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7017B - 攝影裝置 - Google Patents

攝影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7017B
TWI747017B TW108127294A TW108127294A TWI747017B TW I747017 B TWI747017 B TW I747017B TW 108127294 A TW108127294 A TW 108127294A TW 108127294 A TW108127294 A TW 108127294A TW I747017 B TWI747017 B TW I7470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ens
base
opening
photograph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7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7882A (zh
Inventor
張耀中
曾正德
張宗凱
Original Assignee
廣州立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廣州立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廣州立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272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47017B/zh
Priority to CN202010489320.3A priority patent/CN111965920A/zh
Publication of TW202107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7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7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701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1/00Filters or other obtura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 G03B11/04Hoods or caps for eliminating unwanted light from lenses, viewfinders or focusing aids

Abstract

一種攝影裝置包括底板、感測單元、基座、濾光片與鏡頭模組。感測單元位於底板上,基座位於底板上且環繞感測單元。基座包括開口,濾光片位於基座上且覆蓋該開口。鏡頭模組包括鏡筒、鏡頭座與遮光板,鏡筒位於鏡頭座中,鏡頭座連接基座,遮光板包括遮光部與透光口,遮光部環繞透光口,且鏡筒、透光口、開口與感測單元是沿一入光方向彼此對齊。攝影裝置透過遮光板的設計,可有效減少雜散光,並可避免生產成本上升。

Description

攝影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攝影裝置,且特別是關於一種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攝影裝置。
現在的許多可攜式電子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等,具有攝影功能,此攝影裝置是由鏡頭、濾光片、感測單元與支架所組成,鏡頭、濾光片與感測單元彼此對齊且固定在支架中,濾光片位於鏡頭與感測單元之間,而支架則固定在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特定位置。外界的光線穿過鏡頭與濾光片後會投射在感測單元上,使感測單元可感測到光線而產生影像。一般來說,光線會先由鏡頭進入,接著穿過鏡頭,最後投射到感測單元上的感測區域,不過來自於鏡頭的投射光不會完全投射在感測單元上,投射光的外圍部分(相對於投射光會投射至感測區域的中間部分而言)會先投射到支架上或感測單元周圍的結構上,而這些結構會造成光線再經過一到數次的反射,最終才投射到感測單元上。這些被反射的光線可稱為雜散光(flare),這些雜散光也會被感測單元感測而成為影像的一部分,因而造成影像不清晰或失真。
在現有技術中,攝影裝置中的濾光片上可整合遮罩,此種遮罩例如可透過濺鍍、噴塗等製程而形成在濾光片上,並且,遮罩可用來阻擋投射光的外圍部分,避免投射光的外圍部分在穿過濾光片後被支架或感測單元周圍的結構反射而產生雜散光。不過,此種作法會提高濾光片在製作上的難度,從而使生產成本上升。
有鑑於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提出一種攝影裝置,以期能有效減少雜散光,同時還能減少生產成本。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一種攝影裝置包括底板、感測單元、基座、濾光片與鏡頭模組。感測單元位於底板上,基座位於底板上且環繞感測單元。基座包括開口,濾光片位於基座上且覆蓋該開口。鏡頭模組包括鏡筒、鏡頭座(其可具有音圈馬達,或是其可為不具有音圈馬達的塑膠件等,在此不做限制)與遮光板,鏡筒位於鏡頭座中,鏡頭座連接基座,遮光板包括遮光部與透光口,遮光部環繞透光口,且鏡筒、透光口、開口與感測單元是沿一入光方向彼此對齊。
綜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攝影裝置,其可透過遮光板的設計,在可有效減少雜散光的狀況下,還能避免生產成本上升。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發明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悉相關技術者暸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術者可輕易地理解本發明相關之目的及優點。
請參照圖1與圖2,圖1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攝影裝置10的示意圖,圖2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攝影裝置10的爆炸圖。在本實施例中,攝影裝置10是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如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但不限於此。攝影裝置10包括底板100、感測單元200、基座300、濾光片400與鏡頭模組500。感測單元200位於底板100上。基座300位於底板100上且環繞感測單元200,基座300包括開口310。濾光片400位於基座300上且覆蓋開口310。鏡頭模組500包括鏡筒510、鏡頭座520與遮光板530。鏡筒510位於鏡頭座520中,且鏡筒510中可設置有一或多片的光學鏡片。在本實施例中,鏡筒510是可移動地設置於鏡頭座520中,但不限於此。例如鏡頭座520可具有音圈馬達(voice coil motor,VCM),且音圈馬達可用來移動鏡筒510。在本實施例中,鏡頭座520是連接基座300,例如鏡頭座520可透過膠黏、卡合或鎖合等方式被固定於基座300上,也可以透過塑膠射出或嵌入成形(insert molding)等成形之方式而整合於基座300上。
請參照圖3,圖3為圖1在3-3線段處的剖面圖。如圖2與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遮光板530包括遮光部531與透光口532,且遮光部531環繞透光口532。並且,鏡筒510、透光口532、開口310與感測單元200是沿一入光方向彼此對齊。如圖2與圖3所示,在底板100是位於XY平面,而底板100的法線方向是平行於Z方向的情況下,入光方向即為圖2與圖3的負Z方向。當外界的光線進入攝影裝置10,進入的光線會依序穿過鏡筒510、透光口532與開口310而投射到感測單元200。
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基座300更包括邊壁320與凸緣330,邊壁320是固定於底板100上且環繞感測單元200,而凸緣330則是凸設於邊壁320的內側,且凸緣330是用以界定開口310。濾光片400設置於凸緣330上,舉例來說,濾光片400朝向底板100的下表面且靠近邊壁320的部份是透過膠黏等方式固定於凸緣330朝向鏡頭模組500的上表面,但不限於此。在一些實施例中,濾光片400亦可設置於凸緣330朝向底板100的下表面,亦即濾光片400的上表面可固定於凸緣330的下方。在一些實施例中,濾光片400為藍色玻璃(blue glass,BG),但不限於此。
請參照圖4,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攝影裝置10的局部元件爆炸圖。為便於說明,圖4僅示出鏡頭模組500。如圖2至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遮光板530位於鏡筒510與濾光片400之間。舉例來說,鏡頭座520包括相對的底部521與頂部522,底部521靠近基座300,頂部522遠離基座300,而遮光板530的遮光部531可連接於鏡頭座520的底部521。底部521包括開孔5211,開孔5211對應於鏡筒510朝向基座300的一側。在一些實施例中,遮光板530的遮光部531可透過黏接或卡合等方式固定於鏡頭座520的底部521,但不限於此。在本實施例中,遮光部531是不透明材質製成,且透光口532是遮光部531所界定的中空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遮光部531是不透明材質製成,而透光口532是透明材質製成,且透光口532可鄰接鏡筒510靠近基座300的一側。
請參照圖5與圖6,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攝影裝置的局部元件仰視圖,圖6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攝影裝置的局部元件俯視圖。為便於說明,圖5僅示出鏡頭模組500,而圖6僅示出感測單元200、基座300、濾光片400與遮光板530。在本實施例中,在入光方向上的投影面(相當於XY平面)上,遮光板530的透光口532呈矩形(如圖5與圖6所示),且基座300的開口310亦呈矩形(如圖6所示)。一般來說,感測單元200的感測區域是矩形的,因此所產生的影像會是矩形的。在本實施例中,開口310與透光口532是對應於感測單元200的矩形感測區域而設置為矩形,但不限於此。
在外界的光線進入且穿過鏡筒510後,自鏡筒510投射出來的投射光會大致呈圓形分布,且此投射光大致上會在沒有被遮擋的情況下通過底部521的開孔5211。在沒有遮光板530且濾光片400不具有遮罩(mask)的情況下,來自於鏡筒510的投射光的外圍部分(亦即,不需要投射到感測單元200的矩形感測區域的多餘光線)會在穿過濾光片400後被基座300的凸緣330阻擋,且理論上,僅有投射光的中間部分(亦即,需要投射到感測單元200的矩形感測區域以用於成像的光線)可通過基座300的開口310而投射到感測單元200的矩形感測區域。然而在實際應用中,投射光的外圍部分很難被基座300的凸緣330完全阻擋,投射光的外圍部分仍會有少量的所述多餘光線通過開口310,且由於這些通過開口310的多餘光線是鄰近基座300的凸緣330,因此很容易被基座300的邊壁320、凸緣330或感測單元200周圍的線路反射而產生雜散光,從而對感測單元200所產生的影像產生負面影響。
在本實施例中,遮光板530會做為第一道遮光結構,其遮光部531會先阻擋來自於鏡筒510的投射光的外圍部分(如前述多餘光線),而僅允許投射光的中間部分通過透光口532。通過透光口532的投射光可進一步通過濾光片400與開口310,而投射到感測單元200的矩形感測區域。投射光的外圍部分已經先被遮光部531阻擋而無法通過遮光板530,即使有少量的所述多餘光線通過透光口532,這些多餘光線也會被在後的基座300的凸緣330阻擋,亦即,凸緣330會作為第二道遮光結構,其可進一步阻擋通過透光口532的所述多餘光線。最終,僅有用以成像的光線會投射到感測單元200的矩形感測區域,而不會有多餘光線被基座300的邊壁320、凸緣330或感測單元200周圍的線路反射而產生雜散光。藉此,遮光板530與基座300可達到雙重遮光的效果,以更有效地避免雜散光,從而可確保影像的清晰度。
如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在入光方向上的投影面上,透光口532會小於開口310,換句話說,透光口532相對於開口310可遮擋到的光路更多,藉此可避免光線投射到邊壁320或凸緣330而被反射或被開口310周圍結構反射而產生雜散光。舉例來說,透光口532具有長度L1與寬度W1,且開口310具有長度L2與寬度W2,而透光口532的長度L1小於開口310的長度L2,且透光口532的寬度W1小於開口310的寬度W2。在此情況下,即使有少量的所述多餘光線通過透光口532,這些多餘光線可直接投射到感測單元200的非感測區域,較不容易被基座300的邊壁320、凸緣330反射而產生雜散光。
請參照圖7,圖7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攝影裝置10的局部元件仰視圖。為便於說明,圖7僅示出鏡頭模組500。圖7的鏡頭模組500與圖5的鏡頭模組500的差異之一在於,圖7的鏡頭模組500的遮光板530是與鏡頭座520整合為一體。在本實施例中,遮光板530的遮光部531由鏡頭座520的底部521一體延伸,也就是說,遮光板530的遮光部531與鏡頭座520的底部521是整合為一體,且遮光板530的透光口532是直接由鏡頭座520的底部521所界定。
在一些實施例中,遮光板530可連接鏡筒510靠近基座300的一側,且遮光板530是位於鏡頭座520的底部521與鏡筒510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遮光板530可連接鏡頭座520的頂部522,亦即僅有通過透光口532的光線會進入鏡筒510。在一些實施例中,遮光板530可位於鏡筒510中的多片光學鏡片之間。
請參照圖8,圖8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攝影裝置10a的剖面圖。圖8的攝影裝置10a與圖1至圖7的攝影裝置10的差異之一在於,圖8的攝影裝置10a為潛望式(或稱反射式)結構。在本實施例中,攝影裝置10a更包括稜鏡600,稜鏡600位於鏡頭模組500遠離基座300的一側,並且,稜鏡600沿入光方向對齊鏡筒510。在本實施例中,入光方向可定義為是對於鏡筒510而言,來自於稜鏡600的投射光進入鏡筒510且於鏡筒510中傳遞的方向,亦即入光方向為負Z方向。舉例來說,稜鏡600包括入光面610與出光面620,入光面610與出光面620彼此垂直,且出光面620沿負Z方向對齊鏡筒510。外界的光線會由入光面610沿負Y方向進入稜鏡600並被反射後由出光面620沿負Z方向投射出去,來自於出光面620的投射光會沿負Z方向直接進入鏡筒510,接著穿過鏡筒510的投射光的中間部分會沿負Z方向依序通過遮光板530的透光口532、濾光片400與開口310,而投射到感測單元200的矩形感測區域。一般來說,現有潛望式結構的攝影裝置的鏡筒在Z軸上的長度較非潛望式結構的攝影裝置的鏡筒更長,因此現有潛望式結構的攝影裝置容易導致更多雜散光,不過本實施例的攝影裝置10a的遮光板530可有效避免雜散光的產生。攝影裝置10a相同或相似於攝影裝置10的其餘元件與其連接關係,可參照前述記載,於此不再贅述。
請參照圖9,圖9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攝影裝置10a的剖面圖。圖9的攝影裝置10a與圖1至圖7的攝影裝置10或圖8的攝影裝置10a的差異之一在於,圖9的攝影裝置10a的遮光板530是連接鏡筒510靠近基座300的一側,且遮光板530是位於鏡頭座520的底部521與鏡筒510之間。舉例來說,遮光板530的遮光部531可固定於底部521鄰近鏡筒510的內側面上,且其固定方式包括但不限於是黏接、卡合、鎖合或磁吸等方式。
請參照圖10,圖10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攝影裝置10a的剖面圖。圖10的攝影裝置10a與圖1至圖7的攝影裝置10或圖8的攝影裝置10a的差異之一在於,圖10的攝影裝置10a的遮光板530是連接鏡頭座520的頂部522。在本實施例中,遮光板530是位於鏡筒510在Z軸上的前方,且遮光板530是位於稜鏡600的出光面620與鏡筒510之間。舉例來說,遮光板530的遮光部531可固定於頂部522遠離鏡筒510的外側面上或鄰近鏡筒510的內側面上,其固定方式包括但不限於是黏接、卡合、鎖合或磁吸等方式,且僅有通過透光口532的光線會進入鏡筒510。
綜上所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攝影裝置,其可藉由遮光板而有效減少雜散光,且遮光板無需與濾光片整合為一體。在攝影裝置的製程中,遮光板能透過簡便的方式,如黏接或卡合,而組裝到鏡頭模組中,以解決現有結合遮罩的濾光片,在生產時需要額外的遮罩成形製程,而導致生產成本上升的問題。此外,在光線到達濾光片之前,即可先藉由遮光板進行第一道遮光,而光線在通過遮光板後,還可再藉由基座的凸緣進行第二道遮光,以達到雙重遮光的效果,如此能更有效地避免雜散光,從而可確保影像的清晰度。
雖然本發明的技術內容已經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術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皆應涵蓋於本發明的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10a:攝影裝置 100:底板 200:感測單元 300:基座 310:開口 320:邊壁 330:凸緣 400:濾光片 500:鏡頭模組 510:鏡筒 520:鏡頭座 521:底部 5211:開孔 522:頂部 530:遮光板 531:遮光部 532:透光口 600:稜鏡 610:入光面 620:出光面 L1、L2:長度 W1、W2:寬度
圖1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攝影裝置的示意圖; 圖2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攝影裝置的爆炸圖; 圖3所示為圖1在3-3線段處的剖面圖; 圖4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攝影裝置的局部元件爆炸圖; 圖5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攝影裝置的局部元件仰視圖; 圖6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攝影裝置的局部元件俯視圖; 圖7所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攝影裝置的局部元件仰視圖; 圖8所示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攝影裝置的剖面圖; 圖9所示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攝影裝置的剖面圖;以及 圖10所示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攝影裝置的剖面圖。
10:攝影裝置
100:底板
200:感測單元
300:基座
310:開口
320:邊壁
330:凸緣
400:濾光片
500:鏡頭模組
510:鏡筒
520:鏡頭座
521:底部
522:頂部
530:遮光板
531:遮光部
532:透光口

Claims (8)

  1. 一種攝影裝置,包括:一底板;一感測單元,位於該底板上;一基座,該基座包括一開口、一邊壁及一凸緣,該邊壁固定於該底板上且環繞該感測單元,該凸緣凸設於該邊壁的內側,以界定該開口;一濾光片,位於該基座上且覆蓋該開口;以及一鏡頭模組,包括一鏡筒、一鏡頭座與一遮光板,該鏡筒位於該鏡頭座中,該鏡頭座連接該基座,該遮光板包括一遮光部與一透光口,該遮光部環繞該透光口,且該鏡筒、該透光口、該開口與該感測單元是沿一入光方向彼此對齊,其中該遮光板位於該鏡筒與該濾光片之間,且該遮光部連接該鏡頭座的一底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攝影裝置,其中,在該入光方向上的投影面上,該透光口與該開口呈矩形。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攝影裝置,其中,在該入光方向上的投影面上,該透光口的長度與寬度分別小於該開口的長度與寬度。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攝影裝置,其中,該遮光部由該鏡頭座的該底部一體延伸。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攝影裝置,其中,該遮光板連接該鏡筒靠近該基座的一側。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攝影裝置,其中,該遮光板連接該鏡頭座遠離該基座的一頂部。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攝影裝置,其中,該鏡筒是可移動地設置於該鏡頭座中。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攝影裝置,更包括一稜鏡,該稜鏡位於該鏡頭模組遠離該基座的一側,且該稜鏡沿該入光方向對齊該鏡筒。
TW108127294A 2019-07-31 2019-07-31 攝影裝置 TWI7470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7294A TWI747017B (zh) 2019-07-31 2019-07-31 攝影裝置
CN202010489320.3A CN111965920A (zh) 2019-07-31 2020-06-02 摄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7294A TWI747017B (zh) 2019-07-31 2019-07-31 攝影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7882A TW202107882A (zh) 2021-02-16
TWI747017B true TWI747017B (zh) 2021-11-21

Family

ID=73357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7294A TWI747017B (zh) 2019-07-31 2019-07-31 攝影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65920A (zh)
TW (1) TWI747017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6562B (zh) * 2009-10-30 2013-08-21 Ability Entpr Co Ltd 影像感測模組及鏡頭模組
CN207764526U (zh) * 2017-09-28 2018-08-24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感光组件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88051B2 (ja) * 2003-10-14 2007-10-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12189788A (ja) * 2011-03-10 2012-10-04 Toshiba Corp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US20130057974A1 (en) * 2011-09-07 2013-03-07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Lens module socket
KR20160005414A (ko) * 2014-07-07 2016-01-1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CN106970447A (zh) * 2016-01-13 2017-07-21 元利盛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遮光片取置方法及其治具
TWI595781B (zh) * 2016-10-26 2017-08-11 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相機模組
US10317651B2 (en) * 2017-04-03 2019-06-11 Denso Corporation Camera module
CN109585464A (zh) * 2017-09-28 2019-04-05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感光组件和制造方法
CN113485054B (zh) * 2017-09-28 2022-12-06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减少杂散光的摄像模组及其感光组件
CN109581784B (zh) * 2017-09-29 2021-07-27 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摄影装置及其滤光模块
TWI662353B (zh) * 2018-07-13 2019-06-11 松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影像感測模組
CN208636528U (zh) * 2018-08-15 2019-03-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208888400U (zh) * 2018-08-20 2019-05-21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遮光片及镜头
CN209028384U (zh) * 2018-11-19 2019-06-2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遮光片及包含该遮光片的镜头
CN109474775A (zh) * 2018-12-10 2019-03-15 杭州衡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勘察的相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6562B (zh) * 2009-10-30 2013-08-21 Ability Entpr Co Ltd 影像感測模組及鏡頭模組
CN207764526U (zh) * 2017-09-28 2018-08-24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感光组件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65920A (zh) 2020-11-20
TW202107882A (zh) 2021-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45450B (zh) 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TWI707188B (zh) 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09581785B (zh) 减少杂散光的摄像模组及其感光组件
WO2021098566A1 (zh) 电子设备
WO2021098635A1 (zh) 电子设备
TW201818138A (zh) 遮光片、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JP2024504436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KR100616669B1 (ko) 광학 필터를 내장한 카메라 모듈용 렌즈 유닛
CN110213473B (zh) 摄像头模组、电子装置及摄像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TWI808479B (zh) 透鏡組、光學裝置與電子裝置
JP6882840B2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TWI714518B (zh) 成像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WO2022147928A1 (zh) 一种多反射型面的导光结构、包含其的超微距成像模块
WO2019062610A1 (zh) 减少杂散光的摄像模组及其感光组件和电子设备
TWI747017B (zh) 攝影裝置
JP2003270506A (ja) 光学機器および遮光方法
JP2020027295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TWI506351B (zh) 攝影模組
JP2005250089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TW201925861A (zh) 擋光元件、擋光元件的製作方法及鏡頭模組
TWI700541B (zh) 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KR101268983B1 (ko) 경통 모듈
TWI775706B (zh) 相機模組、影像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84676B (zh) 塑膠光學轉折元件、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US20230060740A1 (en) Camera module, imag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