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7094B - 角接觸軸承保持架 - Google Patents

角接觸軸承保持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7094B
TWI707094B TW108132979A TW108132979A TWI707094B TW I707094 B TWI707094 B TW I707094B TW 108132979 A TW108132979 A TW 108132979A TW 108132979 A TW108132979 A TW 108132979A TW I707094 B TWI707094 B TW I7070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c
lintel
shaped
contact convex
convex surfac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2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1229A (zh
Inventor
鄒鵬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添佶軸承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添佶軸承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添佶軸承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329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0709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70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709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11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1229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為有關於一種角接觸軸承保持架,主要結構包括一保持架、複數界定於保持架上之滾珠兜孔、一界定於保持架上之內圈、一界定於保持架上之外圈、複數形成於內圈一端之內側過梁、複數形成於外圈一端之外側過梁、複數由內側過梁與內圈配合形成之內錐形兜槽、複數由外側過梁與外圈配合形成之外錐形兜槽、複數設於內錐形兜槽上之第一中部弧形接觸凸面、及複數設於外錐形兜槽上之第二中部弧形接觸凸面。藉上述結構,當複數滾珠置於滾珠兜孔中,且保持架置於一軸承內時,即可透過第一中部弧形接觸凸面及第二中部弧形接觸凸面之配合,使保持架運轉時降低溫度及噪音、提高穩定性,並同時避免劃傷滾珠。

Description

角接觸軸承保持架
本發明為提供一種角接觸軸承保持架,尤指一種降低溫度及噪音、提高穩定性,並同時避免劃傷滾珠的角接觸軸承保持架。
按,機床主軸所使用的角接觸軸承主要分為脂潤滑和油氣潤滑兩種方式,兩種不同的潤滑方式都有各自最良好的保持架結構設計。
然上述習用角接觸軸承保持架於使用時,存在下列問題與缺失尚待改進:
第一,若將脂潤滑軸承之保持架用於油氣潤滑時,會因油氣的衝擊過大,而導致保持架產生噪音。
第二,滾珠兜孔內之滾珠與保持架所接觸產生之摩擦力大,導致溫度過高。
第三,滾珠兜孔之邊緣處容易劃傷滾珠。
第四,滾珠與滾珠兜孔之碰撞位置不定,導致保持架於運轉時穩定性不足。
是以,要如何解決上述習用之問題與缺失,即為本發明之申請人與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故,本發明之申請人有鑑於上述缺失,乃蒐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降低溫度及噪音、提高穩定性,並同時避免劃傷滾珠的角接觸軸承 保持架之發明專利者。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透過第一中部弧形接觸凸面及第二中部弧形接觸凸面之配合,以減小滾珠與保持架之接觸面積,藉此降低保持架運轉時之溫度及噪音,並提高運轉時之穩定性,同時避免劃傷滾珠等現象。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之主要結構包括:一保持架,保持架的周向設有複數呈圓周均勻分佈之滾珠兜孔,保持架上還具有一內圈,內圈之一端處形成有複數呈圓周均勻分佈之內側過梁,內側過梁遠離內圈之一端係略微超過保持架的中心徑向平面,且相鄰的內側過梁與內圈形成一內錐形兜槽,上述內錐形兜槽係為U形態樣,在內錐形兜槽的槽壁中部設有由外向內依次連接的第一中部弧形接觸凸面與第一內避讓面。
另外,在內錐形兜槽的槽壁一端處設有一內弧形接觸凸面,且上述內弧形接觸凸面係沿著內錐形兜槽的槽壁寬度方向所設置,而內錐形兜槽的槽壁另一端處係連接一外圈,上述外圈之一端處形成有複數呈圓周均勻分佈之外側過梁,且相鄰的外側過梁與外圈形成一外錐形兜槽,上述外錐形兜槽係為U形態樣,又,內側過梁的數量與外側過梁的數量相等,且外側過梁係以內表面固定在內側過梁的外表面上,而外側過梁遠離外圈的一端延長至內圈的外壁。
此外,內錐形兜槽的大內徑外端朝向外錐形兜槽的大內徑內端,且所述的內錐形兜槽和外錐形兜槽形成上述的滾珠兜孔,在外錐形兜槽的槽壁中部設有由外向內依次設置的第二中部弧形接觸凸面和第二內避讓面,而外錐形兜槽的槽壁端處設有外弧形接觸凸面,且外弧形接觸凸面係沿著外錐形兜槽槽壁寬度方向所設置,而所述外弧形接觸凸面係位於內弧形接觸凸面的外側。
而上述第一中部弧形接觸凸面、內弧形接觸凸面、第二中部弧形接觸凸面、與外弧形接觸凸面係與一滾珠接觸,再者,與滾珠接觸位置延長連接所形成的輪廓線曲率半徑,係大於滾珠的曲率半徑,而與滾珠非接觸位置延長連接所形成的輪廓線曲率半徑,則小於滾珠的曲率半徑。
內側過梁遠離內圈的一端超過保持架中心徑向平面的長度,為內側過梁軸向長度的1/5至1/10。
外側過梁和內側過梁係為一體式結構,且採用注塑工藝製造,但 不予以設限。
內弧形接觸凸面的外側邊和外弧形接觸凸面的內側邊相連,且內弧形接觸凸面與外弧形接觸凸面之間具有一避讓空間。
上述外錐形兜槽之槽壁兩端分別設有由外錐形兜槽外側向外錐形兜槽內側依次相連的複數弧形限制凸面、複數弧形限制凹面及複數傾斜面,且上述弧形限制凸面、弧形限制凹面及傾斜面係與外弧形接觸凸面相連接。
上述外側過梁的兩側面上分別具有上述外弧形接觸凸面、弧形限制凸面、弧形限制凹面及傾斜面,設置在外側過梁一側面上的外弧形接觸凸面,係與設置在外側過梁另一側面上的外弧形接觸凸面呈對稱設置;設置在外側過梁一側面上的弧形限制凸面,係與設置在外側過梁另一側面上的弧形限制凸面呈對稱設置;設置在外側過梁一側面上的弧形限制凹面,係與設置在外側過梁另一側面上的弧形限制凹面呈對稱設置;而設置在外側過梁一側面上的傾斜面,係與設置在外側過梁另一側面上的傾斜面呈對稱設置,且兩傾斜面係呈八字形態樣。
另外,上述第一內避讓面和第二內避讓面均為弧形凹面。而外側過梁的內表面為弧形匹配凹面,內側過梁的外表面為弧形匹配凸面,且內側過梁的外表面和內圈的外壁齊平,而外側過梁的內表面和內側過梁的外表面相互匹配,且外側過梁的內表面亦和內圈的外壁相互匹配。
此外,上述內側過梁的兩側面端部係分別連接上述內弧形接觸凸面,而設置在內側過梁一側面端部上的內弧形接觸凸面,係與設置在內側過梁另一側面端部上的內弧形接觸凸面呈對稱設置。
第一中部弧形接觸凸面係位於內錐形兜槽槽壁居中的位置處,而第二中部弧形接觸凸面係位於外錐形兜槽槽壁居中的位置處。
內側過梁遠離內圈的一端處,設有一傾斜向下朝內設置的內傾斜面,而外側過梁遠離外圈的一端處,設有一與內傾斜面傾斜方向相同之外傾斜面。
藉由上述之結構,當使用者將滾珠置於滾珠兜孔中,並將保持架設於一軸承內,在軸承運轉時即可透過保持架上之結構,降低使用時之溫度及 噪音,提高使用時之穩定性,並同時避免劃傷滾珠。
藉由上述技術,可針對習用角接觸軸承保持架所存在之產生噪音、摩擦力高使運轉時溫度過高、容易劃傷滾珠、及保持架於運轉時穩定性不足的問題點加以突破,達到上述優點之實用進步性。
a、a1:保持架
b:滾珠兜孔
c、c1:滾珠
1:內圈
11:內側過梁
12:內錐形兜槽
13:第一中部弧形接觸凸面
14:第一內避讓面
15:內弧形接觸凸面
16:避讓空間
17:內傾斜面
2:外圈
21、21a:外側過梁
22:外錐形兜槽
23:第二中部弧形接觸凸面
24:第二內避讓面
25:外弧形接觸凸面
26a:弧形限制凸面
27a:弧形限制凹面
28a:傾斜面
29:外傾斜面
4b:內隔環
5b:外隔環
51b:油氣進入孔
52b:油氣排放孔
6b:軸承內圈
7b:軸承外圈
第一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二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圖。
第三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第二圖之A-A線剖視圖。
第四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第二圖之B-B線剖視圖。
第五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局部放大立體圖。
第六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第三圖之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七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第四圖之局部放大示意圖(一)。
第八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第四圖之局部放大示意圖(二)。
第九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接觸狀態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十圖 係為本發明再一較佳實施例之外側過梁截面示意圖。
第十一圖 係為本發明又一較佳實施例之剖視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發明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構造,茲繪圖就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請參閱第一圖及第二圖所示,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及側視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發明包括:一保持架a,保持架a的周向設有複數呈圓周均勻分佈的滾珠兜孔b。另外,保持架a上具有一內圈1,內圈1之一端形成有複數呈圓周均勻分佈之內側過梁11,上述內側過梁11的厚度等於內圈1的壁厚厚度。在內側過梁11遠離內圈1的一端處,設有一傾斜向下朝內設置的內傾斜面17, 且內側過梁11遠離內圈1之一端係略微超過保持架a的中心徑向平面。同時,相鄰的兩根內側過梁11會與內圈1形成一內錐形兜槽12,且上述內錐形兜槽12係為U形態樣。
此外,保持架a上還具有一外圈2,外圈2之一端形成有複數呈圓周均勻分佈之外側過梁21,上述外側過梁21的厚度等於外圈2的單邊壁厚厚度。在外側過梁21遠離外圈2的一端,設有一與內傾斜面17傾斜方向相同的外傾斜面29。其次,外側過梁21與內側過梁11之連接方式係以注塑為例。相鄰的兩根外側過梁21會與外圈2形成一外錐形兜槽22,且上述外錐形兜槽22係為U形態樣。
同時,外錐形兜槽22的槽口和內錐形兜槽12的槽口所設置的方向相同,且內側過梁11的數量和外側過梁21的數量相等,外側過梁21係以內表面固定在內側過梁11的外表面上,外側過梁21遠離外圈2之一端係延長至內圈1的外壁,即,內側過梁11的軸向長度短於外側過梁21的軸向長度。
其次,外側過梁21的內表面為弧形匹配凹面,內側過梁11的外表面為弧形匹配凸面,而上述內側過梁11的弧形匹配凸面係與內圈1的外壁齊平,外側過梁21的弧形匹配凹面與內側過梁11的弧形匹配凸面相互匹配,且外側過梁21的弧形匹配凹面亦與內圈1的外壁相互匹配。
所述內錐形兜槽12的大內徑外端,係朝向外錐形兜槽22的大內徑內端,且內錐形兜槽12和外錐形兜槽22相互配合形成上述滾珠兜孔b,即,內錐形兜槽12與外錐形兜槽22的錐形傾斜方向係為相反。
藉由上述之說明,已可了解本技術之結構,而依據這個結構之對應配合,即可使保持架a在運轉時降低溫度及噪音,並提高穩定性,而詳細之解說將於下述說明。
再請同時配合參閱第一圖至第九圖所示,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至接觸狀態局部放大示意圖,藉由上述構件組構時,由圖中可清楚看出,當使用者欲使用時,先將一滾珠c置於滾珠兜孔b中,並且將保持架a設於一軸承內,即可透過保持架a上之結構,輔助軸承運轉的過程,以提升使用 上的效益、降低使用時的損耗,並保持運作時之穩定性。
上述內側過梁11與內圈1之結合方式、及外側過梁21與外圈2之結合方式皆為一體式結構,可提高整體之結構強度。另外,內側過梁11與外側過梁21分別呈圓周均勻分佈於內圈1及外圈2上,藉此即可確保重力的均衡性,並降低製造加工之難度。而藉由上述內傾斜面17與外傾斜面29方向一致之特性,即可便於後續的組裝過程,進而提高兩者間之組裝效率。同時,透過外圈2的軸心線和內圈1的軸心線重合之結構,即可提高滾珠c運行的穩定性和平順性。
上述內側過梁11遠離內圈1的一端,略微超過保持架a的中心徑向平面之結構,會使原先因油氣衝擊內側過梁11與外側過梁21,而使保持架a振動所產生之噪音因此而減小;另外,還可以減少油氣進入軸承溝道時所承受的阻力,從而降低油氣潤滑裝置的能源消耗;更可以使得軸承內部空隙容積增大,提高軸承的填脂量,從而延長軸承的使用壽命;除此之外,再相同填脂量的情況下,亦能減少脂潤滑軸承之攪拌阻力,進而降低軸承之升溫速度。
在內錐形兜槽12的槽壁中部設有由外向內依次連接的複數第一中部弧形接觸凸面13和複數第一內避讓面14,第一中部弧形接觸凸面13設置在內錐形兜槽12槽壁居中的位置處,以便於加工及製造,其次,第一內避讓面14係為弧形凹面,藉此即可避免滾珠c劃傷等現象。
而上述外側過梁21內表面為弧形匹配凹面,內側過梁11的外表面為弧形匹配凸面之結構,得以提高兩者相互連接之強度,及結構之穩定性,更避免了開裂脫落等現象。另外,於軸承運轉時,更能透過內錐形兜槽12與外錐形兜槽22傾斜方向相反之特徵,對滾珠c達到限位之效果,藉以避免滾珠c脫離於滾珠兜孔b外。
此外,在內錐形兜槽12的槽壁兩端分別設有一內弧形接觸凸面15,且上述內弧形接觸凸面15係沿著內錐形兜槽12槽壁寬度方向所設置,兩內弧形接觸凸面15與第一中部弧形接觸凸面13會對滾珠c形成三點支撐,以便於提高支撐之穩定性,同時,上述的設計還可以減小滾珠c與保持架 a所產生之摩擦力,進而降低軸承之升溫速度,延長軸承之使用壽命。
進一步地,每根內側過梁11的兩側面端部係分別連接上述內弧形接觸凸面15,而設於內側過梁11一側面端部上的內弧形接觸凸面15,係與設於內側過梁11另一側面端部上的內弧形接觸凸面15呈對稱設置,藉此即可提高加工製造的效率,降低加工製造的難度,同時,還可以確保保持架a的重力均衡性。
在外錐形兜槽22的槽壁中部,設有由外向內依次設置的複數第二中部弧形接觸凸面23及複數第二內避讓面24,第二中部弧形接觸凸面23設置在外錐形兜槽22槽壁居中的位置處,且第二內避讓面24係為弧形凹面態樣。
第二中部弧形接觸凸面23和第一中部弧形接觸凸面13,與滾珠c接觸區域所產生之輪廓線,係為外凸曲線,因此減小了接觸面積,藉此即可降低滾珠c與保持架a所產生之摩擦力,進而降低軸承之升溫速度。而與滾珠c非接觸區域,且靠近滾珠c球心側處所產生之輪廓線,係為內凹曲線,因此增大了滾珠兜孔b邊緣與滾珠c的距離,藉此即可避免滾珠兜孔b邊緣對滾珠c造成劃傷的現象,進而提高使用上之安全性。
在外錐形兜槽22的槽壁兩端分別設有一外弧形接觸凸面25,所述外弧形接觸凸面25係沿著外錐形兜槽22槽壁寬度方向所設置,且外弧形接觸凸面25係設於內弧形接觸凸面15的外側,即,內弧形接觸凸面15的外側邊係與外弧形接觸凸面25的內側邊相互連接,且在內弧形接觸凸面15與外弧形接觸凸面25之間會形成一避讓空間16。與滾珠c接觸區域中,外弧形接觸凸面25和內弧形接觸凸面15均為外凸曲線,因此減小了接觸面積,降低滾珠c與保持架a所產生之摩擦力,進而降低軸承之升溫速度。
同時,兩外弧形接觸凸面25與第二中部弧形接觸凸面23會對滾珠c形成三點支撐,藉此即可大幅提高支撐穩定性,上述的設計還可以減小滾珠c與保持架a所產生之摩擦力,降低軸承之升溫速度,進而延長軸承之使用壽命。
其次,外弧形接觸凸面25和內弧形接觸凸面15相連的結構, 可以形成對內外的限制,進一步提高滾珠c的穩定性。而避讓空間16係以V形態樣為例,藉以用於儲存潤滑脂,進一步提高滾珠c運行的穩定性。
另外,如第九圖所示,滾珠c分別與第一中部弧形接觸凸面13、內弧形接觸凸面15、第二中部弧形接觸凸面23、和外弧形接觸凸面25接觸,與滾珠c接觸位置延長連接所形成的輪廓線曲率半徑,係大於滾珠c的曲率半徑,而與滾珠c非接觸位置延長連接所形成的輪廓線曲率半徑,係小於滾珠c的曲率半徑。藉此令滾珠c與保持架a之碰撞位置穩定,進而提高保持架a在運轉時之穩定性。
再請同時配合參閱第十圖所示,係為本發明再一較佳實施例之外側過梁截面示意圖,藉由上述構件組構時,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為大同小異,本實施例中,外錐形兜槽槽壁兩端分別設有複數由外側向內側依次相連的弧形限制凸面26a、弧形限制凹面27a和傾斜面28a,且弧形限制凸面26a、弧形限制凹面27a和傾斜面28a係與外弧形接觸凸面連接,而弧形限制凸面26a及弧形限制凹面27a之捲曲方向,係朝向保持架之軸線,另外,弧形限制凸面26a、弧形限制凹面27a及傾斜面28a連接所形成的輪廓,係沿保持架之軸線至保持架中心徑向平面逐漸趨於平緩,藉此即可減少潤滑脂的流失,從而延長軸承之使用壽命。
進一步地,上述外側過梁21a的兩側面上分別具有上述外弧形接觸凸面、弧形限制凸面26a、弧形限制凹面27a及傾斜面28a,設置在外側過梁21a一側面上的外弧形接觸凸面,係與設置在外側過梁21a另一側面上的外弧形接觸凸面呈對稱設置;設置在外側過梁21a一側面上的弧形限制凸面26a,係與設置在外側過梁21a另一側面上的弧形限制凸面26a呈對稱設置;設置在外側過梁21a一側面上的弧形限制凹面27a,係與設置在外側過梁21a另一側面上的弧形限制凹面27a呈對稱設置;而設置在外側過梁21a一側面上的傾斜面28a,係與設置在外側過梁21a另一側面上的傾斜面28a呈對稱設置,且兩傾斜面28a係呈八字形態樣。透過上述對稱之設置,即可提高製造時之便利性,同時亦提高滾珠運行的穩定性,以及保持架之結構重力均衡性。
再請同時配合參閱第十一圖所示,係為本發明又一較佳實施例之剖視圖,藉由上述構件組構時,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為大同小異,本實施例中,更包含一內隔環4b、一套設於內隔環4b外側的外隔環5b、一連接於內隔環4b一端的軸承內圈6b、及一連接於外隔環5b一端且套設於軸承內圈6b外側的軸承外圈7b,且外隔環5b的徑向設有一油氣進入孔51b、及一傾斜設置的油氣排放孔52b,上述油氣排放孔52b之一端係與油氣進入孔51b連通,而油氣排放孔52b朝向軸承內圈6b與軸承外圈7b之一端處具有一環形空間,環形空間係供收容上述保持架a1、及保持架a1中之滾珠c1。
上述油氣進入孔51b和油氣排放孔52b之夾角係以大於90°為例,同時,油氣進入孔51b的內徑係為油氣排放孔52b內徑的兩倍以上。本實施例僅為了證明保持架a1如何與一軸承結合,以及如何與軸承中之油氣進入孔51b及油氣排放孔52b進行配合。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是以,本發明之角接觸軸承保持架可改善習用之技術關鍵在於:
第一,使本發明適用於油氣潤滑軸承或脂潤滑軸承任一種,藉以透過設計結構減少製造成本。
第二,降低油氣之衝擊力,藉以減少保持架a震動所產生之噪音。
第三,減小油氣進入軸承溝道時所承受的阻力,進而降低油氣潤滑裝置的能源消耗。
第四,提升軸承內部之空隙容積,以提高軸承的填脂量,進而延長軸承的使用壽命。
第五,在相同填脂量之情況下,減少脂潤滑軸承之攪拌阻力,進而降低軸承之升溫速度。
第六,透過滾珠兜孔b之內部結構設計,即可減少潤滑脂的流失 ,從而延長軸承之使用壽命。
第七,降低滾珠c與保持架a所產生之摩擦力,進而降低軸承之升溫速度。
第八,避免滾珠兜孔b邊緣對滾珠c造成劃傷,提高安全性。
第九,使滾珠c與保持架a之碰撞位置穩定,藉此提高保持架a在運轉時之穩定性。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角接觸軸承保持架於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發明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發明,為符合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發明,以保障申請人之辛苦研發,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申請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b:滾珠兜孔
1:內圈
11:內側過梁
12:內錐形兜槽
17:內傾斜面
2:外圈
21:外側過梁
22:外錐形兜槽
29:外傾斜面

Claims (10)

  1. 一種角接觸軸承保持架,其主要包括:一保持架,該保持架的周向設有複數呈圓周均勻分佈的滾珠兜孔;一內圈,該內圈界定於該保持架上,且該內圈之一端形成有複數呈圓周均勻分佈的內側過梁,各該內側過梁遠離該內圈的一端略微超過該保持架的中心徑向平面;複數內錐形兜槽,各該內錐形兜槽係由相鄰的各該內側過梁和該內圈所形成,且各該內錐形兜槽係為U形態樣;複數第一中部弧形接觸凸面,各該第一中部弧形接觸凸面設於各該內錐形兜槽的槽壁中部之外側處;複數第一內避讓面,各該第一內避讓面設於各該內錐形兜槽的槽壁中部之內側處;複數內弧形接觸凸面,各該內弧形接觸凸面設於各該內錐形兜槽的槽壁一端處,且各該內弧形接觸凸面係沿著各該內錐形兜槽的槽壁寬度方向所設置;一外圈,該外圈係設於各該內錐形兜槽的槽壁背離各該內弧形接觸凸面之一端處,且該外圈之一端形成有複數呈圓周均勻分佈的外側過梁,該些內側過梁的數量與該些外側過梁的數量相等,且各該外側過梁係以內表面固設於各該內側過梁的外表面上,而各該外側過梁背離該外圈之一端係延長至該內圈的外壁;複數外錐形兜槽,各該外錐形兜槽係由相鄰的各該外側過梁和該外圈所形成,且各該外錐形兜槽係為U形態樣,各該內錐形兜槽的大內徑外端係朝向各該外錐形兜槽的大內徑內端,且各該內錐形兜槽和各該外錐形兜槽配合形成各該滾珠兜孔;複數第二中部弧形接觸凸面,各該第二中部弧形接觸凸面設於各該外錐形兜槽的槽壁中部之外側處;複數第二內避讓面,各該第二內避讓面設於各該外錐形兜槽的槽壁中部之內側處;及複數外弧形接觸凸面,各該外弧形接觸凸面設於各該外錐形兜槽的槽壁一 端處,且各該外弧形接觸凸面係沿著各該外錐形兜槽的槽壁寬度方向所設置,而各該外弧形接觸凸面係位於各該內弧形接觸凸面的外側,且各該第一中部弧形接觸凸面、各該內弧形接觸凸面、各該第二中部弧形接觸凸面及各該外弧形接觸凸面係與一滾珠接觸,同時,與各該滾珠接觸位置延長連接所形成的輪廓線曲率半徑,係大於各該滾珠的曲率半徑,而與各該滾珠非接觸位置延長連接所形成的輪廓線曲率半徑,係小於各該滾珠的曲率半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角接觸軸承保持架,其中各該內弧形接觸凸面的外側邊與各該外弧形接觸凸面的內側邊相互連接,且各該內弧形接觸凸面與各該外弧形接觸凸面間具有一避讓空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角接觸軸承保持架,其中各該外錐形兜槽槽壁兩端分別設有由各該外錐形兜槽外側向各該外錐形兜槽內側依次相連的複數弧形限制凸面、複數弧形限制凹面和複數傾斜面,且各該弧形限制凸面、各該弧形限制凹面和各該傾斜面係與各該外弧形接觸凸面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角接觸軸承保持架,其中各該外側過梁的兩側面上分別連接各該外弧形接觸凸面、各該弧形限制凸面、各該弧形限制凹面和各該傾斜面,且位於各該外側過梁一側面上的各該外弧形接觸凸面、各該弧形限制凸面、各該弧形限制凹面和各該傾斜面,係與位於各該外側過梁另一側面上的各該外弧形接觸凸面、各該弧形限制凸面、各該弧形限制凹面和各該傾斜面相互對稱,而位於各該外側過梁一側面上的各該傾斜面,係與位於各該外側過梁另一側面上的各該傾斜面呈八字形態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角接觸軸承保持架,其中各該第一內避讓面和各該第二內避讓面均呈弧形凹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角接觸軸承保持架,其中各該外側過梁內表面為弧形匹配凹面,各該內側過梁的外表面為弧形匹配凸面,且各該內側過梁的外表面與該內圈的外壁齊平,各該外側過梁內表面與各該內側過梁的外表面相互匹配,且各該外側過梁內表面係與該內圈的外壁相互匹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角接觸軸承保持架,其中各該內側過梁的兩側面端部係連接各該內弧形接觸凸面,而位於各該內側過梁一側面端部之各該內弧形接觸凸面,係與位於各該內側過梁另一側面端部之各該內弧形 接觸凸面呈對稱設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角接觸軸承保持架,其中各該第一中部弧形接觸凸面係設於各該內錐形兜槽槽壁居中的位置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角接觸軸承保持架,其中各該第二中部弧形接觸凸面係設於各該外錐形兜槽槽壁居中的位置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角接觸軸承保持架,其中各該內側過梁背離該內圈之一端處設有一內傾斜面,且各該內傾斜面係傾斜向下並朝內設置,而各該外側過梁遠離該外圈之一端處設有一與內傾斜面傾斜方向相同之外傾斜面。
TW108132979A 2019-09-12 2019-09-12 角接觸軸承保持架 TWI7070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2979A TWI707094B (zh) 2019-09-12 2019-09-12 角接觸軸承保持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2979A TWI707094B (zh) 2019-09-12 2019-09-12 角接觸軸承保持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7094B true TWI707094B (zh) 2020-10-11
TW202111229A TW202111229A (zh) 2021-03-16

Family

ID=74091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2979A TWI707094B (zh) 2019-09-12 2019-09-12 角接觸軸承保持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0709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34181A1 (en) * 2003-04-18 2004-11-25 Umemitsu Kobayashi Synthetic resin retainer and angular ball bearing
CN2890473Y (zh) * 2006-04-14 2007-04-18 姜玉玺 超静音异形兜孔深沟球轴承保持架
JP2007198583A (ja) * 2005-12-27 2007-08-09 Nsk Ltd 合成樹脂製玉軸受用保持器及び玉軸受
EP1953400A1 (en) * 2005-11-18 2008-08-06 NSK Ltd. Resin retainer and rolling bearing
TW201819790A (zh) * 2016-11-16 2018-06-01 日商日本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滾動軸承用保持器及滾動軸承
WO2018199285A1 (ja) * 2017-04-28 2018-11-01 Ntn株式会社 アンギュラ玉軸受保持器およびアンギュラ玉軸受
TWM573802U (zh) * 2018-02-26 2019-02-01 東培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滾珠軸承及其滾珠保持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34181A1 (en) * 2003-04-18 2004-11-25 Umemitsu Kobayashi Synthetic resin retainer and angular ball bearing
EP1953400A1 (en) * 2005-11-18 2008-08-06 NSK Ltd. Resin retainer and rolling bearing
JP2007198583A (ja) * 2005-12-27 2007-08-09 Nsk Ltd 合成樹脂製玉軸受用保持器及び玉軸受
CN2890473Y (zh) * 2006-04-14 2007-04-18 姜玉玺 超静音异形兜孔深沟球轴承保持架
TW201819790A (zh) * 2016-11-16 2018-06-01 日商日本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滾動軸承用保持器及滾動軸承
WO2018199285A1 (ja) * 2017-04-28 2018-11-01 Ntn株式会社 アンギュラ玉軸受保持器およびアンギュラ玉軸受
TWM573802U (zh) * 2018-02-26 2019-02-01 東培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滾珠軸承及其滾珠保持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1229A (zh) 202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4059030A (ja) 転がり軸受
JP2003314558A5 (zh)
JPH0155808B2 (zh)
TWI707094B (zh) 角接觸軸承保持架
KR20140144727A (ko) 유성 핀 조립체용 플러그
TWM597828U (zh) 角接觸軸承保持架
JP5644350B2 (ja) 転がり軸受用保持器および転がり軸受
WO2016002681A1 (ja) 冠型保持器及びアンギュラ玉軸受
JP5332744B2 (ja) 転がり軸受
JP2010025199A (ja) 冠型保持器
JP2000291662A (ja) 玉軸受
JP2009079497A5 (zh)
CN210240319U (zh) 角接触球轴承保持架
JP7069577B2 (ja) 深溝玉軸受用冠型樹脂保持器
CN101813124A (zh) 双列角接触腰鼓形滚子轴承及轴承单元
JP6728675B2 (ja) 転がり軸受
CN110307254A (zh) 角接触球轴承保持架
JP5272737B2 (ja) 冠型保持器及び玉軸受
TWM445098U (zh) 滾珠花鍵組及其外筒
JP2022054811A (ja) ころ軸受及びころ軸受用保持器
JP5348271B2 (ja) 玉軸受
JP6751750B2 (ja) ボールベアリングのボール保持器
JP2004003532A5 (zh)
JP2009008274A (ja) 玉軸受
TWM578337U (zh) Ball bearing with reta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