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7221B - 電流產生電路 - Google Patents

電流產生電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7221B
TWI707221B TW108142789A TW108142789A TWI707221B TW I707221 B TWI707221 B TW I707221B TW 108142789 A TW108142789 A TW 108142789A TW 108142789 A TW108142789 A TW 108142789A TW I707221 B TWI707221 B TW I70722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terminal
transistor
coupled
sen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2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1099A (zh
Inventor
黃漢翔
Original Assignee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427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07221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72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7221B/zh
Priority to US17/091,144 priority patent/US11216021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121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109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3/00Non-retroactive 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variables by using an uncontrolled element, or an uncontrolled combination of elements, such element or such combination having self-regulating properties
    • G05F3/02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3/08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 G05F3/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using uncontrolled devices with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 G05F3/1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using uncontrolled devices with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G05F3/2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using uncontrolled devices with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diode- transistor combinations
    • G05F3/26Current mirrors
    • G05F3/267Current mirrors using both bipolar and field-effect technolo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流產生電路包含溫度感測電路、電阻單元與電流鏡電路。溫度感測電路用於依據電流產生電路的溫度產生參考電壓。電阻單元耦接於溫度感測電路,具有電阻值,用於依據參考電壓和電阻值決定參考電流之大小。電流鏡電路耦接於溫度感測電路,用於依據參考電流產生輸出電流。溫度感測電路與電阻單元皆具有正溫度係數或皆具有負溫度係數。

Description

電流產生電路
本揭示文件有關一種電流產生電路,尤指一種能產生不受溫度影響之定電流的電流產生電路。
集成電路中的許多元件會隨著溫度而改變其特性。由電感和變電器組成的回授系統可以在集成電路中產生與溫度無關的定電流,但這種做法會提高電路複雜度。業界常利用比回授系統簡單的電路(例如,帶隙電路,Bandgap Circuit)來產生與溫度無關的定電壓,再利用額外的輸出接腳將與溫度無關的定電壓提供至外部電阻以產生不受溫度影響的定電流。然而,額外的輸出接腳會提高封裝難度,外部電阻也會大幅增加額外的成本。
本揭示文件提供一種電流產生電路,其包含溫度感測電路、電阻單元與電流鏡電路。溫度感測電路用於依據電流產生電路的溫度產生參考電壓。電阻單元耦接於溫度感測電路,具有電阻值,用於依據參考電壓和電阻值決定參考電流之大小。電流鏡電路耦接於溫度感測電路, 用於依據參考電流產生輸出電流。溫度感測電路與電阻單元皆具有正溫度係數或皆具有負溫度係數。
上述的電流產生電路具有簡單的結構,且能在集成電路中產生不受溫度影響之定電流。
100、400、500、600、700‧‧‧電流產生電路
110、510、610、710‧‧‧溫度感測電路
112、512、612、712‧‧‧第一感測電晶體
514、614、714‧‧‧第二感測電晶體
616‧‧‧第三感測電晶體
120、520、720‧‧‧電阻單元
130、430、530、730‧‧‧電流鏡電路
132、532、732‧‧‧第一電流電晶體
134、534、734‧‧‧第二電流電晶體
136、536‧‧‧第三電流電晶體
432‧‧‧第四電流電晶體
138‧‧‧分壓電阻
540、620、740‧‧‧控制電路
Vc‧‧‧控制電壓
210、220、310、320、810~840、910~940‧‧‧線段
V1‧‧‧第一電壓準位
V2‧‧‧第二電壓準位
R1‧‧‧第一電阻值
R2‧‧‧第二電阻值
P1‧‧‧第一電源端
P2‧‧‧第二電源端
Op‧‧‧輸出節點
Vref‧‧‧參考電壓
Iref‧‧‧參考電流
Iout‧‧‧輸出電流
第1圖為根據本揭示文件一實施例的電流產生電路的功能方塊圖。
第2圖為依據本揭示文件一實施例的第1圖的溫度感測電路與電阻單元的元件特性示意圖。
第3圖為依據本揭示文件另一實施例的第1圖的溫度感測電路與電阻單元的元件特性示意圖。
第4圖為依據本揭示文件另一實施例的電流產生電路的功能方塊圖。
第5圖為依據本揭示文件又一實施例的電流產生電路的功能方塊圖。
第6圖為依據本揭示文件又一實施例的電流產生電路的功能方塊圖。
第7圖為依據本揭示文件又一實施例的電流產生電路的功能方塊圖。
第8圖為依據本揭示文件一實施例的第7圖的溫度感測電路與電阻單元的元件特性示意圖。
第9圖為依據本揭示文件另一實施例的第7圖的溫度感 測電路與電阻單元的元件特性示意圖。
以下將配合相關圖式來說明本揭示文件的實施例。在圖式中,相同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方法流程。
第1圖為根據本揭示文件一實施例的電流產生電路100的功能方塊圖。電流產生電路100包含溫度感測電路110、電阻單元120與電流鏡電路130。溫度感測電路110用於感測電流產生電路100的溫度以產生一感測結果,並用於提供參考電壓Vref至電阻單元120,其中參考電壓Vref的大小對應於感測結果。電阻單元120耦接於溫度感測電路110。電阻單元120會依據參考電壓Vref決定流經電阻單元120的參考電流Iref的大小。電阻單元120的電阻值會對應於電流產生電路100的溫度。因此,參考電流Iref的大小不隨溫度變化而改變。
電流鏡電路130耦接於溫度感測電路110,且透過溫度感測電路110耦接於電阻單元120。電流鏡電路130用於提供參考電流Iref,且用於提供不同於參考電流Iref的輸出電流Iout。參考電流Iref與輸出電流Iout的大小互相對應。因此,輸出電流Iout的大小也不隨溫度變化而改變。
如第1圖所示,溫度感測電路110包含第一感測電晶體112。第一感測電晶體112包含第一端、第二端與控制端。第一感測電晶體11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別耦接於電 流鏡電路130和電阻單元120,且第一感測電晶體112的第二端用於提供參考電壓Vref。第一感測電晶體112的控制端和第一端互相耦接。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感測電晶體112為NPN雙載子(bipolar)電晶體,且第一感測電晶體112的第一端、第二端與控制端分別為集極、射極與基極。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感測電晶體112可以用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來實現。
電流鏡電路130包含第一電流電晶體132、第二電流電晶體134、第三電流電晶體136與分壓電阻138。第一電流電晶體132、第二電流電晶體134與第三電流電晶體136皆包含第一端、第二端與控制端。第一電流電晶體13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別耦接於第一電源端P1和第二電流電晶體134的第一端。第二電流電晶體134的第二端和控制端分別耦接於分壓電阻138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三電流電晶體13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別耦接於第一電源端P1和輸出節點Op。第一電流電晶體132的控制端和第三電流電晶體136的控制端耦接於分壓電阻138的第一端。第三電流電晶體136用於提供輸出電流Iout至輸出節點Op。另外,分壓電阻138的第二端耦接於第一感測電晶體112的第一端和控制端。
電阻單元1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別耦接於第一感測電晶體112的第二端和第二電源端P2。在本揭示文件中,第一電源端P1的電壓高於第二電源端P2的電壓。在一 實施例中,第一電源端P1耦接工作電壓,第二電源端P2耦接地。雖然第1圖僅以一個電阻符號表示電阻單元120,但本實施例不以此為限。本揭示文件中的電阻單元可以依據實際設計需求包含多個串聯及/或並聯的電阻。另外,本揭示文件中的電阻可以用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來實現,也可以用透過離子佈植形成的井區來實現。
第2圖為依據本揭示文件一實施例的溫度感測電路110與電阻單元120的元件特性示意圖。請同時參考第1圖與第2圖,線段210代表溫度感測電路110提供的參考電壓Vref的電壓對溫度特性線,線段220則代表電阻單元120的電阻值的電阻值對溫度特性線。溫度感測電路110與電阻單元120皆具有負的溫度係數,亦即參考電壓Vref與電阻單元120的電阻值會隨著溫度上升而降低。因此,線段210和線段220皆具有負的斜率。
當電流產生電路100具有第一溫度T1時,參考電壓Vref具有第一電壓準位V1且電阻單元120具有第一電阻值R1。當電流產生電路100具有第二溫度T2時,參考電壓Vref具有第二電壓準位V2且電阻單元120具有第二電阻值R2。第一電壓準位V1與第二電壓準位V2的關係可由以下的《公式1》表示。第一電阻值R1與第二電阻值R2的關係可由以下的《公式2》表示。在以下的公式中,符號λ 1與λ 2分別代表線段210和線段220的斜率。
V2=λ1×(T2-T1)+V1 《公式1》
R2=λ2×(T2-T1)+R1 《公式2》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壓準位V1除以第一電阻值R1的商數,會相同於第二電壓準位V2除以第二電阻值R2的商數,以使參考電流Iref的大小與溫度無關。換言之,線段210和線段220的斜率會具有固定的倍數關係。如以下的《公式3》所示,線段210的斜率除以線段220的斜率會得到一大於或等於零的常數(以符號K表示)。
λ1/λ2=K 《公式3》
在一些實施例中,參考電流Iref的大小會相同於線段210的斜率除以線段220的斜率所得到的商值(例如,K安培)。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電流產生電路100可能面臨某些製程缺陷,所以線段210和線段220的斜率是維持於大致相同的倍數關係。亦即,實作上線段210的斜率除以線段220的斜率所得到的商值,可能會介於前述常數的80%~120%之間。
第3圖為依據本揭示文件另一實施例的溫度感測電路110與電阻單元120的元件特性示意圖。請同時參考第1圖與第3圖,線段310代表溫度感測電路110提供的參考電壓Vref的電壓對溫度特性線,線段320則代表電阻單元120的電阻值的電阻值對溫度特性線。溫度感測電路110與電阻單元120皆具有正的溫度係數。因此,線段310和線段320皆具有正的斜率。線段310和線段320的斜率被設置為具有固定(或大致相同)的倍數關係,亦即線段310的斜率與線段320的斜率相除會得到一常數(或介於該常數的 80%~120%之間)。如此一來,參考電流Iref和輸出電流Iout的大小會與溫度無關。
第4圖為依據本揭示文件一實施例的電流產生電路400的功能方塊圖。第4圖的電流產生電路400相似於第1圖的電流產生電路100,差異在於,電流產生電路400的電流鏡電路430另包含第四電流電晶體432。第四電流電晶體432包含第一端、第二端與控制端。第四電流電晶體432的第一端與第二端分別耦接於第三電流電晶體136的第二端與輸出節點Op。第四電流電晶體432的控制端耦接於第二電流電晶體134的控制端,且耦接於分壓電阻138的第二端。前述電流產生電路100的其餘連接方式、元件、實施方式以及優點,皆適用於電流產生電路400,為簡潔起見,在此不重複贅述。
第5圖為依據本揭示文件一實施例的電流產生電路500的功能方塊圖。電流產生電路500包含溫度感測電路510、電阻單元520與電流鏡電路530。溫度感測電路510用於感測電流產生電路500的溫度以產生一感測結果,並用於依據感測結果提供具有對應大小的參考電壓Vref至電阻單元520。電阻單元520耦接於溫度感測電路510。電阻單元520會依據參考電壓Vref決定參考電流Iref的大小,且電阻單元520的電阻值會對應於電流產生電路500的溫度而變化。電流鏡電路530耦接於溫度感測電路510,且透過溫度感測電路510耦接於電阻單元520。電流鏡電路530用於提供參考電流Iref,且用於產生輸出電流Iour。參考電流Iref 與輸出電流Iout的大小互相對應,且參考電流Iref與輸出電流Iout的大小皆與溫度無關。
如第5圖所示,電流鏡電路530包含第一電流電晶體532、第二電流電晶體534與第三電流電晶體536。第一電流電晶體532、第二電流電晶體534與第三電流電晶體536皆包含第一端、第二端與控制端。第一電流電晶體532的第一端與第二端分別耦接於第一電源端P1與溫度感測電路510。第二電流電晶體534的第一端與第二端分別耦接於第一電源端P1與溫度感測電路510,且第二電流電晶體534用於提供參考電流Iref。第三電流電晶體536的第一端與第二端分別耦接於第一電源端P1與輸出節點Op,且第三電流電晶體536用於提供輸出電流Iout。第一電流電晶體532的控制端、第二電流電晶體534的控制端與第三電流電晶體536的控制端互相耦接,且耦接於第二電流電晶體534的第二端。
溫度感測電路510包含第一感測電晶體512和控制電路540。第一感測電晶體512包含第一端、第二端與控制端。第一感測電晶體512的第一端與第二端分別耦接於第二電流電晶體534的第二端以及電阻單元520的第一端。控制電路540用於依據電流產生電路500的溫度輸出具有對應大小的控制電壓Vc至第一感測電晶體512的控制端,以決定參考電壓Vref的大小。控制電路540包含第二感測電晶體514。第二感測電晶體514包含第一端、第二端與控制端。第二感測電晶體514的第一端與控制端用於提供控制電壓 Vc,並皆耦接於第一電流電晶體532的第二端以及第一感測電晶體512的控制端。第二感測電晶體514的第二端耦接於第二電源端P2。另外,電阻單元520的第二端耦接於第二電源端P2。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感測電晶體514與電阻單元520皆具有負溫度係數,亦即第二感測電晶體514提供的控制電壓Vc與電阻單元520的電阻值會隨著溫度上升而降低。第一感測電晶體512為原生(native)電晶體,亦即第一感測電晶體512的臨界電壓趨近於零(例如,0.2伏特)。因此,參考電壓Vref會趨近於控制電壓Vc,且參考電壓Vref亦會隨著溫度上升而降低。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感測電晶體512不限定為原生電晶體。前述第2圖中線段210與線段220的斜率之間的固定或大致相同之倍數關係,亦適用於第5圖的參考電壓Vref的電壓對溫度特性線(未繪示)以及第5圖的電阻單元520的電阻值對溫度特性線(未繪示),為簡潔起見,相關內容在此不重複贅述。如此一來,電流產生電路500的參考電流Iref與輸出電流Iout的大小會與溫度無關。
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感測電晶體514與電阻單元520皆具有正溫度係數,亦即控制電壓Vc與電阻單元520的電阻值會隨著溫度上升而增加。在此情況下,前述第3圖中線段310與線段320的斜率之間的固定或大致相同之倍數關係,亦適用於第5圖的參考電壓Vref的電壓對溫度特性線(未繪示)以及第5圖的電阻單元520的電阻值對溫度特 性線(未繪示),為簡潔起見,相關內容在此不重複贅述。如此一來,電流產生電路500的參考電流Iref與輸出電流Iout的大小會與溫度無關。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感測電晶體512可以是任一種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例如:原生型電晶體、一般型電晶體、增強型電晶體及空乏型電晶體。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感測電晶體512可以用NPN型雙載子電晶體來實現,且第一感測電晶體512的第一端、第二端與控制端分別為集極、射極與基極。
第6圖為依據本揭示文件一實施例的電流產生電路600的功能方塊圖。電流產生電路600相似於電流產生電路500,差異在於,電流產生電路600的溫度感測電路610不同於電流產生電路500的溫度感測電路510。溫度感測電路610包含第一感測電晶體612與控制電路620。第一感測電晶體612包含第一端、第二端與控制端。第一感測電晶體612的第一端與第二端分別耦接於第二電流電晶體534的第二端以及電阻單元520的第一端。
控制電路620用於依據電流產生電路600的溫度輸出具有對應大小的控制電壓Vc至第一感測電晶體612的控制端,以決定參考電壓Vref的大小。控制電路620包含第二感測電晶體614與第三感測電晶體616。第二感測電晶體614與第三感測電晶體616皆包含第一端、第二端與控制端。第二感測電晶體614的第一端與控制端用於提供控制電壓Vc,並皆耦接於第一電流電晶體532的第二端以及第一 感測電晶體612的控制端。第三感測電晶體616的第一端與控制端皆耦接於第二感測電晶體614的第二端。第三感測電晶體616的第二端耦接於第二電源端P2。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感測電晶體612、第二感測電晶體614與第三感測電晶體616皆為NPN型雙載子電晶體,且皆具有負溫度係數。因此,第一感測電晶體612、第二感測電晶體614與第三感測電晶體616的基極-射極電壓差會隨著溫度上升而降低。參考電壓Vref會相同於第二感測電晶體614之第二端的電壓,因此參考電壓Vref也會隨著溫度上升而降低。前述第2圖中線段210與線段220的斜率之間的固定或大致相同之倍數關係,亦適用於第6圖的參考電壓Vref的電壓對溫度特性線(未繪示)以及第6圖的電阻單元520的電阻值對溫度特性線(未繪示),為簡潔起見,相關內容在此不重複贅述。如此一來,電流產生電路600的參考電流Iref與輸出電流Iout的大小會與溫度無關。
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感測電晶體612、第二感測電晶體614與第三感測電晶體616皆具有正溫度係數。因此,參考電壓Vref會隨著溫度上升而增加。在此情況下,前述第3圖中線段310與線段320的斜率之間的固定(或大致相同)倍數關係,亦適用於第6圖的參考電壓Vref的電壓對溫度特性線(未繪示)以及第6圖的電阻單元520的電阻值對溫度特性線(未繪示),為簡潔起見,相關內容在此不重複贅述。如此一來,電流產生電路600的參考電流Iref與輸出電流Iout的大小會與溫度無關。
第7圖為依據本揭示文件一實施例的電流產生電路700的功能方塊圖。電流產生電路700包含溫度感測電路710、電阻單元720與電流鏡電路730。溫度感測電路710用於感測電流產生電路700的溫度以產生一感測結果,並用於依據感測結果提供具有對應大小的參考電壓Vref至電阻單元720。電阻單元720耦接於溫度感測電路710。電阻單元720會依據參考電壓Vref決定參考電流Iref的大小,且電阻單元720的電阻值會對應於電流產生電路500的溫度而變化。電流鏡電路730耦接於溫度感測電路710,且透過溫度感測電路710耦接於電阻單元720。電流鏡電路730用於提供參考電流Iref,且用於產生輸出電流Iout。參考電流Iref與輸出電流Iout的大小互相對應,且參考電流Iref與輸出電流Iout的大小皆與溫度無關。
電流鏡電路730包含第一電流電晶體732與第二電流電晶體734。第一電流電晶體732與第二電流電晶體734皆包含第一端、第二端與控制端。第一電流電晶體732的第一端與第二端分別耦接於第一電源端P1與溫度感測電路710。第二電流電晶體734的第一端與第二端分別耦接於第一電源端P1與與輸出節點Op,其中第二電流電晶體734的第二端用於提供輸出電流Iout。第一電流電晶體732與第二電流電晶體734的控制端皆耦接於第一電流電晶體732的第二端。
溫度感測電路710包含第一感測電晶體712與控制電路740。第一感測電晶體712包含第一端、第二端與 控制端。第一感測電晶體712的第一端與第二端分別耦接於第一電流電晶體732的第二端以及電阻單元720。第一感測電晶體712的第二端用於提供參考電壓Vref。控制電路740用於依據電流產生電路700的溫度輸出控制電壓Vc至第一感測電晶體712的第二端,以決定參考電壓Vref的大小。
控制電路740包含第二感測電晶體714、放大器716與電流源718。第二感測電晶體714包含第一端、第二端與控制端。第二感測電晶體714的第一端與第二端分別耦接於第一節點N1與第二電源端P2。第二感測電晶體714的第一端與控制端互相耦接。放大器716包含第一輸入端(例如,正相輸入端)、第二輸入端(例如,反相輸入端)與輸出端。放大器716的第一輸入端耦接於第一節點N1,第二輸入端則耦接於第一感測電晶體712的第二端,其中第二輸入端用於提供控制訊號Vc。放大器716的輸出端耦接於第一感測電晶體712的控制端。電流源718用於提供控制電流Ic至第一節點N1。
第8圖為依據本揭示文件一實施例的溫度感測電路710與電阻單元720的元件特性示意圖。線段810代表參考電壓Vref的電壓對溫度特性線。線段820代表電阻單元720的電阻值對溫度特性線。請同時參考第7圖與第8圖,溫度感測電路710與電阻單元720皆具有負溫度係數,因此參考電壓Vref與電阻單元720的電阻值會隨溫度上升而降低。線段810的斜率與線段820的斜率被設置為具有固定或大致相同的倍數關係,以使參考電流Iref與輸出電流Iout 的大小與溫度無關。
線段830代表控制電流Ic的電流對溫度特性線。線段840代表第二感測電晶體714的控制端電壓之電壓對溫度特性線。第二感測電晶體714與電流源718具有相反的溫度係數。例如,當第二感測電晶體714具有正溫度係數時,電流源718便具有負溫度係數,反之亦然。因此,線段830的斜率與線段840的斜率的乘積小於零。控制電流Ic可以為定電流,藉由調整控制電流Ic的大小與第二感測電晶體714的元件特性,便可以決定第一節點N1的電壓隨溫度變化之趨勢。由於放大器716的第一輸入端與第二輸入端之間為虛短路,參考電壓Vref會等於第一節點N1的電壓。
換言之,藉由調整線段830的斜率及/或線段840的斜率,便可以調整線段810的斜率。因此,線段810的斜率會介於線段830的斜率與線段840的斜率之間。
第9圖為依據本揭示文件另一實施例的溫度感測電路710與電阻單元720的元件特性示意圖。線段910代表參考電壓Vref的電壓對溫度特性線。線段920代表電阻單元720的電阻值對溫度特性線。線段930代表控制電流Ic的電流對溫度特性線。線段940代表第二感測電晶體714的控制端電壓之電壓對溫度特性線。請同時參考第7圖與第9圖,溫度感測電路710與電阻單元720皆具有正溫度係數,因此參考電壓Vref與電阻單元720的電阻值會隨溫度上升而增加。線段910的斜率與線段920的斜率被設置為具有固定或大致相同的倍數關係,以使參考電流Iref與輸出電流 Iout的大小與溫度無關。在此情況下,第二感測電晶體714與電流源718亦具有相反的溫度係數,因而可以藉由調整線段930的斜率及/或線段940的斜率來調整線段910的斜率。
由上述可知,電流產生電路100、400、500、600和700能夠以簡單的電路架構在集成電路中產生與溫度無關的電流。電流產生電路100、400、500、600和700的運作無需搭配額外的輸出接腳與外部元件,因而具有節省電路面積的優點。
在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使用了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的元件。然而,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理解,同樣的元件可能會用不同的名詞來稱呼。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並不以名稱的差異做為區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做為區分的基準。在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提及的「包含」為開放式的用語,故應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於」。另外,「耦接」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連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第一元件耦接於第二元件,則代表第一元件可通過電性連接或無線傳輸、光學傳輸等信號連接方式而直接地連接於第二元件,或者通過其他元件或連接手段間接地電性或信號連接至該第二元件。
在此所使用的「及/或」的描述方式,包含所列舉的其中之一或多個項目的任意組合。另外,除非說明書中特別指明,否則任何單數格的用語都同時包含複數格的涵義。
以上僅為本揭示文件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揭示文件請求項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揭示文件的涵蓋範圍。
100‧‧‧電流產生電路
110‧‧‧溫度感測電路
112‧‧‧第一感測電晶體
120‧‧‧電阻單元
130‧‧‧電流鏡電路
132‧‧‧第一電流電晶體
134‧‧‧第二電流電晶體
136‧‧‧第三電流電晶體
138‧‧‧分壓電阻
P1‧‧‧第一電源端
P2‧‧‧第二電源端
Op‧‧‧輸出節點
Vref‧‧‧參考電壓
Iref‧‧‧參考電流
Iout‧‧‧輸出電流

Claims (9)

  1. 一種電流產生電路,包含:一溫度感測電路,用於依據該電流產生電路的溫度產生具有對應大小的一參考電壓,且包含:一第一感測電晶體,包含一第一端、一第二端與一控制端,該第一感測電晶體的該控制端耦接於該第一感測電晶體的該第一端,該第一感測電晶體的該第二端用於提供該參考電壓;一電阻單元,耦接於該第一感測電晶體的該第二端,具有一電阻值,用於依據該參考電壓和該電阻值決定一參考電流之大小;以及一電流鏡電路,耦接於該第一感測電晶體的該第一端,用於依據該參考電流產生一輸出電流;其中該溫度感測電路與該電阻單元皆具有正溫度係數或皆具有負溫度係數。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流產生電路,其中,該溫度感測電路的該參考電壓的電壓對溫度特性線具有一第一斜率,該電阻單元的該電阻值的電阻值對溫度特性線具有一第二斜率,該第一斜率除以該第二斜率的商數為K,且K為大於或等於零之常數。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流產生電路,其中,該電流鏡電路包含: 一分壓電阻,包含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其中該分壓電阻的該第二端耦接於該第一感測電晶體的該第一端;一第一電流電晶體;一第二電流電晶體,其中該第一電流電晶體與該第二電流電晶體串聯耦接於一第一電源端與該分壓電阻的該第一端之間,該第二電流電晶體的一控制端耦接於該分壓電阻的該第二端;以及一第三電流電晶體,耦接於該第一電源端,用於提供該輸出電流,其中該第三電流電晶體的一控制端與該第一電流電晶體的一控制端耦接於該分壓電阻的該第一端。
  4. 一種電流產生電路,包含:一溫度感測電路,用於依據該電流產生電路的溫度產生具有對應大小的一參考電壓;一電阻單元,耦接於該溫度感測電路,具有一電阻值,用於依據該參考電壓和該電阻值決定一參考電流之大小;以及一電流鏡電路,耦接於該溫度感測電路,用於依據該參考電流產生一輸出電流;其中該溫度感測電路包含:一第一感測電晶體,耦接於該電流鏡電路與該電阻單元之間,用於提供該參考電壓至該電阻單元;以及一控制電路,耦接於該電流鏡電路與該第一感測 電晶體的一控制端,用於依據該電流產生電路的溫度輸出具有對應大小的一控制電壓至該第一感測電晶體的一控制端,以決定該參考電壓的大小;其中該溫度感測電路與該電阻單元皆具有正溫度係數或皆具有負溫度係數。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流產生電路,其中,該控制電路包含:一第二感測電晶體,包含一第一端、一第二端與一控制端,其中該第二感測電晶體的該控制端耦接於該電流鏡電路、該第二感測電晶體的該第一端以及該第一感測電晶體的該控制端,該第二感測電晶體的該控制端用於提供該控制電壓。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電流產生電路,其中,該控制電路還包含:一第三感測電晶體,包含一第一端、一第二端與一控制端,其中該第三感測電晶體的該控制端耦接於該第二感測電晶體的該第二端與該第三感測電晶體的該第一端,該第三感測電晶體的該第二端耦接於一第二電源端。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電流產生電路,其中,該電流鏡電路包含:一第一電流電晶體,耦接於該第二感測電晶體與一第 一電源端之間;一第二電流電晶體,耦接於該第一感測電晶體與該第一電源端之間;以及一第三電流電晶體,耦接於該第一電源端與一輸出節點之間,用於提供該輸出電流,其中該第一電流電晶體的一控制端、該第二電流電晶體的一控制端與該第三電流電晶體的一控制端耦接於該第一感測電晶體。
  8. 一種電流產生電路,包含:一溫度感測電路,用於依據該電流產生電路的溫度產生具有對應大小的一參考電壓;一電阻單元,耦接於該溫度感測電路,具有一電阻值,用於依據該參考電壓和該電阻值決定一參考電流之大小;以及一電流鏡電路,耦接於該溫度感測電路,用於依據該參考電流產生一輸出電流;其中該溫度感測電路包含:一第一感測電晶體,耦接於該電流鏡電路與該電阻單元之間,用於提供該參考電壓至該電阻單元;以及一控制電路,用於依據該電流產生電路的溫度輸出具有對應大小的一控制電壓至該第一感測電晶體,以決定該參考電壓的大小,且該控制電路包含:一電流源; 一放大器,包含一第一輸入端、一第二輸入端與一輸出端,其中該放大器的該第一輸入端耦接於該電流源,該放大器的該第二輸入端耦接於該第一感測電晶體與該電阻單元之間,該放大器的該第二輸入端用於提供該控制電壓,該放大器的該輸出端耦接於該第一感測電晶體的該控制端;以及一第二感測電晶體,耦接於該電流源與一第二電源端之間,其中該第二感測電晶體的一控制端耦接於該電流源,且該第二感測電晶體與該電流源具有相反的溫度係數。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流產生電路,其中,該電流鏡電路包含:一第一電流電晶體,耦接於一第一電源端與該第一感測電晶體之間;以及一第二電流電晶體,耦接於該第一電源端與一輸出節點之間,用於提供該輸出電流,其中該第一電流電晶體的一控制端與該第二電流電晶體的一控制端互相耦接。
TW108142789A 2019-11-25 2019-11-25 電流產生電路 TWI7072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2789A TWI707221B (zh) 2019-11-25 2019-11-25 電流產生電路
US17/091,144 US11216021B2 (en) 2019-11-25 2020-11-06 Current generation circui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2789A TWI707221B (zh) 2019-11-25 2019-11-25 電流產生電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7221B true TWI707221B (zh) 2020-10-11
TW202121099A TW202121099A (zh) 2021-06-01

Family

ID=74091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2789A TWI707221B (zh) 2019-11-25 2019-11-25 電流產生電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216021B2 (zh)
TW (1) TWI70722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10059A (en) * 2002-11-19 2004-06-16 Intersil Inc Modified brokaw cell-based circuit for generating output current that varies linearly with temperature
TW200629033A (en) * 2005-02-11 2006-08-16 Etron Technology Inc Low voltage bandgap reference (BGR) circuit
US7227401B2 (en) * 2004-11-15 2007-06-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sistorless bias current generation circuit
TW200814080A (en) * 2006-05-24 2008-03-16 Sandisk 3D Llc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precision of a temperature-sensor circuit
TW201122756A (en) * 2009-12-18 2011-07-01 Green Solution Tech Co Ltd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modulating circuit and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circuit
TW201524115A (zh) * 2013-12-13 2015-06-16 Univ Nat Taiwan 溫度補償電路及用於降低溫度係數的電流源電路
US9864393B2 (en) * 2015-06-05 2018-01-09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Voltage reference circu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2201A (en) * 1998-01-13 1999-11-09 Analog Devices, Inc. Low voltage current mirror and CTAT current source and method
US7944153B2 (en) 2006-12-15 2011-05-17 Intersil Americas Inc. Constant current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driver circuit and method
KR101070031B1 (ko) * 2008-08-21 2011-10-0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기준 전류 발생 회로
JP5533345B2 (ja) * 2009-12-25 2014-06-25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電流源回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遅延回路及び発振回路
US9608586B2 (en) 2014-09-25 2017-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Voltage-to-current converter
US10331151B1 (en) 2018-11-28 2019-06-25 Micron Technology, Inc. Systems for generating process, voltage, temperature (PVT)-independent current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10059A (en) * 2002-11-19 2004-06-16 Intersil Inc Modified brokaw cell-based circuit for generating output current that varies linearly with temperature
US7227401B2 (en) * 2004-11-15 2007-06-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sistorless bias current generation circuit
TW200629033A (en) * 2005-02-11 2006-08-16 Etron Technology Inc Low voltage bandgap reference (BGR) circuit
TW200814080A (en) * 2006-05-24 2008-03-16 Sandisk 3D Llc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precision of a temperature-sensor circuit
TW201122756A (en) * 2009-12-18 2011-07-01 Green Solution Tech Co Ltd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modulating circuit and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circuit
TW201524115A (zh) * 2013-12-13 2015-06-16 Univ Nat Taiwan 溫度補償電路及用於降低溫度係數的電流源電路
US9864393B2 (en) * 2015-06-05 2018-01-09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Voltage reference circu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57352A1 (en) 2021-05-27
TW202121099A (zh) 2021-06-01
US11216021B2 (en) 202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03559B2 (en) Two-terminal semiconductor sensor device
TWI521326B (zh) 帶隙參考電壓產生電路
US10078016B2 (en) On-die temperature sensor for integrated circuit
JP2004146576A (ja) 半導体温度測定回路
US10404054B2 (en) Under voltage lockout circuit and device integrating with the same and reference voltage generating circuit
US9018934B2 (en) Low voltage bandgap reference circuit
US6992472B2 (e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setting the operation point of a BGR circuit
JP2001510609A (ja) 温度補償された出力基準電圧を有する基準電圧源
JP3279645B2 (ja) 試験物体から取り出された電位降下を所定の入力電圧範囲から所望の出力電圧範囲へ変換するための回路構成
EP3021189A1 (en) Voltage reference sourc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reference voltage
WO2009149650A1 (zh) 带隙基准电压发生器
TWI707221B (zh) 電流產生電路
KR20130021192A (ko) 반도체 회로
TW202046041A (zh) 電壓產生器
US10073484B2 (en) Power on reset (POR) circuit with current offset to generate reset signal
TWI783563B (zh) 參考電流/電壓產生器與電路系統
CN100573401C (zh) 半导体器件
CN112904923B (zh) 电流产生电路
JP4314669B2 (ja) バンドギャップリファレンス回路
JP2007206972A (ja) 基準電圧発生回路
CN111984052A (zh) 电压源
CN113437725B (zh) 一种利用封装打线电阻实现过流保护的电路
JP2004341877A (ja) 基準電圧発生回路
US9588538B2 (en) Reference voltage generation circuit
CN116009639A (zh) 带隙基准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