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5042B - 測定裝置 - Google Patents

測定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5042B
TWI725042B TW105125937A TW105125937A TWI725042B TW I725042 B TWI725042 B TW I725042B TW 105125937 A TW105125937 A TW 105125937A TW 105125937 A TW105125937 A TW 105125937A TW I725042 B TWI725042 B TW I72504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pening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
air pass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59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0648A (zh
Inventor
小池正啓
池田智昭
戶田貴久
村松陽
石原勝充
漆本光瑠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山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山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山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0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0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50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504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1/00Measuring the volume flow or mass flow of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wherein the fluid passes through a meter in a continuous flow
    • G01F1/05Measuring the volume flow or mass flow of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wherein the fluid passes through a meter in a continuous flow by using mechanical effects
    • G01F1/34Measuring the volume flow or mass flow of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wherein the fluid passes through a meter in a continuous flow by using mechanical effects by measuring pressure or differential pressure
    • G01F1/36Measuring the volume flow or mass flow of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wherein the fluid passes through a meter in a continuous flow by using mechanical effects by measuring pressure or differential pressure the pressure or differential pressure being created by the use of flow constriction
    • G01F1/40Details of construction of the flow constriction devices
    • G01F1/42Orifices or nozz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1/00Measuring the volume flow or mass flow of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wherein the fluid passes through a meter in a continuous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209Duct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necting means, e.g. fla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218Flexible soft ducts, e.g. ducts made of permeable texti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1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of groups G01F1/00 - G01F13/00 insofar as such details or appliances are not adapted to particular types of such apparatus
    • G01F15/06Indicat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 G01F15/068Indicat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steady or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a fluent medium insofar as such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 not special to particular types of pressure gauges
    • G01L19/08Mean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e.g. for remote indication
    • G01L19/083Mean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e.g. for remote indication electric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9/00Measuring steady of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pressure-sensitive elements; Transmitting or indicating the displacement of mechanical pressure-sensitive elements, used to measure the steady or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a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DFLUID DYNAMICS, i.e. METHODS OR MEANS FOR INFLUENCING THE FLOW OF GASES OR LIQUIDS
    • F15D1/00Influencing flow of fluids
    • F15D1/001Flow of fluid from conduits such as pipes, sleeves, tubes, with equal distribution of fluid flow over the evacuation surfa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40Pressure, e.g. wind 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asuring Volume Flow (AREA)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一種測定風量及通風阻抗之測定裝置,係具備:外殼,係具有:具有取入空氣之取入口的第1通風道;整流格子,係前述第1通風道所具備,並用以將從前述取入口取入的空氣進行整流;第1腔室,係前述第1通風道所具備,並取入通過了前述整流格子的空氣;開口板,係前述第1通風道所具備,並具有被取入至前述第1腔室的空氣能夠通過的開口部;第2腔室,係前述第1通風道所具備,並取入通過了前述開口板之開口部的空氣;壓力感應器,係前述第1通風道所具備,並用以測量:作為從前述取入口至前述整流格子為止之空氣的壓力之第1壓力、作為前述第1腔室之空氣的壓力之第2壓力、以及作為前述第2腔室之空氣的壓力之第3壓力;特定開口部,係設置於前述第1通風道的一部分,以能夠替換前述開口板;開閉部,係能夠開閉前述特定開口部;以及導管,係形成前述測定裝置與測定對象物之間的第2通風道。

Description

測定裝置
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係例如有關於測定風量及通風阻抗的測定裝置。
以往,係已知有用以測定風量的測定裝置。例如,於日本特開2004-309202號公報所記載的技術,係藉由送風將感溫元件(熱式感應器)冷卻。藉此,根據送風前後之感溫元件的溫度差,風量係受到測定。如此般之技術,係廣為所知。
另外,係已知使用壓力感應器測定風量。例如,於日本特開2005-207832號公報所記載的技術,係設置有用以在第1腔室與第2腔室之間,使空氣之差壓產生的噴嘴。根據第1腔室與第2腔室之間的空氣之差壓、及噴嘴的開口面積等,風量係受到測定。
就如日本特開2004-309202號公報所記載般之使用感溫元件(熱式感應器)測定風量的技術而言,雖能夠使測定裝置小型化,然僅能夠測定風量,而難以測定 對於風量之通風阻抗。
另外,就如日本特開2005-207832號公報所記載般之使用壓力感應器測定風量的技術而言,係能夠測定風量及通風阻抗。就該技術而言,若是對應於事先訂定之腔室的大小以及噴嘴的開口面積等之範圍的風量,則能夠進行測定。然而,就該技術而言,係難以測定資訊基地台等之伺服器、電源裝置、測定器、通風扇、氣幕(air curtain)、排氣導管、壓縮機、風扇等之風所流動的裝置(以下稱之為「風流裝置」)之各種範圍之風量及通風阻抗。因此,該技術係缺乏通用性。
就於日本特開2005-207832號公報所記載的技術而言,例如為了測定較大的風量,較大的開口面積之噴嘴係為必要。另一方面,為了測定較小的風量,較小的開口面積之噴嘴係為必要。亦即,若為了測定較大的風量,使用較小的開口面積之噴嘴,則會產生例如從噴嘴被送回的氣流之渦流,故難以獲得最適當的壓力差。另一方面,若為了測定較小的風量,使用較大的開口面積之噴嘴,則腔室間的壓力差會成為極小值。因此,風量及通風阻抗的測定之精度,係顯著下降。
進而,腔室的大小與設置於噴嘴的開口部之位置的關係性,亦會對所能夠測定的風量之範圍造成影響。因此,就於日本特開2005-207832號公報所記載的技術而言,係僅能夠測定對應於事先訂定之腔室的大小以及設置於噴嘴的開口部之位置等之範圍的風量及通風阻抗。
本發明之其中一項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測定風量及通風阻抗的測定裝置,其係能夠對應於各種範圍的風量,且通用性高。
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測定風量及通風阻抗之測定裝置(本測定裝置),係具備:外殼,係具有:具有取入空氣之取入口的第1通風道;整流格子,係前述第1通風道所具備,並用以將從前述取入口取入的空氣進行整流;第1腔室,係前述第1通風道所具備,並取入通過了前述整流格子的空氣;開口板,係前述第1通風道所具備,並具有被取入至前述第1腔室的空氣能夠通過的開口部;第2腔室,係前述第1通風道所具備,並取入通過了前述開口板之開口部的空氣;壓力感應器,係前述第1通風道所具備,並用以測量:作為從前述取入口至前述整流格子為止之空氣的壓力之第1壓力、作為前述第1腔室之空氣的壓力之第2壓力、以及作為前述第2腔室之空氣的壓力之第3壓力;特定開口部,係設置於前述第1通風道的一部分,以能夠替換前述開口板;開閉部,係能夠開閉前述特定開口部;以及導管,係形成前述測定裝置與測定對象物之間的第2通風道。
於本測定裝置,係藉由開閉部使通風道之側面能夠開口。因此,能夠設置各式種類的開口板。故而,本測定裝置係具有高通用性。進而,在以腔室的大小為基準的情 形,亦能夠對應於該腔室的大小而訂定開口板的開口面積及開口位置。因此,能夠抑制腔室之大小大型化至必要程度以上之情形。故而,能夠達成本測定裝置的小型化。
另外,於本測定裝置,前述導管係亦可具備:安裝於前述測定裝置的第1開口部,以及安裝於前述測定對象物的第2開口部;前述第2開口部之開口尺寸,係亦可比前述第1開口部之開口尺寸更大。
進而,於本測定裝置,前述導管係亦可具備:形成前述第2通風道之風道壁的通風道壁構件;前述通風道壁構件,係亦可藉由折疊自如的材料形成。
另外,於本測定裝置,前述外殼係以樹脂材料構成,於前述外殼,係亦可安裝有:控制基板,係與前述壓力感應器連接,並算出風量及通風阻抗;以及顯示部,係顯示藉由前述控制基板所算出的風量及通風阻抗。
藉此,能夠達成外殼的輕量化。控制基板及顯示部係安裝於外殼,故關於測定、及顯示的功能,係被整合為一。因此,能夠搬運輕量之本測定裝置,且能夠測定位於各種場所的風流裝置之風量及通風阻抗。
另外,於本測定裝置,前述控制基板係亦可根據前述第2壓力與前述第3壓力之差壓算出風量,並根據該所算出的風量及前述第1壓力算出通風阻抗。
另外,於本測定裝置,係亦可進一步具備:輔助風扇,係設置在設於前述第1通風道之與前述取入口為相反側之送出口,並用以將前述第1通風道的空氣朝外 部送出。
藉由該輔助風扇,係能夠抑制:因通風道本身的形狀等所引起之意外的負荷,造成從測定對象之風流裝置所送來的空氣的風量降低之情況產生。因此,能夠保持適合測定的適當之風量。故而,能夠更為正確地測定風量及通風阻抗。
因此,本測定裝置係能夠對應於各種範圍的風量,而具有高通用性。
1‧‧‧測定裝置
2‧‧‧取入口
3‧‧‧送出口
4‧‧‧通風道
5a‧‧‧第1壓力感應器
5b‧‧‧第2壓力感應器
6‧‧‧中繼基板
7a‧‧‧第1閥
7b‧‧‧第2閥
8‧‧‧分配器
9a~9f‧‧‧管
10‧‧‧外殼
10a‧‧‧第1開口部
10b‧‧‧第2開口部
10c‧‧‧第3開口部
10d‧‧‧凸緣
10e‧‧‧把手
10f‧‧‧特定開口部
10g‧‧‧豎設保持部
11a‧‧‧第1外氣口
11b‧‧‧第2外氣口
12‧‧‧保護蓋
13‧‧‧開閉部
14‧‧‧整流格子
15‧‧‧第1腔室
16‧‧‧開口板
17‧‧‧第2腔室
18‧‧‧輔助風扇
20‧‧‧控制裝置
21‧‧‧電源部
22‧‧‧控制基板
23‧‧‧顯示部
30‧‧‧連接導管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之測定裝置從第1方向觀察的立體圖之一例。
第2圖,係表示前述測定裝置從第2方向觀察的立體圖之一例。
第3圖,係表示前述測定裝置的剖面說明圖之一例。
第4A圖及第4B圖,係表示前述測定裝置之開口板的立體圖之一例。
第5圖,係表示顯示於前述測定裝置的顯示部的顯示內容之一例。
第6圖,係表示前述測定裝置的使用方法之一例。
第7圖,係表示連接導管之一例的透視圖。
第8圖,係表示連接導管之一例的立體圖。
第9圖,係表示連接導管之一例。
第10圖,係第9圖所示之連接導管的局部擴大圖。
第11圖,係第9圖所示之連接導管的局部擴大圖。
為了針對本發明的解釋,在以下詳細說明中,提出各種特定內容供徹底瞭解所揭示之實施例。不過,顯然沒有該等特定內容仍可實施一個以上之實施例。在其他情況下,以示意圖圖示周知之結構及裝置,以簡化圖式。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測定裝置1的從第1方向觀察的立體圖之一例。第2圖,係表示測定裝置1從與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觀察的立體圖之一例。
測定裝置1,係測定風流裝置之風量及通風阻抗。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測定裝置1係具備外殼(框體)10。外殼10,係具有通風道4。通風道4,係連通於取入口2及送出口3。取入口2,係將從外部送風而來的空氣(例如來自風流裝置的空氣)取入至通風道4。送出口3,係將所取入的空氣送出至通風道4的外部。
於外殼10的上表面,係安裝有控制裝置20。控制裝置20,係進行用以測定風量及通風阻抗的控制。
如第1圖所示,在外殼10之作為第1方向之面的第1側面,係安裝有中繼基板6、第1閥7a及第2閥7b、分配器8、以及複數個管9a~9f。於中繼基板6, 係搭載有用以測量空氣的壓力之第1壓力感應器5a及第2壓力感應器5b。第1閥7a及第2閥7b,係調整朝第1壓力感應器5a之空氣的送出。分配器8,係將空氣分配為2個流路。
搭載於中繼基板6的第1壓力感應器5a及第2壓力感應器5b,係用以測量空氣的壓力之感應器。第1壓力感應器5a及第2壓力感應器5b,係具有2個輸入口的差壓感應器。具體而言,第1壓力感應器5a及第2壓力感應器5b,係具備:正向的輸入口亦即一方(上方)輸入口、和負向的輸入口亦即另一方(下方)輸入口。又,於本實施方式,第1壓力感應器5a及第2壓力感應器5b係搭載於中繼基板6。取代於此,測定裝置1亦可不具備中繼基板6。此時,第1壓力感應器5a及第2壓力感應器5b亦可直接安裝於外殼10(外殼10的第1側面)。
在此,於外殼10的第1側面,為了測量通風道4的空氣之壓力,形成有3個孔亦即第1開口部10a、第2開口部10b及第3開口部10c(參照第1圖、第3圖)。
並且,在第1開口部10a,係連接有第1管9a的一端。在第1管9a的另一端,連接有分配器8。
分配器8,係與第1管9a、第2管9b及第1閥7a相連接。分配器8,係將經由第1管9a所輸入的空氣分配至第2管9b及第1閥7a。
第1閥7a,係具有3個口。於第1閥7a的2個口,係分別連接有分配器8及第3管9c。第1閥7a之剩餘的1個口,係用來取入外氣的第1外氣口11a。並且,在第1閥7a,係藉由使十字狀的調整部受到旋轉(調整第1閥7a),以切換被送出至第3管9c的空氣。亦即,第1閥7a係能夠將被送出至第3管9c的空氣,在經由分配器8所輸入之來自於第1開口部10a的空氣、與透過第1外氣口11a所輸入的外氣之間進行切換(調整)。
例如,使第1圖所示之第1閥7a之調整部的箭號,朝向中繼基板6側或上側。此時,第1閥7a係對第3管9c送出透過第1外氣口11a所輸入的外氣。另一方面,使第1閥7a之調整部的箭號,朝向分配器8側或下側。此時,第1閥7a係對第3管9c送出透過分配器8所輸入之來自於第1開口部10a的空氣。
連接於第1閥7a的第3管9c,係連接於第1壓力感應器5a之負向的輸入口。因此,在第1壓力感應器5a的負向的輸入口,係被輸入來自於第1開口部10a的空氣,或經由第1外氣口11a所輸入的外氣中之其中一方。
第2閥7b,係與第1閥7a同樣具有3個口。第2閥7b的2個口,係分別連接有第2管9b及第4管9d。第2閥7b之剩餘的1個口,係用來取入外氣的第2外氣口11b。並且,在第2閥7b,係藉由使十字狀的調整 部受到旋轉(調整第2閥7b),以切換被送出至第4管9d的空氣。亦即,第2閥7b係能夠將被送出至第4管9d的空氣,在透過第2管9b所輸入之來自於第1開口部10a的空氣、與經由第2外氣口11b所輸入的外氣之間進行切換(調整)。
例如,使第1圖所示之第2閥7b之調整部的箭號,朝向分配器8側或下側。此時,第2閥7b係對第4管9d送出透過第2管9b所輸入之來自於第1開口部10a的空氣。另一方面,使第2閥7b之調整部的箭號,朝向中繼基板6側或上側。此時,第2閥7b係對第4管9d送出透過第2外氣口11b所輸入的外氣。
連接於第2閥7b的第4管9d,係連接於第1壓力感應器5a之正向的輸入口。因此,在第1壓力感應器5a之正向的輸入口,係被輸入來自於第1開口部10a的空氣,或經由第2外氣口11b所輸入的外氣中之其中一方。
因此,藉由調整第1閥7a及第2閥7b,能夠選擇以下的(1)或(2)的模式。
(1)對第1壓力感應器5a之正向的輸入口輸入來自於第1開口部10a的空氣,並對第1壓力感應器5a的負向的輸入口輸入外氣之模式;(2)對第1壓力感應器5a之正向的輸入口輸入外氣,並對第1壓力感應器5a的負向的輸入口輸入來自於第1開口部10a的空氣之模式。
又,藉由調整第1閥7a及第2閥7b,亦能夠對第1壓力感應器5a之正向的輸入口與負向的輸入口輸入相同的空氣(空氣之壓力)。此時,控制裝置20所致之判定結果為錯誤。
如此,測定裝置1,係具備第1閥7a及第2閥7b。藉此,能夠將第1壓力感應器5a之被輸入至正向的輸入口與負向的輸入口之空氣,選擇為來自於第1開口部10a的空氣或外氣中的其中一者。藉此,當測定風流裝置的風量及通風阻抗時(從測定對象之風流裝置接收送風時),來自於第1開口部10a的空氣之壓力會形成為比外氣的壓力(大氣壓)更低的值,藉此,能夠抑制經由第1開口部10a的空氣之靜壓成為負值的情況產生。亦即,能夠使作為差壓感應器之第1壓力感應器5a的測量值為正值。
另外,在第2開口部10b,係連接有第5管9e的一端。在第5管9e的另一端,係連接有第2壓力感應器5b之正向的輸入口。在第3開口部10c,係連接有第6管9f的一端。在第6管9f的另一端,係連接有第2壓力感應器5b的負向的輸入口。
因此,在第2壓力感應器5b之正向的輸入口,係被輸入來自於第2開口部10b的空氣。在第2壓力感應器5b之負向的輸入口,係被輸入來自於第3開口部10c的空氣。
為了從外部保護搭載有前述第1壓力感應器 5a及第2壓力感應器5b的中繼基板6、分配器8、及複數個管9a~9f,於外殼10的第1側面係安裝有保護蓋12。又,於第1圖所示之例,為了表示中繼基板6等,係卸除保護蓋12。
在保護蓋12,係形成有第1調整開口部12a及第2調整開口部12b。第1調整開口部12a及第2調整開口部12b,係具有比第1閥7a及第2閥7b之十字狀的調整部更大的開口,使得在將保護蓋12安裝於外殼10時,亦能夠實施第1閥7a及第2閥7b之調整。又,第1調整開口部12a,係形成在安裝於外殼10的保護蓋12中與第1閥7a的調整部相對向之部位(面)。第2調整開口部12b,係形成在安裝於外殼10的保護蓋12中與第2閥7b的調整部相對向之部位(面)。
另外,在外殼10中的取入口2側之外周面,係形成有凸緣10d。凸緣10d,係用以卡止後述之連接導管30(參照第6圖)。在外殼10的上表面部,係為了容易搬運測定裝置1而形成有把手10e。
尤其是於本實施方式,外殼10係亦可由耐綸、聚甲醛、氟樹脂、ABS樹脂、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氯乙烯樹脂、酚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三聚氰胺樹脂、脲醛樹脂、聚胺基甲酸酯等的樹脂材料所構成(形成)。藉此,能夠達成測定裝置1(外殼10)的輕量化。又,外殼10會有因來自於測定對象之風流裝置之送風而受到冷卻、及因來自於測定對象之風流裝置的溫風(熱 風)而受到加熱之情況。因此,為了抑制把手10e及控制裝置20之冷卻或加熱,外殼10以具有低熱傳導率的樹脂材料構成為佳。
如此,藉由以樹脂材料構成外殼10,能夠達成測定裝置1(外殼10)的輕量化。進而,在外殼10的上表面部,係形成有把手10e。因此,能夠容易搬運測定裝置1。
如第2圖所示,在外殼10之作為第2方向之面的第2側面,係形成有特定開口部10f。特定開口部10f,係用以使後述之開口板16(參照第3、4A、4B圖)能夠替換而設置者。特定開口部10f,係設置在與開口板16之側面相對向之外殼10的第2側面(通風道4的側面)的部位(相對向面)。亦即,特定開口部10f,係設置在通風道4的一部分。
特定開口部10f,係開口為具有能夠將開口板16對於通風道4插入及取出的大小。亦即,特定開口部10f,係具有能夠替換開口板16的大小。於特定開口部10f,係具備開閉部13,係能夠在對於通風道4的長度方向為垂直或大致垂直的方向滑移。
該開閉部13,係用以開閉該特定開口部10f的開閉構件。開閉部13,係具備:基台13a、以及用以封塞(閉口)特定開口部10f的側板13b。
開閉部13,係於基台13a的內面具備導軌13c。導軌13c,係對於設置在通風道4之內部的滑件(未 圖示)以能夠移動的方式卡合。藉此,開閉部13係構成為能夠滑移。
另外,在側板13b,係具備有:用以抓握開閉部13的側板把手部13d、限制部13e、以及開閉卡止部13g。限制部13e,係在關閉特定開口部10f時,將開口板16豎設於通風道4,並且限制開口板16於通風道4的長度方向側之移動。開閉卡止部13g,係構成為能夠與安裝在外殼10的本體卡止部13f卡止。若開閉卡止部13g被卡止於本體卡止部13f,則開閉部13(側板13b)所致之特定開口部10f的閉口狀態受到保持。
藉此,抓握側板把手部13d而滑移開閉部13,而藉此開啟或關閉特定開口部10f。並且,藉由開啟特定開口部10f,能夠將開口板16替換為對應於測定對象之風流裝置的風量者。因此,測定裝置1係能夠對應於各種範圍的風量(具有高通用性)。
又,於本實施方式,開閉部13係構成為能夠滑移。取代於此,開閉部13(側板13b)係亦可構成為其一端側軸支於外殼10而另一端側能夠開放。此時,開閉部13(側板13b)係構成為能如門般開閉。
特定開口部10f及開閉部(開閉構件)13,係構成測定裝置1之通風道4的一部分,並且被包含於用以使開口板16能夠替換的開口構件替換機構。
第3圖,係表示測定裝置1的剖面說明圖之一例。於該圖所示之測定裝置1,係卸除了中繼基板6、 第1閥7a、第2閥7b、分配器8、複數個管9a~9f、以及保護蓋12。進而,卸除了外殼10的一部分。
如第3圖所示,於通風道4,係具備有:整流格子14、第1腔室15、開口板16、第2腔室17、以及輔助風扇18。整流格子14,係用以將從取入口2取入的空氣進行整流。在第1腔室15,係取入了通過整流格子14之空氣。開口板(開口構件)16,係具有被取入至第1腔室15之空氣能夠通過之開口部。亦即,開口板16係設置於通風道內,並具有從取入口2取入的空氣能夠通過之開口部。在第2腔室17,係取入了通過開口板16之開口部的空氣。輔助風扇18,係將通風道4的空氣(第2腔室17內之空氣)送出至外部。
另外,於外殼10之內部,為了將開口板16保持在豎設於通風道4的狀態,係形成有1個豎設保持部10g。
整流格子14,係構成為具有矩形的格子狀。整流格子14,係用以將從測定對象之風流裝置送來之空氣進行整流。
第1腔室15,係形成從整流格子14至開口板16為止的空間。第2腔室17,係形成從開口板16至輔助風扇18為止的空間。
前述第1開口部10a,係形成於取入口2與整流格子14之間。第1開口部10a,係為了測量通過整流格子14前的空氣之壓力而設置。另外,在第2開口部 10b,係形成有第1腔室15。第2開口部10b,係為了測量第1腔室15之空氣(通過開口板16前的空氣)之壓力而設置。另外,在第3開口部10c,係形成有第2腔室17。第3開口部10c,係為了測量第2腔室17之空氣(通過開口板16後的空氣)之壓力而設置。
輔助風扇18,係設置於送出口3側。輔助風扇18,係用以將從測定對象之風流裝置送來之位於通風道4的空氣朝外部輔助地送出。該輔助風扇18,為了亦可對應於從測定對象之風流裝置送來的風量較大的情況,而係金屬製的風扇。又,為了達成輕量化,輔助風扇18亦可為樹脂製的風扇。
藉由該輔助風扇18,係能夠抑制:當從測定對象之風流裝置所送來的空氣通過通風道4時,因通風道4本身的形狀所引起之負荷(壓力損失)、以及因通風道4的長度方向之長度等所引起的意外的負荷,造成自測定對象之風流裝置所送來的空氣的風量降低之情況產生。因此,能夠保持適合測定的適當之風量。亦即,藉由設置輔助風扇18,能夠使測定裝置1成為對應於測定對象之風流裝置的軸流送風機,亦即,能夠使測定裝置1的通風道4與測定對象之風流裝置的通風道相似。
開口板16,係使第1腔室15之空氣的壓力、與第2腔室17之空氣的壓力之間的壓力差刻意產生。如第4A圖所示,在開口板16的中央或大致中央,係形成有:具有以漏斗狀變窄的形狀之差壓用開口部16a。於開 口板16,係賦予有對應於其種類之識別號碼(識別資訊)。
又,於本實施方式,差壓用開口部16a係具有以漏斗狀變窄的形狀。取代於此,如第4B圖所示,開口板16的係亦可為平板狀。此時,在開口板16的大致中央處,係亦可形成有圓柱狀的差壓用開口部16b。
進而,亦可使差壓用開口部16a或16b之形成位置偏移。例如,亦可將差壓用開口部16a或16b配置於接近開口板16之一端側。開口板16之差壓用開口部16a或16b的形狀及位置等,係能夠適當對應於所測定之風量的範圍、第1腔室15及第2腔室17的大小及形狀等,而採用最適合的形狀及位置。
藉此,在以第1腔室15及第2腔室17之各自的大小為基準時,能夠對應於該等腔室的大小而訂定開口板16之差壓用開口部16a或16b的形狀及位置等。因此,能夠抑制第1腔室15及第2腔室17大型化至必要程度以上之情形。亦即,能夠使第1腔室15及第2腔室17精簡化。故而,能夠達成測量裝置(測定裝置1)的小型化。
另外,於本實施方式,差壓用開口部16a的開口係具有以漏斗狀變窄的形狀。進而,差壓用開口部16b,係形成於開口板16的大致中央處。藉此,即使以開口板16為基準時,亦能夠將第1腔室15及第2腔室17的大小抑制於能夠穩定測量各腔室之空氣的壓力的必要最 低限度的大小。因此,能夠達成第1腔室15及第2腔室17之精簡化。
再度回到第3圖進行說明,前述控制裝置20,係具備:將電源蓄電之電源部21、控制基板22、以及顯示部23。控制基板22,係算出風量及通風阻抗。進而,控制基板22,係控制輔助風扇18之驅動。顯示部23,係顯示所測定之風量及通風阻抗等。於控制基板22,係連接有第1壓力感應器5a、第2壓力感應器5b及輔助風扇18,並且連接有電源部21及顯示部23。
電源部21,係將來自外部之電源電壓進行蓄電。藉由該電源部21,在測定裝置1受到搬運時(測定裝置1從外部電源分離時),亦能夠實施控制基板22所致之控制。又,電源部21,取代具有將來自外部之電源電壓進行蓄電的功能,具備電源插頭亦可。此時,電源部21,係構成為將透過電源插頭從外部供給而來的電力供給至控制裝置20等亦可。
控制基板22,係例如構成為搭載有各種操作按鈕24,能夠供測定者進行各種操作。各種操作按鈕24,係例如包含用以開啟測定裝置1的電源之電源按鈕、用以開始進行測定的測定開始按鈕、及用來設定(或讀取)所安裝的開口板16之識別號碼的設定按鈕。
另外,控制基板22,係構成為對應於藉由第1壓力感應器5a及第2壓力感應器5b所測量到的測量值,算出風量及通風阻抗,並且驅動輔助風扇18。
第5圖,係表示顯示於測定裝置1的顯示部23的顯示內容之一例。
如第5圖所示,顯示部23係構成為:顯示風量(AIR FLOW)及通風抗阻(STATIC PRESSURE)之值,並且至少顯示開口板16(NOZZLE)之識別號碼(識別資訊)。亦即,控制基板22,係使顯示部23顯示被設置於通風道4內之開口板16之識別號碼。
以下,針對直至風量及通風阻抗顯示於顯示部23為止的控制之概要進行說明。
首先,第2壓力感應器5b,係測量通風道4之通過開口板16前及通過後的空氣之壓力。亦即,第2壓力感應器5b,係用以測量透過第2開口部10b所獲得的第1腔室15之空氣之壓力(第2壓力)與透過第3開口部10c所獲得的第2腔室17之空氣之壓力(第3壓力)之差壓。第2壓力感應器5b,係將所測量的差壓,作為第2差壓值輸出至控制基板22。又,第2壓力,係從整流格子14至開口板16為止的空氣之壓力。第3壓力,係通過開口板16後的空氣之壓力。
控制基板22,係根據從第2壓力感應器5b所輸入的第2差壓值、及開口板16的開口面積等,算出從測定對象之風流裝置所送來的空氣之風量。
另外,第1壓力感應器5a,係測量透過第1開口部10a所獲得的通過整流格子14前之空氣之壓力(第1壓力)與透過第1外氣口11a或是第2外氣口11b 所獲得的外氣的大氣壓之差壓(靜壓)。第1壓力感應器5a,係將所測量的差壓,作為第1差壓值(靜壓值)輸出至控制基板22。又,第1壓力,係從取入口2至整流格子14為止的空氣之壓力。
控制基板22,係根據從第1壓力感應器5a所輸入的第1差壓值、及所算出之風量的值,算出從測定對象之風流裝置所送來的空氣之通風阻抗。亦即,控制基板22,係根據第2壓力與第3壓力之差壓算出風量,並根據所算出的風量及第1壓力的值算出通風阻抗。
接著,控制基板22,係為了將所算出的風量及通風阻抗顯示於顯示部23,而將對應於所算出之風量及通風阻抗的值之顯示訊號輸出至顯示部23。
藉此,在顯示部23,係如第5圖所示,顯示有對應於從控制基板22所輸入的顯示訊號之風量及通風阻抗的值。
第6圖,係表示測定作為測定對象之風流裝置50的風量及通風阻抗之際,測定裝置1的使用方法之一例。
測定者係如第2圖所示,開放測定裝置1之本體卡止部13f與開閉卡止部13g之卡止,使開閉部13滑移,藉此使通風道4之側面開口。測定者,係將適合於測定對象之風流裝置50的風量之開口板16豎設於通風道4。進而,測定者係使開閉部13滑移而封塞通風道4之側面,並將本體卡止部13f與開閉卡止部13g卡止。
接著,如第6圖所示,測定者係將連接導管30,安裝於測定對象之風流裝置50的送風口51及測定裝置1的凸緣10d。連接導管30,係形成測定裝置1與風流裝置50之間的第2通風道44(參照第8圖)之構件。
並且,測定者係操作控制裝置20之電源按鈕,開啟測定裝置1之電源。進而,測定者係操作測定開始按鈕而開始測定。之後,當控制基板22所致之風量及通風阻抗的算出結束,於顯示部23係顯示有風量及通風阻抗的值。
如上述般,依據本實施方式之測定裝置1,使開閉部13滑移而使通風道4之側面開口,藉此能夠對應於測定對象之風流裝置的風量而設置各式種類的開口板16。亦即,於測定裝置1,係能夠替換配置於通風道4的開口板16。因此,測定裝置1係能夠對應於各種範圍的風量(具有高通用性)。
又,於本實施方式,測定裝置1係具備第1壓力感應器5a及第2壓力感應器5b之2個差壓感應器。測定裝置1,係取代該等差壓感應器,具備以下之4個壓力感測器亦可。亦即,測定裝置1,係亦可具備:用以測量大氣壓的壓力感應器、用以測量第1開口部10a之靜壓的壓力感測器、用以測量第2開口部10b之靜壓的壓力感應器、以及用以測量第3開口部10c之靜壓的壓力感測器。
進而,於本實施方式之測定裝置1,係具備安 裝於外殼10的控制裝置20。取代於此,測定裝置1亦可不具備控制裝置20。例如,測定裝置1,係亦可取代控制裝置20,具備作為外部裝置(例如與外殼分離之裝置)的電腦等之控制裝置(外部的控制裝置)。此時,亦可使藉由第1壓力感應器5a及第2壓力感應器5b所測量到的測量值輸入至外部的控制裝置。進而,亦可使外部的控制裝置算出風量及通風阻抗之值,將該等值顯示於顯示部23(或其他的顯示器)。
進而,於本實施方式,測定裝置1之控制裝置20係具備顯示風量及通風阻抗等之顯示部23。然而,測定裝置1之控制裝置20,係亦可不具備顯示部23。例如,控制裝置20亦可構成為能夠與液晶顯示器等之外部顯示器連接。此時,亦可使控制裝置20對外部的顯示器輸出顯示訊號,藉此使外部的顯示器顯示風量及通風阻抗之值。
進而,於本實施方式,豎設於通風道4的開口板16,係藉由分別1個的豎設保持部10g及限制部13e(開閉部13),而固定在通風道4之一處。取代於此,測定裝置1亦可具備複數個豎設保持部10g及複數個限制部13e(開閉部13)。此時,能夠在通風道4之從第2開口部10b至第3開口部10c之間複數個位置之任意者,固定(設置)開口板16。藉此,能夠變更第1腔室15及第2腔室17的大小。因此,測定裝置1係能夠對應於更廣範圍的風量(具有更高的通用性)。
進而,於本實施方式,豎設於通風道4的開口板16,係藉由豎設保持部10g及限制部13e(開閉部13),而限制在通風道4之長度方向側之移動。取代於此,開口板16,係亦可構成為能夠於通風道4之長度方向側移動。例如,開口板16,係亦可構成為:在通風道4之從第2開口部10b至第3開口部10c為止之間,能夠於通風道4之長度方向側移動。此時,係較佳於測定裝置1(通風道4)設置固定開口板16的鎖定機構,以抑制:於通風道4之長度方向側被移動之開口板16的位置,因風流裝置之送風導致偏移。例如,亦可將豎設保持部10g及限制部13e構成為能夠於通風道4之長度方向側滑移,並且於測定裝置1(通風道4)設置用以固定豎設保持部10g及限制部13e的鎖定機構。藉此,亦能夠變更第1腔室15及第2腔室17的大小。因此,測定裝置1係能夠對應於更廣範圍之風流裝置的風量(具有更高的通用性)。
於本實施方式中,連接導管30係亦能夠構成為測定裝置1的一部分之構成元件。或者,連接導管30係亦能夠構成與測定裝置1為不同的構件。將連接導管30構成為測定裝置1的一部分時,以使連接導管30對於測定裝置1能夠裝卸自如的方式,測定裝置1係亦可具備例如用以將連接導管30對於凸緣10d進行安裝之任意的安裝構件。
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連接導管30係具有:第1開口部41,係安裝於測定裝置 1的取入口2(亦即凸緣10d);以及第2開口部42,係安裝於風流裝置50的送風口51。若使測定裝置1小型化,在大多情況下,送風口51會比起凸緣10d更大。因此,第2開口部42,係形成為具有比第1開口部41的開口尺寸更大的開口尺寸為佳。
於本實施方式中,連接導管30,係具備通風道壁構件43。通風道壁構件43,係形成第1開口部41與第2開口部42之間的通風道(第2通風道)44。亦即,通風道壁構件43,係形成該第2通風道44的風道壁。第2通風道44,係例如連通於通風道4(第1通風道)。通風道壁構件43,係將該第2通風道44大致氣密地(亦即,不會在測定風量及通風阻抗時造成阻礙的程度)進行密閉。該通風道壁構件43,係亦能夠以例如聚胺基甲酸酯等之折疊自如的素材形成。此時,通風道壁構件43係能夠折疊自如。藉此,能夠折疊連接導管30的通風道壁部分。因此,能夠提高連接導管30的可搬運性。
第9圖,係表示連接導管30之一例。該圖所示之連接導管30,係具備:第1開口構件61、第2開口構件62、通風道壁構件43、套筒63、以及4根之支承棒64。
第1開口構件61,係劃分出第1開口部41。第1開口構件61,係構成為卡合(固著)於外殼10的凸緣10d。第1開口構件61,係例如為具有開口部之矩形的框。第1開口構件61,係例如為了確保第1開口構件61 與凸緣10d之卡合,亦可具備4個卡合配件(安裝構件)65。
第2開口構件62,係劃分出第2開口部42。第2開口構件62,係構成為卡合(固著)於風流裝置50的送風口51(或者是設置在送風口51的凸緣)。第2開口構件62,係例如為具有比第1開口構件61更大的開口部之矩形的框。
第1開口構件61及第2開口構件62,係例如為樹脂製。第1開口構件61及第2開口構件62的材料,係例如亦可與外殼10的材料相同。
通風道壁構件43,係例如具有前端被切斷的大致四角錐形(底面為長方形)。通風道壁構件43的第1端部(較細的端部),係在第1開口構件61的4個邊以實質上無間隙的方式進行安裝。通風道壁構件43的第2端部(較粗的端部),係在第2開口構件62的4個邊以實質上無間隙的方式進行安裝。如此,通風道壁構件43,係配置於第1開口構件61與第2開口構件62之間,而形成前述第2通風道44(參照第8圖)。該通風道壁構件43的材料,係亦能夠為如前述般之聚胺基甲酸酯等之折疊自如的素材。通風道壁構件43,係亦可以能夠裝卸的方式安裝於第1開口構件61及/或第2開口構件62。
支承棒64,係配置於連接導管30之沿著第2通風道44的4個邊。支承棒64,係支承第1開口構件61、第2開口構件62及通風道壁構件43,藉此保持連接 導管30的形狀。支承棒64,係例如為不鏽鋼製。支承棒64,為中空之棒(pipe)亦可,為實心之棒亦可。
套筒63,係為了將支承棒64卡合於通風道壁構件43,而設置於通風道壁構件43。亦即,套筒63,係構成為支承棒64穿過其內部。
第10圖,係第9圖所示之連接導管30的圓A附近之部分的擴大圖。如該圖所示,支承棒64之第1開口構件61側的端部,係以能夠裝卸的方式卡合於設置在第1開口構件61的角部之第1鉤孔71。另一方面,第11圖,係第9圖所示之連接導管30的圓B附近之部分的擴大圖。如該圖所示,支承棒64之第2開口構件62側的端部,係以能夠裝卸的方式卡合於設置在第2開口構件62的角部之第2鉤孔72。
於第9圖~第11圖所示之連接導管30,係能夠將支承棒64從第1開口構件61的第1鉤孔71、以及第2開口構件62的第2鉤孔72卸除,並且,能夠將支承棒64從套筒63拔出。亦即,於該例中,能夠從連接導管30將4根之支承棒64卸除。因此,在通風道壁構件43由折疊自如的素材所形成時,藉由從連接導管30係卸除支承棒64、以及折疊通風道壁構件43,能夠使連接導管30的體積縮小。因此,能夠提高連接導管30的可搬運性。
另外,通風道壁構件43構成為能夠從第1開口構件61及第2開口構件62卸除時,能夠將連接導管 30分解為第1開口構件61、第2開口構件62、通風道壁構件43以及支承棒64。因此,能夠更進一步提高連接導管30的可搬運性。
又,第9圖~第11圖所示之連接導管30,係不過是一例。具有能夠折疊的通風道壁構件43之連接導管30,係亦可具有其他的構造。例如,連接導管30,係亦可具有伸縮自如的蛇腹狀之通風道壁構件43。此時,係能夠折疊通風道壁構件43。另外,連接導管30之通風道壁構件43,係亦可無法折疊。
又,於本實施方式,測定裝置1係測定風流裝置之風量及通風阻抗。取代於此,測定裝置1,係亦可測定風流裝置之風量,另一方面不測定通風阻抗。
於本實施方式,測定裝置1係具備整流格子14及輔助風扇18。取代於此,測定裝置1係亦可不具備整流格子14及輔助風扇18。此時,控制基板22,係亦可使用藉由第2壓力感應器5b所獲得之通過開口板16前及通過後之空氣的壓力(壓力差)的測量值,算出風流裝置之風量及通風阻抗。進而,控制基板22,係亦可將算出的風量及通風阻抗顯示於顯示部23。
又,第1閥7a,係亦可藉由使十字狀的調整部進行旋轉,而能夠調整:對第3管9c送出透過分配器8所輸入之來自第1開口部10a的空氣、或是對第3管9c送出透過第1外氣口11a所輸入之外氣。亦可為當第1閥7a之調整部的箭號朝向分配器8側或上側時,第1閥7a 對第3管9c送出透過分配器8所輸入之來自第1開口部10a的空氣。
第2閥7b,係亦可藉由使十字狀的調整部進行旋轉,而能夠調整:對第4管9d送出透過第2管9b所輸入之來自第1開口部10a的空氣、或是對第4管9d送出透過第2外氣口11b所輸入之外氣。亦可為當第2閥7b之調整部的箭號朝向中繼基板6側或上側時,第2閥7b對第4管9d送出透過第2外氣口11b所輸入之外氣。
在外殼10之由第2方向看來之第2側面,係亦可為了能夠替換開口板16,而在與開口板16的側面相對向之相對向面形成使通風道4的側面開口之特定開口部10f。
本實施方式之測定裝置,係亦可為以下之第1~第7之測定裝置。
第1測定裝置,係具備形成了具有用以取入從外部送風而來的空氣之取入口的通風道之外殼,且用以測定風量及通風阻抗的測定裝置,其特徵為:於前述通風道,係具備:整流格子,係用以將從前述取入口取入的空氣進行整流;第1腔室,係取入通過了前述整流格子的空氣;開口板,係形成有被取入至前述第1腔室的空氣能夠通過的開口部;第2腔室,係取入通過了前述開口板之開口部的空氣;壓力感應器,係用以測量:從前述取入口至前述整流格子為止之空氣的第1壓力、前述第1腔室之空氣的第2壓力、以及前述第2腔室之空氣的第3壓力;於前述外殼,係為了替換前述開口板,而形成有使前述通風道的側 面開口之特定開口部,並具備能夠開閉前述特定開口部之開閉部;前述測定裝置,係進一步具備有:導管,係形成前述測定裝置與其測定對象物之間的第2通風道。
第2測定裝置,係第1測定裝置,其中,前述導管,係具備:安裝於前述測定裝置的第1開口部,以及安裝於前述測定對象物的第2開口部;前述第2開口部之開口尺寸,係形成為比前述第1開口部之開口尺寸更大。
第3測定裝置,係第2測定裝置,其中,前述導管,係具備:形成前述第2通風道之風道壁的通風道壁構件;前述通風道壁構件,係藉由折疊自如的材料所形成。
第4測定裝置,係第1~第3之任一者之測定裝置,其中,前述外殼係以樹脂材料構成,於前述外殼,係安裝有:控制基板,係與前述壓力感應器連接,並算出風量及通風阻抗;以及顯示部,係顯示藉由前述控制基板所算出的風量及通風阻抗。
第5測定裝置,係第4測定裝置,其中,前述控制基板,係根據前述壓力感應器所測量之前述第2壓力與前述第3壓力之差壓算出風量,並根據該所算出的風量及藉由前述壓力感應器所測量之前述第1壓力的值算出通風阻抗。
第6測定裝置,係第1~第5之任一者之測定裝置,其中,在前述通風道之與前述取入口為相反側送出口,係具備用以將前述通風道空氣朝外部送出的輔助風扇。
第7測定裝置,係具備形成了具有用以取入從外部送 風而來的空氣之取入口的通風道之外殼,且用以測定風量及通風阻抗的測定裝置,其特徵為:於前述通風道,係具備:整流格子,係用以將從前述取入口取入的空氣進行整流;第1腔室,係取入通過了前述整流格子的空氣;開口板,係形成有被取入至前述第1腔室的空氣能夠通過的開口部;第2腔室,係取入通過了前述開口板之開口部的空氣;壓力感應器,係用以測量:從前述取入口至前述整流格子為止之空氣的第1壓力、前述第1腔室之空氣的第2壓力、以及前述第2腔室之空氣的第3壓力;於前述外殼,係為了替換前述開口板,而形成有使前述通風道的側面開口之特定開口部,並具備能夠開閉前述特定開口部之開閉部。
於第7測定裝置,係藉由開閉部使通風道的側面開口,而能夠變更各式種類之開口板,故能夠提升測定風量及通風阻抗之測定裝置的通用性。進而,在以腔室的大小為基準的情形,亦能夠對應於該腔室的大小而訂定開口板的開口面積及開口位置,故不致使腔室的大小大型化至必要以上,而能夠達成測量裝置之小型化。
如上所述之詳細說明之目的在舉例及描述。藉由以上教示,可進行各種修改及變更。其並非意圖詳盡或將本發明限定在此所揭示之精確形式。雖然本發明使用結構特徵及/或方法動作的特定語言來描述,但可理解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本發明並非侷限於上述特定特徵或動作。相反地,上述所揭示之特定特徵或動作僅為實施申請專利範圍 之示例性形式。
本案係基於2015年9月9日向日本特許廳提出之日本特願2015-177723號申請案主張優先權,並將其所有內容援用於此。
2‧‧‧取入口
3‧‧‧送出口
4‧‧‧通風道
10‧‧‧外殼
10a‧‧‧第1開口部
10b‧‧‧第2開口部
10c‧‧‧第3開口部
10g‧‧‧豎設保持部
14‧‧‧整流格子
15‧‧‧第1腔室
16‧‧‧開口板
17‧‧‧第2腔室
18‧‧‧輔助風扇
20‧‧‧控制裝置
21‧‧‧電源部
22‧‧‧控制基板
23‧‧‧顯示部
24‧‧‧操作按鈕

Claims (8)

  1. 一種測定風量及通風阻抗之測定裝置,係具備:外殼,係具有:具有取入空氣之取入口的第1通風道;整流格子,係前述第1通風道所具備,並用以將從前述取入口取入的空氣進行整流;第1腔室,係前述第1通風道所具備,並取入通過了前述整流格子的空氣;開口板,係前述第1通風道所具備,並具有被取入至前述第1腔室的空氣能夠通過的開口部;第2腔室,係前述第1通風道所具備,並取入通過了前述開口板之開口部的空氣;壓力感應器,係前述第1通風道所具備,並用以測定:作為從前述取入口至前述整流格子為止之空氣的壓力之第1壓力、作為前述第1腔室之空氣的壓力之第2壓力、以及作為前述第2腔室之空氣的壓力之第3壓力;特定開口部,係設置於前述第1通風道的一部分,並用以使能夠替換前述開口板;開閉部,係能夠開閉前述特定開口部;以及導管,係形成前述測定裝置與測定對象物之間的第2通風道,前述開閉部,係具備:基台;側板,係將前述特定開口部封塞而閉口;以及 導軌,係具備於前述基台的內面,且係對於設置在前述通風道之內部的滑件以能夠移動的方式卡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測定裝置,其中,前述導管,係具備:安裝於前述測定裝置的第1開口部、以及安裝於前述測定對象物的第2開口部;前述第2開口部之開口尺寸,係比前述第1開口部之開口尺寸更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測定裝置,其中,前述導管,係具備形成前述第2通風道之風道壁的通風道壁構件,前述通風道壁構件,係藉由折疊自如的材料形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任一項所述之測定裝置,其中,前述外殼係由樹脂材料所構成;於前述外殼,係安裝有:控制基板,係與前述壓力感應器連接,並算出風量及通風阻抗;以及顯示部,係顯示由前述控制基板所算出之風量及通風阻抗。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測定裝置,其中,前述控制基板,係根據前述第2壓力與前述第3壓力之差壓算出風量,並根據算出的風量及前述第1壓力算出通風阻抗。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任一項所述之測定裝置,其中,係進一步具備:輔助風扇,係設置在前述第1通風道之設於與前述取入口為相反側之送出口,並用以將前述第1通風道的空氣送出至外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測定裝置,其中,係進一步具備:輔助風扇,係設置在前述第1通風道之設於與前述取入口為相反側之送出口,並用以將前述第1通風道的空氣送出至外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測定裝置,其中,係進一步具備:輔助風扇,係設置在前述第1通風道之設於與前述取入口為相反側之送出口,並用以將前述第1通風道的空氣送出至外部。
TW105125937A 2015-09-09 2016-08-15 測定裝置 TWI7250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7723 2015-09-09
JP2015177723A JP6498087B2 (ja) 2015-09-09 2015-09-09 測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0648A TW201710648A (zh) 2017-03-16
TWI725042B true TWI725042B (zh) 2021-04-21

Family

ID=56737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5937A TWI725042B (zh) 2015-09-09 2016-08-15 測定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1771B2 (zh)
EP (1) EP3141764B1 (zh)
JP (1) JP6498087B2 (zh)
CN (1) CN106525144B (zh)
PH (1) PH12016000322A1 (zh)
TW (1) TWI7250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57209B2 (en) * 2015-03-06 2018-01-02 Sanyo Denki Co., Ltd. Measurement device for measuring airflow volume and ventilation resistance of wind-blowing apparatus
JP2017040570A (ja) * 2015-08-20 2017-02-23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
JP6498087B2 (ja) * 2015-09-09 2019-04-10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
US10671098B2 (en) * 2015-12-21 2020-06-02 Dwyer Instruments, Inc.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lancing an HVAC system
JP6251315B2 (ja) * 2016-05-12 2017-12-20 株式会社芝田技研 風量計測装置
CN109556665B (zh) * 2018-11-26 2020-09-08 北京金盾华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排气烟道阻力和漏风量测试系统及方法
US11125257B1 (en) * 2019-03-28 2021-09-21 The University Of Tulsa Flow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homogenizing slug flow
CN111426492A (zh) * 2020-03-13 2020-07-17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通风系统测量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63676A1 (en) * 2003-01-16 2004-07-29 Sang-Taek Oh Portable airflow meter
CN102589623A (zh) * 2012-02-29 2012-07-18 秦武 高精度宽量程流量计
US8757008B1 (en) * 2011-09-26 2014-06-24 The Energy Conservatory, Inc. Powered capture hood
CN104704328A (zh) * 2012-10-10 2015-06-1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流量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31253A (en) * 1979-06-04 1980-11-04 Buff Ohnhaus Air-flow capture and control device for flow measurement
US4422339A (en) * 1982-10-25 1983-12-27 Mcjunkin Corporation Orifice fitting for a gas pressure differential-measuring system
US4619138A (en) * 1984-12-19 1986-10-28 Buford Ohnhaus Airflow measurement shroud
JPH0326935A (ja) * 1989-06-26 1991-02-05 Sony Corp 送風機の特性評価装置
FR2651879B1 (fr) * 1989-09-08 1994-05-13 Prulho Sa Ets Robert Dispositif de mesure de debit dans un conduit, et installation de distillation du genre alambic charentais le comportant.
JP2805654B2 (ja) * 1990-04-16 1998-09-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風機の風量測定装置
US6853946B2 (en) * 1999-11-05 2005-02-08 Adam Cohen Air flow sensing and control for animal confinement system
US6923072B2 (en) * 2002-02-21 2005-08-02 Carrier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airflows through HVAC grilles
CN1218164C (zh) * 2002-07-25 2005-09-07 浙江大学 大风道中的多风道风量测量方法及装置
JP2004309202A (ja) 2003-04-03 2004-11-04 Kona Sapporo Kk 風速、風量センサ
JP2005207832A (ja) 2004-01-21 2005-08-04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風量測定装置および風量測定方法
US8070423B2 (en) * 2008-12-10 2011-12-06 Ruskin Company Fan air flow measurement system
CN201359570Y (zh) * 2009-01-15 2009-12-09 上海佐竹冷热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可转换送风模式的风量试验装置
JP5440544B2 (ja) * 2010-08-04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乾式クリーニング筐体および乾式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乾式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2013047462A (ja) * 2011-08-29 2013-03-07 Hitachi Ltd ファンモジュール及びサーバ機器
JP2013064572A (ja) * 2011-09-20 2013-04-11 Hisao Maruyama 流量調節装置
US10527313B2 (en) * 2012-11-15 2020-01-07 NJK Precision LLC Building airflow measuring system and method
US10030882B2 (en) * 2013-07-12 2018-07-24 Best Technologies, Inc. Low flow fluid controller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3541924B (zh) * 2013-10-24 2015-07-22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轴流风机全自动测试系统
DE102014000241B4 (de) * 2014-01-10 2015-04-16 Testo Ag Volumenstrommessgerät
JP5781711B1 (ja) * 2015-03-06 2015-09-24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
US9857209B2 (en) * 2015-03-06 2018-01-02 Sanyo Denki Co., Ltd. Measurement device for measuring airflow volume and ventilation resistance of wind-blowing apparatus
JP2017040570A (ja) * 2015-08-20 2017-02-23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
JP6498087B2 (ja) * 2015-09-09 2019-04-10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63676A1 (en) * 2003-01-16 2004-07-29 Sang-Taek Oh Portable airflow meter
US8757008B1 (en) * 2011-09-26 2014-06-24 The Energy Conservatory, Inc. Powered capture hood
CN102589623A (zh) * 2012-02-29 2012-07-18 秦武 高精度宽量程流量计
CN104704328A (zh) * 2012-10-10 2015-06-1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流量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53717A (ja) 2017-03-16
EP3141764A1 (en) 2017-03-15
US20170067765A1 (en) 2017-03-09
EP3141764B1 (en) 2019-06-19
TW201710648A (zh) 2017-03-16
CN106525144B (zh) 2020-08-04
JP6498087B2 (ja) 2019-04-10
US10161771B2 (en) 2018-12-25
CN106525144A (zh) 2017-03-22
PH12016000322A1 (en) 2018-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5042B (zh) 測定裝置
TWI696808B (zh) 測定裝置
EP3133299B1 (en) Measurement device
US9857209B2 (en) Measurement device for measuring airflow volume and ventilation resistance of wind-blowing apparatus
JP2019502435A5 (zh)
CN107278254B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CN109991153B (zh) 温度特性评价方法
JP6205049B2 (ja) 呼気測定装置及び呼気測定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8005198A5 (zh)
JP6498541B2 (ja) 測定装置
CN110114153A (zh) 具有壁喷流的实验室通风柜
JP7019543B2 (ja) 環境試験装置用給排気装置及び環境試験装置
US10996234B1 (en) Airflow capture hood
JP6570783B2 (ja) 測定装置
EP3000393B1 (en) Exhalation measurement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2017040517A (ja) 測定装置
JPH07103800A (ja) 風量測定器
WO2004090479A1 (en) Air capture device for flow measurement
JPWO2019142352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17125669A (ja) 排気フー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