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7348B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7348B
TWI727348B TW108121154A TW108121154A TWI727348B TW I727348 B TWI727348 B TW I727348B TW 108121154 A TW108121154 A TW 108121154A TW 108121154 A TW108121154 A TW 108121154A TW I727348 B TWI727348 B TW I72734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box
machine room
heat insulation
refrigera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1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1169A (zh
Inventor
櫻澤翔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1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1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73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734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冰箱(1),具備隔熱箱體(50)、庫外電裝單元(41)、和機械室(30)。隔熱箱體(50),具有外箱(51)和內箱(52)。庫外電裝單元(41),配置於隔熱箱體(50)的上部及下部中的任一方。機械室(30),配置於隔熱箱體(50)的上部及下部中的另一方(即,與庫外電裝單元(41)的配置側為相反側),收容壓縮機(31)等的機械零件。冰箱(1),具有與庫外電裝單元(41)和機械零件連結的至少一條配線(機械室配線)(21)。該配線(21),被固定於外箱(51)。

Description

冰箱
本揭示關於具備隔熱箱體的冰箱。
一般而言,冰箱為了進行與周圍的隔熱,以覆蓋貯藏空間的外周的方式設置隔熱箱體。隔熱箱體由外箱、內箱、和填充於這些之間的隔熱材構成。作為隔熱材,例如使用硬質發泡聚氨酯隔熱材等的發泡性的隔熱材。
又,在隔熱箱體的內部,除了隔熱材以外,也存在有連接配設於冰箱內的控制基板、開關、馬達等的各種電子零件的彼此的電配線等。如此的電配線,以埋入隔熱材中的方式存在。
例如,在專利文獻1,揭示有將從配置於冰箱本體的頂面20的電裝單元21延伸的電導線22,沿著冰箱本體的內箱3的背面而進行配線的冰箱。在該冰箱,成為以下構成:電導線22隔著由隔熱性材料構成的複數間隔部件23而固定於內箱的背面,且使發泡隔熱材4填充發泡而介於間隔部件23彼此間的電導線22與內箱之間。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6-44907號公報。
如專利文獻1的冰箱,在現有的冰箱,通過隔熱箱體內的配線,配置於內箱側。
順帶一提,當在隔熱箱體內注入發泡隔熱材料時,以將外箱配置於上側將內箱配置於下側的狀態,從形成於外箱的背面部分的開口部(注入口)滴下隔熱材料。被注入至隔熱箱體內的發泡隔熱材料,首先從位於下側的內箱側開始發泡,並朝向外箱側膨脹。但是,若使配線爬在隔熱箱體內,則在隔熱材料的發泡時有可能因配線而妨礙發泡隔熱材的形成。尤其是,若配線跨越外箱和內箱,則在發泡時易成為障礙物。由此,在隔熱箱體內存在有發泡隔熱材未填充的空隙等,隔熱性能有可能降低。即,隔熱材料的流動性因配線而被阻礙。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能夠使隔熱箱體的隔熱性能提升的冰箱。
本發明一方案的冰箱,包括:隔熱箱體,具有外箱和內箱;電裝單元,配置於該隔熱箱體的上部及下部中的任一方;機械室,配置於該隔熱箱體的上部及下部中的另一方,收容電動零件;至少一條配線,連結該電裝單元和該電動零件。並且,該配線,被固定於該外箱。
在上述本發明的一方案的冰箱中,也可以是該隔熱箱體,具有真空隔熱材;該配線,配置於該真空隔熱材和該外箱之間。
在上述本發明的一方案的冰箱中,也可以是其還具有用於將該配線固定於該外箱的密封部件;該密封部件的一端部,被夾在該真空隔熱材和該外箱之間;該密封部件的另一方的端部,延伸至該隔熱箱體的上部及下部的至少任一者的端部為止。
在上述本發明的一方案的冰箱中,也可以是該隔熱箱體,具有散熱管,該散熱管被該密封部件固定。
在上述本發明的一方案的冰箱中,也可以是具有複數的配線,該配線被分類為高壓交流用的配線和低壓直流用的配線,該低壓直流用的配線,彼此分離地配置。
在上述本發明的一方案的冰箱中,也可以是複數的配線,沿著該外箱的平面排列配置。
根據本發明一方案的冰箱,藉由將連結電裝單元和配置於機械室的電動零件的配線固定於外箱,因此能夠抑制隔熱箱體的隔熱層中的空隙的產生,能夠使隔熱箱體的隔熱性能提升。
1:冰箱
21:機械室配線、第一機械室配線(配線、高壓交流用的配線)
22:第二機械室配線(配線、低壓直流用的配線)
23:庫內配線
30:機械室
31:壓縮機(電動零件)
41:庫外電裝單元(電裝單元)
50:隔熱箱體
51:外箱
51c:(外箱的)背面部
52:內箱
53:隔熱層
54:真空隔熱材
151:外箱
161:黏性膠帶(密封部件)
161a:(黏性膠帶的)端部
161b:(黏性膠帶的)端部
171:散熱管
251:外箱
261:黏性膠帶(密封部件)
261a:(黏性膠帶的)端部
262:黏性膠帶(密封部件)
262b:(黏性膠帶的)端部
350:隔熱箱體
350’:隔熱箱體
圖1是表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的冰箱的內部構成的側面剖視圖。
圖2是表示圖1所示的冰箱的隔熱箱體的內部的剖面示意圖。
圖3是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冰箱的隔熱箱體內部的背面部分的構成的俯視圖。
圖4是表示圖3所示的隔熱箱體的B-B線部分的構成的剖面圖。
圖5是表示第二實施形態的冰箱的隔熱箱體內部的背面部分的構成的俯視圖。
圖6是表示第三實施形態的冰箱的隔熱箱體內部的背面部分的構成的俯視圖。
圖7是表示圖6所示的隔熱箱體的C-C線部分的構成的剖面圖。
圖8是第四實施形態的冰箱的隔熱箱體內部的背面部分的構成的俯視圖。
圖9是表示圖8所示的隔熱箱體的D-D線部分的構成的剖面圖。
圖10是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變形例的冰箱的隔熱箱體的內部構成的剖面示意圖。
圖11是表示第五實施形態的冰箱的隔熱箱體的內部構成的剖面示意圖。
圖12是表示第五實施形態變形例的冰箱的隔熱箱體內部的內部構成的剖視示意圖。
以下,基於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各實施形態。在以下的說明,對相同的零件標註相同的符號。這些的名稱及功能為相同。因此,關於這些的細節,不重複說明。
<第一實施形態>
在本實施形態,作為本發明的隔熱結構體的一例,列舉出在冰箱具備隔熱箱體為例子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
(冰箱的整體構成)
首先,針對本實施形態之冰箱1的整體構成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的整體構成的側面剖視圖。圖2是表示構成冰箱1的隔熱箱體50的橫斷面的構成。圖2相當於圖1的A-A線部分的剖面。
如圖1所示,冰箱1具備冷藏室11等的複數的貯藏室。於冷藏室11,設置有冷藏室門11a。於其他貯藏室,也在開口部設置門。
在本實施形態,將門設置的面設為冰箱的前面(正面)。然後,以前面為基準,基於將冰箱1以通常的狀態設置的情況下存在的位置,將冰箱1的各面,設為上面、側面、背面及底面。
在冰箱1將各貯藏空間作為用於從周圍隔熱的隔熱構造,設置隔熱箱體50。隔熱箱體50,以覆蓋冰箱1的外周的方式設置。隔熱箱體50,主要具備外箱51、內箱52、隔熱層(發泡隔熱層)53、及真空隔熱材(VIP)54等(參照圖2)。
在本說明書,配合冰箱1的各面的稱呼,隔熱箱體50的外面分別稱為上面部51a、底面部51b、背面部51c、和側面部51d。
於冰箱1的內部,設置製冷循環。製冷循環透過流通冷媒的冷媒管(冷媒流路),與壓縮機31、冷凝器(未圖示)、膨脹器(未圖示)及冷卻器(未圖示)等連接而構成。
又,在冰箱1的內部,設置控制部。該控制部,進行製冷循環的運轉的控制。即,藉由控制部使壓縮機31驅動,因此製冷循環的運轉開始,循環內的冷媒流通。藉由壓縮機31被壓縮的高溫高壓的冷媒,被冷凝器一邊放熱一邊冷凝。接著,高溫的冷媒由膨脹器膨脹而成為低溫低壓,被送往作為蒸發器的冷卻器。流入至冷卻器的冷媒與流通在冷卻室內的冷氣熱交換,一邊吸熱一邊蒸發而成為低溫的氣態冷媒,被送往壓縮機31。如此一來,冷媒進行循環而製冷循環運轉,並且藉由與冷卻器的熱交換的氣流而生成冷氣。
冷卻器,配置於設置在冰箱1的背面側的冷卻室內。冷卻室,配置於各貯藏空間與隔熱箱體50之間。在冷卻室內,除了冷卻器以外,還具備冷卻風扇等。又,如圖1所示,壓縮機31配置於設置在冰箱1的底部的背面側的機械室30內。
在本實施形態,控制部作為庫外電裝單元41及庫內電裝單元(未圖示)等而實現。
庫外電裝單元41,配置於隔熱箱體50的上面部51a。庫外電裝單元41,以控制基板構成,進行各零件的控制。庫外電裝單元41,藉由配線(也稱為導線)21等與配置於壓縮機31等的隔熱箱體50的外側的各零件連接。又,庫外電裝單元41,藉由配線23與庫內電裝單元連接。
庫內電裝單元,例如配置於冷藏室11的背面。即,庫內電裝單元配置於隔熱箱體50的內箱52側。庫外電內單元,以控制基板構成,進行各零件的控制。庫外電內單元,與配置於壓縮機31等的隔熱箱體50的內側的各零件(冷卻器、冷卻風扇、各種開關等)連接。此外,庫內電裝單元可省略,此情況,配置於隔熱箱體50的內側的各零件(冷卻器、冷卻風扇、各種開關等)藉由配線23與庫外電裝單元41連接。
各種配線21、23,配置於隔熱箱體50的內部。即,配線21、23,埋入於隔熱箱體50的隔熱層53內。配線21、23,分別連接庫外電裝單元41、庫內電裝單元、及各零件之間。具體而言,配線21與庫外電裝單元41和機械室30內的各電動零件(例如,壓縮機31等)電連接。配線21,也被稱為機械室配線。又,配線23為與庫外電裝單元41和庫內電裝單元電連接的配線。配線23,也被稱為庫內配線。
如圖1及圖2所示,配線21以爬在隔熱箱體50的背面部51c(即,外箱51側)的方式配置於隔熱箱體50的內部。又,配線23,配置於隔熱箱體50內的內箱52側。針對配線21(機械室配線)的配置方法,之後敘述。
(隔熱箱體的說明)
接著,針對隔熱箱體50的更具體構成,一邊參照圖1至圖4一邊進行說明。圖3是表示構成隔熱箱體50的外箱51的背面部51c的構成的俯視圖。圖3表示背面部51c的內側(隔熱層53形成的側)。圖4是表示圖3所示的外箱51 的背面部51c的B-B線部分的構成的剖面圖。如圖2所示,隔熱箱體50主要具備外箱51、內箱52、隔熱層53、和真空隔熱材(VIP)54。
外箱51形成隔熱箱體50的外周面。外箱51也部分地形成冰箱1的外形。內箱52形成隔熱箱體50的內周面。又,內箱52,劃分各貯藏空間(例如,冷藏室11)。內箱52,也稱為食物內膽(Food liner)。
隔熱箱體50的底面部的背面側,形成用於配置機械室30的空間。也就是,機械室30配置於隔熱箱體50的外側。這是因為,藉由壓縮機31為可動,因此機械室30內的溫度上升。
隔熱層53,主要由發泡隔熱材構成。具體而言,隔熱層53,能夠由硬質發泡聚氨酯(硬質聚氨酯泡沫)等形成。硬質發泡聚氨酯,將觸媒、發泡劑、製泡劑等混合至兩種主原料,同時地發生發泡反應和樹脂化反應而獲得的均勻的樹脂發泡體。
又,在隔熱箱體50的內部,除了由發泡隔熱材構成的隔熱層53以外,還包含真空隔熱材54。真空隔熱材54,將具有玻璃棉、二氧化矽粉末等的微細空隙的芯材,具有氣密性的外覆材(袋狀體、例如層壓薄膜)覆蓋,減壓密封而形成外覆材的內部。真空隔熱材,由於高真空地保持該內部空間,盡可能地使傳遞至氣相地熱量變小,因此能夠實現高的隔熱效果。真空隔熱材54,例如為具有長方形的平面的平板狀的部件(參照圖3)。
如圖2所示,真空隔熱材54配置於隔熱箱體50的背面側。即,真空隔熱材54貼附於外箱51的背面部51c。又,機械室配線21,被夾在外箱51的背面部51c和真空隔熱材54之間。如此一來,機械室配線21被固定於外箱51。
圖10是表示變形例的隔熱箱體50的剖面構成。如圖10所示,配線21也可以設置複數條。此情況,複數的配線21較佳為沿著背面部51c的平面排列配置。由此,被夾在背面部51c和平板狀的真空隔熱材54之間的配線21,抑制嚴重妨礙相對於背面部51c的真空隔熱材54的黏貼,能夠較容易地進行真空隔熱材54的黏貼。此外,配線23(庫內配線)也可以與配線21相同地複數條成束。
具有如上述的構成的隔熱箱體50,例如以下般地製造。首先,在內箱52的內部,在規定的位置安裝庫內電裝單元等的控制基板、及庫內配線23等。
又,在外箱51的規定的位置安裝機械室配線21等。其後,將真空隔熱材54黏貼固定於外箱51。
具體而言,如圖3所示,從外箱51的的背面部51c的上端(上面部51a)側向下端(底面部51b)佈有機械室配線21。此外,在機械室配線21,在其上方的端部安裝第一連接器21a,在下方的端部安裝第二連接器21b。包含這些的各連接器21a及21b的機械室配線21的兩端部,從背面部51c的端部向外側突出。
在機械室配線21安裝於背面部51c的狀態下,將真空隔熱材54黏貼於背面部51c的內側面。此時,藉由在將機械室配線21暫時固定於背面部51c的狀態下,使用黏著劑而將真空隔熱材54黏貼於背面部51c,因此成為機械室配線21埋入黏著劑層的狀態。由此,機械室配線21的大部分,以被真空隔熱材54覆蓋的狀態而固定。即,如圖4所示,機械室配線21,成為被夾在真空隔熱材54和外箱51的背面部51c之間的狀態。
然後,組裝外箱51和內箱52並進行固定。由此,形成隔熱箱體50的外形。
其後,以隔熱箱體50的背面部51c朝上的狀態,從形成於背面部51c的左右兩側的端部附近的注入口55(參照圖3),注入液體狀的發泡隔熱材的材料。發泡隔熱材的材料,在外箱51和內箱52之間的空間內從前面側向背面側依序發泡而一邊增加體積一邊被填充。已發泡的隔熱材之後會硬化。
由此,隔熱箱體50的內部,成為以發泡隔熱材填充的狀態,形成隔熱層53。庫內電裝單元及庫內配線23,成為以黏貼於內箱52的壁面的狀態,直接埋入發泡隔熱材(硬質發泡聚氨酯)的內部的狀態。又,機械室配線21,成為其大部分被夾在真空隔熱材54和外箱51的被面部51c之間的狀態,其一部分(例如,上端部及下端部),埋入至發泡隔熱材(硬質發泡聚氨酯)的內部的狀態。又,成為包含第一連接器21a的機械室配線21的上端部、及庫內配線23的上端部,從隔熱箱體50向設置於外箱51的上面部51a的庫外電裝單元41的安裝部彈出的狀態。同樣地,成為包含第二連接器21b的機械室配線21的下端部,從隔熱箱體50向機械室30彈出的狀態。
其後,將庫外電裝單元41安裝於外箱51的上面部51a,將電裝單元側的連接側和機械室配線21的第一連接器21a進行連接。又,機械室配線21的第二連接器21b,與機械室30內的各零件(例如,壓縮機31等)的連接器進行連接。
上述的隔熱箱體的構成,為本發明的一例。因此,在本發明的一態樣的冰箱中,隔熱箱體的構成,不限於上述般的構成。
(第一實施形態的總結)
如以下,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具備隔熱箱體50、庫外電裝單元41、和機械室30。隔熱箱體50具有外箱51和內箱52。又,在外箱51和內箱52之間,形成隔熱層53。隔熱層53,由發泡隔熱材形成。又,在外箱51和內箱52之間,具備真空隔熱材54。庫外電裝單元41,配置於隔熱箱體50的上方(即,外箱51的上面部51a)。機械室30,配置於隔熱箱體50的下方(即,與庫外電裝單元41的配置側為相反側,具體而言,外箱51的底面部51b),收容壓縮機31等的機械零件。此外,庫外電裝單元41、壓縮機31也可以分別配置於與本實施形態為上下相反的位置。
又,冰箱1,具有與庫外電裝單元41和機械零件連結的至少一條配線(機械室配線)21。該配線21,埋入隔熱層53內,並且被夾在外箱51的背面部51c和真空隔熱材54之間。如此一來,機械室配線21被固定於外箱51。
根據上述的構成,藉由將連結配置於外箱51的上面部51a的庫外電裝單元41和配置於底面部51b的壓縮機31等的電動零件進行的配線21固定於外箱51,因此能夠減少有可能妨礙發泡隔熱材料的流動性的配線數量。由此,抑制發泡隔熱材的形成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隔熱材料的未填充部的產生,能夠抑制隔熱層53中的空虛(空隙)的產生。
尤其是,關於連結配置於隔熱箱體50的上部的庫外電裝單元41、和配置於隔熱箱體50的下部的機械室30內的壓縮機31等的電動零件的配線,配置於內箱52側的必然性低。因此,在本實施形態,將機械室配線21配置於外箱51側。在隔熱箱體50的背面部51c,發泡隔熱材從內箱52側依序流動、發泡,之後向外箱51側流動。因此,由於配置於外箱51側的配線妨礙發泡隔熱材料的流動性,因此相較於因配置於內箱52側的配線的可能性,產生隔熱材料未填充部的可能性變的相當低。因此,根據配線的用途, 藉由變更隔熱箱體50內的配線的配置位置,因此能夠將藉由在隔熱層53內配置配線而發泡隔熱材料的流動性的降低抑制在最小限度。
又,在現有技術,由於將所有的配線配置於內箱52側,因此將機械室配線21在隔熱箱體50的上端部中一度從外箱51側向內箱52側拉回,或在隔熱箱體50的下端部中從內箱52側向外箱51側拉回。在該構成,該配線跨越外箱51和內箱52的部位,成為至少存在於上下各有一個部位。
相對於此,在本實施形態,成為以機械室配線21不跨越外箱51和內箱52,庫內配線23僅跨越庫外電裝單元41和內箱52之間的一個部位的方式構成。配線,通常由於使用銅線等的熱傳導性高的金屬,因此若配線跨越外箱51和內箱52的部位多,則隔熱箱體的隔熱性能低。相對於此,在本實施形態,藉由跨越外箱51和內箱52的配線減少,因此能夠維持隔熱箱體50的隔熱性能。
又,在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將機械室配線21夾在外箱51的背面部51c和真空隔熱材54之間。根據如此的構成,有效地抑制配線妨礙發泡隔熱材料的流動,且藉由真空隔熱材54的黏貼面的黏著劑而能夠固定機械室配線21。
又,由於庫內側的冷熱藉由真空隔熱材54被遮斷,因此抑制機械室配線21藉由庫內的冷熱被冷卻。因此,冷熱傳遞在機械室配線21,而抑制洩漏至配置於庫外的電動零件、電裝單元的控制基板,能夠降低庫外的零件、控制基板的結露的可能性。
<第二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的第二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在第二實施形態,針對機械室配線分為高壓交流用的配線、和低壓直流用的配線的構成例進行說 明。此外,針對外箱的背面部中的機械室配線的配置以外,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能夠適用。因此,在第二實施形態,以外箱的背面部的構成為中心地進行說明。
圖5是表示構成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的隔熱箱體50的外箱51的背面部51c的構成的俯視圖。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隔熱箱體50主要具備外箱51、內箱52、隔熱層53、真空隔熱材(VIP)54。針對這些各構成部件,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能夠適用。
在本實施形態,通過隔熱箱體50的內部的配線,以第一機械室配線(高壓交流用的配線)21、第二機械室配線22(低壓直流用的配線)、及庫內配線23的三種配線構成。庫內配線23,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配置於隔熱箱體50內的內箱側。
第一機械室配線21,與第一實施形態的配線21相同地,將庫外電裝單元41和機械室30內的各電動零件(例如,壓縮機31等)電連接。第一機械室配線21,主要是為了對主電源、以及壓縮機31及變頻器等的各電動零件進行驅動而被使用的配線。換言之,第一機械室配線21,為用以供給高壓交流電的配線。
設置於第一機械室配線21的上方側的端部的第一連接器21a,與庫外電裝單元41側的連接器連接。設置於第一機械室配線21的下方側的端部的第二連接器21b,與機械室30內的各零件(例如,壓縮機31等)的連接器連接。
第二機械室配線22配置成與第一機械室配線21大致平行。第二機械室配線22與庫外電裝單元41和機械室30內的各電動零件(例如,壓縮機31等)電連接。第二機械室配線22是用於將電信號傳達至配置於機械室30 的各種妝置(例如,冷凝器風扇、冷媒切換閥等)而使用的配線。換言之,第二機械室配線22,為用以供給低壓直流電的配線。
設置於第二機械室配線22的上方側的端部的第一連接器22a,與庫外電裝單元41側的連接器連接。設置於第二機械室配線22的下方側的端部的第二連接器22b,與機械室30內的各零件(例如,壓縮機31等)的連接器連接。
如以上,在本實施形態,機械室配線藉由發送的電信號的種類,分為第一機械室配線21和第二機械室配線22。並且,如圖5所示,第一機械室配線21和第二機械室配線22以彼此分離的狀態配置在外箱51的背面部51c上。由此,能夠降低在第一機械室配線21和第二機械室配線22之間可能產生的雜訊的產生。
此外,第一機械室配線21,例如也可以如圖10所示的配線21般,將複數條的配線成束而構成。相同地,第二機械室配線22,也可以將複數條的配線成束地構成。
<第三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的第三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在第三實施形態,針對在外箱的背面部安裝散熱管的構成例進行說明。此外,關於外箱的背面部以外的構成,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能夠適用。因此,在第三實施形態,以外箱的背面部的構成為中心進行說明。
圖6是表示構成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的隔熱箱體50的外箱151的背面部151c的構成的俯視圖。圖6是表示背面部151c的內側。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隔熱箱體50主要具備外箱151、內箱52、隔熱層53、和真空隔熱材(VIP)54。關於內箱52及隔熱層53,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能夠適用。
如圖6所示,真空隔熱材(VIP)54黏貼於背面部151c。在背面部151c的左右兩側的端部附近,形成隔熱材料的注入口55。這些構成,是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
又,散熱管171延伸在真空隔熱材54的外周(具體而言,上端部及左右兩端部)。在散熱管171,流過在製冷循環中的被加溫的冷媒。藉由設置如此的散熱管171,因此能夠抑制隔熱箱體50的表面的結露的產生。
散熱管171藉由片狀的的黏性膠帶(密封部件)161及162,被固定在背面部151c。具體而言,沿著背面部151c的上端而延伸的散熱管171的一部分171a,藉由寬度較寬的黏性膠帶161被固定。具體而言,沿著背面部151c的部的散熱管171的一部分171a,藉由寬度較寬的黏性膠帶162被固定。
機械室配線21,被夾在外箱51的背面部151c和真空隔熱材54之間。在本實施形態,機械室配線21的上方側的部分,藉由黏性膠帶161而與散熱管171一起被固定。
圖7是表示圖6所示的背面部151c的C-C線部分的剖面構成。黏性膠帶161沿著背面部151c的上端而黏貼。該黏性膠帶161的寬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161a(下方側的端部),被夾在真空隔熱材54和背面部151c之間,到達較真空隔熱材54的上端部靠下方。該黏性膠帶161的寬度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161b(上方側的端部),到達背面部151c的上方側(上面部51a側)的端部下方為止。
根據如此的構成,在固定機械室配線21的黏性膠帶161和背面部151c之間形成些許的間隙。該間隙,藉由黏性膠帶161的端部161a被真空隔熱材54的上端部和背面部151c夾著,因此與形成在真空隔熱材54的上端部和背面部151c之間的空間連通。又,藉由黏性膠帶161的端部161b到達背面 部151c的上方側(上面部51a側)的端部為止,因此真空隔熱材54的上端部和背面部151c之間的空間與外部空氣連通。
由此,由於即使在隔熱箱體50的製造工序中,從發泡隔熱材產生的發泡氣體侵入至真空隔熱材54和背面部151c之間的情況,也能不蓄積地迅速放出至外部空氣,因此難以產生背面部251c的變形。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列舉出散熱管171安裝在外箱151的背面部151c的冰箱的例子而進行說明。但是,如第一實施形態等,也可以在冰箱的背面部未設置散熱管的構成的情況下,也使用黏性膠帶161固定機械室配線21。即使在未設置散熱管的構成的情況下,如本實施形態,較佳為固定機械室配線21的黏性膠帶161的寬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161a端部,被夾在真空隔熱材54和背面部151c之間,到達較真空隔熱材54的上端部靠下方。又,黏性膠帶161的寬度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161b,較佳為到達背面部151c的上方側(上面部51a側)的端部為止。由此,真空隔熱材54和背面部151c之間的空間與外部空氣連通。此外,此情況,黏性膠帶161為覆蓋機械室配線21程度左右的寬度即可。
<第四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的第四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在第四實施形態,針對在外箱的背面部安裝散熱管的另外一個構成例進行說明。此外,關於外箱的背面部以外的構成,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能夠適用。因此,在第四實施形態,以外箱的背面部的構成為中心進行說明。
圖8是表示構成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的隔熱箱體50的外箱251的背面部251c的構成的俯視圖。圖8是表示背面部251c的內側。與第一實施形態相 同,隔熱箱體50主要具備外箱151、內箱52、隔熱層53、和真空隔熱材(VIP)54。關於內箱52及隔熱層53,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能夠適用。
如圖8所示,真空隔熱材(VIP)54黏貼於背面部251c。在背面部251c的左右兩側的端部附近,形成隔熱材料的注入口55。這些構成,是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
又,沿著真空隔熱材54的下端部,延伸設置散熱管271。散熱管271藉由片狀的的黏性膠帶(密封部件)261及262,被固定在背面部251c。具體而言,沿著背面部251c的下端延伸的散熱管271的一部分271a,藉由黏性膠帶261被固定。又,沿著背面部251c的左右兩端部延伸的散熱管271的其他部分,藉由黏性膠帶262被固定。
在本實施形態的構成,散熱管271僅配置在背面部251c的下方部分,未配置在背面部251c的的左右兩側的端部。由此,與第三實施形態進行比較,能夠使真空隔熱材54在左右兩側擴張而配置。因此,真空隔熱材54的表面積增加,能夠使冰箱1的隔熱性能更加提升。
又,在本實施形態的背面部251c,與第二實施形態相同地,機械室配線分為第一機械室配線(高壓交流用的配線)21和第二機械室配線(低壓直流用的配線)22,分別固定於背面部251c。
第一機械室配線21及第二機械室配線22,被夾在外箱51的背面部251c和真空隔熱材54之間。在本實施形態,第一機械室配線21及第二機械室配線22的下方側的部分,藉由黏性膠帶261及262而與散熱管271一起被固定。
具體而言,第一機械室配線21的下方側,在真空隔熱材54的下方彎曲(21c),一度向橫方向(左方向)延伸。並且,在橫方向延伸的第一 機械室配線21,在散熱管271的彎曲部的附近再次彎曲,向縱方向(下方向)延伸,從背面部251c彈出。
又,第二機械室配線22的下方側,在真空隔熱材54的下方彎曲(22c),一度向橫方向(右方向)延伸。並且,在橫方向延伸的第二機械室配線22,在散熱管271的彎曲部的附近再次彎曲,向縱方向(下方向)延伸,從背面部251c彈出。
沿著真空隔熱材54的下端部而向橫方向延伸的第一機械室配線21及第二機械室配線22的一部分,藉由黏性膠帶261被固定。在背面部251c的左右兩側的端部向縱方向延伸的第一機械室配線21及第二機械室配線22的一部分,被黏性膠帶262而固定。
圖9是表示圖8所示的背面部251c的D-D線部分的剖面構成。黏性膠帶261沿著背面部151c的下端部而在橫方向延伸。該黏性膠帶261的寬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261a(上方側的端部),被夾在真空隔熱材54和背面部251c之間。
又,黏性膠帶262在背面部251c的左右兩側的端部在縱方向延伸。此外,各黏性膠帶262,部分地與黏性膠帶261的左右兩側的端部重疊。黏性膠帶262的一方的端部262a(上方側的端部),被夾在真空隔熱材54和背面部251c之間。又,黏性膠帶262的另一方的端部262b(下方側的端部),到達背面部251c的下方側(底面部51b側)的端部為止。
根據如此的構成,在固定第一機械室配線21及第二機械室配線22的黏性膠帶261及262和背面部151c之間形成些許的間隙。該間隙,藉由黏性膠帶261的端部261a被真空隔熱材54的上端部和背面部251c夾著,因此與形成在真空隔熱材54的上端部和背面部251c之間的空間連通。又,藉由黏 性膠帶262的端部262b到達背面部251c的下方側(底面部51b側)的端部,因此真空隔熱材54的下端部和背面部251c之間的空間連通與外部空氣連通。
由此,在隔熱箱體50的製造工序中,在產生真空隔熱材54的收縮等的情況下,難以產生可能產生的背面部251c的變形。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列舉出散熱管271安裝在外箱251的背面部251c的冰箱的例子而進行說明。但是,如第一實施形態等,也可以在冰箱的背面部未設置散熱管的構成的情況下,也以上述的方法,使用黏性膠帶261及262將第一機械室配線21及第二機械室配線22固定在背面部251c。
<第五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的第五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在第五實施形態,針對未設置真空隔熱材的冰箱的構成例進行說明。此外,關於這些以外的構成,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能夠適用。因此,在第五實施形態,以與第一實施形態不同的構成為中心進行說明。
圖11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冰箱1的隔熱箱體350的橫斷面的構成。隔熱箱體350主要具備外箱51、內箱52、和隔熱層53。關於外箱51、內箱52及隔熱層53,具有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
在隔熱層53內,配置各種配線21、23。配線21與庫外電裝單元41和機械室30內的各電動零件(例如,壓縮機31等)電連接。配線21,也被稱為機械室配線。具體而言,配線23為與庫外電裝單元41和庫內電裝單元電連接的配線。配線23,也被稱為庫內配線。
配線21以爬在隔熱箱體50的背面部51c(即,外箱51側)的方式配置於隔熱箱體350的內部。在本實施形態,由於未設置真空隔熱材,因此配線21例如被黏性膠帶固定於背面部51c的內側。
根據上述的構成,藉由將連結配置於外箱51的上面部51a的庫外電裝單元41和配置於底面部51b的壓縮機31等的電動零件進行的配線21固定於外箱51,因此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能夠減少有可能妨礙發泡隔熱材料的流動性的配線數量。由此,抑制發泡隔熱材的形成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隔熱材料的未填充部的產生,能夠抑制隔熱層53中的空虛(空隙)的產生。又,藉由跨越外箱51和內箱52的配線減少,因此能夠維持隔熱箱體50的隔熱性能。
圖12是表示變形例的隔熱箱體350’的剖面構成。如圖12所示,配線21也可以設置複數條。此情況,複數的配線21較佳為沿著背面部51c的平面排列配置。由此,當將複數的配線21配置在隔熱箱體內時,能夠抑制各配線在隔熱層53的形成過程妨礙發泡隔熱材料的流動性。
本次所揭示的實施形態所有的方面均為例示,應認為並非限定性者。本發明的技術性範圍,並非僅藉由上述說明的申請專利範圍表示,意圖為包含與申請專利範圍均等的意思及在範圍內的所有變更。又,關於互相組合在本說明書說明的不同實施形態的構成而獲得的構成,也包含於本發明的範疇。
1:冰箱
11:冷藏室
11a:冷藏室門
21:機械室配線、第一機械室配線(配線、高壓交流用的配線)
23:庫內配線
30:機械室
31:壓縮機(電動零件)
41:庫外電裝單元(電裝單元)
50:隔熱箱體
51:外箱
51a:上面部
51b:底面部
51c:(外箱的)背面部
52:內箱

Claims (5)

  1. 一種冰箱,其特徵在於,包括:隔熱箱體,具有外箱和內箱和真空隔熱材;電裝單元,配置於該隔熱箱體的上部及下部中的任一方;機械室,配置於該隔熱箱體的上部及下部中的另一方,收容電動零件;至少一條配線,連結該電裝單元和該電動零件;其中該配線配置於該真空隔熱材和該外箱之間,且被固定於該外箱;該冰箱還具有用於將該配線固定於該外箱的密封部件;該密封部件的一端部,被夾在該真空隔熱材和該外箱之間;該密封部件的另一方的端部,延伸至該隔熱箱體的上部及下部的至少任一者的端部為止。
  2. 如請求項1的冰箱,其中該隔熱箱體,具有散熱管;該散熱管被該密封部件固定。
  3. 如請求項1或2的冰箱,具有複數的配線;該配線被分類為高壓交流用的配線和低壓直流用的配線;該高壓交流用的配線與該低壓直流用的配線,彼此分離地配置。
  4. 如請求項1或2的冰箱,其中複數的配線沿著該外箱的平面排列配置。
  5. 如請求項3的冰箱,其中複數的配線沿著該外箱的平面排列配置。
TW108121154A 2018-06-25 2019-06-18 冰箱 TWI7273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9515 2018-06-25
JP2018-119515 2018-06-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1169A TW202001169A (zh) 2020-01-01
TWI727348B true TWI727348B (zh) 2021-05-11

Family

ID=68984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1154A TWI727348B (zh) 2018-06-25 2019-06-18 冰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28589B2 (zh)
TW (1) TWI727348B (zh)
WO (1) WO2020003587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17373U (ja) * 1991-03-29 1992-10-21 シヤープ株式会社 断熱箱体
JPH08261634A (ja) * 1995-03-24 1996-10-11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蔵庫
JP2005164193A (ja) * 2003-12-05 2005-06-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
JP4117373B2 (ja) 2002-09-10 2008-07-16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ポリエチレンイソフタレート環状二量体の製造方法
JP2011052880A (ja) * 2009-09-01 2011-03-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冷蔵庫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4986B (zh) * 2012-06-07 2016-09-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JP5578266B1 (ja) * 2012-12-27 2014-08-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
KR20140139737A (ko) * 2013-05-28 2014-1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장고
WO2016163026A1 (ja) * 2015-04-10 2016-10-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17373U (ja) * 1991-03-29 1992-10-21 シヤープ株式会社 断熱箱体
JPH08261634A (ja) * 1995-03-24 1996-10-11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蔵庫
JP4117373B2 (ja) 2002-09-10 2008-07-16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ポリエチレンイソフタレート環状二量体の製造方法
JP2005164193A (ja) * 2003-12-05 2005-06-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
JP2011052880A (ja) * 2009-09-01 2011-03-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冷蔵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003587A1 (ja) 2021-07-15
JP7228589B2 (ja) 2023-02-24
WO2020003587A1 (ja) 2020-01-02
TW202001169A (zh) 2020-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11096B2 (ja) 冷蔵庫
WO2011083756A1 (ja) 冷凍装置
JP2010038528A (ja) 冷蔵庫
JP6655277B2 (ja) 冷蔵庫
JP2012063038A (ja) 冷蔵庫
JP2015007525A (ja) 冷蔵庫
WO2013084656A1 (ja) 冷蔵庫
AU2019427660A1 (en) Refrigerator
TWI727348B (zh) 冰箱
JPH08247632A (ja) 冷蔵庫
WO2015025477A1 (ja) 冷蔵庫
JP6462446B2 (ja) 冷蔵庫
JP2005326146A (ja) 冷蔵庫
WO2016162955A1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冷蔵庫
JP4102285B2 (ja) 冷蔵庫
JPWO2017033313A1 (ja) 冷蔵庫
TWI555956B (zh) 冰箱
JP7421924B2 (ja) 冷蔵庫
JPH08261634A (ja) 冷蔵庫
JP2005009825A (ja) 冷蔵庫
JP2015064134A (ja) 冷蔵庫
JP6955587B2 (ja) 冷蔵庫
JP6674522B2 (ja) 冷蔵庫
JP2006112639A (ja) 冷蔵庫
JP6379348B2 (ja) 冷蔵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