元U11搬運;控制傳遞臂A8,以將此晶圓W往曝光裝置3送出。而後,控制器100,控制傳遞臂A8,俾從曝光裝置3接收施行過曝光處理的晶圓W,使其返回棚架單元U11。
接著,控制器100,控制搬運臂A3,以將棚架單元U11的晶圓W往處理模組17內之各單元搬運;控制液體處理單元U1及熱處理單元U2,以對此晶圓W之光 阻膜施行顯影處理。而後,控制器100,控制搬運臂A3,以使晶圓W返回棚架單元U10;控制升降臂A7及傳遞臂A1,以使此晶圓W返回載具11內。以上,塗布顯影處理結束。
另,基板處理裝置之具體的構成,並未限定於以上例示之塗布顯影裝置2的構成。基板處理裝置,若具備被覆膜形成用之液體處理單元U1(處理模組14、15、16之液體處理單元U1)、及可控制該單元之控制器100,則為何種裝置皆可。
〔液體處理單元〕
接著,茲就處理模組15之液體處理單元U1詳細地予以說明。如圖4所示,處理模組15之液體處理單元U1,具備旋轉保持部20、驅動部30、噴嘴40(噴吐噴嘴)、晶圓感測器50(第2感測器)、噴嘴感測器60(第1感測器)、清洗部70、及控制器100(控制部)。
旋轉保持部20,具備旋轉部21及保持部23。旋轉部21,具有往上方突出的軸22。旋轉部21,例如將電動馬達等作為動力源而使軸22旋轉。保持部23,設置於軸22之前端部。於保持部23上,水平地配置晶圓W。保持部23,例如藉由吸附等,略水平地保持晶圓W。亦即,旋轉保持部20,在晶圓W之姿態呈略水平的狀態下,使晶圓W繞對晶圓W之表面垂直的軸(旋轉軸)而旋轉。旋轉保持部20,例如,使晶圓W從上方觀察時呈順時針旋轉。
驅動部30,驅動噴嘴40。驅動部30,使噴嘴40及晶圓感測器50,經由噴嘴感測器60的檢測範圍而往晶圓W之上方移動(參考圖12)。驅動部30,具備可保持噴嘴40及晶圓感測器50的臂部31。臂部31,具備在水平方向延伸的保持構件32。保持構件32,可在水平方向之一端側中保持噴嘴40(參考圖7),在另一端側中保持晶圓感測器50。臂部31,例如將電動馬達等作為動力源,而可於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移動。伴隨臂部31移動,保持在臂部31的噴嘴40及晶圓感測器50於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移動。亦即,驅動部30,藉由臂部31而可使噴嘴40及晶圓感測器50一同移動。
驅動部30,使噴嘴40移動,俾使噴嘴40對噴嘴感測器60進行掃描運作,藉由噴嘴感測器60檢測噴嘴40的前端部41之複數處的狀態(細節於後述內容說明)。此外,驅動部30,從依塗布液而準備的複數個噴嘴40選擇1個噴嘴40,使選出之該噴嘴40,經由噴嘴感測器60的檢測範圍而往晶圓W之上方移動(細節於後述內容說明)。此外,驅動部30,在從噴嘴40對晶圓W噴吐塗布液時,在垂直於晶圓W之旋轉軸的直線上,沿著晶圓W之徑方向而移動。
噴嘴40,對保持在保持部23的晶圓W,從其前端部41噴吐塗布液。噴嘴40為液體接觸型之噴吐噴嘴,於前端部41,形成與晶圓W的表面相對向之液體接觸面、及在該液體接觸面開口而噴吐塗布液之噴吐口。在液體接觸型噴嘴的噴嘴40中,以使液體接觸面與塗布液之液滴接觸的方式,施行對晶圓W的塗布液之噴吐。在液體處理單元U1中,對塗布液的每一種類準備噴嘴40。亦即,液體處理單元U1,具備複數個噴嘴40。噴嘴40,藉由驅動部30,配置於保持在保持 部23的晶圓W之上方。噴嘴40,在其前端部41中,朝向鉛直下方從噴吐口噴吐塗布液。藉由使塗布液乾燥,而於晶圓W的表面形成塗布膜R(參考圖4)。作為塗布液,例如列舉:用於形成光阻圖案的光阻液、用於形成保護電路之聚醯亞胺膜的聚醯亞胺液、用於形成反射防止膜(例如下層反射防止塗膜)的液體、用於形成SOG(Spin on Glass,旋塗式玻璃)膜的液體、用於形成下層膜的液體等。噴嘴40,例如,經由配管(未圖示),而與貯存塗布液之液體貯存部(未圖示)相連接,將從該液體貯存部供給的塗布液往下方噴吐,藉而對晶圓W供給塗布液。
晶圓感測器50,係檢測和晶圓W的分隔距離(參考圖10)之位移感測器。作為晶圓感測器50,例如,使用藉由將來自檢測距離之對象物體(對象物)的反射光之波長資訊取得作為色彩資訊,而導出與對象物的分隔距離之感測器。由於依照此等色彩資訊導出分隔距離,在例如使用雷射位移計等的情況成為問題之安裝誤差(反射光從斜向入射的情況無法正確導出分隔距離等),並未成為問題。晶圓感測器50,如同上述地保持在驅動部30的臂部31(詳而言之,保持在保持構件32的端部),可與臂部31一同於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移動。晶圓感測器50,配置在可檢測和噴嘴感測器60的分隔距離之位置。亦即,晶圓感測器50,配置為在藉由臂部31移動之移動路徑的至少一部分中,可檢測和噴嘴感測器60的分隔距離。晶圓感測器50,將測定到的距離資訊,例如以既定時間間隔往控制器100輸出。
噴嘴感測器60,檢測驅動部30所移動的噴嘴40之前端部41的狀態。前端部41的狀態,例如為前端部41之各領域的水平度、或固接於前端部41之塗布液的狀態。噴嘴感測器60,例如係藉由檢測和噴嘴40之前端部41的分隔距離,而檢測上述前端部41的狀態之位移感測器。作為噴嘴感測器60,例如,使用藉由將來自檢測距離之對象物的反射光之波長資訊取得作為色彩資訊,而導出與對象物的分隔距離之感測器。噴嘴感測器60,配置於驅動部30所移動的噴嘴40及晶圓感測器50之移動路徑的下方。噴嘴感測器60,可檢測和噴嘴40之前端部41的分隔距離、及和晶圓感測器50的分隔距離。噴嘴感測器60,對於對噴嘴感測器60進行掃描運作之噴嘴40,檢測複數處的狀態(亦即,檢測複數處的分隔距離)。噴嘴感測器60,將測定到的距離資訊,例如以既定時間間隔往控制器100輸出。
清洗部70,係以清洗液清洗噴嘴40之構成。清洗部70,具備收納噴嘴40的清洗室71。清洗部70,例如在清洗室71收納有噴吐塗布液後之噴嘴40的狀態下,從清洗液供給部(未圖示)往清洗室71內供給清洗液,形成清洗液的渦流,藉以清洗噴嘴40之前端部41。作為清洗液,例如使用稀釋劑。
控制器100,由一或複數個控制用電腦構成。例如控制器100,具備圖5所示之電路120。電路120,具備一或複數個處理器121、記憶體122、儲存器123、輸出入埠124、計時器125。
輸出入埠124,在與旋轉部21、驅動部30、晶圓感測器50、噴嘴感測器60、及清洗部70之間施行電氣訊號的輸出入。計時器125,例如計算一定周期的基準 脈波藉以量測經過時間。儲存器123,例如具備硬碟等,可由電腦讀取之記錄媒體。記錄媒體,記錄用於實行後述基板處理順序的程式。記錄媒體,亦可為非揮發性之半導體記憶體、磁光碟及光碟等可取出的媒體。記憶體122,暫時記錄從儲存器123之記錄媒體裝載的程式、及處理器121所產生的演算結果。處理器121,與記憶體122協同實行上述程式,藉而構成上述各功能模組。
另,控制器100的硬體構成,不限為必須由程式構成各功能模組。例如控制器100之各功能模組,亦可由專用的邏輯電路或將其整合的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特殊應用積體電路)構成。
控制器100,施行既定控制,俾導出晶圓感測器50及噴嘴40之安裝差(上下方向的安裝位置之差)。亦即,控制器100,執行下述處理:從噴嘴感測器60及晶圓感測器50之至少任一方,取得噴嘴感測器60及晶圓感測器50的分隔距離,亦即感測器分隔距離;從噴嘴感測器60,取得噴嘴感測器60及噴嘴40的分隔距離,亦即噴嘴分隔距離;依照感測器分隔距離及噴嘴分隔距離,導出晶圓感測器50及噴嘴40之安裝差。
控制器100,考慮上述安裝差,施行既定控制,俾設定(調整)施行塗布液噴吐之噴嘴40的高度。亦即,控制器100,更執行下述處理:從晶圓感測器50取得和晶圓W的分隔距離;控制驅動部30,俾使晶圓W及噴嘴40的分隔距離成為既定噴吐噴嘴高度,晶圓W及噴嘴40的分隔距離,係依照從晶圓感測器50取得之和晶圓W的分隔距離、與上述安裝差而導出。
進一步,控制器100,執行下述處理:依據以噴嘴感測器60檢測到的前端部41之塗布液的狀態,控制清洗部70,俾清洗噴嘴40。
如圖4所示,控制器100,作為功能模組,具備安裝差導出部101、噴嘴設定部102、塗布控制部103、及清洗控制部104。
安裝差導出部101,導出晶圓感測器50及噴嘴40之安裝差。具體而言,安裝差導出部101,辨別晶圓感測器50位於噴嘴感測器60之正上方既定距離(例如40mm;以下使既定距離為40mm而予以說明)位置的情況之驅動部30的移動量即第1移動量A(參考圖6)、及噴嘴40位於噴嘴感測器60之正上方40mm位置的情況之驅動部30的移動量即第2移動量B(參考圖7),從第1移動量A減去第2移動量B,藉以辨別晶圓感測器50及噴嘴40之安裝差C(參考圖9)。第1移動量A及第2移動量B,皆為從臂部31的上下方向之起始位置即Z軸HOME位置,往下方之臂部31的移動量(參考圖6及圖7)。參考圖6~圖9,對於安裝差導出部101所進行之安裝差的導出詳細地予以說明。
安裝差導出部101,首先,如圖6所示,控制驅動部30,以使晶圓感測器50往噴嘴感測器60之正上方40mm(設計值)移動。驅動部30,依據安裝差導出部101的控制,使臂部31從Z軸HOME位置,往下方移動預先決定的移動量(設計值)。在此一狀態下,安裝差導出部101,控制驅動部30,俾藉由噴嘴感測器60測定至少晶圓感測器50的兩端部分之和噴嘴感測器60的分隔距離。驅動部30, 依據安裝差導出部101的控制,保持上下方向之高度,並使晶圓感測器50往左右方向移動。安裝差導出部101,從噴嘴感測器60,取得晶圓感測器50的兩端部分之和噴嘴感測器60的分隔距離。安裝差導出部101,將取得之兩端部分的分隔距離中之距離較短者,辨別為感測器分隔距離。該感測器分隔距離,係由噴嘴感測器60實際測定出的測定值。
安裝差導出部101,導出依據感測器分隔距離之值。依據感測器分隔距離之值,係以感測器分隔距離與上述設計值的差分所導出之值。例如,在感測器分隔距離為較設計值40mm更小之39mm的情況,使從40mm減去39mm之+1mm,為上述依據感測器分隔距離之值。此外,在感測器分隔距離為較設計值40mm更大之41mm的情況,使從40mm減去41mm之-1mm,為上述依據感測器分隔距離之值。而後,安裝差導出部101,藉由從使其為設計值的情況之由Z軸HOME位置往下方的移動量,減去上述依據感測器分隔距離之值,而辨別晶圓感測器50位於噴嘴感測器60之正上方40mm位置的情況之驅動部30的移動量(由Z軸HOME位置往下方的移動量)即第1移動量A(參考圖6)。該第1移動量A,係依據由噴嘴感測器60實際測定出的測定值之值,亦即依據感測器分隔距離之值。
安裝差導出部101,接著,如圖7所示,控制驅動部30,以使噴嘴40往噴嘴感測器60之正上方40mm(設計值)移動。驅動部30,依據安裝差導出部101的控制,使臂部31從Z軸HOME位置,往下方移動預先決定的移動量(設計值)。在此一狀態下,安裝差導出部101,控制驅動部30,以使噴嘴40對噴嘴感測器60進行掃描運作。驅動部30,依據安裝差導出部101的控制,保持上下方向之高度, 並使噴嘴40於左右方向對噴嘴感測器60進行掃描運作。在此一狀態下,安裝差導出部101,從噴嘴感測器60,例如以既定時間間隔(例如每100ms)取得晶圓感測器50及噴嘴感測器60的分隔距離。取得的複數分隔距離,例如如圖8所示,可依噴嘴40之前端部41的各領域(水平方向的位置),取22μm~41μm程度之值。安裝差導出部101,將取得的複數分隔距離中之最短的距離,辨別為噴嘴分隔距離。該噴嘴分隔距離,係由噴嘴感測器60實際測定出的測定值。
安裝差導出部101,導出依據噴嘴分隔距離之值。依據噴嘴分隔距離之值,係以噴嘴分隔距離與上述設計值的差分所導出之值。例如,在噴嘴分隔距離為較設計值40mm更小之39mm的情況,使從40mm減去39mm之+1mm,為上述依據噴嘴分隔距離之值。此外,在噴嘴分隔距離為較設計值40mm更大之41mm的情況,使從40mm減去41mm之-1mm,為上述依據噴嘴分隔距離之值。而後,安裝差導出部101,藉由從使其為設計值的情況之由Z軸HOME位置往下方的移動量,減去上述依據噴嘴分隔距離之值,而辨別噴嘴40位於噴嘴感測器60之正上方40mm位置的情況之驅動部30的移動量(由Z軸HOME位置往下方的移動量)即第2移動量B(參考圖7)。該第2移動量B,係依據由噴嘴感測器60實際測定出的測定值之值,亦即依據噴嘴分隔距離之值。
安裝差導出部101,藉由從第1移動量A減去第2移動量B,而辨別晶圓感測器50及噴嘴40之安裝差C(參考圖9)。該安裝差C,使用在後述噴嘴設定部102的處理。
噴嘴設定部102,依照上述安裝差,控制使噴嘴40成為既定噴吐噴嘴高度。噴嘴設定部102,如圖10所示,控制驅動部30,以使晶圓感測器50往晶圓W的中心(晶圓中心)之正上方40mm(設計值)移動。驅動部30,依據噴嘴設定部102的控制,使臂部31從Z軸HOME位置,往下方移動預先決定的移動量(設計值)。在此一狀態下,噴嘴設定部102,控制驅動部30,以使晶圓感測器50對晶圓W進行掃描運作。驅動部30,依據噴嘴設定部102的控制,保持上下方向之高度,並使晶圓感測器50於左右方向對晶圓W進行掃描運作。噴嘴設定部102,從晶圓感測器50,例如以既定時間間隔(例如每100ms)取得與晶圓W的分隔距離。取得的複數分隔距離,例如如圖11所示,可依據晶圓W之圖案的凸凹,而取各式各樣的值。噴嘴設定部102,將取得的複數分隔距離中之最短的距離,辨別為晶圓分隔距離。該晶圓分隔距離,係由晶圓感測器50實際測定出的測定值。
噴嘴設定部102,導出依據晶圓分隔距離之值。依據晶圓分隔距離之值,係以晶圓分隔距離與上述設計值的差分所導出之值。例如,在晶圓分隔距離為較設計值40mm更小之39mm的情況,使從40mm減去39mm之+1mm,為上述依據晶圓分隔距離之值。此外,在晶圓分隔距離為較設計值40mm更大之41mm的情況,使從40mm減去41mm之-1mm,為上述依據晶圓分隔距離之值。而後,噴嘴設定部102,藉由從使其為設計值的情況之由Z軸HOME位置往下方的移動量,減去上述依據晶圓分隔距離之值,而辨別晶圓感測器50位於晶圓W之正上方40mm位置的情況之驅動部30的移動量(由Z軸HOME位置往下方的移動量),亦即第3移動量D(參考圖10)。該第3移動量D,係依據由晶圓感測器50實際測定出的測定值之值,亦即依據晶圓分隔距離之值。
噴嘴設定部102,依照由安裝差導出部101導出之安裝差C及第3移動量D,辨別使噴嘴40呈既定噴吐噴嘴高度之驅動部30的移動量,亦即第4移動量E,控制驅動部30以使驅動部30的移動量成為該第4移動量E(參考圖12)。該既定噴吐噴嘴高度(GAP),為噴嘴40施行螺旋塗布(細節於後述內容說明)時適當的高度,例如使其為50μm等。驅動部30的第4移動量E,例如藉由下式導出。
第4移動量E=(40mm(設計值)+第3移動量D)-(安裝差C)-50μm(GAP)
塗布控制部103,控制以噴嘴設定部102調整為既定噴吐噴嘴高度(從晶圓W算起50μm的高度)之噴嘴40所進行的往晶圓W之塗布液噴吐。塗布控制部103,控制旋轉部21,使晶圓W以既定轉速旋轉。塗布控制部103,控制驅動部30,俾在晶圓W旋轉的狀態中,使噴嘴40在旋轉軸與晶圓W的邊緣之間,沿著晶圓W的表面之既定方向(水平方向)移動。塗布控制部103,控制往噴嘴40送入塗布液之泵及閥(皆未圖示),俾從沿著晶圓W的表面移動之噴嘴40的前端部41之噴吐口噴吐塗布液。亦即,塗布控制部103,控制來自噴嘴40之塗布液的開(ON)/關(OFF)。如此地,在晶圓W旋轉的狀態下使噴嘴40於晶圓W的表面往水平方向移動,從噴嘴40對晶圓W的表面噴吐塗布液,則如圖14(e)所示地,在晶圓W的表面中將塗布液螺旋狀地塗布。
清洗控制部104,依據以噴嘴感測器60檢測到之噴嘴40的前端部41之塗布液的狀態,控制清洗部70,俾清洗噴嘴40。清洗控制部104,例如,在噴嘴40所進 行之塗布後,以噴嘴感測器60檢測到之噴嘴感測器60及噴嘴40的分隔距離,較正常時更小(超過容許範圍的小)之情況,判定為前端部41受到塗布液弄髒,決定以清洗部70清洗噴嘴40。此一情況,清洗控制部104,控制驅動部30,俾將塗布後之噴嘴40收納於清洗部70的清洗室71。而後,清洗控制部104,控制清洗液供給部(未圖示),俾往清洗室71內供給清洗液。清洗控制部104,當清洗結束,則控制驅動部30,將噴嘴40配置於原本的收納位置。
〔液體處理順序〕
接著,作為基板處理方法之一例,說明控制器100所實行的液體處理順序。如圖13所示,控制器100,首先,實行步驟S1。步驟S1,包含測定(導出)晶圓感測器50及噴嘴40之安裝差的安裝差導出處理。更詳細的順序將於後述內容說明。接著,控制器100實行步驟S3。步驟S3,包含將噴嘴40調整為既定噴吐噴嘴高度的噴吐噴嘴高度調整處理。更詳細的順序將於後述內容說明。接著,控制器100實行步驟S5。步驟S5,包含從調整至噴吐噴嘴高度之噴嘴40對晶圓W噴吐塗布液的塗布處理。另,控制器100,亦可在步驟S5後,施行上述清洗控制部104所進行的清洗控制。
於圖14,顯示上述步驟S1~步驟S5的液體處理順序之一系列流程。如圖14(a)所示,步驟S1之安裝差導出處理中,測定噴嘴感測器60及晶圓感測器50的分隔距離即感測器分隔距離,並測定噴嘴感測器60及噴嘴40之前端部41的分隔距離即噴嘴分隔距離,依照該感測器分隔距離及噴嘴分隔距離,導出晶圓感測器50及噴嘴40之安裝差。此外,如圖14(b)及圖14(c)所示,在步驟S3的噴 吐噴嘴高度調整處理中,測定晶圓感測器50及晶圓W的分隔距離(參考圖14(b)),依照和該晶圓W的分隔距離及上述安裝差,調整使晶圓W與噴嘴40之前端部41的分隔距離成為既定噴吐噴嘴高度(參考圖14(c))。圖14(a)~圖14(c)所示之處理,為預先運作的處理。
而後,如圖14(d)~(f)所示,步驟S5的塗布處理中,在晶圓W旋轉的狀態中開始來自噴嘴40之塗布液的噴吐(參考圖14(d)),於晶圓W的旋轉軸與邊緣之間中使噴嘴40往水平方向移動,藉以在晶圓W的表面中將塗布液螺旋狀地塗布(參考圖14(e)),於晶圓W的表面全體形成塗布膜R(參考圖14(f))。圖14(d)~(f)所示之處理,為螺旋塗布運作的處理。
(安裝差導出處理順序)
接著,說明上述步驟S1的安裝差導出處理之詳細順序。如圖15所示,控制器100,首先,實行步驟S11。步驟S11中,安裝差導出部101控制驅動部30,以使晶圓感測器50往噴嘴感測器60之正上方40mm(設計值)移動。驅動部30,依據安裝差導出部101的控制,使臂部31從Z軸HOME位置,往下方移動預先決定的移動量(設計值)。
接著,控制器100實行步驟S12。步驟S12中,安裝差導出部101控制驅動部30,俾由噴嘴感測器60測定至晶圓感測器50之水平方向兩端部分的分隔距離。驅動部30,依據安裝差導出部101的控制,保持上下方向之高度,並使晶圓感測 器50往左右方向移動。安裝差導出部101,從噴嘴感測器60,取得晶圓感測器50的兩端部分之和噴嘴感測器60的分隔距離。
接著,控制器100實行步驟S13。步驟S13中,安裝差導出部101,將取得之兩端部分的分隔距離中之距離較短者,決定為感測器分隔距離(測定值)。
接著,控制器100實行步驟S14。步驟S14中,安裝差導出部101,將依據測定值即感測器分隔距離之值,從步驟S11的移動量(依據設計值的從驅動部30之Z軸HOME位置的移動量)減去。依據感測器分隔距離之值,係以感測器分隔距離與設計值(40mm)的差分所導出之值。
接著,控制器100實行步驟S15。步驟S15中,安裝差導出部101,將由步驟S14的減算處理導出之值,辨別作為晶圓感測器50位於噴嘴感測器60之正上方40mm位置的情況之驅動部30的移動量(由Z軸HOME位置往下方的移動量),亦即第1移動量A(參考圖6)。
接著,控制器100實行步驟S16。步驟S16中,安裝差導出部101控制驅動部30,以使噴嘴40的前端部41往噴嘴感測器60之正上方40mm(設計值)移動。驅動部30,依據安裝差導出部101的控制,使臂部31從Z軸HOME位置,往下方移動預先決定的移動量(設計值)。
接著,控制器100實行步驟S17。步驟S17中,安裝差導出部101控制驅動部30,俾藉由噴嘴感測器60測定複數處至噴嘴40之前端部41為止的距離。驅動部30,依據安裝差導出部101的控制,保持上下方向之高度,並使噴嘴40於左右方向對噴嘴感測器60進行掃描運作。在此一狀態下,安裝差導出部101,從噴嘴感測器60,例如以既定時間間隔(例如每100ms)取得晶圓感測器50及噴嘴感測器60的分隔距離。
接著,控制器100實行步驟S18。步驟S18中,安裝差導出部101,將取得的複數分隔距離中之距離最短者,決定為噴嘴分隔距離(測定值)。
接著,控制器100實行步驟S19。步驟S19中,安裝差導出部101,將依據測定值即噴嘴分隔距離之值,從步驟S16的移動量(依據設計值的從驅動部30之Z軸HOME位置的移動量)減去。依據噴嘴分隔距離之值,係以噴嘴分隔距離與設計值(40mm)的差分所導出之值。
接著,控制器100實行步驟S20。步驟S20中,安裝差導出部101,將由步驟S19的減算處理導出之值,辨別作為噴嘴40之前端部41位於噴嘴感測器60之正上方40mm的情況之驅動部30的移動量(由Z軸HOME位置往下方的移動量),亦即第2移動量B(參考圖7)。
接著,控制器100實行步驟S21。步驟S21中,安裝差導出部101,藉由從第1移動量A減去第2移動量B,而辨別晶圓感測器50及噴嘴40之安裝差C(參考圖9)。以上,安裝差導出處理結束。
(噴吐噴嘴高度調整處理順序)
接著,說明上述步驟S3的噴吐噴嘴高度調整處理之詳細順序。如圖16所示,控制器100,首先,實行步驟S31。步驟S31中,噴嘴設定部102控制驅動部30,以使晶圓感測器50往晶圓W之正上方40mm(設計值)移動。驅動部30,依據噴嘴設定部102的控制,使臂部31從Z軸HOME位置,往下方移動預先決定的移動量(設計值)。
接著,控制器100實行步驟S32。步驟S32中,噴嘴設定部102控制驅動部30,俾藉由晶圓感測器50測定複數處晶圓感測器50與晶圓W的分隔距離。驅動部30,依據噴嘴設定部102的控制,保持上下方向之高度,並使晶圓感測器50於左右方向對晶圓W進行掃描運作。在此一狀態下,噴嘴設定部102,從晶圓感測器50,例如以既定時間間隔(例如每100ms)取得與晶圓W的分隔距離。
接著,控制器100實行步驟S33。步驟S33中,噴嘴設定部102,將取得的複數分隔距離中之距離最短者,決定為晶圓分隔距離(測定值)。
接著,控制器100實行步驟S34。步驟S34中,噴嘴設定部102,將依據測定值即晶圓分隔距離之值,從步驟S31的移動量(依據設計值的從驅動部30之Z軸 HOME位置的移動量)減去。依據晶圓分隔距離之值,係以晶圓分隔距離與設計值(40mm)的差分所導出之值。
接著,控制器100實行步驟S35。步驟S35中,噴嘴設定部102,將由步驟S34的減算處理導出之值,辨別作為晶圓感測器50位於晶圓W之正上方40mm位置的情況之驅動部30的移動量(由Z軸HOME位置往下方的移動量),亦即第3移動量D(參考圖10)。
接著,控制器100實行步驟S36。步驟S36中,噴嘴設定部102,依照由安裝差導出部101導出之安裝差C及第3移動量D,辨別使噴嘴40成為既定噴吐噴嘴高度(例如50μm)之驅動部30的移動量,亦即第4移動量E。
接著,控制器100實行步驟S37。步驟S37中,噴嘴設定部102控制驅動部30,以使驅動部30的移動量成為該第4移動量E(參考圖12)。以上,噴吐噴嘴高度調整處理結束。
另,雖說明液體處理順序之一系列流程,但各處理亦可不必每次以整套方式施行。例如,辨別第1移動量A之步驟S11~S15的處理,可在裝置之初始化時施行;辨別第2移動量B及安裝差C之步驟S16~S21的處理,可在裝置之初始化及噴嘴切換時施行;辨別第3移動量D及第4移動量E之步驟S31~S36的處理,可對每片晶圓W施行。
〔第1實施形態之作用效果〕
如同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液體處理單元U1,具備:保持部23,保持晶圓W;噴嘴40,對保持在保持部23的晶圓W,從前端部41噴吐塗布液;驅動部30,使噴嘴40往晶圓W之上方移動;以及噴嘴感測器60,檢測驅動部30所移動的噴嘴40之前端部41的狀態。
此等液體處理單元U1中,以噴嘴感測器60,檢測藉由驅動部30移動的噴嘴40之前端部41的狀態。藉此,例如,可取得和噴嘴40的分隔距離、噴嘴40之前端部41的水平度、或固接於前端部41之塗布液的狀態等資訊,利用此等資訊,可適當設定塗布液噴吐時的噴嘴40與晶圓W之間隙。從上述內容來看,依液體處理單元U1,則可以高精度調整噴嘴40與晶圓W之間隙。
噴嘴感測器60,配置於驅動部30所移動的噴嘴40之移動路徑的下方。藉由驅動部30移動之噴嘴40,從晶圓W的上方(亦即,從噴嘴40的下部即前端部41)噴吐塗布液後,由於噴嘴感測器60配置於噴嘴40之移動路徑的下方,而可藉由噴嘴感測器60適宜檢測噴嘴40之前端部41的狀態。亦即,可精度更良好地調整噴嘴40與晶圓W之間隙。
驅動部30,使噴嘴40移動,俾使噴嘴40對噴嘴感測器60進行掃描運作,藉由噴嘴感測器60檢測前端部41之複數處的狀態。噴嘴40之前端部41不易成為完全平坦,在前端部41的領域間可能產生例如數十μm程度之凹凸。此點,藉由掃 描運作,以噴嘴感測器60檢測前端部41之複數處的狀態,藉而可考慮到上述凹凸,並設定噴嘴40與晶圓W之間隙。
液體處理單元U1,具備複數個噴嘴40,驅動部30,從複數個噴嘴40選擇至少1個噴嘴40,使選出之噴嘴40,經由噴嘴感測器60的檢測範圍而往晶圓W之上方移動。藉此,例如可於每種塗布液準備噴嘴40,對各噴嘴40設定噴嘴40與晶圓W之間隙。此外,成為每當切換噴嘴40時可設定噴嘴40與晶圓W之間隙,故可精度更良好地調整間隙。此外,在使用複數個噴嘴40的情況中,亦無需於每個噴嘴準備感測器,故可使構成簡易化。
液體處理單元U1,進一步具備:晶圓感測器50,檢測和晶圓W的分隔距離;驅動部30,具有保持噴嘴40及晶圓感測器50之臂部31,藉由臂部31使噴嘴40及晶圓感測器50移動。藉此,藉由與噴嘴40一同保持在臂部31之晶圓感測器50,可檢測和晶圓W的分隔距離。亦即,可適當地辨別噴嘴40與晶圓W的分隔距離,精度更良好地調整噴嘴40與晶圓W之間隙。
噴嘴感測器60,可和檢測噴嘴40的分隔距離、及和晶圓感測器50的分隔距離;晶圓感測器50,可檢測和噴嘴感測器60的分隔距離;控制器100,執行下述處理:從噴嘴感測器60及晶圓感測器50之至少任一方,取得噴嘴感測器60及晶圓感測器50的分隔距離,亦即感測器分隔距離;從噴嘴感測器60,取得噴嘴感測器60及噴嘴40的分隔距離,亦即噴嘴分隔距離;依照感測器分隔距離及噴嘴分隔距離,導出晶圓感測器50及噴嘴40之安裝差。如此地,藉由導出晶圓感測 器50及噴嘴40之安裝位置的差,亦即安裝差,而可依照上述晶圓感測器50之檢測結果,以高精度辨別噴嘴40與晶圓W的分隔距離。藉此,可精度更為良好地調整噴嘴40與晶圓W之間隙。
控制器100,更執行下述處理:從晶圓感測器50取得和晶圓W的分隔距離;控制驅動部30,俾使依照從晶圓感測器50取得之和晶圓W的分隔距離與安裝差所導出之晶圓W及噴嘴40的分隔距離,成為既定噴吐噴嘴高度。藉此,可考慮到上述安裝差而適當地調整噴嘴40與晶圓W之間隙,使噴嘴40成為既定噴吐噴嘴高度。
液體處理單元U1,具備以清洗液清洗噴嘴40之清洗部70;噴嘴感測器60,檢測前端部41之塗布液的狀態;控制器100,更執行下述處理:依據以噴嘴感測器60檢測到的前端部41之塗布液的狀態,控制清洗部70,俾清洗噴嘴40。藉此,例如,在噴嘴40與晶圓W之間隙因固接於前端部41的塗布液而造成影響之情況,可進行清洗部70的清洗。因而,可精度更良好地調整噴嘴40與晶圓W之間隙,可適當地抑制因前端部41的髒污而改變形成膜厚等。
〔第2實施形態〕
接著,參考圖17~圖26,對於第2實施形態的液體處理單元予以說明。另,本實施形態之說明,主要對於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的點予以說明。
第2實施形態的液體處理單元,具備以解決施行上述螺旋塗布所造成的噴嘴之前端部髒污為目的的構成。首先,參考圖17~圖22,茲就關於施行螺旋塗布之情況的噴嘴之前端部髒污的問題予以說明。
如圖17(a)所示,在施行螺旋塗布的情況,必須縮短噴嘴140之前端部141與晶圓W的分隔距離(例如50μm等)。若將塗布液180以此等液體接觸型的噴嘴140塗布,則如圖17(b)所示,不僅噴吐口142,前端部141(液體接觸部分)全體亦被塗布液180弄髒。以液體接觸型的噴嘴塗布之塗布液180為高黏度(500~7000cp),因而在塗布後不易將噴嘴140之前端部141保持在乾淨的狀態。
此處,從圖18(a)所示之塗布結束的狀態,成為圖18(b)所示之前端部141弄髒的狀態後,如圖18(c)及圖18(d)所示地有塗布液180產生氣泡部分181的情況。在此一狀態下,若施行回吸,則因塗布液180為高黏度液體,故如圖18(e)所示,成為噴嘴140之內部包入氣泡部分181的狀態,無法將塗布液180的液面保持為高液面。因此,即便為施行回吸的情況,仍成為噴嘴140之前端部141被塗布液180弄髒的狀態。
而後,在噴嘴140之前端部141被弄髒的狀態下,如圖19(a)所示地以稀釋劑等清洗液190施行清洗,則如圖19(b)所示,外觀上,可看見前端部141已洗淨。然而,在前端部141中,塗布液180與清洗液190接觸,因而如圖19(c)~圖19(e)所示,混有塗布液180與清洗液190的混合液191侵入噴嘴140之內部。
進一步,侵入至噴嘴140之內部的混合液191,隨著時間經過,則如圖20(a)所示,往清洗液190溶出,其結果,噴嘴140之前端部141如圖20(b)所示地成為以汙染液195覆蓋的狀態。該汙染液195乾燥而固化,因而在前端部141,形成固化膜196(參考圖20(c))。由於此等固化膜196形成,故前端部141與晶圓W之間隙改變,有對螺旋塗布所進行的形成膜厚產生影響之疑慮。
此外,圖21(a)所示之侵入至噴嘴140的內部之混合液191(混有塗布液180與清洗液190之液體),如圖21(b)所示地在塗布時往晶圓W噴吐,故對晶圓W噴吐濃度變稀薄之液體(濃度較塗布液180稀薄之液體)。因此,對形成膜厚產生影響。如同圖22的虛線所示,在稀釋劑等清洗液進入噴嘴140的內部而噴吐混合液191之情況,依晶圓W的位置,形成膜厚之不均變大(相較於圖22的實線所示的平常時,形成膜厚之不均變大)。
第2實施形態的液體處理單元中,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採用以噴氣(air blow)使清洗液乾燥,將清洗液去除,藉而抑制塗布液與清洗液的混合之構成。亦即,如圖23(a)所示地在以清洗液190清洗前端部41後,清洗液190與塗布液混合前,藉由使空氣吹拂附著於前端部41之清洗液190,而使該清洗液190乾燥。藉此,如圖23(b)所示,可去除清洗液190,抑制清洗液190與塗布液的混合。藉此,將前端部41保持在乾淨的狀態,可有效地抑制形成膜厚改變。
第2實施形態的液體處理單元,具體而言,具備圖24所示之清洗部70A與控制器100A。清洗部70A,係以清洗液清洗噴嘴40之構成。清洗部70A,具備收納 噴嘴40的清洗室71A。進一步,清洗部70A,具備清洗液供給部72A、及噴吹部73A(清洗液去除部)。
清洗液供給部72A,係依據控制器100A之清洗控制部104A的控制,而對清洗室71A供給清洗液190之構成。清洗液供給部72A,例如在清洗室71A收納有噴吐塗布液後之噴嘴40的狀態下,往清洗室71A內供給清洗液190,形成清洗液190的渦流,藉以清洗噴嘴40之前端部41。
噴吹部73A為下述構成:依據控制器100A之清洗控制部104A的控制,對附著於前端部41的清洗液190噴吹空氣,藉而使清洗液190乾燥,從前端部41將清洗液190去除。噴吹部73A,藉由將空氣送入清洗室71A,而對噴嘴40之前端部41的清洗液190噴吹空氣。
作為用於使從噴吹部73A送入清洗室71A的空氣,適當地吹拂前端部41之清洗液190的構成,清洗部70A,具備噴吹機構75a(參考圖25(a))。噴吹機構75a,設置於清洗室71A內,係用於對配置於噴嘴安裝位置79A的噴嘴40之前端部41,有效地噴吹空氣的構成。
如圖25(a)所示,噴吹機構75a,具備空氣配管76A、及空氣引導部77a。空氣配管76A,為將從噴吹部73A送入的空氣送至空氣引導部77a之配管。空氣引導部77a,為圓環狀的構件。於空氣引導部77a之內側,形成上述噴嘴安裝位置79A。從空氣配管76A送至的空氣,沿著空氣引導部77a之外緣迴旋。於空氣引導 部77a,形成2處(在徑方向中相對向的2處)缺口部78a。藉由形成缺口部78a,使在空氣引導部77a之外緣流動的空氣,從缺口部78a往噴嘴安裝位置79A側流入。從缺口部78a流入的空氣,沿著空氣引導部77a之內緣迴旋。藉此,可對配置於噴嘴安裝位置79A的噴嘴40之前端部41的清洗液190,迴旋狀地噴吹空氣,可使前端部41之清洗液190徹底乾燥。
此外,清洗部70A,亦可取代噴吹機構75a,具備圖25(b)所示之噴吹機構75b。噴吹機構75b,取代空氣引導部77a,具備空氣引導部77b。空氣引導部77b,為圓環狀的構件。於空氣引導部77b,在從空氣配管76A送入的空氣之流入部分,形成開口78b。藉由形成開口78b,從空氣配管76A送入的空氣,直線地從開口78b流入噴嘴安裝位置79A。藉此,可對配置於噴嘴安裝位置79A的噴嘴40之前端部41的清洗液190,噴吹直線的(帶狀的)空氣,可藉由威力強的空氣,使前端部41的清洗液190乾燥。
此外,清洗部70A,亦可取代噴吹機構75a、75b,具備圖25(c)所示之噴吹機構75c。噴吹機構75c,取代空氣引導部77a、77b,具備空氣引導部77c。空氣引導部77c,為圓環狀的構件。於空氣引導部77c,沿著圓周方向以一定的間隔形成6處缺口部78c。藉由形成缺口部78c,而使在空氣引導部77c之外緣流動的空氣,從缺口部78c往噴嘴安裝位置79A側流入。藉由從沿著圓周方向以一定的間隔形成之缺口部78c噴吹空氣,而可對清洗液190從多方向噴吹空氣,可使前端部41的清洗液190徹底乾燥。
(清洗處理順序)
接著,作為基板處理方法之一例,說明控制器100A所實行的液體處理順序。如圖26所示,控制器100A,首先,實行步驟S7。步驟S7中,清洗控制部104A,控制驅動部30,以將噴嘴40收納於清洗室71A。
接著,控制器100A,實行步驟S8。步驟S8中,清洗控制部104A,控制清洗液供給部72A,以對清洗室71A內的噴嘴40之前端部41供給清洗液190(稀釋劑)。
接著,控制器100A,實行步驟S9。步驟S9中,清洗控制部104A,控制噴吹部73A,以對噴嘴40之前端部41噴吹空氣。由噴吹部73A噴吹出的空氣,經由噴吹機構75a(或噴吹機構75b、噴吹機構75c),對噴嘴40之前端部41的清洗液190噴吹。藉此,可乾燥清洗液190,從前端部41去除清洗液190。
〔變形例〕
以上,雖對本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未限定為上述實施形態。例如,作為清洗液去除部雖例示噴吹部73A,但清洗液去除部並未限定於此,亦可使其為圖27及圖28所例示之構成。
圖27所示之清洗部70B,作為將附著於噴嘴40之前端部41的清洗液190去除之清洗液去除部的一例,具備吸收部73B。吸收部73B,係藉由壓緊前端部41,而吸收殘存在前端部41的清洗液190之構件。吸收部73B,例如為以PVA(polyvinyl alcohol,聚乙烯醇)等海綿狀的合成樹脂構成之板子。如圖27(a) 所示,首先,將清洗液190所進行的清洗後之噴嘴40配置於吸收部73B之正上方,如圖27(b)所示,使噴嘴40之前端部41壓緊吸收部73B。藉此,如圖27(c)所示,將殘存於前端部41的清洗液190往吸收部73B吸收。另,將吸收清洗液190之吸收部73B,例如以稀釋劑清洗而自然乾燥後,重複使用。
圖28所示之清洗部70C,作為清洗液去除部之一例,具備水供給部73C(參考圖28(b))。水供給部73C,藉由對前端部41供給水,而於前端部41形成水膜。對圖28(a)所示之附著有清洗液190的噴嘴40之前端部41,如圖28(b)所示地從水供給部73C供給水。藉此,將清洗液置換為水,於前端部41形成水膜250。在此一狀態下,如圖28(c)所示地藉由回吸而將液面往上拉,如圖28(d)所示地將前端部41壓緊在上述吸收部73B。藉此,如圖28(e)所示,將前端部41之多餘的水去除。另,在藉由吸收部73B仍未將水充分吸收的情況,亦可施行噴氣等。藉由水膜250使噴吐口成為如加蓋般的狀態,故可抑制液體的溶出、乾燥、及噴嘴汙染。此外,由於水與油分離,因而水往噴嘴40內的浸透亦受到抑制。
20‧‧‧保持部
21‧‧‧旋轉部
22‧‧‧軸
23‧‧‧保持部
30‧‧‧驅動部
31‧‧‧臂部
32‧‧‧保持構件
40‧‧‧噴嘴(噴吐噴嘴)
41‧‧‧前端部
50‧‧‧晶圓感測器(第2感測器)
60‧‧‧噴嘴感測器(第1感測器)
70‧‧‧清洗部
71‧‧‧清洗室
100‧‧‧控制器(控制部)
101‧‧‧安裝差導出部
102‧‧‧噴嘴設定部
103‧‧‧塗布控制部
104‧‧‧清洗控制部
R‧‧‧塗布膜
U1‧‧‧液體處理單元
W‧‧‧晶圓

Claims (11)

  1. 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包含:保持部,用以保持基板;至少1個液體接觸型之噴吐噴嘴,從其前端部對保持在該保持部的該基板噴吐塗布液;驅動部,使該噴吐噴嘴往該基板之上方移動;第1感測器,檢測該驅動部所移動的該噴吐噴嘴之該前端部的狀態;第2感測器,用以檢測其與基板的分隔距離;以及控制部;該驅動部,具備用以保持該噴吐噴嘴及該第2感測器之臂部,藉由該臂部使該噴吐噴嘴及該第2感測器移動;該驅動部,使該第2感測器經由該第1感測器的檢測範圍而往該基板之上方移動;該控制部,執行下述處理:從該第1感測器及該第2感測器之至少任一方,取得該第1感測器與該第2感測器的分隔距離,亦即感測器分隔距離;從該第1感測器,取得該第1感測器與該噴吐噴嘴的分隔距離,亦即噴嘴分隔距離;以及依照該感測器分隔距離及該噴嘴分隔距離,導出該第2感測器及該噴吐噴嘴之安裝位置的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 該第1感測器,配置於該驅動部所移動的該噴吐噴嘴之移動路徑的下方。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該驅動部,使該噴吐噴嘴移動,俾藉由該第1感測器檢測該前端部之複數處的狀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包含複數個該噴吐噴嘴;該驅動部,從該複數個噴吐噴嘴選擇至少1個該噴吐噴嘴,使選出之該噴吐噴嘴,經由該第1感測器的檢測範圍而往該基板之上方移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該控制部,更執行下述處理:從該第2感測器,取得和該基板的分隔距離;控制該驅動部,俾使依照從該第2感測器取得之和該基板的分隔距離、與該安裝位置之差,所導出的該基板與該噴吐噴嘴之分隔距離,成為既定之噴吐噴嘴高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更包含清洗部,其以清洗液清洗該噴吐噴嘴;該控制部,更執行下述處理: 依據以該第1感測器檢測到之該前端部的狀態,控制該清洗部,俾清洗該噴吐噴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該清洗部,更包含:清洗液供給部,供給該清洗液;以及清洗液去除部,於供給該清洗液之後,將附著在該噴吐噴嘴之該前端部的該清洗液去除。
  8. 一種基板處理方法,包含如下步驟:使從前端部對基板噴吐塗布液的液體接觸型之噴吐噴嘴往該基板之上方移動;以第1感測器檢測朝向該基板移動的該噴吐噴嘴之前端部的狀態;依照檢測結果,設定該噴吐噴嘴之對於該基板的噴吐高度,亦即噴吐噴嘴高度;從該第1感測器及該第2感測器之至少任一方,取得檢測和該基板的分隔距離之第2感測器,與該第1感測器的分隔距離,亦即感測器分隔距離;從該第1感測器,取得該第1感測器與該噴吐噴嘴的分隔距離,亦即噴嘴分隔距離;以及依照該感測器分隔距離及該噴嘴分隔距離,導出該第2感測器及該噴吐噴嘴之安裝位置的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更包含以下步驟: 從該第2感測器,取得和該基板的分隔距離;以及依照從該第2感測器取得之和該基板的分隔距離、與該安裝位置之差,導出該噴吐噴嘴高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更包含如下步驟:依據以該第1感測器檢測到之該前端部的狀態,控制清洗部,俾清洗該噴吐噴嘴。
  11. 一種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儲存有用於使裝置實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基板處理方法的程式。
TW107112962A 2017-04-24 2018-04-17 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TWI7680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5362 2017-04-24
JP2017085362A JP7220975B2 (ja) 2017-04-24 2017-04-24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基板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2588A TW201902588A (zh) 2019-01-16
TWI768028B true TWI768028B (zh) 2022-06-21

Family

ID=63939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2962A TWI768028B (zh) 2017-04-24 2018-04-17 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220975B2 (zh)
KR (1) KR102493144B1 (zh)
CN (1) CN108735630B (zh)
TW (1) TWI7680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1849B (zh) 2018-12-07 2024-02-11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圖像顯示裝置及投射光學系統
US11227778B2 (en) * 2019-08-12 2022-01-18 Nanya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afer cleaning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the same
CN113628986B (zh) * 2020-05-06 2024-03-26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湿法处理设备及其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50955A (ja) * 1999-04-08 2000-12-19 Tokyo Electron Ltd 膜形成方法及び膜形成装置
TW200807501A (en) * 2006-07-31 2008-02-01 Tokyo Electron Ltd Coating-developing system and coating-develop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0279932A (ja) * 2009-06-08 2010-12-16 Toshiba Corp 成膜装置及び成膜方法
JP2013000697A (ja) * 2011-06-20 2013-01-07 Toshiba Corp スパイラル塗布装置及びスパイラル塗布方法
CN104607368A (zh) * 2014-12-29 2015-05-13 深圳市轴心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点胶位置进行高度补偿的方法
JP2016010796A (ja) * 2014-06-04 2016-01-21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液塗布方法、液塗布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219299A (en) * 1998-01-09 1999-07-26 Fastar, Ltd. Moving head, co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KR100585448B1 (ko) * 1999-04-08 2006-06-02 동경 엘렉트론 주식회사 막 형성방법 및 막 형성장치
JP4447331B2 (ja) * 2004-01-08 2010-04-07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4490797B2 (ja) * 2004-01-23 2010-06-30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
JP2005211767A (ja) * 2004-01-28 2005-08-11 Seiko Epson Corp スリットコート式塗布装置及びスリットコート式塗布方法
JP4673180B2 (ja) * 2005-10-13 2011-04-20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塗布装置及び塗布方法
KR101441142B1 (ko) * 2005-11-30 2014-09-17 무사시 엔지니어링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체 도포 장치의 노즐 클리어런스 조정 방법 및 액체 도포장치
JP5789569B2 (ja) * 2012-06-27 2015-10-07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塗布装置およびノズル
JP6333065B2 (ja) * 2013-07-09 2018-05-30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塗布装置
JP6272138B2 (ja) * 2014-05-22 2018-01-31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塗布処理装置
WO2017061199A1 (ja) * 2015-10-06 2017-04-13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液処理装置、液処理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50955A (ja) * 1999-04-08 2000-12-19 Tokyo Electron Ltd 膜形成方法及び膜形成装置
TW200807501A (en) * 2006-07-31 2008-02-01 Tokyo Electron Ltd Coating-developing system and coating-develop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0279932A (ja) * 2009-06-08 2010-12-16 Toshiba Corp 成膜装置及び成膜方法
JP2013000697A (ja) * 2011-06-20 2013-01-07 Toshiba Corp スパイラル塗布装置及びスパイラル塗布方法
JP2016010796A (ja) * 2014-06-04 2016-01-21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液塗布方法、液塗布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CN104607368A (zh) * 2014-12-29 2015-05-13 深圳市轴心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点胶位置进行高度补偿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35630A (zh) 2018-11-02
JP7220975B2 (ja) 2023-02-13
CN108735630B (zh) 2023-05-09
JP2018186120A (ja) 2018-11-22
KR20180119139A (ko) 2018-11-01
KR102493144B1 (ko) 2023-01-27
TW201902588A (zh) 2019-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8028B (zh) 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TWI567815B (zh) 基板洗淨方法、基板洗淨裝置及基板洗淨用記憶媒體
US20090250079A1 (en) Substrate cleaning method and substrate cleaning apparatus
KR101641090B1 (ko) 도포 방법 및 도포 장치
EP0893819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ashing substrate
KR20080031618A (ko) 기판의 현상처리방법 및 기판의 현상처리장치
TWI647740B (zh) 基板處理方法、基板處理裝置及記錄媒體
TWI692827B (zh) 膜處理單元、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JP7001400B2 (ja) 基板処理装置
CN107785293A (zh) 周缘部处理装置及周缘部处理方法
JP7137986B2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2019186405A (ja) 基板処理装置、基板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US7741583B2 (en) Bake plate lid cleaner and cleaning method
JP7313449B2 (ja) 基板処理装置、ノズル検査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5449116B2 (ja) 現像装置、これを備える現像塗布システム、および現像方法
TWI772526B (zh) 顯影處理裝置、顯影處理方法及記錄媒體
JP7499652B2 (ja) 基板処理装置、基板処理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CN108717251A (zh) 清洗装置及方法,显影系统及方法
KR100665406B1 (ko) 도포장치
JP7514983B2 (ja) 基板処理装置、ノズル検査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6516825B2 (ja) 液塗布方法、液塗布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KR100215886B1 (ko) 반도체소자 제조를 위한 노광 공정용 웨이퍼 가장자리포토레지스트세정장치
KR101036606B1 (ko) 기판 코팅 유닛, 이를 갖는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기판 처리 방법
JPH1076213A (ja) 塗布方法及び塗布装置
KR100781457B1 (ko) 반도체 현상 장치에서의 현상액 누출 감지시스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