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1589B - 陶瓷電子零件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陶瓷電子零件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1589B
TWI761589B TW107131455A TW107131455A TWI761589B TW I761589 B TWI761589 B TW I761589B TW 107131455 A TW107131455 A TW 107131455A TW 107131455 A TW107131455 A TW 107131455A TW I761589 B TWI761589 B TW I7615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plating
mentioned
layer
ceramic electron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1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3393A (zh
Inventor
髙島賢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太陽誘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太陽誘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太陽誘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3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33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15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1589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ramic Capacitors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以簡單之方法抑制鍍覆金屬之影響之陶瓷電子零件及其製造方法。 陶瓷電子零件之特徵在於具備:陶瓷本體,其至少具有對向之2個端面,於內部具有內部電極層,且具有大致長方體形狀;及1對外部電極,其等形成於上述2個端面;上述外部電極具備至少1層鍍覆層,於上述陶瓷本體之上述2個端面以外之4個側面中之至少任一者中未設置有上述外部電極之區域具備構成上述鍍覆層之鍍覆金屬之氧化物膜,且於上述氧化物膜之最表面之光電子光譜中,(上述鍍覆金屬之氧化物之峰面積)/(上述鍍覆金屬之峰面積)為13.1以上。

Description

陶瓷電子零件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陶瓷電子零件及其製造方法。
積層陶瓷電容器等陶瓷電子零件作為小型、大容量、高可靠性之電子零件被廣泛利用,於電氣設備及電子設備中使用之個數亦較多。近年來,隨著設備之小型化並且高性能化,對陶瓷電子零件之進一步之小型化、大容量化、高可靠性化之要求越來越嚴格。
於陶瓷電子零件中,為了提高安裝時與基板端子之接合性,係藉由鍍覆處理形成外部電極。然而,於鍍覆形成時,有鍍覆金屬亦會附著於未經外部電極覆蓋之部分之坯體表面之虞。隨著對陶瓷電子零件之小型化之要求不斷提高,於較小之製品中,對向之外部電極間之距離變短。於此種較小之製品中,於坯體表面即便附著少量之鍍覆金屬時,亦有形成電流之洩漏通道而導致絕緣電阻明顯降低之虞。因此,揭示有一種防止鍍覆金屬之附著之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6)。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31167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7-24299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9-177085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8-251630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2008-244119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專利特開2005-25199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於專利文獻1~3之技術中,需要勞力時間及費用。例如,於玻璃等絕緣物之保護層形成於內部電極之端面或外部電極表面之情形時,需要將該部分之保護層剝落。於小型化之製品中,為了選擇性地將塗層剝落,需要進行非常困難之作業。於專利文獻4~6之技術中,並不能完全防止鍍覆金屬之附著。於要求小型化及高可靠性之陶瓷電子零件中,有此種少量之鍍覆金屬之附著對絕緣性帶來較大影響之虞。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利用簡單之方法抑制鍍覆金屬之影響之陶瓷電子零件及其製造方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陶瓷電子零件之特徵在於具備:陶瓷本體,其至少具有對向之2個端面,於內部具有內部電極層,且具有大致長方體形狀;及1對外部電極,其等形成於上述2個端面;上述外部電極具備至少1層鍍覆層,於上述陶瓷本體之上述2個端面以外之4側面中之至少任一者中未設置有上述外部電極之區域,具備構成上述鍍覆層之鍍覆金屬之氧化物膜,且於上述氧化物膜之最表面之光電子光譜中,(上述鍍覆金屬之氧化物之峰面積)/(上述鍍覆金屬之峰面積)為13.1以上。
於上述陶瓷電子零件中,亦可為,上述氧化物膜自上述最表面朝向深度方向,(上述鍍覆金屬之氧化物之峰面積)/(上述鍍覆金屬之峰面積)不同。
於上述陶瓷電子零件中,亦可為,於距上述氧化物膜之最表面為1/4之深度處,(上述鍍覆金屬之氧化物之峰面積)/(上述鍍覆金屬之峰面積)為1以上。
於上述陶瓷電子零件中,上述氧化物膜亦可設於上述4個側面之全部。
於上述陶瓷電子零件中,上述1對外部電極亦可相隔0.1 mm以上且0.7 mm以下。
於上述陶瓷電子零件中,上述1對外部電極亦可相隔0.05 mm以上且0.13 mm以下。
於上述陶瓷電子零件中,上述鍍覆金屬亦可設為Sn。
於上述陶瓷電子零件中,亦可為,上述峰面積設為藉由如下方式獲得之值:使用ULVAC-PHI製造之XPS用資料解析軟體即「MultiPak」,選擇曲線擬合「Cuerve Fit」功能,於背景類型選擇「Shirley法」,將鍵結能指定為481.8~491.4 eV之範圍,利用軟體之功能將背景扣除,選擇「Gauss-Lorentz」作為擬合函數,分別各製作1條於特定S_metal之484.5 eV及特定S_oxide之486 eV具有峰位置之虛擬曲線,執行計算進行曲線擬合,使光電子光譜之線確定,基於該線,根據軟體之功能算出各自之峰面積。
本發明之陶瓷電子零件之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包括鍍覆步驟及附著膜氧化步驟,上述鍍覆步驟係於如下陶瓷本體中,即,至少具有對向之2個端面,於內部具有內部電極層,具有大致長方體形狀,並且形成有具有自上述2個端面延伸至上述陶瓷本體之4個側面中之至少任一者之區域且以金屬為主成分之基底層,藉由鍍覆處理,於上述基底層上形成鍍覆層,上述附著膜氧化步驟係於上述鍍覆步驟後,使與上述基底層隔開設置之鍍覆金屬之附著膜之表面氧化。
於上述陶瓷電子零件之製造方法中,亦可進行於上述附著膜氧化步驟後對上述鍍覆層進行氧化物之去除之蝕刻步驟或研磨步驟。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利用簡單之方法抑制鍍覆金屬之影響。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實施形態) 首先,對積層陶瓷電容器進行說明。圖1係積層陶瓷電容器100之局部剖面立體圖。如圖1中所例示般,積層陶瓷電容器100具備:積層晶片(陶瓷本體)10,其具有長方體形狀;及外部電極20a、20b,其等設置於積層晶片10之任意之對向之2個端面。再者,將積層晶片10之該2個端面以外之4個面稱為側面。外部電極20a、20b延伸至4個側面。但,外部電極20a、20b於4個側面相互相隔。
積層晶片10具有作為介電體發揮功能之包含陶瓷材料之介電層11與包含賤金屬材料之內部電極層12交替積層而成之構成。各內部電極層12之端緣交替地露出於積層晶片10之設置有外部電極20a之端面及設置有外部電極20b之端面。藉此,各內部電極層12與外部電極20a及外部電極20b交替地導通。其結果,積層陶瓷電容器100具有複數個介電層11介隔內部電極層12積層而成之構成。又,於積層晶片10中,4個側面中之對應於介電層11與內部電極層12之積層方向(以下稱為積層方向)之上表面及下表面之2個側面由覆蓋層13覆蓋。覆蓋層13係以陶瓷材料為主成分。例如,覆蓋層13之主成分材料係與介電層11之主成分材料相同。
積層陶瓷電容器100之尺寸例如為長度0.25 mm、寬度0.125 mm、高度0.125 mm,或長度0.6 mm、寬度0.3 mm、高度0.3 mm,或長度1.0 mm、寬度0.5 mm、高度0.5 mm,或長度3.2 mm、寬度1.6 mm、高度1.6 mm,或長度4.5 mm、寬度3.2 mm、高度2.5 mm,但並不限定於該等尺寸。
內部電極層12係以Ni(鎳)、Cu(銅)、Sn(錫)等賤金屬為主成分。亦可將Pt(鉑)、Pd(鈀)、Ag(銀)、Au(金)等貴金屬或包含其等之合金用作內部電極層12。介電層11係以具有通式ABO3 表示之鈣鈦礦結構之陶瓷材料為主成分。再者,該鈣鈦礦結構包含偏離化學計量組成之ABO3 α 。例如可將BaTiO3 (鈦酸鋇)、CaZrO3 (鋯酸鈣)、CaTiO3 (鈦酸鈣)、SrTiO3 (鈦酸鍶)、形成鈣鈦礦結構之Ba1 x y Cax Sry Ti1 z Zrz O3 (0≦x≦1,0≦y≦1,0≦z≦1)等用作該陶瓷材料。
圖2係外部電極20b之剖視圖,且係圖1之A-A線之局部剖視圖。再者,圖2中將表示剖面之影線省略。於積層晶片10之表面,主要露出有陶瓷材料。因此,難以於積層晶片10之表面無基底層地形成鍍覆層。因此,如圖2中所例示般,外部電極20b具有如下構造:於形成於積層晶片10之表面之基底層21上形成有鍍覆層22。
基底層21係以Cu、Ni、Al(鋁)、Zn(鋅)等金屬、或其等之2種以上之合金(例如Cu與Ni之合金)為主成分,且包含用於基底層21之緻密化之玻璃成分、用以控制基底層21之燒結性之抑制劑等陶瓷。玻璃成分係Ba、Sr、Ca、Zn、Al、Si(矽)、B(硼)等之氧化物。抑制劑例如係以與介電層11之主成分相同之材料為主成分之陶瓷成分。
鍍覆層22係以Cu、Ni、Al、Zn、Sn(錫)等金屬或其等之2種以上之合金為主成分。鍍覆層22可為單一金屬成分之鍍覆層,亦可為互不相同之金屬成分之複數個鍍覆層。例如,鍍覆層22具有如下構造:自基底層21側起依次形成有第1鍍覆層23、第2鍍覆層24及第3鍍覆層25。基底層21及鍍覆層22覆蓋積層晶片10之兩端面,並且延伸至4個側面中之至少任一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基底層21及鍍覆層22自積層晶片10之兩端面延伸至4個側面。第1鍍覆層23例如為鍍Cu層。第2鍍覆層24例如為鍍Ni層。第3鍍覆層25例如為鍍Sn層。再者,雖然於圖2中對外部電極20b進行了例示,但外部電極20a亦具有相同構造。
鍍覆層22係藉由鍍覆處理而形成。於鍍覆形成時,將於積層晶片10之側面未由外部電極20a、20b覆蓋之部分亦浸漬於鍍覆液。於該情形時,有於該部分附著鍍覆金屬之虞。尤其是,於為了提高積層陶瓷電容器100之安裝時與基板端子之接合性而較厚地形成鍍覆層22之情形時,若欲形成具有充分之厚度之鍍覆層22,則於鍍覆形成時,鍍覆金屬容易附著。隨著對陶瓷電子零件之小型化之要求不斷提高,於較小之製品中,對向之外部電極間之距離變短。於此種較小之製品中,於坯體表面即便附著少量之鍍覆金屬時,亦有形成電流之洩漏通道而導致絕緣電阻明顯降低之虞。因此,本實施形態之積層陶瓷電容器100具有能夠抑制鍍覆金屬之影響之構成。
圖3係模式性地表示於積層晶片10之側面,未由外部電極20a、20b覆蓋之部分(以下稱為露出面14)之放大圖。如圖3中所例示般,於露出面14附著有附著膜(氧化物膜)15。附著膜15係於鍍覆層22之形成時所附著者。因此,附著膜15含有鍍覆層22所包含之任一種金屬。附著膜15係與外部電極20a、20b相隔。複數個附著膜15亦可相互相隔地附著。
於本實施形態中,附著膜15之至少一部分以氧化物之形態存在。因此,於露出面14,附著膜15亦可並非全部以氧化物之形態存在。例如,附著膜15之一部分亦可以金屬之形態存在,而並非氧化物。
具體而言,於本實施形態中,於藉由對附著膜15之最表面之XPS(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ic analysis,X射線光電子光譜分析)而獲得之光電子光譜中,氧化度=(鍍覆金屬之氧化物之峰面積)/(鍍覆金屬之峰面積)為13.1以上。藉由該構成,附著膜15之最表面中之鍍覆金屬充分地氧化,故而附著膜15之絕緣電阻充分變大,能夠抑制積層陶瓷電容器100之絕緣電阻之降低。附著膜15只要使鍍覆金屬氧化便能獲得,故而能夠利用簡單之方法抑制鍍覆金屬之影響。再者,氧化程度越高,附著膜15之絕緣電阻變得越大,故而附著膜15之最表面之氧化度較佳為15以上,更佳為20以上。
圖4係例示光電子光譜之圖。於圖4中,橫軸表示束縛能,縱軸表示光電子強度。如圖4中所例示般,獲得鍍覆金屬之峰及鍍覆金屬之氧化物之峰。使用直線法、Shirley法、Tougaard法等自該光譜扣除背景,使用2個Gauss函數、Lorentz函數、Voigt函數等進行峰分離,藉此能夠算出各自之面積。將鍍覆金屬之峰之面積稱為S_metal。將鍍覆金屬之氧化物之峰之面積稱為S_oxide。例如於著眼於Sn作為鍍覆金屬之情形時,針對算出面積之各個峰,於484.5~485.4 eV具有極大值者之面積為S_metal,於485.4~487 eV具有極大值者之面積為S_oxide。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S_metal及S_oxide以相對於(S_metal+S_oxide)之比率(%)表示。
亦可於附著膜15,於深度方向(自表面朝向露出面14側之方向)上使氧化程度不同。例如較佳為距離附著膜15之表面越近,氧化度越高。於該情形時,無須使附著膜15全部氧化,故而能夠抑制鍍覆層22等其他金屬之氧化。另一方面,電不易於附著膜15之表面流動,故而亦能夠獲得抑制漏電流之效果。就有效地抑制絕緣電阻之降低之觀點而言,於例如藉由XPS(X射線光電子光譜分析)調查附著於坯體表面之附著膜15之深度方向之分佈之情形時,自表面朝向附著膜15所分佈之最深部,較佳為於1/4之深度處,上述氧化度為1.0以上,更佳為於1/2之深度處,上述氧化度為1.0以上,進而較佳為於3/4之深度處,上述氧化度為1.0以上。
此處,對附著膜15之深度進行說明。作為一例,設為附著膜15所包含之鍍覆金屬為Sn,且介電層11為鈦酸鋇。於該情形時,針對Sn3d5、Ba3d5、Ti2p,自積層晶片10之側面中未由外部電極20a、20b覆蓋之部分之中央附近朝向內部進行XPS之深度方向分析。蝕刻速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一面藉由利用1 kV或2 kV之加速電壓之Ar濺鍍進行蝕刻一面進行測定。於深度方向之各測定點,針對Sn3d5、Ba3d5、Ti2p之光電子光譜,使用直線法、Shirley法、Tougaard法等扣除背景之後,算出各峰面積值,並設為S_Sn、S_Ba、S_Ti。使用針對每一光電子峰決定之相對感度係數α_Sn、α_Ba、α_Ti,利用C_Sn=(S_Sn/α_Sn)/{(S_Sn/α_Sn)+(S_Ba/α_Ba)+(S_Ti/α_Ti)}×100%算出各測定點處之Sn之濃度C_Sn。相對感度係數係使用標準試樣針對每一種元素而算出,或使用由裝置製造商預先決定之推薦值。於自表面起依次算出C_Sn之情形時,將C_Sn成為1%以上之最後之測定點確定為Sn之分佈之最深部。以此方式定義最深部之原因在於:認為XPS之濃度定量之精度為數%級,未達1%之濃度之檢測有可能無法進行與雜訊之區分。若定義了最深部,則可將位於最表面與最深部之一半之測定點規定為1/2點,將自最表面側測量為位於深度1/4之測定點規定為1/4點,將自最表面側測量為位於深度3/4之測定點規定為3/4點。
較佳為於積層晶片10之4個側面之全部之露出面14形成有附著膜15。於該情形時,可抑制積層晶片10之4個側面之全部之漏電流,故而漏電流抑制之效果變大。
本實施形態之構成尤其於外部電極彼此之距離較短而容易產生漏電流之情形時發揮效果。例如,於外部電極20a與外部電極20b之相隔距離為0.1 mm以上且0.7 mm以下之情形時,可獲得特別大之效果。於相隔距離為0.05 mm以上且0.13 mm以下之情形時,可獲得更大之效果。再者,相隔距離係指外部電極20a與外部電極20b最接近之部位之距離。
繼而,對積層陶瓷電容器100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圖5係例示積層陶瓷電容器100之製造方法之流程之圖。
(原料粉末製作步驟) 首先,根據目的,對作為介電層11之主成分之陶瓷材料之粉末添加特定之添加化合物。作為添加化合物,可列舉:Mg(鎂)、Mn(錳)、V(釩)、Cr(鉻)、稀土類元素(Y(釔)、Sm(釤)、Eu(銪)、Gd(釓)、Tb(鋱)、Dy(鏑)、Ho(鈥)、Er(鉺)、Tm(銩)及Yb(鐿))之氧化物、以及Co(鈷)、Ni、Li(鋰)、B(硼)、Na(鈉)、K(鉀)及Si之氧化物或玻璃。例如,首先,對陶瓷材料之粉末混合含有添加化合物之化合物並進行煅燒。繼而,將所獲得之陶瓷材料之粒子與添加化合物一起進行濕式混合,並進行乾燥及粉碎而製備陶瓷材料之粉末。
(積層步驟) 然後,於所獲得之陶瓷材料之粉末中添加聚乙烯醇縮丁醛(PVB)樹脂等黏合劑、乙醇、甲苯等有機溶劑、及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等塑化劑而進行濕式混合。使用所獲得之漿料,例如藉由模嘴塗佈法或刮刀法,於基材上塗佈例如厚度0.8 μm以下之帶狀之介電坯片並使其乾燥。
繼而,於介電坯片之表面,藉由網版印刷、凹版印刷等印刷內部電極形成用導電膏,藉此配置內部電極層12之圖案。內部電極層形成用導電膏包含內部電極層12之主成分金屬之粉末、黏合劑、及溶劑,且視需要包含其他助劑。黏合劑及溶劑較佳為使用與上述陶瓷漿料不同者。又,亦可使作為介電層11之主成分之陶瓷材料分散於內部電極形成用導電膏中作為抑制劑。
繼而,將印刷有內部電極層圖案之介電坯片沖裁成特定之大小,將沖裁後之介電坯片於將基材剝離之狀態下,以內部電極層12與介電層11交錯之方式,且以內部電極層12使端緣交替地露出於介電層11之長度方向兩端面而交替地引出至極性不同之一對外部電極之方式,積層特定層數(例如200~500層)。使成為覆蓋層13之覆蓋片壓接於所積層之圖案形成片材之上下,並切割成特定晶片尺寸(例如1.0 mm×0.5 mm)。藉此,獲得大致長方體形狀之陶瓷積層體。
其後,利用浸漬法等,將成為外部電極20a、20b之基底層之金屬導電膏塗佈於切割後之積層體之兩端面並使其乾燥。藉此,獲得積層陶瓷電容器100之成型體。
(燒成步驟) 將以此方式獲得之成型體於250~500℃之N2 氛圍中進行脫黏合劑之後,於還原性氣氛中以1100~1300℃燒成10分鐘~2小時,藉此構成介電坯片之各化合物燒結而進行晶粒生長。
(再氧化處理步驟) 其後,亦可於N2 氣體氛圍中以600℃~1000℃進行再氧化處理。
(鍍覆步驟) 其後,藉由電鍍處理等,於外部電極20a、20b之基底層形成鍍覆層22。
(附著膜氧化步驟) 於鍍覆步驟中,於露出面14形成鍍覆金屬之附著膜。因此,進行使附著膜氧化之步驟。為了使附著膜氧化,需要規定溫度條件、濕度條件、氧分壓條件、及熱處理時間。溫度越高,濕度越高,氧分壓越高,熱處理時間越長,越能夠使附著膜充分地氧化。因此,較佳為對溫度、濕度、氧分壓、及熱處理時間設置下限。另一方面,若任一參數過大,則有於鍍覆層22形成較厚之氧化膜之虞,故而較佳為對溫度、濕度、氧分壓、及熱處理時間設置上限。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於40℃~60℃、80%RH~100%RH之大氣中,進行3小時~72小時之熱處理。或者,於1000 ppm以下之氧濃度之氛圍(於大氣壓為1.013×105 Pa之情形時,1.013×102 =101.3 Pa以下之氧分壓)之氛圍下,進行6小時~24小時之140℃~160℃之熱處理。藉由該構成,能夠使形成鍍覆層22時附著於露出面14之鍍覆金屬氧化。再者,上述氧化條件並非強氧化條件,故而可抑制外部電極20a、20b之氧化。
(蝕刻步驟或研磨步驟) 繼而,對鍍覆層22之表面進行蝕刻或研磨等。藉此,能夠將藉由附著膜氧化步驟形成於鍍覆層22之表面之氧化物去除。例如,較佳為使鍍覆層22之鍍覆金屬露出至能夠對積層陶瓷電容器100進行表面安裝之程度。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藉由實施附著膜氧化步驟,能夠抑制外部電極20a、20b之氧化,並且使於鍍覆處理中附著於露出面14之鍍覆金屬充分氧化。藉此,附著膜15之絕緣電阻充分變大,能夠抑制積層陶瓷電容器100之絕緣電阻之降低。附著膜15只要使鍍覆金屬氧化便能獲得,故而能夠利用簡單之方法抑制鍍覆金屬之影響。即便外部電極20a、20b之表面之一部分氧化,藉由其後進行蝕刻步驟或研磨步驟,亦能夠抑制對積層陶瓷電容器100之表面安裝之影響。
再者,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作為陶瓷電子零件之一例,對積層陶瓷電容器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於此。例如亦可使用變阻器、熱敏電阻等其他電子零件。 [實施例]
以下,製作實施形態之積層陶瓷電容器,對特性進行調查。
(實施例1~3) 對鈦酸鋇粉末添加必要之添加物,並利用球磨機充分地濕式混合粉碎而獲得介電材料及覆蓋材料。於介電材料中添加有機黏合劑及溶劑,利用刮刀法製作介電坯片。將聚乙烯醇縮丁醛(PVB)等用作有機黏合劑,添加乙醇、甲苯等作為溶劑。此外,添加塑化劑等。
繼而,製作包含內部電極層12之主成分金屬(Ni)之粉末、共材(鈦酸鋇)、黏合劑(乙基纖維素)、溶劑且視需要包含其他助劑之內部電極形成用導電膏。
於介電片網版印刷內部電極形成用導電膏。將印刷有內部電極形成用導電膏之片材重疊180片,並於其上下分別積層覆蓋片。其後,藉由熱壓接獲得陶瓷積層體,並切斷成特定之形狀。
將所獲得之陶瓷積層體於250℃~500℃之N2 氛圍中進行脫黏合劑之後,自陶瓷積層體之兩端面至各側面,塗佈包含以Ni為主成分之金屬填料、抑制劑、黏合劑、溶劑等之金屬膏並使其乾燥。其後,將塗佈有金屬膏之成型體於氧分壓10-5 ~10-8 atm之還原性氣氛中以1100℃~1300℃將金屬膏與成型體同時燒成而獲得燒結體。
所獲得之燒結體之形狀尺寸係長度1.0 mm、寬度0.5 mm、高度0.5 mm。介電層11之每1層之平均厚度為1.2 μm。其後,於N2 氛圍下以600℃~1000℃之溫度進行再氧化處理。其後,藉由電鍍處理,形成鍍Ni層及鍍Sn層,藉此形成鍍覆層22。
其後,對實施例1~實施例3進行附著膜氧化步驟。於實施例1中,於60℃、80%RH之大氣中進行48小時之熱處理。藉此,使露出面14之附著膜15氧化。於實施例2中,於150℃、101.3 Pa以下之氧分壓之氛圍中進行24小時之熱處理。於實施例3中,於40℃、100%RH之大氣中進行3小時之熱處理。於比較例中,於形成鍍覆層22之後不進行熱處理。
其後,實施XPS(ULVAC-PHI製造Quantera SXM)之深度方向分析(濺鍍電壓2 kV),調查露出面14之附著膜15之氧化度。針對利用XPS分析獲得之資料,使用ULVAC-PHI製造之XPS用資料解析軟體即「MultiPak」進行如下處理。首先,選擇曲線擬合「Cuerve Fit」功能,於背景類型選擇「Shirley法」。將鍵結能指定為481.8~491.4 eV之範圍,利用軟體之功能將背景扣除。繼而,選擇「Gauss-Lorentz」作為擬合函數,分別各製作1條於特定S_metal之484.5 eV及特定S_oxide之486 eV具有峰位置之虛擬曲線。執行計算進行曲線擬合,使光電子光譜之線確定。基於該線,根據軟體之功能算出各自之峰面積。
圖6係表示實施例1之附著膜15之最表面之光電子光譜之圖。圖7係表示實施例2之附著膜15之最表面之光電子光譜之圖。圖8係表示實施例3之附著膜15之最表面之光電子光譜之圖。圖9係表示於比較例中,附著於露出面14之附著膜之最表面之光電子光譜之圖。於圖6~圖9中,均能獲得Sn及SnO之光電子光譜。
表1表示實施例1~3及比較例之附著膜之最表面之S_metal、S_oxide、及氧化度。如表1所示,與比較例相比,實施例1~3中氧化度變高。認為其原因在於進行了附著膜氧化處理。再者,與實施例3相比,實施例2中氧化度較高,與實施例2相比,實施例1中氧化度較高。認為其原因在於:與實施例3相比,實施例2中附著膜氧化步驟之氧化性較高,與實施例2相比,實施例1中附著膜氧化步驟之氧化性較高。 [表1]
Figure 107131455-A0304-0001
圖10係表示於實施例1之附著膜15中,自最表面起之深度方向上之Sn3d5之光電子峰之變化之圖。如圖10所示,可知於最表面,光電子強度之峰面積最大,隨著朝深度方向行進,光電子強度之峰面積變小。因此可知1/4點、1/2點、及3/4點之定義可利用光電子強度之峰面積。
圖11(a)係表示於實施例1之附著膜15中,各深度處之S_metal及S_oxide之變化之圖。圖11(b)係表示自圖11(a)之結果獲得之各深度處之氧化度之圖。如圖11(a)及圖11(b)所示,隨著朝深度方向行進,S_oxide變小,S_metal變大。因此,於最表面,氧化度最高,隨著朝深度方向行進,氧化度變小。如此,於深度方向上,氧化度產生梯度。認為實施例2及實施例3中亦同樣地,最表面之氧化度最高,隨著朝深度方向行進,氧化度變小。圖12係算出各測定點處之Sn濃度C_Sn所得者。再者,C_Ti及C_Ba係指各測定點處之Ti濃度及Ba濃度。C_Ti=(S_Ti/α_Ti)/{(S_Ba/α_Ba)+(S_Ti/α_Ti)+(S_Sn/α_Sn)}×100%,C_Ba=(S_Ba/α_Ba)/{(S_Ba/α_Ba)+(S_Ti/α_Ti)+(S_Sn/α_Sn)}×100%。可知:若使用該等結果,則可定義附著膜15之深度。
繼而,針對實施例1~3及比較例之積層陶瓷電容器100,藉由LCR(inductance capacitance resistance,電感電容電阻)測定計,於施加4 V之電壓60秒鐘之狀態下,測定直流電阻。將試驗結果示於表2及圖13。將能夠獲得10 MΩ以上之直流電阻者判定為「良」,將無法獲得10 MΩ以上之直流電阻者判定為「不良」。表示各深度處之氧化度及直流電阻之試驗結果。如表2及圖13所示,於實施例1~3中,直流電阻試驗均判定為「良」。另一方面,於比較例中,直流電阻試驗判定為「不良」。認為其原因在於:於實施例1~3中,附著膜15之最表面之氧化度成為13.1以上,表面洩漏得以抑制。又,與實施例3相比,實施例2之直流電阻變大,與實施例2相比,實施例1之直流電阻變大。自該結果可知:氧化度越高,直流電阻越大。 [表2]
Figure 107131455-A0304-0002
以上,對本發明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敍述,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特定之實施例,可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化、變更。
10‧‧‧積層晶片11‧‧‧介電層12‧‧‧內部電極層13‧‧‧覆蓋層14‧‧‧露出面15‧‧‧附著膜20a‧‧‧外部電極20b‧‧‧外部電極21‧‧‧基底層22‧‧‧鍍覆層23‧‧‧第1鍍覆層24‧‧‧第2鍍覆層25‧‧‧第3鍍覆層100‧‧‧積層陶瓷電容器S1‧‧‧步驟S2‧‧‧步驟S3‧‧‧步驟S4‧‧‧步驟S5‧‧‧步驟S6‧‧‧步驟S7‧‧‧步驟
圖1係積層陶瓷電容器之局部剖面立體圖。 圖2係外部電極之剖視圖,且係圖1之A-A線之局部剖視圖。 圖3係模式性地表示露出面之放大圖。 圖4係例示光電子光譜之圖。 圖5係例示積層陶瓷電容器之製造方法之流程之圖。 圖6係表示實施例1之附著膜之最表面之光電子光譜之圖。 圖7係表示實施例2之附著膜之最表面之光電子光譜之圖。 圖8係表示實施例3之附著膜之最表面之光電子光譜之圖。 圖9係表示於比較例中,附著於露出面之附著膜之最表面之光電子光譜之圖。 圖10係表示於實施例1之附著膜中,自最表面起之深度方向之Sn3d5之光電子峰之變化之圖。 圖11(a)係表示於實施例1之附著膜中各深度處之S_metal及S_oxide之變化之圖,(b)係表示自(a)之結果獲得之各深度處之氧化度之圖。 圖12係計算各測定點之Sn濃度C_Sn所得者。 圖13係表示直流電阻之測定試驗結果之圖。
14‧‧‧露出面
15‧‧‧附著膜

Claims (10)

  1. 一種陶瓷電子零件,其特徵在於具備: 陶瓷本體,其至少具有對向之2個端面,於內部具有內部電極層,且具有大致長方體形狀;及 1對外部電極,其等形成於上述2個端面; 上述外部電極具備至少1層之鍍覆層, 於上述陶瓷本體之上述2個端面以外之4個側面中之至少任一者中未設置有上述外部電極之區域,具備構成上述鍍覆層之鍍覆金屬之氧化物膜,且 於上述氧化物膜之最表面之光電子光譜中,(上述鍍覆金屬之氧化物之峰面積)/(上述鍍覆金屬之峰面積)為13.1以上。
  2. 如請求項1之陶瓷電子零件,其中上述氧化物膜自上述最表面朝向深度方向,(上述鍍覆金屬之氧化物之峰面積)/(上述鍍覆金屬之峰面積)不同。
  3. 如請求項1或2之陶瓷電子零件,其中於距上述氧化物膜之最表面為1/4之深度處,(上述鍍覆金屬之氧化物之峰面積)/(上述鍍覆金屬之峰面積)為1以上。
  4. 如請求項1或2之陶瓷電子零件,其中上述氧化物膜設於上述4個側面之全部。
  5. 如請求項1或2之陶瓷電子零件,其中上述1對外部電極相隔0.1 mm以上且0.7 mm以下。
  6. 如請求項1或2之陶瓷電子零件,其中上述1對外部電極相隔0.05 mm以上且0.13 mm以下。
  7. 如請求項1或2之陶瓷電子零件,其中上述鍍覆金屬為Sn。
  8. 如請求項7之陶瓷電子零件,其中上述峰面積係藉由如下方式獲得之值:使用ULVAC-PHI製造之XPS用資料解析軟體即「MultiPak」,選擇曲線擬合「Cuerve Fit」功能,於背景類型選擇「Shirley法」,將鍵結能指定為481.8~491.4 eV之範圍,利用軟體之功能將背景扣除,選擇「Gauss-Lorentz」作為擬合函數,分別各製作1條於特定S_metal之484.5 eV及特定S_oxide之486 eV具有峰位置之虛擬曲線,執行計算進行曲線擬合,使光電子光譜之線確定,基於該線,根據軟體之功能算出各自之峰面積。
  9. 一種陶瓷電子零件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鍍覆步驟及附著膜氧化步驟, 上述鍍覆步驟係於如下陶瓷本體中,即,至少具有對向之2個端面,於內部具有內部電極層,具有大致長方體形狀,並且形成有具有自上述2個端面延伸至上述陶瓷本體之4個側面中之至少任一者之區域且以金屬為主成分之基底層, 藉由鍍覆處理,於上述基底層上形成鍍覆層, 上述附著膜氧化步驟係於上述鍍覆步驟後,使與上述基底層隔開設置之鍍覆金屬之附著膜之表面氧化。
  10. 如請求項9之陶瓷電子零件之製造方法,其包括於上述附著膜氧化步驟後對上述鍍覆層進行氧化物之去除之蝕刻步驟或研磨步驟。
TW107131455A 2017-09-21 2018-09-07 陶瓷電子零件及其製造方法 TWI7615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1688 2017-09-21
JP2017181688 2017-09-21
JP2018098775A JP7105615B2 (ja) 2017-09-21 2018-05-23 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098775 2018-05-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3393A TW201933393A (zh) 2019-08-16
TWI761589B true TWI761589B (zh) 2022-04-21

Family

ID=66107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1455A TWI761589B (zh) 2017-09-21 2018-09-07 陶瓷電子零件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05615B2 (zh)
TW (1) TWI761589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26014A1 (en) * 2014-11-05 2016-05-05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Multilayer ceramic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13719B2 (ja) * 1994-10-19 2000-02-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H08186050A (ja) * 1994-12-28 1996-07-16 Taiyo Yuden Co Ltd 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311676A (ja) 2003-04-07 2004-11-04 Murata Mfg Co Ltd チップ状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チップ状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
JP3861927B1 (ja) 2005-07-07 2006-12-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電子部品の実装構造および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7242995A (ja) 2006-03-10 2007-09-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910533B2 (ja) * 2012-05-08 2016-04-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電子部品内蔵基板及び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US9144166B2 (en) * 2012-08-09 2015-09-22 Tdk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omponent
JP5765318B2 (ja) 2012-11-07 2015-08-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
CN105283932B (zh) 2013-06-13 2018-01-0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陶瓷电子元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26014A1 (en) * 2014-11-05 2016-05-05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Multilayer ceramic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3393A (zh) 2019-08-16
JP7105615B2 (ja) 2022-07-25
JP2019057705A (ja) 2019-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59892B (zh) 陶瓷电子器件和陶瓷电子器件的制造方法
JP6955363B2 (ja)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227690B2 (ja)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920644B (zh) 陶瓷电子器件及陶瓷电子器件的制造方法
US9870866B2 (en) Multilayer electronic component
KR102388227B1 (ko) 적층 세라믹 콘덴서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23038331A (ja)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
JP7089402B2 (ja)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216510B (zh) 陶瓷电子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7193918B2 (ja)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996945B2 (ja)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
JP4682426B2 (ja) 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786106B (zh) 陶瓷电子器件和陶瓷电子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10176356B (zh) 层叠陶瓷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JP5349807B2 (ja)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545551B (zh) 陶瓷电子器件和陶瓷电子器件的制造方法
JP5498973B2 (ja)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及び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KR20230109095A (ko) 적층 세라믹 전자 부품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761589B (zh) 陶瓷電子零件及其製造方法
JP7481064B2 (ja) 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182107A (ja)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036132A (zh) 陶瓷电子部件
JP7312525B2 (ja)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167379A (ja)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4062980A1 (ja) 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