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0033B - 浮標 - Google Patents

浮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0033B
TWI700033B TW107147428A TW107147428A TWI700033B TW I700033 B TWI700033 B TW I700033B TW 107147428 A TW107147428 A TW 107147428A TW 107147428 A TW107147428 A TW 107147428A TW I700033 B TWI700033 B TW I70003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oy
arm
fishing line
curved channel
curv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7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3378A (zh
Inventor
王青年
Original Assignee
王青年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青年 filed Critical 王青年
Priority to TW1071474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0003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23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3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00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0033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創作提出一種浮標,其能被設置於連接於釣竿的魚線上,並包含一浮標本體及一彎曲通道。彎曲通道貫穿於浮標本體內部。藉此,魚上鉤的同時會拉扯魚線,而使魚線兩端受力而被繃緊,藉此使魚線抵緊於彎曲通道內壁面及兩端的開口。當魚線抵緊於彎曲通道,摩擦力能浮標固定於魚線上,因此當魚上鉤後有微許的拉力便會使浮標下沉,作為明顯的上鉤訊號,且提升全層(水面至水底的深度)上鉤時的敏感度。此外,本浮標以水平面0°~30°角放出母線可減少阻力及大自然風阻的力量使母線出線更為順暢,盡速到達釣棚(泳層)增加就餌的機會。

Description

浮標
本創作是關於一種釣具。
雖然釣魚是一種親近大自然的休閒活動,但其包含了的知識與技術,且釣魚用的工具也越來越專業化,對於不同的環境條件發展出不同特性的釣具。由於在釣魚時,釣者不是在拋竿後便將魚竿靜置而等待魚上鉤,而是要不斷地透過揮動魚竿使魚餌於水面下自然受潮流移動,藉此模擬生物的活動狀態,吸引魚來咬取魚餌。
如圖9所示,浮標9設置於魚線A(或稱為母線)上時,可將魚線A打結檔線而固定魚線A與浮標9的相對位置,也可不打結而讓浮標9能相對於魚線A移動。當魚線A打結時,由於浮標9總是漂浮於水面,使魚鉤沉入水中的最大深度即受到限制,因此魚餌能上下活動的範圍有限,模擬生物活動狀態的逼真度較差,連帶地也不易吸引魚來咬取魚餌。當魚線A不打結時,雖然魚鉤沉入水中的深度不再受限於浮標9,但由於魚鉤及魚餌的比重較大而會持續下沉,因此在一段時間後魚鉤及魚餌便會沉至河底或海底,魚便不會再注意到魚餌。當魚鉤及魚餌沉至底部,釣者便要收竿並再次拋竿,反覆動作直到魚上鉤為止。
現有的浮標9中,供魚線A貫穿的通道為直的,因此在不打結的情況下,魚線A與浮標9便能輕易地相對運動,魚鉤沉至底部鉤的速度(即俗稱 的掛底)可能很快,且魚訊較被動不明顯,為避免掛底,因此釣者收竿再拋竿的頻率較高,容易疲累。
此外,魚竿上設有多個導線環以導引魚線A的延伸路徑,在收竿時浮標9不免必須會通過該等導線環;由於浮標9通常為硬質,且收竿時具有一定速度,因此浮標9很可能會撞壞導線環。除了收竿時的問題外,魚上鉤後雖然會拉扯魚線A,但魚線A與浮標9之間未固定的情況下,浮標9被帶動下沉的幅度較輕微,因此釣者可能不易發現魚上鉤。
另一方面,由於浮標9的與水接觸面較大,阻力大體積較大,因此易受水流影響,即俗稱的抗流性。若抗流性較差時,浮標9便同易帶魚線A漂走且會漂得較遠,因此魚線A被拉出的程度較大,連帶地收竿也較費力;由於浮標9距離較遠,同時加上波浪影響下,不易觀察判斷浮標9的作動。
有鑑於此,提出一種更佳的改善方案,乃為此業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創作的主要目的在於,提出一種浮標,其能增進全層(水面至水底)上鉤時的敏感度,且能延長拋竿後釣鉤沉至底部的時間,增加就餌的機會。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所提出的浮標能被設置於連接於釣竿的魚線上,並包含一浮標本體以及一彎曲通道,該浮標本體具有一第一臂及一第二臂,該第一臂與該第二臂相連接且該第一臂與該第二臂於連接處形成一夾角;該浮標本體更具有一重物,其設置於該第二臂的端部內,該彎曲通道貫穿於該浮標本體內部。
因此,本創作的優點在於,魚上鉤的同時會拉扯魚線,受力被繃緊,藉此使魚線抵緊於彎曲通道內壁面及兩端的開口而在彎曲段產生阻力。當魚線抵緊於彎曲通道,兩者間的內壁摩擦力大幅提升而能使本創作的浮標固定於魚線上,因此當魚上鉤後若往下游動,便會使浮標下沉,作為明顯的上鉤訊號,且提升上鉤時的敏感度。此外,由於本創作的浮標內為彎曲通道,即便是魚上鉤前,魚線與彎曲內壁通道間仍具有一定程度的摩擦力,因此縱使沒有將魚線打結以固定本創作的浮標,魚鉤下沉仍受到阻力,下沉至河底或海底需要較長的時間,並降低釣客收竿及拋竿的頻率。
如前所述之浮標中,該彎曲通道的直徑皆不小於0.6公釐且不大於2.0公釐。
如前所述之浮標中,該彎曲通道的曲度不小於30度且不大於90度。
如前所述之浮標中,該彎曲通道包含:一第一直線段,其自該浮標本體的第一臂穿入該浮標本體;一第二直線段,其自該浮標本體的第二臂穿入該浮標本體;以及一彎曲段,其兩端分別連通於該第一直線段及該第二直線段。
如前所述之浮標中,該彎曲通道的該第一直線段、該第二直線段、及該彎曲段的直徑皆不小於0.6公釐且不大於2.0公釐。
如前所述之浮標中,該彎曲通道的該彎曲段的曲度不小於30度且不大於90度。
如前所述之浮標中,該浮標本體的總長度不小於3公分且不大於6公分。
如前所述之浮標更具有一彎管,該彎曲通道形成於該彎管內;其中,該浮標本體可為各種浮材,該彎管固設於該浮材體內。
如前所述之浮標中,該浮標本體設置於該第二臂的端部內的重物,保持浮標在管內呈0°~30°角的狀態送出A線。
如前所述之浮標中,該浮標本體形成有一平面,若以該第一臂沿水平方向延伸而該第二臂向下延伸,則該平面位於該第二臂上並朝向上方,造成槓桿原理,呈抗阻力的流線型的浮標。
如前所述之浮標中,相較於該第二臂,該第一臂較鄰近於該釣竿;該浮標更具有一緩衝件,其固設於該浮標本體的該第一臂,且該彎曲通道貫穿通過該防撞緩衝件。
1:浮標
10:浮標本體
11:第一臂
12:第二臂
121:平面
122:配重
20:彎曲通道
21:第一直線段
22:第二直線段
23:彎曲段
30:緩衝件
A:魚線
L:總長度
D:直徑
θ:曲度
9:浮標
圖1為本創作的使用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的側視示意圖。
圖3為本創作的端視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的俯視示意圖。
圖5為本創作的側視剖面圖。
圖6為本創作浸沒於水中的俯視示意圖。
圖7為本創作使用時魚上鉤前的示意圖。
圖8為本創作使用時魚上鉤後的示意圖。
圖9為現有技術的浮標的使用示意圖。
首先請參考圖1至5。本創作提出一種浮標1,其能被設置於連接於釣竿的魚線A上,且設置於魚線A後魚線A可不打結,以使本創作的浮標1能 相對於魚線A移動。本創作的浮標1包含一浮標本體10及一彎曲通道20,並選擇性地具有一緩衝件30。
浮標本體10可為一彎曲的形狀而可具有一第一臂11及一第二臂12,相較於第二臂12,第一臂11較鄰近於釣竿。第一臂11與第二臂12相連接且第一臂11與12第二臂於連接處形成一夾角,該夾角不小於90度且不大於150度。於本實施例中,第一臂11由連接處向該第一端漸縮,且第二臂12朝向上方的一側形成有一平面121,而第二臂12內可設置有配重122,因此當本創作的浮標1置於水中時,浮標本體10的第二臂12是向下延伸,而第一臂11仍能漂浮於水面上並呈水平或被魚線A拉動而略微上翹。當本創作的浮標1置於水中時,浮標本體10的第一臂11呈漸縮而第二臂12上形成有平面,因此與水面交界的輪廓是於鄰近第一端處較窄而近第二端處較寬,藉此增進抗流性,減少在水流動時浮標1漂離的速度。於其他實施例中,浮標本體10水面交界的輪廓不以此為限,亦可為三角形或兩端窄中間寬的流線形,以增進抗流性。
浮標本體10的總長度L不小於3公分且不大於6公分,且本實施例中可為4.5公分。總長度L的量測方式,可以浮標本體10最長的兩端點進行量測,或是對浮標本體10上彎曲通道20的兩端開口進行量測,或是以平行於彎曲通道20的其中一直線部分上浮標本體10的兩端點進行量測。
本實施例中,浮標本體10為實心,但彎曲通道20貫穿於浮標本體10內部。彎曲通道20可包含一第一直線段21、一第二直線段22、及一彎曲段23。第一直線段21自浮標本體10的第一端(即第一臂11的端部)穿入浮標本體10,第二直線段22自浮標本體10的第二端(即第二臂12的端部)穿出浮標本體10,而彎曲段23位於第一直線段21及第二直線段22之間且兩端分別連通於第一直線段21及第二直線段22。彎曲通道20直徑D不小於0.6公釐且不大於2.0公釐,且更進一步而言第一直線段21、第二直線段22、及彎曲段23的直徑D皆不小於 0.6公釐且不大於2.0公釐。例如,若魚線A為三號線以下之型號,直徑D可為0.76公釐;若魚線A為三號線以上之型號,直徑可為1.82公釐。彎曲通道20的曲度θ(Degree of Curvature)不小於30度且不大於90度,更進一步而言是彎曲段23的曲度不小於30度且不大於90度。較佳地,θ曲度θ可為58度,藉此易於讓魚線A穿過且不會卡在彎曲通道20內。然而,於其他實施例中可不限於上述尺寸。於其他實例中,彎曲通道20可具有其他形狀,例如僅具有彎曲段23而不具有直線段,或是具有螺旋形的彎曲段23等。
緩衝件30固設於浮標本體10的第一臂11的端部,其可具有一通孔供魚線A貫穿。具體而言,該通孔可為彎曲通道20的一部分。
於其他實施例中,浮標本體10可為中空殼體及配重金屬物件,而其內固設有一彎管,而彎曲通道20形成於彎管內。藉此易於製造、降底加工成本。
接著請參考圖1、圖2、圖7及圖8。透過上述結構,當魚上鉤的同時會拉扯魚線A,而魚線A的微許拉力會使浮標1下沉產生魚訊,因此魚線A兩端受力而被繃緊,藉此使魚線A抵緊於彎曲通道20內壁面及兩端的開口。當魚線A抵緊於彎曲通道20,兩者間的摩擦力大幅提升而能使本創作的浮標1固定於魚線A上,因此當魚上鉤後若往下游動,便會使浮標1下沉,作為明顯的上鉤訊號,且提升上鉤時的敏感度。此外,由於本創作的浮標1內為彎曲通道20,並以0度~30度角放出母線可減少阻力及大自然風阻的力量,使母線出線更為順暢,儘速達到釣棚(泳層)增加就餌的機會。當釣客收竿時,即便是本創作的浮標1撞擊釣竿上的導線環(圖未繪示),由於本創作的浮標1是由第一臂11率先進入釣竿上的導線環,且第一臂11上設有緩衝件30,因此是以緩衝件30撞擊釣竿上的導線環。藉由緩衝件30,撞擊不會將釣竿上的導線環撞壞,因此釣竿的使用壽命較長。
綜上所述,本創作的浮標1能增進上鉤時的手感、作為明顯的上鉤訊號,且能延長拋竿後釣鉤沉至底部的時間,並在收竿時避免浮標1撞壞釣竿上的導線環。
1:浮標
10:浮標本體
11:第一臂
12:第二臂
121:平面
20:彎曲通道
21:第一直線段
22:第二直線段
23:彎曲段
30:緩衝件

Claims (10)

  1. 一種浮標,其能被設置於連接於釣竿的魚線上,並包含:一浮標本體,該浮標本體具有一第一臂及一第二臂,該第一臂與該第二臂相連接且該第一臂與該第二臂於連接處形成一夾角;該浮標本體更具有一重物,其設置於該第二臂的端部內;以及一彎曲通道,其貫穿於該浮標本體內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浮標,其中,該彎曲通道的直徑皆不小於0.6公釐且不大於2.0公釐。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浮標,其中,該彎曲通道的曲度不小於30度且不大於90度。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浮標,其中,該彎曲通道包含:一第一直線段,其自該浮標本體的第一臂穿入該浮標本體;一第二直線段,其自該浮標本體的第二臂穿入該浮標本體;以及一彎曲段,其兩端分別連通於該第一直線段及該第二直線段。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浮標,其中,該彎曲通道的該第一直線段、該第二直線段、及該彎曲段的直徑皆不小於0.6公釐且不大於2.0公釐。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浮標,其中,該彎曲通道的該彎曲段的曲度不小於30度且不大於90度。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浮標,其中,該浮標本體的總長度不小於3公分且不大於6公分。
  8.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浮標,其更具有一彎管,該彎曲通道形成於該彎管內;其中,該浮標本體為一中空殼體,該彎管固設於該中空殼體內。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浮標,其中,該浮標本體形成有一平面,若以該第一臂沿水平方向延伸而該第二臂向下延伸,則該平面位於該第二臂上並朝向上方。
  10.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浮標,其中,相較於該第二臂,該第一臂較鄰近於該釣竿;該浮標更具有一緩衝件,其固設於該浮標本體的該第一臂,且該彎曲通道貫穿通過該緩衝件。
TW107147428A 2018-12-27 2018-12-27 浮標 TWI7000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7428A TWI700033B (zh) 2018-12-27 2018-12-27 浮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7428A TWI700033B (zh) 2018-12-27 2018-12-27 浮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3378A TW202023378A (zh) 2020-07-01
TWI700033B true TWI700033B (zh) 2020-08-01

Family

ID=73003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7428A TWI700033B (zh) 2018-12-27 2018-12-27 浮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0003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32960U (ja) * 2007-03-13 2007-06-28 勘二郎 濱田 摩擦力を利用した浮
JP3156515U (ja) * 2009-10-20 2010-01-07 ▲黄▼▲ずん▼源 外掛け式ウキ補助部品
JP3200808U (ja) * 2015-08-27 2015-11-05 越野 弘紀 浮き
TWM542939U (zh) * 2017-02-15 2017-06-11 Chin-Hung Liu 浮標緩衝件
TWM563759U (zh) * 2018-02-02 2018-07-21 林介立 定位豆結構改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32960U (ja) * 2007-03-13 2007-06-28 勘二郎 濱田 摩擦力を利用した浮
JP3156515U (ja) * 2009-10-20 2010-01-07 ▲黄▼▲ずん▼源 外掛け式ウキ補助部品
JP3200808U (ja) * 2015-08-27 2015-11-05 越野 弘紀 浮き
TWM542939U (zh) * 2017-02-15 2017-06-11 Chin-Hung Liu 浮標緩衝件
TWM563759U (zh) * 2018-02-02 2018-07-21 林介立 定位豆結構改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3378A (zh) 202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741864A (en) Casting float and bait plug
FI62754C (fi) Fiskeredskap
CN112167134A (zh) 一种深海养殖用浮沉网箱
TWI700033B (zh) 浮標
JP4789187B2 (ja) 釣り用ルアー
US2734303A (en) Fishing bobber
US20100058641A1 (en) Fishing bobber device
KR101089140B1 (ko) 이단자립 낚시찌
CN109843049B (zh) 钓鱼用浮标
CN111374107A (zh) 浮标
JP4842218B2 (ja) 餌木
JP3212533U (ja) 疑似餌ヘッド
KR102609356B1 (ko) 낚시용 수중찌
JP3232862U (ja) 中通し浮き
CN212464613U (zh) 站立鱼坠防刮底钓组
KR200361713Y1 (ko) 부구를 구성한 낚시채비
KR102511226B1 (ko) 원투 낚시채비
JP2012161299A (ja) 釣り具
KR100356278B1 (ko) 낚시용 구멍찌
CN107041347B (zh) 海钓用鸭嘴夹浮漂及其快速测底、浮游海钓底层鱼的方法
TWM555640U (zh) 浮標
TWM628189U (zh) 阿波浮標的改良結構
JPH0819358A (ja) 水中用おもり付き浮子
KR200221732Y1 (ko) 낚시용 찌 및 그 찌의 중앙관통관
KR200327142Y1 (ko) 낚시용 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