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6812B - 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 - Google Patents
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36812B TWI736812B TW107142555A TW107142555A TWI736812B TW I736812 B TWI736812 B TW I736812B TW 107142555 A TW107142555 A TW 107142555A TW 107142555 A TW107142555 A TW 107142555A TW I736812 B TWI736812 B TW I73681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bon nanotube
- substrate
- carbon
- nanotube array
- array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15—Nano-sized carbon materials
- C01B32/158—Carbon nanotubes
- C01B32/168—After-treatment
-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13/00—Pulp or paper, comprising synthetic cellulose or non-cellulose fibres or web-forming material
- D21H13/36—Inorganic fibres or flakes
- D21H13/46—Non-siliceous fibres, e.g. from metal oxides
- D21H13/50—Carbon fibr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21/00—Non-fibrous material added to the pulp,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Paper-impregn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 D21H21/14—Non-fibrous material added to the pulp,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Paper-impregn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function or properties in or on the paper
- D21H21/18—Reinforcing agents
-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25/00—After-treatment of paper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D21H17/00 - D21H23/00
- D21H25/04—Physical treatment, e.g. heating, irradia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包括:提供一奈米碳管陣列、第一基底以及一第二基底,該奈米碳管陣列位於第一基底的表面,所述奈米碳管陣列包括多個奈米碳管,該第二基底的表面具有一黏結層;施加壓力於奈米碳管陣列,使所述奈米碳管陣列中的奈米碳管形成一奈米碳管紙;將所述第二基底放置在奈米碳管紙的表面;以及剝離該第二基底,使所述奈米碳管紙中的奈米碳管與所述第一基底分離並且黏結在所述第二基底的黏結層上,進而將所述奈米碳管陣列轉移到所述第二基底上,奈米碳管陣列中的奈米碳管基本垂直於第二基底的表面。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一種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尤其涉及一種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
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CNT)是一種由石墨烯片卷成的中空管狀物,其具有優異的力學、熱學及電學性質。由多個奈米碳管垂直基底生長形成的奈米碳管陣列能夠較好的發揮奈米碳管軸向具有的導電及導熱等各種優異性質,具有極為廣泛的應用前景,例如可以應用於場發射體,黑體輻射源等多種領域。
由於奈米碳管陣列的形態非常容易損壞,奈米碳管陣列在儲存時,通常將奈米碳管陣列固定在一固定基底上,在使用過程中再將奈米碳管陣列轉移到目標基底上。先前的奈米碳管陣列一般將目標基底上設置一黏結層直接去黏結固定基底上的奈米碳管陣列,從而使該奈米碳管陣列轉移至該目標基底。然而,奈米碳管陣列在直接轉移過程中非常容易損壞,例如,奈米碳管陣列中的奈米碳管容易發生傾斜,彎折,部分奈米碳管會纏繞在一起,進而導致奈米碳管陣列的表面不平整,缺陷增多,影響奈米碳管陣列的性能。
有鑑於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該轉移方法可以使轉移之後的奈米碳管陣列的形態保持不變。
一種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奈米碳管陣列、第一基底以及一第二基底,該奈米碳管陣列位於第一基底的表面,所述奈米碳管陣列包括多個奈米碳管垂直於第一基底的表面,該第二基底的表面具有一黏結層;
施加一壓力於於奈米碳管陣列的表面,使所述奈米碳管陣列中的奈米碳管傾倒於第一基底的表面形成一奈米碳管紙,該奈米碳管紙中的奈米碳管與第一基底的表面平行;將所述第二基底放置在所述奈米碳管紙的表面,並使所述黏結層位於該第二基底和該奈米碳管紙之間,使第一基底、奈米碳管紙和第二基底層疊設置形成一三層結構;以及剝離該第二基底,使所述奈米碳管紙中的奈米碳管與所述第一基底分離並且黏結在所述第二基底的黏結層上,奈米碳管紙中的奈米碳管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的作用力下豎直排列形成所述奈米碳管陣列,進而將所述奈米碳管陣列轉移到所述第二基底上,奈米碳管陣列中的奈米碳管基本垂直於第二基底的表面。
一種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第一基底、一第二基底、一奈米碳管陣列、以及一膠帶,該奈米碳管陣列生長在第一基底的表面,所述奈米碳管陣列包括多個奈米碳管垂直於第一基底的表面,該第二基底的表面具有一黏結層;對奈米碳管陣列的表面施加壓力,使所述奈米碳管陣列中的奈米碳管傾倒於第一基底的表面形成一奈米碳管紙,該奈米碳管紙中的奈米碳管與第一基底的表面平行;將所述膠帶放置在所述奈米碳管紙上,且所述膠帶的黏結面與該奈米碳管紙遠離所述第一基底的表面接觸;剝離所述膠帶,使所述奈米碳管紙與第一基底分離並黏結在所述膠帶的表面;將所述第二基底放置在所述奈米碳管紙的表面,並使所述黏結層位於該第二基底和該奈米碳管紙之間,使膠帶、奈米碳管紙、黏結層和第二基底層疊設置形成一多層結構;以及剝離該第二基底,使所述奈米碳管紙中的奈米碳管與所述膠帶分離並黏結在所述第二基底的黏結層上,奈米碳管紙中的奈米碳管在第二基底和膠帶的作用力下豎直排列形成所述奈米碳管陣列,進而將所述奈米碳管陣列轉移到所述第二基底上,奈米碳管陣列中的奈米碳管基本垂直於第二基底的表面。
與先前技術相比較,本發明提供的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先將奈米碳管陣列壓製成奈米碳管紙,然後再通過表面有黏結層的基底使奈米碳管紙中的奈米碳管垂直黏結在第二基底上。由於奈米碳管紙的力學強度比較大,不易損壞,因此本發明提供的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可以避免奈米碳管陣列在直接轉移過程中,奈米碳管容易發生傾斜,彎折,部分奈米碳管會纏繞在一起,進而導致轉移之後奈米碳管陣列的表面不平整的問題。
10:第一基底
20:第二基底
30:奈米碳管陣列
40:黏結層
50:壓力提供裝置
60:奈米碳管紙
70:第三基底
80:第四基底
90:膠帶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的工藝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的流程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奈米碳管紙的電子顯微鏡照片。
圖4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奈米碳管陣列轉移到所述第二基底上之後,第二基底表面的電子顯微鏡照片。
圖5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的工藝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的流程圖。
圖7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奈米碳管陣列轉移到所述第四基底上之後,膠帶表面的電子顯微鏡照片。
請參閱圖1和2,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0,提供一第一基底10、一第二基底20以及一奈米碳管陣列30,該奈米碳管陣列30位於第一基底10的表面,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包括多個奈米碳管垂直於第一基底的表面,該第二基底20的表面具有一黏結層40;S11,採用一壓力提供裝置50施加一壓力於奈米碳管陣列30的表面,使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中的奈米碳管傾倒於第一基底的表面形成一奈米碳管紙60,該奈米碳管紙60中的奈米碳管與第一基底的表面平行;
S12,將所述第二基底20放置在所述奈米碳管紙60的表面,並使所述黏結層40位於該第二基底20和該奈米碳管紙60之間,使第一基底10、奈米碳管紙60和第二基底20層疊設置形成一三層結構;S13,剝離該第二基底20,使所述奈米碳管紙60中的奈米碳管與所述第一基底10分離並且黏結在所述第二基底20的黏結層40上,奈米碳管紙60中的奈米碳管在第一基底10和第二基底20的作用力下豎直排列形成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進而將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轉移到所述第二基底20上,奈米碳管陣列30中的奈米碳管基本垂直於第二基底20的表面。
步驟S10中,所述第一基底10優選是平整的,所述第一基底10的材料不限可以為柔性或硬質基底。例如,膠帶,金屬、玻璃、塑膠、矽片、二氧化矽片、石英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
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可以通過一黏結劑固定在所述第一基底10上,此時所述奈米碳管陣列中奈米碳管根部與該黏結劑之間的黏結力小於奈米碳管陣列中奈米碳管的頂部與所述黏結層40的黏結力。所述第一基底10優選為一平整結構。所述第一基底10的材料不限,可以為柔性或硬質基底。例如,金屬、玻璃、塑膠、矽片、二氧化矽片、石英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底10為一矽片,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通過一黏結劑固定在所述矽片的表面。
該第一基底10的厚度及表面的面積不限,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在該第一基底10上,奈米碳管陣列30中的奈米碳管靠近該第一基底10的一端為底端,遠離第一基底10的一端為頂端。由該奈米碳管陣列30中所有奈米碳管的底端共同形成的表面定義為第一表面,由該奈米碳管陣列30中所有奈米碳管的頂端共同形成的表面定義為第二表面。
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優選為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該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由多個彼此平行且垂直於第一基底10的奈米碳管組成。該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中基本不含有雜質,如無定型碳或殘留的催化劑金屬顆粒等。該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中的奈米碳管彼此通過凡得瓦力緊密接觸形成陣列。
所述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的製備方法不限,可以為化學氣相沉積法、電弧放電製備方法或氣溶膠製備方法等。本實施例中,所述超順排奈米碳
管陣列的製備方法採用化學氣相沉積法,直接生長於第一基底10上,其具體步驟包括:(a)提供所述第一基底;(b)在第一基底表面均勻形成一催化劑層,該催化劑層材料可選用鐵(Fe)、鈷(Co)、鎳(Ni)或其任意組合的合金之一;(c)將上述形成有催化劑層的第一基底在700~900℃的空氣中退火約30分鐘~90分鐘;(d)將處理過的第一基底置於反應爐中,在保護氣體環境下加熱到500~740℃,然後通入碳源氣體反應約5~30分鐘,生長得到所述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其高度為200~650微米。本實施例中碳源氣可選用乙快等化學性質較活潑的碳氫化合物,保護氣體可選用氮氣、氨氣或惰性氣體。所述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的製備方法已為眾多前案公開,例如可參閱馮辰等人在2008年8月13日公開的中國專利申請CN239712A。
所述第二基底20的表面可以為一平整表面。所述第二基底20的材料、尺寸不限,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所述第二基底20可以為柔性或硬質基底。例如,金屬、玻璃、塑膠、矽片、二氧化矽片、石英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所述第二基底的表面面積優選大於等於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的第二表面的面積。
所述第二基底20的表面與該奈米碳管陣列30之間的結合力大於該第一基底10的表面與該奈米碳管陣列30之間的結合力,才能使該奈米碳管陣列30可以從該第一基底10分離,轉移至該第二基底20。由於實際過程中該奈米碳管陣列30與該第二基底20之間僅通過接觸而形成的結合力(即凡得瓦力)可能較小,在本申請中,通過在第二基底20的表面形成所述黏結層40,提高該奈米碳管陣列30與該第二基底20之間的結合力。也就是說,該黏結層40的材料可以選擇與該第二基底20的表面具有較大結合力的材料。該黏結層40可以與該奈米碳管陣列30的第二表面及該第二基底20的表面牢固的結合。該黏結層40的材料可以為傳統的黏結劑材料,例如為聚偏氟乙烯(PVDF)、聚偏二氟乙烯及聚四氟乙烯(PTFE)中的一種或多種。該黏結層40可以為固態、液態或固液混合的漿料或黏膠。
所述黏結層40的面積大於等於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的第二表面的面積。本實施例中,所述黏結層40的面積等於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的第二表面的面積。所述黏結層40的太厚容易影響奈米碳管陣列30的形態,太薄則會導致
奈米碳管陣列30與第二基底20的結合力太小。所述該黏結層40的厚度優選為1奈米~50微米,更為優選為1微米~10微米。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基底20和所述黏結層40可以形成一膠帶,例如,雙向拉伸聚丙烯(BOPP)膠帶、布基膠帶、牛皮紙膠帶、美紋紙膠帶、纖維膠帶、聚氯乙烯(PVC)膠帶、聚乙烯(PE)膠帶等。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基底20和所述黏結層40形成一PVC膠帶,所述第二基底20的材料為PVC,所述黏結層40為聚偏二氟乙烯。
步驟S11中,可以通過一滾輪或板材對奈米碳管陣列30的第二表面施加壓力。當然,所述壓力提供裝置50並不限定於滾輪或板材,只要是可以提供壓力的裝置即可。當採用滾輪時,該滾輪可以在第二表面上沿逆時針滾動,也可以沿順時針滾動。當採用板材時,施加壓力的方向與所述第二表面的交叉角度大於0º小於等於90º。優選的,施加壓力的方向與所述第二表面的交叉角度大於30º小於等於60º。所述板材與奈米碳管陣列接觸的表面優選為平整表面且不具有黏性。所述滾輪或板材的材料不限,可以為鋼、鐵等金屬,也可以為玻璃、矽板、金剛石等非金屬。本實施例中,通過一玻璃板材對奈米碳管陣列30的第二表面施加壓力,施加壓力的方向與所述第二表面的交叉角度為45º。
施加壓力不宜太大或太小。施加壓力太大容易將奈米碳管陣列30中的奈米碳管破壞,太小則不能形成所述奈米碳管紙60。優選的,施加壓力的大小約為20牛頓。
優選的,所述壓力提供裝置50朝一個方向對奈米碳管陣列30施加壓力,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中的奈米碳管朝一個方向傾倒,進而使所述奈米碳管紙60中的奈米碳管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排列。更有利於後續步驟中將所述奈米碳管紙60中的奈米碳管豎直黏結在黏結層40上形成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請參閱圖3,為本實施例中得到的奈米碳管紙60的電子顯微鏡照片。
步驟S12中,當所述第二基底20放置在所述奈米碳管紙60的表面之後,可以進一步按壓該第二基底20,使奈米碳管紙60中奈米碳管的一端更好的黏結在所述黏結層40上。
步驟S13中,奈米碳管紙60中的奈米碳管與所述第二基底20的結合力大於所述奈米碳管紙60中的奈米碳管與所述第一基底10的結合力。因此,在剝離該第二基底20的過程中,所述奈米碳管紙60中的奈米碳管首先會被豎直
拉起,奈米碳管的一端黏結在黏結層40上,另一端黏結在第一基底上;由於奈米碳管紙60中的奈米碳管與所述第二基底20的結合力大於所述奈米碳管紙60中的奈米碳管與所述第一基底10的結合力,當所述該第二基底20完全剝離之後,所述奈米碳管紙60中的奈米碳管會與第一基底分離並垂直黏結在黏結層40的表面形成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其中奈米碳管陣列30的第二表面與黏結層40接觸。也就是說當該奈米碳管陣列30轉移至該第二基底20後,該奈米碳管陣列30倒立設置於該第二基底20表面。
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中的奈米碳管基本垂直於第二基底20的表面是指奈米碳管陣列30中的大多數奈米碳管均垂直於第二基底20的表面,可能存在少數奈米碳管發生傾斜,但是發生傾斜的奈米碳管的數量非常少,對奈米碳管陣列的整體排列不會造成影響,該極少數的發生傾斜的奈米碳管可以忽略不計。
請參閱圖4,為奈米碳管陣列30轉移到所述第二基底20上之後,第二基底20表面的電子顯微鏡照片,由圖中可以看出,奈米碳管陣列30垂直黏結在第二基底20的表面。由圖中還可以看出,奈米碳管陣列的表面平整,而且奈米碳管陣列中的奈米碳管沒有發生彎折,傾斜以及纏繞等問題。
在剝離該第二基底20的過程中,該奈米碳管紙60中的所有奈米碳管優選為同時脫離該第一基底10,也就是該第二基底20的剝離方向優選為垂直於該第一基底10的表面。
在步驟S10之後步驟S11之前,可以進一步對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進行退火處理,該退火處理可以使奈米碳管陣列中的奈米碳管與第一基底的結合力減弱,進而使得在剝離所述第二基底20時,奈米碳管陣列更容易黏結在黏結層上進而轉移到第二基底20上。所述退火處理優選在氧氣中進行,氧氣的壓強約為10torr,退火溫度約為650℃,退火時間為9分鐘左右。
在步驟S13之後,可進一步對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的第一表面進行等離子體處理,進而去除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的第一表面上的雜質。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底10為一膠帶,此時當奈米碳管陣列30轉移到第二基底20上之後,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的第一表面上可能會有一些殘膠,該殘膠可以通過等離子體處理去掉。
請參閱圖5和圖6,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一種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20,提供一第三基底70、一第四基底80、一奈米碳管陣列30、以及一膠帶90,該奈米碳管陣列30生長在第三基底70的表面,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包括多個奈米碳管垂直於第三基底70的表面,該第四基底80的表面具有一黏結層40;S21,採用一壓力提供裝置50施加一壓力於奈米碳管陣列30的表面,使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中的奈米碳管傾倒於第三基底70的表面形成一奈米碳管紙60,該奈米碳管紙60中的奈米碳管與第三基底70的表面平行;S22,將所述膠帶90放置在所述奈米碳管紙60上,且所述膠帶90的黏結面與該奈米碳管紙60遠離所述第三基底70的表面接觸;S23,剝離所述膠帶90,使所述奈米碳管紙60與第三基底70分離並黏結在所述膠帶90的表面;S24,將所述第四基底80放置在所述奈米碳管紙60的表面,並使所述黏結層40位於該第四基底80和該奈米碳管紙60之間,使膠帶90、奈米碳管紙60、黏結層40和第四基底80層疊設置形成一多層結構;以及S25,剝離該第四基底80,使所述奈米碳管紙60中的奈米碳管與所述膠帶90分離並黏結在所述第四基底80的黏結層40上,奈米碳管紙60中的奈米碳管在第四基底80和膠帶90的作用力下豎直排列形成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進而將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轉移到所述第四基底80上,奈米碳管陣列30中的奈米碳管基本垂直於第四基底80的表面。
步驟S20中,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直接生長在所述第三基底70上。該第三基底70優選為一平整結構。所述第三基底70的材料可以為P型或N型矽、形成有氧化層的矽、石英等。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三基底70為一矽片。
所述第四基底80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第二基底20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所述膠帶90不限,只要保證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中的奈米碳管頂部與該膠帶90的黏結力大於奈米碳管陣列30中的奈米碳管的根部與第三基底70的黏結力,且奈米碳管陣列30中的奈米碳管的根部與膠帶90的黏結力小於奈米碳管陣列30中的奈米碳管的頂部與黏結層40的黏結力即可。所述膠帶90
可以為雙向拉伸聚丙烯膠帶、布基膠帶、牛皮紙膠帶、美紋紙膠帶、纖維膠帶、聚氯乙烯膠帶、或聚乙烯膠帶。步驟S21與第一實施例中的步驟S11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步驟S22中,將所述膠帶90放置在所述奈米碳管紙60上之後,可以進一步按壓所述膠帶90,使奈米碳管紙60更好的黏結在所述膠帶90上。
步驟S23中,由於所述奈米碳管紙60中的奈米碳管與生長基底的黏結力非常弱。所以所述奈米碳管紙60中的奈米碳管與第三基底70的黏結力遠小於所述奈米碳管紙60中的奈米碳管與所述膠帶90的黏結力,在剝離膠帶90的過程中,該黏結力不足以使奈米碳管紙60中的奈米碳管的一端黏結在所述第三基底70上,因此,在剝離所述膠帶90的過程中,所述奈米碳管紙60會整體被轉移到膠帶90的表面。
步驟S25中,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中奈米碳管的根部與所述黏結層40的黏結力小於奈米碳管的頂部與所述黏結層40的黏結力,因此,在剝離該第四基底80的過程中,所述奈米碳管紙60中的奈米碳管首先會被豎直拉起,奈米碳管的頂部黏結在黏結層40上,根部黏結在膠帶90上;由於所述奈米碳管的頂部與黏結層40的黏結力大於所述奈米碳管的根部與膠帶90的黏結力,當所述第四基底80完全剝離之後,所述奈米碳管紙60中的奈米碳管會與膠帶90分離並豎直黏結在第四基底80的表面,該奈米碳管的頂部與所述黏結層40接觸。
奈米碳管陣列30中的奈米碳管基本垂直於第四基底80的表面是指奈米碳管陣列30中的大多數奈米碳管均垂直於第四基底80的表面,可能存在少數奈米碳管發生傾斜,但是發生傾斜的奈米碳管的數量非常少,對奈米碳管陣列30的整體排列不會造成影響,該極少數的發生傾斜的奈米碳管可以忽略不計。
在剝離該第四基底80的過程中,該奈米碳管紙60中的所有奈米碳管優選為同時脫離該膠帶90,也就是該第四基底80的剝離方向優選為垂直於該奈米碳管紙60的表面。
請參閱圖7,為奈米碳管陣列30轉移到所述第四基底80上之後,膠帶90表面的電子顯微鏡照片,由圖中可以看出,膠帶90的表面基本上沒有奈米碳管殘留,說明奈米碳管陣列30已經全部轉移到第四基底80上。
在步驟S25之後,可進一步對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的第一表面進行等離子體處理,進而去除所述奈米碳管陣列30的第一表面上的雜質、殘膠等。
本發明提供的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通過先將奈米碳管陣列壓成奈米碳管紙,然後在採用一表面具有黏結劑層的基底黏結該奈米碳管紙,剝離該表面具有黏結劑層的基底,即可以使奈米碳管紙中的奈米碳管豎直黏接在基底上,進而將奈米碳管陣列轉移到基底上。其一,該方法先將奈米碳管陣列壓製成奈米碳管紙,由於奈米碳管紙的力學強度比較大,不易損壞,可以避免奈米碳管陣列直接轉移過程中,奈米碳管容易發生傾斜,彎折,部分奈米碳管會纏繞在一起,進而導致奈米碳管陣列的表面不平整的問題。其二,該方法還有利於奈米碳管陣列的儲存和運輸等,由於奈米碳管紙的力學強度比較大,奈米碳管紙中的奈米碳管不易破壞,在儲存和運輸奈米碳管陣列之前,先將奈米碳管陣列壓製成奈米碳管紙,在使用時或到達運輸目的地之後,再採用表面具有黏結劑層的目標基底黏結該奈米碳管紙,剝離該表面具有黏結劑層的目標基底進而將奈米碳管陣列轉移到目標基底上。進而避免儲存和運輸過程中奈米碳管陣列受到破壞。而且所述第一基底、奈米碳管紙和第二基底層疊設置形成一三層結構,如果運輸中先設置成三層結構,進一步避免奈米碳管紙受到擠壓磕碰,便於運輸。其三,該方法操作簡單,成本較低。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遂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自不能以此限制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習知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Claims (10)
- 一種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奈米碳管陣列、第一基底以及一第二基底,該奈米碳管陣列位於第一基底的表面,所述奈米碳管陣列包括多個奈米碳管垂直於第一基底的表面,該第二基底的表面具有一黏結層,該黏結層的材料為黏結劑;施加一壓力於奈米碳管陣列的表面,使所述奈米碳管陣列中的奈米碳管傾倒於第一基底的表面形成一奈米碳管紙,該奈米碳管紙中的奈米碳管與第一基底的表面平行;將所述第二基底放置在所述奈米碳管紙的表面,並使所述黏結層位於該第二基底和該奈米碳管紙之間,使第一基底、奈米碳管紙和第二基底層疊設置形成一三層結構;以及剝離該第二基底,使所述奈米碳管紙中的奈米碳管與所述第一基底分離並且黏結在所述第二基底的黏結層上,奈米碳管紙中的奈米碳管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的作用力下豎直排列形成所述奈米碳管陣列,進而將所述奈米碳管陣列轉移到所述第二基底上,奈米碳管陣列中的奈米碳管基本垂直於第二基底的表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其中,所述奈米碳管陣列通過一黏結劑固定在第一基底上。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其中,所述奈米碳管陣列為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該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包括多個彼此平行且垂直於第一基底的奈米碳管。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基底和所述黏結層形成一膠帶,所述膠帶為雙向拉伸聚丙烯膠帶、布基膠帶、牛皮紙膠帶、美紋紙膠帶、纖維膠帶、聚氯乙烯膠帶、或聚乙烯膠帶。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其中,採用一板材朝一個方向對奈米碳管陣列的表面施加壓力。
- 如請求項5所述之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其中,施加壓力的方向與所述奈米碳管陣列的表面的交叉角度大於30°小於等於60°。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基底的剝離方向垂直於該第一基底的表面,使在剝離所述第二基底的過程中,所述奈米碳管紙中的所有奈米碳管同時脫離所述第一基底。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其中,在對所述奈米碳管陣列施加壓力之前,對所述奈米碳管陣列進行退火處理。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其中,在奈米碳管陣列轉移至所述第二基底上之後,進一步對所述奈米碳管陣列的表面進行等離子體處理。
- 一種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第一基底、一第二基底、一奈米碳管陣列、以及一膠帶,該奈米碳管陣列生長在第一基底的表面,所述奈米碳管陣列包括多個奈米碳管垂直於第一基底的表面,該第二基底的表面具有一黏結層;對奈米碳管陣列的表面施加壓力,使所述奈米碳管陣列中的奈米碳管傾倒於第一基底的表面形成一奈米碳管紙,該奈米碳管紙中的奈米碳管與第一基底的表面平行;將所述膠帶放置在所述奈米碳管紙上,且所述膠帶的黏結面與該奈米碳管紙遠離所述第一基底的表面接觸;剝離所述膠帶,使所述奈米碳管紙與第一基底分離並黏結在所述膠帶的表面;將所述第二基底放置在所述奈米碳管紙的表面,並使所述黏結層位於該第二基底和該奈米碳管紙之間,使膠帶、奈米碳管紙、黏結層和第二基底層疊設置形成一多層結構;以及剝離該第二基底,使所述奈米碳管紙中的奈米碳管與所述膠帶分離並黏結在所述第二基底的黏結層上,奈米碳管紙中的奈米碳管在第二基底和膠帶的作用力下豎直排列形成所述奈米碳管陣列,進而將所述奈米碳管陣列轉移到所述第二基底上,奈米碳管陣列中的奈米碳管基本垂直於第二基底的表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298950.1 | 2018-11-01 | ||
CN201811298950.1A CN111115615B (zh) | 2018-11-01 | 2018-11-01 | 碳纳米管阵列的转移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17853A TW202017853A (zh) | 2020-05-16 |
TWI736812B true TWI736812B (zh) | 2021-08-21 |
Family
ID=70460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42555A TWI736812B (zh) | 2018-11-01 | 2018-11-28 | 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74474B2 (zh) |
CN (1) | CN111115615B (zh) |
TW (1) | TWI73681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28637B (zh) * | 2018-11-01 | 2021-02-26 | 清华大学 | 场发射体的制备方法 |
CN111121981B (zh) * | 2018-11-01 | 2021-04-02 | 清华大学 | 黑体辐射源的制备方法 |
CN111115615B (zh) * | 2018-11-01 | 2021-08-31 | 清华大学 | 碳纳米管阵列的转移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732250A (en) * | 2006-01-06 | 2007-09-01 | Nat Inst Of Advanced Ind Scien | Oriented carbon nanotube bulk aggreg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use thereof |
TW200951210A (en) * | 2008-03-18 | 2009-12-16 | Fujitsu Ltd | Sheet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heet structure |
CN102050424A (zh) * | 2009-11-06 | 2011-05-11 | 清华大学 | 一种制备碳纳米管薄膜及薄膜晶体管的方法 |
TW201116606A (en) * | 2009-11-03 | 2011-05-16 | Nat Univ Tsing Hua |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carbonaceous material layer |
TW201625481A (zh) * | 2014-12-05 | 2016-07-16 |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奈米碳管陣列的製備方法和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34900C (zh) * | 2006-09-19 | 2009-09-02 | 北京大学 | 控制转移单壁碳纳米管阵列结构的方法 |
US8632879B2 (en) * | 2008-04-25 | 2014-01-21 | The University Of Kentucky Research Foundation | Lightweight thermal management material for enhancement of through-thickness thermal conductivity |
CN104944406B (zh) * | 2014-03-31 | 2018-02-27 | 清华大学 | 碳纳米管结构的制备方法 |
CN104944407B (zh) * | 2014-03-31 | 2017-06-06 | 清华大学 | 碳纳米管阵列的转移方法及碳纳米管结构的制备方法 |
CN104944408B (zh) * | 2014-03-31 | 2017-06-06 | 清华大学 | 碳纳米管阵列的转移方法及碳纳米管结构的制备方法 |
CN104944409B (zh) * | 2014-03-31 | 2018-03-02 | 清华大学 | 碳纳米管阵列的转移方法及碳纳米管结构的制备方法 |
CN104973587B (zh) * | 2014-04-14 | 2017-05-17 | 清华大学 | 碳纳米管膜的制备方法 |
CN104973583B (zh) * | 2014-04-14 | 2017-04-05 | 清华大学 | 碳纳米管阵列的转移方法及碳纳米管结构的制备方法 |
CN104973584B (zh) * | 2014-04-14 | 2018-03-02 | 清华大学 | 碳纳米管阵列的转移方法及碳纳米管结构的制备方法 |
CN104973585B (zh) * | 2014-04-14 | 2017-04-05 | 清华大学 | 碳纳米管膜的制备方法 |
CN104973586B (zh) * | 2014-04-14 | 2017-06-06 | 清华大学 | 碳纳米管膜的制备方法 |
CN105399044B (zh) * | 2014-06-13 | 2017-07-07 | 清华大学 | 碳纳米管膜的制备方法 |
CN105271105B (zh) * | 2014-06-13 | 2017-01-25 | 清华大学 | 碳纳米管阵列的转移方法及碳纳米管结构的制备方法 |
CN105329872B (zh) * | 2014-06-16 | 2017-04-12 | 清华大学 | 碳纳米管阵列的转移方法及碳纳米管结构的制备方法 |
CN105197875B (zh) * | 2014-06-19 | 2017-02-15 | 清华大学 | 图案化碳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及碳纳米管器件 |
CN105329842B (zh) * | 2014-06-18 | 2017-06-06 | 清华大学 | 碳纳米管阵列的转移方法及碳纳米管结构的制备方法 |
CN108996487B (zh) * | 2017-06-07 | 2021-01-26 | 清华大学 | 一种碳纳米管阵列与生长基底分离的方法 |
CN111121981B (zh) * | 2018-11-01 | 2021-04-02 | 清华大学 | 黑体辐射源的制备方法 |
CN111128637B (zh) * | 2018-11-01 | 2021-02-26 | 清华大学 | 场发射体的制备方法 |
CN111115616B (zh) * | 2018-11-01 | 2021-12-03 | 清华大学 | 碳纳米管阵列的表面修复方法 |
CN111115615B (zh) * | 2018-11-01 | 2021-08-31 | 清华大学 | 碳纳米管阵列的转移方法 |
-
2018
- 2018-11-01 CN CN201811298950.1A patent/CN111115615B/zh active Active
- 2018-11-28 TW TW107142555A patent/TWI736812B/zh active
-
2019
- 2019-04-17 US US16/387,158 patent/US1077447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732250A (en) * | 2006-01-06 | 2007-09-01 | Nat Inst Of Advanced Ind Scien | Oriented carbon nanotube bulk aggreg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use thereof |
TW200951210A (en) * | 2008-03-18 | 2009-12-16 | Fujitsu Ltd | Sheet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heet structure |
TW201116606A (en) * | 2009-11-03 | 2011-05-16 | Nat Univ Tsing Hua |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carbonaceous material layer |
CN102050424A (zh) * | 2009-11-06 | 2011-05-11 | 清华大学 | 一种制备碳纳米管薄膜及薄膜晶体管的方法 |
TW201625481A (zh) * | 2014-12-05 | 2016-07-16 |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奈米碳管陣列的製備方法和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Advanced Materials Based on Carbon Nanotube Arrays, Yarns and Papers,Bradford, Philip David,PhD thesis,2010/04/20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17853A (zh) | 2020-05-16 |
US20200141062A1 (en) | 2020-05-07 |
CN111115615A (zh) | 2020-05-08 |
CN111115615B (zh) | 2021-08-31 |
US10774474B2 (en) | 2020-09-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11578B (zh) | 場發射體的製備方法 | |
TWI705933B (zh) | 奈米碳管陣列的表面修復方法 | |
TWI736812B (zh) | 奈米碳管陣列的轉移方法 | |
TWI700509B (zh) | 黑體輻射源的製備方法 | |
US8753468B2 (en) | Method for the reduction of graphene film thickness and the removal and transfer of epitaxial graphene films from SiC substrates | |
JP5137066B2 (ja) | グラフェン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
KR101513136B1 (ko) | 그래핀 필름의 제조방법, 그래핀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소자 | |
US20120104213A1 (en) | Carbon nanotube film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using same | |
TW201932409A (zh) | 懸空二維奈米材料的製備方法 | |
TW201940410A (zh) | 利用奈米碳管膜轉移二維奈米材料的方法 | |
US20130264748A1 (en) | Method for making strip shaped graphene layer | |
CN112174121B (zh) | 一种大尺寸清洁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 | |
TW201939567A (zh) | 透射電鏡微柵及透射電鏡微柵的製備方法 | |
TW201940419A (zh) | 利用奈米碳管複合膜轉移二維奈米材料的方法 | |
TW201827236A (zh) | 基於糖的奈米材料的轉移方法 | |
TWI694127B (zh) | 一種黏結方法 | |
TW201940421A (zh) | 膠帶裝置 | |
TWI813930B (zh) | 電子黑體結構的製備方法及電子黑體結構 | |
US10483231B2 (en) | Bonding method of fixing an object to a rough surface | |
TW201938482A (zh) | 膠帶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