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3277B - 檢查用導電薄片 - Google Patents

檢查用導電薄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3277B
TWI753277B TW108126225A TW108126225A TWI753277B TW I753277 B TWI753277 B TW I753277B TW 108126225 A TW108126225 A TW 108126225A TW 108126225 A TW108126225 A TW 108126225A TW I753277 B TWI753277 B TW I75327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elastic
conductive
horizontal
vertic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6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2940A (zh
Inventor
鄭永倍
Original Assignee
韓商Isc 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韓商Isc 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韓商Isc 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2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29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32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327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73Multiple probes
    • G01R1/07307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 G01R1/07364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with provisions for altering position, number or connection of probe tips; Adapting to differences in pitch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11Probe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Bump" contacts; Replaceable probe pins
    • G01R1/06733Geometry aspects
    • G01R1/06738Geometry aspects related to tip por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73Multiple prob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73Multiple probes
    • G01R1/07307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 G01R1/0735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arranged on a flexible frame or fil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51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 G01R31/2886Features relating to contacting the IC under test, e.g. probe heads; chuc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為了檢查被檢查器件而配置於檢查裝置與被檢查器件之間之導電薄片。導電薄片包括沿垂直方向積層之第1薄片與第2薄片。第1薄片包括垂直方向之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及使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於水平方向上隔開且絕緣之第1彈性絕緣部。至少一個第1彈性導電部具有相對於第1彈性絕緣部沿垂直方向突出之突出部。第2薄片包括垂直方向之複數個第2彈性導電部及使複數個第2彈性導電部於水平方向上隔開且絕緣之第2彈性絕緣部。至少一個第2彈性導電部具有相對於第2彈性絕緣部沿垂直方向凹陷之凹陷部,以便第1彈性導電部之突出部於垂直方向上嵌合於至少一個第2彈性導電部。

Description

檢查用導電薄片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檢查被檢查器件之導電薄片。
為了檢查被檢查器件,將被檢查器件與檢查裝置電性連接之連接器配置於被檢查器件與檢查裝置之間。連接器將檢查裝置之電性測試信號傳輸至被檢查器件,將被檢查器件之響應信號傳輸至檢查裝置。作為此種連接器,正在使用彈簧針測試插座(pogo pin test socket)與導電性橡膠薄片(conductive rubber socket)。
彈簧針測試插座具有響應施加於被檢查器件之外力而沿垂直方向按壓之彈簧針。彈簧針測試插座必需收容彈簧針之零件,因此難以具有較薄之厚度,難以適用於被檢查器件之端子之微小間距。
導電性橡膠薄片可響應施加於被檢查器件之外力而彈性變形。與彈簧針測試插座相比,導電性橡膠薄片於能夠以較少之製造費用製造、不使被檢查器件之端子受損且具有非常薄之厚度的方面有利。因此,正於被檢查器件之檢查領域內進行由導電性橡膠薄片代替彈簧針測試插座之各種嘗試。
彈簧針測試插座具有厚於導電性橡膠薄片之厚度。因此,無法藉由將一個彈簧針測試插座更換為一個導電性橡膠薄片之方式以導電 性橡膠薄片來代替彈簧針測試插座。為了實現代替,需進行再設計以使將彈簧針測試插座附著至檢查裝置之零件適於導電性橡膠薄片。亦可考慮厚度為彈簧針測試插座之厚度之導電性橡膠薄片。然而,導電性橡膠薄片之厚度越厚,則導電性橡膠薄片之電阻越增加且導電性能越低,因此導電性橡膠薄片難以製成規定厚度以上。
關於以導電性橡膠薄片代替彈簧針測試插座,於韓國公開專利公報第10-2006-0123910號中提出於一個導電性橡膠薄片之下方配置與其相似之導電薄片。然而,簡單地上下配置兩個導電薄片係無法解決如導電性能下降、上下配置之構件之相對位置變更之不利影響。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增加之厚度之積層型導電薄片。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於垂直方向上對準彈性導電部之積層型導電薄片。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對準之彈性導電部之位置不會變更的積層型導電薄片。
本發明之實施例係關於一種配置於檢查裝置與被檢查器件之間而用於檢查被檢查器件之導電薄片。於導電薄片之一實施例中,導電薄片包括沿垂直方向積層之第1薄片與第2薄片。
於一實施例中,第1薄片包括垂直方向之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及使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於水平方向上隔開且絕緣之第1彈性絕緣部。至少一個第1彈性導電部具有相對於第1彈性絕緣部沿垂直方向突出之突出部。第2薄片包括垂直方向之複數個第2彈性導電部、及使複數個第2 彈性導電部於水平方向上隔開且絕緣之第2彈性絕緣部。至少一個第2彈性導電部具有相對於第2彈性絕緣部沿垂直方向凹陷之凹陷部,以便第1彈性導電部之突出部於垂直方向上嵌合於至少一個第2彈性導電部。
於一實施例中,第1彈性絕緣部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之第1水平面,第2彈性絕緣部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且與第1水平面對向之第2水平面。突出部相對於第1水平面突出,凹陷部相對於第2水平面凹陷,第1水平面與第2水平面彼此接合。
於一實施例中,導電薄片更包括第3薄片,上述第3薄片包括垂直方向之複數個第3彈性導電部、及使複數個第3彈性導電部於水平方向上隔開且絕緣之第3彈性絕緣部,且配置於第1薄片與第2薄片之間。至少一個第3彈性導電部於沿垂直方向對向之一端及另一端中之一者具有嵌合第1薄片之突出部的凹陷部,且於一端及另一端中之另一者具有嵌合至第2薄片之凹陷部之突出部。
於一實施例中,第3彈性絕緣部具有沿垂直方向隔開之一對第3水平面。至少一個第3彈性導電部之凹陷部位於一對第3水平面中之一者,至少一個第3彈性導電部之突出部位於一對第3水平面中之另一者。第1水平面與一對第3水平面中之一者接合,第2水平面與一對第3水平面中之另一者接合。
於一實施例中,突出部具有相對於突出部之中心軸傾斜之傾斜部,凹陷部具有相對於凹陷部之中心軸傾斜且與突出部之傾斜部接觸之傾斜部。
於一實施例中,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具有突出部,複數個第2彈性導電部具有凹陷部。
於一實施例中,凹陷部具有突出部之高度之10%至100%之深度。
於一實施例中,第1彈性絕緣部具有與至少一個第1彈性導電部之突出部鄰接之突出部,第2彈性絕緣部具有與至少一個第2彈性導電部之凹陷部鄰接且嵌合第1彈性絕緣部之突出部之凹陷部。
於導電薄片之又一實施例中,第1薄片之第1彈性絕緣部具有相對於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沿垂直方向突出之至少一個突出部。第2薄片之第2彈性絕緣部具有相對於複數個第2彈性導電部沿垂直方向凹陷且供第1彈性絕緣部之突出部沿垂直方向嵌合之至少一個凹陷部。
於一實施例中,第1彈性絕緣部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之第1水平面,第2彈性絕緣部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且與第1水平面對向之第2水平面。突出部自第1水平面突出,凹陷部自第2水平面凹陷,第1水平面與第2水平面彼此接合。
於一實施例中,第3薄片之第3彈性絕緣部於沿垂直方向對向之一端及另一端中之一者具有嵌合第1薄片的突出部之至少一個凹陷部,且於一端及另一端中之另一者具有嵌合至第2薄片之凹陷部之至少一個突出部。
於一實施例中,第1彈性絕緣部之突出部之水平方向之橫截面形狀可呈圓形、橢圓形、長橢圓形、四邊形中的任一者。第2彈性絕緣部之凹陷部可具有與突出部之橫截面形狀互補之橫截面形狀。
於一實施例中,突出部具有陷部之深度之90%至100%之高度。
於一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1彈性導電部具有與第1彈性絕 緣部之突出部鄰接之突出部,至少一個第2彈性導電部具有與第2彈性絕緣部之凹陷部鄰接且嵌合至少一個第1彈性導電部之突出部之凹陷部。
於一實施例中,第1彈性導電部及第2彈性導電部包括沿垂直方向排列之多個導電性粒子。
於一實施例中,第1彈性絕緣部及第2彈性絕緣部包括聚矽氧橡膠材料。
於一實施例中,可藉由接著劑接合第1薄片之第1水平面與第2薄片之第2水平面。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可提供一種具有增加之厚度之積層型導電薄片。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對準元件間之匹配使彈性導電部沿垂直方向對準,因此可提供一種於構造上容易地進行彈性導電部間之對準之積層型導電薄片。又,因藉由匹配之對準元件對準之彈性導電部而可不增加積層型導電薄片之電阻,不降低積層型導電薄片之導電性,且穩定地保持積層型導電薄片之積層構造。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匹配之對準元件防止彈性導電部發生位置變更,因此可提供一種可長期以高可靠性保持導電性之積層型導電薄片。
10:檢查裝置
11:導電墊
20:被檢查器件
21:端子
30:插座
1000:導電薄片
1100:第1薄片
1110:第1彈性導電部
1111:導電性粒子
1112:突出部
1113:傾斜部
1120:第1彈性絕緣部
1121:第1水平面
1122:突出部
1200:第2薄片
1210:第2彈性導電部
1211:導電性粒子
1212:凹陷部
1213:傾斜部
1220:第2彈性絕緣部
1221:第2水平面
1222:凹陷部
2000:導電薄片
2300:第3薄片
2310:第3彈性導電部
2311:導電性粒子
2312:凹陷部
2313:突出部
2320:第3彈性絕緣部
2321:第3水平面
2322:第3水平面
3000:導電薄片
3100:第1薄片
3112:突出部
3122:突出部
3123:傾斜部
3200:第2薄片
3212:凹陷部
3222:凹陷部
3223:傾斜部
4000:導電薄片
4300:第3薄片
4323:凹陷部
4324:突出部
BL:接合層
CA1:中心軸
CA2:中心軸
D1:第1水平間隔
D2:第2水平間隔
D3:第3水平間隔
D4:第4水平間隔
D5:第5水平間隔
HD:水平方向
HD1:水平方向
HD2:水平方向
IA1:傾斜角
IA2:傾斜角
LD:下方方向
UD:上方方向
VD:垂直方向
圖1係概略性地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之導電薄片之剖視圖。
圖2a係表示實施例之導電薄片中之彈性導電部及彈性絕緣部之平面排列之概略性示例。
圖2b係表示實施例之導電薄片中之彈性導電部及彈性絕緣 部之平面排列的概略性示例。
圖3係表示積層前之圖1所示之導電薄片之剖視圖。
圖4係圖3所示之第1薄片之剖面立體圖。
圖5係圖3所示之第2薄片之剖面立體圖。
圖6a係表示第1實施例中之突出部與凹陷部之示例。
圖6b係表示第1實施例中之突出部與凹陷部之示例。
圖6c係表示第1實施例中之突出部與凹陷部之示例。
圖6d係表示第1實施例中之突出部與凹陷部之示例。
圖6e係表示第1實施例中之突出部與凹陷部之示例。
圖6f係表示第1實施例中之突出部與凹陷部之示例。
圖6g係表示第1實施例中之突出部與凹陷部之示例。
圖7係表示第1薄片與第2薄片間之接合之一例之剖視圖。
圖8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例之導電薄片之剖視圖。
圖9係表示積層前之圖8所示之導電薄片之剖視圖。
圖10係表示第3實施例之導電薄片之剖視圖。
圖11係表示積層前之圖10所示之導電薄片之剖視圖。
圖12a係表示第3實施例中之突出部與凹陷部之示例。
圖12b係表示第3實施例中之突出部與凹陷部之示例。
圖12c係表示第3實施例中之突出部與凹陷部之示例。
圖12d係表示第3實施例中之突出部與凹陷部之示例。
圖13a係表示提供於彈性導電部之突出部之形狀之示例。
圖13b係表示由彈性導電部提供之突出部之形狀之示例。
圖13c係表示由彈性導電部提供之突出部之形狀之示例。
圖13d係表示由彈性導電部提供之突出部之形狀之示例。
圖13e係表示由彈性導電部提供之突出部之形狀之示例。
圖13f係表示由彈性導電部提供之突出部之形狀之示例。
圖13g係表示由彈性導電部提供之突出部之形狀之示例。
圖14係表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例之導電薄片之剖視圖。
圖15係表示積層前之圖14所示之導電薄片之剖視圖。
本發明之實施例係以說明本發明之技術思想為目的而例示。本發明之權利範圍並不限定於以下提出之實施例或該等實施例之具體說明。
只要無其他定義,則本發明中使用之所有技術用語及科學用語具有於本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內具有常識者通常理解之含義。本發明中使用之所有用語係以更明確地說明本發明為目的而選擇者,並非係為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而選擇者。
本發明中使用之如“包括”、“具備”、“具有”等之表達係只要未於包括相應之表達的語句或句子中提及其他含義,則應理解為具有包括其他實施例之可能性之開放型用語(open-ended terms)。
只要未提及其他含義,則本發明中所記述之單數型表達可包括複數型含義,此種情形亦相同地適用於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之單數型表達。
本發明中使用之“第1”、“第2”等表達用於相互區分複數個構成要素,並非限定相應構成要素之順序或重要度。
於本發明中,於記載為某個構成要素“連接”或“連結” 於另一構成要素之情形時,應理解為上述某個構成要素可直接連接或連結於上述另一構成要素,或者能夠以嶄新之又一構成要素為媒介而連接或連結。
本發明中使用之“上方”之方向指示語係基於導電薄片相對於檢查裝置而定位之方向,“下方”之方向指示語係指上方之相反方向。本發明中使用之“垂直方向”之方向指示語包括上方方向與下方方向,但應理解為並非係指上方方向與下方方向中之特定之一方向。
以下,參照隨附圖式,對實施例進行說明。於隨附圖式中,對相同或對應之構成要素賦予相同之參照符號。又,於以下之實施例之說明中,可省略重複記述相同或對應之構成要素。然而,即便省略關於構成要素之記述,亦不意味著此種構成要素不包括於某個實施例。
以下說明之實施例與隨附圖式所示之示例係關於一種用於檢查被檢查器件之導電薄片。實施例之導電薄片可於被檢查器件之製造步驟中之後續步驟中用於最終檢查被檢查器件。然而,應用實施例之導電薄片之檢查之示例並不限定於上述示例。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之導電薄片。參照圖1,一實施例之導電薄片(conductive sheet)1000配置於檢查裝置10與被檢查器件20之間而用於檢查被檢查器件20。
為了檢查被檢查器件20,收容被檢查器件20之插座30能夠以可去除之方式安裝於檢查裝置10。插座30將藉由測試把手之搬運裝置搬運於檢查裝置10之被檢查器件20收容於內部而使被檢查器件20定位於檢查裝置10。導電薄片1000能夠以可更換之方式結合於插座30。
作為一例,被檢查器件20可為半導體封裝體,但並不限定 於此。半導體封裝體係使用樹脂材料將半導體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晶片、多個引線框架(lead frame)與多個端子封裝為六面體形態之半導體器件。作為上述端子,可使用接腳、焊球(solder ball)等。圖1所示之半導體器件20包括焊球之端子。因此,半導體器件20於其下表面具有半球形之多個端子21。又,半導體器件之半導體IC晶片可為記憶體IC晶片或非記憶體IC晶片。
檢查裝置10可檢查被檢查器件20之電特性、功能特性、動作速度等。檢查裝置10可於執行檢查之測試板中具有可施加電性測試信號且可接收響應信號之多個導電墊11。導電薄片1000可藉由插座30定位於檢查裝置10之導電墊11上而與導電墊11接觸。被檢查器件20之端子21藉由導電薄片1000與對應之導電墊11電性連接。即,導電薄片1000以可沿垂直方向VD導電之方式連接被檢查器件20之端子21與對應於端子21之導電墊11,藉此藉由檢查裝置10檢查被檢查器件20。
一實施例之導電薄片1000包括沿垂直方向VD積層之第1薄片1100與第2薄片1200。導電薄片1000因積層之第1薄片1100與第2薄片1200而具有增加之厚度及增加之按壓量。若下方方向LD之外力施加於第1薄片1100與第2薄片1200,則第1薄片1100與第2薄片1200可向下方方向LD與水平方向HD彈性變形。可藉由測試把手之推頂裝置向檢查裝置10側按壓被檢查器件20而產生上述外力。藉由此種外力而被檢查器件20與導電薄片1000可沿垂直方向VD接觸,導電薄片1000與導電墊11可沿垂直方向VD接觸。若去除上述外力,則導電薄片1000可恢復成其原來之形狀。
第1薄片1100與第2薄片1200具有相似之構成。第1薄片1100包括垂直方向VD之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1110、及使複數個第1彈性 導電部1110於水平方向HD上隔開且使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1110彼此絕緣之第1彈性絕緣部1120。第2薄片1200包括垂直方向VD之複數個第2彈性導電部1210、及使複數個第2彈性導電部1210於水平方向HD上隔開且使複數個第2彈性導電部1210彼此絕緣之第2彈性絕緣部1220。於導電薄片1000中,第1彈性導電部1110與第2彈性導電部1210係沿垂直方向VD定位。又,第1彈性導電部1110與第2彈性導電部1210沿垂直方向VD對準且各自之端部以可導電之方式接觸。
於圖1所示之示例中,第1彈性導電部1110係其上端與第2彈性導電部1210之下端(第2彈性導電部之一端)接觸,其下端與檢查裝置10之導電墊11接觸。第2彈性導電部1210係其上端與被檢查器件20之端子21接觸,其下端與第1彈性導電部1110之上端(第1彈性導電部之一端)接觸。因此,於導電薄片1000中,沿垂直方向VD對準且接觸之第1彈性導電部1110與第2彈性導電部1210於與其等對應之端子21與導電墊11之間形成垂直方向之導電路徑。第1彈性導電部1110之上端及下端可與第1彈性絕緣部1120之上表面及下表面形成同一平面或較其略微突出。第2彈性導電部1210之上端及下端可與第2彈性絕緣部1220之上表面及下表面形成同一平面或較其略微凹陷。
於實施例之導電薄片中,為了固定第1薄片1100與第2薄片1200之水平方向HD上之位置且使第1彈性導電部1110與第2彈性導電部1210於垂直方向VD上對準,於第1薄片1100中提供至少一個對準元件,於第2薄片1200中提供具有與第1薄片1100之對準元件互補之形狀且可與第1薄片1100之對準元件相互匹配的另一對準元件。如上所述之一對對準元件可實現為突出部與凹陷部,可容許垂直方向VD上之嵌合。
於在水平方向HD上截取上述突出部之橫截面時,上述突出部之橫截面形狀可呈圓形,但並不限定於此。上述凹陷部可呈與上述突出部之橫截面形狀互補之橫截面形狀,以便上述突出部嵌合至上述凹陷部。
可由第1薄片1100之第1彈性導電部1110中之至少一者提供上述突出部,可由與上述第1彈性導電部對應之第2薄片1200之第2彈性導電部1210提供上述凹陷部。於該情形時,上述突出部與上述凹陷部可形成彈性導電部之垂直方向VD之端部。或者,可由第1薄片1100之第1彈性絕緣部1120提供上述突出部,可由第2薄片1200之第2彈性絕緣部1220提供上述凹陷部。於該情形時,上述突出部與上述凹陷部可自彈性絕緣部之表面突出或自彈性絕緣部之表面凹陷。或者,可由第1薄片1100之第1彈性導電部1110與第1彈性絕緣部1120提供上述突出部,可由第2薄片1200之第2彈性導電部1210與第2彈性絕緣部1220提供上述凹陷部。
參照圖1所示之導電薄片1000,第1彈性導電部1110具有形成垂直方向VD之上端部之突出部1112,第2彈性導電部1210具有形成垂直方向VD之下端部之凹陷部1212。突出部1112與凹陷部1212以突出部1112於垂直方向VD上嵌合於凹陷部1212之方式形成。因此,於第1薄片1100與第2薄片1200積層時,因突出部1112與凹陷部1212間於垂直方向VD上嵌合而第1彈性導電部1110與第2彈性導電部1210於垂直方向VD上對準且接觸。
為了說明實施例而概略性地表示圖1所示之被檢查器件之形狀、檢查裝置之形狀、插座之形狀。圖1中之第1薄片1100與第2薄片1200之配置僅為例示。另一實施例之導電薄片可包括配置於第2薄片1200 上之第1薄片1100。
圖2a及圖2b係概略性地表示實施例之導電薄片所採用之第1薄片中之彈性導電部及彈性絕緣部的平面排列。第2薄片可具有與圖2a及圖2b所示之平面排列相同之平面排列。參照圖2a及圖2b,第1薄片1100包括第1彈性導電部1110與第1彈性絕緣部1120。第1彈性導電部1110於第1薄片1100中之平面排列可根據被檢查器件之端子之排列而實現各種排列。參照圖2a,於第1薄片1100中,第1彈性導電部1110可排列為一對矩陣形態。參照圖2b,於第1薄片1100中,第1彈性導電部1110可沿四邊形之各邊排列成複數行。
參照圖3至圖15,詳細地對導電薄片之實施例進行說明。圖3至圖15所示之薄片之形狀、彈性導電部之形狀、對準元件之形狀及位置僅係為了說明實施例而選擇之示例。
為了對一實施例之導電薄片進行說明,參照圖3至圖5所示之示例。圖3係表示積層前之圖1所示之導電薄片,圖4係表示圖3所示之第1薄片,圖5係表示圖3所示之第2薄片。
參照圖3,第1彈性導電部1110與第2彈性導電部1210可呈沿垂直方向VD延伸之圓柱形狀。於此種圓柱形狀中,中間部分之直徑可小於上端及下端之直徑。或者,為了防止積層之導電薄片1000之導電性下降,與被檢查器件之端子或檢查裝置接觸之端部之直徑可等於或小於位於此種端部的相反側之端部之直徑。
於一實施例中,第1彈性導電部1110包括沿垂直方向VD排列之多個導電性粒子1111,第2彈性導電部1210包括沿垂直方向VD排列之多個導電性粒子1211。於各彈性導電部中,導電性粒子沿垂直方向VD 彼此接觸。因此,各彈性導電部之上端與下端能夠以沿垂直方向VD導電之方式連接。構成第1彈性絕緣部1120之材料可將多個導電性粒子1111保持為圖3所示之第1彈性導電部1110之形狀。構成第2彈性絕緣部1220之材料可將多個導電性粒子1211保持為圖3所示之第2彈性導電部1210之形狀。
作為一例,可利用高導電性金屬被覆核心粒子之表面而構成上述導電性粒子。核心粒子可包括作為磁性體之鐵、鎳、鈷等金屬材料,或者使用具有彈性之樹脂等粒子。作為被覆於核心粒子之表面之高導電性金屬,可使用金、銀、銠、鉑、鉻等。
參照圖3,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1110藉由第1彈性絕緣部1120而彼此隔開且絕緣。第1彈性絕緣部1120可形成第1薄片1100之四邊形之彈性區域,可使多個導電性粒子1111保持為上述第1彈性導電部1110之形狀。複數個第2彈性導電部1210藉由第2彈性絕緣部1220而彼此隔開且絕緣。第2彈性絕緣部1220可形成第2薄片1200之四邊形之彈性區域,可使多個導電性粒子1211保持為上述第2彈性導電部1210之形狀。
上述彈性絕緣部包括彈性高分子材料。詳細而言,上述彈性絕緣部包括硬化之聚矽氧橡膠材料。例如,液態聚矽氧橡膠注入至用以成形第1薄片1100或第2薄片1200之模具內並硬化,藉此可形成上述彈性絕緣部。作為用以成形上述彈性絕緣部之液態聚矽氧橡膠材料,可使用加成型液態聚矽氧橡膠、縮合型液態聚矽氧橡膠、包括乙烯基或羥基之液態聚矽氧橡膠等。作為具體例,上述液態聚矽氧橡膠材料可包括二甲基聚矽氧生橡膠、甲基乙烯基聚矽氧生橡膠、甲基苯基乙烯基聚矽氧生橡膠等。
作為一例,可藉由如下方式形成上述彈性導電部:於分散 有上述導電性粒子之液態聚矽氧橡膠注入於用以成形第1薄片1100或第2薄片1200之模具內後,藉由施加於彈性導電部之各位置之磁場而對準導電性粒子。作為又一例,可藉由如下方式形成上述彈性導電部:於不包括導電性粒子之液態聚矽氧橡膠硬化而成形之薄片中,在彈性導電部之各位置形成貫通孔,以導電性粒子填充此種貫通孔。
參照圖3及圖4,第1彈性絕緣部1120使相鄰之第1彈性導電部1110於水平方向HD1上以第1水平間隔D1隔開。又,第1彈性絕緣部1120使相鄰之第1彈性導電部1110於垂直於水平方向HD1之又一水平方向HD2上以第2水平間隔D2隔開。第1水平間隔D1與第2水平間隔D2可設定為彼此相同之尺寸、或可設定為不同之尺寸。
參照圖3及圖5,第2彈性絕緣部1220使相鄰之第2彈性導電部1210於水平方向HD1上以第3水平間隔D3隔開。又,第2彈性絕緣部1220使相鄰之第2彈性導電部1210於水平方向HD2上以第4水平間隔D4隔開。第3水平間隔D3與第4水平間隔D4可設定為彼此相同之尺寸、或可設定為不同之尺寸。
於一實施例中,參照圖3及圖4,第1薄片1100之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1110中之至少一者具有相對於第1彈性絕緣部1120沿垂直方向VD突出之突出部1112。參照圖3及圖5,第2薄片1200之複數個第2彈性導電部1210中之至少一者具有相對於第2彈性絕緣部1220沿垂直方向VD凹陷之凹陷部1212。突出部1112與凹陷部1212以突出部1112沿垂直方向VD嵌合至凹陷部1212之方式形成。由在垂直方向VD上與具有突出部1112之第1彈性導電部1110對應之第2彈性導電部1210提供凹陷部1212。圖3至圖5係僅以例示之目的表示提供突出部之第1彈性導電部與提供凹陷部之第2 彈性導電部。可由位於一行之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中之至少一者、或位於不同行之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中之至少一者提供突出部1112。或者,可由位於圖2a及圖2b所示之薄片之各角隅之第1彈性導電部提供突出部1112。可由與提供突出部1112之第1彈性導電部1110對應之第2彈性導電部1210提供凹陷部1212。
突出部1112沿垂直方向VD位於第1彈性導電部1110,凹陷部1212沿垂直方向VD位於第2彈性導電部1210。於第1薄片1100與第2薄片1200積層時,突出部1112及凹陷部1212係作為用以於垂直方向VD上對準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1110與複數個第2彈性導電部1210之基準點發揮功能。於第1薄片1100與第2薄片1200積層時,突出部1112嵌合至凹陷部1212。因突出部1112與凹陷部1212間嵌合而第1彈性導電部1110與第2彈性導電部1210於垂直方向VD上對準,第1彈性導電部1110之一端(例如,圖3所示之第1彈性導電部之上端)與第2彈性導電部1210之一端(例如,圖3所示之第2彈性導電部之下端)於垂直方向VD上接觸。如上所述,於第1薄片1100與第2薄片1200積層時,因突出部與凹陷部嵌合而於構造上達成位於上側之彈性導電部與位於下側之彈性導電部間之對準。因此,導電薄片1000因積層型構造而具有較厚之厚度,並且不因對準之彈性導電部而引起電阻之增加或導電性之下降。又,沿垂直方向VD嵌合之突出部1112與凹陷部1212於水平方向HD上固定第1薄片1100與第2薄片1200之位置。因此,即便為了檢查被檢查器件而反覆按壓導電薄片1000,第1薄片1100與第2薄片1200亦不彼此相對性地移動。因此,導電薄片1000具有可長期以高可靠性保持導電性之穩定之積層型構造。
參照圖3至圖5,於一實施例中,第1薄片1100之第1彈性絕 緣部1120具有沿水平方向HD延伸之第1水平面1121,第2薄片1200之第2彈性絕緣部1220具有沿水平方向HD延伸之第2水平面1221。第1水平面1121與第2水平面1221於垂直方向VD上對向。第1彈性導電部之突出部1112相對於第1水平面1121沿垂直方向VD突出,第2彈性導電部之凹陷部1212相對於第2水平面1221沿垂直方向VD凹陷。
參照圖3及圖4,突出部1112為相對於第1水平面1121突出之第1彈性導電部1110之部分,形成第1彈性導電部1110之上端部。突出部1112呈錐台形。因此,突出部1112具有相對於突出部之中心軸CA1(或者,第1彈性導電部1110之垂直方向VD之中心軸)傾斜之傾斜部1113。傾斜部1113沿突出部1112之外圍方向延伸成環狀而形成突出部1112之外周部。傾斜部1113相對於突出部1112之中心軸CA1之傾斜角IA1可為0度以上30度以下。
參照圖3及圖5,凹陷部1212為相對於第2水平面1221凹陷之第2彈性導電部1210之部分,形成第2彈性導電部1210之下端部。凹陷部1212呈與突出部1112之形狀對應之錐台形。因此,凹陷部1212具有相對於凹陷部之中心軸CA2(或者,第2彈性導電部1210之垂直方向VD之中心軸)傾斜之傾斜部1213。傾斜部1213沿凹陷部1212之外圍方向延伸成環狀而形成凹陷部1212之內周部。傾斜部1213相對於凹陷部1212之中心軸CA2之傾斜角IA2可為0度以上30度以下。又,傾斜角IA2可等於或小於突出部之傾斜部之傾斜角。突出部1112嵌合至凹陷部1212,因此突出部1112之傾斜部1113與凹陷部1212之傾斜部1213彼此接觸。
突出部1112與凹陷部1212係為了使第1彈性導電部1110與第2彈性導電部1210於垂直方向VD上對準且使第1彈性導電部1110之一端 (圖3所示之第1彈性導電部之上端)與第2彈性導電部1210之一端(圖3所示之第2彈性導電部之下端)沿垂直方向VD接觸而形成。作為一例,於將第1薄片1100之整體高度稱為T時,突出部1112之高度可為0.05T至0.15T。
根據實施例,凹陷部1212可於突出部1112略微嵌合於凹陷部1212之深度至突出部1112完全嵌合於凹陷部1212之深度之範圍內具有適當的深度。於一實施例中,凹陷部1212可具有突出部1112之高度之10%至100%之深度。如上所述,凹陷部1212可具有等於或小於突出部1112之高度之深度。因此,於第1薄片1100與第2薄片1200積層時,第1彈性導電部1110與第2彈性導電部1210可沿垂直方向VD確實地對準且接觸。又,若凹陷部1212具有小於突出部1112之高度之深度,則可於第1彈性絕緣部1120與第2彈性絕緣部1220間沿垂直方向VD確保微小之間隔。因此,於藉由被檢查器件之端子沿垂直方向按壓彈性導電部時,彈性絕緣部順利地容許彈性導電部之水平方向之膨脹,從而可提高彈性導電部之彈性力及導電薄片之彈性力。
圖6a至圖6g係表示上述第1實施例中之突出部與凹陷部之各種示例。
參照圖6a,僅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1110中之一個第1彈性導電部可具有突出部1112,僅與具有突出部1112之第1彈性導電部1110對應之第2彈性導電部1210可具有凹陷部1212。
參照圖6b,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1110可具有突出部1112。可由位於一行之第1彈性導電部1110、或可由所有第1彈性導電部1110提供突出部1112。與此種第1彈性導電部1110對應之第2彈性導電部1210可具有凹陷部1212。
參照圖6c,彈性導電部能夠以鄰接之方式位於圖2a及圖2b所例示之薄片之端部,可由此種彈性導電部提供突出部1112與凹陷部1212。
參照圖6d,第1薄片1100之突出部1112可呈圓柱形狀,第2薄片1200之凹陷部1212可呈圓筒形狀。
參照圖6e,凹陷部1212亦能夠以沿垂直方向VD向第2彈性導電部1210之內側凹陷之方式形成。
參照圖6f及圖6g,第1彈性絕緣部1120可具有與突出部1112鄰接之突出部1122,第2彈性絕緣部1220可具有與凹陷部1212鄰接之凹陷部1222。突出部1122自第1水平面1121突出,凹陷部1222自第2水平面1221凹陷。突出部1122能夠以等於或小於突出部1112之高度之高度突出,凹陷部1222能夠以等於或小於凹陷部1212之深度之深度凹陷。突出部1122能夠以於垂直方向VD上與凹陷部1222嵌合之方式形成。參照圖6f,突出部1122可與突出部1112鄰接,凹陷部1222可與凹陷部1212鄰接。參照圖6g,突出部1122可沿位於一行之複數個突出部1112形成為直線形,可與各突出部1112鄰接。突出部1112與突出部1122可形成以規定長度延伸之突出部。又,凹陷部1222可沿位於一行之複數個凹陷部1212形成為直線形,可與各凹陷部1212鄰接。凹陷部1212與凹陷部1222可形成以規定長度延伸之凹陷部。
於一實施例中,第1薄片與第2薄片可彼此接合。因此,具有彼此接合之第1薄片與第2薄片之導電薄片可作為具有較厚之厚度的一個積層構造物而配置於被檢查器件與檢查裝置之間。參照圖3及圖7,可於第1水平面1121與第2水平面1221執行第1薄片與第2薄片之接合。因此,導 電薄片1000於第1薄片1100與第2薄片1200之間具有接合層BL,接合層BL形成於第1水平面1121與第2水平面1221之間。圖7係為了例示第1薄片1100與第2薄片1200間之接合而以誇大之尺寸表示接合層BL。
於一實施例中,第1水平面1121與第2水平面1221可藉由接著劑接合。作為上述接著劑,可使用聚矽氧系接著劑,接合層BL可包括此種接著劑。參照圖4及圖7,接著劑除第1彈性導電部1110之上端以外,可塗佈於第1彈性絕緣部1120之第1水平面1121。或者,參照圖5及圖7,接著劑除第2彈性絕緣部1220之下端以外,可塗佈於第2彈性絕緣部1220之第2水平面1221。不於第1彈性導電部1110與第2彈性導電部1210塗佈接著劑而上述第1彈性導電部與上述第2彈性導電部不彼此接合。因此,彼此接觸之第1彈性導電部1110與第2彈性導電部1210之交界面不存在使電阻增加或使導電性下降之接著劑。關於使用上述接著劑之接合,第1薄片1100與第2薄片1200中之一者可於規定條件下沿垂直方向VD向另一者加壓。
根據實施例,第1彈性導電部1110與第2彈性導電部1210亦可接著。於該情形時,只要聚矽氧接著劑之厚度較薄而可確保導電性,則亦可使用聚矽氧接著劑。又,亦可視需要而使用導電性接著劑。作為又一實施例,圖7所示之接合層BL亦可形成於突出部1112之傾斜部與凹陷部1212之傾斜部。
於一實施例中,導電薄片可包括配置於第1薄片與第2薄片之間之一個以上之第3薄片。圖8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例之導電薄片,圖9係表示積層前之圖8所示之導電薄片。
參照圖8,導電薄片2000包括配置於第1薄片1100與第2薄 片1200之間之第3薄片2300。因第3薄片2300而導電薄片2000可具有更厚之厚度且可具有更大之垂直方向之按壓量。第3薄片2300包括沿垂直方向VD延伸之複數個第3彈性導電部2310、及使複數個第3彈性導電部2310於水平方向HD上隔開且使複數個第3彈性導電部2310絕緣之第3彈性絕緣部2320。第3彈性導電部2310係其上端與第2彈性導電部1210之下端(第2彈性導電部之一端)接觸,其下端與第1彈性導電部1110之上端(第1彈性導電部之一端)接觸。
參照圖9,第3彈性導電部2310包括多個導電性粒子2311。多個導電性粒子2311可與上述導電性粒子1111、1211相同。導電性粒子2311可藉由構成第3彈性絕緣部2320之材料而保持為第3彈性導電部2310之形狀。第3彈性絕緣部2320使相鄰之第3彈性導電部2310於水平方向HD1上以第5水平間隔D5隔開,且使相鄰之第3彈性導電部2310於水平方向HD2上以第6水平間隔隔開。第3彈性絕緣部2320可與上述第1彈性絕緣部或上述第2彈性絕緣部相同地構成。
參照圖8及圖9,第3薄片2300之複數個第3彈性導電部2310中之至少一者於沿垂直方向VD對向之一端及另一端中的一者具有凹陷部2312,於一端及另一端中之另一者具有突出部2313。凹陷部2312可位於第3彈性導電部2310之下端。凹陷部2312可與第2薄片1200之凹陷部1212相同地構成。凹陷部2312以於第1薄片1100與第3薄片2300積層時第1薄片1100之突出部1112嵌合至凹陷部2312之方式形成。突出部2313可位於第3彈性導電部2310之上端。突出部2313可與第1薄片1100之突出部1112相同地構成。突出部2313以於第3薄片2300與第2薄片1200積層時嵌合至第2薄片1200之凹陷部1212之方式形成。圖8及圖9係僅以例示之目的表示提供 凹陷部2312與突出部2313之第3彈性導電部2310。可由與具有突出部1112之第1彈性導電部1110及具有凹陷部1212之第2彈性導電部1210對應之第3彈性導電部2310提供第3薄片2300的凹陷部2312與突出部2313。
第3彈性絕緣部2320具有沿垂直方向VD隔開且沿水平方向HD延伸之一對第3水平面2321、2322。位於下方方向LD之第3水平面2321與第1薄片1100之第1水平面1121對向。凹陷部2312位於第3水平面2321,凹陷部2312相對於第3水平面2321凹陷。位於上方方向UD之第3水平面2322與第2薄片1200之第2水平面1221對向。凸出部2313位於第3水平面2322,凸出部2313相對於第3水平面2322凸出。
如圖8所示,於導電薄片2000中,以於第1薄片1100上配置第3薄片2300且於第3薄片2300上配置第2薄片1200之方式沿垂直方向VD積層第1薄片1100、第2薄片1200及第3薄片2300。於積層第1薄片至第3薄片1100、1200、2300之狀態下,藉由第1薄片1100之突出部1112與第3薄片2300之凹陷部2312間之垂直方向VD的嵌合而第1彈性導電部1110與第3彈性導電部2310沿垂直方向VD對準且接觸,藉由第3薄片2300之突出部2313與第2薄片1200之凹陷部1212間之垂直方向VD的嵌合而第3彈性導電部2310與第2彈性導電部1210沿垂直方向VD對準且接觸。因此,於導電薄片2000中,第1彈性導電部1110、與上述第1彈性導電部對應之第3彈性導電部2310、及與上述第3彈性導電部對應之第2彈性導電部1210沿垂直方向VD對準,從而形成沿垂直方向延伸之導電路徑。
於一實施例中,導電薄片2000係第1薄片1100與第3薄片2300接合且第3薄片2300與第2薄片1200接合,藉此可作為一個積層構造物而配置於被檢查器件與檢查裝置之間。於該情形時,第3薄片2300之第 3水平面2322可與第1薄片1100之第1水平面1121接合,第3薄片2300之第3水平面2321可與第2薄片1200之第2水平面1221接合。可藉由使用上述接著劑之方式執行此種接合。
圖8所示之導電薄片包括一個第3薄片。另一實施例之導電薄片可包括具有相同之構成之兩個以上的第3薄片。因此,可實現具有更厚之厚度之作為積層構造物之導電薄片。
為了對本發明之第3實施例之導電薄片進行說明,參照圖10及圖11所示之示例。圖10係表示第3實施例之導電薄片,圖11係表示積層前之圖10所示之導電薄片。
參照圖10,一實施例之導電薄片3000包括沿垂直方向VD積層之第1薄片3100與第2薄片3200,因此具有增加之厚度及增加之按壓量。圖10所示之第1薄片3100與第2薄片3200之位置僅為例示,第1薄片3100可配置於第2薄片3200上。
第1薄片3100具有與上述第1薄片1100之構成相似之構成。第1薄片3100包括垂直方向VD之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1110、及使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1110於水平方向HD上隔開且使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1110彼此絕緣之第1彈性絕緣部1120。第2薄片3200具有與上述第2薄片1200之構成相似之構成。第2薄片3200包括垂直方向VD之複數個第2彈性導電部1210、及使複數個第2彈性導電部1210於水平方向HD上隔開且使複數個第2彈性導電部1210彼此絕緣之第2彈性絕緣部1220。於第1薄片3100與第2薄片3200沿垂直方向VD積層之導電薄片3000中,第1彈性導電部1110與第2彈性導電部1210沿垂直方向VD對準且各自之端部接觸。
為了固定第1薄片3100與第2薄片3200之位置且使第1彈性 導電部1110與第2彈性導電部1210於垂直方向VD上對準,分別由第1薄片3100之第1彈性絕緣部1120與第2薄片3200之第2彈性絕緣部1220提供與上述突出部及凹陷部相似之對準元件。能夠以於垂直方向VD上彼此嵌合之方式形成包括突出部與凹陷部之對準元件。
參照圖11,於一實施例中,第1薄片3100之第1彈性絕緣部1120具有至少一個突出部3122,突出部3122相對於第1彈性導電部1110向垂直方向VD突出。突出部3122可於圖2a及圖2b所示之薄片中位於第1彈性絕緣部1120。第2薄片3200之第2彈性絕緣部1220具有至少一個凹陷部3222,凹陷部3222相對於第2彈性導電部1210沿垂直方向VD凹陷。凹陷部3222以第1薄片3100之突出部3122於垂直方向VD上嵌合至凹陷部3222之方式形成。凹陷部3222於第2薄片3200之第2彈性絕緣部1220形成於與突出部3122之位置對應之位置。於藉由突出部3122與凹陷部3222間之垂直方向VD之嵌合而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1110與複數個第2彈性導電部1210於垂直方向VD上接觸且對準之狀態下,第1薄片3100與第2薄片3200沿垂直方向VD積層。
參照圖11,於一實施例中,第1薄片3100之第1彈性絕緣部1120具有沿水平方向HD延伸之第1水平面1121,第2薄片3200之第2彈性絕緣部1220具有沿水平方向HD延伸之第2水平面1221。第1水平面1121與第2水平面1221於垂直方向VD上對向。突出部3122自第1水平面1121沿垂直方向VD突出,凹陷部3222自第2水平面1221沿垂直方向VD凹陷。
突出部3122與凹陷部3222沿垂直方向VD實現嵌合。若第1薄片3100與第2薄片3200積層,則因突出部3122與凹陷部3222間嵌合而第1彈性導電部1110與第2彈性導電部1210於垂直方向VD上對準,且第1彈 性導電部1110之一端(例如,圖11所示之第1彈性導電部之上端)與第2彈性導電部1210之一端(例如,圖11所示之第2彈性導電部之下端)於垂直方向VD上接觸。如上所述,於第1薄片3100與第2薄片3200積層時,藉由突出部3122與凹陷部3222而於構造上實現彈性導電部之垂直方向VD之對準。因此,導電薄片3000因積層型構造而具有較厚之厚度,並且不因對準之彈性導電部引起電阻之增加或導電性之下降。又,沿垂直方向VD嵌合之突出部3122與凹陷部3222於水平方向HD上固定第1薄片3100及第2薄片3200之位置。因此,即便為了檢查被檢查器件而反覆按壓積層之導電薄片3000,第1薄片3100與第2薄片3200亦不彼此相對性地移動。因此,導電薄片3000具有可長期以高可靠性保持導電性之穩定之積層型構造。
於第1薄片3100與第2薄片3200積層時,突出部3122與凹陷部3222係作為用以使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1110與複數個第2彈性導電部1210於垂直方向VD上對準之基準點發揮功能。突出部3122與凹陷部3222係為了使第1彈性導電部1110與第2彈性導電部1210於垂直方向VD上對準且沿垂直方向VD接觸而形成。作為一例,於將第1薄片3100之整體高度稱為T時,突出部3122之高度可為0.05T至0.15T。
根據實施例,突出部3122可於突出部3122較多地嵌合至凹陷部3222之高度至突出部3122完全嵌合至凹陷部3222之高度之範圍內具有適當的高度。於一實施例中,突出部3122可具有凹陷部3222之深度之90%至100%之高度。如上所述,突出部3122可具有等於或小於凹陷部3222之深度之高度。因此,於第1薄片3100與第2薄片3200積層時,凹陷部3222係整個突出部3122可嵌合至凹陷部3222,第1水平面1121與第2水平面1221完全接觸,所有第1彈性導電部1110與所有第2彈性導電部1210 可沿垂直方向VD接觸。
於一實施例中,參照圖10及圖11,突出部3122具有相對於突出部之中心軸CA1傾斜之傾斜部3123。傾斜部3123沿突出部3122之外圍方向延伸成環狀而形成突出部3122之外周部。傾斜部3123相對於中心軸CA1之傾斜角可為上述傾斜角IA1。凹陷部3222具有與突出部3122之形狀對應之形狀。因此,凹陷部3222具有相對於凹陷部之中心軸CA2傾斜之傾斜部3223。傾斜部3223沿凹陷部3222之外圍方向延伸成環狀而形成凹陷部3222之內周部。傾斜部3223相對於中心軸CA2之傾斜角可為上述傾斜角IA2。於第1薄片3100與第2薄片3200積層時,突出部3122嵌合至凹陷部3222,因此傾斜部3123與傾斜部3223彼此接觸。
於一實施例中,第1薄片3100與第2薄片3200可彼此接合。具有彼此接合之第1薄片3100與第2薄片3200之導電薄片3000可作為具有較厚之厚度的一個積層構造物而配置於被檢查器件與檢查裝置之間。參照圖11,可於第1水平面1121與第2水平面1221執行第1薄片3100與第2薄片3200之接合。因此,導電薄片3000可於第1薄片3100與第2薄片3200之間具有與圖7所示之接合層相似之接合層BL。可藉由使用上述接著劑之方式接合第1薄片3100之第1水平面1121與第2薄片3200之第2水平面1221。接著劑可塗佈於除第1彈性導電部1110之上端以外之第1水平面1121。或者,接著劑可塗佈於除第2彈性絕緣部1220之下端以外之第2水平面1221。
圖12a至圖12d係表示上述第3實施例中之突出部與凹陷部之各種示例。
參照圖12a,第1薄片3100之第1彈性絕緣部1120可具有一 個突出部3122,第2薄片3200之第2彈性絕緣部1220可具有形成於與第1薄片3100之突出部3122之位置對應的位置之一個凹陷部3222。
參照圖12b,突出部3122可位於圖2a及圖2b所示之薄片之中央,凹陷部3222能夠以與突出部3122之位置對應之方式定位。或者,第1彈性絕緣部之突出部可位於圖2a及圖2b所示之薄片之各角隅,第2彈性絕緣部可於與此種突出部對應之位置具有凹陷部。
參照圖12c及圖12d,第1彈性導電部1110可具有與突出部3122鄰接之突出部3112,第2彈性導電部1210可具有與凹陷部3222鄰接之凹陷部3212。突出部3112相對於第1水平面1121突出,凹陷部3212相對於第2水平面1221凹陷。突出部3112與凹陷部3212可分別與上述第1實施例之突出部與凹陷部相似地構成。突出部3112能夠以於垂直方向VD上與凹陷部3212嵌合之方式形成。參照圖12c,第1彈性絕緣部1120之突出部3122可延伸至突出部3112,突出部3122可與突出部3122鄰接。又,第2彈性絕緣部1220之凹陷部3222可延伸至凹陷部3212,凹陷部3212可與凹陷部3222鄰接。參照圖12d,第1彈性絕緣部1120之突出部3122可沿位於一行之複數個突出部3112形成為直線形。又,第2彈性絕緣部1220之凹陷部3222可沿位於一行之複數個凹陷部3212形成為直線形。
圖13a至圖13g係表示由彈性導電部提供之突出部之多種形狀。於在水平方向上截取突出部3122之橫截面時,突出部3122之水平方向之橫截面形狀可呈圓形、橢圓形、長橢圓形、四邊形中之任一者。如圖13a及圖13b所示,突出部3122之水平方向之橫截面形狀可呈圓形。如圖13c所示,突出部3122之水平方向之橫截面形狀可呈橢圓形。如圖13d所示,突出部3122之水平方向之橫截面形狀可呈長橢圓形(oblong shape)。 上述長橢圓形係指略微長於橢圓形且具有彼此平行之一對直線及彼此面對之一對圓弧形曲線之形狀。如圖13e至圖13g所示,突出部3122之水平方向之橫截面形狀可呈長方形或正方形。凹陷部3222呈與上述突出部3122之橫截面形狀互補之橫截面形狀,從而突出部3122與凹陷部3222可沿垂直方向VD嵌合。於圖13c至圖13g所示之長形突出部及與此種形狀對應之凹陷部之情形時,亦可藉由一個突出部與一個凹陷部達成彈性導電部間之對準。
圖14及圖15係表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例之導電薄片。圖14係表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例之導電薄片之剖視圖,圖15係表示積層前之圖14所示之導電薄片之剖視圖。
參照圖14及圖15,導電薄片4000包括提供突出部3122之第1薄片3100、及凹陷部3222配置於第2薄片3200之間之第3薄片4300。藉由第3薄片4300而導電薄片4000可具有更厚之厚度,可具有更大之垂直方向之按壓量。
除由第3薄片4300之第3彈性導電部提供用以實現彈性導電部之垂直方向VD之對準的對準元件以外,第3薄片4300具有與上述第3薄片2300之構成相似之構成。第3薄片4300包括沿垂直方向VD定向之複數個第3彈性導電部2310、及使複數個第3彈性導電部2310於水平方向HD上彼此隔開且絕緣之第3彈性絕緣部2320。第3薄片4300之第3彈性導電部2310包括圖9所示之多個導電性粒子2311。
參照圖15,第3薄片4300之第3彈性絕緣部2320於沿垂直方向VD對向之一端及另一端中之一者至少具有凹陷部4323,於一端及另一端中之另一者具有至少一個突出部4324。凹陷部4323可位於第3彈性絕緣 部2320之下側。凹陷部4323可與第2薄片3200之凹陷部3222相同地構成。於第1薄片3100與第3薄片4300積層時,第1薄片3100之突出部3122嵌合於凹陷部4323。突出部4324可位於第3彈性絕緣部2320之上側。突出部4324可與第1薄片3100之突出部3122相同地構成。於第3薄片4300與第2薄片3200積層時,突出部4324嵌合於第2薄片3200之凹陷部3222。
第3彈性絕緣部2320具有沿垂直方向VD隔開之一對第3水平面2321、2322。下方方向LD之第3水平面2321與第1薄片3100之第1水平面1121對向。凹陷部4323位於第3水平面2321,凹陷部4323自第3水平面2321凹陷。上方方向UD之第3水平面2322與第2薄片3200之第2水平面1221對向。突出部4324位於第3水平面2322,突出部4324自第3水平面2322凸出。
如圖14所示,以於第1薄片3100上配置第3薄片4300且於第3薄片4300上配置第2薄片3200之方式沿垂直方向VD積層第1薄片3100、第2薄片3200及第3薄片4300。於第1薄片至第3薄片3100、3200、4300積層之狀態下,藉由第1薄片3100之突出部3122與第3薄片4300之凹陷部4323間之垂直方向VD的嵌合而第1彈性導電部1110與第3彈性導電部2310沿垂直方向VD對準且接觸,藉由第3薄片4300之突出部4324與第2薄片3200之凹陷部3222間之垂直方向VD的嵌合而第3彈性導電部2310與第2彈性導電部1210沿垂直方向VD對準且接觸。
於一實施例中,第1薄片3100與第3薄片4300接合,第3薄片4300與第2薄片3200接合,藉此導電薄片4000可作為一個積層構造物而配置於被檢查器件與檢查裝置之間。於該情形時,第3薄片4300之第3水平面2321可與第1薄片3100之第1水平面1121接合,第3薄片4300之第3水 平面2322可與第2薄片3200之第2水平面1221接合。可藉由使用上述接著劑之方式執行此種接合。
圖14所示之導電薄片包括一個第3薄片4300。另一實施例之導電薄片可包括具有相同之構成之兩個以上之第3薄片4300。藉此,可實現具有更厚之厚度之作為積層構造物之導電薄片。
以上,藉由一部分實施例及隨附圖式所示之示例對本發明之技術思想進行了說明,但應瞭解,可於不脫離於本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內具有常識者可理解之本發明之技術思想及範圍的範圍內進行各種置換、變化及變更。又,此種置換、變化及變更應視為屬於隨附之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內。
10:檢查裝置
11:導電墊
20:被檢查器件
21:端子
30:插座
1000:導電薄片
1100:第1薄片
1110:第1彈性導電部
1112:突出部
1120:第1彈性絕緣部
1200:第2薄片
1210:第2彈性導電部
1212:凹陷部
1220:第2彈性絕緣部
HD:水平方向
HD1:水平方向
HD2:水平方向
LD:下方方向
UD:上方方向
VD:垂直方向

Claims (17)

  1. 一種導電薄片,其係配置於檢查裝置與被檢查器件之間者,其包括:第1薄片,其包括垂直方向之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及使上述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於水平方向上隔開且絕緣之第1彈性絕緣部,至少一個上述第1彈性導電部具有相對於上述第1彈性絕緣部沿上述垂直方向突出之突出部;及第2薄片,其包括上述垂直方向之複數個第2彈性導電部、及使上述複數個第2彈性導電部於上述水平方向上隔開且絕緣之第2彈性絕緣部,至少一個上述第2彈性導電部具有相對於上述第2彈性絕緣部沿上述垂直方向凹陷之凹陷部,以便上述突出部於上述垂直方向上嵌合於上述至少一個第2彈性導電部;其中上述第1彈性絕緣部及上述第2彈性絕緣部由聚矽氧橡膠材料組成,其中上述第1彈性導電部包括由上述第1彈性絕緣部之上述聚矽氧橡膠材料保持之多個導電性粒子,其中上述第2彈性導電部包括由上述第2彈性絕緣部之上述聚矽氧橡膠材料保持之多個導電性粒子,其中上述第1薄片與上述第2薄片沿上述垂直方向積層(stacked)且彼此接合,且其中上述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及上述複數個第2彈性導電部與積層的上述第1薄片及上述第2薄片接觸。
  2. 如請求項1之導電薄片,其中上述第1彈性絕緣部具有沿上述水平方向延伸之第1水平面,上述第2彈性絕緣部具有沿上述水平方向延伸且與上述第1水平面對向之第2水平面,上述突出部相對於上述第1水平面突出,上述凹陷部相對於上述第2水平面凹陷,上述第1水平面與上述第2水平面彼此接合。
  3. 如請求項2之導電薄片,其更包括第3薄片,上述第3薄片包括上述垂直方向之複數個第3彈性導電部、及使上述複數個第3彈性導電部於上述水平方向上隔開且絕緣之第3彈性絕緣部,且配置於上述第1薄片與上述第2薄片之間,至少一個上述第3彈性導電部於沿上述垂直方向對向之一端及另一端中之一者具有嵌合上述第1薄片之突出部的凹陷部,且於上述一端及另一端中之另一者具有嵌合至上述第2薄片之凹陷部之突出部。
  4. 如請求項3之導電薄片,其中上述第3彈性絕緣部具有沿上述垂直方向隔開之一對第3水平面,上述至少一個第3彈性導電部之凹陷部位於上述一對第3水平面中之一者,上述至少一個第3彈性導電部之突出部位於上述一對第3水平面中之另一者,上述第1水平面與上述一對第3水平面中之一者接合,上述第2水平面與上述一對第3水平面中之另一者接合。
  5. 如請求項1之導電薄片,其中上述突出部具有相對於上述突出部之中心軸傾斜之傾斜部,上述凹陷部具有相對於上述凹陷部之中心軸傾斜且與上述突出部之傾斜部接觸之傾斜部。
  6. 如請求項1之導電薄片,其中上述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具有上述突出部,上述複數個第2彈性導電部具有上述凹陷部。
  7. 如請求項6之導電薄片,其中上述凹陷部具有上述突出部之高度之10%至100%之深度。
  8. 如請求項1之導電薄片,其中上述第1彈性絕緣部具有與上述至少一個第1彈性導電部之突出部鄰接之突出部,上述第2彈性絕緣部具有與上述至少一個第2彈性導電部之凹陷部鄰接且嵌合上述第1彈性絕緣部之突出部之凹陷部。
  9. 如請求項2之導電薄片,其中上述第1水平面與上述第2水平面係藉由接著劑接合。
  10. 一種導電薄片,其係配置於檢查裝置與被檢查器件之間者,其包括:第1薄片,其包括垂直方向之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及使上述複數 個第1彈性導電部於水平方向上隔開且絕緣之第1彈性絕緣部,上述第1彈性絕緣部具有相對於上述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沿上述垂直方向突出之至少一個突出部;及第2薄片,其包括上述垂直方向之複數個第2彈性導電部、及使上述複數個第2彈性導電部於上述水平方向上隔開且絕緣之第2彈性絕緣部,上述第2彈性絕緣部具有相對於上述複數個第2彈性導電部沿上述垂直方向凹陷且供上述突出部沿上述垂直方向嵌合之至少一個凹陷部,其中上述第1彈性絕緣部及上述第2彈性絕緣部由聚矽氧橡膠材料組成,其中上述第1彈性導電部包括由上述第1彈性絕緣部之上述聚矽氧橡膠材料保持之多個導電性粒子,其中上述第2彈性導電部包括由上述第2彈性絕緣部之上述聚矽氧橡膠材料保持之多個導電性粒子,其中上述第1薄片與上述第2薄片沿上述垂直方向積層(stacked)且彼此接合,且其中上述複數個第1彈性導電部及上述複數個第2彈性導電部與積層的上述第1薄片及上述第2薄片接觸。
  11. 如請求項10之導電薄片,其中上述第1彈性絕緣部具有沿上述水平方向延伸之第1水平面,上述第2彈性絕緣部具有沿上述水平方向延伸且與上述第1水平面對向之第2水平面,上述突出部自上述第1水平面突出,上述凹陷部自上述第2水平面凹陷, 上述第1水平面與上述第2水平面彼此接合。
  12. 如請求項11之導電薄片,其更包括第3薄片,上述第3薄片包括上述垂直方向之複數個第3彈性導電部、及使上述複數個第3彈性導電部於上述水平方向上隔開且絕緣之第3彈性絕緣部,且配置於上述第1薄片與上述第2薄片之間,上述第3彈性絕緣部於沿上述垂直方向對向之一端及另一端中之一者具有嵌合上述第1薄片之突出部的至少一個凹陷部,且於上述一端及另一端中之另一者具有嵌合至上述第2薄片之凹陷部之至少一個突出部。
  13. 如請求項12之導電薄片,其中上述第3彈性絕緣部具有沿上述垂直方向隔開之一對第3水平面,上述第3彈性絕緣部之凹陷部位於上述一對第3水平面中之一者,上述第3彈性絕緣部之突出部位於上述一對第3水平面中之另一者,上述第1水平面與上述一對第3水平面中之一者接合,上述第2水平面與上述一對第3水平面中之另一者接合。
  14. 如請求項10之導電薄片,其中上述突出部之上述水平方向之橫截面形狀可呈圓形、橢圓形、長橢圓形、四邊形中之任一者,上述凹陷部呈與上述突出部之橫截面形狀互補之橫截面形狀。
  15. 如請求項10之導電薄片,其中上述突出部具有上述凹陷部之深度之90%至100%之高度。
  16. 如請求項10之導電薄片,其中至少一個上述第1彈性導電部具有與上述第1彈性絕緣部之突出部鄰接之突出部,至少一個上述第2彈性導電部具有與上述第2彈性絕緣部之凹陷部鄰接且嵌合上述至少一個第1彈性導電部之突出部之凹陷部。
  17. 如請求項11之導電薄片,其中上述第1水平面與上述第2水平面係藉由接著劑接合。
TW108126225A 2018-07-25 2019-07-24 檢查用導電薄片 TWI7532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86717 2018-07-25
KR1020180086717A KR101985445B1 (ko) 2018-07-25 2018-07-25 검사용 도전 시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2940A TW202012940A (zh) 2020-04-01
TWI753277B true TWI753277B (zh) 2022-01-21

Family

ID=66811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6225A TWI753277B (zh) 2018-07-25 2019-07-24 檢查用導電薄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101985445B1 (zh)
CN (1) CN112470012A (zh)
TW (1) TWI753277B (zh)
WO (1) WO20200227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85445B1 (ko) * 2018-07-25 2019-06-04 주식회사 아이에스시 검사용 도전 시트
KR102220168B1 (ko) * 2020-01-23 2021-02-25 (주)티에스이 신호 전송 커넥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179457B1 (ko) * 2020-03-25 2020-11-16 (주)티에스이 테스트 소켓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테스트 장치와, 테스트 소켓의 제조방법
KR20230163660A (ko) * 2022-05-24 2023-12-01 주식회사 아이에스시 검사용 커넥터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41087A (zh) * 2013-12-31 2015-11-01 Isc Co Ltd 片形連接器以及電子連接器裝置
TW201606311A (zh) * 2014-07-17 2016-02-16 Isc股份有限公司 測試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04772A (ja) * 1999-04-16 2000-11-02 Nissin Kohki Co Ltd 検査用端子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068179A (ja) * 1999-08-30 2001-03-16 Jsr Corp 異方導電性接続部材
JP4288783B2 (ja) * 1999-09-24 2009-07-01 Jsr株式会社 異方導電性シートおよび回路装置の電気的検査装置
JP2004227828A (ja) * 2003-01-21 2004-08-12 Jsr Corp 異方導電性コネクター装置および回路装置の検査装置
KR20060123910A (ko) 2005-05-30 2006-1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두께 보상 부재를 구비하는 도전성 고무 테스트 소켓조립체
JP4793203B2 (ja) * 2006-09-28 2011-10-12 Jsr株式会社 異方導電性コネクターおよびこの異方導電性コネクターを用いた被検査体の検査方法
KR100970571B1 (ko) * 2008-06-24 2010-07-16 이용준 반도체 소자 테스트용 콘택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000672B1 (ko) * 2008-12-15 2010-12-10 이용준 콘택터의 제조방법
WO2012002763A2 (en) * 2010-07-02 2012-01-05 Jae Hak Lee Test probe for test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KR101246301B1 (ko) * 2012-01-18 2013-03-22 이재학 미세선형체가 마련된 테스트용 소켓
KR101284212B1 (ko) * 2012-04-27 2013-07-09 주식회사 아이에스시 위치정렬이 용이한 테스트용 소켓
KR101357535B1 (ko) * 2012-06-25 2014-02-05 주식회사 유니세트 인터포저 소켓
KR101532392B1 (ko) * 2014-06-18 2015-06-30 주식회사 아이에스시 검사용 소켓
KR101606284B1 (ko) * 2014-10-29 2016-03-25 주식회사 아이에스시 관통 홀이 형성된 다공성 절연시트를 갖는 전기적 접속체 및 테스트 소켓
KR101985445B1 (ko) * 2018-07-25 2019-06-04 주식회사 아이에스시 검사용 도전 시트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41087A (zh) * 2013-12-31 2015-11-01 Isc Co Ltd 片形連接器以及電子連接器裝置
TW201606311A (zh) * 2014-07-17 2016-02-16 Isc股份有限公司 測試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70012A (zh) 2021-03-09
TW202012940A (zh) 2020-04-01
KR101985445B1 (ko) 2019-06-04
WO2020022745A1 (ko) 2020-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3277B (zh) 檢查用導電薄片
US9488675B2 (en) Test socket having high-density conductive uni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TWI516769B (zh) 導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TWI400451B (zh) 探測卡
KR101145886B1 (ko) 전기적 접속체 및 그 전기적 접속체를 포함한 테스트 소켓
US11402408B2 (en)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inspection tool
KR101366171B1 (ko) 고밀도 도전부를 가지는 테스트용 소켓
TWI534976B (zh) 電氣互連裝置
KR101490501B1 (ko) 전기적 검사용 소켓
KR20110101986A (ko) 반도체 테스트 소켓
JP4480258B2 (ja) 半導体デバイス検査装置における電気的接触装置
KR100659153B1 (ko) 지지판을 구비하는 반도체 패키지용 인서트
TWI782544B (zh) 用於電連接的連接器
KR101190174B1 (ko) 반도체 테스트 소켓
TWI722733B (zh) 電性連接用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KR101469222B1 (ko) 반도체 패키지 테스트 소켓용 필름형 컨택부재, 필름형 컨택복합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소켓
KR102124550B1 (ko) 전기 특성의 검사 방법
KR20100069133A (ko) 반도체소자 테스트 소켓용 스프링 컨택터
KR102346779B1 (ko) 전기접속용 커넥터
JP6665979B2 (ja) 電気的接触子
KR101532390B1 (ko) 절연성 시트, 절연성 시트의 제조방법 및 전기적 검사장치
KR101495046B1 (ko) 미세 범프 탐침을 위한 수직형 프로브 카드
KR102518123B1 (ko) 전자 부품 검사용 소켓 및 소켓 핀
JP4745006B2 (ja) 接続装置
JP2013089464A (ja) Icソケッ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