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7614B - 碟式煞車轉子 - Google Patents
碟式煞車轉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17614B TWI717614B TW107121043A TW107121043A TWI717614B TW I717614 B TWI717614 B TW I717614B TW 107121043 A TW107121043 A TW 107121043A TW 107121043 A TW107121043 A TW 107121043A TW I717614 B TWI717614 B TW I71761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c brake
- brake rotor
- thickness
- axial direction
- mount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1/00—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1/005—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brake elements, e.g. fastening of brake blocks in their hold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12—Discs; Drums for disc brak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1/00—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12—Discs; Drums for disc brakes
- F16D65/123—Discs; Drums for disc brakes comprising an annular disc secured to a hub member; Disc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moun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12—Discs; Drums for disc brakes
- F16D65/128—Discs; Drums for disc brak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cool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2065/13—Parts or details of discs or drums
- F16D2065/1304—Struc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2065/13—Parts or details of discs or drums
- F16D2065/134—Connection
- F16D2065/1392—Connection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高剛性之碟式煞車轉子。 包含自行車在內的小型車輛用之碟式煞車轉子具備內側構件、及相對於上述內側構件設置於上述碟式煞車轉子之徑向外側的外側構件,且上述內側構件具有以能夠安裝於上述小型車輛之輪圈之方式構成的安裝部、及將上述安裝部與上述外側構件連結的連結部,上述安裝部於上述碟式煞車轉子之軸向具有軸向厚度,上述連結部於上述軸向具有最大厚度,上述最大厚度相對於上述軸向厚度之比率設定為0.7以上。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碟式煞車轉子,尤其是關於一種包含自行車在內的小型車輛用之碟式煞車轉子。
作為用以對自行車等之輪圈進行制動的方法之一,已知有將煞車片壓抵於與輪圈一體地旋轉的碟式煞車轉子之方法。
碟式煞車轉子之變形有對制動造成影響之虞。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高剛性之碟式煞車轉子。
本發明之第1形態之碟式煞車轉子係包含自行車在內的小型車輛用之碟式煞車轉子,且具備內側構件、及相對於上述內側構件設置於上述碟式煞車轉子之徑向外側之外側構件,上述內側構件具有以能夠安裝於上述小型車輛之輪圈之方式構成之安裝部、及將上述安裝部與上述外側構件連結之連結部,上述安裝部於上述碟式煞車轉子之軸向具有軸向厚度,上述連結部於上述軸向具有最大厚度,上述最大厚度相對於上述軸向厚度之比率設定為0.7以上。
於最大厚度相對於軸向厚度之比率為0.7以上之情形時,能夠高剛性地構成碟式煞車轉子。
於如上述第1形態之第2形態之碟式煞車轉子中,上述連結部形成為臂狀,該臂狀具有自上述安裝部延伸之基端部、及於上述徑向上配置於與上述基端部為相反側之遠端部。
因此,能夠輕量地構成碟式煞車轉子。
於根據上述第2形態之第3形態之碟式煞車轉子中,上述最大厚度係定義於上述基端部。
因此,能夠高剛性地構成連結部之基端部。
於根據上述第2或第3形態之第4形態之碟式煞車轉子中,上述連結部於上述軸向具有最小厚度,上述最小厚度係定義於上述遠端部。
因此,能夠提昇碟式煞車轉子之徑向上之重量平衡。
於根據上述第1至第4中任一項之第5形態之碟式煞車轉子中,上述最大厚度相對於上述軸向厚度之比率設定為0.95以下。
因此,能夠高剛性且輕量地構成碟式煞車轉子。
於根據上述第1至第5中任一項之第6形態之碟式煞車轉子中,上述連結部於上述軸向具有最小厚度,上述最小厚度相對於上述軸向厚度之比率設定為0.3以上。
因此,能夠高剛性且輕量地構成碟式煞車轉子。
於根據上述第6形態之第7形態之碟式煞車轉子中,上述最小厚度相對於上述軸向厚度之比率設定為0.4以下。
因此,能夠高剛性且輕量地構成碟式煞車轉子。
於根據上述第1至第7中任一項之第8形態之碟式煞車轉子中,上述連
結部係以上述軸向之厚度於上述徑向上自外側朝向內側變大之方式形成。
因此,能夠提昇碟式煞車轉子之徑向上之重量平衡。
於根據上述第1至第8中任一項之第9形態之碟式煞車轉子中,上述連結部具有於上述軸向凹陷之凹部。
因此,能夠輕量地構成碟式煞車轉子。
於根據上述第9形態之第10形態之碟式煞車轉子中,上述凹部係以於上述安裝部安裝於上述輪圈之狀態下與上述輪圈對向之方式形成。
因此,能夠無損外觀地輕量地構成碟式煞車轉子。
於根據上述第9或第10形態之第11形態之碟式煞車轉子中,上述凹部具有於上述軸向貫通上述凹部之貫通孔。
因此,能夠更輕量地構成碟式煞車轉子。
於根據上述第9至第11中任一項之第12形態之碟式煞車轉子中,上述凹部係以上述凹部之上述軸向之深度於上述徑向上自外側朝向內側變大之方式形成。
因此,能夠更輕量地構成碟式煞車轉子。
於根據上述第1至第12中任一項之第13形態之碟式煞車轉子中,上述安裝部包含與上述輪圈卡合之細齒。
因此,能夠將碟式煞車轉子簡便地安裝於輪圈。
於根據上述第1至第13中任一項之第14形態之碟式煞車轉子中,上述外側構件構成為與上述內側構件為不同個體之構件。
因此,碟式煞車轉子所具有之性能相關之選擇自由度變高。
於根據上述第14形態之第15形態之碟式煞車轉子中,進而具備將上述內側構件與上述外側構件固定的扣結件。
因此,能夠分別以各自較佳之形狀及材質製造內側構件及外側構件。甚至能夠容易製造較佳之形狀及材質之碟式煞車轉子。
於根據上述第15形態之第16形態之碟式煞車轉子中,上述扣結件包含鉚釘。
因此,能夠將內側構件與外側構件簡便且牢固地連結。
於根據上述第1至第16中任一項之第17形態之碟式煞車轉子中,上述內側構件具有複數個上述連結部。
因此,能夠高剛性地構成碟式煞車轉子。
本發明之碟式煞車轉子係高剛性地構成。
1:碟式煞車系統
2:操作裝置
4:制動裝置
4A:卡鉗
6:連接構件
10:碟式煞車轉子
12:內側構件
14:外側構件
16:安裝部
16A:細齒
16B:外周面
18:連結部
20:被連結部
22:扣結件
22A:鉚釘
24:制動面
24A:第1制動面
24B:第2制動面
26:第1貫通孔
26A:第1貫通孔
26B:第2貫通孔
26X:第1貫通孔
26Y:第2貫通孔
28:凹部
28A:第1凹部
28B:第2凹部
30:散熱片
32:圓周方向
34:第3貫通孔
36:第1構件
36A:內周面
38:第2構件
38A:內周面
38B:內周面
40:中間構件
40A:第1露出面
40B:第2露出面
40C:第3露出面
40D:第4露出面
42:基端部
44:遠端部
46A:第1主面
46B:第2主面
48:凹部
48A:底面
50:貫通孔
52:凹處
52A:第1凹處
52B:第2凹處
AD:軸向厚度
D1:軸向
D2:徑向
D3:圓周方向
AX:旋轉軸心
F:前叉
H:把手
L:鎖定環
MA:最大厚度
MI:最小厚度
TE1:第1厚度
TE2:第2厚度
TE3:第3厚度
WF:輪圈
圖1係包含第1實施形態之碟式煞車轉子的碟式煞車系統之模式圖。
圖2係圖1之碟式煞車轉子之側視圖。
圖3係圖2之碟式煞車轉子之部分放大圖。
圖4係沿圖3之D4-D4線的剖視圖。
圖5係表示圖3之碟式煞車轉子發生移位之狀態的剖視圖。
圖6係表示圖3之內側構件之連結部及其周邊的立體圖。
圖7係沿圖3之D7-D7線的剖視圖。
圖8係第2實施形態之碟式煞車轉子之部分放大圖。
圖9係第3實施形態之碟式煞車轉子之部分放大圖。
圖10係沿圖9之D10-D10線的剖視圖。
(第1實施形態)
參照圖1,對包含自行車在內的小型車輛用之碟式煞車系統1進行說明。此處,小型車輛係指具有由人力驅動力及電驅動力中之至少一者驅動之車輪的車輛。此處,對將碟式煞車系統1應用於作為小型車輛之自行車的情形進行說明。
自行車用之碟式煞車系統1具備該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碟式煞車轉子10。於該實施形態中,碟式煞車系統1進而具備煞車桿等操作裝置2及制動裝置4。於該實施形態中,碟式煞車系統1係用以對自行車之前側之輪圈(前輪圈)WF進行制動的前煞車系統。
操作裝置2例如設置於自行車之把手H。制動裝置4包含卡鉗4A及煞車片(省略圖示)。操作裝置2經由液壓軟管、及作為控制線纜之連接構件6而與卡鉗4A液壓地或機械地連接。制動裝置4例如設置於自行車之前叉F。煞車片係以隨著對操作裝置2之施力而與碟式煞車轉子10相接之方式設置於卡鉗4A。
碟式煞車轉子10具有旋轉軸心AX,經由例如鎖定環L等固定構件安裝於輪圈WF之輪轂殼(省略圖示)。碟式煞車轉子10之旋轉軸心AX係沿碟式煞車轉子10之軸向D1(參照圖5)。於自行車之行駛狀態下,碟式煞車轉子10與輪圈WF一起繞旋轉軸心AX旋轉。根據對操作裝置2之施力,卡鉗4A之煞車片與碟式煞車轉子10相接,而碟式煞車轉子10之旋轉受到制動,從而輪圈WF之旋轉受到制動。通常,於卡鉗4A,以夾持碟式煞車轉子10之方式設置一對煞車片。
如圖2及圖3所示,碟式煞車轉子10具備以能夠安裝於小型車輛(此處為自行車)之輪圈WF的方式構成之內側構件12、及相對於內側構件12設置於碟式煞車轉子10之徑向D2外側的外側構件14。內側構件12具有以能夠
安裝於輪圈WF之方式構成的安裝部16、及以將安裝部16與外側構件14連結之方式於徑向D2朝向外側構件14延伸的連結部18。安裝部16包含與輪圈WF卡合的細齒16A。細齒16A與設置於輪圈WF的相對應之細齒(省略圖示)卡合,而限制碟式煞車轉子10相對於輪圈WF向圓周方向D3移動。於該實施形態中,安裝部16係經由鎖定環L而安裝於輪圈WF。於內側構件12設置複數個連結部18。複數個連結部18係以於安裝部16之外周面16B於圓周方向D3排列之方式設置。於該實施形態中,複數個連結部18之數量為5根。
外側構件14相對於內側構件12設置為個別構件。外側構件14具有連結於連結部18的被連結部20。被連結部20與複數個連結部18相對應地於外側構件14設置複數個。複數個被連結部20於徑向D2朝向內側構件12延伸。內側構件12於被連結部20連結於連結部18之狀態下相對於外側構件14配置於輪圈WF側。碟式煞車轉子10進而具備將被連結部20與連結部18連結的扣結件22。於該實施形態中,扣結件22包含鉚釘22A。只要能夠將內側構件12與外側構件14連結,則可使用任意構件作為扣結件22。詳細而言,亦可使用螺栓代替鉚釘22A作為扣結件22。
外側構件14包含制動面24、於軸向D1貫通制動面24之一對第1貫通孔26、及以相對於制動面24於軸向D1凹陷之方式設置於至少一對第1貫通孔26之間的凹部28。制動面24包含面對軸向D1之一側(與輪圈WF為相反側)的第1制動面24A、及面對軸向D1之另一側(輪圈WF側)的第2制動面24B(參照圖4)。即,於制動面24,第1制動面24A與第2制動面24B於軸向D1上相互背向。一對第1貫通孔26係於外側構件14設置複數對。換言之,外側構件14包含複數對第1貫通孔26。
複數對第1貫通孔26各自由第1貫通孔26A及第1貫通孔26B構成。複數對第1貫通孔26係以沿圓周方向D3排列之方式設置。於複數對第1貫通孔26中,某一對第1貫通孔26(於圖3中以26X表示)係一個第1貫通孔26A及另一個第1貫通孔26B配置於圓周方向D3。又,於複數對第1貫通孔26中,另一對第1貫通孔26(於圖3中以26Y表示)係一個第1貫通孔26A及另一個第1貫通孔26B配置於徑向D2。凹部28相對於一對第1貫通孔26至少設置於第1貫通孔26A與第1貫通孔26B之間。凹部28係沿一對第1貫通孔26中之至少一者(第1貫通孔26A及第1貫通孔26B中之至少一者)之全周而設置。於該實施形態中,凹部28係沿一對第1貫通孔26中之一個第1貫通孔26A及另一個第1貫通孔26B兩者之全周而設置。凹部28包含第1凹部28A及第2凹部28B(參照圖4)。第1凹部28A係以相對於第1制動面24A於軸向D1凹陷之方式設置(參照圖4)。第2凹部28B係以相對於第2制動面24B於軸向D1凹陷之方式設置(參照圖4)。於一對第1貫通孔26中,一個第1貫通孔26A係以相對於另一個第1貫通孔26B隔著凹部28非線對稱之方式設置。於該實施形態中,於一對第1貫通孔26中,一個第1貫通孔26A與另一個第1貫通孔26B係以相互之形狀及大小不同之方式形成。
碟式煞車轉子10進而具備於圓周方向D3上至少部分地配置於相鄰之2個連結部18及/或被連結部20之間的散熱片30。散熱片30係於徑向D2上設置於外側構件14之內側。於該實施形態中,散熱片30係以於在圓周方向D3上相鄰之一個被連結部20與另一個被連結部20之間整體地將一個被連結部20與另一個被連結部20連接之方式設置。散熱片30具有於軸向D1貫通散熱片30的第2貫通孔32。於該實施形態中,第2貫通孔之形狀係於圓周方向D3延伸之橢圓。第2貫通孔32係以與第1貫通孔26A及第1貫通孔
26B中之至少一者於徑向D2排列之方式設置於散熱片30。第2貫通孔32之開口面積小於一對第1貫通孔26中之至少一者(第1貫通孔26A及第1貫通孔26B中之至少一者)之開口面積。於該實施形態中,第2貫通孔32之開口面積小於一對第1貫通孔26X中之一個第1貫通孔26A之開口面積(參照圖3)。
如圖2所示,外側構件14進而包含於軸向D1貫通外側構件14的複數個第3貫通孔34。第3貫通孔34係以於外側構件14中與第1貫通孔26A及第1貫通孔26B中之至少一者於圓周方向D3排列之方式設置。於該實施形態中,於圓周方向D3上,於4對第1貫通孔26中的每一對,設置1個第3貫通孔34。第3貫通孔34之開口面積小於一對第1貫通孔26中之至少一者(第1貫通孔26A及第1貫通孔26B中之至少一者)之開口面積。於該實施形態中,第3貫通孔34之開口面積小於一對第1貫通孔26X中之一個第1貫通孔26A之開口面積(參照圖3)。
如圖4所示,外側構件14包括包含第1制動面24A的第1構件36、包含第2制動面24B的第2構件38、及於軸向D1設置於第1構件36與第2構件38之間的中間構件40。第1構件36包含第1材料。第2構件38包含第2材料。中間構件40包含第3材料。第1材料與第2材料相同。第1材料及第2材料之一例為不鏽鋼。第3材料與第1材料及第2材料不同。第3材料之一例為鋁合金。
凹部28至少部分地由中間構件40所構成。中間構件40具有第1露出面40A及第2露出面40B。一對第1貫通孔26(參照圖3)以貫通第1露出面40A及第2露出面40B之方式形成。第1構件36包含內周面36A。第2構件38包含內周面38A。於該實施形態中,第1凹部28A係由中間構件40之第1露出面40A及第1構件36之內周面36A所構成。即,由中間構件40之第1露出面
40A構成第1凹部28A之底部,由第1構件36之內周面36A構成第1凹部28A之內周面。第2凹部28B係由中間構件40之第2露出面40B及第2構件38之內周面38A所構成。即,由中間構件40之第2露出面40B構成第2凹部28B之底部,由第2構件38之內周面38A構成第2凹部28B之內周面。散熱片30至少部分地由中間構件40所構成。於該實施形態中,散熱片30整體上僅由中間構件40所構成。即,於該實施形態中,凹部28之一部分及散熱片30係由中間構件40所構成。
圖5表示因於外側構件14產生之熱而使碟式煞車轉子10發生移位之狀態。如圖5所示,內側構件12係以因來自外側構件14之導熱而使內側構件12移位至軸向D1之一側(此處為輪圈WF側)之方式連結於外側構件14。因與煞車片之接觸而於外側構件14產生之熱傳遞至內側構件12。詳細而言,內側構件12係以因來自外側構件14之導熱而使連結部18移位至軸向D1之一側之方式連結於外側構件14。
第1構件36於軸向D1具有第1厚度TE1(參照圖4)。第2構件38於軸向D1具有第2厚度TE2(參照圖4)。中間構件40於軸向D1具有第3厚度TE3(參照圖4)。以伴隨外側構件14之發熱而使外側構件14移位至軸向D1之另一側(此處與輪圈WF為相反側)之方式,設定第1厚度TE1及第2厚度TE2。於該實施形態中,第1厚度TE1大於第2厚度TE2。因此,伴隨外側構件14之發熱而使外側構件14移位至軸向D1之輪圈WF之相反側。於該實施形態中,第3厚度TE3大於第1厚度TE1及第2厚度TE2。藉由如此設定包括不鏽鋼的第1構件36及第2構件38之第1厚度TE1及第2厚度TE2、以及包括鋁合金的中間構件40之第3厚度TE3,能夠提昇碟式煞車轉子10之冷卻效率並且能夠輕量地構成碟式煞車轉子10。碟式煞車轉子10藉由外側構件14所
產生之熱之散發而恢復至原來之形狀。
外側構件14所產生之熱傳遞至整個碟式煞車轉子10,並藉由與空氣接觸而散發。於外側構件14中,形成凹部28(第1凹部28A及第2凹部28B)之底部的中間構件40相對於制動面24凹陷,因此,能夠於不與煞車片接觸之狀況下增加外側構件14之表面積。因此,碟式煞車轉子10之冷卻效率提昇。又,藉由於外側構件14形成凹部28,而能夠輕量地構成外側構件14。
圖6係表示內側構件12之輪圈WF側部分的立體圖。連結部18呈臂狀形成,該臂狀具有自安裝部16延伸的基端部42、及於徑向D2上配置於基端部42之相反側的遠端部44。於該實施形態中,連結部18具有自基端部42朝向遠端部44變細的形狀。
連結部18包含面對軸向D1之一側(與輪圈WF為相反側:參照圖3)的第1主面46A、及面對軸向D1之另一側(輪圈WF側)的第2主面46B(參照圖7)。第1主面46A及第2主面46B均朝向安裝部16之中心平面延伸,安裝部16之中心平面朝向徑向D2之外側。再者,第1主面46A及第2主面46B分別位於安裝部16之中心平面相對兩側,且安裝部16之中心平面朝向徑向D2之外側。連結部18包含於軸向D1凹陷之凹部(臂凹部)48。於該實施形態中,凹部48係設置於第2主面46B。凹部48係以於在輪圈WF安裝有安裝部16之狀態(安裝狀態)下與輪圈WF對向之方式形成。凹部48具有於軸向D1貫通凹部48的貫通孔50。於該實施形態中,貫通孔50於軸向D1貫通凹部48之底面48A。
如圖7所示,凹部48係以軸向D1之深度於徑向D2上自外側朝向內側變大之方式形成。凹部48之軸向D1之深度係指軸向D1上之第2主面46B與底面48A之距離。凹部48亦可以軸向D1之深度於徑向D2上自外側朝向內側變小之方式形成。又,連結部18可採用省略凹部48之形態。
安裝部16於軸向D1具有軸向厚度AD。連結部18係以軸向D1之厚度
於徑向D2上自外側朝向內側變大之方式形成。連結部18之軸向D1之厚度係指軸向D1上之第1主面46A與第2主面46B之距離。連結部18於軸向D1具有最大厚度MA。最大厚度MA係定義於基端部42。具體而言,最大厚度MA係指基端部42中之最靠近安裝部16側之部分的軸向D1之厚度。連結部18於軸向D1進而具有最小厚度MI。最小厚度MI係定義於遠端部44。具體而言,最小厚度MI係指遠端部44中之連結於外側構件14之部分的軸向D1之厚度。連結部18亦可以軸向D1之厚度於徑向D2上自外側朝向內側變小之方式形成。於該情形時,最大厚度MA係定義於遠端部44,最小厚度MI係定義於基端部42。
最大厚度MA相對於軸向厚度AD之比率設定為0.7以上。於較佳之例中,最大厚度MA相對於軸向厚度AD之比率設定為0.75以上。最大厚度MA相對於軸向厚度AD之比率設定為0.95以下。於較佳之例中,最大厚度MA相對於軸向厚度AD之比率設定為0.92以下。最小厚度MI相對於軸向厚度AD之比率設定為0.3以上。於較佳之例中,最小厚度MI相對於軸向厚度AD之比率設定為0.36以上。最小厚度MI相對於軸向厚度AD之比率設定為0.4以下。於較佳之例中,最小厚度MI相對於軸向厚度AD之比率設定為0.38以下。
(第2實施形態)
第2實施形態之碟式煞車轉子10與第1實施形態之碟式煞車轉子10之主要不同點在於一對第1貫通孔26與凹部28之關係。如圖8所示,凹部28並未沿一對第1貫通孔26中之一個第1貫通孔26A及另一個第1貫通孔26B兩者之全周而設置。於該實施形態中,凹部28係以將一對第1貫通孔26中之一個第1貫通孔26A與另一個第1貫通孔26B劃分開之方式設置。即,於
一對第1貫通孔26中,一個第1貫通孔26A與另一個第1貫通孔26B由中間構件40予以劃分。
(第3實施形態)
第3實施形態之碟式煞車轉子10與第2實施形態之碟式煞車轉子10之主要不同點在於外側構件14之構成。如圖9所示,外側構件14係以複數對第1貫通孔26沿圓周方向D3排列之方式設置。一對第1貫通孔26係一個第1貫通孔26A及另一個第1貫通孔26B配置於圓周方向D3。於一對第1貫通孔26中,一個第1貫通孔26A係以相對於另一個第1貫通孔26B隔著凹部28線對稱之方式設置。於該實施形態中,於一對第1貫通孔26中,一個第1貫通孔26A與另一個第1貫通孔26B係以相互之形狀及大小相同之方式形成。第3貫通孔34係以於外側構件14中與第1貫通孔26於圓周方向D3排列之方式設置。於該實施形態中,於圓周方向D3上,第3貫通孔34以與一對第1貫通孔26交替排列之方式設置。第3貫通孔34之開口面積小於一對第1貫通孔26之開口面積。
外側構件14進而包含以相對於制動面24於軸向D1凹陷之方式於外側構件14中設置於扣結件22與第1貫通孔26之間的凹處52。凹處52係於外側構件14設置複數個。如圖10所示,凹處52包含第1凹處52A及第2凹處52B。第1凹處52A係以相對於第1制動面24A於軸向D1凹陷之方式設置。第2凹處52B係以相對於第2制動面24B於軸向D1凹陷之方式設置。
凹處52至少部分地由中間構件40所構成。中間構件40進而具有第3露出面40C及第4露出面40D。第1構件36進而包含內周面36B。第2構件38進而包含內周面38B。於該實施形態中,第1凹處52A係由中間構件40之第3露出面40C及第1構件36之內周面36B構成。即,由中間構件40之第3露出
面40C構成第1凹處52A之底部,由第1構件36之內周面36B構成第1凹處52A之內周面。第2凹處52B係由中間構件40之第4露出面40D及第2構件38之內周面38B構成。即,由中間構件40之第4露出面40D構成第2凹處52B之底部,由第2構件38之內周面38B構成第2凹處52B之內周面。除凹部28以外,於外側構件14亦形成凹處52,藉此,碟式煞車轉子10之冷卻效率進一步提昇,而能夠更輕量地構成外側構件14。於第3實施形態之碟式煞車轉子10中,凹部28亦可沿一對第1貫通孔26中之至少一者(一個第1貫通孔26A及另一個第1貫通孔26B中之至少一者)之全周而設置。
(變化例)
上述各實施形態相關之說明係本發明相關之碟式煞車轉子可採取之形態之例示,並不意欲限制其形態。本發明相關之碟式煞車轉子除上述各實施形態以外,例如可採用以下所示之上述各實施形態之變化例、及將相互不矛盾之至少2個變化例組合而成之形態。
‧凹部28之構成能夠任意變更。於第1例中,凹部28之底部係獨立於中間構件40而構成。該底部接合於中間構件40。接合之方法例如為焊接。根據第1例,凹部28之底部之形狀相關之選擇自由度變高。於第2例中,凹部28之底部係由第1構件36構成。於第3例中,凹部28之底部係由第2構件38構成。於第4例中,將凹部28中之第1凹部28A及第2凹部28B中之一者省略。於第5例中,凹部28包含複數個底部。於相鄰之底部之間,設置空間。根據第5例,於凹部28之底部,形成自第1制動面24A及第2制動面24B之一側朝向另一側的空氣流。於第6例中,於凹部28之底部,獨立於一對第1貫通孔26而形成於軸向D1貫通底部之1個或複數個貫通孔。根據第6例,使中間構件40輕量化。於第7例中,於凹部28之底部,形成1
個或複數個凹部。該凹部以不貫通底部之方式相對於底部之表面凹陷。根據第7例,使中間構件40輕量化。於第8例中,於凹部28之底部,形成1個或複數個凸部。根據第8例,使由凹部28產生之散熱性提高。於第9例中,於凹部28之底部之表面,至少部分地設置曲面。曲面包含向軸向D1之外側突出之曲面及向軸向D1之內側凹陷之曲面中之至少一者。根據第9例,使由凹部28產生之散熱性提高。於第10例中,包含第1例~第9例中之能夠組合之至少2個例。
‧連結部18相關之構成能夠任意變更。於第1例中,連結部18獨立於內側構件12及外側構件14而構成。內側構件12包含與連結部18連結之被連結部。外側構件14包含與連結部18連結之被連結部。藉由將連結部與各被連結部連結,而將外側構件14與內側構件12連結。根據第1例,連結部18之形狀相關之自由度變高。於第2例中,連結部18包含於外側構件14中。內側構件12包含與連結部18連結之被連結部。外側構件14之連結部18連結於內側構件12之被連結部,藉此使外側構件14與內側構件12相連結。於第3例中,連結部18之數量為1~4根中之任意數量或6根以上之任意數量。於第4例中,就由在圓周方向D3相鄰之2根連結部18構成之複數組中之至少1組而言,構成該組之2根連結部18之間隔與其他組中之2根連結部18之間隔不同。
‧散熱片30相關之構成能夠任意變更。於第1例中,散熱片30包含複數個第2貫通孔32。根據第1例,使中間構件40輕量化。於第2例中,第1例中之複數個第2貫通孔32於圓周方向D3排列而形成。於第3例中,第1例中之複數個第2貫通孔32於徑向D2排列而形成。於第4例中,第1例中之複數個第2貫通孔32不規則地排列。於第5例中,於圓周方向D3上,於散熱
片30與被連結部20之間設置空間。根據第5例,使中間構件40輕量化。於第6例中,散熱片30不含第2貫通孔32。於第7例中,代替中間構件40或除中間構件40以外,由第1構件36及第2構件38中之至少1者構成散熱片30。於第8例中,散熱片30構成為獨立於外側構件14之構件。
‧第3厚度TE3與第1厚度TE1及第2厚度TE2之關係能夠任意變更。於第1例中,第3厚度TE3與第1厚度TE1及第2厚度TE2相同。於第2例中,第3厚度TE3小於第1厚度TE1及第2厚度TE2。於第3例中,第3厚度TE3小於第1厚度TE1且大於第2厚度TE2。於第4例中,第3厚度TE3大於第1厚度TE1且小於第2厚度TE2。
‧第3貫通孔34相關之構成能夠任意變更。於一例中,外側構件14不含第3貫通孔34。根據該例,外側構件14之散熱性變高。
外側構件14之構成能夠任意變更。於第1例中,外側構件14包含第1構件36及第2構件38且不含中間構件40。於該情形時,第1構件36與第2構件38直接接合。接合之方法例如為焊接。根據第1例,使碟式煞車轉子10輕量化。於第2例中,第1例中之第1構件36及第2構件38一體地構成。此處之一體之構成與第1例不同,係指外側構件14構成為包含第1構件36及第2構件38之單個構件,而不存在第1構件36與第2構件38之接合面。根據第2例,用以製造碟式煞車轉子10之步驟變少。於第3例中,第1構件36之第1材料與第2構件38之第2材料不同。根據第3例,碟式煞車轉子10所具有之性能相關之選擇自由度變高。於第4例中,中間構件40之第3材料與第1材料及第2材料中之至少一者相同。
‧內側構件12與外側構件14之關係能夠任意變更。於第1例中,內側構件12及外側構件14直接接合。接合之方法例如為焊接。根據第1例,構
成碟式煞車轉子10之零件變少。於第2例中,內側構件12及外側構件14一體地構成。此處之一體之構成與第1例不同,係指內側構件12及外側構件14構成為單個構件,而不存在內側構件12與外側構件14之接合面。根據第2例,用以製造碟式煞車轉子10之步驟變少。
12‧‧‧內側構件
14‧‧‧外側構件
16‧‧‧安裝部
18‧‧‧連結部
22‧‧‧扣結件
22A‧‧‧鉚釘
42‧‧‧基端部
44‧‧‧遠端部
46A‧‧‧第1主面
46B‧‧‧第2主面
48‧‧‧凹部
48A‧‧‧底面
50‧‧‧貫通孔
AD‧‧‧軸向厚度
D1‧‧‧軸向
D2‧‧‧徑向
MA‧‧‧最大厚度
MI‧‧‧最小厚度
Claims (18)
- 一種碟式煞車轉子,其係包含自行車在內的小型車輛用之碟式煞車轉子,且具備:內側構件,及相對於上述內側構件設置於上述碟式煞車轉子之徑向外側的外側構件,上述內側構件具有以能夠安裝於上述小型車輛之輪圈之方式構成的安裝部、及將上述安裝部與上述外側構件連結的連結部,上述安裝部於上述碟式煞車轉子之軸向具有軸向厚度,上述連結部於上述軸向具有最大厚度,上述最大厚度相對於上述軸向厚度之比率設定為0.7以上,其中上述連結部包含面對上述軸向之一側的第1主面、及面對上述軸向之另一側的第2主面,且上述第1主面及上述第2主面均朝向上述安裝部之中心平面延伸,上述安裝部之上述中心平面朝向上述徑向之外側。
- 如請求項1之碟式煞車轉子,其中上述連結部形成為臂狀,該臂狀具有自上述安裝部延伸的基端部、及於上述徑向上配置於與上述基端部為相反側的遠端部。
- 如請求項2之碟式煞車轉子,其中上述最大厚度係定義於上述基端部。
- 如請求項2或3之碟式煞車轉子,其中上述連結部於上述軸向具有最小厚度,上述最小厚度係定義於上述遠端部。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碟式煞車轉子,其中上述最大厚度相對於上述軸向厚度之比率設定為0.95以下。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碟式煞車轉子,其中上述連結部於上述軸向具有最小厚度,上述最小厚度相對於上述軸向厚度之比率設定為0.3以上。
- 如請求項6之碟式煞車轉子,其中上述最小厚度相對於上述軸向厚度之比率設定為0.4以下。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碟式煞車轉子,其中上述連結部係以上述軸向之厚度於上述徑向上自外側朝向內側變大之方式形成。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碟式煞車轉子,其中上述連結部具有於上述軸向凹陷之凹部。
- 如請求項9之碟式煞車轉子,其中上述凹部係以於上述安裝部安裝於上述輪圈之狀態下與上述輪圈對向之方式形成。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碟式煞車轉子,其中上述安裝部包含與上述輪圈卡合的細齒。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碟式煞車轉子,其中上述外側構件構成為與上述內側構件為不同個體之構件。
- 如請求項12之碟式煞車轉子,其進而具備將上述內側構件與上述外側構件固定的扣結件。
- 如請求項13之碟式煞車轉子,其中上述扣結件包含鉚釘。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碟式煞車轉子,其中上述內側構件具有複數個上述連結部。
- 一種碟式煞車轉子,其係包含自行車在內的小型車輛用之碟式煞車轉子,且具備:內側構件,及相對於上述內側構件設置於上述碟式煞車轉子之徑向外側的外側構件,上述內側構件具有以能夠安裝於上述小型車輛之輪圈之方式構成的安裝部、及將上述安裝部與上述外側構件連結的連結部,上述安裝部於上述碟式煞車轉子之軸向具有軸向厚度,上述連結部於上述軸向具有最大厚度, 上述最大厚度相對於上述軸向厚度之比率設定為0.7以上,其中上述連結部具有於上述軸向凹陷之凹部,且其中上述凹部具有於上述軸向貫通上述凹部的貫通孔。
- 如請求項16之碟式煞車轉子,其中上述凹部係以上述凹部之上述軸向之深度於上述徑向上自外側朝向內側變大之方式形成。
- 一種碟式煞車轉子,其係包含自行車在內的小型車輛用之碟式煞車轉子,且具備:內側構件,及相對於上述內側構件設置於上述碟式煞車轉子之徑向外側的外側構件,上述內側構件具有以能夠安裝於上述小型車輛之輪圈之方式構成的安裝部、及將上述安裝部與上述外側構件連結的連結部,上述安裝部於上述碟式煞車轉子之軸向具有軸向厚度,上述連結部於上述軸向具有最大厚度,及上述最大厚度相對於上述軸向厚度之比率設定為0.7以上,其中上述連結部包含面對上述軸向之一側的第1主面、及面對上述軸向之另一側的第2主面,且上述第1主面及上述第2主面分別位於上述安裝部之中心平面相對兩側,上述安裝部之上述中心平面朝向上述徑向之外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102017117261.0 | 2017-07-31 | ||
DE102017117261.0 | 2017-07-31 | ||
DE102017117261.0A DE102017117261A1 (de) | 2017-07-31 | 2017-07-31 | Bremsscheibenroto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10189A TW201910189A (zh) | 2019-03-16 |
TWI717614B true TWI717614B (zh) | 2021-02-01 |
Family
ID=65004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21043A TWI717614B (zh) | 2017-07-31 | 2018-06-20 | 碟式煞車轉子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322946B (zh) |
DE (1) | DE102017117261A1 (zh) |
TW (1) | TWI717614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237289A (en) * | 2011-03-02 | 2012-09-16 | Shimano Kk | Disk brake rotor with hollow portions |
US20170204921A1 (en) * | 2016-01-18 | 2017-07-20 | Shimano Inc. | Bicycle disc brake rot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3237A (ja) * | 1981-07-18 | 1983-01-25 | Sadayuki Kotanino | ベンチレ−テツドデイスクプレ−トの製造方法 |
US6349800B1 (en) * | 2000-02-07 | 2002-02-26 | Shimano Inc. | Bicycle disc brake assembly |
-
2017
- 2017-07-31 DE DE102017117261.0A patent/DE102017117261A1/de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06-20 TW TW107121043A patent/TWI717614B/zh active
- 2018-07-26 CN CN201810832229.XA patent/CN10932294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237289A (en) * | 2011-03-02 | 2012-09-16 | Shimano Kk | Disk brake rotor with hollow portions |
US20170204921A1 (en) * | 2016-01-18 | 2017-07-20 | Shimano Inc. | Bicycle disc brake roto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10189A (zh) | 2019-03-16 |
CN109322946A (zh) | 2019-02-12 |
CN109322946B (zh) | 2021-02-05 |
DE102017117261A1 (de) | 2019-01-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17618B (zh) | 碟式剎車回轉件 | |
US8522931B2 (en) | Disk brake rotor | |
US9638277B2 (en) | Bicycle disc brake rotor | |
US9291224B2 (en) | Caliper bodies for disc brakes | |
US8978842B2 (en) | Bicycle disc brake rotor | |
US11274717B2 (en) | Brake rotor assembly | |
KR101964125B1 (ko) | 브레이크 디스크 | |
US9593727B1 (en) | Bicycle disc brake rotor | |
US4641731A (en) | Disc brake for motorcycles | |
TWI714795B (zh) | 自行車碟煞盤 | |
TWI696772B (zh) | 自行車用碟煞碟盤 | |
TWI717614B (zh) | 碟式煞車轉子 | |
US20130240309A1 (en) | Brake Disk Assembly | |
JP6815031B2 (ja) | ディスクローター組立て構造体 | |
KR20210033997A (ko) | 차량 브레이크 | |
JP2009216205A (ja) | ブレーキディスクおよび車両 | |
JP2011094767A (ja) | 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のキャリパボディ | |
JP4736092B2 (ja) |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ロータ | |
JPS5915777Y2 (ja) | 車両用ブレ−キディスクの取付け構造 | |
JPH1122761A (ja) | ブレーキディスク | |
JP3954275B2 (ja) | 車輪支持構造 | |
JP2004060735A (ja) | ブレーキディスク | |
KR20200001675A (ko) | 차량용 브레이크 디스크의 결합구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