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5737B - 加熱烹調器和電鍋 - Google Patents
加熱烹調器和電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65737B TWI765737B TW110120537A TW110120537A TWI765737B TW I765737 B TWI765737 B TW I765737B TW 110120537 A TW110120537 A TW 110120537A TW 110120537 A TW110120537 A TW 110120537A TW I765737 B TWI765737 B TW I76573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iner
- outer container
- inner pot
- gap
- heat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所提供之加熱烹調器和電鍋,能夠最大限度地抑制發生如下問題,即:因為內側容器與外側容器之間的間隙未形成為預想尺寸,導致各部分上產生加熱不均、或者作為熱管的功能降低等。電鍋具備內鍋。內鍋具有:有底筒狀的內側容器、有底筒狀的外側容器、形成於內側容器與外側容器之間並被減壓的密閉空間、以及在密閉空間中透過加熱而氣化的工作液。在內鍋中,用於在內側容器與外側容器之間確保規定的間隙的間隙確保部形成為從外側容器朝向內側容器凸起的形狀。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加熱烹調器和電鍋。
目前,提供有下述專利文獻1所公開那樣的加熱烹調器。專利文獻1之加熱烹調器形成為有底筒狀,且呈內部具有密閉空間的雙層壁結構。該加熱烹調器具有形成為有底筒狀的內側容器及外側容器、和注入形成於兩者之間的密閉空間內的工作液。專利文獻1之加熱烹調器將工作液設定為工作液不會將整個底面覆蓋的量,以便高效地對加熱烹調器之內側的側壁進行加熱。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9-103783號公報
在此,在製造如上述加熱烹調器那樣,在內側容器與外側容器之間具有密閉空間的加熱烹調器時,在使密閉空間變為減壓狀態時內側容器會相對於外側容器發生錯位,內側容器與外側容器之間的間隙尺寸很有可能無法成為預想尺寸。若內側容器與外側容器之間的間隙尺寸成為預想以外的尺寸,則有可能導致加熱烹調器之各部分中發生加熱不均勻。另外,當內側容器與外側容器之間
的間隙尺寸超出規定範圍且變得不均勻時,存在有損作為熱管的功能這一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加熱烹調器和電鍋,其能夠最大限度地抑制因為內側容器與外側容器之間的間隙尺寸未形成為預想尺寸而發生各部分的加熱不均勻、或者作為熱管的功能降低等問題。
(1)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之加熱烹調器之特徵在於,具有:有底筒狀的內側容器;有底筒狀的外側容器;形成於所述內側容器與所述外側容器之間並被減壓的密閉空間;以及在所述密閉空間內透過加熱而氣化的工作液;用於在所述內側容器與所述外側容器之間確保規定的間隙的間隙確保部形成為從所述外側容器朝向所述內側容器凸起的形狀。
本發明之加熱烹調器具備間隙確保部,在內側容器與外側容器之間確保有預想尺寸的間隙。因此,本發明之加熱烹調器不易在各部分上產生加熱不均。另外,本發明之加熱烹調器透過在形成於內側容器與外側容器之間的密閉空間內收納透過加熱而氣化的工作液,使該部分作為熱管發揮作用,從而能夠發揮預想的加熱性能。因此,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可最大限度地抑制各部分中發生加熱不均、或者作為熱管的功能降低的加熱烹調器。
另外,在本發明之加熱烹調器中,構成間隙確保部之凸形狀的部分形成於外側容器上。因此,在本發明之加熱烹調器中,能夠使構成內側容器之面平滑,不必形成用於構成間隙確保部之凹陷等。由此,能夠抑制例如米粒等加熱烹調的對象物卡在或進入構成間隙確保部之部分內。
(2)上述加熱烹調器之特徵在於,在構成所述外側容器之周面及底面中的至少所述周面上設置有所述間隙確保部。
根據該構成,能夠至少在周面上使外側容器與內側容器之間的間隙成為預想尺寸。因此,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可抑制周向上的各部分發生加熱不均、或者作為熱管的功能降低的加熱烹調器。
(3)上述加熱烹調器之特徵在於,所述間隙確保部形成為山型。
根據該構成,即使在形成於外側容器上的間隙確保部與內側容器接觸的情況下,間隙確保部也是在形成為山型的部分之頂部與內側容器接觸。因此,根據上述構成,即使在間隙確保部與內側容器接觸的情況下,也能夠將該接觸面積限制為最小限度,從而能夠抑制基於熱管的效果降低。
(4)上述加熱烹調器之特徵在於,所述間隙確保部在周面上沿周向設置於至少三個位置處。
根據該構成,能夠透過最小限度的間隙確保部,在周向的各部分中使外側容器與內側容器之間的間隙為適當尺寸。
在此,本發明人等進行了深入研究後得到如下見解:當在形成於外側容器與內側容器之間的密閉空間中透過加熱工作液而產生的氣泡之大小變大時,由
該氣泡引起的衝擊波、工作聲(沸騰聲)也呈變大之趨勢。基於該見解,認為透過抑制加熱工作液而產生的氣泡之大小,也能夠降低衝擊波或工作聲。
(5)基於該見解,上述加熱烹調器之特徵在於,所述工作液含有消泡劑。
根據該構成,能夠抑制透過加熱工作液而產生的氣泡之大小變大,從而能夠降低產生大的衝擊波或工作聲之可能性。
(6)上述加熱烹調器之特徵在於,所述外側容器上朝向外側設置有安全閥,該安全閥以所述密閉空間之內壓超過規定壓力為條件而變為打開狀態。
根據該構成,當密閉空間之內壓超過規定壓力時,能夠將壓力排出至外部,因而能夠抑制密閉空間之內壓變得過高。另外,根據上述構成,透過設置安全閥,能夠抑制在加熱烹調器之內側形成多餘的突出部。
(7)上述加熱烹調器之特徵在於,所述外側容器上設置有把手,所述把手設置為將所述安全閥覆蓋。
根據該構成,可以將把手活用為用於覆蓋安全閥的蓋部件。因此,根據上述構成,無需另外設置覆蓋用的部件,與之相應地,能夠實現部件數量之削減和構成之簡化。
(8)本發明之電鍋之特徵在於,具備本發明之加熱烹調器作為內鍋。
根據該構成,能夠提供一種煮飯時各部分上不會發生加熱不均的電鍋。
(9)上述加熱烹調器之特徵在於,所述間隙確保部設置於構成所述外側容器之底面上。
根據該構成,能夠使底面處的外側容器與內側容器之間的間隙最佳化,而且能夠抑制底面發生翹曲。
(10)上述加熱烹調器之特徵在於,所述間隙確保部在構成所述外側容器之底面上沿周向設置於至少三個位置處。
根據該構成,能夠使底面之周向各部分中外側容器與內側容器之間的間隙最佳化,而且能夠抑制發生翹曲。
(11)上述加熱烹調器之特徵在於,構成所述外側容器之底面具有外周部和比該外周部更靠內周側的內周部,所述間隙確保部設置於所述外周部和所述內周部上。
根據該構成,能夠在底面之外周部及內周部兩者上使外側容器與內側容器之間的間隙最佳化,而且能夠抑制發生翹曲。
(12)上述加熱烹調器之特徵在於,構成所述外側容器之底面具有外周部和比該外周部更靠內周側的內周部,所述內周部上具有配置感測器的感測器配置部,所述間隙確保部設置於偏離所述感測器配置部的位置上。
根據該構成,不會妨礙在感測器配置部上配置感測器,能夠在底面之外周部及內周部兩者上使外側容器與內側容器之間的間隙最佳化,而且能夠抑制發生翹曲。
(13)上述加熱烹調器之特徵在於,所述工作液為在水中按重量比計添加了10%以上的消泡劑而成之液體。
根據該構成,能夠進一步有效地抑制透過加熱工作液而產生的氣泡之大小變大,從而能夠進一步降低產生大的衝擊波和工作聲之可能性。
(14)上述加熱烹調器之特徵在於,所述密閉空間內收納有在非加熱狀態下能夠將所述外側容器之底面覆蓋的容量的所述工作液。
根據該構成,能夠提供一種加熱烹調器,其即使在作為通常使用形態預想到的範圍內以傾斜姿態設置加熱烹調器,也能夠適當地發揮基於熱管效果的加熱性能。
(15)上述加熱烹調器之特徵在於,所述安全閥焊接於所述外側容器上。
根據該構成,與採用例如螺合安裝於安裝對象物上的類型的安全閥時相比,能夠使用板厚薄的外側容器。
(16)上述加熱烹調器之特徵在於,具有與所述密閉空間連通且端部被封閉的連通管,所述連通管被所述把手覆蓋。
根據該構成,能夠將把手活用為用於覆蓋連通管的蓋部件。因此,根據上述構成,無需另外設置用於覆蓋連通管的部件,與之相應地,能夠實現部件數量之削減和構成之簡化。
(17)上述加熱烹調器之特徵在於,所述把手具有:固定在所述外側容器上的板部材、安裝於構成所述板部件之一個面側的第一蓋部、以及安裝於構成所述板部件之另一個面側的第二蓋部,並且,所述把手經由所述板部件將所述第一蓋部和所述第二蓋部一體化,並以將所述安全閥收納於所述第二蓋部之狀態安裝於所述外側容器上。
根據該構成,能夠將把手牢牢地固定在外側容器上,並能夠利用把手可靠地覆蓋安全閥。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發生如下問題之加熱烹調器和電鍋,即:因為內側容器與外側容器之間的間隙未形成為預想尺寸,導致在各部分上產生加熱不均、或者作為熱管的功能降低等。
10:電鍋
20:電鍋主體
22:內鍋收納部
24:加熱部
26:電源部
28:溫度感測器
30:控制部
40:蓋部
42:鉸鏈機構
44:操作部
44a:按鈕
44b:顯示裝置
46:蒸汽排出部
50:內鍋(加熱烹調器)
60:內側容器
60a:內側底壁面
60b:內側側壁面
60c:內側角部
60d:第一凸緣部
70:外側容器
70a:外側底壁面
70b:外側側壁面
70c:外側角部
70d:第二凸緣部
70x:外周部
70y:內周部
70z:感測器配置部
72:間隙確保部
74:安全閥
76:連通管
80:密閉空間
90:工作液
100:把手
102:板部件
102a:第一面
102b:第二面
104:第一蓋部
104a:螺釘
104b:卡合部
106:第二蓋部
106a:收納空間
106b:被卡合部
106c:凹部
106d:突條部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之電鍋的立體圖。
圖2係顯示圖1之電鍋的A-A線剖視圖。
圖3係顯示圖1之電鍋中使用的內鍋的立體圖。
圖4係顯示圖3所示之內鍋的爆炸立體圖。
圖5係圖3所示之內鍋的B-B線剖視圖。
圖6係顯示構成圖3所示之內鍋的外側容器的立體圖。
圖7係構成圖3所示之內鍋的外側容器的頂視圖。
圖8係顯示圖3所示之內鍋之拆除把手的狀態的爆炸立體圖。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之電鍋10、以及該電鍋中使用的內鍋50(加熱烹調器)詳細進行說明。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在簡要說明了電鍋10之構成之後,對作為特徵性部分之內鍋50進一步詳細進行說明。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關於上下左右、正面、背面、側面、頂面、底面等表示位置關係的用語,只要無特別說明,便以如圖1所示呈預想為通常使用形態的姿態設置電鍋10之狀態為前提進行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電鍋10具備電鍋主體20、蓋部40以及內鍋50。電鍋10採用如IH(Induction Heating:感應加熱)式或壓力IH式這樣使內鍋50發熱的加熱方式。
電鍋主體20具備內鍋收納部22、加熱部24、電源部26、溫度感測器28、控制部30等。內鍋收納部22係為了收納內鍋50而設置之部分。內鍋收納部22形成為頂視時呈大致圓形狀地開口,且朝向上側敞開的凹狀形狀。因此,電鍋主體20可以相對於內鍋收納部22從上方放入或取出內鍋50。
加熱部24設置於內鍋收納部22的下側。加熱部24用於對內鍋50進行加熱。加熱部24透過通電而發熱,本實施方式中由感應線圈構成。構成加熱部24之感應線圈在內鍋收納部22的下側捲繞成大致漩渦狀。
電源部26設置於加熱部24的下方側。電源部26用於向加熱部24或控制部30等電鍋10中消耗電力的部分供給電力。電源部26可以向構成加熱部24之感應線圈施加高頻電流。因此,電鍋10可以透過電源部26向構成加熱部24之感應線圈施加高頻電流而在內鍋50內產生渦電流,從而透過內鍋50內的電阻使內鍋50發熱。
溫度感測器28設置於內鍋收納部22下方相當於內鍋收納部22之中央部的位置處。溫度感測器28用於測量收納於內鍋收納部22中的內鍋50之底部的溫度。
控制部30配置於電鍋主體20中相對於內鍋收納部22位於正面側的空間內。控制部30與電源部26、溫度感測器28以及後述之蓋部40上設有的操作部44等電連接。控制部30能夠經由操作部44受理電鍋10之動作設定信號,或者根據來自溫度感測器28之輸出信號控制電源部26之輸出,從而控制電鍋10之動作。
蓋部40透過鉸鏈機構42可轉動地連結於電鍋主體20之上部。蓋部40透過變為關閉狀態,能夠將內鍋收納部22之開口部覆蓋封閉。另外,當蓋部40變為打開狀態時,蓋部40透過鉸鏈機構42轉動,使內鍋收納部22之開口部變為打開狀態。蓋部40具備操作部44和蒸汽排出部46。
操作部44用於操作電鍋10,並且設置於蓋部40之頂面側。操作部44具備多個按鈕44a和顯示裝置44b,該多個按鈕44a設置為露出於蓋部40之頂面。操作部44可以透過按鈕操作來選擇電鍋10之運行模式或預約運行等。另外,操作部44可以透過顯示裝置44b顯示透過按鈕操作所選擇之運行模式或所預約之運行等。
蒸汽排出部46用於排出使蓋部40變為關閉狀態進行煮飯時產生的蒸汽。當蓋部40變為關閉狀態時,蒸汽排出部46設置於內鍋收納部22或收納於其中的內鍋50之上方的位置處。蒸汽排出部46具有由朝向蓋部40之頂面側及底面側(內鍋收納部22側)敞開的開口、和連結兩個開口的通路構成之排氣路徑,能夠經由該排氣路徑從電鍋10之內側向外側排出蒸汽。
內鍋50係能夠放入上述內鍋收納部22中或者從中取出的煮飯用的內鍋。如圖3或圖5所示,內鍋50呈朝向上側敞開的大致有底圓筒狀,能夠在內部收納煮飯用的糧食等。如圖4或圖5所示,內鍋50採用由內側容器60和外側容器70構成之雙層壁結構。另外,如圖5所示,內鍋50在內側容器60與外側容器70之間形成有密閉空間80,在密閉空間80中封入工作液90,並且設置有把手100。以下,對內鍋50之各部分的構成進一步詳細進行說明。
內側容器60由磁性體(本實施方式中為不銹鋼)構成。內側容器60利用耐熱性的氟樹脂(例如聚四氟乙烯)對內側的面實施了表面加工。如圖4或圖5所示,內側容器60形成為朝向上側敞開的有底的大致圓筒狀的形狀。具體而言,內側容器60具有內側底壁面60a、內側側壁面60b、內側角部60c以及第一凸緣部60d,且大致整體平滑地形成。
內側底壁面60a為構成內側容器60之底的部分,形成為頂視時呈大致圓形的形狀。內側底壁面60a可以形成為水平方向上大致平坦的形狀、或者從外周側朝向中央側緩緩隆起的形狀等。在本實施方式中,內側底壁面60a採用從外周側朝向中央側緩緩隆起的形狀。內側側壁面60b為構成內側容器60之側部的圓筒狀部分。內側側壁面60b除了例如構成表示煮飯時水量的刻度之部分等之外,大致整體上平滑地形成而不具有凹凸等。內側角部60c為在內側容器60之外周側將內側底壁面60a與內側側壁面60b平滑地連接的部分。內側角部60c呈彎曲成R狀的形狀。第一凸緣部60d為在內側側壁面60b之敞開端(與內側角部60c相反的一側的端部)以朝向內側容器60之徑向外側伸出之方式形成的凸緣狀部分。第一凸緣部60d形成於內側側壁面60b之整周上。
外側容器70與上述內側容器60同樣由磁性體(本實施方式中為不銹鋼)構成。外側容器70對內側的面(構成密閉空間80之面)實施了鏡面處理。如圖4至圖7所示,在形成為朝向上側敞開的有底的大致圓筒狀的形狀這一點上,外側容器70之構成與內側容器60相同。具體而言,在具有外側底壁面70a、外側側壁面70b、外側角部70c以及第二凸緣部70d這一點上,外側容器70之構成與內側容器60相同。除了這些構成之外,外側容器70還具備間隙確保部72、安全閥74以及連通管76。
外側底壁面70a為構成外側容器70之底的部分。外側底壁面70a形成為頂視時呈大致圓形的形狀。外側底壁面70a可以形成為水平方向上大致平坦的形狀、或者從外周側朝向中央側緩緩隆起的形狀等。在本實施方式中,外側底壁面70a具有外周部70x和比外周部70x更靠內周側的內周部70y,且呈從外周部70x朝向內周部70y緩緩隆起的形狀。外側側壁面70b為構成外側容器70之側部的圓筒狀部分。外側角部70c為在外側容器70之外周側將外側底壁面70a與外側側壁面70b平滑地連接的部分。外側角部70c呈彎曲成R狀的形狀。第二凸緣部70d為在外側側壁面70b之敞開端(與外側角部70c相反的一側的端部)以朝向外側容器70之徑向外側伸出之方式形成的凸緣狀部分。第二凸緣部70d形成於外側側壁面70b之整周上。
間隙確保部72用於在內側容器60與外側容器70之間確保規定的間隙。間隙確保部72設置於構成外側容器70之外側底壁面70a和外側側壁面70b上。如圖6等所示,間隙確保部72形成為從外側容器70朝向內側容器60凸起的形狀。只要是構成間隙確保部72之凸狀形狀即可,本實施方式中形成為山型的形狀。另外,間隙確保部72透過使構成外側容器70之外側底壁面70a或外側側壁面70b以從外側朝向內側突出之方式變形而形成。
如圖6或圖7所示,間隙確保部72設置於外側側壁面70b之周向上的多個位置處。具體而言,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5所示,間隙確保部72在距外側底壁面70a側規定的高度H1的位置處,沿外側側壁面70b之周向設置有多個。另外,間隙確保部72在距外側側壁面70a側規定的高度H2(H2>H1)的位置處,沿外側側壁面70b之周向相隔規定間隔設置有多個(本實施方式中為三個)。進
而,間隙確保部72形成為:設置於高度H1的位置處的間隙確保部與設置於高度H2的位置處的間隙確保部沿上下方向排列。
間隙確保部72在外側底壁面70a上也沿周向設置有多個。具體而言,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7所示,間隙確保部72在外側底壁面70a之構成外周部70x的區域中,沿周向相隔規定間隔設置有多個(本實施方式中為三個)。另外,設置於外周部70x上的間隙確保部72分別設置於與設置於外側側壁面70b上的間隙確保部72相對應的位置上。即,間隙確保部72在構成外周部70x之區域內設置於虛擬線上的位置處,該虛擬線是指連接外側側壁面70b之設有間隙確保部72的位置與外側底壁面70a的中心之線。因此,形成於外側底壁面70a上的間隙確保部72與形成於外側側壁面70b上的間隙確保部72在周向上設置於大致相同的位置處。
間隙確保部72還設置於外側底壁面70a之構成內周部70y的區域中。內周部70y之中央側的區域係作為感測器配置部70z的部分,在將內鍋50收納於內鍋收納部22中的狀態下,該感測器配置部70z之下方配置有溫度感測器28。因此,間隙確保部72在內周部70y中設置於偏離感測器配置部70z的區域(本實施方式中為相比感測器配置部70z更靠外周側的區域)中。在本實施方式中,間隙確保部72在內周部70y中設置於感測器配置部70z之外周側的區域中的多個位置(本實施方式中為兩個位置)上。
安全閥74為以超過規定壓力作為條件而變為打開狀態的閥門。安全閥74設置為在內鍋50之組裝狀態下與形成於內側容器60和外側容器70之間的密閉空間80連通。因此,安全閥74以密閉空間80之內壓超過規定壓力作為條件而變為打
開狀態。如圖4或圖8所示,安全閥74以朝向外側突出之方式設置於外側容器70上。安全閥74係由與外側容器70相同材質的不銹鋼形成,並且透過焊接固定於外側容器70上。由此,與透過例如螺釘式的固定方式等將安全閥74安裝於外側容器70上時相比,能夠抑制外側容器70之板厚變得過厚。
連通管76是設置為在內鍋50之組裝狀態(製造後的狀態)下與密閉空間80連通的管。連通管76為製造內鍋50時向密閉空間80內導入工作液90、或者與真空泵等連接以對密閉空間80進行減壓的管。連通管76與安全閥74同樣以朝向外側突出之方式設置於外側容器70上。另外,連通管76設置於在周向上與安全閥74錯開的位置處。連通管76在製造內鍋時為了對密閉空間80進行減壓等而使用之後,變為將端部密封的狀態。
內鍋50透過在使上述內側容器60收納於外側容器70內側的狀態下,利用例如電弧焊接、點焊、無縫焊接、鐳射焊接等方法將第一凸緣部60d和第二凸緣部70d接合一體化而形成。由此,內鍋50在內側容器60與外側容器70之間具備密閉空間80。
如圖5所示,密閉空間80為形成於內側容器60與外側容器70之間的空間。即,密閉空間80為形成於內側容器60之外側的面與外側容器70之內側的面之間的空間。密閉空間80形成為縱向剖視時中空的大致U字形。密閉空間80中收納有在內鍋50之製造工序中透過連通管76導入的工作液90。另外,密閉空間80以在內鍋50之製造工序中透過與連通管76連接的真空泵等被減壓之狀態被密封。
工作液90在製造內鍋50時透過連通管76導入密閉空間80內。工作液90例如由像水這樣透過加熱而氣化的液體構成。在本實施方式中,工作液90使用在水中按重量比計添加了規定比例以上的消泡劑而成之液體。消泡劑例如可以使用矽酮乳液。本發明人們進行了深入研究後發現,當工作液90中的消泡劑之含有率按重量比計為5%以上時,電鍋10運行時產生的工作聲(沸騰聲)大幅降低,透過設為10%以上,能夠將工作聲(沸騰聲)降低至幾乎聽不到的水準。因此,從抑制電鍋10運行時產生的工作聲(沸騰聲)之觀點來看,工作液90中的消泡劑之含有率較佳為5%以上,更佳為10%以上。如圖5所示,工作液90之容量為在大致水平地配置內鍋50且未加熱內鍋50之狀態下,將外側容器70之外側底壁面70a覆蓋之程度。
把手100作為用於把持內鍋50的把持部發揮作用。如圖3或圖8等所示,把手100以朝向內鍋50外側突出之方式設置於外側容器70之外側側壁面70b上。另外,把手100以將安全閥74和連通管76覆蓋之方式安裝。即,把手100除了上述作為把持部的功能之外,還具有作為用於覆蓋安全閥74和連通管76之蓋部的功能。如圖8所示,把手100具有板部件102、第一蓋部104以及第二蓋部106。
板部件102呈板狀,透過焊接固定於外側容器70之外側側壁面70b上。由此,板部件102從外側側壁面70b朝向內鍋50之外側豎立設置。板部件102具有安裝狀態下朝向上方側的第一面102a和朝向下方側的第二面102b。板部件102相對於上述安全閥74和連通管76配置於上方側。在本實施方式中,板部件102固定於外側容器70的第二凸緣部70d之下方側。
第一蓋部104以從第一面102a側覆蓋板部件102之方式安裝於板部件102上。第一蓋部104上設置有用於卡合固定第二蓋部106的卡合部104b。卡合部104b只要能夠與第二蓋部106側卡合即可,本實施方式中呈爪狀。
另外,第二蓋部106為從第二面102b側安裝於板部件102上的部件。第二蓋部106上設置有收納上述安全閥74和連通管76的收納空間106a。另外,第二蓋部106上設置有與第一蓋部104之卡合部104b卡合的被卡合部106b。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蓋部106之外側形成有用於把持的凹部106c,凹部106c之表面上形成有防滑的突條部106d。
把手100可以透過如下方式進行安裝,即:將第一蓋部104配置於板部件102之上方,將第二蓋部106配置於板部件102之下方側,並使卡合部104b與被卡合部106b卡合,從而以將板部件102夾住的狀態將第一蓋部104和第二蓋部106一體化。另外,第一蓋部104和第二蓋部106透過從第二蓋部106下方側安裝的螺釘104a被固定在板部件102上。即,把手100透過以穿過第二蓋部106上設置的孔(未圖示)和板部件102上設置的孔而到達第一蓋部104之方式安裝螺釘104a,從而將第一蓋部104和第二蓋部106固定在板部件102上。當如上所述安裝了把手100時,安全閥74和連通管76被收納在把手100(本實施方式中為第二蓋部106)內部的兩側,成為安全閥74和連通管76被覆蓋的狀態。這樣,由於安全閥74被覆蓋,因此,即使在密閉空間80之內壓超過規定壓力,使安全閥變為打開狀態,從而使壓力排出外部之情況下,壓力也不會一下子就釋放,而是由蓋子暫時承受該壓力,因而與安全閥74未被覆蓋時相比,安全性變高。
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之電鍋10中使用的內鍋50透過設置間隙確保部72,從而在內側容器60與外側容器70之間確保有預想尺寸的間隙。具體而言,雖然在內鍋50之製造工序中透過使與連通管76連接的真空泵工作而進行了使密閉空間80變為減壓狀態的操作,但由於設置有間隙確保部72,因此,能夠確保內側容器60與外側容器70之間的間隙至少為與間隙確保部72之突出量相當的尺寸。因此,上述內鍋50在內側容器60與外側容器70之間確保有預想尺寸的間隙,從而不易在各部分中發生加熱不均。
另外,內鍋50在形成於內側容器60與外側容器70之間的密閉空間80內收納有透過加熱而氣化的工作液90,從而使得該部分可以作為熱管發揮作用。另外,如上所述,內鍋50中構成密閉空間80之間隙形成為預想尺寸。因此,上述內鍋50在作為熱管發揮作用的部分中,能夠發揮預想的加熱性能。因此,根據上述內鍋50,能夠最大限度地抑制各部分中的加熱不均勻、或者作為熱管的功能降低。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之內鍋50中,構成間隙確保部72之山型的凸形狀形成於外側容器70上。因此,內鍋50可以使構成內側容器60之內側底壁面60a和內側側壁面60b變得平滑,並未形成用於構成間隙確保部72之凹陷等。因此,內鍋50能夠抑制例如米粒等加熱烹調的對象物卡在或進入構成間隙確保部72之部分內。
如上所述,內鍋50在構成外側容器70之外側底壁面70a和外側側壁面70b兩者上設置有間隙確保部72。因此,根據上述內鍋50,可以抑制周向之各部分及底部上加熱不均勻、或者作為熱管的功能降低。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
了在外側底壁面70a及外側側壁面70b兩者上設置有間隙確保部72的例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內鍋50例如也可以為外側底壁面70a上未設置間隙確保部72之構成等。
另外,在上述內鍋50中,間隙確保部72形成為山型。因此,即使在內鍋50之製造工序中使密閉空間80變為減壓狀態時,變為間隙確保部72與內鍋50之內側容器60接觸的狀態,也是形成為山型的間隙確保部72之頂部接觸。因此,根據上述構成,可以將間隙確保部72與內側容器60之接觸面積抑制為最小限度。由此,可以抑制內鍋50中的熱管的效果降低。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間隙確保部72採用形成為朝向頂部逐漸變尖的山型的例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間隙確保部72可以採用適當構成,例如像所謂突條那樣由細長且沿平面方向延伸的突出部構成等。此外,在設置有與上述不同形態之間隙確保部72的情況下,從抑制內鍋50中的熱管效果降低等觀點出發,較佳為採用能夠將與內側容器60之接觸面積抑制為最小限度的間隙確保部。
在上述內鍋50中,間隙確保部72設置於外側側壁面70b之周向上的三個位置處。因此,根據上述構成,能夠透過最小限度的間隙確保部72,在周向之各部分中使外側容器70與內側容器60之間的間隙為適當尺寸。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外側側壁面70b上設置間隙確保部72的位置為周向上的三個位置的例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在外側側壁面70b之周向上的更多位置處設置間隙確保部72。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外側側壁面70b之周向上的三個位置處,沿上下方向設有多列(本實施方式中為兩列)間
隙確保部72的例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增加或減少沿上下方向排列的間隙確保部72之數量(列數)。另外,在外側側壁面70b上,也可以將設置於高度H1位置處的間隙確保部72和設置於高度H2位置處的間隙確保部72設置於周向上錯開的位置處。
如上所述,內鍋50不僅在外側側壁面70b上設置有間隙確保部72,在外側底壁面70a上也設置有間隙確保部72。另外,內鍋50在構成外側容器70之外側底壁面70a上,沿周向相隔規定間隔在三個位置處設置有間隙確保部72。進而,內鍋50在構成外側容器70之外側底壁面70a上,在外周部70x和內周部70y兩者上都設置有間隙確保部72。因此,內鍋50不僅能夠使外側底壁面70a處的外側容器70與內側容器60之間的間隙最佳化,而且還能夠抑制外側底壁面70a上發生翹曲。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外側底壁面70a上設置有間隙確保部72的例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採用不在外側底壁面70a上設置間隙確保部72之構成。另外,內鍋50沿周向相隔規定間隔地在三個位置處設置有間隙確保部72,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增加或減少間隙確保部72之數量。另外,內鍋50並不限定於在外側底壁面70a之外周部70x和內周部70y兩者上都設置間隙確保部72,也可以僅在外周部70x和內周部70y中的任意一方上設置間隙確保部72。
上述內鍋50在構成外側容器70之外側底壁面70a之內周部70y處具有配置溫度感測器28的感測器配置部70z。因此,內鍋50在偏離感測器配置部70z的位置處設置有間隙確保部72。由此,不會妨礙在感測器配置部70z處配置感測器,
而且能夠實現外側容器70與內側容器60之間的間隙之最佳化和翹曲之抑制。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考慮到在感測器配置部70z處配置有溫度感測器28,而在偏離感測器配置部70z之位置處設置間隙確保部72,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在能夠使間隙確保部72不會對溫度感測器28之配置和動作造成影響之情況下,也可以在感測器配置部70z處也配置間隙確保部72。
如上所述,內鍋50使用含有消泡劑的液體作為工作液90。由此,能夠抑制隨著電鍋10運行工作液90被加熱而產生之氣泡之大小變大,從而能夠降低產生大的衝擊波或工作聲之可能性。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工作液90使用含有消泡劑的液體的例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在不需要考慮隨著電鍋10運行工作液90被加熱時產生之工作聲(沸騰聲)時、或者能夠透過設置其他構成等抑制工作聲(沸騰聲)之產生和洩漏時等,工作液90也可以不使用含有消泡劑的液體。作為一例,也可以透過噴砂等使外側容器70之內側的面(構成密閉空間80之面)表面變粗糙,從而抑制工作聲(沸騰聲)之產生和洩漏。該情況下,透過使表面變粗糙,從而不易產生大的氣泡。
另外,上述內鍋50使用在水中按重量比計添加了10%以上的消泡劑而成之液體作為工作液90。由於採用這樣的構成,因此,在內鍋50中工作液90被加熱而產生之氣泡不會很大,從而不會產生大的衝擊波和工作聲。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消泡劑之添加量為10%以上的例子,但只要將消泡劑之添加量設為5%以上便有望實現足夠的效果。因此,內鍋50也可以根據所期待之工作聲(沸騰聲)的抑制效果而適當地增加或減少消泡劑之添加量。
在上述內鍋50中,密閉空間80內收納有非加熱狀態下能夠將外側容器70之外側底壁面70a覆蓋的容量的工作液90。因此,只要在作為通常使用形態預想到的範圍內,即使以稍微傾斜之姿態設置內鍋50,也能夠良好地發揮基於熱管效果的加熱性能。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將工作液90之容量調整為能夠將外側容器70之外側底壁面70a覆蓋的量的例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根據所期待之效果適當地進行增減。
如上所述,內鍋50具備安全閥74,並且,安全閥74以密閉空間80之內壓超過規定壓力作為條件而變為打開狀態。因此,內鍋50能夠抑制密閉空間80之內壓變得過高,並且在安全性方面也有優異的性能。另外,內鍋50將安全閥74設置為從外側容器70朝向外側突出。因此,內鍋50雖然為設置有安全閥74之構成,但內側不具有多餘的突出部,從而使用方便。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考慮到提高相對於密閉空間80之內壓昇高的安全性而設置了安全閥74的例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具體而言,例如,在能夠取代設置安全閥74而使用其他方法來應對密閉空間80之內壓昇高等時,也可以採用不設置安全閥74之構成。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考慮到在內鍋50之內側形成突出部會導致便利性降低,從而設置了安全閥74而在內鍋50之內側未形成突出部的例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為在內鍋50之內側形成有突出部之構成。
如上所述,內鍋50在外側容器70上設置有把手100,把手100設置為將安全閥74覆蓋。因此,上述內鍋50可以將把手100活用為用於覆蓋安全閥74之蓋部件,從而無需另外設置覆蓋用的部件。因此,內鍋50能夠實現部件數量之削減
和構成之簡化,並且能夠抑制因為安全閥74之保護、使用者手碰到安全閥74而發生不良情況。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將把手100活用為安全閥74之蓋子的例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另外設置安全閥74用的蓋子、或者將安全閥74設置為不向內鍋50之外部突出。
上述內鍋50將安全閥74焊接在外側容器70上。因此,與採用例如螺合安裝於安裝對象物之類型的安全閥74時相比,內鍋50能夠使用厚度薄的板形成外側容器70。由此,能夠抑制內鍋50之重量和製造成本。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在不銹鋼的外側容器70上焊接安裝相同材質的安全閥74的例子,但也可以使用不同材料的安全閥並焊接。另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可以採用螺合安裝於安裝對象物上的類型等。
另外,上述內鍋50透過把手100覆蓋與密閉空間80連通的連通管76。這樣,內鍋50將把手100活用為用於覆蓋連通管76之蓋部件,從而無需另外設置用於覆蓋連通管76的部件。因此,根據上述構成,能夠實現內鍋50之部件數量之削減和構成之簡化、輕量化等。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將把手100活用為連通管76之蓋子的例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另外設置連通管76用的蓋子、或者將連通管76設置為不向內鍋50之外部突出。
上述內鍋50之把手100經由固定於外側容器70上的板部件102將第一蓋部104和第二蓋部106一體化,並在將安全閥74和連通管76收納於第二蓋部106之狀態下安裝於外側容器70上。因此,根據上述構成,能夠將把手100牢牢地固定在外側容器70上,並透過把手100可靠地覆蓋安全閥74和連通管76。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透過單個把手100覆蓋安全閥74和連通管76的例子,
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透過一個把手100僅覆蓋安全閥74及連通管76中的一個。另外,在如本實施方式這樣設置兩個把手100的情況下,例如也可以透過其中一個覆蓋安全閥74,透過另一個覆蓋連通管76,等等。
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之電鍋10具備上述構成之內鍋50。因此,電鍋10在煮飯時各部分上不會產生加熱不均。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電鍋10之內鍋50,示出了使用本發明之加熱烹調器的例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作為內鍋50例示出的加熱烹調器也可以為其他烹調裝置中使用的烹調器、或者單獨使用的烹調器。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和變形例等示出的內容,在不脫離請求項之範圍內還可以根據其教導及精神得到其他實施方式。上述實施方式之構成要素可以任意選擇並組合構成。另外,也可以將實施方式之任意的構成要素、與用於解決發明之技術方案中記載之任意構成要素或將用於解決發明之技術方案中記載之任意構成要素具體化的構成要素任意組合而構成。對此,有意在本申請之補正或分割申請等中獲得專利權。
本發明之加熱烹調器能夠在加熱烹調各種對象物時利用。另外,本發明之加熱烹調器能夠適當用作電鍋之內鍋。
10:電鍋
20:電鍋主體
40:蓋部
44:操作部
44a:按鈕
44b:顯示裝置
46:蒸汽排出部
Claims (7)
- 一種加熱烹調器,其特徵在於,具有:有底筒狀的內側容器;有底筒狀的外側容器;透過將所述內側容器的敞開端與所述外側容器的敞開端接合一體化而形成於所述內側容器與所述外側容器之間的密閉空間;以及在所述密閉空間內透過加熱而氣化的工作液;在構成所述外側容器之周面及底面中的至少所述周面上設置之用於在所述內側容器與所述外側容器之間確保規定的間隙之間隙確保部係形成為從所述外側容器朝向所述內側容器凸起的形狀;在透過所述間隙確保部確保所述間隙至少為與所述間隙確保部之突出量相當的尺寸之狀態下進行減壓。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加熱烹調器,其中,所述間隙確保部形成為山型。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加熱烹調器,其中,所述間隙確保部在周面上沿周向設置於至少三個位置處。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加熱烹調器,其中,所述工作液含有消泡劑。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加熱烹調器,其中,所述外側容器上朝向外側設置有安全閥,所述安全閥以所述密閉空間之內壓超過規定壓力作為條件而變為打開狀態。
- 如請求項5所述之加熱烹調器,其中,所述外側容器上設置有把手; 所述把手設置為將所述安全閥覆蓋。
- 一種電鍋,其特徵在於,具備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加熱烹調器作為內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112324 | 2020-06-30 | ||
JP2020112324A JP2022011293A (ja) | 2020-06-30 | 2020-06-30 | 加熱調理器、及び炊飯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02076A TW202202076A (zh) | 2022-01-16 |
TWI765737B true TWI765737B (zh) | 2022-05-21 |
Family
ID=78989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20537A TWI765737B (zh) | 2020-06-30 | 2021-06-07 | 加熱烹調器和電鍋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2011293A (zh) |
CN (1) | CN113854805A (zh) |
TW (1) | TWI765737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922155A (zh) * | 2017-10-26 | 2019-06-16 | 日商愛麗思歐雅瑪股份有限公司 | 加熱烹調器 |
-
2020
- 2020-06-30 JP JP2020112324A patent/JP2022011293A/ja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6-07 TW TW110120537A patent/TWI765737B/zh active
- 2021-06-08 CN CN202110636154.XA patent/CN11385480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922155A (zh) * | 2017-10-26 | 2019-06-16 | 日商愛麗思歐雅瑪股份有限公司 | 加熱烹調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54805A (zh) | 2021-12-31 |
TW202202076A (zh) | 2022-01-16 |
JP2022011293A (ja) | 2022-01-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845585B1 (ko) | 조리용기 뚜껑 | |
TWI765737B (zh) | 加熱烹調器和電鍋 | |
JPWO2017073141A1 (ja) | 炊飯器 | |
JP2011056169A (ja) | 電気炊飯器 | |
JP2003204867A (ja) | 炊飯器 | |
JP6664060B2 (ja) | 炊飯器 | |
JP2002112886A (ja) | 電気炊飯器 | |
JP3498699B2 (ja) | 炊飯器 | |
JP6848695B2 (ja) | 蓋体、加熱調理器、および、炊飯器 | |
JP2012239800A (ja) | 圧力型電気炊飯器 | |
JP4762282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JP3498730B2 (ja) | 電気湯沸し器の蓋構造 | |
JP7227493B2 (ja) | 炊飯器 | |
JP5125211B2 (ja) | 電気炊飯器 | |
JP2016129610A (ja) | 炊飯器 | |
CN112167961B (zh) | 内热式烹饪容器及烹饪器具 | |
CN219125946U (zh) | 一种小容量防溢电饭锅 | |
JP7103260B2 (ja) | 内釜および炊飯器 | |
JP6819465B2 (ja) | 蓋体、加熱調理器、および、炊飯器 | |
CN219962511U (zh) | 一种烹饪容器及烹饪器具 | |
JP3149825B2 (ja) | 炊飯器 | |
CN216602556U (zh) | 一种加热组件及烤箱 | |
JP2023126084A (ja) | 蓋アセンブリおよび蓋アセンブリを備える調理器具 | |
KR20160099176A (ko) | 화력 조절 타이밍을 알려주는 뚜껑을 구비한 냄비 어셈블리 | |
JP2003204868A (ja) | 炊飯器の蓋構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