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4827B - 烘手裝置 - Google Patents

烘手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4827B
TWI714827B TW107104703A TW107104703A TWI714827B TW I714827 B TWI714827 B TW I714827B TW 107104703 A TW107104703 A TW 107104703A TW 107104703 A TW107104703 A TW 107104703A TW I714827 B TWI714827 B TW I71482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proof wall
hand
water receiving
drainage container
box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4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2090A (zh
Inventor
澤部健司
深谷繕弘
西村茂樹
鈴村晋也
三宅史恭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2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20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48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482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KSANITARY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OILET ACCESSORIES
    • A47K10/00Body-drying implements; Toilet paper; Holders therefor
    • A47K10/48Drying by means of hot ai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烘手裝置包括:底面側水接受部,係被配置於手插入部的下方,並從下方覆蓋手插入部;及底面側防水壁(441、442),係被設置於底面側水接受部的端緣部。底面側防水壁(441、442)包括: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1a),係在從底面側水接受部之端緣部直立的狀態所設置;及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係與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1a)的上端連接,被設置於比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1a)更靠外側,並具有向外的上升坡度。

Description

烘手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用以使洗淨後之濕的手變乾的烘手裝置。
以往,已知藉由將暖風空氣或高速氣流吹在濕的手而使手變乾的烘手裝置。在專利文獻1,揭示一種烘手裝置,該烘手裝置係包括:乾燥室,係可從朝向外部開口之插入口插拔手;噴嘴,係向乾燥室送出空氣;以及風扇馬達,係從噴嘴送出空氣;乾燥室之下方的水接受部由2個元件所構成。又,水接受部係作成可拆下2個元件中至少一個元件的構成,水接受部係將2個元件嵌合所構成,嵌合部形成間隙,成為排水口。
又,水接受部包括:水接受底面,係在乾燥室的下方接受所吹掉之水滴;及水接受返回部,係成壁狀地被豎立於水接受底面的前方。藉由設置水接受返回部,防止水接受底面上之水滴溢出至前方。
【先行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069956號公報
可是,該專利文獻1之水接受返回部係上面的形狀被作成水平面。因此,附著於水接受返回部之上面的水滴係不會流至水接受內面部。而且,在下一位使用者使用烘手裝置時,殘留於水接受返回部之上面的水滴可能藉吹到手的氣流飛散至烘手裝置的外部,而具有弄濕地板或烘手裝置之下方的洗臉台的問題。
又,在從手所吹掉之水滴,因為不僅含有水分,而且含有肥皂或清潔劑的成分、使用者之手的皮脂以及污物,所以在變乾時產生臭味。因此,在殘留於水接受返回部之上面的水滴變乾的情況,具有產生臭味的問題。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而開發的,其目的在於得到一種可提高烘手裝置與周圍之衛生性的烘手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之課題,並達成目的,本發明之烘手裝置包括:箱,係構成外殼之一部分,並包括由可插拔手之處理空間所構成的手插入部;噴嘴,係從手插入部的上方朝向下方噴出氣流;底面側水接受部,係被配置於手插入部的下方,並從下方覆蓋手插入部;以及底面側防水壁,係被設置於底面側水接受部的端緣部。底面側防水壁包括: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係在從底面側水接受部之端緣部直立的狀態所設置;及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係與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的上端連接,被設置於比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更靠外側,並具有向外的上升坡度。
本發明之烘手裝置係具有可提高烘手裝置與周圍之衛生性的效果。
1‧‧‧箱
1a‧‧‧箱之側面
2‧‧‧手插入口
3‧‧‧手插入部
4‧‧‧水接受部
4a‧‧‧背面側水接受部
4b‧‧‧底面側水接受部
5‧‧‧排水口
6‧‧‧排水容器
6a‧‧‧上端部
6b‧‧‧排水容器之側面
6c‧‧‧外框
7‧‧‧底座
8‧‧‧高壓氣流產生裝置
9‧‧‧吸氣口
10‧‧‧吸氣風路
11‧‧‧嵌合構造部
12‧‧‧噴嘴
13‧‧‧排氣風路
14‧‧‧手偵測感測器
15‧‧‧加熱器
16‧‧‧固定固持板
18‧‧‧操作部面板
19a‧‧‧箱卡止突起部
19b‧‧‧排水容器卡止承受部
20‧‧‧維修板
31‧‧‧馬達蓋
32‧‧‧密封構件
32a‧‧‧密封構件前面
37‧‧‧上面開口部
41‧‧‧防水壁
41b‧‧‧固定底面部
41ba、42ba‧‧‧外緣區域
41bb‧‧‧突出部
42b‧‧‧拆裝底面部
42bb‧‧‧防壁構造
43‧‧‧重疊區域
44‧‧‧防水壁
44a‧‧‧防水壁直立部
44b‧‧‧防水壁傾斜部
46‧‧‧蓋部
51、55‧‧‧排水容器重心位置
52‧‧‧排水容器支撐點
53‧‧‧接合處
54‧‧‧排水容器底面
71、75‧‧‧排水容器嵌合部
72、76‧‧‧拆裝底面部嵌合部
77‧‧‧排水容器後部突起部
100‧‧‧烘手裝置
111‧‧‧虛擬垂直面
112‧‧‧虛擬平行面
441、442‧‧‧底面側防水壁
441a、442a‧‧‧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
441b、442b‧‧‧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
443‧‧‧背面側防水壁
443a‧‧‧背面側防水壁直立部
443b‧‧‧背面側防水壁傾斜部
D‧‧‧進深尺寸
α 1、α 3‧‧‧傾斜角度
β 1、β 3‧‧‧傾斜角度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烘手裝置的立體圖。
第2圖係表示在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已拆下排水容器與拆裝底面部之狀態的立體圖。
第3圖係在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之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之沿著側面的剖面圖。
第4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之排水容器與箱之卡止狀態的剖面圖。
第5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之排水容器與拆裝底面部的立體圖。
第6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之水接受部的細節之烘手裝置的縱向剖面圖。
第7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之水接受部的細節之烘手裝置的橫向剖面圖。
第8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之水接受部之其他的形態之主要部的立體圖。
第9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之已連結排水容器與拆裝底面部之狀態的剖面圖。
第10圖係表示在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之連結排水容器與拆裝底面部之前之狀態的剖面圖。
第1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之已從排水容器拆下拆裝底面部之狀態的剖面圖。
第12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之已連結排水容器與拆裝底面部之狀態的剖面圖。
在以下,根據圖面,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此外,不是藉本實施形態來限定本發明。
第1實施形態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烘手裝置100的立體圖。第2圖係表示在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100已拆下排水容器6與拆裝底面部42b之狀態的立體圖。第3圖係在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100之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之沿著側面的剖面圖。第4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100之排水容器6與箱1之卡止狀態的剖面圖。第5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100之排水容器6與拆裝底面部42b的立體圖。此外,在第4圖,省略一部分之元件的記載。在本第1實施形態,前後方向係烘手裝置100之進深方向。在本第1實施形態,左右方向係從正面觀察100之左右方向。
如第1圖至第4圖所示,構成烘手裝置100之外殼的箱1係在為了烘手而在人所站立之烘手裝置100的正面側及側面側具有手插入口2,並作為與手插入口2連續之處理空間,包括手插入部3,作成可插拔手。箱1係在內部收容後述之高壓氣流產生裝置8及未圖示之控制基板的構成部。手插入 部3係在箱1之正面側的下部,作為正面與兩側面被開放之槽狀的凹部所形成,並作成從正面側及兩側面可插拔手。即,手插入部3係藉由正面側與兩側面被開放而形成於箱1之正面的下部之凹部之內側的空間,並係用以烘手的空間。
水接受部4被形成於手插入部3之底部側與後側。水接受部4係被配置於手插入部3的下方,並從下方覆蓋手插入部3。在水接受部4之左右方向及前方的端緣部,被設置利用向前方或上方突出之曲面構成的直立之防水壁44,以免水向手插入部3的側方及前方飛散。
水接受部4係由複數個元件所構成,包括:是背面部之背面側水接受部4a,係在手插入部3的後側具有在烘手裝置100之高度方向所延設的立壁面;及是底面部之底面側水接受部4b,係被設置於手插入部3之底部側。即,水接受部4係從手插入部3的底部側至後側,在沿著烘手裝置100之側面的剖面,被設置成截面L字形。
背面側水接受部4a係被設置於手插入部3的後側。底面側水接受部4b係被分割成固定底面部41b與托盤狀之拆裝底面部42b,該固定底面部41b係與背面側水接受部4a的下部連接,朝向烘手裝置100的正面側延伸,並被固定於箱1,該拆裝底面部42b係覆蓋排水容器6的上端部6a,並被設置成對排水容器6拆裝自如。背面側水接受部4a與固定底面部41b係一體地形成,且構成箱1的一部分。拆裝底面部42b係與排水容器6一起對箱1可拆裝。
拆裝底面部42b係傾斜成從正面側往後側下降, 排水口5被設置於傾斜的下端。在拆裝底面部42b之後側的外緣區域42ba、與在固定底面部41b之前方側的外緣區域41ba係在前後方向重疊,而形成重疊區域43。又,在重疊區域43,外緣區域42ba係在與外緣區域41ba之間具有成為排水口5之間隙的狀態被配置於外緣區域41ba的上方。
即,在固定底面部41b之在左右方向的中央側,被設置向前方突出地延伸的突出部41bb。突出部41bb係對應於外緣區域41ba。在排水容器6被安裝於箱1之狀態,藉由突出部41bb與外緣區域42ba上下地重疊,構成重疊區域43及排水口5。
防水壁44係防止從手所吹掉之水滴、及從手所吹掉並附著於背面側水接受部4a或底面側水接受部4b的水滴向手插入部3之外飛散。防水壁44係被設置於水接受部4的外側全周。第6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100之水接受部4的細節之烘手裝置100的縱向剖面圖。第7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100之水接受部4的細節之烘手裝置100的橫向剖面圖。
防水壁44係在手插入部3之背面側或底面側,包括:防水壁直立部44a,係在從水接受部4之端緣部向上方或前方直立之狀態被設置於水接受部4側;及防水壁傾斜部44b,係與防水壁直立部44a之上端連續,被設置於比防水壁直立部44a更靠外側,並具有向外之上升坡度。防水壁傾斜部44b係在隨著遠離水接受部4而往外側的方向傾斜。防水壁44係在水接受部4之左右及前方之端緣部的全長所設置。
在手插入部3的底面側,包括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1a與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之底面側防水壁441被設置於是底面側水接受部4b之拆裝底面部42b之左右的端緣部。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1a係從底面側水接受部4b之左右的端緣部往上方延伸的第1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係與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1a連續,被設置於比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1a更靠外側,並在隨著在烘手裝置100之高度方向遠離底面側水接受部4b而往外側之方向傾斜的第1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
即,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1a係從與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之邊界在左右方向傾斜成隨著往手插入部3的內部側而下降。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係從底面側防水壁441之外面在左右方向傾斜成隨著往手插入部3的內部側而下降。因此,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1a及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係在左右方向之手插入部3的愈內部側愈向下方傾斜。即,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1a及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係具有向外之上升坡度。
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之上升坡度係比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1a之上升坡度更緩和。換言之,對與烘手裝置100之高度方向垂直的垂直面之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的傾斜角度係比對該垂直面之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1a的傾斜角度更小。即,如第6圖所示,對與烘手裝置100之高度方向垂直的虛擬垂直面111之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的傾斜角度β 1係比對虛擬垂直面111之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1a 的傾斜角度α 1更小。傾斜角度α 1係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1a從虛擬垂直面111傾斜的角度,並係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1a與虛擬垂直面111的夾角。傾斜角度β 1係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從虛擬垂直面111傾斜的角度,並係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與虛擬垂直面111的夾角。此外,亦可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1a係傾斜角度α 1被作成90度,並沿著鉛垂方向所設置。
又,在手插入部3的底面側,包括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2a與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2b之底面側防水壁442被設置於是底面側水接受部4b之拆裝底面部42b之前方的端緣部。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2a係從底面側水接受部4b之前方的端緣部往上方延伸的第2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2b係與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2a連續,被設置於比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2a更靠外側,並在隨著在烘手裝置100之高度方向遠離底面側水接受部4b而往外側之方向傾斜的第2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
底面側防水壁442之傾斜角度的條件係與底面側防水壁441相同。即,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2a係從與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2b之邊界在前後方向傾斜成隨著往手插入部3的內部側而下降。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2b係從底面側防水壁442之外面在前後方向傾斜成隨著往手插入部3的內部側而下降。因此,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2a及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2b係在前後方向之手插入部3的愈內部側愈向下方傾斜。即,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2a及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 442b係具有向外之上升坡度。
又,與底面側防水壁441一樣,對與烘手裝置100之高度方向垂直的垂直面之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2b的傾斜角度係比對該垂直面之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2a的傾斜角度更小。
另一方面,在手插入部3的背面側,包括背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3a與背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3b之背面側防水壁443被設置於是背面側水接受部4a之左右的端緣部。背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3a係從背面側水接受部4a之左右的端緣部往前方延伸。背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3b係與背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3a連續,被設置於比背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3a更靠外側,並在隨著往前方而往外側之方向傾斜。
即,背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3a係從與背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3b之邊界在左右方向傾斜成隨著往手插入部3的內部側而往後方。背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3b係從背面側防水壁443之外面在左右方向傾斜成隨著往手插入部3的內部側而往後方。因此,背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3a及背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3b係在左右方向之手插入部3的愈內部側愈向後方傾斜。背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3b的下部係與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連接。
對與烘手裝置100之高度方向及左右方向平行的平行面之背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3b的傾斜角度係比對該平行面之背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3a的傾斜角度更小。即,如第7圖所示,對與烘手裝置100之高度方向平行的虛擬平行面112 之背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3b的傾斜角度β 3係比對虛擬平行面112之背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3a的傾斜角度α 3更小。傾斜角度α 3係背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3a從虛擬平行面112傾斜的角度,並係背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3a與虛擬平行面112的夾角。傾斜角度β 3係背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3b從虛擬平行面112傾斜的角度,並係背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3b與虛擬平行面112的夾角。此外,亦可背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3a係傾斜角度β 3被作成90度,並沿著前後方向所設置。
藉由防水壁傾斜部44b被設置於防水壁44,從手所吹掉並附著於防水壁傾斜部44b的水係不會停留於防水壁44上,且不會流至箱1的外部,而沿著防水壁傾斜部44b流下至手插入部3之背面側或底面側。附著於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之水滴係藉自重沿著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向下方流下,再沿著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1a,流至是手插入部3之下方的底面側水接受部4b之拆裝底面部42b。流至拆裝底面部42b的水滴係經由排水口5,積存於排水容器6。一樣地,附著於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2b之水滴係藉自重沿著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2b向下方流下,再沿著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2a,流至拆裝底面部42b。流至拆裝底面部42b的水滴係經由排水口5,積存於排水容器6。
又,附著於背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3b之水滴係藉自重向下方移動。背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3b的下部係與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連接。藉此,附著於背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3b之水滴係沿著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向下方流下, 再沿著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及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1a,流至是手插入部3之下方的底面側水接受部4b之拆裝底面部42b。流至拆裝底面部42b的水滴係經由排水口5,積存於排水容器6。
在防水壁44未設置防水壁傾斜部44b的情況,從手所吹掉之水滴停留於防水壁44上,接著使用之使用者將手插入手插入部3,在從噴嘴12吹出氣流時,具有藉吹到手而反彈的氣流而飛散至箱1之外部的可能性。因為在從手所吹掉之水滴,不僅含有水分,而且含有肥皂或清潔劑的成分、使用者之手的皮脂以及污物,所以在變乾時產生臭味。又,烘手裝置係常被設置於商業設施及飲食店之很多人所利用的場所。因此,從手所吹掉之水滴係在烘手裝置100之使用後迅速地在水接受部4流動,並可回收至排水容器6較佳。
烘手裝置100係藉由包括具有上述之構造的防水壁44,可使從手所吹掉並附著於防水壁44之水滴迅速地流至水接受部4,並回收至排水容器6。即,烘手裝置100係可使從手所吹掉並附著於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之水滴、及附著於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2b與背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3b之水滴迅速地流至水接受部4,並回收至排水容器6。
因此,烘手裝置100係可抑制在前一位使用者使用時殘留於防水壁44之上面的水滴藉吹到下一位使用者之手的氣流飛散至烘手裝置100的外部,並可抑制在使用後殘留於防水壁44上的水滴弄濕地板或烘手裝置100之下方的洗臉台。而且,烘手裝置100係可抑制因從手所吹掉並飛散至烘手 裝置100之外部的水滴變乾而引起之臭味的產生。又,烘手裝置100係因為可抑制水滴殘留於防水壁44的上面,所以可抑制因殘留於防水壁44之上面的水滴變乾而引起之臭味的產生。又,烘手裝置100係可抑制接著使用之使用者接觸停留於防水壁44上的水滴。因此,烘手裝置100係可提高烘手裝置100之衛生性與設置烘手裝置100之周圍的衛生性。
又,烘手裝置100係如上述所示,藉由在底面側防水壁441使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之傾斜角度β 1比對虛擬垂直面111之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441a的傾斜角度α 1更小,可使防水壁44之前端部的角度變成緩和。藉此,可緩和使用者之手碰觸防水壁44之端部時的撞擊。烘手裝置100係關於底面側防水壁442及背面側防水壁443,亦藉由使防水壁傾斜部的傾斜角度比防水壁直立部的傾斜角度更小,可得到一樣之效果。
在左右方向,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之寬度係被作成與背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3b之寬度相同。藉此,在背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3b流落的水滴確實地流至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並被回收至排水容器6。又,因為圓滑地連接露出於使用者之視線的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與背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3b,所以手插入部3之設計性提高。
第8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100之水接受部4之其他的形態之主要部的立體圖。如第8圖所示,亦可在左右方向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之寬度係被設置成比背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3b之寬度更寬。在此情況, 因為水滴在是傾斜面之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流動的距離變長,所以對在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流動的水滴被施加更快的加速度。藉此,可使在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441b流動的水滴更迅速地流至水接受部4,並回收至排水容器6。
在水接受部4的下方,貯存從排水口5所滴下之水的排水容器6被設置成對箱1插拔自如。排水容器6係藉由將是箱1之一部分的箱卡止突起部19a卡止於排水容器卡止承受部19b,被固定於箱1。又,在箱1所安裝之排水容器6係藉設置於固定底面部41b之下方的槽承受部81從下方固持後方部分。關於對箱1之排水容器6的拆裝係將後述。
在手插入部3的內面,被施加矽系之潑水性塗層或氟系之潑水性塗層、由氣化鈦所代表之具有親水性之材料的塗層等塗層,或者,被浸漬抗菌劑。因此,手插入部3的內面係污物之附著被減輕,且細菌的繁殖被減少。
在手插入部3的上方,被設置朝向手插入部3將高速空氣吹出至下方的噴嘴12。在噴嘴12之背面側的附近,被設置偵測在手插入部3有無手的手偵測感測器14。在位於比手插入部3更上方之箱1的側面,被配置形成吸氣口9的維修板20。在維修板20之表面的一部分,被設置傾斜面,該傾斜面係隨著從背面側往前面側,而朝向在左右方向之中央側傾斜。而且,藉被設置於傾斜面之前面側的緣部與維修板20的背面之間的間隙構成吸氣口9。
在手插入部3的上方,以構成背面側之烘手裝置100的外殼之底座7與箱1構成箱體狀的空間。底座7係藉固 定固持板16固定於箱1的背面側。在箱體狀的空間內,被裝入:DC(Direct Current)無刷馬達;是氣流產生部之高壓氣流產生裝置8,係由藉DC無刷馬達所轉動的渦輪風扇所構成;以及未圖示之控制電路,係因應於在手偵測感測器14之手的偵測信號,控制高壓氣流產生裝置8之運轉。此外,亦可設置整流子馬達或感應馬達,來替代DC無刷馬達。
又,在箱體狀的空間內,被設置:吸氣風路10,係將高壓氣流產生裝置8之吸氣側與吸氣口9連通;及排氣風路13,係將高壓氣流產生裝置8之排氣側與噴嘴12連通。在排氣風路13的中途並比噴嘴12更上游側,被設置對從高壓氣流產生裝置8所送來之空氣加熱而令變成暖風的加熱器15。
其次,說明噴嘴12與排氣風路13的構成。排氣風路13係藉由在覆蓋高壓氣流產生裝置8之馬達蓋31,經由將從高壓氣流產生裝置8所產生之高速氣流密封的密封構件32,連結噴嘴12所構成,密封構件32係考慮在排氣風路13所配置之加熱器15的發熱,採用耐熱性高之矽樹脂製較佳。馬達蓋31與排氣風路13係以螺絲固定。因此,烘手裝置100係加熱器15及高壓氣流產生裝置8之元件更換變得容易,又亦可長期使用後之打掃排氣風路13內。
排氣風路13係被作成隨著往前方而在下方向傾斜,並在排氣風路13的中途部分,下游側在往後方的方向彎曲之構造。即,排氣風路13係作成隨著從上游側往下游側而在下方傾斜,在排氣風路13之下游側的中途部分在往後方的方向彎曲之構造。而且,上述之噴嘴12被設置於排氣風路13 的下游側。從噴嘴12向手插入部3所吹出的吹出風係按照排氣風路13之下游側的延伸方向,往後方。
因此,在箱1除外之箱1之內部的構成元件中,在前後方向排氣風路13位於最前方。噴嘴12係被設置於排氣風路13朝向後方彎曲後的下游。而且,在箱1的前後方向,在密封構件32是位於前方的面之密封構件前面32a的位置、與噴嘴12的位置係位於大致相同的位置。
箱1之前後方向的尺寸係根據在箱1的內部位於最前方之排氣風路13的位置所決定。依據根據在箱1的內部位於最前方之排氣風路13的位置所決定之箱1之前後方向的尺寸、與噴嘴12的位置,可將箱1之前面與噴嘴12之吹出口的距離構成為最短,噴嘴12被配置於箱1之前面的附近,從噴嘴12所吹出之風係往後方。因此,在手插入部3從手往前面側所吹掉之水滴變少,而對使用者使用方便性佳。而且,藉由將箱1之前面與噴嘴12之吹出口的距離作成10mm以下,在手插入部3從手往前面側所吹掉之水滴變成更少,而對使用者使用方便性更佳。又,在設想使用者為大人的情況,藉由將噴嘴12之吹出口與背面側水接受部4a的距離作成從110mm至約130mm,在手插入部3的內部使用者搓手時風吹到手之整體,且使用者的手不會碰到手插入部3。
烘手裝置100係排氣風路13被配置於比密封構件前面32a更前方,因為從噴嘴12向手插入部3所吹出的吹出風在前後方向從與密封構件前面32a相同的位置往後方下側被吹出,所以可在確保插入手之充分的空間下,將自壁之本體的 突出抑制成最小。又,因為從手所吹掉之水滴係在吹到手後往背面側之背面側水接受部4a被吹掉,所以能以位於手插入部3之下方的水接受部4確實地回收。又,在設想使用者為大人的情況,藉由將箱1之進深尺寸D作成150mm,可得到對使用者使用方便性佳、並可確實地回收水滴之合乎衛生的烘手裝置100。又,藉由將箱1之進深尺寸D作成150mm,烘手裝置100被安裝於壁的情況之自壁的突出量小,而可得到可設置於窄之洗臉處及窄之廁所空間的烘手裝置100。
在前後方向,噴嘴12被配置於比密封構件前面32a更後方的情況,與噴嘴12被配置於與密封構件前面32a相同之位置的情況相比,在前後方向之箱1的前面與噴嘴12之吹出口的距離變成更長。而且,在此情況,手被插入手插入部3,亦從噴嘴12所吹出之吹出風不會吹到手的整體,而有手未充分地變乾的情況。在此情況,係手插入部3中箱1之前面側的區域且吹出風吹不到的區域變寬,而無法使插入手插入部3之手充分地變乾。
在吸氣風路10的前段,除去向高壓氣流產生裝置8所吸入之空氣中的塵埃之樹脂製或金屬製之未圖示的過濾器與維修板20被一體地形成,並在可向箱1之內側的側方拆裝之狀態被安裝。過濾器係可藉對箱1的側面之維修板20的插拔動作拆裝。過濾器的面積係被作成比在與吸氣口9及吸氣風路10的通風方向垂直之方向的截面積更大。此外,亦可過濾器係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過濾器或抗菌過濾器。
亦可吸氣口9係被設置於箱1之背面。在將吸氣口9設置於箱1之背面的情況,吸氣口9被配置於底座7的一部分。藉由將吸氣口9設置於箱1之背面側,烘手裝置100之外觀的設計性提高。
在箱1的上面,被配置未圖示之操作開關部。在操作開關部,被設置:未圖示之電源開關,係進行對控制電路之通電的開閉;及未圖示之操作開關,係切換來自噴嘴12的吹出風之風速的強弱、或進行加熱器15之開閉。
操作開關部係由以下之構件所構成,未圖示之控制基板,係被組裝電源開關與操作開關;及未圖示之操作開關蓋,係被安裝成從上方覆蓋控制基板。操作開關蓋係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成樹脂(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或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之樹脂所構成的樹脂製,並被設置用以操作電源開關與操作開關之未圖示的按鈕。按鈕係在以手按壓按鈕時在上下方向可動的方式成為具有彈性的形狀。操作開關係使用觸覺開關或靜電電容式的開關。
操作開關部係在箱1被固定於吸氣風路10的上方。在箱1,為了在將箱1安裝於底座7時操作開關部出現於箱1的上面而設置上面開口部37。在將箱1安裝於底座7之狀態,成為操作開關部嵌入上面開口部37之構造。箱1與操作開關部係在上面開口部37的周邊位置被固定,並作成可安裝成在上面開口部37與操作開關部之間無間隙。亦可在箱1與操作開關部的固定使用螺絲。
又,操作開關部係藉可開閉地被安裝於箱1的操 作部面板18所覆蓋。說明操作操作開關部之程序。首先,使操作部面板18朝向箱1之在左右方向的外側水平地移動。接著,使操作部面板18以操作部面板18之轉軸為中心向上方轉動,而打開操作部面板18。操作部面板18之轉軸係被作成可在箱1之左右方向移動。在操作部面板18「關閉」之狀態,作成在箱1與操作部面板18之間不會產生間隙的構造。因此,外觀佳,並可防止塵埃侵入及水浸入箱1的內部。又,在打開操作部面板18時,因為需要使操作部面板18朝向箱1之左右方向的外側水平地移動,所以可防止掌握操作方法之維修作業員以外的人玩弄開操作開關部。
在操作開關蓋的上面,被黏貼標籤或塑膠薄膜,表示電源之開閉、吹出風的風速之強弱的切換、以及加熱器15之開閉之狀態表示的說明。又,在操作開關蓋,被設置用以表示烘手裝置100之動作狀態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所露出的開口。因為為了使LED透過而設置於操作開關蓋的開口係藉標籤或塑膠薄膜所覆蓋,所以可防止水浸入或塵埃侵入箱1的內部。
其次,說明對箱1之排水容器6的拆裝。如第2圖所示,在左右之箱之側面1a的下部,被設置向比底面側水接受部4b之固定底面部41b更前方突出並支撐排水容器6的一對箱卡止突起部19a。另一方面,在排水容器6的兩側面之後側的內壁部,被設置箱1的箱卡止突起部19a所嵌入之凹狀的一對排水容器卡止承受部19b。藉由箱1包括箱卡止突起部19a,且排水容器6包括可插入箱卡止突起部19a之排水容器 卡止承受部19b,可在烘手裝置100的前後方向插拔排水容器6,而將排水容器6作成對箱1拆裝自如。
因此,由箱卡止突起部19a與排水容器卡止承受部19b所構成之排水容器6與箱1的嵌合構造之至少一部分被設置於箱1的下部。而且,在烘手裝置100的前後方向,嵌合構造之至少一部分位於比是固定底面部41b與拆裝底面部42b之分割部的排水口5更後方,藉此,以水接受部4所接受之水不會到達位於比是分割部之排水口5更後方的嵌合構造,而可抑制污物的堆積。
在將排水容器6安裝於箱1的情況,箱1之箱卡止突起部19a被嵌入排水容器6的排水容器卡止承受部19b。藉此,如第1圖及第4圖所示,排水容器6係被固定於箱1,而不會從箱1落下。而且,對箱1之排水容器6的拆裝係與底面側水接受部4b之拆裝底面部42b無關,而對箱1獨立地進行。因此,排水容器6係在從排水容器6拆下拆裝底面部42b之狀態,亦可維持仍然對箱1固定之狀態。因此,排水容器6與箱1係作成可藉嵌合構造連結並固定。
在將排水容器6安裝於箱1之狀態,在排水容器卡止承受部19b所插入之箱卡止突起部19a支撐排水容器6之最前面側的點係如第4圖所示,是排水容器支撐點52,該排水容器支撐點52係在箱卡止突起部19a的上面之最前方側的點。
在前後方向之箱卡止突起部19a的長度係在將排水容器6安裝於箱1之狀態,被設定成在比是排水容器6之重心位置的排水容器重心位置51更前方側支撐排水容器6的長 度。藉由採用該構造,在將排水容器6安裝於箱1之狀態,排水容器重心位置51係位於比箱卡止突起部19a的排水容器支撐點52更後方側。藉此,烘手裝置100係可防止排水容器6的前方側被安裝成向下方傾斜。
又,如第1圖所示,排水容器之側面6b與箱1之側面1a的接合處53係露出於使用者的視線。烘手裝置100係藉由防止排水容器6被安裝成在前方側向下方傾斜,可防止由不正確之安裝狀態所引起之外觀之設計性的降低。
又,係排水容器6之底面的排水容器底面54係被作成具有後方側下降之傾斜的傾斜形狀。又,在排水容器底面54之後方側的區域係為了對箱1的安裝,作成在將排水容器6安裝於箱1之狀態成為水平的水平形狀。排水容器底面54的傾斜形狀係作成在前後方向,從排水容器6之正面側繼續至排水容器重心位置51的形狀,或從排水容器6之正面側繼續至在後方越過排水容器重心位置51之位置的形狀。
而且,藉由調整在排水容器底面54之作成傾斜形狀的區域、與在排水容器底面54之作成水平形狀的區域之在將排水容器6安裝於箱1之狀態的高度位置,即在鉛垂方向的位置,在水積存於排水容器6的情況,在前後方向積存於比排水容器重心位置51更後方之水的容積比積存於比排水容器重心位置51更前方之水的容積更大。即,在水積存於排水容器6之狀態的排水容器重心位置55係移至比水未積存於排水容器6之空的狀態更後方側。藉由採用該構造,在將排水容器6安裝於箱1之狀態,在水積存於排水容器6的狀態之排水容器6 的重心位置位於比箱卡止突起部19a之排水容器支撐點52更後方側。藉此,烘手裝置100係可防止排水容器6被安裝成在前方側向下方傾斜。
又,烘手裝置100係因為如上述所示在水積存於排水容器6的狀態亦排水容器6不會在前方側向下方傾斜,所以不會因水積存於排水容器6而接合處53傾斜。藉此,烘手裝置100係可在排水容器的側面6b與箱1之間不會產生間隙下,將排水容器6安裝於箱1。
另一方面,在從箱1拆下排水容器6的情況,藉由向前方拉排水容器6,從排水容器6的排水容器卡止承受部19b拔出箱1的箱卡止突起部19a。藉此,可設定成已從箱1拆下排水容器6之狀態。
又,在拆裝底面部42b之左右的端緣部,被設置由防水壁44所構成之防壁構造42bb,並覆蓋箱1之箱卡止突起部19a與排水容器6之排水容器卡止承受部19b的接合處。藉此,可減少因繼續使用而污物逐漸地附著之在箱1之箱卡止突起部19a與排水容器6之排水容器卡止承受部19b的接合處之污物的累積。
其次,說明對排水容器6之拆裝底面部42b的拆裝。第9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100之已連結排水容器6與拆裝底面部42b之狀態的剖面圖。第10圖係表示在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100之連結排水容器6與拆裝底面部42b之前之狀態的剖面圖。第1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100之已從排水容器6拆下 拆裝底面部42b之狀態的剖面圖。第12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烘手裝置100之已連結排水容器6與拆裝底面部42b之狀態的剖面圖。
拆裝底面部42b係對排水容器6被安裝於上方。拆裝底面部42b係被作成對排水容器6單獨地拆裝自如,並作成可從排水容器6的後側插拔。即,在拆裝底面部42b的防壁構造42bb之上端的外周部係具有與排水容器6之上端部同等的形狀及尺寸。又,防壁構造42bb的上端之在外周緣部的下面部係具有與排水容器6之上端部對應的形狀。因此,藉由拆裝底面部42b之外周緣部的下面部嵌入排水容器6的上端部6a,將拆裝底面部42b固定於排水容器6上。因此,排水容器6與拆裝底面部42b係被作成可藉嵌合構造連結並固定。而且,拆裝底面部42b係被作成在從箱1拆下排水容器6之狀態對排水容器6拆裝自如。
又,在排水容器6之左右之內壁的上部,被設置與從排水容器6的後側令滑動並被安裝之拆裝底面部42b嵌合的排水容器嵌合部71。排水容器嵌合部71的形狀係前後方向的長度比上下方向的長度更長。即,排水容器嵌合部71係進深方向的長度比高度方向的長度更長。排水容器嵌合部71之後側之下部的角部係為了易將拆裝底面部42b插入而被加工倒角。又,在排水容器6的前方側之內壁的上部,被設置排水容器嵌合部75。
在拆裝底面部42b,將與排水容器嵌合部71嵌合之拆裝底面部嵌合部72設置於拆裝底面部42b之外側的側 面。拆裝底面部嵌合部72的形狀係前後方向的長度比上下方向的長度更長。即,拆裝底面部嵌合部72係進深方向的長度比高度方向的長度更長。拆裝底面部嵌合部72之前方側之上部的角部係為了易插入排水容器6而被加工倒角。又,在拆裝底面部42b的前方側,被設置與排水容器嵌合部75嵌合的拆裝底面部嵌合部76。
在連結排水容器6與拆裝底面部42b時,作成將在防壁構造42bb的上端之外周緣部的下面部載置於排水容器之側面6b的上端部6a上,使拆裝底面部42b從排水容器6的後側往前方側水平地滑動並令連結。即,作成將在拆裝底面部42b之左右的外周區域的下面部載置於排水容器之側面6b的上端部6a上,使拆裝底面部42b從排水容器6的後側往前方側水平地滑動並令連結。
在排水容器6與拆裝底面部42b已連結之狀態,在排水容器之側面6b之內壁的上部所設置之排水容器嵌合部71的下部,被配置設置於拆裝底面部42b的拆裝底面部嵌合部72,排水容器嵌合部71與拆裝底面部嵌合部72相嵌合。又,設置於拆裝底面部42b之拆裝底面部嵌合部76與在排水容器6的前方側之內壁的上部所設置之排水容器嵌合部75的下部抵接,排水容器嵌合部75與拆裝底面部嵌合部76相嵌合。藉此,在排水容器6的上下方向固定排水容器6與拆裝底面部42b,防止拆裝底面部42b的晃動。
在拆下拆裝底面部42b時,從箱1拆下排水容器6後,使拆裝底面部42b向排水容器6的後側滑動,藉此,可從 排水容器6拆下拆裝底面部42b。
如上述所示,烘手裝置100係被作成無法從排水容器6向上方拆下拆裝底面部42b之構造。因此,在使用烘手裝置100時,衝撞手之氣流往背面側水接受部4a流動,再沿著背面側水接受部4a,流入將間隙設置於固定底面部41b與拆裝底面部42b之分割部所構成的排水口5。可是,烘手裝置100係因為無法從排水容器6向上方拆下拆裝底面部42b,所以防止因流入排水口5之氣流的風壓而拆裝底面部42b向上方浮起。
在排水容器6的後側,如第2圖至第11圖所示,被設置從上面向上方突出的排水容器後部突起部77。排水容器後部突起部77係從在排水容器6之後側所設置的背面側之外框6c的上面向上方突出並被配置2個。排水容器後部突起部77係從蓋部46的上面在背面側之外框6c上所設置,該蓋部46係從背面側之外框6c的內壁向前方突出並覆蓋在排水容器6之後側的區域。排水容器後部突起部77係在將排水容器6安裝於箱1之狀態,被設置於係比由箱卡止突起部19a與排水容器卡止承受部19b所構成之排水容器6與箱1的嵌合構造更後方,並成為固定底面部41b之下部的位置。而且,排水容器後部突起部77的上面係在將排水容器6安裝於箱1之狀態,與固定底面部41b之背側,即固定底面部41b的下面接觸。即,排水容器後部突起部77的上面係在比排水容器卡止承受部19b更後方與固定底面部41b的下面接觸。
在將拆裝底面部42b與排水容器6安裝於箱1之 狀態打掃的情況,進行以濕的抹布擦拭拆裝底面部42b與排水容器6的擦拭打掃。在此時,負載從拆裝底面部42b的上面朝向下方作用,在排水容器6亦負載作用於下方。在烘手裝置100,在將排水容器6安裝於箱1之狀態,藉由排水容器後部突起部77的上面與固定底面部41b之背側,即固定底面部41b之背側的下面接觸,將排水容器6固定於固定底面部41b的下面。藉此,在箱1所安裝之排水容器6係被作成無晃動之狀態。
因此,烘手裝置100係在將排水容器6安裝於箱1之狀態,在排水容器6負載作用於下方,亦排水容器6不會晃動,而可輕鬆地擦拭打掃。又,因為在將排水容器6安裝於箱1之狀態,在排水容器6負載作用於下方,亦排水容器6不會晃動,所以可防止在烘手裝置100的側面側之箱的側面1a與排水容器之側面6b的接合處53產生間隙。又,藉由排水容器後部突起部77的上面與固定底面部41b之背側的下面接觸,在對箱1安裝排水容器6時之安裝強度增加。藉此,即使在排水容器6滿水位時,亦排水容器6係不會傾斜。因此,烘手裝置100係可提高對箱1可拆裝之排水容器6與箱1之連結的可靠性。
又,排水容器後部突起部77的上面係成為圓形或四角形。而且,排水容器後部突起部77係以排水容器6的後側之左右的外框之寬度的範圍內之窄的寬度所形成。即,排水容器後部突起部77的面積係被作成遠小於固定底面部41b之下面的面積。
排水容器6與拆裝底面部42b係藉排水容器嵌合 部71與拆裝底面部嵌合部72之嵌合、及排水容器嵌合部75與拆裝底面部嵌合部76之嵌合所連結。而且,在將排水容器6安裝於箱1之狀態,排水容器後部突起部77就與固定底面部41b之下面接觸。
作成僅排水容器後部突起部77與固定底面部41b之下面接觸,且排水容器後部突起部77的面積遠小於固定底面部41b之下面的面積,藉此,在插拔排水容器6時亦與固定底面部41b之下面的摩擦變小。藉此,排水容器後部突起部77與固定底面部41b之下面的接觸對排水容器6的插入性無不良影響。因此,烘手裝置100係在拆裝底面部42b不會卡在固定底面部41b的下面下,可對箱1插拔排水容器6。
又,在將排水容器6安裝於箱1之狀態,拆裝底面部42b係與固定底面部41b分開。因此,烘手裝置100係在對箱1插拔排水容器6時,亦拆裝底面部42b與固定底面部41b不會摩擦,而拆裝底面部42b與固定底面部41b對排水容器6的插入性無不良影響。
又,藉由設置複數個排水容器後部突起部77,藉固定底面部41b的下面堅固地固定排水容器6,而在對箱1安裝排水容器6時之安裝強度增加。
又,因為即使在排水容器後部突起部77與固定底面部41b的下面接觸,或因製造時的尺寸公差而在排水容器後部突起部77與固定底面部41b的下面之間產生間隙的情況亦成為幾乎無間隙之構造,所以可無晃動地進行圓滑的插拔。
又,即使在因小孩玩弄地懸吊於排水容器6、或過 度地向下方推排水容器6的情況,亦藉由設置排水容器後部突起部77,可防止排水容器6的前方部分向下方傾斜。
又,排水容器後部突起部77係被作成上面為圓形或四角形且高度低的形狀。藉此,排水容器後部突起部77係即使在因玩弄等而在排水容器6負載被施加於下方的情況,亦不會發生折斷或損壞,又即使在重複地插拔排水容器6的情況亦不會發生損壞。
因此,烘手裝置100係不必從箱1拆下排水容器6,就可輕鬆地擦拭打掃隨著繼續使用而污物易積存且易進入使用者之視線的拆裝底面部42b。
又,烘手裝置100係在從箱1拆下排水容器6後,再從排水容器6拆下拆裝底面部42b,可易於打掃。因此,在丟棄積存於排水容器6之水時,從排水容器6拆下拆裝底面部42b,可易於打掃。
其次,說明在烘手裝置100之水滴的回收。使用者將手插入手插入部3時,高壓氣流產生裝置8動作,而從噴嘴孔12吹出高速空氣。藉此,藉高速空氣從手吹掉水滴。從手所吹掉之水滴係由水接受部4所接受。如上述所示,在水接受部4之底面側水接受部4b,係在重疊區域43,被設置是在拆裝底面部42b之後側的外緣區域42ba、與在固定底面部41b之前方側的外緣區域41ba之間的間隙之排水口5。
以水接受部4所接受之水滴係被送至排水口5。並由被配置於水接受部4之下方的排水容器6回收。拆裝底面部42b所擋住的水滴係在拆裝底面部42b上流動並到達排水口 5,再從排水口5滴下至排水容器6。另一方面,固定底面部41b所擋住的水滴係向前方流動並到達排水口5,再從排水口5滴下至排水容器6。又,背面側水接受部4a所擋住的水滴係流至固定底面部41b,在固定底面部41b向前方流動並到達排水口5,再從排水口5滴下至排水容器6。依此方式,以水接受部4所接受之水滴係通過是在底面側水接受部4b之固定底面部41b與拆裝底面部42b的分割部所設置之間隙的排水口5,被導向排水容器6。
因此,可抑制污物堆積於在底面側水接受部4b之固定底面部41b與拆裝底面部42b的分割部。即,藉由將間隙設置於固定底面部41b與拆裝底面部42b的分割部並作為排水口5,因為以水滴沖走分割部的污物,所以可抑制污物堆積於分割部。又,固定底面部41b與拆裝底面部42b係未被直接地固定,因為固定底面部41b與拆裝底面部42b不是藉嵌合構造所固定之構造,所以底面側水接受部4b的形狀變成簡單,而打掃性提高。
又,在以水接受部4所接受之水滴流至排水容器6的過程中,污物易積存於底面側水接受部4b。底面側水接受部4b係主要露出於使用者之視線,在打掃頻率少的情況有損美觀。
此處,拆裝底面部42b係不是對箱1拆裝,而如上述所示,作成在排水容器6上單獨地拆裝的構成。藉此,拆裝底面部42b係不使用工具亦可單獨地易於拆下。因此,烘手裝置100係因為拆下污物易積存而必須頻繁地打掃之拆裝底面 部42b而可易於打掃,所以可保持水接受部4之衛生性及清潔性,又水接受部4之清潔性及維修性提高。此外,對排水容器6之拆裝底面部42b的固定方法係除了嵌合構造以外,是爪構造,亦可得到相同之效果。
又,藉由從箱1拆下排水容器6,可易於打掃固定底面部41b。因此,在烘手時所飛散的水滴係附著於固定底面部41b,繼續使用時污物逐漸地附著,但是可易於打掃固定底面部41b。
又,拆裝底面部42b係由排水容器6所支撐,與固定底面部41b係未被固定。而且,如上述所示,排水容器6係由箱1直接支撐。藉此,即使在排水容器6之滿水位時積存於排水容器6之水的重量變重的情況,亦因為力不會直接作用於拆裝底面部42b與固定底面部41b,所以可簡化分割部之構造,而可提高水接受部4的打掃性。
又,藉由採用拆裝底面部42b與固定底面部41b係不被卡止之構造,因為能以凹凸少之簡單的形狀構成拆裝底面部42b及固定底面部41b,所以底面側水接受部4b之打掃變得容易。
又,烘手裝置100係作成使污物易積存之拆裝底面部42b不卡止於箱1,而令卡止於排水容器6之構造。而且,用以使拆裝底面部42b與排水容器6嵌合並卡止的嵌合構造部11被設置於拆裝底面部42b之外周緣部的下部。即,烘手裝置100係作成嵌合構造部11面向烘手裝置100之外裝面的構成。藉此構成,烘手裝置100係可將在因繼續使用而污物逐漸地附 著之元件的接合處,即是拆裝底面部42b與排水容器6之接合處的嵌合構造部11配置於面向水滴直接吹掉之手插入部3的區域外。因此,烘手裝置100係因為以底面側水接受部4b所接受之水不會到達嵌合構造部11,所以可抑制污物堆積於嵌合構造部11,打掃頻率少,亦可保持底面側水接受部4b之周邊的美觀。
又,藉配置於排水容器6之上方的拆裝底面部42b,可對使用者之來自上方的視線遮住用以卡止因繼續使用而污物逐漸地附著之拆裝底面部42b的嵌合構造部11。藉此,可減輕由底面側水接受部4b之周邊的外觀所引起之使用者不想將手插入手插入部3的不舒適感。
又,水接受部4係由背面側水接受部4a與底面側水接受部4b之2個元件所構成,分割部被作成一處。一般,元件之分割部係污物易推積。可是,水接受部4係因為分割部為一處,所以可使污物之堆積處減至最低限度。
又,在水接受部4之左右方向及前方的端緣部,被設置藉向前方或上方突出之曲面構成的直立所構成之防水壁44。而且,排水容器6與箱1之嵌合構造係被設置於防水壁44的下部,因此,以防水壁44所擋住的水滴係迅速地流至拆裝底面部42b或固定底面部41b,再通過排水口5,被導向排水容器6。藉此,以防水壁44所擋住的水滴係難到達排水容器6與箱1的嵌合構造,而可抑制污物堆積於嵌合構造。
如上述所示,本第1實施形態之烘手裝置100係藉由在水接受部4的端緣部包括具有防水壁直立部44a與防水 壁傾斜部44b的防水壁44,可使從手所吹掉並附著於防水壁44之水滴迅速地流至水接受部4,並由排水容器6回收。藉此,烘手裝置100係可抑制殘留於防水壁44之上面的水滴藉碰撞使用者之手的氣流飛散至烘手裝置100的外部。藉此,烘手裝置100係可抑制在使用後殘留於防水壁44上的水滴弄濕地板或烘手裝置100之下方的洗臉台、及從烘手裝置100弄濕地板或洗臉台的水滴變乾所引起之臭味的產生。
又,烘手裝置100係因為可抑制水滴殘留於防水壁44之上面,所以可抑制由殘留於防水壁44之上面的水滴變乾所引起之臭味的產生。
因此,烘手裝置100係可提高烘手裝置100之衛生性、與設置烘手裝置100之周圍的衛生性。
以上之實施形態所示的構成係表示本發明之內容的一例,亦可能與別的周知之技術組合,亦可能在不超出本發明之主旨的範圍,省略或變更構成之一部分。
6‧‧‧排水容器
6b‧‧‧排水容器之側面
6c‧‧‧外框
19b‧‧‧排水容器卡止承受部
42b‧‧‧拆裝底面部
41、44‧‧‧防水壁
46‧‧‧蓋部
77‧‧‧排水容器後部突起部
441、442‧‧‧底面側防水壁
441a、442a‧‧‧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
441b、442b‧‧‧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

Claims (7)

  1. 一種烘手裝置,其特徵為包括:箱,係構成外殼之一部分,並包括由可插拔手之處理空間所構成的手插入部;噴嘴,係從該手插入部的上方朝向下方噴出氣流;底面側水接受部,係被配置於該手插入部的下方,並從下方覆蓋該手插入部;以及底面側防水壁,係被設置於該底面側水接受部的端緣部;該底面側防水壁係,不設置垂直於該箱的高度方向之垂直面,包括: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係在從該底面側水接受部之端緣部直立的狀態所設置;及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係與該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的上端連接,被設置於比該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更靠外側,並具有向外的上升坡度;該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具有向外的上升坡度;該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的上升坡度係比該底面側防水壁直立部的上升坡度更緩和。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烘手裝置,其中該底面側防水壁係在該底面側水接受部之左右及前方之該端緣部的全長所設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烘手裝置,其中具有被配置該手插入部之後方的背面側水接受部;具有背面側防水壁,其包括: 背面側防水壁直立部,係從該背面側水接受部的端緣部朝向前方延伸;及背面側防水壁傾斜部,係與該背面側防水壁直立部連接,並被設置於比該背面側防水壁直立部更靠外側,在隨著接近前方而接近外側的方向傾斜,並在下部與該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連接;在該烘手裝置之左右方向,該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之寬度係與該背面側防水壁傾斜部之寬度相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烘手裝置,其中具有被配置該手插入部之後方的背面側水接受部;具有背面側防水壁,其包括:背面側防水壁直立部,係從該背面側水接受部的端緣部朝向前方延伸;及背面側防水壁傾斜部,係與該背面側防水壁直立部連接,並被設置於比該背面側防水壁直立部更靠外側,在隨著接近前方而接近外側的方向傾斜,並在下部與該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連接;在該烘手裝置之左右方向,該底面側防水壁傾斜部之寬度係比該背面側防水壁傾斜部之寬度更寬。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烘手裝置,其中該箱之進深係150mm以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烘手裝置,其中該箱之進深係150mm以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烘手裝置,其中該箱之進深係 150mm以下。
TW107104703A 2017-08-17 2018-02-09 烘手裝置 TWI7148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29560 2017-08-17
WOPCT/JP2017/029560 2017-08-17
PCT/JP2017/029560 WO2019035202A1 (ja) 2017-08-17 2017-08-17 手乾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2090A TW201912090A (zh) 2019-04-01
TWI714827B true TWI714827B (zh) 2021-01-01

Family

ID=65362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4703A TWI714827B (zh) 2017-08-17 2018-02-09 烘手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00341B2 (zh)
TW (1) TWI714827B (zh)
WO (1) WO2019035202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69956B1 (ja) * 2007-01-23 2008-04-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手乾燥装置
WO2008090691A1 (ja) * 2007-01-23 2008-07-31 Panasonic Corporation 手乾燥装置
JP2013022226A (ja) * 2011-07-21 2013-02-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手乾燥装置
WO2017081728A1 (ja) * 2015-11-09 2017-05-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手乾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5495U (zh) * 1990-05-26 1992-02-07
JP6103468B2 (ja) * 2012-11-01 2017-03-29 Toto株式会社 手乾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69956B1 (ja) * 2007-01-23 2008-04-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手乾燥装置
WO2008090691A1 (ja) * 2007-01-23 2008-07-31 Panasonic Corporation 手乾燥装置
JP2013022226A (ja) * 2011-07-21 2013-02-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手乾燥装置
WO2017081728A1 (ja) * 2015-11-09 2017-05-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手乾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35202A1 (ja) 2019-02-21
TW201912090A (zh) 2019-04-01
JP6800341B2 (ja) 2020-12-16
JPWO2019035202A1 (ja) 2019-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079524A1 (en) Hand dryer
CN109528111A (zh) 基站
KR20070105055A (ko) 식기 세척기
JP5836380B2 (ja) 手乾燥装置
TWI714827B (zh) 烘手裝置
JP6727434B2 (ja) 手乾燥装置
JP6704528B2 (ja) 手乾燥装置
JP2005329266A (ja) 手乾燥装置
TWI676455B (zh) 烘手裝置
TWI671050B (zh) 烘手裝置
JP6833306B2 (ja) 布団用電気掃除機
RU2414165C2 (ru) Крепеж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алфетки пылесоса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JP4579196B2 (ja) 手乾燥装置
JP2008246055A (ja) 手乾燥装置
JP6719864B2 (ja) 電気掃除機
TW201912091A (zh) 烘手裝置
JP2006043085A (ja) 手乾燥装置
JP6944435B2 (ja) 電気掃除機
JP4831126B2 (ja) 食器洗い乾燥機
JP6115891B2 (ja) 手乾燥装置
JP2010273781A (ja) 手乾燥装置
JP2006167077A (ja) 手乾燥装置
JP2006187435A (ja) 手乾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