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8415B - 基板結構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基板結構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8415B
TWI718415B TW107133917A TW107133917A TWI718415B TW I718415 B TWI718415 B TW I718415B TW 107133917 A TW107133917 A TW 107133917A TW 107133917 A TW107133917 A TW 107133917A TW I718415 B TWI718415 B TW I7184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pattern
circuit layer
fine
substrate structure
fine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3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7086A (zh
Inventor
胡迪群
Original Assignee
胡迪群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胡迪群 filed Critical 胡迪群
Priority to US16/188,31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10535622B2/en
Priority to CN201811385029.0A priority patent/CN109904134A/zh
Publication of TW201927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7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8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8415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Of Multi-Layered Print Wiring Board (AREA)

Abstract

一種基板結構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設置在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間並電性連接於其之間的中間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細重佈線路層以及第一粗重佈線路層。第一細重佈線路層包括第一細導電圖案,第一粗重佈線路層設置在第一細重佈線路層上並電性連接第一細重佈線路層。第一粗重佈線路層包括電性連接至所述第一細導電圖案的第一粗導電圖案,其中第一細導電圖案的佈線密度較第一粗導電圖案的佈線密度更密。第二部分包括至少第二細重佈線路層和第二粗重佈線路層中的一者。另提供一種包含基板結構的電子裝置。

Description

基板結構及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積體電路元件,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基板結構及電子裝置。
隨著電子產業的蓬勃發展,為了達到高密度以及高效能的目標,各類電子產品皆朝向輕、薄、短、小的趨勢邁進。舉例來說,為了使得電子產品較薄,通常會希望提供厚度較薄的高密度封裝結構。因此,在半導體晶片尺寸和封裝結構尺寸不斷縮小的情況下,如何開發可與其搭配的細線路(fine circuitry)與粗線路(coarse circuitry)密度之線路板結構,同時不致提高過多製造成本,實已成為目前亟欲解決的課題。
另外,在線路板的一種應用上,例如包含感測器元件或相機鏡頭的電子裝置,其封裝模組的構件繁多,導致電子裝置整體的厚度難以降低,且整體尺寸亦難以縮小。此外,在線路板的另一種應用上,一般的光通訊需要使用多條光纖,然而傳統的製造方法是必須對每一條光纖分別作封裝處理,導致製程複雜且製造成本昂貴。因此,如何能夠有效簡化電子裝置的製作流程,並改善整體製作效率,已成為半導體產業與其相關電子產業的重要研發課題之一。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板結構,其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設置在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間並電性連接於其之間的中間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細重佈線路層以及第一粗重佈線路層。第一細重佈線路層包括第一細導電圖案,第一粗重佈線路層設置在第一細重佈線路層上並電性連接第一細重佈線路層。第一粗重佈線路層包括電性連接至所述第一細導電圖案的第一粗導電圖案,其中第一細導電圖案的佈線密度較第一粗導電圖案的佈線密度更密。第二部分包括至少第二細重佈線路層和第二粗重佈線路層中的一者。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基板結構、晶片以及影像感測單元。基板結構包括細重佈線路層以及粗重佈線路層。細重佈線路層具有第一開口並包括細導電圖案,而粗重佈線路層具有連通於第一開口的第二開口,且粗重佈線路層設置在細重佈線路層上並電性連接細重佈線路層。粗重佈線路層包括電性連接至細導電圖案的粗導電圖案,其中細導電圖案的佈線密度較粗導電圖案的佈線密度更密,且粗重佈線路層的第二開口暴露出至少部分的細重佈線路層。晶片包括感測區,且設置於粗重佈線路層的第二開口中並與被第二開口暴露的至少部分的細重佈線路層電性連接,其中細重佈線路層的第一開口暴露出晶片的感測區。影像感測單元設置在基板結構上並對應於晶片的感測區。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基板結構、埋設於基板結構中的訊號傳輸元件、晶片以及轉換單元。基板結構包括粗重佈線路層以及細重佈線路層。粗重佈線路層包括粗導電圖案,而細重佈線路層埋設於粗重佈線路層中,且細重佈線路層包括與粗導電圖案電性連接的細導電圖案,其中細導電圖案的佈線密度較粗導電圖案的佈線密度更密。晶片設置在基板結構上並連接至細重佈線路層。轉換單元設置在基板結構上並位於晶片旁,且轉換單元耦接於訊號傳輸元件,其中晶片藉由基板結構的細重佈線路層而與轉換單元電性連接,且晶片的訊號經由轉換單元而與訊號傳輸元件相互傳遞。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基板結構的第一部分包括細重佈線路層和粗重佈線路層,可使晶片能直接安裝至細重佈線路層上,以減少結構的厚度。此外,本發明的一種電子裝置包括類似於上述的基板結構,並且將晶片設置在基板結構中以直接連接至基板結構的細重佈線路層上,可減少電子裝置的厚度,達到電子裝置輕薄短小的需求。本發明的另一種電子裝置包括類似於上述的基板結構,且基板結構可以同時傳輸光訊號及電訊號,而可使晶片能夠處理更大量的資訊。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至圖1E是依照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封裝基板的製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圖,圖2是依照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細導電通孔與第一導電通孔的剖面示意圖。請先參照圖1A,一細重佈線路(fine redistribution circuitry)FRDC形成於暫時性基板50上。細重佈線路FRDC包括細導電圖案FP、細介電層FD和細導電通孔FV。在一些實施例中,細導電圖案FP疊在細介電層FD上。暫時性基板50由玻璃、塑膠或其他適合的材料製成,只要作為暫時性基板50的材料能承受後續形成於其上的製程即可。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在暫時性基板50上形成離型層(未繪示),以加強在後續製程中細重佈線路FRDC從暫時性基板50移除的可剝離性。
舉例來說,細導電圖案FP可藉由沉積製程、微影蝕刻製程或其他適合的製程而形成在暫時性基板50上。細導電圖案FP可以是具有細微線寬和間距(fine line/space)佈線的圖案化的導電層。接著,包含多個開口的細介電層FD可利用塗覆製程、微影蝕刻製程或其他適合的製程而形成於暫時性基板50上,以覆蓋細導電圖案FP。細介電層FD的開口可暴露出至少一部分的細導電圖案FP,以供電性連接。隨後,多個細導電通孔FV可形成在細介電層FD的開口中,並連接至細導電圖案FP。在一些實施例中,細導電通孔FV與細導電圖案FP可於同一製程中形成。可重複執行上述的步驟以使細導電圖案FP與細介電層FD交互堆疊。在這類實施例中,細導電通孔FV可依據線路設計需求,而形成為連接於不同層的細導電圖案FP之間,以形成多層的重佈線路。如圖1A所示,最頂層的細導電圖案FP可設置在細介電層FD上以供進一步的電性連接。也就是,細重佈線路FRDC可以是具有細微線寬和間距佈線的多層堆疊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在形成細導電圖案FP之前,先將細介電層FD形成在暫時性基板50上,但本發明並不限制細介電層FD與細導電圖案FP的形成順序。
請參考圖1B,第一重佈線路RDC1設置在細重佈線路FRDC上。細重佈線路FRDC的厚度例如是小於第一重佈線路RDC1的厚度。第一重佈線路RDC1包括第一導電圖案P1、第一介電層D1和設置在第一介電層D1上的第一導電通孔V1。第一導電通孔V1設置在最頂層的細導電圖案FP上並且電性連接於第一導電圖案P1。第一導電圖案P1可藉由第一導電通孔V1電性連接至細導電圖案FP,並堆疊在第一介電層D1上。舉例來說,第一介電層D1包括多個開口,且第一介電層D1可藉由沉積製程、微影蝕刻製程或其他適合的製程形成在最頂層的細導電圖案FP上。第一介電層D1的開口可暴露出至少一部分的最頂層的細導電圖案FP,以供電性連接。接著,多個第一導電通孔V1可以形成在第一介電層D1的開孔中,以直接地與細導電圖案FP接觸。第一導電圖案P1可形成在第一導電通孔V1上,以電性連接至細重佈線路FRDC。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通孔V1和第一導電圖案P1是在同一製程中形成。第一導電圖案P1可以是具有粗線寬和間距(coarse line/space)佈線的圖案化的導電層,也就是說,細導電圖案FP的線寬和間距小於第一導電圖案P1的線寬和間距。細導電圖案FP的佈線密度(layout density)較第一導電圖案P1的佈線密度更密。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介電層D1可隨後形成在第一導電圖案P1上,且第一介電層D1的開口可暴露出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導電圖案P1以形成第一導電通孔V1。可重複執行上述的步驟以使第一導電圖案P1和第一介電層D1交互堆疊。在這類實施例中,如圖1B所示,第一導電通孔V1可形成為連接於細導電圖案FP和第一導電圖案P1之間以及連接於不同層的第一導電圖案P1之間,以形成多層的重佈線路。
在一些實施利中,相對於細重佈線路FRDC,第一重佈線路RDC1可視為粗重佈線路。細導電圖案FP的尺寸例如是小於第一導電圖案P1的尺寸。舉例來說,細導電圖案FP的線寬和間距較第一導電圖案P1的線寬和間距更精細。在一些實施例中,細介電層FD的厚度小於第一介電層D1的厚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細導電通孔FV中的每一者可呈錐形,並朝暫時性基板50的方向漸窄。舉例來說,如圖1B及圖2所示,細導電通孔FV朝向第一重佈線路RDC1方向的一端的外徑d1大於細導電通孔FV遠離第一重佈線路RDC1方向的另一端的外徑d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通孔V1中的每一者可呈錐形,並朝細重佈線路FRDC的方向漸窄。舉例來說,如圖1B及圖2所示,第一導電通孔V1遠離細重佈線路FRDC方向的一端的外徑d3大於第一導電通孔V1朝向細重佈線路FRDC方向的另一端的外徑d4。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通孔V1中的每一者在一剖視圖中呈上寬下窄的梯形,第一導電通孔V1中的每一者的尺寸可大於細導電通孔FV中的每一者的尺寸。
請參照圖1C,核心C設置於相對於細重佈線路FRDC的第一重佈線路RDC1上,並電性連接至第一導電圖案P1。核心C的楊氏模數(Young’s modulus)大於第一重佈線路RDC1的楊氏模數。在一些實施例中,核心C的材料可包括預浸材(pre-preg)、陶瓷、金屬或其他適合的材料。舉例來說,核心C包括核心介電層Dc、核心導電圖案Pc和導電穿孔(through conductive via)Vc。舉例來說,多個導電穿孔Vc埋設在核心介電層Dc中,並電性連接至第一重佈線路RDC1。核心導電圖案Pc可設置在相對於第一重佈線路RDC1的核心介電層Dc上,並電性連接至導電穿孔Vc。在一些實施例中,核心介電層Dc具有多個開孔,並且核心介電層Dc可形成在第一重佈線路RDC1上,而核心介電層Dc的這些開孔可暴露出最頂層的第一導電圖案P1。接著,導電穿孔Vc可形成在核心介電層Dc的這些開孔中,以連接至最頂層的第一導電圖案P1。隨後,核心導電圖案Pc可形成在核心介電層Dc上,以連接導電穿孔Vc。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形成核心介電層Dc之前,可先形成導電穿孔Vc,但本發明並不限制核心介電層Dc和導電穿孔Vc的形成的順序。
材料的剛性(stiffness)是納入考量的材料特性之一,其可用楊氏模數來表示。核心介電層Dc的楊氏模數可大於第一重佈線路RDC1的第一介電層D1的楊氏模數,並可大於細重佈線路FRDC的細介電層FD的楊氏模數。也就是,核心介電層Dc材料的剛性大於第一介電層D1材料的剛性,也大於細介電層FD材料的剛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介電層D1的厚度小於核心介電層Dc的厚度。核心C的厚度可以用核心介電層Dc的楊氏模數或剛性來決定,但本發明並不限制核心C的厚度。舉例來說,核心C的材料的剛性越高,則核心C的厚度可以較薄而仍能保持結構的穩定性。也就是,核心C可使用比互連結構中的介電層(例如第一介電層D1、細介電層FD)的楊氏模數更高的的材料,以增強封裝的機械上的穩定性。材料的熱膨脹係數(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是納入考量的另一種材料特性。在一些實施例中,核心介電層Dc的材料可具有大致上與安裝在核心C上的含矽基底的晶粒相同或相似的熱膨脹係數(例如約為2.7ppm)。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重佈線路RDC1的第一介電層D1的熱膨脹係數大於核心介電層Dc的熱膨脹係數。
請參照圖1D,鈍化層60設置在相對於第一重佈線路RDC1的核心C上。鈍化層60可具有至少一個暴露出一部分的核心導電圖案Pc的開口60a,被開口60a暴露出的這部分的核心導電圖案Pc可作為電性接墊。在一些實施例中,核心導電圖案Pc可以用來植球。舉例來說,鈍化層60可以是阻焊層(solder mask),或可包括無機材料或其他適合的絕緣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表面處理(surface finishing)層70可設置在鈍化層60的開口60a中,並且設置在被開口60a暴露出的這部分的核心導電圖案Pc上,以防止核心導電圖案Pc被氧化。在一些實施例中,表面處理層70設置在核心導電圖案Pc上以作為保護並加強可焊性。
請參照圖1E,可自細重佈線路FRDC移除暫時性基板50,例如可藉由在細重佈線路FRDC和暫時性基板50之間施加額外的能量來剝離離型層,或可藉由其他適合的製程來移除暫時性基板50。在依稀列中,在移除暫時性基板50之後,細導電圖案FP被暴露出來,然後可於其上形成表面處理層70作為保護。至此,封裝基板100的製程大致完成。封裝基板100包括個別被鈍化層60和細介電層FD暴露出來的核心導電圖案Pc和細導電圖案FP,以供電性連接。
圖3A至圖3C是依照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封裝基板的製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圖。圖3A至圖3C所繪示的製造方法類似於圖1A至圖1E所繪示的製造方法。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相同或相似的標號所示,且已說明過的細節便不再贅述。本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的差異例如在於,在形成核心C之後,第二重佈線路RDC2形成在相對於第一重佈線路RDC1的核心C上。
請參照圖3A,第二重佈線路RDC2包括第二導電層P2、設置在核心C上的第二介電層D2焊設置在核心導電圖案Pc上的第二導電通孔V2。第二導電圖案P2可堆疊在第二介電層D2上,第二導電圖案P2可藉由第二導電通孔V2電性連接至核心C。第二重佈線路RDC2的形成製程類似於第一重佈線路RDC1,故於此不再贅述。第二介電層D2和第二導電圖案P2可依線路設計需求而交替地堆疊以形成多層的重佈線路層。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介電層D1的堆疊層數可以多於第二介電層D2的堆疊層數。在一些其他的實施例中,可視設計需求,而將第一介電層D1的堆疊層數設置為少於或等於第二介電層D2的堆疊層數。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圖案P1在第一重佈線路RDC1的堆疊層數多於第二導電圖案P2在第二重佈線路RDC2的堆疊層數。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導電通孔V2中的每一者可呈錐形,並朝核心C的方向漸窄。也就是,第二導電通孔V2和第一導電通孔V1皆呈錐形,並皆朝細重佈線路FRDC的相同方向漸窄。舉例來說,第二導電通孔V2遠離核心C方向的一端的外徑大於第二導電通孔V2朝向核心C方向的另一端的外徑。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導電通孔V2中的每一者在一剖視圖中呈上寬下窄的梯形,如圖3A所示,第二導電通孔V2的尺寸類似於第一導電通孔V1的尺寸。第二導電通孔V2中的每一者的尺寸大於細導電通孔FV中的每一者的尺寸。細導電圖案FP的線寬和間距較第二導電圖案P2的線寬和間距更精細。核心介電層Dc的楊氏模數可大於第二重佈線路RDC2的第二介電層D2的楊氏模數。第二介電層D2的厚度可小於核心介電層Dc的厚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介電層D2的熱膨脹係數、第一介電層D1的熱膨脹係數皆大於核心介電層Dc的熱膨脹係數。
請參照圖3B,鈍化層60設置在相對於核心C的第二重佈線路RDC2上。鈍化層60可具有至少一個暴露出一部分的第二導電圖案P2的開口60a。在一些實施例中,表面處理層70可個別的設置在被開口60a暴露出的這部分的第二導電圖案P2上。
請參照圖3C,可自細重佈線路FRDC移除暫時性基板50,以暴露出細導電圖案FP。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移除暫時性基板50後,細導電圖案FP被暴露出,然後可於其上形成表面處理層70作為保護。至此,封裝基板200的製程大致完成。封裝基板200包括供進一步電性連接的第二導電圖案P2和細導電圖案FP。在一些實施例中,細重佈線路FRDC的厚度小於第二重佈線路RDC2的厚度,且細導電圖案FP的尺寸小於第二導電圖案P2的尺寸。
圖4是依照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封裝結構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4,封裝結構300包括封裝基板S和半導體晶片10。封裝結構300可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導電端子20。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外層的細導電圖案FP的連接至半導體晶片10的部分為凸塊接墊(bump pad)。舉例來說,多個設置在半導體晶片10的主動面的導電凸塊12可用來將半導體晶片10電性連接至封裝基板S。隨著半導體結構變得更先進,為了達到更高輸入/輸出密度的需求,使得導電凸塊12的間距更為緊密,而封裝基板S的細重佈線路FRDC(例如圖1E的封裝基板100或圖3C的封裝基板200)可滿足這種覆晶的高凸塊密度(high bump density)的細微線寬和間距的需求。
進一步來說,封裝基板S可以是如圖1E所示的封裝基板100。半導體晶片10可以利用覆晶技術而設置在相對於第一重佈線路RDC1的細重佈線路FRDC上,以電性連接至細重佈線路FRDC。在一些實施例中,細重佈線路FRDC和第一重佈線路RDC1可用來重新分配電源或接地線路的佈線。導電端子20可設置在相對於半導體晶片10的核心C上,並透過核心C而電性連接至半導體晶片10,藉此封裝結構300的半導體晶片10至導電端子20之間可具有較短的電性傳輸路徑以達到較佳的電路性能。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封裝基板S可以是如圖3C所示的封裝基板200。半導體晶片10可設置在相對於第二重佈線路RDC2的細重佈線路FRDC上,以電性連接至細重佈線路FRDC。導電端子20可設置在相對於半導體晶片10的第二重佈線路RDC2上,並藉由第二重佈線路RDC2電性連接至半導體晶片10。
圖5是依照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基板結構的俯視示意圖。請參照圖5,基板結構400包括第一部分410、第二部分420以及中間部分430。中間部分430可設置在第一部分410與第二部分420之間並電性連接第一部分410與第二部分420。舉例來說,基板結構400可作為母板(mother board)的基底或模組基板(module board)的基底,以用來承載電子元件(未繪示),其中電子元件可安裝在基板結構400的第一部分410及/或第二部分410上。基板結構400的第一部分410包括第一細重佈線路層和設置在第一細重佈線路層上並與第一細重佈線路層電性連接的第一粗重佈線路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部分410的第一細重佈線路層類似於前述實施例的細重佈線路FRDC,舉例來說,第一細重佈線路層包括第一細導電圖案(例如圖1A中的細導電圖案FP)、第一細介電層(例如圖1A中的細介電層FD)以及第一細導電通孔(例如圖1A中的細介電層FD)。第一部分420的第一粗重佈線路層類似於前述實施例的第一重佈線路RDC1,舉例來說,第一粗重佈線路層包括電性連接至第一細導電圖案的第一粗導電圖案(例如圖1B中的第一導電圖案P1)、連接在第一粗導電圖案和第一細導電圖案之間的第一粗導電通孔(例如圖1B中的第一導電通孔V1)。也就是,第一細導電通孔和第一粗導電通孔分別設置在第一細重佈線路層的第一細導電圖案的相對兩側,第一細重佈線路層的第一細導電通孔的外徑與第一粗重佈線路的第一粗導電通孔的外徑朝向同一方向漸窄,如圖1B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細導電圖案具有比第一粗導電圖案的佈線密度更加密集的佈線密度,藉此電子元件(例如具有高密度接點的主動或被動元件)可安裝至第一部分410的第一細重佈線路層上。在其他實施例中,基板結構400的第一部分410可以類似為如圖1E所示的封裝基板100或如圖3C所示的封裝基板200。也就是,基板結構400的第一部分410可以進一步包括核心C以加強整體結構的機械可靠度,也可以在核心C上選擇性地設置第二重佈線路RDC2以作為進一步的電性連接。
基板結構400的第二部分420可包括至少第二細重佈線路層和第二粗重佈線路層中的一者。進一步來說,依據實際設計需求,第二部分420可以是細重佈線路層(類似於前述實施例的細重佈線路FRDC),或者也可以是粗重佈線路層(類似於前述實施例的第一重佈線路RDC1),於此便不再贅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部分420可以類似於第一部分410,而包括第二細重佈線路層和設置在第二細重佈線路層上的第二粗重佈線路層。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部分420可以包括第二細重佈線路層和設置在第二細重佈線路層上的第二粗重佈線路層以及設置在第二粗重佈線路層上的核心(類似於前述實施例的圖1E或圖3C的結構),以加強整體結構的機械可靠度。
基板結構400的第二部分420可以是與第一部分410空間上分離的離散構件,而中間部分430包括線路以電性連接第一部分410和第二部分420。舉例來說,中間部分430的第一端432連接於第一部分410,且中間部分430相對於第一端432的第二端434連接於第二部分420。中間部分430的第一端432和第二端434與第一部分410和第二部分420所重疊的區域大小可視線路設計需求調整,本發明並不限制中間部分430與第一部分410和第二部分420重疊的區域大小。舉例來說,第一部分410和第二部分420可以設置在中間部分430的同一側。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部分410和第二部分420可以設置在中間部分430的相對兩側,也就是,中間部分430是錯位地夾在第一部分410和第二部分420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中間部分430為可撓性線路板。中間部分430還可進一步地包括訊號傳輸元件,舉例來說,訊號傳輸元件可以是光纖,以傳遞安裝在基板結構400上的電子元件所發出的光訊號或電訊號。由於基板結構400的第一部分410包括細重佈線路層和粗重佈線路層,可使具有高密度接點的晶片能夠直接安裝至細重佈線路層上而不需設置額外的中介層,並且基板結構400利用可撓的中間部分430連接在第一部分410和第二部分420之間,使得基板結構400能夠因應各種產品的配置需求而有不同的適應性變化,進而減少製造成本。
圖6A是依照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6B是圖6A中區域A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6A和圖6B,電子裝置500包括基板結構510、晶片520以及影像感測單元530。基板結構510包括細重佈線路層FRDC和設置在細重佈線路層FRDC上並與細重佈線路層FRDC電性連接的粗重佈線路層CRDC。在一些實施例中,粗重佈線路層CRDC是沿著細重佈線路層FRDC的厚度方向Z疊置,舉例來說,細重佈線路層FRDC的厚度可小於粗重佈線路層CRDC的厚度。細重佈線路層FRDC可自粗重佈線路層CRDC的邊緣向外延伸,例如細重佈線路層FRDC的長度可大於粗重佈線路層CRDC的長度。細重佈線路層FRDC的楊氏模數小於粗重佈線路層CRDC的楊氏模數,例如細重佈線路層FRDC是可撓的,因此,未與粗重佈線路層CRDC重疊的部分的細重佈線路層FRDC可因應實際產品需求而彎曲。
細重佈線路層FRDC包括細導電圖案FP,而粗重佈線路層CRDC包括粗導電圖案CP,其中細導電圖案FP的佈線密度較粗導電圖案CP的佈線密度更密。細重佈線路層FRDC還包括細導電通孔FV,而粗重佈線路層還包括粗導電通孔CV,其中細導電通孔FV和粗導電通孔CV可分別設置在細導電圖案FP的相對兩側,且細導電通孔FV的外徑與粗導電通孔CV的外徑朝向同一方向漸窄,如圖6B所示。舉例來說,細重佈線路層FRDC類似於前述實施例(如圖1B所示)的細重佈線路層FRDC,而粗重佈線路層CRDC類似於前述實施例(如圖1B所示)的第一重佈線路RDC1,故於此便不再贅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細重佈線路層FRDC具有第一開口OP1,而粗重佈線路層CRDC具有與第一開口OP1相連通的第二開口OP2。舉例來說,粗重佈線路層CRDC的第二開口OP2至少暴露出晶片520的感測區522以使光線能夠通過第一開口OP1和第二開口OP2而到達感測區522。在一些實施例中,粗重佈線路層CRDC的第二開口OP2的尺寸是足夠大到能將晶片520容置於其中,且第二開口OP2暴露出部分的細重佈線路層FRDC,以使容置於第二開口OP2中晶片520能夠與被暴露出的細重佈線路層FRDC彼此電性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晶片520與被第二開口OP2暴露的這部分的細重佈線路層FRDC直接地電性連接,而晶片520是透過細重佈線路層FRDC與粗重佈線路層CRDC電性連接,也就是,晶片520不與粗重佈線路層CRDC直接電性連接。在其他實施例中,晶片520可以是設置在粗重佈線路層CRDC相對於細重佈線路層FRDC的另一側上。
舉例來說,晶片520可以是影像感測晶片,其包括感測區522和圍繞感測區522的多個導電凸塊524。可以利用覆晶的方式,將導電凸塊524連接至被第二開口OP2暴露出的細導電圖案FP上,以將晶片520安裝在細重佈線路層FRDC上,藉此晶片520的訊號可經由導電凸塊524傳遞到安裝在基板結構510上的其他電子元件。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在細重佈線路層FRDC上且於第二開口OP2中設置底膠(未繪示),以保護導電凸塊524。此外,晶片520的感測區522對應於細重佈線路層FRDC的第一開口OP1,以避免感測區522被遮蔽。應當理解的是,雖然圖6A僅繪示一個晶片520,但可視需求增加晶片520的數量,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電子裝置500的影像感測單元530例如設置在基板結構510上並對應於晶片520的感測區522。影像感測單元530可包括框架532、致動結構534以及濾光元件536。框架532可設置在基板結構510的細重佈線路層FRDC上,舉例來說,框架532與晶片520分別設置在細重佈線路層FRDC的相對兩側。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黏著膠體(未繪示)而將框架532設置在細重佈線路層FRDC的細介電層FD上。
影像感測單元530的致動結構534可設置在框架532上且位於晶片520的上方。舉例來說,致動結構534包括鏡頭承載座534a以及可活動地設置在鏡頭承載座534a中的鏡頭組件534b。鏡頭承載座534a可以藉由黏著膠體(未繪示)而固定在框架532上。在一些實施例中,致動結構534可以是音圈馬達(Voice Coil Motor,VCM)致動器,而鏡頭組件534b可以由多個光學透鏡所組成,藉由音圈馬達致動器可自動調整鏡頭組件534b而達到自動對焦的功能,以獲得清晰的影像。濾光元件536可以設置在框架532上。在一些實施例中,框架532具有頂部開口532a,濾光元件536可以設置在框架532的頂部開口532a,而位於晶片520與鏡頭組件534b之間。舉例來說,框架532的頂部開口532a被濾光元件536所封閉,藉此避免外界空氣中的微粒經由頂部開口532a進入到框架532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濾光元件536可為表面塗佈有抗紅外線(IR)層及/或抗反射(AR)層的玻璃基板。舉例來說,影像光束(未繪示)可經由鏡頭組件534b和濾光元件536而投射至晶片520的感測區522。
電子裝置500還可包括主動電子元件540、被動電子元件550和電連接部560。舉例來說,主動電子元件540和被動電子元件550可以設置在與框架532同一側的細重佈線路層FRDC上,也就是說,主動電子元件540和被動電子元件550是與晶片520分別設置在細重佈線路層FRDC的相對兩側。在一些實施例中,主動電子元件540可以設置在框架532旁。被動電子元件550可以設置在細重佈線路層FRDC上並被框架532所圍繞。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500可包括多個被動電子元件550,可視設計需求而將這些被動電子元件550設置在框架532內及/或設置在框架532外,也可以設置在框架532與主動電子元件540之間。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將被動電子元件550設置成圍繞主動電子元件540,然本發明並不限與此。主動電子元件540可以是處理晶片以進行訊號處理,也可以是控制晶片、邏輯晶片、功率晶片、記憶體晶片等,而被動電子元件550可以是電感器,電容器或電阻器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連接部560可設置在細重佈線路層FRDC的邊緣,並與框架532及/或主動電子元件540和被動電子元件550同側。舉例來說,框架532和電連接部560可以分別設置在細重佈線路層FRDC的兩端。電連接部560可以設置在細重佈線路層FRDC未與粗重佈線路層CRDC重疊的部分上,而可因應實際設計需求而彎曲細重佈線路層FRDC。電連接部560例如是安裝至細重佈線路層FRDC以作為電性連接至其他外接裝置的電連接器,或是由細重佈線路層FRDC的一部分形成以作為電性連接至其他外接裝置的金手指接點(golden finger contact)。舉例來說,外接裝置(未繪示)的訊號可至少經由電連接部560與細重佈線路FRDC而傳遞到晶片520。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並不限制主動電子元件540、被動電子元件550和電連接部560的設置數量,其可視實際設計需求而調整。藉由採用包含粗重佈線路層CRDC與細重佈線路層FRDC的基板結構510,而無須設置額外的中介層,進而使得電子裝置500能夠減少整體厚度。
圖7A是依照本發明另一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7B是圖7A中區域B的放大示意圖、圖7C是繪示圖7A中訊號傳輸元件對於轉換單元之間的仰視示意圖。請參照圖7A、圖7B和圖7C,電子裝置600A包括基板結構610、訊號傳輸元件620、晶片630以及轉換單元640。基板結構610包括粗重佈線路層CRDC以及埋設於粗重佈線路層CRDC中的細重佈線路層FRDC。舉例來說,基板結構610具有第一側S1以及相對於第一側S1的第二側S2,而細重佈線路層FRDC可以設置在第一側S1。粗重佈線路層CRDC包括粗導電圖案CP,而細重佈線路層FRDC包括與粗導電圖案CP電性連接的細導電圖案FP,其中細導電圖案FP的佈線密度較粗導電圖案CP的佈線密度更密。舉例來說,細重佈線路層FRDC類似於前述實施例(如圖1B所示)的細重佈線路層FRDC,而粗重佈線路層CRDC類似於前述實施例(如圖1B所示)的第一重佈線路RDC1,故於此便不再贅述。
電子裝置600A的訊號傳輸元件620例如是埋設於基板結構610的第一側S1。舉例來說,訊號傳輸元件620可設置在粗重佈線路層CRDC中並位於細重佈線路層FRDC旁。在一些實施例中,粗重佈線路層CRDC中的粗介電層CD至少包覆訊號傳輸元件620的底面及側面。訊號傳輸元件620的頂面可以被粗介電層CD暴露出或者被粗介電層CD覆蓋。在其他實施例中,訊號傳輸元件620可以嵌入在細重佈線路層FRDC中。舉例來說,訊號傳輸元件620可以包括光纖,且訊號傳輸元件620可包括覆蓋於頂面的保護層,以保護光纖的核心部分。藉由將光纖直接埋設在基板結構610中,可簡化傳統製程中需要將每一條光纖進行額外封裝的製造成本。晶片630例如是設置在基板結構610的第一側S1上,並連接至細重佈線路層FRDC。舉例來說,晶片630包括多個導電凸塊632,而晶片630可以利用覆晶的方式安裝至同樣位於第一側S1的細重佈線路層FRDC上。晶片630例如是驅動電路晶片或控制晶片,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藉由將細重佈線路層FRDC和訊號傳輸元件620嵌入粗重佈線路層CRDC中,使得基板結構610可以同時傳輸光訊號及電訊號,而可使設置在基板結構610上的晶片630能夠處理更大量的資訊。在其他實施例中,電子裝置600A可視實際需求而進一步包括設置在基板結構610上並且與晶片630和轉換單元640耦接的主動電子元件及/或被動電子元件,然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轉換單元640例如是設置在基板結構610上,用以在光訊號與電訊號之間進行轉換。在一些實施例中,轉換單元640是設置在基板結構610的第一側S1上並位於晶片630旁。轉換單元640可耦接於訊號傳輸元件620。舉例來說,轉換單元640具有多個連接端子642,而部分的連接端子642可與細重佈線路層FRDC的細導電圖案FP電性連接,另一部分的接端子642與粗重佈線路層CRDC的粗導電圖案CP電性連接,藉此,晶片630的訊號可經由細重佈線路層FRDC而傳遞至轉換單元640,而獲得較短的訊號傳輸路徑,以提升電子裝置600A的電氣性能。在其他實施例中,轉換單元640的連接端子642可以全數與粗導電圖案CP連接。晶片630藉由基板結構610的細重佈線路層FRDC而與轉換單元620電性連接,晶片630的訊號經由轉換單元620而與訊號傳輸元件620相互傳遞。
電子裝置600A的轉換單元640可將光訊號轉換為電訊號及/或將電訊號轉換為光訊號,並將電訊號傳遞至基板結構610的訊號傳輸元件620和細重佈線路層FRDC。舉例來說,訊號傳輸元件620(例如光纖)可傳遞光訊號至轉換單元640,並藉由轉換單元640將光訊號轉換為電訊號,再經由基板結構610而傳遞至晶片630。舉例來說,訊號傳輸元件620可以延伸至基板結構610的其他位置以連接在同個基板結構610上的轉換單元(例如圖7C的640A、640B),也就是,訊號傳輸元件620可以在同個基板結構610上傳遞光訊號。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600A包括多條彼此獨立的光纖620A、620B。電子裝置600A也可包括更多條光纖,以達到高速訊號傳輸的目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轉換單元640可以是光電收發器(OE transceiver),其可包括光發射元件640A以及設置在光發射元件640A旁的光接收元件640B(如圖7C所示)。舉例來說,光發射元件640A和光接收元件640B分別地光學耦接至訊號傳輸元件620A、620B。光發射元件640A例如包括雷射、垂直共振腔表面放射雷射(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VCSEL)或發光二極體等。光接收元件640B可包括光檢測器(photodetector)或其他適合的光學元件。藉由將多條光纖620A、620B埋入至基板結構610中,訊號進入至光纖620B中(如圖7C的箭頭所示)以被光接收元件640B所接收,且光發射元件640A所發出的訊號可藉由光纖620A傳遞至其他外部裝置(如圖7C的箭頭所示)。應當理解的是,電子裝置600A的訊號是雙向傳輸,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電子裝置的訊號也可以是單向傳輸。
圖8是依照本發明又一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8的電子裝置600B類似於圖7A的電子裝置600A,其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於圖8的電子裝置600B的轉換單元640’是光電轉換器(OE converter)。光電轉換器可將由訊號傳輸元件620(例如光纖)所傳遞的光訊號轉換為電訊號。舉例來說,轉換單元640’具有光接收元件,而訊號傳輸元件620(例如光纖)可傳遞光訊號至轉換單元640’的光接收元件,並藉由轉換單元640’將訊號轉換為電訊號。轉換後的電訊號可至少藉由基板結構610的細重佈線路層FRDC而傳遞至晶片630。
圖9是依照本發明再一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9的電子裝置600C類似於圖7A的電子裝置600A,其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於圖9的電子裝置600C的轉換單元640’’是電光轉換器(EO converter)。電光轉換器可將電訊號轉換為光訊號而輸出至訊號傳輸元件620。舉例來說,轉換單元640’’具有光發射元件,而晶片630的電訊號可以藉由轉換單元640’’轉換為光訊號。因此,轉換後的光訊號可藉由光發射元件而將轉換後的光訊號發射至訊號傳輸元件620,以傳遞至其他外部裝置。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基板結構的第一部分包括細重佈線路層和粗重佈線路層,可使具有高密度接點的晶片能夠直接安裝至細重佈線路層上而不需設置額外的中介層,故能減少整體結構的厚度,並且基板結構利用可撓的中間部分連接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間,使得基板結構能夠因應各種產品的配置需求而有不同的適應性變化,進而減少製造成本。此外,本發明的一種電子裝置包括類似於上述的基板結構,並且將感測晶片設置在基板結構中並直接連接至基板結構的細重佈線路層上,故不需設置額外的中介層,進而減少電子裝置的厚度,再者,還可在基板結構的細重佈線路層上設置其他主動或被動電子元件,以使電子裝置達到輕薄短小的設計需求。本發明的另一種電子裝置包括類似於上述的基板結構,且藉由將細重佈線路層和訊號傳輸元件嵌入粗重佈線路層中,使得電子裝置的基板結構可以同時傳輸光訊號及電訊號,而可使設置在基板結構上的晶片能夠處理更大量的資訊。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半導體晶片12‧‧‧導電凸塊20‧‧‧導電端子100、200、S‧‧‧封裝基板300‧‧‧封裝結構400、510、610‧‧‧基板結構410‧‧‧第一部分420‧‧‧第二部分430‧‧‧中間部分432‧‧‧第一端434‧‧‧第二端50‧‧‧暫時性基板500、600A、600B、600C‧‧‧電子裝置520、630‧‧‧晶片522‧‧‧感測區524、632‧‧‧導電凸塊530‧‧‧影像感測單元532‧‧‧框架532a‧‧‧頂部開口534‧‧‧致動結構534a‧‧‧鏡頭承載座534b‧‧‧鏡頭組件536‧‧‧濾光元件540‧‧‧主動電子元件550‧‧‧被動電子元件560‧‧‧電連接部60‧‧‧鈍化層60a‧‧‧開口620‧‧‧訊號傳輸元件620A、620B‧‧‧光纖640、640’、640’’‧‧‧轉換單元640A‧‧‧光發射元件640B‧‧‧光接收元件642‧‧‧連接端子70‧‧‧表面處理層A、B‧‧‧區域C‧‧‧核心CD‧‧‧粗介電層CP‧‧‧粗導電圖案CRDC‧‧‧粗重佈線路層CV‧‧‧粗導電通孔D1‧‧‧第一介電層D2‧‧‧第二介電層d1、d2‧‧‧外徑Dc‧‧‧核心介電層FD‧‧‧細介電層FP‧‧‧細導電圖案FRDC‧‧‧細重佈線路、細重佈線路層FV‧‧‧細導電通孔OP1‧‧‧第一開口OP2‧‧‧第二開口P1‧‧‧第一導電圖案P2‧‧‧第二導電圖案Pc‧‧‧核心導電圖案RDC1‧‧‧第一重佈線路RDC2‧‧‧第二重佈線路S1‧‧‧第一側S2‧‧‧第二側V1‧‧‧第一導電通孔V2‧‧‧第二導電通孔Vc‧‧‧導電穿孔Z‧‧‧厚度方向
圖1A至圖1E是依照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封裝基板的製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圖。 圖2是依照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細導電通孔與第一導電通孔的剖面示意圖。 圖3A至圖3C是依照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封裝基板的製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封裝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5是依照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基板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圖6A是依照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6B是圖6A中區域A的放大示意圖。 圖7A是依照本發明另一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7B是圖7A中區域B的放大示意圖。 圖7C是繪示圖7A中訊號傳輸元件對於轉換單元之間的仰視示意圖。 圖8是依照本發明又一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9是依照本發明再一些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400‧‧‧基板結構
410‧‧‧第一部分
420‧‧‧第二部分
430‧‧‧中間部分
432‧‧‧第一端
434‧‧‧第二端

Claims (19)

  1. 一種基板結構,包括: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細重佈線路層,包括第一細導電圖案;以及第一粗重佈線路層,設置在所述第一細重佈線路層上並電性連接所述第一細重佈線路層,所述第一粗重佈線路層包括電性連接至所述第一細導電圖案的第一粗導電圖案,其中所述第一細導電圖案的佈線密度較所述第一粗導電圖案的佈線密度更密;第二部分,包括至少第二細重佈線路層和第二粗重佈線路層中的一者;以及中間部分,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之間並電性連接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基板結構,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所述第二細重佈線路層,包括第二細導電圖案;以及所述第二粗重佈線路層,設置在所述第二細重佈線路層上並包括電性連接至所述第二細導電圖案的第二粗導電圖案,其中所述第二細導電圖案的佈線密度較所述第二粗導電圖案的佈線密度更密。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基板結構,其中所述中間部分為可撓性線路板,所述中間部分的第一端連接於所述第一部 分,所述中間部分的相對於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連接於所述第二部分。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基板結構,其中所述基板結構適於與電子元件連接,所述中間部分包括訊號傳輸元件,以傳遞所述電子元件所發出的訊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基板結構,其中所述第一細重佈線路層還包括第一細導電通孔,所述第一粗重佈線路層還包括第一粗導電通孔,所述第一細導電通孔和所述第一粗導電通孔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細重佈線路層的所述第一細導電圖案的相對兩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基板結構,其中至少一所述所述第一細重佈線路層的所述第一細導電通孔的外徑和所述第一粗重佈線路層的所述第一粗導電通孔的外徑朝向一方向漸窄。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基板結構,其中所述第一細重佈線路層的所述第一細導電通孔的所述外徑與所述第一粗重佈線路的所述第一粗導電通孔的所述外徑朝向同一方向漸窄。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基板結構,其中所述第一部分還包括:核心,設置於相對於所述第一細重佈線路層的所述第一粗重佈線路層上,並電性連接至所述第一粗導電圖案,其中所述核心的楊氏模數大於所述第一粗重佈線路層的楊氏模數。
  9.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基板結構,包括:細重佈線路層,具有第一開口並包括細導電圖案;以及粗重佈線路層,具有連通於所述第一開口的第二開口,且所述粗重佈線路層設置在所述細重佈線路層上並電性連接所述細重佈線路層,所述粗重佈線路層包括電性連接至所述細導電圖案的粗導電圖案,其中所述細導電圖案的佈線密度較所述粗導電圖案的佈線密度更密,且所述粗重佈線路層的所述第二開口暴露出至少部分的所述細重佈線路層;晶片,包括感測區,且設置於所述粗重佈線路層的所述第二開口中並與被所述第二開口暴露的所述至少部分的所述細重佈線路層電性連接,其中所述細重佈線路層的所述第一開口暴露出所述晶片的所述感測區;以及影像感測單元,設置在所述基板結構上並對應於所述晶片的所述感測區。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影像感測單元包括:框架,設置在所述基板結構上,其中所述框架與所述晶片分別設置在所述細重佈線路層的相對兩側;致動結構,設置在所述框架上且位於所述晶片的上方,包括鏡頭承載座以及可活動地設置在所述鏡頭承載座中的鏡頭組件;以及濾光元件,設置在所述框架上,且位於所述晶片與所述鏡頭 組件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基板結構的所述細重佈線路層還包括細導電通孔,所述粗重佈線路層還包括粗導電通孔,所述細導電通孔和所述粗導電通孔分別設置在所述細重佈線路層的所述細導電圖案的相對兩側。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至少一所述基板結構的所述細重佈線路層的所述細導電通孔的外徑與所述粗重佈線路層的所述粗導電通孔的外徑朝向一方向漸窄。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基板結構的所述細重佈線路層的所述細導電通孔的所述外徑與所述粗重佈線路層的所述粗導電通孔的所述外徑朝向同一方向漸窄。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基板結構的所述細重佈線路層的厚度小於所述粗重佈線路層的厚度,且所述細重佈線路層自所述粗重佈線路層的邊緣向外延伸。
  15.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基板結構,包括:粗重佈線路層,包括粗導電圖案;以及細重佈線路層,埋設於所述粗重佈線路層中,且包括與所述粗導電圖案電性連接的細導電圖案,其中所述細導電圖案的佈線密度較所述粗導電圖案的佈線密度更密;訊號傳輸元件,埋設於所述基板結構中;晶片,設置在所述基板結構上並連接至所述細重佈線路層; 以及轉換單元,設置在所述基板結構上,位於所述晶片旁並耦接於所述訊號傳輸元件,其中所述晶片藉由所述基板結構的所述細重佈線路層而與所述轉換單元電性連接,所述晶片的第一訊號經由所述轉換單元而傳遞至所述訊號傳輸元件及/或所述訊號傳輸元件的第二訊號經由所述轉換單元而傳遞至所述晶片。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電子裝置包括多個訊號傳輸元件,所述第一訊號為電訊號而所述第二訊號為光訊號,所述轉換單元用以在所述光訊號與所述電訊號之間進行轉換,且所述轉換單元包括:光發射元件,光學耦接至所述訊號傳輸元件中的一者;以及光接收元件,設置在所述光發射元件旁並光學耦接所述訊號傳輸元件中的另一者。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基板結構的所述細重佈線路層還包括細導電通孔,所述粗重佈線路層還包括粗導電通孔,所述細導電通孔和所述粗導電通孔分別設置在所述細重佈線路層的所述細導電圖案的相對兩側。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基板結構的至少一所述細重佈線路層的所述細導電通孔的外徑與所述粗重佈線路的所述粗導電通孔的外徑朝向一方向漸窄。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基板結構的所述細重佈線路層的所述細導電通孔的所述外徑與所述粗重佈線路的所述粗導電通孔的所述外徑朝向同一方向漸窄。
TW107133917A 2017-12-07 2018-09-26 基板結構及電子裝置 TWI7184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188,311 US10535622B2 (en) 2017-12-07 2018-11-13 Substrate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coarse redistribution layer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fine redistribution layer
CN201811385029.0A CN109904134A (zh) 2017-12-07 2018-11-20 基板结构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96068P 2017-12-07 2017-12-07
US62/596,068 2017-1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7086A TW201927086A (zh) 2019-07-01
TWI718415B true TWI718415B (zh) 2021-02-11

Family

ID=68048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3917A TWI718415B (zh) 2017-12-07 2018-09-26 基板結構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184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06732B2 (en) * 2019-07-02 2021-12-21 Waymo Llc Reliable interconnect for camera image sensors
CN112820711A (zh) * 2019-11-15 2021-05-18 胡迪群 集成基板结构、重布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US11984403B2 (en) * 2019-11-15 2024-05-14 Dyi-chung Hu Integrated substrate structure, redistribution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0842B (zh) * 2015-07-03 2017-02-11 矽品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封裝件及其製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0842B (zh) * 2015-07-03 2017-02-11 矽品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封裝件及其製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7086A (zh) 201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35622B2 (en) Substrate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coarse redistribution layer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fine redistribution layer
US7572676B2 (en) Packag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an image sensor module
US7112863B2 (en) Optical device, optical module,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7696465B2 (en) Image sensor package, camera module having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US7170162B2 (en) Chip embedded package structure
US7544529B2 (en) Image sensor packag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163689B2 (ja) 電気光学組立品
KR100890073B1 (ko) 수직으로 적층된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726148B (zh) 光學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718415B (zh) 基板結構及電子裝置
US10014286B2 (en) Stackable electronics packag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US20100117218A1 (en) Stacked wafer level packag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070040305A (ko) 하이브리드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080069549A (ko) 이미지 센서 모듈 및 그 방법
JP2008228308A (ja) ビルドインパッケージキャビティを有するイメージ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方法
KR20040036614A (ko) 복합 칩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복합 칩 유닛 및 그제조 방법
US9324580B2 (en)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a circuit substrate
TWI688059B (zh) 半導體封裝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JP2012231169A (ja) 半導体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
WO2019076189A1 (zh) 图像传感器的封装方法、图像传感器封装结构和镜头模组
JP2004274164A (ja)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TWI589016B (zh) 感光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JP5045952B2 (ja) 光デバイス、光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US20190148273A1 (en) Package substrate and package structure
TWI427779B (zh) 影像感測器封裝結構及其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