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2126B - 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2126B
TWI692126B TW104142411A TW104142411A TWI692126B TW I692126 B TWI692126 B TW I692126B TW 104142411 A TW104142411 A TW 104142411A TW 104142411 A TW104142411 A TW 104142411A TW I692126 B TWI692126 B TW I69212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hosphor layer
transparent
phosphor
led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2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8219A (zh
Inventor
松田広和
常誠
吉田直子
Original Assignee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28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8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2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2126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Structures Or Materials For Encapsulating Or Co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Encapsulation Of And Coatings For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之特徵在於具備:光半導體元件、被覆光半導體元件之螢光體層、及被覆螢光體層之至少一部分之透明層。

Description

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詳細而言係關於一種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及用以製造其之方法。
先前,業界提出有具備下表面露出之光半導體元件、及被覆光半導體元件之上表面與側面之螢光體層的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12-39013號公報)。
然而,業界對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要求優異之發光強度。但是,日本專利特開2012-39013號中記載之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存在無法滿足上述發光強度之不良情況。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發光強度優異之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1]包含一種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該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具備光半導體元件、被覆上述光半導體元件之螢光體層、及被覆上述螢光體層之至少一部分之透明層。
該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由於具備被覆螢光體層之至少一部分之透明層,故而可使發光強度提高。
本發明[2]包含如[1]記載之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其中上述光半導體元件具有:可與基板接觸之元件側接觸可能面、相對 於上述元件側接觸可能面於一側隔開距離x而對向配置之元件側對向面、以及連結於上述元件側接觸可能面及上述元件側對向面之元件側連結面,上述螢光體層具有:相對於上述元件側對向面於上述一側隔開距離y而對向配置之螢光體側第1對向面、及相對於上述元件側連結面於與上述一方向正交之正交方向隔開距離α而對向配置之螢光體側第2對向面,上述透明層具有:相對於上述螢光體側第1對向面於上述一側隔開距離z而對向配置之透明側對向面、及連結於上述透明側對向面且在上述一方向上投影時相對於上述元件側連結面於上述正交方向隔開間隔地配置之透明側連結面,並且該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満足下述(1)~(4)之全部。
(1)用上述距離y除以上述距離x所得之值(y/x)為1以上且5以下。
(2)上述距離y與上述距離z之和(y+z)為0.25mm以上且2mm以下。
(3)上述距離α和上述螢光體側第2對向面與上述透明側連結面之距離β之和(α+β)為50μm以上且2000μm以下。其中,上述距離β為0以上。
(4)用上述距離y除以上述距離α所得之值(y/α)為1以上且2.5以下。
該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由於滿足上述(1)~(4)之全部,故而可使發光強度更進一步提高且具有優異之色均勻性,並且抑制色不均。
本發明[3]包含如[1]或[2]記載之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其中上述螢光體層含有螢光體與第1透明組合物,並且上述第1透明組合物之折射率RIp為1.45以上且1.60以下。
該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由於第1透明組合物之折射率RIp為1.45以上且1.60以下,故而可使發光強度提高。
本發明[4]包含如[1]至[3]中任一項記載之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其中上述螢光體層含有螢光體與第1透明組合物,上述透明層含有第2透明組合物,並且自上述第1透明組合物之折射率RIp減去上述第2透明組合物之折射率RIt所得之值(RIp-RIt)為-0.70以上且0.20以下。
該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由於自第1透明組合物之折射率RIp減去第2透明組合物之折射率RIt所得之值(RIp-RIt)為-0.70以上且0.20以下,故而可使發光強度提高。
本發明[5]包含如[4]記載之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其中上述RIp-上述RIt為0.05以上。
該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由於RIp-RIt為0.05以上,故而可使發光強度更進一步提高。
本發明[6]包含如[2]記載之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其中上述螢光體側第2對向面與上述透明側連結面於上述一方向上形成為同一面。
可藉由簡便之方法,於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中之螢光體層與透明層分別形成螢光體側第2對向面與透明側連結面。
本發明[7]包含如[2]或[6]記載之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其中上述距離α超過50μm。
該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由於距離α超過50μm,故而可使色均勻性提高。
本發明[8]包含一種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其係用以製造上述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之方法,並且包括:將上述螢光體層形成於上述透明層之表面而製造被覆片材之步驟、及以使上述螢光體層被覆複數個光半導體元件之方式配置上述被覆片材之步驟。
根據該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使用被覆片材,可簡便地製造發光強度優異之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
本發明[9]包含如[8]記載之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其進而包括:以使上述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單片化之方式切斷上述被覆片材之步驟。
根據該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可簡便地製造具有所需尺寸之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
本發明[10]包含一種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其係用以製造如[1]至[7]中任一項記載之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之方法,並且包括:螢光體層準備步驟,其準備片狀之螢光體層;螢光體層配置步驟,其係以被覆上述光半導體元件之方式配置上述片狀之螢光體層;及透明層配置步驟,其係於上述螢光體層配置步驟之後以被覆上述螢光體層之至少一部分之方式配置上述透明層。
該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由於包括準備片狀之螢光體層之螢光體層準備步驟、及以被覆光半導體元件之方式配置片狀螢光體層之螢光體層配置步驟,故而使用片狀之螢光體層,可簡便地製造發光強度優異之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
本發明[11]包含如[10]記載之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螢光體層配置步驟中,以埋設複數個上述光半導體元件之方式配置上述片狀之螢光體層;並且該方法進而包括:單片化/去除步驟,其係於上述螢光體層配置步驟之後且上述透明層配置步驟之前,對應於複數個上述光半導體元件而將上述螢光體層單片化,並且將相對於上述光半導體元件位於遠距離之上述螢光體層去除。
根據該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於單片化/ 去除步驟中,於螢光體層配置步驟之後且透明層配置步驟之前,對應於複數個光半導體元件而將螢光體層單片化之同時,將相對於光半導體元件位於遠距離之螢光體層去除,因此可以較少之步驟數製造具有所需尺寸之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
本發明[12]包含如[11]記載之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光半導體元件具有:可與基板接觸之元件側接觸可能面、相對於上述元件側接觸可能面於一側隔開距離x而對向配置之元件側對向面、以及連結於上述元件側接觸可能面及上述元件側對向面之元件側連結面,於上述螢光體層配置步驟中,以被覆複數個上述光半導體元件之上述元件側連結面之方式配置上述片狀之螢光體層,於上述單片化/去除步驟中,使被覆上述元件側連結面之上述螢光體層殘留。
根據該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於單片化/去除步驟中使被覆元件側連結面之螢光體層殘留,故而可簡便地製造具備所需尺寸之螢光體層之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
本發明[13]包含如[10]至[12]中任一項記載之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其進而包括準備片狀之透明層之透明層準備步驟,於上述透明層準備步驟中,以被覆上述螢光體層之至少一部分之方式配置上述片狀之透明層。
1‧‧‧螢光體層密封之LED
2‧‧‧LED
3‧‧‧螢光體層
4‧‧‧透明層
5‧‧‧密封片材
6‧‧‧剝離片材
7‧‧‧支持板
8‧‧‧密封LED集合體
9‧‧‧晶圓切割鋸
11‧‧‧第1障壁
12‧‧‧第2障壁
13‧‧‧第1開口部
14‧‧‧第2開口部
15‧‧‧螢光密封片材
17‧‧‧第2支持板
18‧‧‧透明片材
19‧‧‧第2剝離片材
21‧‧‧下表面
22‧‧‧上表面
23‧‧‧側面
24‧‧‧凹部
30‧‧‧收容部
31‧‧‧上表面
32‧‧‧下表面
33‧‧‧側面
34‧‧‧內面
35‧‧‧側部
36‧‧‧凸緣部
37‧‧‧外周面
38‧‧‧內周面
39‧‧‧上表面
41‧‧‧下表面
42‧‧‧上表面
43‧‧‧側面
45‧‧‧側部
50‧‧‧基板
60‧‧‧LED裝置
x‧‧‧距離
y‧‧‧距離
z‧‧‧距離
α‧‧‧距離
β‧‧‧距離
γ‧‧‧LED之左右方向長度
圖1表示作為本發明之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之第1實施形態的螢光體層密封之LED(透明層之側面與螢光體層之側面形成為同一面之態樣)的剖視圖。
圖2A~圖2F係表示圖1所示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製造方法、及使用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LED裝置之製造方法的步驟圖,圖2A表示準備密封片材之步驟, 圖2B表示準備複數個LED之步驟,圖2C表示藉由密封片材密封複數個LED之步驟,圖2D表示單片化成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步驟,圖2E表示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步驟,圖2F表示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安裝至基板之步驟。
圖3A~圖3E係表示圖2A~圖2F所示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製造方法及LED裝置之製造方法之變化例的步驟圖,圖3A表示準備LED及第1障壁之步驟,圖3B表示配置第1障壁之步驟,圖3C表示將螢光體層形成於第1障壁內之步驟,圖3D表示提拉第1障壁,繼而準備第2障壁之步驟,圖3E表示配置第2障壁之步驟。
圖4F~圖4I係繼圖3E之後,表示圖2A~圖2E所示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製造方法及LED裝置之製造方法之變化例的步驟圖,圖4F表示將透明層形成於第2障壁內之步驟,圖4G表示沿螢光體層及透明層與第2障壁之界面切斷該等之步驟,圖4H表示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步驟,圖4I表示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安裝至基板之步驟。
圖5表示圖1所示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變化例(螢光體層之下表面位於較LED之下表面更靠上側之態樣)的剖視圖。
圖6表示作為本發明之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之第2實施形態的螢光體層密封之LED(透明層之側面相對於螢光體層之側面形成於外側之態樣)的剖視圖。
圖7A~圖7F係表示圖6所示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製造方法、及使用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LED裝置之製造方法的步驟圖, 圖7A表示準備複數個LED與螢光密封片材之步驟,圖7B表示藉由螢光體層密封複數個LED之步驟,圖7C表示將剝離片材自螢光體層剝離之步驟,圖7D表示單片化成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步驟,圖7E表示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自支持板剝離之步驟,圖7F表示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步驟。
圖8G~圖8L係繼圖7F之後,表示圖6所示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製造方法、及使用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LED裝置之製造方法的步驟圖,圖8G表示將複數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再配置於第2支持板並且準備透明片材之步驟,圖8H表示將複數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藉由透明層密封之步驟,圖8I表示將第2剝離片材自透明層剝離之步驟,圖8J表示單片化成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步驟,圖8K表示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步驟,圖8L表示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安裝至基板之步驟。
圖9表示圖6所示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變化例(具備螢光體層之下表面及透明層之下表面自LED露出之露出面,且露出面具有較LED之下表面更靠上側之部分之態樣)的剖視圖。
圖10A~圖10E表示圖7所示之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方法之變化例的步驟圖,圖10A表示準備複數個LED與螢光密封片材之步驟,圖10B表示藉由螢光體層密封複數個LED之步驟,圖10C表示將剝離片材自螢光體層剝離之步驟,圖10D表示單片化成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步驟, 圖10E表示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步驟。
圖11表示作為本發明之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之第3實施形態的螢光體層密封之LED(透明層具有凸緣部之態樣)的剖視圖。
圖12A~圖12D係表示圖11所示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製造方法、及使用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LED裝置之製造方法的步驟圖,圖12A表示準備複數個LED與螢光密封片材之步驟,圖12B表示藉由螢光體層密封複數個LED之步驟,圖12C表示於螢光體層形成凹部之步驟,圖12D表示準備透明片材之步驟。
圖13E~圖13I係繼圖12D之後,表示圖11所示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製造方法、及使用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LED裝置之製造方法的步驟圖,圖13E表示將透明層配置於螢光體層之上表面,繼而將第2剝離片材自透明層剝離之步驟,圖13F表示單片化成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步驟,圖13G表示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步驟,圖13H表示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轉印至轉印片材之步驟,圖13I表示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安裝至基板之步驟。
圖14A~圖14D係表示圖11所示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製造方法、及使用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LED裝置之製造方法之變化例的步驟圖,圖14A表示準備複數個LED與螢光密封片材之步驟,圖14B表示藉由螢光體層密封複數個LED之步驟,圖14C表示將剝離片材自螢光體層剝離之步驟,圖14D表示準備透明片材之步驟。
圖15E~圖15H係繼圖14D之後,表示圖11所示之螢光體層密封之 LED之製造方法、及使用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LED裝置之製造方法之變化例的步驟圖,圖15E表示將透明層配置於螢光體層之上表面,繼而將第2剝離片材自透明層剝離之步驟,圖15F表示單片化成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步驟,圖15G表示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步驟,圖15H表示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安裝至基板之步驟。
圖16表示比較例1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無透明層之態樣)的剖視圖。
圖17表示比較例2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雖與螢光體層形成凸緣部但無透明層之態樣)的剖視圖。
本發明之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具備光半導體元件、被覆光半導體元件之螢光體層、及被覆螢光體層之至少一部分之透明層。
以下,藉由第1實施形態~第3實施形態,參照圖1~圖15H,對本發明之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之一例進行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圖1中,紙面上下方向為上下方向(第1方向、厚度方向),紙面上側為上側(第1方向一側、厚度方向一側),紙面下側為下側(第1方向另一側、厚度方向另一側)。紙面左右方向為左右方向(與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紙面左側為左側(第2方向一側),紙面右側為右側(第2方向另一側)。紙厚方向為前後方向(與第1方向及第2方向正交之第3方向),紙面近前側為前側(第3方向一側),紙面裏側為後側(第3方向另一側)。
[螢光體層密封之LED]
如圖1所示,作為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之一例的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具備作為光半導體元件之一例之LED2、被覆LED2之上表面及側面之螢光體層3、及被覆螢光體層3之上表面之透明層4。
[各構件之說明]
LED2係將電能轉換為光能之光半導體元件。光半導體元件不包含與光半導體元件不同技術領域之電晶體等整流器。LED2例如形成為厚度(上下方向之最大長度)短於面方向長度(具體而言為左右方向長度及前後方向長度)之剖視大致矩形及俯視大致矩形。LED2具有下表面21、上表面22及側面23。
LED2之下表面21係可與基板50接觸之元件側接觸可能面之一例。LED2之下表面21之一部分係由凸塊(未圖示)形成,且與設置於基板50之上表面之端子(未示於圖2)電性連接。LED2之下表面21為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最下面。
LED2之上表面22為相對於LED2之下表面21於上側(一側之一例)隔開距離x而對向配置之元件側對向面之一例。再者,上述LED2之上表面22相對於下表面21於上側隔開之距離x係與LED2之厚度x相同。
LED2之側面23、即前面、後面、左面及右面為連結於下表面21及上表面22之元件側連結面之一例。
LED2之上表面22及側面23係由發光層(未圖示)形成。
作為LED2,例如可列舉發出藍光之藍色LED(發光二極體元件)。
螢光體層3係將自LED2發出之藍光之一部分轉換為黃光之波長轉換層。螢光體層3於俯視時,形成為包含LED2在內之形狀。螢光體層3係以被覆LED2之上表面22及側面23,另一方面使LED2之下表面21露出之方式配置。即,於螢光體層3之下部中央形成有收容LED2之收 容部30。收容部30係自螢光體層3之下表面32朝上側凹陷之凹部,且以對應於LED2之外形形狀之方式形成。即,螢光體層3係形成為形成收容部30在內之剖視大致矩形及俯視大致矩形。螢光體層3具有下表面32、上表面31、側面33、及形成於收容部30內之內面34。
螢光體層3之下表面32為螢光體層3之最下面,並且為可與基板50接觸之螢光體側接觸可能面。
螢光體層3之上表面31為相對於LED2之上表面22於上側(一側之一例)隔開距離y而對向配置之螢光體側第1對向面之一例。又,螢光體層3之上表面31亦為相對於LED2之上表面22於上側隔開距離y而對向配置之面。再者,於螢光體層3,上表面31相對於螢光體層3之下表面32(即LED2之上表面22)於上側隔開之距離y係螢光體層3中對向配置於LED2之上側之部分之厚度y。
螢光體層3之側面33、即前面、後面、左面及右面為相對於LED2之側面23於面方向(正交方向之一例)外側隔開距離α而對向配置之螢光體側第2對向面之一例。又,螢光體層3之側面33形成為朝外側露出之露出面。再者,螢光體層3之側面33相對於LED2之側面23於外側隔開之距離α係螢光體層3中對向配置於LED2之外側之部分(側部35)之左右方向長度及前後方向長度(最小長度)α。
螢光體層3之收容部30之內面34接觸於LED2之上表面22及側面23。
螢光體層3例如由螢光體樹脂組合物所形成。
螢光體樹脂組合物含有螢光體與透明樹脂組合物(作為第1透明組合物之一例之第1透明樹脂組合物)。
作為螢光體,例如可列舉:可將藍光轉換為黃光之黃色螢光體、可將藍光轉換為紅光之紅色螢光體等。
作為黃色螢光體,可列舉:例如(Ba,Sr,Ca)2SiO4;Eu、 (Sr,Ba)2SiO4:Eu(正矽酸鋇(BOS))等矽酸鹽螢光體,例如Y3Al5O12:Ce(YAG(釔.鋁.石榴石):Ce)、Tb3Al3O12:Ce(TAG(鋱.鋁.石榴石):Ce)等具有石榴石型結晶結構之石榴石型螢光體,例如Ca-α-SiAlON等氮氧化物螢光體等。
作為紅色螢光體,例如可列舉CaAlSiN3:Eu、CaSiN2:Eu等氮化物螢光體等。
作為螢光體之形狀,例如可列舉球狀、板狀、針狀等。就流動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列舉球狀。
螢光體之最大長度之平均值(於球狀之情形時為平均粒徑)例如為0.1μm以上,較佳為1μm以上,又,例如為200μm以下,較佳為100μm以下。
螢光體之比重例如超過2.0,又,例如為9.0以下。
螢光體可單獨使用或併用。
螢光體之調配比率相對於透明樹脂組合物100質量份,例如為0.1質量份以上,較佳為0.5質量份以上,例如為80質量份以下,較佳為50質量份以下。又,螢光體之調配比率相對於螢光體樹脂組合物,例如為0.1質量%以上,較佳為0.5質量%以上,例如為90質量%以下,較佳為80質量%以下。
透明樹脂組合物例如可列舉作為用以密封LED2之密封材所使用之透明性樹脂組合物。具體而言,作為透明樹脂組合物,例如可列舉熱硬化性樹脂組合物、熱塑性樹脂組合物,較佳為列舉熱硬化性樹脂組合物。
作為熱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例如可列舉二段反應硬化性樹脂組合物、單段反應硬化性樹脂組合物。
二段反應硬化性樹脂組合物具有2個反應機制,於第1段反應中,可自A階段狀態進行B階段化(半硬化),繼而於第2段反應中,可 自B階段狀態進行C階段化(完全硬化)。即,二段反應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係可藉由適度之加熱條件而成為B階段狀態之熱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但是,二段反應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亦可藉由高強度之加熱自A階段狀態一次成為C階段狀態而不維持B階段狀態。再者,B階段狀態係熱硬化性樹脂組合物處於液狀之A階段狀態與經完全硬化之C階段狀態之間之狀態,且為硬化及凝膠化略微進行,壓縮彈性模數小於C階段狀態之彈性模數之半固體或固體狀態。
單段反應硬化性樹脂組合物具有1個反應機制,於第1段反應中,可自A階段狀態進行C階段化(完全硬化)。再者,單段反應硬化性樹脂組合物包含如下熱硬化性樹脂組合物,該樹脂組合物係於第1段之反應中途可停止該反應而自A階段狀態成為B階段狀態,藉由其後之進一步加熱可使第1段反應重新開始而自B階段狀態進行C階段化(完全硬化)。即,該熱硬化性樹脂組合物為可成為B階段狀態之熱硬化性樹脂組合物。另一方面,單段反應硬化性樹脂組合物包含如下熱硬化性樹脂組合物,該樹脂組合物無法加以控制而使之於1段反應中途停止、即無法成為B階段狀態,而自A階段狀態一次進行C階段化(完全硬化)。
作為透明樹脂組合物,可列舉:聚矽氧樹脂、環氧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聚醯亞胺樹脂、酚系樹脂、脲樹脂、三聚氰胺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等。作為透明樹脂組合物,較佳為列舉聚矽氧樹脂、環氧樹脂。
上述透明樹脂組合物為同種或複數種均可。
作為聚矽氧樹脂,就透明性、耐久性、耐熱性、耐光性之觀點而言,例如可列舉加成反應硬化型聚矽氧樹脂組合物、縮合-加成反應硬化型聚矽氧樹脂組合物等聚矽氧樹脂組合物。聚矽氧樹脂可單獨使用或亦可併用。
加成反應硬化型聚矽氧樹脂組合物為單段反應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例如含有含烯基之聚矽氧烷、含氫矽烷基之聚矽氧烷、及矽氫化觸媒。
含烯基之聚矽氧烷於分子內含有2個以上之烯基及/或環烯基。含烯基之聚矽氧烷具體而言以下述平均組成式(1)表示。
平均組成式(1):R1 aR2 bSiO(4-a-b)/2
(式中,R1表示碳數2~10之烯基及/或碳數3~10之環烯基。R2表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碳數1~10之1價之烴基(其中,烯基及環烯基除外)。a為0.05以上且0.50以下,b為0.80以上且1.80以下)
式(1)中,作為R1所表示之烯基,例如可列舉:乙烯基、烯丙基、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庚烯基、辛烯基等碳數2~10之烯基。作為R1所表示之環烯基,例如可列舉:環己烯基、降箔烯基等碳數3~10之環烯基。
作為R1,較佳為列舉烯基,更佳為列舉碳數2~4之烯基,進而較佳為列舉乙烯基。
R1所表示之烯基為同種或複數種均可。
R2所表示之1價之烴基為除烯基及環烯基以外之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碳原子數1~10之1價之烴基。
作為未經取代之1價之烴基,可列舉: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戊基、庚基、辛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等碳數1~10之烷基,例如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等碳數3~6之環烷基,例如苯基、甲苯基、萘基等碳數6~10之芳基,例如苄基、苄基乙基等碳數7~8之芳烷基。較佳為列舉碳數1~3之烷基、碳數6~10之芳基,更佳為列舉甲基及/或苯基。
另一方面,經取代之1價之烴基可列舉上述未經取代之1價烴基中之氫原子被取代基取代而得者。
作為取代基,可列舉:例如氯原子等鹵素原子,例如縮水甘油醚基等。
作為經取代之1價之烴基,具體而言,可列舉:3-氯丙基、縮水甘油氧基丙基等。
1價之烴基可為未經取代及經取代均可,較佳為未經取代。
R2所表示之1價之烴基為同種或複數種。較佳為列舉甲基及/或苯基,更佳為列舉甲基及苯基之併用。
a較佳為0.10以上且0.40以下。
b較佳為1.5以上且1.75以下。
含烯基之聚矽氧烷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例如為100以上,較佳為500以上,又,例如為10000以下,較佳為5000以下。含烯基之聚矽氧烷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進行測定之基於標準聚苯乙烯之換算值。
含烯基之聚矽氧烷係藉由適宜之方法而製備,又,亦可使用市售品。
又,含烯基之聚矽氧烷為同種或複數種。
含氫矽烷基之聚矽氧烷例如於分子內含有2個以上之氫矽烷基(SiH基)。含氫矽烷基之聚矽氧烷具體而言係以下述平均組成式(2)表示。
平均組成式(2):HcR3 dSiO(4-c-d)/2
(式中,R3表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碳數1~10之1價之烴基(其中,烯基及/或環烯基除外)。c為0.30以上且1.0以下,d為0.90以上且2.0以下)
式(2)中,R3所表示之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碳數1~10之1價之烴基可例示與式(1)之R2所表示之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碳數1~10之1價之烴基相同者。較佳為列舉未經取代之碳數1~10之1價之烴基,更佳為列舉碳數1~10之烷基、碳數6~10之芳基,進而較佳為列舉甲基及/或苯基。
c較佳為0.5以下。
d較佳為1.3以上且1.7以下。
含氫矽烷基之聚矽氧烷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例如為100以上,較佳為500以上,又,例如為10000以下,較佳為5000以下。含氫矽烷基之聚矽氧烷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進行測定之基於標準聚苯乙烯之換算值。
含氫矽烷基之聚矽氧烷可藉由適宜之方法而製備,又,亦可使用市售品。
又,含氫矽烷基之聚矽氧烷為同種或複數種。
上述平均組成式(1)及平均組成式(2)中R2及R3中之至少任一烴基較佳為包含苯基,更佳為R2及R3兩者之烴基均包含苯基。再者,於R2及R3中之至少任一烴基包含苯基之情形時,將加成反應硬化型聚矽氧樹脂組合物設為苯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該苯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為可成為B階段狀態之單段反應硬化性樹脂組合物。苯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之折射率例如為1.45以上,進而為1.50以上。
另一方面,於R2及R3之兩者之烴為甲基之情形時,將加成反應硬化型聚矽氧樹脂組合物設為甲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甲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為無法成為B階段狀態之單段反應硬化性樹脂組合物。甲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之折射率例如為1.50以下,進而為1.45以下。
於加成反應硬化型聚矽氧樹脂組合物之中,就獲得優異之氣體透過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列舉甲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
關於含氫矽烷基之聚矽氧烷之調配比率,以使含烯基之聚矽氧烷之烯基及環烯基之莫耳數相對於含氫矽烷基之聚矽氧烷之氫矽烷基之莫耳數的比率(烯基及環烯基之莫耳數/氫矽烷基之莫耳數)例如成為1/30以上、較佳為成為1/3以上,又,例如成為30/1以下、較佳為成為3/1以下之方式進行調整。
矽氫化觸媒只要為使含烯基之聚矽氧烷之烯基及/或環烯基與含氫矽烷基之聚矽氧烷之氫矽烷基之矽氫化反應(矽氫化加成)之反應速度提高之物質(加成觸媒),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金屬觸媒。作為金屬觸媒,可列舉:例如鉑黑、氯化鉑、氯鉑酸、鉑-烯烴錯合物、鉑-羰基錯合物、鉑-乙醯乙酸酯等鉑觸媒,例如鈀觸媒,例如銠觸媒等。
矽氫化觸媒之調配比率以金屬觸媒之金屬量(具體而言為金屬原子)而言,相對於含烯基之聚矽氧烷及含氫矽烷基之聚矽氧烷,以質量基準計,例如1.0ppm以上,又,例如為10000ppm以下,較佳為1000ppm以下,更佳為500ppm以下。
加成反應硬化型聚矽氧樹脂組合物係藉由以上述比率調配含烯基之聚矽氧烷、含氫矽烷基之聚矽氧烷及矽氫化觸媒而製備。
上述加成反應硬化型聚矽氧樹脂組合物藉由調配含烯基之聚矽氧烷、含氫矽烷基之聚矽氧烷及矽氫化觸媒,而製備為A階段(液體)狀態並使用。
如上所述,苯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藉由所需條件之加熱而產生含烯基之聚矽氧烷之烯基及/或環烯基與含氫矽烷基之聚矽氧烷之氫矽烷基之矽氫化加成反應,其後使矽氫化加成反應暫時停止。藉此,可自A階段狀態成為B階段(半硬化)狀態。其後,藉由所需條件之進一步加熱,使上述矽氫化加成反應重新開始,從而結束反應。藉此,可自B階段狀態成為C階段(完全硬化)狀態。
再者,苯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處於B階段(半硬化)狀態時為固體狀。並且,該B階段狀態之苯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可兼有熱塑性及熱硬化性。即,B階段之苯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藉由加熱而暫時塑化後,進行完全硬化。
另一方面,於上述甲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中,產生烯基及/或環烯基與氫矽烷基之矽氫化加成反應,不使反應停止而促進反應,從而使反應結束。藉此,可自A階段狀態成為C階段(完全硬化)狀態。甲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可使用市售品。作為市售品,例如可列舉ELASTOSIL系列(Wacker Asahikasei Silicone公司製造,具體而言為ELASTOSIL LR7665等甲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KER系列(Shin-Etsu Silicones公司製造)等。
縮合-加成反應硬化型聚矽氧樹脂組合物為二段反應硬化性樹脂,具體而言,可列舉: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10-26543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3-187227號公報等中記載之第1~第8縮合-加成反應硬化型聚矽氧樹脂組合物,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13-091705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3-001815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3-00181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3-00181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2-102167號公報等中記載之含有籠型八倍半矽氧烷之聚矽氧樹脂組合物等。再者,縮合-加成反應硬化型聚矽氧樹脂組合物為固體狀,且兼有熱塑性及熱硬化性。
作為環氧樹脂,可列舉:例如雙酚型環氧樹脂(例如雙酚A型環氧樹脂、雙酚F型環氧樹脂、雙酚S型環氧樹脂、氫化雙酚A型環氧樹脂、二聚酸改性雙酚型環氧樹脂等)、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例如酚系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甲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聯苯型環氧樹脂等)、萘型環氧樹脂、茀型環氧樹脂(例如雙芳基茀型環氧樹脂等)、三苯基甲烷型環氧樹脂(例如三羥基苯基甲烷型環氧樹脂等)等芳香族系 環氧樹脂,例如三環氧丙基異氰尿酸酯(異氰尿酸三縮水甘油酯)、乙內醯脲環氧樹脂等含氮環環氧樹脂,例如脂肪族系環氧樹脂,例如脂環式環氧樹脂(例如二環戊二烯型環氧樹脂等二環環型環氧樹脂等),例如縮水甘油醚型環氧樹脂,例如縮水甘油胺型環氧樹脂等。又,作為環氧樹脂,例如可列舉鄰苯二甲酸、四氫鄰苯二甲酸、六氫鄰苯二甲酸、甲基四氫鄰苯二甲酸、耐地酸、甲基耐地酸等二羧酸之二縮水甘油酯等。進而,作為環氧樹脂,亦可列舉:具有芳香環經氫化之脂環式結構之核氫化偏苯三甲酸、核氫化均苯四甲酸等之縮水甘油酯等。
環氧樹脂可單獨使用或併用。
環氧樹脂可為液狀、半固體狀及固體狀中之任一形態。環氧樹脂之平均環氧當量例如為90~1000。於環氧樹脂為固體狀之情形時,就操作之方便性之觀點而言,例如軟化點為50~160℃。
環氧樹脂通常與硬化劑併用。作為硬化劑,例如可列舉酸酐系硬化劑、異三聚氰酸衍生物系硬化劑等。
作為酸酐系硬化劑,例如可列舉:鄰苯二甲酸酐、順丁烯二酸酐、偏苯三甲酸酐、均苯四甲酸酐、六氫鄰苯二甲酸酐、四氫鄰苯二甲酸酐、甲基耐地酸酐、耐地酸酐、戊二酸酐、甲基六氫鄰苯二甲酸酐、甲基四氫鄰苯二甲酸酐等。酸酐系硬化劑可單獨使用或併用2種以上。
作為異三聚氰酸衍生物系硬化劑,例如可列舉:異氰尿酸1,3,5-三(1-羧基甲基)酯、異氰尿酸1,3,5-三(2-羧基乙基)酯、異氰尿酸1,3,5-三(3-羧基丙基)酯、異氰尿酸1,3-雙(2-羧基乙基)酯等。異三聚氰酸衍生物系硬化劑可單獨使用或併用2種以上。
硬化劑可單獨使用或併用2種以上。
環氧樹脂與硬化劑之調配比率例如以相對於環氧樹脂中之環氧 基1當量,硬化劑中之可與環氧基反應之活性基(酸酐基或羧基)成為0.5~1.5當量之方式進行設定,較佳為成為0.7~1.2當量之方式進行設定。
又,透明樹脂組合物可進而含有填料。
作為填料,可列舉:無機粒子、有機粒子等粒子。
作為無機粒子,可列舉:例如二氧化矽(SiO2)、滑石(Mg3(Si4O10)(HO)2)、氧化鋁(Al2O3)、氧化硼(B2O3)、氧化鈣(CaO)、氧化鋅(ZnO)、氧化總(SrO)、氧化鎂(MgO)、氧化鋯(ZrO2)、氧化鋇(BaO)、氧化銻(Sb2O3)等氧化物,例如氮化鋁(AlN)、氮化矽(Si3N4)等氮化物等無機物粒子(無機物)。又,作為無機粒子,例如可列舉由上述例示之無機物所製備之複合無機物粒子,較佳為由氧化物製備之複合無機氧化物粒子(具體而言為玻璃粒子等)。
作為複合無機氧化物粒子,例如含有二氧化矽、或二氧化矽及氧化硼作為主成分,又,含有氧化鋁、氧化鈣、氧化鋅、氧化鍶、氧化鎂、氧化鋯、氧化鋇、氧化銻等作為副成分。複合無機氧化物粒子中之主成分之含有比率相對於複合無機氧化物粒子,例如超過40質量%,較佳為50質量%以上,又,例如為90質量%以下,較佳為80質量%以下。副成分之含有比率為上述主成分之含有比率之剩餘部分。
複合氧化物粒子可調配上述主成分及副成分並進行加熱而使該等熔融,將其等之熔融物急速冷卻,其後例如藉由球磨機等進行粉碎,其後視需要實施適當之表面加工(具體而言為球體化等)而獲得。
無機粒子可單獨使用或併用。
作為有機粒子之有機材料,例如可列舉丙烯酸系樹脂、苯乙烯系樹脂、丙烯酸-苯乙烯系樹脂、聚矽氧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苯胍胺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醯腔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等。該等可單獨使用或併用。
此種有機材料之中,就光擴散性、獲取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列舉聚矽氧系樹脂。
有機粒子可單獨使用或併用。
填料可單獨使用或併用。
填料之折射率例如為1.40以上,又,例如為1.600以下。
填料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球狀、板狀、針狀等。就流動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列舉球狀。
填料之平均粒徑例如為3μm以上,較佳為5μm以上,又,例如為70μm以下,較佳為50μm以下。
填料之含有比率相對於透明樹脂組合物,例如為1質量%以上,較佳為3質量%以上,又,例如為80質量%以下,較佳為75質量%以下。
透明樹脂組合物(第1透明組合物之一例)之折射率RIp例如為1.40以上,較佳為1.45以上,較佳為1.50以上,又,例如為1.63以下,較佳為1.60以下,更佳為1.57以下。若透明樹脂組合物之折射率RIp為上述下限以上,則可使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發光強度提高。
透明樹脂組合物之折射率RIp係藉由阿貝折射率計而算出。再者,於透明樹脂組合物包含熱硬化性樹脂之情形時,作為硬化狀態(完全硬化狀態)之折射率而算出。再者,硬化前之透明樹脂組合物之折射率與硬化後之透明樹脂組合物之折射率實質上相同。
再者,於螢光體樹脂組合物中可視需要以適當之比率添加矽烷偶合劑、抗老化劑、改性劑、界面活性劑、染料、顏料(上述填料除外)、變色防止劑、紫外線吸收劑等公知之添加物。
如圖1所示,透明層4為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最上層。具體而言,透明層4係以被覆螢光體層3之螢光體側第1對向面31整個面之方式配置。透明層4之俯視形狀係形成為與螢光體層3之螢光體側第1對 向面31之形狀相同。即,透明層4形成為剖視大致矩形及俯視大致矩形。透明層4具有下表面41、上表面42及側面43。
透明層4之下表面41係與螢光體側第1對向面31接觸之透明側接觸面。
透明層4之上表面42為相對於螢光體層3之上表面31於上側(一側之一例)隔開距離z而對向配置之透明側對向面之一例。透明層4之上表面42為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最上面。透明層4之上表面42相對於螢光體層3之上表面31於上側隔開之距離z與透明層4之厚度z相同。
透明層4之側面43連結於透明層4之下表面41及上表面42。透明層4之側面43為於上下方向(一方向之一例)投影時,相對於LED2之側面23於面方向(正交方向之一例)外側隔開間隔α而配置之透明側連結面之一例。透明層4之側面43於上下方向與螢光體層3之側面33形成為同一面。
透明層4例如由透明樹脂組合物、無機物等第2透明組合物所形成。
作為透明樹脂組合物,例如可列舉上述透明樹脂組合物(螢光體樹脂組合物所含有之透明樹脂組合物)。透明樹脂組合物所包含之各成分及其等之調配比率係與透明樹脂組合物(螢光體樹脂組合物所含有之透明樹脂組合物)所包含之各成分及其等之調配比率重複之範圍。
作為無機物,可列舉玻璃等。作為玻璃,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無鹼玻璃、鈉玻璃、石英玻璃、硼矽酸玻璃、鉛玻璃、氟化物玻璃等。又,作為玻璃,亦可列舉耐熱玻璃,具體而言,以商品名作為Tempax Glass、維柯玻璃(vycor glass)、派熱司玻璃(Pyrex glass)等所市售者。作為玻璃,較佳為列舉無鹼玻璃、鈉玻璃。
第2透明組合物之折射率RIt係以使自第1透明樹脂組合物(螢光體 層3所包含之透明樹脂組合物)之折射率RIp減去第2透明組合物之折射率RIt所得之值(RIp-RIt)例如成為-1.0以上、較佳為成為-0.7以上、更佳為成為0以上、進而較佳為成為0.05以上、尤佳為成為0.10以上之方式,又,例如為成為0.20以下之方式進行設定。若RIp-RIt為上述下限以上,則可獲得更優異之發光強度。若RIp-RIt為上述上限以下,則可抑制於透明層4與螢光體層3之界面處之光之反射。
透明層4例如亦可由複數層所形成。
[尺寸]
LED2與螢光體層3及透明層4之尺寸可根據用途及目的進行適當設定。
距離x(LED2之厚度x)例如為10μm以上,較佳為50μm以上,又,例如為1000μm以下,較佳為500μm以下。
LED2之左右方向長度γ及前後方向長度(未示於圖1)為LED2之面方向上之最小長度,例如為0.1μm以上,較佳為0.2μm以上,又,例如為5000μm以下,較佳為2000μm以下。
距離y(螢光體層3中對向配置於LED2之上側之部分之厚度y)例如為50μm以上,較佳為150μm以上。又,距離y例如為1000μm以下,較佳為500μm以下,更佳為未達350μm,進而較佳為300μm以下,尤佳為200μm以下,進而為150μm以下,進而為100μm以下。若距離y低於上述上限,則可提高螢光體層3之氣體透過率,於LED裝置60具備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時可抑制螢光體層3產生黑焦,提高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可靠性,進而可提高LED裝置60之可靠性。
距離z(透明層4之厚度z)例如為100μm以上,較佳為200μm以上。又,距離z例如為1000μm以下,較佳為500μm以下,更佳為未達400μm,進而較佳為300μm以下,尤佳為200μm以下,最佳為100μm以下。若距離z低於上述上限,則可提高透明層4之氣體透過率, 於LED裝置60具備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時可抑制透明層4產生黑焦,提高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可靠性,進而可提高LED裝置60之可靠性。
又,LED2、螢光體層3及透明層4較佳為滿足下述(1)~(4)之全部。
(1)用距離y除以距離x所得之值(y/x)例如為1以上,較佳為1.25以上,又,例如為5以下,較佳為未達5,更佳為4以下,進而較佳為3以下。若y/x為上述下限以上,則可獲得優異之色均勻性。若y/x為上述上限以下,則可抑制色不均。
(2)距離y與距離z之和(y+z)例如為0.20mm以上,較佳為0.25mm以上,更佳為0.5mm以上,又,例如為2mm以下,較佳為1.5mm以下。若y+z為上述下限以上,則可獲得優異之發光強度。若y+z為上述上限以下,則可抑制材料成本。
(3)距離α(螢光體層3之側部35之最小長度α)例如為50μm以上,較佳為超過50μm,更佳為100μm以上,又,例如為2000μm以下,較佳為1000μm以下。若距離α為上述下限以上,則可防止色均勻性之降低或抑制色不均。
(4)用距離y除以距離α所得之值(y/α)例如為1以上,較佳為1.2以上,又,例如為2.5以下,較佳為2.0以下。若y/α為上述上限以下,則可抑制色不均。
[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製造方法]
繼而,參照圖2A~圖2F,對製造圖1所示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方法及使用螢光體層密封之LED製造LED裝置之方法進行說明。
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製造作為具備透明層4及螢光體層3之覆片材之一例之密封片材5之步驟(參照圖2A)、以使螢光體層3被覆複數個LED2之方式配置密封片材5之步驟 (參照圖2C)、及以使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單片化之方式切斷密封片材5之步驟(參照圖2D)。製造密封片材5之步驟(參照圖2A)包括準備透明層4之步驟、及於透明層4之表面形成螢光體層3之步驟。
如圖2A所示,於準備透明層4之步驟中,在由透明樹脂組合物形成透明層4之情形時,首先準備以假想線所示之剝離片材6。
脫模片材2係為了在藉由透明層4密封LED2(於由熱硬化性樹脂組合物形成透明層4之情形時將透明層4硬化)之前之期間保護透明層4而以可剝離之方式貼合於透明層4之背面(圖1A中為下表面)。即,剝離片材6為如下可撓性膜,其係於密封片材5之出貨、搬送、保管時以被覆透明層4之背面之方式積層於透明層4之背面,並在即將使用密封片材5之前以可彎曲成大致U字狀之形式自透明層4之背面剝離。即,剝離片材6僅包含可撓性膜。又,剝離片材6之貼合面、即與透明層4之接觸面可視需要進行氟處理等剝離處理。
作為剝離片材6,可列舉:例如聚乙烯膜、聚酯膜(PET等)等聚合物膜,例如陶瓷片材,例如金屬箔等。較佳可列舉的是聚合物膜。又,脫模片材2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形成為俯視大致矩形(包括短條狀、長條狀)等。剝離片材6之厚度例如為1μm以上,較佳為10μm以上,又,例如為2000μm以下,較佳為1000μm以下。
繼而,於由透明樹脂組合物形成透明層4之情形時,將透明樹脂組合物之清漆塗佈於剝離片材6之表面。將透明樹脂組合物塗佈於剝離片材6之表面時例如可使用分注器、敷料器、狹縫式模具塗佈機等塗佈裝置。
藉由透明樹脂組合物於剝離片材6上之塗佈,而形成透明樹脂組合物之塗膜。
其後,使塗膜完全硬化(C階段化)。作為加熱條件,加熱溫度為80℃以上,較佳為100℃以上,又,為200℃以下,較佳為150℃以 下。又,加熱時間例如為10分鐘以上,較佳為30分鐘以上,又,例如為5小時以下。
藉此,使塗膜中之A階段之透明樹脂組合物完全硬化(C階段化)。
於透明樹脂組合物含有加成反應硬化型聚矽氧樹脂組合物之情形時,使烯基及/或環烯基與氫矽烷基之矽氫化反應進行至中途,並暫時停止該反應。
另一方面,於透明樹脂組合物含有縮合反應-加成反應硬化型聚矽氧樹脂之情形時,使縮合反應結束。
藉此,由B階段之透明樹脂組合物形成透明層4。
另一方面,於由無機物形成透明層4之情形時,具體而言,準備預先成形為板狀之無機物。較佳為不使用剝離片材6(圖2A之假想線)而準備玻璃板。
藉此,由無機物形成透明層4。
繼而,如圖2A所示,於透明層4之表面形成螢光體層3。
於由螢光體樹脂組合物形成螢光體層3之情形時,使用上述塗佈裝置,將螢光體樹脂組合物塗佈於透明層4之表面。藉此,形成螢光體樹脂組合物之塗膜。
其後,於螢光體樹脂組合物含有可成為B階段狀態之熱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之情形時,使塗膜B階段化。加熱條件為與上述範圍相同。藉此,使塗膜B階段化。
於螢光體樹脂組合物含有加成反應硬化型聚矽氧樹脂組合物之情形時,使烯基及/或環烯基與氫矽烷基之矽氫化反應進行至中途,並暫時停止該反應。
另一方面,於螢光體樹脂組合物含有縮合反應-加成反應硬化型聚矽氧樹脂之情形時,使縮合反應結束。
藉此,由螢光體樹脂組合物形成螢光體層3。
繼而,將板狀之螢光體層3配置於透明層4之上表面。
藉此,如圖2A所示,獲得具備透明層4與螢光體層3之密封片材5。較佳為密封片材5包含透明層4與螢光體層3。
該密封片材5具有平板形狀,具體而言,具有特定之厚度,並且沿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延伸且具有平坦之正面及平坦之背面。又,密封片材5為LED裝置60之一零件、即用以製作LED裝置60之零件而並非LED裝置60(參照下述圖2F),且不包含LED2及供LED2安裝之基板50而以單獨零件個體進行流通,為產業上可利用之器件(device)。
再者,於透明層4由透明樹脂組合物形成之情形時,密封片材5具備剝離片材6、透明層4及螢光體層3。較佳為密封片材5包含剝離片材6、透明層4及螢光體層3。
另外,如圖2B所示,準備複數個LED2。具體而言,將複數個LED2配置於支持板7之上表面。
關於支持板7,藉由螢光體層3被覆複數個LED2從而密封,獲得密封LED集合體8(參照下述圖2C),將密封LED集合體8切斷而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然後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剝離,在此期間,為了保護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LED2而以可剝離之方式將該支持板7貼合於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LED2之露出面(圖1中之下表面21)。即,支持板7為如下剝離板,其於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出貨、搬送、保管時支持LED2且以被覆LED2之下表面21之方式積層於LED2之下表面21,於即將對基板50安裝LED2之前可如圖2D之假想線所示般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剝離。即,支持板7僅包含剝離板。
支持板7係由與上述剝離片材6相同之材料所形成。又,亦可由藉由加熱而能夠容易剝離密封LED集合體8之熱剝離片材形成支持板7。進而,可於支持板7之表面配置感壓接著劑層。
支持板7之厚度例如為10μm以上,較佳為50μm以上,又,例如為1000μm以下,較佳為100μm以下。
並且,將複數個LED2配置於支持板7之表面(上表面)。具體而言,將複數個LED2於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隔開間隔地排列配置。又,以使LED2之下表面21(包含未圖示之凸塊)接觸支持板7之表面(上表面)之方式將複數個LED2配置於支持板7之表面(上表面)。
複數個LED2之間距P、即一LED2和一LED2與其所鄰接之LED2之間之間隔之總和P例如為0.3mm以上,較佳為0.5mm以上,又,例如為5mm以下,較佳為3mm以下。又,複數個LED2之間隔例如為0.1mm以上,較佳為0.3mm以上,又,例如為3mm以下,較佳為2mm以下。
其後,如圖2B之箭頭及圖2C所示,藉由密封片材5密封複數個LED2。
例如對支持複數個LED2之支持板7壓接密封片材5。較佳為對支持複數個LED2之支持板7熱壓接(熱壓)密封片材5。
具體而言,首先將密封片材5、複數個LED2及支持板7設置於具備熱源之平板壓製機等。雖未圖示,但平板壓製機具備下模具及於其上側對向配置之上模具。具體而言,以使複數個LED2朝上之方式將剝離片材6配置於下模具之上表面。又,將圖2A所示之密封片材5上下翻轉後以使螢光體層3朝下、即使螢光體層3與LED2相對向之方式將剝離片材6配置於上模具之下表面。
並且,藉由平板壓製機,將密封片材5與複數個LED2及支持板7進行熱壓。
關於平板壓製機之溫度,於螢光體層3及/或透明層4含有具有熱塑性及熱硬化性之苯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之情形時,該溫度為苯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之熱塑化溫度或其以上,就一次實施苯基系聚矽 氧樹脂組合物之熱塑化及熱硬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熱硬化溫度或其以上,具體而言,例如為60℃以上,較佳為80℃以上,又,例如為150℃以下,較佳為120℃以下。
壓製壓力例如為0.1MPa以上,較佳為1MPa以上,又,例如為10MPa以下,較佳為5MPa以下。
壓製時間例如為1分鐘以上,較佳為5分鐘以上,又,例如為60分鐘以下,較佳為20分鐘以下。
於螢光體層3含有具有熱塑性及熱硬化性之苯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之情形時,藉由上述熱壓而使螢光體層3塑化。接著,藉由塑化後之螢光體層3埋設複數個LED2。具體而言,如圖1所示,LED2之上表面22及側面23被螢光體層3被覆。
又,於透明層4含有具有熱塑性及熱硬化性之苯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之情形時,藉由上述熱壓而使透明層4塑化,從而密接於螢光體層3。
藉此,如圖2C所示,藉由密封片材5之螢光體層3密封複數個LED2。
其後,於螢光體層3及/或透明層4包含B階段化狀態之二段反應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之情形時,將其進行C階段化。
於二段反應硬化性樹脂組合物包含苯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之情形時,在苯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之反應(C階段化反應)中,含烯基之聚矽氧烷之烯基及/或環烯基與含氫矽烷基之聚矽氧烷之氫矽烷基之矽氫化加成反應得以進一步促進。其後,烯基及/或環烯基、或含氫矽烷基之聚矽氧烷之氫矽烷基消失,而使矽氫化加成反應結束,藉此獲得C階段之苯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之生成物、即硬化物。即,藉由矽氫化加成反應之結束,苯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表現出硬化性(具體而言為熱硬化性)。
上述生成物係以下述平均組成式(3)表示。
平均組成式(3):R5 eSiO(4-e)/2
(式中,R5表示包含苯基之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碳數1~10之1價之烴基(其中,烯基及環烯基除外)。e為0.5以上且2.0以下)
作為R5所表示之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碳數1~10之1價之烴基,可例示與式(1)之R2所表示之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碳數1~10之1價之烴基、及式(2)之R3所表示之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碳數1~10之1價之烴基相同者。較佳為列舉未經取代之1價之烴基,更佳為列舉碳數1~10之烷基、碳數6~10之芳基,進而較佳為列舉苯基及甲基之併用。
e較佳為0.7以上且1.0以下。
並且,生成物之平均組成式(3)之R5中之苯基之含有比率例如為30莫耳%以上,較佳為35莫耳%以上,又,例如為55莫耳%以下,較佳為50莫耳%以下。
生成物之平均組成式(3)之R5中之苯基之含有比率係生成物之直接鍵結於矽原子之1價之烴基(平均組成式(3)中,以R5表示)中之苯基濃度。
生成物之平均組成式(3)之R5中之苯基之含有比率係藉由1H-NMR及29Si-NMR算出。R5中之苯基之含有比率之詳細算出方法例如係基於WO2011/125463等之記載,藉由1H-NMR及29Si-NMR算出。
繼而,如圖2C之箭頭所示,將剝離片材6自透明層4剝離。
藉此,以由支持板7支持之狀態獲得具備複數個LED2、螢光體層3及透明層4之密封LED集合體8。
其後,如圖2D之單點鏈線所示,以使複數個LED2單片化之方式切斷密封LED集合體8。具體而言,沿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將對應於各LED2之螢光體層3及透明層4切斷。藉此,以由支持板7支持之狀態 獲得具有1個LED2、埋設且被覆LED2之螢光體層3及配置於螢光體層3之上表面之透明層4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
繼而,如圖2D之箭頭及假想線所示般,將複數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自支持板7剝離。
藉此,如圖2E所示,獲得具備1個LED2、埋設且被覆LED2之螢光體層3及配置於螢光體層3之上表面之透明層4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
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不包含支持板7(參照圖2C)及基板50(參照下述圖2F),較佳為包含LED2、螢光體層3及透明層4。即,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不為下述說明之LED裝置60(圖2F),即不包含LED裝置60所具備之基板50。即,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係以尚未與LED裝置60之基板50所具備之端子(未圖示)電性連接之方式構成。又,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係LED裝置60之一零件、即用以製作LED裝置60之零件,且以單獨零件個體進行流通,為產業上可利用之器件。
其後,根據發光波長或發光效率,對複數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進行篩選。
繼而,如圖2F所示,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安裝至基板50。
具體而言,首先,準備於上表面設置有端子(未圖示)之基板50。
基板50呈沿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延伸之大致矩形平板狀,例如為絕緣基板。又,基板50具備配置於上表面之端子(未圖示)。
其後,如圖2F所示,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安裝至基板50。
具體而言,使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中之LED2之凸塊(未圖示)與基板50之端子(未圖示)接觸,從而使該等電性連接。即,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LED2覆晶安裝至基板50。又,使螢光體層3之下表面32與基板50接觸。
藉此,獲得具備基板50與安裝於基板50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 之LED裝置60。較佳為LED裝置60包含基板50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即,LED裝置60不包含剝離片材6及/或支持板7,較佳為包含基板50、LED2、螢光體層3及透明層4。
[第1實施形態之作用效果]
並且,如圖1所示,該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具備將螢光體層3之上表面31被覆之透明層4,故而可使發光強度提高。具體而言,可使透明樹脂組合物(透明層4)與空氣之界面遠離(離開)作為光吸收體之基板50或LED2(LED2與螢光體層3之界面)。因此,自LED2朝上側發光並經螢光體層3波長轉換之光與未經螢光體層3波長轉換而透過螢光體層3之光即便於透明樹脂組合物(透明層4)與空氣之界面發生反射亦不易回射至基板50或LED2(光吸收體),故而能夠使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發光強度提高。
又,該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由於滿足關於上述x、y、z及α之(1)~(4)之全部,故而可使發光強度更進一步提高且具有優異之色均勻性,並且抑制色不均。
又,於該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中,若第1透明組合物(螢光體層3所包含之透明樹脂組合物)之折射率RIp為1.45以上且1.60以下,則可使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發光強度提高。
又,於該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中,若自第1透明組合物(螢光體層3所包含之透明樹脂組合物)之折射率RIp減去第2透明組合物(透明層4所包含之透明樹脂組合物)之折射率RIt而得之值(折射率RIp-折射率RIt)為-0.70以上且0.20以下,則可使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發光強度提高。
又,於該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中,若RIp-RIt為0.05以上,則可使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發光強度更進一步提高。
又,於該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中,若距離α超過50μm,則可使 色均勻性提高。
根據該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製造方法,使用密封片材5,可簡便地製造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
根據該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製造方法,可簡便地製造具有所需尺寸(y、z、α等)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
[變化例]
於變化例中,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件及步驟賦予同一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詳細說明。
於第1實施形態中,將LED2、螢光體層3及透明層4分別形成為俯視大致矩形,但其形狀並無特別限定。雖未圖示,但LED2、螢光體層3及透明層4亦可分別形成為例如俯視大致圓形、俯視大致多邊形(大致矩形除外)。
進而,於第1實施形態中,如圖1所示,將透明層4形成為剖視大致矩形,雖未圖示,但例如亦可形成為上表面彎曲之剖面圓頂形狀(或凸透鏡形狀)。於該情形時,距離z係自螢光體層3之上表面31至透明層4之最上面之距離。
進而,亦可將透明層4形成為平剖面朝上側逐漸縮小之大致錐形,具體而言為四角錐形、三角錐形等多角錘形。
進而又,於第1實施形態中,如圖1所示,螢光體層3之收容部30之周圍之下表面32係以可與基板50接觸之螢光體側接觸可能面之形式構成。然而,例如圖5所示,可將下表面32以可與基板50隔開間隔之間隔確保可能面之形式構成。
如圖5所示,螢光體層3之收容部30之周圍之下表面32自LED2露出,位於較LED2之下表面21更靠上側部分。具體而言,螢光體層3之下表面32於在面方向上投影時位於LED2之下表面21及上表面22之間。即,螢光體層3之下表面32於在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上投影時, 配置於LED2之側面23所包含之位置。
藉此,使螢光體層3之下表面32露出LED2之側面23之下端部。
進而,於第1實施形.態中,依序將螢光體層3及透明層4進行C階段化,即將螢光體層3進行C階段化,其後將透明層4進行C階段化,例如亦可將B階段狀態之螢光體層3及透明層4同時C階段化。
又,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如圖2A~圖2E所示,將密封片材5形成於剝離片材6上,其後藉由密封片材5密封LED2。
然而,如圖3A~圖4H所示,於剝離片材6上不形成密封片材5而於支持板7上依序滴加(灌注)螢光體樹脂組合物之清漆及透明樹脂組合物之清漆,從而可依序形成螢光體層3及透明層4。
於該方法中,如圖3C所示,將螢光體樹脂組合物之清漆滴加(灌注)至支持板7上。
將螢光體樹脂組合物之清漆滴加至支持板7上時,首先如圖3A所示,將1個LED2配置於支持板7之上表面。藉此,準備由支持板7支持之1個LED2。
另外,如圖3A所示,準備第1障壁11。
第1障壁11形成為俯視大致矩形。又,於第1障壁11之中央部形成有上下方向上貫通第1障壁11之第1開口部13。第1開口部13形成為對應於螢光體層3之外形形狀之俯視大致矩形。
作為第1障壁11之材料,例如可列舉:樹脂、樹脂含浸玻璃布、金屬等。該等可單獨使用或併用。較佳為列舉樹脂。
作為樹脂,可列舉熱硬化性樹脂、熱塑性樹脂。較佳為列舉熱硬化性樹脂。作為熱硬化樹脂,較佳為列舉無法成為B階段狀態之單段反應硬化性樹脂。作為此種單段反應硬化性樹脂,可列舉單段反應硬化性甲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作為單段反應硬化性甲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例如可使用ELASTOSIL系列(Wacker Asahikasei Silicone 公司製造,具體而言為ELASTOSIL LR7665等甲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KER系列(Shin-Etsu Silicones公司製造)等市售品。
再者,樹脂亦可以調配有填料之樹脂組合物之形式製備。
第1障壁11之厚度例如為100μm以上,較佳為200μm以上,更佳為400μm以上,又,例如為1500μm以下。
繼而,如圖3B所示,將第1障壁11以使之包圍LED2之方式配置於支持板7之上表面。
將第1障壁11以使之包圍LED2之方式配置於支持板7之上表面時,首先,於第1障壁11之材料為樹脂之情形時,製備包含樹脂之清漆,繼而將清漆塗佈於未圖示之剝離片材之表面。其後,於材料含有熱硬化性樹脂之情形時,對清漆進行加熱而使之硬化。其後,將硬化物外形加工成上述圖案。
其後,如圖3A之箭頭及圖3B所示,將第1障壁11以LED2被插入至第1障壁11之第1開口部13之方式載置於支持板7之上表面。
或者亦可如圖3B所示,將清漆以上述圖案直接塗佈於LED2之周圍,而將第1障壁11直接形成於支持板7之上表面。
藉此,將第1障壁11以使之包圍LED2之方式配置於支持板7之上表面。
繼而如圖3C所示,將螢光體樹脂組合物之清漆滴加至支持板7之第1障壁11之第1開口部13內。具體而言,以使清漆之液面與第1障壁11之上表面成為同一面之方式將清漆滴加至第1開口部13內。
其後,於螢光體樹脂組合物含有可成為B階段狀態之熱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之情形時,將螢光體樹脂組合物B階段化。
藉此,於第1障壁11之第1開口部13內形成被覆LED2之上表面22及側面23之螢光體層3。
繼而如圖3C之箭頭所示,將第1障壁11自支持板7剝離。此時, 第1障壁11之第1開口部13之側面自螢光體層3之側面33剝離。
繼而,如圖3D及圖3E所示,將第2障壁12配置於支持板7之上表面。
第2障壁12係除厚度以外,與上述第1障壁11同樣地構成。第2障壁12之厚度係相對於第1障壁11之厚度較厚地形成,具體而言,調整為可嵌入螢光體層3並且可形成透明層4之厚度。第2障壁12之厚度例如為0.1μm以上,較佳為0.2μm以上,又,例如為2μm以下,較佳為1μm以下。
圖3D所示,於第2障壁12於俯視時,形成有與螢光體層3之形狀為相同形狀之第2開口部14。
如圖3E所示,於支持板7上,將第2障壁12以螢光體層3被插入至第2開口部14之方式載置於支持板7之上表面。藉此,將螢光體層3嵌入第2開口部14內。
其後,如圖4F所示,將透明樹脂組合物之清漆滴加(灌注)至螢光體層3之上表面之第2開口部14內。具體而言,以使清漆之液面與第2障壁12之上表面成為同一面之方式將清漆滴加至第2開口部14內。
其後,於透明樹脂組合物含有可成為B階段狀態之熱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之情形時,使透明樹脂組合物熱硬化(具體而言為C階段化)。藉此,將透明層4形成於螢光體層3之上表面。
於使透明樹脂組合物C階段化時,若螢光體層3之螢光體樹脂組合物為二段反應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之B階段化狀態,則將其C階段化。
其後,如圖4G所示,沿螢光體層3及透明層4與第2障壁12之界面將其等切斷。
藉此,以由支持板7支持之狀態獲得具備1個LED2、螢光體層3及透明層4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
繼而,如圖4G之箭頭、假想線及圖4H所示,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自支持板7剝離。
其後,根據發光波長或發光效率,對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進行篩選。
其後,如圖4I所示,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安裝至基板50。
並且,根據圖4A~圖4I之方法,由於無需如第1實施形態般於剝離片材6上暫時製造密封片材5(參照圖2A),故而可由螢光體樹脂組合物之清漆及透明樹脂組合物之清漆簡便地依序形成螢光體層3及透明層4。
<第2實施形態>
於第2實施形態中,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件及步驟賦予同一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詳細說明。
[螢光體層密封之LED]
於第1實施形態中,如圖1所示般露出螢光體層3之側面33。然而,於第2實施形態中,如圖6所示,螢光體層3之側面33被透明層4被覆。
即,透明層4被覆螢光體層3之上表面31及側面33。又,透明層4於俯視時,形成為包含螢光體層3在內之形狀。透明層4具有被覆螢光體層3之側面33之側部45。又,透明層4之側部45之下表面41為可與基板50(假想線)接觸之透明側接觸可能面。
並且,透明層4由於具有側部45,故而透明層4之側面43(透明側連結面)於螢光體層3之側面33之外側隔開距離β而對向配置。
透明層4之側面43相對於螢光體層3之側面33所隔開之距離β為透明層4之側部45之左右方向長度及前後方向長度(最小長度)。
距離β可自超過0之範圍內進行適當選擇。
於第2實施形態中,較佳為滿足下述(3)'代替於第1實施形態之(1) ~(4)中之(3)。
(3)'距離a與距離β之和(α+β)例如為50μm以上,較佳為超過50μm,更佳為100μm以上,又,例如為2000μm以下,較佳為1000μm以下。若α+β為上述下限以上,則可防止色均勻性降低或抑制色不均。若α+β為上述上限以下,則可抑制材料之浪費使用。
再者,於第1實施形態中,β為0。因此,於本發明中,β較佳為0以上。
[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製造方法]
繼而,參照圖7A~圖8L,對製造圖6所示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方法、及使用螢光體層密封之LED製造LED裝置之方法進行說明。
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製造具備螢光體層3之螢光密封片材15之步驟(螢光體層準備步驟之一例,參照圖7A)、以使螢光體層3被覆複數個LED2之方式配置螢光密封片材15之步驟(螢光體層配置步驟之一例,參照圖7B)、將相對於LED2位於遠距離之螢光體層3去除之步驟(單片化/去除步驟之一例,參照圖7D)、製造具備透明層4之透明片材18之步驟(透明層準備步驟之一例,參照圖8G)、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再配置於第2支持板17之步驟(參照圖8G)、及將透明片材18配置於螢光體層3上之步驟(透明層配置步驟之一例,圖8H)。
於該方法中,首先如圖7A所示,準備複數個LED。
另外,準備具備螢光體層3之螢光密封片材15。
準備螢光密封片材15時,首先如圖7A所示,準備剝離片材6。
繼而,將螢光體層3呈片狀形成於剝離片材6之下表面。螢光體層3之形成方法與第1實施形態中之螢光體層3之形成方法相同。
藉此,準備具備剝離片材6與形成於剝離片材6之下表面之螢光體層3之螢光密封片材15。
再者,螢光密封片材15不具有以下說明之透明層4(參照圖8G)。較佳為螢光密封片材15包含剝離片材6與螢光體層3。
繼而如圖7B所示,藉由螢光體層3密封複數個LED2。即,對支持LED2之支持板7壓接螢光密封片材15。藉此,螢光密封片材15之下表面32埋設複數個LED2,形成為與複數個LED2之表面對應之形狀。另一方面,螢光密封片材15之螢光體層3之上表面31係形成為平坦狀。再者,螢光體層3被覆LED2之側面23及上表面22。
其後,於該方法中,如圖7C所示,將剝離片材6自螢光體層3剝離。
繼而,於該方法中,如圖7D所示,將相對於LED2位於遠距離之螢光體層3去除。
具體而言,藉由具有特定寬度(壁厚)之圓盤狀之晶圓切割鋸(切割刀片)9,對相對於LED2位於遠距離之螢光體層3進行切削。藉此,於螢光體層3,將側部35之長度α調節為所需尺寸。即,以成為特定尺寸之方式對螢光體層3進行外形加工。
同時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單片化。即,以使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單片化之方式切斷螢光密封片材15。此時,使被覆LED2之側面23之螢光體層3殘留。
繼而,如圖7E所示,其後,將經單片化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自支持板7剝離。
藉此,獲得具備LED2與具有特定尺寸之螢光體層3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於該第2實施形態中,以圖7E之假想線及圖7F之實線所示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不具備透明層4。即,該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較佳為包含LED2與螢光體層3。
於該方法中,繼而如圖8G所示,將複數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於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相互隔開間隔地排列配置於第2支持板17。 即,對第2支持板17再配置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
第2支持板17具有與上述支持板7相同之構成。
另外,如圖8G所示,準備具備透明層4之透明片材18。
準備透明片材18時,首先如圖8G所示,將透明層4呈片狀形成於第2剝離片材19之下表面。第2剝離片材19具有與上述剝離片材6相同之構成。透明層4之形成方法與第1實施形態中之螢光體層3之形成方法相同。第2透明組合物較佳為含有填料。
藉此,準備具備第2剝離片材19與形成於第2剝離片材19之下表面之透明層4之透明片材18。
再者,透明片材18不具有上述螢光體層3。較佳為透明片材18包含第2剝離片材19與透明層4。
繼而,於該方法中,如圖8H所示,藉由透明層4將被覆複數個LED2之複數個螢光體層3被覆。
具體而言,對支持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第2支持板17壓接第2剝離片材19。
再者,於透明樹脂組合物含有B階段(半硬化)狀態之苯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之情形時進行熱壓接。藉此,B階段之苯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藉由加熱而暫時塑化,藉此,透明樹脂組合物被填充於複數個螢光體層3之間。其後使透明樹脂組合物完全硬化。
繼而如圖8I所示,將第2剝離片材19自透明層4剝離。
藉此,如圖8I所示,藉由積層有透明層4之螢光體層3,而以由第2支持板17支持之狀態獲得密封有複數個LED2之密封LED集合體8。
繼而如圖8J所示,以使複數個LED2單片化之方式切斷密封LED集合體8。
繼而如圖8J之箭頭及圖8K所示,將複數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自支持板7剝離,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
其後,如圖8L所示,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安裝至基板50,獲得LED裝置60。具體而言,參照圖6之假想線般,使透明層4之側部45之下表面41接觸基板50。
[第2實施形態之作用效果]
並且,於該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中,如圖6所示,透明層4具有被覆螢光體層3之側面33之側部45,故而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可使透明樹脂組合物(透明層4)與空氣之界面遠離(離開)作為光吸收體之基板50或LED2(LED2與螢光體層3之界面)。因此,自LED2朝上側發光並經螢光體層3波長轉換之光與未經螢光體層3波長轉換而透過螢光體層3之光即便於透明樹脂組合物(透明層4)與空氣之界面發生反射亦不易回射至基板50或LED2(光吸收體),故而能夠使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發光強度提高。
另一方面,於該第2實施形態中,如圖8G所示,其後將配置有螢光體層3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再配置於與支持板7不同之另一支持台、即第2支持板17,繼而,如圖8H所示,藉由透明層4被覆螢光體層3。
相對於此,於第1實施形態之方法中,如上所述與第2實施形態不同,無需將配置有螢光體層3之LED2再配置於第2支持板17。因此,藉由簡便方法而製造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
又,可藉由切斷等簡便之方法,於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中之螢光體層3與透明層4分別形成側面33與側面43。
如圖7A所示,該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製造方法包括準備具備片狀之螢光體層3之螢光密封片材15之螢光體層準備步驟、及以被覆LED2之方式配置片狀之螢光體層3之螢光體層配置步驟,故而使用片狀之螢光體層3,可簡便地製造發光強度優異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
又,根據該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製造方法,如圖7D所示,於單片化/去除步驟中,在螢光體層配置步驟之後且透明層配置步驟之前,將螢光體層3對應於複數個LED2進行單片化之同時,將相對於LED2位於遠距離之螢光體層3去除,故而可以較少之步驟數製造具有所需尺寸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
進而,根據該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製造方法,如圖7D所示,於單片化/去除步驟中,使被覆LED2之側面23之螢光體層3殘留,故而可簡便地製造具備所需尺寸之螢光體層3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
又,根據該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製造方法,如圖8G所示般使用片狀之透明層4,故而可簡便地製造發光強度優異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
[變化例]
於第2實施形態中,如圖6所示,螢光體層3之收容部30之周圍之下表面32、及透明層4之側部45之下表面41分別係以可與基板50接觸之螢光體側接觸可能面及透明側接觸可能面之形式構成。然而,例如圖9所示,可將螢光體層3之收容部30之周圍之下表面32、及透明層4之側部45之下表面41之兩者以可與基板50隔開間隔之間隔確保可能面之形式構成。
如圖9所示,螢光體層3之收容部30之周圍之下表面32、及透明層4之側部45之下表面41位於較LED2之下表面21更靠上側部分。具體而言,螢光體層3之收容部30之周圍之下表面32、及透明層4之側部45之下表面41於在面方向上投影時,位於LED2之下表面21及上表面22之間。即,螢光體層3之收容部30之周圍之下表面32、及透明層4之側部45之下表面41於在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上投影時,配置於LED2之側面23所包含之位置。
又,於第2實施形態中,如圖7B所示,將螢光密封片材15之螢光 體層3之上表面31形成為平坦狀,但亦可例如圖10B所示,將螢光體層3之上表面31形成為對應於複數個LED2之表面之凹凸形狀。
此種變化例包括如下步驟:製造具備螢光體層3之螢光密封片材15之步驟(螢光體層準備步驟之一例,參照圖10A)、以使螢光體層3被覆複數個LED2之方式配置螢光密封片材15之步驟(螢光體層配置步驟之一例,參照圖10B)、將相對於LED2位於遠距離之螢光體層3去除之步驟(去除步驟之一例,參照圖10D)、製造具備透明層4之透明片材18之步驟(透明層準備步驟之一例,參照圖8G)、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再配置於第2支持板17之步驟(參照圖8G)、及將透明片材18配置於螢光體層3上之步驟(圖8H)。
於該方法中,首先如圖10A所示,準備複數個LED。
另外,準備具備螢光體層3之螢光密封片材15。準備螢光密封片材15時,首先如圖10A所示,準備剝離片材6。
繼而,將螢光體層3形成於剝離片材6之下表面。藉此,準備具備剝離片材6與形成於剝離片材6之下表面之螢光體層3之螢光密封片材15。
繼而,如圖10B所示,藉由螢光體層3密封複數個LED2。即,對支持LED2之支持板7壓接螢光密封片材15。此時,藉由配置於剝離片材6之上側且包含具備與複數個LED2對應之凹部之上模具與平板狀之下模具之壓製機,對LED2及支持板7壓接螢光密封片材15。螢光體層3藉由上述壓製而具有對應於複數個LED2之複數個凸部。剝離片材6被覆於螢光體層3之表面(包含突部之表面之側面)。
其後,於該方法中,如圖10C所示,將剝離片材6自螢光體層3剝離。
繼而,於該方法中,如圖10D所示,將螢光體層3切斷,繼而,如圖10E所示,單片化成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其後,將經單片化之 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自支持板7剝離。
即,如圖10D所示,以成為特定尺寸之方式對螢光體層3進行外形加工。藉此,將相對於LED2位於遠距離之螢光體層3去除。
藉此,如圖10E所示,獲得具備LED2與具有特定尺寸之螢光體層3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於該第2實施形態中,以圖10D之假想線及圖10E之實線所示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不具備透明層4。即,該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較佳為包含LED2與螢光體層3。
其後,以與第2實施形態(圖8G~圖8L)相同之方式將透明層4積層於螢光體層3。
具體而言,如圖8G所示,首先將複數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於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相互隔開間隔地排列配置於第2支持板17。另外,如圖8G所示,準備具備透明層4之透明片材18。
繼而,如圖8H所示,藉由透明層4將被覆複數個LED2之複數個螢光體層3被覆。具體而言,藉由具備下模具與下模具之平板壓製機,對螢光體層3及第2支持板17壓接透明層4。
繼而,如圖8I所示,將第2剝離片材19自透明層4剝離。繼而,如圖8J所示,以使複數個LED2單片化之方式切斷密封LED集合體8。繼而,如圖8J之箭頭及圖8K所示,將複數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自支持板7剝離,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其後,如圖8L所示,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安裝至基板50,獲得LED裝置60。
又,於第2實施形態中,如圖8G所示,首先準備具備透明層4之透明片材18,其後藉由片狀之透明層4將被覆複數個LED2之複數個螢光體層3被覆,但亦可例如參照圖8I般,由透明樹脂組合物(由其所製備之清漆、粉末、錠劑等)藉由例如灌注、轉移成形、壓縮成形等,以被覆LED2之方式直接於第2支持板17上片狀成形透明層4。
<第3實施形態>
於第3實施形態中,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件及步驟賦予同一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詳細說明。
[螢光體層密封之LED]
如圖11所示,螢光體層3於其周端部具有凸緣部36。
凸緣部36係自被覆LED2之側面23之部分朝面方向外側突出之突出部。螢光體層3之凸緣部36之上表面位於螢光體層3中自被覆LED2之上表面22之部分向下側進一步下降之位置,因此,凸緣部36之上表面與上述部分之上表面31之間形成有階差。凸緣部36之外周面37自透明層4之側面43朝外側露出。凸緣部36之外周面37與透明層4之側面43於上下方向上形成為同一面。
凸緣部36之上表面39與透明層4之側部45之下表面41接觸。
[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製造方法及LED裝置之製造方法]
繼而,參照圖12A~圖13I,對製造圖11所示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方法、及使用螢光體層密封之LED製造LED裝置之方法進行說明。
該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製造螢光密封片材15之步驟(參照圖12A)、以使螢光體層3被覆複數個LED2之方式配置螢光密封片材15之步驟(參照圖12B)、於所鄰接之LED2間之螢光體層3形成凹部24之步驟(參照圖12C)、製造具備透明層4之透明片材18之步驟(參照圖12D)、於螢光體層3上配置透明片材18之步驟(參照圖13E)、及將相對於LED2位於遠距離之螢光體層3及透明層4切斷而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單片化之步驟(參照圖13F)。
如圖12B之箭頭所示,對支持板7配置螢光密封片材15後,將剝離片材6剝離。
於螢光體層3之上表面具有平坦之表面。
如圖12C所示,於螢光體層3形成凹部24時,將相對於LED2位於 遠距離之螢光體層3去除。
具體而言,藉由晶圓切割鋸9,將相對於LED2位於遠距離之螢光體層3之上端部半切。
藉由形成凹部24,而於螢光體層3形成凸緣部36。
其後,如圖13E所示,將透明片材18之透明層4配置於螢光體層3上。透明層4較佳為就獲得優異之氣體透過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包含含有甲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之透明樹脂組合物。
繼而,如圖13F所示,將相對於LED2位於遠距離之螢光體層3及透明層4切斷。
藉此,如圖13G所示,以由第2支持板7支持之狀態獲得複數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
其後,如圖13H所示,將複數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轉印至轉印片材25。
其後,如圖13I所示,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自轉印片材25再轉印至基板50,而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安裝至基板50。藉此,獲得LED裝置60。
[第3實施形態之作用效果]
於該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中,如圖11所示,收容部30之內周面38被覆LED2之側面23並且螢光體層3之凸緣部36之外周面37朝外側露出。因此,自LED2朝外側發出之光藉由螢光體層3之凸緣部36而被充分地波長轉換,另一方面自LED2朝上方發出之光經由螢光體層3而波長轉換之光與未波長轉換而透過螢光體層3之光可於透明層4中進行適當混合。其結果為,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配光性(色不均之抑制)優異。
又,透明層4所含有之甲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其感壓接著力(黏著力)高於苯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因此,第2實施形態之圖7A~圖 8K所示之方法中,於圖8H之步驟中,若藉由上述透明層4將露出第2支持板17之上表面之複數個LED2被覆,則透明層4會以相對較高之感壓接著力(黏著力)感壓接著(黏著)於第2支持板17之上表面。因此,存在其後無法順利地轉印至轉印片材25(參照圖13G及圖13H)之情形(即,透明層4不會自第2支持板17之上表面剝離之情形)。
然而,於第3實施形態之圖12A~圖13I所示之方法中,透明層不接觸(感壓接著)支持板7之上表面,故而可防止透明層4感壓接著(黏著)於支持板7。
進而,該方法無需如第2實施形態般包括圖8G表示之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再配置於第2支持板17之步驟。因此,可減少製造步驟數,從而降低製造成本。
[變化例]
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製造方法之變化例不包括圖7D表示之將相對於LED2位於遠距離之螢光體層3去除之步驟、及圖8G表示之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再配置於第2支持板17之步驟,除此以外與第2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相同。
又,該變化例不包括第3實施形態之形成凹部24之步驟(參照圖12C),除此以外與第3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相同。
即,於該方法中,首先如圖14A所示,將複數個LED2準備於支持板7上。並且,準備具備剝離片材6及螢光體層3之螢光密封片材15。
繼而如圖14B所示,藉由螢光密封片材15之螢光體層3密封複數個LED2。具體而言,藉由具備下模具與下模具之平板壓製機,對複數個LED2及支持板7壓接螢光體層3。
藉此,於螢光體層3形成凹部24。因此,於螢光體層3形成凸緣部36。
繼而如圖14C所示,將剝離片材6自螢光體層3剝離。
繼而如圖14D所示,準備具備透明層4及第2剝離片材19之透明片材18。
繼而如圖15E所示,將透明片材18之透明層4配置於螢光體層3之上表面,繼而將第2剝離片材19自透明層4剝離。藉此,獲得密封LED集合體8。
其後,如圖15F所示,將密封LED集合體8切斷,而單片化成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
藉此,如圖15G所示,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
其後,對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進行篩選後,如圖15H所示,將所篩選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安裝至基板50,獲得LED裝置60。
並且,於該變化例中,發揮與上述第3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
又,與第2實施形態中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之製造方法相比,圖14A~圖15G所表示之方法無需包括圖7D表示之將相對於LED2位於遠距離之螢光體層3去除之步驟、及圖8G表示之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1再配置於第2支持板17之步驟。因此,可減少製造步驟數,從而降低製造成本。
[實施例]
以下之記載中使用之調配比率(含有比率)、物性值、參數等具體數值可替代為上述「實施方式」中記載之對應於其等之調配比率(含有比率)、物性值、參數等該記載之上限值(定義為「以下」、「未達」之數值)或下限值(定義為「以上」、「超過」之數值)。
<含烯基之聚矽氧烷及含氫矽烷基之聚矽氧烷之合成>
合成例1
於裝備有攪拌機、回流冷卻管、投入口及溫度計之四口燒瓶 中,投入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矽氧烷93.2g、水140g、三氟甲磺酸0.38g及甲苯500g並進行混合,一面攪拌一面歷時1小時滴加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矽烷729.2g與苯基三甲氧基矽烷330.5g之混合物,其後加熱回流1小時。其後進行冷卻,分離並去除下層(水層),將上層(甲苯溶液)水洗3次。向水洗後之甲苯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鉀0.40g,自水分離管去除水之同時進行回流。水之去除結束後,進而回流5小時,使之冷卻。其後,投入乙酸0.6g進行中和後,進行過濾而獲得甲苯溶液,將所獲得之甲苯溶液水洗3次。其後進行減壓濃縮,藉此獲得液狀之含烯基之聚矽氧烷A。含烯基之聚矽氧烷A之平均單元式及平均組成式如下所述。
平均單元式:((CH2=CH)(CH3)2SiO1/2)0.15(CH3C6H5SiO2/2)0.60(C6H5SiO3/2)0.25
平均組成式:(CH2=CH)0.15(CH3)0.90(C6H5)0.85SiO1.05
即,含烯基之聚矽氧烷A係以R1為乙烯基、R2為甲基及苯基且a=0.15、b=1.75的上述平均組成式(1)所表示。
又,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對含烯基之聚矽氧烷A之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進行測定,結果為2300。
合成例2
於裝備有攪拌機、回流冷卻管、投入口及溫度計之四口燒瓶中,投入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矽氧烷93.2g、水140g、三氟甲磺酸0.38g及甲苯500g並進行混合,一面攪拌一面歷時1小時滴加二苯基二甲氧基矽烷173.4g與苯基三甲氧基矽烷300.6g之混合物,滴加結束後,加熱回流1小時。其後進行冷卻,分離並去除下層(水層),將上層(甲苯溶液)水洗3次。向水洗後之甲苯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鉀0.40g,自水分離管去除水之同時進行回流。水之去除結束後,進 而回流5小時,使之冷卻。投入乙酸0.6g進行中和後,進行過濾而獲得甲苯溶液,將所獲得之甲苯溶液水洗3次。其後進行減壓濃縮,藉此獲得液狀之含烯基之聚矽氧烷B。含烯基之聚矽氧烷B之平均單元式及平均組成式如下所述。
平均單元式:(CH2=CH(CH3)2SiO1/2)0.31((C6H5)2SiO2/2)0.22(C6H5SiO3/2)0.47
平均組成式:(CH2=CH)0.31(CH3)0.62(C6H5)0.91SiO1.08
即,含烯基之聚矽氧烷B係以R1為乙烯基、R2為甲基及苯基且a=0.31、b=1.53的上述平均組成式(1)所表示。
又,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對含烯基之聚矽氧烷B之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進行測定,結果為1000。
合成例3
於裝備有攪拌機、回流冷卻管、投入口及溫度計之四口燒瓶中,投入二苯基二甲氧基矽烷325.9g、苯基三甲氧基矽烷564.9g、及三氟甲磺酸2.36g並進行混合,1,1,3,3-四甲基二矽氧烷134.3g,一面攪拌一面歷時30分鐘滴加乙酸432g。滴加結束後,一面攪拌一面將混合物升溫至50℃,使之反應3小時。冷卻至室溫後添加甲苯與水,進行充分混合後靜置,分離並去除下層(水層)。其後,將上層(甲苯溶液)水洗3次後進行減壓濃縮,藉此獲得含氫矽烷基之聚矽氧烷C(交聯劑C)。
含氫矽烷基之聚矽氧烷C之平均單元式及平均組成式如下所述。
平均單元式:(H(CH3)2SiO1/2)0.33((C6H5)2SiO2/2)0.22(C6H5PhSiO3/2)0.45
平均組成式:H0.33(CH3)0.66(C6H5)0.89SiO1.06
即,含氫矽烷基之聚矽氧烷C係以R3為甲基及苯基且c=0.33、d=1.55的上述平均組成式(2)所表示。
又,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對含氫矽烷基之聚矽氧烷C之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進行測定,結果為1000。
<其他原料>
關於除含烯基之聚矽氧烷及含氫矽烷基之聚矽氧烷以外之原料,以下進行詳細說明。
LR7665:商品名,甲基系聚矽氧樹脂組合物,折射率1.41,Wacker Asahikasei Silicone公司製造
無機填料A:折射率1.55,組成及組成比率(質量%):SiO2/Al2O3/CaO/MgO=60/20/15/5之無機填料,且平均粒徑:15μm(藉由分級而調整平均粒徑)
TOSPEARL TS2000B:聚矽氧系樹脂粒子,平均粒徑6.0μm,Japan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製造
<聚矽氧樹脂組合物之製備>
製備例1
將含烯基之聚矽氧烷A(合成例1)20g、含烯基之聚矽氧烷B(合成例2)25g、含氫矽烷基之聚矽氧烷C(合成例3、交聯劑C)25g、及鉑羰基錯合物5mg進行混合,製備聚矽氧樹脂組合物A。
製備例2
準備日本專利特開2010-265436號公報中記載之實施例1之聚矽氧樹脂用組合物作為聚矽氧樹脂組合物B(縮合-加成反應硬化型聚矽氧樹脂組合物)。
<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製造>
實施例1
對聚矽氧樹脂組合物A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50質量%之方式混合無機填料A,而以清漆之形式製備透明樹脂組合物X。透明樹脂組合物X之折射率RIt為1.56。
對透明樹脂組合物X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20質量%之方式調配YAG468(螢光體,根元特殊化學公司製造),並將該等進行混合,藉此製備螢光體樹脂組合物。
其後,利用敷料器,於厚度50μm之剝離片材(PTE片材,商品名「SS4C」,Nippa公司製造)之表面以加熱後之厚度成為650μm之方式塗佈透明樹脂組合物X,其後於90℃下加熱20分鐘,藉此製作B階段之透明層。
繼而,利用敷料器,於透明層之表面(上表面)以加熱後之厚度成為350μm之方式塗佈螢光體樹脂組合物,其後於80℃下加熱11分鐘,藉此製作B階段之螢光體層。
藉此,製作包含剝離片材、透明層及螢光體層之密封片材(參照圖2A)。
其後,於不鏽鋼板上貼附雙面膠帶(感壓接著劑層),於其上以1.44mm間距配置複數個LED(EDI-FA4545A,尺寸:1.14mm×1.14mm×150μm,Epistar公司製造)(參照圖2B)。其後,使用加熱至90℃之真空平板壓製機,對複數個LED歷時10分鐘熱壓接密封片材(參照圖2C)。具體而言,以使螢光體層接觸LED及其周圍之雙面膠帶之方式對複數個LED熱壓接密封片材。螢光體層及透明層藉由該熱壓接而暫時塑化。藉此,藉由密封片材,將複數個LED密封。
其後,於150℃下進行2小時後硬化處理。藉此,將螢光體層及透明層進行C階段化。其後,藉由切斷而將密封片材單片化,從而於 不鏽鋼板上製造具備1個LED、螢光體層及透明層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2C)。
繼而,將剝離片材自透明層剝離(參照圖2C之假想線)。繼而,以使複數個LED單片化之方式切斷密封LED集合體(參照圖2D)。
其後,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自雙面膠帶剝離(參照圖2D之箭頭及圖2E)。
藉此,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2E)。
實施例2
對聚矽氧樹脂組合物A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50質量%之方式混合無機填料A,而以清漆之形式製備透明樹脂組合物X。透明樹脂組合物X之折射率RIt為1.56。
又,對透明樹脂組合物X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12質量%之方式調配YAG468(螢光體,根元特殊化學公司製造),並將該等進行混合,藉此製備螢光體樹脂組合物。
其後,利用敷料器,於厚度50μm之剝離片材(PTE片材,商品名「SS4C」,Nippa公司製造)之表面以加熱後之厚度成為500μm之方式塗佈透明樹脂組合物X,其後於90℃下加熱20分鐘,藉此製作B階段之透明層。
利用敷料器,以加熱後之厚度成為500μm之方式於其上塗佈螢光體樹脂組合物,其後於80℃下加熱11分鐘,藉此製作B階段之螢光體層。
藉此,製作包含剝離片材、透明層及螢光體層之密封片材(參照圖2A)。
其後,於不鏽鋼板上貼附雙面膠帶(感壓接著劑層),於其上以1.64mm間距配置複數個LED(EDI-FA4545A,尺寸:1.14mm×1.14mm×150μm,Epistar公司製造)(參照圖2B)。其後,使用加熱至90℃ 之真空平板壓製機,對複數個LED歷時10分鐘熱壓接密封片材(參照圖2C)。具體而言,以使螢光體層接觸LED及其周圍之雙面膠帶之方式對複數個LED熱壓接密封片材。螢光體層及透明層藉由該熱壓接而暫時塑化。藉此,藉由密封片材,將複數個LED密封。
其後,於150℃下進行2小時後硬化處理。藉此,將螢光體層及透明層進行C階段化。其後,藉由切斷而將密封片材單片化,從而於不鏽鋼板上製造具備1個LED、螢光體層及透明層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2C)。
繼而,將剝離片材自透明層剝離(參照圖2C之假想線)。繼而,以使複數個LED單片化之方式切斷密封LED集合體(參照圖2D)。
其後,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自雙面膠帶剝離(參照圖2D之箭頭及圖2E)。
藉此,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2E)。
實施例3
對聚矽氧樹脂組合物A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50質量%之方式混合無機填料A,而以清漆之形式製備透明樹脂組合物X。透明樹脂組合物X之折射率RIt為1.56。
對透明樹脂組合物X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10質量%之方式調配YAG468(螢光體,根元特殊化學公司製造),並將該等進行混合,藉此製備螢光體樹脂組合物。
其後,利用敷料器,於厚度50μm之剝離片材(PTE片材,商品名「SS4C」,Nippa公司製造)之表面以加熱後之厚度成為400μm之方式塗佈透明樹脂組合物X,其後於90℃下加熱20分鐘,藉此製作B階段之透明層。
繼而,利用敷料器,於透明層之表面(上表面)以加熱後之厚度成為600μm之方式塗佈螢光體樹脂組合物,其後於80℃下加熱11分鐘, 藉此製作B階段之螢光體層。
藉此,製作包含剝離片材、透明層及螢光體層之密封片材(參照圖2A)。
其後,於不鏽鋼板上貼附雙面膠帶(感壓接著劑層),於其上以1.84mm間距配置複數個LED(EDI-FA4545A,尺寸:1.14mm×1.14mm×150μm,Epistar公司製造)(參照圖2B)。其後,使用加熱至90℃之真空平板壓製機,對複數個LED歷時10分鐘熱壓接密封片材(參照圖2C)。具體而言,以使螢光體層接觸LED及其周圍之雙面膠帶之方式對複數個LED熱壓接密封片材。螢光體層及透明層藉由該熱壓接而暫時塑化。藉此,藉由密封片材,將複數個LED密封。
其後,於150℃下進行2小時後硬化處理。藉此,將螢光體層及透明層進行C階段化。其後,藉由切斷而將密封片材單片化,從而於不鏽鋼板上製造具備1個LED、螢光體層及透明層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2C)。
繼而,將剝離片材自透明層剝離(參照圖2C之假想線)。繼而,以使複數個LED單片化之方式切斷密封LED集合體(參照圖2D)。
其後,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自雙面膠帶剝離(參照圖2D之箭頭及圖2E)。
藉此,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2E)。
實施例4
對聚矽氧樹脂組合物A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50質量%之方式混合無機填料A,而以清漆之形式製備透明樹脂組合物X。透明樹脂組合物X之折射率RIt為1.56。
對透明樹脂組合物X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10質量%之方式調配YAG468(螢光體,根元特殊化學公司製造),並將該等進行混合,藉此製備螢光體樹脂組合物。
其後,利用敷料器,於厚度50μm之剝離片材(PTE片材,商品名「SS4C」,Nippa公司製造)之表面以加熱後之厚度成為900μm之方式塗佈透明樹脂組合物X,其後於90℃下加熱20分鐘,藉此製作B階段之透明層。
繼而,利用敷料器,於透明層之表面(上表面)以加熱後之厚度成為600μm之方式塗佈螢光體樹脂組合物,其後於80℃下加熱11分鐘,藉此製作B階段之螢光體層。
藉此,製作包含剝離片材、透明層及螢光體層之密封片材(參照圖2A)。
其後,於不鏽鋼板上貼附雙面膠帶(感壓接著劑層),於其上以1.84mm間距配置複數個LED(EDI-FA4545A,尺寸:1.14mm×1.14mm×150μm,Epistar公司製造)(參照圖2B)。其後,使用加熱至90℃之真空平板壓製機,對複數個LED歷時10分鐘熱壓接密封片材(參照圖2C)。具體而言,以使螢光體層接觸LED及其周圍之雙面膠帶之方式對複數個LED熱壓接密封片材。螢光體層及透明層藉由該熱壓接而暫時塑化。藉此,藉由密封片材,將複數個LED密封。
其後,於150℃下進行2小時後硬化處理。藉此,將螢光體層及透明層進行C階段化。其後,藉由切斷而將密封片材單片化,從而於不鏽鋼板上製造具備1個LED、螢光體層及透明層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2C)。
繼而,將剝離片材自透明層剝離(參照圖2C之假想線)。繼而,以使複數個LED單片化之方式切斷密封LED集合體(參照圖2D)。
其後,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自雙面膠帶剝離(參照圖2D之箭頭及圖2E)。
藉此,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2E)。
實施例5
對聚矽氧樹脂組合物A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50質量%之方式混合無機填料A,而以清漆之形式製備透明樹脂組合物X。透明樹脂組合物X之折射率RIt為1.56。
又,對透明樹脂組合物X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11質量%之方式調配YAG468(螢光體,根元特殊化學公司製造),並將該等進行混合,藉此製備螢光體樹脂組合物。
其後,利用敷料器,於厚度50μm之剝離片材(PTE片材,商品名「SS4C」,Nippa公司製造)之表面以加熱後之厚度成為500μm之方式塗佈透明樹脂組合物X,其後於90℃下加熱20分鐘,藉此製作B階段之透明層。
繼而,利用敷料器,於透明層之表面(上表面)以加熱後之厚度成為500μm之方式塗佈螢光體樹脂組合物,其後於80℃下加熱11分鐘,藉此製作B階段之螢光體層。
藉此,製作包含剝離片材、透明層及螢光體層之密封片材(參照圖2A)。
其後,於不鏽鋼板上貼附雙面膠帶(感壓接著劑層),於其上以1.84mm間距配置複數個LED(EDI-FA4545A,尺寸:1.14mm×1.14mm×150μm,Epistar公司製造)(參照圖2B)。其後,使用加熱至90℃之真空平板壓製機,對複數個LED歷時10分鐘熱壓接密封片材(參照圖2C)。具體而言,以使螢光體層接觸LED及其周圍之雙面膠帶之方式對複數個LED熱壓接密封片材。螢光體層及透明層藉由該熱壓接而暫時塑化。藉此,藉由密封片材,將複數個LED密封。
其後,於150℃下進行2小時後硬化處理。藉此,將螢光體層及透明層進行C階段化。其後,藉由切斷而將密封片材單片化,從而於不鏽鋼板上製造具備1個LED、螢光體層及透明層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2C)。
繼而,將剝離片材自透明層剝離(參照圖2C之假想線)。繼而,以使複數個LED單片化之方式切斷密封LED集合體(參照圖2D)。
其後,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自雙面膠帶剝離(參照圖2D之箭頭及圖2E)。
藉此,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2E)。
實施例6
對聚矽氧樹脂組合物A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50質量%之方式混合無機填料A,而以清漆之形式製備透明樹脂組合物X。透明樹脂組合物X之折射率RIt為1.56。
對透明樹脂組合物X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13質量%之方式調配YAG468(螢光體,根元特殊化學公司製造),並將該等進行混合,藉此製備螢光體樹脂組合物。
其後,利用敷料器,於厚度50μm之剝離片材(PTE片材,商品名「SS4C」,Nippa公司製造)之表面以加熱後之厚度成為500μm之方式塗佈透明樹脂組合物X,其後於90℃下加熱20分鐘,藉此製作B階段之透明層。
繼而,利用敷料器,於透明層之表面(上表面)以加熱後之厚度成為500μm之方式塗佈螢光體樹脂組合物,其後於80℃下加熱11分鐘,藉此製作B階段之螢光體層。
藉此,製作包含剝離片材、透明層及螢光體層之密封片材(參照圖2A)。
其後,於不鏽鋼板上貼附雙面膠帶(感壓接著劑層),於其上以1.44mm間距配置複數個LED(EDI-FA4545A,尺寸:1.14mm×1.14mm×150μm,Epistar公司製造)(參照圖2B)。其後,使用加熱至90℃之真空平板壓製機,對複數個LED歷時10分鐘熱壓接密封片材(參照圖2C)。具體而言,以使螢光體層接觸LED及其周圍之雙面膠帶之方 式對複數個LED熱壓接密封片材。螢光體層及透明層藉由該熱壓接而暫時塑化。藉此,藉由密封片材,將複數個LED密封。
其後,於150℃下進行2小時後硬化處理(C階段化),其後,藉由切斷而將密封片材單片化,從而於不鏽鋼板上製造具備1個LED、螢光體層及透明層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2C)。
繼而,將剝離片材自透明層剝離(參照圖2C之假想線)。繼而,以使複數個LED單片化之方式切斷密封LED集合體(參照圖2D)。
其後,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自雙面膠帶剝離(參照圖2D之箭頭及圖2E)。
藉此,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2E)。
實施例7
對聚矽氧樹脂組合物B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30質量%之方式混合TOSPEARL TS2000B,而以清漆之形式製備透明樹脂組合物Y。
又,對透明樹脂組合物Y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18質量%之方式調配YAG468(螢光體,根元特殊化學公司製造),並將該等進行混合,藉此製備螢光體樹脂組合物。
繼而,利用敷料器,於500μm之作為透明層之玻璃板(折射率RIt:1.52)上以加熱後之厚度成為500μm之方式塗佈螢光體樹脂組合物,其後,於135℃下加熱15分鐘,藉此於玻璃板上製備B階段之螢光體層。藉此,製備具備玻璃板與螢光體層之密封片材(參照圖2A)。
其後,於不鏽鋼板上貼附雙面膠帶(感壓接著劑層),於其上以1.64mm間距配置複數個LED(EDI-FA4545A,尺寸:1.14mm×1.14mm×150μm,Epistar公司製造)(參照圖2B)。其後,使用室溫之真空平板壓製機,對複數個LED歷時10分鐘壓接密封片材。具體而言,以使螢光體層接觸LED及其周圍之雙面膠帶之方式對複數個LED壓接密封片材。藉此,藉由密封片材,將複數個LED密封。
其後,於150℃加熱2小時,使螢光體層熱硬化(C階段化),其後,藉由切斷而將密封片材單片化,從而不鏽鋼板上製造具備1個LED、螢光體層及玻璃板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2C)。
繼而,以使複數個LED單片化之方式切斷密封LED集合體(參照圖2D)。
其後,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自雙面膠帶剝離(參照圖2D之箭頭及圖2E)。
藉此,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2E)。
實施例8
對聚矽氧樹脂組合物A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50質量%之方式混合無機填料A,而以清漆之形式製備透明樹脂組合物X。透明樹脂組合物X之折射率RIt為1.56。
對透明樹脂組合物X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12質量%之方式調配YAG468(螢光體,根元特殊化學公司製造),並將該等進行混合,藉此製備螢光體樹脂組合物。
繼而,對LR7665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30質量%之方式混合TOSPEARL TS2000B而獲得清漆(折射率RIt:1.41),利用敷料器,於厚度50μm之剝離片材(PTE片材,商品名「SS4C」,Nippa公司製造)之表面以加熱後之厚度成為500μm之方式塗佈所獲得之清漆,其後於100℃下加熱10分鐘,藉此製作C階段之透明層。
繼而,利用敷料器,於透明層之表面(上表面)以加熱後之厚度成為500μm之方式塗佈螢光體樹脂組合物,其後於80℃下加熱11分鐘,藉此製作B階段之螢光體層。
藉此,製作包含剝離片材、透明層及螢光體層之密封片材(參照圖2A)。
其後,於不鏽鋼板上貼附雙面膠帶(感壓接著劑層),於其上以 1.64mm間距配置複數個LED(EDI-FA4545A,尺寸:1.14mm×1.14mm×150μm,Epistar公司製造)(參照圖2B)。其後,使用加熱至90℃之真空平板壓製機,對複數個LED歷時10分鐘熱壓接密封片材(參照圖2C)。具體而言,以使螢光體層接觸LED及其周圍之雙面膠帶之方式對複數個LED熱壓接密封片材。螢光體層藉由該熱壓接而暫時塑化。藉此,藉由密封片材,將複數個LED密封。
其後,於150℃下進行2小時後硬化處理。藉此,將螢光體層進行C階段化。其後,藉由切斷而將密封片材單片化,從而於不鏽鋼板上製造具備1個LED、螢光體層及透明層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2C)。
繼而,將剝離片材自透明層剝離(參照圖2C之假想線)。繼而,以使複數個LED單片化之方式切斷密封LED集合體(參照圖2D)。
其後,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自雙面膠帶剝離(參照圖2D之箭頭及圖2E)。
藉此,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2E)。
實施例9
對聚矽氧樹脂組合物A 100質量份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17質量%之方式混合YAG468(根元特殊化學公司製造),而以清漆之形式製備螢光體樹脂組合物。
於不鏽鋼板上貼附雙面膠帶,於其上搭載(配置)1個LED(EDI-FA4545A,尺寸:1.14mm×1.14mm×150μm,Epistar公司製造)(參照圖3A)。
另外,製作第1障壁及第2障壁(參照圖3A及圖3D)。
即,以厚度500μm塗佈LR7665(折射率1.41),於100℃下固化(熱硬化)10分鐘,繼而,將硬化片材加工成外框尺寸10mm×10mm、內框尺寸(內部尺寸)1.64mm×1.64mm之矩形框狀,製作第1障壁(參照 圖3A)。即,第1障壁之外形尺寸為10mm×10mm,矩形開口部之內部尺寸為1.64mm×1.64mm。
繼而,將厚度變更為1mm,除此以外,以與第1障壁相同之方式製作第2障壁(參照圖3D)。
繼而於不鏽鋼板上,在LED之周圍設置第1障壁(參照圖3B)。繼而,將螢光體樹脂組合物之清漆滴於第1障壁之第1開口部內,以液厚成為500μm之方式調整量,於100℃下歷時10分鐘使螢光體樹脂組合物B階段化(參照圖3C)。藉此,獲得B階段狀態之螢光體層。其後去除第1障壁(參照圖3C之箭頭)。
進而於不鏽鋼板上,在螢光體層之周圍設置第2障壁(參照圖3E)。其後,將聚矽氧樹脂組合物A滴於第2障壁之第2開口部內,以使合計厚度成為1mm之方式調整液量。繼而,使聚矽氧樹脂組合物A於150℃下歷時2小時進行熱硬化(C階段化),獲得C階段狀態之透明層(參照圖4F)。繼而,沿螢光體層與透明層之交界(界面)進行切割(參照圖4G),製備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4H)。
實施例10
對聚矽氧樹脂組合物A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18質量%之方式混合YAG468(根元特殊化學公司製造),而以清漆之形式製備螢光體樹脂組合物。
於不鏽鋼板上貼附雙面膠帶,於其上搭載(配置)1個LED(EDI-FA4545A,尺寸:1.41mm×1.41mm×150μm,Epistar公司製造)(參照圖3A)。
另外,製作第1障壁及第2障壁(參照圖3A及圖3D)。
即,以厚度500μm塗佈LR7665(折射率1.41),於100℃下歷時10分鐘進行固化(熱硬化),繼而,將硬化片材加工成外框尺寸10mm×10mm、內框尺寸(內部尺寸)1.64mm×1.64mm之矩形框狀,從而製作第 1障壁(參照圖3A)。即,第1障壁之外形尺寸為10mm×10mm,矩形開口部之內部尺寸為1.64mm×1.64mm。
繼而,將厚度變更為1mm,除此以外,以與第1障壁相同之方式製作第2障壁(參照圖3D)。
繼而於不鏽鋼板上,在LED之周圍設置第1障壁(參照圖3B)。繼而,將螢光體樹脂組合物之清漆滴於第1障壁之第1開口部內,以使液厚成為500μm之方式調整量,於100℃下歷時10分鐘使螢光體樹脂組合物B階段化(參照圖3C)。藉此,獲得B階段狀態之螢光體層。其後去除第1障壁(參照圖3C之箭頭)。
進而,於不鏽鋼板上,在螢光體層之周圍設置第2障壁(參照圖3E)。其後,將LR7665(折射率1.41)滴於第2障壁之第2開口部內,以使合計厚度成為1mm之方式調整液量。繼而,使聚矽氧樹脂組合物A於150℃下歷時2時間進行熱硬化(C階段化),獲得C階段狀態之透明層(參照圖4F)。繼而,沿螢光體層統一透明層之交界(界面)進行切割(參照圖4G),製備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4H)。
實施例11
對聚矽氧樹脂組合物A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50質量%之方式混合無機填料A,而以清漆之形式製備透明樹脂組合物X。透明樹脂組合物X之折射率為1.56。
對透明樹脂組合物X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50質量%之方式調配YAG468(螢光體,根元特殊化學公司製造),並將該等進行混合,藉此製備螢光體樹脂組合物。
其後,利用敷料器,於厚度50μm之剝離片材(PTE片材,商品名「SS4C」,Nippa公司製造)之表面以加熱後之厚度成為800μm之方式塗佈透明樹脂組合物X,其後於90℃下加熱20分鐘,藉此製作B階段之透明層。
繼而,利用敷料器,於透明層之表面(上表面)以加熱後之厚度成為200μm之方式塗佈螢光體樹脂組合物,其後於80℃下加熱11分鐘,藉此製作B階段之螢光體層。
藉此,製作包含剝離片材、透明層及螢光體層之密封片材(參照圖2A)。
其後於不鏽鋼板上貼附雙面膠帶(感壓接著劑層),於其上以1.24mm間距配置複數個LED(EDI-FA4545A,尺寸:1.14mm×1.14mm×150μm,Epistar公司製造)(參照圖2B)。其後,使用加熱至90℃之真空平板壓製機,對複數個LED歷時10分鐘熱壓接密封片材(參照圖2C)。具體而言,以使螢光體層接觸LED及其周圍之雙面膠帶之方式對複數個LED熱壓接密封片材。螢光體層及透明層藉由該熱壓接而暫時塑化。藉此,藉由密封片材,將複數個LED密封。
其後,於150℃下進行2小時後硬化處理。藉此,將螢光體層及透明層進行C階段化。其後,藉由切斷而將密封片材單片化,從而於不鏽鋼板上製造具備1個LED、螢光體層及透明層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2C)。
繼而,將剝離片材自透明層剝離(參照圖2C之假想線)。繼而,以使複數個LED單片化之方式切斷密封LED集合體(參照圖2D)。
其後,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自雙面膠帶剝離(參照圖2D之箭頭及圖2E)。
藉此,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2E)。
實施例12
對聚矽氧樹脂組合物A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50質量%之方式混合無機填料A,而以清漆之形式製備透明樹脂組合物X。透明樹脂組合物X之折射率為1.56。
對透明樹脂組合物X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30質量%之方式調配 YAG468(螢光體,根元特殊化學公司製造),並將該等進行混合,藉此製備螢光體樹脂組合物。
其後,利用敷料器,於厚度50μm之剝離片材(PTE片材,商品名「SS4C」,Nippa公司製造)之表面以加熱後之厚度成為50μm之方式塗佈透明樹脂組合物X,其後於90℃下加熱20分鐘,藉此製作B階段之透明層。
繼而,利用敷料器,於透明層之表面(上表面)以加熱後之厚度成為300μm之方式塗佈螢光體樹脂組合物,其後於80℃下加熱11分鐘,藉此製作B階段之螢光體層。
藉此,製作包含剝離片材、透明層及螢光體層之密封片材(參照圖2A)。
其後,於不鏽鋼板上貼附雙面膠帶(感壓接著劑層),於其上以1.34mm間距配置複數個LED(EDI-FA4545A,尺寸:1.14mm×1.14mm×150μm,Epistar公司製造)(參照圖2B)。其後,使用加熱至90℃之真空平板壓製機,對複數個LED歷時10分鐘熱壓接密封片材(參照圖2C)。具體而言,以使螢光體層接觸LED及其周圍之雙面膠帶之方式對複數個LED熱壓接密封片材。螢光體層及透明層藉由該熱壓接而暫時塑化。藉此,藉由密封片材,將複數個LED密封。
其後,於150℃下進行2小時後硬化處理。藉此,將螢光體層及透明層進行C階段化。其後,藉由切斷而將密封片材單片化,從而於不鏽鋼板上製造具備1個LED、螢光體層及透明層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2C)。
繼而,將剝離片材自透明層剝離(參照圖2C之假想線)。繼而,以使複數個LED單片化之方式切斷密封LED集合體(參照圖2D)。
其後,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自雙面膠帶剝離(參照圖2D之箭頭及圖2E)。
藉此,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2E)。
實施例13
對聚矽氧樹脂組合物A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50質量%之方式混合無機填料A,而以清漆之形式製備透明樹脂組合物X。透明樹脂組合物X之折射率為1.56。
對透明樹脂組合物X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8質量份之方式調配YAG468(螢光體,根元特殊化學公司製造),並將該等進行混合,藉此製備螢光體樹脂組合物。
其後,利用敷料器,於厚度50μm之剝離片材(PTE片材,商品名「SS4C」,Nippa公司製造)之表面以加熱後之厚度成為100μm之方式塗佈透明樹脂組合物X,其後於90℃下加熱20分鐘,藉此製作B階段之透明層。
繼而,利用敷料器,於透明層之表面(上表面)以加熱後之厚度成為900μm之方式塗佈螢光體樹脂組合物,其後於80℃下加熱11分鐘,藉此製作B階段之螢光體層。
藉此,製作包含剝離片材、透明層及螢光體層之密封片材(參照圖2A)。
其後,於不鏽鋼板上貼附雙面膠帶(感壓接著劑層),於其上以1.64mm間距配置複數個LED(EDI-FA4545A,尺寸:1.14mm×1.14mm×150μm,Epistar公司製造)(參照圖2B)。其後,使用加熱至90℃之真空平板壓製機,對複數個LED歷時10分鐘熱壓接密封片材(參照圖2C)。具體而言,以使螢光體層接觸LED及其周圍之雙面膠帶之方式對複數個LED熱壓接密封片材。螢光體層及透明層藉由該熱壓接而暫時塑化。藉此,藉由密封片材,將複數個LED密封。
其後,於150℃下進行2小時後硬化處理。藉此,將螢光體層及透明層進行C階段化。其後,藉由切斷而將密封片材單片化,從而於 不鏽鋼板上製造具備1個LED、螢光體層及透明層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2C)。
繼而,將剝離片材自透明層剝離(參照圖2C之假想線)。繼而,以使複數個LED單片化之方式切斷密封LED集合體(參照圖2D)。
其後,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自雙面膠帶剝離(參照圖2D之箭頭及圖2E)。
藉此,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2E)。
實施例14
對聚矽氧樹脂組合物A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50質量%之方式混合無機填料A,而以清漆之形式製備透明樹脂組合物X。透明樹脂組合物X之折射率為1.56。
對透明樹脂組合物X以相對於其等總量成為28質量%之方式調配YAG468(螢光體,根元特殊化學公司製造),並將該等進行混合,藉此製備螢光體樹脂組合物。
其後,利用敷料器,於厚度50μm之剝離片材(PTE片材,商品名「SS4C」,Nippa公司製造)之表面以加熱後之厚度成為150μm之方式塗佈螢光體樹脂組合物,其後於90℃下加熱20分鐘,藉此製作B階段之螢光體層。藉此,製作包含剝離片材與螢光體層之螢光密封片材(螢光體層準備步驟,參照圖7A)。
其後,於不鏽鋼板上貼附雙面膠帶(感壓接著劑層),於其上以1.54mm間距配置複數個LED(EDI-FA4545A,尺寸:1.14mm×1.14mm×150μm,Epistar公司製造)。其後,使用加熱至90℃之真空平板壓製機,對複數個螢光LED歷時10分鐘熱壓接密封片材。具體而言,使用真空平板壓製機,以使螢光體層接觸LED及其周圍之雙面膠帶之方式對複數個LED螢光熱壓接密封片材(螢光體層配置步驟,參照圖7B)。螢光體層之上表面形成為平坦狀。
其後,將剝離片材自螢光體層剝離(參照圖7C)。
繼而,將相對於LED位於遠距離之螢光體層去除,與此同時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單片化(單片化/去除步驟,參照圖7D)。即,藉由壁厚200μm之晶圓切割鋸,切斷透明片材。
藉此,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7F)。
其後,將複數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在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相互隔開間隔地排列配置於第2支持板(參照圖8G)。
又,利用敷料器,於厚度50μm之第2剝離片材(PTE片材,商品名「SS4C」,Nippa公司製造)之表面以加熱後之厚度成為850μm之方式塗佈透明樹脂組合物X,其後,於90℃下加熱20分鐘,藉此製作B階段之透明層。藉此,製作包含第2剝離片材與透明層之透明片材(透明層準備步驟,參照圖8G)。
繼而,藉由透明片材之透明層,將被覆複數個LED之複數個螢光體層被覆(透明層配置步驟,參照圖8H)。
繼而,將第2剝離片材自透明層剝離(圖8I參照)。繼而,以使複數個LED單片化之方式切斷密封LED集合體(參照圖8J)。
其後,將螢光體層密封之LED自雙面膠帶剝離(參照圖8J之箭頭)。
藉此,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8K)。
比較例1
製作未形成透明層之被覆片材,藉由該被覆片材之透明層將LED被覆,除此以外,與實施例8同樣地進行處理,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參照圖16)。
比較例2
製作未形成透明層之被覆片材,藉由該被覆片材之透明層將LED被覆,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4同樣地進行處理,獲得螢光體層密封之 LED(參照圖17)。
<評價>
[發光強度]
將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安裝至基板,製造LED裝置(參照圖1之假想線、圖2F、圖16之假想線、圖17之假想線)。繼而,於總光束測定裝置中以電流300mA使LED裝置點亮,求出發光強度。
基於下述基準,對所獲得之發光強度進行評價。
A:發光強度為135lm以上
B:發光強度為128lm以上、未達135lm
C:發光強度為118lm以上、未達128lm
D:發光強度為110lm以上、未達118lm
E:發光強度未達110lm
[色均勻性]
將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各10個(n=10)安裝至基板,製造LED裝置(參照圖1之假想線、圖2F、圖16之假想線、圖17之假想線)。繼而,對光學特性之CIE y進行測定,求出10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偏差。並且,將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為0.03以下之情形評價為○,將超過0.03之情形評價為×。
[配光性(色不均)]
將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安裝至基板,製造LED裝置(參照圖1之假想線、圖2F、圖16之假想線、圖17之假想線)。繼而,對該LED裝置利用配光測定裝置(大塚電子公司製造之GP-7),以5°為單位,測定-85°~85°方向之色度。求出各方向上之色度偏差。並且,將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為0.02以下之情形評價為○,將超過0.02之情形評價為×。
[可靠性(黑焦)]
將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安裝至基板,製造LED裝置(參照圖1之假想線、圖2F、圖16之假想線、圖17之假想線)。繼而,於總光束測定裝置中以電流1A使LED裝置點亮1,000小時,藉由目視觀察螢光體層及透明層,根據以下之基準,對螢光體層密封之LED及LED裝置之可靠性進行評價。
○:未於螢光體層或透明層觀察到黑焦。
△:於螢光體層或透明層稍觀察到黑焦。
×:於螢光體層或透明層觀察到黑焦。
[藉由聚矽氧樹脂組合物A之反應而獲得之生成物之烴基(R5)中之苯基之含有比率之測定]
藉由1H-NMR及29Si-NMR,算出藉由聚矽氧樹脂組合物A(即,不含填料之聚矽氧樹脂組合物A)之反應而獲得之生成物中直接鍵結於矽原子之烴基(平均組成式(3)之R5)中之苯基之含有比率(莫耳%)。
具體而言,不添加填料而使A階段之聚矽氧樹脂組合物A於100℃下反應(完全硬化、C階段化)1小時,獲得生成物。
繼而,對所獲得之生成物之1H-NMR及29Si-NMR進行測定,藉此算出直接鍵結於矽原子之烴基(R5)中之苯基所占之比率(莫耳%)。
其結果為48%。
將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中之各層之構成及配方示於表1。
Figure 104142411-A0202-12-0071-1
將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中之各層之尺寸及螢光體層密封之LED之評價示於表2。
Figure 104142411-A0202-12-0073-2
再者,上述說明係作為本發明之例示之實施形態而提供,但其只不過為例示,不作限定性地解釋。由該技術領域之從業人員所明確之本發明之變化例為下述申請專利範圍所包含者。
1‧‧‧螢光體層密封之LED
2‧‧‧LED
3‧‧‧螢光體層
4‧‧‧透明層
21‧‧‧下表面
22‧‧‧上表面
23‧‧‧側面
30‧‧‧收容部
31‧‧‧上表面
32‧‧‧下表面
33‧‧‧側面
34‧‧‧內面
35‧‧‧側部
41‧‧‧下表面
42‧‧‧上表面
43‧‧‧側面
50‧‧‧基板
x‧‧‧距離
y‧‧‧距離
z‧‧‧距離
α‧‧‧距離
γ‧‧‧LED之左右方向長度

Claims (10)

  1. 一種發光裝置,包含:一基板;一光半導體元件,設置於該基板上;一覆蓋該光半導體元件之螢光體層;以及一覆蓋該螢光體層之至少一部份之透明層;其中,該光半導體元件具有可與該基板接觸之一元件側接觸可能面、相對於該元件側接觸可能面於一側隔開距離x而對向配置之一元件側對向面、以及連結於該元件側接觸可能面及該元件側對向面之一元件側連結面;該螢光體層具有相對於該元件側對向面於該一側隔開距離y而對向配置之一螢光體側第一對向面;並且用該距離y除以該距離x所得之值(y/x)為1.25以上且5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發光裝置,其中該螢光體層含有螢光體與一第一透明組合物,並且該第一透明組合物之折射率RIp為1.45以上且1.60以下。
  3. 如請求項1之發光裝置,其中,該發光裝置於-85度~85度的色度差<0.02。
  4. 如請求項1之發光裝置,其中該透明層具有相對於該螢光 體側第一對向面於該一側隔開距離z而對向配置之一透明側對向面,並且該距離y與該距離z之和(y+z)為0.25mm以上且2mm以下。
  5. 一種發光裝置,包含:一基板;一光半導體元件,設置於該基板上;一覆蓋該光半導體元件之螢光體層;以及一覆蓋該螢光體層之至少一部份之透明層;其中,該光半導體元件具有可與該基板接觸之一元件側接觸可能面、相對於該元件側接觸可能面於一側隔開距離x而對向配置之一元件側對向面、以及連結於該元件側接觸可能面及該元件側對向面之一元件側連結面;該螢光體層具有相對於該元件側對向面於該一側隔開距離y而對向配置之一螢光體側第一對向面、以及相對於該元件側連結面於與該一側方向正交之正交方向隔開距離α而對向配置之一螢光體側第二對向面;其中,用該距離y除以該距離α所得之值(y/α)為1以上且2.5以下;其中,該發光裝置於-85度~85度的色度差<0.02。
  6. 如請求項5之發光裝置,其中該螢光體側第二對向面超出該元件側連結面。
  7. 如請求項5之發光裝置,其中該螢光體層含有螢光體與一第一透明組合物,並且該第一透明組合物之折射率RIp為1.45以上且1.60以下。
  8. 如請求項5之發光裝置,其中,該透明層具有相對於該螢光體側第二對向面於與該一側方向正交之正交方向隔開距離β而對向配置之一透明側連結面,並且該距離α和該距離β之和(α+β)為50μm以上且2000μm以下。
  9. 一種發光裝置,包含:一基板;一光半導體元件,設置於該基板之上;一螢光體層,覆蓋該光半導體元件並包含螢光體以及一具有一第一折射率的第一透明組合物;以及一透明層,覆蓋該螢光體與該光半導體元件並包含一具有一第二折射率的第二透明組合物,其中,該第一折射率大於該第二折射率且該第 一折射率與該第二折射率差值大於0.05;其中,該發光裝置於300mA電流點亮時,其發光強度為135lm以上。
  10. 如請求項9之光半導體元件,其中該透明層由複數層所形成。
TW104142411A 2014-12-17 2015-12-16 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I6921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5110 2014-12-17
JP2014-255110 2014-12-17
JP2015217792A JP2016119454A (ja) 2014-12-17 2015-11-05 蛍光体層被覆光半導体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217792 2015-11-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8219A TW201628219A (zh) 2016-08-01
TWI692126B true TWI692126B (zh) 2020-04-21

Family

ID=5624443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2411A TWI692126B (zh) 2014-12-17 2015-12-16 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104220246U TWM537717U (zh) 2014-12-17 2015-12-16 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
TW109109349A TW202027302A (zh) 2014-12-17 2015-12-16 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20246U TWM537717U (zh) 2014-12-17 2015-12-16 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
TW109109349A TW202027302A (zh) 2014-12-17 2015-12-16 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119454A (zh)
CN (2) CN205609569U (zh)
TW (3) TWI6921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76859B2 (ja) 2016-12-09 2020-10-28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部材の製造方法、波長変換部材及び発光デバイス
TW201910403A (zh) * 2017-07-28 2019-03-16 日商道康寧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構件用樹脂薄片、具備其之光學構件、積層體或發光元件以及光學構件用樹脂薄片之製造方法
CN112563382A (zh) * 2019-09-25 2021-03-26 昆山科技大学 白光发光二极管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JP7239840B2 (ja) 2020-08-31 2023-03-15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789740B (zh) * 2021-04-13 2023-01-11 光感動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及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85352A1 (en) * 2008-05-30 2011-04-14 Shin Ito Light emitting device, surface light sour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2013115088A (ja) * 2011-11-25 2013-06-10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半導体発光装置
WO2014006539A1 (en) * 2012-07-05 2014-01-09 Koninklijke Philips N.V. Phosphor separated from led by transparent spac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04490B2 (ja) * 2007-04-16 2012-12-1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83035A (ja) * 2009-02-09 2010-08-19 Toyoda Gosei Co Ltd 発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85352A1 (en) * 2008-05-30 2011-04-14 Shin Ito Light emitting device, surface light sour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2013115088A (ja) * 2011-11-25 2013-06-10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半導体発光装置
WO2014006539A1 (en) * 2012-07-05 2014-01-09 Koninklijke Philips N.V. Phosphor separated from led by transparent spac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8219A (zh) 2016-08-01
CN205609569U (zh) 2016-09-28
CN206003825U (zh) 2017-03-08
JP2016119454A (ja) 2016-06-30
TW202027302A (zh) 2020-07-16
TWM537717U (zh)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64367B2 (ja) 蛍光接着シート、蛍光体層付発光ダイオード素子、発光ダイオード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TWI692126B (zh) 被覆有螢光體層之光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US8723167B2 (en) Reflecting material and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US9246063B2 (en) Phosphor encapsulating sheet,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and 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US9902811B2 (en) Curable silicone composition, cured product thereof, and optical semiconductor device
US8937329B2 (en) Encapsulating sheet,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and 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KR20130138685A (ko) 봉지 시트, 발광 다이오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WO2015033824A1 (ja) 波長変換シート、封止光半導体素子および光半導体素子装置
JP2017163105A (ja) 光半導体素子被覆シート、密着層−被覆層付光半導体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密着層付光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
US20130193477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2018041638A (ja) 光半導体素子被覆用シート
WO2015033890A1 (ja) 光半導体素子封止組成物、光半導体素子封止成形体、光半導体素子封止シート、光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封止光半導体素子
JP2012227516A (ja) 封止シート、発光ダイオー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171315A (ja) 貼着シート、貼着光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6171314A (ja) 封止シート、封止光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7227772A (ja) 蛍光体層シート、および、蛍光体層付光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7163104A (ja) 被覆層付光半導体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6194948A1 (ja) 蛍光体樹脂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8041857A (ja) 蛍光体層光拡散層被覆光半導体素子
JP2015128188A (ja) キット
WO2016143623A1 (ja) 貼着シート、貼着光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16194947A1 (ja) 蛍光体樹脂シート、貼着光半導体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213641A (ja) 蛍光体樹脂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WO2016039443A1 (ja) 封止層被覆光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16039442A1 (ja) 封止層被覆光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