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8371B - 固化性化合物 - Google Patents

固化性化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8371B
TWI758371B TW106143348A TW106143348A TWI758371B TW I758371 B TWI758371 B TW I758371B TW 106143348 A TW106143348 A TW 106143348A TW 106143348 A TW106143348 A TW 106143348A TW I758371 B TWI758371 B TW I75837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group
curable compound
bmi
curab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3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3289A (zh
Inventor
岡野善道
中谷晃司
楊菲
劉峰
中井充代
八重樫敬之
岡本裕介
吉田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賽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賽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賽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3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32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83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837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209/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ne carbocyclic ring
    • C07D209/44Iso-indoles; Hydrogenated iso-indoles
    • C07D209/48Iso-indoles; Hydrogenated iso-indoles with oxygen atoms in positions 1 and 3, e.g. phthalim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10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G73/12Unsaturated polyimide precurs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25/00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and doubly—bound oxygen atom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at least one of the doubly—bound oxy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a —CHO group, e.g. amino ketones
    • C07C225/22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and doubly—bound oxygen atom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at least one of the doubly—bound oxy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a —CHO group, e.g. amino ketones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0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20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 C07D207/4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07/44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two doubly-bound oxy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s 2 and 5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0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20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 C07D207/4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07/44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two doubly-bound oxy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s 2 and 5
    • C07D207/448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two doubly-bound oxy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s 2 and 5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or radicals containing only hydrogen and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other ring carbon atoms, e.g. maleimide
    • C07D207/45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two doubly-bound oxy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s 2 and 5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or radicals containing only hydrogen and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other ring carbon atoms, e.g. maleimide with hydrocarbon radicals, substituted by hetero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0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20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 C07D207/4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07/44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two doubly-bound oxy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s 2 and 5
    • C07D207/45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two doubly-bound oxy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s 2 and 5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other ring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209/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ne carbocyclic ring
    • C07D209/44Iso-indoles; Hydrogenated iso-indoles
    • C07D209/50Iso-indoles; Hydrogenated iso-indoles with oxygen and nitrogen atoms in positions 1 and 3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10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10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G73/12Unsaturated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G73/125Unsaturated polyimide precursors the unsaturated precursor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oxygen or nitrogen in the main cha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10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G73/12Unsaturated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G73/126Unsaturated polyimide precursors the unsaturated precursors being wholly aromati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yrrole Compounds (AREA)
  • Indole Compounds (AREA)
  • Polyeth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具有良好的溶劑溶解性、且能夠形成具有超耐熱性的固化物的固化性化合物。本發明的固化性化合物用下述式(1)表示。式(1)中,R1、R2表示固化性官能團,D1、D2表示單鍵或連接基團。L表示具有重複單元的2價基團,所述重複單元包含下述式(I)所示的結構和下述式(II)所示的結構(式中,Ar1至Ar3表示從芳香環的結構式中去除2個氫原子後的基團、或者從2個以上芳香環經由單鍵或連接基團鍵合而成的結構式中去除2個氫原子後的基團。X表示-CO-、-S-或-SO2-,Y表示-S-、-SO2-、-O-、-CO-、-COO-或-CONH-。N表示0以上的整數)。
Figure 106143348-A0202-11-0001-1
Figure 106143348-A0202-11-0001-2

Description

固化性化合物
本發明涉及固化性化合物、包含所述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性組合物、其固化物、及包含所述固化物的成型物。特別是涉及以電子訊息、家電、汽車、精密機械為代表的、能夠在要求良好的加工性和高耐熱性的領域使用的材料。本申請案主張以中國專利局為受理局在2016年12月16日申請的PCT/CN2016/110302的優先權,並在此引用其內容。
工程塑料是兼具高耐熱性和高機械特性的高性能材料,作為各種部件的小型化、輕質化、高性能化、高可靠性化所必需的材料而被廣泛使用。但是,例如具有優異的耐熱/耐環境性和強度特性的聚醯亞胺由於難溶解、難熔融,因此用於得到與用途相應的成型體的成型法受到限制。因此,廣泛進行了克服難成型性的研究開發,要求兼具工程塑料所具有的高機械特性、電特性、耐藥品性、耐水性、高耐熱性與良好加工性的材料,亦即,作為在嚴苛的溫度環境下使用的複合材料的成型材料、絕緣材料、耐熱性黏接劑等功能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溶劑溶解 性、且能夠形成具有超耐熱性的固化物的固化性化合物。
已知專利文獻1等記載的芳香族聚醯亞胺的耐熱性優異。但是,由於難以溶解於溶劑而使加工性較差,難以進行熔融成型,難以用作纖維強化複合材料的基體樹脂。
非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藉由使用非對稱的二酐而得到具有高熔融流動性、且兼具高耐熱、高韌性、易成型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但是,存在由於難溶於溶劑而無法用於藉由澆注法等形成固化物的用途的問題。
非專利文獻2中記載了藉由使用含有氟的特殊單體而得到對甲苯等溶劑具有可溶性的交聯性聚醚酮。但是,由於需要特殊的原料,因此通用性差。
非專利文獻3中記載了將雙酚A與二(4-氯苯甲醯基)苯或4,4’-二氟二苯甲酮作為原料而得到具有溶劑溶解性的交聯性聚醚酮。但是,存在分子量大時加工性變差,為了改善加工性而使其低分子量化時得到的固化物變脆的問題。
非專利文獻4中記載了藉由酯鍵向由間伸苯基單元與對伸苯基單元組合而成的醚酮低聚物中導入了乙炔端基而得到的固化性化合物。但是,上述固化性化合物具有結晶性,存在溶劑溶解性低,得到的固化物的熱分解起始溫度也低的問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219741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網狀聚合物(network polymer)”, Vol.27(4)221-231(2006)
非專利文獻2:Polymer Journal Vol34(3) 209-218(2002)
非專利文獻3:Polymer Vol.30 978-985(1989)
非專利文獻4:Polymer Vol.33(15) 3286-3291(1992)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良好的溶劑溶解性、且能夠形成具有超耐熱性的固化物的固化性化合物、或含有該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性組合物。
本發明的其它目的是提供一種固化物,其是上述固化性組合物的固化物,其具有超耐熱性。
本發明的其它目的是提供一種包含上述固化物的成型物。
本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發現,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溶劑溶解性,且藉由賦予熱等外部刺激來進行固化,從而形成具有超耐熱性的固化物。本發明是基於上述見解而完成的。
亦即,本發明提供下述式(1)所示的固化性化合物。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04-8
[式中,R1、R2相同或不同,表示固化性官能團,D1、D2相同或不同,表示單鍵或連接基團。L表示具有包含下述式(I)所示的結構和下述式(II)所示的結構的重複單元的2價基團。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04-9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04-10
(式中,Ar1至Ar3相同或不同,表示從芳香環的結構式中去除2個氫原子後的基團、或者從2個以上芳香環經由單鍵或連接基團鍵合而成的結構式中去除2個氫原子後的基團。X表示-CO-、-S-或-SO2-,Y相同或不同,表示-S-、-SO2-、-O-、-CO-、-COO-或-CONH-。n表示0以上的整數。)]
另外,本發明涉及上述固化性化合物,其中,式(1)中的R1、R2相同或不同,是具有環狀醯亞胺結構的固化性官能團。
另外,本發明涉及上述固化性化合物,其中,式(1)中的R1、R2相同或不同,是選自下述式(r-1)至(r-6)所示基團的基團。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05-11
(式中從氮原子伸出的鍵與D1或D2鍵合)
另外,本發明涉及上述固化性化合物,其中,式(1)中的D1、D2相同或不同,是選自包含下述式(d-1)至(d-4)所示結構的基團。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05-12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05-13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05-14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05-15
另外,本發明涉及上述固化性化合物,其中,式(I)及式(II)中的Ar1至Ar3相同或不同,是從碳原子數6至14的芳香環的結構式中去除2個氫原子後的基團、或者是從2個以上碳原子數6至14的芳香環經由單鍵或下述連接基團鍵合而成的結構式中去除2個氫原子後的基團,所述連接基團為碳原子數1至5的直鏈或支鏈亞烷基、或碳原子數1至5的直鏈或支鏈亞烷基的1個以上氫原子被鹵原子取代後的基團。
另外,本發明涉及上述固化性化合物,其中,式(I)所示的結構是來自於二苯甲酮的結構。
另外,本發明涉及上述固化性化合物,其中,在式(1)所示的固化性化合物總量中,來自於二苯甲酮的結構單元所占的比例為5重量%以上。
另外,本發明涉及上述固化性化合物,其中,式(II)所示的結構是來自於選自對苯二酚、間苯二酚、2,6-二羥基萘、2,7-二羥基萘、4,4’-二羥基聯苯、4,4’-二羥基二苯醚、4,4’-二羥基二苯甲酮、4,4’-二羥基二苯硫醚、4,4’-二羥基二苯碸、及雙酚A中的至少1種化合物的結構。
另外,本發明涉及上述固化性化合物,其中,在式(1)所示的固化性化合物總量中,來自於對苯二酚、間苯二酚及雙酚A的結構單元所占的比例為5重量%以上。
另外,本發明提供含有上述固化性化合物固化性組合物。
另外,本發明提供上述固化性組合物的固化物。本發明還提供包含上述固化物的成形物。
具有上述結構的本發明的固化性化合物(特別是在具有包含來自於二苯甲酮的結構單元和來自於選自對苯二酚、間苯二酚及雙酚A中至少1種化合物的結構單元的重複單元的分子鏈的兩個末端導入了特定的固化性官 能團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溶劑溶解性。而且,藉由實施加熱處理等快速地固化,可以形成具有超耐熱性的固化物。另外,這些固化物具有良好的介質特性(低相對介電常數及介質損耗角正切)。因此,本發明的固化性化合物能夠適用於以電子訊息、家電、汽車、精密機械為代表的、要求良好的加工性(或易成型性)和高耐熱性的領域。
第1圖係表示製備例1及2中得到的Diamine-2-1、Diamine-2-2的1H-NMR圖譜(DMSO-d6)的圖。
第2圖係表示製備例1中得到的Diamine-2-1的FTIR圖譜的圖。
第3圖係表示製備例2中得到的Diamine-2-1的FTIR圖譜的圖。
第4圖係表示製備例3及4中得到的Diamine-1-1、Diamine-1-2的1H-NMR圖譜/DMSO-d6的圖。
第5圖係表示製備例3中得到的Diamine-1-1的FTIR圖譜的圖。
第6圖係表示製備例4中得到的Diamine-1-2的FTIR圖譜的圖。
第7圖係表示實施例1及2中得到的BEI-2-1、BEI-2-2的1H-NMR圖譜(CDCl3)的圖。
第8圖係表示實施例1中得到的BEI-2-1的FTIR圖譜的圖。
第9圖係表示實施例2中得到的BEI-2-2的FTIR圖譜的圖。
第10圖係表示實施例3及4中得到的BEI-1-1、BEI-1-2的1H-NMR圖譜(CDCl3)的圖。
第11圖係表示實施例3中得到的BEI-1-1的FTIR圖譜的圖。
第12圖係表示實施例4中得到的BEI-1-2的FTIR圖譜的圖。
第13圖係表示實施例5中得到的BMI-2-1的1H-NMR圖譜(CDCl3)的圖。
第14圖係表示實施例6中得到的BMI-1-1的1H-NMR圖譜(CDCl3)的圖。
第15圖係表示實施例7中得到的BMI-1-2的1H-NMR圖譜(CDCl3/PFP=2/1)的圖。
第16圖係表示實施例8中得到的BMI-2-2的1H-NMR圖譜(CDCl3)的圖。
第17圖係表示實施例9中得到的BMI-3的1H-NMR圖譜(CDCl3/PFP=2/1)的圖。
第18圖係表示實施例10中得到的BMI-4的1H-NMR圖譜(CDCl3/PFP=2/1)的圖。
第19圖係表示實施例11中得到的BMI-5的1H-NMR圖譜(CDCl3/PFP=2/1)的圖。
第20圖係表示實施例12中得到的BMI-6的1H-NMR圖譜(CDCl3/PFP=2/1)的圖。
第21圖係表示實施例13中得到的BMI-7的1H-NMR圖譜(CDCl3)的圖。
第22圖係表示實施例14中得到的BMI-8的1H-NMR圖譜(CDCl3/PFP=2/1)的圖。
第23圖係表示實施例15中得到的BMI-9的1H-NMR圖譜(CDCl3)的圖。
第24圖係表示實施例16中得到的BMI-10的1H-NMR圖譜(CDCl3/PFP=2/1)的圖。
第25圖係表示實施例17中得到的BMI-1-3的1H-NMR圖譜(CDCl3/PFP=2/1)的圖。
第26圖係表示實施例18中得到的BMI-1-4的1H-NMR圖譜(CDCl3)的圖。
第27圖係表示實施例9中得到的BMI-3的FTIR圖譜的圖。
第28圖係表示實施例10中得到的BMI-4的FTIR圖譜的圖。
第29圖係表示實施例11中得到的BMI-5的FTIR圖譜的圖。
第30圖係表示實施例12中得到的BMI-6的FTIR圖譜的圖。
第31圖係表示實施例13中得到的BMI-7的FTIR圖譜的圖。
第32圖係表示實施例14中得到的BMI-8的FTIR圖譜的圖。
第33圖係表示實施例15中得到的BMI-9的FTIR圖譜的圖。
第34圖係表示實施例16中得到的BMI-10的FTIR圖譜的圖。
第35圖係表示實施例9中得到的BMI-3的固化物的DSC測定結果的圖。
第36圖係表示實施例10中得到的BMI-4的固化物的DSC測定結果的圖。
第37圖係表示實施例11中得到的BMI-5的固化物的DSC測定結果的圖。
第38圖係表示實施例12中得到的BMI-6的固化物的DSC測定結果的圖。
第39圖係表示實施例13中得到的BMI-7的固化物的DSC測定結果的圖。
第40圖係表示實施例14中得到的BMI-8的固化物的DSC測定結果的圖。
第41圖係表示實施例15中得到的BMI-9的固化物的DSC測定結果的圖。
第42圖係表示實施例16中得到的BMI-10的固化物的DSC測定結果的圖。
第43圖係表示實施例1至4中得到的BEI-2-1、BEI-2-2、及BEI-1-1、BEI-1-2的DSC測定結果的圖。
第44圖係表示實施例1至4中得到的BEI-2-1、BEI-2-2、及BEI-1-1、BEI-1-2的固化物的DSC測定結果的 圖。
第45圖係表示實施例1至4中得到的BEI-2-1、BEI-2-2、及BEI-1-1、BEI-1-2的固化物的熱失重分析結果的圖。
第46圖係表示實施例7中得到的BMI-1-2的FTIR圖譜的圖。
第47圖係表示實施例8中得到的BMI-2-2的FTIR圖譜的圖。
第48圖係表示實施例7中得到的BMI-1-2的DSC測定結果的圖。
第49圖係表示實施例8中得到的BMI-2-2的DSC測定結果的圖。
[固化性化合物]
本發明的固化性化合物以下述式(1)表示。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11-16
式(1)中,R1、R2相同或不同,表示固化性官能團,D1、D2相同或不同,表示單鍵或連接基團。L表示具有包含下述式(I)所示的結構和下述式(II)所示的結構的重複單元的2價基團。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12-18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12-19
(式中,Ar1至Ar3相同或不同,表示從芳香環的結構式中去除2個氫原子後的基團、或者從2個以上芳香環經由單鍵或連接基團鍵合而成的結構式中去除2個氫原子後的基團。X表示-CO-、-S-或-SO2-,Y相同或不同,表示-S-、-SO2-、-O-、-CO-、-COO-或-CONH-。n表示0以上的整數。)]
式中,R1、R2表示固化性官能團。R1、R2可以相同,也可以各自不同。作為R1、R2中的固化性官能團,較佳為例如下述式(r)所示的基團等具有環狀醯亞胺結構的固化性官能團。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12-22
(式中從氮原子伸出的鍵與D1或D2鍵合)
上述式(r)中,Q表示C或CH。Q彼此任選形成雙鍵。R3至R6相同或不同,表示氫原子、飽和或不飽和脂肪族烴基(較佳為碳原子數1至10的烷基、碳原子數2至10的烯基、碳原子數2至10的炔基)、芳香族烴基(較佳為苯基、萘基等碳原子數6至10的芳基)、或者選自上述飽和或不飽和脂肪族烴基和芳香族烴基的2個以上基團 鍵合而成的基團。選自R3至R6的2個基團任選相互鍵合而與鄰接的碳原子共同形成環。
作為選自R3至R6的2個基團任選相互鍵合而與鄰接的碳原子共同形成的環,可以列舉例如:碳原子數3至20的脂環及碳原子數6至14的芳環。上述碳原子數3至20的脂環包括例如:環丙烷環、環丁烷環、環戊烷環、環己烷環等3至20元(較佳為3至15元、特佳為5至8元)左右的環烷烴環;環戊烯環、環己烯環等3至20元(較佳為3至15元、特佳為5至8元)左右的環烯烴環;全氫萘環、降冰片烷環、降冰片烯環、金剛烷環、三環[5.2.1.02,6]癸烷環、四環[4.4.0.12,5.17,10]十二烷環等橋環烴基等。上述碳原子數6至14的芳香環包括苯環、萘環等。
作為上述具有環狀醯亞胺結構的固化性官能團,其中,較佳為具有環狀不飽和醯亞胺結構的固化性官能團、或具有帶芳基乙炔基的環狀醯亞胺結構的固化性官能團,特佳為選自下述式(r-1)至(r-6)所示的基團,尤佳為下述式(r-1)或(r-5)所示的基團。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13-24
(式中從氮原子伸出的鍵與D1或D2鍵合)
任選在上述式(r-1)至(r-6)所示的基團中鍵合1種或2種以上的取代基。作為上述取代基,可以列舉例如:碳原子數1至6的烷基、碳原子數1至6的烷氧基及鹵原子等。
作為上述碳原子數1至6的烷基,可以列舉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等直鏈或支鏈烷基。
作為上述碳原子數1至6的烷氧基,可以列舉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丁氧基、叔丁氧基等直鏈或支鏈烷氧基。
式(1)中,D1、D2相同或不同,表示單鍵或連接基團。作為上述連接基團,可以列舉例如:2價的烴基、2價的雜環基、羰基、醚鍵、酯鍵、碳酸酯鍵、醯胺鍵、醯亞胺鍵、以及上述的複數個連接而成的基團等。
上述2價烴基包括2價脂肪族烴基、2價脂環族烴基及2價芳香族烴基。
作為上述2價脂肪族烴基,可以列舉例如:碳原子數1至18的直鏈或支鏈亞烷基、以及碳原子數2至18的直鏈或支鏈的亞烯基等。作為碳原子數1至18的直鏈或支鏈亞烷基,可以列舉例如:亞甲基、甲基亞甲基、二甲基亞甲基、亞乙基、亞丙基、三亞甲基等。作為碳原子數2至18的直鏈或支鏈亞烯基,可以列舉例如:亞乙烯基、1-甲基亞乙烯基、亞丙烯基、1-亞丁烯基、2-亞丁烯基等。
作為上述2價脂環族烴基,可以舉出碳原子數3至18的2價脂環族烴基等,可以列舉例如:1,2-亞環戊基、1,3-亞環戊基、環亞戊基、1,2-亞環己基、1,3-亞環己基、1,4-亞環己基、環亞己基等亞環烷基(包括環亞烷基)等。
作為上述2價芳香族烴基,可以舉出例如碳原子數6至14的亞芳基等,可以列舉例如:1,4-伸苯基、1,3-伸苯基、4,4’-聯伸苯基、3,3’-聯伸苯基、2,6-亞萘基、2,7-亞萘基、1,8-亞萘基、亞蒽基等。
構成上述2價雜環基的雜環包括芳香族雜環及非芳香族雜環。作為這樣的雜環,可以列舉:構成環的原子中具有碳原子和至少1種雜原子(例如,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等)的三至十元環(較佳為四至六元環)、以及這些環的稠環。具體而言,可以列舉:含有氧原子作為雜原子的雜環(例如,環氧乙烷環等三元環;氧雜環丁烷環等四元環;呋喃環、四氫呋喃環、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15-113
唑環、異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15-114
唑環、γ-丁內酯環等五元環;4-氧代-4H-吡喃環、四氫吡喃環、嗎啉環等六元環;苯並呋喃環、異苯並呋喃環、4-氧代-4H-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15-115
烯環、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15-116
唍環、異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15-117
唍環等稠環;3-氧雜三環[4.3.1.14,8]十一烷-2-酮環、3-氧雜三環[4.2.1.04,8]壬烷-2-酮環等橋環)、含有硫原子作為雜原子的雜環(例如,噻吩環、噻唑環、異噻唑環、噻二唑環等五元環;4-氧代-4H-噻喃環等六元環;苯並噻吩環等稠環等)、含有氮原子作為雜原子的雜環(例如,吡咯環、吡咯烷環、吡唑環、咪唑環、三唑環 等五元環;三聚異氰酸環、吡啶環、嗒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16-118
環、嘧啶環、吡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16-119
環、呱啶環、呱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16-120
環等六元環;吲哚環、吲哚啉環、喹啉環、吖啶環、萘啶環、喹唑啉環、嘌呤環等稠環等)等。2價雜環基是從上述雜環的結構式中去除2個氫原子後的基團。
作為上述D1、D2,其中,從可以得到具有特別優異的耐熱性的固化物的觀點考慮,較佳為含有2價芳香族烴基。作為上述2價芳香族烴基,較佳為碳原子數6至14的2價芳香族烴基,更較佳為選自下述式(d-1)至(d-4)所示的基團,尤佳為下述式(d-1)所示的基團(1,2-伸苯基、1,3-伸苯基或1,4-伸苯基)。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16-25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16-26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16-27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16-28
另外,上述2價芳香族烴基可具有選自由羰基、醚鍵、酯鍵、碳酸酯鍵、醯胺鍵及醯亞胺鍵所成群組中的至少1種基團,其中,較佳為具有醚鍵。另外,較佳為醚鍵與L直接鍵合。因此,作為式(1)中的R1-D1-基及R2-D2-基,是相同或不同,較佳為下述式(rd-1)、(rd-2)、(rd-3)或(rd-4)所示的基團,特佳為(rd-3)或(rd-4)所示的基團。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17-29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17-30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17-31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17-32
(從式中的伸苯基或氧原子伸出的鍵與L鍵合)
式(1)中的L表示具有重複單元的2價基團,所述重複單元包含上述式(I)所示的結構和上述式(II)所示的結構。亦即,L表示具有如下單元重複2次以上而成的結構的2價基團,上述單元包含式(I)所示的結構和上述式(II)所示的結構。式(I)及式(II)中的Ar1至Ar3相同或不同,表示從芳香環的結構式中去除2個氫原子後的基團、或者從2個以上芳香環經由單鍵或連接基團鍵合而成的結構式中去除2個氫原子後的基團。X表示-CO-、-S-或-SO2-,Y相同或不同,表示-S-、-SO2-、-O-、-CO-、-COO-或-CONH-。n表示0以上的整數,例如為0至5的整數,較佳為1至5的整數,特佳為1至3的整數。
作為上述芳香環(=芳香族烴環),可以列舉例如:苯、萘、蒽、菲等碳原子數6至14的芳香環。在本發明中,其中,較佳為苯、萘等碳原子數6至10的芳香環。
作為上述連接基團,可以列舉例如:碳原子數1至5的2價烴基或碳原子數1至5的2價烴基的1個以上氫原子被鹵原子取代後的基團等。
上述碳原子數1至5的2價烴基包括例如:亞甲基、甲基亞甲基、二甲基亞甲基、二亞甲基、三亞甲基等碳原子數1至5的直鏈或支鏈亞烷基;亞乙烯基、1-甲基乙烯基、亞丙烯基等碳原子數2至5的直鏈或支鏈亞烯基;亞乙炔基、亞丙炔基、1-甲基亞丙炔基等碳原子數2至5的直鏈或支鏈亞炔基等。在本發明中,其中,較佳為碳原子數1至5的直鏈或支鏈亞烷基,特佳為碳原子數1至5的支鏈亞烷基。
因此,作為上述Ar1至Ar3,其相同或不同,較佳為從碳原子數6至14的芳香環的結構式中去除2個氫原子後的基團、或者是從2個以上碳原子數6至14的芳香環經由單鍵或下述連接基團鍵合而成的結構式中去除2個氫原子後的基團,所述連接基團為碳原子數1至5的直鏈或支鏈亞烷基、或碳原子數1至5的直鏈或支鏈亞烷基的1個以上氫原子被鹵原子取代後的基團,特佳為從碳原子數6至14的芳香環的結構式中去除2個氫原子後的基團、或者是從2個以上碳原子數6至14的芳香環經由單鍵或下述連接基團鍵合而成的結構式中去除2個氫原子後的基 團,所述連接基團為碳原子數1至5的支鏈亞烷基、或碳原子數1至5的支鏈亞烷基的1個以上氫原子被鹵原子取代後的基團。
作為上述Ar1至Ar3,其相同或不同,特佳為選自下述式(a-1)至(a-5)所示的基團。需要說明的是,下述式中的鍵的連接位置沒有特別限制。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19-33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19-34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19-35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19-36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19-37
作為式(I)中的Ar1、Ar2,其中,較佳為從碳原子數6至14的芳香環的結構式中去除2個氫原子後的基團,特佳為上述式(a-1)或(a-2)所示的基團。另外,其中,作為X,較佳為-CO-或-SO2。作為式(I)所示的結構,特佳為包含來自於二苯甲酮的結構。
在式(1)所示的固化性化合物總量中,來自於二苯甲酮的結構單元所占的比例為例如5重量%以上,較佳為10至62重量%,特佳為15至60重量%。
作為式(II)中的Ar3,其中較佳為選自上述式 (a-1)、(a-4)及(a-5)所示的基團。另外,作為Y,其中較佳為-S-、-O-或-SO2-。作為式(II)所示的結構,特佳為包含來自於選自對苯二酚、間苯二酚、2,6-二羥基萘、2,7-二羥基萘、4,4’-二羥基聯苯、4,4’-二羥基二苯醚、4,4’-二羥基二苯甲酮、4,4’-二羥基二苯硫醚、4,4’-二羥基二苯碸、及雙酚A中至少1種化合物的結構。
在式(1)所示的固化性化合物總量中,來自於對苯二酚、間苯二酚及雙酚A的結構單元所占的比例為例如5重量%以上,較佳為10至55重量%,特佳為15至53重量%。
作為式(1)中的L,其中,從可以得到耐熱性特別優異的固化物的觀點考慮,較佳為下述式(1-1)所示的2價基團,更較佳為下述式(1-2)或(1-3)所示的2價基團。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20-38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20-39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20-40
上述式中的m1、m2、m3是平均聚合度,亦即,分子鏈(=上述式(1-1)、(1-2)或(1-3)所示的2價基團)中含有的圓括號內所示的重複單元的數量,例如為2至50,較佳為3至40,更佳為4至30,特佳為5至20。在m1、m2、m3低於2時,得到的固化物的強度不足。需要說明的是,m1、m2、m3的值可以藉由GPC測定、NMR圖譜分析來求出。另外,式(1-1)中的n與式(II)中的n相同。
本發明的固化性化合物具有上述結構,因此藉由利用熱等進行的固化反應而獲得具有高度交聯結構(亦即,交聯密度高)、且具有超耐熱性的固化物。
另外,本發明的固化性化合物具有上述結構,因此對下述溶劑顯示出優異的溶解性。
溶劑,可以列舉例如: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烴類;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氯苯、二氯苯、三氟甲苯等鹵代烴類;乙酸乙酯等酯類;四氫呋喃等醚類;環己酮等酮類;N-甲基-2-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亞碸及該等的混合物等。
另外,在本發明的固化性化合物中,式(1)中的L為上述式(1-2)或(1-3)所示的2價基團,式中的m2、m3為5至10的化合物在300℃以下(250℃左右)熔融,因此,與PEEK等相比,能夠在低溫下進行熔融成型,成型加工性特別優異。
另一方面,分子鏈的平均聚合度低於上述範圍時,得到的固化物變脆,有力學特性降低的傾向。另 外,分子鏈的平均聚合度大於上述範圍時,存在由於對溶劑的溶解性降低、熔融黏度增高等而導致成型加工性降低的傾向。
上述式(1)所示的固化性化合物例如可以利用Polymer 1989 p978中記載的合成方法來製造。下面示出上述式(1)所示的固化性化合物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但並不特別限定於該製造方法。
下述式(1-1)所示的化合物可以經由下述步驟[1]至[3]來製造。下述式中,Ar1至Ar3、X、Y、n、R3至R6、Q、n’與上述相同。D表示連接基團,Z表示鹵原子。n3為重複單元的平均聚合度,例如為3至50,較佳為4至30,特佳為5至20。在上述式(1)所示的固化性化合物中,下述式(1-1)所示的化合物以外的化合物也可以按照下述方法來製造。
步驟[1]:在鹼存在下使作為反應基質的下述式(2)所示的化合物與下述式(3)所示的化合物發生反應,由此得到下述式(4)所示的化合物
步驟[2]:使胺基醇(下述式(5)所示的化合物)與下述式(4)所示的化合物反應,由此得到下述式(6)所示的二胺。
步驟[3]:使環狀酸酐(下述式(7)所示的化合物)與下述式(6)所示的二胺反應,由此得到下述式(1-1)所示的化合物。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23-41
(步驟[1])
作為上述式(2)所示的化合物,可以列舉例如:二苯甲酮、2-苯甲醯萘及二(2-萘基)酮等的鹵代物及該等的衍生物等。
作為上述式(3)所示的化合物,可以列舉例如:對苯二酚、間苯二酚、2,6-二羥基萘、2,7-二羥基萘、1,5-二羥基萘、4,4’-二羥基聯苯、4,4’-二羥基二苯醚、 4,4’-二羥基二苯甲酮、4,4’-二羥基二苯硫醚、4,4’-二羥基二苯碸、雙酚A、雙酚F、雙酚S、2,5-二羥基聯苯、以及該等的衍生物等。其中,較佳為對苯二酚、間苯二酚、2,6-二羥基萘、2,7-二羥基萘、4,4’-二羥基聯苯、4,4’-二羥基二苯醚、4,4’-二羥基二苯甲酮、4,4’-二羥基二苯硫醚、4,4’-二羥基二苯碸、雙酚A。
作為上述衍生物,可以列舉例如:取代基鍵合於上述式(2)所示的化合物、式(3)所示的化合物中的芳香族烴基而得到的化合物等。作為上述取代基,可以列舉例如:碳原子數1至6的烷基、碳原子數1至6的烷氧基及鹵原子等。
作為式(2)所示的化合物和式(3)所示的化合物的用量,通常相對於式(3)所示的化合物1莫耳,式(2)所示的化合物為1莫耳以上,較佳為根據希望的固化性化合物中的分子鏈的平均聚合度來調整式(2)所示的化合物的用量。例如,在平均聚合度為5的情況下,相對於式(3)所示的化合物1莫耳,較佳為使用式(2)所示的化合物1.2(1.18至1.22)莫耳,在平均聚合度為10的情況下,較佳為使用式(2)所示的化合物1.1(1.08至1.12)莫耳,在平均聚合度為20的情況下,較佳為使用式(2)所示的化合物1.05(1.04至1.06)莫耳左右。
特別是,作為式(2)所示的化合物,較佳為至少使用二苯甲酮的鹵代物,式(2)所示的化合物的總用量(100莫耳%)中,二苯甲酮的鹵代物的用量為例如10莫耳% 以上,較佳為30莫耳%以上,特佳為50莫耳%以上,最佳為80莫耳%以上。需要說明的是,其上限為100莫耳%。
特別是,作為式(3)所示的化合物,較佳為至少使用選自對苯二酚、間苯二酚及雙酚A中的至少1種化合物,式(3)所示的化合物的總用量(100莫耳%)中,對苯二酚、間苯二酚及雙酚A的用量總計為例如10莫耳%以上,較佳為30莫耳%以上,特佳為50莫耳%以上,最佳為80莫耳%以上。需要說明的是,其上限為100莫耳%。
上述式(2)所示的化合物與式(3)所示的化合物的反應在鹼(例如:選自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鈣、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等無機鹼;吡啶、三乙胺等有機鹼中的至少1種)的存在下進行。鹼的用量可以根據鹼的種類而適當調整。例如,在使用氫氧化鈣等二元鹼的情況下,相對於式(3)所示的化合物1莫耳,鹼的用量為例如1.0至2.0莫耳左右。
另外,該反應可以在溶劑的存在下進行。作為上述溶劑,可以使用例如N-甲基-2-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亞碸、丙酮、四氫呋喃、甲苯等有機溶劑、或者2種以上之上述溶劑的混合溶劑。
作為上述溶劑的用量,相對於反應基質的總計(重量),例如為5至20重量倍左右。溶劑的用量高於上述範圍時,反應基質的濃度降低,存在反應速度降低的傾向。
作為反應氣體環境,只要不妨礙反應即 可,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可以是空氣環境、氮氣環境、氬氣環境等中的任一種。
反應溫度為例如100至200℃左右。反應時間為例如5至24小時左右。另外,該反應可以用間歇式、半間歇式、連續式等任意方法來進行。
該反應結束後,得到的反應產物可以藉由例如過濾、濃縮、蒸餾、萃取、晶析、吸附、再結晶、管柱層析等分離方法、上述方法組合而成的分離方法來進行分離純化。
(步驟[2])
作為上述式(5)所示的化合物,可以列舉例如:4-胺基苯酚、2-胺基-6-羥基萘、以及該等的立體異構體、衍生物等。
上述式(5)所示的化合物的用量可以根據希望的固化性化合物中分子鏈的平均聚合度而適當調整。例如,在平均聚合度5的情況下,相對於式(3)所示的化合物1莫耳為0.4至0.6莫耳左右的量,在平均聚合度10的情況下,相對於式(3)所示的化合物1莫耳為0.2至0.4莫耳左右的量,在平均聚合度20的情況下,相對於式(3)所示的化合物1莫耳為0.1至0.15莫耳左右的量。
該反應隨反應進行而生成鹵化氫,因此,從獲得促進反應進行的效果的觀點考慮,較佳為在吸收所生成的鹵化氫的鹼的存在下進行反應。作為上述鹼,可以 列舉例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鈣、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等無機鹼;吡啶、三乙胺等有機鹼。這些鹼可以單獨使用1種,或者組合使用2種以上。
上述鹼的用量可以根據鹼的種類而適當調整。例如,在使用氫氧化鈉等一元鹼的情況下,相對於上述式(5)所示的化合物1莫耳,鹼的用量為例如1.0至3.0莫耳左右。
另外,該反應可以在溶劑的存在下進行。作為溶劑,可以使用與步驟[1]中使用的溶劑相同的溶劑。
反應溫度為例如100至200℃左右。反應時間為例如1至15小時左右。另外,該反應可以用間歇式、半間歇式、連續式等任意方法來進行。
該反應結束後,得到的反應產物可以藉由例如過濾、濃縮、蒸餾、萃取、晶析、吸附、再結晶、管柱層析等分離方法、上述方法組合而成的分離方法來進行分離純化。
(步驟[3])
作為上述環狀酸酐(上述式(7)所示的化合物),可以列舉例如:馬來酸酐、2-苯基馬來酸酐、4-苯基乙炔基鄰苯二甲酸酐、4-(1-萘基乙炔基)鄰苯二甲酸酐、雙環[2.2.1]庚-5-烯-2,3-二甲酸酐、以及該等的衍生物等。
上述環狀酸酐的用量可以根據希望的固化性化合物中的分子鏈的平均聚合度而適當調整。例如,在 平均聚合度5的情況下,相對於式(3)所示的化合物1莫耳為0.4至0.8莫耳左右的量,在平均聚合度10的情況下,相對於式(3)所示的化合物1莫耳為0.2至0.4莫耳左右的量,在平均聚合度20的情況下,相對於式(3)所示的化合物1莫耳為0.1至0.15莫耳左右的量。
該反應可以在溶劑的存在下進行。作為溶劑,可以使用與步驟[1]中使用的溶劑相同的溶劑。
該反應較佳為在室溫(1至30℃)下進行。反應時間為例如1至30小時左右。另外,該反應可以用間歇式、半間歇式、連續式等任意方法來進行。
另外,從能夠促進反應進行的觀點考慮,較佳為該反應藉由使用與水共沸的溶劑(例如,甲苯等)的共沸、藉由使用脫水劑(例如,乙酸酐等)來去除反應時作為副產物而生成的水。另外,利用脫水劑進行的生成水去除,較佳為在鹼性催化劑(例如,三乙胺等)的存在下進行。
該反應結束後,得到的反應產物可以藉由例如過濾、濃縮、蒸餾、萃取、晶析、吸附、再結晶、管柱層析等分離方法、上述方法組合而成的分離方法來進行分離純化。
式(1)所示的固化性化合物的放熱峰值溫度依賴於固化性官能團的種類,例如為170至450℃,較佳為200至430℃,特佳為220至420℃。放熱峰值溫度可以藉由DSC測定求出。
式(1)所示的固化性化合物的放熱峰值溫度 根據固化性官能團的種類而確定,因此,較佳為根據採用的成型法來選擇固化性官能團。例如,在藉由澆注法由將固化性化合物溶解在溶劑中而得到的溶液成型為膜狀並使其固化的情況下,作為式(1)所示的固化性化合物中的固化性官能團,較佳為選擇上述式(r-5)所示的基團,在該情況下,可以藉由在250℃左右的溫度下加熱來形成固化物。另一方面,作為式(1)所示的固化性化合物中的固化性官能團,在選擇上述式(r-1)所示的基團時,該固化性化合物可以在300℃以下的溫度熔融而成型,可以藉由在380℃左右的溫度下加熱而形成固化物。
此外,加熱可以在上述溫度範圍內保持恆定溫度的狀態下進行,也可以階段性地改變溫度來進行。加熱溫度較佳為根據加熱時間而在上述範圍中適當調整,例如,在希望縮短加熱時間的情況下,較佳為較高地設定加熱溫度。由於本發明的固化性化合物具有上述式(1)所示的結構,因此,能夠形成即使在高溫下加熱也不分解的固化物(具體而言,有超耐熱性的固化物),可以藉由高溫下短時間加熱而以優異的操作性高效地形成固化物。此外,加熱方式沒有特別限制,可以使用公知或常用的方法。
式(1)所示的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可以在常壓下進行,也可以在減壓下或加壓下進行。
式(1)所示的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物在升溫速度10℃/分鐘(氮中)下測定的5%失重溫度(Td5)為例如300℃以上,更佳為400℃以上,特佳為450℃以上,最佳 為500℃以上。需要說明的是,其上限為例如600℃,較佳為550℃,特佳為530℃。需要說明的是,5%失重溫度可以藉由例如TG/DTA(示差熱熱重量同時測定)來測定。
式(1)所示的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物在升溫速度10℃/分鐘(氮中)下測定的10%失重溫度(Td10)為例如300℃以上,更佳為400℃以上,特佳為480℃以上,最佳為500℃以上。需要說明的是,其上限為例如600℃,較佳為550℃。需要說明的是,10%失重溫度可以藉由例如TG/DTA(示差熱熱重量同時測定)來測定。
對本發明的固化性化合物(固化性組合物)的固化物的相對介電常數沒有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6以下(例如1至6),更佳為5以下(例如1至5),又更佳為4以下(例如1至4)。另外,對本發明的固化性化合物(固化性組合物)的固化物的介質損耗角正切沒有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0.05以下(例如0.0001至0.05),更佳為0.0001至0.03,又更佳為0.0001至0.015。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的“相對介電常數”及“介質損耗角正切”是指按照JIS-C2138在測定頻率1MHz、測定溫度23℃下測定的值、或者按照ASTM D2520在頻率1GHz、23℃下測定的值。
本發明的固化性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溶劑溶解性。另外,藉由實施加熱處理而快速固化,可以形成如上所述具有超耐熱性的固化物。因此,可以用作例如在電子訊息、家電、汽車、精密機械等嚴苛耐熱環境下使用的複合材料的成型材料、絕緣材料、耐熱性黏接劑等功能材 料。另外,還可以較佳用於密封劑、塗敷劑、黏接劑、油墨、密封膠、抗蝕劑、形成材料[例如,基材、電絕緣材料(絕緣膜等)、複層板、複合材料(纖維強化塑料、預成型料等)、光學元件(透鏡等)、光固化造型、電子紙、觸控面板、太陽能電池基板、光波導、導光板、全像儲存器等的形成材料]等,特別是可以較佳地用於目前的樹脂材料難以應對的、在高耐熱/高耐電壓的半導體裝置(電力半導體(power semiconductor)等)中包覆半導體元件的密封劑用途。另外,對於本發明的固化性化合物而言,由於其固化物的相對介電常數及介質損耗角正切低,因此能夠適合用作絕緣材料。
[固化性組合物]
本發明的固化性組合物的特徵在於包含1種或2種以上的上述固化性化合物。本發明的固化性組合物總量中,上述固化性化合物的含量(在含有2種以上的情況下為其總量)為例如30重量%以上,較佳為50重量%以上,特佳為70重量%以上,最佳為90重量%以上。需要說明的是,其上限為100重量%。亦即,本發明的固化性組合物也包括僅由固化性化合物構成的組合物。
本發明的固化性組合物除了上述固化性化合物以外還可以根據需要含有其它成分。作為其它成分,可以使用公知或常用的添加劑,可以列舉例如:上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以外的固化性化合物、催化劑、填料、有機樹脂(有機矽樹脂、環氧樹脂、氟樹脂等)、溶劑、穩定劑(抗 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耐光穩定劑、熱穩定劑等)、阻燃劑(磷系阻燃劑、鹵系阻燃劑、無機系阻燃劑等)、阻燃助劑、增強材料、成核劑、偶聯劑、潤滑劑、蠟、塑化劑、脫模劑、耐衝擊性改良劑、色相改良劑、流動性改良劑、著色劑(染料、顏料等)、分散劑、消泡劑、脫泡劑、抗菌劑、防腐劑、黏度調節劑、增稠劑等。這些添加劑可以單獨使用1種,或組合使用2種以上。
本發明的固化性組合物可以含有上述式(1)所示的固化性化合物以外的固化性化合物作為固化性化合物,但固化性組合物中含有的全部固化性化合物中上述式(1)所示的固化性化合物所占的比例為例如70重量%以上,較佳為80重量%以上,特佳為90重量%以上。需要說明的是,其上限為100重量%。
另外,本發明的固化性組合物即使不含交聯劑、固化促進劑(例如,即使本發明的固化性組合物總量中交聯劑及固化促進劑的總含量為例如3重量%以下,較佳為小於1重量%),也能夠快速地形成固化物。因此,得到的固化物具有超耐熱性。另外,可以將固化物中未反應的固化促進劑、固化促進劑的分解物之含量抑制為極低,因此能夠抑制來自於未反應的固化促進劑、固化促進劑的分解物之排氣的產生。
本發明的固化性組合物含有上述固化性化合物,因此藉由實施加熱處理可以快速地固化,能夠形成具有超耐熱性的固化物。需要說明的是,加熱處理條件可 以在與上述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條件相同的範圍內適當設定。
本發明的固化性組合物可以較佳用作例如:電子訊息、家電、汽車、精密機械、飛機、航空工業用機器等能夠在嚴苛的耐熱環境下使用的複合材料(纖維強化塑料、預成型料等)的成型材料、絕緣材料、耐熱性黏接劑等功能材料。另外,可以較佳用於:密封劑、塗料、油墨、密封膠、抗蝕劑、形成材料[推力墊圈、濾油器、密封墊、軸承、傳動裝置、汽缸蓋、滾動軸承保持架、進氣歧管、踏板等汽車部件;基材、電絕緣材(絕緣膜等)、複層板、電子紙、觸控面板、太陽能電池基板、光波導、導光板、全像儲存器、矽晶片載體、IC芯片托架、電解電容器托架、絕緣膜等半導體/液晶製造裝置部件;透鏡等光學部件;泵、閥門、密封墊等壓縮機部件;飛機機艙的內裝部件;滅菌器具、管柱、管道等醫療器具部件、食品/飲料製造設備部件;用於個人電腦、手機等的框體、以個人電腦內部支撐鍵盤的構件的鍵盤支撐體為代表的電氣/電子儀器用構件等形成材料]等,特別是可以較佳用於目前的樹脂材料難以應對的、在高耐熱/高耐電壓的半導體裝置(電力半導體等)中包覆半導體元件的密封劑用途。另外,對於本發明的固化性化合物而言,由於其固化物的相對介電常數及介質損耗角正切低,因此能夠適合用作絕緣材料,特別是能夠適合用作電子元件或電子元件中的層間絕緣層。
〔成型物〕
本發明的成型物的特徵在於,包含藉由使上述固化性組合物固化而得到的固化物。作為上述成型物的形成方法,沒有特別限定,可以列舉例如:將固化性組合物塗佈、填充於支撐體,藉由加熱處理等使其固化等。需要說明的是,加熱處理條件可以在與上述的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條件相同的範圍內適當設定。
作為本發明的成型物,可以列舉例如:電子訊息、家電、汽車、精密機械、飛機、航空工業用機器等能夠在嚴苛的耐熱環境下使用的複合材料、絕緣材料、耐熱性黏接劑等。另外,可以列舉:高耐熱/耐電壓的半導體裝置(電力半導體等)中的半導體元件、電性元件或電子元件等。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更具體地對本發明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等實施例。
此外,測定係在下述條件下進行。
<NMR測定>
測定裝置:BRUKER 400MHz/54mm或BRUKER AVANCE 600MHz
測定溶劑:氘代DMSO、氘代氯仿、或者氘代氯仿/五氟苯酚(PFP)=2/1(wt/wt)的混合液
化學位移:以TMS作為基準
<GPC測定>
裝置:泵“LC-20AD”(島津製作所股份公司製造)
檢測器:RID-10A(島津製作所股份公司製造)或TDA-301及UV2501(Viscotek公司製造)
溶劑:THF或氯仿
管柱:shodex GPC KF-801+KF-801+KF-803+KF-806M
流速:1.0mL/分鐘
溫度:40℃
樣品濃度:0.1%(重量/體積)
換算為標準苯乙烯
<DSC測定>
裝置:TA Q20
升溫速度:10℃/分鐘
氣體環境:氮氣環境
<TGA測定>
裝置:NETZSCH TG209F3
升溫速度:10℃/分鐘
氣體環境:氮氣環境
<IR測定>
裝置:Perkin Elmer Spectrum RX1(ATR法)
製備例1(Diamine-2-1的合成)
步驟1:向具有攪拌裝置、氮導入管及迪安-斯塔克(Dean-Stark apparatus)裝置的100mL(三頸)燒瓶中加入4,4’-二氟二苯甲酮(4,4’-DFBP)6.865g、雙酚A 5.985g、無水碳酸鉀(K2CO3)5.427g、N-甲基吡咯烷酮50mL及甲苯25mL,一邊在氮氣環境下攪拌一邊加熱,在130至140℃下使甲苯回流4小時。然後,進一步加熱,在170至180℃下餾去甲苯。進一步繼續在170至180℃下攪拌10小時,然後恢復至室溫。
步驟2:向裝有經過步驟1得到的產物的燒瓶添加4-胺基苯酚(4-AP)1.144g、無水碳酸鉀1.447g、N-甲基吡咯烷酮5mL及甲苯25mL,再一邊在氮氣環境下攪拌一邊加熱,在130至140℃下使甲苯回流3小時。然後,再進行加熱,在170至180℃下餾去甲苯,再保持上述溫度並繼續攪拌4小時。然後,冷卻至室溫,將反應液添加於1500mL的乙醇中,並進行過濾,由此得到了粉末狀固體。將該粉末狀固體用乙醇和水反復清洗,然後在100℃下減壓乾燥8小時,得到了粉末狀固體(Diamine-2-1,以下述式(6-1)表示,式中的n1為6.8的化合物,產率:95%)。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36-42
製備例2(Diamine-2-2的合成)
在步驟1中,將4,4’-二氟二苯甲酮的用量變更為6.586g,將雙酚A的用量變更為6.264g,將無水碳酸鉀的 用量變更為5.680g,在步驟2中,將4-胺基苯酚的用量變更為0.599g,將無水碳酸鉀的用量變更為0.599g,除此以外,與製備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了粉末狀固體(Diamine-2-2,以上述式(6-1)表示,式中的n1為9.7的化合物,產率:94%)。
製備例3(Diamine-1-1的合成)
步驟1:向具有攪拌裝置、氮導入管及迪安-斯塔克裝置的100mL(三頸)燒瓶中加入4,4’-二氟二苯甲酮8.905g、間苯二酚3.745g、無水碳酸鉀7.040g、N-甲基吡咯烷酮50mL及甲苯25mL,一邊在氮氣環境下攪拌一邊加熱,在130至140℃下使甲苯回流4小時。然後,進一步加熱,在170至180℃下餾去甲苯。進一步在170至180℃下繼續攪拌10小時,然後恢復至室溫。
步驟2:向裝有經過步驟1得到的產物的燒瓶添加4-胺基苯酚1.485g、無水碳酸鉀1.878g、N-甲基吡咯烷酮5mL、甲苯25mL。再一邊在氮氣環境下攪拌一邊加熱,在130至140℃下使甲苯回流3小時。然後,再進行加熱,在170至180℃下餾去甲苯,再保持上述溫度並繼續攪拌4小時。然後,冷卻至室溫,將反應液添加於1500mL的乙醇中,並進行過濾,由此得到了粉末狀固體。將該粉末狀固體用乙醇和水反復清洗,然後在100℃下減壓乾燥8小時,得到了粉末狀固體(Diamine-1-1,以下述式(6-2)表示,式中的n2為6.1的化合物,產率:95%)。
Figure 106143348-A0305-02-0041-1
製備例4(Diamine-1-2的合成)
在步驟1中,將4,4’-二氟二苯甲酮的用量變更為9.121g、將間苯二酚的用量變更為4.185g、將無水碳酸鉀的用量變更為7.867g,在步驟2中,將4-胺基苯酚的用量變更為0.829g,將無水碳酸鉀的用量變更為1.049g,除此以外,與製備例3同樣地進行,得到了粉末狀固體(Diamine-1-1,以上述式(6-2)表示,式中的n2為8.8的化合物,產率:93%)。
將製備例1至4中得到的粉末狀固體的1H-NMR圖譜和FTIR圖譜示於第1至6圖。另外,將藉由凝膠滲透色譜(GPC)測定(溶劑THF,換算為標準苯乙烯)求得的數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及平均聚合度示於下表。
Figure 106143348-A0305-02-0041-2
實施例1(BEI-2-1的合成)
向具有攪拌裝置、氮導入管及乾燥管的50mL(三頸)燒瓶加入製備例中得到的Diamine-2-1 4.550g、4-苯基乙炔基鄰苯二甲酸酐1.395g、N-甲基吡咯烷酮33mL,在氮氣環境、室溫下攪拌18小時。然後,將乾燥管更換為迪安-斯塔克裝置,加入甲苯25mL,然後升溫至130至140℃,使甲苯回流5小時。接著,加熱至170至180℃使甲苯餾去,並繼續攪拌4小時。然後,冷卻至室溫,將反應液加入1500mL的乙醇,並過濾,由此得到了粉末狀固體。將該粉末狀固體用乙醇和水反復清洗,然後在100℃下減壓乾燥8小時,得到了粉末狀固體(BEI-2-1,下述式(BEI-2)所示的化合物,產率:90%)。將BEI-2-1的1H-NMR圖譜示於第7圖,將FTIR圖譜示於第8圖。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39-109
1H-NMR(CDCl3)δ:1.71(s),7.02(m),7.11(d,J=8.8Hz),7.21(d,J=8.8Hz),7.27(m),7.41(m),7.48(d,J=8.8Hz),7.58(m),7.81(m),7.93(m),8.08(s)
實施例2(BEI-2-2的合成)
除了使用製備例中得到的Diamine-2-2 4.599g來代替 Diamine-2-1,並使用4-苯基乙炔基鄰苯二甲酸酐0.766g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了粉末狀固體(BEI-2-2,上述式(BEI-2)所示的化合物,產率:91%)。將BEI-2-2的1H-NMR圖譜示於第7圖,將FTIR圖譜示於第9圖。
1H-NMR(CDCl3)δ:1.71(s),7.02(m),7.11(d,J=8.8Hz),7.21(d,J=8.8Hz),7.26(m),7.40(m),7.48(d,J=8.8Hz),7.58(m),7.80(m),7.93(m),8.08(s)
實施例3(BEI-1-1的合成)
除了使用製備例中得到的Diamine-1-1 4.571g來代替Diamine-2-1,並使用4-苯基乙炔基鄰苯二甲酸酐1.852g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了粉末狀固體(BEI-1-1,下述式(BEI-1)所示的化合物,產率:90%)。將BEI-1-1的1H-NMR圖譜示於第10圖,將FTIR圖譜示於第11圖。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40-110
1H-NMR(CDCl3)δ:6.83(m),6.90(m),7.09(m),7.21(d,J=8.8Hz),7.39(m),7.48(d,J=8.8Hz),7.58(m),7.81(m),7.92(m),8.08(s)
實施例4(BEI-1-2的合成)
除了使用製備例中得到的Diamine-1-2 4.607g來替代 Diamine-2-1,並使用4-苯基乙炔基鄰苯二甲酸酐1.046g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了粉末狀固體(BEI-1-2,上述式(BEI-1)所示的化合物,產率:92%)。將BEI-1-2的1H-NMR圖譜示於第10圖,將FTIR圖譜示於第12圖。
1H-NMR(CDCl3)δ:6.83(m),6.90(m),7.09(m),7.21(d,J=8.8Hz),7.39(m),7.48(d,J=8.8Hz),7.58(m),7.81(m),7.92(m),8.07(s)
實施例5(BMI-2-1的合成)
向具有攪拌裝置、氮導入管及乾燥管的50mL(三頸)燒瓶加入製備例中得到的Diamine-2-1 4.550g、馬來酸酐0.551g、N-甲基吡咯烷酮33mL,在氮氣環境、室溫下攪拌24小時。然後,添加乙酸酐4.215g、三乙胺1.405g,並在60℃下攪拌6小時。將反應液恢復至室溫,然後將反應液加入1500mL的乙醇中,並進行過濾,由此得到了粉末狀固體。將該粉末狀固體用乙醇和水反復清洗,然後在100℃下減壓乾燥8小時,得到了粉末狀固體(BMI-2-1,下述式(BMI-2)所示的化合物,產率:90%)。將BMI-2-1的1H-NMR圖譜示於第13圖。
1H-NMR(CDCl3)δ:1.71(s),6.87(s),7.02(m),7.09(m),7.17(d,J=8.8Hz),7.26(m),7.37(d,J=8.8Hz),7.80(m)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42-111
實施例6(BMI-1-1的合成)
除了使用Diamine-1-1 4.571g來代替Diamine-2-1,並將馬來酸酐的用量變更為0.733g以外,與實施例5同樣地得到了粉末狀固體(BMI-1-1,下述式(BMI-1)所示的化合物,產率:90%)。將BMI-1-1的1H-NMR圖譜示於第14圖。
1H-NMR(CDCl3)δ:6.88(m),7.08(d,J=8.0Hz),7.17(d,J=8.0Hz),7.39(m),7.81(d,J=8.0Hz)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42-112
實施例7(BMI-1-2的合成)
步驟1:向具備攪拌裝置、氮導入管及迪安-斯塔克裝置的500mL(三頸)燒瓶中加入4,4’-二氟二苯甲酮31.443g、間苯二酚13.223g、無水碳酸鉀29.894g、N-甲基吡咯烷酮180mL及甲苯90mL,一邊在氬氣環境下攪拌一 邊加熱,在130至140℃下使甲苯回流4小時。然後,進一步加熱,在170至180℃下餾去甲苯。進一步在170至180℃下繼續攪拌10小時,然後恢復至室溫。
步驟2:向裝有經過步驟1得到的產物的燒瓶添加4-胺基苯酚5.233g、無水碳酸鉀6.628g、N-甲基吡咯烷酮18mL及甲苯90mL,再一邊在氮氣環境下攪拌一邊加熱,在130至140℃下使甲苯回流3小時。然後,進行加熱,在170至180℃下餾去甲苯,再保持上述溫度並繼續攪拌4小時。然後,冷卻至室溫,將反應液添加於5000mL的甲醇中,並進行過濾,由此得到了粉末狀固體。將該粉末狀固體用甲醇及水反復清洗,然後在100℃下乾燥8小時,得到了37.461g的粉末狀固體(Diamine-1-3)。
步驟3:向具有攪拌裝置、氮導入管的500mL(三頸)燒瓶中加入步驟2中得到的Diamine-1-3 0.878g、馬來酸酐4.943g、N-甲基吡咯烷酮240mL,在氬氣環境、室溫下攪拌18小時。然後添加乙酸酐8.576g、乙酸鈉0.689g,並在60℃下攪拌6小時。將反應液恢復至室溫,然後將反應液添加於5000mL的甲醇中,由此得到了粉末狀固體。將該粉末狀固體用甲醇及水反復清洗,然後在100℃下乾燥8小時,得到了BMI-1-2 28.434g。將BMI-1-2的藉由GPC測定計算出的數均分子量及聚合度、根據1H-NMR圖譜的信號的積分強度比計算出的聚合度、藉由DSC測定得到的Tg示於表4。另外,將BMI-1-2的1H-NMR圖譜示於第15圖,將IR圖譜示於第46圖,將DSC測定結果示於第48 圖。
1H-NMR(CDCl3/PFP=2/1)δ:6.90(m),6.98(d,J=7.9Hz),7.06(s),7.10(s),7.12(m),7.15(d,8.3),7.38(d,9.8),7.47(dt,J=9.3Hz,3.2Hz),7.85(d,J=8.7Hz)
實施例8(BMI-2-2的合成)
步驟1:向具有攪拌裝置、氮導入管及迪安-斯塔克裝置的200mL(三頸)燒瓶中加入4,4’-二氟二苯甲酮10.476g、雙酚A 9.134g、無水碳酸鉀8.294g、N-甲基吡咯烷酮60mL及甲苯30mL,一邊在氬氣環境下攪拌一邊加熱,在130至140℃下使甲苯回流4小時。然後,進一步加熱,在170至180℃下餾去甲苯。進一步在170至180℃下繼續攪拌10小時,然後恢復至室溫。
步驟2:向裝有經過步驟1得到的產物的燒瓶添加4-胺基苯酚1.744g、無水碳酸鉀2.208g、N-甲基吡咯烷酮6mL及甲苯30mL,再一邊在氬氣環境下攪拌一邊加熱,在130至140℃下使甲苯回流3小時。然後,進行加熱,在170至180℃下餾去甲苯,再保持上述溫度並繼續攪拌4小時。然後,冷卻至室溫,將反應液添加至2000mL的甲醇中,並進行過濾,得到了粉末狀固體。將該粉末狀固體用甲醇及水反復清洗,然後在100℃下乾燥8小時,得到了16.519g的粉末狀固體(Diamine-2-3)。
步驟3:向具有攪拌裝置、氮導入管的200mL(三頸)燒瓶中加入步驟2中得到的Diamine-2-3 9.100g、馬來酸酐 1.102g、N-甲基吡咯烷酮80mL,並在氬氣環境、室溫下攪拌18小時。然後,添加乙酸酐1.913g、乙酸鈉0.154g,在60℃下攪拌6小時。將反應液恢復至室溫後將反應液添加於1500mL的甲醇中,由此得到了粉末狀固體。將該粉末狀固體用甲醇及水反復清洗,然後在100℃下乾燥8小時,得到了BMI-2-2 8.730g。將BMI-2-2的藉由GPC測定計算出的數均分子量及聚合度、根據1H-NMR圖譜的信號的積分強度計算出的聚合度、藉由DSC測定得到的Tg示於表4。另外,將BMI-2-2的1H-NMR圖譜示於第16圖,將IR圖譜示於第47圖,將DSC測定結果示於第49圖。
1H-NMR(CDCl3)δ:1.71(s),6.84(s),6.99(d,J=7.1Hz),7.03(m),7.07(d,J=10.1Hz),7.15(d,J=8.3Hz),7.26(d,J=8.3Hz),7.36(d,J=9.4Hz),7.78(d,J=7.9Hz),7.80(d,J=7.9Hz)
實施例9(BMI-3的合成)
步驟1及2:使用2,6-二羥基萘代替雙酚A,將2,6-二羥基萘、4,4’-二氟二苯甲酮及無水碳酸鉀的用量設為表2所示的量,除此以外,藉由進行與實施例8同樣的操作,得到了13.533g粉末狀固體(Diamine-3)。
步驟3:使用Diamine-3代替Diamine-2-3,將Diamine-3、馬來酸酐、乙酸酐及乙酸鈉的用量設為表3所示的量,除此以外,藉由進行與實施例8同樣的操作,得到了BMI-3 10.854g。將BMI-3的IR圖譜示於第27圖,將DSC測定結果示於第35圖。另外,將BMI-3的根據1H-NMR 圖譜的信號的積分強度比計算出的聚合度、藉由DSC測定得到的Tg示於表4。另外,將BMI-3的1H-NMR圖譜示於第17圖。
1H-NMR(CDCl3)δ:7.06(s),7.08(m),7.13(s),7.19(m),7.39(d,J=8.3Hz),7.84(m)
實施例10(BMI-4的合成)
步驟1及2:使用2,7-二羥基萘代替雙酚A,將2,7-二羥基萘、4,4’-二氟二苯甲酮及無水碳酸鉀的用量設為表2所示的量,除此以外,藉由進行與實施例8同樣的操作,得到了14.946g的粉末狀固體(Diamine-4)。
步驟3:使用Diamine-4代替Diamine-2-3,將Diamine-4、馬來酸酐、乙酸酐及乙酸鈉的用量設為表3所示的量,除此以外,藉由進行與實施例8同樣的操作,得到了BMI-4 12.457g。將BMI-4的IR圖譜示於第28圖,將DSC測定結果示於第36圖。另外,將BMI-4的藉由GPC測定計算出的數均分子量及聚合度、根據1H-NMR圖譜的信號的積分強度比計算出的聚合度、藉由DSC測定得到的Tg示於表4。另外,將BMI-4的1H-NMR圖譜示於第18圖。
1H-NMR(CDCl3/PFP=2/1)δ:7.05(s),7.11(d,J=8.7Hz),7.16(d,J=9.6Hz),7.17(d,J=7.9Hz),7.27(d,J=7.2Hz),7.38(d,J=8.7Hz),7.43(s),7.88(d,J=9.1Hz),7.93(d,J=8.3Hz)
實施例11(BMI-5的合成)
步驟1及2:使用4,4’-二羥基二苯醚代替雙酚A,將4,4’-二羥基二苯醚、4,4’-二氟二苯甲酮及無水碳酸鉀的用量設為表2所示的量,除此以外,藉由進行與實施例8同樣的操作,得到了14.787g的粉末狀固體(Diamine-5)。
步驟3:使用Diamine-5代替Diamine-2-3,將Diamine-5、馬來酸酐、乙酸酐及乙酸鈉的用量設為表3所示的量,除此以外,進行與實施例8同樣的操作,得到了BMI-5 12.468g。將BMI-5的IR圖譜示於第29圖,將DSC測定結果示於第37圖。另外,將BMI-5的根據1H-NMR圖譜的信號的積分強度比計算出的聚合度、藉由DSC測定得到的Tg示於表4。另外,將BMI-5的1H-NMR圖譜示於第19圖。
1H-NMR(CDCl3/PFP=2/1)δ:7.06(s),7.11(d,J=10.1Hz),7.16(d,J=9.4Hz),7.21(m),7.34(d,J=9.4Hz),7.55(s),7.87(m),7.89(m)
實施例12(BMI-6的合成)
步驟1及2:使用4,4,-二羥基二苯甲酮代替雙酚A,將4,4’-二羥基二苯甲酮、4,4’-二氟二苯甲酮及無水碳酸鉀的用量設為表2所示的量,除此以外,藉由進行與實施例8同樣的操作,得到了13.602g的粉末狀固體(Diamine-6)。
步驟3:使用Diamine-6代替Diamine-2-3,將Diamine-6、馬來酸酐、乙酸酐及乙酸鈉的用量設為表3所示的量,除此以外,進行與實施例8同樣的操作,得到了 BMI-6 10.435g。將BMI-6的IR圖譜示於第30圖,將DSC測定結果示於第38圖。另外,將BMI-6的根據1H-NMR圖譜的信號的積分強度比計算出的聚合度、藉由DSC測定得到的Tg示於表4。另外,將BMI-6的1H-NMR圖譜示於第20圖。
1H-NMR(CDCl3/PFP=2/1)δ:7.07(s),7.23(d,J=9.4Hz),7.32(d,J=7.6Hz),7.40(d,J=8.3Hz),7.91(m),7.95(d,J=8.6Hz)
實施例13(BMI-7的合成)
步驟1及2:使用4,4’-二羥基二苯碸代替雙酚A,將4,4’-二羥基二苯碸、4,4’-二氟二苯甲酮及無水碳酸鉀的的用量設為表2所示的量,除此以外,藉由進行與實施例8同樣的操作,得到了14.118g的粉末狀固體(Diamine-7)。
步驟3:使用Diamine-7代替Diamine-2-3,將Diamine-7、馬來酸酐、乙酸酐及乙酸鈉的用量設為表3所示的量,除此以外,進行與實施例8同樣的操作,得到了BMI-7 10.724g。將BMI-7的IR圖譜示於第31圖,將DSC測定結果示於第39圖。另外,將BMI-7的藉由GPC測定計算出的數均分子量及聚合度、根據1H-NMR圖譜的信號的積分強度比計算出的聚合度、藉由DSC測定得到的Tg示於表4。另外,將BMI-7的1H-NMR圖譜示於第21圖。
1H-NMR(CDCl3)δ:6.88(s),7.11(d,J=8.3Hz),7.14(d,J=9.4Hz),7.24(d,J=8.3Hz),7.38(d,J=8.3Hz),7.85(m),7.94(d,J=8.6Hz)
實施例14(BMI-8的合成)
步驟1及2:使用4,4’-二羥基二苯硫醚代替雙酚A,將4,4’-二羥基二苯硫醚、4,4’-二氟二苯甲酮及無水碳酸鉀的用量設為表2所示的量,除此以外,藉由進行與實施例8同樣的操作,得到了17.041g粉末狀固體(Diamine-8)。
步驟3:使用Diamine-8代替Diamine-2-3,將Diamine-8、馬來酸酐、乙酸酐及乙酸鈉的用量設為表3所示的量,除此以外,進行與實施例8同樣的操作,得到了BMI-8 13.303g。將BMI-8的IR圖譜示於第32圖,將DSC測定結果示於第40圖。另外,將BMI-8的根據1H-NMR圖譜的信號的積分強度比計算出的聚合度、藉由DSC測定得到的Tg示於表4。另外,將BMI-8的1H-NMR圖譜示於第22圖。
1H-NMR(CDCl3/PFP=2/1)δ:7.06(s),7.09(d,J=9.4Hz),7.10(d,J=9.4Hz),7.17(m),7.31(m),7.45(d,J=8.3Hz),7.85(d,J=8.3Hz)
實施例15(BMI-9的合成)
步驟1及2:使用間苯二酚與對苯二酚的混合物(前者與後者的莫耳比為4:1)代替雙酚A,將上述混合物、4,4’-二氟二苯甲酮及無水碳酸鉀的用量設為表2所示的量,除此以外,藉由進行與實施例8同樣的操作,得到了11.408g粉末狀固體(Diamine-9)。
步驟3:使用Diamine-9代替Diamine-2-3,將Diamine-9、馬來酸酐、乙酸酐及乙酸鈉的用量設為表3所示的量,除此以外,進行與實施例8同樣的操作,得到了BMI-9 7.109g。將BMI-9的IR圖譜示於第33圖,將DSC測定結果示於第41圖。另外,將BMI-9的藉由GPC測定計算出的數均分子量及聚合度、根據1H-NMR圖譜的信號的積分強度比計算出的聚合度、藉由DSC測定得到的Tg示於表4。另外,將BMI-9的1H-NMR圖譜示於第23圖。
1H-NMR(CDCl3)δ:6.63(s),6.85(s),6.90(d,J=7.3Hz),7.07(m),7.12(m),7.14(d,J=7.9Hz),7.37(d,J=9.4Hz),7.80(m)
實施例16(BMI-10的合成)
步驟1及2:使用間苯二酚與4,4’-二羥基聯苯的混合物(前者與後者的莫耳比為4:1)代替雙酚A,將上述混合物、4,4’-二氟二苯甲酮及無水碳酸鉀的用量設為表2所示的量,除此以外,藉由進行與實施例8同樣的操作,得到了12.073g粉末狀固體(Diamine-10)。
步驟3:使用Diamine-10代替Diamine-2-3,將Diamine-10、馬來酸酐、乙酸酐及乙酸鈉的用量設為表3所示的量,除此以外,進行與實施例8同樣的操作,得到了BMI-10 8.695g。將BMI-10的IR圖譜示於第34圖,將DSC測定結果示於第42圖。另外,將BMI-10的藉由GPC測定計算出的數均分子量及聚合度、根據1H-NMR圖譜的信號的積分強度比計算出的聚合度、藉由DSC測定得到的 Tg示於表4。另外,將BMI-10的1H-NMR圖譜示於第24圖。
1H-NMR(CDCl3/PFP=2/1)δ:6.91(m),6.97(m),7.06(s),7.11(d,J=9.4Hz),7.13(d,J=7.6Hz),7.18(d,J=8.7Hz),7.20(d,J=7.6Hz),7.39(d,J=9.1Hz),7.47(t,J=7.9Hz),7.67(d,J=7.6Hz),7.86(d,J=9.4Hz)
實施例17(BMI-1-3的合成)
步驟1及2:將間苯二酚、4,4’-二氟二苯甲酮及無水碳酸鉀的用量設為表2所示的量,除此以外,藉由進行與實施例8同樣的操作,得到了12.630g粉末狀固體(Diamine-1-4)。
步驟3:向具有攪拌裝置、氮導入管及迪安-斯塔克裝置的200mL(三頸)燒瓶中加入步驟2中得到的Diamine-1-4 10.293g、馬來酸酐1.648g、N-甲基吡咯烷酮80mL及甲苯60mL,在氬氣環境、室溫下攪拌18小時。然後,添加對甲苯磺酸(pTSA)0.107g,在升溫至140℃後,繼續攪拌8小時,使甲苯回流,去除水分。將反應液恢復至室溫後,將反應液添加於1500mL的甲醇中,由此得到了粉末狀固體。將該粉末狀固體用甲醇及水反復清洗,在100℃下乾燥8小時,得到了BMI-1-3 9.320g。將BMI-1-3的藉由GPC測定計算出的數均分子量及聚合度、根據1H-NMR圖譜的信號的積分強度比計算出的聚合度、藉由DSC測定得到的Tg示於表4。另外,將BMI-1-3的1H-NMR圖譜示於第25圖。
1H-NMR(CDCl3/PFP=2/1)δ:6.90(m),6.96(d,J=7.9Hz),7.05(s),7.10(s),7.12(m),7.13(d,8.3),7.38(d,9.8),7.46(dt,J=9.3Hz,3.2Hz),7.85(d,J=8.7Hz)
實施例18(BMI-1-4的合成)
步驟1及2:將間苯二酚、4,4’-二氟二苯甲酮及無水碳酸鉀的用量設為表2所示的量,除此以外,藉由進行與實施例8同樣的操作,得到了12.639g粉末狀固體(Diamine-1-5)。
步驟3:向具有攪拌裝置、氮導入管及迪安-斯塔克裝置的200mL(三頸)燒瓶中加入步驟2中得到的Diamine-1-5 10.293g、馬來酸酐1.648g、N-甲基吡咯烷酮80mL及甲苯60mL,在氬氣環境、室溫下攪拌18小時。然後,添加對甲苯磺酸吡啶鎓(PPTS)0.528g,在升溫至140℃後,繼續攪拌6小時,使甲苯回流,去除水分。在將反應液恢復至室溫後,將反應液添加於1500mL的甲醇中,得到了粉末狀固體。將該粉末狀固體用甲醇及水反復清洗,在100℃下乾燥8小時,得到了BMI-1-4 9.801g。將BMI-1-4的藉由GPC測定計算出的數均分子量及聚合度、根據1H-NMR圖譜的信號的積分強度比計算出的聚合度、藉由DSC測定得到的Tg示於表4。另外,將BMI-1-4的1H-NMR圖譜示於第26圖。
1H-NMR(CDCl3)δ:6.82(s),6.87(s),6.90(d,J=8.7Hz),7.08(d,J=7.8Hz),7.17(d,J=8.7Hz),7.38(m),7.81(d,J=7.8Hz)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53-46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53-47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54-48
表4中,「-」表示沒有實施。
〔評估〕
藉由DSC測定求出實施例1至4中得到的試樣的Tg及放熱峰值溫度。將結果示於第43圖。BEI-2-1、BEI-2-2的Tg為140℃左右,BEI-1-1、BEI-1-2的Tg為120℃左右,BEI-2-1、BEI-2-2、BEI-1-1、BEI-1-2均在400℃附近觀察到了由固化反應引起的放熱峰。
將實施例1至6、9至16中得到的試樣(0.1g)與下述表5所示的溶劑(10g)混合,並在室溫、50℃及100℃下攪拌24小時,將在50℃以下粉末狀固體溶解的情況評估為溶劑溶解性優異(◎),將在100℃下溶解的情況評估為溶解性良好(○),將在100℃下不溶的情況評估為溶劑溶解性不良(×)。需要說明的是,“-”表示未實施。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55-49
NMP:N-甲基-2-吡咯烷酮
DMSO:二甲基亞碸
THF:四氫呋喃
將實施例1至6、9至16中得到的試樣放置於玻璃板上,使其為厚度0.5mm左右且均勻,用蒙孚爐(muffle furnace)進行加熱使其固化。蒙孚爐以10℃/分鐘從25℃升溫至371℃,然後在371℃下保持2小時。將由實施例1至6的試樣所得到的固化物的DSC結果示於第44圖,將熱失重分析結果示於第45圖。另外,將由實施例1至6、9至16的試樣所得到的固化物的5%失重溫度(Td5)和10%失重溫度(Td10)示於表6。
Figure 106143348-A0202-12-0056-51
由第44圖的DSC圖中未觀察到放熱峰可知,實施例1至4中得到的化合物的固化性優異(經由固化而失去了全部固化性官能團)。由第45圖可知,實施例1至4中得到的化合物的固化物的Td5均為500℃以上。
用流變儀測定了BMI-1-2的黏度(200℃),結果為180000mPa.s。
藉由真空壓縮成型法將BMI-1-2固化,得到了固化物。具體而言,將裝有BMI-1-2的成型用模具安裝於加壓機(30噸手動油壓真空熱壓機IMC-46E2-3型,井元製作所股份公司製造),調整至50℃,抽真空,並以20℃/分鐘升溫至220℃,保持1小時,然後對加壓機進行空冷及水冷,達到100℃以下時,取出模具,得到了固化物。需要說明的是,50℃至220℃升溫時的成型壓力為70至 80kgf/cm2,在220℃下保持時的成型壓力為200至250kgf/cm2。以下記載得到的固化物的物性。
.密度(JIS K7112A 23℃):1.30g/cm3
.玻璃轉化溫度(藉由DSC測定):150℃
.熱膨脹率(以JIS K7197作為基準)(Tg以下):45ppm/℃
.熱膨脹率(以JIS K7197作為基準)(Tg以上):185ppm/℃
.相對介電常數(以JIS-C2138作為基準23℃)(1MHz):3.54
.相對介電常數(以ASTM D2520作為基準23℃)(1GHz):3.18
.介質損耗角正切(以JIS-C2138作為基準23℃)(1MHz):0.0067
.介質損耗角正切(以ASTM D2520作為基準23℃)(1GHz):0.0054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固化性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溶劑溶解性。另外,可以藉由實施加熱處理來快速地固化,能夠形成具有超耐熱性的固化物。因此,可以適於用作半導體元件的密封劑等。
Figure 106143348-A0202-11-0003-7
由於本案的圖為實驗數據之圖表,並非本案的代表圖。故本案無指定代表圖。

Claims (10)

  1. 一種固化性化合物,其是下述式(1)所示的固化性化合物,
    Figure 106143348-A0305-02-0061-3
    式中,R1、R2相同或不同,表示具有環狀醯亞胺結構的固化性官能團,D1、D2表示1,4-伸苯基,L表示下述式(I-1)所示的2價基團,
    Figure 106143348-A0305-02-0061-5
    式中,Ar1至Ar3相同或不同,表示從芳香環的結構式中去除2個氫原子後的基團、或者從2個以上芳香環經由單鍵或連接基團鍵合而成的結構式中去除2個氫原子後的基團,X表示-CO-、-S-或-SO2-,Y相同或不同,表示-S-、-SO2-、-O-、-CO-、-COO-或-CONH-,n表示0以上的整數,m1表示3至40。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固化性化合物,其中,式(1)中的R1、R2相同或不同,是選自下述式(r-1)至(r-6)所示基團的基團,
    Figure 106143348-A0305-02-0062-6
    式中從氮原子伸出的鍵與D1或D2鍵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固化性化合物,其中,式(I-1)中的Ar1至Ar3相同或不同,是從碳原子數6至14的芳香環的結構式中去除2個氫原子後的基團、或者是從2個以上碳原子數6至14的芳香環經由單鍵或下述連接基團鍵合而成的結構式中去除2個氫原子後的基團,所述連接基團為碳原子數1至5的直鏈或支鏈亞烷基、或碳原子數1至5的直鏈或支鏈亞烷基的1個以上氫原子被鹵原子取代後的基團。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固化性化合物,其中,式(I-1)中的下述式(I)所示的結構是來自於二苯甲酮的結構,
    Figure 106143348-A0305-02-0062-7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固化性化合物,其中,在式(1)所示的固化性化合物總量中,來自於二苯甲酮的結構單元所占的比例為5重量%以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固化性化合物,其中,式(I-1)中的下述式(II)所示的結構是來自於選自對苯二酚、間苯二酚、2,6-二羥基萘,2,7-二羥基萘,4,4’-二羥基聯苯、4,4’-二羥基二苯醚、4,4’-二羥基二苯甲酮、4,4’-二羥基二苯硫醚、4,4’-二羥基二苯碸、及雙酚A中至少1種化合物的結構,
    Figure 106143348-A0305-02-0063-8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固化性化合物,其中,在式(1)所示的固化性化合物總量中,來自於對苯二酚、間苯二酚及雙酚A的結構單元所占的比例為5重量%以上。
  8. 一種固化性組合物,其含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固化性化合物。
  9. 一種固化物,其是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固化性組合物的固化物。
  10. 一種成型物,其是包含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固化物的成形物。
TW106143348A 2016-12-16 2017-12-11 固化性化合物 TWI7583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CN2016/110302 2016-12-16
PCT/CN2016/110302 WO2018107453A1 (zh) 2016-12-16 2016-12-16 固化性化合物
??PCT/CN2016/110302 2016-12-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3289A TW201823289A (zh) 2018-07-01
TWI758371B true TWI758371B (zh) 2022-03-21

Family

ID=62557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3348A TWI758371B (zh) 2016-12-16 2017-12-11 固化性化合物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021438B2 (zh)
EP (1) EP3556793A4 (zh)
JP (1) JP7038121B2 (zh)
KR (1) KR102457056B1 (zh)
CN (1) CN110268003B (zh)
TW (1) TWI758371B (zh)
WO (2) WO20181074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07453A1 (zh) 2016-12-16 2018-06-21 株式会社大赛璐 固化性化合物
JP7361029B2 (ja) * 2018-06-20 2023-10-13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硬化性化合物
KR20210022658A (ko) 2018-06-20 2021-03-03 주식회사 다이셀 경화성 조성물
CN110498760B (zh) * 2019-08-28 2023-06-23 东华大学 一种芳香族热固性液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JP7474048B2 (ja) * 2019-12-19 2024-04-24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硬化性組成物
JP7443975B2 (ja) 2020-07-29 2024-03-06 味の素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
JPWO2022075324A1 (zh) * 2020-10-09 2022-04-14
US20230373916A1 (en) * 2020-10-09 2023-11-23 Daicel Corporation Curable compound produc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1025A (en) * 1983-12-22 1987-09-01 Amoco Corporation Bismaleimides and prepreg resins therefro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599517B2 (en) * 1987-10-23 1990-07-19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Inc. Method for preparing polyimide and composite material thereof
JPH08333450A (ja) * 1995-06-06 1996-12-17 Mitsui Toatsu Chem Inc ポリイミドの製造方法
JP3638340B2 (ja) * 1995-07-05 2005-04-13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イミド樹脂組成物
JP3551846B2 (ja) 1998-11-25 2004-08-11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末端変性イミドオリゴマ−およびその硬化物
JP4467662B2 (ja) * 1998-12-28 2010-05-26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耐熱性接着剤
JP2001323067A (ja) * 2000-05-19 2001-11-20 Mitsui Chemicals Inc 架橋基含有ポリイミド前駆体、架橋基含有ポリイミド、及び、耐熱性接着剤
JP2003213130A (ja) * 2002-01-25 2003-07-30 Nippon Steel Chem Co Ltd ポリイ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耐熱接着剤
CN1176975C (zh) * 2002-12-27 2004-11-24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可浇铸成型的聚酰亚胺的制备方法
CN101189287B (zh) * 2005-06-03 2011-04-20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聚酰亚胺薄膜、聚酰亚胺金属叠层体及其制造方法
JP2007308676A (ja) * 2006-04-18 2007-11-29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熱硬化性ポリイ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硬化物
ATE541879T1 (de) * 2008-06-09 2012-02-15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Bismaleaminsäure, bismaleinimid und gehärtetes produkt davon
US7897715B1 (en) * 2010-04-12 2011-03-0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Copolymers and ceramic-carbonaceous solids from divinyl aromatic ether oligomers and divinyl carborane siloxane
EP3508523A1 (en) * 2011-12-22 2019-07-10 Cytec Industries Inc. Maleimide resins
RU2585281C1 (ru) * 2015-03-18 2016-05-27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Кабардино-Балкар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 Х.М. Бербекова" (КБГУ) Ароматические блок-сополиэфиркетоны
JP6687445B2 (ja) 2016-03-30 2020-04-22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熱硬化性化合物
WO2018107453A1 (zh) 2016-12-16 2018-06-21 株式会社大赛璐 固化性化合物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1025A (en) * 1983-12-22 1987-09-01 Amoco Corporation Bismaleimides and prepreg resins therefrom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D.Lyle et al.," Synthesis, curing and physical behaviour of maleimide-terminated poly(ether ketones)",Polymer,19890630,vol.30, p.978-985 *
G.D.Lyle et al.," Synthesis, curing and physical behaviour of maleimide-terminated poly(ether ketones)",Polymer,19890630,vol.30, p.978-98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502310A (ja) 2020-01-23
KR20190092537A (ko) 2019-08-07
WO2018107929A1 (zh) 2018-06-21
CN110268003B (zh) 2022-08-09
KR102457056B1 (ko) 2022-10-21
US20200079726A1 (en) 2020-03-12
EP3556793A4 (en) 2020-10-07
JP7038121B2 (ja) 2022-03-17
EP3556793A1 (en) 2019-10-23
CN110268003A (zh) 2019-09-20
TW201823289A (zh) 2018-07-01
WO2018107453A1 (zh) 2018-06-21
US11021438B2 (en)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8371B (zh) 固化性化合物
JP7361029B2 (ja) 硬化性化合物
JP7403448B2 (ja) 硬化性組成物
WO2021124681A1 (ja) 硬化性組成物
Zhao et al. A resveratrol based active ester cured epoxy film with low dielectric loss and high thermal performances
JP2021095542A (ja) 硬化性組成物
WO2021124938A1 (ja) 硬化性組成物
WO2022075325A1 (ja) 硬化性化合物製品
WO2022075324A1 (ja) 硬化性化合物製品
US20240067777A1 (en) Curable compound product
KR102669487B1 (ko) 경화성 화합물
JP2021095544A (ja) 硬化性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