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4414B - 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及矽單晶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及矽單晶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4414B
TWI724414B TW108115021A TW108115021A TWI724414B TW I724414 B TWI724414 B TW I724414B TW 108115021 A TW108115021 A TW 108115021A TW 108115021 A TW108115021 A TW 108115021A TW I724414 B TWI724414 B TW I7244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field
silicon melt
convection
measurement poin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5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1943A (zh
Inventor
横山竜介
杉村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Sumco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Sumco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Sumco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1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19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4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441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15/00Single-crystal growth by pulling from a melt, e.g. Czochralski method
    • C30B15/20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C30B15/203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relationship of pull rate (v) to axial thermal gradient (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30/00Production of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wave energy or other specific physical conditions
    • C30B30/04Production of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wave energy or other specific physical conditions using magnetic fiel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15/00Single-crystal growth by pulling from a melt, e.g. Czochralski method
    • C30B15/20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15/00Single-crystal growth by pulling from a melt, e.g. Czochralski method
    • C30B15/30Mechanisms for rotating or moving either the melt or the crystal
    • C30B15/305Stirring of the mel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29/00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ir shape
    • C30B29/02Elements
    • C30B29/06Silic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其具備:取得在無磁場狀態旋轉的石英坩堝內的矽融液表面,不與石英坩堝的旋轉中心重疊的第1測量點的溫度的步驟;確認第1測量點的溫度達到週期變化的步驟;在第1測量點的溫度變化呈既定狀態的時機,使施加於矽融液的水平磁場的強度為0.01特斯拉,之後藉由提升為0.2特斯拉以上,將在對矽融液內的水平磁場的施加方向正交的平面的對流方向固定在一方向的步驟。

Description

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及矽單晶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及矽單晶的製造方法。
矽單晶的製造使用被稱為柴可拉斯基法(以下稱為CZ法)的方法。在使用如此的CZ法的製造方法,已知控制矽單晶的氧濃度的方法(參照例如,文獻1:再公告WO2017/077701號公報)。
在文獻1,揭示使矽融液,在包含種晶的拉升軸且對平行於磁場的施加方向,從一方向另一方流動的狀態,藉由將浸漬在矽融液的種結拉升,可控制矽單晶的氧濃度。
但是,即使使用如文獻1的方法,有時在每個矽單晶的氧濃度有所落差。
本發明係以提供可抑制每個矽單晶的氧濃度誤差的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及矽單晶的製造方法為目標。
本發明的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用於製造矽單晶的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其具備:取得在無磁場狀態旋轉的石英坩堝內的矽融液表面,不與上述石英坩堝的旋轉中心重疊的第1測量點的溫度的步驟;確認上述第1測量點的溫度達到週期變化的步驟;在上述第1測量點的溫度變化呈既定狀態的時機,使施加於上述矽融液的水平磁場的強度為0.01特斯拉,之後藉由提升為0.2特斯拉以上,將在對上述矽融液內的上述水平磁場的施加方向正交的平面的對流方向固定在一方向的步驟。
在無磁場狀態的(沒有施加水平磁場)矽融液,會產稱從該矽融液的外側部分上升在中央部分下降的下降流。以此狀態旋轉石英坩堝,則下降流會移動到偏離旋轉中心的位置,從石英坩堝的上方觀看,在石英坩堝的旋轉方向旋轉。以此狀態,對矽融液施加0.01特斯拉的水平磁場,則從上方觀看時的下降流的旋轉會被限制。之後,進一步提高磁場強度,則在以矽融液的表面中心為原點,上方為Z軸的正方向,水平磁場的施加方向為Y軸的正方向的右手系的XYZ直角坐標系,從Y軸的負方向觀看時,在對矽融液內的水平磁場的施加方向正交的平面(以下有時稱為「磁場正交剖面」)的下降流的右側與左側的上升方向的對流的大小會變化。然後,變成0.2特斯拉,則在矽融液內的施加方向的任一位置,任一方面的對流會消失,僅留下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的對流。在磁場正交剖面對流固定在順時針方向時,矽融液的左側會變得較右側高溫。此外,對流固定在逆時針方向時,矽融液的右側會變得較左側高溫。
矽單晶的拉升裝置,雖係以對稱構造設計,但嚴格來看時,由於構成構件並沒有成為對稱架構,故腔體內的熱環境亦非對稱。
例如,以在磁場正交剖面,石英坩堝的左側較右側高溫的熱環境的拉升裝置,對流固定在順時針方向,則順時針方向的對流由於矽融液的左側變得較高溫,故與熱環境的相乘效果,使矽融液左側更高溫。另一方面,對流固定在逆時針方向,則不會如順時針方向與熱環境的相乘效果,而矽融液的左側並不會變得太高溫。
矽融液的溫度越高,從石英坩堝溶析的氧的量就越多,故使用如上所述的熱環境拉升裝置拉矽單晶時,將對流以順時針固定的情形較逆時針方向固定的情形,會使矽單晶取入的氧量變多,而晶柱部的氧濃度亦會變高。
下降流,會產生對應在矽融液表面的下降流的部分的溫度最低,而隨著朝向表面的外側溫度會逐漸變高的溫度分佈。因此,在旋轉中的石英坩堝內的矽融液的第1測量點的溫度,會對應下降流的旋轉而產生週期變化。在施加水平磁場時的矽融液的對流方向,係取決於從上方觀看時的下降流的旋轉方向的位置,與水平磁場的施加時機。
根據本發明,在矽融液的第1測量點的溫度變化,呈既定狀態的時機,即,從上方觀看時的下降流的旋轉方向的位置,呈既定位置的時機,施加0.01特斯拉的水平磁場,之後藉由提升到0.2特斯拉以上,可將對流方向,無關於拉升裝置的構造對稱性,常時固定在同一方向。因此,藉由固定該對流方向,可抑制每個矽單晶的氧濃度誤差。
在本發明的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其中上述第1測量點,位在通過與上述石英坩堝相同旋轉方向的上述矽融液的表面的下降流的中心部分的位置為佳。
根據本發明,在通過矽融液表面的下降流的中心部分的位置,即藉由測量溫度最低的位置,可更正確地掌握該溫度變化,可更正確地固定對流方向。
在本發明的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其中上述第1測量點的溫度變化呈上述既定狀態的時機,係以上述矽融液的表面的中心為原點,垂直上方為Z軸的正方向,上述水平磁場的施加方向為Y軸的正方向的右手系XYZ正交坐標系,在上述矽融液表面的下降流的中心部分,位於X>0的第1時機或X>0的第2時機,將上述對流的方向固定在一方向的步驟,係上述溫度變化呈上述既定狀態的時機為上述第1時機時,從上述Y軸的負方向側觀看時,上述對流的方向固定在順時針方向,上述第2時機時,將上述對流方向固定在逆時針方向。
根據本發明,藉由將施加0.01特斯拉的水平磁場的時機為第1時機或第2時機,可將對流的方向固定在所期望的一方向。
在本發明的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其中將上述對流方向固定在一方向的步驟,係上述第1測量點的溫度變化係呈下式(1)所示週期函數的狀態之後,滿足下式(2)的時刻tα ,開始驅動施加上述水平磁場的磁場施加部為佳。 其中 T(t)︰在時間t的上述第1測量點的溫度 ω:角頻率 A︰振動的振幅 B︰時間t為0時的振動相位 C︰表示振動以外的成分的項 n︰整數 θ︰在以上述矽融液表面的中心為原點,垂直上方為Z軸的正方向,上述水平磁場的施加方向為Y軸的正方向的右手系XYZ正交坐標系,從上述原點向X軸的正方向延伸的線為第1假想線,通過上述原點與上述第1測量點的線作為第2假想線,使上述石英坩堝的旋轉方向的角度為正的角度時,上述第1假想線與上述第2假想線所形成的正的角度 H︰開始施加水平磁場時的磁場強度的上升速度(特斯拉/秒)
Figure 02_image001
Figure 02_image003
根據本發明,根據將從開始施加水平磁場,直到對矽融液施加0.01特斯拉的磁場的時間納入考慮的式(2),可更正確地固定對流方向。
在本發明的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取得上述第1測量點溫度的步驟,係以溫度計測量拉升裝置的腔體或配置在腔體內的構件的第2測量點的溫度,根據此測量結果,推測上述第1測量點的溫度為佳。
根據本發明,藉由基於腔體或腔體內的配置構件的第2測量點的溫度,推測矽融液的第1測量點的溫度亦可固定對流方向。
在本發明的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將上述對流方向固定在一方向的步驟,係在上述第2測量點的溫度變化呈下式(3)所示週期函數的狀態之後,滿足下式(4)的時刻tβ ,開始驅動施加上述水平磁場的磁場施加部為佳。 其中 T(t)︰在時間t的上述第2測量點的溫度 ω:角頻率 A︰振動的振幅 B︰時間t為0時的振動相位 C︰表示振動以外的成分的項 n︰整數 θ︰在以上述矽融液表面的中心為原點,垂直上方為Z軸的正方向,上述水平磁場的施加方向為Y軸的正方向的右手系XYZ正交坐標系,從上述原點向X軸的正方向延伸的線為第1假想線,通過上述原點與上述第2測量點的線作為第2假想線,使上述石英坩堝的旋轉方向的角度為正的角度時,上述第1假想線與上述第2假想線所形成的正的角度 H︰開始施加水平磁場時的磁場強度的上升速度(特斯拉/秒) Tex :位於上述第2假想線上的上述第1測量點的溫度變化,反映到上述第2測量點的溫度變化的時間
Figure 02_image005
Figure 02_image007
根據本發明,根據將從開始施加水平磁場,直到對矽融液施加0.01特斯拉的磁場的時間,及矽融液的第1測量點的溫度變化反映到測量對象構件的第2測量點的溫度變化的時間,納入考慮的式(4),可更正確地固定對流方向。
本發明的矽單晶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具備:實施上述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的步驟;及將上述水平磁場的強度維持在0.2特斯拉以上,拉升矽單晶的步驟。
在本發明的矽單晶的製造方法,實施對上述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之後,確認上述對流的方向被固定,再拉升上述矽單晶為佳。
根據本發明,可避免即使以相同的拉升裝置,且以相同的製造條件拉升矽單晶,結晶品質與拉升中的舉動會一分為二的現象。
以下,根據圖面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1]第1實施形態 圖1係表示可使用關於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矽單晶10的製造方法的矽單晶的拉升裝置1的構造的一例的示意圖。拉升裝置1,係以柴可拉斯基法拉升矽單晶10的裝置,其具備:構成外圍的腔體2;配置在腔體2的中心部的坩堝3。
坩堝3,係由內側的石英坩堝3A,及外側的石墨坩堝3B所構成的雙重構造,固定在可旋轉及升降的支持軸4的上端。
在坩堝3的外側,設有包圍坩堝3的電阻加熱式加熱器5,在其外側,沿著腔體2的內面設有隔熱材6。
在坩堝3的上方,設有與支持軸4在同軸上,以逆方向或相同方向以既定速度旋轉的鋼絲等的拉升軸7。在該拉升軸7的下端裝有種晶8。
在腔體2內,在坩堝3內的矽融液9的上方,配設有包圍成長中的矽單晶10的筒狀熱遮蔽體11。
熱遮蔽體11,係對成長中的矽單晶10,遮斷來自坩堝3內的矽融液9、加熱器5或坩堝3側壁的高溫輻射熱,同時對結晶成長界面的固液界面附近,抑制熱對外部的擴散,擔任控制單晶中心部及單晶外周部的拉升軸方向的溫度梯度的角色。
在腔體2的上部,設有對腔體2內導入氬氣等的惰性氣體的氣體導入口12。在腔體2的下部,設有藉由未示於圖的真空幫浦的驅動,將腔體2內的氣體抽氣排出的抽氣口13。
從氣體導人口12導人腔體2內的惰性氣體,在培養中的矽單晶10與熱遮蔽體11之間下降,經過熱遮蔽體11下端與矽融液9的液面的空隙之後,流向熱遮蔽體11的外側、以及坩堝3的外側,之後在坩堝3的外側下降,從抽氣口13排放。
此外,拉升裝置1,具備如圖2所示的磁場施加部14及溫度測量部15。
磁場施加部14,具備分別以電磁線圈構成的第1磁性體14A及第2磁性體14B。第1、第2磁性體14A、14B,係設置呈在腔體2的外側夾著坩堝3相對。磁揚施加部14,係中心的磁力線14C,通過石英坩堝3A的中心軸3C,且該中心的磁力線14C的方向呈圖2的上下方向(從圖1的紙面上往內的方向),施加水平磁場為佳。關於中心的磁力線14C的高度,並無特別限定,可配合矽單晶10的品質,可在矽融液9的內部,亦可在外部。
溫度測量部15,係測量矽融液9的表面9A上的第1測量點P1的溫度。溫度測量部15,係將從從矽融液9的表面9A的中心9B到第1測量點P1的距離為R,石英坩堝3A的內徑的半徑為RC時,測量滿足R/RC為0.375以上未滿1的關係的第1測量點P1為佳。
此外,第1測量點P1,係設定在偏離表面9A的中心9B(離開石英坩堝3A的旋轉中心)的位置。第1測量點P1,係如圖2所示,以矽融液9的表面9A的中心9B為原點、上方為Z軸的正方向(圖1的向上方向,圖2的紙面前方),水平磁場的施加方向為Y軸的正方向(圖1的紙面內側,圖2的向上方向)的右手系XYZ正交坐標系,從中心9B向X軸的正方向(圖2的右方向)延伸的線為第1假想線9F,通過中心9B與第1測量點P1的線為第2假想線9G,與石英坩堝3A的旋轉方向的角度為正的角度時,設定在第1假想線9F與第2假想線9G所形成的正的角度呈θ的位置。在本實施形態,石英坩堝3A的旋轉方向係在圖2的逆時針方向,第1測量點P1,係設定在從第1假想線9F向逆時針方向僅旋轉角度θ的位置的第2假想線9G上。再者,石英坩堝3A的旋轉方向係在圖2的順時針方向時,第1假想線9F與第2假想線9G所形成的正的角度,係從第1假想線9F向順時針方向旋轉時的角度,即,在圖2之例,係呈從360°減少θ的角度。
溫度測量部15,具備:反射部15A;及輻射溫度計15B。
反射部15A,係設置在腔體2內部。反射部15A,以如圖3所示,設定成其下端到矽融液9表面9A的距離(高度)K為300mm以上5000mm以下為佳。此外,反射部15A,以設置成反射面15C與水平面F所形成的角度θf為40°以上50°以下為佳。藉由如此的構成,從第1測量點P1,向重力方向的相反方向射出的輻射光L的入射角θ1及反射角θ2的和,呈80°以上100°以下。反射部15A,從耐熱性的觀點,使用將一面鏡面研磨成反射面15C的矽鏡為佳。
輻射溫度計15B,係設置在腔體2外部。輻射溫度計15B,係接收經由設腔體2的石英窗2A入射幅射光L,以非接觸測量第1測量點P1的溫度。
此外,拉升裝置1,係如4所示,具備控制裝置20及記憶部21。
控制裝置20,具備:對流圖案控制部20A;及拉升控制部20B。
對流圖案控制部20A,係根據在溫度測量部15的第1測量點P1的測量結果,從圖2的Y軸的負方向側(圖2的下側)觀看時,將在矽融液9磁場正交剖面(與水平磁場的施加方向正交的平面)的對流90(參照圖5A、圖5B)的方向固定。
拉升控制部20B,在以對流圖案控制部20A固定對流方向之後,拉升矽單晶10。
[2]達至本發明的背景 本發明者們,已知使用同一拉升裝置1,即使以相同拉升條件拉升,拉升的矽單晶10的氧濃度高的情形與氧濃度低的情形。先前,為了消除此情況,以拉升條件等為重點進行調查,但找不到確切的解決方法。
之後,隨著調查的進行,本發明者們,發現將固體多結晶矽原料投入石英坩堝3A中,在熔解之後,施加水平磁場,則在磁場正交剖面(從第2磁性體14B側|(圖1的紙面前方,圖2的下側)觀看時的剖面),以水平磁場的磁力線為軸,有從石英坩堝3A的底部向矽融液9的表面9A旋轉的對流90。該對流90的旋轉方向,有如圖5A所示順時針方向較優勢的情形,與圖5B所示逆時針方向較優勢的情形的兩種對流圖案。
發明者們推測,會發生如此的現象,係因以下的機制。
首先,不施加水平磁場,在以不旋轉石英坩堝3A的狀態,在石英坩堝3A的外周附近加熱矽融液9,故產生從矽融液9的底部朝向表面9A的上升方向的對流。上升的矽融液9,會在矽融液9的表面9A被冷卻,在石英坩堝3A的中心返回石英坩堝3A的底部,產生下降方向的對流。
在外周部分上升,而在中央部分下降的對流狀態,會因熱對流的不穩定性而下降流的位置會無秩序地移動,而會從中心偏離。如此的下降流,會產生在對應矽融液9表面9A的下降流的部分的溫度最低,而溫度會隨著向表面9A的外側逐漸變高的溫度分佈。例如,在圖6(A)的狀態,中心從石英坩堝3A的旋轉中心偏離的第1區域A1的溫度最低,位於其外側的第2區域A2、第3區域A3、第4區域A4、第5區域A5的溫度依序變高。
然後,以圖6(A)的狀態,施加中心的磁力線14C通過石英坩堝3A的中心軸3C的水平磁場,則從石英坩堝3A的上方觀看時的下降流的旋轉逐漸被限制,如圖6(B)所示,限制在從水平磁場的中心的磁力線14C的位置偏移的位置。
再者,下降流的旋轉被限制,可認為是從作用在矽融液9的水平磁場的強度變得較特定強度更大之後。因此,下降流的旋轉,在開始施加水平磁場之後不久並沒有被限制,而係在開始施加之後經過既時機間才被限制。
一般矽融液9內部的流動因施加磁場的變化,有可以下式(5)所得無因次數的磁數(Magnetic Number)M表示的報告(Jpn. J. Appl. Phys, vo1.33(1994) Part.2 No.4A, pp. L487-490)。
Figure 02_image009
在式(5),σ係矽融液9的導電度,B0 係施加的磁通密度,h係矽融液9的深度,ρ係矽融液9的密度,v0 係在無磁場下的矽融液9的平均流速。
在本實施形態,發現限制下降流旋轉的水平磁場的特定強度的最小值為0.01特斯拉。以0.01特斯拉的磁數為1.904。在與本實施形態不同的矽融液9的量與石英坩堝3A的徑,磁數亦會成為1.904的磁場強度(磁通密度),故可認為可以磁場產生限制下降流的效果(制動效果)。
從圖6(B)所示狀態,進一步增大水平磁場的強度,則如圖6(C)所示,在下降流的右側與左側的上升方向的對流大小會變化,在圖6(C),下降流的左側的上升方向的對流會變優勢。
最後,磁場強度達到0.2特斯拉,則如圖6(D)所示,下降流的右側的上升方向的對流消失,變成左側為上升方向的對流,右側為下降方向的對流,而成為順時針方向的對流90。在順時針方向的對流90的狀態,如圖5A所示,在磁場正交剖面,矽融液9的溫度隨著從右側區域9D向左側區域9E,逐漸變高。
另一方面,將圖6(A)的最初的下降流的位置,向石英坩堝3A的旋轉方向挪180°,則下降流會被限制在相位從圖6(C)向左側偏移180°的位置制,而成為逆時針方向的對流90。在逆時針方向的對流90的狀態,如圖5B所示,矽融液9的溫度隨著從右側區域9D向左側區域9E,逐漸變低。
如此的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的矽融液9的對流90,只要不使水平磁場的強度未滿0.2特斯拉,即可維持。
此外,測量伴隨著石英坩堝3A的旋轉的矽融液9的表面9A上的第1~第3測量點Q1~Q3的溫度,則可認為會變得如圖7所示。石英坩堝3A的旋轉方向,從上方觀看是逆時針方向。使第1測量點Q1,位於通過矽融液9的表面9A的中心,且平行於水平磁場的中心的磁力線14C的假想線9C上,即與圖2所既定的右手系的XYZ正交坐標系的Y軸及中心的磁力線14C重疊的假想線9C上的位置。使第2測量點Q2,位於以表面9A的中心9B為中心,從第1測量點Q1向左旋轉90°的位置,使第3測量點Q3,位於從第1測量點Q1向右旋轉90°的位置。即,以石英坩堝3A的旋轉方向的角度為正的角度時,通過各個第1~第3測量點Q1~Q3與中心9B的第2假想線9G,與第1假想線9F所形成的正的角度,在第1測量點Q1的情形為90°,在第2測量點Q2的情形為180°,在第3測量點Q3的情形為0°。
第1~第3測量點Q1~Q3的溫度變化,按照石英坩堝3A的旋轉,成以週期函數近似的狀態,各個相位偏移90°。
然後,發現在從圖7所示狀態B過渡到狀態D之間,對矽融液9施加0.01特斯拉的水平磁場,之後將磁場強度提升到0.2特斯拉,則對流90的方向,會變成左側溫度較右側高的順時針方向,在從狀態D過渡到狀態B之間,施加0.01特斯拉的水平磁場,則會變成右側溫度較左側高的逆時針方向。
即,發現僅著眼於第3測量點Q3的測量結果,將該第3測量點Q3的溫度變化以正弦函數表示,則從正弦函數值為0的狀態B,經由成為最小的狀態C,再度成為0的狀態D之間的第1時機,換言之,下降流的中心部分(在矽融液9的表面9A,第1區域A1的最低溫度部分),位於假想線9C的X軸的正方向側(圖7的右側)的第1時機,施加0.01特斯拉的水平磁場,會成為順時針方向的對流90。再者,下降流的中心部由於溫度較其他的部分低,故可以輻射溫度計掌握。另一方面,發現從呈0的狀態D,經由成為最大的狀態A,再度成為0的狀態B之間的第2時機,換言之,下降流的中心部分(最低溫度部分),對假想線9C位於X軸的負方向側(圖7的左側)的第2時機,施加0.01特斯拉的水平磁場,則會變成逆時針方向的對流90。
將此以數式表示,則使狀態D的時機為時刻0時,將0.01特斯拉的水平磁場,在滿足式(6)的時刻tα ,對融液9施加,之後將磁場強度提升到0.2特斯拉,則會成為逆時針方向的對流90。此外,在較式(6)晚π/ω之後,施加0.01特斯拉的水平磁場,之後將磁場強度提升到0.2特斯拉,則會成為順時針方向的對流90。
Figure 02_image011
此外,從驅動磁場施加部14,到實際對矽融液9施加0.01特斯拉的水平磁場之間,需要既時機間。使磁場強度的上升速度(特斯拉/秒)為H時,對矽融液9施加0.01特斯拉的水平磁場的時間為0.01/H。將此納入考慮,則對式(6)所示時刻tα ,為對矽融液9施加0.01特斯拉的水平磁場,如下式(7)所示,需要提前時間0.01/H,驅動磁場施加部14。
Figure 02_image013
再者,以第3測量點Q3以外的測量點測時機,亦考慮對應圖2所示測量點的正的角度θ,將溫度變化以正弦函數的式(1)表示時,式(7)係以式(2)表示。即,在滿足式(2)的時刻tα 開始驅動磁場施加部14的驅動,則可將矽融液9的對流90的方向固定在所期望的一方向。
此外,拉升裝置1,雖然係以對稱構造設計,但由於實際上並沒有成為對稱構造,故熱環境亦非對稱。熱環境會變得非對稱的原因,可例示腔體2、坩堝3、加熱器5、熱遮蔽體11等的構件的形狀為非對稱,或腔體2內的各種構件的設置位置為非對稱。
例如,拉升裝置1,在磁場正交剖面,有石英坩堝3A的左側變得較右側高溫的第1熱環境,或左側變得較右側低溫的第2熱環境的情形。
在第1熱環境時,當對流90以磁場正交剖面固定在順時針方向,則與第1熱環境的相乘效果,矽融液9的左側區域9E會變得更高溫,故如下表1所示,從石英坩堝3A溶析的氧量會變多。另一方面,當對流90固定在逆時針方向,則並不會發生如順時針方向時的第1熱環境的相乘效果,由於左側區域9E並不會變得太高溫,故從石英坩堝3A溶析的氧量與順時針方向的情形相比並不會變多。
因此,在第1熱環境時,推測有對流90為順時針方向時,矽單晶10的氧濃度會變高,而在逆時針方向時,氧濃度並不會變高(會變低)的關係。
[表1]
熱環境 融液表面溫度 對流的方向 從石英坩堝的氧溶析量 晶柱部的 氧濃度
第1熱環境 (左側溫度高) 第1測量點P1 >第2測量點P2 順時針
第1測量點P1 >第2測量點P2 逆時針 普通
此外,在第2熱環境時,當對流90固定在逆時針方向,則由於矽融液9的右側區域9D會變得更高溫,故如表2所示,從石英坩堝3A溶析的氧的量變多。另一方面,當對流90固定在順時針方向,則由於不會像逆時針方向的情形右側區域9D變高溫,故從石英坩堝3A溶析的氧的量並不會變多。
因此,在第2熱環境時,推測有對流90為逆時針方向時,矽單晶10的氧濃度會變高,推斷為順時針方向時,推測有氧濃度變低的關係。
[表2]
熱環境 融液表面溫度 對流的方向 從石英坩堝的氧溶析量 晶柱部的 氧濃度
第2熱環境 (右側溫度高) 第1測量點P1 >第2測量點P2 逆時針
第1測量點P1 >第2測量點P2 順時針 普通
由以上結果,本發明者們認為,測量在矽融液9的表面9A的既定測量點的溫度,在該測量點的溫度變化呈既定狀態的時機,藉由施加0.01特斯拉的水平磁場,從上方看時,將矽融液M的下降流的旋轉位置固定,之後藉由將磁場強度提升到0.2特斯拉,可將矽融液9的對流90的方向固定在所期望的一方向,藉由按照拉升裝置1的爐內環境的非對稱構造選擇該固定方向,可抑制每個單晶10的氧濃度誤差。
[3]矽單晶的製造方法 接著,將第1實施形態的矽單晶的製造方法根據圖8所示流程圖及圖9所示說明圖說明。
首先,掌握拉升裝置1的熱環境係上述第1熱環境,或第2熱環境。
此外,矽融液9的對流90的方向為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時,預先決定矽單晶10的氧濃度會變成所期望值的拉升條件(例如,惰性氣體的流量、腔體2的爐內壓力、石英坩堝3A的轉數)作為事先決定條件,記憶在記憶部21。
例如,如以下表3所示,將在第1熱環境,對流90的方向為順時針方向時,使氧濃度成為濃度A的拉升的條件A作為事先決定條件記憶。再者,事先決定條件的氧濃度,可為晶柱部的長邊方向的複數處的氧濃度值,亦可為上述複數處的平均值。
[表3]
熱環境 對流的方向 拉升條件 晶柱部的氧濃度
第1熱環境 (左側的溫度高) 順時針方向 拉升條件A 濃度A
然後,開始矽單晶10的製造。
首先,拉升控制部20B,如圖8所示,將腔體2內以維持在減壓下的惰性氣體氣氛的狀態,使坩堝3旋轉,同時將填充在坩堝3的多結晶矽等的固體原料,以加熱器5的加熱使之熔融,生成矽融液9(步驟S1),將腔體2保持在高溫狀態(步驟S2)。此外,溫度測量部15,開始測量第1假想線9F與第2假想線9G所形成的正的角度成為θ的位置的第1測量點P1的溫度。藉由將腔體2保持在高溫狀態,在第1測量點P1的溫度變化,係如圖9所示,將成為式(1)所示週期函數表示的狀態。
當對流圖案控制部20A,確認第1測量點P1的溫度變化成式(1)所示狀態(步驟S3),則如圖9所示,以時刻tα1 滿足下式(8)的時機,驅動磁場施加部14,以磁場強度的上升速度(特斯拉/秒)(在圖9表示磁場強度的圖表的斜率)成H的狀態,開始對矽融液9施加水平磁場(步驟S4),將磁場強度提升到0.2特斯拉以上0.6特斯拉以下的G特斯拉。
Figure 02_image015
在式(8)的左邊是成為圖7的狀態B的時刻,右邊是成為狀態D的時刻。藉由以上的處理,在從狀態B經由狀態C,到達狀態D之前的第1時機,對矽融液9施加0.01特斯拉的水平磁場,之後藉由將磁場強度提升到0.2特斯拉,將對流90固定在順時針方向。
然後,拉升控制部20B,判斷對流90的方向是否被固定(步驟S5)。對流90的方向被固定,呈圖6(D)所示狀態,則第1測量點P1的溫度沒有週期變動,溫度穩定。拉升控制部20B,在第1測量點P1的溫度穩時機,判斷對流90的方向被固定。
然後,拉升控制部20B,根據事先決定條件,控制坩堝3的轉數,繼續維持施加水平磁場,使種晶8對矽融液9著液,在將具有所期望的氧濃度的晶柱部的矽單晶10拉升(步驟S6)。
另一方面,拉升控制部20B,將第1測量點P1的溫度維持式(1)所示週期性的溫度變化時,判斷對流90的方向並沒有被固定,在經過既時機間之後,再次實施步驟S5的處理。
以上的步驟S1~S6的處理對應本發明的矽單晶的製造方法,步驟Sl~S4的處理對應本發明的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
再者,步驟S3確認溫度變化的處理、步驟S4的開始施加水平磁場的處理、在步驟S5的判斷對流90的方向被固定的處理、在步驟S6的拉升處理,可由操作員操作進行。
此外,在第1熱環境,亦希望將對流90固定在逆時針方向時,或,在第2熱環境,欲將對流90固定在逆時針方向時,以時間tα2 滿足將式(8)相位挪180°的下式(9)的時機,開始驅動磁場施加部14即可。
Figure 02_image017
在式(9)的左邊是成為圖7的狀態D的時刻,右邊式成為狀態B的時刻。因此,根據式(9)的控制,從狀態D經由狀態A,到達狀態B之前的第2時機,對矽融液9施加0.01特斯拉的水平磁場,之後藉由將磁場強度提升到0.2特斯拉,將對流90固定在逆時針方向。此時,在步驟S5,拉升控制部20B,只要判斷對流的方向是否被固定即可。
[4]第1實施形態的作用及效果 根據如此的第1實施形態,在矽融液9的第1測量點P1的溫度變化成為既定狀態的時機,施加0.01特斯拉的水平磁場,之後藉由提升到0.2特斯拉,可將對流90的方向常時固定在同一方向,可抑制每個矽單晶10的氧濃度的誤差。
由於直接測定矽融液9的表面9A的溫度,可更正確地掌握其溫度變化,可更正確地固定對流方向。
藉由使用將從開始施加水平磁場,直到對矽融液施加矽融液9施加0.01特斯拉的磁場的時間,納入考慮的式(8),可更正確地固定對流方向。
由於確認對流的方向被固定,再拉升矽單晶10,故即使以相同的拉升裝置1及相同的製造條件,拉升矽單晶10,亦可避免結晶品質與拉升中的舉動會一分為二的現象。
[5]第2實施形態 接著,說明關於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再者,在以下的說明,關於已經說明的部分等,附與同一符號省略其說明。
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差異點,係輻射溫度計15B的配置位置、控制裝置30的構成、及矽單晶的製造方法。
輻射溫度計15B,係如圖10所示,測量覆蓋構成腔體2的爐壁中隔熱材6的部分上的第2測量點P2。第2測量點P2,係設在大致與石英坩堝3A相同的高度的位置。第2測量點P2,係如圖11所示,將矽融液9的表面9A的中心9B為點,上方為Z軸的正方向(圖11的紙面前方),水平磁場的施加方向為Y軸的正方向(圖11的上方向)的右手系的XYZ正交坐標系,從中心9B向X軸的正方向(圖11的右方向)延伸的線為第1假想線9F,通過中心9B與第2測量點P2的線為第2假想線9H,使石英坩堝3A的旋轉方向的角度為正的角度時,設定在第1假想線9F與第2假想線9H所形成的正的角度成為θ的位置。
控制裝置30,係如圖4所示,具備:對流圖案控制部30A;及拉升控制部20B。
對流圖案控制部30A,根據以溫度測量部15測量第2測量點P2的結果,推斷如圖11表示,矽融液9的表面9A上的第1測量點P1的溫度。第1測量點P1,係位於第2假想線9H上,且離矽融液9的表面9A的中心9B最遠的位置。
[6]矽單晶的製造方法 接著,說明在第2實施形態的矽單晶的製造方法。
再者,例示以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拉升裝置1為第1熱環境,而表3所示事先決定資訊記憶在記憶部21的情形為說明。
首先,拉升控制部20B,係如圖8所示,進行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步驟S1~S2的處理。此外,溫度測量部15,開始測量第2測量點P2的溫度。第2測量點P2的溫度,係反映第2假想線9H且矽融液9的表面9A上的第1測量點P1的溫度。
對流圖案控制部30A,根據第2測量點P2的測量結果,確認第1測量點P1的溫度變化成為式(1)所示狀態(步驟S13),以時間tβ1 滿足下式(10)的時機,驅動磁場施加部14,以磁場強度的上升速度(特斯拉/秒)(在圖9表示磁場強度的圖表的斜率)成H的狀態,開始對矽融液9施加水平磁場(步驟S4)。
Figure 02_image019
在式(10)的Tex ,係第1測量點P1的溫度變化,反映到第2測量點P2的溫度變化的時間。此外,在式(10)的左邊是成為圖7的狀態B的時間,右邊是成為狀態D的時間。藉由以上的處理,在從狀態B經由狀態C,到達狀態D之前的第1時機,對矽融液9施加0.01特斯拉的水平磁場,之後藉由將磁場強度提升到0.2特斯拉,將對流90固定在順時針方向。
然後,進行拉升控制部20B,判斷對流90的方向是否被固定的步驟S5。與第1測量點P1同樣,對流90的方向被固定,則由於第2測量點P2的溫度會穩定,故拉升控制部20B,可根據第2測量點P2的溫度是否穩定,進行步驟S5的處理。
之後,拉升控制部20B,進行基於事先決定條件的步驟S6的處理,將具有所期望的氧濃度的晶柱部的矽單晶10拉升。
以上的步驟S1~S2、S13、S4~S6的處理對應本發明的矽單晶的製造方法,步驟S1~S2、S13、S4的處理對應本發明的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
再者,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步驟S13、S4、S5、S6的處理,可由操作員操作進行。
此外,在第1熱環境,亦希望將對流90固定在逆時針方向時,或,在第2熱環境,欲將對流90固定在逆時針方向時,以時間tα2滿足將式(10)相位挪180°的下式(11)的時機,開始驅動磁場施加部14即可。
Figure 108115021-A0305-02-0021-1
[7]第2實施形態的作用及效果
如此的第2實施形態,加上與第1實施形態加上同樣的作用效果,可產生以下的作用效果。
根據腔體2的爐壁上的第2測量點P2的溫度,推斷矽融液9的第1測量點P1的溫度,亦可固定對流方向。此外,僅以將輻射溫度計15B設置在腔體2外的簡單方法,即可固定對流方向。
藉由使用將從開始施加水平磁場,直到對矽融液9施加0.01特斯拉的磁場的時間,及第1測量點P1的溫度變化,反映到第2測量點P2的溫度變化的時間,納入考慮的式(10),可更正確地固定對流方向。
[8]變形例 再者,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發明的要點的範圍可有各種改良及設計的變更等。 亦可例如,在第1在實施形態,不使用式(8),根據第1測量點P1的週期性溫度變化,掌握矽融液9表面9A的溫度,例如從狀態B經過狀態C到達狀態D之前的第1時機,在該第1時機,控制磁場施加部14,對矽融液9施加0.01特斯拉的水平磁場,將對流90固定在順時針方向(以下稱為「第1變形例」)。
在第2實施形態,亦可不使用式(10),根據第2測量點P2的週期性溫度變化,推斷矽融液9的表面9A上的第1測量點P1的變化,與第1變形例同樣地控制磁場施加部14,將對流90固定在順時針方向。
在第1、第2實施形態的步驟S5的處理,係根據第1、第2測量點P1、P2的溫度變化,判斷對流90的方向是否被固定,但亦可預先調查開始施加水平磁場的幾分鐘之後對流90的方向是否被固定,而不測量第1、第2測量點P1、P2的溫度,根據施加開始所經過的時間,判斷對流90的方向是否被固定。
在第2實施形態,亦可在配置在腔體2內的構件設定第2測量點。具體而言,亦可如圖10的兩點虛線所示,將第2測量點P2設定在加熱器5的外周面上,透過設在隔熱材6及爐壁上的開口部2B,以輻射溫度計15B測量第2測量點P2的溫度。此外,亦可將第2測量點P2設定在熱遮蔽體11的外周面上,透過設在腔體2的石英窗2A,以輻射溫度計15B測量第2測量點P2的溫度。再者,將第2測量點P2設定在加熱器5或熱遮蔽體11的外周面上,亦如圖11所示,第1、第2測量點P1、P2係位於第2假想線9H上。
此時,在式(10)、(11)的Tex 的長度,按照第1測量點P1與第2測量點P2的距離,存在於該等之間的構件等,設定與第2實施形態不同的值為佳。
將從第2磁性體14B側(圖1的紙面前方)觀看時的平面作為磁場正交剖面例示,惟亦可將從第1磁性體14A側(圖1的紙面內側(圖2的Y軸的正方向側))觀看時的平面作為磁場正交剖面既定對流90的方向。
實施例
接著,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例。再者,本發明並非限定於實施例。
[實驗1:確認矽融液的溫度變化與水平磁場的施加狀態的關係]
使用圖1所示拉升裝置1,使用400kg的多結晶矽原料生成矽融液9,從上面觀看,使石英坩堝3A向逆時針方向旋轉。然後,從圖7所示第1~第3測量點Q1~Q3的溫度開始週期性變化,經過既定時間之後,在時刻t1,驅動磁場施加部14,開始對矽融液9施加水平磁場。在開始施加水平磁場時的磁場強度的上升速度H為0.00025特斯拉/秒(0.015特斯拉/分),持續提升磁場強度到對矽融液9施加0.3特斯拉的磁場。
將第1~第3測量點Q1~Q3的溫度測量結果與水平磁場的施加狀態的關係示於圖12。再者,在圖12,橫軸的兩個刻度之間的長度係表示600秒。
如圖12所示,第1~第3測量點Q1~Q3的溫度變化的週期,分別為約580秒而相同。此外,溫度變化的週期的相位為偏移90°。
施加於矽融液9的磁場強度直到到達0.01特斯拉的時間t2,第1~第3測量點Q1~Q3的溫度會週期性變化,但在時間t2之後,週期性逐漸消失,超過0.2特斯拉放置一陣子,則第1、第3測量點Q1、Q3的溫度以較第2測量點Q2高的狀態穩定。
從如此的溫度關係,可認為矽融液9的對流90被固定在逆時針方向。
由以上可知,確認對矽融液9施加0.01特斯拉的水平磁場時,會限制下降流的旋轉,之後磁場強度上升到0.2特斯拉以上時,矽融液9的對流90會被固定在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
[實驗2:確認水平磁場的施加時機與對流的固定方向的關係]
使用與上述實驗1相同的拉升裝置1,使用400kg的多結晶矽原料生成矽融液9,從上面觀看,使石英坩堝3A向逆時針方向旋轉。然後,從圖7所示第1~第3測量點Q1~Q3的溫度開始週期性變化,經過既定時間之後,在既時機機驅動磁場施加部14。對矽融液9施加水平磁場,根據在第1~第3測量點Q1~Q3的溫度穩定之後的第2、第3測量點Q2、Q3的溫度差,推斷矽融液9的對流90的方向。
驅動磁場施加部14的時機,係圖13所示時機A、A/B、B、B/C、C、C/D、D、D/A。將第1測量點P1的溫度變化以式(1)擬合,對矽融液9施加水平磁場,在到達0.01特斯拉的時機的相位(ωt+B)為0°時為時機A,使45°、90°、135°、180°、225°、270°、315°時,分別作為時機A/B、B、B/C、C、C/D、D、D/A。
矽融液9表面9A的溫度,在時機A,成為圖7所示的狀態A(在圖13以「A」表示),在時機B、C、D,分別成為狀態B、狀態C、狀態D。此外,在時機A/B,成為狀態A與狀態B的中間狀態,在時機B/C、C/D、D/A,成為狀態B與狀態C的中間、狀態C與狀態D的中間、狀態D與狀態A的中間的狀態。
使施加的水平磁場在時機A、A/B、B、B/C、C、C/D、D、D/A到達0.01特斯拉,之後將磁場強度提升到0.3特斯拉的實驗,分別進行4次。將對流90在各時機的固定方向的推斷結果示於表4。
再者,第2測量點Q2的溫度較第3測量點Q3高時,推定矽融液9的對流90被固定在順時針方向,第2測量點Q2的溫度較第3測量點Q3低時,推定被固定在逆時針方向。
如表4所示,在時機A、A/B、D/A,即在從狀態D經由狀態A成為狀態B的第2時機,對矽融液9施加0.01特斯拉的水平磁場時,對流90的方向被固定在逆時針方向的機率為100%。此外,在時機B/C、C、C/D,即在從狀態B經由C成為狀態D的第1時機,施加0.01特斯拉的水平磁揚時,對流90的方向被固定在順時針方向的機率為100%。 另一方面,在時機D,即在狀態D時,施加0.01特斯拉的水平磁揚時,對流90的方向被固定在逆時針方向的機率為50%,在時機B,即在狀態B時,施加0.01特斯拉的水平磁揚時,對流90的方向被固定在順時針方向的機率為75%。 由以上,可確認在去除狀態B或狀態D的情形的第1時機或第2時機,藉由對矽融液9施加0.01特斯拉的水平磁場,可將對流90的方向確實固定在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
[表4]
  相位(ωt+B) 順時針方向的對流 逆時針方向的對流
時機A 0% 100%
時機A/B 45° 0% 100%
時機B 90° 75% 25%
時機B/C 135° 100% 0%
時機C 180° 100% 0%
時機C/D 225° 100% 0%
時機D 270° 50% 50%
時機D/A 315° 0% 100%
1:拉升裝置 2:腔體 2A:石英窗 2B:開口部 3:坩堝 3A:石英坩堝 3B:石墨坩堝 3C:中心軸 4:支持軸 5:加熱器 6:隔熱材 7:拉升軸 8:種晶 9:矽融液 9A:矽融液9的表面 9B:矽融液9的表面9A的中心 9F:第1假想線 9G:第2假想線 9H:第2假想線 10:矽單晶 11:熱遮蔽體 12:氣體導人口 13:抽氣口 14:磁場施加部 14A:第1磁性體 14B:第2磁性體 14C:中心的磁力線 15:溫度測量部 15A:反射部 15B:輻射溫度計 15C:反射面 20:控制裝置 20A:對流圖案控制部 20B:拉升控制部 21:記憶部 L:入射幅射光 P1:第1測量點 P2:第2測量點
圖1係表示關於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拉升裝置的構造示意圖。 圖2係表示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水平磁場的施加狀態及測量點的位置示意圖。 圖3係表示上述第1實施形態及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溫度測量部的配置狀態示意圖。 圖4係在上述第1、第2實施形態的拉升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區塊圖。 圖5A係表示上述第1、第2實施形態的水平磁場的施加方向與矽融液的對流的方向的關係示意圖,而顯示順時針方向的對流。 圖5B係上述第1、第2實施形態的水平磁場的施加方向與矽融液的對流的方向的關係示意圖,而顯示逆時針方向的對流。 圖6係表示在上述第1、第2實施形態的矽融液的對流變化示意圖。 圖7係表示在上述第1、第2實施形態的第1~第3測量點的溫度變化與矽融液表面的溫度分佈的關係示意圖。 圖8係表示在上述第1、第2實施形態的矽單晶的製造方法的流程圖。 圖9係表示在上述第1、第2實施形態的矽單晶的製造方法的說明圖。 圖10係表示上述第2實施形態的拉升裝置的構造示意圖。 圖11係表示在上述第2實施形態及本發明的變形例的水平磁場的施加狀態及測量點的位置的示意圖。 圖12係表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實驗1的各時間的第1~第3測量點的溫度及磁場強度的關係圖表。 圖13係表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實驗2的各時間的第1測量點的溫度及施加水平磁場的時機的關係圖表。

Claims (8)

  1. 一種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用於製造矽單晶的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其具備:取得在無磁場狀態旋轉的石英坩堝內的矽融液表面,不與上述石英坩堝的旋轉中心重疊的第1測量點的溫度的步驟;確認上述第1測量點的溫度會對應下降流的旋轉而週期性地變化的步驟;在上述第1測量點的溫度變化呈既定狀態的時機,開始磁場施加部的驅動以將水平磁場施加至上述矽溶液,之後藉由將水平磁場提升為0.2特斯拉以上,將在對上述矽融液內的上述水平磁場的施加方向正交的平面的對流方向固定在一方向的步驟;其中從上述矽溶液表面的中心到上述第1測量點的距離為R,上述石英坩鍋的內徑為RC時,上述第1測量點滿足R/RC為0.375以上未滿1的關係。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其中上述第1測量點,位在通過與上述石英坩堝相同旋轉方向的上述矽融液的表面的上述下降流的中心部分的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其中上述第1測量點的溫度變化呈上述既定狀態的時機,係以上述矽融液的表面的中心為原點,垂直上方為Z軸的正方向,上述水平磁場的施加方向為Y軸的正方向的右手系XYZ正交坐標系,在上述矽融液表面的下降流的中心部分,位於X>0的第1時機或X<0的第2時機,將上述對流的方向固定在一方向的步驟,係上述溫度變化呈上述既定狀態的時機為上述第1時機時,從上述Y軸的負方向側觀看時,上述對流的方向固定 在順時針方向,上述第2時機時,將上述對流方向固定在逆時針方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其中將上述對流方向固定在一方向的步驟,係上述第1測量點的溫度變化係呈下式(1)所示週期函數的狀態之後,滿足下式(2)的時刻tα,開始驅動施加上述水平磁場的上述磁場施加部:其中T(t):在時間t的上述第1測量點的溫度ω:角頻率A:振動的振幅B:時間t為0時的振動相位C:表示振動以外的成分的項n:整數θ:在以上述矽融液表面的中心為原點,垂直上方為Z軸的正方向,上述水平磁場的施加方向為Y軸的正方向的右手系XYZ正交坐標系,從上述原點向X軸的正方向延伸的線為第1假想線,通過上述原點與上述第1測量點的線作為第2假想線,使上述石英坩堝的旋轉方向的角度為正的角度時,上述第1假想線與上述第2假想線所形成的正的角度H:開始施加水平磁場時的磁場強度的上升速度(特斯拉/秒)T(t)=Asin(ωt+B)+C...(1)
    Figure 108115021-A0305-02-0029-2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之任何一項之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 方法,其中取得上述第1測量點溫度的步驟,係以溫度計測量拉升裝置的腔體或配置在腔體內的構件的第2測量點的溫度,根據此測量結果,推測上述第1測量點的溫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其中將上述對流方向固定在一方向的步驟,係在上述第2測量點的溫度變化呈下式(3)所示週期函數的狀態之後,滿足下式(4)的時刻tβ,開始驅動施加上述水平磁場的上述磁場施加部為佳,其中T(t):在時間t的上述第2測量點的溫度ω:角頻率A:振動的振幅B:時間t為0時的振動相位C:表示振動以外的成分的項n:整數θ:在以上述矽融液表面的中心為原點,垂直上方為Z軸的正方向,上述水平磁場的施加方向為Y軸的正方向的右手系XYZ正交坐標系,從上述原點向X軸的正方向延伸的線為第1假想線,通過上述原點與上述第2測量點的線作為第2假想線,使上述石英坩堝的旋轉方向的角度為正的角度時,上述第1假想線與上述第2假想線所形成的正的角度H:開始施加水平磁場時的磁場強度的上升速度(特斯拉/秒)Tex:位於上述第2假想線上的上述第1測量點的溫度變化,反映到上述第2測量點的溫度變化的時間 T(t)=Asin(ωt+B)+C...(3)
    Figure 108115021-A0305-02-0031-3
  7. 一種矽單晶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具備:實施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之任何一項之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的步驟;及將上述水平磁場的強度維持在0.2特斯拉以上,拉升矽單晶的步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矽單晶的製造方法,其中實施對上述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之後,確認上述對流的方向被固定,再拉升上述矽單晶。
TW108115021A 2019-02-27 2019-04-30 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及矽單晶的製造方法 TWI7244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07443 WO2020174598A1 (ja) 2019-02-27 2019-02-27 シリコン融液の対流パターン制御方法、および、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WOPCT/JP2019/007443 2019-0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1943A TW202031943A (zh) 2020-09-01
TWI724414B true TWI724414B (zh) 2021-04-11

Family

ID=72239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5021A TWI724414B (zh) 2019-02-27 2019-04-30 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及矽單晶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186921B2 (zh)
JP (1) JP7006788B2 (zh)
KR (1) KR102409211B1 (zh)
CN (1) CN111971424B (zh)
TW (1) TWI724414B (zh)
WO (1) WO20201745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30458B2 (ja) * 2018-02-28 2021-09-01 株式会社Sumco シリコン融液の対流パターン推定方法、シリコン単結晶の酸素濃度推定方法、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シリコン単結晶の引き上げ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63224B (en) * 1999-03-17 2001-11-11 Shinetsu Handotai Kk Method for producing silicon single crystal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single crystal and wafer produced with the method
CN1904147B (zh) * 2005-07-26 2011-06-22 希特隆股份有限公司 高质量硅单晶的生长方法和装置、硅单晶结晶块及硅晶片
WO2018088633A1 (ko) * 2016-11-09 2018-05-17 에스케이실트론 주식회사 단결정 실리콘 잉곳 제조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87998B2 (ja) * 2002-05-10 2008-11-26 Sumco Techxiv株式会社 単結晶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4092993B2 (ja) 2002-09-13 2008-05-28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単結晶育成方法
KR101318183B1 (ko) * 2005-07-13 2013-10-16 신에쯔 한도타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단결정 제조방법
KR20100071507A (ko) * 2008-12-19 2010-06-29 주식회사 실트론 실리콘 단결정 제조 장치, 제조 방법 및 실리콘 단결정의 산소 농도 조절 방법
DE112016005020B4 (de) 2015-11-02 2022-12-15 Sumco Corporation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Einkristall-Siliziums und Einkristall-Silizium
JP6583142B2 (ja) * 2016-05-25 2019-10-02 株式会社Sumco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63224B (en) * 1999-03-17 2001-11-11 Shinetsu Handotai Kk Method for producing silicon single crystal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single crystal and wafer produced with the method
CN1904147B (zh) * 2005-07-26 2011-06-22 希特隆股份有限公司 高质量硅单晶的生长方法和装置、硅单晶结晶块及硅晶片
WO2018088633A1 (ko) * 2016-11-09 2018-05-17 에스케이실트론 주식회사 단결정 실리콘 잉곳 제조 방법 및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1424A (zh) 2020-11-20
JPWO2020174598A1 (ja) 2021-03-11
US11186921B2 (en) 2021-11-30
JP7006788B2 (ja) 2022-01-24
CN111971424B (zh) 2022-04-29
WO2020174598A1 (ja) 2020-09-03
TW202031943A (zh) 2020-09-01
KR20200111776A (ko) 2020-09-29
US20210140066A1 (en) 2021-05-13
KR102409211B1 (ko)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1731B (zh) 單晶矽的製造方法及裝置
JP6844560B2 (ja) シリコン融液の対流パターン制御方法、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シリコン単結晶の引き上げ装置
TWI697590B (zh) 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推測方法、矽單結晶的氧濃度推測方法、矽單結晶的製造方法及矽單結晶的拉引裝置
TWI724414B (zh) 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及矽單晶的製造方法
TWI697591B (zh) 矽融液的對流圖案控制方法及矽單結晶的製造方法
JP6729470B2 (ja) 単結晶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KR101862157B1 (ko) 단결정 실리콘 잉곳 제조 방법 및 장치
KR20180124975A (ko) 실리콘 단결정 제조 방법
JP2018043904A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KR101540567B1 (ko) 단결정 잉곳,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TW202129091A (zh) 使用水平磁場生產矽碇之系統及方法
JP5509636B2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欠陥解析方法
JP2009269802A (ja) 単結晶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単結晶の製造装置
JP2021042086A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育成方法およびシリコン単結晶の引き上げ装置
JP2014129236A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欠陥解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