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1980B - 無線充電線圈及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無線充電線圈及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1980B
TWI691980B TW108118458A TW108118458A TWI691980B TW I691980 B TWI691980 B TW I691980B TW 108118458 A TW108118458 A TW 108118458A TW 108118458 A TW108118458 A TW 108118458A TW I691980 B TWI691980 B TW I6919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layer
current
circuit layer
l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8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8400A (zh
Inventor
李成佳
袁剛
劉衍
王建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宏啟勝精密電子(秦皇島)有限公司
大陸商鵬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宏啟勝精密電子(秦皇島)有限公司, 大陸商鵬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宏啟勝精密電子(秦皇島)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8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8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19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198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41Printed circuit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03Printed circuit co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Abstract

一種無線充電線圈的製作方法,包括步驟:提供第一彈性體及第二彈性體並拉伸第一彈性體及第二彈性體;分別在拉伸態的第一彈性體及第二彈性體上製作形成第一內層線路層及第二內層線路層,第一內層線路層及第二內層線路層均包括多條相互平行的線路,第一內層線路層的線路的延伸方向與第二內層線路層的線路的延伸方向分別與第一彈性體及第二彈性體的拉伸方向垂直;釋放拉力,使處於拉伸態的第一彈性體及第二彈性體回縮至原始狀態,從而分別形成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及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壓合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及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第一內層線路層的線路的延伸方向與第二內層線路層的線路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無線充電線圈。

Description

無線充電線圈及其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無線充電線圈及其製作方法。
當無線充電技術將要成為消費電子領域的新寵時,使用軟性線路板製作無線充電線圈就成為一種趨勢。現在常採用撓性線路板製作無線充電線圈,一般是採用厚銅雙面板製作導電線路,進而形成無線充電線圈,然而,厚銅不易於製作線路間距小的線路,且厚銅製作之線路若不進行填充而暴露於空氣中,將會有線路被氧化及污染的風險,因此無法實現線圈小型化。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厚銅細間距、能夠實現線圈小型化的無線充電線圈及其製作方法。
一種無線充電線圈的製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提供一第一彈性體及一第二彈性體並拉伸該第一彈性體及該第二彈性體;分別在拉伸態的該第一彈性體及第二彈性體的表面上製作形成一第一內層線路層及一第二內層線路層,該第一內層線路層及該第二內層線路層均包括多條相互平行的線路,該第一內層線路層的線路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二內層線路層的線路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且分別與該第一彈性體及該第二彈性體的拉伸方向垂直;釋放拉力,使處於拉伸態的該第一彈性體及該第二彈性體回縮至原始狀態,從而分別形成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及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壓合該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及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並使得該第一內層線路層及該第二內層線路層電連接,且該第一內層線路層的線路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二內層線路層的線路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進一步地,在釋放拉力的步驟之前,還包括步驟:分別在該第一內層線路層及/或該第二內層線路層上塗布一第一異方性導電膠及/或一第二異方性導電膠,該第一異方性導電膠及該第二異方性導電膠為具有垂直方向導電而水平方向不導電的特性的異方性導電膠,該第二內層線路層藉由該第一異方性導電膠及/或該第二異方性導電膠與該第一內層線路層電連接。
進一步地,在“壓合該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及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的步驟之前,還包括步驟:在該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的該第二內層線路層上貼合一膠片,該膠片上形成有多個第二貫通孔,多個該第二貫通孔內填充有導電膠,該第二內層線路層藉由該導電膠與該第一內層線路層電連接。
進一步地,在“壓合該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及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並使得該第一內層線路層及該第二內層線路層電連接”的步驟之後,還包括步驟:進行第二次壓合,使得該膠片填充在該第一內層線路層及該第二內層線路層的線路之間,以將該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與該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連接在一起。進一步地,該第一內層線路層包括一第一電流流入線路、至少一第一電流過度線路及一第一電流流出線路,該第二內層線路層包括一第二電流流入線路、至少一第二電流過度線路及一第二電流流出線路,該第一電流流入線路與該第二電流流入線路電連接,該第一電流過度線路與該第二電流過度線路電連接,該第一電流流出線路與該第二電流過度線路電連接;該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還包括一外接線路層,該外接線路層包括一電流輸入線路及一電流輸出線路;該電流輸入線路及該電流輸出線路分別與該第一電流流入線路及該第一電流流出線路或第二電流流出線路電連接。
進一步地,該第一內層線路層及該第二內層線路層的製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藉由化學鍍、電鍍、壓銅箔的方法分別在拉伸態的第一彈性體的表面上形成一銅箔層;藉由影像轉移制程將該銅箔層分別製作形成該第一內層線路層及該第二內層線路層。
一種無線充電線圈,該無線充電線圈包括一第一彈性體、形成在該第一彈性體上的第一內層線路層、一第二彈性體及形成在該第二彈性體上的第二內層線路層,該第一內層線路層與該第二內層線路層電連接,該第一內層線路層及該第二內層線路層均包括多條相互平行的線路,該第一內層線路層的線路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二內層線路層的線路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且分別與該第一彈性體及該第二彈性體的拉伸方向垂直。
進一步地,該第一內層線路層及該第二內層線路層之間藉由一異方性導電膠電連接,該異方性導電膠具有垂直方向導電而水平方向不導電的特性。
進一步地,該第一內層線路層及該第二內層線路層之間藉由一膠片相黏結,該膠片包括多個第二貫通孔,每個該第二貫通孔填充有導電材料,該第一內層線路層及該第二內層線路層之間藉由該導電材料電連接。
進一步地,該第一內層線路層包括一第一電流流入線路、至少一第一電流過度線路及一第一電流流出線路,該第二內層線路層包括一第二電流流入線路、至少一第二電流過度線路及一第一電流流出線路,該第一電流流入線路與該第二電流流入線路電連接,該第一電流過度線路與該第二電流過度線路電連接,該第一電流流出線路與該第二電流過度線路電連接;該無線充電線圈還包括一形成在該第一彈性體上且與該第一內層線路層相背的外接線路層,該外接線路層包括一電流輸入線路及一電流輸出線路;該電流輸入線路及該電流輸出線路分別與該第一電流流入線路及該第一電流流出線路或第二電流流出線路電連接。
本發明提供的無線充電線圈及其製作方法,1)採用能夠自由伸縮的彈性體作為絕緣材料,並在拉伸的彈性體上形成線路,之後,釋放彈性體受到的拉力,使之恢復原狀,如此,可以縮小相鄰線路之間的間距,從而便於形成厚銅細間距的線路,有利於實現線圈小型化;2)在拉伸狀態時,採用異方性導電膠填充在線路之間,不僅降低了塗布難度,還能夠降低線路被氧化及污染的風險。
為能進一步闡述本發明達成預定發明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1-13及較佳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提供的無線充電線圈及其製作方法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徵及其功效,作出如下詳細說明。
請參閱圖1-10,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無線充電線圈100的製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請參閱圖1,提供一第一彈性體10。
其中,該第一彈性體10可伸縮。
其中,該第一彈性體10可以為熱固性彈性體或熱塑性彈性體。具體地,該熱固性彈性體為橡膠,例如:丁苯橡膠、順丁橡膠和矽橡膠等。該熱塑性彈性體(Thermoplastic Elastomer,TPE)可選自聚氨酯彈性體、苯乙烯彈性體和聚烯烴彈性體、聚醯胺彈性體等中的至少一種。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彈性體10的材質為SEBS彈性體,其中,SEBS彈性體是由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第二步,請參閱圖2,將該第一彈性體10在拉力下拉伸,形成一拉伸態的第一彈性體20,並在該拉伸態的第一彈性體20上形成至少兩個第一貫通孔21。
第三步,請參閱圖3-4,在該拉伸態的第一彈性體20的相背兩表面上分別製作形成一第一內層線路層31及一外接線路層32並將兩個該第一貫通孔21製作形成一第一導電通孔24及一第二導電通孔25。
其中,該第一導電通孔24及第二導電通孔25電連接該第一內層線路層31及該外接線路層32。
其中,該第一內層線路層31包括多條相互平行的線路,第一內層線路層31的多條線路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一彈性體10被拉伸的方向垂直。
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內層線路層31包括相互平行的一第一內圈線路311、一第二內圈線路312、一第一中間線路313、一第二中間線路314、一第一外圈線路315及一第二外圈線路316。其中,該第一內圈線路311與該第二內圈線路312相對。該第一中間線路313及該第一外圈線路315位於該第一內圈線路311一側,該第一中間線路313位於該第一外圈線路315及該第一內圈線路311之間。該第二中間線路314及該第二外圈線路316位於該第二內圈線路312一側,該第二中間線路314位於該第二外圈線路316及該第二內圈線路312之間。
其中,該外接線路層32包括一第一外接線路321及一第二外接線路322,該第一外接線路321藉由該第一導電通孔24與該第一內圈線路311電連接,該第二外接線路322藉由該第二導電通孔25與該第二外圈線路316電連接。
其中,該第一內層線路層31及該外接線路層32的製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首先,請參閱圖3,藉由化學鍍、電鍍、壓銅箔等方法在該拉伸態的第一彈性體20的相背兩表面上形成一第一銅箔層22及一第二銅箔層23,並將該第一貫通孔21製作形成第一導電通孔24及第二導電通孔25。
其次,藉由影像轉移制程將該第一銅箔層22及該第二銅箔層23製作形成該第一內層線路層31及該外接線路層32。
第四步,請參閱圖5-6,在該第一內層線路層31上塗布第一異方性導電膠120,並釋放該拉伸態的第一彈性體20所受到的拉力,使之恢復成原始態的該第一彈性體10,以形成一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110。
其中,該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110包括一原始態的該第一彈性體10及形成在該原始態的該第一彈性體10相背兩表面上的該第一內層線路層31及該外接線路層32。
其中,該第一異方性導電膠120具有垂直方向導電而水平方向不導電的特性。
具體地,形成該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110包括如下步驟:
首先,請參閱圖5,在該第一內層線路層31及該第一內層線路層31所在的該拉伸態的第一彈性體20的表面上塗布第一異方性導電膠120。
其次,請參閱圖6,釋放該拉伸態的第一彈性體20所受到的拉力,使之恢復成原始態的該第一彈性體10,從而形成該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110。
其中,隨著該拉伸態的第一彈性體20恢復成原始態的該第一彈性體10,該第一內層線路層31的多條線路(該第一內圈線路311、該第二內圈線路312、該第一中間線路313、該第二中間線路314、該第一外圈線路315及該第二外圈線路316)之間的間隙變窄,從而形成了細間距線路。
第五步,請參閱圖7-10,提供一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130並在該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130上塗布一第二異方性導電膠140,並將該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130與該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110壓合在一起,形成一無線充電線圈100,其中,該第一異方性導電膠120與該第二異方性導電膠140相貼合。
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不塗布該第二異方性導電膠140。
其中,該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130的製作方法與該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110的製作方法相同且與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110同時製成的。
其中,請參閱圖7,該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130包括一第二彈性體50及一形成在該第二彈性體50一表面上的第二內層線路層60。
其中,該第二彈性體50的材質與該第一彈性體10的材質相同。
其中,該第二內層線路層60包括相互平行設置的一第三內圈線路611、一第三中間線路612、一第四中間線路613、一第三外圈線路614及一第四外圈線路615。
其中,該第三內圈線路611、該第四中間線路613及該第四外圈線路615位於同一側,該第三中間線路612及該第三外圈線路614位於同一側,該第三內圈線路611面向該第三中間線路612,該第四中間線路613位於該第三內圈線路611及該第四外圈線路615之間。
其中,該第三內圈線路611、該第三中間線路612、該第四中間線路613、該第三外圈線路614及該第四外圈線路615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一內圈線路311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其中,第二異方性導電膠140覆蓋該第二內層線路層60並填充在該第三內圈線路611、該第三中間線路612、該第四中間線路613、該第三外圈線路614及該第四外圈線路615之間。
其中,請參閱圖9-10,該第一內圈線路311的兩端藉由該第一異方性導電膠120及該第二異方性導電膠140分別與該第三內圈線路611及該第一導電通孔24電連接,該第二內圈線路312的兩端藉由第一異方性導電膠120及該第二異方性導電膠140分別與該第三內圈線路611及該第三中間線路612電連接,該第一中間線路313的兩端藉由第一異方性導電膠120及該第二異方性導電膠140分別與該第三中間線路612及該第四中間線路613電連接,該第二中間線路314的兩端藉由第一異方性導電膠120及該第二異方性導電膠140分別與該第四中間線路613及該第三外圈線路614電連接,該第一外圈線路315的兩端藉由第一異方性導電膠120及該第二異方性導電膠140分別與該第三外圈線路614及該第四外圈線路615電連接,該第二外圈線路316的兩端藉由第一異方性導電膠120及該第二異方性導電膠140分別與該第四外圈線路615及該第二導電通孔25電連接。
其中,該第二異方性導電膠140具有垂直方向導電而水平方向不導電的特性。
其中,該第一異方性導電膠120及該第二異方性導電膠140分別被塗布在該第一內層線路層31及該第二內層線路層60的多條相互平行的線路的間隙間,不僅能夠防止相互平行的多條線路之間發生短路,還可以電連接該第一內層線路層31及該第二內層線路層60,從而形成無線充電線圈100。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無線充電線圈100,該無線充電線圈100包括一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110及一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130。該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110及該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130藉由一第一異方性導電膠120及/或第二異方性導電膠140連接在一起。
其中,該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110包括一第一彈性體10及分別形成在該第一彈性體10相背兩表面上的第一內層線路層31及外接線路層32。
其中,該第一彈性體10可伸縮。該第一彈性體10可以為熱固性彈性體或熱塑性彈性體。具體地,該熱固性彈性體為橡膠,例如:丁苯橡膠、順丁橡膠和矽橡膠等。該熱塑性彈性體(Thermoplastic Elastomer,TPE)可選自聚氨酯彈性體、苯乙烯彈性體和聚烯烴彈性體、聚醯胺彈性體等中的至少一種。
其中,該第一內層線路層31包括多條相互平行的線路,多條該線路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一彈性體10被拉伸的方向垂直。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內層線路層31包括相互平行的一第一內圈線路311、一第二內圈線路312、一第一中間線路313、一第二中間線路314、一第一外圈線路315及一第二外圈線路316。其中,該第一內圈線路311與該第二內圈線路312相對。該第一中間線路313及該第一外圈線路315位於該第一內圈線路311一側,該第一中間線路313位於該第一外圈線路315及該第一內圈線路311之間。該第二中間線路314及該第二外圈線路316位於該第二內圈線路312一側,該第二中間線路314位於該第二外圈線路316及該第二內圈線路312之間。
其中,該外接線路層32包括一第一外接線路321及一第二外接線路322,該第一外接線路321藉由一第一導電通孔24與該第一內圈線路311電連接,該第二外接線路322藉由該第二導電通孔25與該第二外圈線路316電連接。
其中,該第一異方性導電膠120具有垂直方向導電而水平方向不導電的特性。該第一異方性導電膠120位於多條相互平行的線路之間並覆蓋多條相互平行的線路。
其中,該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130包括一第二彈性體50及一形成在該第二彈性體50一表面上的第二內層線路層60。
其中,該第二彈性體50的材質與該第一彈性體10的材質相同。
其中,該第二內層線路層60包括相互平行設置的一第三內圈線路611、一第三中間線路612、一第四中間線路613、一第三外圈線路614及一第四外圈線路615。
其中,該第三內圈線路611、該第四中間線路613及該第四外圈線路615位於同一側,該第三中間線路612及該第三外圈線路614位於同一側,該第三內圈線路611面向該第三中間線路612,該第四中間線路613位於該第三內圈線路611及該第四外圈線路615之間。
其中,該第三內圈線路611、該第三中間線路612、該第四中間線路613、該第三外圈線路614及該第四外圈線路615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一內圈線路311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其中,該第一內圈線路311的兩端藉由該第一異方性導電膠120及/或該第二異方性導電膠140分別與該第三內圈線路611及該第一導電通孔24電連接,該第二內圈線路312的兩端藉由該第一異方性導電膠120及/或該第二異方性導電膠140分別與該第三內圈線路611及該第三中間線路612電連接,該第一中間線路313的兩端藉由第一異方性導電膠120及/或該第二異方性導電膠140分別與該第三中間線路612及該第四中間線路613電連接,該第二中間線路314的兩端藉由第一異方性導電膠120及/或該第二異方性導電膠140分別與該第四中間線路613及該第三外圈線路614電連接,該第一外圈線路315的兩端藉由第一異方性導電膠120及/或該第二異方性導電膠140分別與該第三外圈線路614及該第四外圈線路615電連接,該第二外圈線路316的兩端藉由第一異方性導電膠120及/或該第二異方性導電膠140分別與該第四外圈線路615及該第二導電通孔25電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電流從該第一外接線路321進入該第一內圈線路311,並依次途徑該第三內圈線路611、該第二內圈線路312、該第三中間線路612、該第一中間線路313、該第四中間線路613、該第二中間線路314、該第三外圈線路614、該第一外圈線路315、該第四外圈線路615及該第二外圈線路316,再從該第二外接線路322流出。此時,該第一外接線路321充當電流輸入線路,該第二外接線路322充當電流輸出線路;該第一內圈線路311及該第三內圈線路611充當電流流入線路,該第二內圈線路312、該第三中間線路612、該第一中間線路313、該第四中間線路613、該第二中間線路314、該第三外圈線路614、該第一外圈線路315及該第四外圈線路615充當電流過度線路,該第二外圈線路316充當電流流出線路。
在其他實施例中,電流還可以從該第二外接線路322流入該第二外圈線路316,途徑該第四外圈線路615、該第一外圈線路315、該第三外圈線路614、該第二中間線路314、該第四中間線路613、該第一中間線路313、該第三中間線路612、該第二內圈線路312、該第三內圈線路611及該第一內圈線路311,並從該第一外接線路321流出。此時,該第二外接線路322充當電流輸入線路,該第一外接線路321充當電流輸出線路;該第二外圈線路316及該第四外圈線路615充當電流流入線路;該第二內圈線路312、該第三中間線路612、該第一中間線路313、該第四中間線路613、該第二中間線路314、該第三外圈線路614及該第一外圈線路315充當電流過度線路,該第一內圈線路311充當電流流出線路。
其中,該第二異方性導電膠140具有垂直方向導電而水平方向不導電的特性。該第二異方性導電膠140被塗布在該第二內層線路層60的多條相互平行的線路的間隙間並覆蓋該第二內層線路層60。該第二異方性導電膠140與該第一異方性導電膠120相貼合。
請參閱圖11-13,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一無線充電線圈200的製作方法,該無線充電線圈200的製作方法與該無線充電線圈100的製作方法基本相同,其區別點僅在於,請參閱圖11,在得到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110的步驟之後,直接將上述處於拉伸態的第一彈性體20恢復成原始態的該第一彈性體10’,從而得到一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150,並以同樣的方法得到一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160;其中,該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150包括一第一彈性體10’及形成在該第一彈性體10’相背兩表面上的第一內層線路層31’及外接線路層32’,該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160包括一第二彈性體50’及形成在該第二彈性體50’上的第二內層線路層60’;接著提供一膠片80,其中,該膠片80上形成有多個第二貫通孔81;之後,將該膠片80假貼合在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160的該第二內層線路層60’上,並在多個該第二貫通孔81內填滿導電膠90;之後,將該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150與假貼合有該膠片80的該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160疊設在一起並進行第一次壓合,使得該導電膠電連接該第一內層線路31’層及該第二內層線路層60’, 其中,該第一次熱壓合的溫度小於150攝氏度;在本實施例中,用該膠片80及該導電膠90替換第一實施例中的該第一異方性導電膠120及第二異方性導電膠140;最後,進行第二次壓合,使得該膠片80填充在該第一內層線路31’層及該第二內層線路層60’的線路之間,以將該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150與該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160連接在一起;其中,該第二次熱壓合的溫度約為170攝氏度。
其中,本發明第二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無線充電線圈200,該無線充電線圈200與第一實施例提供的無線充電線圈100的結構相似,其不同點僅在於,該無線充電線圈200部包括第一異方性導電膠120及第二異方性導電膠140,但包括一膠片80及導電膠90。其中,該膠片80上形成有多個第二貫通孔81,該膠片80假貼合在該第二內層線路層60’及該第一內層線路層31’之間,該導電膠90填充在多個該第二貫通孔81內,該無線充電線圈200藉由該膠片80黏結該第一內層線路31’層及該第二內層線路層60’,藉由多個該第二貫通孔81內的該導電膠90電連接該第一內層線路31’層及該第二內層線路層60’。
本發明提供的無線充電線圈100及其製作方法,1)採用能夠伸縮的彈性體作為絕緣材料,並在拉伸的彈性體上形成線路,之後,釋放彈性體受到的拉力,使之恢復原狀,如此,可以縮小相鄰線路之間的間距,從而便於形成厚銅細間距的線路,有利於實現線圈小型化;2)在拉伸狀態時,採用異方性導電膠填充在線路之間,不僅降低了塗布難度,還能夠降低線路被氧化及污染的風險;3)彈性體還能夠起到保護線路的作用;4)採用膠片並僅在需要電連接的位置填充導電膠以代替異方性導電膠,可以避免細間距線路間的異方性導電膠水平方嚮導電的風險,進而提高產品線圈的信賴性;5)與異方性導電膠相比,膠片及導電膠的成本更低。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而已,並非對本發明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是較佳實施方式揭露如上,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方式,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方式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Figure 108118458-A0305-0001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製作無線充電線圈的一種彈性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將圖1中所示的彈性體拉伸並形成貫通孔後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在圖2所示的拉伸後的彈性體的上下兩表面形成銅箔層後的立體示意圖。
圖4是將圖3所示的銅箔層製作形成第一內層導電線路層及外層導電線路層,形成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之後的立體示意圖。
圖5是在圖4所示的第一內層導電線路層及第一內層導電線路層所在的拉伸後的彈性體的表面上塗布異方性導電膠後的立體示意圖。
圖6是釋放圖5所示的拉伸後的彈性體的壓力,形成一第一線路基板後的立體示意圖。
圖7是提供一藉由上述製作所述第一線路基板的方法製作而成的第二線路基板的立體示意圖。
圖8是將圖6所示的第一線路基板與圖7所示的第二線路基板壓合在一起,形成一無線充電線圈後的立體示意圖。
圖9是圖8所示的無線充電線圈沿IX-IX的剖視圖。
圖10是圖8所示的無線充電線圈的導電線路的連接關係的俯視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製作無線充電線圈的圖4所示的步驟中的拉伸後的彈性體的壓力釋放後,形成的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製作無線充電線圈的提供的因藉由上述制作圖11所示的第一線路基板的方法製作而成的第二線路基板及一帶有貫通孔的膠片,並將該膠片假貼合在該第二線路基板上,並在該膠片的貫通孔內填充導電材料,形成第二線路基板後的立體示意圖。
圖13是將圖11所示的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與圖13所示的第二線路基板疊放並經過第一次熱壓合及第二次壓合,形成無線充電線圈後的剖視圖(剖視方向與圖9所示的剖視方向相同)。

Claims (10)

  1. 一種無線充電線圈的製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提供一第一彈性體及一第二彈性體並拉伸該第一彈性體及該第二彈性體; 分別在拉伸態的該第一彈性體及第二彈性體的表面上製作形成第一內層線路層及一第二內層線路層,該第一內層線路層及該第二內層線路層均包括多條相互平行的線路,該第一內層線路層的線路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二內層線路層的線路的延伸方向分別與該第一彈性體及該第二彈性體的拉伸方向垂直; 釋放拉力,使處於拉伸態的該第一彈性體及該第二彈性體回縮至原始狀態,從而分別形成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及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 壓合該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及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並使得該第一內層線路層及該第二內層線路層電連接,且該第一內層線路層的線路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二內層線路層的線路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的無線充電線圈的製作方法,其中,在釋放拉力的步驟之前,還包括步驟:分別在該第一內層線路層及/或該第二內層線路層上塗布一第一異方性導電膠及/或一第二異方性導電膠,該第一異方性導電膠及該第二異方性導電膠為具有垂直方向導電而水平方向不導電的特性的異方性導電膠,該第二內層線路層藉由該第一異方性導電膠及/或該第二異方性導電膠與該第一內層線路層電連接。
  3.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的無線充電線圈的製作方法,其中,在“壓合該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及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的步驟之前,還包括步驟:在該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的該第二內層線路層上貼合一膠片,該膠片上形成有多個第二貫通孔,多個該第二貫通孔內填充有導電膠,該第二內層線路層藉由該導電膠與該第一內層線路層電連接。
  4. 如請求項第3項所述的無線充電線圈的製作方法,其中,在“壓合該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及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並使得該第一內層線路層及該第二內層線路層電連接”的步驟之後,還包括步驟:進行第二次壓合,使得該膠片填充在該第一內層線路層及該第二內層線路層的線路之間,以將該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與該第二線路基板中間體連接在一起。
  5.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的無線充電線圈的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一內層線路層包括一第一電流流入線路、至少一第一電流過度線路及一第一電流流出線路,該第二內層線路層包括一第二電流流入線路、至少一第二電流過度線路及一第二電流流出線路,該第一電流流入線路與該第二電流流入線路電連接,該第一電流過度線路與該第二電流過度線路電連接,該第一電流流出線路與該第二電流過度線路電連接;該第一線路基板中間體還包括一外接線路層,該外接線路層包括一電流輸入線路及一電流輸出線路;該電流輸入線路及該電流輸出線路分別與該第一電流流入線路及該第一電流流出線路或第二電流流出線路電連接。
  6.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的無線充電線圈的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一內層線路層及該第二內層線路層的製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藉由化學鍍、電鍍、壓銅箔的方法分別在拉伸態的第一彈性體的表面上形成一銅箔層;及 藉由影像轉移制程將該銅箔層分別製作形成該第一內層線路層及該第二內層線路層。
  7. 一種無線充電線圈,其中,該無線充電線圈包括一第一彈性體、形成在該第一彈性體上的第一內層線路層、一第二彈性體及形成在該第二彈性體上的第二內層線路層,該第一內層線路層與該第二內層線路層電連接,該第一內層線路層及該第二內層線路層均包括多條相互平行的線路,該第一內層線路層的線路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二內層線路層的線路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且分別與該第一彈性體及該第二彈性體的拉伸方向垂直。
  8. 如請求項第7項所述的無線充電線圈,其中,該第一內層線路層及該第二內層線路層之間藉由一異方性導電膠電連接,該異方性導電膠具有垂直方向導電而水平方向不導電的特性。
  9. 如請求項第7項所述的無線充電線圈,其中,該第一內層線路層及該第二內層線路層之間藉由一膠片相黏結,該膠片包括多個第二貫通孔,每個該第二貫通孔填充有導電材料,該第一內層線路層及該第二內層線路層之間藉由該導電材料電連接。
  10. 如請求項第7項所述的無線充電線圈,其中,該第一內層線路層包括一第一電流流入線路、至少一第一電流過度線路及一第一電流流出線路,該第二內層線路層包括一第二電流流入線路、至少一第二電流過度線路及一第一電流流出線路,該第一電流流入線路與該第二電流流入線路電連接,該第一電流過度線路與該第二電流過度線路電連接,該第一電流流出線路與該第二電流過度線路電連接;該無線充電線圈還包括一形成在該第一彈性體上且與該第一內層線路層相背的外接線路層,該外接線路層包括一電流輸入線路及一電流輸出線路;該電流輸入線路及該電流輸出線路分別與該第一電流流入線路及該第一電流流出線路或第二電流流出線路電連接。
TW108118458A 2018-08-01 2019-05-28 無線充電線圈及其製作方法 TWI6919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0189.X 2018-08-01
CN201810860189.XA CN110797183B (zh) 2018-08-01 2018-08-01 无线充电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8400A TW202008400A (zh) 2020-02-16
TWI691980B true TWI691980B (zh) 2020-04-21

Family

ID=69425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8458A TWI691980B (zh) 2018-08-01 2019-05-28 無線充電線圈及其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97183B (zh)
TW (1) TWI691980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737272A (zh) * 2016-04-08 2017-10-16 許銘案 充電線圈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6681B (zh) * 2010-06-30 2014-04-09 富葵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 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3871996A (zh) * 2012-12-11 2014-06-18 宏启胜精密电子(秦皇岛)有限公司 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WO2015142914A2 (en) * 2014-03-17 2015-09-24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Elastomer-assisted manufacturing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737272A (zh) * 2016-04-08 2017-10-16 許銘案 充電線圈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97183B (zh) 2021-10-19
TW202008400A (zh) 2020-02-16
CN110797183A (zh) 2020-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87688B1 (ko) 프린트 배선 기판 및 프린트 배선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TWI308382B (en) Package structure having a chip embedded therein and method fabricating the same
JP2017531323A5 (zh)
JP2017531919A5 (zh)
JP4955970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501386B (en) Multilayer wiring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WO2007046459A1 (ja)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484323B (zh) 多层柔性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JP2014107552A (ja) 多層回路基板及びその製作方法
JP2019080063A (ja) 電子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14217B (zh) 嵌入式多層電路板及其製作方法
JP6423313B2 (ja) 電子部品内蔵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電子装置
KR20180090941A (ko) 가고정형 접착소재를 이용한 연성 회로기판의 제조 방법
TWI691980B (zh) 無線充電線圈及其製作方法
JP2007173477A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
JP6380716B1 (ja) 多層基板、多層基板の回路基板への実装構造、および多層基板の製造方法
KR101532618B1 (ko) 전자 부품의 제조 방법
JP5077800B2 (ja)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JP5286988B2 (ja) リジッド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とその製造方法
CN208590147U (zh) 多层电路板
JP2013149808A (ja) メタルコアフレキシブル配線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550714B (en) Bonding material, semiconductor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circuit bo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0415790U (zh) 应用于电路板压合工艺的压合阻胶膜
JP2005045228A (ja) 光学情報記録媒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69486A (ja) 基材、配線板、基材の製造方法及び配線板の製造方法