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9014B - 非晶質合金條帶及其製造方法與非晶質合金條帶片 - Google Patents

非晶質合金條帶及其製造方法與非晶質合金條帶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9014B
TWI739014B TW107123046A TW107123046A TWI739014B TW I739014 B TWI739014 B TW I739014B TW 107123046 A TW107123046 A TW 107123046A TW 107123046 A TW107123046 A TW 107123046A TW I739014 B TWI739014 B TW I7390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morphous alloy
atomic
alloy strip
temperature
heat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3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3792A (zh
Inventor
東大地
伊藤直輝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立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美商梅特格拉斯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立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美商梅特格拉斯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立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3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37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9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901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52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wires; for strips ; for rods of unlimited lengt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45/00Amorphous alloys
    • C22C45/02Amorphous alloys with iron as the major constitu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6/00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allo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6/00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alloys
    • C21D6/008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alloys containing Si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1/00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 C22C1/11Making amorphous allo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2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silic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0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1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H01F1/03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 H01F1/12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soft-magnetic materials
    • H01F1/14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soft-magnetic materials metals or alloys
    • H01F1/147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 H01F1/153Amorphous metallic alloys, e.g. glassy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2201/00Treatment for obtaining particular effects
    • C21D2201/03Amorphous or microcrystalline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200/00Crystalline structure
    • C22C2200/02Amorphou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oft Magnetic Materials (AREA)
  • Continuous Casting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造方法包含有準備製程、升溫製程及降溫製程,該準備製程準備具有由Fe、Si、B、C及不可避免之雜質構成的組成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以下為合金條帶);該升溫製程在以拉伸應力5MPa~100MPa使合金條帶伸張之狀態下,令平均升溫速度為50℃/秒以上、不到800℃/秒,而使合金條帶升溫至410℃~480℃之範圍的最高到達溫度;該降溫製程令平均降溫速度為120℃/秒以上、不到600℃/秒,而使已升溫之該合金條帶從該最高到達溫度降溫至降溫傳熱媒體溫度;且升溫製程之升溫及降溫製程之降溫藉使合金條帶在伸張之狀態下移動,使移動之合金條帶接觸傳熱媒體而進行,而製造具有以Fe100-a-b Ba Sib Cc (a、b:組成中之原子比,c:相對於Fe、Si及B之總和量100.0原子%的C之原子比,13.0原子%≦a≦16.0原子%,2.5原子%≦b≦5.0原子%,0.20原子%≦c≦0.35原子%,79.0原子%≦100-a-b≦83.0原子%)顯示之組成的合金條帶。

Description

非晶質合金條帶及其製造方法與非晶質合金條帶片
本揭示係有關於非晶質合金條帶及其製造方法與非晶質合金條帶片。
用於變壓器、電抗器、抗流線圈、馬達、雜訊遏止零件、雷射電源、加速器用脈衝功率磁性零件、發電機等之磁心(core)的磁性材料已知有矽鋼、鐵氧體、Fe基非晶質合金、Fe基奈米結晶合金等。 磁心已知有使用例如Fe基非晶質合金或Fe基奈米結晶合金所製作之環形磁心(捲繞磁心)(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
又,為了在不使條帶易碎裂下,改良磁特性而連續地串聯退火成曲線狀之方法揭示有使非晶質合金條帶繃緊,並以超過103 ℃/秒之速度加熱,以超過103 ℃/秒之速度冷卻的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公報2006-310787號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5/046140號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公佈公報2013-511617號
[發明欲解決之問題]
在上述專利文獻3中,記載了為抑制因高溫退火而產生之脆化,而以超過103 ℃/秒之溫度進行升溫及降溫。為進行該非晶質合金條帶之急速升溫或降溫,而藉維持至少與升溫用及降溫用至少2個輥狀熱傳導媒體(分別為熱輥及冷輥)密合之狀態,提高熱傳達性,而在短時間結束。由於該至少2個輥狀熱傳導媒體與合金條帶於熱處理(升溫或降溫)時密合,故起因於輥半徑之曲率所致的應力殘留於合金條帶。以合金條帶製作捲繞磁心(core)之際,需使合金條帶變形,而因殘留於該合金條帶之應力,可推測磁特性會惡化。
即使不採用上述輥纏繞之冷卻方式來抑制非晶質合金條帶之升溫及降溫的速度,只要緩和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脆化的技術可確立,亦可選擇輥冷卻方式以外之各種冷卻方法。
又,在專利文獻3,為將合金條帶積層為平坦之板(平板)的磁心時,可推測不易獲得原本之優異的磁特性。
本揭示鑑於上述情況而作成。 本揭示之實施形態的課題在於提供熱處理後之合金條帶為平坦的狀態之磁特性優異且具裁斷性之非晶質合金條帶及其製造方法與非晶質合金條帶片。 [解決問題之手段]
本揭示包含以下之態樣。 <1>一種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造方法,其包含有準備製程、升溫製程及降溫製程,該準備製程準備具有由Fe、Si、B、C及不可避免之雜質構成的組成之非晶質合金條帶;該升溫製程在以拉伸應力5MPa~100MPa使該非晶質合金條帶伸張之狀態下,令平均升溫速度為50℃/秒以上、不到800℃/秒,而使非晶質合金條帶升溫至410℃~480℃之範圍的最高到達溫度(升溫傳熱媒體溫度);該降溫製程在以拉伸應力5MPa~100MPa使該非晶質合金條帶伸張之狀態下,令平均降溫速度為120℃/秒以上、不到600℃/秒,而使已升溫之該非晶質合金條帶從該最高到達溫度降溫至降溫傳熱媒體溫度;且該升溫製程之升溫及該降溫製程之降溫藉使該非晶質合金條帶在伸張之狀態下移動,使移動之該非晶質合金條帶接觸傳熱媒體而進行,而製造具有以下述組成式(A)顯示之組成的非晶質合金條帶。
Fe100-a-b Ba Sib Cc …組成式(A) 組成式(A)中,a及b顯示組成中之原子比,分別滿足下述範圍。c顯示相對於Fe、Si及B之總和量100.0原子%的C之原子比,滿足下述範圍。 13.0原子%≦a≦16.0原子% 2.5原子%≦b≦5.0原子% 0.20原子%≦c≦0.35原子% 79.0原子%≦100-a-b≦83.0原子%
<2>如該<1>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平均升溫速度係60℃/秒~760℃/秒,該平均降溫速度係190℃/秒~500℃/秒。 <3>如該<1>或該<2>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升溫製程及該降溫製程之拉伸應力為10MPa~75MPa。 <4>如該<1>~該<3>中任一項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造方法,其中,該b滿足下述範圍 3.0原子%≦b≦4.5原子% <5>如該<1>~該<4>中任一項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造方法,其中,該100-a-b滿足下述範圍。 80.5原子%≦100-a-b≦83.0原子% <6>如該<1>~該<5>中任一項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造方法,其中,該a滿足下述範圍。 14.0原子%≦a≦16.0原子%
<7>如該<1>~該<6>中任一項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造方法,其中,使移動之該非晶質合金條帶升溫的傳熱媒體之接觸面、及使移動之該非晶質合金條帶降溫的傳熱媒體之接觸面配置於平面內(較佳為同一平面內)。 <8>一種非晶質合金條帶,其具有以下述組成式(A)顯示之組成,並且具裁斷性,且保磁力Hc 為1.0A/m以下。 Fe100-a-b Ba Sib Cc …組成式(A) 組成式(A)中,a及b顯示組成中之原子比,分別滿足下述範圍。c顯示相對於Fe、Si及B之總和量100.0原子%的C之原子比,滿足下述範圍。 13.0原子%≦a≦16.0原子% 2.5原子%≦b≦5.0原子% 0.20原子%≦c≦0.35原子% 79.0原子%≦100-a-b≦83.0原子%
<9>如該<8>之非晶質合金條帶,其中,JIS C 2534(2017)所規定之拉張脆性的脆性碼為3以下。 <10>如該<9>之非晶質合金條帶,其中,該脆性碼為2以下。 <11>如該<8>~該<10>中任一項之非晶質合金條帶,其中,寬度為25mm以上、220mm以下。
<12>如該<8>~該<11>中任一項之非晶質合金條帶,其中,該b滿足下述範圍。 3.0原子%≦b≦4.5原子% <13>如該<8>~該<12>中任一項之非晶質合金條帶,其中,該100-a-b滿足下述範圍。 80.5原子%≦100-a-b≦83.0原子% <14>如該<8>~該<13>中任一項之非晶質合金條帶,其中,該a滿足下述範圍。 14.0原子%≦a≦16.0原子%
<15>一種非晶質合金條帶片,其係如該<8>~該<14>中任一項之非晶質合金條帶的切割切片。 [發明之功效]
根據本揭示之實施形態的發明,可提供熱處理後之合金條帶為平坦狀態的磁特性優異且具裁斷性之非晶質合金條帶及其製造方法與非晶質合金條帶片。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就本揭示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以下亦僅稱為「合金條帶」。)及其製造方法與非晶質合金條帶片詳細地說明。
在本說明書中,使用「~」所顯示之數值範圍意指包含記載於「~」之前後的數值作為下限值及上限值之範圍。 又,在本說明書中,所謂「製程」之用語不僅是獨立之製程,即使無法與其他製程明確地區別時,只要可達成該製程所期之目的,亦包含在本用語內。 在本說明書中,「非晶質合金條帶」意指長形之合金條帶。 在本說明書中,「非晶質合金條帶片」意指從(長形)非晶質合金條帶切割之片狀非晶質合金條帶,較佳可為薄長方形或對長向以30~60(對45-15~+15)之角度切割的非晶質合金條帶片。
在本說明書中,鐵(Fe)、硼(B)、及矽(Si)各元素之含有比(原子%)意指令Fe、B、及Si之總和為100原子%時的含有比率。又,碳(C)之含有比率(原子%)係相對於Fe、Si及B之總和量100.0原子%的含有比率。 此外,顯示Fe之含有比的「100-a-b」亦可包含含有從由例如Nb、Mo、V、W、Mn、Cr、Cu、P及S構成之群組選擇的至少1種元素之不可避免的雜質。
<非晶質合金條帶及非晶質合金條帶片> 本揭示之非晶質合金條帶具有以下述組成式(A)顯示之組成,並具裁斷性,且保磁力Hc 在1.0A/m以下之範圍。 本揭示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係磁特性與裁斷性、即脆化抑制兩立。
又,本揭示之非晶質合金條帶片係指將非晶質合金條帶切割成所期大小的切片。 此外,非晶質合金條帶之組成的說明亦適用於從(長形)非晶質合金條帶切割之非晶質合金條帶片。
本揭示之非晶質合金條帶具有以下述組成式(A)顯示之組成。 又,具有以組成式(A)顯示之組成的非晶質合金條帶片係藉將具有以組成式(A)顯示之組成的非晶質合金條帶熱處理後,將非晶質合金條帶切斷而製造。 熱處理之較佳態樣係後述本揭示之製造方法的「升溫製程」及「降溫製程」之態樣。
Fe100-a-b Ba Sib Cc …組成式(A) 在組成式(A),a及b顯示組成中之原子比,分別滿足下述範圍。c顯示相對於Fe、Si及B之總和量100.0原子%的C之原子比,滿足下述範圍。 13.0原子%≦a≦16.0原子% 2.5原子%≦b≦5.0原子% 0.20原子%≦c≦0.35原子% 79.0原子%≦100-a-b≦83.0原子%
以下,就上述組成式(A)更詳細地說明。 組成式(A)中之Fe的原子比(原子%)以「100-a-b」求出。Fe係非晶質合金條帶之主成分,為決定磁特性之主元素。 此外,顯示Fe之含有比的「100-a-b」亦可包含含有從由例如Nb、Mo、V、W、Mn、Cr、Cu、P及S構成之群組選擇的至少1種元素之不可避免的雜質。此不可避免之雜質的含有量宜為1原子%以下之範圍。
本揭示之非晶質合金條帶及非晶質合金條帶片具有以上述組成式(A)顯示之組成。 即,本揭示之非晶質合金條帶(Fe基非晶質合金之薄片)係含有79.0[=(100-a-b)=(100-16.0-5.0)]原子%以上之Fe(包含不可避免之雜質)的Fe基非晶質合金條帶(Fe基非晶質合金之薄片)。藉使合金組成中之Fe的含有比率較高,可更有效地抑制脆化。 「100-a-b」為79.0以上,以80.5以上為佳,以81.0以上為較佳。 「100-a-b」(原子%)之上限按a、b決定,為83.0以下。 在上述中,「100-a-b」宜特別滿足下述範圍。 80.5原子%≦100-a-b≦83.0原子%
組成式(A)之B的原子比a為13.0原子%以上、16.0原子%以下。B具有在非晶質合金條帶中將非晶質狀態維持穩定之功能。 在本揭示中,藉a為13.0原子%以上,可有效顯現B之上述功能。又,由於藉a為16.0原子%以下,可確保Fe之含有量,故非晶質合金條帶及非晶質合金條帶片之飽和磁通密度Bs 提高,而可使B80 高。 其中,B之原子比a宜滿足下述範圍。 14.0原子%≦a≦16.0原子%
組成式(A)之Si的原子比b為2.5原子%以上、5.0原子%以下。 Si具有使非晶質合金條帶之結晶化溫度上升且形成表面氧化膜之功能。 在本揭示,藉b為2.5原子%以上,可有效地顯現Si之上述功能。因而,可進行更高溫之熱處理。又,由於藉b為5.0原子%以下,可確保Fe之含有量,故非晶質合金條帶之飽和磁通密度Bs 提高。 Si之原子比b宜滿足下述範圍。 3.0原子%≦b≦4.5原子%
組成式(A)之C的原子比c為0.20原子%以上、0.35原子%以下。藉Fe-B-Si系非晶質合金條帶之組成含有C(碳),條帶之占空因數提高。此理由係因藉添加C,可更提高條帶之表面的平坦性之故。 C之原子比c的較佳之範圍係0.23原子%以上、0.30原子%以下。
本揭示之非晶質合金條帶的磁特性具有良好之磁通密度及保磁力。 本揭示之非晶質合金條帶具有高磁通密度(B80 及B800 )。此外,B80 係以80A/m的磁場磁化之際的磁通密度,B800 係以800A/m的磁場磁化之際的磁通密度。 本揭示之非晶質合金條帶的磁通密度B80 以1.45T以上為佳,以1.50T以上為較佳。當磁通密度B80 為1.45T以上時,由非晶質合金條帶製作之磁心呈現軟磁性,而可獲得各種軟磁性應用零件。
又,本揭示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係保磁力(Hc )抑制為低。 保磁力以1.0A/m以下為佳,以0.8A/m以下為較佳。當保磁力為1.0A/m以下時,磁滯損失低,由非晶質合金條帶製作之磁心為低鐵損之磁心。
磁通密度(B80 、B800 )及保磁力(Hc )係使用直流磁化測定裝置SK110(Metron技研股份有限公司製)求出之值。 B80 係使用直流磁化測定裝置SK110並以磁場強度80A/m求出之值,B800 係使用直流磁化測定裝置SK110並以磁場強度800A/m求出之值。 保磁力(Hc )係從以磁場強度800A/m測定之磁滯曲線求出的值。
本揭示之非晶質合金條帶於最高到達溫度為410℃以上之溫度範圍的熱處理後,亦抑制了脆化。顯示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脆化程度的脆性指標如後述已知有裁斷性、180彎曲試驗及撕裂試驗。
本揭示之非晶質合金條帶具裁斷性。具裁斷性意指可以剪刀裁斷合金條帶。 裁斷性係顯示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脆化程度的脆性指標。具體而言,將合金條帶以用2個刀刃夾持來裁斷的裁斷具(例如剪刀)裁斷之際,分割成大約直線,非直線之斷裂部分為全裁斷尺寸之5%以下,藉此,予以評估。
除了上述裁斷性,第2脆性指標有180彎曲試驗。藉將合金條帶彎曲180並目視觀察合金條帶之彎曲部分有無產生斷裂部而評估。在令合金條帶之光澤面(鑄造時之自由凝固面)為外側並使其彎曲時及令合金條帶之非光澤面(接觸鑄造時的冷卻輥之側的面)為外側並使其彎曲時,有評估結果不同之情形。 又,第3脆性指標有撕裂試驗之拉張脆性評估。具體而言,以JIS C 2534(2017)所規定之「脆性碼」顯示。 在JIS C 2534(2017)中,無合金條帶之寬度不到142.2mm之記載,從「自試片之兩鑄造邊緣往寬度方向12.7mm及25.4mm以及寬度方向中央部的5處」之記載,可視為只要12.7mm+25.4mm=38.1mm之位置為中央部,亦即合金條帶寬度為(38.1mm×2=)76.2mm寬度以上,可進行同等之評估。 另一方面,當如本揭示,合金條帶之寬度為20mm以上,且如上述,寬度為不到76.2mm之條帶寬度時,可為以下之評估方法。 即,以下述(1)~(2)評估而統計各試片之脆性點數,從所得之脆性點數量的總和數決定「脆性碼」。「脆性碼」之指標顯現越小數值,越不脆化。此外,脆性點係指撕裂非晶質條帶之際,產生裂口之路徑、方向之變化、裂片分離等非晶質條帶之損傷的區域。 (1)合金條帶之寬度為20mm以上、不到50.8mm時,統計5個試片條帶寬度方向中央部之1處脆性點數量。 (2)當合金條帶之寬度為50.8mm以上、不到76.2mm時,統計2個試片從兩鑄造邊緣往寬度方向12.7mm及寬度方向中央部之3處的脆性點數量。
非晶質合金條帶以JIS C 2534(2017)所規定的拉張脆性之脆性碼為3以下為佳,以該脆性碼為2或1為較佳。
非晶質合金條帶之厚度以20μm~30μm為佳。 當厚度為20μm以上時,可確保非晶質合金條帶之機械強度,而可抑制非晶質合金條帶片之斷裂。非晶質合金條帶之厚度以22μm以上為較佳。又,當厚度為30μm以下時,在鑄造後之非晶質合金條帶,可獲得穩定之非晶質狀態。
非晶質合金條帶各自與長向垂直相交之寬度宜為20mm以上,寬度以20mm~220mm以下為佳,寬度以25mm~220mm以下為較佳。 當非晶質合金條帶之寬度為20mm以上時,可以良好生產性製作磁心。又,當非晶質合金條帶之寬度為220mm以下時,可抑制寬度方向之厚度及磁特性的偏差,而易確保穩定生產性。
前述之本揭示的非晶質合金條帶只要為使用具有由Fe、Si、B、C及不可避免之雜質構成的組成之非晶質合金條帶,製作具有以組成式(A)顯示之組成的非晶質合金條帶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選擇任意之製造方法。 其中,本揭示之非晶質合金條帶宜以下述方法(本揭示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造方法)製造,前述方法具有下列製程:準備具有由Fe、Si、B、C及不可避免之雜質構成的組成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以下亦稱為「條帶準備製程」。);在以拉伸應力5MPa~100MPa使非晶質合金條帶伸張之狀態下,令平均升溫速度為50℃/秒以上、不到800℃/秒,而使非晶質合金條帶升溫至410℃~480℃之範圍的最高到達溫度(以下亦稱為「升溫製程」。);在以拉伸應力5MPa~100MPa使該非晶質合金條帶伸張之狀態下,令平均降溫速度為120℃/秒以上、不到600℃/秒,而使已升溫之非晶質合金條帶從該最高到達溫度降溫至降溫傳熱媒體溫度(以下亦稱為「降溫製程」。)。 Fe100-a-b Ba Sib Cc …組成式(A) 此外,組成式(A)中之a、b及c的細節以及較佳之態樣如前述。
當將非晶質合金條帶加熱而達一定溫度以上時,結構鬆弛便在保持非晶質相之狀態下進行。進而,當加熱至結晶化溫度以上時,結晶化便開始。 非晶質合金條帶因結構鬆弛,其優異之磁特性明顯化。另一方面,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脆化則同時進行。以往,優異之磁特性及脆性抑制並不易兩立。 在本揭示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中,藉對預定之非晶質合金組成的合金條帶以預定之溫度分布(升溫速度、最高到達溫度、降溫速度),往合金條帶長向施加預定拉伸應力而進行熱處理,可抑制合金條帶之脆化,且可獲得優異之磁特性。又,藉賦予拉伸應力,可往合金條帶之長向(鑄造方向)賦予磁異向性。
<條帶準備製程> 本揭示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造方法包含有準備具有由Fe、Si、B、C及不可避免之雜質構成的組成之非晶質合金條帶的製程。 非晶質合金條帶可以對軸旋轉之冷卻輥噴出合金熔液之液體淬火法等眾所皆知之方法製造。惟,準備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程未必為製造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程,亦可為僅準備預先製造之非晶質合金條帶的製程。
<升溫製程> 本揭示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造方法包含有下述製程,前述製程係在以拉伸應力5MPa~100MPa使非晶質合金條帶伸張之狀態下,令平均升溫速度為50℃/秒以上、不到800℃/秒,而升溫至410℃~480℃之範圍的最高到達溫度。
在本製程中,只要為可將非晶質合金條帶調節為上述平均升溫速度,且可升溫至上述最高到達溫度之方法,可以任何方法進行熱處理。 熱處理時,亦可藉使非晶質合金條帶一面在伸張之狀態下移動,一面接觸傳熱媒體(在本製程為升溫傳熱媒體),而將非晶質合金條帶升溫。
此外,「在伸張之狀態下移動」係指非晶質合金條帶在被施加了拉伸應力之狀態下連續移動。在降溫製程亦相同。 對非晶質合金條帶施加之拉伸應力在5MPa~100MPa之範圍,以10MPa~75MPa為佳,以20MPa~50MPa為較佳。 當拉伸應力為5MPa以上時,可賦予製造之非晶質合金條帶的磁異向性。又,當拉伸應力為100MPa以下時,可抑制非晶質合金條帶之斷裂。 伸張之非晶質合金條帶的拉伸應力以使合金條帶連續移動之裝置(例如後述之串聯退火裝置)的移動控制機構控制,以用移動控制機構控制之張力除以合金條帶之截面積(寬度×厚度)的值求出。
在本揭示之非晶質合金條帶的熱處理方法中,不僅選擇一定之組成,且將所製造之非晶質合金條帶的平均升溫速度抑制在不到800℃/秒來加熱。藉此,可使磁特性及耐脆化兩立。藉伸張,可以高溫且短時間之熱處理,獲得良好之磁特性。
平均升溫速度因與上述同樣之理由,而為50℃/秒以上、不到800℃/秒,以60℃/秒以上、760℃/秒以下為佳。
平均升溫速度意指升溫前(例如如後述接觸傳熱媒體前)之非晶質合金條帶的溫度與非晶質合金條帶之最高到達溫度(=升溫傳熱媒體之溫度)的溫度差除以非晶質合金條帶接觸傳熱媒體之時間(秒)的值。 具體而言,為如圖1所示之串聯退火裝置時,在非晶質合金條帶之移動方向的距離加熱室20之進入口10mm上游的地點以放射溫度計測定之條帶溫度(加熱前之非晶質合金條帶的溫度、一般為室溫(20℃~30℃))與升溫傳熱媒體之溫度(=最高到達溫度、例如460℃)的溫度差除以接觸升溫傳熱媒體之時間(秒)而求出。此外,在距離該加熱室入口10mm上游之地點不易以放射溫度計測定時,或室溫不明時,可設定為25℃。
串聯退火裝置係指進行串聯退火製程之裝置,該串聯退火製程如圖1~圖4所示,從退繞輥至捲取輥,對長形之非晶質合金條帶施行包含有升溫製程~降溫(冷卻)製程之連續的熱處理製程。
升溫傳熱媒體之溫度宜調整為410℃~480℃。 在本製程中,使非晶質合金條帶升溫至410℃~480℃之最高到達溫度。藉在此溫度範圍將非晶質合金條帶伸張,可往條帶長向施予磁異向性。 最高到達溫度係與升溫傳熱媒體之溫度相同的溫度。 「升溫傳熱媒體之溫度」及「最高到達溫度」係於合金條帶接觸之升溫傳熱媒體的表面設置熱電偶而測定之溫度。
又,在本揭示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造方法中,熱處理時之最高到達溫度為410℃以上。即,本揭示之非晶質合金條帶於最高到達溫度達410℃以上之溫度範圍的熱處理後,亦抑制了脆化。又,本揭示之非晶質合金條帶的熱處理時之最高到達溫度為480℃以下。非晶質合金條帶之熱處理時的最高到達溫度不到410℃或超過480℃時,保磁力(Hc )超過1.0A/m,而不易獲得優異之磁特性。即,如上述,藉使熱處理時之最高到達溫度為410℃~480℃,可抑制脆化,且可獲得優異之磁特性(低保磁力)。 此外,令平均升溫速度為200℃/秒以上時,當最高到達溫度不到450℃,脆性碼易小,令平均升溫速度為300℃/秒以上時或500℃/秒以上時,當最高到達溫度不到450℃,脆性碼易小。
態樣宜為從傳熱媒體側吸引條帶,提高條帶與傳熱媒體之接觸程度而升溫。此時,傳熱媒體亦可於與條帶接觸之面具有吸引孔,藉在吸引孔減壓吸引,而使傳熱媒體具有吸引孔之面吸引吸附條帶。藉此,合金條帶對傳熱媒體之接觸性提高,而易升溫,且易調整升溫速度。 又,在本製程中,亦可於升溫後,在傳熱媒體上將非晶質合金條帶之溫度保持一定時間。
<降溫製程> 接著,本揭示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造方法具有下述製程,前述製程係在以拉伸應力5MPa~100MPa使在上述升溫製程升溫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伸張的狀態下,令平均降溫速度為120℃/秒以上、不到600℃/秒,而從上述最高到達溫度降溫至降溫傳熱媒體溫度。
在本製程中,只要為可將非晶質合金條帶調節為上述平均降溫速度而可降溫至上述降溫傳熱媒體溫度之方法,可以任一方法進行。 降溫處理亦可藉使非晶質合金條帶一面在伸張之狀態下移動,一面接觸傳熱媒體(在本製程為降溫傳熱媒體),而使非晶質合金條帶降溫。
對非晶質合金條帶施加之拉伸應力與升溫製程同樣地,在5MPa~10MPa之範圍,以10MPa~75MPa為佳,以20MPa~50MPa為較佳。 當拉伸應力為5MPa以上時,可賦予製造之非晶質合金條帶的磁異向性。又,當拉伸應力為100MPa以下時,可抑制非晶質合金條帶之斷裂。 伸張之非晶質合金條帶的拉伸應力如上述,以使合金條帶連續移動之裝置(例如後述之串聯退火裝置)的移動控制機構控制,以用移動控制機構控制之張力除以合金條帶之截面積(寬度×厚度)的值求出。
降溫傳熱媒體之溫度(降溫傳熱媒體溫度)宜為200℃以下之溫度範圍。 在此,降溫傳熱媒體溫度係指在本製程降溫之際的到達溫度,亦可為200℃、150℃、100℃或室溫(例如20℃)等溫度,可適宜設定。 「降溫傳熱媒體溫度」係於合金條帶接觸之升溫傳熱媒體的表面設定熱電偶而測定之溫度。
在本揭示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造方法中,如前述,選擇一定之組成,經過升溫製程後,再將平均降溫速度抑制在不到600℃/秒而使非晶質合金條帶降溫。藉此,可使優異之磁特性及脆化抑制兩立。
平均降溫速度因與上述相同之理由,而以150℃/秒以上、不到600℃/秒為佳,以190℃/秒以上、不到600℃/秒為較佳,以190℃/秒以上、500℃/秒以下為更佳。
平均降溫速度意指從例如最高到達溫度降溫至降溫傳熱媒體之溫度時,非晶質合金條帶之最高到達溫度(=升溫傳熱媒體之溫度)與降溫傳熱媒體之溫度的溫度差除以從非晶質合金條帶離開升溫傳熱媒體之時間點至離開降溫傳熱媒體之時間點的時間(秒)之值。 具體而言,為如圖1所示之串聯退火裝置時,以非晶質合金條帶之移動方向的升溫傳熱媒體(圖1中之加熱板22)之溫度(=最高到達溫度)與降溫傳熱媒體(圖1中之冷卻板32)之溫度的溫度差除以從升溫傳熱媒體離開之時間點至從降溫傳熱媒體離開之時間點的時間(秒)而求出。 在此,冷卻室為1個,而當連結裝備複數個冷卻室時(有將最上游之冷卻室稱為第1冷卻室、將第1冷卻室之下游的冷卻室稱為第2冷卻室等之情形。)時,則為非晶質合金條帶移動方向最上游之(第1)冷卻室的平均降溫速度(最高到達溫度與第1降溫傳熱媒體之溫度的溫度差除以從非晶質合金條帶離開升溫傳熱媒體之時間點至離開第1降溫傳熱媒體之時間點的時間(秒)之值)。
在上述升溫製程及降溫製程使用之傳熱媒體可舉板、雙輥等為例。 傳熱媒體之材質可舉銅、銅合金(青銅、黃銅等)、鋁、鐵、鐵合金(不鏽鋼等)等為例。此當中,銅、銅合金、或鋁之熱電功率(熱傳導率)高而較佳。 傳熱媒體亦可施行鍍Ni、鍍Ag等電鍍處理。
冷卻方法亦可為使合金條帶從升溫用傳熱媒體離開後曝露於大氣而冷卻之方法,從冷卻速度之觀點而言,宜使用冷卻器將合金條帶強制冷卻。冷卻器可為將冷風送至條帶而冷卻之非接觸型冷卻器,亦可為令上述傳熱媒體之溫度為例如200℃以下而使條帶接觸而降溫之接觸型冷卻器。傳熱媒體亦可於與條帶之接觸面具有吸引孔,藉在吸引孔減壓吸引而使條帶吸引吸附至傳熱媒體具有吸引孔之面。藉此,合金條帶之傳熱媒體的接觸性提高,易降溫,而易調整降溫速度。
降溫之際使用傳熱媒體時,宜使在升溫製程加熱之合金條帶從升溫製程之傳熱媒體離開,將合金條帶降溫。此時,冷卻器亦可為將冷風送至條帶而降溫之非接觸型冷卻器。從合金條帶之降溫速度的觀點而言,態樣宜為使用令傳熱媒體之溫度為100℃以下而使合金條帶接觸而降溫之接觸型冷卻器。傳熱媒體可使用與可在升溫製程使用者相同的傳熱媒體。
降溫使用傳熱媒體,使合金條帶接觸而降溫至降溫傳熱媒體溫度之態樣易連續進行自升溫製程起之降溫,合金條帶對傳熱媒體之接觸係令從升溫製程之最高到達溫度降溫至降溫傳熱媒體溫度之際的平均降溫速度為120℃/秒以上、不到600℃/秒而進行。 此時,在本揭示之非晶質合金條帶的製造中,以使移動之非晶質合金條帶升溫之傳熱媒體(升溫傳熱媒體)的接觸面與使移動之非晶質合金條帶降溫的傳熱媒體(降溫傳熱媒體)之接觸面分別以平面狀態配置為佳,以平面狀態之各接觸面配置於同一平面內為較佳。藉平面狀態之各接觸面配置於同一平面上,可更易連續進行自升溫製程起之降溫。
本揭示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造方法宜使用圖1~圖4所示之具有加熱室及冷卻室的串聯退火裝置來實施。
如圖1所示,串聯退火裝置100包含有從合金條帶之捲繞體11將合金條帶10退繞之退繞輥12(退繞裝置)、加熱從退繞輥12退繞之合金條帶10的加熱板(傳熱媒體)22、將經加熱板22加熱之合金條帶10降溫的冷卻板(傳熱媒體)32、捲取經冷卻板32降溫之合金條帶10的捲取輥14(捲取裝置)。在圖1中,以箭號R顯示合金條帶10之移動方向。
於退繞輥12設置有合金條帶之捲繞體11。 藉退繞輥12往箭號U之方向軸旋轉,而從合金條帶之捲繞體11將合金條帶10退繞。 在此一例中,退繞輥12自身具有旋轉機構(例如馬達)亦可,退繞輥12自身不具有旋轉機構亦可。 即使退繞輥12自身不具有旋轉機構時,亦可與後述捲取輥14所行之合金條帶10的捲取動作連動,而從設置於退繞輥12之合金條帶的捲繞體11將合金條帶10退繞。
在圖1中,如以圓包圍之放大部分所示,加熱板22具有供從退繞輥12退繞之合金條帶10一面接觸一面移動的第1平面22S。此加熱板22藉由第1平面22S加熱一面接觸第1平面22S一面在第1平面22S上移動之合金條帶10。藉此,可穩定地急速加熱移動中之合金條帶10。
加熱板22連接於圖中未示之熱源,以從此熱源供給之熱加熱至所期之溫度。加熱板22亦可於加熱板22自身之內部具有熱源來取代連接於熱源,抑或也連接於熱源。 加熱板22之材質可舉不鏽鋼、Cu、Cu合金、Al合金等為例。
加熱板22收容於加熱室20。 加熱室20除了對加熱板22之熱源外,另外亦可具有用以控制加熱室之溫度的熱源。 加熱室20於合金條帶10之移動方向(箭號R)的上游側及下游側分別具有供合金條帶進入或退出之開口部(圖未示)。合金條帶10通過上游側之開口部亦即進入口,進入加熱室20內,通過下游側之開口部亦即退出口從加熱室20內退出。
又,在圖1中,如以圓包圍之放大部分所示,冷卻板32具有供合金條帶10一面接觸一面移動之第2平面32S。此冷卻板32藉由第2平面32S將一面接觸第2平面32S一面在第2平面32S上移動之合金條帶10降溫。
冷卻板32可具有冷卻機構(例如水冷機構),亦可不具有特別之冷卻機構。 冷卻板32之材質可舉不鏽鋼、Cu、Cu合金、Al合金等為例。
冷卻板32收容於冷卻室30。 冷卻室30可具有冷卻機構(例如水冷機構),亦可不具有特別之冷卻機構。即,冷卻室30之冷卻的態樣可為水冷,亦可為空冷。 冷卻室30於合金條帶10之移動方向(箭號R)的上游側及下游側分別具有供合金條帶進入或退出之開口部(圖中未示)。合金條帶10通過上游側之開口部亦即進入口進入冷卻室30內,通過下游側之開口部亦即退出口從冷卻室30內退出。
捲取輥14具有往箭號W之方向軸旋轉的旋轉機構(例如馬達)。藉捲取輥14之旋轉,可以所期之速度捲取合金條帶10。
串聯退火裝置100於退繞輥12與加熱室20之間沿著合金條帶10之移動路徑,包含有導輥41、張力輥60(拉伸應力調整裝置之一)、導輥42、以及1對導輥43A與43B。拉伸應力之調整亦可藉退繞輥12及捲取輥14之動作控制進行。 張力輥60設成可於鉛直方向(圖4中之兩側箭號的方向)移動。藉調整此張力輥60之鉛直方向的位置,可調整合金條帶10之拉伸應力。張力輥62亦相同。 從退繞輥12退繞之合金條帶10經由該等導輥及張力輥被引導至加熱室20內。
串聯退火裝置100於加熱室20與冷卻室30之間具有1對導輥44A及44B、以及1對導輥45A及45B。 從加熱室20退出之合金條帶10經由該等導輥被引導至冷卻室30內。
串聯退火裝置100於冷卻室30與捲取輥14之間,沿著合金條帶10之移動路徑,包含有1對導輥46A及46B、導輥47、張力輥62、導輥48、導輥49以及導輥50。 張力輥62設成可於鉛直方向(圖4中之兩側箭號的方向)移動。藉調節此張力輥62之鉛直方向的位置,可調整合金條帶10之拉伸應力。 從冷卻室30退出之合金條帶10經由該等導輥及張力輥被引導至捲取輥14。
在串聯退火裝置100,配置於加熱室20之上游側及下游側的導輥為了使合金條帶10與加熱板22之第1平面整面接觸,而具有調整合金條帶10之位置的功能。 在串聯退火裝置100,配置於冷卻室30之上游側及下游側的導輥為了使合金條帶10與冷卻板32之第2平面整面接觸,而具有調整合金條帶10之位置的功能。
圖2係顯示圖1所示之串聯退火裝置100的加熱板22之概略平面圖,圖3係圖2之III-III線截面圖。 如圖2及圖3所示,於加熱板22之第1平面(即,與合金條帶10接觸之面)設有複數之開口部24(吸引構造)。各開口部24分別構成貫穿加熱板22之貫穿孔25的一端。
在此一例中,複數之開口部24遍及與合金條帶10接觸之區域整區,配置成二維形狀。 複數之開口部24的具體配置不限圖2所示之配置。如圖2所示,複數之開口部24宜遍及與合金條帶10接觸之區域整區,配置成二維狀。 又,開口部24之形狀宜形成為具有平行部(平行之2邊)的長形。開口部24之長度方向為對合金條帶10之行進方向構成直角的方向。 開口部24之形狀不限圖2所示之形狀,亦可適用圖2所示之形狀以外的長形、橢圓形(包含圓形)、多角形(例如長方形)等所有形狀。
在串聯退火裝置100,藉以圖中未示之吸引裝置(例如真空泵)將貫穿孔25之內部空間排氣(參照箭號S),可將移動中之合金條帶10吸引至加熱板22之設有開口部24的第1平面22S。藉此,可使移動中之合金條帶10更穩定地接觸加熱板22之第1平面22S。 此外,在此一例中,貫穿孔25從加熱板22之第1平面22S貫穿至第1平面22S之反面側平面。貫穿孔亦可從第1平面22S貫穿至加熱板22之側面。
圖4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加熱板的變形例(加熱板122)之概略平面圖。 如圖4所示,在此變形例中,加熱板122在合金條帶10之移動方向(箭號R),分割成3個區域(區域122A~122C)。 在區域122A~122C,與圖2所示之加熱板22同樣地,各複數之開口部124A、124B、124C遍及與合金條帶10接觸之區域整區,配置成二維形狀。開口部124A、124B、124C分別構成貫穿加熱板122之貫穿孔的一端,於各區域之複數的貫穿孔安裝有分別與複數之貫穿孔連通的排氣管126A、126B及126C。又,藉透過排氣管126A、126B及126C以圖中未示之吸引裝置(例如真空泵)將貫穿孔之內部空間排氣(參照箭號S),可將移動中之合金條帶10吸引至加熱板122之設有開口部124A、124B及124C的第1平面。
~升溫製程及降溫製程之較佳態樣~ 升溫製程及降溫製程之較佳一態樣可舉下述態樣為例,前述態樣(以下稱為「態樣X」。)係使用具有傳熱媒體之串聯退火裝置,使合金條帶接觸與合金條帶接觸之面彼此位於同一平面內的升溫傳熱媒體及降溫傳熱媒體而一面施加張力,一面進行熱處理,藉此,製作非晶質合金條帶。
非晶質合金條帶片係將非晶質合金條帶切斷而切割出之結構。 非晶質合金條帶片之切割(即,非晶質合金條帶之切斷)可使用剪切等眾所皆知之切斷手段來進行。
在獲得上述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程中,將非晶質合金條帶捲取而形成捲繞體時,在切割出非晶質合金條帶片之製程中,從非晶質合金條帶之捲繞體將非晶質合金條帶退繞,從退繞之非晶質合金條帶切割出非晶質合金條帶片。 [實施例]
以下,以實施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本發明只要不超過其主旨,並非限於以下之實施例。
(實施例1、2、比較例1~5) <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作> 以對軸旋轉之冷卻輥噴出合金熔液的液體淬火法製造了具有Fe80.8 Si3.9 B15.3 C0.32 (原子%;實施例1及比較例1、2)、Fe81.3 Si4.0 B14.7 C0.25 (原子%;實施例2及比較例3、4)、或Fe81.0 Si8.1 B11.8 C0.30 (原子%;比較例5)之組成的寬度30mm、厚度25μm之非晶質合金條帶。
接著,使用加熱室具有傳熱媒體之與圖1同樣地構成的串聯退火裝置,在使非晶質合金條帶伸張之狀態下,使上述非晶質合金條帶進入加熱室,使進入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以上述態樣X接觸傳熱媒體而進行了熱處理。熱處理係在下述之範圍改變傳熱媒體之溫度而進行。接著,進入冷卻室使非晶質合金條帶從升溫時之最高到達溫度降溫至25℃。熱處理時之平均升溫速度及平均降溫速度如表1~表3所示。之後,使施行了熱處理之非晶質合金條帶從冷卻室退出。然後,將非晶質合金條帶捲取而形成捲繞體。
製造條件如以下所示。 <製造條件> 傳熱媒體:青銅製板 最高到達溫度(升溫傳熱媒體之溫度):參照下述表1~表3 對非晶質合金條帶施加之拉伸應力:25MPa 串聯退火處理速度:0.2m/秒 非晶質合金條帶與升溫傳熱媒體之接觸時間:6.0秒 非晶質合金條帶與降溫傳熱媒體之接觸時間:6.0秒 平均升溫速度:參照下述表1~表3 平均降溫速度:參照下述表1~表3
升溫傳熱媒體及降溫傳熱媒體之溫度以設置於合金條帶接觸之傳熱媒體的表面之熱電偶測定。 平均升溫速度係在非晶質合金條帶之移動方向的距離加熱室20之進入口10mm上游的地點以放射溫度計測定之非晶質合金條帶溫度(加熱前之條帶溫度=通常為室溫,在本實施例中為25℃。)與最高到達溫度(=升溫傳熱媒體(圖1中之加熱板22)之溫度;設定為350℃~530℃)之溫度差除以接觸傳熱媒體之時間(秒)而求出。 平均降溫速度係非晶質合金條帶之移動方向的升溫傳熱媒體(圖1中之加熱板22)之溫度(=最高到達溫度)與25℃之降溫傳熱媒體(圖1中之冷卻板32)的溫度之溫度差除以非晶質合金條帶從升溫傳熱媒體離開之時間點至從降溫傳熱媒體離開之時間點的時間(秒)而求出。
在此,在串聯退火中,令非晶質合金條帶之移動速度為一定,即,令升溫傳熱媒體與非晶質合金條帶之接觸時間為一定時,藉改變升溫傳熱媒體之溫度(=最高到達溫度),可控制平均升溫速度。舉例而言,為後述表4之串聯退火處理速度0.5m/秒時,當令升溫前之合金條帶溫度為25℃,令接觸升溫傳熱媒體之時間為2.4秒,使升溫傳熱媒體之溫度(=非晶質合金條帶之最高到達溫度)在380℃~510℃之間變化時,平均升溫速度可控制在148℃/秒~202℃/秒之間。
<非晶質合金條帶片之製作> 接著,藉從進行串聯退火處理後之非晶質合金條帶的捲繞體將非晶質合金條帶退繞,裁斷所退繞之非晶質合金條帶,而切割出長向長度為280mm之非晶質合金條帶片。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裁斷以剪切進行。
<測定及評估> 就在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所製作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以以下之方法進行了脆性指標(裁斷性、180彎曲試驗、及拉張脆性)之評估。於表1~表3顯示結果。
-第1脆性指標:裁斷性- 使用藉傳熱媒體之溫度改變平均升溫速度或平均降溫速度及最高到達溫度而製作之複數的非晶質合金條帶,以不鏽鋼製剪刀(Westcott公司製、製品名:Westcott 8" All Purpose Preferred Stainless Steel Scissors)裁斷了非晶質合金條帶。根據以下之評估基準,評估了此時之裁斷性的有無。 <評估基準> 有:分割成大約直線,非直線之斷裂部分為全裁斷尺寸之5%以下。 無:非直線之斷裂部分超過全裁斷尺寸之5%。
-第2脆性指標:180彎曲試驗- 使用以傳熱媒體之溫度改變平均升溫速度或平均降溫速度及最高到達溫度而製作之複數的非晶質合金條帶,進行令非晶質合金條帶之光澤面(鑄造時之自由凝固面)為外側並使其彎曲180之180彎曲試驗及令非晶質合金條帶之非光澤面(鑄造時之冷卻輥接觸面)為外側並使其彎曲180之180彎曲試驗,目視觀察合金條帶之彎曲部分有無產生斷裂部,根據以下之評估基準作了評估。 <評估基準> 無:合金條帶之彎曲部分無斷裂部之產生。 有:合金條帶之彎曲部分有斷裂部之產生。
-第3脆性指標:拉張脆性- 對寬度為76.2mm以上之合金條帶,以JIS C 2534(2017)8.4.4.2所記載之方法作了評估。又,對寬度為20mm以上、不到76.2mm之合金條帶,以前述方法作了評估。
-保磁力(Hc )- 使用直流磁化測定裝置SK110(Metron技研股份有限公司製),從以磁場強度800A/m測定之磁滯曲線求出。
[表1] Fe80.8 Si3.9 B15.3 C0.32 (原子%)
Figure 107123046-A0304-0001
[表2] Fe81.3 Si4.0 B14.7 C0.25 (原子%)
Figure 107123046-A0304-0002
[表3] Fe80.1 Si8.1 B11.8 C0.30 (原子%)
Figure 107123046-A0304-0003
如表1、表2所示,Fe量為80.5原子/%以上之組成在最高到達溫度480℃以下,獲得了具有裁斷性之結果。 如表1所示,在合金組成Fe80.8 Si3.9 B15.3 C0.32 方面,在實施例1,在最高到達溫度410~480℃、平均升溫速度64~76℃/秒、平均降溫速度193~228℃/秒之條件下,保磁力Hc 為1.00A/m以下,具有裁斷性。在最高到達溫度410℃、平均升溫速度64℃/秒、平均降溫速度193℃/秒之條件下,在180彎曲試驗未觀察到斷裂部。又,關於拉張脆性,脆性碼係1,為良好。在最高到達溫度420℃之條件下,保磁力Hc 小至0.80,在180彎曲試驗,未觀察到斷裂部。又,關於拉張脆性,脆性碼係3,為良好。 另一方面,在比較例1,由於最高到達溫度低至400℃(不到410℃),故保磁力Hc 為超過1.0A/m而大至1.60A/m之值。又,在比較例2,由於最高到達溫度為490℃,超過480℃,故Hc 大至1.20A/m。可知雖具裁斷性,但在180彎曲試驗觀察到斷裂部,關於拉張脆性,脆性碼係5,為易碎裂之條帶。
如表2所示,在合金組成Fe81.3 Si4.0 B14.7 C0.25 方面,在實施例2,在最高到達溫度410~480℃、平均升溫速度64~76℃/秒、平均降溫速度193~228℃/秒之條件下,保磁力Hc 為0.90A/m以下,具有裁斷性。在最高到達溫度410℃、平均升溫速度64℃/秒、平均降溫速度193℃/秒之條件下,保磁力Hc 小至0.70A/m,在180彎曲試驗未觀察到斷裂部。又,關於拉張脆性,脆性碼亦係2,為良好。 另一方面,在比較例3,由於熱處理溫度低至最高到達溫度不到380℃,故保磁力Hc 為超過1.0A/m而大至1.10A/m之值。又,在比較例4,由於熱處理時之最高到達溫度為500℃,超過480℃,故Hc 大至2.00A/m。可知亦無裁斷性,為易碎裂之條帶。
表3之比較例5係合金組成偏離組成式(A)之例,在所有熱處理條件,顯示Hc 大至1.10以上之值。
如以上,形成為滿足組成式(A)之合金組成(Fe100-a-b Ba Sib Cc ),在特定之平均升溫速度及平均降溫速度下維持一定之最高到達溫度,使非晶質合金條帶在以特定範圍之拉伸應力伸張的狀態下移動而進行熱處理,藉此,得到了具備優異之磁特性(低保磁力Hc )且具裁斷性、亦即達成脆化抑制之非晶質合金條帶。
(實施例3~5、比較例6~11) 以對軸旋轉之冷卻輥噴出合金熔液的液體淬火法,製作了具有Fe81.7 Si3.7 B14.6 C0.28 (原子%)之組成的寬度142.2mm、厚度25μm之非晶質合金條帶。 接著,以上述態樣X,使用具有傳熱媒體之串聯退火裝置,使上述非晶質合金條帶接觸傳熱媒體,將最高到達溫度及串聯退火處理速度如表5~表7所示般設定而施行了熱處理。使施行了熱處理之非晶質合金條帶從傳熱媒體退出,於冷卻室30使用冷卻用傳熱媒體,降溫至室溫(25℃)。之後,捲取非晶質合金條帶,形成非晶質合金條帶之捲繞體。製造條件如下所示。 接著,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製作非晶質合金條帶片,再進行測定及評估。於下述表5~表7顯示測定及評估之結果。
<製造條件> 傳熱媒體:青銅製板 (升溫傳熱媒體:升溫板,降溫傳熱媒體:降溫板) 傳熱媒體之溫度:參照下述表5~表7 對非晶質合金條帶施加之拉伸應力:40MPa 非晶質合金條帶與傳熱媒體之接觸時間:參照下述表4 平均升溫速度:參照下述表5~表7 平均降溫速度:參照下述表5~表7 最高到達溫度(升溫傳熱媒體之溫度):參照下述表5~表7
[表4] 升溫製程
Figure 107123046-A0304-0004
降溫製程
Figure 107123046-A0304-0005
*1:合金條帶與加熱板接觸之時間 *2:從合金條帶離開加熱板之時間點至離開冷卻板之時間點的時間
[表5] Fe81.7 Si3.7 B14.6 C0.28 (原子%) (處理速度:0.5m/秒)
Figure 107123046-A0304-0006
[表6] Fe81.7 Si3.7 B14.6 C0.28 (原子%) (處理速度:1.0m/秒)
Figure 107123046-A0304-0007
[表7] Fe81.7 Si3.7 B14.6 C0.28 (原子%) (處理速度:1.5m/秒)
Figure 107123046-A0304-0008
在表5~表7,藉在同一合金組成將處理速度(非晶質合金條帶之搬送速度)變更為0.5m/秒、1.0m/秒或1.5m/秒,而為平均升溫速度及平均降溫速度不同之條件的熱處理條件。 在表5之實施例3中,在最高到達溫度410~480℃、平均升溫速度160~190℃/秒、平均降溫速度120~142℃/秒之條件下,Hc 為0.70A/m以下,具裁斷性。又,在最高到達溫度410℃、平均升溫速度160℃/秒、平均降溫速度120℃/秒之條件下,Hc 小至0.70A/m,在180彎曲試驗未觀察到斷裂部。又,拉張脆性評估之脆性碼係3,為良好。在實施例3,藉令最高到達溫度為410℃以上並施加拉伸應力而進行熱處理,而賦予了磁異向性,結果,獲得了低Hc 。後處理不需要用以賦予磁異向性之磁場中處理。 另一方面,在比較例6中,由於最高到達溫度低至380℃(不到410℃),故保磁力Hc 為超過1.0A/m而大至1.10A/m之值。在比較例7中,由於最高到達溫度高至510℃(超過480℃),故無裁斷性。
在表6之實施例4中,在最高到達溫度410~480℃、平均升溫速度321~379℃/秒、平均降溫速度241~284℃/秒之條件下,Hc 為0.90A/m以下,具裁斷性。在最高到達溫度410℃、平均升溫速度321℃/秒、平均降溫速度241℃/秒之條件下,在180彎曲試驗未觀察到斷裂部。又,拉張脆性評估之脆性碼係1,為良好。在最高到達溫度420℃、平均升溫速度329℃/秒、平均降溫速度247℃/秒之條件下,Hc 小至0.80A/m,在180彎曲試驗未觀察到斷裂部。又,拉張脆性評估之脆性碼係1,為良好。在最高到達溫度440℃、平均升溫速度346℃/秒、平均降溫速度259℃/秒之條件下,Hc 小至0.75A/m,在180彎曲試驗未觀察到斷裂部。又,拉張脆性評估之脆性碼係2,為良好。在最高到達溫度450℃、平均升溫速度354℃/秒、平均降溫速度266℃/秒之條件下,Hc 小至0.75A/m,在180彎曲試驗未觀察到斷裂部。又,拉張脆性評估之脆性碼係3,為良好。在實施例4,亦與實施例3同樣地,令最高到達溫度為410℃以上並施加拉伸應力而以熱處理,賦予了磁異向性,獲得了低Hc 。不需要用以賦予磁異向性之後處理。 另一方面,在比較例8,由於最高到達溫度低至390℃(不到410℃),故保磁力Hc 為超過1.0A/m而大至1.10A/m之值。在比較例9,由於最高到達溫度為510℃(超過480℃),故無裁斷性。
在表7之實施例5中,在最高到達溫度440~480℃、平均升溫速度519~569℃/秒、平均降溫速度377~414℃/秒之條件下,Hc 為0.85A/m以下,具裁斷性。在最高到達溫度440℃、平均升溫速度519℃/秒、平均降溫速度377℃/秒之條件下,在180彎曲試驗未觀察到斷裂部。又,拉張脆性評估之脆性碼係1,為良好。在最高到達溫度450℃、平均升溫速度531℃/秒、平均降溫速度386℃/秒之條件下,Hc 小至0.75A/m,在180彎曲試驗未觀察到斷裂部。又,拉張脆性評估之脆性碼係2,為良好。在實施例5,亦與實施例3同樣地,藉令最高到達溫度為410℃以上並施加拉伸應力而進行熱處理,而賦予磁異向性,獲得了低Hc 。不需要用以賦予磁異向性之後處理。 另一方面,在比較例10,由於最高到達溫度低至390℃(不到410℃),故保磁力Hc 為超過1.0A/m而大至2.00A/m之值。在比較例11,由於最高到達溫度為530℃(超過480℃),故無裁斷性。
於2017年7月4日提申之美國暫時申請案62/528,450之揭示其全體因參照而被納入本說明書。 記載於本說明書之所有文獻、專利申請案、及技術規格係與具體且個別地記錄各文獻、專利申請案及技術規格因參照而被納入的情形相同程度地因參照而被納入本說明書中。
10‧‧‧合金條帶11‧‧‧捲繞體12‧‧‧退繞輥14‧‧‧捲取輥20‧‧‧加熱室22‧‧‧加熱板22S‧‧‧第1平面24‧‧‧開口部25‧‧‧貫穿孔30‧‧‧冷卻室32‧‧‧冷卻板32S‧‧‧第2平面41‧‧‧導輥42‧‧‧導輥43A‧‧‧導輥43B‧‧‧導輥44A‧‧‧導輥44B‧‧‧導輥45A‧‧‧導輥45B‧‧‧導輥46A‧‧‧導輥46B‧‧‧導輥47‧‧‧導輥48‧‧‧導輥49‧‧‧導輥50‧‧‧導輥60‧‧‧張力輥62‧‧‧張力輥100‧‧‧串聯退火裝置122‧‧‧加熱板122A‧‧‧區域(加熱板)122B‧‧‧區域(加熱板)122C‧‧‧區域(加熱板)124A‧‧‧開口部124B‧‧‧開口部124C‧‧‧開口部126A‧‧‧排氣管126B‧‧‧排氣管126C‧‧‧排氣管R‧‧‧合金條帶之移動方向S‧‧‧排氣方向U‧‧‧退繞輥軸旋轉之方向W‧‧‧捲取輥軸旋轉之方向III-III‧‧‧線
圖1係顯示用於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造的串聯退火裝置之一例的概略截面圖。 圖2係顯示圖1所示之串聯退火裝置的傳熱媒體之概略平面圖。 圖3係圖2之III-III線截面圖。 圖4係顯示傳熱媒體之變形例的概略平面圖。
10‧‧‧合金條帶
11‧‧‧捲繞體
12‧‧‧退繞輥
14‧‧‧捲取輥
20‧‧‧加熱室
22‧‧‧加熱板
22S‧‧‧第1平面
30‧‧‧冷卻室
32‧‧‧冷卻板
32S‧‧‧第2平面
41‧‧‧導輥
42‧‧‧導輥
43A‧‧‧導輥
43B‧‧‧導輥
44A‧‧‧導輥
44B‧‧‧導輥
45A‧‧‧導輥
45B‧‧‧導輥
46A‧‧‧導輥
46B‧‧‧導輥
47‧‧‧導輥
48‧‧‧導輥
49‧‧‧導輥
50‧‧‧導輥
60‧‧‧張力輥
62‧‧‧張力輥
100‧‧‧串聯退火裝置
R‧‧‧合金條帶之移動方向
U‧‧‧退繞輥軸旋轉之方向
W‧‧‧捲取輥軸旋轉之方向

Claims (15)

  1. 一種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造方法,其包含有下列製程: 準備製程,其準備具有由Fe、Si、B、C及不可避免之雜質構成的組成之非晶質合金條帶; 升溫製程,其在以拉伸應力5MPa~100MPa使該非晶質合金條帶伸張之狀態下,令平均升溫速度為50℃/秒以上、不到800℃/秒,而使非晶質合金條帶升溫至410℃~480℃之範圍的最高到達溫度;及 降溫製程,其在以拉伸應力5MPa~100MPa使該非晶質合金條帶伸張之狀態下,令平均降溫速度為120℃/秒以上、不到600℃/秒,而使已升溫之該非晶質合金條帶從該最高到達溫度降溫至降溫傳熱媒體溫度; 且該升溫製程之升溫及該降溫製程之降溫藉使該非晶質合金條帶在伸張之狀態下移動,使移動之該非晶質合金條帶接觸傳熱媒體而進行, 而製造具有以下述組成式(A)顯示之組成的非晶質合金條帶: Fe100-a-b Ba Sib Cc …組成式(A) 組成式(A)中,a及b顯示組成中之原子比,分別滿足下述範圍;c顯示相對於Fe、Si及B之總和量100.0原子%的C之原子比,滿足下述範圍: 13.0原子%≦a≦16.0原子% 2.5原子%≦b≦5.0原子% 0.20原子%≦c≦0.35原子% 79.0原子%≦100-a-b≦83.0原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造方法,其中, 該平均升溫速度係60℃/秒~760℃/秒,該平均降溫速度係190℃/秒~500℃/秒。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造方法,其中, 該升溫製程及該降溫製程之拉伸應力為10MPa~75MPa。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造方法,其中, 該b滿足下述範圍: 3.0原子%≦b≦4.5原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造方法,其中, 該100-a-b滿足下述範圍: 80.5原子%≦100-a-b≦83.0原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造方法,其中, 該a滿足下述範圍: 14.0原子%≦a≦16.0原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非晶質合金條帶之製造方法,其中, 使移動之該非晶質合金條帶升溫的傳熱媒體之接觸面、及使移動之該非晶質合金條帶降溫的傳熱媒體之接觸面配置於平面內。
  8. 一種非晶質合金條帶,其具有以下述組成式(A)顯示之組成,並且具裁斷性,且保磁力Hc 為1.0A/m以下, Fe100-a-b Ba Sib Cc …組成式(A) 組成式(A)中,a及b顯示組成中之原子比,分別滿足下述範圍;c顯示相對於Fe、Si及B之總和量100.0原子%的C之原子比,滿足下述範圍: 13.0原子%≦a≦16.0原子% 2.5原子%≦b≦5.0原子% 0.20原子%≦c≦0.35原子% 79.0原子%≦100-a-b≦83.0原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非晶質合金條帶,其中, JIS C 2534(2017)所規定之拉張脆性的脆性碼為3以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非晶質合金條帶,其中, 該脆性碼為2以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或第9項之非晶質合金條帶,其中, 寬度為25mm以上、220mm以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或第9項之非晶質合金條帶,其中, 該b滿足下述範圍: 3.0原子%≦b≦4.5原子%。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或第9項之非晶質合金條帶,其中, 該100-a-b滿足下述範圍: 80.5原子%≦100-a-b≦83.0原子%。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或第9項之非晶質合金條帶,其中, 該a滿足下述範圍: 14.0原子%≦a≦16.0原子%。
  15. 一種非晶質合金條帶片,其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至第14項中任一項之非晶質合金條帶的切割切片。
TW107123046A 2017-07-04 2018-07-04 非晶質合金條帶及其製造方法與非晶質合金條帶片 TWI7390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28450P 2017-07-04 2017-07-04
US62/528,450 2017-07-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3792A TW201923792A (zh) 2019-06-16
TWI739014B true TWI739014B (zh) 2021-09-11

Family

ID=64950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3046A TWI739014B (zh) 2017-07-04 2018-07-04 非晶質合金條帶及其製造方法與非晶質合金條帶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10097A1 (zh)
JP (1) JP6605182B2 (zh)
CN (1) CN110914931B (zh)
DE (1) DE112018003473T5 (zh)
TW (1) TWI739014B (zh)
WO (1) WO20190093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75708B2 (ja) * 2020-01-24 2023-11-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金属箔の製造方法
US11688551B2 (en) 2020-01-24 2023-06-27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producing metal foils
JP7207347B2 (ja) * 2020-02-13 2023-01-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被打ち抜き材の製造方法
CN111977435A (zh) * 2020-09-01 2020-11-24 常州工学院 一种非晶簿带材的张力及温度智能控制装置
WO2024048064A1 (ja) * 2022-09-02 2024-03-07 Hilltop株式会社 鉄基非晶質合金の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33301A1 (ja) * 2007-04-25 2008-11-06 Hitachi Metals, Ltd. 軟磁性合金、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磁性部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36051B2 (zh) * 1974-12-05 1980-09-18
JPS5934780B2 (ja) * 1977-12-16 1984-08-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非晶質磁性合金薄板の熱処理法
JPS61179819A (ja) * 1985-02-04 1986-08-12 Nippon Steel Corp 金属ストリツプの冷却方法
JPH04500837A (ja) * 1987-07-24 1992-02-13 アライド―シグナル・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非晶質ストリップの連続インラインアニーリング方法と装置
US4782994A (en) * 1987-07-24 1988-11-08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in-line annealing of amorphous strip
JPH0633143A (ja) * 1992-07-17 1994-02-08 Shirubenia:Kk 金属条ばね素材及び金属条ばね材料の製造方法
US5786762A (en) * 1994-06-30 1998-07-28 Sensormatic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agnetostrictive element for use in a magnetomechanical surveillance system
US6872325B2 (en) * 2002-09-09 2005-03-2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lymeric resin bonded magnets
ES2371754T3 (es) * 2004-07-05 2012-01-09 Hitachi Metals, Ltd. BANDA DE ALEACIÓN AMORFA A BASE DE Fe.
US20060180248A1 (en) * 2005-02-17 2006-08-17 Metglas, Inc. Iron-based high saturation induction amorphous alloy
CN100582281C (zh) * 2005-04-08 2010-01-20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Fe系非晶质合金薄带
JP4268621B2 (ja) * 2005-04-08 2009-05-27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軟磁気特性に優れた急冷凝固薄帯
CN102812134B (zh) * 2009-11-19 2015-03-25 魁北克水电公司 用于处理非晶态合金带的系统和方法
US8968489B2 (en) * 2010-08-31 2015-03-03 Metglas, Inc. Ferromagnetic amorphous alloy ribbon with reduced surface defects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US8968490B2 (en) * 2010-09-09 2015-03-03 Metglas, Inc. Ferromagnetic amorphous alloy ribbon with reduced surface protrusions, method of casting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JP6107140B2 (ja) * 2011-01-28 2017-04-0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Fe基アモルファスの製造方法及び鉄心の製造方法
CN104245993A (zh) * 2012-03-15 2014-12-24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非晶合金薄带
CN102787282B (zh) * 2012-08-21 2014-01-29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饱和磁感强度和低铁损的铁基非晶薄带及其制备方法
DE102012218656A1 (de) * 2012-10-12 2014-06-12 Vacuumschmelze Gmbh & Co. Kg Magnetkern,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Stromtransformator,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S10168392B2 (en) * 2013-05-15 2019-01-01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Tunable anisotropy of co-based nanocomposites for magnetic field sensing and inductor applications
DE102013013407B4 (de) * 2013-08-07 2015-05-28 Salzgitter Flachstahl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chneid- und Zerspanwerkzeugen aus Stahl mit verbesserter Standzeit
JP6283417B2 (ja) * 2014-07-03 2018-02-21 株式会社東北マグネットインスティテュート 磁心の製造方法
WO2017150440A1 (ja) * 2016-02-29 2017-09-08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ナノ結晶合金リボン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33301A1 (ja) * 2007-04-25 2008-11-06 Hitachi Metals, Ltd. 軟磁性合金、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磁性部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009309A1 (ja) 2019-12-26
JP6605182B2 (ja) 2019-11-13
CN110914931A (zh) 2020-03-24
TW201923792A (zh) 2019-06-16
WO2019009309A1 (ja) 2019-01-10
DE112018003473T5 (de) 2020-03-19
US20210310097A1 (en) 2021-10-07
CN110914931B (zh) 202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9014B (zh) 非晶質合金條帶及其製造方法與非晶質合金條帶片
TWI769275B (zh) 非晶質合金條帶及其製造方法
JP6790043B2 (ja) 積層磁芯
CN101351571B (zh) 非晶合金薄带、纳米晶软磁合金以及由纳米晶软磁合金组成的磁芯
JP6131856B2 (ja) 初期超微結晶合金薄帯
JP6814286B2 (ja) 合金リボンのアニール装置、及び、アニールされた合金リボンの製造方法
WO2019009311A1 (ja) 巻磁心及び巻磁心の製造方法
KR102069927B1 (ko) 초미결정 합금 박대, 미결정 연자성 합금 박대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자성 부품
JP6080094B2 (ja) 巻磁心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磁性部品
TW201804006A (zh) 奈米結晶合金條帶之製造方法
JP5656114B2 (ja) 超急冷Fe基軟磁性合金薄帯および磁心
WO2022264999A1 (ja) ナノ結晶合金薄帯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ナノ結晶合金薄帯
TWI733766B (zh) 疊層塊磁芯、疊層塊及疊層塊之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