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50702B - 白色反射膜 - Google Patents

白色反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50702B
CN107850702B CN201680042710.8A CN201680042710A CN107850702B CN 107850702 B CN107850702 B CN 107850702B CN 201680042710 A CN201680042710 A CN 201680042710A CN 107850702 B CN107850702 B CN 1078507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particles
film
coating layer
reflectiv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27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50702A (zh
Inventor
浅井真人
楠目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bo Film Solution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Film Solution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Film Solutions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Film Solution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50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0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507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07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2/00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2/00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7/22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s, surface treatments or coatings, e.g. dichroic reflectors
    • F21V7/24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s, surface treatments or coatings, e.g. dichroic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7/22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s, surface treatments or coatings, e.g. dichroic reflectors
    • F21V7/28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s, surface treatments or coatings, e.g. dichroic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白色反射膜,其可在常态下充分抑制与导光板的粘贴,而且,该膜虽然使用水系涂布层,但即使是在湿热环境下也可抑制与导光板的粘贴,且回收后的制膜性高。所涉及课题为一种在反射膜的表面具有由水系涂液形成的涂布层的白色反射膜,该水系涂液的固体成分含有胶粘剂树脂和粒子作为主要构成成分;在该涂布层的表面具有由该粒子形成的突起,该突起中,高5μm以上的突起个数为104个/m2~1010个/m2;以该胶粘剂树脂的质量为基准计,该胶粘剂树脂含有5质量%~50质量%的玻璃转变温度Tg为100℃~120℃的共聚聚酯树脂,并且以该胶粘剂树脂的质量为基准计,该胶粘剂树脂含有50质量%~95质量%的玻璃转变温度Tg小于100℃的热塑性树脂。

Description

白色反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色反射膜。尤其涉及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白色反射膜。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以下有时称为LCD)的背光模组中有直下型和侧光型,直下型的背光模组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具备光源以及在其更背面具有反射膜,侧光型的背光模组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配置有背面具有反射板的导光板,在这样的导光板的侧面具有光源。以往作为用于大型LCD的背光模组,基于画面的亮度和画面内的亮度的均匀性优异的观点,使用直下型(主要使用直下型CCFL),而侧光型常用于笔记本型PC等较小型的LCD。但是,近年来由于光源和导光板的发展,侧光型的背光模组中亮度和画面内的亮度的均匀性也得到提高,不仅在比较小型的LCD中,而且在大型的LCD中也渐渐在使用着侧光型的背光模组。此外,由此也具有可以使LCD变薄的优点。
在侧光型背光模组中,其结构构成为导光板和反射膜直接接触。因此,在这样的结构中,导光板和反射膜粘贴时,粘贴的部分的亮度变异常,存在会产生亮度的面内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需要在导光板和反射膜之间具有间隙,将这样的间隙保持为固定。例如,通过在反射膜的表面具有粒子,可以保持导光板和反射膜之间的固定的间隙,可以防止它们粘贴。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920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表2008-51271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9-2445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以往的技术,在通过涂布而对反射膜表面赋予粒子的方法中采用有机溶剂系涂液。另一方面,从环境方面观点而言,有机溶剂的使用并不理想,因而期望使用水系涂液来对反射膜表面赋予粒子。然而,在对反射膜表面赋予粒子时,一般来说为了固定粒子而使用胶粘剂树脂,但在使用水系涂液时,在以往的方式中,例如与导光板重叠而使用时,在液晶电视机的耐久试验处理时等施加温度及湿度的耐久试验中,涂布层会熔融,由此产生导光板与反射膜粘贴的问题。此外,为了避免该问题而简易地导入交联剂时,会对将包含该涂布层的反射膜回收并进行制膜时的制膜性(以下有时称为回收后的制膜性的情况)造成影响。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白色反射膜,其可在常态下充分抑制与导光板的粘贴,而且,该膜虽然使用水系涂布层,但即使是在湿热环境下也可抑制与导光板的粘贴,且回收后的制膜性高。
用以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了达成上述问题而采用以下的构成。
1.一种白色反射膜,其是在反射膜的表面具有由水系涂液形成涂布层的白色反射膜,该水系涂液的固体成分含有胶粘剂树脂和粒子作为主要构成成分,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布层的表面具有由所述粒子形成的突起,该突起中,高5μm以上的突起个数为104个/m2以上、1010个/m2以下,
以该胶粘剂树脂的质量为基准计,所述胶粘剂树脂含有5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下的玻璃转变温度Tg为100℃以上、120℃以下的共聚聚酯树脂,并且以该胶粘剂树脂的质量为基准计,所述胶粘剂树脂含有50质量%以上、95质量%以下的玻璃转变温度Tg小于100℃的热塑性树脂。
2.根据上述1所述的白色反射膜,其中,相对于涂布层的质量100质量%,涂布层中的上述粒子的含量为5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下。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白色反射膜,其中,上述共聚聚酯树脂含有萘二羧酸成分作为其构成成分。
4.根据上述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白色反射膜,其中,涂布层中的上述粒子的平均粒径(d)与涂布层的厚度(t)满足下述式(1),
1≤d(μm)/t(μm)≤100···(1)。
5.根据上述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白色反射膜,其中,膜的挥发性有机溶剂量为10ppm以下。
6.根据上述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白色反射膜,所述反射膜作为具有导光板的面光源用反射板使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白色反射膜,其可在常态下充分抑制与导光板的粘贴,而且,该膜虽然使用水系涂布层,但即使在湿热环境下也可抑制与导光板的粘贴,且回收后的制膜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用于本发明中的粘贴评价的构成体的示意图。
附图符号
1 底架(chassis)
2 白色反射膜、导光板、光学片的层叠物
3 正三角形型台
4 负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是在反射膜的表面具有涂布层的膜。而且,在这样的涂布层的表面具有突起,由此可以确保与导光板之间的间隙。
以下,对构成本发明的各构成成分详细说明。
[反射膜]
本发明的反射膜是通过使膜含有白色着色剂或空隙形成剂而呈现白色的膜。因此,这样的反射膜由在热塑性树脂中含有白色着色剂或空隙形成剂而成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构成。作为着色剂或空隙形成剂,例如可以使用无机粒子、有机粒子、与构成上述膜的热塑性树脂不相溶的树脂(以下有时称为不相溶树脂)。此外,所谓空隙形成剂是可以在膜中形成空隙的试剂,利用其而呈现白色的膜在膜中具有空隙。
反射膜在波长550nm的反射率优选为9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6%以上,特别优选为97%以上。反射膜可以是单层膜,也可以是层叠膜。基于得到高反射率与机械强度的观点,优选由含有较多空隙的层、与含有较少空隙或不含空隙的层所构成的层叠膜。在此,将含有较多空隙的层称为反射层,将含有较少空隙或不含空隙的层称为支撑层。此外,作为构成膜的热塑性树脂,可举例如聚酯、聚烯烃、聚苯乙烯、丙烯酸,基于得到机械特性及热稳定性优异的白色膜的观点,优选聚酯。
(聚酯)
使用聚酯作为反射膜的热塑性树脂时,聚酯优选使用由二羧酸成分与二醇成分所成的聚酯。作为该二羧酸成分,例如可以举出对苯二甲酸成分、间苯二甲酸成分、2,6-萘二羧酸成分、4,4’-二苯基二羧酸成分、己二酸成分、癸二酸成分。作为二醇成分,例如可以举出乙二醇成分、1,4-丁二醇成分、1,4-环己烷二甲醇成分、1,6-己二醇成分。
这些聚酯之中,优选芳香族聚酯,特别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可以是均聚物,但优选是共聚聚合物。特别是作为反射膜使用由含有较多空隙的层、与含有较少空隙或不含空隙的层所构成的层叠反射膜时,用于含有较多空隙的层的聚酯优选是共聚聚合物。此时,以全部二羧酸成分100摩尔%作为基准,共聚成分的比例例如为3摩尔%以上,优选为4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摩尔%以上,此外,例如为20摩尔%以下,优选为15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3摩尔%以下。通过将共聚成分的比例设定为该范围,在含有较多空隙的层也可以得到优异的制膜性。此外,也可以得到热尺寸稳定性优异的反射膜。
(着色剂、空隙形成剂)
作为着色剂或空隙形成剂使用无机粒子时,无机粒子优选白色无机粒子。作为该白色无机粒子,可例示硫酸钡粒子、二氧化钛粒子、二氧化硅粒子、碳酸钙粒子。无机粒子的平均粒径例如为0.2μm以上,优选为0.3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4μm以上,此外,例如为3.0μm以下,优选为2.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μm以下。以反射膜的质量作为基准,其含量优选为2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上,此外,优选为5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以下。通过使用这样的无机粒子,可容易达成理想的反射率。此外,可适度地分散于膜中,不易引起粒子的凝集,可得到无粗大突起的膜。同时,膜的表面不会变得过于粗糙,可将光泽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再者,无机粒子可以是任意的粒子形状,例如可以是板状、球状。无机粒子也可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分散性。
作为着色剂或空隙形成剂使用有机粒子时,有机粒子使用与聚酯不相溶的树脂的粒子。作为该有机粒子,优选硅酮树脂粒子、聚苯乙烯树脂粒子、聚四氟乙烯粒子。有机粒子的平均粒径例如为0.2μm以上,优选为0.3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4μm以上,此外,例如为10μm以下,优选为8.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μm以下。以反射膜的质量作为基准,其含量优选为2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上,此外,优选为5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以下。通过使用这样的有机粒子,可容易达成理想的反射率。此外,可适度地分散于膜中,不易引起粒子的凝集,可得到无粗大突起的膜。同时,膜的表面不会变得过于粗糙,可将光泽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再者,有机粒子可以是任意的粒子形状,例如可以是板状、球状。
作为着色剂或空隙形成剂使用不相溶树脂时,作为不相溶树脂优选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等聚烯烃、环烯烃、聚苯乙烯。以反射膜的质量作为基准,其含量优选为2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上,此外,优选为5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以下。通过使用这样的不相溶树脂,可容易达成理想的反射率。
[涂布层]
本发明中的涂布层是由水系涂液所形成的层,该水系涂液的固体成分含有胶粘剂树脂与粒子作为主要构成成分。在此,所谓“主要构成成分”是指,以涂液的固体成分的质量为基准计为70质量%以上,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此外,上述固体成分中,粒子的含量若满足后述的突起个数的形式则无特别限定,但优选为以涂液的固体成分的质量为基准计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25质量%以上,此外,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35质量%以下。由此更容易成为后述的理想的涂布层的形式。再者,关于胶粘剂树脂的含量,涂液的固体成分中,只要被设成含有上述粒子与后述的任意成分,而其余的为胶粘剂树脂即可。作为结果,本发明中的涂布层是含有胶粘剂树脂与粒子作为主要构成成分的形式。
本发明中,在反射膜的表面具有涂布层,只要至少在成为导光板侧的一侧的面具有即可,但也可在反射膜的两面具有涂布层。
(粒子)
作为涂布层中的粒子,可以是有机粒子,可以是无无机粒子,也可以是有机无机复合粒子。
作为有机粒子,例如可以举出聚酯树脂粒子、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粒子、尼龙树脂粒子、聚丙烯树脂粒子、聚苯乙烯树脂粒子、硅酮树脂粒子、丙烯酸树脂粒子、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粒子、聚氨酯树脂粒子、二乙烯基苯-丙烯酸树脂粒子、聚酰亚胺树脂粒子、三聚氰酰胺树脂粒子等高分子树脂粒子。其中,基于容易用以形成具有特别适于确保间隙的硬度的突起的观点,特别优选聚酯树脂粒子、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粒子、硅酮树脂粒子、丙烯酸树脂粒子、尼龙树脂粒子。其中,基于可进一步提高回收后的制膜性的观点,在本发明中特别优选的粒子为聚酯树脂粒子。基于这样的观点,作为这样的聚酯树脂粒子,特别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粒子。
作为无机粒子,可举出(1)二氧化硅(包含水合物、硅砂、石英等);(2)各种结晶形态的氧化铝;(3)含有30质量%以上的SiO2成分的硅酸盐(例如非晶质或结晶质的粘土矿物、铝硅酸盐(包含煅烧物或水合物)、温石绵、锆石、飞灰等);(4)Mg、Zn、Zr及Ti的氧化物;(5)Ca及Ba的硫酸盐;(6)Li、Ba及Ca的磷酸盐(包含一氢盐或二氢盐);(7)Li、Na及K的苯甲酸盐;(8)Ca、Ba、Zn及Mn的对苯二甲酸盐;(9)Mg、Ca、Ba、Zn、Cd、Pb、Sr、Mn、Fe、Co及Ni的钛酸盐;(10)Ba及Pb的铬酸盐;(11)碳(例如碳黑、石墨等);(12)玻璃(例如玻璃粉、玻璃粒子等);(13)Ca及Mg的碳酸盐;(14)萤石;(15)尖晶石型氧化物等。其中,基于容易形成用以确保间隙的突起(特别是具有适当硬度的突起)的观点,优选二氧化硅粒子,特别优选凝集二氧化硅粒子。
作为本发明中的粒子,也可使用如被有机物包覆的无机粒子或被无机物所包覆的有机粒子这种有机无机复合粒子。具体而言,作为有机无机复合粒子,例如可举出由侧链或末端具有如甲硅烷基烷基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基团的高分子与如二氧化硅的无机化合物成分通过共价键复合化而得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所形成的粒子;在无机粒子的表面熔化包覆如交联聚苯乙烯的有机高分子微粒而得的粒子;或者在有机高分子粒子的表面固定包覆如氧化铝的无机微粒而得的粒子等。
涂布层中的粒子的平均粒径,只要是满足后述的突起个数的形式,就没有特别限定。特别是基于可确保导光板与膜之间的固定的间隔、并容易抑制导光板与膜的粘贴的观点,优选为2μm以上、100μm以下。若平均粒径过于小,则有白色反射膜导光板会部分地粘附的可能性变高的倾向。基于这样的观点,平均粒径更优选为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特别优选为15μm以上,最优选为20μm。另一方面,若过于大,则会有粒子容易脱落的倾向,当产生脱落时在背光模组中将会有容易产生粘贴的倾向。基于这样的观点,平均粒径更优选为9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70μm以下,最优选为60μm以下。
此外,本发明中,上述粒子的10%压缩强度优选为0.1MPa以上、15MPa以下。由此可更加提高抑制对导光板的损害的效果。若压缩强度过低,则粒子应对应力会过度变形,因此确保与导光板之间的间隙的提高效果有变低的倾向。另一方面,若压缩强度过高,则抑制导光板的损害的提高效果有变低的倾向。基于这样的观点,10%压缩强度优选为0.2MPa以上,更优选为0.3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MPa以上,特别优选为8MPa以上,此外优选为14MPa以下,更优选为13M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MPa以下。
粒子的10%压缩强度可以通过调整粒子的聚合度、交联度和结晶化度来达成。例如,在相同种类的粒子中,若提高聚合度、交联度和结晶化度,则10%压缩强度具有变高的倾向。基于上述这样的观点,作为本发明中的粒子优选有机粒子。
(胶粘剂树脂)
用于涂布层的形成的胶粘剂树脂,以胶粘剂树脂的质量为基准,含有5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下的玻璃转变温度为100℃以上、120℃以下的共聚聚酯树脂。此外,这样的共聚聚酯树脂是实质上不含有交联性反应基团的树脂。此外,此处所谓的“实质上不含有”是指,优选相对于聚酯成分100摩尔%为1摩尔%以下。通过设定为这样的形式,即使在湿热环境下也可以抑制与导光板之间的粘贴,与此同时回收后的制膜性优异。此外,将对与湿热环境下的导光板之间的粘贴的抗性也会称为耐湿热粘连性。若共聚聚酯树脂的含量过少,则不能抑制湿热环境下的粘贴。基于这样的观点,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23质量%以上。另一方面,若含量过多,则回收制膜性会下降。此外,具有涂布层变得过硬的倾向,具有涂布层自身的强度下降的倾向。因此,基于这样的观点,优选为4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30质量%以下。
(共聚聚酯树脂)
本发明的涂布层中的胶粘剂树脂含有玻璃转变温度(Tg)为100℃以上、120℃以下的共聚聚酯树脂。通过如此地采用玻璃转变温度高的共聚聚酯树脂,回收后的制膜性优异,同时可实现抑制湿热环境下的与导光板粘贴的效果。Tg过低时,将无法发挥如此的抑制粘贴的效果。另一方面,过高时,回收后的制膜性差,此外,有涂布层的强度降低的倾向。基于这样的观点,Tg优选为105℃以上,此外,优选为115℃以下。
上述共聚聚酯树脂是使多元羧酸成分与多元醇成分缩聚而成的聚酯树脂,因所述多元羧酸成分含有萘二羧酸成分时容易满足上述Tg的形式,故而优选。作为萘二羧酸成分,优选可举例2,6-萘二羧酸成分、2,7-萘二羧酸成分等,优选2,6-萘二羧酸成分。相对于共聚聚酯树脂的酸成分100摩尔%,萘二羧酸成分的含量优选为6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61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5摩尔%以上,特别优选为70摩尔%以上,此外,优选为100摩尔%以下,更优选为95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8摩尔%以下,特别优选为85摩尔%以下。若萘二羧酸成分的含量过少,则有Tg变低的倾向,若Tg变得过低,则与不满足上述Tg的情形相同。另一方面,若该含量过多,则Tg有变高的倾向,若Tg变得过高,则与上述Tg过高的情形相同。
为了使共聚聚酯树脂的Tg成为上述范围,作为优选的多元醇成分,可举出双(4-(羟基乙氧基)苯基)芴成分。例如,可举例下述的形式作为优选的形式:相对于共聚聚酯树脂的酸成分100摩尔%,作为共聚成分含有这样的成分10摩尔%以上,优选为15摩尔%以上,此外,30摩尔%以下,优选为25摩尔%以下。
作为涂布层中的共聚聚酯树脂的其他的多元羧酸成分,可举出对苯二甲酸成分、间苯二甲酸成分、5-磺酸基间苯二甲酸钠成分等,此外,作为多元醇成分,可举出乙二醇成分、二乙二醇成分、1,4-丁二醇成分、1,6-己二醇成分、1,3-环己二醇成分、双酚成分等。其中,由于5-磺酸基间苯二甲酸钠成分容易得到水系涂液,故而优选,作为优选形式,例如可举出相对于酸成分100摩尔%含有1摩尔%以上、10摩尔%以下左右的形式。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涂布层中的共聚聚酯树脂,只要满足上述Tg的态式,在不妨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就可以是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9-219545等中所记载的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此时,基于回收后的制膜性的观点,优选这样的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为实质上不含有交联性反应基团的树脂。再者,在此所谓的“实质性上不含有交联性反应基团”是指相对于聚酯成分100摩尔%,交联性反应基团优选为1摩尔%以下。
(热塑性树脂)
涂布层的胶粘剂树脂中,除了含有上述高玻璃转变温度的共聚聚酯树脂之外,还含有以胶粘剂树脂的质量为基准计为50质量%以上、95质量%以下的玻璃转变温度为小于100℃的热塑性树脂。玻璃转变温度优选为90℃以下,更优选为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下,此外,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上。通过以该含量范围含有这样的热塑性树脂,既保持耐湿热粘连性,同时涂布层与反射膜的粘附性以及具有涂布层的膜的回收性优异。若热塑性树脂的含量过少,则涂布层与反射膜的粘附性有变差的倾向,此外在回收具有涂布层的膜作为回收原料时,所得到的膜有黄变的倾向。另一方面,若热塑性树脂的含量过多,则上述高玻璃转变温度的共聚聚酯树脂的含量变少,有抑制湿热环境下的粘贴的效果变小的倾向。基于这样的观点,相对于胶粘剂树脂,这样的热塑性树脂的含量优选为5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70质量%以上,此外优选为9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77质量%以下。
作为可添加于胶粘剂树脂中的这样的热塑性树脂,可举出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其中,基于涂布层与反射膜的粘附性良好的观点及回收后的制膜性的观点,特别优选聚酯树脂。
(其他的成分)
在不妨碍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涂布层也可含有上述构成成分以外的成分。作为该成分,例如可举出表面活性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荧光增白剂、蜡、与上述粒子不同的粒子等。
此外,基于回收后的制膜性和回收膜时的着色的观点,本发明中的涂布层优选实质上不含有由交联剂得到的交联结构,作为胶粘剂树脂中的交联剂的含量,以胶粘剂树脂的质量为基准,优选为小于1质量%,更优选为小于0.5质量%,进一步优选小于0.1质量%。
[涂布层的形式]
本发明中,在反射膜的至少一侧的表面具有如上所述的涂布层。而且,在这样的涂布层的表面具有由上述粒子形成的突起。而且,基于确保导光板和膜之间的间隙的观点,这样的突起需要以适度的频率具有适度的高度的突起。
因此,本发明中,在涂布层的表面,通常需要高度5μm以上的突起个数为104个/m2以上、1010个/m2以下。由此可以充分地确保导光板和膜之间的间隙,可以确保常态下的粘贴抑制效果。若突起频率过少,则粘贴抑制效果差。另一方面,若突起频率过多,则有粒子脱落的概率提高或反射率降低的倾向。突起个数更优选的是106个/m2以上。
(涂布层的厚度)
涂布层的厚度,只要是考虑所使用的粒子的量及粒径而调整为本发明所规定的突起个数的态式即可。例如,涂布层若过厚,则粒子有容易被埋没的倾向,而突起个数会有变少的倾向。
基于这样的观点,优选涂布层的厚度(t)与上述粒子的平均粒径(d)之间的关系满足下述式(1)。
1≤d(μm)/t(μm)≤100···(1)
通过设定为这样的态式,容易满足本发明所规定的突起个数。基于这样的观点,在上述式中,左边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的是10以上。此外,右边优选为80以下,更优选的是70以下,特别优选的是30以下。
作为涂布层的厚度的具体范围,优选为0.3μm以上,更优选为0.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μm以上,特别优选为2μm以上;此外,优选为30μm以下,更优选为2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6μm以下。
[白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
以下对制造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此例中作为反射膜采用具有反射层与支撑层的层叠反射膜的形式。
首先,准备用以形成反射层的聚酯组合物、与用以形成支撑层的聚酯组合物,充分干燥后,分别投入至不同的挤出机并进行熔融挤出。聚酯组合物优选使用以线径15μm以下的不锈钢细线所构成的平均筛孔尺寸10μm以上、100μm以下的无纺布型滤器来进行过滤。这样的平均筛孔尺寸优选为20μm以上,此外,优选为50μm以下。藉由进行该过滤,可抑制通常容易凝集而形成粗大凝集粒子的粒子的凝集,可以得到粗大异物少的层叠膜。
过滤后的聚酯组合物,以熔融的状态藉由使用进料头(feed block)的同时多层挤出法,从模具以多层状态挤出,制造层叠未延伸片。
将从模具被挤出的层叠未延伸片,在流延滚筒(casting drum)上冷却固化,形成层叠未延伸膜。接着,将该层叠未延伸膜以辊加热、红外线加热等进行加热,在纵方向延伸而得到纵延伸层叠膜。该延伸优选利用2个以上辊的转速差来进行。延伸优选在聚酯的玻璃转移温度(Tg)以上的温度下进行。更优选在反射层的聚酯的Tg以上的温度下进行。纵方向(此即为机械轴方向)的延伸倍率优选为2.2~4.0倍,进一步优选为2.3~3.9倍。小于2.2倍时,膜的厚度不均会变差而无法得到良好的膜,超过4.0倍时,制膜中会容易产生断裂,故并不理想。
纵延伸后的层叠膜,接着依序实施横延伸、热固定、热松弛的处理而做成层叠双轴取向膜,这些处理在移动膜的同时进行。横延伸的处理从高于Tg的温度开始。横延伸过程中的升温可以是连续性的或阶段性的(也称作逐次性的),但通常逐次进行升温。例如,沿膜移动方向将拉幅机的横延伸区域分为多个,通过使规定温度的加热媒介流过每个区域,以此进行升温。横方向(即该方向为与纵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延伸倍率也取决于该用途的要求特性,但优选为2.5~4.5倍,进一步优选为2.8~3.9倍。若小于2.5倍,则膜的厚度不均变差而无法获得良好的膜,若超过4.5倍,则制膜过程中容易发生断裂。
横延伸后的膜,优选以把持两端的状态,在将聚酯的熔点表示为Tm的(Tm-100℃)~(Tm-20℃)的温度下,在恒宽或10%以下的宽度减少下来进行热处理、使热收缩率降低。再者,这样的熔点优选是反射层的聚酯的熔点。热处理温度若高于(Tm-20℃),则膜的平面性会变差,厚度不均会变大,因而并不理想。若低于(Tm-100)℃,则热收缩率会变大,因而并不理想。此外,为了调整热收缩量,可以将把持的膜的两端切掉,调整膜纵方向的牵引速度,在纵方向进行松弛。作为松弛的手段是:调整拉幅机出口侧的辊群的速度。作为松弛的比例,相对于拉幅机的膜线速度使辊群的速度降低来进行,优选为0.1~2.5%,进一步优选为0.2~2.3%,特别优选为0.3~2.0%的降速来实施,将膜松弛(以下,该值也称为“松弛率”),通过控制松弛率来调整纵方向的热收缩率。此外,膜横方向可在将两端切掉之前的过程中使宽度减少,而得到所期望的热收缩率。
在如此地操作而制作的反射膜的表面,使用涂布装置涂布规定量的用以形成涂布层的涂液,通过温度70~120℃(优选设定成为阶段性升温)的烘箱来形成涂布层,由此可得到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作为该涂液是在水中分散或溶解有胶粘剂树脂、粒子、作为任意成分的后述的表面活性剂及其他的成分而成的涂液。
涂布层可通过将用以形成涂布层的涂液涂布于已制造的膜(所谓的“离线涂布”)来形成,也可以涂布于制造中的膜(所谓的“联机涂布”)来形成。涂布于制造中的膜时,优选为对于以单方向延伸的单轴取向膜涂布涂液,并在该状态下向另一方向进行延伸、热固定。作为涂布方法,可将辊涂法、凹版涂布法、辊刷法、喷涂法、气刀涂布法、含浸法、帘式淋涂法等单独或组合使用。在此,为了使粒子均等地从涂布机转印至膜,优选凹版涂布法。此外,作为溶剂,只要是水系涂液即可,优选仅由水所成,但在不妨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也可使用将可溶于水的少量有机溶剂与水混合后的溶剂。作为涂液的固体成分浓度,优选为10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下。涂液浓度若超过50质量%,则会有难以抑制涂液中的粒子的凝集的倾向,另一方面,涂液浓度若小于10质量%,则会有涂布层变薄的倾向,而有难以抑制粒子脱落的倾向。
出于提高膜的湿润性的目的,在用以形成涂布层的涂液中可添加少量的表面活性剂。作为优选的表面活性剂,可举例如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醚、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等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氟代烷基羧酸盐、全氟烷基苯磺酸盐、全氟烷基季铵盐、全氟烷基聚氧乙烯乙醇等氟系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优选在涂液的固体成分中为1质量%以上、20质量%以下。若为1质量%以下,则有对膜的湿润性变差的倾向。若为20质量%以上,则有难以达成其他涂液性能的倾向。
[反射膜的特性]
(反射率)
自涂布层侧测定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的反射滤,优选为95%以上,更优选为9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7%以上。通过反射率为95%以上,当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或照明等时,可以得到高亮度。关于这样的反射率,存在使反射膜的空隙含量增多反射率增高的倾向,可以通过将各层的形式做成优选的形式等来实现,如使空隙形成剂的含量增多、或使反射膜中的反射层的厚度加厚等。
(挥发性有机溶剂量)
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中,涂布层为水系,用后述的方法测定的挥发性有机溶剂量,优选为10ppm以下。由此,例如在侧光型液晶显示器中可具有与反射膜直接接触的导光板的耐久性提高等优点。基于这样的观点,更优选为5ppm以下,更优选为3ppm以下,理想为0ppm。本发明中,为了减少挥发性有机溶剂量,优选的是:在涂布层的形成中不采用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的溶液涂布法,而是采用上述的方法。当挥发性有机溶剂量多时,有回收后的制膜性的提升效果变低的倾向。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详述本发明。再者,各特性值用以下的方法测定。
(1)光线反射率
在分光光度计(岛津制作所制UV-3101PC)上安装积分球,在波长550nm下测定以BaSO4白板为100%时的反射率,将该值作为反射率。再者,测定只要是在成为导光板侧的表面实施即可。本发明中在具有涂布层的侧的表面进行。
(2)空隙形成剂、无机粒子的平均粒径
使用粒度分布计(堀场制作所制LA-950)求出粒子的粒度分布,以体积分布基准将从小粒径侧至50%的分布的粒径d50设为平均粒径。
(3)涂布层中的粒子的平均粒径(d)
使用日立制作所制S-4700型场致发射型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倍率1000倍测定任意的100个粒子,求得平均粒径。再者,球状以外的情形时通过(长径+短径)/2求出。在此,短径是指与长径正交的最大径。
(4)涂布层厚度
使用日立制扫描电子显微镜肖特基发射(Schottky emission)型电子束系统S-4300SE/N,以倍率3000倍观察、摄影,从照片中测量未具有粒子的部位的涂布层的厚度,任意地测定10点求得它们的平均值。
(5)膜表面的突起频率(突起个数)
将膜表面的突起轮廓使用三维粗糙度测定装置SE-3CKT(株式会社小坂研究所制),以取样截止值(cutoff)0.25mm、测定长度1mm、扫描间距2μm、扫描次数100次来进行测定,以高度倍率1000倍、扫描方向倍率200倍来记录突起轮廓。从所得的突起轮廊(这样的轮廓是横轴为突起高度、纵轴为突起个数的突起轮廓)求得高度5μm以上的突起个数(个/m2),作为突起频率。再者,解析时使用三维粗糙度解析装置SPA-II(株式会社小坂研究所制)。
(6)粘附不均评价(粘贴评价)
从LG公司制的LED液晶电视(LG42LE5310AKR)中取出底架,使电视内部侧朝上地放置于水平的桌子上,在其上方,将与底架大致同等大小的白色反射膜,使涂布层朝上地放置,进一步于其上方放置电视原本所具备的导光板及光学片3片(这样的所谓的光学片3片是扩散膜2片及棱镜1片)。接着,在其面内,在包含底架的凹凸最大的部分的区域,如图1所示地放置具有三条直径5mm的圆柱状脚的正三角形型台(图1的符号3),在其上再载置20kg的负重(图1的符号4),目测观察这样的三条脚所围成的区域,若没有异常亮的部分则为“没有粘附不均”,即评价为〇。此外,有异常亮的部分时,在3片光学片上再放置电视原本所具备的DBEF片,同样地目测观察,异常亮的部分若未被矫正则为“有粘附不均”,即评价为×,若异常亮的部分消失则为“几乎没有粘附不均”,即评价为A。再者,三条脚所围成的区域是各边的长度为10cm的约为正三角形。
(7)挥发性有机溶剂的量
在室温(即23℃)下,将1g膜样品放入10L的氟树脂制袋中,对其中进行纯氮冲净并密封。接着,立即从该袋中的氮气中以0.2L/分钟的流量向2根分析用TENAX-TA吸附管中分别采集0.2L、1.0L的氮,使用这些,通过HPLC及GCMS对采集的氮中包含的有机溶剂成分的质量进行定量。将所得值换算成10L氮中的量,由1g膜样品求出在10L氮中挥发的有机溶剂的质量,作为挥发性有机溶剂量(单位:ppm、膜样品的质量基准)。再者,关于醛类,利用乙腈将醛衍生物从吸附管中溶出,利用HPLC进行定量。此外,当由HPLC与GCMS所得到的值不同时,采用检测量较多的值。
将挥发性有机溶剂量为10ppm以下的情况评价为〇,将超过10ppm的情况评价为×。
(8)耐湿热粘连性评价(与湿热环境下的导光板的粘贴评价)
条件1:将样品膜的表面与背面重叠并加压为0.6kg/cm2,放置在设定为温度60℃、相对湿度90%RH的公知的高温高湿槽中8小时。若取出的膜为未粘贴或仅轻微粘贴但可容易剥离并且涂布层未熔融而残留,则评价为〇。若膜为未粘贴或仅轻微粘贴但可容易剥离并且在涂布层可看到若干熔融,则评价为△。若膜为粘贴、剥离时产生剥落、或涂布层有大片熔融,则评价为×。
条件2:从32英寸的Sony BRAVIA LED侧光型电视机KDL-32EX700的背光中取出导光板,切成5cm×10cm,使导光板的图案面与样品膜的涂布面相接触地重叠,加压为0.08kg/cm2,放置在设定为温度60℃、相对湿度90%RH的高温高湿槽中12小时。若取出的膜与导光板未粘贴或仅轻微粘贴但可容易剥离,并且涂布层未熔融而是残留,则评价为〇。若膜与导光板未粘贴、仅轻微粘贴但可容易剥离,并且在涂布层可看到若干熔融,则评价为△。若膜与导光板粘贴、剥离时产生剥落,或者涂布层有大片熔融,则评价为×。
若上述条件1与条件2的双方的评价为〇,则耐湿热粘连性极为良好地满足实用性能;若条件1与条件2中的任意一方的评价为×时,则可评价为耐湿热粘连无法满足实用性能。只要评价中没有×时,则在耐湿热粘连性方面能评价为可实用。
(9)回收性1
秤量样品膜20g,切小后放入烧瓶中,真空状态下于300℃搅拌熔融15分钟,之后,烧瓶中填充氮,在氮气氛下进一步于300℃搅拌熔融15分钟。取出熔融的聚合物,用金属板挟住并加压,制作板片。目视观察所得的板片的颜色,若是黄色少且为可回收的等级,则评价为〇;若色黄且不易回收的等级,则评价为△;若明显黄色深且无法回收的等级,则评价为×。
(10)回收性2
将实施例所记载的回收膜以使用拉幅机的连续制膜法进行制膜,观察此时的制膜稳定性,按照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可以8小时以上稳定地制膜。
〇:可以3小时以上且小于8小时稳定地制膜。
△:小于3小时发生1次断裂。
×:小于3小时发生多次断裂,无法稳定地制膜。
[实施例1~6、10、11、比较例1~4]
(共聚聚酯)
将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32质量份、间苯二甲酸二甲酯18质量份(即,相对于聚酯的酸成分,间苯二甲酸成分为12摩尔%)、乙二醇96质量份、二乙二醇3.0质量份、乙酸锰0.05质量份、乙酸锂0.012质量份装入具备精馏塔、馏出冷凝器的烧瓶中,边搅拌边加热至150~235℃,使甲醇馏出,进行酯交换反应。甲醇馏出后,添加磷酸三甲酯0.03质量份、二氧化锗0.04质量份,将反应物移至反应器中。接着,边搅拌边将反应器内缓慢减压至0.5mmHg,同时升温至290℃进行缩聚反应。相对于所得的共聚聚酯的酸成分,二乙二醇成分量为2.5质量,锗元素量为50ppm,锂元素量为5ppm。再者,挤出为缕状并裁断,以颗粒的形态得到。
(粒子1)
将上述所得的共聚聚酯的颗粒在烘箱内以170℃加热3小时,由此使干燥结晶化,之后使用株式会社Matsubo制的细磨机(atomizer mill)TAP-1,以液氮边冷却边进行粉碎,而得到平均粒径60μm的聚酯粒子。进而通过将该聚酯粒子予以风力分级,而得到平均粒径50μm的粒子1。
(膜的制造)
准备母料,使用该母料作为用以形成反射层(层A)的层A聚合物,该母料是在上述所得的共聚聚酯中含有作为无机粒子的平均粒径1.0μm的硫酸钡48质量%。
此外,使用含有上述硫酸钡48质量%的母料与添加硫酸钡之前的共聚聚酯,稀释至硫酸钡为5质量%,而作为用以形成支撑层(层B)的层B聚合物使用。
将其分别供给于已加热至275℃的两台挤出机,使用3层进料头装置使层A聚合物(其为硫酸钡浓度48质量%)、及层B聚合物(此为硫酸钡浓度5质量%)合流,使层A与层B为层B/层A/层B的层叠的构成、并使厚度比率为层B/层A/层B=10/80/10,以保持该层叠的状态通过塑模成形为片状。进而,将该片用表面温度25℃的冷却滚筒予以冷却固化,将所得的未延伸膜于83℃下加热并在制膜机械轴方向(以下有时也称为长度方向或纵方向或MD)上延伸2.8倍,用25℃的辊群进行冷却。
接着,使用直接凹版涂布装置,将表1所示的涂液涂布于膜的单面,使干燥后的涂布层厚度成为表2所示的厚度。再者,涂液为固体成分浓度30质量%的水系涂液。
接着,将膜的两端用夹子保持的同时引导到拉幅机,在加热至115℃的环境中向在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以下有时也称为宽度方向或横方向或TD)上延伸3.7倍。之后在拉幅机内以195℃进行热固定,冷却至室温而得到厚度250μm的双轴延伸膜。该双轴延伸膜为含有细微的空隙。将所得的膜的评价结果示于表2。
进而回收这些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膜,进行粉碎、熔融挤出并切片化而制作自回收原料,以反射层A的质量为基准,向反射层A中添加35质量%的这样的自回收原料,与上述同样地操作而制造厚度250μm的双轴延伸膜,进行回收性2的评价。
[比较例5]
除了不涂设涂布层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实施。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7~9]
除了不予实施单轴延伸后、双轴延伸前的涂液的涂布、未涂设涂布层以外,其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而得到双轴延伸膜,在该双轴延伸膜上用直接凹版涂布装置将表1所示的涂液以干燥后的涂布层厚度成为表2所示的厚度地涂布于膜的单面。此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来进行回收性2的评价。此外,涂液为固体成分浓度30质量%的水系涂液。
[表1]
Figure BDA0001553226800000171
Figure BDA0001553226800000181
[表2]
[涂布层的成分]
粒子1: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聚酯粒子。
SK-RP-25CL:Seishin企业公司制,素材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平均粒径25μm的无孔质粒子。以粉体提供。
2003LS:Arkema公司制,素材为尼龙12的平均粒径50μm的粒子。。
MBX-40:积水化成品工业公司制,素材为PMMA的平均粒径40μm的粒子。
BM30X-55:积水化成品工业公司制,素材为PBMA的平均粒径55μm的粒子。
Z-563:互应化学公司制,Tg为64℃的水溶性聚酯。以固体成分浓度30质量%提供。
Z-690:互应化学公司制,Tg为110℃的水溶性聚酯。这样的水溶性聚酯含有2,6-萘二羧酸成分作为酸成分,该含量相对于酸成分100摩尔%为70~100摩尔%的范围。以固体成分浓度25质量%提供。
Z-687:互应化学公司制,Tg为110℃的水溶性聚酯。这样的水溶性聚酯含有2,6-萘二羧酸成分作为酸成分,该含量相对于酸成分100摩尔%为70~100摩尔%的范围。以固体成分浓度25质量%提供。
表面活性剂:花王株式会社制,Emulgen 420。此为醚系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
Z-592:互应化学公司制,Tg为40℃的水溶性聚酯。以固体成分浓度25质量%提供。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即使是由水系涂液得到的水系涂布层,在湿热环境下涂布层也不会熔融,在湿热环境下也可以抑制其与导光板之间粘贴。因此,可以适宜地作为侧光型背光模组中使用的反射膜而使用,例如作为具备导光板的面光源用反射板、尤其在液晶显示装置等中使用。此外,回收后的制膜性也优异,生产率优异,因此其产生上的可利用性很高。

Claims (6)

1.一种白色反射膜,其是在反射膜的表面具有由水系涂液形成的涂布层的白色反射膜,该水系涂液的固体成分含有胶粘剂树脂和粒子作为主要构成成分,所述白色反射膜的特征在于,
所述涂布层的表面具有由所述粒子形成的突起,该突起中,高5μm以上的突起个数为104个/m2以上、1010个/m2以下,
以该胶粘剂树脂的质量为基准计,所述胶粘剂树脂含有5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下的玻璃转变温度Tg为100℃以上、120℃以下的共聚聚酯树脂,并且以该胶粘剂树脂的质量为基准计,所述胶粘剂树脂含有50质量%以上、95质量%以下的玻璃转变温度Tg小于100℃的热塑性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反射膜,其中,相对于涂布层的质量100质量%,涂布层中的所述粒子的含量为5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白色反射膜,其中,所述共聚聚酯树脂含有萘二羧酸成分作为其构成成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白色反射膜,其中,涂布层中的所述粒子的平均粒径d与涂布层的厚度t满足下述式(1),
1≤d(μm)/t(μm)≤100···(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白色反射膜,其中,膜的挥发性有机溶剂量为10pp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白色反射膜,所述反射膜作为具有导光板的面光源用反射板使用。
CN201680042710.8A 2015-07-24 2016-07-20 白色反射膜 Active CN1078507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6834 2015-07-24
JP2015146834 2015-07-24
PCT/JP2016/071210 WO2017018280A1 (ja) 2015-07-24 2016-07-20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50702A CN107850702A (zh) 2018-03-27
CN107850702B true CN107850702B (zh) 2020-05-12

Family

ID=57885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2710.8A Active CN107850702B (zh) 2015-07-24 2016-07-20 白色反射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577586B2 (zh)
KR (1) KR102545864B1 (zh)
CN (1) CN107850702B (zh)
TW (1) TWI699406B (zh)
WO (1) WO20170182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2874A (zh) * 2018-05-22 2018-11-13 安徽智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涂布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71377A (ja) * 2011-09-28 2013-04-2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
JP2014085528A (ja) * 2012-10-24 2014-05-12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WO2014129372A1 (ja) * 2013-02-19 2014-08-28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反射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備えてなる液晶表示装置、照明装置、装飾用物品
WO2015020223A1 (ja) * 2013-08-07 2015-02-12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12252B2 (ja) 2001-09-19 2011-06-29 恵和株式会社 反射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08512719A (ja) 2004-09-13 2008-04-24 エスケーシー ハース ディスプレイ フィルムズ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反射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採用し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09244509A (ja) 2008-03-31 2009-10-22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反射シート
JP5643452B2 (ja) * 2013-02-19 2014-12-17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反射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備えてなる液晶表示装置、照明装置、装飾用物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71377A (ja) * 2011-09-28 2013-04-2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
JP2014085528A (ja) * 2012-10-24 2014-05-12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WO2014129372A1 (ja) * 2013-02-19 2014-08-28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反射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備えてなる液晶表示装置、照明装置、装飾用物品
WO2015020223A1 (ja) * 2013-08-07 2015-02-12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50702A (zh) 2018-03-27
TWI699406B (zh) 2020-07-21
KR20180033140A (ko) 2018-04-02
TW201710417A (zh) 2017-03-16
KR102545864B1 (ko) 2023-06-21
JP6577586B2 (ja) 2019-09-18
WO2017018280A1 (ja) 2017-02-02
JPWO2017018280A1 (ja) 2018-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04962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26512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5739178B2 (ja) 反射フィルム
KR101524992B1 (ko) 백색 반사성 필름
JP5629064B2 (ja) 反射板用白色フィルム
CN107850702B (zh) 白色反射膜
JP6211923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6336266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6062709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6211917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2015069020A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2013190545A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