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6751B - 捲簾 - Google Patents

捲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6751B
TWI436751B TW100108957A TW100108957A TWI436751B TW I436751 B TWI436751 B TW I436751B TW 100108957 A TW100108957 A TW 100108957A TW 100108957 A TW100108957 A TW 100108957A TW I436751 B TWI436751 B TW I4367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urtain
roller blind
fastening member
reel
side pa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8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8536A (en
Inventor
Fu Lai Yu
Chin Tien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Teh Y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h Y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h Yor Co Ltd
Priority to TW1001089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3675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38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85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67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6751B/zh

Link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 Blinds (AREA)

Description

捲簾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捲簾及其調整方法,尤指一種可提升遮光效果以及搭配各種尺寸窗戶的捲簾,及其調整方法。
窗簾有許多種類,例如百葉簾、捲簾、及蜂巢簾等等。當降下窗簾時,可以遮住窗戶以及減少射入房間內的陽光,同時也提升房間的隱密性以及防止他人可從窗戶看到房間內的情況。當升起窗簾時,人們便可由窗戶看到完整及清楚的景觀,而陽光也可從窗戶射入房間內。
習知的捲簾,包括一頂軌道、一底軌道、一捲筒、一簾板、及一驅動機構,該捲筒組接於該頂軌道的內側,驅動機構用以驅動捲筒作轉動,而底軌道連接於該簾板的下端。
簾板包含有一前側板及一後側板,該前側板與後側板為一體成形,而前側板及後側板上各包含有數個間隔設置的透光部位及遮光部位,而前側板的上端固定於捲筒,而後側板的上端固定於頂軌道。然而,因後側板的頂端固定點與捲筒之間的距離太遠,導致簾板的前側板與後側板之間的密合度太差,而容易產生漏光的情形。可以理解的,前側板的遮光部位的位置必須調整到與後側板的遮光部位的位置完全交錯,才能夠完整地阻止光線穿透簾板。然而,由於後側板的上端固定於頂軌道,所以使用者無法對後側板作上下調整,加深了調整的困難度。此外,由於窗戶的尺寸規格不一,常常發生底軌道的底側無法與窗戶的下緣貼齊的狀態,而影響到捲簾整體的美感。
因此,有需要提供一種可發揮最大程度遮光效果,而且能搭配各種尺寸窗戶的捲簾,從而克服上述的問題。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捲簾及其調整方法,可將遮光效果發揮到最大程度,而且能搭配各種尺寸的窗戶而維持捲簾整體的美感。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捲簾,包括:一頂軌道,其中該頂軌道的內側樞接有一捲筒;一牢固件,為連接於該頂軌道;一底軌道,其中該底軌道的設有一橫桿;一簾板,具有一第一末端及一第二末端,其中該第一末端與該捲筒固定,該簾板從該捲筒向該底軌道延伸、繞行該橫桿、並與該牢固件相接,使得該簾板對折並形成一第一側板及一第二側板,且該第二末端為伸出於該牢固件;其中,該牢固件具有一鎖定狀態與一釋鎖狀態,該牢固件處於鎖定狀態時便可夾住該第二側板頂端的部分該簾板,該牢固件處於釋鎖狀態時則允許該第二末端相對於該牢固件位移,以調整該第二末端伸出於該牢固件的長度。
該牢固件可包括有一卡合溝,以便部分該簾板卡合於該卡合溝中。另外,該牢固件設置於大約接近該捲筒的一周圍表面所延伸的垂直線,以便該第一、第二側板維持相密合。
依據本一實施例,該牢固件包括一延伸臂,該延伸臂中形成有一卡合溝,以便部分該簾板卡合於該卡合溝中。該卡合溝中還可設有一長形棒,以便夾住部分該簾板在該卡合溝內。
另外,該延伸臂可透過一樞接連結與該頂軌道相連,其中該樞接連結位於該捲筒的上方,且該延伸臂從該樞接連結向下延伸。該樞接連結可偏置該延伸臂朝向鄰近該捲筒的位置,以利該第一側板及該第二側板相密合。
此外,該第二末端可貼附於該牢固件的一表面設置,其中該牢固件的該表面設有一黏附材料,以便貼附該第二末端伸出於該牢固件的部分長度。
依據一實施例,該簾板沿該第一側板及該第二側板還可設有數個相鄰交叉、且具有長形狀的透光部位及遮光部位。該捲筒在旋轉時可捲收該簾板、或讓該簾板由該捲筒伸張,以便調整該數個透光部位及該數個遮光部位在該第一側板與該第二側板的相對位置。
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捲簾的調整方法,包括提供一捲簾,其包括一簾板及一捲筒,該簾板具有一第一、第二末端,該第一末端與該捲筒相固定,該簾板從該捲筒向一底軌道繞行並與一牢固件相接,使得該簾板對折並形成一第一側板及一第二側板,且該第二末端為伸出於該牢固件;將該牢固件由一鎖定狀態轉為一釋鎖狀態;相對於該牢固件位移該第二末端,以調整該第二末端伸出於該牢固件的長度,從而帶動該第一、第二側板相對位移。
第1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捲簾100的立體圖。捲簾100包括一頂軌道102、一底軌道104、及連接於頂軌道102與底軌道104間的簾板106。捲簾100可透過頂軌道102掛上窗戶框。簾板106主要以軟性材料組成。簾板106具有相對應的第一、第二末端(即第2圖所示的元件編號128A、128B),並繞行底軌道104而對折形成一前側板106A(亦可稱為“第一側板”)及一後側板106B(亦可稱為“第二側板”),使得第一、第二末端分別位於前側板106A及後側板106B的頂端並連接於頂軌道102。
依據一實施例,簾板106沿前、後側板106A及106B可設有數個相鄰交叉、且具有長形狀的透光部位108及遮光部位110。透光部位108及遮光部位110可為軟質材料,透光部位108例如以透明片或網狀材料組成,遮光部位110則可由遮光布或經過類似遮光處理的材料組成。簾板106的第一、第二末端其中至少一個為與一驅動機構(即第2圖所示的元件編號120)連接,其中驅動機構與致動件112連接。透過致動件112的操作,使得前、後側板106A及106B可相對彼此朝相反方向位移,以帶動底軌道104上下位移(即朝向或離開頂軌道102),且任意調整前側板106A的透光部位108、遮光部位110相對於後側板106B的透光部位108、遮光部位110的相對位置。尤其,當前側板106A的透光部位108、遮光部位110分別相對於後側板106B的透光部位108、遮光部位110呈相應對齊,便可得到最大透光率;當前側板106A的透光部位108、遮光部位110分別相對於後側板106B的透光部位108、遮光部位110呈完全交錯時,便可得到全遮光效果。
第2圖繪示頂軌道102、底軌道104、及簾板106相連接的側視圖。為帶動簾板106位移,捲簾100設有一驅動機構120,其包括一捲筒122及致動件112。捲筒122樞接於頂軌道102的內側,且捲簾100的一側端固設有一驅動輪124。另外,捲筒122的表面設有一卡槽126,以便卡接簾板106的第一末端128A所設有的固定片130,使第一末端128A與捲筒122相固定。
驅動輪124的圓形周圍設有複數凹槽132。致動件112可為封閉式的繩件並設有複數圓珠134,其中圓珠134可接合於驅動輪124的凹槽132。透過拉動致動件112,可帶動驅動輪124與捲筒122旋轉,以捲收或伸展簾板106。
繼續參閱第2圖,頂軌道102還故設有一牢固件140,以便固定部分簾板106(即後側板106B的頂端部)。依據此實施例,牢固件140例如包括一卡合溝142,其設置於頂軌道102的內側位於捲筒122上方的表面。透過牢固件140的卡合溝142,便可卡合後側板106B頂端的部分簾板106、並讓簾板106的第二末端128B伸出於牢固件140。卡合溝142內還可卡接一長形棒144,以便夾住部分簾板106在卡合溝142內。
為確保前、後側板106A及106B在操作的過程中維持相密合,牢固件140可設置於大約接近捲筒122的周圍表面所延伸的垂直線。因此,無論簾板106的調整位置,前、後側板106A及106B可維持相密合,以利避免簾板106在全遮光時產生漏光現象。
繼續參閱第2圖,底軌道104可包括一軌道殼體150及一桿體152。軌道殼體150的頂端可設有一開口154,桿體152則可樞接於軌道殼體150的內側。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亦可固定桿體152於軌道殼體150的內側。簾板106可通過開口154並繞行桿體152,使簾板106對折並形成前、後側板106A及106B。
所述的牢固件140具有一鎖定狀態與一釋鎖狀態。當牢固件140處於鎖定狀態時,便可透過卡合溝142及長形棒144夾住部分簾板106,從而固定後側板106B的頂端。透過拉動簾板106的第二末端128B,可克服部分簾板106在卡合溝142中所承受的靜摩擦力,以將牢固件140由鎖定狀態轉為釋鎖狀態,從而允許第二末端128B相對於牢固件140位移,以調整第二末端128B伸出於牢固件140的長度。
由於窗戶的尺寸不一,故當簾板106的底軌道104未必能與窗戶的下緣相貼齊。藉由拉動第二末端128B,可帶動前、後側板106A及106B相對位移,使底軌道104稍微向上調整至貼齊窗戶框的底緣,且前側板106A的遮光部位110分別相對於後側板106B的遮光部位110呈完全交錯,以便得到全遮光效果。因此,本發明所提供的捲簾100,可搭配各種尺寸的窗戶,相較於習知的捲簾更具使用上的便利性。
如第2圖所示,第二末端128B還可沿方向R調整為貼附於牢固件140的外側表面140A。依據一實施例,牢固件140的外側表面140A例如設有雙面黏膠帶,以便固定第二末端128B,避免第二末端128B伸出於牢固件140的長度朝下垂直。
若使用者欲改變捲簾100的狀態,則透過拉動致動件112帶動捲筒122旋轉,以便捲筒122捲收或伸展簾板106,從而調整底軌道104的高度、及簾板106介於頂軌道102與底軌道104之間的長度,其中後側板106B的頂端在捲筒122旋轉時由牢固件140維持固定的狀態。
第3圖為繪示捲簾100處於完全開啟狀態的側視圖。如第3圖所示,若使用者欲完全開啟捲簾100,可透過拉動致動件112帶動捲筒122旋轉,以便捲筒122捲收簾板106,直到底軌道104位於鄰近頂軌道102的位置。
值得一提,本發明不限於前述的實施例,亦可藉由不同的結構實現。第4圖為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供之捲簾的側視圖,其與前述實施例的主要差異在於牢固件的結構設計。此實施例所使用的牢固件240例如包括一延伸臂242。延伸臂242與頂軌道102的內側位於捲筒122的上方表面相接。延伸臂242的一側端可設有一卡合溝244,以便卡合部分簾板106並讓簾板106的第二末端128B伸出於牢固件240。如同前述實施例,卡合溝244內還可卡接一長形棒246,以便夾住部分簾板106在卡合溝244內。
延伸臂242為透過一樞接連結248與頂軌道102相連接,其中樞接連結248位於捲筒122的上方,且延伸臂242從樞接連結248向下延伸。樞接連結248例如在延伸臂242的一端設有鉤狀體252,且在頂軌道102的表面設有對應的鉤部254。透過鉤狀體252與鉤部254的活動連接,使延伸臂242可相對於頂軌道102擺動。
依據底軌道104的調整高度,捲收於捲筒122上的部分簾板106可具有不同厚度,而樞接連結248可持續地偏置延伸臂242朝向鄰近捲筒122的位置,以利前、後側板106A及106B維持相密合。
如同前述實施例,牢固件240具有一鎖定狀態與一釋鎖狀態。當牢固件240處於鎖定狀態時,便可透過卡合溝244及長形棒246夾住部分簾板106,從而固定後側板106B的頂端。透過拉動簾板106的第二末端128B,可克服部分簾板106卡合在牢固件240中所承受的靜摩擦力,以將牢固件240由鎖定狀態轉為釋鎖狀態,從而允許第二末端128B相對於牢固件240位移,以調整第二末端128B伸出於牢固件240的長度。
由於窗戶的尺寸不一,所以當簾板106的底軌道104未必能與窗戶的下緣相貼齊。藉由第二末端128B的拉動操作,將帶動前、後側板106A及106B相對位移,使底軌道104稍微向上調整至貼齊窗戶框的底緣,且前側板106A的遮光部位110分別相對於後側板106B的遮光部位110呈完全交錯,以便得到全遮光效果。
如第5圖所示,若使用者欲完全開啟捲簾100,可透過拉動致動件112帶動捲筒122旋轉,以便捲筒122捲收簾板106,直到底軌道104位於鄰近頂軌道102的位置。當捲簾100處於完全開啟的狀態,延伸臂242可抵觸捲收於捲筒122上的部分簾板106並伸出於頂軌道102的後側。
第6圖繪示牢固件240的變化實施例。第二末端128B還可沿方向R調整為貼附於延伸臂242的外側表面242A。依據一實施例,延伸臂242的外側表面242A例如設有雙面黏膠帶260或其類似黏附材料,以便固定第二末端128B,避免第二末端128B伸出於延伸臂242的長度朝下垂直。然而,本發明不限於前述實施例,亦可藉由其他方式處理第二末端128B伸出於延伸臂242的部分。
如第7A圖及第7B圖所示,當使用者完成第二末端128B的調整後,可將一黏膠層262貼於第二末端128B伸出於延伸臂242的部分長度上,再朝向黏膠層262對折並貼附第二末端128B,從而縮短第二末端128B伸出於延伸臂242的長度。此外,因第二末端128B伸出於延伸臂242的部分經對折後具有更大的厚度,使後側板106B的頂端不易脫離牢固件240的卡合,可增加其固定效果。
第8圖為繪示另一種處理第二末端128B伸出於延伸臂242的部分之方法。當使用者完成第二末端128B的調整後,可將一硬片264貼於第二末端128B上伸出於延伸臂242的部分長度,使第二末端128B伸出於延伸臂242的部分具有更大的厚度,使後側板106B的頂端不易脫離牢固件240的卡合,亦可增加其固定效果。
值得一提,本發明的牢固件不限於前述的卡合結構,亦可利用其他方式固定後側板106B的頂端。例如,牢固件也利用彈性片夾住後側板106B的頂端。使用者可操作彈性片解除卡合後,再拉動第二末端128B調整簾板106。
透過本發明的捲簾及其調整方法,使用者可以方便調整簾板的前、後側板,以便前側板的遮光部位的位置與後側板的遮光部位的位置完全交錯,達到完整遮蔽光線的效果。此外,牢固件的位置與捲筒的邊緣大約對齊,使得前側板與後側板之間的密合度很高而避免漏光現象的發生。透過調整後的簾板長度,可使得捲簾的底軌道可以與各種尺寸的窗戶的下緣相貼齊,增加捲簾整體的美感。
以上敍述依據本發明多個不同實施例,其中各項特徵可以單一或不同結合方式實施。因此,本發明實施方式之揭露為闡明本發明原則之具體實施例,應不拘限本發明於所揭示的實施例。進一步言之,先前敍述及其附圖僅為本發明示範之用,並不受其限囿。其他元件之變化或組合皆可能,且不悖于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
100...捲簾
102‧‧‧頂軌道
104‧‧‧底軌道
106‧‧‧簾板
106A‧‧‧前側板
106B‧‧‧後側板
108‧‧‧透光部位
110‧‧‧遮光部位
112‧‧‧致動件
120‧‧‧驅動機構
122‧‧‧捲筒
124‧‧‧驅動輪
126‧‧‧卡槽
128A‧‧‧第一末端
130‧‧‧固定片
132‧‧‧凹槽
134‧‧‧圓珠
140‧‧‧牢固件
140A‧‧‧外側表面
142‧‧‧卡合溝
144‧‧‧長形棒
150‧‧‧軌道殼體
152‧‧‧桿體
154‧‧‧開口
128B‧‧‧第二末端
240‧‧‧牢固件
242‧‧‧延伸臂
242A‧‧‧外側表面
244‧‧‧卡合溝
246‧‧‧長形棒
248‧‧‧樞接連結
252‧‧‧鉤狀體
254‧‧‧鉤部
260‧‧‧黏膠帶
262‧‧‧黏膠層
264‧‧‧硬片
第1圖為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所提供之捲簾的立體圖。
第2圖為繪示頂軌道、底軌道、及簾板相連接的側視圖。
第3圖為繪示捲簾處於完全開啟狀態的側視圖。
第4圖為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供之捲簾的側視圖。
第5圖為繪示第4圖的捲簾處於完全開啟狀態的側視圖。
第6圖為繪示第4圖之牢固件的變化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7A圖及第7B圖為繪示簾板的第二末端經調整後的處理方式。
第8圖為繪示簾板的第二末端經調整後的另一處理方式。
100...捲簾
102...頂軌道
104...底軌道
106...簾板
106A...前側板
106B...後側板
112...致動件
120...驅動機構
122...捲筒
124...驅動輪
126...卡槽
128A...第一末端
130...固定片
132...凹槽
134...圓珠
150...軌道殼體
152...桿體
154...開口
240...牢固件
242...延伸臂
244...卡合溝
246...長形棒
248...樞接連結
252...鉤狀體
254...鉤部

Claims (10)

  1. 一種捲簾,包括:一頂軌道,其中該頂軌道的內側樞接有一捲筒;一牢固件,為連接於該頂軌道;一底軌道,其中該底軌道設有一橫桿;及一簾板,具有一第一末端及一第二末端,其中該第一末端與該捲筒固定,該簾板從該捲筒向該底軌道延伸、繞行該橫桿、並與該牢固件相接,使得該簾板對折並形成一第一側板及一第二側板,且該第二末端為伸出於該牢固件;其中,該牢固件包括一延伸臂,該延伸臂的一側端形成有一卡合溝,以便部分該簾板卡合於該卡合溝中,且該延伸臂可相對於該頂軌道位移,以維持該第一側板及該第二側板相密合,該牢固件具有一鎖定狀態與一釋鎖狀態,該牢固件處於鎖定狀態時便可夾住該第二側板頂端的部分該簾板,該牢固件處於釋鎖狀態時則允許該第二末端相對於該牢固件位移,以調整該第二末端伸出於該牢固件的長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捲簾,其中該牢固件設置於大約接近該捲筒的一周圍表面所延伸的垂直線,以便該第一、第二側板維持相密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捲簾,其中該卡合溝中還可設有一長形棒,以便夾住部分該簾板在該卡合溝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捲簾,其中該延伸臂為透過一樞接連結與該頂軌道相連,其中該樞接連結位於該捲筒的上方,且該延伸臂從該樞接連結向下延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捲簾,其中該樞接連結偏置該延伸臂朝向鄰近該捲筒的位置,以利該第一側板及該第二側板相密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捲簾,其中該第二末端可貼附於該牢固件的一外側表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捲簾,其中該牢固件的該外側表面設有一黏附材料,以便貼附該第二末端伸出於該牢固件的部分長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捲簾,其中該簾板沿該第一側板及該第二側板設有數個相鄰交叉、且具有長形狀的透光部位及遮光部位。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捲簾,其中該捲筒在旋轉時可捲收該簾板、或讓該簾板由該捲筒伸張,以便調整該數個透光部位及該數個遮光部位在該第一側板與該第二側板的相對位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捲簾,其中該第二末端伸出於該牢固件的部分長度具有較大的厚度,使該第二側板頂端不易脫離該牢固件的卡合。
TW100108957A 2011-03-16 2011-03-16 捲簾 TWI4367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08957A TWI436751B (zh) 2011-03-16 2011-03-16 捲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08957A TWI436751B (zh) 2011-03-16 2011-03-16 捲簾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8536A TW201238536A (en) 2012-10-01
TWI436751B true TWI436751B (zh) 2014-05-11

Family

ID=47599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8957A TWI436751B (zh) 2011-03-16 2011-03-16 捲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3675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8573B (zh) * 2015-04-14 2020-07-11 日商立川窗飾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遮擋裝置以及夾緊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3588B (zh) * 2016-06-17 2018-12-11 德侑股份有限公司 窗簾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8573B (zh) * 2015-04-14 2020-07-11 日商立川窗飾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遮擋裝置以及夾緊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8536A (en) 2012-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9200219B2 (en) Cordless fabric venetian window shade assembly
US9371689B2 (en) Blind system
JP5308332B2 (ja) 覆い装置及びその構成部品
US20150292261A1 (en) Roller curtain structure
BR112013026278B1 (pt) Cobertura para abertura arquitetônica e método de fabricação da referida cobertura
RU2692850C1 (ru) Оконная штора
KR101260918B1 (ko) 블라인드 장치
US9970232B2 (en) Mountable cover, blind and / or shade for a window or skylight
US10156094B2 (en) Roll-up shade having adjustable clips for height adjustment
TW202003996A (zh) 用於一建築物開口之具有巢狀滾輪之覆蓋物及操作用於一建築物開口之一覆蓋物之方法
US20170241199A1 (en) Roller shade assembly with multiple shade configurations
TWI651462B (zh) 窗簾
TWI436751B (zh) 捲簾
US2008009916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ndow covering with a cord safety device
AU2015412966B2 (en) Folding sun-shading device
US9822582B2 (en) Window covering with adjustable securement mechanisms
US20070175594A1 (en) Coverings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with cord lock
US20070284059A1 (en) Vertical blind structure with an easy change of curtain cloth
WO2012006514A2 (en) Auxiliary control system for manipulating retractable cellular coverings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US20150330145A1 (en) Roller blind
RU106295U1 (ru) Рулонная система
JP5893289B2 (ja) 窓開口部遮蔽構造
JP2007063943A (ja) 幕体開閉装置及び幕体開閉方法
KR101536616B1 (ko) 차광 조절이 가능한 이중블라인드
TWM628986U (zh) 窗簾軌道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