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1329B - 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1329B
TWI761329B TW106104284A TW106104284A TWI761329B TW I761329 B TWI761329 B TW I761329B TW 106104284 A TW106104284 A TW 106104284A TW 106104284 A TW106104284 A TW 106104284A TW I761329 B TWI761329 B TW I7613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flat conductor
terminal
arm portion
movable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4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6254A (zh
Inventor
水澤翔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廣瀨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廣瀨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廣瀨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6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62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13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132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5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cam, wedge, cone or ball also combined with a screw
    • H01R4/500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cam, wedge, cone or ball also combined with a screw using rotatable ca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directly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6Connections in which at least one of the connecting parts has projections which bite into or engage the other connecting par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ntact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其課題要提供一種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讓用來按壓平型導體的端子的按壓臂部不會殘留塑性變形。

具備有:金屬板製的端子(10)、殼體(30)、可動構件(40);端子(10)具有:將平型導體的插拔方向作為長邊方向延伸的按壓臂部(11)、及藉由連結部與按壓臂部(11)連結而朝長邊方向延伸的支承臂部(12);按壓臂部(11)具有:在成為平型導體的插入側的後端側用來將平型導體的其中一面按壓的按壓部(11B-3)、及在較按壓部(11B-3)更前方的位置承受來自凸輪部(41)的力量的受壓部(11A-1);按壓臂部(11),以受壓部(11A-1)承受來自凸輪部(41)的力量,讓按壓臂部(11)在與端子(10)的板面同一面內產生彈性移位,而以按壓部(11B-3)按壓平型導體,在端子(10)的按壓臂部(11)與殼體(30),設置有:將按壓臂部(11)的較連結部(13)更後端側的彈性移位量加以限制的限制手段(11B-2)、(31B)。

Description

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本發明是關於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作為平型導體,存在有可撓電路基板(FPC)、平型纜線等。平型導體,通常連接於在電路基板安裝的電連接器。作為這種連接著平型導體的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例如已知的在專利文獻1揭示的連接器。
該專利文獻1的連接器的金屬板製的端子,維持著金屬板的平坦的板面,在與板厚度呈直角的方向隔著間隔排列有多數個而藉由殼體所保持。該端子,在該專利文獻1,是有兩種端子混合排列,兩種端子都具有互相大致平行的上部的按壓臂部與下部的支承臂部,兩臂部在其長邊方向的中間部藉由連結部所連結。各端子,在殼體的上壁及底壁的各相對向內面,左右貫穿而插入到所形成的端子溝而被收容。在上壁側的端子溝收容有按壓臂部,而在下壁側的端子溝收容有支承臂部。其中一種端子的支承臂部,其較連結部更右端側的部分以殼體的底壁所固定保持,另一種端子的支承臂部其左端側部分以殼體的底壁所固定保持。在殼體的上壁與下壁之間,將收容部形成為 讓收容平型導體的空間連通於上述複數的端子端。
具備有該端子的專利文獻1,具有被支承為可從開啟位置朝關閉位置轉動的可動構件,當可動構件在開啟位置時,從上述長邊方向的後端側將平型導體朝上述收容部插入於按壓臂部與支承臂部之間,使在前端側具有位於兩臂部之間的凸輪的可動構件朝向關閉位置轉動,藉由該凸輪按壓上述按壓臂部的前端側,以槓桿原理使該按壓臂部的後端側朝支承臂部側彈性移位,相對於支承臂部按壓平型導體。
按壓於平型導體的兩種端子的上述支承臂部,當可動構件從開啟位置朝向關閉位置轉動時,涵蓋從上述連結部的位置起至在該支承臂部後端側的上緣設置的突起狀的支承部的位置為止的範圍,可彈性(撓曲)移位。
平型導體,位於兩種端子的按壓臂部與支承臂部之間,藉由按壓部按壓而具有接觸壓力地與支承部電連接。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212007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的連接器,即使當未將平型導體插入於收容部的非插入時,仍可進行可動構件的轉動移動操作。當平型導體非插入時,按壓臂部的按壓部所要按壓的對象也就是平型導體為不在狀態,如果不小心將可動構件移動操作至關閉位置的話,則按壓構件其按壓部,會大幅超過平常對於平型導體的按壓狀態,而移位至最大彈性移位量的位置。這是不需要的彈性移位量,如果反覆進行產生這種最大彈性移位量的移動操作的話,在按壓臂部,即使是解除移動操作後的自由狀態,也會殘留塑性變形,該按壓構件的按壓部會相較於最初位置更接近支承臂部的支承部的位置。也就是按壓部與支承部之間的間隔會變窄。這會讓使用時平型導體的插入變困難,而且如果上述間隔變小超過允許值,則平型導體的前端相對於按壓臂部的後端會朝向前方碰撞而施加衝擊力。該衝擊力作用於按壓臂部長邊方向,所以在該按壓臂部會產生壓曲,讓平型導體與連接器的連接造成很大的障礙。
本發明鑒於這種情形,其課題要提供一種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在平型導體非插入時即使將可動構件朝關閉位置操作,按壓臂部也不會產生會造成塑性變形的彈性變形,而且按壓臂部不會產生壓曲,確保按壓臂部的保護與按壓臂部的預定的彈性移位量,能順暢地將平型導體插入於收容部。
本發明的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具備有:金屬板製的端子、殼體、可動構件;上述殼體,將上述端子在相對於其板面呈直角的方向隔著預定間隔予以保持;上述可動構件,可移動於:可將朝前方的平型導體對形成於上 述殼體的收容部插入的開啟位置、與以端子按壓上述平型導體的關閉位置之間;端子具有:將平型導體的插拔方向作為長邊方向延伸的按壓臂部、及藉由連結部與上述按壓臂部連結而朝上述長邊方向延伸的支承臂部;上述按壓臂部具有:在成為平型導體的插入側的後端側用來將上述平型導體的其中一面按壓的按壓部、及在較上述按壓部更前方的位置承受來自凸輪部的力量的受壓部;按壓臂部,以受壓部承受來自凸輪部的力量,讓上述按壓臂部在與端子的板面同一面內產生彈性移位,而以按壓部按壓上述平型導體,並且藉由在上述殼體形成的固定部來卡止保持上述支承臂部。
在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上述按壓臂部其位置與上述固定部相分離,在端子的按壓臂部與殼體,或安裝於上述殼體的構件的至少其中一方,設置有:將按壓臂部的較連結部更後端側的彈性移位量加以限制的限制手段;上述限制手段,在上述平型導體的插拔方向設置在上述收容部的範圍,當上述平型導體非插入時,上述可動構件位於開啟位置時成為非限制狀態,而上述可動構件朝上述關閉位置移動時則成為限制上述按壓臂部的彈性移位量的限制狀態。
在平型導體非插入的情況,將可動構件朝關閉位置移動時,在其移動中,按壓臂部藉由限制手段受到限制而不會增加進一步的彈性移位量,所以該按壓臂部的較連結部更後端側的彈性移位量不會成為預定量以上。上述預定量,是確保當平型導體插入時足夠按壓平型導體的量,而且即使在平型導體非插入的情況,按壓臂部也不會過度彈性移位。於是在按壓臂部,不會產生塑性變形,按 壓部與支承部的間隔不會變得較最初的設定量更窄。結果,讓平型導體順暢插入,防止或盡量減少與按壓臂部的衝撞導致按壓臂部的壓曲情形而保護按壓臂部。
在本發明,限制手段其位置設置在:當平型導體非插入時的可動構件的移動造成的按壓臂部的彈性移位量小於:在未受到該限制手段的限制的情況將可動構件帶到關閉位置時的按壓部的最大彈性移位量;且大於:當平型導體朝收容部插入時的可動構件朝向關閉位置移動中時的按壓部對平型導體的開始接觸位置的彈性移位量之位置。在該型態,限制手段造成的彈性移位量的限制值,較平型導體非插入時的按壓臂部所產生的最大彈性移位量更小,較插入時按壓部對平型導體開始接觸時的彈性移位量更大,所以確保當連接器使用時能充分按壓所插入的平型導體的狀態,且當平型導體非插入時即使不小心將可動構件移動到開啟位置,在按壓臂部也不會產生塑性變形。
在本發明,限制手段,只要具有:在殼體或安裝於殼體的構件形成的限制部、及形成於按壓臂部的一部分而可與該限制部抵接的被限制部即可,限制部及被限制部的位置及形狀並沒有限定。
在本發明,限制手段,作為一型態,被限制部形成為位於與端子的上述板面同一面而朝較按壓臂部的按壓部更後方突出的後端突部,限制部形成為在殼體的後端朝向前方突出至上述按壓臂部的後端突部的下方的位置的後端支承部,而作為其他型態,被限制部形成為在較按 壓部的更後方從端子的上述板面朝側方彎曲的側方突部,限制部形成為在殼體的後端位於上述按壓臂部的側方突部的下方的側方支承部,而作為另一其他型態,被限制部在按壓臂部的長邊方向且在接近連結部的中間位置的該按壓臂部的下緣形成,限制部形成為在端子的側方位置朝側方突出至上述被限制部的下方,用來支承上述被限制部的中間支承部。
哪種型態,可根據端子本身的設計條件及其與殼體的關係的設計條件來適當選擇。
本發明如以上,當平型導體非插入時,將可動構件朝關閉位置移動或移動中,讓按壓臂部藉由限制手段受到限制,其較連結部更後端側的彈性移位量不會較預定量更增大,所以不會產生過度彈性移位量,不會產生塑性變形。結果,即使反覆可動構件的開關,在平型導體非插入的情況,按壓部與支承部的間隔也不會變窄能確保一定間隔以上,當使用時可隨時順暢地使用平型導體,確實地具有預定量的彈性移位量,不會產生平型導體的前端衝撞按壓臂部的後端導致的壓曲,能保護端子。
1‧‧‧平型導體用連接器
10‧‧‧端子
11‧‧‧按壓臂部
11A-1‧‧‧受壓部
11B-2‧‧‧被限制部(後端突部)
11B-3‧‧‧按壓部
11B-5‧‧‧側方突部
11B-6‧‧‧被限制部
11B-7‧‧‧被限制部
12‧‧‧支承臂部
30‧‧‧殼體
30A‧‧‧收容部
31B‧‧‧限制部(後端支承部)
34B‧‧‧限制部(側方支承部)
37A‧‧‧限制部(中間支承部)
40‧‧‧可動構件
41‧‧‧凸輪部
F‧‧‧平型導體
第1圖是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平型導體 非插入時的全體立體圖,是顯示可動構件在關閉位置的狀態。
第2圖是將第1圖的連接器在端子位置採取剖面,可動構件為開啟位置的剖面立體圖。
第3圖是第1圖的連接器的平型導體非插入時的端子位置的剖面立體圖,是顯示可動構件在關閉位置的狀態。
第4圖是第1圖的連接器在端子位置的剖面圖,(A)、(B)分別顯示平型導體非插入時可動構件在開啟位置、關閉位置的狀態,(C)是顯示平型導體插入時平型導體在關閉位置的狀態。
第5圖是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平型導體非插入時在端子位置的剖面立體圖,是顯示可動構件在開啟位置的狀態。
第6圖是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平型導體非插入時在端子位置的剖面立體圖,是顯示可動構件在關閉位置的狀態。
第7圖是第5圖的連接器在端子位置的剖面圖,(A-1)、(A-2)是平型導體非插入時可動構件在開啟位置的側視剖面圖、局部正視剖面圖,(B-1)、(B-2)是平型導體非插入時可動構件在關閉位置的側視剖面圖、局部正視剖面圖,(C-1)、(C-2)是平型導體插入時可動構件在關閉位置的側視剖面圖、局部正視剖面圖。
第8圖是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連接器在端子位置的剖面圖,(A)、(B)分別顯示平型導體非插入時可動構件 在開啟位置、關閉位置的狀態,(C)是顯示平型導體插入時平型導體在關閉位置的狀態。
以下根據附圖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第1實施方式>
第1圖是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全體立體圖,是顯示平型導體非插入時(插入前)可動構件在關閉位置的狀態。第2圖是將第1圖的構造在端子位置採取剖面時的立體圖。第3圖是第2圖的連接器將可動構件調整到關閉位置時的立體圖。第4圖是在(A)~(C)顯示各種狀態的剖面的剖面圖。
在第1圖~第3圖,連接器1具有:金屬板製的端子10、配件20、將該端子10及配件排列保持的殼體30、及可相對於殼體30轉動移動的可動構件40。
端子10,維持金屬板的平坦面,將該端子10的位置的剖面,如顯示可動構件40在開啟位置時的狀態的第4圖(A)所示,具有:作成與紙面平行的板面,在上方位置朝橫方向(在紙面內左右方向)延伸的按壓臂部11、在下方位置與上述按壓臂部11同樣地朝橫方向延伸的支承臂部12、及將兩者在其中間位置連結的連結部13。
上述按壓臂部11具有:較連結部13更前方(在圖中為右方)部分的上前臂部11A、較連結部13更後方 (在圖中為左方)部分的上後臂部11B。上前臂部11A,朝較連結部13的上端位置更前方而朝上方傾斜之後大致朝前方延伸,在該上前臂部11A的前端附近位置且在其下緣形成凹狀的受壓部11A-1。相對地上後臂部11B具有,其後端部作成朝上方抬起的上突出部11B-1,其後端(左端)將上緣作成錐狀部且將下緣作成水平部而朝後方突出的後端突部11B-2,將上述下緣形成為用來與後述的限制部31B抵接的被限制部11B-3。上突出部11B-1在其下緣與上述被限制部11B-3鄰接的前方位置,也具有作成大致三角形而朝下方突出的按壓部11B-4。
按壓臂部11,在上述連結部13前後其寬度(上下方向寬度)較小且具有彈性,可彈性移位成以上述連結部13為支點而槓桿狀地傾斜。
在上述按壓臂部11的下方且與該按壓臂部11相對向並排設置的支承臂部12,具有:在較上述連結部13更前方部分的下前臂部12A、及較連結部13更後方部分的下後臂部12B。上述下前臂部12A具有:相對於上述連結部13從正前方位置立起而隆起成朝前方延伸的梯形的凸輪支承部12A-1、及在該凸輪支承部12A-1的前端位置的下方部分朝前方突出的連接部12A-2。上述凸輪支承部12A-1,位於在上述按壓臂部11的上前臂部11A形成的受壓部11A-1的下方,而與該受壓部11A-1相對向,在包含其相對向位置的前後延伸成直線狀。上述連接部12A-2,其下緣,位於與後述的殼體30的底面相同高度或 稍朝下方突出的高度,該下緣的面與電路構件(並未圖示)焊接連接而形成焊接連接面12A-2A。該連接部12A-2在其後緣形成作成彎曲溝的固定溝12A-2B,該固定溝12A-2B是用來與設置於殼體30的後述的前端固定部32A嵌合而作為對殼體30固定安裝的功能。上述連接部12A-2的右端突緣,是從端子連接於載體(並未圖示)的半完成品狀態,為了成為完成品而用來從載體切離的緣部。
上述支承臂部12的下後臂部12B,從連結部13的位置朝後方延伸,到達至較按壓臂部11的被限制部11B-3稍前側位置,也就是在前後方向較上述被限制部11B-3稍前方位置。在該下後臂部12B在連結部13的正後方位置,設置有:用來咬入於在殼體設置的後述的中間固定部37而朝上方突出的卡止突部12B-1,而在後端設置有:在前後方向與按壓臂部11的按壓部11B-4在上下方向相對向且朝上方突出的支承部12B-2。該支承部12B-2與按壓部11B-4之間的間隔,當端子為自由狀態,也就是平型導體F(參考第4圖(C))的非插入時,設定成大於該平型導體F的厚度尺寸。
以該方式形成的端子10,在第1圖至第3圖,在朝右下方的橫方向(在第4圖為相對於紙面呈直角的方向)的連接器寬度方向,隔著預定間隔藉由殼體30排列保持著複數個。
將端子10排列保持的電絕緣材製的殼體30,作成平型的大致長方體外型而具有:涵蓋較端子排列範圍 更寬的寬度的上壁31與下壁32、在連接器寬度方向兩端將該上壁31與下壁32保持的側壁33(參考第1圖)、及在兩方的側壁33之間隔著預定間隔將上壁31與下壁32連結的隔壁34。
上述上壁31其前方部分形成有:在連接器寬度方向超過端子排列範圍在涵蓋側壁33附近位置的較寬範圍朝前方開口的缺口部31A。也就是說該缺口部31A也朝上方開放。在形成該缺口部31A的連接器寬度方向範圍,也將上述隔壁34作成缺口,殼體30形成前方開放部35。該前方開放部35,作為後述的可動構件40的配置及轉動空間的功能。
在殼體30,形成有:在前後方向從上述前方開放部35延伸至殼體30的後端的端子溝36。該端子溝36,在端子10的預定排列位置設置有複數個,以在上壁31的下面形成的上溝36A、及與其相對向在下壁32的上面形成的下溝36B成對而構成一個端子溝36。也就是說,在連接器寬度方向鄰接的端子溝36彼此間作成隔壁34。
在各端子溝36,在前後方向與上述的端子10的卡止突部12B-1對應的位置,將該端子溝36的兩側的隔壁34彼此連結的塊狀的中間固定部37設置成在上下方向位於端子10的按壓臂部11的上後臂部11B與支承臂部12的下後臂部12B之間。
上述殼體30,在後部朝後方開口的平型導體 插入用的收容部30A,是在上下方向形成於上壁31與下壁32之間。該收容部30A,貫穿隔壁34而在同圖面朝與紙面呈直角的方向延伸,與複數的端子溝36連通。
上述上壁31在其後端具有朝下方垂下之後朝前方突出且作成橫U字型的鉤壁部31C,在該鉤壁部31C的下端朝前方突出的壁部形成相對於端子10的按壓臂部11作為後端支承部的限制部31B。該限制部31B,位於在端子10的後端設置的被限制部11B-3的正下方,將該被限制部11B-3的彈性移位量限制為預定量。
殼體30的下壁32,與上述上壁31大致平行且作成在前後方向平坦的板狀而延伸,該下壁32的前端延伸至殼體30的前端附近,該下壁32的後端延伸至殼體30的後端。上述下壁32在較上壁31的前端更前方具有位於殼體30的前方開放部35的下方的部分,在後方該下壁32的後端在前後方向其位置與上壁31的後端一致。上述下壁32的前端(右端)其下面形成作成錐狀的前端較細的前端固定部32A。該前端固定部32A壓入於端子10的固定溝12A-2B內將該端子10固定。
將端子10排列保持的殼體30,如第1圖所示,在端子排列範圍外的兩側也保持著配件20。該配件20,具有:伸入於在平型導體形成的缺口溝狀的被卡止部(並未圖示)內而卡止的卡止部21B,用來防止插入後的該平型導體脫落。該配件20,其全體形狀與上述的端子大致相同,當後述的可動構件40朝關閉位置移動時,讓與 端子10的按壓臂部11相當的上臂部21彈性移位。此時與端子10的差異處在於,端子10的按壓部11B-4抵接於平型導體的面,相對地在該配件20不同之處在於,上述卡止部21B並未抵接於平型導體,而是伸入形成為平型導體的缺口部的上述被卡止部。
針對具有差異點的該配件20的後端側的形狀來說明。
該配件20,在與端子10的按壓臂部11相當的上臂部21的後端,在較按壓臂部11的後端稍後方的位置,以類似於上述按壓臂部11的按壓部11B-4的形狀形成有較該按壓部11B-4更大的突狀的卡止部21B(參考第1圖),下臂部22延伸至殼體30的後端的位置,到該下臂部22的後端附近位置為止作成直線狀。配件20並非本發明的特徵,所以針對配件省略進一步的說明。
以該方式形成的端子10及配件20,在使其後端側定位於殼體30的前方開放部35之後,朝向後方壓入到端子溝36及配件溝(並未圖示),在端子10的情況,將在下後臂部12B設置的卡止突部12B-1咬入於殼體30的中間固定部37,而藉由將殼體30的前端固定部32A壓入到在下前臂部12A形成的固定溝12A-2B,插入到該端子10的端子溝36的預定位置且達到該位置的保持與防止脫落。配件20也與上述端子10同樣地壓入到配件溝,達到在預定位置的防止脫落。為了可增加配件20的上臂部21的後端朝上方的彈性移位量,在殼體30形成有狹縫狀的 退避溝38(參考第1圖)。
在如上述的端子10的前端部形成的受壓部11A-1、可轉動移動地被與配件20同樣的受壓部(並未圖示)支承而使朝向上方的力量作用於該受壓部11A-1的可動構件40,如第4圖(A)所示,具有收容於上述受壓部11A-1的凸輪部41。在該同圖,可動構件40形成為朝與紙面呈直角的方向延伸的板狀構件,可以上述凸輪部41為中心而轉動移動於同圖所示的開啟位置與第4圖(B)、(C)所示的關閉位置之間。
上述可動構件40,以在連接器寬度方向涵蓋殼體30的前方開放部35的全寬度的方式,形成為朝相對於第4圖(A)的紙面呈直角方向延伸的板構件,在第1圖、第2圖、第4圖(A)的開啟位置、與第3圖、第4圖(B)、(C)的關閉位置之間可轉動移動地藉由端子10、配件20所支承(在圖中,並未顯示藉由配件20支承的情形)。
可動構件40,在第4圖(A)的開啟位置立起的姿勢,在下半部形成有將端子10的受壓部11A-1附近的後端部及配件20的受壓部附近的後端部分別收容的溝部42,在該溝部42內,在該可動構件40的下端設置有凸輪部41。該凸輪部,在連接器寬度方向將位於溝部42的兩側的溝內壁連結。
上述凸輪部41具有:具有適合在形成於端子10的凹狀的受壓部11A-1轉動的曲面的轉動軸部41A、及在第4圖(A)從該轉動軸部41A朝右方突出延伸而剖面 在橫方向較長的大致梯形的被支承部41B。該被支承部41B,其下緣作成具有朝向右下方的斜度的直緣部41B-1,其右端作成朝上下延伸的端緣部41B-2。該端緣部41B-2,凸輪部41從第4圖(A)的開啟位置以上述轉動軸部41A為中心朝順時鐘方向轉動,來到第4圖(B)、(C)的關閉位置時,上述端緣部41B-2則來到端子10的凸輪支承部12A-1上。在第4圖(A)的開啟位置姿勢的凸輪部41的橫方向長度,大於在同圖的受壓部11A-1的溝底與凸輪支承部12A-1的上緣之間的間隔,當凸輪部41成為第4圖(B)、(C)的關閉姿勢時,凸輪部41將來自凸輪支承部12A-1的反作用力傳達到上述受壓部11A-1,使端子10的上前臂部11A朝上方彈性移位,將上述間隔擴大,成為立起姿勢。當端子10的上前臂部11A朝上方彈性移位時,按壓臂部11以連結部13為支點槓桿狀地移位,結果上後臂部11B朝向下方彈性移位,其後端附近的按壓部11B-4朝下方移動,將平型導體F朝下方按壓。
以下根據附圖的第4圖,針對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作動原理及使用方式加以說明。
如第4圖(A)所示,在平型導體對連接器1非插入時(插入前),在端子10的按壓臂部11的按壓部11B-4與支承臂部12的支承部12B-2之間,端子10是未彈性移位的自由狀態,所以保有較大間隔,平型導體(並未圖示)為從左方容易插入到收容部30A的狀態。在該狀態,端子10的被限制部11B-3在上方而相對於殼體30的限制 部31B為非抵接狀態。
接著當平型導體非插入時,當不小心或為了保管連接器1而使可動構件40朝關閉位置移動時,可動構件40的凸輪部41成為立起姿勢,而按壓臂部11的受壓部11A-1受到來自該凸輪部41的朝上方的力量,讓該按壓臂部11的上前臂部11A產生讓其前端抬起地傾斜的彈性移位。該上前臂部11A的彈性移位,相對於上後臂部11B以連結部13的位置為支點,以槓桿原理而使其朝下方彈性移位。可是在本實施方式,在端子10在被限制部11B-3、殼體30,將限制部31B設置成讓其位置在上下方向互相相對向,所以如第4圖(B)所示,可動構件40在朝關閉位置移動中,上述被限制部11B-3抵接於限制部31B,在按壓臂部11的上後臂部11B不會進一步彈性移位的狀態,讓可動構件40到達關閉位置,只有上前臂部11A其彈性移位量會增加。
即使當平型導體非插入時可動構件40受到移動操作至關閉位置,按壓臂部11的上後臂部11B,在途中受到限制而不會產生過大的彈性移位,所以當回到開啟位置時,不會像習知方式殘留塑性變形,端子10的按壓部11B-4與支承部12B-2的間隔不會因塑性變形而變窄而會保持預定量以上。於是當平型導體插入時,該平型導體能隨時順暢地插入收容部30A。
當連接器使用時,將平型導體F朝收容部30A插入。如上述,在平型導體F插入前,能充分確保上 述按壓部11B-4與支承部12B-2的間隔,所以平型導體F容易朝上述收容部30A插入至預定位置。然後如第4圖(C),當可動構件40朝關閉位置移動操作時,在被限制部11B-3未抵接於限制部31B的狀態,將平型導體F朝下方按壓於按壓部11B-4,讓平型導體F相對於支承部12B-2具有預定接觸壓力。讓平型導體F與按壓部11B-4及支承部12B-2相接,該平型導體F的電路部與按壓部11B-4及支承部12B-2的至少其中一方電連接。在該第4圖(C),當按壓部11B-4按壓平型導體F時,被限制部11B-3與限制部31B並未抵接而為保有間隙的狀態,並未影響到按壓部11B-4對於平型導體F的按壓力。而被限制部11B-3與限制部31B未抵接的情形並非必須的,只要確保按壓部11B-4具有充分的按壓力而按壓平型導體F的狀態的話,讓被限制部11B-3與限制部31B抵接也可以。
<第2實施方式>
以下根據第5圖至第7圖針對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來說明。在之前的實施方式,雖然端子10全體是維持金屬板的平坦面的形狀,而在本實施方式,其特徵為被限制部是朝板厚方向彎曲形成。第5圖至第7圖,只有端子10的被限制部與殼體30的限制部與第1圖至第4圖所示的之前的實施方式不同,其他部位相同,所以在第5圖至第7圖其與第1圖至第4圖共通的部位則用相同圖號而省略說明。
如顯示當平型導體F(參考第7圖(C1))非插入時可動構件在開啟位置的狀態的第5圖及第7圖(A1)、(A2)所示,按壓臂部11,其較按壓部11B-4更後方的部分朝向側方彎曲形成側方突部11B-5,該側方突部11B-5的下緣成為被限制部11B-6。另一方面,在殼體30,上述側方突部11B-5所朝向側的隔壁34是在前後方向形成貫穿溝34A,形成該貫穿溝34A的下面的部分成為限制部34B,上述限制部34B,成為用來支承上述側方突部11B-5的側方支承部而位於被限制部11B-6的正下方。
在本實施方式,當平型導體F非插入時,將可動構件40朝關閉位置移動操作的話,在其移動中,被限制部11B-6抵接於限制部34B,限制了按壓臂部11的上後臂部11B進一步的彈性移位。該限制達到的避免塑性變形的效果以及使用時的平型導體F的插入時的動作與之前的實施方式相同。當使用時,被限制部11B-6與限制部34B之間形成有間隙而兩者並未抵接(參考第7圖(C1)、(C2))。而被限制部11B-6與限制部34B未抵接的情形並非必須的,只要確保按壓部11B-4具有充分的按壓力而按壓平型導體F的狀態的話,讓被限制部11B-6與限制部34B抵接也可以。
<第3實施方式>
以下根據第8圖來說明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第8圖(A)、(B)、(C)是顯示分別對應第4圖(A)、(B)、(C)的 狀態。在本實施方式,其特徵為被限制部不是設置在端子的後端而是設置在前後方向中間位置,除了該處之外其他與第1圖至第4圖所示的第1實施方式的情況相同。在本實施方式,端子也是維持金屬板的平坦面的形狀,在第8圖其與第4圖共通的部位則用相同圖號而省略其說明。
在第8圖(A)所示的本實施方式,在端子10,按壓部11B-4位於按壓臂部11的後端,在其後方並不具有如第4圖(A)的作為被限制部11B-3的後端突部,是將上後臂部11B的接近連結部13的部位的下緣作為被限制部11B-7,另一方面,殼體30的塊狀的中間固定部37的上面形成作為限制部的中間支承部37A,該中間支承部37A在上述被限制部11B-7正下方,而其與該被限制部11B-7之間的間隙設成將彈性移位限制為預定量的位置。平型導體F(參考第8圖(C))的非插入時的限制部與被限制部的動作、使用時的動作,分別如第8圖(B)、(C)所示進行,可得到與之前的實施方式同樣的效果。
1‧‧‧平型導體用連接器
10‧‧‧端子
11‧‧‧按壓臂部
11A‧‧‧上前臂部
11A-1‧‧‧受壓部
11B‧‧‧上後臂部
11B-1‧‧‧上突出部
11B-2‧‧‧被限制部(後端突部)
11B-3‧‧‧按壓部
11B-4‧‧‧按壓部
12‧‧‧支承臂部
12A‧‧‧下前臂部
12A-1‧‧‧凸輪支承部
12A-2‧‧‧連接部
12A-2A‧‧‧焊接連接面
12A-2B‧‧‧固定溝
12B‧‧‧下後臂部
12B-1‧‧‧卡止突部
12B-2‧‧‧支承部
13‧‧‧連結部
30‧‧‧殼體
30A‧‧‧收容部
31‧‧‧上壁
31A‧‧‧缺口部
31B‧‧‧限制部(後端支承部)
31C‧‧‧鉤壁部
32‧‧‧下壁
32A‧‧‧前端固定部
34‧‧‧隔壁
35‧‧‧前方開放部
36‧‧‧端子溝
36A‧‧‧上溝
36B‧‧‧下溝
37‧‧‧中間固定部
40‧‧‧可動構件
41‧‧‧凸輪部
41A‧‧‧轉動軸部
41B‧‧‧被支承部
41B-1‧‧‧直緣部
41B-2‧‧‧端緣部
42‧‧‧溝部
F‧‧‧平型導體

Claims (5)

  1. 一種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具備有:金屬板製的端子、殼體、可動構件;上述殼體,將上述端子在相對於其板面呈直角的方向隔著預定間隔予以保持;上述可動構件,可移動於:可將朝前方的平型導體對形成於上述殼體的收容部插入的開啟位置、與以端子按壓上述平型導體的關閉位置之間;端子具有:將平型導體的插拔方向作為長邊方向延伸的按壓臂部、及藉由連結部與上述按壓臂部連結而朝上述長邊方向延伸的支承臂部;上述按壓臂部具有:在成為平型導體的插入側的後端側用來將上述平型導體的其中一面按壓的按壓部、及在較上述按壓部更前方的位置承受來自上述可動構件的凸輪部的力量的受壓部;按壓臂部,以受壓部承受來自凸輪部的力量,讓上述按壓臂部在與端子的板面同一面內產生彈性移位,而以按壓部按壓上述平型導體,並且藉由在上述殼體形成的固定部來卡止保持上述支承臂部;其特徵為:上述按壓臂部其位置與上述固定部相分離,在端子的按壓臂部、以及殼體或安裝於上述殼體的構件的至少其中一方,設置有:將按壓臂部的較連結部更後端側的彈性移位量加以限制的限制手段; 上述限制手段,在上述平型導體的插拔方向設置在上述收容部的範圍,當上述平型導體非插入時,上述可動構件位於開啟位置時成為非限制狀態,而上述可動構件朝上述關閉位置移動時則成為限制上述按壓臂部的彈性移位量的限制狀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其中,限制手段其位置設置在:當平型導體非插入時的可動構件的移動造成的按壓臂部的彈性移位量,小於:在未受到上述限制手段的限制的情況將可動構件調整到關閉位置時的按壓部的最大彈性移位量;且大於:當平型導體朝收容部插入時的可動構件朝向關閉位置移動時的按壓部對平型導體的開始接觸位置的彈性移位量之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其中,限制手段具有:在殼體或在安裝於殼體的構件上所形成的限制部、以及形成於按壓臂部的一部分而可與上述限制部抵接的被限制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其中,限制手段,其被限制部形成為:位於與端子的上述板面同一面而朝較按壓臂部的按壓部更後方突出的後端突部, 其限制部形成為:在殼體的後端朝向前方突出至上述按壓臂部的後端突部的下方的位置的後端支承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其中,限制手段,其被限制部形成為:在較按壓部更後方從端子的上述板面朝側方彎曲的側方突部,其限制部形成為:在殼體的後端位於上述按壓臂部的側方突部的下方的側方支承部。
TW106104284A 2016-03-10 2017-02-09 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TWI7613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46813 2016-03-10
JP2016046813A JP6643154B2 (ja) 2016-03-10 2016-03-10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6254A TW201806254A (zh) 2018-02-16
TWI761329B true TWI761329B (zh) 2022-04-21

Family

ID=59787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4284A TWI761329B (zh) 2016-03-10 2017-02-09 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71306B2 (zh)
JP (1) JP6643154B2 (zh)
KR (1) KR102094665B1 (zh)
CN (1) CN107181078B (zh)
TW (1) TWI7613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5452A (zh) * 2018-02-13 2019-08-23 瀚荃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具有双层端子的软扁平电缆电连接器
JP6763896B2 (ja) * 2018-02-15 2020-09-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7068896B2 (ja) * 2018-04-03 2022-05-1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端子押し付け構造を有するコネクタ装置
JP7554165B2 (ja) * 2021-07-30 2024-09-19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4085A (en) * 1996-05-24 1997-10-07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witch
TW200735473A (en) * 2005-09-30 2007-09-16 Hirose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cable
CN200979942Y (zh) * 2006-11-30 2007-11-21 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接地端子保护结构的连接器
JP2010244809A (ja) * 2009-04-03 2010-10-28 I-Pex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CN102255156A (zh) * 2010-04-08 2011-11-23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37982B2 (ja) * 2005-08-08 2010-03-2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KR101221840B1 (ko) * 2006-02-14 2013-01-15 이리소 일렉트로닉스 컴패니 리미티드 커넥터
CN201113013Y (zh) * 2007-09-03 2008-09-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4817466B2 (ja) * 2009-01-22 2011-11-1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704505B1 (ja) * 2010-03-30 2011-06-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5630365B2 (ja) * 2011-04-13 2014-11-2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用接続端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JP5673390B2 (ja) * 2011-06-27 2015-02-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JP2014164883A (ja) * 2013-02-22 2014-09-08 Fujitsu Component Ltd コネクタ
JP5876004B2 (ja) 2013-04-18 2016-03-0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469348B2 (ja) * 2014-02-12 2019-02-13 宏致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Aces Electronics Co.,Ltd. 接触端子構造及びコネクタ
JP5907207B2 (ja) * 2014-04-28 2016-04-2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4085A (en) * 1996-05-24 1997-10-07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witch
TW200735473A (en) * 2005-09-30 2007-09-16 Hirose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cable
CN200979942Y (zh) * 2006-11-30 2007-11-21 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接地端子保护结构的连接器
JP2010244809A (ja) * 2009-04-03 2010-10-28 I-Pex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CN102255156A (zh) * 2010-04-08 2011-11-23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43154B2 (ja) 2020-02-12
TW201806254A (zh) 2018-02-16
JP2017162712A (ja) 2017-09-14
CN107181078A (zh) 2017-09-19
KR20170106203A (ko) 2017-09-20
US20170264028A1 (en) 2017-09-14
KR102094665B1 (ko) 2020-03-30
US9871306B2 (en) 2018-01-16
CN107181078B (zh) 2020-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1329B (zh) 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EP261097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0783419B1 (ko) 커넥터
TWI595707B (zh) 連接器
EP2362498B1 (en) Male and female connector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same
JP4963702B2 (ja) 端子位置保証装置を有する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429100B2 (ja) 端子金具
US7581969B2 (en) Connector with auxiliary housing having inverted insertion preventing portion
KR20140093288A (ko) 레버 감합식 커넥터
JP6933180B2 (ja) コネクタ
JP4646123B2 (ja) プラグ型コネクタ
JP2008091047A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TWI472095B (zh) 連接器
US820616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6812917B2 (ja) 端子金具
CN111373610A (zh) 插接连接器以及具有这样的插接连接器的插接连接器装置
JP5650487B2 (ja) コネクタ
JP3899748B2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2007220536A (ja) コネクタ
JP4242378B2 (ja) ロック機構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JP7140010B2 (ja) 雄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
JP6996487B2 (ja) コネクタ
JP7398238B2 (ja) コネクタ
JP7371465B2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端子金具
CN112952410B (zh) 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