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8573B - 遮擋裝置以及夾緊部件 - Google Patents

遮擋裝置以及夾緊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8573B
TWI698573B TW105111525A TW105111525A TWI698573B TW I698573 B TWI698573 B TW I698573B TW 105111525 A TW105111525 A TW 105111525A TW 105111525 A TW105111525 A TW 105111525A TW I698573 B TWI698573 B TW I69857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ing device
light leakage
top surface
clamping
ga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1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8455A (zh
Inventor
立川光威
裏井繁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立川窗飾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立川窗飾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立川窗飾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8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84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8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857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40Roller blinds
    • E06B9/42Parts or details of roller blinds, e.g. suspension devices, blind box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 Bli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遮擋裝置以及夾緊部件,能夠防止從遮擋裝置與頂面的間隙漏光;作為本發明遮擋裝置之捲簾係具有能夠防止從遮擋裝置與頂面的間隙漏光之漏光防止部件(7);漏光防止部件(7)具有夾緊部件(71)和懸掛遮擋件(72),夾緊部件(71)的頂端部(71b)以能夠裝卸之方式插入頂面與該支承部件或者遮擋件上緣之間的間隙,懸掛遮擋件(72)懸掛支承於夾緊部件(71)的基端部(71c)。

Description

遮擋裝置以及夾緊部件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利用支承部件懸掛支承遮擋件之遮擋裝置以及能夠防止從遮擋裝置與頂面的間隙漏光之夾緊部件。
以往,作為懸掛支承遮擋件之遮擋裝置的一例,存在能夠使簾昇降而調節向室內的採光量之捲簾。
捲簾係構成為:利用框體(例如安裝架)支承捲繞管,使簾的上緣部安裝於捲繞管而垂下,利用捲繞管進行簾的捲繞或開卷,從而能夠調節向室內的採光量,其中上述框體相對於頂面等安裝面經由托架而被安裝。
因此,為了防止從捲繞簾的捲繞軸(即,捲繞管)與支承該捲繞管之框體的下表面之間的間隙漏光,揭露了一種設置有間隙防止部件的方法,該間隙防止部件的基端緣以能夠轉動之方式支承於框體的下表面,並且該間隙防止部件向捲繞管的周面上垂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另外,為了防止從捲繞簾的捲繞管與支承該捲繞管之框體的下表面之間的間隙漏光,揭露了一種設置有間隙防止部件的方法,該間隙防止部件的端部以能夠擺動之方式支承於框體的前側面(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公報、實公平4-48316號
專利文獻2:日本公報、特開2013-136900號
在前述專利文獻1、2所揭露之方法中,由於能夠利用該間隙防止部件封閉捲繞管與框體的下表面之間的間隙,因此在能夠提高使簾下降而成為遮擋狀態時的遮光性方面是有效的。
然而,在專利文獻1、2所揭露之方法中,不能夠封閉頂面與框體之間的間隙,不能防止從該間隙漏光,因此基於提高其遮光性之觀點,仍有改善的餘地。
另外,在專利文獻1、2所揭露之方法中,不能容易地安裝或拆卸該間隙防止部件,基於施工性以及裝卸性之觀點,也有改善的餘地。
鑒於上述問題,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遮擋裝置以及夾緊部件,能夠防止從遮擋裝置與頂面之間的間隙漏光。
本發明之遮擋裝置為利用支承部件(例如,安裝架、上樑、吊軌等)懸掛支承遮擋件之遮擋裝置,其具有能夠防止從該遮擋裝置與頂面之間的間隙漏光之漏光防止部件,該漏光防止部件具有:夾緊部件,其頂端部以能夠裝卸之方式插入所述頂面與所述支承部件或者遮擋件上緣之間的間隙;懸掛遮擋件,其懸掛支承於所述夾緊部件的基端部。
另外,在本發明之遮擋裝置中,所述漏光防止部件構成為能夠從該遮擋裝置的正面裝卸。
另外,在本發明之遮擋裝置中,該遮擋裝置經由托架固定於所述頂面,所述夾緊部件的頂端部設置在除了所述托架的設置區域以外的位置。
另外,在本發明之遮擋裝置中,該遮擋裝置包括固定裝置主體的張緊桿,所述夾緊部件的頂端部以能夠裝卸之方式插入所述頂面與所述張緊桿之間的間隙。
另外,在本發明之遮擋裝置中,該遮擋裝置由具有安裝架以及捲繞管的捲簾構成,所述夾緊部件的基端部將所述懸掛遮擋件懸掛支承成防止從所述安裝架與所述捲繞管之間漏光。
另外,在本發明之遮擋裝置中,所述夾緊部件的頂端部具有向上方以及下方突起的翅片。
另外,在本發明之遮擋裝置中,向上方以及下方突起的所述翅片由與所述夾緊部件的主體部相比軟性的部件形成。
另外,在本發明之遮擋裝置中,向上方突起的所述翅片形成有多個。
另外,在本發明之遮擋裝置中,形成有多個的向上方突起的所述翅片包括以不同高度突起的翅片。
另外,在本發明之遮擋裝置中,所述翅片具有在變形時能夠退避的形狀。
另外,在本發明之遮擋裝置中,所述夾緊部件的頂端部或主體部具有向下方突起的突起部,該突起部用於水平保持該支承部件。
另外,在本發明之遮擋裝置中,所述夾緊部件的主體部具有相對於水平方向大致垂直的抵接面,該抵接面用於防止過度插入。
另外,在本發明之遮擋裝置中,所述夾緊部件由多個部件構成。
另外,在本發明之遮擋裝置中,所述夾緊部件具有:第一夾緊要素部件,其頂端部以能夠裝卸之方式插入所述頂面與所述支承部件或者遮擋件上緣之間的間隙;多個第二夾緊要素部件,其輔助所述第一夾緊要素部件的插入。
另外,在本發明之遮擋裝置中,所述懸掛遮擋件以覆蓋該遮擋裝置中的規定部件的方式從所述夾緊部件的基端部垂下。
此外,本發明之夾緊部件能夠防止從遮擋裝置與頂面之間的間隙漏光,所述遮擋裝置利用支承部件懸掛支承遮擋件,所述夾緊部件之特征在於具有:頂端部,其以能夠裝卸之方式插入所述頂面與所述支承部件或者遮擋件上緣之間的間隙;以及基端部,其能夠懸掛支承規定的懸掛遮擋件。
依本發明,能夠防止從頂面等安裝面與遮擋裝置的上部之間的間隙漏光,並且能夠提高其施工性以及裝卸性。尤其是,在作為遮擋裝置的一例的捲簾之情況下,由於能夠對來自捲繞管與框體之間所產生的間隙的漏光進行有效的遮光,因此能夠提高其遮擋性能。
1:安裝架
1a、1b:支承部件
3:遮擋件
4:配重桿
5:拉手
6:托架
7:漏光防止部件
8:張緊桿
11、12、13、14:翅片
15、16:突起部
17:遮擋片
18:布料保持部
19:布料導出部
71:夾緊部件
71a:夾緊部件的主體部
71b:夾緊部件的頂端部
71c:夾緊部件的基端部
72:懸掛遮擋件
圖1係顯示作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遮擋裝置之捲簾之概略結構之主視圖。
圖2係顯示作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遮擋裝置之捲簾之概略結構之局部側面透視圖。
圖3係顯示作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遮擋裝置之捲簾的一實施例的漏光防止部件之概略結構之側視圖。
圖4係顯示作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遮擋裝置之捲簾的一實施例的漏光防止部件之概略結構之俯視圖。
圖5(a)、(b)是說明作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遮擋裝置之捲簾的一實施例的漏光防止部件之安裝方法之側視圖。
圖6是說明作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遮擋裝置之捲簾的一實施例的漏光防止部件之作用之側視圖。
圖7係顯示作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遮擋裝置之捲簾之概略結構之主視圖。
圖8(a)、(b)、(c)係分別顯示作為本發明第一及第二實施方式遮擋裝置之捲簾的其他實施例的漏光防止部件之概略結構之側視圖。
圖9(a)、(b)、(c)係分別顯示作為本發明第一及第二實施方式遮擋裝置之捲簾的其他實施例的漏光防止部件之概略結構之側視圖。
圖10(a)、(b)是說明作為本發明第一及第二實施方式遮擋裝置之捲簾的其他實施例的漏光防止部件之結構之局部立體圖以及剖視圖。
圖11(a)、(b)是說明作為本發明第一及第二實施方式遮擋裝置之捲簾的其他實施例的漏光防止部件之結構之局部立體圖以及剖視圖。
圖12(a)、(b)是說明作為本發明第一及第二實施方式遮擋裝置之捲簾的其他實施例的漏光防止部件之結構之局部立體圖以及剖視圖。
圖13係顯示作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遮擋裝置之窗簾軌道之概略結構之立體圖。
圖14係顯示作為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遮擋裝置之褶簾之概略結構之立體圖。
以下,參照圖式對作為本發明各實施方式的遮擋裝置予以例示的捲簾進行說明。另外,本申請說明書中,相對於圖1所示之捲簾之主視圖,以遮擋件(在本例中為簾)3的懸掛方向為基準,分別將圖示上方以及圖示下方定義為上方向(或上側)以及下方向(或下側),將圖示左方向定義為捲簾的左側,將圖示右方向定義為捲簾的右側並進行說明。另外,在以下說明的例子中,相對於圖1所示之捲簾之主視圖,將可視側作為前側(或室內側),將其相反側作為後側(或室外側),並稱為捲簾的前後方向時,是指相對於圖1所示主視圖的圖示面垂直之方向。
〔第一實施方式〕
(裝置結構)
首先,參照圖1以及圖2,對作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遮擋裝置之捲簾之結構進行說明。圖1係顯示作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遮擋裝置之捲簾之概略結構之主視圖。圖2係顯示作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遮擋裝置之捲簾之概略結構之局部側面透視圖。
在圖1所示之捲簾中,在安裝架1的兩端固定有支承部件1a、1b,利用從該支承部件1a、1b延伸的固定軸(未圖示),圓筒狀的捲繞管2以能夠旋轉之方式支承於支承部件1a、1b之間。安裝架1利用托架6固定於頂面S。
捲繞管2安裝簾3的一端並將其懸掛支承為能夠捲繞。簾3的另一端安裝於作為配重部件發揮作用的配重桿4。因此,簾3利用配重桿4的重量而被張緊設置。
另外,在捲繞管2內,收納有進行簾3的自動卷起之卷起機構(例如,彈簧馬達)以及防止簾3因自重而降下之限制裝置等(未圖示)。因此,在限制裝置不動作時,捲繞管2利用其卷起機構以朝向簾捲繞方向旋轉的方式進行動作。
並且,在配重桿4的大致中央部的下端部安裝有能夠向下方拉拽的拉手5。如圖2所示,拉手5從收納配重桿4的拉手支承件4a的一部分經由拉線5a垂下。
即,透過向下方拉拽拉手5,捲繞管2向簾開卷方向旋轉而使配重桿4下降,在任意位置放開拉手5時,利用限制裝置使簾3以被拉出的狀態停止。在從該狀態稍微向下方拉拽拉手5並鬆手時,解除限制裝置的鎖定,捲繞管2向簾捲繞方向旋轉而使配重桿4上昇。這樣一來,透過利用捲繞管2進行簾的捲繞或開卷,從而能夠調節向室內的採光量。
另外,也可以構成為代替拉手5或除了拉手5以外,在捲繞管2的一端部設置操作滑輪,並使掛繞在該操作滑輪上的環狀操作線垂下,從而能夠進行簾的捲繞或開卷。例如,可以使該操作線由球鏈構成,並使掛繞有該球鏈的操作滑輪的表面構成為具有適合於該球鏈的球部形狀的凹凸。
此外,在本發明之捲簾中,如圖1以及圖2所示,設置有漏光防止部件7,該漏光防止部件7防止從頂面S與捲簾的上部(在本例中為安裝架1的上部)之間的間隙漏光,並且有效地對來自捲繞管2與安裝架1之間所產生的間隙 的漏光進行遮擋。該漏光防止部件7由夾緊部件71和懸掛遮擋件72構成。尤其是,夾緊部件71雖然具體將在後文敘述,但如圖2所示,能夠基於其側面截面形狀而劃分為主體部71a、頂端部71b以及基端部71c,主體部71a以及基端部71c的左右方向寬度延伸成與捲簾的左右方向寬度大致相同的長度,從主體部71a向後方延伸的頂端部71b在除了設置有托架6的區域以外的位置向左右方向延伸。另外,懸掛遮擋件72的左右方向寬度也延伸到與捲簾的左右方向寬度大致相同的長度。作為該“大致相同的長度”,懸掛遮擋件72、夾緊部件71的主體部71a以及基端部71c的左右方向寬度只要根據用途確定長度即可,可以比捲簾的左右方向寬度稍長,也可以相反地稍短。
夾緊部件71的頂端部71b具有能夠插入頂面S與捲簾的上部(在本例中為安裝架1的上部)之間的間隙之形狀。另外,夾緊部件71的基端部71c具有對懸掛遮擋件72的上緣部72a以能夠調節垂下的長度之狀態進行懸掛支承之形狀。另外,在懸掛遮擋件72的下緣部72b,如圖2所例示,為了維持其品質,較佳係對其進行彎折並進行端部處理,能夠調節垂下的長度並藉由熔接等來進行黏合,但也可以利用黏扣帶等來調節長度。
該漏光防止部件7能夠從捲簾的正面側(室內側)進行裝卸,如後所述,構成為容易裝卸之狀態,並且構成為安裝後的漏光防止部件7能夠穩定地遮光。因此,關於漏光防止部件7的設置,既能夠提高捲簾的施工性以及裝卸性,又能夠提高簾遮擋時的遮光性。以下,參照圖3至圖6,對應用於本實施方式捲簾的一實施例的漏光防止部件7進行更具體的說明。
(漏光防止部件)
圖3係顯示本實施方式捲簾的一實施例的漏光防止部件7之概略結構之側視圖。漏光防止部件7由夾緊部件71和懸掛遮擋件72構成。尤其是,夾緊部件71能夠基於其側面截面形狀而劃分為主體部71a、頂端部71b以及基端部71c。主體部71a以及基端部71c的左右方向寬度延伸成與捲簾的左右方向寬度大致相同的長度,從主體部71a向後方延伸的頂端部71b在除了托架6以外的位置向左右方向延伸。例如,如圖4所示,作為該“大致相同的長度”,夾緊部件71的主體部71a以及基端部71c的左右方向寬度形成為比捲簾的左右方向寬度稍長地延伸,頂端部71b的左右方向寬度能夠形成為在除了托架6的設置區域(圖示B)以外的區域(圖示A)延伸。另外,在圖4中,圖示的是支承部件1a、1b所存在的區域未形成頂端部71b,但也可以在支承部件1a、1b所存在區域形成頂端部71b。
如圖3所示,如前所述,夾緊部件71的頂端部71b具有能夠插入頂面S與捲簾的上部(在本例中為安裝架1的上部)之間的間隙之形狀。另外,夾緊部件71的基端部71c具有對懸掛遮擋件72的上緣部72a以能夠調節垂下的長度之狀態進行懸掛支承之形狀。
在夾緊部件71的頂端部71b形成有分別向上方以及下方突起的褶狀的翅片11、12、13、14。褶狀的翅片11、12、13、14由高彈性的軟性材料形成(以斜線圖示),另一方面,頂端部71b的其他區域、主體部71a以及基端部71c由低彈性的硬質材料形成(利用空白線圖示),由所謂的雙色成形(two-color molding)而形成。另外,褶狀的翅片11、12、13、14的材質也可以為多種不同的材質,即夾緊部件71也可以由多色成形(multicolor molding)而形成。或者,對於翅片11、12、13、14,也可以取代由雙色或多色成形來形成,而是藉由黏結等進行固定。另外,對翅片11、12、13、14延伸成與除了托架6的位置以外的 捲簾的左右方向寬度大致相同的長度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形成為在捲簾的左右方向的多個位置突出。
上方的翅片11、12、13中的任一個改變高度而形成,以按壓頂面S。在圖示例中,上方的翅片11、12、13中的翅片11的高度比翅片12、13高。這樣,透過對上方的翅片11、12、13的各高度賦予變化,從而即使在例如頂面S具有凹凸的情況下,也能夠吸收該凹凸而按壓頂面S。這樣,設於頂端部71b的上方的翅片透過設置多個或者改變高度,能夠使頂端部71b插入於頂面S與捲簾的上部(在本例中為安裝架1的上部)之間的間隙這一狀態穩定化。
下方的翅片14起到防脫的作用,以保持頂端部71b插入於頂面S與安裝架1的上部之間的間隙這一狀態。即,只要不產生拆卸夾緊部件71所需的外力,下方的翅片14的頂端就能夠抵接於安裝架1的上部開口的一側壁內側部,能夠穩定保持頂端部71b的該插入(參照圖2)。
並且,褶狀的翅片11、12、13、14與其他區域相比,由高彈性的軟性材料形成,因此容易進行頂端部71b的該插入,並且容易進行夾緊部件71的拆卸(即,頂端部71b的拔出)。另外,如圖示F所示,褶狀的翅片11、12、13、14具有考慮了變形時的退避的凹形狀(具有變形時的退避功能的形狀)。由此,即使在頂面S具有凹凸的情況下,也能夠有效吸收該凹凸來按壓頂面S,能夠提高該穩定保持。另外,上方的翅片11、12、13與下方的翅片14也可以為不同材質的軟性材料。
夾緊部件71的主體部71a之前後方向的長度(圖示的左右方向的長度),也能夠根據所應用的遮擋裝置進行變更,能夠被確定為可應用於多種遮擋裝置的長度。
並且,在夾緊部件71的頂端部71b以及主體部71a上分別設有向下方突起的突起部15、16。頂端部71b的突起部15設置在能夠被安裝架1的上部開口的一側壁上部支承的位置,主體部71a的突起部16設置在能夠與安裝架1的上部開口的一側壁外側部抵接的位置(參照圖2)。也可以不設置突起部15而形成夾緊部件71,但如後所述,在將夾緊部件71的頂端部71b插入頂面S與捲簾的上部(在本例中為安裝架1的上部)之間的間隙時,突起部15作為支軸發揮作用而在使水平保持穩定化方面是有利的,因此較佳為設置突起部15。另外,如後所述,突起部16具有用於防止過度插入的相對於水平方向大致垂直的抵接面,在使水平保持穩定化方面也是有利的。即,透過在夾緊部件71的頂端部71b以及主體部71a上分別設置朝向下方突起的突起部15、16,能夠使夾緊部件71的水平保持更加穩定化。
夾緊部件71的基端部71c為了懸掛支承懸掛遮擋件72的上緣部72a,能夠將懸掛遮擋件72的上緣部72a以折疊的狀態卡定,以能夠調節懸掛遮擋件72的垂下長度。在圖3所示的例子中,基端部71c形成有由遮擋片17和布料保持部18構成的大致C字形的保持空間,將懸掛遮擋件72的上緣部72a卡定,從而能夠使懸掛遮擋件72從布料導出部19向下方垂下。
另外,夾緊部件71的主體部71a的上表面部10與基端部71c的遮擋片17的上表面形成為具有臺階(高低差),在夾緊部件71為圖3所示的水平狀態時,較佳為遮擋片17的上表面(頂部)形成為位於上方的翅片11、12、13中的最高翅片(在圖示的例中為翅片11)的頂部與主體部71a的上表面部10之間。由此,能夠使夾緊部件71的水平保持穩定化。另外,以基端部71c的遮擋片17形成 為平坦的上表面為例進行了圖示,但也可以形成為向上凸、或者向下凸的曲面形狀。
如上所述構成的漏光防止部件7能夠從捲簾的正面側(室內側)進行裝卸,構成為容易裝卸的狀態,並且在安裝時,漏光防止部件7被穩定地保持。在此,對漏光防止部件7的安裝方法及其穩定保持的作用進行詳細說明。如圖5(a)所示,透過將漏光防止部件7中的夾緊部件71的頂端部71b從捲簾的正面側(室內側)插入頂面S與捲簾的上部(即,安裝架1的上部)之間的間隙內,如圖5(b)所示能夠進行穩定保持。更具體而言,上方的翅片11、12、13中的任一個(圖示例中為翅片11)按壓頂面S,下方的翅片14具有防脫的功能,突起部15被安裝架1的上部開口的一側壁上部支承,突起部16設置為能夠與安裝架1的上部開口的一側壁外側部抵接。
並且,如圖6所示,即便由於其他外因而以突起部15為支軸產生箭頭方向的旋轉力,由於翅片11按壓頂面S,並且遮擋片17的上表面(頂部)與頂面S抵接,因此夾緊部件71幾乎保持水平而能夠防止在頂面S與捲簾的上部(即,安裝架1的上部)之間產生間隙。
根據如上所述構成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捲簾,能夠防止從頂面S與安裝架1的上部之間的間隙漏光,並且,能夠對來自捲繞管2與安裝架1的下部之間所產生的間隙的漏光進行有效的遮光,因此能夠提高其遮擋性能。而且,能夠使漏光防止部件7的施工性以及裝卸性變得容易。在此,所謂的“遮擋性能”,除了包含防止漏光以外,還包含對由於該間隙導致的通風的防止效果(密封效果)。
〔第二實施方式〕
(裝置結構)
接下來,參照圖7對作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遮擋裝置之捲簾之結構進行說明。圖7係顯示作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遮擋裝置之捲簾之概略結構之主視圖。
本實施方式的捲簾為如下例子,即,為了能夠例如將托架6設置在無法直接固定的位置而利用了張緊桿8這一例子。張緊桿8是用於在內框頂部安裝用、外框正面安裝用等與頂面S靠近而安裝用的側壁部得到確保的位置處確保捲簾的安裝面的部件,其大致長方形狀的主體的兩端部能夠不使用螺絲而是藉由張緊施力而固定於其側壁部間。
在利用張緊桿8設置捲簾的主體之情況下,捲簾的主體經由托架6相對於張緊桿8固定。因此,通常,在頂面S與張緊桿8之間、張緊桿8與安裝架1之間以及安裝架1與捲繞管2之間,分別產生間隙,但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頂面S與張緊桿8之間插入圖3所示的漏光防止部件7的夾緊部件71的頂端部71b,使懸掛遮擋件72從夾緊部件71的基端部71c垂下,以防止頂面S與張緊桿8之間、張緊桿8與安裝架1之間以及安裝架1與捲繞管2之間的間隙。
在如上述構成的第二實施方式之捲簾中,能夠防止從頂面S與張緊桿8之間的間隙以及張緊桿8與安裝架1之間的間隙漏光,此外,也能夠對來自安裝架1與捲繞管2之間所產生的間隙的漏光進行有效的遮光,能夠提高其遮擋性能。並且,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漏光防止部件7的施工性以及裝卸性也變得容易。
另外,漏光防止部件7的夾緊部件71的形狀能夠以各種變形例實現。例如,如圖8(a)所示,上方的翅片11、12、13的各高度也可以大致相同。 另外,如圖8(b)所示,也可以形成為突起部16與布料保持部18一體化的形狀。進而,如圖8(c)所示,也可以將遮擋片17和布料保持部18構成為大致板狀,並藉由黏扣帶、熔接等將懸掛遮擋件72黏貼在布料保持部18的面以及/或者遮擋片17的面上。
進而,如圖9(a)所示,上方的翅片11可以為一個,或者也可以為兩個或四個。並且,如圖9(b)所示,除了使上方以及下方的翅片11、14的形狀為褶狀以外,也能夠形成為矛狀(參照圖9(b))、筒狀(參照圖9(c))。進而,也可以將圖8以及圖9所示的要素進行適當組合而形成夾緊部件71。
另外,懸掛遮擋件72可以不是布料而由樹脂成形的部件構成。另外,圖3、圖8以及圖9所例示的翅片還包括由除此以外的形狀構成的情況,在由高彈性的軟性材料形成時,較佳為參照圖3如上述那樣形成為在變形時具有退避功能的形狀。
(由多個部件構成夾緊部件的漏光防止部件之實施例)
另外,漏光防止部件7的夾緊部件71能夠由多個部件構成。例如,以圖10(a)的局部立體圖以及圖10(b)的局部剖視圖顯示的實施例的夾緊部件71由夾緊要素部件71A和夾緊要素部件71B構成,其中,夾緊要素部件71A延伸成與捲簾的左右方向寬度大致相同的長度,夾緊要素部件71B在夾緊要素部件71A的左右方向的多個位置處輔助夾緊要素部件71A相對於安裝架1的安裝。夾緊要素部件71A由低彈性的硬質材料形成,夾緊要素部件71B由高彈性的軟性材料形成。圖10所示的例子是在使夾緊要素部件71A與夾緊要素部件71B一體化而構成漏光防止部件7之後向捲簾安裝的例子。另外,在圖10中,對具有與如圖3所示的夾緊部件71相同功能的結構部件標注相同的圖式符號。
本實施例的夾緊部件71的夾緊要素部件71A也能夠劃分為主體部71a、頂端部71b以及基端部71c。並且,在本實施例中,主體部71a以及基端部71c的左右方向寬度延伸成與捲簾的左右方向寬度大致相同的長度,從主體部71a向後方延伸的頂端部71b在除了托架6以外的位置向左右方向延伸(未圖示)。
如圖10所示,在本實施例的夾緊要素部件71A的頂端部71b形成有向上方突起的突起片11a。該突起片11a適宜為由高彈性的軟性材料形成,但在此與頂端部71b的其他區域、主體部71a以及基端部71c同樣地,由低彈性的硬質材料形成。另外,利用由高彈性的軟性材料形成的突起片11a,如後所述,在本實施例中也能夠有效地使夾緊部件71的水平保持穩定化。
並且,基端部71c雖省略圖示,但與前述實施例同樣地,為了懸掛支承懸掛遮擋件72的上緣部72a,形成有由遮擋片17、布料保持部18構成的大致C字形的保持空間,將懸掛遮擋件72的上緣部72a卡定,從而能夠使懸掛遮擋件72從布料導出部19向下方垂下。
此外,在本實施例的夾緊要素部件71A中構成為:透過將其頂端部71b插入頂面S與捲簾的上部(在本例中為安裝架1的上部)之間的間隙內,從而將夾緊要素部件71A的頂端部71b的下表面支承於安裝架1的上部而防止上述漏光,但是僅利用該夾緊要素部件71A不能夠使該插入狀態穩定化。
因此,在本實施例的夾緊要素部件71A中,在延伸成與捲簾的左右方向寬度大致相同的長度的主體部71a以及頂端部71b上,在其左右方向的多個位置處分別形成成對的長孔狀的卡定孔31以及方形的切口32。並且,利用該卡定孔31以及切口32,將由高彈性的軟性材料形成的夾緊要素部件71B卡定於夾緊要素部件71A而一體化,從而輔助夾緊要素部件71A相對於安裝架1的安裝。
更具體而言,如圖10(b)所示,夾緊要素部件71B在頂端部具有向下方突出的爪部14a,在該爪部14a與突起部16a之間形成有凹部,能夠夾持該安裝架1的上部開口的一側壁,其中,上述突起部16a設於能夠與安裝架1的上部開口的一側壁外側部抵接的位置。因此,該爪部14a和突起部16a分別具有與上述翅片14以及突起部16大致相同的功能。
另外,在該夾緊要素部件71B的位於突起部16a前方(室內側)的基端部上,設置有以兩岔狀向上方延伸且各頂端為矛狀的卡定片33。並且,該夾緊要素部件71B的卡定片33插通於夾緊要素部件71A的卡定孔31而彈性變形,該卡定片33的矛狀的頂端從夾緊要素部件71A的主體部71a的上表面部10露出,由此使夾緊要素部件71B被卡定於夾緊要素部件71A而一體化。進而,為了在夾緊要素部件71A的頂端部71b的下表面支承於安裝架1的上部的狀態下,能夠利用爪部14a和突起部16a來夾持該安裝架1的上部開口的一側壁,而使夾緊要素部件71B的上表面部34從設於夾緊要素部件71A的頂端部71b的切口32露出,從而避免夾緊要素部件71B被夾緊要素部件71A的下表面擠壓。
這樣,透過使夾緊要素部件71B與夾緊要素部件71A卡定而一體化來構成夾緊部件71,能夠在將夾緊要素部件71A的頂端部71b插入頂面S與捲簾的上部(在本例中為安裝架1的上部)之間的間隙時使水平保持穩定化。
或者,如圖11所示,能夠利用多個部件構成漏光防止部件7的夾緊部件71。例如,以圖11(a)的局部立體圖及圖11(b)的局部剖視圖顯示的實施例的夾緊部件71由夾緊要素部件71A和夾緊要素部件71B構成,其中,夾緊要素部件71A延伸成與捲簾的左右方向寬度大致相同的長度,夾緊要素部件71B在夾緊要素部件71A的左右方向的多個位置處輔助夾緊要素部件71A相對於安 裝架1的安裝。夾緊要素部件71A由低彈性的硬質材料形成,夾緊要素部件71B由高彈性的軟性材料形成。圖11所示的例子也是使夾緊要素部件71A與夾緊要素部件71B一體化而構成漏光防止部件7之後向捲簾安裝這一例子。另外,在圖11中,對與圖3所示的夾緊部件71具有相同功能的結構部件標注相同的圖式符號。
本實施例的夾緊部件71的夾緊要素部件71A也能夠劃分為主體部71a、頂端部71b以及基端部71c。並且,在本實施例中,主體部71a以及基端部71c的左右方向寬度延伸成與捲簾的左右方向寬度大致相同的長度,從主體部71a向後方延伸的頂端部71b在除了托架6以外的位置向左右方向延伸(未圖示)。
如圖11所示,本實施例的夾緊要素部件71A的主體部71a以及頂端部71b形成為其上表面部10呈大致平坦的板狀。並且,基端部71c雖省略圖示,但如前述實施例同樣地,為了懸掛支承懸掛遮擋件72的上緣部72a,形成有由遮擋片17和布料保持部18構成的大致C字形的保持空間,將懸掛遮擋件72的上緣部72a卡定,從而能夠使懸掛遮擋件72從布料導出部19向下方垂下。
另外,在本實施例的夾緊要素部件71A中構成為:透過將其頂端部71b插入頂面S與捲簾的上部(在本例中為安裝架1的上部)之間的間隙內,夾緊要素部件71A的頂端部71b的下表面支承於安裝架1的上部而防止上述漏光,但是僅利用該夾緊要素部件71A不能使該插入狀態穩定化。
因此,在本實施例的夾緊要素部件71A中,在延伸成與捲簾的左右方向寬度大致相同的長度的頂端部71b上,在其左右方向的多個位置處形成有長孔狀的卡定孔41。並且,利用該卡定孔41,由高彈性的軟性材料形成的夾緊要素部件71B卡定於夾緊要素部件71A而一體化,從而輔助夾緊要素部件71A相對於安裝架1的安裝。
更具體而言,如圖11(b)所示,本實施例的夾緊要素部件71B形成有大致I字形截面形狀的主體42和從主體42向上方突起的褶狀的翅片11b。圖示的褶狀的翅片11b具有與上述翅片11相同的功能,由單曲面形狀形成,也可以由圖3所示的多個曲面形狀形成。夾緊要素部件71B的大致I字形截面形狀的主體42在上方以及下方分別形成有向前後方向突出的嵌合片,該主體42能夠卡定於夾緊要素部件71A的卡定孔41。尤其是,在主體42的下方突出的嵌合片14b具有防脫的功能,能夠與安裝架1的上部抵接,並保持將頂端部71b插入頂面S與安裝架1的上部之間的間隙的狀態。另外,在圖示例的夾緊要素部件71A中,未設置圖3所例示的突出部16,但基於保持該差入狀態並能夠防止前後方向的偏移之觀點,更佳為設置與圖3所示的結構相同的突出部16。
夾緊要素部件71B的大致I字形截面形狀的主體42透過插通於夾緊要素部件71A的卡定孔41而彈性變形並卡定,從而與夾緊要素部件71A一體化。另外,在夾緊要素部件71A的頂端部71b的下表面支承於安裝架1的上部的狀態下,使褶狀的翅片11b的頂端與頂面S抵接,由此使水平保持穩定化。
這樣,透過使夾緊要素部件71B卡定於夾緊要素部件71A而一體化從而構成夾緊要素部件71A,由此在將夾緊部件71A的頂端部71b插入頂面S與捲簾的上部(在本例中為安裝架1的上部)之間的間隙時能夠使水平保持穩定化。
或者,如圖12所示,能夠利用多個部件構成漏光防止部件7的夾緊部件71。例如,以圖12(a)的局部立體圖以及圖12(b)的局部剖視圖顯示的實施例的夾緊部件71由夾緊要素部件71A和夾緊要素部件71B構成,其中,夾緊要素部件71A延伸成與捲簾的左右方向寬度大致相同的長度,夾緊要素部件71B在夾緊要素部件71A的左右方向的多個位置處輔助夾緊要素部件71A相對於 安裝架1的安裝。在本例中,夾緊要素部件71A除了一部分以外,由低彈性的硬質材料形成,夾緊要素部件71B也由低彈性的硬質材料形成。另外,圖12所示的例子為夾緊要素部件71A、夾緊要素部件71B分別向捲簾安裝的例子。另外,在圖12中,對與圖3所示的夾緊部件71具有相同功能的結構部件標注相同的圖式符號。
本實施例的夾緊部件71的夾緊要素部件71A也能夠劃分為主體部71a、頂端部71b以及基端部71c。並且,在本實施例中,主體部71a以及基端部71c的左右方向寬度延伸成與捲簾的左右方向寬度大致相同的長度,從主體部71a向後方延伸的頂端部71b在除了托架6以外的位置向左右方向延伸(未圖示)。
如圖12所示,在本實施例的夾緊要素部件71A的頂端部71b上,截面筒狀的上方突起部11c由高彈性的軟性材料安裝,或由二次成形而形成。另外,在夾緊要素部件71A的主體部71a的下表面,向下方突起的突起部54以延伸成與捲簾的左右方向寬度大致相同的長度的狀態設置。並且,基端部71c雖省略圖示,但與前述實施例同樣地,為了懸掛支承懸掛遮擋件72的上緣部72a,形成有由遮擋片17和布料保持部18構成的大致C字形的保持空間,將懸掛遮擋件72的上緣部72a卡定,從而能夠使懸掛遮擋件72從布料導出部19向下方垂下。
另外,在本實施例的夾緊要素部件71A中構成為:透過將其頂端部71b插入頂面S與捲簾的上部(在本例中為安裝架1的上部)之間的間隙內,從而將夾緊要素部件71A的頂端部71b的下表面支承於安裝架1的上部而防止上述漏光,但是僅利用該夾緊要素部件71A不能夠使該插入狀態穩定化。
因此,本實施例的由低彈性的硬質材料形成的大致C字形的夾緊要素部件71B卡定於安裝架1的一側部(室內側側部)而一體化,利用夾緊要素 部件71B的上端部55來支承夾緊要素部件71A的突起部54,由此輔助夾緊要素部件71A相對於安裝架1的安裝。
更具體而言,如圖12(b)所示,本實施例的夾緊要素部件71B具有大致C字截面形狀的主體51,在主體51的大致中央部和下端部分別形成有嵌合爪部52、53,該嵌合爪部52、53向對安裝架1安裝的方向突出。並且,在安裝架1的一側部(室內側側部)的上端以及下端分別形成有向上下突出的嵌合承接部1c、1d。因此,例如,在嵌合承接部1d嵌合有嵌合爪部53的狀態下,將夾緊要素部件71B按入安裝架1的一側部(室內側側部)時,能夠使嵌合爪部52嵌合到嵌合承接部1c,由此,夾緊要素部件71B卡定於安裝架1的一側部(室內側側部)而一體化。
這樣,在夾緊要素部件71A的頂端部71b插入頂面S與安裝架1的上部之間的間隙的狀態下,使夾緊要素部件71B與安裝架1的一側部(室內側側部)一體化,從而如圖12(a)所示,夾緊要素部件71B的上端部55能夠以支承夾緊要素部件71A的突起部54的狀態穩定化。
或者,在利用彈性材料形成夾緊要素部件71B時,也可以構成為:在使夾緊要素部件71B與安裝架1的一側部(室內側側部)一體化後,將夾緊要素部件71A的頂端部71b插入頂面S與安裝架1的上部之間的間隙內。例如,在夾緊要素部件71B與安裝架1的一側部(室內側側部)一體化的狀態下,將夾緊要素部件71A的頂端部71b插入頂面S與安裝架1的上部之間的間隙時,夾緊要素部件71A的突起部54按壓夾緊要素部件71B的上端部55並發生彈性變形而跨越。並且,如圖12(a)所示,夾緊要素部件71B的上端部55能夠以支承夾緊要素部件71A的突起部54的狀態穩定化。
在圖12(a)所示的狀態下,夾緊要素部件71A的頂端部71b的截面筒狀的上方突起部11c起到與上述翅片11相同的作用而保持該插入狀態。另外,上方突起部11c可以被設置成在除了托架6以外的位置向捲簾的左右方向延伸,但也可以分散在多個位置。
這樣,透過構成為使夾緊要素部件71B卡定於安裝架1而一體化並支承夾緊要素部件71A,從而能夠在將夾緊部件71A的頂端部71b插入頂面S(在本例中為安裝架1的上部)與捲簾的上部之間的間隙時使水平保持穩定化。
以上,列舉了特定的實施方式的例子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前述實施方式的例子,在不脫離其技術思想的範圍內能夠進行各種變形。例如,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作為遮擋裝置,主要對捲簾進行了說明,只要是在頂面與遮擋裝置的主體之間產生間隙之裝置,前述的漏光防止部件7也能夠應用於窗簾軌道、橫型遮簾、縱型遮簾、褶簾、上卷窗簾(羅馬簾)等其他遮擋裝置。
例如,圖13係顯示作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遮擋裝置之窗簾軌道100之概略結構之立體圖。在圖示例的窗簾軌道100中,在兩條軌道101上分別支承有能夠移動的支架102,在該支架102上懸掛有作為遮擋件的窗簾件(未圖示)。各軌道101經由托架106安裝在頂面上。此時,有時在頂面與各軌道101之間,以及各軌道101與窗簾件的上邊之間(支架102的位置)產生間隙,也會發生漏光。因此,利用例如圖3所例示的漏光防止部件7,將夾緊部件71的頂端部71b插入頂面與各軌道101之間,從而能夠利用夾緊部件71本身和從其基端部71c垂下的懸掛遮擋件72,防止從頂面與各軌道101之間以及各軌道101與窗簾件的 上邊之間(支架102的位置)的間隙漏光。另外,本發明之漏光防止部件也能夠應用於使用一條或者三條以上軌道的窗簾軌道。
另外,圖14係顯示作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遮擋裝置之褶簾200之概略結構之立體圖。在圖示例的褶簾200中,從上樑201懸掛支承作為遮擋件的簾203。上樑201經由托架206安裝於頂面。此時,在頂面與上樑201之間產生間隙,發生漏光。另外,在能看到上樑201時,會有損外觀性。因此,利用例如圖3所例示的漏光防止部件7將夾緊部件71的頂端部71b插入頂面與上樑201之間,由此防止從頂面與上樑201之間的間隙漏光,利用從夾緊部件71的基端部71c以規定長度d1垂下的懸掛遮擋件72,能夠避免具有高度d2(<d1)的上樑201的可視性,從而提高其外觀性。
作為這樣的從上樑垂下遮擋件的遮擋裝置,在橫型遮簾,上卷窗簾(羅馬簾)等遮擋裝置中也同樣地,能夠利用漏光防止部件7防止從頂面與上樑之間的間隙漏光,並且避免上樑的可視性而提高其設計性。
另外,在從上樑垂下遮擋件的遮擋裝置中,在呈操作線、操作棒從上樑向室內側露出而垂下這一形態的情況下,較佳為在比該垂下位置更靠室內側的位置使懸掛遮擋件72從漏光防止部件7垂下。例如圖14所示,在比該操作線204的垂下位置更靠室內側的位置使懸掛遮擋件72從漏光防止部件7垂下。由此,能夠提高其外觀性。另外,透過設定夾緊部件71的形狀(例如主體部71a的長度),能夠設定懸掛遮擋件72的垂下位置。
另外,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以及各實施例中,主要對從遮擋裝置的前面(正面)安裝漏光防止部件7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這是較佳例,也可以從遮擋裝置的後面(背面)安裝漏光防止部件7。另外,漏光防止部件7也可以設 置在遮擋裝置的前後兩面,也可以設於作為遮擋裝置的左右端面的側面(例如設於遮擋裝置的左右兩端部的罩)。另外,在僅以透過封閉遮擋裝置與頂面之間的間隙來防止漏光為目的時,使用未安裝有懸掛遮擋件72的夾緊部件71也能夠應用於遮擋裝置。
另外,在利用張緊桿,將前述漏光防止部件7應用於窗簾軌道、橫型遮簾、縱型遮簾、褶簾、上卷窗簾(羅馬簾)等其他遮擋裝置的情況下,也能夠獲得與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及效果。
(工業實用性)
依本發明,由於能夠防止從頂面與遮擋裝置的上部之間的間隙漏光,並能夠提高其施工性以及裝卸性,因此在懸掛支承遮擋件的遮擋裝置的用途方面是有用的。
1:安裝架
1a:支承部件
2:捲繞管
3:遮擋件
4:配重桿
4a:拉手支承件
5:拉手
5a:拉線
6:托架
71:夾緊部件
71a:夾緊部件的主體部
71b:夾緊部件的頂端部
71c:夾緊部件的基端部
72:懸掛遮擋件
72a:上緣部
72b:下緣部

Claims (16)

  1. 一種遮擋裝置,其利用支承部件懸掛支承遮擋件,該遮擋裝置之特徵在於,具有能夠防止從該遮擋裝置與頂面之間的間隙漏光之漏光防止部件,所述漏光防止部件具有:夾緊部件,其頂端部以能夠裝卸之方式插入所述頂面與所述支承部件或者遮擋件上緣之間的間隙;懸掛遮擋件,其懸掛支承於所述夾緊部件的基端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遮擋裝置,其中,所述漏光防止部件構成為能夠從所述遮擋裝置的正面裝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遮擋裝置,其中,所述遮擋裝置經由托架固定於所述頂面,所述夾緊部件的頂端部設置在除了所述托架的設置區域以外的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遮擋裝置,其中,所述遮擋裝置包括固定裝置主體的張緊桿,所述夾緊部件的頂端部以能夠裝卸之方式插入所述頂面與所述張緊桿之間的間隙。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遮擋裝置,其中,所述遮擋裝置由具有安裝架以及捲繞管的捲簾構成,所述夾緊部件的基端部將所述懸掛遮擋件懸掛支承成防止從所述安裝架與所述捲繞管之間漏光。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遮擋裝置,其中, 所述夾緊部件的頂端部具有向上方以及下方突起的翅片。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遮擋裝置,其中,向上方以及下方突起的所述翅片由與所述夾緊部件的主體部相比軟性的部件形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遮擋裝置,其中,向上方突起的所述翅片形成有多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遮擋裝置,其中,形成有多個的向上方突起的所述翅片包括以不同高度突起的翅片。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遮擋裝置,其中,所述翅片具有在變形時能夠退避的形狀。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遮擋裝置,其中,所述夾緊部件的頂端部或主體部具有向下方突起的突起部,該突起部用於水平保持所述支承部件。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遮擋裝置,其中,所述夾緊部件的主體部具有相對於水平方向大致垂直的抵接面,該抵接面用於防止過度插入。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遮擋裝置,其中,所述夾緊部件由多個部件構成。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遮擋裝置,其中,所述夾緊部件具有:第一夾緊要素部件,其頂端部以能夠裝卸之方式插入所述頂面與所述支承部件或者遮擋件上緣之間的間隙; 多個第二夾緊要素部件,其輔助所述第一夾緊要素部件的插入。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遮擋裝置,其中,所述懸掛遮擋件以覆蓋所述遮擋裝置中的規定部件之方式從所述夾緊部件的基端部垂下。
  16. 一種夾緊部件,其能夠防止從遮擋裝置與頂面之間的間隙漏光,所述遮擋裝置利用支承部件懸掛支承遮擋件,所述夾緊部件之特徵在於,具有:頂端部,其以能夠裝卸之方式插入所述頂面與所述支承部件或者遮擋件上緣之間的間隙;以及基端部,其能夠懸掛支承規定的懸掛遮擋件。
TW105111525A 2015-04-14 2016-04-13 遮擋裝置以及夾緊部件 TWI6985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2747A JP6408952B2 (ja) 2015-04-14 2015-04-14 遮蔽装置及びクリップ部材
JP2015-082747 2015-04-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8455A TW201638455A (zh) 2016-11-01
TWI698573B true TWI698573B (zh) 2020-07-11

Family

ID=57422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1525A TWI698573B (zh) 2015-04-14 2016-04-13 遮擋裝置以及夾緊部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408952B2 (zh)
CN (1) CN106050114B (zh)
IT (1) ITUA20162375A1 (zh)
TW (1) TWI6985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83158B2 (ja) * 2017-01-31 2020-11-11 株式会社ニチベイ ブラインド
JP7311978B2 (ja) * 2019-02-21 2023-07-20 株式会社ニチベイ ブラインド
CN112459694A (zh) * 2020-12-14 2021-03-09 浙江晟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卷帘安装结构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3654A (zh) * 2006-08-24 2008-06-18 边太雄 由厚材料制成的用于调节光照的百叶窗
CN101886516A (zh) * 2010-07-19 2010-11-17 浙江朗德实业有限公司 提升式百叶窗帘
CN201714273U (zh) * 2010-07-19 2011-01-19 浙江朗德实业有限公司 提升式百叶窗帘
TW201238536A (en) * 2011-03-16 2012-10-01 Teh Yor Co Ltd Roller shade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the same
CN102877774A (zh) * 2012-08-28 2013-01-16 杭州万事达装饰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安装的卷帘框板
CN202755873U (zh) * 2012-08-28 2013-02-27 杭州万事达装饰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卷帘框板
JP2013136900A (ja) * 2011-12-28 2013-07-11 Nichibei Co Ltd ロールスクリーン用隙間防止装置
TW201508156A (zh) * 2013-04-19 2015-03-01 Tachikawa Blind Mfg 上樑的安裝托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39429Y2 (zh) * 1978-09-09 1981-09-14
JPH0349279Y2 (zh) * 1984-09-25 1991-10-21
CN2775273Y (zh) * 2005-04-11 2006-04-26 吉永航 自扣式遮帘机构
JP2009138327A (ja) * 2007-12-03 2009-06-25 Tachikawa Blind Mfg Co Ltd ロールブラインドのスクリーン昇降装置
CN201184120Y (zh) * 2008-02-02 2009-01-21 龚辉武 一种多功能卷帘
JP5893933B2 (ja) * 2012-01-26 2016-03-23 株式会社日中製作所 カーテンの隙間塞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3654A (zh) * 2006-08-24 2008-06-18 边太雄 由厚材料制成的用于调节光照的百叶窗
CN101886516A (zh) * 2010-07-19 2010-11-17 浙江朗德实业有限公司 提升式百叶窗帘
CN201714273U (zh) * 2010-07-19 2011-01-19 浙江朗德实业有限公司 提升式百叶窗帘
TW201238536A (en) * 2011-03-16 2012-10-01 Teh Yor Co Ltd Roller shade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the same
TWI436751B (zh) * 2011-03-16 2014-05-11 Teh Yor Co Ltd 捲簾
JP2013136900A (ja) * 2011-12-28 2013-07-11 Nichibei Co Ltd ロールスクリーン用隙間防止装置
CN102877774A (zh) * 2012-08-28 2013-01-16 杭州万事达装饰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安装的卷帘框板
CN202755873U (zh) * 2012-08-28 2013-02-27 杭州万事达装饰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卷帘框板
TW201508156A (zh) * 2013-04-19 2015-03-01 Tachikawa Blind Mfg 上樑的安裝托架
TWI615540B (zh) * 2013-04-19 2018-02-21 Tachikawa Blind Mfg 上樑的安裝托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8455A (zh) 2016-11-01
ITUA20162375A1 (it) 2017-10-07
JP6408952B2 (ja) 2018-10-17
CN106050114B (zh) 2019-07-02
JP2016199968A (ja) 2016-12-01
CN106050114A (zh) 2016-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8573B (zh) 遮擋裝置以及夾緊部件
US20060196615A1 (en) Securement insert for a head rail
CA2887327C (en) Roller blind assembly
TWI798227B (zh) 用於具有可調整滾筒位置的遮蓋物的底部軌條總成,以及相關方法
AU2014208656B2 (en) Window screen with blind function
JP7042893B2 (ja) 遮蔽装置
ES2742732T3 (es) Disposición de cobertura para aberturas arquitectónicas
KR101717702B1 (ko) 원터치형 원단 탈부착이 가능한 모듈기반 롤블라인드
WO2016031761A1 (ja) 遮蔽装置
KR200400101Y1 (ko) 차양장치의 레일용 클립구조
JP2017180077A (ja) 遮蔽装置、及びロールスクリーン
KR200468506Y1 (ko) 블라인드 시트 고정용 행거
JP3524798B2 (ja) プリーツカーテン、プリーツカーテンの交換用カーテン材及びプリーツカーテンのカーテン材交換方法
JP6736486B2 (ja) シャッター
JP5111335B2 (ja) プリーツスクリーンの取付機構
JP6114219B2 (ja) ガイドレール及び日射遮蔽装置
JP5893933B2 (ja) カーテンの隙間塞ぎ装置
KR200439126Y1 (ko) 차일 구조체 고정장치
JP6889584B2 (ja) たくし上げシェード
JP4440793B2 (ja) ブラインド
JP2008106594A (ja) 日射遮蔽装置のヘッドボックスカバー取付装置
JP2009243085A (ja) ガイド付きロールスクリーン
JP7046486B2 (ja) ロールスクリーン及びサイドカバー
JPH0554798U (ja) シャッター用ガイドレール
JP6189118B2 (ja) ローマンシェードのヘッドレール用カバー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