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1964B - 連接器測定用探針及連接器之測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測定用探針及連接器之測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1964B
TWI761964B TW109132856A TW109132856A TWI761964B TW I761964 B TWI761964 B TW I761964B TW 109132856 A TW109132856 A TW 109132856A TW 109132856 A TW109132856 A TW 109132856A TW I761964 B TWI761964 B TW I7619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obe
connector
conductor
measured
grou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2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7041A (zh
Inventor
荒木聖人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7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7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19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196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73Multiple prob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18Screening arrangem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e.g. against earth's fie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01R13/2421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using coil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構成一種抑制訊號路徑彼此之干擾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
本發明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連接於被測定連接器。複數個探針部10分別具有外部導體12、及與訊號端子相接之中心導體11A~11H。柱塞2具備用於分別插通探針部10之插通孔H、及與被測定連接器之接地端子相接之接地導體部20。中心導體11A~11H以可自柱塞2之主面MS突出之方式,以對外部導體12絕緣之狀態保持。接地導體部20具有突出部,該突出部於複數個探針部10中之鄰接之一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A~11H與另一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A~11H之間,向中心導體之11A~11H之突出方向及沿著主面MS之方向突出。

Description

連接器測定用探針及連接器之測定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連接於構成電氣訊號、電壓、電流等路徑之一部分之連接器,檢查具備該連接器之電子機器的連接器測定用探針。
於專利文獻1中示出一種探針,其抵接於設於電子機器之電路基板等之複數個連接器,同時測定在電子機器之複數個部位傳送之訊號。若使用此種探針,則避免因配置複數個探針所導致之探針彼此之接觸,即使電路基板小型化、高密度化亦容易進行測定。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6/072193號
於專利文獻1所示之探針中,有於複數個同軸連接器排列之情形時更加高密度化,於端子間進一步變窄之情形時訊號端子間之干擾明顯化之虞。又,於將多極連接器等作為被測定物之情形時,成為端子間未被屏蔽之構造。或者,亦存在如下情況:僅在嵌合於對方之連接器之狀態下才成為屏蔽構造,於與對方之連接器為非連接狀態下並非屏蔽構造。皆有訊號端子間之隔離問題。
如此,於抵接於複數個訊號電極,同時測定該等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中,存在訊號路徑彼此互相干擾而無法進行準確測定之情況。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提高訊號路徑彼此之隔離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
作為本發明之一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係針對具有複數個訊號端子及複數個接地端子之被測定連接器之測定用探針,其特徵在於具備:具有與上述訊號端子相接之中心導體之分別同軸構造的複數個探針部、及具有用於分別插通該探針部之插通孔、及與上述接地端子相接之接地導體部的導電性柱塞,上述中心導體以可自上述柱塞之主面突出之方式保持,上述接地導體部於上述主面上具有突出部,該突出部於上述複數個探針部中之鄰接之一個探針部之中心導體與另一個探針部之中心導體之間,向上述中心導體之突出方向突出。
藉由上述構造,探針部之鄰接之中心導體由接地導體部屏蔽。
根據本發明,可獲得訊號路徑彼此之隔離較高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
C1:第1行
C2:第2行
Ei、Eo:接觸部
H:插通孔
MS:主面
OP:開口
2:柱塞
10:探針部
11、11A~11H:中心導體
12:外部導體
13:絕緣體部
20:接地導體部
20T:錐形部
21、21A~21J:突出部
22A~22H:圍繞部
23:卡合部
24:引導部
25:接地導體部
30:絕緣構件
31:訊號端子
32:接地端子
32T:錐形部
33:外部導體
33E:卡合部
34:內部端子
35:外部端子
101~110:連接器測定用探針
301、303~306、309、310:被測定連接器
[圖1]係第1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之立體圖。
[圖2]係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之俯視圖。
[圖3]係被測定連接器301之立體圖。
[圖4]係被測定連接器301之俯視圖。
[圖5]係於被測定連接器301安裝有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之狀態之部分縱剖 視圖。
[圖6]係於被測定連接器301安裝有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之狀態之部分橫剖視圖。
[圖7](A)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之反射特性及隔離特性之圖,圖7(B)係表示作為比較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之反射特性及隔離特性之圖。
[圖8]係第2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2之立體圖。
[圖9]係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2之俯視圖。
[圖10]圖10(A)係第3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3之立體圖。圖10(B)係作為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3之測定對象之連接器之立體圖。
[圖11]圖11(A)係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3及被測定連接器303之剖視圖。圖11(B)係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3抵接於被測定連接器303之狀態之剖視圖。
[圖12]圖12(A)係表示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3中之上述接地導體部20之形成區域之例的俯視圖。圖12(B)係被測定連接器303之俯視圖。
[圖13]圖13(A)、圖13(B)、圖13(C)係表示接地導體部20之形成位置之例之俯視圖。
[圖14]係第4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4之立體圖。
[圖15]圖15(A)係第5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5及被測定連接器305之剖視圖。圖15(B)係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5抵接於被測定連接器305之狀態之剖視圖。
[圖16]圖16(A)係第6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6及被測定連接器306之剖視圖。圖16(B)係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6抵接於被測定連接器306之狀態之剖視圖。
[圖17]係第7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7之立體圖。
[圖18]圖18(A)係第7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7之俯視圖,圖18(B)係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7之剖視圖。
[圖19]係第8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8之立體圖。
[圖20]圖20(A)係第8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8之俯視圖,圖20(B)係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8抵接於被測定連接器308之狀態之剖視圖。
[圖21]圖21(A)係第9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9之俯視圖,圖21(B)係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9抵接於被測定連接器309之狀態之剖視圖。
[圖22]係第10實施形態之被測定連接器310之立體圖。
[圖23]圖23(A)係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10及被測定連接器310之剖視圖。圖23(B)表示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10安裝於被測定連接器310之狀態。
《第1實施形態》
圖1係第1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之立體圖。圖2係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之俯視圖。該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係針對具有複數個訊號端子及複數個接地端子之被測定連接器的測定用探針。圖3係被測定連接器301之立體圖,圖4係其俯視圖。
圖3、圖4所示之被測定連接器301由絕緣構件30、及支持於該絕緣構件30之複數個端子及電極構成。具體而言,具備8個訊號端子31、8個接地端子32及外部導體33。於該例中,訊號端子31及接地端子32於X軸方向上交替配置。又,4個訊號端子31及4個接地端子32之行形成兩行。
上述被測定連接器301構裝於電子機器之電路基板。於被測定連接器301之訊號端子31,例如連接於微頻帶之高頻訊號之傳送線路。或者,該等訊號端子31為高頻訊號之傳送線路之一部分。
圖1、圖2所示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經由複數個同軸線纜或多芯線纜連接於測定裝置。該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係其前端部相對於上述被測定連接器301於Z軸方向上插拔。於在被測定連接器301插入有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之前端部之狀態(絕緣狀態)下,藉由上述測定裝置測定上述電子機器之既定特性。
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具備8個探針部10、及保持該等探針部10之柱塞2。各探針部10分別具有中心導體11A~11H、外部導體12及絕緣體部13。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A~11H以藉由絕緣體部13絕緣之狀態保持於外部導體12。
柱塞2例如為不鏽鋼製,且具有導電性。於柱塞2,具有用於分別插通探針部10之插通孔H。探針部10之外部導體12由於與插通孔H之內表面相接,因此探針部10之外部導體12與柱塞2電性導通。
探針部10以其中心導體11A~11H之前端可自柱塞2之主面MS突出之狀態保持於絕緣體部13。中心導體11A~11H之後端為盤簧,朝前端方向施力。故而,中心導體11A~11H之前端因相當於盤簧之反彈力之負載而抵接於被測定連接器之訊號端子。
柱塞2具備與被測定連接器之接地端子相接之接地導體部20。接地導體部20為與柱塞2一體化之一體物,於該情形時,將接地導體部20削尖,露出於主面MS。另一方面,亦可藉由分開製作接地導體部20,以導電性接著劑貼合,或者分開製作,與柱塞主面MS嵌合而形成。
於該接地導體部20,具有於複數個探針部10中之鄰接之一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A~11H與另一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A~11H之間突出之突出部21A~21J。又,雖未圖示,但包括接地導體部20之柱塞2與圍繞同軸線纜或多芯線纜之芯線之外部導體等之接地或測定裝置之接地電性連接。
又,自中心導體11A~11H之突出方向(Z軸方向)觀察,接地導 體部20具備處於局部圍繞複數個中心導體11A~11H周圍之位置的圍繞部22A~22H。於圖2所示之例中,由8個圍繞部22A~22H圍繞8個中心導體11A~11H之周圍。又,8個圍繞部22A~22H具有凹形狀。
如圖2所示,複數個探針部10沿互相平行之第1行C1及第2行C2配置。
如圖2所示,突出部21亦於沿著主面MS之方向(Y軸方向)突出,於第1行C1之探針部10中之鄰接之中心導體間,突出部21A、21B、21C、21D之沿著主面MS之突出方向之延長線分別與第2行C2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E~11H相交。例如,於圖2中,自第1行C1朝向第2行C2方向延伸之附帶前端箭頭之直線於第1行C1之探針部10中之鄰接之中心導體間,為突出部21C之沿著主面MS之突出方向之延長線。該延長線與第2行C2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F相交。即使更換第1行C1與第2行C2,該關係亦相同。例如,自第2行C2朝向第1行C1方向延伸之附帶前端箭頭之直線於第2行C2之探針部10中之鄰接之中心導體間,為突出部21G之沿著主面MS之突出方向之延長線。該延長線與第1行C1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C相交。
又,複數個中心導體11A~11H整體不僅被複數個圍繞部22A~22H圍繞,中心導體11A~11H各者亦由其X軸方向之兩側部之突出部(突出部21A~21J中之2個突出部)圍繞。進而,亦由對向之行之突出部圍繞。例如,中心導體11F由圍繞部22F、突出部21G、21H及突出部21C圍繞。同樣地,例如中心導體11C由圍繞部22C、突出部21C、21D及突出部21G圍繞。
於在被測定連接器301安裝有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之狀態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之卡合部23卡合於被測定連接器301之卡合部33E(圖3)。藉由該卡合,確保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相對於被測定連接器301之嵌合狀態。
接地導體部20具有與被測定連接器301之接地端子32相接之接觸 部Ei、Eo。接觸部Ei與被測定連接器301之接地端子32之靠近中心之內側面相接,接觸部Eo與被測定連接器301之接地端子32之靠近外側之內側面相接。
圖5係於被測定連接器301安裝有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之狀態之部分縱剖視圖。圖6係於被測定連接器301安裝有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之狀態之部分橫剖視圖。圖5係圖6中之Y-Y部分之剖面之一部分。又,圖6之橫剖面之高度相當於圖5中之S-S部分。
於在被測定連接器301安裝有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之狀態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C之前端抵接並電性連接於被測定連接器301之訊號端子31之上表面。又,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之接地導體部20之接觸部Ei、Eo接觸並電性連接於被測定連接器301之接地端子32。
圖7(A)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之反射特性及隔離特性之圖,圖7(B)係表示作為比較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之反射特性及隔離特性之圖。作為該比較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不具備圖1、圖2所示之突出部21A~21J。
於圖7(A)、圖7(B)中,反射特性RL1為圖1、圖2所示之8個探針部10中之除兩端以外之探針部10的反射損耗,反射特性RL2為圖1、圖2所示之8個探針部10中之兩端之探針部10的反射損耗。又,隔離ISO-C為自被測定連接器301側觀察之鄰接之探針部10間之隔離,隔離ISO-P為自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側觀察之鄰接之探針部10間之隔離。
於作為比較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中,於55GHz時僅獲得-5dB左右之反射損耗特性。又,於55GHz時僅獲得-13dB以下之探針間隔離特性。
與此相對,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於55GHz以下之頻帶可獲得-20dB以下之反射損耗特性。又,於55GHz以下之頻帶可獲得-40dB以下之探針間隔離特性。
根據本實施形態,於在被測定連接器301安裝有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之狀態下,藉由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之接地導體部20之突出部21A~21J形成中心導體11A~11H間之電磁場屏蔽。又,藉由中心導體11A~11H被圍繞部22A~22H及突出部21A~21J圍繞,於在被測定連接器301安裝有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之狀態下,縮短未被接地導體圍繞之區域,確保阻抗匹配。亦即,可於阻抗匹配得到確保之低反射狀態下之進行測定。進而,由於中心導體11A~11H被圍繞部22A~22H及突出部21A~21J圍繞,因此形成與外部之間之電磁場屏蔽。
《第2實施形態》
於第2實施形態中,示出接地導體部之形狀與第1實施形態中所示之例不同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
圖8係第2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2之立體圖。圖9係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2之俯視圖。與上文所示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1同樣地,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2亦為針對具有複數個訊號端子及複數個接地端子之被測定連接器的測定用探針。
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2具備8個探針部10、及保持該等探針部10之柱塞2。各探針部10分別具有中心導體11、外部導體12及絕緣體部13。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以藉由絕緣體部13絕緣之狀態保持於外部導體12。探針部10相對於柱塞2之安裝構造如第1實施形態所示。
柱塞2具備與被測定連接器之接地端子相接之8個接地導體部20。如圖9所示,於接地導體部20,具有於複數個探針部10中之鄰接之一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與另一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之間沿Z軸方向突出的突出部21。
如圖9所示,複數個探針部10沿著互相平行之第1行C1及第2行C2配置。
如圖9所示,突出部21亦於沿著主面MS之Y軸方向上突出,於第1行C1之探針部10中之鄰接之中心導體間,突出部21之沿著主面MS之突出方向之延長線分別與第2行C2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相交。亦即,於圖9中,自第1行C1朝向第2行C2方向延伸之附帶前端箭頭之直線於第1行C1之探針部10中之鄰接之中心導體間,為突出部21之沿著主面MS之突出方向之延長線。該延長線與第2行C2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相交。即使更換為第1行C1與第2行C2,該關係亦相同。例如,自第2行C2朝向第1行C1方向延伸之附帶前端箭頭之直線於第2行C2之探針部10中之鄰接之中心導體間,為突出部21之沿著主面MS之突出方向之延長線。該延長線與第1行C1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相交。
接地導體部20具有與被測定連接器301(圖3、圖4)之接地端子32相接之接觸部Ei、Eo。接觸部Ei與被測定連接器301之接地端子32之靠近中心之內側面相接,接觸部Eo與被測定連接器301之接地端子32之靠近外側之內側面相接。
根據第2實施形態,於在被測定連接器301安裝有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2之狀態下,藉由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2之接地導體部20之突出部21形成互相鄰接之中心導體11間之電磁場屏蔽。
《第3實施形態》
於第3實施形態中,示出接地導體部之形狀等與此前所示之例不同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
圖10(A)係第3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3之立體圖。圖10(B)係作為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3之測定對象之連接器之立體圖。
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3具備2個探針部10、及保持該等探針部10之柱塞2。各探針部10分別具有中心導體11及絕緣體部13。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以藉由絕緣體部13絕緣之狀態保持於柱塞2。
被測定連接器303由絕緣構件30、支持於該絕緣構件30之訊號端子31及接地端子32構成。由1個訊號端子31、1個接地端子32及支持該等之絕緣構件30構成1個同軸連接器。於該例中,由2個同軸連接器構成被測定連接器303。
上述被測定連接器303安裝於電子機器之電路基板。於被測定連接器303之訊號端子31及接地端子32,例如連接於高頻訊號之傳送線路。
圖10(A)、圖10(B)所示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3經由2個線纜連接於測定裝置。於圖10(A)、圖10(B)所示之例中,2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及同軸連接器之訊號端子31以分別沿X軸方向排列之方式配置,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3係其前端部沿Z軸方向抵接於上述被測定連接器303。於將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3之前端部抵接於被測定連接器303之狀態下,以上述測定裝置測定上述電子機器之既定之特性。
柱塞2例如為不鏽鋼成型體,且具有導電性。於柱塞2,具有用於分別插通探針部10之插通孔H。
探針部10以其中心導體11之前端可自柱塞2之主面MS突出之狀態保持於絕緣體部13。中心導體11之後端為盤簧,朝前端方向(Z軸方向)施力。故而,中心導體11之前端因相當於盤簧之反彈力之負載而抵接於被測定連接器之訊號端子31。
柱塞2具備與被測定連接器之接地端子相接之接地導體部20。該接地導體部20具有自柱塞2之主面MS沿2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之突出方向(Z軸方向)以既定尺寸突出的突出部。於該例中,接地導體部20整體為突出部。
圖11(A)係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3及被測定連接器303之剖視圖。圖11(B)係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3抵接於被測定連接器303之狀態之剖視圖。
如圖11(A)、圖11(B)所示,於將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3抵接於被測定連接器303之狀態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3之接地導體部20之短邊之中 央附近抵接於被測定連接器303之接地端子32。於圖11(B)中,用圓圈起來之部位為該等抵接部。柱塞2之下表面之外周部形成錐狀引導部24。因此,於將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3抵接於被測定連接器303時,引導部24滑動被測定連接器之接地端子32,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3相對於被測定連接器303之位置定於規定位置。又,引導部24藉由其引導作用,使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3之中心導體11之中心軸、及被測定連接器303之訊號端子31之中心軸於XY平面內(相對於中心導體11之延伸方向垂直之平面內)對齊。
又,於將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3抵接於被測定連接器303之狀態下,引導部24屏蔽被測定連接器303與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3之連接部之周圍,因此該引導部24內外之電磁場干擾得到抑制。
藉由上述構造,鄰接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間、及鄰接之同軸連接器之訊號端子31間由接地導體部20屏蔽。又,因形成引導部24,柱塞2之下表面之外緣向中心導體11之突出方向突出,因此該柱塞2之下表面之外緣將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3與其外部之間屏蔽。
於該例中,示出接地導體部20與被測定連接器303之接地端子32接觸之例,但亦可為未接觸之構成。如此,藉由接地導體部20之突出部存在於鄰接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間,能夠抑制鄰接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間之干擾。其中,由於使接地導體部20之突出部接觸接地端子32能夠物理性遮蔽鄰接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間,因此干擾抑制效果高。
於圖10、圖11中,示出接地導體部20係其Y軸方向之寬度寬於絕緣體部13之寬度,又,X軸方向之寬度為2個探針部10之間隔之大致全寬之例,但接地導體部20之形成範圍並不限定於此。
圖12(A)係表示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3中之上述接地導體部20之形成區域之例的俯視圖。圖12(A)中之虛線表示適合形成接地導體部20之區域。 圖12(B)係被測定連接器303之俯視圖,圖中之虛線表示於將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3抵接於該被測定連接器303之狀態下之適合形成上述接地導體部20之區域。於圖12(A)、圖12(B)中,以虛線圍繞之範圍並非接地導體部20之外形線,而是表示若在該區域內存在接地導體部20,則利用該接地導體部20發揮屏蔽效果之範圍。
再者,前提是除去以下狀態:於如妨礙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與被測定連接器303之訊號端子31之接觸之位置存在接地導體部20。
如圖12(A)、圖12(B)所示,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3之中心導體11之排列方向(X軸方向)上之接地導體部20之形成區域之寬度為鄰接之被測定連接器之訊號端子31之外緣間之寬度。又,相對於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3之中心導體11之排列方向(X軸方向)之正交方向(Y軸方向)上之接地導體部20之形成區域之寬度為被測定連接器之接地端子32之寬度。
於圖12(A)中,若在以虛線表示之區域存在接地導體部20,則鄰接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間、及鄰接之同軸連接器之訊號端子31間由接地導體部20屏蔽。
再者,於圖11(B)中,示出接地導體部20之2個短邊分別抵接於2個被測定連接器之接地端子32之例,但於僅一個短邊抵接於接地端子32之情形時,亦有鄰接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間、及鄰接之同軸連接器之訊號端子31間之屏蔽效果。
圖13(A)、圖13(B)、圖13(C)係表示接地導體部20之形成位置之例之俯視圖。於該等圖中,虛線與圖12(B)中所示之虛線同樣為適合形成接地導體部20之區域。於圖13(A)之例中,接地導體部20與被測定連接器303之2個接地端子32中之一個接地端子32接觸。於圖13(B)、圖13(C)之例中,接地導體部20與被測定連接器303之2個接地端子32接觸。尤其是於圖13(C)之 例中,於懸掛於通過2個訊號端子31間之線之位置形成有接地導體部20。
較佳為接地導體部20形成於虛線所示之適當區域內,尤其更佳為接近訊號端子31彼此之直線上、即中心導體11彼此之直線上。又,進而較佳為接地導體部20不僅與一個接地端子32接觸,也與接地端子32兩者接觸。進而,相對於訊號端子31彼此之直線、即相對於中心導體11彼此之直線之正交方向上之接地導體部20之寬度W越寬,則訊號路徑彼此之隔離越增高。
《第4實施形態》
於第4實施形態中,示出接地導體部之形狀等與上文所示之例不同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
圖14係第4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4之立體圖。作為該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4之測定對象之連接器之構成如圖10(B)所示。
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4具備2個探針部10、及保持該等探針部10之柱塞2。各探針部10分別具有中心導體11及絕緣體部13。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以藉由絕緣體部13絕緣之狀態保持於柱塞2。
柱塞2例如為不鏽鋼成型體,且具有導電性。於柱塞2,具有用於分別插通探針部10之插通孔H。
探針部10以其中心導體11之前端可自柱塞2之主面MS突出之狀態保持於絕緣體部13。中心導體11之後端為盤簧,朝前端方向(Z軸方向)施力。
柱塞2具備與被測定連接器之接地端子相接之2個接地導體部20。該接地導體部20具有自柱塞2之主面MS沿2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之突出方向(Z軸方向)以既定尺寸突出的突出部。於該例中,接地導體部20各者整體為突出部。
如本實施形態所示,接地導體部20於鄰接之中心導體11之間可有複數個。如此,藉由針對每一作為抵接目標之被測定連接器之接地端子(圖10 (B)所示之接地端子32)分開接地導體部20(突出部),可容易提高接地導體部20(突出部)相對於接地端子32之抵接壓。
再者,於圖14中,示出具備2個接地導體部20之例,但亦可設置1個接地導體部20。於該接地導體部20抵接於一個接地端子32之情形時,亦有鄰接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間、及鄰接之同軸連接器之訊號端子31間之屏蔽效果。
《第5實施形態》
於第5實施形態中,示出具有被測定連接器之接地端子、與連接器測定用探針之接地導體部之抵接構造之特徵的連接器測定用探針。
圖15(A)係第5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5及被測定連接器305之剖視圖。圖15(B)係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5抵接於被測定連接器305之狀態之剖視圖。被測定連接器305之構成與圖10(B)所示之被測定連接器303相同。
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5之接地導體部20之概略構造如圖10(A)所示,但其短邊具有寬度自突出部之前端部往朝向基部之方向擴展之傾斜面。亦即,於短邊形成有錐形部20T。於被測定連接器305之接地端子32之上表面附近之外緣形成有錐形部32T。亦即,錐形部32T之剖面形狀為錐狀。
如圖15(A)、圖15(B)所示,於將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5抵接於被測定連接器305之狀態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5之接地導體部20之短邊之中央附近之錐形部20T抵接於被測定連接器305之接地端子32之錐形部32T。圖15(B)中用圓圈起來之部位為該等抵接部。
再者,於圖15(A)、圖15(B)中,示出接地導體部20之2個錐形部20T分別抵接於被測定連接器305之2個接地端子32之錐形部32T之例,但亦可為接地導體部20之單個錐形部20T抵接於單個接地端子32之構造。
根據本實施形態,由於被測定連接器305之接地端子32與連接器 測定用探針105之接地導體部20之接觸面積變大,因此鄰接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間、及鄰接之同軸連接器之訊號端子31間之屏蔽效果提高。又,可容易相對於被測定連接器305對準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5。
《第6實施形態》
於第6實施形態中,示出具有被測定連接器之接地端子、與連接器測定用探針之接地導體部之抵接構造之特徵的連接器測定用探針。
圖16(A)係第6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6及被測定連接器306之剖視圖。圖16(B)係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6抵接於被測定連接器306之狀態之剖視圖。被測定連接器306之構成與圖10(B)所示之被測定連接器303相同。
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6之接地導體部20之概略構造如圖10(A)所示,但其短邊分別與被測定連接器306之2個接地端子32相接。
再者,於圖16(A)、圖16(B)中,示出接地導體部20之2個側面分別抵接於被測定連接器306之2個接地端子32之外側面之例,但亦可為接地導體部20之單個側面抵接於單個接地端子32之構造。
根據本實施形態,由於被測定連接器306之接地端子32與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6之接地導體部20之接觸面積變大,因此鄰接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間、及鄰接之同軸連接器之訊號端子31間之屏蔽效果提高。又,可容易相對於被測定連接器306對準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6。
《第7實施形態》
於第7實施形態中,示出具有連接器測定用探針之接地導體部相對於被測定連接器之接地端子之構造之特徵的連接器測定用探針。
圖17係第7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7之立體圖。圖18(A)係第7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7之俯視圖,圖18(B)係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7之剖視圖。圖外之被測定連接器之構造如圖10(B)及圖15(A)所示。
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7具備2個探針部10、及保持該等探針部10之柱塞2。各探針部10分別具有中心導體11及絕緣體部13。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以藉由絕緣體部13絕緣之狀態保持於柱塞2。
於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7之主面MS形成有接地導體部20。與圖10(A)所示之接地導體部20不同,該接地導體部20之一部分沿環繞方向以既定長度圍繞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於該例中,以圍繞半圈之方式,將主面MS自垂直方向觀察形成為半圓狀。又,於接地導體部20之上述半圓狀部分形成有錐形部20T。於將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7抵接於被測定連接器之狀態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7之接地導體部20之半圓狀部分之錐形部20T抵接於被測定連接器之接地端子32之錐形部(圖15(A)中所示之錐形部32T)。
根據本實施形態,由於被測定連接器之接地端子與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7之接地導體部20之接觸面積變大,因此鄰接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間、及鄰接之同軸連接器之訊號端子31間之屏蔽效果提高。又,由於以接地導體部20圍繞被測定連接器之訊號端子及探針之中心導體11之周圍之更廣範圍,因此上述屏蔽效果進一步提高,訊號路徑彼此之隔離有效提高。
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沿著被測定連接器之接地端子,接地導體部20之錐形部20T形成半圓形狀,因此該接地導體部20之錐形部20T與被測定連接器之接地端子於沿著主面MS之方向上被引導。因此,即使無如圖10(A)所示之引導部24亦可完成上述引導。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在柱塞2之主面MS之外周未形成突出部,因此於圖18(B)中以橢圓圈出表示之部分形成有空間。故而,可於構裝有被測定連接器之電路基板之以上述橢圓圍繞之部分搭載被測定連接器以外之零件。
於本實施形態中,亦如圖10(A)、圖11(A)、圖11(B)等所示, 可設為柱塞2之下表面之外緣沿中心導體11之突出方向突出之構造。藉由該構造,該柱塞2之下表面之外緣可屏蔽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7與其外部之間。
《第8實施形態》
於第8實施形態中,示出接地導體部相對於被測定連接器之接地端子之突出位置與上文所示之例不同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
圖19係第8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8之立體圖。圖20(A)係第8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8之俯視圖,圖20(B)係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8抵接於被測定連接器308之狀態之剖視圖。被測定連接器308之構成與圖10(B)所示之被測定連接器303相同。
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8具備2個探針部10、及保持該等探針部10之柱塞2。各探針部10分別具有中心導體11及絕緣體部13。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以藉由絕緣體部13絕緣之狀態保持於柱塞2。
於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8之主面MS形成有2個接地導體部20。與圖10(A)所示之接地導體部20不同,該接地導體部20之一部分以將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圍繞半圈之方式,將主面MS自垂直方向觀察形成為半圓狀。又,於接地導體部20之上述半圓狀部分形成有錐形部20T。於將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8抵接於被測定連接器308之狀態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8之接地導體部20之半圓狀部分之錐形部20T與被測定連接器308之接地端子32之突出端附近之內緣相接。
於本實施形態中,鄰接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間、及鄰接之同軸連接器之訊號端子31間亦由接地導體部20屏蔽。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亦與第7實施形態之情形同樣地,由於在柱塞2之主面MS之外周未形成突出部,因此於圖20(B)中以橢圓圍繞表示之部分形成有空間。故而,可於安裝有被測定連接器之電路基板之以上述橢圓圈出 之部分搭載被測定連接器以外之零件。
《第9實施形態》
於第9實施形態中,示出具有接地導體部相對於被測定連接器之接地端子之突出部之構造之特徵的連接器測定用探針。
圖21(A)係第9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9之俯視圖,圖21(B)係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9抵接於被測定連接器309之狀態之剖視圖。被測定連接器309之構成與圖10(B)所示之被測定連接器303相同。
於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09之主面MS突出形成有2個接地導體部25。該等接地導體部25為探針銷,藉由內部之盤簧,彈性突出於垂直於主面MS之方向。如圖21(B)所示,接地導體部25被壓入柱塞2,接地導體部25配置於與被測定連接器309之接地端子32之頂緣抵接之位置。該接地導體部25與柱塞2電性導通。
再者,於圖21中,示出接地導體部25抵接於接地端子32之頂面之例,但接地導體部25亦可抵接於接地端子32之錐形部。
根據本實施形態,亦可吸收接地導體部25及接地端子32之高度偏差(由製造精度導致者等)。於本實施形態中,鄰接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間、及鄰接之同軸連接器之訊號端子31間亦由接地導體部25屏蔽。
《第10實施形態》
於第10實施形態中,示出與上文所示之例不同之被測定連接器及與其對應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之構造。
圖22係第10實施形態之被測定連接器310之立體圖。該被測定連接器310為2行同軸開關連接器,具備絕緣構件30、開口OP、內部端子34及外部端子35。被測定連接器310之底面大致為矩形,沿其2個長邊分別形成有2個內部端子34。該同軸開關連接器例如為WO 2014/013834 A1所揭示之同軸連接器,藉 由自開口OP插入連接器測定用探針,分開內部端子間之連接,且連接器測定用探針電性連接於內部端子。
圖23(A)係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10及被測定連接器310之剖視圖。圖23(B)表示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10安裝於被測定連接器310之狀態。
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10具備2個探針部10、及保持該等探針部10之柱塞2。各探針部10分別具有中心導體11及絕緣體部13。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以藉由絕緣體部13絕緣之狀態保持於柱塞2。柱塞2之下表面之外周部形成有錐狀引導部24。
柱塞2具備與被測定連接器310之外部端子35相接之接地導體部20。該接地導體部20自柱塞2之主面MS沿2個中心導體11之突出方向突出。
如圖23(B)所示,於在被測定連接器310安裝有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10之狀態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110之中心導體11抵接於被測定連接器310內之內部端子34,且藉由壓下內部端子34,而將內部端子34、與和其接觸之圖外之內部端子之間分開。
藉由上述構造,鄰接之探針部10之中心導體11間由接地導體部20屏蔽。
《其他實施形態》
於第1、第2實施形態中,例示以複數個訊號端子配置為2行之被測定連接器301為對象,具備2行探針部10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但探針部10並不限定於多行。例如亦可僅具備1行。
又,於第1、第2實施形態中,被測定連接器301所具有之複數個訊號端子配置為2行,以一行與另一行中,處於訊號端子之配置間距偏移半間距之關係之被測定連接器作為測定對象,但關於鄰接之行之訊號端子之配置間距未偏移之被測定連接器,亦可同樣適用。
最後,上述實施形態之說明於所有方面皆為例示且並不具限制性。對本發明所屬領域之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可適當進行變形及變更。本發明之範圍並非由上述實施形態表示,而是由申請專利範圍表示。進而,本發明之範圍包含與申請專利範圍內均等之範圍內之根據實施形態之變更。
H:插通孔
MS:主面
2:柱塞
10:探針部
11A~11H:中心導體
12:外部導體
13:絕緣體部
20:接地導體部
23:卡合部
101:連接器測定用探針

Claims (16)

  1. 一種連接器測定用探針,其係針對具有複數個訊號端子及接地端子之被測定連接器的測定用探針, 具備:複數個探針部,分別具有與上述訊號端子相接之中心導體;以及導電性柱塞,具有用於分別插通該探針部之插通孔、及接地導體部; 上述中心導體以可自上述柱塞之主面朝向上述被測定連接器突出之方式構成, 上述接地導體部於上述主面上,具有在上述複數個探針部中之鄰接之一個探針部與另一個探針部之間向上述中心導體之突出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2. 如請求項1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其具備: 外部導體,其於上述插通孔內圍繞上述中心導體;及 絕緣構件,其將上述外部導體與上述中心導體絕緣; 藉由上述中心導體、上述外部導體及上述絕緣構件構成同軸線路。
  3. 如請求項1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其中 於上述插通孔內,具有將上述中心導體與上述柱塞絕緣之絕緣構件, 藉由上述中心導體、上述柱塞及上述絕緣構件構成同軸線路。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其中 上述突出部具有寬度自該突出部之前端部往朝向基部之方向擴展之傾斜面。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其中 上述突出部於上述突出方向上以彈性狀態可動。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其中 將沿上述主面,連結上述鄰接之一個探針部之中心導體與上述另一個探針部之中心導體的第1方向之寬度設為第1寬度,將沿上述主面於相對於上述第1方向正交之方向上之上述接地端子之寬度設為第2寬度時,上述突出部之至少一部分存在於由上述第1寬度與上述第2寬度圍繞之矩形區域內。
  7. 如請求項6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其中 上述突出部自垂直於上述主面之方向觀察,以懸掛於連結上述鄰接之一個探針部之中心導體與上述另一個探針部之中心導體之線上的方式配置。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其中 上述接地導體部由沿上述主面連續之導體形成。
  9.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其中 上述接地導體部自上述中心導體之突出方向觀察,具備處於圍繞上述中心導體周圍之位置之圍繞部。
  10.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其中 上述複數個探針部成行配置。
  11. 如請求項10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其中 上述接地導體部係沿上述複數個探針部之行連續形成於上述主面上的導體, 上述接地導體部具有複數個上述突出部。
  12. 如請求項10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其中 上述行由互相平行之第1行及第2行構成。
  13. 如請求項12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其 具有作為複數個上述接地導體部之第1接地導體部及第2接地導體部, 上述第1接地導體部係沿上述第1行連續形成於上述主面上之導體, 上述第2接地導體部係沿上述第2行連續形成於上述主面上之導體, 上述第1接地導體及上述第2接地導體具有複數個上述突出部、及形成於上述複數個突出部之間之複數個圍繞部, 自垂直於上述主面上之上述第1行及上述第2行之方向觀察,上述第1接地導體之複數個突出部與上述第2接地導體之上述複數個圍繞部對向。
  14. 如請求項12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其中 於上述第1行探針部之中心導體間,上述突出部之沿上述主面之突出方向之延長線與上述第2行探針部之中心導體相交。
  1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連接器測定用探針,其中 上述接地導體部與上述被測定連接器之上述接地端子相接。
  16. 一種連接器之測定方法,其使用測定用探針來測定具有複數個訊號端子及接地端子之被測定連接器, 上述測定用探針具備:複數個探針部,分別具有中心導體;以及導電性柱塞,具有用於分別插通該探針部之插通孔、及接地導體部; 上述中心導體以可自上述柱塞之主面朝向上述被測定連接器突出之方式構成, 上述接地導體部於上述主面上具有突出部,該突出部於上述複數個探針部中之鄰接之一個探針部與另一個探針部之間,向上述中心導體之突出方向突出, 藉由使上述中心導體接觸上述訊號導體端子,且使上述接地導體部接觸上述接地端子,而測定上述被測定連接器。
TW109132856A 2019-09-26 2020-09-23 連接器測定用探針及連接器之測定方法 TWI7619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9-175278 2019-09-26
JP2019175278 2019-09-26
JP2020122447 2020-07-16
JPJP2020-122447 2020-07-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7041A TW202127041A (zh) 2021-07-16
TWI761964B true TWI761964B (zh) 2022-04-21

Family

ID=75165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2856A TWI761964B (zh) 2019-09-26 2020-09-23 連接器測定用探針及連接器之測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84205B2 (zh)
TW (1) TWI761964B (zh)
WO (1) WO20210601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64009B2 (ja) 2021-06-10 2024-04-0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ネクタセット、及び同軸コネク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24785A1 (en) * 2008-03-07 2009-09-10 Formfactor, Inc. Providing a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wall structure adjacent a contact structure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00255690A1 (en) * 2009-04-02 2010-10-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acer-connector an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TWM408843U (en) * 2011-03-08 2011-08-01 Cen Link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642941B (zh) * 2017-05-08 2018-12-01 旺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obe card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23910A (ja) 2001-10-12 2003-04-25 Murata Mfg Co Ltd コンタクトプローブ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通信装置の測定装置
JP2005149854A (ja) * 2003-11-13 2005-06-09 Nec Electronics Corp プローブ及びicソケット並びに半導体回路
JP7302117B2 (ja) * 2018-07-31 2023-07-04 株式会社Totoku 半導体デバイスの検査治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24785A1 (en) * 2008-03-07 2009-09-10 Formfactor, Inc. Providing a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wall structure adjacent a contact structure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00255690A1 (en) * 2009-04-02 2010-10-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acer-connector an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TWM408843U (en) * 2011-03-08 2011-08-01 Cen Link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642941B (zh) * 2017-05-08 2018-12-01 旺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obe car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9744A (zh) 2022-01-14
WO2021060189A1 (ja) 2021-04-01
TW202127041A (zh) 2021-07-16
JP7184205B2 (ja) 2022-12-06
JPWO2021060189A1 (zh) 202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37609B2 (ja) マルチ・チャネル信号取込みプローブ
US9645172B2 (en) Cable assembly
JP5788767B2 (ja) プローブブロックとそれを備えるプローブカード並びにプローブ装置
JP4759577B2 (ja) 高周波プローブ及びプローブカード
KR100855208B1 (ko) 고성능 테스터 인터페이스 모듈
US20140187087A1 (en) Rf cable connector
KR20210076115A (ko) 동축 커넥터 세트에 있어서의 그라운드 접속 구조
TW201641940A (zh) 使用同軸針之探針卡
KR20130039849A (ko) 커넥터 조립체
TWI761964B (zh) 連接器測定用探針及連接器之測定方法
EP3401690B1 (en) Shielded probe tip interface
TWI700500B (zh) 測試裝置
TW201142299A (en) Probe card
TWM468823U (zh) 插接裝置
JP6359794B2 (ja) 自己保持型ビア・プローブ
CN113939744B (zh) 连接器测定用探针以及连接器的测定方法
CN218938344U (zh) 检查用连接器以及检查用单元
TWI741531B (zh) 測試裝置
CN216747823U (zh) 探头构件和连接器的检查构造
JP7464009B2 (ja) コネクタセット、及び同軸コネクタ
US20110043192A1 (en) Coaxial-cable probe structure
JP7000816B2 (ja) 信号伝送システム
US20240128686A1 (en) Connector
KR100921223B1 (ko) 전선 연결 장치
JPH08130067A (ja) 高周波用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