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2468B - 氣中斷路器的罩蓋 - Google Patents

氣中斷路器的罩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2468B
TWI732468B TW109106015A TW109106015A TWI732468B TW I732468 B TWI732468 B TW I732468B TW 109106015 A TW109106015 A TW 109106015A TW 109106015 A TW109106015 A TW 109106015A TW I732468 B TWI732468 B TW I73246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engaging
circuit breaker
attachment
detach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6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8278A (zh
Inventor
岩下説志
江古憲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8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82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24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246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2Housings; Casings; Bases; Moun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3/00Protective overload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in which excess current opens the contacts by automatic release of mechanical energy stored by previous operation of a hand reset mechanism
    • H01H73/02Details
    • H01H73/06Housings; Casings; Bases; Mounting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氣中斷路器的罩蓋係具備罩蓋本體(20)、以及以懸臂方式支撐在罩蓋本體(20),且與氣中斷路器之卡合對象卡合的二個以上之卡合片(3)。二個以上之卡合片(3)的各者係具有其基端支撐在罩蓋本體(20)之端部之V字狀的彈性部(31)、以及設置在彈性部(31)之前端且與卡合對象卡合之突出部(32)。

Description

氣中斷路器的罩蓋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以可裝卸自如之方式構成之氣中斷路器的罩蓋。
以往,斷路器係以可裝卸之方式設置有安裝在斷路器本體之罩蓋。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為了使安裝在斷路器本體之罩蓋可進行裝卸,而在該罩蓋設置卡扣(snap-fit)構造的技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26648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氣中斷路器係可進行附屬品之安裝,且以即使在設置於配電盤後亦可進行附屬品之更換或追加之方式,具有可將罩蓋從斷路器本體進行裝卸之構造。為了承受在斷路時產生之氣體內壓,該罩蓋一般採用利用螺釘等固定構件將複數個部位固定在氣中斷路器本體之構造。因此,難以容易地進行附屬品之更換或追加的作業。
當覆蓋附屬品之罩蓋採用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卡扣構造時,雖可容易地實施進行附屬品之更換或追加的作業,但會有對於斷路時產生之氣體內壓的固定強度不足之可能性。並且,這並不限定於覆蓋附屬品之罩蓋,施加有斷路時產生之氣體內壓的其他罩蓋亦同。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課題所研創者,其目的係在於獲致一種對於斷路時所產生之氣體內壓具有固定強度並且可容易地拆下之氣中斷路器的罩蓋。 (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要解決上述之課題並達成目的,本發明之氣中斷路器的罩蓋係具備:罩蓋本體;以及二個以上之卡合片,係以懸臂方式支撐在罩蓋本體,且與氣中斷路器之卡合對象卡合。二個以上之卡合片的各者係具有:V字狀的彈性部,其基端支撐在罩蓋本體之端部;以及突出部,係設置在彈性部之前端,且與卡合對象卡合。 (發明之效果)
依據本發明,可發揮對於斷路時所產生之氣體內壓具有固定強度並且可容易地拆下的效果。
以下,依據圖式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氣中斷路器的罩蓋。此外,本發明係並非由該實施形態而限定者。
實施形態1 第1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氣中斷路器的罩蓋之外觀立體圖。第2圖係實施形態1之氣中斷路器的罩蓋的前視圖。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氣中斷路器的罩蓋100係具備:安裝在盒體200之主罩蓋1,及以可裝卸之方式安裝在主罩蓋1之附屬裝卸用罩蓋2。此外,在第1圖中,以假想線顯示盒體200之外形,但盒體200之形狀並不限定於第1圖所示之例。
並且,主罩蓋1係具備:配置有開按鍵、關按鍵、及顯示器等之第1前壁部11;及其一端接續於第1前壁部11之外緣,且從一端朝向另一端延伸至盒體200側之複數個側壁部12、13、14、15。並且,主罩蓋1係具備:其一端接續於側壁部12之另一端,與第1前壁部11平行且朝從側壁部12之另一端分離之方向延伸之第2前壁部16;及與側壁部13之另一端接續,且與第1前壁部11平行且朝從側壁部13之另一端分離之方向延伸的第3前壁部17。
並且,主罩蓋1係具備:其一端接續於第2前壁部16之另一端,且從一端朝向另一端延伸至盒體200側之側壁部18;及其一端接續於第3前壁部17之另一端,且從一端朝向另一端延伸至盒體200側之側壁部19。
在第2前壁部16形成有複數個固定部16a、16b,在第3前壁部17形成有複數個固定部17a、17b,在側壁部18形成有固定部18a。該等固定部16a、16b、17a、17b、18a及盒體200係藉由螺釘而固定。藉此,主罩蓋1係穩固地固定在盒體200,且可確保對於在氣中斷路器之斷路時產生之氣體內壓的固定強度。
附屬裝卸用罩蓋2係具備:覆蓋未圖示之附屬品的罩蓋本體20;以懸臂方式支撐在罩蓋本體20之端部的二個卡合片3。並且,在罩蓋本體20中,形成有供主罩蓋1之未圖示之凸狀的卡合部插入之凹狀的卡合部4。附屬裝卸用罩蓋2係藉由二個卡合片3及卡合部4而固定在主罩蓋1。此外,未圖示之附屬品係例如從遠端使氣中斷路器關斷之電壓過載防護裝置、當電路之電壓低於基準時將氣中斷路器設為關斷之電壓不足防護裝置、及將氣中斷路器之開啓或斷路狀態電性顯示之補助開關。
罩蓋本體20係具備:配置在主罩蓋1之第1前壁部11的缺口部分,且與第1前壁部11位在同一平面上的前壁部21;其一端接續於前壁部21之上端,且從一端朝向另一端延伸至盒體200側之側壁部22;以及其一端接續於前壁部21之一側端,且從一端朝向另一端延伸至盒體200側之側壁部23。並且,罩蓋本體20還具備突出部24,該突出部24的一端接續於側壁部23之另一端,並且,與前壁部21平行且朝從側壁部23之另一端分離之方向延伸。突出部24係與第2前壁部16位在同一平面上。
各卡合片3係具有卡扣構造。在形成於罩蓋本體20之凹狀的卡合部4插入有主罩蓋1之未圖示的凸狀之卡合部,且二個卡合片3與主罩蓋1之第2前壁部16卡合,藉此將附屬裝卸用罩蓋2固定在主罩蓋1。以下,具體地說明藉由二個卡合片3與卡合部4所致之主罩蓋1與附屬裝卸用罩蓋2之卡合。
第3圖係顯示將實施形態1之附屬裝卸用罩蓋從主罩蓋拆下之情形的圖。 第4圖係實施形態1之附屬裝卸用罩蓋之卡合片的外觀立體圖。第5圖係沿著第2圖之V-V線的剖視圖。
如第3圖所示,利用一字起子等工具300,可將附屬裝卸用罩蓋2之二個卡合片3與主罩蓋1之第2前壁部16之卡合予以解除。
卡合片3係如第4圖所示,具有:其基端支撐在突出部24之另一端之V字狀的彈性部31;以及設置在彈性部31之前端部之彼此分離的位置,且與第2前壁部16卡合之一對突出部32。
彈性部31係具有:其基端支撐在突出部24之另一端,且從基端朝向前端朝與突出部24之延伸方向正交之方向延伸之第1延伸部31a;及其基端接續於第1延伸部31a之前端,且朝第2前壁部16反折之反折部31b。並且,彈性部31係具有:其基端接續於反折部31b之前端,且朝與第1延伸部31a相對向之區域延伸之第2延伸部31c。第2延伸部31c係在與第1延伸部31a之對向方向,以越從基端往前端就越從第1延伸部31a分離之方式延伸。
並且,卡合片3係具有:導引工具300之前端的導引溝33;以及用以卡掛工具300之前端之卡掛肋條34。導引溝33及卡掛肋條34係形成在彈性部31之前端部中之一對突出部32彼此相對向之方向上的中央部。
如第5圖所示,在第2前壁部16中之與卡合片3相對向之端部,設置有卡合部7。該卡合部7係具有:屬於盒體200側之面的卡合面71;以及形成在與盒體200為相反側之面,且越往前端就越朝盒體200側傾斜之傾斜面72。在第5圖所示之狀態下,卡合片3之突出部32會抵接於卡合部7之卡合面71,卡合片3之突出部32係成為與卡合部7卡合之狀態。藉此,抑制附屬裝卸用罩蓋2從主罩蓋1拆下。
並且,附屬裝卸用罩蓋2係利用二個卡合片3而卡合在主罩蓋1,因此可穩固地固定在主罩蓋1,且確保對於在氣中斷路器之斷路時產生之氣體內壓的固定強度。此外,附屬裝卸用罩蓋2亦可為具有三個以上之卡合片3的構成。並且,在主罩蓋1中之二個卡合片3間,由於藉由螺釘將固定部16a固定在盒體200,因此可抑制卡合部7之位置因氣中斷路器之斷路時產生之氣體內壓而變化之情形。藉此,可更加確保對於在氣中斷路器之斷路時產生之氣體內壓的固定強度。
接著,針對附屬裝卸用罩蓋2從主罩蓋1拆下之方法加以說明。第6圖係用以說明將實施形態1之附屬裝卸用罩蓋從主罩蓋拆下之方法的圖。如第6圖所示,在附屬裝卸用罩蓋2安裝在主罩蓋1之狀態下,於形成在罩蓋本體20之凹狀的卡合部4中,插入有形成在主罩蓋1之第1前壁部11之凸狀的卡合部5。
如第6圖所示,將附屬裝卸用罩蓋2從主罩蓋1拆下,係藉由將工具300之前端插入至卡合片3而進行。具體而言,藉由將工具300之前端插入至卡合片3之第5圖所示之導引溝33,工具300之前端會被導引至第5圖所示之卡掛肋條34的位置而卡掛於卡掛肋條34。在該狀態下,藉由將工具300之前端朝使卡合片3之彈性部31撓曲之方向移動,卡合片3之突出部32會朝從卡合部7分離之方向移動。
在一對突出部32從卡合部7分離之狀態下,附屬裝卸用罩蓋2係能以卡合部5為旋轉中心進行旋轉。藉由使附屬裝卸用罩蓋2繞著第6圖上之逆時針方向旋轉,如第6圖所示,可使附屬裝卸用罩蓋2從主罩蓋1拆下。
在此,針對在附屬裝卸用罩蓋2從主罩蓋1拆下之際施加於卡合片3之力加以說明。第7圖係用以說明在實施形態1之附屬裝卸用罩蓋從主罩蓋拆下之際施加於卡合片之力的剖視圖。第8圖係顯示將實施形態1之附屬裝卸用罩蓋之卡合片與主罩蓋之卡合予以解除之狀態的圖。
在作業者藉由工具300而使一方之卡合片3的彈性部31撓曲之狀態下,當附屬裝卸用罩蓋2以第6圖所示之卡合部5為旋轉中心而旋轉時,係成為第7圖所示之狀態。在第7圖所示之狀態下,一方之卡合片3的彈性部31係藉由卡合部7而撓曲之狀態,在該彈性部31中,會產生欲回到以假想線所示之原來形狀9之力、亦即朝箭頭A之方向的力。
並且,由於附屬裝卸用罩蓋2之旋轉中心為第6圖所示之卡合部5,因此如第7圖所示,藉由附屬裝卸用罩蓋2之旋轉,卡合片3之彈性部31係移動於以卡合部5為中心之圓弧軌道51。因此,卡合片3之彈性部31係隨著朝箭頭B之方向動作而朝接近於傾斜面72之方向移動。因此,可使欲回到彈性部31之原來形狀9之力、亦即產生在彈性部31之朝箭頭A之方向的力變大。
並且,如上所述,在卡合部7中形成有傾斜面72,在第7圖所示之狀態下,彈性部31係抵接於傾斜面72。因此,會藉由傾斜面72而產生欲以卡合部5為旋轉中心朝箭頭B之方向動作之力。箭頭B之方向,係以卡合部5為旋轉中心之彈性部31的圓弧軌道51中之附屬裝卸用罩蓋2從主罩蓋1拆下之方向。
因此,即使作業者將手從附屬裝卸用罩蓋2分離時,一方之卡合片3的位置仍會維持在第7圖所示之位置,只要不刻意地施加與箭頭B之方向相反之方向的外力,就不會回到第5圖所示之位置。
在該狀態下,當使另一方之卡合片3的彈性部31撓曲時,藉由產生在一方之卡合片3之欲朝箭頭B之方向動作之力,附屬裝卸用罩蓋2會朝箭頭B之方向移動。藉此,如第8圖所示,附屬裝卸用罩蓋2會從主罩蓋1拆下。藉此,可將具有二個以上之卡合片3的構成之附屬裝卸用罩蓋2從主罩蓋1容易地拆下。
此外,罩蓋100係亦可為下列構成:在一方之卡合片3於第7圖所示之狀態下,當使另一方之卡合片3之彈性部31撓曲時,附屬裝卸用罩蓋2不會朝箭頭B之方向移動。即使在該情形下,亦會在一方之卡合片3產生欲朝箭頭B之方向動作之力。因此,作業者只要使附屬裝卸用罩蓋2朝箭頭B之方向移動的力減小,即可將附屬裝卸用罩蓋2容易地從主罩蓋1拆下。
在此,假設旋轉中心為第6圖所示之端部8,而非第6圖所示之卡合部5。第9圖係用以說明當假設旋轉中心在比第6圖所示之旋轉中心更靠近盒體側之處時產生在卡合片之彈性部之力的圖。
如第9圖所示,當第6圖所示之端部8成為附屬裝卸用罩蓋2之旋轉中心時,卡合片3之彈性部31係移動於以第6圖所示之端部8為中心之圓弧軌道52。此時,卡合片3之彈性部31係隨著朝箭頭C之方向動作,而朝從傾斜面72分離之方向移動,因此,產生在箭頭A之方向的力係相較於第7圖所示之情形弱。
另一方面,當第6圖所示之卡合部5成為附屬裝卸用罩蓋2之旋轉中心時,卡合片3之彈性部31係如上所述朝從傾斜面72接近之方向移動,因此與第8圖所示之狀態相比較,朝箭頭A之方向產生之力較強。因此,實施形態1之附屬裝卸用罩蓋2係可提升使罩蓋本體20朝箭頭B之方向移動之力。
並且,卡合片3之彈性部31係形成為V字狀,因此,與形成為U字狀之情形相比較,可使撓曲量增加。因此,卡合片3之彈性部31係在朝從傾斜面72接近之方向移動時,可使欲回到彈性部31之原來形狀9之力增加。因此,可使具有二個以上之卡合片3的構成之附屬裝卸用罩蓋2容易地從主罩蓋1拆下。
並且,雖將設置有卡合片3及卡合部4之對象作為附屬裝卸用罩蓋2,但卡合片3及卡合部4並不限定於附屬裝卸用罩蓋2,亦可設置在施加有斷路時產生之氣體內壓之附屬裝卸用罩蓋2以外的罩蓋。並且,附屬裝卸用罩蓋2之卡合對象亦可為盒體200,以取代主罩蓋1。
此外,在上述之例中,卡合部4係形成凹狀,卡合部5係形成為凸狀,但並不限定於該例。例如,罩蓋100亦可構成為將卡合部4形成為凸狀,且將卡合部5形成為凹狀之構成。
如以上所述,罩蓋100之附屬裝卸用罩蓋2係具備:罩蓋本體20;以及懸臂方式支撐在罩蓋本體20,且與屬於氣中斷路器之卡合對象的主罩蓋1卡合之二個以上的卡合片3。各卡合片3係具有:其基端支撐在罩蓋本體20之端部之V字狀的彈性部31;以及設置在彈性部31之前端,且與卡合對象卡合之突出部32。如此,附屬裝卸用罩蓋2係利用二個卡合片3而卡合在主罩蓋1,因此會穩固地固定在主罩蓋1,且可確保對於在氣中斷路器之斷路時產生之氣體內壓的固定強度。並且,卡合片3為卡扣構造,因此可在附屬品之更換或追加之際容易地進行附屬裝卸用罩蓋2之拆卸安裝。並且,卡合片3之彈性部31係形成為V字狀,因此可使撓曲量增加。因此,例如,可使彈性部31之欲回到原來之形狀9的力增加,且會使朝拆下附屬裝卸用罩蓋2之方向移動之力變大,因此可將具有二個以上之卡合片3之構成的附屬裝卸用罩蓋2從主罩蓋1容易地拆下。
並且,罩蓋本體20係具有卡合部4,該卡合部4以罩蓋本體20在從主罩蓋1拆下之際可進行旋轉之方式,與主罩蓋1中之供二個以上之卡合片3卡合之卡合部7不同之卡合部5卡合。卡合部7係第1卡合部之一例,卡合部5係第2卡合部之一例,卡合部4係罩蓋本體卡合部之一例。卡合部4係配置於在罩蓋本體20從主罩蓋1拆下之際會使卡合片3之彈性部31朝卡合部7靠近之位置。藉此,可提升使罩蓋本體20朝向從主罩蓋1拆下附屬裝卸用罩蓋2之方向移動的力。因此,可容易地使具有二個以上之卡合片3之構成的附屬裝卸用罩蓋2從主罩蓋1拆下。
並且,罩蓋100係具備:覆蓋氣中斷路器之附屬品的附屬裝卸用罩蓋2,該附屬裝卸用罩蓋2係具有罩蓋本體20及二個以上之卡合片3;以及主罩蓋1,係安裝有附屬裝卸用罩蓋2。附屬裝卸用罩蓋2係第1罩蓋之一例,主罩蓋1係第2罩蓋之一例。藉此,可將罩蓋100局部地拆下,且與將罩蓋100整體予以拆下之情形相比較,可容易地進行附屬品之更換或追加。
實施形態2 實施形態2之氣中斷路器的罩蓋係在卡合片具有握把部這一點與實施形態1之氣中斷路器的罩蓋不同。以下,針對具有與實施形態1相同之功能之構成元件,標記相同之符號並省略其說明,並以與實施形態1的罩蓋100不同之點為中心加以說明。第10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氣中斷路器的罩蓋之一例的圖。
如第10圖所示,實施形態2之氣中斷路器的罩蓋100A係具備主罩蓋1、及附屬裝卸用罩蓋2A。附屬裝卸用罩蓋2A係具備罩蓋本體20、及卡合片3A。卡合片3A係於具有握把部35這一點與卡合片3不同,該握把部35係在附屬裝卸用罩蓋2A安裝在主罩蓋1之狀態下朝主罩蓋1之外側突出,而可由業者以手指握持。此外,在附屬裝卸用罩蓋2A中,設置有二個以上之卡合片3A。
握把部35係基端接續在彈性部31之前端,且前端在第10圖所示之狀態下從第2前壁部16突出。作業者係可藉由握持握把部35而使其往朝向罩蓋本體20之方向移動,而解除卡合片3A之彈性部31與第2前壁部16之卡合部7的卡合。此外,在附屬裝卸用罩蓋2A中,握把部35係設置在各卡合片3A,但握把部35亦可為設置在二個以上之卡合片3A中之至少一者的構成。
如以上所述,在實施形態2之罩蓋100A的附屬裝卸用罩蓋2A中,二個以上之卡合片3A中之至少一個卡合片3A係具備使彈性部31撓曲之握把部35。藉此,可容易地解除附屬裝卸用罩蓋2A與主罩蓋1之卡合。因此,可將附屬裝卸用罩蓋2A容易地從主罩蓋1拆下。
以上之實施形態所示之構成係顯示本發明之內容之一例者,亦可與其他之習知技術組合,亦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要旨的範圍內,省略、變更構成之一部分。
1:主罩蓋 2、2A:附屬裝卸用罩蓋 3、3A:卡合片 4、5、7:卡合部 8:端部 9:形狀 11:第1前壁部 12、13、14、15、18、19、22、23:側壁部 16:第2前壁部 16a、16b、17a、17b、18a:固定部 17:第3前壁部 20:罩蓋本體 21:前壁部 24:突出部 31:彈性部 31a:第1延伸部 31b:反折部 31c:第2延伸部 32:突出部 33:導引溝 34:卡掛肋條 35:握把部 51,52:圓弧軌道 71:卡合面 72:傾斜面 100、100A:罩蓋 200:盒體 300:工具 A、B、C:箭頭
第1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氣中斷路器的罩蓋的外觀立體圖。 第2圖係實施形態1之氣中斷路器的罩蓋之前視圖。 第3圖係顯示將實施形態1之附屬裝卸用罩蓋從主罩蓋拆下之情形的圖。 第4圖係實施形態1之附屬裝卸用罩蓋之卡合片的外觀立體圖。 第5圖係沿著第2圖之V-V線的剖視圖。 第6圖係用以說明將實施形態1之附屬裝卸用罩蓋從主罩蓋拆下之方法的圖。 第7圖係用以說明在實施形態1之附屬裝卸用罩蓋從主罩蓋拆下之際施加於卡合片之力的剖視圖 第8圖係顯示將實施形態1之附屬裝卸用罩蓋之卡合片與主罩蓋之卡合予以解除之狀態的圖。 第9圖係用以說明當假設旋轉中心在比第6圖所示之旋轉中心更靠近盒體側之處時產生在卡合片之彈性部之力的圖。 第10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氣中斷路器的罩蓋之一例的圖。
1:主罩蓋
2:附屬裝卸用罩蓋
3:卡合片
4、5、7:卡合部
8:端部
20:罩蓋本體
31:彈性部
32:突出部
100:罩蓋
300:工具

Claims (4)

  1. 一種氣中斷路器的罩蓋,係具備:罩蓋本體;以及二個以上之卡合片,係以懸臂方式支撐在前述罩蓋本體,且與氣中斷路器之卡合對象卡合;前述二個以上之卡合片的各者係具有:V字狀的彈性部,其基端支撐在前述罩蓋本體之端部;以及突出部,係設置在前述彈性部之前端,且與前述卡合對象卡合;前述罩蓋本體係具備罩蓋本體卡合部,該罩蓋本體卡合部係與第2卡合部卡合成為前述罩蓋本體要從前述卡合對象拆下之際可旋轉,該第2卡合部係不同於前述卡合對象中之供與前述卡合片卡合之第1卡合部,且該第2卡合部係設於較前述第1卡合部離開前述卡合對象之位置;並且前述罩蓋本體卡合部係配置於前述罩蓋本體要從前述卡合對象拆下之際,前述彈性部會朝前述第1卡合部靠近之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中斷路器的罩蓋,其中,前述二個以上之卡合片中之至少一個卡合片係具備:使前述彈性部撓曲之握把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氣中斷路器的罩蓋,其中,前述二個以上之卡合片中之至少一個卡合片係具有:導引工具之前端的導引溝;以及用以卡掛前述工具之前端之卡掛肋條。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氣中斷路器的罩蓋,係具備:第1罩蓋,係具有前述罩蓋本體及前述二個以上之卡合片,且覆蓋前述氣中 斷路器之附屬品;以及第2罩蓋,係屬於前述卡合對象,且供前述第1罩蓋安裝。
TW109106015A 2019-04-05 2020-02-25 氣中斷路器的罩蓋 TWI7324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15206 WO2020202569A1 (ja) 2019-04-05 2019-04-05 気中遮断器のカバー
WOPCT/JP2019/015206 2019-04-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8278A TW202038278A (zh) 2020-10-16
TWI732468B true TWI732468B (zh) 2021-07-01

Family

ID=72666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6015A TWI732468B (zh) 2019-04-05 2020-02-25 氣中斷路器的罩蓋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161034B2 (zh)
CN (1) CN113632192B (zh)
TW (1) TWI732468B (zh)
WO (1) WO2020202569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84662Y (zh) * 2007-08-10 2008-07-09 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电器厂 用于双断点塑壳断路器的分励脱扣器
CN204335223U (zh) * 2012-08-31 2015-05-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盖构造
US20150257292A1 (en) * 2014-03-04 2015-09-10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over with an opening structure
TW201603079A (zh) * 2014-03-13 2016-01-16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開關用罩蓋及操作終端器
US20170150629A1 (en) * 2015-11-23 2017-05-25 Thomson Licensing Wire retention cove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TWM563722U (zh) * 2018-04-18 2018-07-11 美商定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電子裝置連接埠之可快速開啟閉合防水防塵掀蓋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39977U (ja) * 1984-08-16 1986-03-13 株式会社東芝 蓋体の保持装置
US6518866B1 (en) * 1997-07-30 2003-02-1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ircuit breaker compartment door
CN2809989Y (zh) * 2005-06-02 2006-08-23 王研 一种墙壁式自动空气断路器底板
JP4249736B2 (ja) * 2005-09-20 2009-04-08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カバーの取り付け構造
JP4935747B2 (ja) 2008-04-23 2012-05-23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回路遮断器の端子カバー
JP5355438B2 (ja) * 2010-01-27 2013-11-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遮断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84662Y (zh) * 2007-08-10 2008-07-09 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电器厂 用于双断点塑壳断路器的分励脱扣器
CN204335223U (zh) * 2012-08-31 2015-05-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盖构造
US20150257292A1 (en) * 2014-03-04 2015-09-10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over with an opening structure
TW201603079A (zh) * 2014-03-13 2016-01-16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開關用罩蓋及操作終端器
US20170150629A1 (en) * 2015-11-23 2017-05-25 Thomson Licensing Wire retention cove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TWM563722U (zh) * 2018-04-18 2018-07-11 美商定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電子裝置連接埠之可快速開啟閉合防水防塵掀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8278A (zh) 2020-10-16
JPWO2020202569A1 (ja) 2021-10-14
CN113632192A (zh) 2021-11-09
JP7161034B2 (ja) 2022-10-25
CN113632192B (zh) 2024-01-05
WO2020202569A1 (ja) 2020-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11150B1 (ko) 커넥터
TWI732468B (zh) 氣中斷路器的罩蓋
KR100630914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배터리 착탈장치
JP6651964B2 (ja) 回路遮断器
CN102136399A (zh) 电路断路器
JP4937187B2 (ja) 電気機器用収納箱のルーバー装置
JP5155799B2 (ja) 多極回路遮断器
JP6650206B2 (ja) 取手構造
KR100995277B1 (ko) 박스의 커버결합장치
US20140311878A1 (en) Retaining insert for an electrical pro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KR20070025698A (ko) 휴즈 홀더
JP5557706B2 (ja) 電気機器の保護カバー
JP2007032810A (ja) 固定機構
JP2020092194A (ja) 電子機器
JP3417055B2 (ja) 開閉器の端子装置
JPH10116648A (ja) カ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KR20030000743A (ko) 퓨즈 착탈용 기구
KR20100070833A (ko) 커넥터
JP5145734B2 (ja) 回路遮断器
JP5088474B2 (ja) ブレーカ用ロックアウト具
JP2021180067A (ja) 回路遮断器
JP2016207640A (ja) 電気部品
JP6521364B2 (ja) 分電盤
US20140170876A1 (en) Arrangement for establishing and breaking a connection between a plug and a mating plug
KR200445257Y1 (ko) 퓨즈박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