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3337B - 封裝載板及應用其的晶片封裝結構 - Google Patents
封裝載板及應用其的晶片封裝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63337B TWI763337B TW110106907A TW110106907A TWI763337B TW I763337 B TWI763337 B TW I763337B TW 110106907 A TW110106907 A TW 110106907A TW 110106907 A TW110106907 A TW 110106907A TW I763337 B TWI763337 B TW I76333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ve
- power supply
- ground
- power
- circuit lay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soldered or bonded constructions
- H01L23/498—Leads, i.e. metallisations or lead-frames on insulating substrates, e.g. chip carriers
- H01L23/49822—Multilayer substrat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50—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f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e.g. power bus, number of lead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0—Bump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16—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ump connector
- H01L2224/161—Disposition
- H01L2224/16151—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16221—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16225—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 H01L2224/16227—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to a bond pad of the ite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0—Bump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16—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ump connector
- H01L2224/161—Disposition
- H01L2224/16151—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16221—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16225—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 H01L2224/16238—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to a bonding area protruding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ite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soldered or bonded constructions
- H01L23/498—Leads, i.e. metallisations or lead-frames on insulating substrates, e.g. chip carriers
- H01L23/49811—Additional leads joined to the metallisation on the insulating substrate, e.g. pins, bumps, wires, flat leads
- H01L23/49816—Spherical bumps on the substrate for external connection, e.g. ball grid arrays [BGA]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soldered or bonded constructions
- H01L23/498—Leads, i.e. metallisations or lead-frames on insulating substrates, e.g. chip carriers
- H01L23/49838—Geometry or layou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10—Bump connectors ;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1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4/16—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ump connect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Production Of Multi-Layered Print Wiring Board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一種封裝載板及應用其的晶片封裝結構。封裝載板包括:疊層板體、焊墊陣列、多個接地導電結構以及多個電源導電結構。疊層板體至少包括第一、第二與第三線路層。第一線路層位於疊層板體的最外側,且第二線路層位於第一線路層與第三線路層之間。焊墊陣列電性連接第一線路層,且包括多個電源焊墊組與多個接地焊墊組。多個接地導電結構在第一方向上排成第一行。至少一接地導電結構包括由第一線路層延伸至第二線路層的兩個第一接地導電柱以及由第二線路層延伸至第三線路層的一第二接地導電柱。兩個第一接地導電柱以及第二接地導電柱沿著第一方向排列,且第二接地導電柱的位置是位於兩個第一接地導電柱的位置之間。多個電源導電結構在第一方向上排成第二行。至少一電源導電結構包括由第一線路層延伸至第二線路層的兩個第一電源導電柱以及由第二線路層延伸至第三線路層的一第二電源導電柱。兩個第一電源導電柱以及第二電源導電柱沿著第一方向排列,且第二電源導電柱的位置是位於兩個第一電源導電柱的位置之間。第一行中的每一個接地導電結構的位置與第二行中的每一個電源導電結構的位置在一第二方向上相互錯開。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一種封裝載板及應用其的晶片封裝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應用在覆晶封裝的封裝載板及應用其的晶片封裝結構。
現有的積體電路晶片封裝元件通常包括積體電路晶片以及封裝基板,且積體電路晶片是設置在一封裝基板上。封裝基板具有內連線路結構以及位於其底部的一錫球陣列。封裝基板的內連線路結構包括多個接地導電孔(ground via)以及電源導電孔(power via),以建立對積體電路晶片的供電路徑。錫球陣列包括多個錫球,以作為外部接點。當積體電路晶片設置在封裝基板上時,積體電路晶片可通過封裝基板的內連線路結構以及錫球陣列,以電性連接到電路板。
然而,隨著積體電路封裝元件的功能增多,且工作速度變快,積體電路封裝元件的功率損耗也越來越大。若內連線路結構所建立的供電路徑設計不良,可能導致高速或高功耗的積體電路封裝元件的操作速度不如預期,或者因電壓過低而失效。
進一步而言,當積體電路晶片封裝元件運作時,可能需要在短時間內由低功率狀態切換到高功率狀態,因此對於供電電壓穩定度的要求更高。目前,現有的積體電路晶片封裝元件,如:大型系統單晶片(System on chip,SoC),運作時,可能需要在短時間內急遽增加工作電流。由於內連線路結構會有寄生電感或寄生阻抗,電流暫態變化量的增加及寄生電感會導
致瞬間電壓下降,而影響的電源完整性(power integrity),並導致電路可能因電壓過低而失效。
因此,如何設計供電路徑,以在不增加尺寸的情況下,有效地提升積體電路晶片封裝元件在運作時的電源完整性,仍為該項事業所欲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封裝載板及應用其的晶片封裝結構,以提升晶片封裝結構在運作時的電源完整性。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其中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封裝載板,其包括:疊層板體、焊墊陣列、多個接地導電結構以及多個電源導電結構。疊層板體至少包括一第一線路層、第二線路層與第三線路層。第一線路層位於疊層板體的最外側,且第二線路層位於第一線路層與第三線路層之間。焊墊陣列電性連接第一線路層,且包括多個電源焊墊組與多個接地焊墊組。多個接地導電結構在第一方向上排成一第一行。至少一接地導電結構包括由第一線路層延伸至第二線路層的兩個第一接地導電柱以及由第二線路層延伸至第三線路層的一第二接地導電柱。兩個第一接地導電柱以及第二接地導電柱沿著第一方向排列,且第二接地導電柱的位置是位於兩個第一接地導電柱的位置之間。多個電源導電結構在第一方向上排成第二行。至少一電源導電結構包括由第一線路層延伸至第二線路層的兩個第一電源導電柱以及由第二線路層延伸至第三線路層的一第二電源導電柱。兩個第一電源導電柱以及第二電源導電柱沿著第一方向排列,且第二電源導電柱的位置是位於兩個第一電源導電柱的位置之間。第一行中的每一個接地導電結構的位置與第二行中的每一個電源導電結構
的位置在一第二方向上相互錯開。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另外再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晶片封裝結構,其包括晶片以及上述的封裝載板。晶片具有位於其底部的多個接點,並通過多個接點設置在封裝載板上,且多個接點對應於封裝載板的焊墊陣列。
本發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所提供的封裝載板及應用其的晶片封裝結構,其能通過“第一行(或第一列)中的至少一接地導電結構包括兩個第一接地導電柱以及一第二接地導電柱,兩個第一接地導電柱以及第二接地導電柱沿著第一方向排列,且第二接地導電柱的位置是位於兩個第一接地導電柱的位置之間”、“第二行(或第二列)中的至少一電源導電結構包括兩個第一電源導電柱以及一第二電源導電柱,兩個第一電源導電柱以及第二電源導電柱沿著第一方向排列,且第二電源導電柱的位置是位於兩個第一電源導電柱的位置之間”以及“第一行中的每一個接地導電結構的位置與第二行中的每一個電源導電結構的位置在第二方向上相互錯開”的技術方案,可最大化晶片封裝結構供電路徑的密度,從而提升電源完整性。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圖式,然而所提供的圖式僅用於提供參考與說明,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M1:晶片封裝結構
1:晶片
10:接點
2,2’:封裝載板
2a:組裝側
2b:底側
A1:晶片設置區
A10:中央區域
20:疊層板體
201:第一線路層
201P:電源跡線
201G:接地跡線
202:第二線路層
203:第三線路層
204:第四線路層
21:焊墊陣列
21G:接地焊墊組
210g:接地焊墊
21P:電源焊墊組
210p:電源焊墊
22:球柵陣列
22G:接地焊球
22P:電源焊球
23:接地導電結構
231:第一接地導電柱
232:第二接地導電柱
24:電源導電結構
241:第一電源導電柱
242:第二電源導電柱
3:封裝層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H:行距
S1,S1’:第一接地導電柱之間的間距
S2:第一電源導電柱之間的間距
d1,d1’,d1”:接地焊墊之間的間距
d2,d2’:電源焊墊之間的間距
r1:第一接地導電柱直徑
r2:第一電源導電柱直徑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晶片封裝結構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封裝載板的俯視示意圖。
圖3為圖2的III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為圖3的VI-VI剖面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圖3的V-V剖面的剖面示意圖。
圖6為圖3的VI-VI剖面的剖面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封裝載板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以下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所公開有關“封裝載板及應用其的晶片封裝結構”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發明的優點與效果。本發明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背離本發明的構思下進行各種修改與變更。另外,本發明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的描繪,事先聲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或”,應視實際情況可能包括相關聯的列出項目中的任一個或者多個的組合。
請參閱圖1,其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晶片封裝結構的局部示意圖。本實施例的晶片封裝結構M1包括晶片1、封裝載板2以及封裝層3。晶片1設置在封裝載板2上,且封裝層3覆蓋晶片1以及封裝載板2。
晶片1例如是系統整合晶片(system on chip,SoC),且可適用於在高頻下操作。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晶片1是以覆晶方式設置在封裝載板2上。據此,晶片1具有位於其底部的多個接點10,而使晶片1可通過多個接點10設置在封裝載板2上,並與封裝載板2電性連接。晶片1通過封裝載板2內佈設的電路,可電性連接於另一電路板。
請參照圖1與圖2,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封裝載板的俯視示意
圖。本發明實施例的封裝載板2具有一組裝側2a以及一底側2b。封裝載板2在組裝側2a定義出至少一晶片設置區A1。當晶片1被設置在封裝載板2上時,是位於晶片設置區A1內。
另外,封裝載板2至少包括一疊層板體20、一焊墊陣列21以及一球柵陣列22。焊墊陣列21與球柵陣列22分別位於疊層板體20的兩相反側,也就是分別位於封裝載板2的組裝側2a與底側2b。
請參照圖3至圖5,圖3為圖2的III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4為圖3的VI-VI剖面的剖面示意圖,且圖5為圖3的V-V剖面的剖面示意圖。疊層板體20包括交替堆疊的多層線路層201~204與多層絕緣層(未標號)。也就是說,每兩層線路層201~204之間通過絕緣層相互分隔。在本實施例中,線路層201~204共有四層,其包括第一線路層201、第二線路層202、第三線路層203以及第四線路層204。然而,本發明實施例的線路層201~204的數量並不限制於此。
第一線路層201與第四線路層204都位於疊層板體20的最外側,且分別位於疊層板體20的兩相反側。進一步而言,第一線路層201是位於封裝載板2的組裝側2a,而第四線路層204是位於封裝載板2的底側2b。另外,第二線路層202與第三線路層203位於疊層板體20內部。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二線路層202是位於第一線路層201與第三線路層203之間,而第三線路層203是位於第二線路層202與第四線路層204之間。
請配合參照圖2與圖3,焊墊陣列21位於疊層板體20的組裝側2a,且電性連接第一線路層201。焊墊陣列21包括多個電源焊墊組21P與多個接地焊墊組21G,且多個電源焊墊組21P與多個接地焊墊組21G是位於晶片設置區A1內的一中央區域A10。每一電源焊墊組21P包括多個電源焊墊210p,而每一接地焊墊組21G包括多個接地焊墊210g。
另外,如圖4與圖5所示,球柵陣列22是位於封裝載板2的底側2b,並電性連接於第四線路層204,以使晶片封裝結構M1可再組裝於另一電路板上。球柵陣列22包括多個接地焊球22G以及多個電源焊球22P。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本實施例的封裝載板2還包括位於疊層板體20內的多個接地導電結構23以及多個電源導電結構24,以電性連接位於疊層板體20兩相反側的焊墊陣列21與球柵陣列22,並形成多條供電路徑。本發明實施例中,通過改善供電路徑的設計,來提升晶片封裝結構M1運作時的電源完整性以及電壓穩定性。
進一步而言,焊墊陣列21中的多個電源焊墊210p是分別通過對應的多個電源導電結構24,而分別電性連接至球柵陣列22中對應的電源焊球22P。相似地,焊墊陣列21中的多個接地焊墊210g是分別通過對應的多個接地導電結構23,而分別電性連接至球柵陣列22中對應的接地焊球22G。然而,球柵陣列22中的電源焊球22P與接地焊球22G的配置方式並不限制於本發明所提供的實施例。
請參照圖3,多個接地導電結構23在一第一方向D1上排成一第一行(column)。至少其中一個接地導電結構23包括兩個第一接地導電柱231以及一第二接地導電柱232。須說明的是,第一線路層201還可進一步包括多個電源跡線201P(power traces),用以使電源焊墊組21P之中的多個電源焊墊210p以及多個電源導電結構24彼此電性連接,以及多個接地跡線201G(ground traces)使接地焊墊組21G中的多個接地焊墊210g以及多個接地導電結構23彼此電性連接。另外,位於組裝側2a的焊墊陣列21還包括位於晶片設置區A1內的多個訊號焊墊組(圖未示),且訊號焊墊組是位於中央區域A10之外。本發明主要是改善封裝載板2內的供電路徑,因此並不限制訊號焊墊組的配置。
請參照圖4,每一個第一接地導電柱231會由第一線路層201延伸至第二線路層202,而每一第二接地導電柱232會由第二線路層202延伸至第三線路層203。也就是說,每一個接地導電結構23是用以形成由多個接地焊墊組21G延伸至疊層板體20底側2b的接地路徑。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兩個第一接地導電柱231以及第二接地導電柱232是沿著第一方向D1排列,且第二接地導電柱232的位置是位於兩個第一接地導電柱231的位置之間。在俯視方向上,兩個第一接地導電柱231的中心連線會通過第二接地導電柱232,且大致平行於第一方向D1。在一實施例中,同一個接地導電結構23中的第一接地導電柱231的邊緣會盡可能地緊鄰於第二接地導電柱232的邊緣,以提高封裝載板2內的接地導電結構23的密度。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個第二接地導電柱232的一橫截面積大於每一第一接地導電柱231的一橫截面積。
另外,請參照圖3,每一個接地焊墊組21G會排列在第一行中任兩相鄰的第一接地導電柱231之間。因此,任兩相鄰的第一接地導電柱231之間會設置多個接地焊墊210g。只要接地焊墊組21G中的兩相鄰的接地焊墊210g之間的間距不小於預定值,可以使任兩相鄰的第一接地導電柱231之間所設置的接地焊墊210g的數量最大化。進一步而言,接地焊墊210g的數量可以根據兩相鄰的第一接地導電柱231之間的間距以及兩相鄰的接地焊墊210g之間的最小間距來調整。
須說明的是,本發明所述的“導電柱之間的間距”都是指兩相鄰導電柱中的其中一個導電柱中心,至另一個導電柱中心之間的直線距離。另外,本發明所述的“焊墊間距”或者“焊墊之間的間距”都是指兩相鄰焊墊中的其中一個焊墊中心,至另一個焊墊中心之間的直線距離。
另外,由於製程條件的限制,針對不同規格的封裝載板2,接地
焊墊210g、電源焊墊210p、第一接地導電柱231、第二接地導電柱232、第一電源導電柱241、第二電源導電柱242的尺寸以及間距有特定的要求。因此,雖然接地焊墊210g、電源焊墊210p、第一接地導電柱231、第二接地導電柱232、第一電源導電柱241、第二電源導電柱242的數量越多越能提升電源完整性,但實際上仍受限於上述特定要求。
請參照圖4,假設第一行中任兩相鄰的第一接地導電柱231之間的間距為S1,每一第一接地導電柱231的直徑為r1,且兩個接地焊墊210g在第二方向D2之間的間距至少大於d1,則每一個接地焊墊組中,在第一方向D1上,於兩相鄰的第一接地導電柱231之間最多可設置的接地焊墊210g的數量為N1,則S1、r1、d1以及N1滿足下列關係式:(S1-r1)/d1>N1,其中N1為正整數。
舉例而言,在第一行中,任兩相鄰的第一接地導電柱231之間的間距S1約280μm,每一第一接地導電柱231的直徑r1約100μm,且兩個焊墊在第二方向D2之間的間距d1至少大於80μm,則每一個接地焊墊組21G中,在第二方向D2上最多可設置2個接地焊墊210g。進一步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個接地焊墊組21G中的多個接地焊墊210g排列成一2×2陣列,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若兩相鄰的第一接地導電柱231之間的間距增加,每一接地焊墊組21G的接地焊墊210g的數量也可以增加。
請參照圖3,其中一個接地焊墊組21G是位於兩相鄰的接地導電結構23之間,且在疊層板體20的厚度方向上與第二接地導電柱232完全不重疊。另一個接地焊墊組21G的多個接地焊墊210g則在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疊於第二接地導電柱232。
請參照圖3與圖5,相似地,多個電源導電結構24在第一方向D1上排成一第二行。至少一電源導電結構24包括兩個第一電源導電柱241以及一第二電源導電柱242。每一個第一電源導電柱241是由第一線路層
201延伸至第二線路層202,而每一第二電源導電柱242是由第二線路層202延伸至第三線路層203。在本實施例中,兩個第一電源導電柱241以及第一電源導電柱241也是沿著第一方向D1排列,且第二電源導電柱242的位置是位於兩個第一電源導電柱241之間。
也就是說,在俯視方向上,兩個第一電源導電柱241的中心連線會通過第二電源導電柱242,且大致平行於第一方向D1。此外,每一第二電源導電柱242的一橫截面積大於每一第一電源導電柱241的一橫截面積。在一實施例中,同一個電源導電結構24中的第一電源導電柱241的邊緣會盡可能地緊鄰於第二電源導電柱242的邊緣,以提高封裝載板2內的電源導電結構24的密度。
請參照圖3,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行中的每一個接地導電結構23的位置,與第二行中的每一個電源導電結構24的位置會在第二方向D2上相互錯開。也就是說,位置最靠近的兩個接地導電結構23以及電源導電結構24並不會沿著第二方向D2相互對齊。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中,位置最靠近的第一接地導電柱231與第一電源導電柱241會在第二方向D2上相互對齊。然而,第二接地導電柱232的中心點與最靠近其的第二電源導電柱242的中心點的連線會與第一方向D1之間不平行而形成一夾角。在一實施例中,第二電源導電柱242的邊緣與最靠近的第二接地導電柱232的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至少35μm,且第一行與第二行之間的行距H為至少160μm。
請參照圖3,每一個電源焊墊組21P會排列在第二行中任兩相鄰的第一電源導電柱241之間。也就是說,只要兩相鄰的電源焊墊210p之間的間距不小於預定值,可以使任兩相鄰的第一電源導電柱241之間所設置的電源焊墊210p的數量最大化。進一步而言,電源焊墊210p的數量可以根據兩相鄰的
第一電源導電柱241之間的間距以及兩相鄰的電源焊墊210p之間的最小間距來調整。
請參照圖3,假設第二行中任兩相鄰的第一電源導電柱241之間的間距為S2,每一第一電源導電柱241的直徑為r2,且兩個電源焊墊210p之間在第一方向D1上的間距至少大於d2,則每一個電源焊墊組中,在第一方向D1上,於兩相鄰的第一電源導電柱241之間最多可設置的電源焊墊210p的數量為N2,則S2、r2、d2以及N2滿足下列關係式:(S2-r2)/d2>N2,其中N2為正整數。
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個電源焊墊組21P的多個電源焊墊210p排列成一2×2陣列,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若兩相鄰的第一電源導電柱241之間的間距增加,每一電源焊墊組21P的電源焊墊210p的數量也可以增加。
請參照圖3與圖5,其中一個電源焊墊組21P是位於兩相鄰的電源導電結構24之間,且在疊層板體20的厚度方向上與第二電源導電柱242完全不重疊。另一個電源焊墊組21P的多個電源焊墊210p則在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疊於第二電源導電柱242。
通過上述配置方式,針對不同規格的封裝載板2,接地焊墊210g、電源焊墊210p、多個接地導電結構23與多個電源導電結構24的設置既可符合特定條件,又能形成密度較高的供電路徑。
請參照圖3與圖6,其中圖6為圖3的VI-VI剖面的剖面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多個接地焊墊組21G會與多個電源焊墊組21P是沿著第二方向D2交替排列成多列。如圖6所示,在第二方向D2上,多個接地焊墊210g會與多個電源焊墊210p交替排成至少一列(row)。詳細而言,在每一列中,每兩個接地焊墊210g與每兩個電源焊墊210p交替排列。也就是說,每兩個接地焊墊210g之間設置兩個電源焊墊210p,且每兩個電源焊墊210p之間
會設置兩個接地焊墊210g,但本發明不以此例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在每一列中,也可以是每三個接地焊墊210g與每三個電源焊墊210p交替排列。
另外,請參照圖3,同一個接地焊墊組21G中的兩個接地焊墊210g之間的間距d1,會小於分別屬於兩相鄰的接地焊墊組21G中的兩個最靠近的接地焊墊210g之間的間距d1’。相似地,同一個電源焊墊組21P中的兩個電源焊墊210p之間的間距d2,會小於分別屬於兩相鄰的電源焊墊組21P中的兩個最靠近的電源焊墊210p之間的間距d2’。
在本發明中,多個接地導電結構23與多個電源導電結構24相互交錯設置,可以使對應的電源焊墊組21P、電源導電結構24、接地焊墊組21G以及接地導電結構23所形成的電流迴路(current loop)的面積縮減,從而大幅減少寄生電感。由於寄生電感降低,可以進一步減少因為寄生電感以及電流暫態變化過大而產生的電壓變化,從而提升電源完整性(power integrity)。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本發明實施例電源焊墊組21P、接地焊墊組21G、電源導電結構24與接地導電結構23的配置方式,可以最大化接地焊墊210g、電源焊墊210p、第一電源導電柱241、第二電源導電柱242、第一接地導電柱231與第二接地導電柱232的密度。因此,當晶片通過封裝載板2而電性連接至另一電路板運作,封裝載板2可對於晶片內部的任意元件提供相對較短的供電路徑,從而降低阻抗。
參閱圖7,顯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封裝載板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在圖7的實施例中,與圖3的實施例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具有相同的標號,且相同的部分不再贅述。另外,圖7的封裝載板2’省略第一線路層201。
本實施例的封裝載板2’的多個接地導電結構23是在第二方向D2上排成一第一列,而多個電源導電結構24是在第二方向D2上排成一第二列。第一列中的每一接地導電結構23的位置與第二列中的每一電源導電
結構24的位置在第一方向D1相互錯開。詳細而言,最靠近的第二接地導電柱232與第二電源導電柱242的中心點連線與第一方向D1不平行而形成夾角。
與前一實施例相似,在俯視方向上,每一個接地焊墊組21G會排列在第一列中任兩相鄰的第一接地導電柱231之間,而每一個電源焊墊組21P會排列在第二列中任兩相鄰的第一電源導電柱241之間。
在第一列中,任兩相鄰的第一接地導電柱231之間的間距較大,因此在任兩相鄰的第一接地導電柱231之間的接地焊墊組21G可具有更多接地焊墊210g。據此,只要任兩個焊墊(如:兩個接地焊墊210g、兩個電源焊墊210p或者接地焊墊210g與電源焊墊210p)在第一方向D1(或者第二方向)之間的間距符合封裝載板2的規範,接地焊墊組21G中的接地焊墊210g的數量以及電源焊墊組21P中的電源焊墊210p的數量在本發明中並不限制。
在第一列中,假設任兩相鄰的第一接地導電柱231之間的在第二方向D2的間距為S1’,每一第一接地導電柱231的直徑為r1,且兩個接地焊墊210g在第二方向D2之間的間距至少大於d1”,則每一個接地焊墊組中,在第二方向D2上最多可設置的接地焊墊210g的數量為N1,則S1’、r1、d1’以及N1滿足下列關係式:(S1’-r1)/d1”>N1,其中N1為正整數。
舉例而言,在第一列中,任兩相鄰的第一接地導電柱231之間的間距S1’約450μm,每一第一接地導電柱231的直徑r1約100μm,且兩個焊墊在第二方向D2之間的間距d1”至少大於80μm,則每一個接地焊墊組21G中,在第二方向D2上最多可設置4個接地焊墊210g。
如圖7所示,每一個接地焊墊組21G的多個接地焊墊210g可排列成一4×3陣列,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相似地,在第二列中,每一個電源焊墊組21P的多個電源焊墊210p可在任兩相鄰的第一電源導電柱241之間排列成
一4×3陣列。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本實施例的第二接地導電柱232的直徑與圖2的實施例中的第二接地導電柱232的直徑不同,但通過使多個接地導電結構23與多個電源導電結構交錯排列,再將接地焊墊組21G設置在任兩相鄰的第一接地導電柱231之間以及將電源焊墊組21P設置在兩相鄰的第一電源導電柱241之間,即可最大化供電路徑的密度,從而提升晶片封裝結構M1運作時的電源完整性。
[實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所提供的封裝載板2(2’)及應用其的晶片封裝結構M1,其能通過“第一行(或第一列)中的至少一接地導電結構23包括兩個第一接地導電柱231以及一第二接地導電柱232,兩個第一接地導電柱231以及第二接地導電柱232沿著第一方向D1排列,且第二接地導電柱232的位置是位於兩個第一接地導電柱231的位置之間”、“第二行(或第二列)中的至少一電源導電結構24包括兩個第一電源導電柱241以及一第二電源導電柱242,兩個第一電源導電柱241以及第二電源導電柱242沿著第一方向D1排列,且第二電源導電柱242的位置是位於兩個第一電源導電柱241的位置之間”以及“第一行中的每一個接地導電結構23的位置與第二行中的每一個電源導電結構24的位置在第二方向D2上相互錯開”的技術方案,可最大化晶片封裝結構M1供電路徑的密度,從而提升電源完整性。
更進一步來說,每一接地焊墊組21G排列在第一行中任兩相鄰的第一接地導電柱231之間,且每一電源焊墊組21P排列在第二行中任兩相鄰的第一電源導電柱241之間,還可以最大化接地焊墊210g以及電源焊墊210p的數量,而提高接地焊墊210g與電源焊墊210p的分布密度。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2:封裝載板
201:第一線路層
201P:電源跡線
201G:接地跡線
21:焊墊陣列
21G:接地焊墊組
210g:接地焊墊
21P:電源焊墊組
210p:電源焊墊
23:接地導電結構
231:第一接地導電柱
232:第二接地導電柱
24:電源導電結構
241:第一電源導電柱
242:第二電源導電柱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H:行距
S1:第一接地導電柱之間的間距
S2:第一電源導電柱之間的間距
d1,d1’:接地焊墊之間的間距
d2,d2’:電源焊墊之間的間距
r1:第一接地導電柱直徑
r2:第一電源導電柱直徑
Claims (10)
- 一種封裝載板,用以設置一晶片,其中,所述封裝載板包括:一疊層板體,其至少包括一第一線路層、一第二線路層與一第三線路層,其中,所述第一線路層位於所述疊層板體的最外側,且所述第二線路層位於所述第一線路層與所述第三線路層之間;一焊墊陣列,其電性連接所述第一線路層,其中,所述焊墊陣列包括多個電源焊墊組與多個接地焊墊組;多個接地導電結構,其在一第一方向上排成一第一行,其中,至少一所述接地導電結構包括由所述第一線路層延伸至所述第二線路層的兩個第一接地導電柱以及由所述第二線路層延伸至所述第三線路層的一第二接地導電柱,兩個所述第一接地導電柱以及所述第二接地導電柱沿著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所述第二接地導電柱的位置是位於兩個所述第一接地導電柱的位置之間;以及多個電源導電結構,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成一第二行,其中,至少一所述電源導電結構包括由所述第一線路層延伸至所述第二線路層的兩個第一電源導電柱以及由所述第二線路層延伸至所述第三線路層的一第二電源導電柱,兩個所述第一電源導電柱以及所述第二電源導電柱沿著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所述第二電源導電柱的位置是位於兩個所述第一電源導電柱的位置之間;其中,所述第一行中的每一個所述接地導電結構的位置與所述第二行中的每一個所述電源導電結構的位置在一第二方向上相互錯開。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封裝載板,其中,每一所述接地焊墊組排列在所述第一行中任兩相鄰的所述第一接地導電柱之間。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封裝載板,其中,每一所述接地焊墊組包括多個接地焊墊,且多個所述接地焊墊排列成一2×2陣列。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封裝載板,其中,其中一所述接地焊墊組是位於兩相鄰的所述接地導電結構之間,且在所述疊層板體的一厚度方向上與所述第二接地導電柱完全不重疊,另一個所述接地焊墊組在所述厚度方向上與所述第二接地導電柱重疊。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封裝載板,其中,每一所述電源焊墊組排列在所述第二行中任兩相鄰的所述第一電源導電柱之間,每一所述電源焊墊組包括多個電源焊墊,且多個所述電源焊墊排列成一2×2陣列。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封裝載板,其中,其中一所述電源焊墊組是位於兩相鄰的所述電源導電結構之間,且在所述疊層板體的一厚度方向上與所述第二電源導電柱不重疊,另一所述電源焊墊組在所述厚度方向上與所述第二電源導電柱重疊。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封裝載板,其中,每一所述第二接地導電柱的一橫截面積大於每一所述第一接地導電柱的一橫截面積,且每一所述第二電源導電柱的一橫截面積大於每一所述第一電源導電柱的一橫截面積。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封裝載板,其中,最靠近的所述第二接地導電柱與所述第二電源導電柱之間的中心點連線與所述第一方向不平行,且多個所述第一接地導電柱與多個所述第一電源導電柱在一第二方向相互對齊。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封裝載板,其中,多個所述接地焊墊組與多個所述電源焊墊組沿著一第二方向交替排列。
- 一種晶片封裝結構,其包括:一晶片,其具有位於底部的多個接點;以及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封裝載板,其中,所述晶片通過多個所述接點設置在所述封裝載板上,且多個所述接點對應於所述焊墊陣列。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06907A TWI763337B (zh) | 2021-02-26 | 2021-02-26 | 封裝載板及應用其的晶片封裝結構 |
US17/679,862 US12046543B2 (en) | 2021-02-26 | 2022-02-24 | Package substrate and chip package structure using the sam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06907A TWI763337B (zh) | 2021-02-26 | 2021-02-26 | 封裝載板及應用其的晶片封裝結構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63337B true TWI763337B (zh) | 2022-05-01 |
TW202234599A TW202234599A (zh) | 2022-09-01 |
Family
ID=82594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06907A TWI763337B (zh) | 2021-02-26 | 2021-02-26 | 封裝載板及應用其的晶片封裝結構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046543B2 (zh) |
TW (1) | TWI76333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63337B (zh) * | 2021-02-26 | 2022-05-01 |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 封裝載板及應用其的晶片封裝結構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952144A (en) * | 2008-02-19 | 2009-12-16 | Vertical Circuits Inc | Flat leadless packages and stacked leadless package assemblies |
TW201036212A (en) * | 2009-03-24 | 2010-10-01 | Bridge Semiconductor Corp | Semiconductor chip set |
TW201218468A (en) * | 2010-10-26 | 2012-05-01 | Bridge Semiconductor Corp | Semiconductor chip assembly with bump/base heat spreader and cavity in bump |
TW201423924A (zh) * | 2012-12-10 | 2014-06-16 | Powertech Technology Inc | 去耦合半導體封裝構造及其使用之去耦合取放片 |
US20160190100A1 (en) * | 2011-10-03 | 2016-06-30 | Invensas Corporation | Stub minimization using duplicate sets of signal terminals in assemblies without wirebonds to package substrate |
US20170005056A1 (en) * | 2013-03-13 | 2017-01-05 | Apple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igh-speed, low-profile memory packages and pinout designs |
TW201830624A (zh) * | 2016-12-27 | 2018-08-16 | 美商伊諾凡恩有限公司 | 用於積體電路封裝之混合球柵陣列間距 |
US20190206759A1 (en) * | 2017-12-05 | 2019-07-04 | Nxp Usa, Inc. | Microelectronic components having integrated heat dissipation posts and systems including the same |
TW202008871A (zh) * | 2018-07-24 | 2020-02-16 |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半導體封裝安裝板以及半導體封裝安裝基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055469B2 (en) * | 2018-07-31 | 2021-07-06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Power structure with power pick-up cell connecting to buried power rail |
TWI760711B (zh) * | 2020-03-17 | 2022-04-11 |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 積體電路裝置 |
TWI763337B (zh) * | 2021-02-26 | 2022-05-01 |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 封裝載板及應用其的晶片封裝結構 |
-
2021
- 2021-02-26 TW TW110106907A patent/TWI763337B/zh active
-
2022
- 2022-02-24 US US17/679,862 patent/US1204654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952144A (en) * | 2008-02-19 | 2009-12-16 | Vertical Circuits Inc | Flat leadless packages and stacked leadless package assemblies |
TW201036212A (en) * | 2009-03-24 | 2010-10-01 | Bridge Semiconductor Corp | Semiconductor chip set |
TW201218468A (en) * | 2010-10-26 | 2012-05-01 | Bridge Semiconductor Corp | Semiconductor chip assembly with bump/base heat spreader and cavity in bump |
US20160190100A1 (en) * | 2011-10-03 | 2016-06-30 | Invensas Corporation | Stub minimization using duplicate sets of signal terminals in assemblies without wirebonds to package substrate |
TW201423924A (zh) * | 2012-12-10 | 2014-06-16 | Powertech Technology Inc | 去耦合半導體封裝構造及其使用之去耦合取放片 |
US20170005056A1 (en) * | 2013-03-13 | 2017-01-05 | Apple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igh-speed, low-profile memory packages and pinout designs |
US20170162546A1 (en) * | 2013-03-13 | 2017-06-08 | Apple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igh-speed, low-profile memory packages and pinout designs |
TW201830624A (zh) * | 2016-12-27 | 2018-08-16 | 美商伊諾凡恩有限公司 | 用於積體電路封裝之混合球柵陣列間距 |
US20190206759A1 (en) * | 2017-12-05 | 2019-07-04 | Nxp Usa, Inc. | Microelectronic components having integrated heat dissipation posts and systems including the same |
TW202008871A (zh) * | 2018-07-24 | 2020-02-16 |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半導體封裝安裝板以及半導體封裝安裝基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278033A1 (en) | 2022-09-01 |
TW202234599A (zh) | 2022-09-01 |
US12046543B2 (en) | 2024-07-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134663B2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 |
US9461015B2 (en) | Enhanced stacked microelectronic assemblies with central contacts | |
US7964948B2 (en) | Chip stack, chip stack package, and method of forming chip stack and chip stack package | |
US9299685B2 (en) | Multi-chip package having a logic chip disposed in a package substrate opening and connecting to an interposer | |
JP2013183120A (ja) | 半導体装置 | |
KR102708517B1 (ko) | 적층 반도체 칩을 포함하는 반도체 패키지 | |
US20080217767A1 (en) | Stacked-Chip Semiconductor Device | |
KR20090027573A (ko) | 반도체장치 | |
US7659623B2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improved wiring | |
TWI763337B (zh) | 封裝載板及應用其的晶片封裝結構 | |
US8493765B2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TWI762058B (zh) | 半導體封裝件 | |
CN115020370B (zh) | 封装载板及应用其的芯片封装结构 | |
US20210242121A1 (en) | Package substrate having power trace pattern and ground trace pattern, and semiconductor package including the same | |
JP2014096501A (ja) | 半導体装置 | |
JP2013125765A (ja) | 半導体装置 | |
TWI816499B (zh) | 電子封裝件 | |
CN115497901B (zh) | 改善凸点开裂失效的高密度封装装置和方法 | |
JP2012204575A (ja) | 半導体装置 | |
US20240321840A1 (en) | Three-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 package | |
KR100828499B1 (ko) | 와이어 본딩 인덕턴스를 감소시키는 반도체 칩 패키지 | |
JP2002270643A (ja) | 半導体チップ及び半導体装置 | |
CN116190342A (zh) | 半导体封装 | |
TW202339144A (zh) | 電子封裝件及其製法 | |
CN103165553A (zh) | 半导体晶圆及半导体封装构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