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7492B - 顯示面板、顯示裝置及顯示面板的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顯示面板、顯示裝置及顯示面板的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7492B
TWI707492B TW108120271A TW108120271A TWI707492B TW I707492 B TWI707492 B TW I707492B TW 108120271 A TW108120271 A TW 108120271A TW 108120271 A TW108120271 A TW 108120271A TW I707492 B TWI707492 B TW I70749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layer
signal line
substrate body
display panel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0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1170A (zh
Inventor
李新國
馬永達
郝學光
吳新銀
喬勇
Original Assignee
中國商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商北京京東方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國商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商北京京東方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國商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1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1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7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749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5Flexible substrates, e.g. plastics, organic fil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8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hree-electrod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1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or structure of the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H01L27/124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for preventing breakage, peeling or short circuit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rinting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公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包括:顯示區域以及位於所述顯示區域之外的可折彎區域;所述可折彎區域包括:位於基板本體上的第一絕緣層和第二絕緣層,所述第二絕緣層位於所述第一絕緣層遠離所述基板本體的一側;第一信號線,位於所述第一絕緣層與所述第二絕緣層之間,所述第一信號線上設置有第一過孔,所述第二絕緣層的一部分穿過所述第一過孔與所述第一絕緣層連接。該顯示面板將信號線設置在兩個絕緣層之間,能夠降低信號線與絕緣層的分離難度。

Description

顯示面板、顯示裝置及顯示面板的製作方法
本申請要求於2018年11月26日遞交的中國專利申請第201821951977.1號的優先權,在此全文引用上述中國專利申請公開的內容以作為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公開涉及一種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柔性顯示技術是近幾年來顯示技術領域的研究熱點,因其具有輕薄、良好抗震性和良好抗衝擊特性等優點而被廣泛應用。
對於柔性顯示面板,由於顯示面板在使用時利用柔性特點,需要經常性地被反復彎折,而彎折區域通常佈設有信號線,反復地彎折容易造成信號線與絕緣層之間的層間分離,使得彎折時信號線局部受力不均,引起斷裂,進而造成信號線之間短路,顯示面板損壞。尤其對於為非顯示區域的折彎區域,顯示區域上的各信號線的引出線均集中於該區域,信號引出線的設置密度較大,該區域的反復彎折更容易造成信號線之間的短路。
本公開技術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用於解決現有技術柔性的顯示面板,反復地彎折容易造成信號線與絕緣層之間的層間分離,進而信號線之間容易短路的問題。
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包括:顯示區域以及位於所述顯示區域之外的可折彎區域;所述可折彎區域包括:位於基板本體上的第一絕緣層和第二絕緣層,所述第二絕緣層位於所述第一絕緣層遠離所述基板本體的一側;第一信號線,位於所述第一絕緣層與所述第二絕緣層之間,所述第一信號線上設置有第一過孔,所述第一絕緣層和所述第二絕緣層至少通過所述第一過孔彼此連接。
在一些示例中,顯示面板還包括:第三絕緣層,位於所述第二絕緣層的遠離所述基板本體的一側;第二信號線,位於所述第二絕緣層與所述第三絕緣層之間,所述第二信號線上設置有第二過孔,所述第三絕緣層的一部分穿過所述第二過孔與所述第二絕緣層連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信號線與所述第二信號線的數量分別為多個,其中每一所述第二信號線在多個所述第一信號線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於相鄰兩個所述第一信號線之間。
在一些示例中,每一所述第一信號線在多個所述第二信號線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於相鄰兩個所述第二信號線之間。
在一些示例中,在所述可折彎區域處於平坦狀態的情況下,所述第一信號線和/或所述第二信號線在所述基板本體上的正投影沿平行於所述基板本體的第一方向呈波浪形延伸,所述第一信號線和/或所述第二信號線沿平行於所述基板本體且與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排列。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信號線和/或所述第二信號線在垂直於所述第一方向的每一截面上的寬度均相等。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信號線上設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個所述第一過孔,且每一所述第一過孔的中心到所述第一信號線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相對兩邊緣的距離均為第一距離值;所述第二信號線上設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個所述第二過孔,且每一所述第二過孔的中心到所述第二信號線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相對兩邊緣的距離均為第二距離值。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過孔和/或所述第二過孔形成為錐形孔,所述錐形孔遠離所述基板本體的一端的孔徑大於所述錐形孔靠近所述基板本體的一端的孔徑。
在一些示例中,在垂直於所述基板本體的截面上,所述錐形孔的內壁面與所述基板本體之間的角度位於15度至85度之間。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絕緣層位於所述第一過孔內的部分和/或所述第二絕緣層位於所述第二過孔內的部分,遠離所述基板本體的第一位置處的截面寬度大於靠近所述基板本體的第二位置處的截面寬度。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絕緣層位於所述第一過孔內的部分,與所述第一過孔的內壁接觸連接;和/或所述第三絕緣層位於所述第二過孔內的部分,與所述第二過孔的內壁接觸連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基板本體上設置有位於所述顯示區域內的薄膜電晶體,所述薄膜電晶體與所述第一信號線位於所述基板本體的同一側,所述顯示區域之外的區域包括信號扇出區域,其中所述可折彎區域位於所述信號扇出區域。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薄膜電晶體位於所述第二絕緣層遠離所述基板本體的一側。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可折彎區域在所述信號扇出區域內,位於所述顯示區域與所述基板本體上所設置的連接端子之間的位置。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信號線通過第三過孔與所述顯示區域的資料線或閘線連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信號線為多個,多個所述第一信號線中的部分所述第一信號線為閘線引出線,另一部分所述第一信號線為資料線引出線;所述第二信號線為多個,多個所述第二信號線中的部分所述第二信號線為閘線引出線,另一部分所述第二信號線為資料線引出線。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基板本體至少在所述可折彎區域內的部分為柔性的。
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任一項所述的顯示面板。
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的製作方法,所述顯示面板包括顯示區域和顯示區域之外的可折彎區域,所述方法包括:在基板本體上形成第一絕緣層;在所述第一絕緣層上形成第一信號線,並在所述第一信號線上形成第一過孔;在所述第一絕緣層和所述第一信號線上形成第二絕緣層,所述第一絕緣層和所述第二絕緣層至少通過所述第一過孔彼此連接,其中,所述第一絕緣層、所述第一信號線和所述第二絕緣層至少位於所述可折彎區域中。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製作方法還包括:在所述第二絕緣層上形成第二信號線,在所述第二信號線上形成第二過孔;在所述第二絕緣層和所述第二信號線上形成第三絕緣層,所述第二絕緣層和所述第三絕緣層至少通過所述第二過孔彼此連接,其中,所述第二信號線和所述第三絕緣層至少位於所述可折彎區域中。
本公開實施例所述顯示面板,在可折彎區域將信號線設置在兩個絕緣層之間,形成為金屬線與絕緣層的夾層結構,並通過信號線上的過孔使得兩個絕緣層之間連接,以增大信號線與兩個絕緣層之間的附著力,降低信號線與絕緣層的分離難度,解決現有技術柔性的顯示面板,容易造成信號線與絕緣層之間層間分離的問題。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所描述的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無需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為解決現有技術柔性的顯示面板,反復地彎折容易造成信號線與絕緣層之間的層間分離,進而信號線之間容易短路的問題,本公開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通過在可折彎區域,將信號線設置在兩個絕緣層之間,形成為金屬線與絕緣層的夾層結構,並通過信號線上的過孔形成兩個絕緣層之間的連接,以增大信號線與兩個絕緣層之間的附著力,降低信號線與絕緣層的分離難度,解決現有技術柔性的顯示面板,容易造成信號線與絕緣層之間層間分離的問題。
圖1為本公開第一實施例所述顯示面板的立體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公開第一實施例所述顯示面板部分剖面結構示意圖。參閱圖1和圖2所示,本公開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包括:柔性的基板本體100;以及設置於基板本體100的第一面110上的用於控制顯示的薄膜電晶體200。基板本體100的第一面110上,薄膜電晶體200的設置區域之外的一區域形成為可折彎區域。
該可折彎區域包括:依次製作於第一面110上方的第一絕緣層300和第二絕緣層400;第一信號線500,位於第一絕緣層300的第一表面310與第二絕緣層400的第一表面410之間;其中第一信號線500上設置有第一過孔510;通過第一過孔510,第二絕緣層400穿設第一信號線500與第一絕緣層300的第一表面310連接,也即形成為第二絕緣層400與第一信號線500和第一絕緣層300的第一表面310分別連接的結構;其中第一絕緣層300的第一表面310為第一絕緣層300遠離基板本體100的表面,第二絕緣層400的第一表面410為第二絕緣層400遠離基板本體100的表面。例如,如圖1所示,第一信號線500位於第一絕緣層300與第二絕緣層400之間,第一信號線500上設置有第一過孔510,第二絕緣層400的一部分穿過第一過孔510與第一絕緣層300連接。
上述以第二絕緣層400的一部分穿過第一過孔510與第一絕緣層連接為例進行了描述,然而本公開的實施例並不限制於此。例如,也可以是第一絕緣層300的一部分穿過第一過孔510與第二絕緣層400連接,或者第一絕緣層300和第二絕緣層400的各自有一部分填入第一過孔510而彼此連接。因此,第一絕緣層300和第二絕緣層400至少通過第一過孔510彼此連接。
上面以柔性的基板本體為例進行了描述,然而,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不限於此。例如,可以是基板本體至少在所述可折彎區域內的部分為柔性的,也可以是基板本體整體為柔性的。例如,基板本體的材料例如可以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三醋酸纖維素(TAC)等材料。
採用上述實施結構的顯示面板,如圖1和圖2所示,在可折彎區域,信號線設置在兩個絕緣層之間,且信號線上設置過孔,使一絕緣層能夠穿設過孔與另一絕緣層連接,以增大信號線與兩個絕緣層之間的附著力,降低信號線與絕緣層的分離難度。
本公開實施例中,第一信號線500製作於第一絕緣層300的第一表面310上,第二絕緣層400製作於制有第一信號線500的第一絕緣層300的第一表面310上,形成為使第一信號線500位於第一絕緣層300的第一表面310與第二絕緣層400的第一表面410之間的結構。進一步地,由於第二絕緣層400直接製作於第一絕緣層300的第一表面310上,第一信號線500形成為夾設於第一絕緣層300與第二絕緣層400之間,且位於第二絕緣層400內部的結構形式。
可以理解的是,結合圖1,在基板本體100的第一面110設置薄膜電晶體200的區域形成為顯示面板的顯示區域10(請參見圖3),其中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能夠理解薄膜電晶體200在基板本體100上的設置結構,在此不詳細說明。另外,可折彎區域20設置在顯示區域10之外(請參見圖3)。
另外,基板本體100的第一面110上,顯示區域之外的區域形成為信號扇出區域,本公開實施例中,信號扇出區域的其中至少一部分形成為可折彎區域。在該可折彎區域中,第一絕緣層300、第二絕緣層400依次製作於基板本體100上,第一信號線500位於第一絕緣層300與第二絕緣層400之間。
進一步地,結合圖3,在基板本體100的第一面110上對應顯示區域10的部分還製作有交叉設置的閘線1和資料線2,即基板本體100上對應閘線1和資料線2的設置區域為顯示區域,位於顯示區域週邊的區域為信號扇出區域30;另外基板本體100的邊緣上還設置有連接端子3,閘線1和資料線2分別通過連接引線4與連接端子3連接。本公開實施例中,顯示面板的可折彎區域20在信號扇出區域30內,位於顯示區域10與連接端子3之間,且上述的第一信號線500對應形成為閘線引出線或者資料線引出線。
圖4為本公開第二實施例所述顯示面板的立體剖面結構示意圖。參閱圖4所示,所述顯示面板包括:柔性的基板本體100;以及設置於基板本體100的第一面110上的用於控制顯示的薄膜電晶體(圖中未顯示)。基板本體100的第一面110上,薄膜電晶體的設置區域之外的一區域形成為可折彎區域。由於本公開所述顯示面板對可折彎區域的結構進行了改進,因此圖4中僅展示了本公開實施例所述顯示面板的可折彎區域部分的結構。
該可折彎區域包括:依次製作於第一面110上方的第一絕緣層300和第二絕緣層400;製作於第二絕緣層400的第一表面410上方的第三絕緣層600;第一信號線500,位於第一絕緣層300的第一表面310與第二絕緣層400的第一表面410之間;其中第一信號線500上設置有第一過孔510;通過第一過孔510,第二絕緣層400穿設第一信號線500與第一絕緣層300的第一表面310連接,也即形成為第二絕緣層400分別與第一信號線500和第一絕緣層300的第一表面310連接的結構;其中第一絕緣層300的第一表面310為第一絕緣層300遠離基板本體100的表面,第二絕緣層400的第一表面為第二絕緣層400遠離基板本體100的表面;第二信號線700,位於第二絕緣層400的第一表面410與第三絕緣層600的第一表面610之間;其中第二信號線700上設置有第二過孔710;通過第二過孔710,第三絕緣層600穿設第二信號線700與第二絕緣層400的第一表面410連接,也即形成為第三絕緣層600分別與第二信號線700和第二絕緣層400的第一表面410分別連接的結構;第三絕緣層600的第一表面610為第三絕緣層600遠離基板本體100的表面。例如,如圖4所示,第二信號線700位於第二絕緣層400與第三絕緣層600之間,第二信號線700上設置有第二過孔710,第三絕緣層600的一部分穿過第二過孔710與第二絕緣層400連接。
上述以第三絕緣層600的一部分穿過第二過孔710與第二絕緣層400連接為例進行了描述,然而本公開的實施例並不限制於此。例如,也可以是第二絕緣層400的一部分穿過第二過孔710與第三絕緣層600連接,或者第二絕緣層400和第三絕緣層600的各自有一部分填入第二過孔710而彼此連接。因此,第二絕緣層400和第三絕緣層600至少通過第二過孔710彼此連接。
採用上述實施結構的顯示面板,如圖4所示,在可折彎區域,第一信號線500設置在第一絕緣層300與第二絕緣層400之間,第二信號線700設置在第二絕緣層400與第三絕緣層600之間,且第一信號線500與第二信號線700上分別設置過孔,使絕緣層穿設過孔與另一絕緣層連接,以增大第一信號線500與第二信號線700分別和相鄰的兩個絕緣層之間的附著力,降低信號線與相鄰的絕緣層的分離難度。
可選地,本公開實施例中,第一信號線500與第二信號線700的數量分別為多個,其中如圖4所示,每一第二信號線700在多個第一信號線5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於相鄰的兩個第一信號線500之間。
可選地,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每一第一信號線500在多個第二信號線7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於相鄰的兩個第二信號線700之間。
在圖4所示的實施例中,在可折彎區域,相鄰的兩個信號線不在同一層設置,其中第一信號線500設置於第一絕緣層300之上,第二信號線700設置於第二絕緣層400之上,也即位於可折彎區域的全部信號線,依據相較於第一絕緣層300、第二絕緣層400和第三絕緣層600的位置關係,劃分為第一信號線500與第二信號線700。根據圖4所示結構,第一信號線500與第二信號線700在基板本體100上的正投影不交疊,且依次間隔設置。採用該設置結構,使信號線之間間隔設置,以降低信號線之間短路的機率。
例如,如圖1所示,薄膜電晶體200設置在第二絕緣層400的遠離基板本體100的一側。例如,在圖4的實施例的情況下,薄膜電晶體200例如設置在第三絕緣層600遠離基板本體的一側。例如,第二絕緣層和第三絕緣層均延伸至顯示區域,從而薄膜電晶體可以形成在第二絕緣層或第三絕緣層遠離基板本體的表面上。
本公開第二實施例中,參閱圖3所示,與第一實施例相同,顯示面板的可折彎區域在信號扇出區域內,位於顯示區域與連接端子3之間,且第一信號線500對應形成為閘線引出線或者資料線引出線,第二信號線700也對應形成為閘線引出線或者資料線引出線。可選地,全部的第一信號線500形成為閘線引出線和資料線引出線的其中之一,全部的第二信號線700形成為資料線引出線和閘線引出線的另一個。當然,在信號扇出區域內,閘線引出線和資料線引出線的設置方式並不僅限於此,例如,多個第一信號線500中的部分第一信號線500為閘線引出線,另一部分第一信號線500為資料線引出線;多個第二信號線700中的部分第二信號線700為閘線引出線,另一部分第二信號線700為資料線引出線。基於此,部分的閘線引出線和部分的資料線引出線在一層設置,且可以為相互間隔;另一部分的閘線引出線和另一部分的數線引出線在另一層設置,且可以為相互間隔。
本公開實施例中,第一信號線500和第二信號線700對應形成為閘線引出線或者資料線引出線時,第一信號線500和第二信號線700通過第三過孔與顯示區域的對應資料線或對應閘線連接。當然,與資料線連接的信號線(第一信號線或第二信號線)形成為資料線引出線,與閘線連接的信號線(第一信號線或第二信號線)形成為閘線引出線。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能夠瞭解位於信號扇出區域的信號引出線與位於顯示區域的閘線或資料線通過過孔連接的具體實施結構,在此不再詳細說明。
本公開實施例中,可選地,對於第一實施例,第一信號線500形成為沿長度方向延伸的波浪形曲線,如圖5所示。進一步,可選地,每一第一信號線500均形成為沿長度方向延伸的波浪形曲線,且多個第一信號線500之間相互平行;可選地,對於每一波浪形曲線的第一信號線500,如圖5所示,在垂直於延伸方向的每一截面上的寬度L均相等。由於第一信號線500為波浪形曲線,因此,這裡的“延伸方向”是指測量寬度L的截面處與波浪形曲線相切的方向。另外,如圖5所示,在可折彎區域處於平坦狀態(即,未彎折)的情況下,從宏觀上看,第一信號線500沿平行於基板本體的第一方向X呈波浪形延伸。也就是說,第一信號線500在基板本體上的正投影沿第一方向X呈波浪形延伸。另外,多條第一信號線500沿平行於基板本體且與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Y排列。例如,第一方向可以垂直於第二方向。此外,需要說明的是,多條第一信號線500的第一方向可以彼此平行,也可以彼此不平行。例如,如圖4所示,多條第一信號線500可以在扇出區域不平行。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每條第一信號線500也可以分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對應的第一方向可以不同。
可選地,對於形成為波浪形曲線的第一信號線500,若其中一位置處的法截面通過第一過孔510的中心線時,第一過孔510的其中一斷面到該第一信號線500的相鄰邊緣的距離E1與第一過孔510的另一斷面到該第一信號線500的相鄰邊緣的距離E2相等,其中第一信號線500的相鄰邊緣也即為靠近斷面的邊緣。例如,第一過孔510與信號線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兩個邊緣的距離相等。
另外,形成為波浪形曲線的第一信號線500,沿長度方向上設置有多個第一過孔510,且每一第一過孔510的中心到第一信號線500的沿長度方向相對兩邊緣的距離d均為第一距離。例如,多個第一過孔510沿第一信號線500的長度方向排列。
本公開實施例中,可選地,對於第二實施例,第一信號線500和/或第二信號線700形成為沿長度方向延伸的波浪形曲線,如圖5所示。可選地,每一第一信號線500均形成為沿長度方向延伸的波浪形曲線,且多個第一信號線500之間相互平行;和/或,每一第二信號線700均形成為沿長度方向延伸的波浪形曲線,且多個第一信號線700之間相互平行。如圖5所示,上述對於第一信號線500的描述也適用於第二信號線700。
可選地,對於每一波浪形曲線的第一信號線500,如圖5所示,在垂直於延伸方向的每一截面上的寬度L均相等;對於每一波浪形曲線的第二信號線700,在垂直於延伸方向的每一截面上的寬度L均相等。
另外,形成為波浪形曲線的第一信號線500,沿長度方向上設置有多個第一過孔510,且每一第一過孔510的中心到第一信號線500的沿長度方向相對兩邊緣的距離d均為第一距離;形成為波浪形曲線的第二信號線700,沿長度方向上設置有多個第二過孔710,且每一第二過孔710的中心到第二信號線700的沿長方向相對兩邊緣的距離d均為第二距離。可選地,第一距離等於第二距離。例如,多個第二過孔710沿第二信號線700的第一方向排列。
可選地,對於形成為波浪形曲線的第一信號線500,在每一位置處的法截面上,第一信號線500的相對兩邊緣之間的距離W均相等;且若其中一位置處的法截面通過第一過孔510的中心線時,該第一過孔510的其中一斷面到該第一信號線500的相鄰邊緣的距離E1與第一過孔510的另一斷面到該第一信號線500的相鄰邊緣的距離E2相等,其中第一信號線500的相鄰邊緣也即為靠近斷面的邊緣。
同理,對於形成為波浪形曲線的第二信號線700,在每一位置處的法截面上,第二信號線700的相對兩邊緣之間的距離W均相等;且若其中一位置處的法截面通過第二過孔710時,該第二過孔710的其中一斷面到該第二信號線700的相鄰邊緣的距離E1與第二過孔710的另一斷面到該第二信號線700的相鄰邊緣的距離E2相等,其中第二信號線700的相鄰邊緣也即為靠近斷面的邊緣。例如,第二過孔710與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兩個相對的邊緣的距離分別為E1和E2。
本公開上述實施結構的顯示面板,通過將信號線設置為波浪形,能夠進一步增強信號線與兩個絕緣層之間的附著力,以降低信號線與絕緣層之間的分離難度,解決現有技術柔性的顯示面板,容易造成信號線與絕緣層之間層間分離的問題。
本公開實施例所述顯示面板,第一實施例的另一實施方式中,如圖6所示,第一過孔510形成為錐形孔,且錐形孔遠離基板本體100的一端的孔徑大於錐形孔靠近基板本體100的一端的孔徑。進一步地,在垂直於基板本體100的截面上,錐形孔的內壁面與基板本體100之間的角度位於15度至85度之間。基於該設置結構,根據圖6所示,第二絕緣層400位於第一過孔510內的部分,遠離基板本體100的第一位置處的截面寬度大於靠近基板本體100的第二位置處的截面寬度。進一步地,第二絕緣層400位於第一過孔510內的部分,與第一過孔510的內壁接觸連接,也即第二絕緣層400位於第一過孔510內的部分,和第一過孔510的內壁相接觸的壁面與基板本體100之間的夾角位於15度至85度之間,第二絕緣層400在第一過孔510內的部分,從靠近基板本體100的位置到遠離基板本體100的位置,截面寬度逐漸增大。
本公開實施例所述顯示面板,第一實施例的另一實施方式中,如圖7所示,第一過孔510和/或第二過孔710形成為錐形孔;可選地,第一過孔510和第二過孔710均形成為錐形孔。
當第一過孔510和/或第二過孔710形成為錐形孔時,錐形孔遠離基板本體100的一端的孔徑大於錐形孔靠近基板本體100的一端的孔徑。進一步地,在垂直於基板本體100的截面上,錐形孔的內壁面與基板本體100之間的角度位於15度至85度之間。
基於該設置結構,根據圖7所示,當第一過孔510形成為錐形孔時,第二絕緣層400位於第一過孔510內的部分,遠離基板本體100的第一位置處的截面寬度大於靠近基板本體100的第二位置處的截面寬度。進一步地,第二絕緣層400位於第一過孔510內的部分,與第一過孔510的內壁接觸連接,也即第二絕緣層400位於第一過孔510內的部分,和第一過孔510的內壁相接觸的壁面與基板本體100之間的夾角位於15度至85度之間,第二絕緣層400在第一過孔510內的部分,從靠近基板本體100的位置到遠離基板本體100的位置,截面寬度逐漸增大。
同理,當第二過孔710形成為錐形孔時,第三絕緣層600位於第二過孔710內的部分,遠離基板本體100的第一位置處的截面寬度大於靠近基板本體100的第二位置處的截面寬度。進一步地,第三絕緣層600位於第二過孔710內的部分,與第二過孔710的內壁接觸連接,也即第三絕緣層600位於第二過孔710內的部分,和第二過孔710的內壁相接觸的壁面與基板本體100之間的夾角位於15度至85度之間,第三絕緣層600在第二過孔710內的部分,從靠近基板本體100的位置到遠離基板本體100的位置,截面寬度逐漸增大。
基於上述設置結構的顯示面板,利用顯示面板的折彎方向通常為朝顯示面的方向彎折的原理,將信號線上的過孔設置為遠離基板本體100的一端的孔徑大於靠近基板本體100的一端的孔徑的結構,以適應顯示面板的彎折狀態,避免由於顯示面板的彎折造成信號線與絕緣層之間的分離,以進一步增大信號線與兩個絕緣層之間的附著力。
本公開實施例另一方面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具備上述任一實施結構的顯示面板。
本公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顯示面板的製作方法,所述顯示面板包括顯示區域和顯示區域之外的可折彎區域,所述方法包括:在基板本體上形成第一絕緣層;在所述第一絕緣層上形成第一信號線,並在所述第一信號線上形成第一過孔;在所述第一絕緣層和所述第一信號線上形成第二絕緣層,所述第一絕緣層和所述第二絕緣層至少通過所述第一過孔彼此連接,其中,所述第一絕緣層、所述第一信號線和所述第二絕緣層至少位於所述可折彎區域中。
例如,上述製作方法還包括:在所述第二絕緣層上形成第二信號線,在所述第二信號線上形成第二過孔;在所述第二絕緣層和所述第二信號線上形成第三絕緣層,所述第二絕緣層和所述第三絕緣層至少通過所述第二過孔彼此連接,其中,所述第二信號線和所述第三絕緣層至少位於所述可折彎區域中。
上述第一絕緣層和第二絕緣層通過第一過孔彼此連接例如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在第一絕緣層上形成第一信號線材料層,對第一信號線材料層圖案化以形成第一信號線以及第一過孔,然後形成第二絕緣層;或者,在第一絕緣層上形成凸起,形成第一信號線材料層,從而第一信號線材料層在對應于凸起處形成第一過孔,對第一信號線材料層圖案化以形成第一信號線,然後形成第二絕緣層。類似地,第二絕緣層和第三絕緣層通過第二過孔彼此連接也可以通過上述方式來實現。
上述製作方法可以用於製作前述實施例所述的顯示面板,例如,製作方法的一些特徵也可以參照上述關於顯示面板的實施例中的特徵,這裡不再贅述。
根據以上,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能夠瞭解採用本公開實施例所述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的具體結構,在此不再詳細說明。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方式,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確定。
100:基板本體 110:第一面 300:第一絕緣層 310:第一表面 400:第二絕緣層 410:第一表面 500:第一信號線 510:第一過孔 600:第三絕緣層 610:第一表面 700:第二信號線 710:第二過孔 200:薄膜電晶體 10:顯示區域 20:可折彎區域 1:閘線 2:資料線 3:連接端子 4:連接引線 30:信號扇出區域 L:寬度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d、E1、E2、W:距離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涉及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而非對本發明的限制。 圖1為本公開第一實施例所述顯示面板的立體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公開第一實施例所述顯示面板的部分剖面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3本公開實施例所述顯示面板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公開第二實施例所述顯示面板的立體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公開所述顯示面板中,第一信號線和第二信號線的其中一實施結構的示意圖; 圖6為本公開第一實施例所述顯示面板的部分剖面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7為本公開第二實施例所述顯示面板的部分剖面結構示意圖。
100:基板本體
110:第一面
300:第一絕緣層
310:第一表面
400:第二絕緣層
410:第一表面
500:第一信號線
510:第一過孔
600:第三絕緣層
610:第一表面
700:第二信號線
710:第二過孔

Claims (20)

  1. 一種顯示面板,包括:顯示區域以及位於所述顯示區域之外的可折彎區域;所述可折彎區域包括:位於基板本體上的第一絕緣層和第二絕緣層,所述第二絕緣層位於所述第一絕緣層遠離所述基板本體的一側;第一信號線,位於所述第一絕緣層與所述第二絕緣層之間,所述第一信號線上設置有第一過孔,所述第一絕緣層和所述第二絕緣層至少通過所述第一過孔彼此連接,其中,在所述可折彎區域處於平坦狀態的情況下,所述第一信號線在所述基板本體上的正投影沿平行於所述基板本體的第一方向呈波浪形延伸,所述第一信號線沿平行於所述基板本體且與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排列。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還包括:第三絕緣層,位於所述第二絕緣層的遠離所述基板本體的一側;第二信號線,位於所述第二絕緣層與所述第三絕緣層之間,所述第二信號線上設置有第二過孔,所述第二絕緣層和所述第三絕緣層至少通過所述第二過孔彼此連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信號線與所述第二信號線的數量分別為多個,其中每一所述第二信號線在多個所述第一信號線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於相鄰兩個所述第一信號線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每一所述第一信號線在多個所述第二信號線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於相鄰兩個所述第二信號線之 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在所述可折彎區域處於平坦狀態的情況下,所述第二信號線在所述基板本體上的正投影沿平行於所述基板本體的所述第一方向呈波浪形延伸,所述第二信號線沿平行於所述基板本體且與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信號線和/或所述第二信號線在垂直於延伸方向的每一截面上的寬度均相等。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信號線上設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個所述第一過孔,且每一所述第一過孔的中心到所述第一信號線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相對兩邊緣的距離均為第一距離值;所述第二信號線上設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個所述第二過孔,且每一所述第二過孔的中心到所述第二信號線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相對兩邊緣的距離均為第二距離值。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過孔和/或所述第二過孔形成為錐形孔,所述錐形孔遠離所述基板本體的一端的孔徑大於所述錐形孔靠近所述基板本體的一端的孔徑。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在垂直於所述基板本體的截面上,所述錐形孔的內壁面與所述基板本體之間的角度位於15度至85度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絕緣層位於所述第一過孔內的部分和/或所述第二絕緣層位於所述第二過孔內的部分, 遠離所述基板本體的第一位置處的截面寬度大於靠近所述基板本體的第二位置處的截面寬度。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絕緣層位於所述第一過孔內的部分,與所述第一過孔的內壁接觸連接;和/或所述第三絕緣層位於所述第二過孔內的部分,與所述第二過孔的內壁接觸連接。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基板本體上設置有位於所述顯示區域內的薄膜電晶體,所述薄膜電晶體與所述第一信號線位於所述基板本體的同一側,所述顯示區域之外的區域包括信號扇出區域,其中所述可折彎區域位於所述信號扇出區域。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薄膜電晶體位於所述第二絕緣層遠離所述基板本體的一側。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可折彎區域在所述信號扇出區域內,位於所述顯示區域與所述基板本體上所設置的連接端子之間的位置。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信號線通過第三過孔與所述顯示區域的資料線或閘線連接。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信號線為多個,多個所述第一信號線中的部分所述第一信號線為閘線引出線,另一部分所述第一信號線為資料線引出線;所述第二信號線為多個,多個所述第二信號線中的部分所述第二信號線為閘線引出線,另一部分所述第二信號線為資料線引出線。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6項任一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 基板本體至少在所述可折彎區域內的部分為柔性的。
  18.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7項任一項所述的顯示面板。
  19. 一種顯示面板的製作方法,所述顯示面板包括顯示區域和顯示區域之外的可折彎區域,所述方法包括:在基板本體上形成第一絕緣層;在所述第一絕緣層上形成第一信號線,並在所述第一信號線上形成第一過孔;在所述第一絕緣層和所述第一信號線上形成第二絕緣層,所述第一絕緣層和所述第二絕緣層至少通過所述第一過孔彼此連接,其中,所述第一絕緣層、所述第一信號線和所述第二絕緣層至少位於所述可折彎區域中,其中,在所述可折彎區域處於平坦狀態的情況下,所述第一信號線在所述基板本體上的正投影沿平行於所述基板本體的第一方向呈波浪形延伸,所述第一信號線沿平行於所述基板本體且與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排列。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製作方法,還包括:在所述第二絕緣層上形成第二信號線,在所述第二信號線上形成第二過孔;在所述第二絕緣層和所述第二信號線上形成第三絕緣層,所述第二絕緣層和所述第三絕緣層至少通過所述第二過孔彼此連接,其中,所述第二信號線和所述第三絕緣層至少位於所述可折彎區域中。
TW108120271A 2018-11-26 2019-06-12 顯示面板、顯示裝置及顯示面板的製作方法 TWI7074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51977.1U CN208938550U (zh) 2018-11-26 2018-11-2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1821951977.1 2018-1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1170A TW202021170A (zh) 2020-06-01
TWI707492B true TWI707492B (zh) 2020-10-11

Family

ID=66728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0271A TWI707492B (zh) 2018-11-26 2019-06-12 顯示面板、顯示裝置及顯示面板的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11239303B2 (zh)
EP (1) EP3888075A4 (zh)
JP (1) JP7372931B2 (zh)
KR (1) KR102415286B1 (zh)
CN (1) CN208938550U (zh)
AU (1) AU2019385925B2 (zh)
BR (1) BR112020019332B1 (zh)
MX (1) MX2020010100A (zh)
RU (1) RU2745003C1 (zh)
TW (1) TWI707492B (zh)
WO (1) WO20201078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077535U (zh) * 2018-04-28 2018-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N208938550U (zh) * 2018-11-26 2019-06-04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70206A1 (en) * 2015-12-15 2017-06-15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208077535U (zh) * 2018-04-28 2018-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08831909A (zh) * 2018-06-07 2018-11-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19196B1 (ko) 2005-02-16 2012-03-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313918B1 (ko) * 2009-09-02 2013-10-01 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 디바이스 기판
JP2013105950A (ja) * 2011-11-15 2013-05-30 Sony Corp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2505879B1 (ko) * 2016-03-24 2023-03-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479508B1 (ko) 2016-03-31 2022-12-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610025B1 (ko) * 2016-06-02 2023-12-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7092400B (zh) * 2017-06-27 2019-10-0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触控显示装置
CN107342299A (zh) 2017-08-30 2017-11-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8649035B (zh) * 2018-04-26 2019-08-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8938550U (zh) * 2018-11-26 2019-06-04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70206A1 (en) * 2015-12-15 2017-06-15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208077535U (zh) * 2018-04-28 2018-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08831909A (zh) * 2018-06-07 2018-11-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20019332B1 (pt) 2024-01-02
US11239303B2 (en) 2022-02-01
RU2745003C1 (ru) 2021-03-18
JP7372931B2 (ja) 2023-11-01
KR102415286B1 (ko) 2022-07-01
TW202021170A (zh) 2020-06-01
EP3888075A1 (en) 2021-10-06
EP3888075A4 (en) 2022-08-31
BR112020019332A8 (pt) 2021-02-02
AU2019385925A1 (en) 2020-10-01
AU2019385925B2 (en) 2021-12-02
CN208938550U (zh) 2019-06-04
WO2020107880A1 (en) 2020-06-04
US20210074791A1 (en) 2021-03-11
MX2020010100A (es) 2020-10-28
KR20200118167A (ko) 2020-10-14
BR112020019332A2 (pt) 2021-01-05
JP2022509895A (ja) 202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94314B (zh) 一种柔性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20180101200A1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WO2018107531A1 (zh) 柔性显示屏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JP7289269B2 (ja) フレキシブル表示パネルとフレキシブル表示装置
TWM569051U (zh)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WO2019242301A1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CN10757908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707492B (zh) 顯示面板、顯示裝置及顯示面板的製作方法
WO2017197958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摸屏
WO2015032198A1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柔性显示器件及电子设备
WO2020113838A1 (zh) 显示面板
WO2019080758A1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触控装置
TWI635424B (zh) 觸控面板
CN110854297A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WO2019169882A1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442259B (zh) 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
TW202127971A (zh) 可撓性電子裝置
WO2021026770A1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WO2020249058A1 (zh) 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WO2018035934A1 (zh) 触摸屏及其触摸感应组件
WO2018082324A1 (zh)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和触控装置
JP2010085537A5 (zh)
WO2019080630A1 (zh) 驱动电路板和显示装置
WO2020107740A1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TWI565039B (zh) 可撓式畫素陣列基板及可撓式顯示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