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9406B - 白色反射薄膜 - Google Patents

白色反射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9406B
TWI699406B TW105123250A TW105123250A TWI699406B TW I699406 B TWI699406 B TW I699406B TW 105123250 A TW105123250 A TW 105123250A TW 105123250 A TW105123250 A TW 105123250A TW I699406 B TWI699406 B TW I6994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particles
less
reflective film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3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0417A (zh
Inventor
浅井真人
楠目博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帝人都朋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帝人都朋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帝人都朋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0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0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94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940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7/22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s, surface treatments or coatings, e.g. dichroic reflectors
    • F21V7/28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s, surface treatments or coatings, e.g. dichroic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coa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2/00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2/00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7/22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s, surface treatments or coatings, e.g. dichroic reflectors
    • F21V7/24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s, surface treatments or coatings, e.g. dichroic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為提供一種白色反射薄膜,其係可在常態下充分抑制與導光板之黏貼,而且為水系的塗佈層之同時即使是在濕熱環境下亦可抑制與導光板之黏貼,且回收製膜性為高。就如此般之課題,本發明為一種白色反射薄膜,其係於反射薄膜之表面具有由水系塗液所形成的塗佈層之白色反射薄膜,該水系塗液含有固形分為黏合劑樹脂與粒子來作為主要構成成分,其特徵為:該塗佈層之表面具有以該粒子所形成的突起,該突起係高度5μm以上的突起個數為104個/m2~1010個/m2,該黏合劑樹脂含有玻璃轉移溫度Tg為100℃~120℃的共聚合聚酯樹脂且以該黏合劑樹脂之質量為基準是5質量%~50質量%,該黏合劑樹脂含有玻璃轉移溫度Tg為未滿100℃的熱塑性樹脂且以該黏合劑樹脂之質量為基準是50質量%~95質量%。

Description

白色反射薄膜
本發明為關於白色反射薄膜。特別是有關使用於液晶顯示裝置的白色反射薄膜。
液晶顯示裝置(以下有稱為LCD之情形)之背光模組具有如下述之類型:於液晶顯示面板之背面具備有光源及進而於其背面的反射薄膜之「直下型」背光模組;以及,於液晶顯示面板之背面配置背面為具備有反射板的導光板,並於如此般之導光板之側面具備有光源之「側光型」背光模組。以往在作為使用於大型LCD的背光模組,就所謂畫面之亮度及畫面內之亮度均勻性為優異之觀點而言,係使用直下型背光模組(主要為直下型CCFL),側光型背光模組則主要使用於筆電型PC等相對為小型的LCD。然而,近年由於光源或導光板之發展,即使是側光型背光模組,亮度及畫面內之亮度均勻性亦為提升,不僅只是相對小型的LCD,就連大型LCD中亦變得採用側光型背光模組。又,藉此亦具有所謂的可使LCD變薄之優點。
側光型背光模組中呈現著導光板與反射薄膜直接接觸之構造。因此,如此般之構造中當導光板與反射薄膜黏貼時具有下述般之問題:黏貼部分的輝度會變得異常,而產生輝度之面內偏差。因此需要的是,在導光板與反射薄膜之間具有間隙,並將如此般之間隙保持為一定。例如,藉由在反射薄膜之表面具有粒子,可使導光板與反射薄膜之間的間隙保持為一定,而可防止該等的黏貼。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9201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表2008-51271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9-244509號公報
作為以往的技術,在藉由塗佈來對於反射薄膜表面賦予粒子之方法中係採用有機溶劑系塗液。另一方面,就環境之觀點而言,有機溶劑之使用為不宜,因而希望使用水系塗液來對於反射薄膜表面賦予粒子。然而,在對於反射薄膜表面賦予粒子時,一般而言為了保持粒子係使用黏合劑樹脂,但在使用水系塗液時,以往之樣態下,例如將導光板重疊使用之際,在液晶電視的耐久試驗處理時等施加溫度及濕度的耐久試驗中,塗佈層會熔融,因而 產生導光板與反射薄膜黏貼之問題。又,為了避免該問題而簡易地導入交聯劑時,對於將包含該塗佈層的反射薄膜回收並進行製膜之際之製膜性(以下亦有稱為「回收製膜性」之情形)將造成影響。
於此,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白色反射薄膜,其係可在常態下充分抑制與導光板之黏貼,而且為水系的塗佈層之同時即使是在濕熱環境下亦可抑制與導光板之黏貼,且回收製膜性為高。
本發明為了達成上述課題,而採用下述之構成。
[1].一種白色反射薄膜,其係於反射薄膜之表面具有由水系塗液所形成的塗佈層之白色反射薄膜,該水系塗液含有固形分為黏合劑樹脂與粒子來作為主要構成成分,其特徵為:前述塗佈層之表面具有以前述粒子所形成的突起,該突起係高度5μm以上的突起個數為104個/m2以上、1010個/m2以下,前述黏合劑樹脂含有玻璃轉移溫度Tg為100℃以上、120℃以下的共聚合聚酯樹脂且以該黏合劑樹脂之質量為基準是5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前述黏合劑樹脂含有玻璃轉移溫度Tg為未滿100℃的熱塑性樹脂且以該黏合劑樹脂之質量為基準是50質量%以上、95質量% 以下。
[2].如上述[1]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中,塗佈層中上述粒子之含量對塗佈層之質量100質量%為5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
[3].如上述[1]或[2]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中,上述共聚合聚酯樹脂含有萘二羧酸成分來作為該構成成分。
[4].如上述[1]~[3]中任一項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中,塗佈層中上述粒子之平均粒徑(d)與塗佈層之厚度(t)滿足下述式(1),1≦d(μm)/t(μm)≦100...(1)。
[5].如上述[1]~[4]中任一項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中,薄膜之揮發有機溶劑量為10ppm以下。
[6].如上述[1]~[5]中任一項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係作為具備有導光板之面光源用反射板來使用。
藉由本發明,可提供一種白色反射薄膜,其係可在常態下充分抑制與導光板之黏貼,而且為水系的塗佈層之同時即使是在濕熱環境下亦可抑制與導光板之黏貼,且回收製膜性為高。
1‧‧‧底架
2‧‧‧白色反射薄膜、導光板、光學薄片之層積物
3‧‧‧正三角形型式之台
4‧‧‧重物
[圖1]表示本發明中使用於黏貼評價之構成體之示意圖。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本發明的白色反射薄膜係於反射薄膜之表面具有塗佈層者。然後,如此般之塗佈層之表面係具有突起,藉此可確保與導光板之間隙。
以下對於構成本發明的各構成成分進形詳細說明。
[反射薄膜]
本發明中的反射薄膜,其係藉由於薄膜中含有白色的著色劑或空孔形成劑,而呈現為白色的薄膜。因此,如此般之反射薄膜係由熱塑性樹脂中為含有白色的著色劑或空孔形成劑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而成。作為著色劑或空孔形成劑,可使用例如:無機粒子;有機粒子;與構成上述薄膜的熱塑性樹脂為非相溶之樹脂(以下有稱為非相溶樹脂之情形)。尚,所謂的「空孔形成劑」,指可於薄膜中形成空孔之劑,藉此成為呈現白色的薄膜係於薄膜中具有空孔。
反射薄膜之波長550nm的反射率較佳為95%以上,更佳為96%以上,特佳為97%以上。反射薄膜可為單層薄膜,亦可為層積薄膜。就得到高反射率與機械強度 之觀點而言,較佳由含有較多空孔之層、與含有較少空孔或未含有空孔之層所構成的層積薄膜。在此,將「含有較多空孔之層」稱為「反射層」,將「含有較少空孔或未含有空孔之層」稱為「支撐層」。又,作為構成薄膜的熱塑性樹脂,可舉例如聚酯、聚烯烴、聚苯乙烯、丙烯酸,就可得到機械特性及熱安定性為優異的白色薄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聚酯。
(聚酯)
作為反射薄膜的熱塑性樹脂若使用聚酯時,聚酯方面係較佳使用由二羧酸成分與二醇成分所成的聚酯。作為該二羧酸成分,可舉例如對苯二甲酸成分、間苯二甲酸成分、2,6-萘二羧酸成分、4,4’-二苯基二羧酸成分、己二酸成分、癸二酸成分。作為二醇成分,可舉例如乙二醇成分、1,4-丁二醇成分、1,4-環己烷二甲醇成分、1,6-己二醇成分。
該等的聚酯之中,較佳為芳香族聚酯,特佳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可為均聚物,但較佳為共聚合物。特別是作為反射薄膜係使用由含有較多空孔之層、與含有較少空孔或未含有空孔之層所構成的層積反射薄膜時,含有較多空孔之層中所使用的聚酯係以共聚合物為較佳。此情形時,以全二羧酸成分100莫耳%作為基準,共聚合成分之比例為例如3莫耳%以上,較佳為4莫耳%以上,更佳為5莫耳%以上,又,例如20 莫耳%以下,較佳為15莫耳%以下,更佳為13莫耳%以下。藉由將共聚合成分之比例設定為該範圍,含有較多空孔之層亦可得到優異的製膜性。又,可得到熱尺寸安定性為優異的反射薄膜。
(著色劑、空孔形成劑)
作為著色劑或空孔形成劑若使用無機粒子時,無機粒子方面係較佳為白色無機粒子。作為該白色無機粒子,可示例如硫酸鋇粒子、二氧化鈦粒子、二氧化矽粒子、碳酸鈣粒子。無機粒子之平均粒徑為例如0.2μm以上,較佳為0.3μm以上,更佳為0.4μm以上,又,例如3.0μm以下,較佳為2.5μm以下,更佳為2.0μm以下。以反射薄膜之質量作為基準,該含量較佳為25質量%以上,更佳為30質量%以上,又,較佳為55質量%以下,更佳為50質量%以下。藉由使用如此般的無機粒子,可容易達成較佳的反射率。又,可適度地分散於薄膜中,不易引起粒子之凝集,可得到無粗大突起的薄膜。同時地,薄膜之表面不會變得過粗,可將光澤度控制於適當的範圍。尚,無機粒子可為任意的粒子形狀,可例如為板狀、球狀。無機粒子亦可進行用來使分散性提升的表面處理。
作為著色劑或空孔形成劑若使用有機粒子時,有機粒子方面係以使用對於聚酯為非相溶樹脂的粒子。作為該有機粒子,較佳為聚矽氧樹脂粒子、聚苯乙烯樹脂粒子、聚四氟乙烯粒子。有機粒子之平均粒徑為例如 0.2μm以上,較佳為0.3μm以上,更佳為0.4μm以上,又,例如10μm以下,較佳為8.0μm以下,更佳為6.0μm以下。以反射薄膜之質量作為基準,該含量較佳為25質量%以上,更佳為30質量%以上,又,較佳為55質量%以下,更佳為50質量%以下。藉由使用如此般的有機粒子,可容易達成較佳的反射率。又,可適度地分散於薄膜中,不易引起粒子之凝集,可得到無粗大突起的薄膜。同時地,薄膜之表面不會變得過粗,可將光澤度控制於適當的範圍。尚,有機粒子可為任意的粒子形狀,可例如為板狀、球狀。
作為著色劑或空孔形成劑若使用非相溶樹脂時,作為非相溶樹脂較佳為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等的聚烯烴、環烯烴、聚苯乙烯。以反射薄膜之質量作為基準,該含量較佳為25質量%以上,更佳為30質量%以上,又,較佳為55質量%以下,更佳為50質量%以下。藉由使用如此般的非相溶樹脂,可容易達成較佳的反射率。
[塗佈層]
本發明中的塗佈層係由水系塗液所形成,該水系塗液含有固形分為黏合劑樹脂與粒子來作為主要構成成分。在此,所謂的「主要構成成分」,係以塗液之固形分之質量作為基準的70質量%以上,較佳為80質量%以上,又較佳為90質量%以上。又,上述固形分中,若粒子之含量 滿足後述的突起個數之樣態時則未特別限定,但較佳為以塗液之固形分之質量作為基準的5質量%以上,又較佳為10質量%以上,更佳為20質量%以上,特佳為25質量%以上,又,較佳為50質量%以下,又較佳為45質量%以下,更佳為40質量%以下,特佳為35質量%以下。藉此可更容易成為後述的較佳塗佈層之樣態。尚,關於黏合劑樹脂之含量,塗液之固形分中為含有上述粒子與後述的任意成分,只要將其餘的設為黏合劑樹脂即可。結果方面,本發明中的塗佈層為含有黏合劑樹脂與粒子來作為主要構成成分之樣態。
本發明中,於反射薄膜之表面為具有塗佈層,但只要是在至少導光板側之一側之面具有即可,亦可於反射薄膜之兩面具有塗佈層。
(粒子)
作為塗佈層中的粒子,可為有機粒子、無機粒子、或有機無機複合粒子。
作為有機粒子,可舉例如聚酯樹脂粒子、丙烯酸變性聚酯樹脂粒子、尼龍樹脂粒子、聚丙烯樹脂粒子、聚苯乙烯樹脂粒子、聚矽氧樹脂粒子、丙烯酸樹脂粒子、苯乙烯-丙烯酸樹脂粒子、聚胺基甲酸酯樹脂粒子、二乙烯苯-丙烯酸樹脂粒子、聚醯亞胺樹脂粒子、三聚氰胺樹脂粒子等的高分子樹脂粒子。其中,就可容易形成用來確保間隙的突起(特別是具有適當硬度之突起)之觀點 而言,特佳為聚酯樹脂粒子、丙烯酸變性聚酯樹脂粒子、聚矽氧樹脂粒子、丙烯酸樹脂粒子、尼龍樹脂粒子。其中,就可更提高回收製膜性之觀點而言,在本發明中特佳之粒子為聚酯樹脂粒子。就如此般之觀點而言,作為如此般之聚酯樹脂粒子特佳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粒子。
作為無機粒子可舉例如:(1)二氧化矽(包含水合物、矽砂、石英等);(2)各種結晶形態的氧化鋁;(3)含有SiO2成分30質量%以上的矽酸鹽(例如非晶質或結晶質的黏土礦物、鋁矽酸鹽(包含燒成物或水合物)、溫石綿、鋯石、飛灰水泥等);(4)Mg、Zn、Zr及Ti之氧化物;(5)Ca及Ba之硫酸鹽;(6)Li、Ba及Ca之磷酸鹽(包含一氫鹽或二氫鹽);(7)Li、Na及K之苯甲酸鹽;(8)Ca、Ba、Zn及Mn之對苯二甲酸鹽;(9)Mg、Ca、Ba、Zn、Cd、Pb、Sr、Mn、Fe、Co及Ni之鈦酸鹽;(10)Ba及Pb之鉻酸鹽;(11)碳(例如碳黑、石墨等);(12)玻璃(例如玻璃粉、玻璃粒子等);(13)Ca及Mg之碳酸鹽;(14)螢石;(15)尖晶石型氧化物等。之中,就可容易形成用來確保間隙的突起(特別是具有適當硬度之突起)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矽石粒子,特佳為凝集矽石粒子。
作為本發明中的粒子,亦可使用以有機物所被覆的無機粒子或以無機物所被覆的有機粒子般的有機無機複合粒子。具體而言作為有機無機複合粒子,可舉例如:由在側鏈或末端具有如矽烷基烷基般的有機金屬化合 物基的高分子、與如矽石般的無機化合物成分通過共價鍵複合化而得的有機無機混合材料形成的粒子;在無機粒子之表面使融著被覆有如交聯聚苯乙烯般的有機高分子微粒子而得的粒子;在有機高分子粒子之表面使固著被覆有如氧化鋁般的無機微粒子而得的粒子等。
塗佈層中的粒子之平均粒徑只要是可滿足後述的突起個數之樣態即可,未特別限定。特別是就可確保導光板與薄膜之間隔為一定,並可容易抑制該等之黏貼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μm以上、100μm以下。若平均粒徑過小時,白色反射薄膜與導光板之部分密著之可能性將有變高之傾向。就如此般之觀點而言,平均粒徑又較佳為5μm以上,更佳為10μm以上,特佳為15μm以上,最佳為20μm。另一方面,過大時,粒子會有容易脫落之傾向,當產生脫落時在背光模組中將會有容易產生黏貼之傾向。就如此般之觀點而言,平均粒徑又較佳為90μm以下,更佳為80μm以下,特佳為70μm以下,最佳為60μm以下。
又,本發明中,上述粒子之10%壓縮強度較佳為0.1MPa以上、15MPa以下。藉此可更提升抑制導光板之受傷之效果。若壓縮強度過低時,對於應力粒子會過度變形,故確保與導光板之間隙之提升效果會有變低之傾向。另一方面,若壓縮強度過高時,抑制導光板之受傷之提升效果會有變低之傾向。就如此般之觀點而言,10%壓縮強度較佳為0.2MPa以上,又較佳為0.3MPa以上,更 佳為3MPa以上,特佳為8MPa以上,又,較佳為14MPa以下,又較佳為13MPa以下,更佳為12MPa以下。
可藉由調整粒子之聚合度、交聯度或結晶化度來達成粒子之10%壓縮強度。例如相同種類的粒子時,當提高聚合度、交聯度或結晶化度時,10%壓縮強度有變高之傾向。就如上述般之觀點而言,作為本發明中的粒子較佳為有機粒子。
(黏合劑樹脂)
塗佈層之形成時所使用的黏合劑樹脂,其係含有玻璃轉移溫度為100℃以上、120℃以下的共聚合聚酯樹脂且以黏合劑樹脂之質量為基準是5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尚,如此般之共聚合聚酯樹脂為實質上未含有交聯性反應基。尚,在此所謂的「實質上未含有」,係指相對於聚酯成分100莫耳%較佳為1莫耳%以下之意思。藉由設定為如此般的樣態,即使是在濕熱環境下亦可抑制與導光板之黏貼,同時回收製膜性為優異。尚,亦有將在濕熱環境下的對於與導光板之黏貼之耐性稱為「耐濕熱黏連性」之情形。含量若過少時,將無法抑制如此般之濕熱環境下的黏貼。就如此般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質量%以上,又較佳為15質量%以上,更佳為20質量%以上,特佳為23質量%以上。另一方面,含量若過多時,回收製膜性會降低。又,塗佈層會有變得過硬之傾向,塗佈層本身之強度會有降低之傾向。因而,就如此般之觀點而言,較佳為 45質量%以下,又較佳為40質量%以下,更佳為35質量%以下,特佳為30質量%以下。
(共聚合聚酯樹脂)
本發明的塗佈層的黏合劑樹脂含有玻璃轉移溫度(Tg)為100℃以上、120℃以下的共聚合聚酯樹脂。如此般地藉由採用玻璃轉移溫度為高的共聚合聚酯樹脂,可發揮回收製膜性為優異之同時抑制在濕熱環境下的與導光板之黏貼之效果。Tg過低時將無法發揮如此般之抑制黏貼之效果。另一方面,過高時,回收製膜性為差,又,塗佈層之強度會有降低之傾向。就如此般之觀點而言,Tg較佳為105℃以上,又,較佳為115℃以下。
上述共聚合聚酯樹脂,其係使多元羧酸成分與多元醇成分經縮聚合而成之聚酯樹脂,且前述多元羧酸成分含有萘二羧酸成分時可容易滿足上述Tg之樣態,故為較佳。作為萘二羧酸成分,較佳可舉例2,6-萘二羧酸成分、2,7-萘二羧酸成分等,較佳為2,6-萘二羧酸成分。作為該含量,相對於共聚合聚酯樹脂之酸成分100莫耳%,較佳為60莫耳%以上,又較佳為61莫耳%以上,更佳為65莫耳%以上,特佳為70莫耳%以上,又,較佳為100莫耳%以下,又較佳為95莫耳%以下,更佳為88莫耳%以下,特佳為85莫耳%以下。萘二羧酸成分之含量若過少時,Tg會有變低之傾向,Tg若過低時,係與未滿足上述Tg之情形為相同。另一方面,該含量過多時,Tg會有 變高之傾向,Tg若過高時,係與上述Tg為過高之情形為相同。
為了使共聚合聚酯樹脂之Tg成為上述範圍,作為較佳的多元醇成分可舉例雙(4-(羥基乙氧基)苯基)茀成分。例如,相對於共聚合聚酯樹脂之酸成分100莫耳%含有前述該成分為10莫耳%以上,較佳為15莫耳%以上,又,30莫耳%以下,較佳為25莫耳%以下來作為共聚合成分之樣態,亦可舉例作為較佳樣態。
作為塗佈層中的共聚合聚酯樹脂的其他的多元羧酸成分,可舉例對苯二甲酸成分、間苯二甲酸成分、5-磺酸基間苯二甲酸鈉成分等,又,作為多元醇成分,可舉例乙二醇成分、二乙二醇成分、1,4-丁二醇成分、1,6-己二醇成分、1,3-環己二醇成分、雙酚成分等。其中,由於5-磺酸基間苯二甲酸鈉成分可容易得到水系塗液,故為較佳,作為較佳樣態可舉例如相對於酸成分100莫耳%為含有1莫耳%以上、10莫耳%以下左右之樣態。
又,作為本發明的塗佈層中的共聚合聚酯樹脂,只要是可滿足上述Tg之樣態,在不妨礙本發明目的之範圍內亦可為例如日本特開2009-219545等中所記載般的丙烯酸變性聚酯樹脂。此時,如此般之丙烯酸變性聚酯樹脂為實質上未含有交聯性反應基,但就回收製膜性之觀點而言為較佳。尚,在此所謂的「實質上未含有交聯性反應基」,係指相對於聚酯成分100莫耳%,交聯性反應基較佳為1莫耳%以下之意思。
(熱塑性樹脂)
塗佈層的黏合劑樹脂中,除了上述高玻璃轉移溫度的共聚合聚酯樹脂以外,係含有玻璃轉移溫度為未滿100℃的熱塑性樹脂且以黏合劑樹脂之質量為基準是50質量%以上、95質量%以下。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90℃以下,又較佳為80℃以下,更佳為70℃以下,又,較佳為20℃以上,又較佳為40℃以上,更佳為60℃以上。藉由以該含量範圍來含有如此般的熱塑性樹脂,可保持耐濕熱黏連性之同時使得塗佈層對於反射薄膜的密著性、及具有塗佈層的薄膜的回收性變得優異。熱塑性樹脂之含量若過少時,塗佈層對於反射薄膜的密著性會有變差之傾向,又,將具有塗佈層的薄膜回收並作為回收原料使用之際,所得之薄膜會有變黃之傾向。另一方面,熱塑性樹脂之含量若過多時,上述高玻璃轉移溫度的共聚合聚酯樹脂之含量會變少,抑制在濕熱環境下之黏貼之效果會有變小之傾向。就如此般之觀點而言,相對於黏合劑樹脂,如此般之熱塑性樹脂之含量較佳為55質量%以上,又較佳為60質量%以上,更佳為65質量%以上,特佳為70質量%以上,又,又較佳為90質量%以下,更佳為85質量%以下,又更佳為80質量%以下,特佳為77質量%以下。
作為可添加於黏合劑樹脂中的如此般之熱塑性樹脂,可舉例聚酯樹脂、丙烯酸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其中,就塗佈層與反射薄膜之密著性為良好之觀點及 就回收製膜性之觀點而言,特佳為聚酯樹脂。
(其他的成分)
在不妨礙本發明目的之範圍內,塗佈層亦可含有上述構成成分以外之成分。作為該成分,可舉例如界面活性劑、紫外線吸收劑、抗靜電劑、螢光增白劑、蠟、與上述粒子為相異之粒子等。
又,本發明中的塗佈層為實質上未含有藉由交聯劑的交聯構造,就回收製膜性或薄膜回收時之著色之觀點而言為較佳,作為黏合劑樹脂中的交聯劑之含量,以黏合劑樹脂之質量作為基準,較佳為未滿1質量%,又較佳為未滿0.5質量%,更佳為未滿0.1質量%。
[塗佈層之樣態]
本發明中,如上述般的塗佈層係位於反射薄膜之至少一側之表面。然後,如此般之塗佈層之表面係具有以上述粒子所形成的突起。然後,就確保導光板與薄膜之間隙之觀點而言,如此般之突起必須以適當之頻率來具有適當高度之突起。
在此,本發明中必須是,塗佈層之表面中的高度5μm以上的突起個數為104個/m2以上、1010個/m2以下。藉此可充分確保導光板與薄膜之間隙,可確保在常態下的抑制黏貼之效果。突起頻率若過低時,抑制黏貼之效果為差。另一方面,突起頻率過高時,粒子脫落之機率 會提升,或反射率會有降低之傾向。突起個數又較佳為106個/m2以上。
(塗佈層之厚度)
塗佈層之厚度,只要是考量所使用的粒子之量及粒徑以調整成為本發明所規定之突起個數之樣態即可。例如,塗佈層若過厚時,粒子有容易被埋沒之傾向,而突起個數會有變少之傾向。
就如此般之觀點而言,塗佈層之厚度(t)與上述粒子之平均粒徑(d)之關係較佳為滿足下述式(1)。
1≦d(μm)/t(μm)≦100...(1)
藉由設定為如此般的樣態,可容易滿足本發明所規定的突起個數。就如此般之觀點而言,上述式中之左邊,較佳為5以上,又較佳為10以上。又,上述式中之右邊,較佳為80以下,又較佳為70以下,特佳為30以下。
作為塗佈層之厚度之具體範圍,較佳為0.3μm以上,又較佳為0.5μm以上,更佳為1μm以上,特佳為2μm以上,又,較佳為30μm以下,又較佳為25μm以下,更佳為10μm以下,特佳為6μm以下。
[白色反射薄膜之製造方法]
以下對於製造本發明的白色反射薄膜之方法之一例進 行說明。此例中作為反射薄膜係採用具有反射層與支撐層的層積反射薄膜之樣態。
首先,準備用來形成反射層的聚酯組成物、與用來形成支撐層的聚酯組成物,於充分乾燥後,投入至分別的擠壓機並進行熔融擠壓。聚酯組成物較佳使用以線徑15μm以下的不銹鋼細線所構成的平均篩孔距10μm以上、100μm以下的不織布型濾器來進行過濾。如此般之平均篩孔距較佳為20μm以上,又,較佳為50μm以下。藉由進行該過濾,可抑制通常為凝集並容易形成粗大凝集粒子的粒子之凝集,而得到粗大異物少的層積薄膜。
過濾後的聚酯組成物,以熔融的狀態下藉由使用供料頭(feed block)的同時多層擠壓法,從模具以多層狀態擠出,來製造層積未延伸薄片。
將從模具被擠出的層積未延伸薄片,於鑄造滾筒(casting drum)下冷卻固化並形成層積未延伸薄膜。接著,將該層積未延伸薄膜以輥加熱、紅外線加熱等加熱,在縱方向延伸而得到縱延伸薄膜。該延伸較佳為利用2個以上輥的轉速差來進行。延伸較佳在聚酯之玻璃轉移溫度(Tg)以上之溫度來進行。又較佳在反射層之聚酯之Tg以上之溫度來進行。縱方向(此即為機械軸方向)之延伸倍率較佳為2.2~4.0倍,更佳為2.3~3.9倍。當未滿2.2倍時,薄膜之厚度不均會變差而無法得到良好的薄膜,當超過4.0倍時,製膜中會容易產生破斷,故不宜。
縱延伸後的層積薄膜,接著依序實施橫延 伸、熱固定、熱弛緩(熱鬆弛)之處理來製成層積雙軸配向薄膜,但該等的處理也可以在使薄膜移動之同時來進行。橫延伸之處理為從高於Tg之溫度開始進行。橫延伸過程中的升溫可以是連續的,亦可以是階段性的(亦稱為逐步的),但通常是逐步升溫。例如將拉幅機的橫延伸區沿著薄膜移動方向分成複數個區域,藉由將每個區域流過指定溫度的加熱媒體來升溫。橫方向(此即與縱方向正交之方向)之延伸倍率為依該用途之要求特性而異,但較佳為2.5~4.5倍,更佳為2.8~3.9倍。當未滿2.5倍時,薄膜之厚度不均會變差而無法得到良好的薄膜,當超過4.5倍時,製膜中會容易產生破斷。
橫延伸後的薄膜,可以把持兩端之狀態下,在將聚酯之融點表示為Tm時,在(Tm-100℃)~(Tm-20℃)之溫度下、在恆寬或10%以下的寬度減少下來進行熱處理、使熱收縮率降低。尚,如此般之融點較佳為反射層的聚酯之融點。熱處理溫度若高於(Tm-20℃)時,薄膜的平面性會變差,厚度不均會變大,故不宜。若低於(Tm-100)℃時,熱收縮率會變大,故不宜。又,為了調整熱收縮量,可以將把持的薄膜的兩端切掉,調整薄膜縱方向的牽引速度,在縱方向進行鬆弛。作為鬆弛之手段是調整拉幅機出口側的輥群之速度。作為鬆弛之比例,相對於拉幅機的薄膜線速度使輥群之速度降低來進行,較佳為0.1~2.5%,更佳為0.2~2.3%,特佳為0.3~2.0%的降速來實施,將薄膜鬆弛(以下,該值亦有稱為「鬆弛率」之情 形),藉由控制鬆弛率來調整縱方向的熱收縮率。又,薄膜橫方向可在將兩端切掉之前的過程中使寬度減少,而得到所期望的熱收縮率。
在如此般操作所製作的反射薄膜之表面,使用塗佈裝置塗佈指定量的用來形成塗佈層的塗液,作為該塗液係在水中分散或溶解有黏合劑樹脂、粒子、作為任意成分的後述的界面活性劑及其他的成分而成的塗液,藉由溫度70~120℃(較佳設定成為階段性升溫)的烘箱來形成塗佈層,藉此可得到本發明的白色反射薄膜。
塗佈層可藉由將用來形成塗佈層的塗液以塗佈於已製造的薄膜(所謂的「離線塗佈」)來形成,亦可以塗佈於製造中的薄膜(所謂的「線內塗佈」)來形成。塗佈於製造中的薄膜時,較佳為對於已單方向延伸的單軸配向薄膜塗佈塗液,並以在該狀態下於另一方向進行延伸、熱固定。作為塗佈方法,可將輥塗法、凹版塗佈法、輥刷法、噴塗法、氣刀塗佈法、含浸法、幕式淋塗法等單獨或組合使用。在此,為了使粒子均等地從塗佈機轉印至薄膜,以凹版塗佈法為較佳。又,作為溶劑,只要是水系塗液即可,較佳僅由水所成,但在不妨礙本發明目的之範圍內,亦可使用可溶於水的少量有機溶劑,並與水混合來使用。作為塗液之固形分濃度,較佳為10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塗液濃度若超過50質量%時,會有難以抑制塗液中的粒子之凝集之傾向,另一方面,塗液濃度若未滿10質量%時,塗佈層會有變薄之傾向,而有難以抑 制粒子脫落之傾向。
以提升用來形成塗佈層的塗液之對於反射薄膜之濕潤性之目的下,可添加少量的界面活性劑。作為較佳的界面活性劑,可舉例如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醚、去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等的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氟烷基羧酸鹽、全氟烷基苯磺酸鹽、全氟烷基4級銨鹽、全氟烷基聚氧乙烯乙醇等的氟系界面活性劑。作為界面活性劑之添加量,以塗液之固形分中的1質量%以上、20質量%以下為較佳。若為1質量%以下時,對於薄膜之濕潤性有變差之傾向。若為20質量%以上時,會有不易達成其他的塗液性能之傾向。
[反射薄膜之特性] (反射率)
本發明的白色反射薄膜,從塗佈層側所測定的反射率較佳為95%以上,又較佳為96%以上,更佳為97%以上。藉由使反射率設為95%以上,當使用於液晶顯示裝置或照明等之情形時,可得到高輝度。如此般之反射率,當反射薄膜之空孔含量變多時將有變高之傾向,可藉由增加空孔形成劑之含量、或增加反射薄膜中的反射層之厚度等使各層之樣態成為較佳樣態等而可達成。
(揮發有機溶劑量)
本發明的白色反射薄膜之塗佈層為水系,以後述方法 所測定的揮發有機溶劑量較佳為10ppm以下。藉此,例如在側光液晶顯示器中可示例出與反射薄膜直接接觸的導光板的耐久性提高等優點。就如此般之觀點而言,又較佳為5ppm以下,更佳為3ppm以下,理想為0ppm。由於本發明中為使揮發有機溶劑量減少,故於塗佈層之形成中以不採用使用大量有機溶劑的溶液塗佈法,而採用上述之方法為較佳。當揮發有機溶劑量多時,回收製膜性之提升效果會有變低之傾向。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來詳述本發明。尚,各特性值係用以下之方法來測定。
(1)光線反射率
在分光光度計(島津製作所製UV-3101PC)上安裝積分球,在波長550nm下測定以BaSO4白板為100%時的反射率,將該值作為反射率。尚,測定只要是在位於導光板側之表面來實施即可。本發明中係在具有塗佈層之側之表面來進行。
(2)空孔形成劑、無機粒子之平均粒徑
使用粒度分布計(堀場製作所製LA-950)求出粒子之粒度分布,以體積分布基準將從小粒徑側至50%之分布之粒徑d50設為平均粒徑。
(3)塗佈層中的粒子之平均粒徑(d)
使用日立製作所製S-4700型電場釋放型掃描電子顯微鏡,以倍率1000倍測定任意的100個粒子,求得平均粒徑。尚,球狀以外之情形時使用(長徑+短徑)/2求出。在此,短徑是指與長徑正交的最大徑。
(4)塗佈層厚度
使用日立製掃描電子顯微鏡肖特基放射(Schottky emission)型電子束系統S-4300SE/N,以倍率3000倍觀察、攝影薄膜樣品之厚度方向之斷面,從照片中測量未具有粒子的部位的塗佈層之厚度,測定任意10點並求得該等的平均值。
(5)薄膜表面之突起頻率(突起個數)
將薄膜表面的突起輪廓使用三次元粗糙度測定裝置SE-3CKT((股)小坂研究所製),以截值(cutoff)0.25mm、測定長度1mm、掃描間距2μm、掃描次數100次來進行測定,以高度倍率1000倍、掃描方向倍率200倍來記錄突起輪廓。從所得之突起輪廓(如此般之輪廓是橫軸為突起高度、縱軸為突起個數之突起輪廓)求得高度5μm以上的突起個數(個/m2),並設定為突起頻率。尚,解析時為使用三次元粗糙度解析裝置SPA-11((股)小坂研究所製)。
(6)密著斑評價(黏貼評價)
從LG公司製的LED液晶電視(LG42LE5310AKR)中取出底架,以電視內部側為朝上之方式放置於水平的桌子上,於其上方,將與底架為約同等大小的白色反射薄膜,以塗佈層為朝上之方式放置,進而於其上方放置電視原本即具備的導光板及光學薄片3片(所謂的如此般之光學薄片3片,指擴散薄膜2片及稜鏡1片)。接著,於其面內,在包含底架之凹凸最大的部分的區域,如圖1所示般放置具有三條直徑為5mm的圓柱狀腳的正三角形型式之台(圖1之符號3),在其上進而載置20kg的重物(圖1之符號4),目測觀察如此般之三條腳所圍成之區域,若未有異常亮的部分則為「未有密著斑」,即評價為○。又,有異常亮的部分時,在3片光學薄片上進而放置電視原本即具備的DBEF薄片,同樣地目測觀察,異常亮的部分若未被矯正過來則為「有密著斑」,即評價為×,若異常亮的部分消失則為「幾乎未有密著斑」,即評價為△。尚,三條腳所圍成的區域是各邊的長度為10cm的約略正三角形。
(7)揮發有機溶劑量
在室溫(即23℃)下,將1g薄膜樣品放入10L的氟樹脂製袋中,對其中進行純氮氣沖淨並密封。接著,立即從該袋中的氮氣中以0.2L/分鐘的流量向2根分析用 TENAX-TA捕集管中分別採集0.2L、1.0L的氮氣,使用該等,對利用HPLC及GCMS採取的氮氣中包含的有機溶劑成分之質量進行定量。將所得值換算成10L氮氣中的量,由1g薄膜樣品求出在10L氮氣中揮發的有機溶劑之質量,作為揮發有機溶劑量(單位:ppm、薄膜樣品之質量基準)。尚,關於醛類,利用乙腈將醛衍生物從捕集管中溶出,利用HPLC進行定量。又,關於HPLC與GCMS得到的值不同時,採用檢測出較多的值。
將揮發有機溶劑量為10ppm以下者評價為○,超過10ppm者評價為×。
(8)耐濕熱黏連性評價(濕熱環境下的與導光板之黏貼評價)
條件1:將樣品薄膜之表面與背面重疊並加壓0.6kg/cm2,放置於設定為溫度60℃、相對濕度90%RH的公知的高溫高濕槽中8小時。將取出的薄膜為未黏貼或僅輕微黏貼但可容易剝離且塗佈層未熔融而殘留者評價為○。將薄膜為未黏貼或僅輕微黏貼但可容易剝離且塗佈層可看到若干熔融者評價為△。薄膜為黏貼、於剝離之際產生剝落、或塗佈層有大片熔融時,則評價為×。
條件2:從32吋Sony BRAVIA LED側光型電視KDL-32EX700之背光中取出導光板,裁切成5cm×10cm,將導光板之圖型面與樣品薄膜之塗佈面以接觸之方式重疊,加壓0.08kg/cm2,放置於設定為溫度60℃、相對 濕度90%RH的高溫高濕槽中12小時。將取出的薄膜與導光板為未黏貼或僅輕微黏貼但可容易剝離且塗佈層未熔融而殘留者評價為○。將薄膜與導光板為未黏貼或僅輕微黏貼但可容易剝離且塗佈層可看到若干熔融者評價為△。薄膜與導光板為黏貼、於剝離之際產生剝落、或塗佈層有大片熔融時,則評價為×。
上述條件1與條件2之雙方之評價若為○時,即滿足耐濕熱黏連性為實用性能極良好者;若條件1與條件2中任一之評價為×時,則可評價為耐濕熱黏連性無法滿足實用性能者。只要是評價中沒有×時,則可評價為在耐濕熱黏連性之方面為可實用者。
(9)回收性1
秤量樣品薄膜20g,裁切成小後置入於燒瓶中,真空狀態下以300℃熔融攪拌15分鐘,之後,使燒瓶中填充氮氣,進而於氮氣環境下以300℃熔融攪拌15分鐘。取出已熔融的聚合物,以金屬板挾住並加壓來製作板片。目視觀察所得之板片之顏色,只要是黃色少且為可回收之等級,則評價為○;只要是黃色且不易回收之等級,則評價為△;將明顯黃色為多且無法回收之等級,則評價為×。
(10)回收性2
將實施例所記載的回收薄膜使用拉幅機以連續製膜法來進行製膜,觀察此時之製膜安定性,並依據下述基準來 評價。
◎:可8小時以上安定製膜。
○:可3小時以上未滿8小時安定製膜。
△:未滿3小時即產生1次切斷。
×:未滿3小時即產生複數次切斷而無法安定製膜。
[實施例1~6、10,11、比較例1~4] (共聚合聚酯)
將對苯二甲酸二甲酯132質量份、間苯二甲酸二甲酯18質量份(即,間苯二甲酸成分對聚酯之酸成分為12莫耳%)、乙二醇96質量份、二乙二醇3.0質量份、乙酸錳0.05質量份、乙酸鋰0.012質量份裝入具備有精餾塔、餾出冷凝器的燒瓶中,邊攪拌邊加熱至150~235℃來將甲醇餾出,使進行酯交換反應。甲醇餾出後,添加磷酸三甲酯0.03質量份、二氧化鍺0.04質量份,將反應物移動至反應器中。接著,邊攪拌邊將反應器內緩慢減壓至0.5mmHg,同時升溫至290℃來進行縮聚合反應。相對於所得之共聚合聚酯之酸成分,二乙二醇成分量為2.5質量%、鍺元素量為50ppm、鋰元素量為5ppm。尚,擠出成為股狀並裁斷,而以顆粒得到。
(粒子1)
將上述所得之共聚合聚酯之顆粒在烘箱內以170℃加熱3小時,藉此來使乾燥結晶化,之後使用(股) Matsubo製的細磨機(atomizer mill)TAP-1,以液體氮邊冷卻邊進行粉碎,而得到平均粒徑60μm的聚酯粒子。進而,藉由將該聚酯粒子予以風力分級而得到平均粒徑50μm的粒子1。
(薄膜之製造)
準備母料,該母料係上述所得之共聚合聚酯中含有作為無機粒子的平均粒徑1.0μm的硫酸鋇48質量%,使用該母料來作為用來形成反射層(層A)的層A聚合物。
又,使用含有上述硫酸鋇48質量%的母料、與添加硫酸鋇之前的共聚合聚酯,以硫酸鋇成為5質量%之方式進行稀釋,使用該稀釋後者來作為用來形成支撐層(層B)的層B聚合物。
分別供給於已加熱至275℃的2台擠壓機,使層A聚合物(此為硫酸鋇濃度48質量%)、及層B聚合物(此為硫酸鋇濃度5質量%)以層A與層B成為層B/層A/層B之層積構成之方式,又,使厚度比率成為層B/層A/層B=10/80/10之方式,使用3層供料頭裝置使該等合流,保持該層積狀態下藉由塑模成形為薄片狀。進而,將該薄片以表面溫度25℃的冷卻滾筒予以冷卻固化,使所得之未延伸薄膜以83℃加熱並朝製膜機械軸方向(以下亦有稱為長邊方向或縱方向或MD之情形)延伸2.8倍,用25℃的輥群予以冷卻。
接著,使用直接凹版塗佈裝置,將表1所示 之塗液以乾燥後的塗佈層厚度成為表2所示之厚度之方式塗佈於薄膜之單面。尚,塗液為固形分濃度30質量%之水系塗液。
接著,將薄膜之兩端用夾子保持之同時引導到拉幅機,在加熱至115℃的環境中朝與長邊方向為垂直之方向(以下亦有稱為寬度方向或橫方向或TD之情形)延伸3.7倍。之後在拉幅機內以195℃進行熱固定,冷卻至室溫後得到厚度250μm的雙軸延伸薄膜。該雙軸延伸薄膜為含有細微的空孔。將所得之薄膜之評價結果表示於表2。
進而回收該等實施例及比較例之薄膜,予以粉碎、熔融擠壓並切片化後來製作自我回收原料,將如此般之自我回收原料以反射層A之質量作為基準是35質量%之方式添加於反射層A,與上述相同操作來製造厚度250μm的雙軸延伸薄膜,並進行回收性2之評價。
[比較例5]
除了不塗設塗佈層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相同地進行實施。將評價結果表示於表2。
[實施例7~9]
除了在單軸延伸後、雙軸延伸前以不實施塗液之塗佈地不塗設塗佈層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相同地進行實施,在所得之雙軸延伸薄膜之上,使用直接凹版塗佈裝置,將 表1所示之塗液以乾燥後的塗佈層厚度成為表2所示之厚度之方式塗佈於薄膜之單面,之後在烘箱內以100℃乾燥而得到薄膜。又,與實施例1相同地進行回收性2之評價。尚,塗液為固形分濃度30質量%之水系塗液。
Figure 105123250-A0202-12-0031-1
Figure 105123250-A0202-12-0032-3
[塗佈層之成分]
粒子1:上述實施例所記載的聚酯粒子。
SK-RP-25CL:Seishin企業公司製,素材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平均粒徑25μm的無孔質粒子。以粉體來進行提供。
2003LS:Arkema公司製,素材為尼龍12的平均粒徑50μm的粒子。
MBX-40:積水化成品工業公司製,素材為PMMA的平均粒徑40μm的粒子。
BM30X-55:積水化成品工業公司製,素材為PBMA的平均粒徑55μm的粒子。
Z-563:互應化學公司製,Tg為64℃的水溶性聚酯。以固形分濃度30質量%來進行提供。
Z-690:互應化學公司製,Tg為110℃的水溶性聚酯。如此般之水溶性聚酯含有2,6-萘二羧酸成分來作為酸成分,該含量相對於酸成分100莫耳%為70~100莫耳%之範圍。以固形分濃度25質量%來進行提供。
Z-687:互應化學公司製,Tg為110℃的水溶性聚酯。如此般之水溶性聚酯含有2,6-萘二羧酸成分來作為酸成分,該含量相對於酸成分100莫耳%為70~100莫耳%之範圍。以固形分濃度25質量%來進行提供。
界面活性劑:花王(股)製,Emulgen 420。此為醚系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
Z-592:互應化學公司製,Tg為40℃的水溶性聚酯。以固形分濃度25質量%來進行提供。
[產業利用性]
即使本發明的白色反射薄膜是由水系塗液得到水系的塗佈層,但在濕熱環境下塗佈層亦不會熔融,且在濕熱環境下亦可抑制與導光板之黏貼。因此,可適合使用於例如作為具備有導光板的面光源用反射板,特別是使用於液晶顯示裝置等般的側光型背光模組中所使用的反射薄膜。又,回收製膜性亦優異且生產性為優異,故其產業利用性為高。
1‧‧‧底架
2‧‧‧白色反射薄膜、導光板、光學薄片之層積物
3‧‧‧正三角形型式之台
4‧‧‧重物

Claims (7)

  1. 一種白色反射薄膜,其係於反射薄膜之表面具有由水系塗液所形成的塗佈層之白色反射薄膜,該水系塗液含有固形分為黏合劑樹脂與粒子來作為主要構成成分,其特徵為:前述塗佈層之表面具有以前述粒子所形成的突起,該突起係高度5μm以上的突起個數為104個/m2以上、1010個/m2以下,前述黏合劑樹脂含有玻璃轉移溫度Tg為100℃以上、120℃以下的共聚合聚酯樹脂且以該黏合劑樹脂之質量為基準是5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前述黏合劑樹脂含有玻璃轉移溫度Tg為未滿100℃的熱塑性樹脂且以該黏合劑樹脂之質量為基準是50質量%以上、95質量%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中,塗佈層中上述粒子之含量對塗佈層之質量100質量%為5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中,上述共聚合聚酯樹脂含有萘二羧酸成分來作為該構成成分。
  4. 如請求項1或2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中,塗佈層中上述粒子之平均粒徑(d)與塗佈層之厚度(t)滿足下述式(1),1≦d(μm)/t(μm)≦100…(1)。
  5. 如請求項1或2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中,薄膜之 揮發有機溶劑量為10ppm以下。
  6. 如請求項1或2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係作為具備有導光板之面光源用反射板來使用。
  7. 一種白色反射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係於反射薄膜之表面具有塗佈層之白色反射薄膜之製造方法,該塗佈層具有以粒子所形成的突起,其特徵為:包含將含有黏合劑樹脂與粒子的水系塗液塗佈於反射薄膜之表面,以於該表面形成具有高度5μm以上的突起個數為104個/m2以上、1010個/m2以下的塗佈層之步驟,前述黏合劑樹脂含有玻璃轉移溫度Tg為100℃以上、120℃以下的共聚合聚酯樹脂且以該黏合劑樹脂之質量為基準是5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前述黏合劑樹脂含有玻璃轉移溫度Tg為未滿100℃的熱塑性樹脂且以該黏合劑樹脂之質量為基準是50質量%以上、95質量%以下。
TW105123250A 2015-07-24 2016-07-22 白色反射薄膜 TWI6994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6834 2015-07-24
JP2015146834 2015-07-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0417A TW201710417A (zh) 2017-03-16
TWI699406B true TWI699406B (zh) 2020-07-21

Family

ID=57885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3250A TWI699406B (zh) 2015-07-24 2016-07-22 白色反射薄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577586B2 (zh)
KR (1) KR102545864B1 (zh)
CN (1) CN107850702B (zh)
TW (1) TWI699406B (zh)
WO (1) WO20170182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2874A (zh) * 2018-05-22 2018-11-13 安徽智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涂布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39602A (zh) * 2013-02-19 2014-10-16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反射膜、具備其之液晶顯示裝置、照明裝置、裝飾用物品
TW201518101A (zh) * 2013-08-07 2015-05-16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白色反射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12252B2 (ja) 2001-09-19 2011-06-29 恵和株式会社 反射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08512719A (ja) 2004-09-13 2008-04-24 エスケーシー ハース ディスプレイ フィルムズ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反射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採用し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09244509A (ja) 2008-03-31 2009-10-22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反射シート
JP5737626B2 (ja) * 2011-09-28 2015-06-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
JP6062709B2 (ja) * 2012-10-24 2017-01-18 帝人フィルムソリュ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5643452B2 (ja) * 2013-02-19 2014-12-17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反射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備えてなる液晶表示装置、照明装置、装飾用物品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39602A (zh) * 2013-02-19 2014-10-16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反射膜、具備其之液晶顯示裝置、照明裝置、裝飾用物品
TW201518101A (zh) * 2013-08-07 2015-05-16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白色反射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50702A (zh) 2018-03-27
KR20180033140A (ko) 2018-04-02
TW201710417A (zh) 2017-03-16
KR102545864B1 (ko) 2023-06-21
JP6577586B2 (ja) 2019-09-18
CN107850702B (zh) 2020-05-12
WO2017018280A1 (ja) 2017-02-02
JPWO2017018280A1 (ja) 2018-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9607B (zh) White reflective film
TWI362998B (zh)
JP4196306B2 (ja) 光拡散性フィルム
US8257821B2 (en) Light diffusion film
JP5926512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TWI632403B (zh) White reflective film
JP2006327157A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7211073A (ja) 離型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TWI699406B (zh) 白色反射薄膜
JP6336266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5527381B2 (ja) 離型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6062709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2007211072A (ja) 離型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TWI575192B (zh) White reflective film
JP2015069020A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KR20120026586A (ko) 조면화된 백 라이트 유닛용 백색 폴리에스테르 반사 필름
JP2013190545A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