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5939B - 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5939B
TWI765939B TW106141371A TW106141371A TWI765939B TW I765939 B TWI765939 B TW I765939B TW 106141371 A TW106141371 A TW 106141371A TW 106141371 A TW106141371 A TW 106141371A TW I765939 B TWI765939 B TW I7659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resin
layer
resin layer
polarizer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1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0103A (zh
Inventor
伊藤恵啓
河村崇仁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0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01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59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593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6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having an anti-static effect, e.g.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為提供一種偏光板,係可不導致多重獲取、製品不良並有效率地製造液晶顯示裝置,且可成為觸控面板的操作性佳者。

上述課題之解決手段為一種偏光板,係於偏光片的一側具有第1透明樹脂層,另一側具有第2透明樹脂層的偏光板;前述偏光片的厚度為15μm以下;前述第1透明樹脂層的表面電阻值為1.0×109Ω/□以上,1.0×1011Ω/□以下;前述第2透明樹脂層具有抗靜電功能;前述第1透明樹脂層與前述第2透明樹脂層之間的距離為80μm以下。

Description

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液晶顯示裝置,係活用其消耗電力低、以低電壓運作、輕量且薄型等特徵,而被使用於各種顯示用裝置。於液晶顯示裝置等之中,組合有影像顯示裝置與觸控面板的液晶顯示裝置係變得普遍。其中,電容式的觸控面板,由於其功能性而急速普遍化。
於專利文獻1,記載於視認側偏光板之距離液晶胞較遠側(視認側)配置表面電阻值為1.0×1013Ω/□以下的透明樹脂層。具體而言,係在記載於厚度20μm的偏光片的兩面貼合三乙醯基纖維素膜,並於三乙醯基纖維素膜上分別積層有黏著劑層之偏光板中,使於視認側的黏著劑層含有離子性化合物,而經賦予抗靜電功能的偏光板。
使用記載於專利文獻1的偏光板製造液晶顯示裝置時,若從裁切為片狀體的偏光板的積層體一片一片地取出偏光板而供應時,會有一次取出複數片偏光板之多重獲取的問題。
而且,使用記載於專利文獻1的偏光板製造液晶顯示裝置時,當包含從覆蓋玻璃剝離表面保護膜的步驟時,因為伴隨剝離產生靜電,使液晶的定向混亂,而有製品產生不良之情形。另一方面,因為必須確保觸控面板的操作性,而無法輕易地降低表面電阻值。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200698號公報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偏光板,係可不導致多重獲取、製品不良並有效率地製造液晶顯示裝置,且可成為觸控面板的操作性佳者。
[1]一種偏光板,係於偏光片的一側具有第1透明樹脂層,於另一側具有第2透明樹脂層的偏光板;前述偏光片的厚度為15μm以下;前述第1透明樹脂層的表面電阻值為1.0×109Ω/□以上,1.0×1011Ω/□以下;前述第2透明樹脂層具有抗靜電功能;前述第1透明樹脂層與前述第2透明樹脂層之間的距離為80μm以下。
[2]如[1]記載的偏光板,其中,前述第1透明樹脂層或前述第2透明樹脂層與前述偏光片之間具有保護膜。
[3]如[1]或[2]記載的偏光板,其中,前述保護膜係選自環狀烯烴系樹脂膜、纖維素系樹脂膜、聚碳酸酯系樹脂膜、聚烯烴系樹脂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膜、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樹脂膜及增亮膜中之至少一種膜。
[4]如[1]至[3]中任一項記載的偏光板,其中,前述第1透明樹脂層及前述第2透明樹脂層係分別配置於偏光板的最外側的層。
[5]一種液晶顯示裝置,係[1]至[4]中任一項記載的偏光板配置於液晶胞的視認側,又於前述偏光板上配置有前面板者。
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一種偏光板,係可不導致多重獲取、製品不良並有效率地製造液晶顯示裝置,且可成為觸控面板的操作性佳者。
1‧‧‧偏光片
2‧‧‧前面板
3‧‧‧液晶胞
4‧‧‧雙箭頭
10‧‧‧第1透明樹脂層
11‧‧‧第2透明樹脂層
20,21‧‧‧保護膜
30‧‧‧接著層
100,101,102‧‧‧偏光板
200,201,202‧‧‧液晶顯示裝置
第1圖係表示偏光板的層結構的一例之剖面示意圖。
第2圖係表示液晶顯示裝置的層結構的一例之剖面示意圖。
第3圖係用以說明第1透明樹脂層與第2透明樹脂層之間的距離之偏光板的剖面示意圖。
〈偏光板〉
第1圖係表示偏光板的層結構的一例之剖面示意圖。如第1圖(a)所示,本發明的偏光板,於偏光片1的一側具有第1透明樹脂層10,於另一側具有第2透明樹脂層11。如第1圖(b)及第1圖(c)所示,本發明的偏光板,於第1透明樹脂層10與偏光片1之間可具有保護膜20,於第2透明樹脂層11與偏光片1之間可具有保護膜21。再者,本發明的偏光板可再包含其他的膜。當然,於第1透明樹脂層10及第2透明樹脂層11的外側,係可具有保護膜,亦可具有其他的膜。
而且,於本發明的偏光板,第1透明樹脂層10與第2透明樹脂層11之間的距離為80μm以下,亦可為70μm以下。通常,第1透明樹脂層10與第2透明樹脂層11之間的距離為20μm以上。使用第3圖詳述時,所謂第1透明樹脂層10與第2透明樹脂層11之間的距離,係指從第1透明樹脂層10的靠近偏光片1側的面算起至第2透明樹脂層11的靠近偏光片1側的面之距離,於第3圖相當於雙箭頭4所示的距離。根據本發明,即使第1透明樹脂層10與第2透明樹脂層11之間的距離近,而為容易受到靜電影響的態樣,仍可在製造液晶顯示裝置時不易產生不良。而且,即使第1透明樹脂層10與第2透明樹脂層11之間的距離近,而為容易發生多重獲取的結構,仍可有效率地製造液晶顯示裝置。
於本發明的偏光板,第1透明樹脂層及第2 透明樹脂層較佳係分別為配置於偏光板的最外側的層。再者,偏光板係有積層於液晶顯示裝置的製造過程中被剝離的保護膜及分隔片之情形。由於保護膜及分隔片在最後並未併入液晶顯示裝置,故於本發明中不視為配置於偏光板的最外側的層。
以下,說明構成本發明的偏光板的各構件。
(偏光片)
使用於本發明的偏光片,通常係經由一軸延伸聚乙烯醇系樹脂膜的步驟、將聚乙烯醇系樹脂膜藉由二色性色素染色而使二色性色素吸附的步驟、將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用硼酸水溶液處理的步驟以及在藉由硼酸水溶液處理後水洗的步驟而製造者。
作為聚乙烯醇系樹脂膜,可使用經皂化的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作為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除了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之外,可列舉乙酸乙烯酯及可與其共聚合之其他單體的共聚物。作為可與乙酸乙烯酯共聚合之其他單體,可列舉例如:不飽和羧酸類、烯烴類、乙烯醚類、不飽和磺酸類及具有銨基的丙烯醯胺類等。
聚乙烯醇系樹脂的皂化度,通常為85至100莫耳%左右,較佳為98莫耳%以上。該聚乙烯醇系樹脂可經改性,例如亦可使用經醛類改性的聚乙烯縮甲醛(polyvinylformal)、聚乙烯縮乙醛(polyvinylacetal)等。而且,聚乙烯醇系樹脂的聚合度,通常為1,000至10,000左右,較佳為1,500至5,000左右。
聚乙烯醇系樹脂所製膜者,能夠使用作為偏光片的原料膜。將聚乙烯醇系樹脂製膜的方法,可用習知的方法進行製膜。聚乙烯醇系原料膜的膜厚,若考慮所得之偏光片的厚度為15μm以下,則較佳為5至35μm左右,更佳為5至20μm左右。原料膜的膜厚為35μm以上時,製造偏光片時的延伸倍率須為高,而且有所得之偏光片的尺寸收縮變大的傾向。
另一方面,原料膜的膜厚為5μm以下時,有實施延伸時的操作性降低,有變得容易於製造中產生切斷等不良的傾向。
聚乙烯醇系樹脂膜的一軸延伸,可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之前進行、與染色同時進行或在染色之後進行。一軸延伸在染色之後進行時,該一軸延伸可在硼酸處理之前進行或硼酸處理中進行。而且,亦可在該等的複數階段中進行一軸延伸。
就一軸延伸而言,可在轉速不同的輥之間進行一軸延伸,亦可使用熱輥進行一軸延伸。而且,一軸延伸可為在大氣中進行延伸的乾式延伸,亦可為使用溶劑而使聚乙烯醇系樹脂膜膨潤的狀態下進行延伸的濕式延伸。延伸倍率,通常為3至8倍左右。
將聚乙烯醇系樹脂膜用二色性色素染色的方法,例如能夠採用將聚乙烯醇系樹脂膜浸漬於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水溶液的方法。作為二色性色素,具體而言係能夠使用碘、二色性染料。再者,聚乙烯醇系樹脂膜係以在 染色處理前先實施對水的浸漬處理為較佳。
於使用碘作為二色性色素時,通常採用將聚乙烯醇系樹脂膜浸漬於含有碘及碘化鉀的水溶液而進行染色的方法。該水溶液之碘的含量,通常係每100重量份水為0.01至1重量份左右。而且,碘化鉀的含量,通常係每100重量份水為0.5至20重量份左右。染色所使用的水溶液的溫度,通常為20至40℃左右。
而且,對該水溶液的浸漬時間(染色時間),通常為20至1,800秒左右。
另一方面,於使用二色性染料作為二色性色素時,通常係採用將聚乙烯醇系樹脂膜浸漬於含有水溶性二色性染料的水溶液而進行染色的方法。該水溶液的二色性染料的含量,通常係每100重量份水為1×10-4至10重量份左右,較佳為1×10-3至1重量份左右。該水溶液,亦可含有如硫酸鈉等無機鹽作為助染色劑。染色所使用的二色性染料水溶液的溫度,通常為20至80℃左右。而且,對該水溶液的浸漬時間(染色時間),通常為10至1,800秒左右。
藉由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後的硼酸處理,通常係藉由將經染色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浸漬於含有硼酸的水溶液而進行。
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之硼酸的量,通常每100重量份水為2至15重量份左右,較佳為5至12重量份左右。於使用碘作為二色性色素時,該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係 以含有碘化鉀為較佳。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之碘化鉀的量,通常每100重量份水為0.1至15重量份左右,較佳為5至12重量份左右。對含有硼酸的水溶液的浸漬時間(染色時間),通常為60至1,200秒左右,較佳為150至600秒左右,更佳為200至400秒左右。含有硼酸的水溶液的溫度,通常為50℃以上,較佳為50至85℃,更佳為60至80℃。
硼酸處理後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通常進行水洗處理。水洗處理,例如可藉由將經硼酸處理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浸漬於水而進行。水洗處理的水的溫度,通常為5至40℃左右。而且,浸漬時間通常為1至120秒左右。
水洗後實施乾燥,得到偏光片。乾燥處理,可使用熱風乾燥機、遠紅外線加熱器進行。乾燥處理的溫度,通常為30至100℃左右,較佳為50至80℃。乾燥處理的時間,通常為60至600秒左右,較佳為120至600秒。
藉由乾燥處理,偏光片的水分比例可減少至實用的程度。該水分比例,通常為5至20重量%,較佳為8至15重量%。水分比例低於5重量%時,偏光片喪失可撓性,偏光片在其之乾燥後有損壞、破裂的情況。
而且,水分比例高於20重量%時,偏光片的熱穩定性有變差的情況。
而且,偏光片的製造步驟之聚乙烯醇系樹脂膜的延伸、染色、硼酸處理、水洗步驟、乾燥步驟,例如可根據日本特開2012-159778號記載的方法進行。於該文 獻記載的方法,係藉由對基材膜塗佈聚乙烯醇系樹脂,形成成為偏光片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層。
於本發明中,構成偏光板的偏光片的厚度為15μm以下。藉由偏光片的厚度為15μm以下,變得容易調整第1透明樹脂層10與第2透明樹脂層11之間的距離,而且也可使偏光片本身的收縮率變小,故可防止於高溫環境下之剝離。從如此的觀點來看,於本發明之偏光片係以13μm以下為較佳,亦可為10μm以下。就容易賦予所期望的光學特性之點而言,偏光片的厚度通常為2μm以上。
(保護膜)
保護膜,可由樹脂膜構成,又可由透明的樹脂膜構成。特別是以透明性、機械強度、熱穩定性、水分遮蔽性等為佳的材料所構成為較佳。第1透明樹脂層為硬塗層、防眩層、光擴散層、抗反射層等光學層時,也可使用保護膜作為形成光學層的基材。於本說明書中,所謂透明,係指於可見光區域之單體穿透率為80%以上。而且,亦可使用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層作為保護膜。
於偏光片的兩面積層保護膜時,保護膜可使用互為相同者,亦可使用互相不同者。
形成保護膜的樹脂並無特別限制,可列舉例如由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環狀烯烴系樹脂、聚氯乙烯系樹脂、纖維素系樹脂、苯乙烯系樹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系樹脂、丙烯腈/苯乙烯系樹脂、聚 乙酸乙烯酯系樹脂、聚偏二氯乙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縮醛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改性聚苯醚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聚碸系樹脂、聚醚碸系樹脂、聚芳酯系樹脂、聚醯胺醯亞胺系樹脂以及聚醯亞胺系樹脂等所構成的膜。
該等樹脂,可單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而且,該等樹脂可進行任意適合的聚合物改性後使用,該聚合物改性可列舉例如共聚合、交聯、分子末端改性、立體規則性調控以及包含伴隨不同種聚合物彼此的反應時之混合等的改性。
該等之中,作為保護膜的材料,較佳為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或纖維素系樹脂。此處所謂聚烯烴系樹脂,包括鏈狀聚烯烴系樹脂及環狀聚烯烴系樹脂。
所謂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樹脂,係指包含50重量%以上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單元的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單元的含量,較佳為70重量%以上,亦可為100重量%。甲基丙烯酸甲酯單元為100重量%的聚合物,係單以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所得之甲基丙烯酸甲酯均聚物。
該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樹脂,通常可將甲基丙烯酸甲酯為主成分的單官能基單體在自由基聚合起始劑的存在下聚合而得。聚合時,亦可視所需而與多官能單體、鏈轉移劑共存。
作為可與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的單官能 基單體,並無特別限制,可列舉例如: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苯甲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及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外的甲基丙烯酸酯類;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環己酯、丙烯酸苯酯、丙烯酸苯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及丙烯酸2-羥基乙酯等丙烯酸酯類;2-(羥基甲基)丙烯酸甲酯、3-(羥基乙基)丙烯酸甲酯、2-(羥基甲基)丙烯酸乙酯及2-(羥基甲基)丙烯酸丁酯等羥基烷基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及丙烯酸等不飽和酸類;氯苯乙烯及溴苯乙烯等鹵化苯乙烯類;乙烯基甲苯及α-甲基苯乙烯等取代苯乙烯類;丙烯腈及甲基丙烯腈等不飽和腈類;順丁烯二酸酐及甲基順丁烯二酸酐等不飽和酸酐類;以及苯基馬來醯亞胺及環己基馬來醯亞胺等不飽和醯亞胺類等。如此的單體,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為可與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的多官能單體並無特別限制,可列舉例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九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及十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乙二醇或其寡聚物的兩末端羥基經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化者;丙二醇或其寡聚物的兩末端羥基被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化者;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及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2價醇的羥基被丙 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化者;雙酚A、雙酚A的環氧烷加成物或該等的鹵素取代物的兩末端羥基被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化者;三羥甲基丙烷及新戊四醇等多元醇被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化者;以及於該等多元醇的末端羥基開環加成有丙烯酸甘油酯或甲基丙烯酸甘油酯的環氧基者;於琥珀酸、己二酸、對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該等的鹵素取代物等二元酸以及該等的環氧烷加成物等開環加成有丙烯酸甘油酯或甲基丙烯酸甘油酯的環氧基者;(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以及二乙烯基苯等芳香族二乙烯基化合物等。其中,較佳為使用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及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樹脂,又可使用進行與樹脂共聚合的官能基之間的反應而經改性者。該反應可列舉例如:丙烯酸甲酯的甲酯基與2-(羥基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羥基之高分子鏈內去甲醇縮合反應,或丙烯酸的羧基與2-(羥基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羥基之高分子鏈內脫水縮合反應等。
所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係指重複單元的80莫耳%以上為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所構成的樹脂,亦可包含其他的二羧酸成分與二醇成分。其他的二羧酸成分並無特別限制,可列舉例如:間苯二甲酸、4,4’-二羧基聯苯、4,4’-二羧基二苯甲酮、雙(4-羰基苯基)乙烷、己二酸、癸二酸及1,4-二羧基環己烷等。
其他的二醇成分並無特別限制,可列舉:丙 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二乙二醇、環己二醇、雙酚A的環氧乙烷加成物、聚乙二醇、聚丙二醇以及聚丁二醇等。
該等的二羧酸成分、二醇成分,可視需要而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而且,可併用對-羥基安息香酸、對-β-羥基乙氧基安息香酸等羥基羧酸。而且,作為其他共聚合成分,亦可使用含有少量的醯胺鍵、胺酯鍵、醚鍵或碳酸酯鍵等的二羧酸成分或二醇成分。
作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的製造方法,能採用將對苯二甲酸及乙二醇(以及視需要的其他二羧酸或其他二醇)直接聚縮合的方法、使對苯二甲酸的二烷酯以及乙二醇(以及視需要的其他二羧酸的二烷酯或其他二醇)酯交換反應後聚縮合的方法以及使對苯二甲酸(以及視需要的其他二羧酸)的乙二醇酯(以及視需要的其他二醇酯)在觸媒的存在下聚縮合的方法等。再者,亦可視需要而進行固相聚合,以提高分子量,減少低分子量成分。
環狀聚烯烴系樹脂,係例如將降莰烯及其他環戊二烯衍生物般的環狀烯烴單體在觸媒的存在下聚合所得者。使用如此的環狀聚烯烴系樹脂,因容易得到後述的具有既定遲滯值的保護膜,故為較佳。
環狀聚烯烴系樹脂可列舉例如:藉由狄耳士-阿德爾反應(Diels-Alder reaction)由環戊二烯與烯烴類或(甲基)丙烯酸或是其酯類得到降莰烯或其衍生物,將所得之降莰烯或其衍生物作為單體進行開環移位聚合,接著藉由氫化所得之樹脂;藉由狄耳士-阿德爾反應由二環戊二 烯與烯烴類或(甲基)丙烯酸或是其酯類得到四環十二烯或其衍生物,將所得之四環十二烯或其衍生物作為單體進行開環移位聚合,接著藉由氫化所得之樹脂;將選自降莰烯、四環十二烯、該等的衍生物以及其他的環狀烯烴單體之至少2種單體同樣地進行開環移位共聚合,接著藉由氫化所得之樹脂;使如降莰烯、四環十二烯或該等的衍生物之環狀烯烴與鏈狀烯烴及/或具有乙烯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加成共聚合所得之樹脂等。
鏈狀聚烯烴系樹脂的典型例,係聚乙烯系樹脂及聚丙烯系樹脂。其中,適合使用丙烯的均聚物;或者以丙烯為主體,使可與其共聚合的共聚單體,例如乙烯,以1至20重量%,較佳為3至10重量%的比例共聚合的共聚物。
聚丙烯系樹脂,可含有脂環族飽和烴樹脂。藉由含有脂環族飽和烴樹脂,變得容易調控遲滯值。脂環族飽和烴樹脂的含量係以相對於聚丙烯系樹脂為0.1至30重量%為有利,更佳的含量為3至20重量%。脂環族飽和烴樹脂的含量未達0.1重量%時,無法充分得到調控遲滯值的效果,另一方面,其含量超過30重量%時,有經時產生脂環族飽和烴樹脂從保護膜滲出的疑慮。
所謂纖維素系樹脂,係指從棉籽絨、木材紙漿(闊葉樹紙漿、針葉樹紙漿)等原料纖維素所得之纖維素的羥基之氫原子的一部分或全部經乙醯基、丙醯基及/或丁醯基取代之纖維素有機酸酯或纖維素混合有機酸酯。 可列舉例如:由纖維素的乙酸酯、丙酸酯、丁酸酯及該等的混合酯等所構成者。其中,較佳為三乙醯基纖維素膜、二乙醯基纖維素膜、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膜以及纖維素乙酸酯丁酸酯膜等。
將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及纖維素系樹脂等製成用以接著於偏光片的保護膜的方法,只要適當選擇對應各樹脂的方法即可,並無特別限制。可採用例如:將溶解於溶劑的樹脂澆鑄於金屬製的帶或桶,乾燥除去溶劑而得到膜的溶劑澆鑄法;以及將樹脂在其熔融溫度以上進行加熱/混練並由模頭擠出,藉由冷卻而得到膜的熔融擠出法。於該熔融擠出法,可為擠出單層膜,或者為同時擠出多層膜的亦可。
使用作為保護膜的膜,可能容易地取得市售品,作為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樹脂膜,以商品名可分別列舉:SUMIPEX(住友化學股份公司製)、ACRYLITE(註冊商標)、ACRYPLEN(註冊商標)(以上三菱RAYON股份公司製)、DERAGLASS(註冊商標)(旭化成股份公司製)、PARAGLAS(註冊商標)、COMOGLAS(註冊商標)(以上Kuraray股份公司製)以及ACRYVIEWA(註冊商標)(日本觸媒股份公司製)等。作為聚烯烴系樹脂膜,以商品名可分別列舉:ZEONOR(註冊商標)(日本ZEON股份公司)、ARTON(註冊商標)(JSR股份公司製)等。作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膜,以商品名可分別列舉:NOVA CLEAR(註冊商標)(三菱化學股份公司製)以及帝人A-PET 片(帝人化成股份公司製)等。聚丙烯系樹脂膜以商品名可分別列舉:FILMAX CPP膜(FILMAX公司製)、SUNTOX(註冊商標)(SunTox股份公司製)、TOHCELLO(註冊商標)(TOHCELLO股份公司製)、東洋紡PYLEN FILM(註冊商標)(東洋紡績股份公司製)、TORAYFAN(註冊商標)(TORAY FILM加工股份公司製)、NIHONPOLYACE(日本POLYACE股份公司製)以及太閤(註冊商標)FC(FUTAMURA化學股份公司製)等。而且,作為纖維素系樹脂膜,以商品名可分別列舉:FUJITAC(註冊商標)TD(FUJIFILM股份公司製),以及KC2UA及Konica Minolta TAC FILM KC(Konica Minolta股份公司製)。
使用於本發明的保護膜,可賦予防眩性(霧度)。賦予防眩性的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採用例如:於前述原料樹脂中混合無機微粒子或有機微粒子而薄膜化的方法;使用前述多層擠出,而由一混合有微粒子的樹脂與另一未混合微粒子的樹脂成為二層薄膜化的方法;或以混合有粒子的樹脂為外側而三層薄膜化的方法;以及於膜的單側塗佈將無機微粒子或有機微粒子混合於硬化性黏結劑樹脂所成的塗佈液,使黏結劑樹脂硬化而設置防眩層的方法等。
而且,保護膜視需要可含有添加劑。作為添加劑,可列舉例如:潤滑劑、抗結塊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耐光劑、耐衝擊性改良劑等。
保護膜的厚度,通常從強度、處理性等觀點 來看,為1至50μm左右,較佳為10至40μm,更佳為10至30μm。
保護膜係以在與偏光片貼合前,先實施皂化處理、電暈處理或電漿處理等為較佳。
作為保護膜,亦可使用增亮膜。增亮膜的厚度較佳為35μm以下,更佳為30μm以下。
作為增亮膜,能夠使用具有將從來自光源(背光)的射出光分離為穿透偏光、反射偏光或散射偏光的功能之偏光轉換元件。如此的增亮膜,利用反射偏光或散射偏光的來自背光源的遞迴光,可提高直線偏光的射出效率。
作為增亮膜,可列舉例如各向異性反射偏光片。作為各向異性反射偏光片,可列舉使一振動方向的直線偏光穿透,並將另一振動方向的直線偏光反射的各向異性複層薄膜。作為各向異性複層薄膜,可列舉例如3M公司製的商品名”APF”。而且,作為各向異性反射偏光片,可列舉膽固醇液晶層與λ/4板的複合物。作為如此的複合物,可列舉日東電工股份公司製的商品名”PCF”。而且,作為各向異性反射偏光片,可列舉反射柵狀偏光片。作為反射柵狀偏光片,可列舉對金屬實施細微加工之在可見光區域也射出反射偏光的金屬格反射偏光片。其中,較佳為由各向異性複層薄膜所成之增亮膜。
作為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層,可列舉藉由對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照射活性 能量線而硬化的層。作為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可列舉: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及光聚合起始劑者、包含光反應性樹脂者、包含黏結劑樹脂及光反應性交聯劑者等。作為聚合性化合物,可列舉:如光硬化性環氧系單體、光硬化性丙烯酸系單體、光硬化性胺酯系單體的光聚合性單體;源自光聚合性單體的寡聚物。作為光聚合起始劑,可列舉包含藉由如紫外線的活性能量線的照射而產生如自由基、陽離子或陰離子的活性物種之物質者。作為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及光聚合起始劑的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可適合使用包含光硬化性環氧系單體及光陽離子聚合起始劑者。
使用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時,於偏光片上或保護膜上塗佈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後,視需要進行乾燥步驟,繼而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進行使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的硬化步驟。活性能量線的光源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具有於波長400nm以下之發光分佈之紫外線,具體而言,係可使用低壓水銀燈、中壓水銀燈、高壓水銀燈、超高壓水銀燈、化學燈、黑光燈、微波激發水銀燈、金屬鹵素燈等。
上述組成物,亦可包含添加劑。作為添加劑,可列舉:離子捕捉劑、抗氧化劑、鏈轉移劑、增敏劑、賦黏劑、熱塑性樹脂、填充劑、流動調整劑、塑化劑、消泡劑等。
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層,有用於作為保護偏光片的表面的保護層。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層與通常的保護膜相比,因可為較薄,故對於偏光板的薄型化係屬有效。
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層的厚度較佳為0.01至20μm,更佳為0.01至10μm,又更佳為0.01至5μm。
(第1透明樹脂層)
第1透明樹脂層的表面電阻值為1.0×109Ω/□以上、1.0×1011Ω/□以下,較佳為5.0×109Ω/□以上、5.0×1010Ω/□以下。藉由如此的表面電阻值,且第2透明樹脂層具有抗靜電功能,可不導致多重獲取、製品不良而有效率地製造液晶顯示裝置。表面電阻值,可藉由後述實施例記載的方法進行測定。
第1透明樹脂層,可由例如硬塗層、防眩層、光擴散層、抗反射層等光學層或黏著劑層所形成。其中,較佳係第1透明樹脂層為硬塗層。於第1透明樹脂層賦予上述表面電阻特性時,例如只要使第1透明樹脂層含有抗靜電劑即可。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所謂透明,係指於可見光區域之單體穿透率為80%以上。
硬塗層,可係藉由在透明樹脂膜上塗佈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後,照射活性能量線使塗佈層硬化而形成。使用光硬化性樹脂等作為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時,通常係於塗佈液含有光聚合起始劑。光聚合起始劑可依據使用的樹脂適當地選擇,可使用例如:苯乙酮系光聚合起始劑、苯偶姻系光聚合起始劑、二苯甲酮系光聚合起始劑、硫雜蔥酮系光聚合起始劑、三
Figure 106141371-A0202-12-0020-6
系光聚合起始劑、
Figure 106141371-A0202-12-0020-7
二唑系光聚合起始劑等。塗佈液亦可包含有機溶劑等溶劑、調平劑、分散劑、防污劑等其他的添加劑。
塗佈液的塗佈方法,可為例如凹版塗佈法、微凹版塗佈法、輥塗法、棒塗(rod coat)法、刀塗法、氣刀塗佈法、吻合式塗佈法、模塗法等傳統習知的方法。
照射的活性能量線,對應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的種類,可從紫外線、電子線、近紫外線、可見光、近紅外線、紅外線、X射線等適當地選擇,較佳為紫外線或電子線,特別是就處理簡便、容易得到高能量之點而言,係以紫外線為較佳。
防眩層,係用以防止外部光的映照之表面經賦予既定的凹凸形狀的光學功能層。防眩層,係例如可藉由下述方法形成:(a)於透明樹脂膜上塗佈含有透光性微粒子及透光性樹脂的塗佈液後,視需要使塗佈層硬化的方法(可形成由透光性微粒子造成的表面凹凸);(b)於透明樹脂膜上,塗佈含有透光性樹脂的塗佈液(可再含有透光性微粒子)後,將具有既定的表面凹凸形狀的模具對著塗佈層按壓,同時視需要使塗佈層硬化,而賦予塗佈層表面凹凸的方法等。
構成防眩層的透光性樹脂,只要是具有透光性者即無特別限制,例如可為除了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 樹脂的硬化物之外的熱硬化性樹脂的硬化物;熱塑性樹脂;金屬烷氧化物系聚合物等。其中,較適合為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的硬化物。當使用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等作為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時,與上述相同,係於塗佈液含有光聚合起始劑(自由基聚合起始劑),而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使塗佈層硬化。
作為熱硬化性樹脂,可列舉:由丙烯酸多元醇與異氰酸酯預聚物所成之熱硬化性胺酯樹脂、酚樹脂、尿素三聚氰胺樹脂、環氧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聚矽氧樹脂等。
作為熱塑性樹脂,可列舉:乙醯基纖維素、硝基纖維素、乙醯基丁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甲基纖維素等纖維素衍生物;乙酸乙烯酯及其共聚物、氯乙烯及其共聚物、偏二氯乙烯及其共聚物等乙烯系樹脂;聚乙烯縮甲醛、聚乙烯縮丁醛等縮醛系樹脂;丙烯酸樹脂及其共聚物、甲基丙烯酸樹脂及其共聚物等(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等。
作為金屬烷氧化物系聚合物,可使用以烷氧化矽系的材料為原料之氧化矽系基質等。具體而言,金屬烷氧化物系聚合物可為無機系或有機無機複合系基質,其係將四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等烷氧基矽烷的水解物進行脫水縮合所得者。
作為透光性樹脂,於使用熱硬化性樹脂的硬 化物、金屬烷氧化物系聚合物時,塗佈塗佈液之後,會有需要加熱之情形。
作為透光性微粒子,可列舉例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三聚氰胺樹脂、聚乙烯、聚苯乙烯、有機聚矽氧樹脂、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等有機微粒子,以及碳酸鈣、氧化矽、氧化鋁、碳酸鋇、硫酸鋇、氧化鈦、玻璃等無機微粒子。作為透光性微粒子,可使用1種或2種以上的微粒子。為了得到所期望的防眩性、其他的光學特性,能適當地調整透光性微粒子的種類、粒徑、折射率、含量等。
光擴散層,係以擴大液晶顯示裝置的視角等為目的,使通過液晶胞的背光的光擴散用的光學功能層。光擴散層,例如可藉由於透明樹脂膜上塗佈含有透光性微粒子(光擴散劑)及透光性樹脂的塗佈液後,視需要使塗佈層硬化的方法來形成。作為透光性微粒子及透光性樹脂,可使用與於防眩層所記述者相同者。
為了得到所期望的光擴散性,能夠適當地調整透明樹脂膜的種類、透光性樹脂的種類、透光性微粒子的種類、粒徑、折射率、含量、光擴散層的厚度等。
抗反射層,係用以減少或防止外部光的反射的光學功能層,例如可為具備低折射率層者。而且,亦可為於透明樹脂膜與低折射率層之間更具備高折射率層及/或中折射率層的多層構造。於抗反射層與透明樹脂膜之間,亦可設置上述的硬塗層。
低折射率層,可藉由塗佈含有上述的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的硬化物、金屬烷氧化物系聚合物等透光性樹脂及無機微粒子之塗佈液後,視需要使塗佈層硬化的方法而形成。作為無機微粒子,可列舉例如:LiF(折射率1.4)、MgF(折射率1.4)、3NaF‧AlF(折射率1.4)、AlF(折射率1.4)、Na3AlF6(折射率1.33)等低折射率微粒子、中空氧化矽微粒子等。
高折射率層,可藉由塗佈含有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的硬化物、金屬烷氧化物系聚合物等透光性樹脂與無機微粒子及/或有機微粒子的塗佈液之後,視需要使塗佈層硬化的方法而形成。作為無機微粒子,可列舉例如:氧化鋅、氧化鈦、氧化鈰、氧化鋁、氧化矽烷、氧化鉭、氧化釔、氧化鐿、氧化鋯、氧化銻、氧化銦錫(ITO)等。藉由形成如此的高折射率層,亦能賦予抗靜電性能。
作為形成黏著劑層的黏著劑,可適當地選擇例如:使用丙烯酸系聚合物、聚矽氧系聚合物、聚酯、聚胺酯、聚醯胺、聚乙烯醚、乙酸乙烯酯/氯乙烯共聚物、改性聚烯烴、環氧系、氟系、天然橡膠、合成橡膠等橡膠系等的聚合物為基質聚合物者。作為黏著劑,特佳為光學透明性佳、顯示適當的潤濕性、凝聚性及接著性的黏著特性,且耐候性、耐熱性等佳者。
作為第1透明樹脂層可具有的抗靜電劑,可列舉鹼金屬鹽及/或有機陽離子-陰離子鹽。鹼金屬鹽,可使用鹼金屬的有機鹽及無機鹽。再者,本發明所謂之「有 機陽離子-陰離子鹽」,係指有機鹽,其陽離子部為有機物所構成者,陰離子部可為有機物,亦可為無機物。「有機陽離子-陰離子鹽」,亦稱為離子性液體、離子性固體。抗靜電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複數種。
作為構成鹼金屬鹽的陽離子部的鹼金屬離子,可列舉鋰、鈉、鉀之各離子。該等鹼金屬離子之中,較佳為鋰離子。
鹼金屬鹽的陰離子部,可由有機物構成,亦可由無機物構成。作為構成有機鹽的陰離子部,可使用例如:CH3COO-、CF3COO-、CH3SO3 -、CF3SO3 -、(CF3SO2)3C-、C4F9SO3 -、C3F7COO-、(CF3SO2)(CF3CO)N--O3S(CF2)3SO3 -、PF6 -、CO3 2-、下述通式(1)至(4)所表示者等,
(1):(CnF2n+1SO2)2N-(惟,n為1至10的整數)
(2):CF2(CmF2mSO2)2N-(惟,m為1至10的整數)
(3):-O3S(CF2)1SO3 -(惟,1為1至10的整數)
(4):(CpF2p+1SO2)N-(CqF2q+1SO2)(惟,p、q為1至10的整數)。特別是因為包含氟原子的陰離子部可得到離子解離性佳的離子化合物,所以可適合使用。作為構成無機鹽的陰離子部,可使用Cl-、Br-、I-、AlCl4 -、Al2Cl7 -、BF4 -、PF6 -、ClO4 -、NO3 -、AsF6 -、SbF6 -、NbF6 -、TaF6 -、(CN)2N-等。作為陰離子部,較佳為(CF3SO2)2N-、(C2F5SO2)2N-、等以前述通式(1)表示的(全氟烷基磺醯基)醯亞胺,特別是 以(CF3SO2)2N-表示的(三氟甲烷磺醯基)醯亞胺為較佳。
本發明所使用的有機陽離子-陰離子鹽,係由陽離子成分與陰離子成分所構成,前述陽離子成分為有機物所構成者。作為陽離子成分,具體而言,可列舉:吡啶陽離子、哌啶陽離子、吡咯烷陽離子、具有吡咯啉骨架的陽離子、具有吡咯骨架的陽離子、咪唑陽離子、四氫嘧啶陽離子、二氫嘧啶陽離子、吡唑陽離子、四烷基銨陽離子、三烷基鋶陽離子、四烷基鏻陽離子等。
作為陰離子成分,可使用例如:Cl-、Br-、I-、AlCl4 -、Al2Cl7 -、BF4 -、PF6 -、ClO4 -、NO3 -、CH3COO-、CF3COO-、CH3SO3 -、CF3SO3 -、(CF3SO2)3C-、AsF6 -、SbF6 -、NbF6 -、TaF6 -、(CN)2N-、C4F9SO3 -、C3F7COO-、(CF3SO2)(CF3CO)N--O3S(CF2)3SO3 -、下述通式(1)至(4)所表示者等,
(1):(CnF2n+1SO2)2N-(惟,n為1至10的整數)
(2):CF2(CmF2mSO2)2N-(惟,m為1至10的整數)
(3):-O3S(CF2)1SO3 -(惟,1為1至10的整數)
(4):(CpF2p+1SO2)N-(CqF2q+1SO2)(惟,p、q為1至10的整數)。其中,特別是因為包含氟原子的陰離子成分可得到離子解離性佳的離子化合物,所以可適合使用。
就容易賦予上述表面電阻特性之點而言,抗靜電劑係以相對於第1透明樹脂層100質量份為1質量份以上50質量份以下為較佳,亦可為3質量份以上。
第1透明樹脂層的厚度,例如較佳為0.01至20μm,更佳為0.01至5μm。
(第2透明樹脂層)
第2透明樹脂層係具有抗靜電功能的層。藉由第2透明樹脂層具有抗靜電功能,且第1透明樹脂層具有既定的表面電阻值,可不導致多重獲取、製品不良而有效率地製造液晶顯示裝置。
第2透明樹脂層,可由例如硬塗層、防眩層、光擴散層、抗反射層等的光學層或黏著劑層所形成。其中,第2透明樹脂層係以黏著劑層為較佳。當第2透明樹脂層為黏著劑層時,可為用以將第2透明樹脂層貼合於液晶胞的黏著劑層。
對第2透明樹脂層賦予抗靜電功能一事,只要例如使第2透明樹脂層含有抗靜電劑即可。亦即,當第2透明樹脂層含有抗靜電劑時,第2透明樹脂層可謂係具有抗靜電功能者。形成第2透明樹脂層的方法,可採用與形成第1透明樹脂層的方法相同的方法。第1透明樹脂層及第2透明樹脂層可由互為相同的層形成,惟較佳係由互相不同的層形成。
第2透明樹脂層的厚度,例如較佳為0.1至40μm,更佳為5至30μm。
(偏光板的製造方法)
上述說明的構件,例如可經由接著劑層或黏著劑層積層而藉此互相貼合。
接著劑層,係例如為用以接著偏光片與保護膜的層,作為形成接著劑層的接著劑,可列舉例如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及水系接著劑。而且,亦可使用上述的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使用水系接著劑時,係以在貼合偏光片與保護膜之後,實施用以除去水系接著劑所包含的水之乾燥的步驟為較佳。乾燥步驟後,亦可設置例如以20至45℃左右的溫度熟化之熟化步驟。
使用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時,係以在貼合偏光片與保護膜之後,視需要進行乾燥步驟,繼而進行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使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硬化的硬化步驟。活性能量線的光源並無特別限制,惟較佳為具有波長400nm以下之發光分佈之紫外線,具體而言,係可使用低壓水銀燈、中壓水銀燈、高壓水銀燈、超高壓水銀燈、化學燈、黑光燈、微波激發水銀燈、金屬鹵素燈等。
貼合偏光片與保護膜時,可於該等的至少一者的貼合面實施皂化處理、電暈處理、電漿處理等。
偏光片與保護膜的積層、光學積層體的對液晶胞的貼合,可使用黏著劑層。作為黏著劑層,可列舉例如:丙烯酸系黏著劑、聚矽氧系黏著劑、橡膠系黏著劑等,就透明性、耐候性、耐熱性、加工性之點而言,較佳為丙烯酸系黏著劑。於黏著劑層為相當於第2透明樹脂層之層 時,黏著劑層以具有抗靜電功能,具有抗靜電劑為較佳。
於黏著劑,可視需要而適當地調配賦黏劑、塑化劑、玻璃纖維、玻璃珠、金屬粉、其他無機粉末等所構成的填充劑、顏料、著色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矽烷偶合劑等各種添加劑。
黏著劑層,通常是藉由將黏著劑的溶液塗佈於離型片上並進行乾燥而形成。往離型片上的塗佈,可採用例如:反向塗佈、凹版塗佈等的輥塗佈法、旋轉塗佈法、網版塗佈法、噴注式塗佈法、浸塗法、噴霧塗佈法等。設置有黏著劑層的離型片,係藉由將其轉印的方法等而利用。
配置於偏光片與保護膜(特別是增亮膜)之間的黏著劑層的厚度,例如可為3至15μm。用以將光學積層體貼合於液晶胞的黏著劑層的厚度,例如可為5至30μm。
〈液晶顯示裝置〉
第2圖係表示液晶顯示裝置的層結構的一例之剖面示意圖。於第2圖,係省略背光源、背面側的偏光板。第2圖(a)表示的本發明的液晶顯示裝置,係依序積層:前面板2、接著層30、偏光板100、液晶胞3。第2圖(b)表示的本發明的液晶顯示裝置,係依序積層:前面板2、接著層30、偏光板101、液晶胞3。第2圖(c)表示的本發明的液晶顯示裝置,係依序積層:前面板2、接著層30、偏光板102、液晶胞3依序積層。再者,亦可不設置接著 層30而為空氣層。於本發明的液晶顯示裝置中,本發明的偏光板較佳為以使第1透明樹脂層比第2透明樹脂層更靠視認側之方式積層於液晶胞。
關於本發明的液晶顯示裝置,較佳為具有觸控面板功能的觸控輸入式液晶顯示裝置。觸控輸入式液晶顯示裝置,具備包含液晶胞的觸控輸入元件。觸控面板的結構,可為外掛式(out cell)、嵌入式(on cell)或內嵌式(in cell)等傳統習知的任何方式,較佳為內嵌式。而且,觸控面板的運作方式,可為電阻膜方式、電容方式(表面型電容方式、投射型電容方式)等傳統習知的任何方式。
液晶胞50,具有一對透明基板與挾持於該等之間的液晶層。液晶胞的顯示模式,可為例如STN、TN、OCB、HAN、VA、IPS等各種顯示模式。從得到高對比的觀點來看,係以VA模式為較佳,從得到廣視角的觀點來看,係以IPS模式為較佳。
作為前面板,如上述,由於係配置於液晶胞的視認側,具體而言,在最終製品中係配置於最外面,故假設是在室外或半室外使用。因此,從耐久性的觀點來看,適合由玻璃及強化玻璃等無機材料、聚碳酸酯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等有機材料等所構成。
貼合前面板與本發明的偏光板之接著層,適合為其折射率接近前面板之透明者。作為接著劑,可使用上述接著劑層或黏著劑層。藉由隔著接著層積層偏光板與前面板,可以消除前面板與偏光板的界面之反射、光的散 射,提高視認性。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以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不為該等例所規定。例中,表示含量乃至使用量的%及份,若非另有說明,即以質量為基準。再者,實施例所使用的評估方法如以下所述。
(1)厚度:
使用尼康(Nikon)股份公司製的數位測微計MH-15M測定。
(2)表面電阻值:
使用三菱化學分析科技(Mitsubishi Chemical Analytech)股份公司製MCP-HT450測定第1透明樹脂層表面的表面電阻值(Ω/□)。
(3)因切片後的靜電造成多重獲取的產生之評估:
將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之偏光板切片成為對角線5.5吋之尺寸,作成100片一疊後,計算一片片檢查製品時產生的多重獲取之次數。評估基準如下。
○:產生次數為0次
△:產生次數為1次以上、10次以下
×:產生次數超過10次
(4)觸控面板操作性評估
準備從三星無線製之機種名Galaxy(註冊商標)On7的內嵌式觸控感測器內置的液晶顯示裝置經剝離視認側的偏光板者。貼合各例所得之附黏著劑的偏光板,並進行高壓釜處理後,確認觸控面板的操作性。評估基準如下。
○:觸控面板的操作性無問題
×:觸控面板於操作時產生操作不良
(5)ESD試驗評估:
從液晶面板(三星無線製之機種名Galaxy(註冊商標)On7的內嵌式觸控感測器內置的液晶顯示裝置)剝離覆蓋玻璃及視認側的偏光板,於剝離面貼合實施例及比較例所製作的附黏著劑的偏光板。再貼合前面板,作為評估試樣。
將上述評估試樣放置於具有20000cd亮度的背光源上,使用靜電產生裝置之ESD(SANKI公司製、ESD-8012A),藉由產生6kv的靜電而引起液晶的定向混亂。使用瞬間多重測光檢測器(大塚電子股份公司製、MCPD-3000),測定該定向不良所造成的顯示不良的恢復時間(s)。
(6)耐熱耐久性試驗評估
將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之附黏著劑的偏光板裁切為長度40mm、寬度40mm的大小,並隔著黏著劑層壓附於無鹼玻璃,於50℃下,以5kg的負重放置於高壓釜中20分鐘,使接著狀態熟成,並在23℃/60%RH的環境下放置 10小時。然後,耐久試驗係使用Espec公司製恆溫恆濕機,於85℃乾燥的環境下放置500小時,用下述基準,以目視評估剛取出後有無剝離。
○:完全沒有觀察到剝離
△:觀察到以目視可確認的小的剝離
×:觀察到明顯的剝離
(製造例1:偏光片A的製作)
將厚度20μm的聚乙烯醇膜(平均聚合度約2,400、皂化度99.9莫耳%以上)藉由乾式延伸進行一軸延伸成為約5倍,再於保持緊繃的狀態下,浸漬於60℃的純水1分鐘後,於28℃下浸漬於碘/碘化鉀/水的重量比為0.05/5/100的水溶液中60秒。然後,於72℃下浸漬於碘化鉀/硼酸/水的重量比為8.5/8.5/100的水溶液中300秒。接著以26℃的純水洗淨20秒後,在65℃下乾燥,得到碘吸附定向於聚乙烯醇膜的厚度9μm的偏光片。
(製造例2:偏光片B的製作)
將厚度30μm的聚乙烯醇膜(平均聚合度約2,400、皂化度99.9莫耳%以上)藉由乾式延伸進行一軸延伸成為約4倍,再於保持緊繃的狀態下,浸漬於60℃的純水1分鐘後,於28℃下浸漬於碘/碘化鉀/水的重量比為0.05/5/100的水溶液中60秒。然後,於72℃下浸漬於碘化鉀/硼酸/水的重量比為8.5/8.5/100的水溶液中300秒。接著以26 ℃的純水洗淨20秒後,在65℃下乾燥,得到碘吸附定向於聚乙烯醇膜的厚度12μm的偏光片。
(製造例3:偏光片C的製作)
將厚度75μm的聚乙烯醇膜(平均聚合度約2,400、皂化度99.9莫耳%以上)藉由乾式延伸進行一軸延伸成為約4倍,再於保持緊繃的狀態下,浸漬於60℃的純水1分鐘後,於28℃下浸漬於碘/碘化鉀/水的重量比為0.05/5/100的水溶液中60秒。然後,於72℃下浸漬於碘化鉀/硼酸/水的重量比為8.5/8.5/100的水溶液中300秒。接著以26℃的純水洗淨20秒後,在65℃下乾燥,得到碘吸附定向於聚乙烯醇膜的厚度28μm的偏光片。
(製造例4:水系接著劑的製作)
相對於水100重量份,溶解3重量份的羧基改性聚乙烯醇[從Kuraray股份公司取得的商品名「KL-318」],並於該水溶液添加1.5重量份的水溶性環氧樹脂之聚醯胺環氧系添加劑[從田岡化學工業股份公司取得的商品名「SUMIREZ RESIN(註冊商標)650(30)」,固體成分濃度30重量%的水溶液],調製水系接著劑。
(黏著劑層的準備)
準備以下的黏著劑層。
黏著劑層A:具有抗靜電功能的厚度25μm的片狀黏 著劑〔Lintec股份公司製之「KZ」〕
黏著劑層B:不具有抗靜電功能的厚度25μm的片狀黏著劑〔Lintec股份公司製之「KT」〕
(保護膜的準備)
準備以下的保護膜。
保護膜A:Konica Minolta股份公司製、纖維素系樹脂膜KC4UA,厚度40μm
保護膜B:Konica Minolta股份公司製、纖維素系樹脂膜KC2UA,厚度25μm
保護膜C:Konica Minolta股份股份公司製、纖維素系樹脂膜KC4CT,厚度40μm
保護膜D:日本ZEON股份公司製、環狀烯烴系樹脂膜ZF14-023,厚度23μm
保護膜E:日本ZEON股份公司製、環狀烯烴系樹脂膜ZF14-013,厚度13μm
保護膜F: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層,厚度3μm
〔實施例1〕
於偏光片B的兩側塗佈水系接著劑,並貼合保護膜A與保護膜D,得到由保護膜A/水系接著劑層/偏光片/水系接著劑層/保護膜D所構成的偏光板。然後,將包含混入有抗靜電劑的透明硬塗層樹脂之組成物塗佈於保護膜A上, 照射紫外線,使其硬化,形成具有抗靜電功能的硬塗層(第1透明樹脂層)。再於保護膜D上貼合黏著劑層A(第2透明樹脂層),得到附黏著劑的偏光板。
第1透明樹脂層的表面電阻值為5.0×109Ω/□。而且,硬塗層(第1透明樹脂層)與黏著劑層A(第2透明樹脂層)之間的距離為75μm。
〔實施例2至10、比較例1至10〕
除了調整混入硬塗層(第1透明樹脂層)的抗靜電劑的量而改變表面電阻值如表1所示,將貼合於偏光片的兩面的保護膜的種類變更為如表1所示,將黏著劑層的種類變更為如表1所示,並將偏光片的種類變更為如表1所示之外,係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的操作,製作附黏著劑的偏光板。
再者,使用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層作為保護膜F時,係以使硬化後的厚度成為3μm之方式於偏光片上塗佈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後,進行紫外線照射而形成硬化層。而且,於比較例10,於硬塗層(第1透明樹脂層)中並未混入抗靜電劑。
對該等附黏著劑的偏光板,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測定硬塗層的表面電阻值。對於實施例1至10及比較例1至10,係將偏光板的層結構、硬塗層的表面電阻值、黏著劑層有無抗靜電功能以及硬塗層與黏著劑層之間的距離彙整於表1。
Figure 106141371-A0202-12-0036-1
對實施例1至10及比較例1至10所製作的附黏著劑的偏光板,進行因切片後的靜電造成多重獲取的產生評估、觸控面板操作性評估、ESD試驗評估以及耐熱耐久性試驗評估。以上的結果表示於表2。
於表2中,判定時係將因切片後的靜電造成多重獲取的產生評估、觸控面板操作性評估及ESD試驗評估之任一者為不良時判定為×,沒有不良時判定為○。再者,關於ESD試驗評估,恢復時間未達1s時為沒有不良,1s以上時為有不良。
Figure 106141371-A0202-12-0037-2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本發明係可提供一種偏光板,係可不導致多重獲取、製品不良,並有效率地製造液晶顯示裝置,且可成為觸控面板的操作性佳者,故為有用。
1‧‧‧偏光片
10‧‧‧第1透明樹脂層
11‧‧‧第2透明樹脂層
20,21‧‧‧保護膜
100,101,102‧‧‧偏光板

Claims (4)

  1. 一種偏光板,係於偏光片的一側具有第1透明樹脂層,於另一側具有第2透明樹脂層的偏光板;於前述第1透明樹脂層與前述偏光片之間具有保護膜,且於前述第2透明樹脂層與前述偏光片之間具有保護膜;前述偏光片的厚度為15μm以下;前述第1透明樹脂層係表面電阻值為1.0×109Ω/□以上,1.0×1011Ω/□以下之硬塗層;前述第2透明樹脂層具有抗靜電功能;前述第1透明樹脂層與前述第2透明樹脂層之間的距離為80μm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偏光板,其中,前述保護膜係選自環狀烯烴系樹脂膜、纖維素系樹脂膜、聚碳酸酯系樹脂膜、聚烯烴系樹脂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膜、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樹脂膜及增亮膜中之至少一種膜。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偏光板,其中,前述第1透明樹脂層及前述第2透明樹脂層係分別配置於偏光板的最外側的層。
  4.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偏光板配置於液晶胞的視認側,又於前述偏光板上配置有前面板者。
TW106141371A 2016-12-07 2017-11-28 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TWI7659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7351 2016-12-07
JP2016237351A JP2018092083A (ja) 2016-12-07 2016-12-07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0103A TW201830103A (zh) 2018-08-16
TWI765939B true TWI765939B (zh) 2022-06-01

Family

ID=62524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1371A TWI765939B (zh) 2016-12-07 2017-11-28 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092083A (zh)
KR (1) KR20180065920A (zh)
CN (1) CN108169834A (zh)
TW (1) TWI7659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2114B (zh) 2019-01-23 2023-11-07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层叠体、偏振片、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JP7397605B2 (ja) * 2019-09-12 2023-12-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CN111929759B (zh) * 2020-08-14 2022-06-07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偏光片及电子装置
JP2022182578A (ja) * 2021-05-28 2022-12-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表面保護フィルムおよび表面保護フィルム付偏光板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4608A (zh) * 2007-07-12 2009-01-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及光学部件
TW201602659A (zh) * 2014-07-10 2016-01-16 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板
TW201604261A (zh) * 2014-06-18 2016-02-01 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片、附黏著劑之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JP2016153884A (ja) * 2015-02-13 2016-08-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連続製造方法
TW201631088A (zh) * 2014-12-25 2016-09-01 Nitto Denko Corp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及圖像顯示裝置
JP2016186618A (ja) * 2015-03-27 2016-10-27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
TW201641289A (zh) * 2015-03-03 2016-12-01 Lintec Corp 附有黏著劑層之光學薄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12398A (en) * 2007-09-12 2009-03-16 Daxon Technology Inc Polarizing sheet
KR20100009473A (ko) * 2008-07-18 2010-01-2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편광판 및 액정표시장치
JP5586174B2 (ja) * 2009-06-15 2014-09-1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74976A (ja) * 2010-02-23 2011-09-0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
JP2012013845A (ja) * 2010-06-30 2012-01-19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光学部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
JP5896692B2 (ja) * 2011-11-16 2016-03-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入力表示装置
JP2015200698A (ja) 2014-04-04 2015-11-1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樹脂層、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554817B2 (ja) * 2015-02-26 2019-08-07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ハードコート積層体、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913435B2 (ja) * 2015-09-30 2021-08-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インセル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05539836U (zh) * 2016-03-16 2016-08-31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JP6800101B2 (ja) * 2016-07-08 2020-12-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層、粘着剤層付光学フィルム、画像表示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4608A (zh) * 2007-07-12 2009-01-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及光学部件
TW201604261A (zh) * 2014-06-18 2016-02-01 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片、附黏著劑之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TW201602659A (zh) * 2014-07-10 2016-01-16 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板
TW201631088A (zh) * 2014-12-25 2016-09-01 Nitto Denko Corp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及圖像顯示裝置
JP2016153884A (ja) * 2015-02-13 2016-08-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連続製造方法
TW201641289A (zh) * 2015-03-03 2016-12-01 Lintec Corp 附有黏著劑層之光學薄膜
JP2016186618A (ja) * 2015-03-27 2016-10-27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69834A (zh) 2018-06-15
JP2018092083A (ja) 2018-06-14
TW201830103A (zh) 2018-08-16
KR20180065920A (ko) 2018-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08944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685715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640949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646260B1 (ko) 복합 편광판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ips 모드 액정 표시 장치
TWI765939B (zh) 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TW201930065A (zh) 積層體
CN105866871B (zh) 复合偏振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KR102527505B1 (ko) 편광판
JP2013003515A (ja) 複合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TW201804222A (zh) 偏光板套組
KR101822701B1 (ko)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60095612A (ko) 편광판, 액정 패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050037945A (ko) 직선편광 분리막, 직선편광 분리 적층막, 백라이트 시스템및 액정 표시장치
KR20130074559A (ko) 표시 얼룩이 없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TWI660852B (zh) 偏光板、高亮度偏光板及ips模式液晶顯示裝置
TW201816435A (zh) 偏光板之套組及液晶面板
TWI726116B (zh) 偏光板套組及液晶面板
KR20170021754A (ko) 곡면 화상 표시 패널용 편광판
JP6390764B2 (ja)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643503B1 (ko)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TWI749232B (zh) 偏光板之套組及液晶面板
JP6455545B2 (ja) 偏光板のセット
JP7236507B2 (ja) 偏光板
WO2018034081A1 (ja) 偏光板のセッ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