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2173B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2173B
TWI722173B TW106113339A TW106113339A TWI722173B TW I722173 B TWI722173 B TW I722173B TW 106113339 A TW106113339 A TW 106113339A TW 106113339 A TW106113339 A TW 106113339A TW I722173 B TWI722173 B TW I72217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plug
connectors
predetermined
ope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3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0831A (zh
Inventor
加藤宣和
橋本公明
Original Assignee
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0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0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2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2173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連接器,其具備二個以上規定規格連接器,且可確實地吸收二個以上規定規格連接器在安裝時的位置及姿勢的偏差。本發明的連接器包括:多個規定規格連接器2a、2b,與對象連接器連接;以及罩4、5,覆蓋所述多個規定規格連接器,並具有第1開口部,所述第1開口部用於使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的與所述對象連接器嵌合的嵌合部露出,其中,在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的外壁部33a與形成所述第1開口部的壁部之間,形成有規定的空間,以使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在和與所述對象連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交叉的交叉平面上,可相對於所述罩而移動,所述連接器包括第1控制部,所述第1控制部對至少一個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相對於所述第1開口部的位置及姿勢中的至少一者進行控制。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具備多個規定規格連接器(connector)的連接器。
為了實現高速傳輸,存在具有多個接觸件(contact)的連接器。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一種連接器,其具有排列有多個接觸件的一對連接器,且使其中一個連接器嵌合於另一個連接器。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11-288760號公報
然而,於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連接器中,其中一個連接器可僅與另一個連接器嵌合,但無法使與另一個連接器不同規格的連接器嵌合。
因此,正研究使用具有二個以上C型通用串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 Type C,USB Type C)等遵照標準規格的連接器(以下稱作規定規格連接器)的連接器。例如在具有二個規定規格插座(receptacle)連接器的插座連接器的情況下,不僅可 與具有二個規定規格插頭(plug)連接器的插頭連接器連接,亦可與搭載有一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的設備或電纜(cable)連接。即,可將插座連接器所具有的二個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中的其中一個,連接於搭載有一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的設備或電纜。進而,亦可將所述插座連接器所具有的二個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中的另一個,連接於搭載有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的其他設備或其他電纜。
然而,在對如上所述的具有二個以上規定規格連接器的連接器進行裝配的步驟中,難以將二個規定規格連接器以準確的姿勢安裝於準確的位置。若安裝時的二個規定規格連接器的位置及姿勢產生偏差,則在規定規格連接器與對象連接器進行連接時有可能產生連接不良,或者在規定規格連接器與對象連接器進行嵌合時有可能發生破損。
而且,為了藉由增加接觸件來實現更進一步的高速傳輸,要求在如上所述的具備二個以上規定規格連接器的連接器中搭載追加的連接器。然而,當搭載有追加連接器時,在裝配連接器的步驟中,亦難以將二個規定規格連接器與追加的連接器以準確的姿勢安裝於準確的位置。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連接器,其具備二個以上規定規格連接器,且可確實地吸收二個以上規定規格連接器在安裝時的位置及姿勢的偏差。
本發明的連接器包括:多個規定規格連接器,與對象連接器連接;以及罩(cover),覆蓋所述多個規定規格連接器,並具有第1開口部,所述第1開口部用於使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的與所述對象連接器嵌合的嵌合部露出,所述連接器的特徵在於,在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的外壁部與形成所述第1開口部的壁部之間,形成有規定的空間,以使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在和與所述對象連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交叉的交叉平面上,可相對於所述罩而移動,所述連接器包括第1控制部,所述第1控制部對至少一個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相對於所述第1開口部的位置及姿勢中的至少一者進行控制。
而且,本發明的連接器的特徵在於包括:追加連接器,與對象追加連接器相連接,所述罩覆蓋所述追加連接器,並具有第2開口部,所述第2開口部用於使所述追加連接器的與所述對象追加連接器嵌合的嵌合部露出,在所述追加連接器的外壁部與形成所述第2開口部的壁部之間,形成有規定的空間,以使所述追加連接器可在所述交叉平面上移動,所述連接器包括第2控制部,所述第2控制部對所述追加連接器相對於所述第2開口部的位置及姿勢中的至少一者進行控制。
而且,本發明的連接器的特徵在於,所述第1控制部及所述第2控制部包含彈性體。
而且,本發明的連接器的特徵在於,所述第1控制部是設於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的外壁部或形成所述第1開口部的壁部。
而且,本發明的連接器的特徵在於,所述第2控制部是設於所述追加連接器的外壁部或形成所述第2開口部的壁部。
而且,本發明的連接器的特徵在於,所述第1控制部是設於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與所述罩之間。
而且,本發明的連接器的特徵在於,所述第1控制部包含:凸部,在與形成有所述第1開口部的面正交的方向上,支持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以及修正部,當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相對於形成有所述第1開口部的面而傾斜時,修正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的傾斜,使用所述凸部及所述修正部,來控制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相對於所述第1開口部的姿勢。
而且,本發明的連接器的特徵在於,所述罩與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的殼(shell)導通。
而且,本發明的連接器的特徵在於包括:可撓部,伴隨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的移動而追隨;第1保持部,相對於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而固定,保持所述可撓部的其中一端;以及第2保持部,相對於所述罩而固定,保持所述可撓部的另一端。
而且,本發明的連接器的特徵在於,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包含:第1接觸件,具有第1接線部,所述第1接線部藉由按壓至第1導體而與所述第1導體電性連接;第1支持部,承受所述第1接線部對所述第1導體按壓的力;第2接觸件,具有第2接線部,所述第2接線部藉由按壓至第2導體而與所述第2導體電性連接;第2支持部,承受所述第2接線部按壓所述第2導體 的力;接地板(ground plate),配置於所述第1接觸件與所述第2接觸件之間,且具有屏蔽接線部,所述屏蔽接線部藉由按壓至覆蓋所述第1導體的第1屏蔽部及覆蓋所述第2導體的第2屏蔽部中的至少一者,而與所述第1屏蔽部及所述第2屏蔽部中的至少一者電性連接;以及第3支持部,承受所述屏蔽接線部對所述第1屏蔽部及所述第2屏蔽部中的至少一者按壓的力。
而且,本發明的連接器的特徵在於包括:第1接觸件,具有第1接線部,所述第1接線部藉由按壓至第1導體而與所述第1導體電性連接;第1支持部,承受所述第1接線部對所述第1導體按壓的力;第2接觸件,具有第2接線部,所述第2接線部藉由按壓至第2導體而與所述第2導體電性連接;第2支持部,承受所述第2接線部按壓所述第2導體的力;接地板,配置於所述第1接觸件與所述第2接觸件之間,且具有屏蔽接線部,所述屏蔽接線部藉由按壓至覆蓋所述第1導體的第1屏蔽部及覆蓋所述第2導體的第2屏蔽部中的至少一者,而與所述第1屏蔽部及所述第2屏蔽部中的至少一者電性連接;以及第3支持部,承受所述屏蔽接線部對所述第1屏蔽部及所述第2屏蔽部中的至少一者按壓的力。
而且,本發明的連接器的特徵在於,所述第1接線部及所述第2接線部中的至少一者是與所述第3支持部一體地形成。
而且,本發明的連接器的特徵在於,所述第1導體及所述第2導體是構成可撓性扁平電纜(flexible flat cable)的導體、 或者構成可撓性印刷(print)基板的導體箔。
而且,本發明的連接器的特徵在於,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為USB Type C。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連接器,其具備二個以上規定規格連接器,且可確實地吸收二個以上規定規格連接器在安裝時的位置及姿勢的偏差。
1:連接器
2a、2b、64a、64b、76a、76b、118a、118b:插頭連接器
3、77a、77b:追加插頭連接器
4:框體
5:安裝板
6a、6b:第1開口部
7:第2開口部
8a、8b、9:嵌合部
10a、10b、11、18、62、87a、87b、88a、88b、142a、142b:壁部
12、86a、86b、101a、101b、141a、141b:開口部
13a、13b:第1控制部
14a、14b、15a、15b、17a、17b:彈性構件
16:第2控制部
19a、19b:適配器
20b:第1接觸件
21b:第2接觸件
22b、23b:內嵌殼體
24b:接地板
25b、26b:接地接觸件
27b:插頭殼體
28b、29b:接地板接觸件
30b、31b:絕緣板
32b、34a、34b:殼體
33a、33b:插頭殼
35a、35b:第1 FFC
36b:第2 FFC
37a、37b:殼
38、39、85a、85b、59a、107a、107b、116a、116b、119a、119b、123a、123b:接觸件
40:追加側殼體
41:追加側殼
42、43、61a、63a:觸點部
44:第1導體
45:第1接線部
46:第1支持面
47:第2導體
48:第2接線部
49:第2支持面
50:第1屏蔽部
51:第1彈性構件
52:第1屏蔽接線部
53、60:第3支持面
54、58:絕緣體
55:第2彈性構件
56:第2屏蔽部
57:第2屏蔽接線部
65a、65b:插頭殼
66:插頭單元
67a、67b、159a、159b:凸部
68a、68b:上側同軸電纜
69a、69b、71a、71b、99a、99b、100a、100b:電纜保持部
70a、70b:下側同軸電纜
72a、72b:擺動適配器
73、121:插座對接連接器
75、117、136:插頭對接連接器
78a、78b、137a、137b:導引部
79、138:前罩
80a、80b、140a、140b:嵌合部
81、139:後罩
82a、82b、149a、149b:電路基板
83a、83b、84a、84b、96a、96b、120a、120b:電纜
74a、74b、89a、89b:控制部
90a、91a:Z側彈性部
92a、93a、157a、158a:X側彈性部
94a、155a、156a:Y側彈性部
95a、95b:金屬
97a、97b、98a、98b:電纜收容部
102a、102b、125a、125b、161a、161b:導引接納部
103a、103b、122a、122b:追加插座連接器
104、124:導引殼
105a、105b:插座殼
106、147a、147b:基板
108a:連接端子
109a、109b:電線
110a、110b:支持部
111a、111b、112a、112b、114a~114c、115a~115c:孔
113a、113b、160a、160b:插座連接器
126:插座單元
127:擴展塢
128:個人電腦
129:底座
130a、130b:導軌
131:插頭單元容納部
132a、132b:導軌容納部
133a、133b:銷
134:對接滑動部
135:支架
143:上側插頭殼
144:下側插頭殼
145:緩衝橡膠
146a、146b:浮塊部
148a、148b:擋板
150a、150b:滑動部
151a、151b:緩衝橡膠
152a、152b:上側接觸件
153a:下側接觸件
154a、154b:凹部
162a:內側彈性部
163:罩
164:容納部
165:電纜塢
X、Y、Z:方向
C、D:圓
圖1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的外觀的立體圖。
圖2是從上方向觀察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的圖。
圖3是表示從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拆卸了框體的狀態的圖。
圖4是表示從安裝板(mount plate)、拆卸了插頭連接器及追加插頭連接器的狀態的圖。
圖5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插頭連接器的結構的分解圖。
圖6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插頭連接器的結構的端面圖。
圖7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插頭連接器的第1接觸件與第1導體的接觸部分、及第2接觸件與第2導體的接觸部分的結構的放大圖。
圖8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插頭連接器的結構的端面圖。
圖9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插頭連接器的接地板與第1屏蔽部的接觸部分的結構的放大圖。
圖10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追加插頭連接器的結構的分解圖。
圖11是表示接地板與第1屏蔽部的接觸部分的其他結構的放大圖。
圖12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plug docking connector)的外觀的立體圖。
圖13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底面圖。
圖14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分解圖。
圖15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前罩的外觀的立體圖。
圖16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控制部的結構的圖。
圖17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剖面圖。
圖18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立體圖。
圖19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正面圖。
圖20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平面圖。
圖21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底面圖。
圖22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分解圖。
圖23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分解圖。
圖24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剖面圖。
圖25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剖面圖。
圖26是表示另一插頭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立體圖。
圖27是表示另一插頭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底面圖。
圖28是表示另一插頭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分解圖。
圖29是表示另一插頭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剖面圖。
圖30是表示另一插座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立體圖。
圖31是表示另一插座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正面圖。
圖32是表示另一插座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分解圖。
圖33是表示另一插座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剖面圖。
圖34是表示使搭載有第3實施形態的插頭單元的擴展塢(docking station)、與搭載有插座單元的個人電腦對接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35是表示搭載有第3實施形態的插頭單元的擴展塢的外觀的立體圖。
圖36是表示第3實施形態的擴展塢的結構的分解圖。
圖37是表示第3實施形態的插頭單元的外觀的立體圖。
圖38是表示第3實施形態的插頭單元的結構的分解圖。
圖39是表示第3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正面圖。
圖40是表示第3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分解圖。
圖41是表示第3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剖面圖。
圖42是表示第3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的結構的剖面圖。
圖43是表示第3實施形態的浮塊(floating)部的結構的分解圖。
圖44是表示第3實施形態的插頭連接器、電路基板、上側同軸電纜、下側同軸電纜及擺動適配器(swing adapter)的結構的分解圖。
圖45是表示第3實施形態的控制部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46是表示搭載有第3實施形態的插座單元的個人電腦的結構的分解圖。
圖47是表示具備另一實施形態的插頭單元的電纜塢(cable dock)的結構的立體圖。
以下,參照圖式來說明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 (插頭連接器)。圖1是表示該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的外觀的立體圖,圖2是從上方向觀察的圖。如圖1及圖2所示,連接器1具備二個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頭連接器(以下簡稱作插頭連接器)2a、2b、追加插頭連接器3、框體4及安裝板5。另外,圖1及圖2中,表示了在插頭連接器2a、2b上連接有第1可撓性扁平電纜(以下稱作第1 FFC)35a、未圖示的第2可撓性扁平電纜(以下稱作第2 FFC)、第1 FFC35b及第2 FFC36b(參照圖6)的狀態。
而且,以下的說明中,設定圖1所示的XYZ正交座標系,參照該正交座標系來說明各構件的位置關係等。X軸被設定為,與配置插頭連接器2a、追加插頭連接器3及插頭連接器2b的方向平行。Y軸被設定為,與使連接器1嵌合至對象連接器(插座連接器,未圖示)的方向平行。Z軸被設定為與XY平面正交的方向。而且設定為,插頭連接器2b側為+X方向且插頭連接器2a側為-X方向,使連接器1嵌合至對象連接器的方向為+Y方向且從對象連接器拔出連接器1的方向為-Y方向。
圖3是表示從連接器1拆卸了框體4的狀態的圖。如圖3所示,在框體4的-X方向側形成有第1開口部6a,該第1開口部6a用於覆蓋插頭連接器2a,並使插頭連接器2a與未圖示的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座連接器(以下簡稱作插座連接器)嵌合的嵌合部8a露出。而且,在框體4的+X方向側,形成有第1開口部6b,該第1開口部6b用於覆蓋插頭連接器2b,並使插頭連 接器2b與插座連接器(未圖示)嵌合的嵌合部8b露出。進而,在第1開口部6a與第1開口部6b之間,形成有第2開口部7,該第2開口部7用於覆蓋追加插頭連接器3,並使追加插頭連接器3與對象追加插座連接器(未圖示)嵌合的嵌合部9露出。
在插頭連接器2a的外壁部即後述的插頭殼33a、與形成第1開口部6a的壁部10a之間,如圖1所示般形成有規定的空間,以使插頭連接器2a可在形成第1開口部6a的面(ZX平面)上移動。同樣,在插頭連接器2b的外壁部即後述的插頭殼33b、與形成第1開口部6b的壁部10b之間,形成有規定的空間,以使插頭連接器2b可在形成第1開口部6b的面(ZX平面)上移動。而且,在追加插頭連接器3的外壁部即後述的追加側殼41、與形成第2開口部7的壁部11之間,形成有規定的空間,以使追加插頭連接器3可在形成第2開口部7的面(ZX平面)上移動。
圖4是表示從安裝板5拆卸了插頭連接器2a、2b及追加插頭連接器3的狀態、及從插頭連接器2a、2b拆卸了後述適配器19a、19b的狀態的圖。安裝板5包含具有導電性的構件,作為覆蓋插頭連接器2a、2b及追加插頭連接器3的罩發揮功能。在安裝板5上,如圖4所示,形成有開口部12,該開口部12用於覆蓋插頭連接器2a、2b及追加插頭連接器3,並使插頭連接器2a、2b的嵌合部8a、8b及追加插頭連接器3的嵌合部9露出。
插頭連接器2a在插頭殼33a的後方(-Y方向側)具備第1控制部13a。第1控制部13a包含具有導電性的構件例如金屬, 且具備二個彈性構件14a、15a。彈性構件14a形成於第1控制部13a的-X方向側,彈性構件15a形成於第1控制部13a的+X方向側。彈性構件14a、15a如圖3所示般配置於開口部12,且接觸至安裝板5及插頭殼33a。即,安裝板5經由彈性構件14a、15a而電性連接於插頭殼33a,安裝板5與插頭殼33a導通。彈性構件14a藉由彈性力來將形成開口部12的-X方向側的壁部18按向-X方向。形成開口部12的-X方向側的壁部18承受彈性構件14a的彈性力。而且,彈性構件15a藉由彈性力,將開口部12的後方即安裝板5的-Y方向側所形成的壁部(未圖示)按向+X方向。形成於安裝板5的-Y方向側的壁部(未圖示)承受彈性構件15a的彈性力。
而且,第1控制部13a使用彈性構件14a、15a的彈性力,對相對於第1開口部6a的、插頭連接器2a在X方向上的位置及姿勢即相對於X軸方向的傾斜進行控制。當對插頭連接器2a施加-X方向的力時,彈性構件14a朝-X方向收縮,彈性構件15a朝-X方向延伸。因此,插頭連接器2a在形成於插頭殼33a與壁部10a之間的規定空間內朝-X方向移動。當對插頭連接器2a施加+X方向的力時,彈性構件14a朝+X方向延伸,彈性構件15a朝+X方向收縮。因此,插頭連接器2a在形成於插頭殼33a與壁部10a之間的規定空間內朝+X方向移動。
而且,當對插頭連接器2a施加相對於X軸方向而傾斜的方向的力時,彈性構件14a、15a的彈性力發生變化,插頭連接 器2a的姿勢在形成於插頭殼33a與壁部10a之間的規定空間內朝施加有力的方向變化。而且,當對插頭連接器2a施加的力解除時,插頭連接器2a藉由彈性構件14a、15a的彈性力而恢復至對插頭連接器2a施加力之前的位置及姿勢。
而且,在插頭連接器2a上,如圖2所示,連結有適配器19a。適配器19a如圖4所示,具備殼體(housing)34a、第1 FFC35a、未圖示的第2 FFC及殼37a而構成。第1 FFC35a是配置於適配器19a的+Z方向側,未圖示的第2 FFC是配置於適配器19a的-Z方向側。適配器19a是用於對第1 FFC35a與插頭連接器2a的未圖示的第1接觸件的連接、及未圖示的第2 FFC與插頭連接器2a的未圖示的第2接觸件的連接進行輔助的構件。殼體34a保持第1 FFC35a、未圖示的第2 FFC及殼37a。殼37a及殼體34a限制第1 FFC35a及未圖示的第2 FFC的+Y方向側的部分在Z方向上的位置及姿勢。因此,適配器19a與插頭連接器2a嵌合時產生的Z方向上的反作用力得到抑制。
接下來說明插頭連接器2b的結構。插頭連接器2b在插頭殼33b的後方(-Y方向側)具備第1控制部13b(參照圖5)。第1控制部13b包含具有導電性的構件例如金屬,且具備二個彈性構件14b、15b。彈性構件14b是形成於第1控制部13b的-X方向側,彈性構件15b是形成於第1控制部13b的+X方向側。彈性構件14b、15b如圖3所示,配置於開口部12,且接觸至安裝板5及插頭殼33b。即,安裝板5經由彈性構件14b、15b而電性連接 於插頭殼33b,安裝板5與插頭殼33b導通。彈性構件14b藉由彈性力來將形成於安裝板5的-Y方向側的壁部62按向-X方向。形成於安裝板5的-Y方向側的壁部62承受彈性構件14b的彈性力。而且,彈性構件15b藉由彈性力來將形成開口部12的+X方向側的壁部18按向+X方向。形成開口部12的+X方向側的壁部18承受彈性構件14b的彈性力。第1控制部13b使用彈性構件14b、15b的彈性力,對相對於第1開口部6b的、插頭連接器2b在X方向上的位置及姿勢即相對於X軸方向的傾斜進行控制。另外,第1控制部13b中的插頭連接器2b的位置控制及姿勢控制與第1控制部13a中的插頭連接器2a的位置控制及姿勢控制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而且,在插頭連接器2b上,如圖2所示,連結有適配器19b。適配器19b如圖4所示,具備殼體34b、第1 FFC35b、第2 FFC36b(參照圖6)及殼37b而構成。第1 FFC35b是配置於適配器19b的+Z方向側,第2 FFC36b是配置於適配器19b的-Z方向側。適配器19b是用於對第1 FFC35b與插頭連接器2b的第1接觸件20b(參照圖5)的連接、及第2 FFC36b與插頭連接器2b的第2接觸件21b(參照圖5)的連接進行輔助的構件。殼體34b保持第1 FFC35b、第2 FFC36b及殼37b。殼37a及殼體34a限制第1 FFC35a及未圖示的第2 FFC的+Y方向側的部分在Z方向上的位置及姿勢。因此,適配器19b與插頭連接器2b嵌合時產生的Z方向上的反作用力得到抑制。
圖5是表示插頭連接器2b的結構的分解圖,圖6是圖2的A-A端面圖,圖7是由圖6所示的圓C所包圍的構件的放大圖。如圖5及圖6所示,插頭連接器2b具備與未圖示的插座連接器的多個接觸件連接的多個(該第1實施形態中為十二個)第1接觸件20b、及多個(該第1實施形態中為十二個)第2接觸件21b。多個第1接觸件20b是配置於插頭連接器2b的+Z方向側,多個第2接觸件21b是配置於插頭連接器2b的-Z方向側。而且,如圖6所示,第1接觸件20b在+Y方向側的端部具備用於與未圖示的插座連接器的接觸件接觸的觸點部42。而且,第2接觸件21b在+Y方向側的端部具備用於與未圖示的插座連接器的接觸件接觸的觸點部43。
而且,如圖7所示,在第1接觸件20b的-Y方向側的端部,形成有用於與第1 FFC35b的第1導體44連接的第1接線部45。第1接觸件20b的-Y方向側的端部含有包含第1接線部45的彈性體。因此,第1接觸件20b藉由第1接線部45被彈性體的彈性力按壓至第1導體44(-Z方向),而與第1導體44電性連接。而且,適配器19b所具備的殼體34b的第1支持面46承受將第1接線部45按壓至第1導體44的力(彈性體的彈性力)。另外,第1 FFC35b具備與多個第1接觸件20b分別連接的多個第1導體44。
在第2接觸件21b的-Y方向側的端部,形成有用於與第2 FFC36b的第2導體47連接的第2接線部48。第2接觸件21b的-Y方向側的端部含有包含第2接線部48的彈性體。因此,第2 接觸件21b藉由第2接線部48被彈性體的彈性力按壓至第2導體47(+Z方向),而與第2導體47電性連接。而且,適配器19b所具備的殼體34b的第2支持面49承受將第2接線部48按壓至第2導體47的力(彈性體的彈性力)。另外,第2 FFC36b具備與多個第2接觸件21b分別連接的多個第2導體47。
而且,插頭連接器2b如圖5及圖6所示,具備包含絕緣體的內嵌殼體(insert housing)22b及內嵌殼體23b。內嵌殼體22b保持多個第1接觸件20b,內嵌殼體23b保持多個第2接觸件21b。
而且,插頭連接器2b在第1接觸件20b與第2接觸件21b之間具備接地板24b。在接地板24b的-Y方向側的端部,設有用於與第1 FFC35b的第1屏蔽部50連接的多個(該第1實施形態中為五個)第1彈性構件51。圖8是圖2的B-B端面圖,圖9是由圖8所示的圓D所包圍的構件的放大圖。如圖9所示,在第1彈性構件51的-Y方向側的端部,形成有用於與第1 FFC35b的第1屏蔽部50連接的第1屏蔽接線部52。第1屏蔽接線部52被第1彈性構件51的彈性力按壓至第1屏蔽部50(+Z方向),藉此,第1屏蔽接線部52與第1屏蔽部50電性連接。其結果,接地板24b經由第1彈性構件51而與第1 FFC35b的第1屏蔽部50電性連接。而且,插頭連接器2b所具備的殼體32b(後述)的第3支持面53承受將第1屏蔽接線部52按壓至第1屏蔽部50的力(第1彈性構件51的彈性力)。另外,第1 FFC35b具備與多個第1彈 性構件51連接的一片第1屏蔽部50。而且,在第1 FFC35b的多個第1導體44與一片第1屏蔽部50之間,介隔有絕緣體54。
而且,如圖5所示,在接地板24b的-Y方向側的端部,設有用於與第2 FFC36b的第2屏蔽部56(參照圖7)連接的多個(該第1實施形態中為五個)第2彈性構件55。在第2彈性構件55的-Y方向側的端部,形成有用於與第2 FFC36b的第2屏蔽部56連接的第2屏蔽接線部57。第2屏蔽接線部57被第2彈性構件55的彈性力按壓至第2屏蔽部56(-Z方向),藉此,第2屏蔽接線部57與第2屏蔽部56電性連接。即,接地板24b經由第2彈性構件55而與第2 FFC36b的第2屏蔽部56電性連接。而且,插頭連接器2b所具備的殼體32b的第3支持面60(參照圖9)承受將第2屏蔽接線部57按壓至第2屏蔽部56的力(第2彈性構件55的彈性力)。另外,第2 FFC36b具備與多個第2彈性構件55連接的一片第2屏蔽部56。而且,在第2 FFC36b的多個第2導體47與一片第2屏蔽部56之間,介隔有絕緣體58。
而且,插頭連接器2b如圖5所示,具備二個接地接觸件25b、26b。接地接觸件25b是配置於插頭連接器2b的-X方向側,接地接觸件26b是配置於插頭連接器2b的+X方向側,接地接觸件25b、26b連接於接地板24b。
而且,插頭連接器2b具備插頭殼體27b。在插頭殼體27b內,配置有由內嵌殼體22b所保持的多個第1接觸件20b的+Y方向側的部分、由內嵌殼體23b所保持的多個第2接觸件21b的 +Y方向側的部分、接地板24b及二個接地接觸件25b、26b的+Y方向側的部分。內嵌殼體22b、23b及插頭殼體27b限制多個第1接觸件20b的+Y方向側的部分、多個第2接觸件21b的+Y方向側的部分、及接地板24b的+Y方向側的部分在Z方向上的位置及姿勢。而且,插頭殼體27b保持接地板接觸件28b、29b,在接地板接觸件28b、29b的附近,分別配置有絕緣板30b、31b。
接地板接觸件28b及絕緣板30b是配置於插頭殼體27b的+Z方向側。接地板接觸件28b在插頭連接器2b與未圖示的插座連接器嵌合時,與插座連接器的接地殼連接。接地板接觸件29b及絕緣板31b是配置於插頭殼體27b的-Z方向側。接地板接觸件29b在插頭連接器2b與插座連接器嵌合時,與插座連接器的接地殼連接。
而且,插頭連接器2b具備殼體32b。在殼體32b內,配置有由內嵌殼體22b所保持的多個第1接觸件20b的-Y方向側的部分、由內嵌殼體23b所保持的多個第2接觸件21b的-Y方向側的部分、接地板24b及二個接地接觸件25b、26b的-Y方向側的部分。殼體32b的外周由第1控制部13b予以覆蓋。殼體32b及第1控制部13b限制多個第1接觸件20b的-Y方向側的部分、多個第1接觸件20b的-Y方向側的部分、及接地板24b的-Y方向側的部分在Z方向上的位置及姿勢。因此,插頭連接器2b與適配器19b連結時產生的Z方向上的反作用力得到抑制。
而且,插頭連接器2b具有插頭殼33b,插頭殼33b覆蓋 插頭殼體27b的外周、及第1控制部13b的+Y方向側的外周。插頭殼33與內嵌殼體22b、23b及插頭殼體27b同樣地,限制多個第1接觸件20b的+Y方向側的部分、多個第1接觸件20b的+Y方向側的部分、及接地板24b的+Y方向側的部分在Z方向上的位置及姿勢。因此,插頭連接器2b與插座連接器嵌合時產生的Z方向上的反作用力得到抑制。
另外,插頭連接器2a具備未圖示的多個第1接觸件、未圖示的多個第2接觸件、未圖示的二個內嵌殼體、未圖示的接地板、未圖示的二個接地接觸件、未圖示的插頭殼體、未圖示的二個接地板接觸件、未圖示的二個絕緣板、未圖示的殼體及插頭殼33a(參照圖4)。該些結構是以連接器1的Y軸方向的中心線為線對稱,而與多個第1接觸件20b、多個第2接觸件21b、內嵌殼體22b、23b、接地板24b、接地接觸件25b、26b、插頭殼體27b、接地板接觸件28b、29b、絕緣板30b、31b、殼體32b及插頭殼33b的結構分別相同。
接下來說明追加插頭連接器3的結構。圖10是表示追加插頭連接器3的結構的分解圖。追加插頭連接器3在追加側殼41的後方(-Y方向側)具備第2控制部16。第2控制部16包含絕緣體例如樹脂,且具備二個彈性構件17a、17b。彈性構件17a是形成於第2控制部16的-X方向側,彈性構件17b是形成於第2控制部16的+X方向側。彈性構件17a、17b如圖3所示般配置於開口部12,彈性構件17a藉由彈性力,將開口部12的後方即安裝 板5的-Y方向側所形成的壁部(未圖示)按向-X方向。形成於安裝板5的-Y方向側的壁部(未圖示)承受彈性構件17a的彈性力。而且,彈性構件17b藉由彈性力,將開口部12的後方即安裝板5的-Y方向側所形成的壁部(未圖示)按向+X方向。形成於安裝板5的-Y方向側的壁部(未圖示)承受彈性構件17b的彈性力。第2控制部16使用彈性構件17a、17b的彈性力,對相對於第2開口部7的、追加插頭連接器3在X方向上的位置及姿勢進行控制。另外,第2控制部16中的追加插頭連接器3的位置控制及姿勢控制是與第1控制部13a中的插頭連接器2a的位置控制及姿勢控制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而且,追加插頭連接器3具備與未圖示的追加插座連接器的多個接觸件連接的多個接觸件38、39。多個(該第1實施形態中為六個)接觸件38是配置於追加插頭連接器3的+Z方向側,多個(該第1實施形態中為六個)接觸件39是配置於追加插頭連接器3的-Z方向側。而且,追加插頭連接器3具備與第2控制部16一體地形成的追加側殼體40。追加側殼體40保持多個接觸件38、39。而且,追加插頭連接器3具有追加側殼41,追加側殼41覆蓋追加側殼體40的外周。
根據該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1,具備第1控制部13a、13b及第2控制部16,且插頭連接器連接於第1 FFC及第2 FFC,因此可進行插頭連接器2a、2b及追加插頭連接器3的位置控制及姿勢控制。即,插頭連接器2a、2b及追加插頭連接器3可在規定 空間內移動地構成,因此可使插頭連接器2a、2b及追加插頭連接器3無損傷且確實地嵌合至未圖示的插座連接器及對象追加插座連接器。而且,在未與插座連接器嵌合的情況下,藉由第1控制部13a、13b的位置控制及姿勢控制,可將插頭連接器2a、2b維持為規定的位置及規定的姿勢。同樣,在未與對象追加插座連接器嵌合的情況下,藉由第2控制部16的位置控制及姿勢控制,可將追加插頭連接器3維持為規定的位置及規定的姿勢。即,可確實地吸收插頭連接器2a、2b及追加插頭連接器3在安裝時的位置及姿勢的偏差。
而且,即使在連接器1搭載於電子設備的情況下、且與搭載於電子設備的印刷基板的相對位置不同的情況下,亦可容易地連接至印刷基板,而無須變更第1接觸件、第2接觸件、接地板的形狀或長度。即,由於第1接觸件、第2接觸件、接地板連接於第1 FFC及第2 FFC,因此藉由將第1 FFC及第2 FFC連接於電子設備的印刷基板,便可將連接器1與印刷基板經由第1 FFC及第2 FFC而電性連接。
另外,所述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1中,具備第1控制部13a、13b及第2控制部16,該第1控制部13a、13b及第2控制部16對插頭連接器2a、2b及追加插頭連接器3在X方向上的位置及相對於X軸方向的傾斜進行控制,但亦可具備浮塊,該浮塊對插頭連接器2a、2b及追加插頭連接器3在Z方向上的位置及相對於Z軸方向的傾斜進行控制。例如,於開口部12配置在±Z 方向側具有彈性構件的浮塊,使用彈性構件相對於±Z方向的彈性力,來進行插頭連接器2a、2b及追加插頭連接器3的位置控制及姿勢控制。當對插頭連接器2a施加±Z方向的力時,藉由彈性構件的彈性力,在形成於插頭殼33a與壁部10a之間的規定空間內朝±Z方向移動。而且,當對插頭連接器2a施加的力解除時,藉由彈性構件的彈性力,插頭連接器2a恢復至施加力之前的位置及姿勢。插頭連接器2b及追加插頭連接器3在Z方向上的位置及相對於Z軸方向的傾斜控制,亦是與插頭連接器2a在Z方向上的位置及相對於Z軸方向的傾斜控制同樣地進行。
而且,所述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1中,第1控制部13a、13b一體地控制插頭連接器2a、2b在X方向上的位置及相對於X軸方向的傾斜,但亦可獨立地控制。例如,亦可包括具備彈性構件14a、14b的其中一個第1控制部、及具備彈性構件15a、15b的另一個第1控制部,藉由這二個第1控制部,來對插頭連接器2a、2b在X方向上的位置及相對於X軸方向的傾斜進行控制。同樣地,第2控制部16是一體地控制追加插頭連接器3在X方向上的位置及相對於X軸方向的傾斜,但亦可獨立地控制。例如,亦可包括具備彈性構件17a的其中一個第2控制部、及具備彈性構件17b的另一個第2控制部,藉由這二個第2控制部來對追加插頭連接器3在X方向上的位置及相對於X軸方向的傾斜進行控制。
而且,所述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1中,第1控制部13a、13b是設於插頭連接器2a、2b的外壁部,但亦可設於形成開口部 12的壁部、或者形成於安裝板5的壁部62等。而且,第2控制部16是設於追加插頭連接器3的外壁部,但亦可設於形成開口部12的壁部、或者形成於安裝板5的壁部。
而且,所述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1中,第1支持面46與第1屏蔽接線部52是獨立地構成,但亦可使第1支持面與第1屏蔽接線部一體地形成。即,第1支持面46承受將第1接線部45按壓至第1導體44的力(彈性體的彈性力),但亦可使第1屏蔽接線部52作為承受彈性體的彈性力的第1支持部發揮功能。例如,如圖11所示,將第1屏蔽接線部52配置於可承受將第1接線部45按壓至第1導體44的力的位置,使第1屏蔽接線部52作為第1支持部發揮功能。另外,在此情況下,第3支持面53與第1接線部45並非獨立地構成,而是一體地形成第3支持部與第1接線部。即,第1接線部45取代第3支持面53,作為承受將第1屏蔽接線部52按壓至第1屏蔽部50的力(第1彈性構件51的彈性力)的第3支持部發揮功能。
而且,所述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1中,第2支持面49與第2屏蔽接線部57是獨立地構成,但亦可使第2支持面與第2屏蔽接線部一體地形成。即,第2支持面49承受將第2接線部48按壓至第2導體47的力(彈性體的彈性力),但亦可使第2屏蔽接線部57作為承受彈性體的彈性力的第2支持部發揮功能。例如,將第2屏蔽接線部57配置於可承受將第2接線部48按壓至第2導體47的力的位置,使第2屏蔽接線部57作為第2支持部 發揮功能。另外,在此情況下,第3支持面60與第2接線部48並非獨立地構成,而是一體地形成第3支持部與第2接線部。即,第2接線部48取代第3支持面60,作為承受將第2屏蔽接線部57按壓至第2屏蔽部56的力(第2彈性構件55的彈性力)的第3支持部發揮功能。
而且,所述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1中,舉第1接線部45、第1屏蔽接線部52、第2接線部48及第2屏蔽接線部57為點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第1接線部、第1屏蔽接線部、第2接線部及第2屏蔽接線部中的至少一者亦可為面。而且,第1接線部、第1屏蔽接線部、第2接線部及第2屏蔽接線部中的至少一者亦可為二個以上的點或二個以上的面。
而且,所述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1中,具備一個追加插頭連接器3,但亦可具備二個以上的追加插頭連接器。
而且,所述第1實施形態中,接地板24b與第1 FFC35b的第1屏蔽部50及第2 FFC36b的第2屏蔽部56電性連接,但只要與第1屏蔽部及第2屏蔽部中的至少一者連接即可。
而且,所述第1實施形態中,作為連接於多個第1接觸件20b的第1導體、連接於多個第2接觸件21b的第2導體,舉構成FFC的導體為例進行了說明,但除了FFC以外,亦可使用例如構成可撓性印刷基板(FPC)等的導體箔等來作為第1導體及第2導體。
接下來,參照圖式來說明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對接 連接器。圖12是表示作為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單元的、插頭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立體圖,圖13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底面圖。如圖12及圖13所示,插頭對接連接器75具備:二個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頭連接器(以下簡稱作插頭連接器)76a、76b、二個追加插頭連接器77a、77b、具有二個導引(guide)部78a、78b的前罩79、及後罩81。另外,對接連接器是為了將行動型終端裝置連接至外部設備而使用的連接器,是指組裝於設備本體中者、由殼體等所收容並藉由電纜等來與設備連接者等廣義的對接連接器。
而且,以下的說明中,設定圖12所示的XYZ正交座標系,參照該正交座標系來說明各構件的位置關係等。X軸被設定為,與配置二個插頭連接器76a、76b的方向平行。Y軸被設定為,與使插頭對接連接器75對接至插座對接連接器73(參照圖18)的方向平行。Z軸被設定為與YZ平面正交的方向。而且設定為,插頭連接器76b側為+X方向且插頭連接器76a側為-X方向,使插頭對接連接器75對接至插座對接連接器的方向為+Y方向且從插座對接連接器拔出插頭對接連接器75的方向為-Y方向。
圖14是表示插頭對接連接器75的結構的分解圖,圖15是從-Y方向觀察前罩79的外觀立體圖。如圖12~圖15所示,前罩79作為覆蓋插頭連接器76a、76b的罩發揮功能。
前罩79具備二個導引部78a、78b,該二個導引部78a、78b是在與具備二個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座連接器(以下簡 稱作插座連接器)113a、113b的插座對接連接器73(參照圖18)對接時,在插頭連接器76a、76b與二個插座連接器113a、113b(參照圖18)嵌合之前,插入至插座對接連接器73的導引接納部102a、102b(參照圖18)中。二個導引部78a、78b是與前罩79一體地形成,前罩79及二個導引部78a、78b是由樹脂所形成。導引部78a是形成於插頭連接器76a的-X方向側,導引部78b是形成於插頭連接器76b的+X方向側。
在導引部78a中,嵌插成型有具有高強度的構件(該實施形態中為金屬)95a。同樣,在導引部78b中,嵌插成型有具有高強度的構件(該實施形態中為金屬)95b。藉由將金屬95a、95b嵌插成型於導引部78a、78b中,從而可使導引部78a、78b的強度增大,當將導引部78a、78b插入至插座對接連接器73的導引接納部102a、102b中時,可防止導引部78a、78b發生破損。另外,金屬95a、95b除了嵌插成型至導引部78a、78b中以外,亦可藉由嵌入、埋入等而組裝。
而且,導引部78a、78b的+Y方向側的前端部較插頭連接器76a、76b的+Y方向側的前端部而朝+Y方向突出。即,導引部78a、78b較插頭連接器76a、76b,而朝導引部78a、78b插入至插座對接連接器73的導引接納部102a、102b的插入方向(+Y方向)側突出。因此,導引部78a、78b在插頭對接連接器75與插座對接連接器73對接時,在插頭連接器76a、76b與插座連接器113a、113b嵌合之前,插入至插座對接連接器73的導引接納 部102a、102b中。
而且,與將插頭連接器76a、76b排列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Z方向)上的導引部78a、78b的寬度W(mm),為插座連接器113a、113b的內徑在Z方向上的內徑寬度D(mm)以上。另外,導引部78a、78b的寬度W(mm)較佳為D≦W≦(D+0.6),進而較佳為D≦W≦(D+1)。因此,當插頭對接連接器75與插座對接連接器73對接時,可防止導引部78a、78b誤插入至插座連接器113a、113b中。
而且,在導引部78a中,配置即組裝有追加插頭連接器77a,追加插頭連接器77a如圖13所示,具備多個接觸件116a。接觸件116a具有與追加插座連接器103a的接觸件107a的連接端子108a(參照圖24)連接的連接面。連接面是與導引部78a的+Z側的面配置於大致同一面上。而且,追加插頭連接器77a在導引部78a的-Z側的面上亦具備多個接觸件(未圖示)。未圖示的接觸件具有與追加插座連接器103a的接觸件107a的連接端子108a(參照圖24)連接的連接面。連接面是與導引部78a的-Z側的面配置於大致同一面上。追加插頭連接器77a的接觸件116a及未圖示的接觸件電性連接於圖14所示的電纜96a。
而且,在導引部78b中,配置即組裝有追加插頭連接器77b,追加插頭連接器77b如圖13所示,具備多個接觸件116b。接觸件116b具有與追加插座連接器103b(參照圖18)的接觸件的連接端子(未圖示)連接的連接面。連接面是與導引部78b的 +Z側的面配置於大致同一面上。而且,追加插頭連接器77b在導引部78b的-Z側的面上亦具備多個接觸件(未圖示)。未圖示的接觸件具有與追加插座連接器103b的接觸件107b的連接端子(未圖示)連接的連接面。連接面是與導引部78b的-Z側的面配置於大致同一面上。追加插頭連接器77b的接觸件116b及未圖示的接觸件電性連接於圖14所示的電纜96b。
而且,在前罩79的導引部78a與導引部78b之間的-X方向側,形成有開口部86a,該開口部86a用於覆蓋插頭連接器76a,使插頭連接器76a與插座連接器113a(參照圖18)嵌合的嵌合部80a露出。而且,在前罩79的導引部78a與導引部78b之間的+X方向側,形成有開口部86b,該開口部86b用於覆蓋插頭連接器76b,使插頭連接器76b與插座連接器113b(參照圖18)嵌合的嵌合部80b露出。
而且,在前罩79(形成有導引部78a、78b的面的背面)上,如圖15所示,在-X方向側形成有電纜收容部97a、98a,在+X方向側形成有電纜收容部97b、98b。電纜收容部97a位於+Z方向側,收容電纜83a(參照圖17)。電纜收容部98a位於-Z方向側,收容電纜84a(參照圖17)。電纜收容部97b位於+Z方向側,收容電纜83b(參照圖14)。電纜收容部98b位於-Z方向側,收容電纜84b(參照圖14)。
進而,在前罩79(形成有導引部78a、78b的面的背面)上,如圖15所示,在-X方向側形成有電纜保持部99a、100a,在 +X方向側形成有電纜保持部99b、100b。電纜保持部99a位於+Z方向側,與後罩81的電纜保持部69a(參照圖14)一同保持電纜83a(參照圖14)。電纜保持部100a位於-Z方向側,與後罩81的電纜保持部71a(參照圖14)一同保持電纜84a(參照圖14)。電纜保持部99b位於+Z方向側,與後罩81的電纜保持部69b(參照圖14)一同保持電纜83b(參照圖14)。電纜保持部100b位於-Z方向側,與後罩81的電纜保持部71b(參照圖14)一同保持電纜84b(參照圖14)。電纜保持部99a、99b、100a、100b分別作為與後述的後罩81的電纜保持部69a、69b、71a、71b各自一同分別保持電纜83a、83b、84a、84b的第2保持部發揮功能。第2保持部的詳細情況將後述。
而且,在插頭連接器76a的外壁部即後述的插頭殼65a、與形成於開口部86a的+Y方向側的壁部87a之間,如圖12所示,形成有規定的空間,以使插頭連接器76a可在形成開口部86a的面(ZX平面)上相對於前罩79(固定於前罩79的後罩81)而移動。同樣,在插頭連接器76b的外壁部即後述的插頭殼65b、與形成於開口部86b的+Y方向側的壁部87b之間,形成有規定的空間,以使插頭連接器76b可在形成開口部86b的面(ZX平面)上相對於前罩79(固定於前罩79的後罩81)而移動。
在插頭連接器76a的外壁部、與前罩79(形成於開口部86a的-Y方向側的壁部88a)之間,設有控制部89a。圖16是表示控制部89a的結構的圖。控制部89a包含具有導電性的構件例 如金屬,在控制部89a的+Z方向側,如圖16所示,形成有四個Z側彈性部90a。而且,在控制部89a的-Z方向側,形成有四個Z側彈性部91a。控制部89a被組裝至開口部86a,Z側彈性部90a藉由彈性力,將插頭連接器76a的+Z方向側的外壁部按向-Z方向。插頭連接器76a的+Z方向側的外壁部承受Z側彈性部90a的彈性力。Z側彈性部91a藉由彈性力,將插頭連接器76a的-Z方向側的外壁部按向+Z方向。插頭連接器76a的-Z方向側的外壁部承受Z側彈性部91a的彈性力。
控制部89a使用Z側彈性部90a、91a的彈性力,對相對於開口部86a的、插頭連接器76a在Z方向上的位置進行控制。例如,當對插頭連接器76a施加-Z方向的力時,Z側彈性部90a朝-Z方向延伸,Z側彈性部91a朝-Z方向收縮。因此,插頭連接器76a在形成於插頭連接器76a的外壁部與壁部88a之間的規定空間內,朝-Z方向移動。當對插頭連接器76a施加+Z方向的力時,Z側彈性部90a朝+Z方向收縮,Z側彈性部91a朝+Z方向延伸。因此,插頭連接器76a在形成於插頭連接器76a的外壁部與壁部88a之間的規定空間內,朝+Z方向移動。
而且,在控制部89a的+X方向側,如圖16所示,形成有二個X側彈性部92a。而且,在控制部89a的-X方向側,形成有二個X側彈性部93a。X側彈性部92a藉由彈性力,將插頭連接器76a的+X方向側的外壁部按向-X方向。插頭連接器76a的+X方向側的外壁部承受X側彈性部92a的彈性力。X側彈性部93a 藉由彈性力,將插頭連接器76a的-X方向側的外壁部按向+X方向。插頭連接器76a的-X方向側的外壁部承受X側彈性部93a的彈性力。
控制部89a使用X側彈性部92a、93a的彈性力,對相對於開口部86a的、插頭連接器76a在X方向上的位置進行控制。例如,當對插頭連接器76a施加-X方向的力時,X側彈性部92a朝-X方向延伸,X側彈性部93a朝-X方向收縮。因此,插頭連接器76a在形成於插頭連接器76a的外壁部與壁部88a之間的規定空間內,朝-X方向移動。當對插頭連接器76a施加+X方向的力時,X側彈性部92a朝+X方向收縮,X側彈性部93a朝+X方向延伸。因此,插頭連接器76a在形成於插頭連接器76a的外壁部與壁部88a之間的規定空間內,朝+X方向移動。
而且,在控制部89a的+Y方向側,如圖16所示,形成有四個Y側彈性部94a。控制部89a使用Y側彈性部94a及形成於後罩81的凸部67a(參照圖14),對插頭連接器76a相對於開口部86a的姿勢進行控制。控制部89a的姿勢控制的詳細情況將後述。
而且,在插頭連接器76b的外壁部與前罩79(形成於開口部86b的-Y方向側的壁部88b)之間,設有控制部89b。控制部89b包含具有導電性的構件例如金屬,且被組裝至開口部86b。在控制部89b的+Z方向側,形成有與控制部89a的Z側彈性部90a具有相同功能及作用的四個Z側彈性部。而且,在控制部89b的 -Z方向側,形成有與控制部89a的Z側彈性部91a具有相同功能及作用的四個Z側彈性部。
而且,在控制部89b的+X方向側,形成有與控制部89a的X側彈性部92a具有相同功能及作用的二個X側彈性部。而且,在控制部89b的-X方向側,形成有與控制部89a的X側彈性部93a具有相同功能及作用的二個X側彈性部。而且,在控制部89b的+Y方向側,形成有與控制部89a的Y側彈性部94a具有相同功能及作用的四個Y側彈性部。另外,控制部89b中的插頭連接器76b的位置控制及姿勢控制是與控制部89a中的插頭連接器76a的位置控制及姿勢控制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接下來說明插頭連接器76a的結構。圖17是圖13的A-A剖面圖。插頭連接器76a如圖14及圖17所示,被安裝於電路基板82a。插頭連接器76a如圖17所示,具備:與插座連接器113a、113b(參照圖18)的多個接觸件(未圖示)連接的多個接觸件85a及多個接觸件59a;以及覆蓋多個接觸件85a、59a的插頭殼65a。多個接觸件85a分別配置於插頭連接器76a的+Z方向側,接觸件85a的-Y方向側的端部藉由焊接等而固定於電路基板82a。而且,多個接觸件85a分別在+Y方向側的端部,具備用於與插座連接器113a、113b(參照圖18)的接觸件(未圖示)接觸的觸點部61a。多個接觸件59a分別配置於插頭連接器76a的-Z方向側,接觸件59a的-Y方向側的端部藉由焊接等而固定於電路基板82a。而且,多個接觸件59a分別在+Y方向側的端部,具備 用於與插座連接器113a、113b的接觸件(未圖示)接觸的觸點部63a。
而且,在電路基板82a的+Z方向側,藉由焊接等而固定有多根電纜83a的一端。多根電纜83a各自經由電路基板82a而分別電性連接於插頭連接器76a的+Z方向側所配置的多個接觸件85a。而且,在電路基板82a的-Z方向側,藉由焊接等而固定有多根電纜84a的一端。多根電纜84a各自經由電路基板82a而分別電性連接於插頭連接器76a的-Z方向側所配置的多個接觸件59a。
接下來說明插頭連接器76b的結構。插頭連接器76b如圖14所示,被安裝於電路基板82b。而且,插頭連接器76b具備未圖示的多個接觸件及插頭殼65b(參照圖12)。該些結構是以插頭對接連接器75的Y軸方向的中心線為線對稱,而與多個接觸件85a、59a及插頭殼65a的結構分別相同。而且,在電路基板82b的+Z方向側,藉由焊接等而固定有多根電纜83b的一端。多根電纜83b各自分別電性連接於插頭連接器76b的+Z方向側所配置的多個接觸件85b。而且,在電路基板82b的-Z方向側,藉由焊接等而固定有多根電纜84b的一端。多根電纜84b各自分別電性連接於插頭連接器76b的-Z方向側所配置的多個接觸件(未圖示)。
此處,對於安裝插頭連接器76a、76b的電路基板82a、82b而言,由於多根電纜83a、84a、83b、84b的一端被固定於電路基板82a、82b,因此作為保持多根電纜83a、84a、83b、84b的 一端的第1保持部發揮功能。第1保持部的詳細情況將後述。
接下來說明後罩81的結構。後罩81如圖12所示,被安裝固定於前罩79,從-Y方向側支持插頭連接器76a、76b。在後罩81的-X方向側,如圖14所示,形成有開口部101a,該開口部101a用於將電纜96a從形成於前罩79與後罩81之間的空間導出至外部。電纜96a在開口部101a內藉由未圖示的黏著劑等而固定。而且,在後罩81的+X方向側,形成有開口部101b,該開口部101b用於將電纜96b從形成於前罩79與後罩81之間的空間導出至外部。電纜96b在開口部101b內,藉由未圖示的黏著劑等而固定。
而且,在後罩81的+Y方向側的面上,形成有控制部89a的結構的一部分即凸部67a、及控制部89b的結構的一部分即凸部67b。二個凸部67a、67b在+Y方向側具有凸面,凸部67a是配置於後罩81的+X方向側,在+Y方向上支持插頭連接器76a。凸部67b是配置於後罩81的-X方向側,在+Y方向上支持插頭連接器76b。
控制部89a使用Y側彈性部94a(參照圖16)及凸部67a(參照圖14),對插頭連接器76a相對於開口部86a的姿勢、即相對於Y軸方向的傾斜進行控制。例如,當對插頭連接器76a施加相對於Y軸方向而傾斜的方向的力時,凸部67a支持插頭連接器76a的方向及Y側彈性部94a的彈性力發生變化。並且,插頭連接器76a的姿勢在形成於插頭殼65a與壁部87a之間的規定 空間內,朝施加有力的方向變化。即,插頭連接器76a相對於形成有開口部86a的面而傾斜。配置在插頭連接器76a所傾斜的一側的Y側彈性部94a使用其彈性力來按壓插頭連接器76a,藉此,作為對插頭連接器76a的傾斜進行修正的修正部發揮功能。當對插頭連接器76a施加的力解除時,插頭連接器76a藉由Y側彈性部94a的彈性力,而恢復至對插頭連接器76a施加力之前的姿勢。
而且,在後罩81上,如圖14所示,在+Z方向側的側部形成有電纜保持部69a、69b,在-Z方向側的側部形成有電纜保持部71a、71b。電纜保持部69a位於-X方向側,與前罩79的電纜保持部99a(參照圖15)一同保持電纜83a。電纜保持部69b位於+X方向側,與前罩79的電纜保持部99b(參照圖15)一同保持電纜83b。電纜保持部71a位於-X方向側,與前罩79的電纜保持部100a(參照圖15)一同保持電纜84a。電纜保持部71b位於+X方向側,與電纜保持部100b(參照圖15)一同保持電纜84b。電纜保持部69a、69b、71a、71b分別作為與前罩79的電纜保持部99a、99b、100a、100b各自一同分別保持電纜83a、83b、84a、84b的第2保持部發揮功能。
該第2實施形態中,電纜83a、83b、84a、84b(參照圖14)具有伴隨插頭連接器76a的移動而追隨的可撓部,可撓部被收容於電纜收容部97a、97b、98a、98b(參照圖15)中,該電纜收容部97a、97b、98a、98b位於作為第1保持部的電路基板82a、82b(參照圖14)、與作為第2保持部的電纜保持部99a、99b、100a、 100b(參照圖15)及電纜保持部69a、69b、71a、71b(參照圖14)之間。電路基板82a、82b相對於插頭連接器76a、76b而固定,作為保持可撓部即電纜83a、83b、84a、84b的一端的第1保持部發揮功能。前罩79的電纜保持部99a、99b、100a、100b及後罩81的電纜保持部69a、69b、71a、71b被設於作為罩的前罩79及後罩81,作為保持可撓部即電纜83a、83b、84a、84b的另一端的第2保持部發揮功能。
藉由具備該可撓部、第1保持部及第2保持部,插頭連接器76a可相對於前罩79及後罩81而不受其他構件限制地移動。另外,可撓部無須為電纜83a,例如亦可為插頭連接器76a的接觸件85a。而且,第1保持部無須為電路基板82a,例如亦可為插頭連接器76a。
接下來,參照圖式來說明作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單元的、插座側的對接連接器(以下稱作插座對接連接器)。圖18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立體圖,圖19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正面圖,圖20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平面圖,圖21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的外觀的底面圖。插座對接連接器73被搭載於平板(tablet)型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PC)等行動型終端裝置(電子設備),如圖18所示,具備:二個插座連接器113a、113b、具有二個追加插座連接器103a、103b及二個導引接納部102a、102b的導引殼104。
圖22及圖23是用於對插座對接連接器73的結構進行說明的分解圖,圖22是從正面側觀察的立體圖,圖23是從背面側觀察的立體圖。插座連接器113a與插頭連接器76a(參照圖12)嵌合,且如圖19所示,具備插座殼105a,該插座殼105a覆蓋插座連接器113a所具備的接觸件等(未圖示)。插座連接器113b與插頭連接器76b(參照圖12)嵌合,且如圖19所示,具備插座殼105b,該插座殼105b覆蓋插座連接器113b所具備的接觸件等(未圖示)。
插座連接器113a、113b是以與插頭連接器76a、76b嵌合的嵌合方向(Y方向)和基板106的安裝面(+Z方向側的面)變得平行的方式而安裝於安裝面。而且,插座連接器113a、113b分別獨立地安裝於基板106。即,插座連接器113a是獨立於插座連接器113b而安裝於基板106。另外,該第2實施形態中,具備二個插座連接器113a、113b,但亦可具備三個以上的插座連接器。而且,在具備三個以上的插座連接器的情況下,三個以上插座連接器中的至少一個插座連接器是獨立於其他的至少一個插座連接器而安裝於基板106。例如,在具備三個插座連接器的情況下,各插座連接器被獨立地安裝於基板106,或者二個插座連接器被一體地安裝於基板106且一個插座連接器獨立於其他的二個插座連接器而安裝於基板106。
追加插座連接器103a如圖18所示,位於插座對接連接器73的-X方向側,且配置於導引接納部102a內。圖24是圖19 的B-B剖面圖。追加插座連接器103a如圖19及圖24所示,具備多個(該第2實施形態中為十二個)接觸件107a。在接觸件107a的一端部,如圖24所示,形成有與追加插頭連接器77a的接觸件116a及未圖示的接觸件連接的彈性體的連接端子108a。接觸件107a的另一端部如圖24所示,與電線109a電性連接。
追加插座連接器103b如圖18所示,位於插座對接連接器73的+X方向側,且配置於導引接納部102b內。追加插座連接器103b具備多個(該第2實施形態中為十二個)接觸件107b。在接觸件107b的一端部,與追加插座連接器103a的接觸件107a同樣地,形成有與追加插頭連接器77b的接觸件116b及未圖示的接觸件連接的彈性體的連接端子(未圖示)。接觸件107b的另一端部與電線109b電性連接。
另外,所述第2實施形態中,舉下述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即,使插頭連接器76a嵌合至插座連接器113a,使插頭連接器76b嵌合至插座連接器113b。在此情況下,追加插座連接器103a與追加插頭連接器77a嵌合,追加插座連接器103b與追加插頭連接器77b嵌合。然而,該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75及插座對接連接器73為可逆型連接器(reversible connector),亦可使插座連接器113a與插頭連接器76b嵌合,使插座連接器113b與插頭連接器76a嵌合。在此情況下,追加插座連接器103a與追加插頭連接器77b嵌合,追加插座連接器103b與追加插頭連接器77a嵌合。
接下來說明導引殼104的結構。導引殼104是由金屬等形成,具備:配置於-X方向側的導引接納部102a及追加插座連接器103a;以及配置於+X方向側的導引接納部102b及追加插座連接器103b。即,導引接納部102a、102b是一體地形成。導引殼104如圖18所示,覆蓋插座連接器113a、113b的+Z方向側的外周。
而且,導引殼104如圖23所示,具備支持部110a、110b,該支持部110a、110b相對於將導引部78a、78b(參照圖12)插入至導引接納部102a、102b的插入方向(+Y方向),而支持插座連接器113a、113b。導引殼104(支持部110a、110b)如圖23所示,覆蓋插座連接器113a、113b的+Y方向側的外周。支持部110a、110b承受將導引部78a、78b插入至導引接納部102a、102b時所產生的對+Y方向施加的力。而且,支持部110a、110b提高插座連接器113a、113b往基板106上的安裝強度。
而且,在導引殼104上,在追加插座連接器103a附近的-X方向側設有用於使螺絲穿過的孔111a,在追加插座連接器103b附近的+X方向側設有用於使螺絲穿過的孔111b。而且,在導引殼104上,在追加插座連接器103a與插座連接器113a之間設有用於使螺絲穿過的孔114a,在插座連接器113a與插座連接器113b之間設有用於使螺絲穿過的孔114b,在插座連接器113b與追加插座連接器103b之間設有用於使螺絲穿過的孔114c。孔111a、111b、114a~114c作為用於將導引殼104固定至行動型終 端裝置的框體的固定部發揮功能。將螺絲穿過孔111a與形成於基板106的用於使螺絲穿過的孔112a,將螺絲穿過孔111b與形成於基板106的用於使螺絲穿過的孔112b,將螺絲穿過孔114a與形成於基板106的用於使螺絲穿過的孔115a,將螺絲穿過孔114b與形成於基板106的用於使螺絲穿過的孔115b,將螺絲穿過孔114c與形成於基板106的用於使螺絲穿過的孔115c,從而將導引殼104及基板106螺固至行動型終端裝置的框體(未圖示)。即,導引殼104是在插座連接器113a、113b被安裝於基板106之後,與基板106一同固定於該框體。此時,導引殼104從與基板106的安裝面(+Z方向側的面)相向的位置(+Z方向側)安裝至行動型終端裝置的框體。
圖25是圖20的C-C剖面圖。導引殼104與插座連接器113a的插座殼105a如圖25所示般導通。同樣,導引殼104與插座連接器113b的插座殼105b導通。
根據該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75,由於具備導引部78a、78b,因此在插頭連接器76a、76b與插座連接器113a、113b嵌合之前,導引部78a、78b被插入至插座對接連接器73的導引接納部102a、102b。因此,可使插頭連接器76a、76b無損傷且確實地嵌合至插座連接器113a、113b。
而且,根據該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75,具備控制部89a、89b,插頭連接器76a、76b經由電路基板82a、82b而連接於電纜83a、83b、84a、84b(可撓部),可撓部是由第1保 持部及第2保持部予以保持。因此,可進行插頭連接器76a、76b的位置控制及姿勢控制。即,插頭連接器76a、76b是在規定空間內可移動地構成,因此可將公差抑制為最小限度,從而可使插頭連接器76a、76b無損傷且確實地嵌合至插座連接器113a、113b。而且,在未與插座連接器113a、113b嵌合的情況下,藉由控制部89a、89b的位置控制及姿勢控制,可將插頭連接器76a、76b維持於規定的位置及規定的姿勢。即,可確實地吸收插頭連接器76a、76b在安裝時的位置及姿勢的偏差。
而且,根據該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73,由於具備導引接納部102a、102b,因此在插頭連接器76a、76b與插座連接器113a、113b嵌合之前,導引部78a、78b被插入至導引接納部102a、102b。因此,可使插頭連接器76a、76b無損傷且確實地嵌合至插座連接器113a、113b。
而且,根據該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73,將插座連接器113a、113b分別獨立地安裝至基板106,隨後,將基板106安裝於行動型終端裝置的框體時,與基板106一同安裝導引殼104。因此,可良好地維持插座對接連接器73相對於基板106的安裝面的平坦度(共面(coplanarity)),可防止因平坦度差造成的焊接不良。
而且,根據該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73,藉由導引殼104來覆蓋插座連接器113a、113b,且導引殼104與插座殼105a、105b導通。因此,插座殼105a、105b作為插座連接器 113a、113b的內殼(inner shell)發揮功能,與此相對,可使導引殼104作為插座連接器113a、113b的外殼(outer shell)發揮功能。而且,由於導引殼104覆蓋插座連接器113a、113b,且被固定於基板106,因此可提高插座連接器113a、113b往基板106上的安裝強度。
而且,在具有多個遵照標準規格的連接器等規定規格連接器的對接連接器中進一步追加連接器的情況下,存在對接連接器的尺寸變大的問題,但根據該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75,由於在導引部78a、78b中配置追加插頭連接器77a、77b,因此可實現插頭對接連接器75的小型化。同樣,根據該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73,由於在導引接納部102a、102b中配置追加插座連接器103a、103b,因此可實現插座對接連接器73的小型化。
另外,所述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75中,插頭連接器76a、76b被安裝於電路基板82a、82b,插頭連接器76a、76b的接觸件85a、59a、85b與電纜83a、83b、84a、84b經由電路基板82a、82b而電性連接。然而,亦可取代於此,而使用例如圖26所示的插頭對接連接器117。圖26是表示插頭對接連接器117的外觀的立體圖,圖27是表示插頭對接連接器117的外觀的底面圖,圖28是表示插頭對接連接器117的結構的分解圖,圖29是圖27的E-E剖面圖。
如圖28及圖29所示,構成插頭對接連接器117的插頭 連接器118a、118b並未安裝於電路基板,插頭連接器118a、118b的多個接觸件119a、119b與電纜120a、120b藉由焊接等而直接連接。即使在插頭對接連接器117被搭載於電子設備等的情況下、且與搭載於電子設備的印刷基板的相對位置不同的情況下,亦可容易地連接於印刷基板,而無須變更插頭連接器118a、118b的多個接觸件119a、119b的形狀或長度。即,由於接觸件119a、119b連接於電纜120a、120b,因此,藉由將電纜120a、120b連接於電子設備的印刷基板,便可將插頭連接器118a、118b與印刷基板經由電纜120a、120b而電性連接。
而且,所述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75中,控制部89a控制插頭連接器76a的位置及姿勢,且控制部89b控制插頭連接器76b的位置及姿勢,但亦可設為僅具備控制部89a的結構、或僅具備控制部89b的結構。在僅具備控制部89a(或89b)的情況下,預先規定插頭連接器76b(或76a)的位置及姿勢,而僅控制插頭連接器76a(或76b)的位置及姿勢。
而且,所述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75中,控制部89a、89b使用Y側彈性部94a及後罩81的凸部67a、67b來控制插頭連接器76a、76b的姿勢,但亦可在電路基板82a、82b與後罩81之間具備具有彈性部與凸部的姿勢控制部,藉由該姿勢控制部來控制插頭連接器76a、76b的姿勢。
而且,所述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73中,如圖24所示,接觸件107a、107b的另一端部與電線109a、109b電 性連接,但亦可取代於此,具備第2嵌合部,該第2嵌合部獨立於追加插座連接器103a、103b與追加插頭連接器77a、77b嵌合的第1嵌合部而與預先安裝於基板106的連接器嵌合。在此情況下,接觸件107a、107b的一端部與追加插頭連接器77a、77b的接觸件116a、116b及未圖示的接觸件電性連接,接觸件107a、107b的另一端部與預先安裝於基板106的連接器的接觸件電性連接。
而且,所述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73中,如圖24所示,接觸件107a、107b的另一端部與電線109a、109b電性連接,但亦可取代於此,例如使用圖30所示的插座對接連接器121。圖30是表示插座對接連接器121的外觀的立體圖,圖31是表示插座對接連接器121的外觀的正面圖,圖32是表示插座對接連接器121的結構的分解圖,圖33是圖31的F-F剖面圖。如圖30~圖33所示,在構成插座對接連接器121的追加插座連接器122a、122b的接觸件123a、123b上,並未連接有電線。而且,構成插座對接連接器121的導引殼124相對於將插頭對接連接器的導引部插入至導引接納部125a、125b的插入方向(+Y方向),而支持著追加插座連接器122a、122b。
而且,所述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73中,具備二個導引接納部102a、102b,但亦可具備一個導引接納部或三個以上的導引接納部。即使在具備三個以上的導引接納部的情況下,導引接納部亦是一體地形成。
而且,根據該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73,為可逆型連接器,且具備二個追加插座連接器103a、103b,但亦可具 備一個追加插座連接器。在此情況下,當插頭連接器76a與插座連接器113a嵌合時,追加插頭連接器77a與追加插座連接器嵌合,當插頭連接器76b與插座連接器113b嵌合時,追加插頭連接器77b與追加插座連接器嵌合。
而且,所述第2實施形態中,僅導引部78a、78b的前端部較插頭連接器76a、76b的前端部而突出,但亦可僅導引接納部102a、102b的前端部較插座連接器113a、113b的前端部而突出。而且,亦可導引部78a、78b的前端部較插頭連接器76a、76b的前端部而突出,且導引接納部102a、102b的前端部較插座連接器113a、113b的前端部而突出。
而且,所述第2實施形態的插頭對接連接器中,具備二個追加插頭連接器,但亦可具備一個或三個以上的追加插頭連接器。同樣,所述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中,具備二個追加插座連接器,但亦可具備一個或三個以上的追加插座連接器。
接下來,參照圖式來說明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的對接連接器。圖34是表示使搭載有第3實施形態的插頭單元66的擴展塢127、與搭載有插座單元126(參照圖46)的個人電腦128對接的狀態的立體圖,圖35是表示搭載有插頭單元66的擴展塢127的外觀的立體圖。另外,以下的說明中,設定圖34及圖35所示的XYZ正交座標系,參照該正交座標系來說明各構件的位置關係等。X軸被設定為,與配置二個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頭連接器64a、64b(參照圖35)的方向平行。Z軸被設定為,與使 插頭單元66和插座單元126(參照圖46)嵌合的方向平行。Y軸被設定為與ZX平面正交的方向。
如圖35所示,擴展塢127具備底座129及二個導軌(guide rail)130a、130b,搭載插頭單元66。圖36是表示擴展塢127的結構的分解圖。如圖36所示,在底座129上,設有容納插頭單元66的插頭單元容納部131以及容納二個導軌130a、130b的導軌容納部132a、132b。導軌130a是在容納於導軌容納部132a中的狀態下,螺固於底座129。同樣,導軌130b是在容納於導軌容納部132b中的狀態下,螺固於底座129。插頭單元66是在容納於插頭單元容納部131的狀態下,嵌入至導軌130a、130b,且可朝±Z方向滑動地構成。而且,在底座129上,設有二個銷(pin)133a、133b。藉由將銷133a、133b各自分別插入至個人電腦128的背面所形成的二個孔(未圖示),從而進行個人電腦128與擴展塢127之間的定位。
圖37是表示插頭單元66的外觀的立體圖,圖38是表示插頭單元66的結構的分解圖。如圖37及圖38所示,插頭單元66具備對接滑動部(docking slider)134、支架(bracket)135及插頭對接連接器136。插頭對接連接器136及支架135被組裝至對接滑動部134,支架135被螺固於對接滑動部134。藉由對接滑動部134朝±Z方向滑動,從而插頭對接連接器136及支架135亦朝±Z方向滑動。即,插頭單元66朝±Z方向滑動。
而且,插頭對接連接器136如圖38所示,具備:二個 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頭連接器(以下簡稱作插頭連接器)64a、64b、具有二個導引部137a、137b的前罩138、上側插頭殼143、下側插頭殼144(參照圖40)、及緩衝橡膠(cushion rubber)145。
前罩138具備二個導引部137a、137b。二個導引部137a、137b各自在個人電腦128與擴展塢127對接時,在插頭連接器64a、64b與二個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座連接器(以下簡稱作插座連接器)160a、160b(參照圖46)嵌合之前,分別插入至插座單元126的導引接納部161a、161b(參照圖46)。導引部137a是形成於插頭連接器64a的-X方向側,導引部137b是形成於插頭連接器64b的+X方向側。另外,前罩138作為覆蓋插頭連接器64a、64b的罩發揮功能。
而且,導引部137a、137b的-Z方向側的前端部較插頭連接器64a、64b的-Z方向側的前端部而朝-Z方向突出。即,導引部137a、137b較插頭連接器64a、64b,而朝導引部137a、137b插入至插座單元126的導引接納部161a、161b中的插入方向(-Z方向)側突出。因此,導引部137a、137b在個人電腦128與擴展塢127對接時,在插頭連接器64a、64b與插座連接器160a、160b(參照圖46)嵌合之前,插入至插座單元126的導引接納部161a、161b(參照圖46)中。
而且,在前罩138的導引部137a與導引部137b之間的-X方向側,形成有開口部141a,該開口部141a用於覆蓋插頭連 接器64a,且使插頭連接器64a與插座連接器160a(參照圖46)嵌合的嵌合部140a露出。而且,在前罩138的導引部137a與導引部137b之間的+X方向側,形成有開口部141b,該開口部141b用於覆蓋插頭連接器64b,且使插頭連接器64b與插座連接器160b(參照圖46)嵌合的嵌合部140b露出。
而且,在插頭連接器64a的外壁部、與形成於開口部141a的-Z方向側的壁部142a之間,形成有規定的空間,以使插頭連接器64a可在形成開口部141a的面(XY平面)上相對於前罩138而移動。同樣,在插頭連接器64b的外壁部、與形成於開口部86b的-Z方向側的壁部142b之間,形成有規定的空間,以使插頭連接器64b可在形成開口部141b的面(XY平面)上相對於前罩138而移動。
上側殼143及下側殼144(參照圖39)覆蓋前罩138的+Z方向側、後述的浮塊部146a、146b、後罩139及基板147a、147b(參照圖40)。緩衝橡膠145是設置於前罩138的+Z方向側。緩衝橡膠145在個人電腦128與擴展塢127對接時,吸收導引部137a、137b與插座單元126的導引接納部161a、161b(參照圖46)之間的位置偏差。
圖39是表示插頭對接連接器136的結構的正面圖,圖40是表示插頭對接連接器136的結構的分解圖,圖41是圖39的A-A剖面圖,圖42是圖39的B-B剖面圖。如圖39~圖42所示,插頭對接連接器136具備浮塊部146a、146b、後罩139及基板 147a、147b。後罩139在浮塊部146a、146b分別插入至前罩138之後,卡扣於前罩138。在後罩139中,組裝有基板147a、147b。另外,後罩139是與前罩138一同作為覆蓋插頭連接器64a、64b的罩發揮功能。
圖43是表示浮塊部146a的結構的分解圖。如圖43所示,浮塊部146a具備:擋板(stopper)148a、插頭連接器64a、電路基板149a、多根(該實施形態中為十二根)上側同軸電纜68a、多根(該實施形態中為十二根)下側同軸電纜70a、擺動適配器72a、控制部74a、滑動部150a及緩衝橡膠151a。圖44是表示插頭連接器64a、電路基板149a、上側同軸電纜68a、下側同軸電纜70a及擺動適配器72a的結構的分解圖。
插頭連接器64a被安裝於電路基板149a。插頭連接器64a如圖41及圖42所示,具備與插座連接器160a(參照圖46)的多個接觸件(未圖示)連接的多根(該實施形態中為十二根)上側接觸件152a及多根(該實施形態中為十二根)下側接觸件153a。多個上側接觸件152a分別配置於插頭連接器64a的+Y方向側,上側接觸件152a的+Z方向側的端部藉由焊接等而固定於電路基板149a。而且,多個上側接觸件152a分別在-Z方向側的端部,具備用於與插座連接器160a的接觸件接觸的觸點部。多個下側接觸件153a分別配置於插頭連接器64a的-Y方向側,下側接觸件153a的+Z方向側的端部藉由焊接等而固定於電路基板149a。而且,多個下側接觸件153a分別在-Z方向側的端部,具備 用於與插座連接器160a的接觸件接觸的觸點部。
而且,在電路基板149a的+Y方向側的面上,藉由焊接等而固定有多根上側電纜68a的一端。多根電纜68a各自經由電路基板149a,而分別電性連接於插頭連接器64a的-Z方向側所配置的多個上側接觸件152a。而且,在電路基板149a的-Y方向側的面上,藉由焊接等而固定有多根下側電纜70a的一端。多根下側電纜70a各自經由電路基板149a,而分別電性連接於插頭連接器64a的-Z方向側所配置的多個下側接觸件153a。而且,在基板147a的+Y方向側的面上,藉由焊接等而固定有多根上側電纜68a的另一端。而且,在基板147a的-Y方向側的面上,藉由焊接等而固定有多根下側電纜70a的另一端。
此處,電路基板149a相對於插頭連接器64a而固定,在電路基板149a上,固定有多根上側電纜68a及多根下側電纜70a的一端,因此作為保持多根上側電纜68a及多根下側電纜70a的一端的第1保持部發揮功能。而且,基板147a相對於後罩139而固定,在基板147a上,固定有多根上側電纜68a及多根下側電纜70a的另一端,因此作為保持多根上側電纜68a及多根下側電纜70a的另一端的第2保持部發揮功能。而且,上側電纜68a及下側電纜70a具有可撓部,該可撓部在作為第1保持部的電路基板149a、與作為第2保持部的基板147a之間,伴隨插頭連接器64a的移動而追隨。
藉由具備該可撓部、第1保持部及第2保持部,從而插 頭連接器64a可相對於前罩138及後罩139而不受其他構件限制地移動。另外,可撓部無須為上側電纜68a及下側電纜70a,例如亦可為插頭連接器64a的接觸件152a、153a。而且,第1保持部無須為電路基板149a,例如亦可為插頭連接器64a。
接下來說明擺動適配器72a、控制部74a、滑動部150a及緩衝橡膠151a的結構。擺動適配器72a是配置於電路基板149a附近。擺動適配器72a的+Z方向側的面如圖41及圖43所示為曲面,在中央部具有容納控制部74a的凸部159a(參照圖45)的凹部154a。擺動適配器72a是以嵌入至控制部74a的凸部159a中的凹部154a為軸而沿著曲面旋轉。
控制部74a是以覆蓋擺動適配器72a的方式而組裝,對插頭連接器64a在X方向及Y方向上的位置、以及插頭連接器64a的姿勢進行控制。圖45是表示控制部74a的結構的立體圖。控制部74a包含具有導電性的構件例如金屬,在控制部74a的+Y方向側,如圖45所示,形成有四個Y側彈性部155a。而且,在控制部74a的-Y方向側,形成有四個Y側彈性部(二個Y側彈性部156a及未圖示的二個Y側彈性部)。Y側彈性部155a藉由彈性力,將滑動部150a的+Y方向側的內面按向+Y方向。滑動部150a的+Y方向側的內面承受Y側彈性部155a的彈性力。Y側彈性部156a藉由彈性力,將滑動部150a的-Y方向側的內面按向-Y方向。滑動部150a的-Y方向側的內面承受Y側彈性部156a的彈性力。
控制部74a使用Y側彈性部155a、156a的彈性力,對 相對於開口部141a的、插頭連接器64a在Y方向上的位置進行控制。例如,當對插頭連接器64a施加-Y方向的力時,Y側彈性部155a朝+Y方向延伸,Y側彈性部156a朝+Y方向收縮。因此,插頭連接器64a在形成於插頭連接器64a的外壁部與壁部142a之間的規定空間內,朝-Y方向移動。當對插頭連接器64a施加+Y方向的力時,Y側彈性部155a朝-Y方向收縮,Y側彈性部156a朝-Y方向延伸。因此,插頭連接器64a在形成於插頭連接器64a的外壁部與壁部142a之間的規定空間內,朝+Y方向移動。
而且,在控制部74a的+X方向側,如圖45所示,形成有四個X側彈性部157a。而且,在控制部74a的-X方向側,形成有四個X側彈性部(三個X側彈性部158a及未圖示的一個X側彈性部)。X側彈性部157a藉由彈性力,將滑動部150a的+X方向側的內面按向+X方向。滑動部150a的+X方向側的內面承受X側彈性部157a的彈性力。X側彈性部158a藉由彈性力,將滑動部150a的-X方向側的內面按向-X方向。滑動部150a的-X方向側的內面承受X側彈性部158a的彈性力。
控制部74a使用X側彈性部157a、158a的彈性力,對相對於開口部141a的、插頭連接器64a在X方向上的位置進行控制。例如,當對插頭連接器64a施加-X方向的力時,X側彈性部157a朝+X方向延伸,X側彈性部158a朝+X方向收縮。因此,插頭連接器64a在形成於插頭連接器64a的外壁部與壁部142a之間的規定空間內,朝-X方向移動。當對插頭連接器64a施加+X方向 的力時,X側彈性部157a朝-X方向收縮,X側彈性部158a朝-X方向延伸。因此,插頭連接器64a在形成於插頭連接器64a的外壁部與壁部142a之間的規定空間內,朝+X方向移動。
而且,在控制部74a的+X方向側的內面,形成有內側彈性部162a。而且,在控制部74a的-X方向側的內面,亦形成有未圖示的內側彈性部。而且,在控制部74a的+Z方向側的面上,如圖45所示,形成有凸部159a。凸部159a如上所述,嵌入至擺動適配器72a的凹部154a,作為用於供擺動適配器72a旋轉的軸發揮功能。擺動適配器72a及控制部74a使用內側彈性部162a、未圖示的內側彈性部及凸部159a,對插頭連接器64a相對於開口部141a的姿勢、即相對於Z軸方向的傾斜進行控制。例如,當對插頭連接器64a施加相對於Z軸方向而傾斜的方向的力時,擺動適配器72a以控制部74a的凸部159a為軸而傾斜。並且,插頭連接器64a的姿勢在形成於插頭連接器64a的外壁部與壁部142a之間的規定空間內,朝施加有力的方向變化。即,插頭連接器64a相對於形成有開口部141a的面而傾斜。配置於插頭連接器64a所傾斜的一側的內側彈性部162a或未圖示的內側彈性部,使用其彈性力來按壓插頭連接器64a,藉此,作為對插頭連接器64a的傾斜進行修正的修正部發揮功能。當對插頭連接器64a施加的力解除時,插頭連接器64a藉由內側彈性部162a或未圖示的內側彈性部的彈性力,恢復至對插頭連接器64a施加力之前的姿勢。
滑動部150a是覆蓋控制部74a及緩衝橡膠151a而組 裝。滑動部150a及緩衝橡膠151a作為對插頭連接器64a在Z方向上的位置進行控制的控制部發揮功能。即,如圖41及圖42所示,滑動部150a是可朝±Z方向移動地構成,緩衝橡膠151a吸收滑動部150a在Z方向上的移動。因此,在插頭連接器64a與插座連接器160a(參照圖46)的嵌合時,當插頭連接器64a的前端部頂住插座連接器160a的抵接面時,滑動部150a朝+Z方向移動,緩衝橡膠151a吸收滑動部150a的移動,藉此,防止插頭連接器64a的前端部碰撞至插座連接器160a的抵接面。通常被設計成,插頭連接器64a的前端部不會頂住插座連接器160a的抵接面,但例如存在因各零件的組裝偏差或安裝偏差而導致插頭連接器64a的前端部在嵌合時碰撞至插座連接器160a的抵接面的情況。然而,即使在此種情況下,藉由具備滑動部150a及緩衝橡膠151a,亦可避免插座連接器160a的抵接面與插頭連接器64a的前端部的碰撞,甚而,可防止因碰撞導致插頭連接器64a或插座連接器160a從基板被拆下。
另外,浮塊部146b是與浮塊部146a同樣地,具備:擋板148b(參照圖41)、插頭連接器64b(參照圖40)、電路基板149b(參照圖41)、多根上側同軸電纜68b(參照圖40)、多根下側同軸電纜70b(參照圖40)、擺動適配器72b(參照圖41)、控制部74b(參照圖41)、滑動部150b(參照圖41)及緩衝橡膠151b(參照圖41)。而且,插頭連接器64b是與插頭連接器64a同樣地,具備多個上側接觸件152b(參照圖41)及多個下側接觸件(未圖示)。 而且,在擺動適配器72b的中央部,具有容納控制部74b的凸部159b(參照圖41)的凹部154b(參照圖41)。而且,在控制部74b中,形成有八個Y側彈性部(未圖示)、八個X側彈性部(未圖示)、二個內側彈性部(未圖示)及凸部159b。該些結構與擋板148a、插頭連接器64a、電路基板149a、多根上側同軸電纜68a、多根下側同軸電纜70a、擺動適配器72a、控制部74a、滑動部150a及緩衝橡膠151a的結構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
接下來說明搭載於圖34所示的個人電腦128的插座單元126(參照圖46)。圖46是表示個人電腦128的結構的分解圖。如圖46所示,個人電腦128具備用於與插頭單元66嵌合並電性連接的插座單元126。在個人電腦128的+Z方向側,形成有容納插座單元126的容納部164,插座單元126被收納於容納部164內,且由罩163所覆蓋。插座單元126具備:與插頭連接器64a嵌合的插座連接器160a、與插頭連接器64b嵌合的插座連接器160b、接納導引部137a的導引接納部161a、及接納導引部137b的導引接納部161b。另外,插座單元126的結構與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73(參照圖18)的結構大致同樣,因此省略其說明。
根據該第3實施形態的插頭單元66,由於具備導引部137a、137b,因此在插頭連接器64a、64b與插座連接器160a、160b嵌合之前,導引部137a、137b插入至插座單元126的導引接納部161a、161b中。因此,可使插頭連接器64a、64b無損傷且確實地 嵌合至插座連接器160a、160b。
而且,根據該第3實施形態的插頭單元66,具備控制部74a、74b、擺動適配器72a、72b、滑動部150a、150b及緩衝橡膠151a、151b。而且,插頭連接器64a、64b經由電路基板149a、149b而連接於上側電纜68a、68b及下側電纜70a、70b(可撓部),可撓部由第1保持部及第2保持部予以保持。因此,可良好地進行插頭連接器64a、64b的位置控制及姿勢控制。即,插頭連接器64a、64b是在規定空間內可移動地構成,因此可將公差抑制為最小限度,從而可使插頭連接器64a、64b無損傷且確實地嵌合至插座連接器160a、160b。而且,在未與插座連接器160a、160b嵌合的情況下,藉由控制部74a、74b及緩衝橡膠151a、151b的位置控制及姿勢控制,可將插頭連接器64a、64b維持於規定的位置及規定的姿勢。即,可確實地吸收插頭連接器64a、64b在安裝時的位置及姿勢的偏差。
而且,根據該第3實施形態的插座單元126,由於具備導引接納部161a、161b,因此在插頭連接器64a、64b與插座連接器160a、160b嵌合之前,導引部137a、137b插入至導引接納部161a、161b中。因此,可使插頭連接器64a、64b無損傷且確實地嵌合至插座連接器160a、160b。
另外,所述第3實施形態的插頭單元66中,控制部74a等控制插頭連接器64a的位置及姿勢,且控制部74b等控制插頭連接器64b的位置及姿勢,但亦可設為僅具備控制部74a等的結 構或僅具備控制部74b等的結構。在僅具備控制部74a等(或74b等)的情況下,預先規定插頭連接器64b(或64a)的位置及姿勢,而僅控制插頭連接器64a(或64b)的位置及姿勢。
而且,所述第3實施形態的插頭單元66中,是搭載於擴展塢127,但亦可為搭載於例如圖47所示的電纜塢165的結構。
另外,所述各實施形態中,具備二個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頭連接器,但亦可具備三個以上的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頭連接器。而且,亦可取代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頭連接器,而具備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頭連接器以外的多個遵照標準規格的插頭連接器。而且,亦可具備遵照標準規格的插頭連接器以外的、具有規定規格的多個規定規格插頭連接器。
同樣,所述第2實施形態的插座對接連接器中,具備二個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座連接器,但亦可具備三個以上的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座連接器。而且,亦可取代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座連接器,而具備遵照USB Type C規格的插座連接器以外的多個遵照標準規格的插座連接器。而且,亦可具備遵照標準規格的插座連接器以外的、具有規定規格的多個規定規格插座連接器。
而且,所述的各實施形態中,是對插頭連接器的位置及姿勢進行控制,但亦可設為僅控制插頭連接器的位置的結構,或者還可設為僅控制插頭連接器的姿勢的結構。
而且,所述第2實施形態及第3實施形態中,具備導引 部及導引接納部,但亦可為不具備導引部及導引接納部的結構。
1‧‧‧連接器
2a、2b‧‧‧插頭連接器
3‧‧‧追加插頭連接器
4‧‧‧框體
5‧‧‧安裝板
33a、33b‧‧‧插頭殼
35a、35b‧‧‧第1 FFC
41‧‧‧追加側殼
X、Y、Z‧‧‧方向

Claims (13)

  1. 一種連接器,包括:多個規定規格連接器,具有第1嵌合部,所述第1嵌合部與對象連接器嵌合;罩,覆蓋多個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分別保持多個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以及多個第1開口部,使多個所述第1嵌合部分別從所述罩露出,所述連接器的特徵在於:在覆蓋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的殼與形成至少一個所述第1開口部的壁部之間,形成有規定的空間,以使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在和與所述對象連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交叉的交叉平面上,可相對於所述罩而移動,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使所述第1嵌合部從至少一個所述第1開口部露出,所述連接器包括第1控制部,所述第1控制部對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相對於所述罩的位置及姿勢中的至少一者進行控制,所述罩與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的所述殼經由所述第1控制部導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其包括:追加連接器,與對象追加連接器相連接,所述罩覆蓋所述追加連接器,並具有第2開口部,所述第2開口部用於使所述追加連接器的與所述對象追加連接器嵌合的嵌合部露出, 在所述追加連接器的外壁部與形成所述第2開口部的壁部之間,形成有規定的空間,以使所述追加連接器可在所述交叉平面上移動,所述連接器包括第2控制部,所述第2控制部對所述追加連接器相對於所述第2開口部的位置及姿勢中的至少一者進行控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第1控制部及所述第2控制部包含彈性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第1控制部是設於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的外壁部或形成所述第1開口部的壁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第2控制部是設於所述追加連接器的外壁部或形成所述第2開口部的壁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第1控制部是設於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與所述罩之間。
  7. 一種連接器,包括:多個規定規格連接器,與對象連接器連接;以及罩,覆蓋多個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並具有第1開口部,所述第1開口部用於使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的與所述對象連接器嵌合的嵌合部露出,所述連接器的特徵在於:在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的外壁部與形成所述第1開口部的壁部之間,形成有規定的空間,以使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在和與所 述對象連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交叉的交叉平面上,可相對於所述罩而移動,所述連接器包括第1控制部,所述第1控制部對至少一個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相對於所述第1開口部的位置及姿勢中的至少一者進行控制,所述第1控制部包含:凸部,在與形成有所述第1開口部的面正交的方向上,支持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以及修正部,當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相對於形成有所述第1開口部的面而傾斜時,修正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的傾斜,使用所述凸部及所述修正部,來控制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相對於所述第1開口部的姿勢。
  8. 一種連接器,包括:多個規定規格連接器,與對象連接器連接;以及罩,覆蓋多個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並具有第1開口部,所述第1開口部用於使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的與所述對象連接器嵌合的嵌合部露出,所述連接器的特徵在於:在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的外壁部與形成所述第1開口部的壁部之間,形成有規定的空間,以使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在和與所述對象連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交叉的交叉平面上,可相對於所述罩而移動,所述連接器包括第1控制部,所述第1控制部對至少一個所 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相對於所述第1開口部的位置及姿勢中的至少一者進行控制,所述連接器還包括:可撓部,伴隨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的移動而追隨;第1保持部,相對於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而固定,保持所述可撓部的其中一端;以及第2保持部,相對於所述罩而固定,保持所述可撓部的另一端。
  9. 一種連接器,包括:多個規定規格連接器,與對象連接器連接;以及罩,覆蓋多個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並具有第1開口部,所述第1開口部用於使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的與所述對象連接器嵌合的嵌合部露出,所述連接器的特徵在於:在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的外壁部與形成所述第1開口部的壁部之間,形成有規定的空間,以使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在和與所述對象連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交叉的交叉平面上,可相對於所述罩而移動,所述連接器包括第1控制部,所述第1控制部對至少一個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相對於所述第1開口部的位置及姿勢中的至少一者進行控制,所述規定規格連接器包含:第1接觸件,具有第1接線部,所述第1接線部藉由按壓 至第1導體而與所述第1導體電性連接;第1支持部,承受所述第1接線部對所述第1導體按壓的力;第2接觸件,具有第2接線部,所述第2接線部藉由按壓至第2導體而與所述第2導體電性連接;第2支持部,承受所述第2接線部按壓所述第2導體的力;接地板,配置於所述第1接觸件與所述第2接觸件之間,且具有屏蔽接線部,所述屏蔽接線部藉由按壓至覆蓋所述第1導體的第1屏蔽部及覆蓋所述第2導體的第2屏蔽部中的至少一者,而與所述第1屏蔽部及所述第2屏蔽部中的至少一者電性連接;以及第3支持部,承受所述屏蔽接線部對所述第1屏蔽部及所述第2屏蔽部中的至少一者按壓的力。
  10. 一種連接器,其特徵在於包括:第1接觸件,具有第1接線部,所述第1接線部藉由按壓至第1導體而與所述第1導體電性連接;第1支持部,承受所述第1接線部對所述第1導體按壓的力;第2接觸件,具有第2接線部,所述第2接線部藉由按壓至第2導體而與所述第2導體電性連接;第2支持部,承受所述第2接線部按壓所述第2導體的力;接地板,配置於所述第1接觸件與所述第2接觸件之間,且具有屏蔽接線部,所述屏蔽接線部藉由按壓至覆蓋所述第1導體 的第1屏蔽部及覆蓋所述第2導體的第2屏蔽部中的至少一者,而與所述第1屏蔽部及所述第2屏蔽部中的至少一者電性連接;以及第3支持部,承受所述屏蔽接線部對所述第1屏蔽部及所述第2屏蔽部中的至少一者按壓的力。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第1接線部及所述第2接線部中的至少一者是與所述第3支持部一體地形成。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第1導體及所述第2導體是構成可撓性扁平電纜的導體、或者構成可撓性印刷基板的導體箔。
  13. 一種連接器,包括:多個C型通用串列匯流排規格連接器,與對象連接器連接;以及罩,覆蓋多個所述C型通用串列匯流排規格連接器,並具有第1開口部,所述第1開口部用於使所述C型通用串列匯流排規格連接器的與所述對象連接器嵌合的嵌合部露出,所述連接器的特徵在於:在所述C型通用串列匯流排規格連接器的外壁部與形成所述第1開口部的壁部之間,形成有規定的空間,以使所述C型通用串列匯流排規格連接器在和與所述對象連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交叉的交叉平面上,可相對於所述罩而移動, 所述連接器包括第1控制部,所述第1控制部對至少一個所述C型通用串列匯流排規格連接器相對於所述第1開口部的位置及姿勢中的至少一者進行控制。
TW106113339A 2016-04-26 2017-04-21 連接器 TWI7221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87696 2016-04-26
JP2016087696 2016-04-26
JP2016-198739 2016-10-07
JP2016198739A JP6276825B2 (ja) 2016-04-26 2016-10-07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0831A TW201810831A (zh) 2018-03-16
TWI722173B true TWI722173B (zh) 2021-03-21

Family

ID=60238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3339A TWI722173B (zh) 2016-04-26 2017-04-21 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2) JP6276825B2 (zh)
TW (1) TWI7221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85885A (ja) * 2018-04-03 2019-10-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中継端子及び中継コネクタ
JP7419146B2 (ja) 2020-04-09 2024-01-2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JP7495127B2 (ja) 2021-03-25 2024-06-04 株式会社シグマ 外部接続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745A (ja) * 1997-06-12 1999-01-06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Ind Ltd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TWM276367U (en) * 2005-03-28 2005-09-21 Ming-Hua Ye Floating connector for multi-head coaxial micro-cable
US20070059970A1 (en) * 2005-09-14 2007-03-15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US20080318461A1 (en) * 2007-06-22 2008-12-25 Shuey Joseph B Panel-mount connectors with latching features
TWM426185U (en) * 2011-07-21 2012-04-01 Molex Inc Floating connector
JP2013048073A (ja) * 2011-08-29 2013-03-07 Yazaki Corp 複数プラグ付き接続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53809B2 (ja) * 1996-12-10 2002-12-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可動コネクタ
US8545247B2 (en) * 2011-06-30 2013-10-01 Blackberry Limited Dock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13114800A (ja) * 2011-11-25 2013-06-10 Hosiden Corp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アッセンブリ
TWM505730U (zh) * 2014-11-20 2015-07-21 Speedtech Corp 連接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745A (ja) * 1997-06-12 1999-01-06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Ind Ltd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TWM276367U (en) * 2005-03-28 2005-09-21 Ming-Hua Ye Floating connector for multi-head coaxial micro-cable
US20070059970A1 (en) * 2005-09-14 2007-03-15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US20080318461A1 (en) * 2007-06-22 2008-12-25 Shuey Joseph B Panel-mount connectors with latching features
TWM426185U (en) * 2011-07-21 2012-04-01 Molex Inc Floating connector
JP2013048073A (ja) * 2011-08-29 2013-03-07 Yazaki Corp 複数プラグ付き接続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76825B2 (ja) 2018-02-07
JP2017199645A (ja) 2017-11-02
JP2018026366A (ja) 2018-02-15
JP6346985B2 (ja) 2018-06-20
TW201810831A (zh) 2018-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11407B2 (en) Connector with ground plate between first contact and second contact
TWI714730B (zh) 插頭單元與插座單元
CN105356163B (zh) 插座电连接器
EP2019453B1 (en) Board connector, mating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3004048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atch
US10263365B2 (en) Plug unit and receptacle unit
TWI722173B (zh) 連接器
US2013004048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ide-mounted latch
JP6325505B2 (ja) コネクタ
US20080108235A1 (en) Connector, circuit boar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6383023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ower contacts positioned at lateral ends without increasing dimension thereof
CN102904086B (zh) 连接器及包括该连接器的性能板、母板、半导体测试装置
US629652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ower contacts positioned at lateral ends without increasing dimension thereof
KR20150095549A (ko) 커넥터
CN110635306B (zh)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TW202121771A (zh) 連接器組合件
JP4382066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US8647144B2 (en) Connector having guide member supported by plug and jack when they are connected, and connector connecting method
JP7536659B2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20628260U (zh) 连接器组件、连接器及终端设备
JP4225942B2 (ja)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US2024018674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20220080680A (ko) 커넥터
TWM657603U (zh) 具導引插接與可拆換連接器組件的電子設備及其連接器組件
JP2024082678A (ja) 配線ダクト、プラグ装置、及び配線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