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5722B -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5722B
TWI755722B TW109114881A TW109114881A TWI755722B TW I755722 B TWI755722 B TW I755722B TW 109114881 A TW109114881 A TW 109114881A TW 109114881 A TW109114881 A TW 109114881A TW I755722 B TWI755722 B TW I75572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electric
layer
wire
material layer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4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43386A (zh
Inventor
車行遠
王俊揚
時國昇
施詠堯
Original Assignee
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148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5572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43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33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57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5722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提供一種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所述半導體結構包括多條導線、第一介電層、第二介電層、第三介電層、介電圖案層、通孔和多個虛設通孔。多條導線設置於第一介電層上且包括第一導線、第二導線和第三導線。第二介電層設置於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之間。第三介電層設置於第二導線和第三導線之間。介電圖案層設置於多條導線上並覆蓋第二介電層和第三介電層。通孔設置於第一導線上方的介電圖案層中且與第一導線電性連接。多個虛設通孔設置於第二導線和第三導線之間的介電圖案層中且延伸至第三介電層中,其中第三介電層在相鄰的兩個虛設通孔之間的介電圖案層下方具有氣隙。

Description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氣隙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隨著科技的進步,半導體元件不斷朝向「輕、薄、短、小」的型態發展。然而,隨著半導體元件的尺寸越來越小且積體電路上的結構密度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一些問題。舉例來說,在後段製程(back end of line,BEoL)中,會產生因寄生電容(parasitic capacitance)增加所導致之電容電阻延遲(RC delay)增加的問題,進而讓電子訊號的傳輸受到影響。
本發明提供一種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其可降低RC延遲。
本發明提供一種半導體結構的製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於第一介電層上依序形成多條導線和覆蓋多條導線的蝕刻停止材料層,其中多條導線包括第一導線、第二導線和第三導線。於相鄰的兩條導線之間的蝕刻停止材料層上形成第二介電材料層,其中第二介電材料層包括位於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之間的第一部分以及位於第二導線和第三導線之間的第二部分。於蝕刻停止材料層和第二介電材料層上形成介電圖案,其中介電圖案包括暴露出第二介電材料層的第二部分的多個第一虛設通孔孔洞。通過多個第一虛設通孔孔洞移除第二介電材料層的第二部分,以於第二導線和第三導線之間形成溝槽。從多個第一虛設通孔孔洞將第三介電材料層填入溝槽中,以於相鄰的兩個第一虛設通孔孔洞之間的介電圖案下方形成氣隙。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介電材料層包括位於多個第一虛設通孔孔洞中的第一部分、位於溝槽中且與多個第一虛設通孔孔洞中的第一部分重疊的第二部分以及位於溝槽中且與介電圖案重疊的第三部分。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介電圖案包括位於第一導線上且暴露出蝕刻停止材料層的第一通孔孔洞,且第三介電材料層包括填入第一通孔孔洞中的第四部分。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半導體結構的製造方法更包括以下步驟。移除第三介電材料層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及蝕刻停止材料層的位於第一介電層和第三介電材料層的第二部分之間的部分,以形成暴露出第一介電層的多個第二虛設通孔孔洞。移除第三介電材料層的第四部分以及蝕刻停止材料層的位於第一導線和第三介電材料層的第四部分之間的部分,以形成暴露出第一導線的第二通孔孔洞。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半導體結構的製造方法更包括分別於第二通孔孔洞和多個第二虛設通孔孔洞中填入導電材料,以形成通孔和虛設通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介電材料層的第三部分具有傾斜的側表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氣隙具有彼此相對的側壁輪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介電材料層和介電圖案的蝕刻選擇比大於10。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介電材料層包括經摻雜的氧化矽,上述的介電圖案包括未摻雜的氧化矽,且經摻雜的氧化矽的摻雜濃度為1×10 23/cm 3至1×10 27/cm 3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半導體結構,其包括多條導線、第一介電層、第二介電層、第三介電層、介電圖案層、通孔和多個虛設通孔。多條導線設置於第一介電層上且包括第一導線、第二導線和第三導線。第二介電層設置於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之間。第三介電層設置於第二導線和第三導線之間。介電圖案層設置於多條導線上並覆蓋第二介電層和第三介電層。通孔設置於第一導線上方的介電圖案層中且與第一導線電性連接。多個虛設通孔設置於第二導線和第三導線之間的介電圖案層中且延伸至第三介電層中,其中第三介電層在相鄰的兩個虛設通孔之間的介電圖案層下方具有氣隙。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介電層具有傾斜的側表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氣隙具有彼此相對的側壁輪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介電層和介電圖案層的蝕刻選擇比大於10。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介電層包括經摻雜的氧化矽,上述的介電圖案層包括未摻雜的氧化矽,且經摻雜的氧化矽的摻雜濃度為1×10 23/cm 3至1×10 27/cm 3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個虛設通孔中的每一者被第三介電層環繞。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個虛設通孔與第一介電層直接接觸,且通孔與第一導線直接接觸。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中,可藉由從多個第一虛設通孔孔洞將第三介電材料層填入溝槽中,以於相鄰的兩個第一虛設通孔孔洞之間的介電圖案下方形成氣隙。如此一來,在相鄰的兩條導線之間可設置有介電常數趨近於真空的氣隙(air gap),以降低寄生電容。另一方面,由於本發明是利用虛設通孔來形成氣隙,故可整合於通孔的製造過程中,而不需要額外的光罩圖案。
參照本實施例之圖式以更全面地闡述本發明。然而,本發明亦可以各種不同的形式體現,而不應限於本文中所述之實施例。圖式中的層與區域的厚度會為了清楚起見而放大。相同或相似之參考號碼表示相同或相似之元件,以下段落將不再一一贅述。
應當理解,當諸如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上」或「連接到」另一元件時,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與另一元件連接,或者也可存在中間元件。若當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連接到」另一元件時,則不存在中間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連接」可以指物理及/或電性連接,而「電性連接」或「耦合」可為二元件間存在其它元件。本文中所使用的「電性連接」可包括物理連接(例如有線連接)及物理斷接(例如無線連接)。
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或「實質上」包括所提到的值和在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確定之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範圍內的平均值,考慮到所討論的測量和與測量相關的誤差的特定數量(即,測量系統的限制)。例如,「約」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個或多個標準偏差內,或±30%、±20%、±10%、±5%內。再者,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或「實質上」可依光學性質、蝕刻性質或其它性質,來選擇較可接受的偏差範圍或標準偏差,而可不用一個標準偏差適用全部性質。
使用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語僅為闡述例示性實施例,而非限制本揭露。在此種情形中,除非在上下文中另有解釋,否則單數形式包括多數形式。
圖1A至圖7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半導體結構的製造方法的俯視示意圖。圖1B至圖7B分別是圖1A至圖7A中沿線X1-X1’的剖面示意圖。圖3C、圖4C、圖5C、圖6D和圖7D分別是圖3A、圖4A、圖5A、圖6A和圖7A中沿線Y-Y’的剖面示意圖。圖6C和圖7C分別是圖6A和圖7A中沿線X2-X2’的剖面示意圖。
首先,請參照圖1A和圖1B,於第一介電層100上依序形成多條導線110和覆蓋多條導線110的蝕刻停止材料層120。在本實施例中,多條導線110包括第一導線110a、第二導線110b和第三導線110c。導線110的材料可為導體材料。導體材料可例如是金屬、金屬合金、金屬氮化物、金屬矽化物或其組合。在一些示範實施例中,金屬與金屬合金可例如是銅(Cu)、鋁(Al)、鈦(Ti)、鉭(Ta)、鎢(W)、鉑(Pt)、鉻(Cr)、鉬(Mo)或其合金。金屬氮化物可例如是氮化鈦、氮化鎢、氮化鉭、氮化矽鉭、氮化矽鈦、氮化矽鎢或其組合。金屬矽化物可例如是矽化鎢、矽化鈦、矽化鈷、矽化鋯、矽化鉑、矽化鉬、矽化銅、矽化鎳或其組合。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介電層100可為層間介電層(ILD)或是金屬層間介電層(IMD)。蝕刻停止材料層120的材料可為氮化物,例如氮化矽。
接著,於相鄰的兩條導線110之間的蝕刻停止材料層120上形成第二介電材料層130。在本實施例中,第二介電材料層130可覆蓋導線110的側壁上方的蝕刻停止材料層120和相鄰的兩條導線110之間的蝕刻停止材料層120,且第二介電材料層130的頂面與導線110的頂面上方的蝕刻停止材料層120的表面為共平面。第二介電材料層130可包括位於第一導線110a和第二導線110b之間的第一部分130a以及位於第二導線110b和第三導線110c之間的第二部分130b。第二介電材料層130的材料可為經摻雜的氧化物,例如硼磷矽玻璃(BPSG)等經摻雜的氧化矽。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形成第二介電材料層130之後,可於第二介電材料層130和蝕刻停止材料層120上形成頂蓋材料層140。頂蓋材料層140的材料可為氮化物,例如氮氧化矽(SiON)。
然後,請先參照圖3A至圖3C,於蝕刻停止材料層120和第二介電材料層130上形成介電圖案DP,其中介電圖案DP包括暴露出第二介電材料層130的第二部分130b的多個第一虛設通孔孔洞DH1。在本實施例中,介電圖案DP還可包括位於第一導線110a上且暴露出蝕刻停止材料層120的第一通孔孔洞VH1。在本實施例中,介電圖案DP可包括依序形成於蝕刻停止材料層120和第二介電材料層130上的介電層152和蝕刻停止層162。
在本實施例中,介電圖案DP中的第一通孔孔洞VH1和第一虛設通孔孔洞DH1可例如是經由以下步驟形成。首先,請參照圖2A和圖2B,於頂蓋材料層140上依序形成介電材料層150、蝕刻停止材料層160和光阻圖案PR。光阻圖案PR具有定義後續欲形成之第一通孔孔洞VH1和第一虛設通孔孔洞DH1的開口OP1、OP2。接著,請同時參照圖2A和圖2B以及圖3A至圖3C,移除由開口OP1、OP2所暴露出的蝕刻停止材料層160、介電材料層150和頂蓋材料層140,以形成在介電圖案DP和頂蓋層142中的第一通孔孔洞VH1和第一虛設通孔孔洞DH1,其中第一通孔孔洞VH1可暴露出第一導線110a上方的蝕刻停止材料層120,且第一虛設通孔孔洞DH1可暴露出第二介電材料層130的第二部分130b。之後,移除光阻圖案PR。介電層152可為未摻雜的氧化物,例如是由四乙氧基矽烷(tetraethoxysilane,TEOS)源進行沉積所形成的氧化矽。蝕刻停止層162可為氮化物,例如氮化矽。
而後,請參照圖3A至圖3C和圖4A至圖4C,通過第一虛設通孔孔洞DH1移除第二介電材料層130的第二部分130b,以於第二導線110b和第三導線110c之間形成溝槽T,而第二介電材料層130的剩餘部分形成為第二介電層132。在本實施例中,溝槽T可與第一虛設通孔孔洞DH1連通。在本實施例中,可採用濕蝕刻來移除第二介電材料層130的第二部分130b。舉例來說,第二介電材料層130的材料可採用經摻雜的氧化矽(例如BPSG);而介電圖案DP中的介電層152的材料可採用未摻雜的氧化矽(例如由TEOS源進行沉積所形成的氧化矽)。如此一來,第二介電材料層130和介電圖案DP中的介電層152的蝕刻選擇比可大於10,故可採用對經摻雜的氧化矽具有良好的蝕刻選擇比的氟化氫氣體(Vapor HF)來移除第二介電材料層130的第二部分130b,使得第一虛設通孔孔洞DH1仍能維持良好的圖案輪廓。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經摻雜的氧化矽的摻雜濃度為1×10 23/cm 3至1×10 27/cm 3
之後,請參照圖4A至圖4C和圖5A至圖5C,從第一虛設通孔孔洞DH1將第三介電材料層170填入溝槽T中,以於相鄰的兩個第一虛設通孔孔洞DH1之間的介電圖案DP下方形成氣隙AG。如此一來,在相鄰的兩條導線110b、110c之間可設置有介電常數趨近於真空的氣隙AG,以降低寄生電容。在本實施例中,可使用填隙能力較差的製程來將第三介電材料層170填入溝槽T,以避免第三介電材料層170填滿整個溝槽T而無法形成氣隙AG。舉例來說,可採用TEOS源進行沉積來將第三介電材料層170填入溝槽T中。
在本實施例中,第三介電材料層170可包括位於第一虛設通孔孔洞DH1中的第一部分170a、位於溝槽T中且與第一虛設通孔孔洞DH1中的第一部分170a重疊的第二部分170b以及位於溝槽T中且與介電圖案DP重疊的第三部分170c。在本實施例中,第三介電材料層170還可包括填入第一通孔孔洞VH1中的第四部分170d。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三介電材料層170是通過第一虛設通孔孔洞DH1填入溝槽T中,故第三介電材料層170的第三部分170c具有傾斜的側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介電材料層170的第三部分170c的側表面具有變化的斜率。舉例來說,第三介電材料層170的第三部分170c的側表面的斜率可在遠離第一介電層100的方向上逐漸增加。在本實施例中,氣隙AG可具有彼此相對的側壁輪廓。
然後,請參照圖5A至圖5C和圖6A至圖6D,移除第三介電材料層170的第一部分170a和第二部分170b及下方的蝕刻停止材料層120(即蝕刻停止材料層120的位於第一介電層100和第三介電材料層170的第二部分170b之間的部分),以形成暴露出第一介電層100的第二虛設通孔孔洞DH2。另一方面,第三介電材料層170的第四部分170d及其下方的蝕刻停止材料層120(即蝕刻停止材料層120的位於第一導線110a和第三介電材料層170的第四部分170d之間的部分)也跟著被移除,以形成暴露出第一導線110a的第二通孔孔洞VH2。在本實施例中,可採用非等向性蝕刻(例如乾蝕刻)來移除第三介電材料層170的第一部分170a、第二部分170b和第四部分170d及該些部分下方的蝕刻停止材料層120。在本實施例中,第三介電材料層170的剩餘部分形成為第三介電層172。在本實施例中,蝕刻停止材料層120的剩餘部分形成為蝕刻停止層122。
而後,請參照圖6A至圖6D和圖7A至圖7D,分別於第二通孔孔洞VH2和第二虛設通孔孔洞DH2中填入導電材料,以形成通孔V和虛設通孔DV,其中通孔V可與第一導線110a直接接觸,而虛設通孔DV可與第一介電層100直接接觸。在本實施例中,虛設通孔DV可被第三介電層172環繞。
在本實施例中,通孔V可包括形成於第二通孔孔洞VH2的表面的黏著層(glue layer)GL1和形成於黏著層GL1上的導電層CL1。黏著層GL1可用來增加第一導線110a與導電層CL1之間的附著力。黏著層GL1的材料可例如是氮化鈦。導電層CL1的材料可例如是金屬、金屬合金、金屬氮化物、金屬矽化物或其組合。在一些示範實施例中,金屬與金屬合金可例如是Cu、Al、Ti、Ta、W、Pt、Cr、Mo或其合金。金屬氮化物可例如是氮化鈦、氮化鎢、氮化鉭、氮化矽鉭、氮化矽鈦、氮化矽鎢或其組合。金屬矽化物例如是矽化鎢、矽化鈦、矽化鈷、矽化鋯、矽化鉑、矽化鉬、矽化銅、矽化鎳或其組合。
在本實施例中,虛設通孔DV可包括形成於第二虛設通孔孔洞DH2的表面的黏著層GL2和形成於黏著層GL2上的導電層CL2。黏著層GL2的材料可例如是氮化鈦。導電層CL2的材料可例如是金屬、金屬合金、金屬氮化物、金屬矽化物或其組合。在一些示範實施例中,金屬與金屬合金可例如是Cu、Al、Ti、Ta、W、Pt、Cr、Mo或其合金。金屬氮化物可例如是氮化鈦、氮化鎢、氮化鉭、氮化矽鉭、氮化矽鈦、氮化矽鎢或其組合。金屬矽化物例如是矽化鎢、矽化鈦、矽化鈷、矽化鋯、矽化鉑、矽化鉬、矽化銅、矽化鎳或其組合。
以下,將藉由圖7A至圖7D來說明本實施例的半導體結構。應注意的是,本實施例的半導體結構的製造方法雖然是以上述製造方法為例進行製造,但本實施例的半導體結構的製造方法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7A至圖7D,半導體結構可包括多條導線110、第二介電層132、第三介電層172、介電圖案層DP、通孔V和多個虛設通孔DV。多條導線110可設置於第一介電層100上且包括第一導線110a、第二導線110b和第三導線110c。第二介電層132可設置於第一導線110a和第二導線110b之間。第三介電層172可設置於第二導線110b和第三導線110c之間。介電圖案層DP可設置於多條導線110上並覆蓋第二介電層132和第三介電層172。通孔V可設置於第一導線110a上方的介電圖案層DP中且與第一導線110a電性連接。虛設通孔DV可設置於第二導線110b和第三導線110c之間的介電圖案層DP中且延伸至第三介電層172中。第三介電層172在相鄰的兩個虛設通孔DV之間的介電圖案層DP下方可具有氣隙AG。
綜上所述,在上述實施例的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中,可藉由從多個第一虛設通孔孔洞將第三介電材料層填入溝槽中,以於相鄰的兩個第一虛設通孔孔洞之間的介電圖案下方形成氣隙。如此一來,在相鄰的兩條導線之間可設置有介電常數趨近於真空的氣隙,以降低寄生電容。另一方面,由於本發明是利用虛設通孔來形成氣隙,故可整合於通孔的製造過程中,而不需要額外的光罩圖案。
100:第一介電層 110:導線 110a:第一導線 110b:第二導線 110c:第三導線 120、160:蝕刻停止材料層 122、162:蝕刻停止層 130:第二介電材料層 130a:第一部分 130b:第二部分 132:第二介電層 140:頂蓋材料層 142:頂蓋層 150:介電材料層 152:介電層 170:第三介電材料層 170a:第一部分 170b:第二部分 170c:第三部分 170d:第四部分 172:第三介電層 AG:氣隙 CL1、CL2:導電層 DP:介電圖案、介電圖案層 DH1:第一虛設通孔孔洞 DH2:第二虛設通孔孔洞 DV:虛設通孔 GL1、GL2:黏著層 OP1、OP2:開口 PR:光阻圖案 T:溝槽 VH1:第一通孔孔洞 VH2:第二通孔孔洞 V:通孔
圖1A至圖7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半導體結構的製造方法的俯視示意圖。 圖1B至圖7B分別是圖1A至圖7A中沿線X1-X1’的剖面示意圖。 圖3C、圖4C、圖5C、圖6D和圖7D分別是圖3A、圖4A、圖5A、圖6A和圖7A中沿線Y-Y’的剖面示意圖。 圖6C和圖7C分別是圖6A和圖7A中沿線X2-X2’的剖面示意圖。
100:第一介電層 122、162:蝕刻停止層 142:頂蓋層 152:介電層 172:第三介電層 AG:氣隙 CL2:導電層 DP:介電圖案、介電圖案層 DV:虛設通孔 GL2:黏著層

Claims (16)

  1. 一種半導體結構的製造方法,包括: 於第一介電層上依序形成多條導線和覆蓋所述多條導線的蝕刻停止材料層,其中所述多條導線包括第一導線、第二導線和第三導線; 於相鄰的兩條導線之間的所述蝕刻停止材料層上形成第二介電材料層,其中所述第二介電材料層包括位於所述第一導線和所述第二導線之間的第一部分以及位於所述第二導線和所述第三導線之間的第二部分; 於所述蝕刻停止材料層和所述第二介電材料層上形成介電圖案,其中所述介電圖案包括暴露出所述第二介電材料層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多個第一虛設通孔孔洞; 通過所述多個第一虛設通孔孔洞移除所述第二介電材料層的所述第二部分,以於所述第二導線和所述第三導線之間形成溝槽;以及 從所述多個第一虛設通孔孔洞將第三介電材料層填入所述溝槽中,以於相鄰的兩個第一虛設通孔孔洞之間的所述介電圖案下方形成氣隙。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結構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三介電材料層包括位於所述多個第一虛設通孔孔洞中的第一部分、位於所述溝槽中且與所述多個第一虛設通孔孔洞中的所述第一部分重疊的第二部分以及位於所述溝槽中且與所述介電圖案重疊的第三部分。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半導體結構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介電圖案包括位於所述第一導線上且暴露出所述蝕刻停止材料層的第一通孔孔洞,且所述第三介電材料層包括填入所述第一通孔孔洞中的第四部分。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半導體結構的製造方法,更包括: 移除所述第三介電材料層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以及所述蝕刻停止材料層的位於所述第一介電層和所述第三介電材料層的所述第二部分之間的部分,以形成暴露出所述第一介電層的多個第二虛設通孔孔洞;以及 移除所述第三介電材料層的所述第四部分以及所述蝕刻停止材料層的位於所述第一導線和所述第三介電材料層的所述第四部分之間的部分,以形成暴露出所述第一導線的第二通孔孔洞。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半導體結構的製造方法,更包括: 分別於所述第二通孔孔洞和所述多個第二虛設通孔孔洞中填入導電材料,以形成通孔和虛設通孔。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結構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三介電材料層的所述第三部分具有傾斜的側表面。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半導體結構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氣隙具有彼此相對的側壁輪廓。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結構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介電材料層和所述介電圖案的蝕刻選擇比大於10。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半導體結構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介電材料層包括經摻雜的氧化矽,所述介電圖案包括未摻雜的氧化矽,且所述經摻雜的氧化矽的摻雜濃度為1×10 23/cm 3至1×10 27/cm 3
  10. 一種半導體結構,包括: 多條導線,設置於第一介電層上且包括第一導線、第二導線和第三導線; 第二介電層,設置於所述第一導線和所述第二導線之間; 第三介電層,設置於所述第二導線和所述第三導線之間; 介電圖案層,設置於所述多條導線上並覆蓋所述第二介電層和所述第三介電層; 通孔,設置於所述第一導線上方的所述介電圖案層中且與所述第一導線電性連接;以及 多個虛設通孔,設置於所述第二導線和所述第三導線之間的所述介電圖案層中且延伸至所述第三介電層中, 其中所述第三介電層在相鄰的兩個虛設通孔之間的所述介電圖案層下方具有氣隙。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半導體結構,其中所述第三介電層具有傾斜的側表面。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半導體結構,其中所述氣隙具有彼此相對的側壁輪廓。
  13.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半導體結構,其中所述第二介電層和所述介電圖案層的蝕刻選擇比大於10。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半導體結構,其中所述第二介電層包括經摻雜的氧化矽,所述介電圖案層包括未摻雜的氧化矽,且所述經摻雜的氧化矽的摻雜濃度為1×10 23/cm 3至1×10 27/cm 3
  15.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半導體結構,其中所述多個虛設通孔中的每一者被所述第三介電層環繞。
  16.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半導體結構,其中所述多個虛設通孔與所述第一介電層直接接觸,且所述通孔與所述第一導線直接接觸。
TW109114881A 2020-05-05 2020-05-05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TWI7557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4881A TWI755722B (zh) 2020-05-05 2020-05-05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4881A TWI755722B (zh) 2020-05-05 2020-05-05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3386A TW202143386A (zh) 2021-11-16
TWI755722B true TWI755722B (zh) 2022-02-21

Family

ID=80783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4881A TWI755722B (zh) 2020-05-05 2020-05-05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5572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93100A1 (en) * 2007-10-09 2009-04-09 Li-Qun Xia Method for forming an air gap in multilevel interconnect structure
TW201735303A (zh) * 2015-12-24 2017-10-01 英特爾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形成具有改善的調正及電容降低之導電特徵的技術
TW201828440A (zh) * 2016-09-30 2018-08-01 美商英特爾股份有限公司 在半導體互連件中的通孔及間隙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93100A1 (en) * 2007-10-09 2009-04-09 Li-Qun Xia Method for forming an air gap in multilevel interconnect structure
TW201735303A (zh) * 2015-12-24 2017-10-01 英特爾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形成具有改善的調正及電容降低之導電特徵的技術
TW201828440A (zh) * 2016-09-30 2018-08-01 美商英特爾股份有限公司 在半導體互連件中的通孔及間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3386A (zh) 202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22518B (en) Method for forming stepped contact hole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JP2002100685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508023B2 (en) Capacitor structur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JP2001358214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2009149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50140778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etal-insulator-metal capacitor structure
KR100433488B1 (ko) 트랜지스터 형성 방법
US6174782B1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lower electrode of capacitor
US7649218B2 (en) Lateral MOS transis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KR20020018025A (ko)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755722B (zh)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KR100648294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캐패시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7755127B2 (en) Capacitor i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010029872A (ko)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0558008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배선 방법
KR20100107608A (ko)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0515378B1 (ko) 박막 커패시터 제조 방법
KR100925032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캐패시터 형성방법
TWI602309B (zh) 電容器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TWI792471B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KR20040065975A (ko) 반도체장치의 제조방법
TWI351736B (en) Methods for form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KR100275116B1 (ko) 반도체소자의커패시터형성방법
KR100428656B1 (ko) 캐패시터의 제조 방법
KR100967204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커패시터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