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0520B - 光學積層體 - Google Patents
光學積層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00520B TWI700520B TW107120343A TW107120343A TWI700520B TW I700520 B TWI700520 B TW I700520B TW 107120343 A TW107120343 A TW 107120343A TW 107120343 A TW107120343 A TW 107120343A TW I700520 B TWI700520 B TW I70052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wavelength conversion
- wavelength
- optical laminate
- conversion lay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積層體,其用於影像顯示裝置時,可在抑制反射率的同時,展現充分亮度並可展現良好色相,可實現成本之降低。 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具有波長轉換層與吸收層;並且,從該吸收層觀看時於該波長轉換層的相反側不具有偏光板;該波長轉換層係將入射光之一部分的波長轉換而發光之層;該吸收層係含有在480nm~780nm波長之間具有吸收峰值之化合物的層;該波長轉換層在380nm~480nm波長下之平均反射率R1與該波長轉換層在490nm~600nm波長下之平均反射率R2之關係為R2>R1;令該光學積層體之該吸收層側在380nm~480nm波長下之反射率的極大峰值為P1,且令該光學積層體之該吸收層側在490nm~600nm波長下之反射率的極大峰值為P2時,P2/P1為0.7~1.5。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涉及光學積層體。
發明背景 近年來,具備由量子點等發光材料所構成之發光層的影像顯示裝置,作為色彩再現性優異的影像顯示裝置備受矚目(例如專利文獻1)。舉例而言,使用了量子點之量子點薄膜只要有光入射,量子點便會受激發而發出螢光。譬如當使用藍色LED之背光件時,一部分藍色光透過量子點薄膜會轉換為紅色光及綠色光,而一部分藍色光則直接射出藍色光。結果可實現白色光。並且一般認為使用所述量子點薄膜可以實現NTSC比100%以上之色彩再現性。
如上述之影像顯示裝置其反射率高。因此,為了降低反射率,一般會於如上所述之影像顯示裝置使用偏光板。
然而,使用偏光板時,會產生亮度降低、色相異常、高成本等問題。因而對如上所述之影像顯示裝置尋求亮度之提升、色相之改善、成本之降低。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111518號公報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以往之課題而成者,其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學積層體,其在用於影像顯示裝置時,可在抑制反射率的同時,展現充分亮度並可展現良好色相,可實現成本之降低。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 具有波長轉換層與吸收層; 並且,從該吸收層觀看時於該波長轉換層的相反側不具有偏光板; 該波長轉換層係將入射光之一部分的波長轉換並發光之層; 該吸收層係含有在380nm~780nm波長之間具有吸收峰值之化合物的層; 該波長轉換層在380nm~480nm波長下之平均反射率R1與該波長轉換層在490nm~600nm波長下之平均反射率R2之關係為R2>R1; 令該光學積層體之該吸收層側在380nm~480nm波長下之反射率的極大峰值為P1,且令該光學積層體之該吸收層側在490nm~600nm波長下之反射率的極大峰值為P2時,P2/P1為0.7~1.5。
在一實施形態中,上述波長轉換層含有量子點或螢光體作為波長轉換材料。
在一實施形態中,上述波長轉換層為彩色濾光片。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光學積層體,其在用於影像顯示裝置時,可在抑制反射率的同時,展現充分亮度並可展現良好色相,可實現成本之降低。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說明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惟本發明不受該等實施形態限定。
≪≪光學積層體≫≫ 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具有波長轉換層與吸收層。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可為由波長轉換層與吸收層構成者。
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從吸收層觀看時於波長轉換層的相反側不具有偏光板。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從吸收層觀看時於波長轉換層的相反側不具有偏光板,因此相較於從吸收層觀看時於波長轉換層的相反側具有偏光板時之情形,可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亮度之降低,可實現成本之降低。然而,以具有波長轉換層與吸收層之光學積層體來說,僅有以從吸收層觀看時於波長轉換層的相反側不具有偏光板這點並無法充分抑制反射率、展現充分亮度及展現良好色相。在本發明中,除了從吸收層觀看時於波長轉換層的相反側不具有偏光板以外,還分別針對波長轉換層與吸收層進行了特別設計並配置,藉此可提供一種光學積層體,其在用於影像顯示裝置時,可在抑制反射率的同時,展現充分亮度並可展現良好色相,可實現成本之降低。
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只要具有波長轉換層與吸收層,且從該吸收層觀看時於該波長轉換層的相反側不具有偏光板,則可在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具有任意適當之其他層。
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亦可具有保護薄膜。具體上,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譬如亦可於從吸收層觀看時之波長轉換層的相反側具有保護薄膜。
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亦可具有折射率調整層。具體上,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譬如亦可於從吸收層觀看時之波長轉換層的相反側具有折射率調整層。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光學積層體的概略截面圖。圖1中,光學積層體100具備波長轉換層10與吸收層20。
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的厚度宜為10μm~1000μm,較佳為15μm~800μm,且20μm~600μm更佳,20μm~500μm尤佳。藉由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之厚度在上述範圍內,可更展現本發明效果。
本發明中,令光學積層體之吸收層側在380nm~480nm波長下之反射率的極大峰值為P1,且令光學積層體之吸收層側在490nm~600nm波長下之反射率的極大峰值為P2時,P2/P1為0.7~1.5。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只要使P2/P1為0.7~1.5,藉由與本發明所尋求之其他構成要件相乘之下,在用於影像顯示裝置時,可在抑制反射率的同時,展現充分亮度並可展現良好色相,可實現成本之降低。
以可更展現本發明效果之觀點,P2/P1宜為0.8~1.4,較佳為0.85~1.37,且0.9~1.35更佳,0.95~1.32尤佳。
本發明中,光學積層體之全光線反射率(測定方法於後文中詳述)宜為60%以下,更宜為50%以下,又更宜為40%以下,尤宜為35%以下,最宜為30%以下。光學積層體之全光線反射率的下限值愈小愈佳,理想上為0%。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的全光線反射率只要在上述範圍內,則在用於影像顯示裝置時可更充分抑制反射率。
本發明中,相對於基於光學積層體之反射色相(x,y)(測定方法於後文中詳述)的D65,Δxy宜為0.05以下,更宜為0.045以下,又更宜為0.04以下,尤宜為0.03以下,最宜為0.02以下。Δxy之下限値宜越小越好,理想上為0。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的Δxy只要在上述範圍內,則在用於影像顯示裝置時可展現更良好的色相。
≪波長轉換層≫ 波長轉換層係將部份入射光之波長轉換而發光之層。
波長轉換層代表上包含波長轉換材料。更詳細而言,波長轉換層可含有基質與分散於該基質中的波長轉換材料。
波長轉換層舉例而言亦可採用作為彩色濾光片。
波長轉換層可為單一層,亦可具有積層結構。波長轉換層具有積層構造時,在代表上,各層可含有具有不同發光特性之波長轉換材料。
波長轉換層之厚度(在具有積層結構時為其總厚度)宜為1μm~500μm,更宜為100μm~400μm。只要波長轉換層之厚度在所述範圍內,即可具有優異的轉換效率及耐久性。波長轉換層具有積層結構時,各層之厚度宜為1μm~300μm,更宜為10μm~250μm。
本發明中,令波長轉換層在380nm~480nm波長下之平均反射率為R1,且令波長轉換層在490nm~600nm波長下之平均反射率為R2時,該等之關係為R2>R1。而即便是在將具有擁有所述波長特性之波長轉換層的光學積層體用於影像顯示裝置時,仍可對其施行可使其在抑制反射率的同時,展現充分亮度並可展現良好色相,可實現成本之降低的手段,藉以使本發明可展現非常優異之效果。
<基質> 構成基質之材料(以下亦稱為基質材料),可在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使用任意適當之材料。所述之材料例如可舉樹脂、有機氧化物、無機氧化物。基質材料宜具有低氧氣穿透性及低透濕性,且具有高度光穩定性及高化學穩定性,具有預定折射率,具有優異的透明性,及/或對波長轉換材料具有優異的分散性。基質在實際使用上可以樹脂薄膜或黏著劑來構成。
(樹脂薄膜) 基質為樹脂薄膜時,構成樹脂薄膜之樹脂可在不損及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使用任意且適當之樹脂。具體而言,樹脂可為熱可塑性樹脂,可為熱硬化性樹脂,亦可為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活性能量射線硬化性樹脂可舉例如電子射線硬化型樹脂、紫外線硬化型樹脂、可見光線硬化型樹脂。
基質為樹脂薄膜時,構成樹脂薄膜之樹脂的具體例可舉例如環氧、(甲基)丙烯酸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降莰烯、聚乙烯、聚(乙烯醇縮丁醛)、聚(乙酸乙烯酯)、聚脲、聚胺甲酸酯、胺基聚矽氧(AMS)、聚苯基甲基矽氧烷、聚苯基烷基矽氧烷、聚二苯基矽氧烷、聚二烷基矽氧烷、倍半矽氧烷、氟化聚矽氧、乙烯基及氫化物取代聚矽氧、苯乙烯系聚合物(例如聚苯乙烯、胺基聚苯乙烯(APS)、聚(丙烯腈乙烯苯乙烯)(AES))、經與二官能性單體交聯之聚合物(例如二乙烯苯)、聚酯系聚合物(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素系聚合物(例如三乙醯纖維素)、氯乙烯系聚合物、醯胺系聚合物、醯亞胺系聚合物、乙烯醇系聚合物、環氧系聚合物、聚矽氧系聚合物、丙烯酸胺甲酸酯系聚合物。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例如摻合、共聚)使用。該等樹脂亦可在形成膜後施行延伸、加熱、加壓等處理。樹脂宜為熱硬化性樹脂或紫外線硬化型樹脂,且較佳為熱硬化性樹脂。
(黏著劑) 基質為黏著劑時,黏著劑可在不損及本發明效果的範圍內使用任意適當之黏著劑。黏著劑宜具有透明性且在光學上為各向同性。黏著劑之具體例例如可舉橡膠系黏著劑、丙烯酸系黏著劑、聚矽氧系黏著劑、環氧系黏著劑、纖維素系黏著劑。黏著劑較佳為橡膠系黏著劑或丙烯酸系黏著劑。
<波長轉換材料> 波長轉換材料可控制波長轉換層之波長轉換特性。波長轉換材料可舉如量子點、螢光體。亦即,波長轉換層宜含有量子點或螢光體作為波長轉換材料。
波長轉換層中波長轉換材料之含量(使用2種以上時為合計含量),相對於基質材料(代表上為樹脂或黏著劑固體成分)100重量份,宜為0.01重量份~50重量份,更宜為0.01重量份~30重量份。只要波長轉換材料之含量在所述範圍內,即可實現一種RGB所有色相平衡皆優異的影像顯示裝置。
(量子點) 量子點之發光中心波長,可依量子點之材料及/或組成、粒子尺寸、形狀等來作調整。
量子點可在無損本發明效果的範圍內以任意且適當的材料構成。量子點較佳以無機材料構成,更佳以無機導體材料或無機半導体材料構成。半導體材料可舉如II-VI族、III-V族、IV-VI族及IV族之半導體。具體例可舉Si、Ge、Sn、Se、Te、B、C(包含鑽石)、P、BN、BP、BAs、AlN、AlP、AlAs、AlSb、GaN、GaP、GaAs、GaSb、InN、InP、InAs、InSb、ZnO、ZnS、ZnSe、ZnTe、CdS、CdSe、CdSeZn、CdTe、HgS、HgSe、HgTe、BeS、BeSe、BeTe、MgS、MgSe、GeS、GeSe、GeTe、SnS、SnSe、SnTe、PbO、PbS、PbSe、PbTe、CuF、CuCl、CuBr、CuI、Si3
N4
、Ge3
N4
、Al2
O3
、(Al、Ga、In)2
(S、Se、Te)3
、Al2
CO。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量子點亦可含有p型摻雜劑或n型摻雜劑。量子點亦可具有內核外殼結構。所述內核外殼結構中,外殼周圍可因應目的形成有任意適當之功能層(單一層或多層),且外殼表面亦可經表面處理及/或化學修飾。
量子點形狀可因應目的採用任意且適當之形狀。量子點形狀之具體例可舉例如真球狀、磷片狀、板狀、橢圓球狀、不定形。
量子點尺寸可因應所期望之發光波長採用任意且適當之尺寸。量子點的尺寸宜為1nm~10nm,較佳為2nm~8nm。量子點之尺寸只要在所述範圍內,綠色及紅色兩色各即可展現鮮明的發光,而可實現高演色性。舉例而言,綠色光可在量子點之尺寸為7nm左右時發光,而紅色光可在3nm左右時發光。另,量子點之尺寸譬如在量子點為真球狀時為平均粒徑,在其以外之形狀時為沿該形狀中之最小軸的尺寸。
量子點之細項例如已記載於日本特開2012-169271號公報、日本特開2015-102857號公報、日本特開2015-65158號公報、日本特表2013-544018號公報、日本特表2010-533976號公報中,而本說明書即援用該等公報之記載作為參考。量子點亦可使用市售品。
(螢光體) 螢光體可因應目的使用可發出所期望之顏色的光之任意適當的螢光體。具體例可舉如紅色螢光體、綠色螢光體。
紅色螢光體可舉例如已被Mn4+
活化之複合氟化物螢光體。所謂複合氟化物螢光體意指下述配位化合物:含有至少一個配位中心(例如後述之M),且被作為配位子行使作用之氟化物離子包圍,並因應需求透過相對離子(例如後述之A)獲得電荷補償者。所述複合氟化物螢光體之具體例可舉A2
[MF5
]:Mn4+
、A3
[MF6
]:Mn4+
、Zn2
[MF7
]:Mn4+
、A[In2
F7
]:Mn4+
、A2
[M´F6
]:Mn4+
、E[M´F6
]:Mn4+
、A3
[ZrF7
]:Mn4+
、Ba0.65
Zr0.35
F2.70
:Mn4+
。此處,A係Li、Na、K、Rb、Cs、NH4
或其組合。M係Al、Ga、In或其組合。M´係Ge、Si、Sn、Ti、Zr或其組合。E係Mg、Ca、Sr、Ba、Zn或其組合。以配位中心的配位數為6之複合氟化物螢光體為佳。所述紅色螢光體的細項記載於如日本特開2015-84327號公報中。本說明書中係援用該公報之記載整體作為參考。
綠色螢光體可舉例如含有具有β型Si3
N4
晶體結構的矽鋁氮氧化物之固溶體作為主成分之化合物。宜進行處理使所述矽鋁氮氧化物晶體中所含之氧量在特定量(例如0.8質量%)以下。進行所述處理,即可製得峰值寬窄且能發出鮮明的光之綠色螢光體。所述綠色螢光體的細項記載於如日本特開2013-28814號公報中。本說明書中係援用該公報之記載整體作為參考。
≪吸收層≫ 吸收層係含有於380nm~780nm波長之間具有吸收峰值之化合物的層。
吸收層較佳為包含1種以上任意且適當之色料。代表上,在吸收層中,色料係存在於基質中。
在一實施形態中,吸收層係選擇性吸收特定波長範圍的光(亦即在特定範圍之波長帶區域中具有吸收極大波長)。在另一實施形態中,吸收層係發揮吸收可見光區域全波長之功能。較佳為使吸收層選擇性吸收特定波長範圍的光。只要以使選擇性吸收特定波長範圍的光之方式來構成吸收層,即可在抑制可見光透射率降低(亦即亮度降低)的同時,提升抗反射功能。又,藉由調整所吸收的光之波長,可使反射色相中性化,而可防止不必要之著色。
在一實施形態中,吸收層於440nm~510nm之範圍的波長帶區域中具有吸收極大波長。只要形成所述吸收層即可適當調整反射色相。
在另一實施形態中,吸收層於560nm~610nm之範圍的波長帶區域中具有吸收極大波長。只要形成所述吸收層即可適當調整反射色相。
並且,在其他實施形態中,吸收層於440nm~510nm及560nm~610nm之範圍的波長帶區域中具有吸收極大波長。只要其為所述構成,即可使影像顯示裝置顯著地廣色域化。如上所述具有2以上之吸收極大波長的吸收層,可透過使用多種色料來製得。
吸收層在吸收極大波長下之透射率宜為0%~80%,更宜為0%~70%。吸收層在吸收極大波長下之透射率只要在所述範圍內,即可更展現本發明效果。
吸收層的可見光透射率宜為30%~90%,且較宜為30%~80%。吸收層的可見光透射率只要在所述範圍內,即可更展現本發明效果。
吸收層的霧度值宜為15%以下,較宜為10%以下。吸收層的霧度值越小越好,其下限例如為0.1%。吸收層的霧度值只要在所述範圍內,即可更展現本發明效果。
吸收層的厚度宜為1μm~100μm,較宜為2μm~30μm。吸收層的厚度只要在所述範圍內,即可更展現本發明效果。
(色料) 色料之具體例可舉例如蒽醌系、三苯甲烷系、萘醌系、硫靛系、紫環酮系、苝系、方酸菁系、花青系、卟啉系、氮雜卟啉系、酞青素系、次酞青素系、醌茜系、聚次甲基系、玫瑰紅系、氧雜菁系、醌系、偶氮系、𠮿系、次甲基偶氮系、喹吖酮系、二 系、吡咯並吡咯二酮系、蒽吡啶酮系、異吲哚啉酮系、陰丹士林系、靛系、硫靛系、喹啉黃系、喹啉系、三苯甲烷系等染料。
在一實施形態中,作為色料,於上述範圍內具有吸收極大波長的著色層,舉例而言係使用靛系、玫瑰紅系、喹吖酮系或卟啉系染料作為色料。只要使用該等染料,即可形成在560nm~610nm之範圍的波長帶區域中具有吸收極大波長的吸收層。
色料亦可使用顔料。顏料之具體例可舉例如黑色顏料(碳黑、骨黑、石墨、鐵黑、鈦黑等)、偶氮系顏料、酞青素系顏料、多環顏料(喹吖酮系、苝系、紫環酮系、異吲哚啉酮系、異吲哚啉系、二 系、硫靛系、蒽醌系、喹啉黃系、金屬錯合物系、吡咯並吡咯二酮系等)、染料色澱系顏料、白色·體質顏料(extender pigment)(氧化鈦、氧化鋅、硫化鋅、黏土、滑石、硫酸鋇、碳酸鈣等)、有色顏料(鉻黃、鎘系、鉻朱紅、鎳鈦、鉻鈦、黃色氧化鐵、氧化鐵紅、鉻酸鋅、鉛丹、群青、普魯士藍、鈷藍、鉻綠、氧化鉻、釩酸鉍等)、光輝材顏料(珠光顏料、鋁顏料、青銅顏料等)、螢光顏料(硫化鋅、硫化鍶、鋁酸鍶等)等。
色料的含有比率可因應色料種類、所期望之光吸收特性等設成任意且適當之比率。色材的含有比率,相對於基質材料100重量份宜為0.01重量份~100重量份,且較佳為0.01重量份~50重量份。
當使用顏料作為色料時,基質中之該顔料的數平均粒徑宜為500nm以下,且宜為1nm~100nm。只要為所述範圍即可形成霧度值小的吸收層。顔料之數平均粒徑可觀察吸收層之截面來測定、算出。
(基質) 基質可為黏著劑亦可為樹脂薄膜。較佳為黏著劑。
基質為黏著劑時,黏著劑可在不損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使用任意且適當之黏著劑。黏著劑宜具有透明性及在光學上為各向同性。黏著劑之具體例例如可舉橡膠系黏著劑、丙烯酸系黏著劑、聚矽氧系黏著劑、環氧系黏著劑、纖維素系黏著劑。黏著劑較佳為橡膠系黏著劑或丙烯酸系黏著劑。
橡膠系黏著劑(黏著劑組成物)之橡膠系聚合物係於室溫左右之溫度區域中會表現橡膠彈性之聚合物。較佳之橡膠系聚合物(A)可舉苯乙烯系熱可塑性彈性體(A1)、異丁烯系聚合物(A2)及其組合。
苯乙烯系熱可塑性彈性體(A1)可舉例如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SIS之氫化物)、苯乙烯-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SEP,苯乙烯-異戊二烯嵌段共聚物之氫化物)、苯乙烯-異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BS)、苯乙烯-丁二烯橡膠(SBR)等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在該等之中,基於在分子兩末端具有聚苯乙烯嵌段且作為聚合物具有高度凝聚力之觀點,又以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SIS之氫化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異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BS)為佳。苯乙烯系熱可塑性彈性體(A1)亦可使用市售品。市售品之具體例例如可舉Kuraray公司製之SEPTON、HYBRAR、ASAHI KASEI CHEMICALS CO.製之Tuftec、Kaneka公司製之SIBSTAR。
苯乙烯系熱可塑性彈性體(A1)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以5萬~50萬左右為佳,5萬~30萬左右較佳,5萬~25萬左右更佳。苯乙烯系熱可塑性彈性體(A1)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若在所述範圍內,因可兼顧聚合物之凝聚力與黏彈性故而為佳。
苯乙烯系熱可塑性彈性體(A1)中之苯乙烯含量以5重量%~70重量%左右為佳,5重量%~40重量%左右較佳,10重量%~20重量%左右更佳。苯乙烯系熱可塑性彈性體(A1)中之苯乙烯含量只要在所述範圍內,即可在保持來自苯乙烯部位之凝聚力的同時確保來自軟段之黏彈性,故而為佳。
異丁烯系聚合物(A2)可舉如含有異丁烯作為構成單體且重量平均分子量(Mw)較佳為50萬以上者。異丁烯系聚合物(A2)可為異丁烯之均聚物(聚異丁烯,PIB),亦可為以異丁烯為主單體之共聚物(亦即以異丁烯占超過50莫耳%之比率共聚而成之共聚物)。所述共聚物可舉例如異丁烯與正丁烯之共聚物、異丁烯與異戊二烯之共聚物(例如普通丁基橡膠(regular butyl rubber)、氯化丁基橡膠、溴化丁基橡膠、部分交聯丁基橡膠等丁基橡膠類)、該等之硫化物或改質物(例如以羥基、羧基、胺基、環氧基等官能基改質者)。在該等之中,基於主鏈中不含雙鍵且耐候性優異之觀點,又以聚異丁烯(PIB)為佳。異丁烯系聚合物(A2)亦可使用市售品。市售品之具體例可舉BASF公司製之OPPANOL。
且,異丁烯系聚合物(A2)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宜為50萬以上,較佳為60萬以上,70萬以上更佳。且,重量平均分子量(Mw)的上限宜為500萬以下,較佳為300萬以下,200萬以下更佳。藉由將異丁烯系聚合物(A2)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設為50萬以上,可做出高溫保管時之耐久性更佳的黏著劑組成物。
黏著劑(黏著劑組成物)中之橡膠系聚合物(A)含量,在黏著劑組成物之總固體成分中,宜為30重量%以上,更宜為40重量%以上,又更宜為50重量%以上,尤宜為60重量%以上。橡膠系聚合物含量之上限宜為95重量%以下,較宜為90重量%以下。
橡膠系黏著劑中亦可將橡膠系聚合物(A)與其他橡膠系聚合物組合使用。其他橡膠系聚合物之具體例可舉例如丁基橡膠(IIR)、丁二烯橡膠(BR)、丙烯腈-丁二烯橡膠(NBR)、EPR(二元系乙烯-丙烯橡膠)、EPT(三元系乙烯-丙烯橡膠)、丙烯酸橡膠、胺甲酸酯橡膠、聚胺甲酸酯系熱可塑性彈性體;聚酯系熱可塑性彈性體;聚丙烯與EPT(三元系乙烯-丙烯橡膠)之聚合物摻合物等摻合物系熱可塑性彈性體。其他橡膠系聚合物之摻混量相對於橡膠系聚合物(A)100重量份宜為10重量份左右以下。
丙烯酸系黏著劑(黏著劑組成物)之丙烯酸系聚合物在代表上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為主成分,且可因應目的含有含芳香環(甲基)丙烯酸酯、含醯胺基之單體、含羧基之單體及/或含羥基之單體作為共聚成分。本說明書中,「(甲基)丙烯酸酯」意指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例示直鏈狀或支鏈狀烷基的碳數1~18者。含芳香環(甲基)丙烯酸酯係一於其結構中含有芳香環結構且含有(甲基)丙烯醯基之化合物。作為芳香環,可舉如苯環、萘環或聯苯環。含芳香環(甲基)丙烯酸酯可滿足耐久性(尤其是針對透明導電層之耐久性),並且可改善周邊部之泛白引起的顯示不均。含醯胺基之單體係一於其結構中含有醯胺基且含有(甲基)丙烯醯基、乙烯基等聚合性不飽和雙鍵之化合物。含羧基之單體係一於其結構中含有羧基且含有(甲基)丙烯醯基、乙烯基等聚合性不飽和雙鍵之化合物。含羥基之單體係一於其結構中含有羥基且含有(甲基)丙烯醯基、乙烯基等聚合性不飽和雙鍵之化合物。丙烯酸系黏著劑之細項例如已記載於日本特開2015-199942號公報中,而本說明書即援用該公報之記載作為參考。
基質為樹脂薄膜時,構成樹脂薄膜之樹脂可使用任意且適當之樹脂。具體而言,樹脂可為熱可塑性樹脂,可為熱硬化性樹脂,亦可為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活性能量射線硬化性樹脂可舉例如電子射線硬化型樹脂、紫外線硬化型樹脂、可見光線硬化型樹脂。
基質為樹脂薄膜時,構成樹脂薄膜之樹脂的具體例可舉例如環氧、(甲基)丙烯酸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降莰烯、聚乙烯、聚(乙烯醇縮丁醛)、聚(乙酸乙烯酯)、聚脲、聚胺甲酸酯、胺基聚矽氧(AMS)、聚苯基甲基矽氧烷、聚苯基烷基矽氧烷、聚二苯基矽氧烷、聚二烷基矽氧烷、倍半矽氧烷、氟化聚矽氧、乙烯基及氫化物取代聚矽氧、苯乙烯系聚合物(例如聚苯乙烯、胺基聚苯乙烯(APS)、聚(丙烯腈乙烯苯乙烯)(AES))、經與二官能性單體交聯之聚合物(例如二乙烯苯)、聚酯系聚合物(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素系聚合物(例如三乙醯纖維素)、氯乙烯系聚合物、醯胺系聚合物、醯亞胺系聚合物、乙烯醇系聚合物、環氧系聚合物、聚矽氧系聚合物、丙烯酸胺甲酸酯系聚合物。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例如摻合、共聚)使用。該等樹脂亦可在形成膜後施行延伸、加熱、加壓等處理。樹脂宜為熱硬化性樹脂或紫外線硬化型樹脂,且較佳為熱硬化性樹脂。
≪保護薄膜≫ 保護薄膜可採用任意且適當的薄膜。作為所述薄膜之主成分的材料之具體例,可舉出三乙醯纖維素(TAC)等纖維素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聚醚碸系樹脂、聚碸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降莰烯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及乙酸酯系等透明樹脂等。又,亦可舉出丙烯酸系樹脂、胺甲酸酯系樹脂、丙烯酸胺甲酸酯系樹脂、環氧系樹脂、聚矽氧系樹脂等熱硬化型樹脂或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等。其他亦可舉出例如矽氧烷系聚合物等之玻璃質系聚合物。並且,亦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01-343529號公報(WO01/37007)所記載之聚合物薄膜。作為該薄膜之材料,例如可以使用含有在側鏈具有取代或非取代之醯亞胺基的熱可塑性樹脂與在側鏈具有取代或非取代之苯基及腈基的熱可塑性樹脂之樹脂組成物,且例如可舉出具有由異丁烯與N-甲基馬來醯亞胺構成之交替共聚物及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之樹脂組成物。上述聚合物薄膜例如可為前述樹脂組成物之擠製成形物。積層偏光件與保護薄膜可採用任意且適當的黏著劑層或接著劑層。黏著劑層代表上係以丙烯酸系黏著劑形成。接著劑層代表上係以聚乙烯醇系接著劑形成。
≪折射率調整層≫ 折射率調整層之折射率宜為1.2以下,較佳為1.15以下,且1.01~1.1更佳。只要折射率調整層之折射率在所述範圍內,即可提升從波長轉換層射出之光的利用效率,並且可抑制外光反射。
折射率調整層代表上於內部具有空隙。折射率調整層之空隙率可取任意且適當之值。折射率調整層之空隙率宜為5%~99%,較佳為25%~95%。藉由使折射率調整層之空隙率在所述範圍內,可充分壓低折射率調整層之折射率,並可獲得高機械強度。
内部具有空隙之折射率調整層亦可由例如具有粒狀、纖維狀、平板狀之至少一種形狀之結構所構成。形成粒狀之結構體(構成單元)可為實心粒子亦可為中空粒子,具體上可列舉如聚矽氧粒子或具有微細孔之聚矽氧粒子、二氧化矽中空奈米粒子或二氧化矽中空奈米球。纖維狀之構成單元例如係直徑為奈米尺寸之奈米纖維,具體上可列舉纖維素奈米纖維或氧化鋁奈米纖維。平板狀之構成單元可舉如奈米黏土,具體上可列舉如奈米尺寸之膨土(例如Kunipia F(商品名))。
構成折射率調整層之材料可採用任意且適當的材料。所述材料可採用例如記載於國際公開第2004/113966號公報手冊、日本特開2013-254183號公報及日本特開2012-189802號公報之材料。具體而言可舉例如:二氧化矽系化合物;水解性矽烷類、以及其部分水解物及脫水縮合物;有機聚合物;含矽醇基之矽化合物;使矽酸鹽與酸及離子交換樹脂接觸而獲得之活性二氧化矽;聚合性單體(例如(甲基)丙烯酸系單體及苯乙烯系單體);硬化性樹脂(例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含氟樹脂及胺甲酸酯樹脂);以及該等之組合。
有機聚合物可舉例如聚烯烴類(例如聚乙烯及聚丙烯)、聚胺甲酸酯類、含氟聚合物(例如以含氟單體單元與用於賦予交聯反應性的構成單元為構成成分之含氟共聚物)、聚酯類(例如聚(甲基)丙烯酸衍生物(本說明書中所謂(甲基)丙烯酸係意指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且所有的「(甲基)」皆以該意義作使用))、聚醚類、聚醯胺類、聚醯亞胺類、聚脲類及聚碳酸酯類。
構成折射率調整層之材料宜含有:二氧化矽系化合物;水解性矽烷類以及其部分水解物及脫水縮合物。
二氧化矽系化合物舉例而言可為SiO2
(矽酸酐);含有SiO2
與選自於由Na2
O-B2
O3
(硼矽酸)、Al2
O3
(氧化鋁)、B2
O3
、TiO2
、ZrO2
、SnO2
、Ce2
O3
、P2
O5
、Sb2
O3
、MoO3
、ZnO2
、WO3
、TiO2
-Al2
O3
、TiO2
-ZrO2
、In2
O3
-SnO2
及Sb2
O3
-SnO2
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化合物的化合物(上述「-」表示其為複合氧化物)。
水解性矽烷類可舉例如含有亦可具有取代基(例如氟)之烷基的水解性矽烷類。上述水解性矽烷類以及其部分水解物及脫水縮合物宜為烷氧基矽烷及倍半矽氧烷。
烷氧基矽烷可為單體,亦可為寡聚物。烷氧基矽烷單體宜具有3個以上烷氧基。烷氧基矽烷單體可舉例如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甲基三乙氧基矽烷、苯基三乙氧基矽烷、四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四丁氧基矽烷、四丙氧基矽烷、二乙氧基二甲氧基矽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矽烷及二甲基二乙氧基矽烷。烷氧基矽烷寡聚物宜為透過烷氧基矽烷之水解及聚縮合所獲得之縮聚物。構成折射率調整層之材料使用烷氧基矽烷,藉此可製得具有優異均勻性之折射率調整層。
倍半矽氧烷為以通式RSiO1.5
(惟,R表示有基官能基)表示之網狀聚矽氧烷的總稱。R可舉例如烷基(可為直鏈亦可為支鏈,且碳數為1~6)、苯基及烷氧基(例如甲氧基及乙氧基)。倍半矽氧烷之結構可舉例如梯子型及籠型。上述材料使用倍半矽氧烷,藉此可獲得具有優異均勻性、耐候性、透明性及硬度之低折射率層。
上述粒子可採用任意且適當的粒子。上述粒子代表上為二氧化矽粒子。
二氧化矽粒子的形狀例如可透過穿透型電子顯微鏡觀察來確認。二氧化矽粒子的平均粒徑宜為5nm~200nm,且較佳為10nm~200nm。藉由具有上述構成,可獲得折射率夠低之低折射率層,並且可維持低折射率層之透明性。另,在本說明書中,平均粒徑意指從氮吸附法(BET法)測得之比表面積(m2
/g),透過平均粒徑=(2720/比表面積)之式所賦予之值(參照日本專利特開平1-317115號)。
製得折射率調整層之方法可舉如記載於日本特開2010-189212號公報、日本特開2008-040171號公報、日本特開2006-011175號公報、國際公開第2004/113966號公報手冊及其等參考文獻中之方法。具體而言可舉例如以下方法:使二氧化矽系化合物、水解性矽烷類以及其部分水解物及脫水縮合物中之至少任一種水解及聚合縮合之方法;使用多孔質粒子及/或中空微粒子之方法;以及利用彈回現象(springback)來製作氣凝膠層之方法;使用粉碎凝膠之方法,該粉碎凝膠係將透過溶膠凝膠法製得之凝膠粉碎,並以觸媒等使上述粉碎液中之微細孔粒子彼此化學結合而成。惟,折射率調整層並不限定於該製造方法,可使用任何製造方法來製造。
折射率調整層可透過任意適當之接著層(例如接著劑層、黏著劑層:並未示於圖式中)貼合於波長轉換層或吸收層。折射率調整層以黏著劑構成時,可省略接著層。
折射率調整層之霧度例如為0.1%~30%,且宜為0.2%~10%。
折射率調整層之機械強度舉例而言對BEMCOT(註冊商標)之耐擦傷性以60%~100%為佳。
折射率調整層與波長轉換層或與吸收層之間的投錨力並無特別限制,但宜為0.01N/25mm以上,更宜為0.1N/25mm以上,又更宜為1N/25mm以上。另,為了提升機械強度及投錨力,亦可在塗膜形成前後及將其與任意適當之接著層、抑或其他構件貼合前後之步驟中,施行底塗處理、加熱處理、加濕處理、UV處理、電暈處理、電漿處理等。
折射率調整層之厚度宜為100nm~5000nm,較佳為200nm~4000nm,且300nm~3000nm更佳,500nm~2000nm尤佳。只要在所述範圍內,即可實現一種折射率調整層,其可對可見光區域之光充分展現光學上之功能並具有優異耐久性。
≪≪影像顯示裝置≫≫ 圖2為包含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的影像顯示裝置之一實施形態的概略截面圖。圖2中係圖示影像顯示裝置為液晶顯示裝置之情形作為代表例。液晶顯示裝置1000具備液晶面板200與背光件300,且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可為液晶面板200之構件。波長轉換層可作為液晶面板200所具備之彩色濾光片。
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係一具有波長轉換層與吸收層,且從該吸收層觀看時於該波長轉換層的相反側不具有偏光板之光學積層體。所述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之一實施形態,舉例而言如圖3所示,依序具有吸收層20、波長轉換層10與偏光板30。圖3中,在代表上,從波長轉換層10觀看時之吸收層20之側為視辨側,從波長轉換層10觀看時之偏光板30之側為背光件側。當然,圖3僅為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之一實施形態,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並不僅限於圖3所示之實施形態。
液晶顯示裝置1000更具體來說可採用如圖4所示實施形態。圖4中,液晶顯示裝置1000具備液晶面板200與背光件300,而液晶面板200依序具有吸收層20、波長轉換層10、偏光板(視辨側偏光板)30a與液晶單元40與偏光板(背光件側偏光板)30b。。圖4中,從波長轉換層10觀看時之吸收層20之側為視辨側,從波長轉換層10觀看時之偏光板(背光件側偏光板)30b之側為背光件側。當然,圖4僅為包含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的影像顯示裝置之一實施形態,包含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的影像顯示裝置並不僅限於圖4所示之實施形態。
背光件具備之光源可舉例如冷陰極管光源(CCFL)、LED光源等。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述背光件具備LED光源。只要使用LED光源,即可製得視角特性優異的影像顯示裝置。在一實施形態中,係使用發出藍色光之光源(以LED光源為佳)。
背光件可為正下方型方式,亦可為側光型方式。
背光件除光源外,可因應需要更具備導光板、擴散板、稜鏡片等其他構件。
液晶面板代表上具備液晶單元。
液晶單元具有一對基板與被包夾在該基板間作為顯示媒體的液晶層。在一般的構成中,係於其中一基板設有彩色濾光片(例如波長轉換層)及黑矩陣,而於另一基板設有:控制液晶之電光學特性的切換元件、賦予該切換元件閘控訊號之掃瞄線及賦予該切換元件來源訊號之訊號線、畫素電極及對向電極。上述基板之間隔(單元間隙)可透過分隔件等來控制。在上述基板之與液晶層相接之側,舉例而言可設置由聚醯亞胺構成之配向膜等。
在一實施形態中,液晶層包含在電場不存在之狀態下配向成垂面排列之液晶分子。所述液晶層(結果為液晶單元)在代表上展現nz>nx=ny之3維折射率。使用在電場不存在之狀態下配向成垂面排列之液晶分子的驅動模式可舉例如垂直配向(VA)模式。VA模式包含多域VA(MVA)模式。
在另一實施形態中,液晶層包含在電場不存在之狀態下配向成沿面排列之液晶分子。所述液晶層(結果為液晶單元)在代表上展現nx>ny=nz之3維折射率。另,本說明書中,所謂ny=nz不只包含ny與nz完全相同之情形,亦包含ny與nz在實質上相同之情形。使用展現所述3維折射率之液晶層的驅動模式之代表例可舉如平面內切換(IPS)模式、邊緣電場切換(FFS)模式等。另,上述IPS模式包含採用了V字型電極或鋸齒形電極等之超級平面內切換(S-IPS)模式、進階超級平面內切換(AS-IPS)模式。又,上述FFS模式包含採用了V字型電極或鋸齒形電極等之進階邊緣電場切換(A-FFS)模式、極端邊緣電場切換(U-FFS)模式。另,「nx」為面內折射率成最大的方向(亦即慢軸方向)之折射率,「ny」為在面內與慢軸直交之方向(亦即快軸方向)之折射率,而「nz」為厚度方向之折射率。 實施例
以下,以實施例來具體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不受該等實施例限定。又,各特性之測定方法如以下所述。
[反射率、反射光譜、反射色相(x,y)] 使用Konica Minolta公司製之分光測色計CM-2600d,測定了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製得之光學積層體或光學構件之全光線反射率、反射光譜、反射色相(x,y)。另,若為具有波長轉換層與吸收層之光學積層體,則透過參考日本專利2549388號製成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厚度20μm),將反射板(東麗(Toray)薄膜加工公司製,Cerapeel DMS-X42)貼合於波長轉換層的吸收層之相反側,並由從吸收層觀看時之波長轉換層的相反側使光入射。又,若為具有偏光板之光學積層體,則透過參考日本專利第2549388號公報製成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厚度20μm),將反射板(東麗(Toray)薄膜加工公司製,Cerapeel DMS-X42)貼合於波長轉換層的偏光板之相反側,並從偏光板側使光入射。若為僅有波長轉換層之光學構件,則透過參考日本專利2549388號製成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厚度20μm),將反射板(東麗(Toray)薄膜加工公司製,Cerapeel DMS-X42)貼合於波長轉換層的其中一側,並從另一側使光入射。
[相對於D65之Δxy] 以D65光源之白點(x,y)=(0.3127,0.3290)之值為基準,使用透過上述反射測定而測得之(x1,y1)之值,依據畢氏定理從下述計算式求得Δxy。
[正面亮度] 將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製得之光學積層體或光學構件分別設置成波長轉換層為光源側,並使用藍色LED之均勻發光照明(AITEC SYSTEM公司製:型號:TMN150×180-22BD-4)作為光源,以亮度計(Konica Minolta公司製,商品名「SR-UL1」)測定亮度。另,均勻發光照明之發光亮度在僅有波長轉換層時為1335cd/m2
。
[實施例1] (波長轉換層) 將市售之TV(Samsung公司製,商品名「UN65JS9000FXZA」)分解,而獲得了背光件側含有之波長轉換材料,亦即量子點片材。以此量子點片材作為波長轉換層(1)。 (吸收層) 相對於丙烯酸正丁酯、含羥基之單體共聚而成的丙烯酸系聚合物100重量份,含有自由基引發劑(苯甲醯過氧化物,日本油脂公司製,商品名「NYPER BMT」)0.3重量份、異氰酸酯系交聯劑(Tosoh公司製,商品名「Coronate L」)1重量份、色素(山田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FDG-007」)0.3重量份、酚系抗氧化劑(BASF Japan公司製,商品名「IRGANOX1010」)0.2重量份,而製出含色素黏著劑。以塗佈器將上述所製得之含色素黏著劑以20μm之厚度塗敷於施行過易使黏著劑剝離之處理的PET基材(三菱樹脂公司製,商品名「MRF38CK」)上,並在155℃下乾燥2分鐘後,貼合於TAC(三乙醯纖維素薄膜,富士軟片(Fujifilm)公司製),而於TAC上形成吸收層(1)。另,所使用之色素(山田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FDG-007」)為於波長595nm具有吸收峰值之化合物。 (光學積層體) 將上述波長轉換層(1)與上述吸收層(1)積層,而製得具有波長轉換層/吸收層之積層結構的光學積層體(1)。結果顯示於表1。
[實施例2] (吸收層) 將使用色素(山田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FDG-007」)0.3重量份改為使用色素(山田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FDG-004」)0.3重量份,除此之外依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進行,而於TAC上形成吸收層(2)。另,所使用之色素(山田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FDG-004」)為於波長600nm具有吸收峰值之化合物。 (光學積層體) 將實施例1中所製得之波長轉換層(1)與上述吸收層(2)積層,而製得具有波長轉換層/吸收層之積層結構的光學積層體(2)。結果顯示於表1。
[實施例3] (吸收層) 將使用色素(山田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FDG-007」)0.3重量份改為使用色素(山田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FS-1531」)0.3重量份,除此之外依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進行,而於TAC上形成吸收層(3)。另,所使用之色素(山田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FS-1531」)為於波長700nm具有吸收峰值之化合物。 (光學積層體) 將實施例1中所製得之波長轉換層(1)與上述吸收層(3)積層,而製得具有波長轉換層/吸收層之積層結構的光學積層體(3)。結果顯示於表1。
[實施例4] (吸收層) 將使用色素(山田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FDG-007」)0.3重量份改為使用色素(山田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FDB-007」)0.05重量份及色素(山田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FDG-007」)0.3重量份,除此之外依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進行,而於TAC上形成吸收層(4)。另,在所使用之色素當中,山田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之商品名「FDB-007」為於波長495nm具有吸收峰值之化合物,而山田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之商品名「FDG-007」為於波長595nm具有吸收峰值之化合物。 (光學積層體) 將實施例1中所製得之波長轉換層(1)與上述吸收層(4)積層,而製得具有波長轉換層/吸收層之積層結構的光學積層體(4)。結果顯示於表1。
[比較例1] 將實施例1中所製得之波長轉換層(1)直接作為光學構件(C1)。結果顯示於表1。
[比較例2] (吸收層) 將使用色素(山田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FDG-007」)0.3重量份改為使用色素(山田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FDB-007」)0.3重量份,除此之外依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進行,而於TAC上形成吸收層(C2)。另,所使用之色素(山田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FDB-007」)為於波長495nm具有吸收峰值之化合物。 (光學積層體) 將實施例1中所製得之波長轉換層(1)與上述吸收層(C2)積層,而製得具有波長轉換層/吸收層之積層結構的光學積層體(C2)。結果顯示於表1。
[比較例3] (偏光板) 將以聚乙烯醇為主成分之高分子薄膜(KURARAY公司製,商品名「9P75R」,厚度:75μm,平均聚合度:2,400,皂化度99.9莫耳%)浸漬於水浴中1分鐘並於此同時沿輸送方向延伸1.2倍後,將其浸漬於碘濃度0.3重量%之水溶液中1分鐘,藉此染色並沿輸送方向以完全未經延伸之薄膜(原長)為基準延伸3倍。接著,將該延伸薄膜浸漬於硼酸濃度4重量%、碘化鉀濃度5重量%之水溶液中並沿輸送方向以原長為基準進一步延伸至6倍後,在70℃下乾燥2分鐘,藉此製得偏光件。 另一方面,於三乙醯纖維素(TAC)薄膜(Konica Minolta公司製,製品名「KC4UYW」,厚度:40μm)之單面,塗佈含有氧化鋁膠體之接著劑,並利用捲料對捲料(roll to roll)方式將其以兩者之輸送方向平行之方式積層於上述所製得之偏光件之單面。另,含有氧化鋁膠體之接著劑係如下調製而成:相對於具有乙醯乙醯基之聚乙烯醇系樹脂(平均聚合度1200,皂化度98.5莫耳%,乙醯乙醯基化度5莫耳%)100重量份,將羥甲基三聚氰胺50重量份溶解於純水而調製出固體成分濃度3.7重量%之水溶液後,相對於該水溶液100重量份,加入含有固體成分濃度10重量%之具有正電荷的氧化鋁膠體(平均粒子徑15nm)的水溶液18重量份調製而成。接著,於偏光件之相反側塗佈相同之含有氧化鋁膠體之接著劑,並貼合經皂化處理之40μm厚的丙烯酸樹脂薄膜而製作出偏光板。 (光學積層體) 將實施例1中所製得之波長轉換層(1)與上述偏光板之丙烯酸樹脂薄膜側,透過參考日本專利第2549388號公報製成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厚度20μm)貼合,而製得具有偏光板/波長轉換層之積層結構的光學積層體(C3)。結果顯示於表1。
根據表1可知以下情事。
實施例中所製得之光學積層體在用於影像顯示裝置時,可在抑制反射率的同時,展現充分亮度並可展現良好色相,可實現成本之降低。
比較例1由於不具有吸收層故正面亮度相對較高,但為反射率高而色相不良者。在比較例2中,吸收層並未與波長轉換層良好匹配,為反射率高且正面亮度低而色相不良者。在比較例3中,由於係依以往之方式將偏光板配置於以由波長轉換層觀看時之視辨側,故反射率變低而色相亦受到某種程度之改善,但因係將偏光板配置於以由波長轉換層觀看時之視辨側,故正面亮度變低而基於使用偏光板這點而言成本變高。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光學積層體可適宜用於影像顯示裝置。
10‧‧‧波長轉換層20‧‧‧吸收層30‧‧‧偏光板30a‧‧‧偏光板(視辨側偏光板)30b‧‧‧偏光板(背光件側偏光板)40‧‧‧液晶單元100‧‧‧光學積層體200‧‧‧液晶面板300‧‧‧背光件1000‧‧‧液晶顯示裝置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光學積層體的概略截面圖。 圖2為包含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的影像顯示裝置之一實施形態的概略截面圖。 圖3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光學積層體的概略截面圖。 圖4為包含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的影像顯示裝置之一實施形態的概略截面圖。
10‧‧‧波長轉換層
20‧‧‧吸收層
100‧‧‧光學積層體
Claims (3)
- 一種光學積層體,具有波長轉換層與吸收層; 並且,從該吸收層觀看時於該波長轉換層的相反側不具有偏光板; 該波長轉換層係將入射光之一部分的波長轉換並發光之層; 該吸收層係含有在480nm~780nm波長之間具有吸收峰值之化合物的層; 該波長轉換層在380nm~480nm波長下之平均反射率R1與該波長轉換層在490nm~600nm波長下之平均反射率R2之關係為R2>R1; 令該光學積層體之該吸收層側在380nm~480nm波長下之反射率的極大峰值為P1,且令該光學積層體之該吸收層側在490nm~600nm波長下之反射率的極大峰值為P2時,P2/P1為0.7~1.5。
- 如請求項1之光學積層體,其中前述波長轉換層含有量子點或螢光體作為波長轉換材料。
- 如請求項1或2之光學積層體,其中前述波長轉換層為彩色濾光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16465 | 2017-06-14 | ||
JP2017116465 | 2017-06-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05504A TW201905504A (zh) | 2019-02-01 |
TWI700520B true TWI700520B (zh) | 2020-08-01 |
Family
ID=64660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20343A TWI700520B (zh) | 2017-06-14 | 2018-06-13 | 光學積層體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766265B2 (zh) |
KR (1) | KR102615876B1 (zh) |
CN (1) | CN110720059B (zh) |
TW (1) | TWI700520B (zh) |
WO (1) | WO201823045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561495B2 (ja) * | 2019-12-12 | 2024-10-04 |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 発光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7552070B2 (ja) | 2020-05-13 | 2024-09-18 | Toppa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TWI789097B (zh) * | 2021-11-04 | 2023-01-01 | 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膜及其製造方法與背光模組 |
TW202321415A (zh) * | 2021-11-23 | 2023-06-01 | 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膜及其製造方法與背光模組 |
CN116283287B (zh) * | 2023-03-20 | 2024-04-05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量子片锚固的钒酸铋薄膜、制备方法及应用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407930A (en) * | 2001-11-08 | 2004-05-16 |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Display device |
JP2008089945A (ja) * | 2006-10-02 | 2008-04-17 | Tokai Kogaku Kk | 表示装置 |
US20130229598A1 (en) * | 2010-11-10 | 2013-09-05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display device |
JP2014154332A (ja) * | 2013-02-07 | 2014-08-25 | Sharp Corp | 面光源装置 |
CN104206009A (zh) * | 2012-03-21 | 2014-12-10 | 英国多层柔性电路板有限公司 | 具有色移减少的透射反射式显示器 |
JP2015138123A (ja) * | 2014-01-22 | 2015-07-30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TW201531775A (zh) * | 2013-12-24 | 2015-08-16 | 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片構件及顯示裝置 |
CN106527008A (zh) * | 2017-01-03 | 2017-03-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器件及显示装置 |
TW201738588A (zh) * | 2016-01-21 | 2017-11-01 | 3M新設資產公司 | 偽裝濾光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052866A (ja) * | 1999-08-05 | 2001-02-23 | Fuji Electric Co Ltd | 蛍光変換フィルタ及び該フィルタを備えた有機発光素子 |
JP2015026417A (ja) * | 2011-11-18 | 2015-02-0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並びに、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2015111518A (ja) | 2013-12-06 | 2015-06-18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バックライ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JP6055870B2 (ja) * | 2014-06-27 | 2016-12-27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CN105278157B (zh) * | 2014-06-27 | 2020-04-28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背光单元及液晶显示装置 |
JP6236412B2 (ja) * | 2014-09-30 | 2017-11-2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量子ドット含有重合性組成物、および波長変換部材の製造方法 |
CN107735699A (zh) * | 2015-07-10 | 2018-02-23 | 迪睿合株式会社 | 荧光体片、具备该荧光体片的白色光源装置、以及具备该白色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 |
-
2018
- 2018-06-08 KR KR1020197028889A patent/KR10261587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06-08 WO PCT/JP2018/021973 patent/WO201823045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6-08 JP JP2019525376A patent/JP6766265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6-08 CN CN201880036590.XA patent/CN110720059B/zh active Active
- 2018-06-13 TW TW107120343A patent/TWI700520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407930A (en) * | 2001-11-08 | 2004-05-16 |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Display device |
JP2008089945A (ja) * | 2006-10-02 | 2008-04-17 | Tokai Kogaku Kk | 表示装置 |
US20130229598A1 (en) * | 2010-11-10 | 2013-09-05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display device |
CN104206009A (zh) * | 2012-03-21 | 2014-12-10 | 英国多层柔性电路板有限公司 | 具有色移减少的透射反射式显示器 |
JP2014154332A (ja) * | 2013-02-07 | 2014-08-25 | Sharp Corp | 面光源装置 |
TW201531775A (zh) * | 2013-12-24 | 2015-08-16 | 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片構件及顯示裝置 |
JP2015138123A (ja) * | 2014-01-22 | 2015-07-30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TW201738588A (zh) * | 2016-01-21 | 2017-11-01 | 3M新設資產公司 | 偽裝濾光片 |
CN106527008A (zh) * | 2017-01-03 | 2017-03-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器件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20059B (zh) | 2022-03-15 |
KR20200018391A (ko) | 2020-02-19 |
JP6766265B2 (ja) | 2020-10-07 |
CN110720059A (zh) | 2020-01-21 |
KR102615876B1 (ko) | 2023-12-20 |
TW201905504A (zh) | 2019-02-01 |
WO2018230453A1 (ja) | 2018-12-20 |
JPWO2018230453A1 (ja) | 2020-0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00520B (zh) | 光學積層體 | |
TWI701471B (zh) | 光學積層體及影像顯示裝置 | |
JP6966850B2 (ja) | 光学部材、ならびに、該光学部材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TWI782934B (zh) | 圖像顯示裝置 | |
JP6951847B2 (ja) | 光学部材、ならびに、該光学部材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JP6966851B2 (ja) | 光学部材、ならびに、該光学部材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TW202330664A (zh) | 著色樹脂粒子及調光積層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